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网络教学范文

时间:2023-08-03 09:18: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初中数学网络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数学网络教学

篇1

现在社会是一个科技高速发达的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那么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对网络资源多加运用.在网络的环境下,资源更加丰富,可以更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是教师教学中良好的教学工具.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利用网络教学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课堂教学的效率,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刻苦努力.如果学生无法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那么无论他用了多少时间进行学习,都不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中效率是最重要的,较高的学习效率不仅不会让学生浪费过多的精力,还能提高学习效果.那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网络化教学就能很好地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的,网络中有着丰富的资源,还有很强的交互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上的丰富资源,自己对问题进行探究,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进行研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相应的结果.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不会因为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过于浅显而有“吃不饱”的感觉.

例如,在讲“图形的旋转”时,由于图形的旋转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要求较高,如果只是语言上的讲授,对学生来说会比较晦涩难懂,如果教师采用一些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在网络上找到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态旋转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然后设计相应的课件与习题在网上跟学生们共享,那么就会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图形的旋转,让学生对于图形的旋转有更深的了解,更直观地认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将数学中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对于学生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网络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这样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是应该教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具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

那么网络的特性,就能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网络上有着大量的学习软件以及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供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进行查阅以及使用,这样的方式就是将网络很好地融入数学教学之中.

例如,在讲函数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利用网络中的一些类似于几何画板之类的软件.这些软件可以自动形成函数的图象,学生可以通过输入函数,观察随着函数变化图象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如在二次函数中,改变二次项的系数,学生就可以通过软件很快地观察到图象的变化,这样教师根据图形的变化进行讲解,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学生在图形动态的变化中,能更好地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这样的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是很难实现的.

显然,网络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态的图象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及概念,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让数学变得更加形象,从而很好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效果好的,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方便快捷的学习平台.

三、利用网络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的魅力

篇2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变得越来越多元化,随着新课标的推行,素质教育的深入,很多新的教学理念被不断地推广和应用在教学当中,网络化教学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以往的课堂教学和课下教学受条件所限,学生自主收集所学相关信息的途径较少,教学的范围小,没有更为便捷普及的媒体传播方式,教学的硬件设施简单,多媒体手段不丰富,通常采用大班教学,针对常见问题统一讲解,对学生的个性重视不足。另外,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往往对细节内容考察细致充分,而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体构架,学习网络考察不足。

一、网络化教学的意义

网络化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用三维立体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并且能够结合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将数学和实效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也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突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展现其中运算的规律。而且学生在课下也可以运用网络化教学进行预习和复习,在课下也能像上课一样有老师专门的辅导,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拓展自己能力的平台。而且在教学中,高中会学到很多的几何图形,这些几何图形老师可能无法通过黑板和粉笔画出,但是通过网络资源,老师可以画出很多优美的几何图形。也许这些几何图形并不是教学要求,但是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几何的美,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让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欲望和动力。数学中蕴含着很多艺术的美,老师可以通过网络的运用很好地将这些数学的美挖掘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接受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渴望。这些都是网络化教学的意义和存在价值。

二、网络化教学的教学手段

网络化教学手段丰富。大体有两个重大的提升,一是网络带来的丰富的实时性的教学和学术资源,二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及其普及。由于教材的本身编写受到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而且对于有争议的新型数学课题的收录偏于保守,具有滞后性,这样的优点在于教材内容比较经典,准确,争议较少,但是学生却无法从中学到最新的知识,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结合当前比较热门的数学问题尤其是一些趣味性强的数学话题对学生进行介绍,以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另外,从一些数学史的典故,有趣的数学悖论,数学在生活生产当中的应用实例等内容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体系建立起来,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纲领性的认识,建立有效的学习网络,加强不同的数学模型之间的关联与比较,引用多种数学思维和不同内容灵活进行解体和应用。而且,网络的出现也使得学生和老师可以随时随地没有限制地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时间。对于课下出现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化教学向老师提出,老师再及时地解答,既节省了时间,又让学生第一时间解决了自己的疑惑。而且网络化教学的出现,让学生在课下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课堂上的重新学习。如果课堂上哪个知识点没有听懂,或者老师课堂上讲得太快学生没有听清,都可以通过网络化教学得以再学习,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再者,很多数学知识因为抽象和离学生日常生活较远,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老师也可以运用网络教学加以解决。如在讲“平移与旋转”这个概念的时候,学生很难理解抽象的“旋转几何”这个概念,在做题的时候也时常因为旋转的问题出现错误。因此,老师可以设计成网页形式,利用网络的互动性,使学生在学习时体会旋转变换的生动性、趣味性。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网络化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网络化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的魅力,更直观地去面对数学,理解数学和掌握数学。但是网络化教学也有一些弊端。学生在运用网络化教学的时候,难免因为学生爱玩的心里而以网络化教学为借口去从事其他的娱乐活动,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弊端并且降低了学习的效率。而且,因为网络的安全系数不高,老师在网络上进行的教学安排有可能会被其他人通过网络进行窃取。因此,在进行网络化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有效的安排和一定的安全措施,保护自己的利益并且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

篇3

利用多媒体电脑向学生展示科技发展史尤其是数学发展史,让学生意识到重要的问题历来都是推动数学科学前进最重要的力量。“疑问是发现之母”,创新来源于“问题的提出”,“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数学发展的源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赫尔姆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布鲁巴克)。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善于提出问题并表现出非凡的“提问”才华的人,其发展前景将是非常乐观的。

二、创设“提出问题”的情景

要使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好问题”,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会观察、分析、揭示和概括。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交流,民主地、和谐的、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

三、指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

1、课题质疑法。数学学习目标犹如指南针,为后面的学习指明方向,可从知识的产生、运用,以及知识的前后联系上去质疑。

2、因果质疑法。任何事物的原因与结果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即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可以从“结论”入手提出问题,也可以从“条件”入手进行质疑。

3、联想质疑法。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在某些方面(如特征、属性、关系等)相同或相似之处,产生联想,并由此入手提出问题:这些对象在其他方面是否也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为什么?

4、方法质疑法。当学生做完数学题时,引导学生对解答方法进行质疑:“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解决哪些类型习题”等。

5、比较质疑法。高中数学课程中有很多仅一字之差而又联系的概念,这些概念的掌握有一定难度,并且很容易混淆。可引导学生边比较变质疑。

6、批判质疑法。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进行探究性质疑,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

四、指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式

1、学生自我设问。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学生会由此对同一种问题形成不同理解和看法,各人的接受能力也不相同。在数学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并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独立地提出问题。

篇4

在远程跋涉的山路上,有辛苦、有劳累,更有那“山顶重门次第开”的喜悦,我们对网上研修,情有独钟,它能使教师的专业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也能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课改实验,培训先行”,教师是课程实践的主体,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核心力量;但教师的观念、素质、能力又与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存在着不适应。师资培训是教学发展的前提。只有准确把握目标,有的放矢,才能实现有效培训。

通过培训学习,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初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教学方法。整体把握初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理清初中数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面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整体把握初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2012年10月—11月,在近一个月的培训中,我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交流,从中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在网络研修中完成各项学习与交流活动,参与主题讨论,积极发帖,观看专家答疑视频。我深刻地体会到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不仅是服务于教学,而且是服务于自身,有利于自身的进步。远程教育资源能让学生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还能帮助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时间、有精力真正用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我的教育教学理念经过华东师范大学的远程研修班的学习发生改变,且视野逐渐开阔。

听了专家精彩的讲座,看了优秀教师的心得,我受益匪浅,深受启发:在课堂教学中学会了更好地设计教学,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如何上好各种类型的课,追求课堂教学的艺术性。通过学习与交流,我体会到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既然是科学,就要按规律办事。改革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要讲究艺术性,尽量上好每一节课。另外要加强评课和说课能力,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们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第一,创设问题情境,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第二,联系实际生活,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时时刻刻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决定着我们的生活质量,用心体会生活里的数学味,生命将得到无限拓展。第三,设计恰当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灵活恰当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落实有效教学。第四,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激发求知欲,启发思维,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第五,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我们要用爱心、用语言、用动作表扬鼓励学生,使学生产生信任感,敢于提问题,并回答问题,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主要源泉。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期间有“成功”的体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的人不乏其人,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先生从小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他自学成才,成为著名的数学家。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没有这种“天赋”,所以在学习时,老师有义务发现并培养学生在某些学科方面的优势,想方设法培养他们的兴趣,在学习每节新课之前,先回顾和这节课有关联的学过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自学,画出不懂的地方,迁移引导,让他们在做练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坚持一段时间,就会逐渐培养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的教学方法常常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富有新意的教学方法能及时为学生注入思维的活力。如通过叙述故事,利用矛盾设置悬念,引用名句,巧用道具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引入新课,使学生及早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观念的更新和培养模式的创新要成为我们规划的亮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本质是培养什么人和怎么样培养人的问题,是把沉重的人的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