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08-03 09:18: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特色农业前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特色农业前景

篇1

关键词:

特色农业;经济作物;生态;发展前景

1.自然环境与产业发展现状

门源县境内地势复杂,平均海拔2866米,高差悬殊,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中间是低地,构成了气候湿润、水分充沛的门源盆地。门源盆地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典型的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等高原寒温湿润性气候特征。春季多风雪,夏季多雨,秋季时间短而温和,冬季寒冷漫长。由于冬半年受来自西伯利亚干冷气候影响,气候比较寒冷干燥。而夏半年受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气候则显得凉爽湿润。

并且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有雪豹、麝、猞猁等受到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还有水獭、天鹅、雪鸡、兰马鸡等珍贵动物,另外还有虫草、大黄、雪莲等六十多种珍贵的野生植物。而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不仅仅是工业,农业也逐渐从传统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多层次多角度多反面地利用好农业资源从而达到预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铁路、公路等交通的逐渐便利,信息传输能力的加强,尤其是互联网的盛行,保障了门源县发展特色农业的可行性。门源县由于地处相对比较偏远,农业形式较为单一,发展特色农业将会有利于改善其较为单一的农业结构,也有利于门源县对外形象的改善。门源县的主要农业形式是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其中小油菜的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几十万亩,盛开的花海在国际上也是负有盛名的。除此之外还有当地特色的生态果蔬园、蔬菜大棚及私人承包人参果经济作物。这些特色农业的发展将会为门源县经济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支持。

2.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是以当地的整体资源优势为特点,依据独特的农业资源,为追求区域内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佳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围绕市场的需求来突出地域特色,并且还将各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加以配备。以当地的特色农业资源为建设目标,做成一条符合市场和逻辑的产业链,有合适的规模,良好的效益,高配置的体系以及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2.1油菜花观光农业门源县的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其中小油菜的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几十万亩,盛开的花海在国际上也是负有盛名的,极具观赏性的美丽花田也被网络媒体评选为“全球十大花海之一”。县政府也观测到其中的巨大潜力,于几年前便开始办起了“油菜花节”。本县的油菜花节于每年的7月18日—25日举办,可以想象,在辽阔的原野上青草繁茂,底下牛羊成群,在景色秀丽的古城台举办男女老少齐聚城台,共观美景。这样的景观有利于旅游农业的发展,本身门源的油菜花已经具有了很大的名气,另外需要做好周边产品的完善和基础建设的完善,比如便利的交通工具、可得到的居住环境和较安全完善的制度。当然,这些建设都需要能保障长期的资金支持和技术的可能。而建设完成走上正轨的油菜花田将会给门源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特色的生态果蔬园、蔬菜大棚发展特色的生态蔬果园和蔬菜大棚也是发展特色农业的良好选择。以门源县的“青鲁缘”高原冷凉现代有机农业示范基地为例子,这是一个以山东援建为主的项目,省、州、县配套建设的门源县“菜篮子”工程,是集惠民和公益于一体的民生工程,总投资达近三千万元。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门源县政府部门根据客观条件加以创新,将室外种植和室内种植相结合,进行有机种植。依托于门源县所特有的大面积钙含量丰富的黑土,发挥其本地高原冰冷的气候特点,还有优质的水资源等等环境优势,采取合作社与基地、个体户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不断加大产业的投资生产,最终做大了这个品牌特色。并且结合了旅游观光形成了蔬菜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一体化产业链的现代高原冷凉蔬菜农业生态基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使自然资源的使用率最大化,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收入,增加了经济创收,同时也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的效益。这个项目的成功,也为之后的生态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2.3人参果致富路“人参果”是一种存在于神话故事里的作物。而在门源,当地人把“鹅绒委陵菜”称蕨麻,也叫人参果。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作物,口感清爽,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可补血、改善营养不良等,人参果算是门源的一大特色,很多家庭都会在春耕时节人参果采挖的季节前去田地间开采人参果,现挖现卖,带来大量的经济收入。门源的水土适合人参果这种富有传奇色彩的产物的种植生产,私人承包种植人参果就成为了发展门源特色农业的一大商机,通过技术的改良,塑料大棚的种植等等提高种植的效益,不同于野生生长的人参果,提高其亩产、产量,增大其种植效益,可以将人参果作为有价值的有特色的农业产品销往周边地区甚至全国范围。也能为门源发展色农业提供良好的启发。

3.特色农业新建设

特色农业的发展和门源县的新建设,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互相推进互相影响。最终的问题都是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门源县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为当地农民和政府带来经济上的创收,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生态发展的可能性。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也需要注重生态、人文环境的完整性,需要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起来,创新管理体系,合理化规模,维护好生态环境,做好正确的规划和设计。以建设特色农业为依托,以点带线、以点带面、点线面结合的发展方式,通过投入资金和技术支持来确保特色农业的合理发展,同时加强基础设施的完善,实现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门源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协和。

参考文献院

篇2

一、前 言

论文选题的背景

(一)农业旅游的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农业经营类型多样,农业文化丰富,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在我国发展旅游农业具有优越的条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二)贵州省的特殊省情

全省农业农村发展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三农”问题仍突出,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效果还不够明显,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三大经济区农村发展很不平衡。通过发展农业旅游使农村地区脱贫致富的思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肯定。

篇3

二是要走农业特色化道路。就是要根据各地市的气候、土壤、温度等地理自然特点,按照比较优势重点发展既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又有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的符合地方特色的产业,形成“一市一品”或“一县一品”的产业格局。集中扶持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并以高标准设施化栽培和工厂化生产,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与劳动密集相结合的农产品,扩大优质高档产品出口。围绕绿色化和特色化的要求,以现有区域性蔬菜产区为基础,在城市形成一批具有江西特色、竞争能力强、市场潜力大、规模化生产的优质高效蔬菜和奶业生产基地。粮食、油料、生猪、花卉等要主攻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和品牌优化,提升良种化率和产品优质率。以南丰蜜桔和赣南脐橙为重点的水果,要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提高产品保鲜、储藏和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程度,培育和发展水果优势产区。以全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养殖淡水鱼为主的养殖业,要逐步形成若干个鱼类、蟹类、虾类的繁殖养殖基地,有目的地遴选几个繁殖点予以扶持,实行集约化经营,实行生物链的分层养殖和立体养殖,提高单产和养殖密度,形成产业化规模。

篇4

陇南市位于甘肃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地与岷县山脉、黄土高原交会地带,属亚热带向温暖带过渡区。全市面积2.79万平方公里,有人口283.23万人,是甘肃省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江河小溪密布,森林覆盖率高,素有“龙上江南”之称。有资料表明,陇南的水资源占甘肃省水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市内共有大小河流3762条,年径流总量144亿立方米。其中自产径流量75.6亿立方米,过境流量68.4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开发量223万千瓦。气候多样,适宜多种生物生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2%。树种多达1300多种;有种药材1200多种,其中名贵中药材300多种;境内有山珍、食用菌100多种。是全国生物物种种类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油橄榄、茶叶、银杏、木耳、纹党、红芪等闻名省内外。

(二)特色农产品区域竞争优势

由于工业污染少、光照充足,气候适宜多种经济作物生长,具有从事无公害化农产品生产的良好条件。目前,陇南市油橄榄、花椒、银杏、天然木耳等特色农产品天然无公害,比同等产品的品质更优,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其中油橄榄产量占到全国产量的90%以上,销售市场前景优势明显;花椒在广东、四川、陕西、重庆、新疆等地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受到当地消费者的青睐;礼县大黄、西和半夏、文县当归、武都黄(红)芪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药材,在省内外有广大的销售市场和发展潜力;茶叶、核桃、蜂蜜、木耳等特色农产品在省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并且还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三)政策优势

陇南市深入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制定出发展特色农业的优惠政策。目前建成以武都区为主的花椒产业基地,以成县、康县为主的核桃生产基地,以白龙江沿岸为主的油橄榄生产基地,以徽县为主的银杏生产基地。此外,建成科技示范园15个,花椒、油橄榄、核桃各5个;扶持龙头企业方面,财政扶贫贴息资金主要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支持全市龙头企业发展,初步建立起了一批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四)交通前景优势

陇南市位于关中———天水经济带上,受兰州市、西安市和成都经济圈的辐射作用比较明显,全市的区位条件是比较优越的,但交通条件滞后,影响了特色资源的开发进程。长期以来,交通问题始终是制约陇南特色农业发展的硬瓶颈。今后,随着兰渝铁路、兰成铁路、武灌高速公路、成武高速公路、十天高速公路陇南段、陇南支线机场的建设,全市的交通状况将会得到进改善,区位经济优势也将会更加突出。

二、陇南市特色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特色农产品开发程度低,品牌效应不明显

陇南市虽具有地域优势资源的特色农产品品种繁多,但大多数农产品以初级产品的形式直接进入其他市场,成为其他地方加工业的原材料。这在中药材、油橄榄、苹果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方面,如果以中药材、油橄榄为主要成分加工成中药制品或美容产品,其经济价值还会提高很多倍。

(二)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小,农业科技水平低

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是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带头者,其发展规模和经营成败对于区域特色农业和产业化发展至关重要。陇南市的现有龙头企业势单力薄,一方面表现在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与全市数量庞大的特色农产品不相称;另一方面表现在受资金、设备、管理、人才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发展缓慢。农业科技水平偏低,技术人才缺乏,由于陇南市地处偏远地区,科技人才和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有一定的局限性,影响了陇南市特色农业的健康发展。

(三)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特色农业发展缓慢

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地方财政收人不多,划归农业的资金有限;涉农贷款额度与审批条件的限制,使得陇南市特色农业的投入资金严重不足。在产于化生产基地建设、技术引进、市场看法等相关的建设方面需要大量资金,由于资金有限,贷款难度比较大,陇南市特色农也的发展面临比较大的资金困难。

三、促进陇南特色农业发展的路径

(一)积极扶持龙头企业,为特色农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方面,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开发系列新产品,并采用精致的包装和适当宣传,政府应凭借互联网和各种媒体,及时地和更新有关特色农产品生产、仓储、销售等方面的信息,还应多参加农业经济贸易洽谈会,大力宣传地域优势农业资源和特色农产品及品牌,吸引国内外一些企业和商家前来投资和贸易;另一方面,企业自身应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以此来增加陇南市现有农产品的品牌效应。

(二)加强政府部门职能,增加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

目前,陇南市的龙头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困难。今后,政府部门,积极招商引资为特色年农业的发展筹集各种资金;金融机构应积极扶持特色农业发展,增加涉农贷款的投入力度,除农户小额贷款外创新贷款抵押方式,有力的解决特色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资金困难问题。

篇5

1农业生态旅游内涵

目前,农业生态旅游有多种称谓,常见的有“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观光农园”、“田园旅游”、“绿色度假旅游”等近10种称谓[1-3]。农业生态旅游内涵界定为:以乡村生态环境为背景、以生态农业和乡村文化为资源基础,以都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娱乐、度假、求知、回归自然等各种旅游需求为目的,通过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美学、旅游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布局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将农业开发成为以保护自然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为主要功能,集生态农业建设、科学管理、旅游商品生产与游人观光生态农业、参与农事劳作、体验农村情趣、获取生态知识、农业知识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生态旅游活动。

2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农业生态旅游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此后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1998年国家旅游局顺应这一形势推出了“华夏城乡游”的主题旅游,回归自然的农业生态旅游成为了一项重要旅游内容。此后出现了一批农业生态旅游项目 [2-5],在农业生态旅游整个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个特色:1)以观光、休闲的功能为主。主要是“农家乐”的形式,观赏成份较多,带有较少部分的参与性与体验性;2)与旅游业相结合。农业生态旅游项目是旅游产品的组成部分,农业生态旅游景区往往靠近其它旅游景区景点,依赖于旅游景区、景点的发展带动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3)农业生态旅游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周边及特色农业地区。

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为旅游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旅游者和旅游开发者是一种外在的干扰因素对旅游区生态协调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生态旅游管理不当、干扰程度超过系统本身所承受的阈值,均会对农业生态旅游带来不利影响。另外由于我国农业生态旅游的特殊性,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一系列问题。为了满足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文章系统总结目前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和建议。

2.1农业生态旅游存在的认识误区

目前在我国农业生态旅游的概念相当模糊,许多乡村旅游经营者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生态旅游的内涵理解不够,他们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城市游客的需求,把城市化作为乡村旅游的目标,于是盲目花大本钱改善硬件设施,大规模地扩建多层住宿楼房,房屋过分装修,把乡村小道改为水泥路面,菜园田垅改为停车场,添置卡拉OK和电子游戏机等。可惜这些举措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使其失去浓郁的乡土气息,让追求原生的乡土建筑和自然的生态景观而来的乡村旅游者失望,扭曲了发展乡村农业生态旅游的本质和目的。

另外一些地方仅仅把生态旅游作为独特的“拳头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而不考虑环境保护。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旅游企业并不关心。某些旅游企业认为只要让旅游者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满足了旅游者的需要就是所谓的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成为部分旅游企业的一种促销手段,以满足自身利益,而忽略了生态旅游更深层次的含义。

2.2政府职能发挥不到位,农业生态旅游无序发展

农业生态旅游在我国出现已有20多年,涉及林业、农业、水利、建设、旅游等众多部分,但政府并没有发挥指导作用;因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和引导,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建设重复严重,遍地开花,特色不明显;同时水电、道路、通讯、卫生设施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明显滞后于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速度,影响了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潜力,制约了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3地方特色不明显,旅游产品单一

农业生态旅游应具有独立性,有鲜明的农业特色以区分于其他旅游景区,充分体现其“农”趣、“农”味、乡土气息。但目前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多集中在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开发项目多为观光果园、森林公园、垂钓园等,许多乡村旅游活动只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产品雷同,品位不高,未形成系列旅游产品,导致游客在乡村的滞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或者虽然已注意到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参与性,但对其深度的挖掘不够,活动形式过于单调,落入“春季赏花,秋季摘果”的套数。如山东烟台市福山区目前就有185个村建立了示范园,示范园区面积达8293亩,仅长岛县就建立了20个民俗文化村,渔家乐就有700个渔户。由于内容的雷同,游客游览后,常会大失所望,重游率极低。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也不明显,未形成产业化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种类不多、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且生产主要停留在家庭作坊水平,经济效益不明显。

2.4旅游活动参与程度低,缺乏专业管理者与从业人员

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其发展空间巨大但就其专门的旅游人才来说,却十分匮乏,造成旅游项目少、参与程度低。目前,农业生态旅游活动主要以观花采果为主,没有充分有效地利用农事活动,使旅游项目贴近农家生活,大多数游客只能玩牌、聊天,游客的参与和互动活动不多,没有结合生态农业的特点,推出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旅游项目,难以使游客产生深刻的体验,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和高品位的旅游需求,尤其是少年儿童求知、求真、求趣的需求。

而缺少专门的农业生态旅游人才,直接导致现在农业生态旅游中管理者与从业人员参差不齐,主要是农民自发的经营管理,家庭作坊式的经营;另外,农业生态旅游项目设计、规划、开发、营销策划等方面投入力度不够。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粗糙,只注重自身经济效益,忽略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因此,通过行业知识、服务技能、服务意识等的培养,提高农业生态旅游服务的软环境,对扭转目前出现的问题、应到农业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5与农业生态旅游配套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随着世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依托性、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它的健康发展也必须以法制为保障。但近年来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迅速的同时,政府政策制定不到位,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出台,或是执法不力;缺少相关的质量标准、卫生许可、从业资格认证等制度法规出台起指导与规范的作用,导致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上的盲目性、低水平重复建设,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保护。农业生态旅游的微观管理方面,由于大多数民营资本的进入,采用的是家族式管理,用人制度极不完善,任人唯亲的现象普遍存在,让一些本来无乡村景点管理才能的人居于管理部门,造成内部管理混乱,从而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旅游的顺利发展。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加快农业生态旅游的立法步伐,加大其行业的管理力度,规范农业生态旅游市场已经势在必行。

2.6农业生态旅游的负面影响日益显著

伴随着乡村农业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原本闭塞的乡村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乡村原有的清新、自然、带泥土气息的空气品质正伴随着游客的大量增加以及游客乘坐的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而日益下降。游客遗弃的饮料瓶、烟头、食品袋,经营者遗留下的生活垃圾,开发商抛弃的建筑垃圾在乡村旅游区的水面、路边、田间随处可见,严重地破坏了乡村旅游地的环境卫生,影响了当地农民的生活和健康安全。不合理的开发建设、缺乏规划的餐馆和娱乐场所、游客的随意采摘都是破坏乡村旅游地植被的祸首。随着乡村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旅游对当地人文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乡村文化可能被游客带来的文化同化;传统文化可能舞台化、商品化;乡村朴实的民风和生活秩序也会受到破坏。这些将从另一方面阻碍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

2.7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农业生态旅游的基础是农业体系内部功能的良性循环和生态合理性。但目前,部分农业生态旅游景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过分依赖非自然技术手段,大兴土木,城市化、人工痕迹明显,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这是与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背道而驰的。农业生态旅游中的“农业”内涵,应定位于旅游与生态农业协调所体现的地域特点,即地域生态农业特色和地域农业文化特色。根植于符合自然生态的生态农业和传统的农村民俗文化必须加以保持并得以充分体现,开发时应选择生态效益型道路,注意保持文村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重视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景

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可缓解资源、环境和人口压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收入,同时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使其纳入良性循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人类生存和生活的空间日益“钢筋混凝土化”,加之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欲望与日俱增。而随着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和时间的增多,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向更高层次和多元化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消费观及审美观都发生了变化,旅游已逐渐成为大众最时髦的消费方式之一。同时由于常规旅游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人们提出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而农业生态旅游,既符合农业持续发展的要求,又为游客提供新的旅游产品,满足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尽管我国发展生态旅游农业起步较晚,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且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因而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有利条件很多,前景广阔。

3.1有着深厚的生态农业基础

农业生态旅游的一大特点是它体现了各地迥异的文化特色。我国农业生产已有数千年历史,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形成了种养地结合、不断培肥地力的优良传统,加之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由于生态环境条件和文化传统差异,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农业生产习惯和土地利用方式,乡土文化资源也极其丰富,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态农业类型,为农业生态旅游增强了吸引力。

3.2丰富的生态农业旅游资源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多姿,气候多样,物种繁多,各地自然生态环境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形成了景观各异的农业生态空间。从南到北,有热带森林、江南水乡、中原大地和北国风光;从西到东有西部高原、中部盆地、东部海滩。我国农业源远流长,产生了十分丰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农业文化和文明,如我国传统的牛拉犁、水推磨、石舂米、家织布等无论对外国人还是国内城市居民均颇具吸引力。此外我国的民族风情、乡土文化艺术、特色烹食风味和乡村居民建筑等都以其独特风格吸引着众多游客。

3.3充足的农业生态旅游客源

农业生态旅游既然属于旅游业,其发展与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旅游业一直保持了稳定而高速的增长。其中,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增长速度不同。从1994~2000年,旅游外汇收入增长了122%,年均增长14.2%;国内旅游收入增长了210%,年均增长20.8%。国内旅游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入境旅游。但到2000年为止,旅游外汇收入与国内旅游收入之比仅为1:2.5,国内旅游仍有很大发展空间。鉴于农业生态旅游的特性,其需求主体主要来自国内游客,因此客源有充分保证,对农业生态旅游的需求也将保持一个旺盛的态势。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喧嚣中生活的市民已逐渐认识到新鲜的空气、安静的环境、成片的森林、空旷的田野等大自然景色对其身心的重要,乡村田园的泥土气息与瓜果花香,一望无垠的大地和纯朴的民情,清新的绿色食品以及有趣的农业生产劳动等,极大地吸引了大中城市居民。

3.4农业生态旅游投入少、收益高

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可以就地取材,建设费用相对较小,而且由于项目的分期投资和开发,使得启动资金较小。另一方面,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周期较短,能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包括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而两者的结合使得其效益优于传统农业。例如:农产品在狩猎、垂钓等旅游活动中直接销售给游客,其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并且减少了运输和销售费用。

4小结

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生态农业与旅游结合的新型产物,特点鲜明发展前景巨大。本章主要从农业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着手,系统分析了我国目前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所面临的7个问题,并指出从农业生态旅游自身基石、需求对象和投入产出效益来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长荣.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 郑铁.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07(10):51-52.

篇6

一、建设农业生态园的必要性

1.1 建设农业生态园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建设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已成为“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建设此生态园可加快青海循化花卉、瓜果蔬菜、林果业、中藏药材生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花卉、瓜果蔬菜生产是高投入、高效益、高科技含量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其栽培和繁育技术水平高。花卉、瓜果蔬菜产品是高新技术的物化,其本身具有承载与促进科技进步的作用;而林果业、中藏药材生产是树立循化地方特色的品牌,通过利用现代生态农业的高新技术,如种苗的繁育、科技产业孵化、精品生产等项目的实施,提高高效生态农业科技的进步,推动循化林果业、中藏药材业的健康发展及科技水平的提高;生态养殖结合生态链、食物链形成产业链,强调整体发展的协调、高效益以及能源的可循环利用。加快花卉、瓜果蔬菜栽培、林果业及中藏药材业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是提高花卉、瓜果蔬菜栽培、林果业及中藏药材业技术水平获取高效益的关键。

1.2建设该生态园是丰富循化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建设该农业生态园,将会为循化人民提供劳动康体、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为市场提供大量的优质花卉、瓜果蔬菜产品、中藏药材资源、牛羊鸡鸭等禽畜,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原无公害农产品消费需求,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1.3建设该生态园是优化调整该区农业结构的需要

在种植业中,花卉、瓜果蔬菜及具有地域特色的中藏药材是经济效益很高的高效产业,也是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具有重要作用。而且,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瓜果蔬菜业、林果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兴产业,中藏药材种植业又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宝贵资源,牛羊鸡鸭等禽畜又是青藏高原另一种特色养殖,高原无公害农产品市场消费潜力很大,前景广阔。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依据人多地少的国情,对农业产业结构实施前瞻性战略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化产业,是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农业整体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又有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区,集约化规模发展无污染农产品具有资源环境条件优势。因此,该生态园的建设,是对当地农产品生产的资源环境优势有机结合,对促进项目区结构优化,加快特色农业产业优质高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将发挥重要的示范与带动作用。

1.4该农业生态园建设是发挥区域优势,培育无公害农产品优势特色产业的需要

循化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园区属半干旱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同时该区域紧邻循化县城,城市化水平高,经济较发达,花卉、瓜果蔬菜、中藏药材、牛羊鸡鸭等禽畜无公害农产品等的消费需求潜力大,尤其是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中藏药材国内国外发展前景广,发展此特色农产品产业具有优越的资源环境条件与市场优势。因此,建设该农业生态园,发挥当地农业区域优势,促进花卉、瓜果蔬菜、中藏药材产业优质高效发展,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和农业经济增长点的需要。

1.5建设该生态园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需要

在我国农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了农产品供需平衡,又面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农民增收致富和国际农产品市场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用现代物质与技术装备农业,进一步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集约化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科技含量,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途径。特别是在社会经济条件好的地区,率先建设集约化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对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更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 规划性质本生态园既为产业规划,以生态经济学原理,将具有不同生物学特征的花卉、瓜果蔬菜、林果树及中藏药材等品种结合起来,搭配生态养殖,采用立体经营的模式,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为来本地区旅游的游客提供生态游览和郊野观光等活动,吸引游客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陶冶游客情操、发展当地经济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旅游活动。

三、 规划目标

历史上的青海循化及生态园周边地区,曾是土地平衍、清流纵横、山林环绕,是得天独厚的好地方,现在的循化主要以经营农业、畜牧业及园林业为主,将循化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为具有前瞻性、可持续性、可操作性的特色鲜明的农业生态观光园。不仅可以促进循化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为了适应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望,为游人提供一处环境优雅、远离喧哗的田园度假胜地。

四、市场定位

通过规划及实施,使生态园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生态房产开发于一体,具有高水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园区。本园将推出四大生态产品:

4.1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包括生态观光(生态景观观光、生态农业观光、生态技术观光);休闲度假(营造生态旅馆,配套生态保健、生态疗养等设施);生态餐饮(全部提供绿色食品,瓜果可以自己采摘);科普教育(生态知识、生物科学、自然保护、花卉文化等);娱乐逗趣(动物驯化逗趣)。

4.2生态农业示范和产业化:通过运用生态系统、持续经营、物质循化、食物链、立体种养等理论和技术,形成各种优化的生态农业模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和技术指导,在此基础上,申办国家和地方的科研和成果推广项目,组织农民进行规模化生产,并进行收购、深加工和销售,提高附加值。

4.3生态产品生产:包括园林苗木花卉、瓜果蔬菜、特色禽畜和中藏药材等绿色产品的生产。生态产品生产主要分两类一类是结合生态农业示范,形成本园的拳头产品;另一类是结合旅游和生态餐饮,形成本园的特色。

青海循化县田园风光已成为旅游业的一大热点。兴建此生态园将成为青海循化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示范样板。提高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用本园特有的田园风光特色来吸引游客,将其建设成一个高水平、高效益的旅游为主业的园区,促进了青海旅游市场的快速开发。

参考文献:

[1]朱祯.走向21世纪的植物分子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21

篇7

    1)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重点发展具备资源优势的农产品。根据青海省实际情况,建议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重点发展具备资源优势的农产品,优化品种、品质结构,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拓宽空间。按照这一发展思路,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引导农户扩大特色农产品的种植规模。在此基础上,要解决好标准化生产的问题,标准化是特色种植业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应该选择一批种植业发展较好的县市作为生产示范点,加强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为标准化生产推广做好探索和准备。

    2)大力扶持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农产品加工是实现特色产品由初级向特色转变的开发途径,是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的重要手段。大力扶持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要秉承地方特色和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发展。大力扶持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要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依托科技实力,开发出独具优势的新产品。大力扶持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要积极扶持地方龙头企业,促进其做大做强,推动整个地区农业特色化建设的进行。

    2、青海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对策

    1)各地市要因地制宜,发挥地缘优势,开发优势农产品。为了推进“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重点发展具备资源优势的农产品”的发展思路,各地市要开动脑筋,通过不断地创新实验选择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农业品种,应地制宜地开发优势农产品,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在优势农产品不断壮大过程中,要建立原产地的保护机制。推广经验告诉我们,一旦优势产品打出品牌之后,各地山寨品牌会纷纷流向市场,以次充好,这样给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会带来种种不利。由此,要进行特色产品的原产地区域界定、命名以及品牌标注,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

    2)重点扶持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推动区域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为了推进“大力扶持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的发展思路,地方政府要本着“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竞争势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同时,还要培育和扶持地方上较为规范的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组织水平和服务水准,大力推进农业订单发展模式,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进程,实现农户与企业发展的双丰收。

篇8

一、农业生态旅游的内涵

农业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一种,是以自然风光与独特地域的农业特色、乡土民情和优美的环境吸引游客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一种特殊的旅游活动。1988年,贝洛斯给出生态旅游定义为:“生态旅游是一种常规的旅游形式,游客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自然区域,尽情考究和享乐旖旎的风光和野生动物”,可以看出这一概念更强调其自然性;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福利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即生态旅游要对生物多样性、当地经济和社会效益做出某种贡献”。

二、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概述

农业生态旅游是迎合城市居民摆脱城市喧嚣和污染的环境、紧张的工作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而希望到农村放松精神、舒展身心的要求产生的。一方面它可以满足进入工业时期特别是后工业时期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的需求,另一方面为乡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加速城镇化进程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现实而有效的途径。

三、湖北鄂州蒲团农业生态旅游项目设计分析

蒲团位于鄂州北部华容区,北接华容区中心,东北接临江乡,西北由武黄高速公路连接武汉洪山关山地区,西连庙岭镇,东接杜山乡,南达梁子湖风景区,东南达鄂州市中心。庙岭镇开发了红莲湖旅游区,目前主要开发了乡村高尔夫俱乐部,成为湖北省唯一乡村高尔夫球场。以三国吴文化为主要吸引力,优美的湖光山色和吴文化底蕴使之成为鄂州旅游业的传统景点。

四、湖北鄂州蒲团农业生态旅游SWOT分析

(一)SWOT分析理论

所谓SWOT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二)蒲团农业生态旅游SWOT分析

1.优势

地理优越:蒲团乡所在的鄂州市位于鄂东南咸宁、黄冈、黄石等旅游城市的中心,鄂州市位于“长江旅游线”和“三国旅游线”的交叉口。蒲团乡位于鄂州市的腹地,位于红莲湖、五四湖、长港之间,属于丘陵地带的小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2.劣势

差异性不够强:各地在开发建设“农家乐”旅游项目时,要结合实际,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用“特色”这块招牌树立起本地“农家乐”旅游的良好形象。如在一些湖泊较多、水域较广的地区,可开展“水乡农家乐”旅游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欣赏水生植物、野营、野餐和四季垂钓等。

3.机遇

“农家乐”旅游前景:“农家乐”旅游的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1)“农家乐”旅游顺应了现代旅游业发展潮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环境旅游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都市人已开始逐渐厌倦城市中的生活氛围,渴望去感受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寻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受,能有更多新奇的见闻和感受,能了解到当地特色民俗风土人情。而“农家乐”旅游则正好能满足游客的这些需求。

4.挑战

周边几大景区取得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已经发展得很成熟。如梁子岛生态旅游区,它距蒲团乡的距离很短,它推出了湖光山色“渔家乐”旅游,举行湖上泛舟,环岛游,野营以及“农家乐”、“大家乐”等旅游项目。还有西山风景区、红莲湖度假区、莲花山旅游区、杜山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

五、总结

运用 SWOT系统分析法,来分析蒲团农业生态旅游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使蒲团农业生态旅游在其发展中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因素,克服劣势因素,利用在其发展中所拥有的机会,化解威胁因素, 进而分析出蒲团农业生态旅游今后发展的战略选择。把蒲团农业生态旅游SWOT分析图划分为四个象限,根据其所有的不同位置,应采取不同的旅游战略。

参考文献:

[0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02]Edward Inskeep 著.张凌云译.旅游规划—— 一种综合性的可持续的开发方法[M].2004.

[03]邹统钎.旅游开发与规划[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3.

[04]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05]王建军.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规划研究—景观与环境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实践[D]: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地质大学,2006.

篇9

湖北省在农业产业结构上,呈现出一个比较明的特点,那就是在整个农业产业结构中,农业经济构成了整个经济结构的中坚力量。但是湖北省在农业经济中并非单纯的以种植业为主,在湖北省的农业经济中,种植业、牧业、养殖业呈现出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局面。这是一种良性的经济发展形势,这种多样化的经济结构在市场经济中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湖北省的农村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基础,并且在农业经济中又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不仅有种植业还有养殖业和畜牧业。这种多样化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一种良性的发展状态,并且能够适应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

1.2农业产业在区域发展呈现不平衡状态

湖北省凭借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展了以农业为特色的经济建设活动,各产业的总产值数额较大。但是这些产业在各个区域中并不是均衡发展的,呈现了一种不平衡的状态。这种不平衡的现象不仅表现在产值的差异上,还表现为区域间农业产业的相互合作上。区域之间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也加深了区域之间在农业上的差异,由于经济水平发展不一,各地对农产品种类和农产品数量的需求也不尽一样。这导致了湖北省在不同的区域种植的作物种类和种植的数量上也有很大的差异,这种量和种类的差异也进一步使湖北省在产业结构的不平衡表现的更加明显。

1.3农村产业结构和市场的关联更加紧密

湖北省的农业产业结构在宏观上表现为有的农业产值增加,有的产业产值在减少,有些产业发展充满活力,而有的产业则渐渐不被看好。比如棉花产业在近十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水产养殖业则保持着上扬的活力。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市场的变化导致了湖北省在农业经济结构上的调整,这种调整直接导致了各种农业产业在近年来产值的变化。很显然,经济的增长促生了消费者对较为高端的服务业的需求,这种市场的导向使湖北省在农业产业的发展上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其改变了原有的凭经验凭个人喜好进行生产活动的情形。这些改变,都是在市场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有理由认为湖北省的农业产业结构和市场的关联更加紧密了。

1.4特色农业以及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在众多的产业中,除极少数产业产值在下降外,水产养殖、特色农业和服务业产值都在走上坡路。其色农业作为新出现的一种产业,其发展则表现出了很强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发展态势较好的的服务业也同样在产值和发展的程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种提高不仅表现在发展的规模上,而且还表现在发展的程度上。相比较之前的经济结构,新增加了特色农业和农业方面的服务业之后,湖北省的经济发展更加有活力。这种良好的产业现状,也极大的促进了湖北省的就业,进一步使湖北省的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并且促进了省内经济的发展。

2湖北省产业发展趋势

2.1农业经济将继续占据重要地位

农业经济是目前湖北省重要的经济来源,也是目前湖北省内产业种类较多,且发展速度较快的经济。农业经济将进一步发展,并且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农业经济的重要地位不会改变。但是湖北省的农业经济会朝着科技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并且科技和科学的管理将能够在农业经济上发挥重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说湖北省的农业以往是靠扩大农业规模来实现的话,那么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湖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将能够摆脱以扩大规模来实现增长的现状。未来的时间里,湖北省的农业将能够在科技的应用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在有科技支持的情况下,还会加入科学的管理方法,这将推动湖北省在经济呈现出高效率的特点。

2.2特色农业和服务业将能够有长远的发展前景

湖北省的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呈现出一种适应市场、面向市场的特点。这种现状将会引导省内的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并且进一步促进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趋于合理,并且在特色农业和服务业发展的推动下,产业结构的升级将更加快速。在产业结构在升级之后,特色农业和服务业的重要性将表现的更加明显。并且由于经济的长远增长,湖北省的消费能力将能够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上扬的姿态。这种良好的消费状态必然能够带动湖北省在特色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因此,就湖北省而言,省内特色农业和服务业是有长远发展潜质的。

2.3农业产业和第二产业密切结合

就目前而言,湖北省在第二产业的发展上相对较弱。但是总体来说,由于农业产业的发展,第二产业也在农业产业的发展下得到资源的补充。因此,随着农业产业化,大量的农作物产出必然会带来农产品加工业的兴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将能够带动周边的一些乡镇企业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将能够为湖北省工业产值作出相应的贡献。而工业的发展,也将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2.4农业产业发展将呈现技术化和科学化趋势

湖北省产业结构正处于一个转型的阶段,这种趋势将科技的力量带上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科学的管理和新进技术将会在省内得到资金上的支持,并且将能够有较大的进步。在这个阶段,湖北省的农业和工业发展都将表现出一种用科学的方式管理,用新进的技术生产的趋势。因此,科学化和技术化将会是湖北省未来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这个方向不仅会促进省内经济的发展,并且科技的力量将会使湖北省在产业在整合上表现的更加内涵,并且在经济的发展上,湖北省将能够通过提高效率的方式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篇10

鉴于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的持续发展,旅游类农产品营销也在持续增多,尤其是体验性农产品变得愈来愈多,采摘、垂钓以及制作特色手艺品等项目成为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的主导性产品。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通常都具备了非常强的地域性,不同的地区、民俗会形成不一样的饮食文化以及生活习惯,所以旅游农产品具备了不一样的特点。和一般性的产品销售比较起来,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的购买与消费是一起实施的,所以旅游农产品销售变得愈来愈直接,从而降低了流通成本。有鉴于此,农民群众可以把自己土生土长的特色农产品面对面地直接销售给前来游玩的各界人士,而农民们利用自己家来开设农家乐则可以由农民为游客们提供各类餐饮以及住宿,以特色乡村风貌景观以及民俗文化吸引愈来愈多的游客驻足,从而推动农产品销售。

一、利用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开展农产品销售的必要性

一是能够创设更多的就业机会以提升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农产品产业和乡村景观旅游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中,游客们的吃、住、购、行等均和农产品具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所涵盖的层次也很多。各类农产品销售同时也为农民群众提供了更加多的就业良机。比如,农民们可以扩大自身的种养殖规模,这就需要有更加多的乡村劳动力资源,而且还应当在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的带动下创建更多的农产品加工公司,以求转移与吸纳更加多的劳动力。

二是能够促进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以推动农村经济实现新的发展。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和农业产业化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农业产业化能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产业基础以及景观背景。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能够提高本地的知名度,改进当地乡村的环境,从而有利于产生新的产业集聚,提升特色乡村产业的边际效益,提升当地农业以及旅游业的效益。同时,还可进一步改进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推动当地农村的各个产业的同步发展,提升农产品市场销售的额度,扩张农产品销售的范围,以旅游业来促进农业产业的新发展。

三是能够帮助延长当地农业的产业链并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随着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业的大发展,推动了农业以及加工业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即休闲农业之发展。为切实满足前来观光游客之需求,当地的乡村特色农产品以及农产品加工业均能实现新的发展,并且促进了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其典型表现为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过程中采摘农产品、垂钓等项目的溢价现象。同时,农产品如果能够实现就地销售与增值,能够很好地解决当前我国农产品中间销售层次偏多的问题,从而在无形当中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销售的主要策略

(一)实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绿色销售策略

如今,乡村农产品绿色销售已发展为主流农产品销售方式之一。在乡村旅游过程中注重农产品是否属于绿色农产品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加,这就很好地证明了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过程中绿色农产品具有相当好的市场销售前景。对初加工农产品来说,传统农家往往是有独立的院落的,其中专门建有菜园,所种蔬菜和水果均可使用自家饲养的动物粪便进行施肥,对于果蔬所采取的病虫防治也可以采取人工诱捕或者捉虫瓶等生态型办法,这样一来所生产的蔬菜水果往往更加新鲜和健康。农民们自家所养的猪、鸡等各类家禽,使用纯天然的野菜加以喂养,而鸡和鸭等还可放养于当地的山坡林地,这样一来所饲养出来的就是纯正的土鸡,能够很好地满足游客们的需求。部分既有果蔬种植而且还有动物养殖的农业园区,则能够实现果蔬种植和家畜养殖业进行妥善的结合,并且在园区中辟出专门区域来放养猪、鸡和鸭等,使用剩余水果蔬菜等加以喂养,而且还可利用养殖业产生的动物粪便来建设沼气池,粪便在发酵之后就成为了肥料,能够有效避免化肥造成的现代化学污染,而引入生物防治病虫害法则可把水果蔬菜农残物降至最低值,从而实现绿色与无公害。不仅要控制养殖的成本,而且还应当确保农产品具备相应的品质。对深加工类农产品则应当在符合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之后为其实施绿色化包装。所谓包装绿色化,是指对包装材料实施绿色化处理,也就是要使用环保型材料,其后再制定出绿色亲民的价格。这一价格不但应当体现出绿色产品的成本,而且还应当考虑到购买者的接受程度。当然,还可使用绿色销售形式,例如绿色促销,也就是通过广告、公关以及市场销售人员向广大游客宣传乡村特色农产品的绿色营销观念。

(二)实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消费规范化策略

依据一项调查,我国游客对于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的餐饮、卫生等满意度不高。笔者觉得,如果现在能够强化农村餐饮条件的改进,很好地提升农产品销售的成效,从而为游客提供更好的用餐环境,让其愿意耗费更多的时间驻留,从而推动游客更多地购买农产品。比如,通过提升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中的餐饮烹饪水平,促进餐饮管理的规范化,就能够很好地提升消费者的旅游体验。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的提供,是实现乡村旅游长期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只要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就一定能够推动农产品销售实现更好的发展。有鉴于此,应当更加深入地挖掘特色农产品,改进农产品旅游的环境,强化游客安保等工作,让游客们能安心旅游,延长各游客的出游时间,推动农产品的销售进程。要充分注重农产品包装,提供多种多样的包装,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不同需求。

(三)实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加工和定价策略

一是要实施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加工策略。农产品往往具备了鲜活、易于腐烂等特点,而在实施加工之后,不仅能够很好地保护其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而且还能延长储藏的时间,提升农产品的品质,更好地利用农产品资源以提升综合利用效率。农产品加工对农业产业结构的改进以及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提升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特产品质量已经成为强化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引进国际上大量先进的农产品加工技术,诸如,微波加工技术、超高压杀菌技术以及冷冻干燥技术等,不但能够对水果、蔬菜以及肉类等农产品实施灭菌消杀处理,而且还能较好地保留农产品原有的营养成分以及新鲜度。二是要实施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定价策略。价格通常都是游客们购置农产品时十分关心的内容之一。依据一份问卷调查,有15%的游客能够接受的农产品价格位于50元以下,有39%的游客能够接受的农产品价格为50至100元间,能够接受价格为100元至200元以及200元以上价格的农产品的消费者分别为31% 与15%。所以,在对农产品定价时应当注重于考虑游客是否能够接受,是否愿意耗费比较高的价格来购置优质农产品。如今,我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中的农产品价格还相当混乱,除本地工商管理、物价以及市场综合执法等部门应当切实提升监管工作力度之外,还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举措,形成切实有效的监督体系,全面规范市场经营主体之销售行为,千方百计地扼制市场中的不合规经营问题。自然,农产品经营者也需要依据各个不同消费层次,实施农产品差异化定价方式,从而切实提升当地农产品的销售额度。首先是要实施技术差别定价,也就是按照农产品所采用技术以及服务难易度加以定价。其次是实施团购优惠定价,也就是依据购置农产品的具体人数来确定价格,比如一旦超过多少人购买,即可享受8折或者9折优惠等。最后是要实施时间差别定价,也就是要依据淡旺季、工作日以及节假日时间之差异,分别确定不同的价格。

(四)实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体验销售策略

当前我们正处于体验经济时代,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游中的游客对于当地农产品之需求已不再局限在农产品数量以及质量上,而是升华至更加高档次的精神享受以及体验上。感官体验能够让广大消费者们得到味觉与视觉等感官层面的良好体验。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中的农产品感官体验销售可采取以下方式:一是提升农产品的质量。要从选择优质农产品发展到对农产品实施更加严格的分级,从而让农产品能够在色、香和味等各个方面均能够让消费者们产生良好的体验。二是改进农产品的包装设计以及品牌形象。农产品包装应当很好地展示出本产品所具有的功能、色彩以及美观度等,而合理的农产品包装设计不但能够很好地表达出农产品自身所具有的信息,为消费者们留下十分直观的印象,而且还可为消费者们展示农产品所具有的特殊背景,比如,历史、人文背景以及习俗等,从而体现出农产品丰厚的文化内涵,形成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让其有别于同一类型的农产品,这样一来就能够让消费者们得到完全不同的精神层面上的体验。当然,我们还可运用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民俗文化传统或者农产品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来加快农产品销售进程。比如,在各类水果成熟期可以为庆祝丰收而举行专门的节庆活动,在各地经常举办的樱桃节、苹果节、葡萄节、西瓜节等就是如此。运用系列化的宣传活动,能够很好地吸引游客们前来亲自体验务农的乐趣,进而实现促进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销售之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因为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具有非常好的乘数效应,综合性也比较强,所以特色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式。随着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的不断发展,为农产品销售找到了一条新路。下一步,应当对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中的农产品销售问题实施专门化研究,从而以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为新的平台切实降低农产品成本,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进而很好地调整乡村特色产业结构,促进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

参考文献:

[1]林锐,周丽永.新农村建设中农产品营销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2]龙玉祥.基于文化营销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初探[J].农村经济,2009(06)

[3]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态势与前景[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01)

[4]都培田,李度.乡村民俗旅游的5E体验营销策略[J].中国商贸,2011(08)

篇11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16

神木县是陕西省土地面积最大的县,也是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县。在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后,农业经济如何跟进,探寻符合神木实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神木农业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1 神木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神木县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属于多日照、强辐射地区。地貌以明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全县总面积的51%,土地广阔,地势平坦,地广人稀,地下水资源丰富,灌溉农业较为发达,适合机械化耕作和现代化经营;中南部为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49%,土层深厚、土质优良,化学元素及矿物质成分丰富,主要为旱作特色农业区。

2 神木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神木县特色农业已初具规模,但仍存在生产规模小、产业区域范围小、产品结构不优、区域特色不明显等问题,特色农业产业结构与区域布局仍待进一步优化;神木县特色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规模小,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滞后,带动力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多而不精,规范化程度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突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仍然较弱;特色农业的社会化服务相对滞后,农技推广体系不完善,经营组织发展程度低、现代化程度不高,产销衔接不够紧密。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特色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程。

3 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3.1 优化区域布局与产业结构

依托县域资源优势与特色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建设优质农产品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继续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强的小杂粮、马铃薯、高效玉米、大漠蔬菜4大特色种植业,建成陕西一流、全国知名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县。按照北部种养循环,中部旱作生产加工,南部特色栽植深加工,近郊休闲观光及果瓜菜综合推进的布局发展区域农业经济。

3.2 坚持市场导向与统筹规划

立足资源、产业、品种优势及区域特点,对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布局予以统筹规划。在流通、加工、生产等各个环节的利益分配和利益关系等方面进行合理协调,实现专业合作组织、农户以及企业的经济利益最大化,构建多赢局面,实现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

3.3 提高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

对于涉农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要进一步提高,扶持地方龙头企业,并在信息和政策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及精深加工能力,提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促进神木县的品牌农业工业化、规模农业品牌化、特色农业规模化。与此同时,加强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支持,鼓励农技人员领办中介服务组织、农民销售大户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强化生产经营过程中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大市场和农业小生产的衔接。

3.4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力度,促进优质品种的引进和新技术的应用。推进高产示范创建活动,通过生产经营规模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农业技术集成化的优势,带动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将基层的农技体系改革作为着手点,进行零距离服务,从而优化农户的综合素质,将农民培育成会管理、善经营、懂技术、有文化的高素质职业农民,并且使之成为特色农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4 结语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神木县的工业化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经济规模上具备反哺农业的充分条件;神木县的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具备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土地优势、生产优势、气候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篇12

从“黑”到“绿”的变奏

从孝义市驱车半小时,我们来到高阳农业园区,这是一个总面积达153公顷的农业园,2003年由政府投资5亿元设计建设。踏着残雪,我们走进农业园区的智能温室,郁郁葱葱的芭蕉树、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映入眼帘,畦畦嫩绿的苦瓜、西葫芦苗生机勃勃,不远处传来假山上潺潺的流水声和鸟儿的鸣叫。走进田源阳光生态同,如同走进一座绿色的植物园,高高矮矮的绿色植物把偌大的生态园挤占得密不透风。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生态园里的珍稀盆景销往全国各地。

金绿禾公司的展览室里,燕风牌珍珠小米、燕麦精粉等小杂粮,以及利用从燕麦中提取的葡聚糖制造的胶囊、片剂等等系列产品琳琅满目,很多新产品属国内首创。随行的高阳镇镇长冯芝旭介绍,别看农业目前还没有成为孝义的“强项”,但这家公司目前已是国内最大的燕麦种植加工基地之一,被山西省科技厅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也是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而企业创始人原先是搞焦化的。

放弃铝矾土“熬”出了养生汤

华鹿公司总经理武生禄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溜鹿茸养生汤的易拉罐和玻璃瓶。他说:“每道工序过后,我都要尝尝,感觉一下浓度、味道的变化。”神情俨然资深的饮料专家,若不是他自己说起,谁也看不出以前他是搞铝矾土生产的。

问起为什么转行,武生禄说:“铝矾土生产竞争激烈,更重要的是污染太严重,对环境破坏太大,我是深有感触。所以,我决定转行,开发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保健品。”保健品生产作为绿色产业,与高能耗、高污染的铝矾土生产相比有着天壤之别,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枸杞、沙棘、大枣渣子被用作了饲料,生产废水处理后用来浇灌绿地。

焦化厂废址上“崛起”生态园

恒泰科技生态有限公司是一家占地1000亩的高科技绿色农业有机生态园。其前身是恒泰焦化厂,当时排污严重,是一片被污染的土地。1998年,焦化厂的主人积极响应政府进行产业调整的号召,大胆转产,投身高科技有机生态农业,形成了“土肥-种植-加工-销售”的立体化良性循环农业模式。公司的远景是将园区建设成为高标准的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园,最终形成集园林绿化、花卉、水族、特色养殖、绿色食品开发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

“大循环”汇成生态农业“交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