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2-03-12 23:37: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农村音乐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农村音乐教育论文

篇1

二、音乐教师待遇较低

由于受多年形成的老观念影响,音乐学科得不到足够重视,在评优选先、工资晋级、提拔干部时农村音乐教师位处弱势,所以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教师个体发展。

三、改善农村音乐教师现状的建议

如何改善农村音乐教师现状?我有几点不成熟的建议提出来与各位同行商榷。

1.强化教师专业培训,定期组织进行不同层次音乐教师培训。如音乐教师上岗培训、音乐骨干教师培训、音乐优秀教师培训、音乐名师培训。正如全国开展的“国培行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远程培训长远作用。

2.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加强对音乐教师、音乐教学的管理,制定和采取有利于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制度和举措,促进农村音乐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3.加大音乐教学设备投入,按国家标准配备音乐教室、音乐器材,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配套光盘等等。切实改善农村音乐教学硬件基础,以此来推动农村音乐教学与音乐教师的发展。

4.农村音乐教师要树立自主研修的意识,不能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我们的学生等不起,可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相关音乐教育的书籍、音乐教材的挖掘、音乐教参的阅读、自身的艺术素养、音乐教师同行之间的交流、校际间同行的教学研讨等方式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篇2

二、荆州区九店小学留守儿童的音乐教育改革与建议

(一)加强农村音乐师资建设,大力招进专职音乐老师

在荆州区农村的小学里没有专职的音乐老师是一件极其普遍的事,很多的音乐老师是身兼数职。这些音乐教师的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农村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学校有必要招聘专业的音乐教师来对该学校的音乐教育状况进行改革,以便使学校音乐教育发挥其作用。

(二)改变音乐教育观念,全面重视素质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都喜欢上音乐课,都不希望被其它课程占去。要改变当前的九店小学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现状,首先要改变学校领导及音乐教师的的教育理念,明确音乐教育与音乐教师的重要性。特别是九店小学这种寄宿制而且留守儿童很多的农村小学,更需要重视全面的素质教育才能使留守儿童得到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加大农村音乐设施投资力度,改善音乐教学的相关设备

完善的音乐设备是一堂正规的音乐课的基础,也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政府及学校应加大对教育设备的投入,最基本的音乐教室和必要的乐器及教具要配备,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学校的图书馆也可以提供一些音乐方面的图书、杂志以及音响资料给学生查阅,充实留守儿童音乐知识。

(四)针对留守儿童的性格缺陷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课外音乐活动

留守儿童的积极主动性较差,不是很喜欢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音乐教师要积极的引导留守儿童参加音乐教育实践活动,把音乐课堂与艺术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设计音乐游戏课,在留守儿童走进音乐的同时获得音乐审美体验。让留守儿童在艺术实践活动中体验音乐的魅力,展示他们的音乐才能。通过进行艺术实践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打开他们的心扉。

(五)以情育人,强化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的情感性

大部分的留守儿童都比较喜欢抒情性的音乐,音乐教育应该适当的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相结合,关注留守儿童兴趣,提高留守儿童情感外化的能力,使留守儿童善于用音乐来调节和表达内心情感。例如《父亲》让学生的情感与歌曲情感达到共鸣,让他们理解父母,也能让其心中的的感情得到释放。

篇3

音乐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塑造完美人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对于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音乐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农村,农村音乐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因此对农村基础音乐教育进行思考,探讨农村基础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并提供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对策,这些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不完备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农村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些农村学校为了缩减财政支出,尽量聘请代课教师。教育经费不足,导致教师工资较低。而一部分音乐教师也因没有课,在年终考核时没有机会参加考核,这些导致一些音乐教师对音乐课不感兴趣。有些老师在自己能力允许的条件下都转教语文或数学,导致音乐教师队伍严重流失。教育经费不足,导致农村的一些学校没有固定的音乐教室或多媒体音乐教室,也没有完备的音乐器材,影响了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教育观念陈旧、滞后

在较偏远地区一些农民的生活还有问题,不会有太多的心思和多余的钱去学习知识、学习音乐。即便是想让孩子学,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音乐,他们觉得不能创造财富,所以他们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和财力让孩子去学习。只有文化课成绩好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学生家长更看重学生文化课的成绩,没有认识到音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音乐在孩子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孩子美感、审美素质的培养。

由于学生家长的期望,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上对学校的评价也是以升学率作为标准。所以,学校一方面考虑升学率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家长的“重望”之托,它们以抓学生成绩为主。在这样的状况下,一些学校就会为了升学率放弃,甚至牺牲一些看似与成绩无关的课程和活动,音乐课就是其中一个牺牲品。一些学校拿教学成绩作为老师的考核标准,一些老师用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这一连串的排名不由自主地会让学校、教师、学生都觉得走到哪里都是文化课最重要。音乐教育在一些农村的基础教育中基本是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因为升学考试不考音乐,所以平时可能还有音乐课,而一到临近期末,音乐课就会被其他课程占去。

作为中小学生,他们还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学校和家长的影响。一些学校讲升学率,家长期望他们跳出农村,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不由自主地也会重视文化课。他们对音乐的认识也只是通过电视、录音机等这样一些媒介,认识到的也基本都是时下流行的通俗音乐。其实,对于本民族的民歌、民族乐器等,他们应该多了解、应该了解的知识却从未耳闻,更谈不上喜欢与否。

因此,在农村学校,家长、教师以及学生,对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甚至是模糊的。

3.师资力量缺乏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是支撑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我国中小学音乐师资的来源基本上是高等师范院校、中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但由于一些现实问题,比如,一些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交通、通讯、文化等与城市相比较落后,所以一些音乐专业毕业生不愿去农村任教。

现在,农村较少数学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大多数音乐教师都由语文、数学或其他科教师兼任,这些兼任老师绝大多数也都是半路出家,他们对音乐理论知识、音乐课程教学方法等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音乐课教学形式单一、气氛不够活跃,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也失去了兴趣。而那些专职的音乐教师,也会因为教学设备不完善而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感到没有用武之地。这样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也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和国家统编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脱节。

二、发展农村音乐教育的对策

1.转变农村音乐教育的思想观念,完善评价机制

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绝不可可有可无,等闲视之。”所以,必须要改变长期以来影响音乐教育向前发展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改革考试制度。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是在农村的实施情况还不够好。要对一些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进行教育,使他们转变“分数第一”的观念,树立让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培养的思想。还要鼓励学生家长参加一些社会艺术活动或民间艺术节,使家长切身体会到艺术的美和音乐的美,使他们明白音乐教育在孩子身心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塑造孩子心灵的重要作用。

在改变社会、学校、家长教育观念的同时,随之改变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的评价机制问题。当各方都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时,便不会再以单一文化课成绩来衡量学生和评价学校,这样会激发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

.加大对农村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教育需要投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同时要积极鼓励和调动社会上各种力量来对农村音乐教育进行投入,逐步建立多种渠道,来筹措农村音乐教育经费机制,解决农村音乐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改善办学条件,修建音乐教室,配置音乐教学器材,完善教学设施,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福利待遇。这样,一些音乐教师才会安心扎根农村,在农村音乐教育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保证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得到真正的发展。

3.优化农村音乐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且目前音乐教师的音乐素质较低等诸多问题,首先应该稳定在职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对在职音乐教师的定期培训,提高这些教师的综合音乐素质。发展有音乐爱好的其他课程教师,鼓励他们加入音乐教师的队伍里,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从而壮大农村基础音乐教师的队伍,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当然,单靠农村音乐教师的自我补充和自我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要鼓励高等师范、中等师范院校的专家、教授和专业教师到农村去作讲学、作兼职,这样有助于他们了解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了解农村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教师,然后再结合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便不至于使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脱节。同时要鼓励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到农村去建设农村,毕竟城市人口只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一少部分,城市学校所需的音乐教师也是有限的。因此,要帮助他们树立到农村去的观念,帮助他们克服思想上的负担和困惑。另外,相关部门对这样的毕业生在生活上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4.充分利用有利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根在农村,要保存传统音乐文化就必须从农村入手。对于农村音乐教育来说更是便利,对传统音乐文化触手可及,要充分利用当地的音乐资源。

民间传统音乐具有淳朴的乡土气息,适合农村的特点,容易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共鸣。例如,淳朴高亢的西北民歌、委婉悠扬的江南丝竹、豪迈热烈的北方吹打等,这些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而且更容易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对学生的感染也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因此,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请一些本地的民间艺术家到学校进行演出,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使他们了解本土的民间音乐。这样既丰富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我国要实现21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实现科教兴国,一定要狠抓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一方面加快发展农村的经济,这是物质基础与保障;另一方面,社会、学校、家长要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重视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改变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伟大工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诸多现实困难,需要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

参考文献:

[1]邬志辉,任永泽.精神培育: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教育的使命[J].东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篇4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而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发展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先进精神文化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而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笔者想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1教学思想观念落后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有市场。另外,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音乐课不统考,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就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1.2音乐教师素质低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1.3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1.4音乐教材内容偏深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2.1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3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2.4因地制宜,改革音乐教材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音乐课程标准,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拥有生活气息的优秀民间音乐艺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还应适当舍弃教材中超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农村音乐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重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此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积极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为培养21世纪的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篇5

[1]陈建勤:《中国民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

[2]曾田力:《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中国音乐文化》,《第二届全国音乐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5月。

[3]陆小玲:《原生态民歌与大学生人文教育》,《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4]刘嵘:《原生态民族音乐与当代音乐发展研讨会侧记》,《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5]查子明:《中国原生态民歌生存发展之我见》,《音乐探索》2006年7月。

[6]俞人豪:《“原生态”的音乐与音乐的原生态》,《人民音乐》2006年第1期。

[7]米永盈:《我看“原生态”民歌——兼谈传统音乐的保存与发展》,《社会纵横》2006年第12期。

[8]乔建中:《“原生态”民歌琐议》,《人民音乐》2006年第1期。

[9]郭声健:《艺术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82页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薛雷:《“原生态民间音乐”的再认识》,《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12]尹萍:《探索高校声乐教育中的民间传统文化资源》,《高校探索》2005年第5期。

[13]乔建中:《传统能给我们什么?-关于中国专业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再思考》,《中国音乐》2004年第4期。

[14]金兆钧:《关于“原生态”与“学院派”之争的观察与思考》,《人民音乐》2005年第4期。

[15]夏滟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16]徐士家:《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纲》,南海出版公司1997年版。

[17]王敏:《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亟待加强》,

参考文献

[1]安丽.在“民族”的土壤里发展”民族唱法”——对中国戏曲和湘西原生态音乐的思考[J].大家,2010(11).

[2]张敬忠.中国民歌在现代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从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保护说起[J].四川戏剧,2012(4):82-83.

[3]李震.湘西原生态音乐的艺术价值及素质教育功能[J].音乐天地,2012(5):4-6.

[4]陈业秀.地方民族民间音乐资源的艺术教育价值与实现——以台州特色民间音乐课程资源建设为例[J].教学研究,2009,06:62-65.

[5]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

[6]赵国宏.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7]张丽华.网络音乐教育资源开发与整合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8]李芝.论互联网时代少数民族文艺生存空间的拓展[D].广西民族大学,2014.

[10]吴小丽.原生态音乐文化分析——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待原生态音乐文化的发展[J].戏剧之家,2009,(04).

篇6

一、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

1.音乐师资培训工作进展加快,音乐教师整体素质普遍有所提高。音乐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学历不达标的状况是阻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教委(教育部)及各省、自治区、市、县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了各种措施、多种渠道来培训音乐师资。从国家教委及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音乐课教学评比等活动中可以看出,近年中小学音乐师资的整体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2.音乐教育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这一时期,在《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人民音乐》、《中国音乐》等刊物上发表的音乐教育论文,以及各出版社出版的有关音乐教育的著作不仅在数量上增多,而且在质量上也显著提高。

3.音乐教学设施、器材设备投入有所增多。音乐教学设施、器材设备的完善是音乐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物质条件。这一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多,以及国家对学校美育的重视,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音乐器材设备得到较大的改善,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许多中小学音乐设施、器材配备已基本达到《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标准。

二、当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长期以来受智育第一、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影响,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重视不够,对于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具体表现在贯彻落实《总体规划》不力,没有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在音乐教育管理机构、师资建设、教学设备器材、教学教研、科学研究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投入。

2.农村学校音乐教育亟待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在国民音乐教育中是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我国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75%左右的学生在农村。”上述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校在农村,因此,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应是今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的紧迫任务,国家必须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3.中小学音乐教育在许多方面无法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都应体现出这些特点,而目前的现状与新时期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三、发展对策

1.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音乐是幻想世界的载体,是创造力的“乳汁”,是生命和情感的艺术。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是着眼于培养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技能,更主要的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丰富想象和创新能力,音乐作品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力,教师首先要善于挖掘,巧妙设计,精心构思,才能带领学生去开启智慧的大门。

2.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引导发散性思维

“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孩子们的最大乐趣也在于幻想以往的音乐教学只限于你教我唱的固定方式,课堂结构显得单调无味,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地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3.开展音乐活动课,拓展学生视野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和补充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地是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又对实施素质教育、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个性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开展音乐活动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4.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在现当代的教育背景和教育形势下,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要善于更新教学观念,以推动小学音乐教学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教师要认清当今的音乐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教师在音乐的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时代的要求培养全面了解音乐的学生,要更新教育观念,不要向以前那样认为只要教会学生唱歌就完成了音乐教学任务,要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学生美育的全面发展。更新教学观念,在时代经济的指引下提高我们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5.教师要善于实现新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实现新的教育模式,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一堂有实际意义的音乐课,无非是让学生面对枯燥的知识也会感到有兴趣听,更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那也就体现了音乐课的生动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总之,教师实现新的教育模式技术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这样,教师尽职尽责,学生自主学习,才可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的整体素养,全面提高学校的音乐教学水平。

6.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所谓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多媒体和因特网进行教学。法国一位著名演员曾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由于多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通过情景再现,能激绪,丰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例外,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因特网,我们可以获得更多良好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课件,以丰富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内容。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的接受现代最新的音乐歌曲和知识,增加学生学习的视野,以提高我们的音乐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254-02

在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它有着非常强烈的感染力,可以直接作用于人心,使其多种素质整体跃升。音乐对人的心理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有助于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境界,陶冶情操,使人性得到良好的发展。音乐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为生活增添色彩,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缺乏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要实施艺术教育,音乐课就显得非常重要。音乐教育是通过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等富于情感的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的美学教育,它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创造力的培养、情操的养成等都有独特作用。

1.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重庆市是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以山而闻名,有"山城","雾都"等之称。开县、梁平、巫山、云阳等是重庆市东北部偏远的区县。经济和各个方面的发展自然不如那些临近主城区的区县。这次去到了梁平的偏远山区支教的所见所闻,而对重庆市农村音乐教育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意见。

1.1音乐师资队伍紧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虽然每年都有一部分音乐院校毕业的学生分配到了农村,但大多留在条件较好的县城或城镇中心学校,不愿前往农村任教。许多农村小学建校几十年也不曾有过一个音乐教师。由于多年来传统思想的禁锢,音乐教师成了可有可无对象,他们认为音乐是人人都可教的课,音乐教师当然就低人一等,于是纷纷改行,使本来就缺乏的音乐教师就更加缺乏。

1.2音乐教师素质低。在乡村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民办教师。缺乏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没有一个对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多种思想的禁锢下使农村音乐教师缺少自主与自信, 缺少创新探索, 更缺少思想和心理上的解放。当面临音乐教学上的困难, 选择的不是努力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以积极的态度去探索适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之路, 而是因循守旧、敷衍塞责。这一现象严重制约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1.3音乐教学设施严重不足。教学设施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物质基础。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育上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的投入更是少。许多学校没有最基本的音乐设施,更别说专业的音乐教室、多媒体设备、钢琴等。各种设施不完善,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成了开展音乐教学的阻碍。

1.4音乐教材与实际不符。现在的音乐教材都是城乡统一发放,教材的内容与农村教学现况严重不符。许多老师的自身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专业知识,学生也因多年来的影响对于音乐知识不感兴趣。而音乐教材当中却多是一些乐理知识,面对着复杂的音乐教材,让许多教师也无能为力。这也是为什么农村学校的音乐课变成了唱歌课的原因之一。

1.5缺乏自信心,感知能力低。在和孩子的交流中,发现有很多不够大胆,大多为成绩优良的孩子。这些孩子严重缺乏自信心,从来没在公共场合唱过歌,所以就非常怕。有一部分学生虽然非常喜欢音乐,但对于音乐知识却一无所知。即使有条件好好上一堂音乐课,下面的学生也是云里雾里不知所向。更多的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听流行歌曲。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和长久以来农村教育模式的根深蒂固,音乐教学效果也与新课标规定相差甚远,从而无法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

2.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1经济原因。近年来人民的生活经济水平越来越好,在各个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但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特别是文化上的差距。重庆群山环绕,农村因交通不便,资金不足等多种原因,许多文化娱乐设施未走进农村家庭。农村小学每年的教育资金有限,没有多余的资金来购买一些基本的音乐教学设施。

2.2社会原因。在广大农村中,音乐是毫无地位可言的。平时休闲时听听音乐唱唱歌是可以的,可是要把音乐放在课堂上,就是不务正业的表现。在广大农村中他们认为,喜欢音乐都是成绩差的表现,只有数学语文成绩好你就是骄傲。所以在农村中家长都不会支持自己的孩子学习音乐。

2.3学校不重视的原因。虽然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应试教育依旧主导着各个学校。由于音乐成绩不加入统考中,这让许多学校找到了突破口。农村小学的各个条件都落后于城市一大截,为了追赶,以至于许多偏远山区学校只有语文和数学。即使安排了音乐课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毫无意义。这是一个素质教育的时代,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更加要注重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教育又数音乐教育尤其重要和落后。

3.由农村教育现状而引发的思考与对策

3.1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想改变这长久以来的观念,应大力倡导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更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把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提到日程上。要严格按照《音乐教育大纲》和《音乐课程新标准》来执行实施。

3.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音乐教师专业素质。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紧缺是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缓慢的首要问题。由于农村中小学师资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等诸多问题。首先我们要稳定现有的音乐师资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把热爱音乐基本能胜任音乐教育的本土教师进行定期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加快加紧培训兼职音乐教师,使他们具备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提倡顶岗支教,让更多的高等师范校和中等师范院校的学下到农村教育事业中,这样有助于他们了解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因此,要帮助他们树立到农村去发展的观念,帮助他们克服思想上的负担和困惑。另外,相关部门对这样的毕业生在生活上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3.3增加农村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音乐教师的待遇。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学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各学校应加大音乐教育的投资,置办相关音乐器材,音乐教学设施。条件稍好的学校可以适当配置一些高档乐器和教具,如钢琴、风琴、多媒体音像设备以及打击乐器,名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等。条件较差的偏远山区的学校也应配置一些音乐教学基本教具,如电子琴,音乐播放器等。音乐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才是农村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

教师待遇差是农村学校留不住教师的重要原因之一。条件越艰苦越差的地方,待遇往往也越差,试问有几个不愿意待在舒适又有好待遇的地方。农村广大的音乐教师在职称、晋级、专业教学、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受到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这使得许多农村音乐教师工作倦怠。各级领导应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真正从内心重视音乐教育,给音乐教师以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稳定教师的音乐教学工作。

3.4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农校小学音乐教育的途径。目前的各种音乐教材音乐资料都是依照城市化的标准来制定的,这对于长久以来忽视音乐教育的农村来说,教材内容过于偏深。音乐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在不破坏学生兴趣的条件下,适当加入一些音乐基础专业知识。教学内容上改变传统教学的单纯唱歌模式,注重学生全方位的培养。同时可以根据当地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出适用于他们的音乐课程标准。

3.5创建一个音乐美育的环境。学校上下课的电铃声,可以用小段音乐来代替。孩子们的课外活动通常是打闹嬉戏,经过课间十分钟的"奋战",学生们的情绪难以很快平静下来。而优雅的音乐声较急促的铃声更可平静学生的情绪。课间,学校也可在广播中播放适合小学生欣赏的歌曲和音乐,既不多占用其他时间,也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减少打闹,上课时就有更多的精力放于学习上。

开展校园艺术活动,鼓励学生多多参与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参加,教师应从旁指导。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可以使学生得到学习锻炼、施展才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加音乐社会实践活动,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紧密的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音乐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常年忽视,作为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们参加各类音乐活动,把它作为让学生走进音乐了解音乐,并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一条重要路径。

4.总结

农村人依然把知识当成唯一能走出山里的方法,所以长久以来都把文化知识作为他们全部的寄托。这导致农村全面素质教育严重失衡,过分重视文化知识教育,导致农村小学生缺乏思想品德、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培养。 在农村小学校园里,如果教师不在场,课间的走廊上、操场上,尽是难以入耳的脏话。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在同学留给他的留言簿写了满满的各类脏话,非常生气的另一位同学又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多么的不可缺少。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人口居住在农村。改革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更是迫在眉睫。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是否能得到相应的重视,音乐课程的新标准是否能在农村小学中得到实质性的进展,离不开各位辛勤的教育者和每个社会成员的支持。我们应尽快严格地实施中小学音乐课程新标准,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已经容不得我们忽视了,不要让音乐教育成为城市孩子的特权,也不要让音乐成为农村孩子的梦。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名燕彭志修音乐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峰峰;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现状浅谈[J];新课程(教研);2011年07期

[4]谢征,李豫虔;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现状及改革思路[J];美与时代;2004年07期

[5]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王安国.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2004.

[7]史艳;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N];黔西南日报;2010年

[6]潘金标;邢台市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8]木子;我们的音乐教育怎么办?──普通音乐教育现状侧记[J];中国音乐教育;1995年04期

[9]肖隆兴;贫困地区音乐教育现状及思考[J];贵州教育;1996年06期

[10]中小学音乐教育.杭州:浙江文联创意图编总社,2000,3.

[11]素质教育全书.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497.

[12]吴宏超;;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困境与出路[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篇8

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好教师的培养极大地依赖于教师教育。①因此,审视高师音乐教育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改革对策,对于培养适应我国基础音乐教育需要的合格音乐教师至关重要。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向专业音乐院校看齐,过于重视音乐技能技巧训练

长期以来,高师音乐教育深受专业音乐院校教学方式影响,过于重视音乐技能技巧训练,教育理论与从教能力的培养成了不起眼的教学内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本质被忽视。例如,一些声乐和钢琴等专业课教师向专业音乐院校看齐,把培养能获奖的尖子生作为目标,对于资质一般的学生的教学却毫无兴趣、敷衍了事,使教学成为一种精英教育。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不是表演型人才,而是能胜任中小学教学的音乐教师,高、精、深的专业训练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小学教学的需要。以钢琴教学为例,一些学生能完美地演奏肖邦练习曲,却不能熟练地即兴伴奏,对于一些适合农村经济状况的键盘乐器如电子琴的使用也不甚了解,这样的学生就不算是合格的音乐教师。声乐教学的状况也不尽如人意,一些教师盲目追求学生的演唱功力,忽视了让学生掌握与声乐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导致一些学生声乐专业技能虽好,却不懂得中小学生生理发展规律,因而不能很好地在音乐课堂中对学生因材施教。

2.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不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大部分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第一,教育学课程在总课程中所占比重过小,约占总课时的21%,相比之下,美国、日本、德国一般在33%至40%之间,因此难以突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性。第二,忽略了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渗透和整合,缺乏交叉性的学科课程及跨专业的选修课程,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而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学科综合的新要求。第三,专业课程设置缺乏适应性。我国高师多采用“大一统”的课程模式,几乎是清一色的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中外音乐史、钢琴、声乐等与专业音乐院校教学模式相同的课程,缺乏适合中小学教学实际的课程如小型乐队(民族乐队)编配、少儿舞蹈创编、竖笛(口琴、电子琴)演奏与教学等,因此难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条件下对音乐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

3.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部分教师满足于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死板、缺乏新意,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方法普遍存在,学生在课堂里被动地接受知识。以钢琴教学为例,一些教师上课时多采用讲解曲目――学生练习――回课模式,学生对于钢琴作品相关背景知识与使用什么样的技术处理手法思考甚少,作品的处理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多年后才能独立对钢琴作品做出“艺术处理”。可想而知,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他们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提出的对教学方法多样性的要求。

4.教育体系封闭,不利于造就优秀音乐教师

高师教育体系封闭,“宽进宽出”制度是导致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不愿意从教的学生除了重新参加高考,很难换到其他专业,导致他们勉强毕业进入教师队伍,难以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教育事业中,而一些综合性大学有一定音乐专业基础、想要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也很难进入音乐教育专业中进行学习。这种封闭的教育体系不利于优化高师毕业生队伍。另外,高师的“宽进宽出”制度让学生缺乏紧迫感,一些“混日子”的学生只要修满学分就能顺利毕业,他们从教后很难成为优秀的音乐教师。这种体制不利于为基础音乐教育输送优秀的教育人才。

二、问题的解决方法

笔者认为,高师音乐教育应紧密围绕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来进行改革。

1.音乐技能技巧专业课教学应突出师范性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以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师资为目的的,中小学需要的是善于教学的音乐教师,而不是只会表演不会教学的艺术家。高师音乐教育的音乐技能技巧专业课的教学应与中小学音乐教学密切结合起来。例如,钢琴课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处理乐曲的能力和教学能力,使他们从教后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因此,一些相关理论知识如钢琴音乐史、钢琴教学法、与钢琴演奏相关的生理理论等都应渗透在钢琴课的教学中。

2.优化课程结构,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高师的课程设置应该以基础音乐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为准则。基础音乐教育需要的是专业好、能力强、多面手型的教师。因此,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应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应是会弹会唱的多能人才。例如,主攻钢琴的学生不仅不能放松声乐的学习,还需要掌握其他键盘乐器的演奏,如电子琴、手风琴、口琴、竖笛等中小学常用的简单乐器。声乐学生也不应只会一种演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都应掌握。因此,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以钢琴与声乐为主的同时,还应加开中小学常用的简单乐器如口琴、竖笛等选修课程。

另外,基础教育对新型教师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上,同时也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人文教育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密切相关,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需多开设一些人文课程,如中国通史、世界史、中西方美学、中西文化史等,为学生构建坚实的人文知识基础。

3.教师需改进教学方法,起到示范作用

从事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师,要树立对学生负责的高度责任心,随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打破死气沉沉的教学局面,开创生机勃勃的高师音乐教学课堂,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向学生――未来的教师展示具有吸引力的、别具特色的教学理念,并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起到示范作用。

4.完善选拔与淘汰机制,建立开放性的教育体系

设立严格的考核制度,让一些有一定音乐专业基础、想从事教师职业的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能够通过考核进入音乐教育专业中进行学习,同时让一些混日子的学生有被淘汰的紧迫感,也让一些学习刻苦的优秀学生能够得到一定的奖励,激发他们提高专业素养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为基础音乐教育输送优秀的教育人才。

注释:

①袁贵仁.推动教师教育创新,构建教师教育新体系[C].教师教育论坛论文集,2005.

篇9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因此在今天的学习中,语文教育应担负起提高中学生伦理道德的使命,帮助中学生更好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彰显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儒家经典亦灿烂辉煌。儒家经典中的“四书”含有有益于中学生素质养成的教育思想,是当前语文教育中丰富的课程资源,但是对“四书”的学习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中学生中的教育和学习程度、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等,还未见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关注。如何在语文教育中更好地体现“四书”为代表的儒家经典的教育价值,使其有利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语文教育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四书”中有益于中学生素质养成的教育思想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对当时的社会有着重要影响,对今天的教育也有诸多启示。“四书”蕴含的有益于中小学生素质养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伦理观念的养成

“至圣先师”孔子,作为中华承前启后的伟大师者,特别强调教育的伦理意义。这个“伦理”它包含丰富的理念。在此,仅列述一条:

《论语·子路》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孔子认为,一个国家在人口富庶之后,还必须“教之”,而使百姓有良好的文化素质修养和高尚的品格。“教之”是“庶富”之后,必须首先进行的大事。如何去教呢?有一条纲目性的文字出现在《论语》中: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清代秀才李毓秀按次第先后把这几条编成家教经典《弟子规》。分别按照“入则孝”、“出则悌”等写成六章,推演为1000多字,讲的全是孔子这句话。这句话涵盖了一个人为人的基本伦理要求。今天,《弟子规》风行于世,伴随着国学热得兴起,《弟子规》在青岛的民间、企业、学校、幼儿园全面开花。事实上,这是对孔子伦理教育思想的很好阐释与实践。在250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仿佛又重新发现了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伦理价值。以此看出,孔子伦理教育思想的深刻性和适用价值。只有发挥教育的伦理教育功用,使每个人成为合格的公民,才有家庭和谐,才会有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

《孟子》进一步发展孔子的思想,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要人们遵守和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尽人皆知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章中提出的。由自己一颗爱人的心延伸开来,而去关心更多的人。并且,孟子认为这样甚至可以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即所谓的“天下可运用于掌”。而这种想法的实现,须有赖于教育使人们达到“明人伦”的目的。这种教育目的形成了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念,也使得中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目标。《中庸》进一步提出由“诚”至“道”的教育目的,也是由伦理而教育的主张。可见,以“四书”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始终是和人的发展完善、和社会的安宁和谐联系起来的。

(二)重视音乐的教育意义

以“四书”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认为:要达到明人伦的目标,就要礼乐相成,即思想认识的提高与艺术熏陶相结合,认知和情感教育相辅相成。《论语》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里,“道、德、仁”与“艺”构成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而“六艺”中的“乐”与“礼”构成了极其重要的两个方面,古人特别重视音乐教化的价值。《论语》说:君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只有在音乐方面有极高造诣,才能算是“成人”。孔子曾经“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韶”乐代表的是古代音乐中的雅乐,是雅正严肃的高雅乐曲。这种思想与今天所谓的“寓教于乐”是一致的。今天的学校音乐教育非常薄弱,基本上已经放弃了用音乐来教化学生的古老原则,因为音乐课不被认为是核心课程。

无论古今,教育的最终目的都应该是培育人发展人,皆宜提倡礼乐结合的教育理念。当前中小学生喜欢追逐流行音乐,对于不利身心健康的内容缺乏分辨能力,难以形成高雅的音乐素养,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礼乐相成的教育思想更有利于其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熏陶,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回归到传统经典文化上来。

(三)推行“知行教育论”

陶行知的名字很有意思,代表了中国人对儒家“知行”理念的深沉思考。《尚书》说:“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意思是:不是认识艰难,付诸行动才是艰难。《周易》有:“精义入神,以致用也”意思是:深刻领会,才能学以致用。《中庸》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大学》则提倡以“修身”为本,所有这些,对今天的教育学习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综上,以“四书”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包含深厚的人生哲理,对中学生的素质成长将会起到巨大影响。研究和推广“四书”中的教育思想,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学习“四书”,让中小学生直接接触儒家经典,耳濡目染,能够给当前的素质教育和中学的语文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四书”教育学习现状

(一)台湾中学开设“四书”课程情况

目前,国内外热衷于国学教育者组成了全国性的经典教育合作组织,如“冯燊均国学基金会”,下设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指导委员会,致力于推广国学,“四书”是一大重点。台湾一直在高中开设国学基本课程《四书》,任继愈先生在台湾版《国学基本教材·序》中力推“四书”,认为对中学生素质成长有莫大意义。《国学基本教材》是一套在台湾历经了40年教学实践与检验的国学教材,它汲取了台湾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经验,影响过一代又一代台湾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评论者认为:这套教材完整解读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所蕴含的儒家思想,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价值与中心观念所作的最具普及性、也最具现代性的一次阐释。近年,此书已在内地出版,它的出版,表明内地“国学热”正悄然回归到一个理性建设的阶段。

(二)国内中学语文教学中“四书”学习的基本情况

1.师生对“四书”学习的认识

在百家讲坛中于丹老师讲的“论语”,受到了全国观众的喜爱,其中也不乏大量的中学生,从中可以看出,中学生有兴趣和能力学习中国古典文化,在实际的学校教学中,学生对“四书”的了解和学习又是怎样的呢?

在初中学校中,学生大多能够了解“四书”的一些基本常识,例如“四书”是哪四本书,其中的一些经典语句等。但也存在着不少农村中学生根本不了解“四书”的情况,反映出教育在这个环节上的薄弱。从学生了解“四书”的途径来看,只有很少同学读过“四书”的一部分原著,并且学生了解靠的依然是课堂上老师的介绍和讲解。在调查中,大多数同学表示渴望对“四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接触,认为以此可以促使他们“道德素质的养成”、“古文鉴赏能力的提高”,同时在其他方面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据同学们反映,目前“四书”学习存在的困难,主要是学生的古文知识储备不够,课堂上老师讲解枯燥乏味,另外功课紧,没有过多的时间阅读。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中学里没有形成传统文化学习的大环境。部分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认识不到位,组织不到位,没有制定或者没有认真落实这方面的教学计划。小学比中学状况乐观一些,以青岛市为例,在教育部2010年开始组织的“中华诵”工程中,青岛市被作为试点城市,于是几乎青岛市区的所有小学都制定了详细的儒家经典诵读计划,上级教育领导部门还要对每所小学进行抽查。学生背诵了四书中的大量格言条目,得到了经典的最初浸润和陶冶。但是如果真正重视传统文化经典,就必须给经典课程一个相当的地位,以设课来保证其修习,这是台湾《国学基本教材》对我们的重要启示。

2.教材选编情况

在语文课程中,以人教版和鲁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涉及到“四书”在语文教材中的选编情况如下:

人教版3篇:①《论语》十则;②《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孟子》(鱼我所欲也)

鲁教版2篇:活动性学习专题——《走进孔子》、《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从结果来看,在整个初中语文教材中,“四书”选编的篇数极为有限,并且篇数多集中在《论语》、《孟子》,而《大学》和《中庸》的内容没有涉及。在选择的篇目中,内容主要涉及名言警句,论说哲理类,带有哲理教育的意味。

与初中语文教材相比,高中语文教材中对“四书”的学习情况要更好一些。尤其是各种版本的高中选修课程教材大量增加了“四书”的内容。如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包括:“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当仁,不让于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有教无类”、“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共七章。涉及到了《论语》中的几条有名的人生格言。第二单元《孟子》选读包括:“王好战,请以战喻”、“王何必曰利”、“民为贵”、“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人和”、“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共七章。

山东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也包括《论语孟子选读》,选择篇目较多,扩充了必修课教材中的“《论语》十则”及《孟子》选文,并搭配以译注资料,以供学习。

通过分析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我们可以看出,“四书”在其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少的,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减学生的阅读量,换言之,学校没有相关的“四书”教材,无论是统编还是自选教材,都比较缺乏,是造成中学生对“四书”、对我国传统文化经典了解不够的重要原因。由于设课的问题,中学生的课业比较多,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进行国学经典的学习。

三、学习“四书”为代表的儒家经典的建议

(一)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要成立专门国学研究小组

教育部门要成立国学研究小组,依托丰富的课程资源,如当地大学的中文系教师、地方图书馆的古典文献资料,如山东省的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等,审慎选择经典素材,正确选择、编制材。选教材要选择对学生人格培养和素质教育有作用的优秀篇目。根据中学生的水平,“四书”众多经典篇目完全可以选入教材。例如像青岛出版社曾经专门为小学生编选的注音版《国学启蒙经典》读物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会很好地引领中学生学习“四书”等儒家经典的正确方向。

(二)加强“四书”学习师资力量的建设

按照教育部试点工作的要求,经典诵读工作包括诵读、书写、讲解三个方面。对此,要针对各年级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给予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正确诵读。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专业国学教育技能。“四书”的学习师资的建设尤为重要,当前可以在有条件的学校引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教师,选择部分中学作为示范学校,“以点带面”,定期举行“四书”的相关学习。同时为解决师资问题,应邀请专家对经典诵读指导教师和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例如举办“四书”兴趣班;开展“四书”诵读活动;“四书”心得感悟征文活动;请“四书”专家讲解授课内容;以专家和骨干教师为专业引领者,带领学校开展以“四书”为校本课程特色建设,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价

在通过教学实践而摸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体制后,根据实际情况,教育部门可以在中学中全面推广“四书”等国学课程。学校要合理调整其教学计划,给“四书”的学习留下足够的时间,必要时可以对“四书”进行学业考核。借鉴台湾中学开展“四书”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价。

教师在讲解“四书”以及其他国学经典的时候,要多注重一些教学方法,不能采用一味课堂灌输或者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探求新途径。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结合新时期的内在要求,以中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为基础,进行学习和研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总之,儒家经典的精髓就在于教人如何做人。因此,中学语文教育应该明确以“四书”为代表的经典国学内容,并将诵读和学习发展成习惯,从而潜移默化地来规正自身的行为和思维习惯,通过国学经典来促使青少年高雅素质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陈杰思.中华十大义理[M].北京:中华书局,2008.

[2]李鎏.国学基本教材[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篇10

二十一世纪开创了一个知识教育的新时代,素质教育与知识经济相结合,知识经济是一种高度智力化的形态,知识创新就显得格外重要,创新成为素质教育的源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尤其面对中小学教育,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如何适应现代教育的新形势、新特点,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创新思维研究,从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其创造能力。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们认为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中,创造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音乐学习乐趣,进行艺术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创新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以教材为中心,围绕教师进行教学活动,以课堂上教师“讲解”为主,以教师“讲”的水平作为课堂评价的主要依据,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由此丧失了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兴趣也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音乐教育的作用。所以,改革旧的传统教学的模式,引导学生体验创新是我们基于教学现状的提出的新课题。素质教育不是让学生去搞发明创造,而是去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新意识,从具体的尝试活动中,体验创新的快乐,这是过程不仅是学也是教的过程。音乐教学无需用“标准答案”去约束学生,培养创新能力不只是存在于课堂的一个环节中,而是渗透在音乐教学中的多个环节,甚至整个过程当中,要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体验和独立思考。教师在教材选择时应多考虑教什么样的内容,学生要从中学到什么。一个有创造力的教师应该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就像导演处理剧本一样,是一种再创造。同样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对教材进行科学和艺术的处理,从而打破教学思路的局限性,拓宽教学途径。这就是一个教学再创造的过程。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和要求,教师在这个目标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依据教育科学理论与心理学理论,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设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自觉学习的乐趣;发展创新人格;积极探索音乐教学新理念,新途径,新方法。

因此,我们提出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互动,旨在通过素质教育研究与实施,引导学生主动体验,在体验中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帮助学生树立创造理想,发展创造思维,提高创造能力,成为创新人才。一方面,教师要不断进行学习,把素质教育作为终身的教育,拓宽知识视野。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要重视加强艺术实践,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艺术创造的乐趣。素质教育不仅是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作为艺术教育的音乐教学也必须体现它的互动性,才能彰显素质教育的潜力,尤其是学校为素质的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巨大而自由的空间。

教师娴熟的专业技能、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素质研究长期关注并有浓厚的兴趣,就能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素质教育课堂的教学与研究。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完备的学术与教学资料,正规的教学实验与培训场所,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和专家的专业指导,就能保证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优质的资源配置,坚实的物质基础。

素质教育是合理的教学资源配置的基础。首先要建立互动音乐教学模式,建立师生互动平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底出发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因此,建立互动型课堂教育模式,那就是要形成一个富有兴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音乐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的探索、创新的欲望。 培养自我发现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的发现和提出问题,自己搜集分析有关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师生共同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创造性地学习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倡导不断创新的精神。在注重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敢于开拓创新,师生共同探求新颖的教与学的方法,把体验创新的意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行为,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体验创新的真正涵义;再次要培养自觉合作的能力。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课题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他们各自的体验、创意和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是推进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模式。要促进理论创新,注重学生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结合,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适于现代化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四是建立严谨的治学体系。在研究过程要借鉴中小学教学的成功经验,吸取国内外及相关学科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知识结构,认真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独立精神,是取得教育丰硕成果的前提。

针对素质教育Y源的调查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教学设备简陋,师资力量薄弱,这都在一定的条件下,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另一方面,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分析,接受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难易程度分析及对预后效果做长期的跟踪调查,都存在着某些欠缺,这些都需要专业教师要有扎实的业务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素质教育是终身的教育,在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和教与学互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养成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这个习惯也会伴随学生一生,使学生在不断创新中体验求知的乐趣。这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参考文献:

[1]刘以林等主编.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M].华语教学出版社,1996.

[2]谈音乐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的策略《第一、二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9.9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