高中语文听课笔记范文

时间:2023-08-03 09:18: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中语文听课笔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语文听课笔记

篇1

(一)初、高中课标的差异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同,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法学法的差别,从而导致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困难。初中的课程标准淡化语法,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如诗歌教学。初中阶段实际教学不是很重视,基本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审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

再如文言文阅读。初中阶段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淡化语法、句法、修辞。而高中阶段则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教材的原因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应试效果也比较理想。相对而言,高中语文“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三)教法的原因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教师大多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语文的学习。

二、相关对策研究

注重教法、学法的衔接。

由于初、高中教学的不同。初、高中在目标要求上的侧重点不同。初中更加重视学科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高中还面临着一个国家的选择性考试――高考。因此初、高中在教法和学法上必然存在差异。

高中语文教师就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包括如何预习、怎样读书、记笔记、思考问题、考试方式的差别、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要求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除坚持初中养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我们觉得学生要多读多写多说多听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

篇2

一、高一学生语文成绩下降的原因

1、初、高中课标的差异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同,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法学法的差别,从而导致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困难。初中的课程标准淡化语法,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如诗歌教学。初中阶段实际教学不是很重视,基本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审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

再如文言文阅读。初中阶段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淡化语法、句法、修辞。而高中阶段则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2、教材的原因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应试效果也比较理想。相对而言,高中语文“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3、教法的原因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教师大多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语文的学习。

二、相关对策研究

注重教法、学法的衔接,由于初、高中教学的不同。初、高中在目标要求上的侧重点不同。初中更加重视学科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高中还面临着一个国家的选择性考试――高考。因此初、高中在教法和学法上必然存在差异。

高中语文教师就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包括如何预习、怎样读书、记笔记、思考问题、考试方式的差别、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要求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除坚持初中养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我们觉得学生要多读多写多说多听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

1、多读。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兼而有之。读的内容也要杂,课本要读,报纸要读,科技文章也要读。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厚积薄发。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材,初中阶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初中强调合作,高中更强调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自己分析判断。因此,对于教材中的文章,在诵读背诵的基础上,更强调理解。要求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基础上,更强调自我钻研,自觉读写,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

2、多写。

据统计,一个人要达到文通句顺,至少要写够十万字。显然,初中一学期按规定写六次作文,每次五百字,三年总计约两万字,即使加上小学阶段作文,考试作文等,写作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写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如日记、周记、笔记、感想,小作文、大作文等。同时要注意,作文不光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要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可互相评改,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3、多听。

不光听教师说,听教师泛读,也要听课文朗诵录音。指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学生在记好笔记的基础上,主动参与,积极的思维。强调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动态学习,重视能力提高。使学生认识到,有的内容,如中心思想、段意、文章思路等等,一旦记录下来,也就没有很大的价值了,关键在于思维的过程,只有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取得好的成绩。

篇3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是指初中与高中两个学段在语文教学方面的相互连接。在新课标背景下能否搞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将直接影响到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效果:一方面影响到高中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另一方面影响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笔者曾有十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历,近十年一直在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在实践中发现,高一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高中语文难学,以致不少学生很难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死记硬背,机械做题,不求效率;另一种是灰心丧气,漠视语文,敷衍应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教师没能做好初高中这两个学段教学的衔接与过渡。基于此,笔者有意在这方面初步做了一点探索,以期方家指正。

实践证明,要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与过渡工作,首先要求教师在深谙新课标理念的基础上,能充分认识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的联系和区别,同时能在起始课上及时引导学生弄清二者之间的衔接与过渡规律。

1.教学内容增多了,语言学习投入的时间相对减少。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提高听课的质量,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听课方法,在课外有限的时间里,通过改进复习方法来消化、巩固知识,提高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

2.语文学习的要求提高了。初中语文教育就是熟练掌握通用现代汉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而高中语文教育则侧重于文学鉴赏和更高级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变化:

变化之一,教学内容加深了。从教材看,初中学的是一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高中学的是复杂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从教学要求看,学习的内容也明显加深了。如议论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三要“能把握文章阐述的观点,了解论证方法,领会语言的严密性”,而到高中则要求“能理清层次,把握中心论点,分析论证方法,注意文章的逻辑性”。

变化之二,语言应用的要求提高了。“教学大纲”规定,初中“要扩大识字量和词汇量”,“积累和掌握常用词语”;到高中则要求:“能够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和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这样对把握词语的要求更精细了,而且对词语的理解从“知其然”发展到“知其所以然”。

变化之三,学习的载体更加模糊。教材是教与学的载体。难度加深、要求提高,但涉及这些学习内容的基础知识在高中教材中不再出现。那么学生应该学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就显得模糊不清。因此如果学生没有必要的措施和方法,就很难适应了。

3.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加强了、能力的发展要求更高了。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猎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

在高中语文起始课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如下几点规律:

1.知识层次的衔接规律。语文知识本身是有系统序列的,语文教学的进程也是循序渐进逐步加深的。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在教学要求、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例如:从初中语文知识的结构层次来看,从每册教材到每个单元再到每篇课文都有详细的重点说明和预习提示,课后的练习设计也较全面具体,体现了初中语文教学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高中教材的课文不仅长,而且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题相对少多了,它是在初中知识层次的基础上的拓宽加深,体现了语文知识和其它学科的交叉性、渗透性。

2.思维能力的衔接规律。根据初中生年龄的特点,初中语文教材主要要求学生加强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培养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而高中语文却在此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从知识的识记理解到分析综合和运用,这一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又一关键。

3.学习方法的衔接规律。对初中语文教学,首先还是扎扎实实教好本学科的课程,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那么,学生只要认真听课做笔记,课后认真复习并完成有关练习就可以了。而高中语文则强调能力的培养,高中生就应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逐渐培养和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面,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做好上面这些准备工作之后,接下来需要教师在常规课中“对症下药”,不断地落实以下各项举措和目标,扎扎实实搞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和过渡工作:

第一、明确要求,有的放矢。学生刚进高一,教师就要给学生讲明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明白在阅读、写作、说话及基础知识方面的具体目标。明确了具体要求,学生才会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点滴知识的积累,注重听说读写思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第二,培养习惯,打好基础。良好的习惯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良好的习惯包括:课要集中精力地听,字要规规矩矩地写,文章要仔仔细细地读,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做。学生必须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才行。所以,我们高一的语文教学要以课本为依托,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会学习”打好基础。

第三,讲究方法,循序渐进。进入高一,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多。仅必修课本第一册,与初中相比,篇幅就明显加长。另外,高中阶段作业、考试容量加大,向课外延伸多。教师可抓住重点篇目仔细讲,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授之以渔”。让学生明确学习方法,做到能举一反三。

第四,巧用初中课本,铺路搭桥。高中语文课本的有些知识,看似难点,但只要教师巧妙运用初中语文课本,铺路搭桥,学生就会轻松掌握。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预习时就有不少学生问“何厌之有?”如何翻译,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举了两个例子“学而不厌”、“何陋之有?”让学生理解,结果学生一看就轻松解决。

篇4

1.听视并用法。

大多数学生听课是一边听,一边看。听觉和视觉并用,比只听不抬头看的听课效果要好。听什么,听老师对课文的分析,听老师的提问,听老师的总结等;看什么,看老师的板书,看老师的挂图,看老师的演示等。老师的板书是整堂课的要点,它用简洁明了的词语或短句将知识要点写在板书上,这些能帮助你整理归纳知识,也便于你日后复习。听和看的内容应保持同一性,不能听此视彼,分散听课的注意力。听是接受声音信息,看是接受图像信息。又听又看,在通过声音传递来记忆抽象的概念的同时,又可结合图像直观,来强化具体的知识印象。这种方法,以听为主,以看促听,效果很好。

2.听思并用法。

思考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在听课中,边听边思考也是一种有效的听课方法。边听边思,可以在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只听不思考,录音机式的听课,囫囵吞枣,谈不上真正掌握知识,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一般可从这些方面思考:教材的重、难点在什么地方,老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老师讲的自己是否真正懂了,老师讲的与自己想的有什么不同,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有何异同…-.以思促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3.五到听课法。

“五到”就是指耳、眼、口、手、脑都要动起来,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多种身体部位全部参与听课活动。同时调动这些感官所获得的感受是一种综合的、立体的感受。耳到是指听老师讲,听同学发言、提问,不漏听、不错听。眼到是指看课本、看老师的表情、看板书、看优秀同学的反应。口到是指口说,包括复述、朗读、回答问题。手到是指做笔记、圈重点、批感想、做练习。脑到是指动脑筋,心力集中、积极思维。“五到听课法”要求听课者全神贯注,灵活地根据课堂情境和老师要求,适时调整听课方法。这种听课方法,是效率最高的听课方法之二。

4.符号助记法。

无论记忆力多么强的人,不可能把老师所讲的话全部记住,听课必须记笔记。无论书写速度多么快的人,也不可能把老师所讲的话全部记录下来,这就必须借助符号帮助自己记录,以利长期记忆。

5.要点记取法。

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听课,觉得有必要听的就认真听:觉得对自己益处不大或自己早已懂了的,就不怎么用心听,而做自己的练习。老师讲课,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有时候是与教材无关的。作为学生不可能也没必要全盘接收。只记重点,只记难点,去掉无用信息是应该的、必要的。抓住要点听和记,比毫无重点地全部听和记,效果要好得多。有人曾做过实验,分三组学生同时收听同一内容的录音带,规定A组全部记录.B组只听不记,C组只记讲授要点。结果A、B两组的学生只记住全部内容的37%,C组学生却记住了58%,可见抓要点,适当做笔记,效果最好。

6.主动参与法。

实践证明,凡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学习进步特别快、成绩好。课堂积极举手发言有哪些好处呢?一是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二是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课堂听课,一定要积极参与,主动地学,随老师的教学思路转,这样也可以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课效果好。

7.目标听课法。

上新课前预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课,目标明确,针对性强。预习时弄懂了的,听一遍等于复习了一遍,加深了印象。预习时不懂的就应特别认真地听、仔细地昕。如果老师讲了还是没弄懂,你还可以在课堂上及时提问让老师再讲。有一定目标的听课,往往比漫无目的听课效果好,能帮助你解决大问题。

8.质疑听课法。

“质疑”即提出疑问。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人们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都是在不断地质疑中实现的。听课时,对经自己思考过,但未听懂的问题可以及时举手请教,对老师的讲缌,同学的回答,有不同看法的,也可以提出疑问。这种方法,也可保证听课者始终集中注意力。会提出问题的学生往往也是会学习的学生。

9.存疑听课法。

听课时,对疑难问题,不一定马上打断老师讲课,可以暂时记下来,待下课后再思考或再请教同学、老师。这样做,一是不影响老师的教学计划,也不会因个人纠缠某个问题而耽误大家的时间,还可以促使自己深入钻研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10、选择性听。

有的教师好讲,如连续听下去,怕难坚持。你尽可在重点、难点处听听他的高论。其他时候,你可作归纳笔记,或入“旁门左道”冥思。当然,以印证性听为宜,而不允许“浮想联翩”,更不可想其他事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