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09:18: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学生的家庭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的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修正家庭教育中的偏差,把青少年培养成有能力、有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细胞,是一切教育之源,是培养思想品德高尚、心理健康、学习优秀人才的“一个学校”,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彭佩云语)。为此,我对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的偏差作了调查、剖析,并对其偏差修正的策略作了粗浅的探究。
一、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教育偏差的现状、原因
(一)家庭教育偏差的现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今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教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现状呢?我对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组织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家庭教育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偏差,令人担扰。主要表现有:(1)“是树就成材,是草就烧柴”的信念,对孩子放任自流的占10.01%;(2)百依百顺,百般袒护,过分溺爱娇纵的占5.34%;(3)滥施惩罚或棍棒惩戒式的教育方法占5.21%;(4)把初中生当成笼中的小鸟、绳索下的宠物进行严苛管束的教育方法占15.73%;(5)父母离异缺乏家庭温暖和教育的占10.4%;(6)家长与孩子缺乏情感交流,孩子得不到父母正确指导的占12.2%;(7)用大量的钱奖励孩子,造成挥霍浪费,形成坏习惯,奖励不当的占3.95%;(8)总是拿自己孩子的不足之处与别人的优点相比,攀比心强的占24.06%;(9)按家长的主观意志要孩子学这学那,强制学习的占21.35%;(10)父母忙于事业,无暇顾及孩子的占10.42%。在调查中也发现,父母对怎样教育孩子感到非常困惑,对孩子感到失望和灰心的家长很多很多。什么原因造成偏差和困惑呢?
(二)家庭教育偏差的原因
通过对家庭教育偏差的普遍性进行仔细的分析,认真的探究,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素养的偏低性。这里指的是家长文化素养的偏低性。据抽样调查显示,家长的文化层次结构是:大学文化占2.31%,高中文化占8.85%,初中文化占76.19%,小学文化占9.77%,小学末毕业的占2.76%。这种以初中、小学文化为主的家长群体,认为自己很难教育好孩子,于是采取撒手政策,把教育孩子全部担子推给学校、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这是造成家庭教育偏差的重要因素。
2、观念的落后性。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家长缺乏“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缺乏“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也缺乏“注重思想道德教育”、“言传身教”、“独立性的培养”等观念,仍然是灌输“家长权威”、“不让孩子动一下手”、“孩子利益至上,处处维护孩子”、“教是教、做是做”等观念。由此决定一部分家长教育言行无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把青少年当作没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只知顺向接受的活的器皿,处于家长掌控下的附属物。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迁求放纵”,把孩子当成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使孩子变得娇生惯养、性格放纵或娇横、自我、孤立。家长中存在的这种极不科学和合理的观念,是造成家庭教育偏差的根本原因。
3、认知的差异性。在对成绩、思想表现相差不大的学生家长调查、采访中发现,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往往有不同的态度和价值观,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的认知差异,这是由于自身认知水平及所受教育程度差异的制约而造成的。如有的家长不惜血本、化大力气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一心想开发其智力;有的对孩子做事不放心,干预过多、保护过多、包办过多、控制过多;有的一心想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却不清楚孩子的自信心该从哪些地方去培养;有的明知不能有攀比心理,可又遏止不住自己的内心,忍不住去攀比等。这是造成家庭教育偏差的主要因素。
4、方法的单一性。调查中发现约81.4%的家庭由于文化结构或家庭地域因素,直接导致在教育孩子时方法的单一性。如有的“重养轻教”,只是出钱给孩子吃和穿,对孩子的思想学习情况“不闻不问”或很不了解,处于“放任不管”状态;有的“重智轻德”,只告诫孩子“要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大学,别的事情不要管”,“不要做班干部”;有的“安分守己”,只嘱咐孩子“要听老师的话,不要去拈到别人”;有的“简单粗暴”,平时很少同自己的子女“沟通”、“引导”,当子女出现违纪问题时,不是耐心疏导,而是训斥,甚至错误地认为“打骂就能管住孩子”,“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一粗暴的教育方式被这类家长奉为金科玉律。这是造成家庭教育偏差的又一重要缘由。
5、家庭的特殊性。这里指的是由于家庭形态出现“分化”,造成家庭残缺或组合的特殊性。离异后的单亲家庭教育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有的家长为了补偿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而溺爱孩子。有的家长因心理受到挫折后,频繁地参加社会娱乐活动,把教育孩子放在一边;或者面临重新组建家庭,而对孩子放任自流,重新组织的家庭,由于成员情感的复杂性,使家庭教育缺少了亲和性。这是造成家庭教育偏差的特殊因素。
二、家庭教育偏差的修正策略
“学校应当指导家庭”。(马卡连柯语)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必须“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语)我认为修正家庭教育的偏差主要可以采取以下的对策:
策略一:提高家长教育通识、开展亲职教育活动
所谓“亲职教育就是父母教育”。(方建移语)因为家庭教育的任务首先是父母教育,而父母教育又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和基础。亲职教育通过实现父母素质的提高,以保证家庭教育的成功。
1、专题讲座(营养式学习)。孔子曰:“好学进乎知”。父母要从容地面对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首先必须加强学习。当孩子出现了问题,再去学习,要解决其问题就会多走弯路,正如病急乱投医,即使花费很多心血,其收效也不大。因此,学校要每学期召开全体学生家长会、年级段学生家长会、班级学生家长会各一次,举办“心理学、教育学、人才学、社会学及提高父母自身素质、育儿方式、管教态度”等相关知识系列讲座。这种营养式的学习,是父母提升自己,“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手段,也能达到诊治孩子问题和预防孩子问题的目的。
2、团队训练(助长式的练习)。如果说学校每学期各举行一次讲座,着重于广泛、普遍的家教知识、理念的传播,那么小范围班级部分学生家长的团体互动训练是一种助长式的有关父母育儿能力、技巧的实质性的练习。如针对“怎样提高亲子沟通及参与孩子学习的能力”、“怎样对待孩子的顽皮行为”、“怎样使孩子更有约束力”等主题进行具体策略的探讨和能力、技巧的练习。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质性的练习,能使更多的家长受益,并在育儿时以改善策略,提高修正家庭教育偏差的效益。
3、亲子同修(综合式的教育)。父母教育的过程是父母和孩子互动交往,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亲子同修可通过父母与子女共同参加家长会、共同学习、共同劳动、共同服务于社区等形式。在亲子活动的过程中,由于父母与孩子处在平等的位置上,这样父母既可以把握孩子的脉搏,找到启发孩子的切入口,又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学习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使自己的教育贴近子女需求,寻找到教子的智慧和良方。亲子同修不仅能促进亲子沟通,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而且是修正家庭教育偏差成功的关键,也是教育的秘诀。
4、个案辅导(论病式的改变)。正如“幸福的家庭大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家庭教育在预防阶段需要注意共性。当孩子的问题一旦到了诊治阶段,父母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针下药进行诊治。如某学生成绩差,行为习惯又差,了解到其家长是典型的“放任型”和“棍棒型”的教子方式,于是,进行个案辅导,与家长一起仔细分析此学生的情况,以及其所采取的教育方式的危害,还要详细指导其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
策略二:办好家长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活动有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的学习等活动。”(方建移语)我认为:办好家长学校是父母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形式,又是学校与家长相互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修正家庭教育偏差的重要途径。
1、坚持定期开课和不定期开课相结合。家长学校的开课要能吸引家长,逐步变要求家长来,为家长自己要来。讲课的主讲人要认真研究家长、家庭及教育的情况,要仔细备课,做到讲课切合实际,有针对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体生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进行“家庭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沟通”的定期讲课(一学期两次),分四讲:第一讲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第二讲:沟通的内容。第三讲:沟通的方法。第四讲:沟通的态度。家长学以致用,掌握沟通方法,使家长和孩子谈得拢、合得来,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升,品行更好。同时到社区、各村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不定期的开课,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种做法可增进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使家庭教育偏差得到及时有效的修正。
2、坚持学校重点指导和家长“现身说法”相结合。当前“父母难为”是现代父母的共同心声,据分析主要是由家长在教养子女时出现偏差所造成的。针对少数学生存在的品行、学习习惯问题及单亲教育问题,可邀请这部分家长来校并对其作重点指导,如“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等。与此同时,请家庭教育成功的家长在家长学校上课时现身说法,进行家庭教育体会交流,使家长们听后受到启发和鼓舞,从而促进其教育水平的提高。
3、坚持家访和访校相结合。家访和访校是家庭与学校建立情同手足密切关系、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地修正家庭教育的偏差。家访时教师要与家长交流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及讨论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并要做好记录,便于教师总结经验。另外,还要欢迎家长来访校。学校公示每星期某日为“家长接待日”,并由校长、德育处干部、教师接待,接受家长的咨询。还要不定期邀请家长到校参加“一日开放”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自己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等情况,以便协同学校进行教育。
4、坚持表彰先进和推广经验相结合。“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生活中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思想的影响越强烈”。(苏霍姆林斯基语)坚持表彰先进和推广先进经验是最亲切、最形象、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因此,学校要每年评比“优秀家长学员”。同时请他们总结经验,又请他们在家长会、家长学校里与其它家长交流,把他们的先进事迹编印成册,赠送给家长,积极推广其先进经验。这样能深深吸引其他家长,使他们争相效仿,互相促进,从而达到共同修正家庭教育偏差之目的。
策略三:开设心理辅导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一位专家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21世纪的竞争不是金钱和权力的竞争,而是心理素质的竞争。因此,家庭教育中加强初中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初中生良好人格的塑造和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条件。学校可根据家庭教育自身特点,由心理辅导室担任修正家庭教育偏差的任务。
1、精心开设心理辅导课,不断提高家长心理素质。在日常生活中,家庭的环境、气氛、家庭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对孩子心理进行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无论是无意识,还是有意识的言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作风,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家长不注意教育过程的示范作用,这样的教育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心理辅导课,使家长懂得要教育出有健康心理,高素质的人才,家长应该不断提高自己思想道德、文化业务素质;平时家长又要以高尚的精神、道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及时修正家庭教育中的偏差,要真正成为孩子的楷模”。“身教重于言教”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修正家庭教育偏差的方式。
2、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研究表明:在民主和睦的文明家庭中抚养的孩子,表现出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朗、团结友爱、有自信心等特征。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始终不是一个消极的被动者,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讲究艺术。如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普遍较高,对其子女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有的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为此,心理辅导室教师可通过 “父母良好的动机与人才的成长”、 “要善于鼓励孩子,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注意倾听孩子意见和见解,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心理保健……”等系列辅导课,使家长懂得家庭教育要遵循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在家庭教育偏差修正中自觉做到了解自我,包括自己的长处、兴趣、能力,性格的不足及缺陷;接受自我,既不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不自欺欺人,认识现实,正视逆境,具有遇事不乱、应付自如的心理品质;如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创设一些利于孩子意志磨练的情景,引导孩子不断树立目标,并让他们自主地发展兴趣爱好。在和谐的家庭氛围里,家长的教育偏差就能降到最底限度,孩子健全的人格逐渐形成。
3、发挥心理辅导室的效能,及时矫正学生心理问题。心理辅导室首先要营造一个安静、温馨、亲切的氛围,这样有利于稳定学生的情绪,使其心态尽快恢复正常;其次,辅导教师要具有扎实的辅导专业知识,能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将谈话尽快切入主题;再次,允许学生保留一定的隐私空间,从不追根究底,也不挫伤学生的心灵。这样心理辅导室就成了受家庭教育偏差的学生或问题学生渴望解决心理问题的乐园,使他们信心倍增。
“家庭教育是家庭永恒的功能”。站在大教育的角度看,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是内容最广泛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一个“终身教育”。要修正家庭教育的偏差“今后的路程更长”。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家庭教育偏差的修正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境界,而且家庭教育必将展现出一片亮丽的天空和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赖志奎、方善森主编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第三版
【关键词】
甘南藏区 中学生 家庭 道德教育
一、家庭德育教育的重大意义
在市场经济引领下的多元价值观并存的形势下,思想道德教育成败不仅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而且会影响整个中华民族正确价值观塑造。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德育工作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也被一致视为是家庭和学校的首要任务。说到“教育”这个词,很多人会立刻想到学校。其实,多数教师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专门针对一个孩子付出家长所满意的教育,大多情况下,老师们只是按照同一个规则要求去面对很多的学生,行使自己的教育职责,而被老师们认同的教育规则和要求,不一定适合不同家庭的孩子。所以就德育教育而言,只有父母才是孩子一生真正的教育者。因此家庭教育德育是当前每个家庭所面临的极其重要的问题。在家庭,学校,社会三大德育教育体系中,家庭德育教育作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二、甘南藏区家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家庭德育教育的内容片面空洞
由于甘南藏区大多家长知识文化层次低,不懂教育,又不肯学习。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仅仅限于“不能干坏事,做好人”的说教教育,德育教育没有实实在在的载体和内容。
2.家庭德育教育的方式简单粗暴
在甘南藏区许多家庭父亲就是一家之长,家长制作风比较突出。当孩子做错事情时,不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去教育感化,不会和孩子平等对话沟通,认为父亲和孩子讲公平、谈平等就是犯上作乱。孩子若犯了错,就横加指责,甚至动手体罚。因此,孩子犯了错也因害怕家长体罚而不愿意告诉家长。
3.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对孩子缺乏信任
甘南藏区孩子个个能歌善舞、性格开朗。但有一个共性,就是面对陌生人的时候,表现得非常拘谨,不敢直视陌生人的目光、胆小害羞。究其原因,就是家庭疏忽了对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因为担心孩子犯错误,把许多本来孩子能做的事情家长代做了。孩子在生活中缺乏大胆实践,办事能力和沟通水平大大受限,学习生活中表现得很不自信。
4.家长不能以身作则
受家庭受教育整体水平的影响,甘南藏区许多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往往做不到,说话很随意、轻易许诺却不兑现诺言,而且有些家长自身就有酗酒,打麻将,好逸恶劳,作风不规,不讲礼貌,不注意公共卫生等不良习惯,这给孩子造成恶劣影响。
三、家庭德育教育的对策
1.家庭德育教育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
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由于受种种因素制约,藏区中学生法律意识相对淡薄、知识面比较狭窄。往往重视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轻视集体利益和社会责任。为此,家长必须加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
②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知恩图报也是中华传统美德。家长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家积极营造尊老爱幼、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的和谐氛围。
③激发爱国爱教热情。藏区孩子大多信仰佛教,佛教思想里有许多劝谏信徒爱国爱家、为人处世的故事。这些都是家长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好的素材。
④培养独立的人格魅力。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思想品质的同时,还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孩子诚实守信、勇敢坚韧的意志品质,形成独立的人格。
2.家庭德育教育的方式应该是多样的
①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要起表率作用。调查显示,孩子进步的力量源泉,70%来自父亲和母亲。“有其父必有其子”,在家庭德育教育方面尤其符合实际。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刻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②保持同孩子交流。在生活中,父母给予孩子最大的财富,莫过于感情交流和平等对话,只有在亲情之间的情感交流中,家长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也才能畅开心扉面对家长。
③要以鼓励为主,不能用粗暴强制的方式。中学生随着知识见识的不断增长,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也逐渐增强。如果家长遇事不讲道理,或不把道理讲透,孩子从心里是不能接受的。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和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加以鼓励和表扬,孩子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努力。
④家长要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个人素养。家长如果不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准及文化知识水平,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就不会太好。
家庭德育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系统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自古以来就被置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家长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对甘南藏区这样一个家庭德育教育普遍缺失的教育落后地区来说,教不好书是学校和教师的职责,而育不好人则是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责任。因此,重视家庭德育教育对甘南藏区孩子的成长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他们责无旁贷地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一切重负,担负着未来和希望,他们必须成长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成为各行各业的人才,大到航天事业,小到一日三餐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经营。近几年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大发展,很多是各高校航空航天领域的中青年科学家。这说明,老一辈终要退去,年轻人将要接班。能否教育和培养出各行各业合格的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在世界上的影响。人才是教育培养出来的,不能自然成长。要有科学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在大学期间,引导他们在相应的时间最大程度的掌握当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总体上看,正常家庭生活成长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基本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扩大,致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变化,使社会心理、家庭情感,伦理道德相应发生巨大的变化。大学生中出现较多家庭不完整现象。不完整家庭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对这些学生的引导、教育与管理已经不是个别问题,在学生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摸索出一个或几个这样“点”的经验,以便带动引导、教育、管理好来自特殊家庭学生的一个“面”。就可以在较大的范围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心理素质。针对单亲家庭的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分别对待,加强教育。
一、只有自强才有希望
例如:某高校学生,男,21岁,北方人。对学习没有热情和兴趣,在班级活动中消沉无语。
通过多次思想交流,调查了解到他曾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性格开朗活泼,从小学开始担任班长,学习优异,能弹琴会唱歌,学年短跑冠军。初二时,父母离异受到严重的精神打击,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曾经三天躲到自家的柴草垛中不出来。他感到自己犹如一叶扁舟,漂荡在黑夜的惊涛骇浪中,失去依靠,看不见港湾,没有了一丝希望。他没能考上所喜爱的医学专业,立志学医的理想破灭,他怀疑自己的智商低能力差,自卑、苦恼、终日被失望萦绕纠缠。所以,在学校的表现就是对学习、对班级一切活动都无动于衷,有时还有些神经质。
管理心理学指出,中学阶段正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生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孩子的情感非常脆弱,加上特殊家庭的特殊情感体验,给本来就很脆弱的心理又蒙上了阴影。这类学生消极情绪明显,常感到自卑苦恼,怀疑自己的能力。严重的精神压力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在这个不能把控自我情绪的年龄,还不能理智地对待父母离异的事情。在顺境和幸福中长大,在赞扬和羡慕中成长的孩子,他们中的一些人抗压能力极差。这些学生大部分不愿意与正常家庭的同学交往。他们紧紧地把自己封闭起来,变得越来越内向、不合群。如果长期处于一个压抑的生活状态,思想畸形,就会对身心造成极为不利影响。
加强对这类单亲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的方法:
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背景,弄清学生发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与这样的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要先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从而打开他们的心结。
其次,要对其进行正视现实与不怕挫折的教育和鼓励,要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抗击打的信心,要让学生懂得生活不都是平坦的大路,要经得起生活的种种考验,每个人都要有独立生活的意识能力。西方人对孩子的教育,有一句名言“要放飞孩子,放飞的越早越好”。通过心灵的沟通,他感悟深刻,懂得了要正视事实,尊重事实,尊重父母的选择,不能总生活在美好的回忆中。父母的人生由父母决定,自己的人生由自己做主。要懂得不能因家庭的变故而丧失前途和理想,只有经得风吹浪打,才能站稳在理想的航程上。父母离异并没有改变与子女的血缘关系,父母对孩子的爱永远都不会改变。通过“只有自强才有希望”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育为科学管理提供门路。成功的交流终于使他展开眉宇,打开心结之后的主要工作就是发掘他的才艺,让他的歌声和琴声飘荡在与同学们共同努力学习和生活的欢乐中。
二、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由于家庭的突然巨大恶性变故,孩子顿时失去双亲,甚至又有连锁事件的发生,也会给成长中的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
例如:某高校学生,女,19岁,性格内向、不合群。很少说话,学习成绩优秀,参加班里的任何活动,只完成自己的份额,让其他同学挑不出毛病。但是,同学们都看得出她封闭自己。甚至觉得她有点自私。
该学生情况如下:自幼聪明、可爱,是家人的掌上明珠。家庭富足,助人为乐,性格开朗大方。获得某市、区民族舞比赛大奖,经常参加义演,多次把奖金买成书籍捐赠给某山区的希望小学。初中二年级,一场交通意外,只幸存女孩和她的外祖母,经济失去了支柱,精神陷入了低谷,学习成绩曾经一度下降。不再主动与人交往。到了大学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她的成绩遥遥领先,却依旧是不喜欢与任何人交流,她孤高自怜,从不让别人知道她拮据的生活,她不再相信人间充满真爱,思想畸形发展。
从教育学和管理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遭受巨大家庭打击的孩子和学生,如果思想上的打击不能尽快消除,及时疏导,给予帮助,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就像高烧的病人被泼了冷水。对这样的孩子或学生,要以真心和热忱给予心灵上的关怀抚慰和必要的物质帮助,使其感到人间充满温暖充满爱。对她的疏导是一次别开生面的生日宴会,主题是“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小学的师生寄来了贺卡和成绩单,承办义演的文化馆寄来了她义演的专题片……夺眶的泪水浇灌了心灵的沙漠,重新绽放美丽笑脸。真正感到“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愉快和幸福。对学生的思想工作不是单纯的说教,要以美好事实为根据。在这类思想工作上,空洞说教的语言,苍白无力,而充满爱的活动本身,才有感召力,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表扬鼓励、尊重人格
不完整家庭的学生经历了家庭变故的全过程,心灵压抑所形成的逆反心理,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产生了偏差,这样的学生性格孤僻、压抑、焦虑,对周围一切人都不信任。他们没有知心朋友,不仅不与任何人友好相处,甚至反感,在处事上表现为不合作。
例如:某男生四岁时,父母离异,由母亲单独抚养,其母为了二人的生活,不得不出外打工。男孩从上小学就他由姨父母抚养,姨父母疼爱有加,男孩懂事且成绩很好,后来男孩父亲无赖至极,为争夺现有房产,而争夺男孩,逼走姨父母。父亲第三次结婚后,对男孩非骂即打,并不断灌输生母如何不好,孩子在这种情况下精神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学习成绩急剧下滑,在课堂上听不进老师的讲课,回到家里得不到温暖。几年后,感到生活无望,对一切除了怨就是恨,逆反心理不断增长,思想畸形发展。封闭自己,杜绝与外界交流,老师和同学也把他视为异类。回到生母身边后,无论母亲怎样体贴,都冷若冰霜。让他换上干净的衣裳,他一定不换,让他关灯休息,他一定长夜明灯。常常把书本撕得粉碎。最后,在姨父母的百般劝说下,勉强踩着分数线上了大学。在与母亲分别的前夜,母子长谈,他承认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怨恨谁都不应当怨恨母亲。”但是,怨恨的种子已经萌发了,母子双方都无法摆脱痛苦。该男孩心理问题没解决,在上大学后的表现跟以前差不多。
笔者还了解到在他少年时,曾把一只从屋檐下的燕窝里掉到柴草垛上的雏燕送回燕巢,自己却跌伤了胳膊,划破了面颊和衣裳,遭到后母漫骂,又挨了父亲的责打。当时他悲痛愤怒,欲哭无泪。只有仰视空中向他盘旋而飞以示感谢的燕妈妈。
一、转变观念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毋庸置疑,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是谈不上有良好道德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看来好像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情感淡薄、意志薄弱、性格脆弱,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潜力却极为有限。教育实践的大量事实证明,理想、志气、进取心、勤奋、刻苦、毅力、虚心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对促进孩子的学习、发展和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人父母者必须把心理健康作为孩子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加以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应当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如何教孩子正确做人的方向上转变。作为启蒙教师的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教育上做到爱而不宠 ,严而有度。
二、注重沟通
良好的沟通方式是父母应该耐心地倾听孩子,并表示理解。对待孩子的不足以及给孩子的建议要向孩子说明理由。用赞美、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在孩子完成任务的时候,给予即时的反馈。让孩子理解父母,父母也要去理解孩子。
沟通不仅指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还包括父亲和母亲以及与家人的教养观念和经验的沟通,孩子父母间的沟通,和专业人士的沟通等等。通过这些渠道,父母可以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得当,更有助于解决教育中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了解自己的孩子,比如从老师、从孩子的同学那里,看到孩子离开父母的另一面。
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的个性、理想、情感、兴趣和能力等个体素质。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快速发展时期,他们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其内心深处常常充满各种矛盾。他们与外界也常常发生各种冲突,处于不稳定状态,往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这是家庭教育中要特别引起重视的问题。问题儿童都是心理不健全的结果。显然,他们的问题不是突如其来的,常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也总会有一些表现。
如过分自卑或孤僻、经常与父母及同伴发生争执,敌对,不合作等。如果在初期予以注意,勤于沟通,防微杜渐,就可以使这些儿童获得重新适应生活环境、发展良好品德和性格的新的有利因素。
三、激励启发
激励启发式教育与强制教育是对立的。激励是来自外界的令人兴奋的刺激。即对人的动机的激发,是对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人的行为是人这个有机体对刺激做出的反映。人通过一连串的行为动作来实现其预期目的的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刺激或情境——人(有机体)——行为反应——行为结果(达到目的)。激励教育是在尊重孩子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创造各种各样的有利的外部条件,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从而使孩子积极主动的发展。
启发教育不是强迫孩子去学和从事她们不感兴趣的事情。而是捕捉孩子身上将要显露出来的,或是孩子尚未意识到的对事物和学习的兴趣,通过引导,培养孩子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能,使孩子能在自身能力的发展中享受自己的成就和享受快乐的生活。
四、信任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同子女之间意见不统一或产生矛盾时,应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采用民主协商的方法,并循循善诱,耐心启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时,多尊重孩子的人格,信任他们,关心他们的日常活动,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正当愿望和要求,使他们真正感到父母可亲、可爱、可以信赖。这样使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心里的秘密讲给父母听,以取得了孩子的最大信任。同时,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他们或许有意想不能的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凡孩子的事,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做父母的切忌越俎代庖,而应给予更多的启发性的帮助。
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对孩子长期的心理惩罚。儿童缺乏生活经验,偶尔做错一件事,父母就天天骂或时常提及此事,长时间表示拒绝,就会使孩子情绪异常忧郁,甚至延续到成年。有的问题儿童本身就有情绪上的障碍,如果家长自身容易冲动,就会更加严重。
五、挫折教育
2讨论与分析
初中阶段生理发育迅速,身高体重增加速度较快,各种机能逐渐增强,形态和功能趋近成人标准。身高标准体重反映人体的长、宽、围和厚度以及密度,是评价营养状况和形态发育及匀称程度的重要指标。近五年总体上辽宁省初中学生身高标准体重现状令人堪忧!70%学生亟待改善和提高,同时说明初中学生的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严重欠佳,说明政府、学校及家庭的重视程度还不足。农村超过30%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城市为25%,说明城市初中生的循环机能好于农村。由此,农村学校体育体育工作必须加强,政府、学校甚至是家庭都应为此作出应有的努力。目前,初中学生呼吸机能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初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身体机能的良好发育才能为一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此项如此重要的机能指标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是当务之急!整体上农村学生的上肢力量明显好于城市。城市学校和家庭应引起相应关注,这与每天锻炼一小时尚没有得到强有力的保证现状有关。初升高体育考试中立定跳远一直是必测项目,相比之下当前状况不容乐观,说明学校、家庭尚缺乏足够的重视,应详尽办法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此项身体素质。坐位体前屈反映的是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影响人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是身体健康素质的要素之一,目前状况与相关体育活动内容设置较少有关,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五年辽宁省初中学生健康体能综合评价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男女生之间等都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非均衡发展的态势近五年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目前初中生整体体质健康综合水平虽出现提升趋势却仍没有突破及格线,学校、家长、政府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状的严峻,必须共同努力尽早突破此瓶颈。
3结论
近五年辽宁省初中学生50%偏轻体重态势,超重、肥胖学生出现增加态势。循环机能良好以上水平有提升,超过60%的初中生呼吸机能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超过30%的初中生上肢力量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下肢力量优良以上水平有明显提升,城市不及格率超过10%,柔韧素质超过30%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有待提升。健康体能总平均分有提升,仍为及格水平。总体上农村初中生的平均分高于城市。城市学生的不及格率接近25%,各城市初中学生总平均分出现不均衡态势,多数地区初中生不及格率超过20%。总之,近五年辽宁省初中学生健康体能状况总体上依然没有显著改善。
4建议
4.1家庭教育机制必须适时跟进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是成功的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保障。特别是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可能脱离家庭的投入和支持。家长依赖学校,学校漠视的现象并不少见,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近乎成为盲区。必须跟进家庭对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度和投入更多精力的责任意识,初中期间是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培养的初始阶段,也是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养成的启蒙阶段,家庭的责任重大。因此,必须加紧促成家庭教育立法,并逐步完善家庭教育机制,适时促进家庭教育走向科学化,为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和保障。
4.2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必须有效落实
要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综合利用。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条件的改善,应重点落实“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目前,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的情况还不理想,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开放的情况也并不乐观。只有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氛围才会形成。
关键词:城市;初中学生 厌学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目前随国家对于九年义务教育资金的大量投入,“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中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符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而采取何种手段使初中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于初中学生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法》的制定和发表,对新形势下的初中学生提出新的要求。然而,许多在校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厌学情绪,而这种厌学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生活与身心发展。而在城市上学的初中学生更快速度的接受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很容易受到诱惑,产生厌学的情绪。
1.初中学生厌学表现类型
厌学:《教育大辞典》中对厌学的界定是“对待学习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指厌倦、厌烦学习”[1]。厌学是一种对学习厌烦的心理状,对学校的生活产生了厌倦的一种情绪,在学校厌学的表现形式表现为以下几种:
1.1混学型在校的一部分初中学生存在对学习目标不明确,从而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缺乏求知欲、好奇心。只要基本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就停止进一步的学习,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
1.2偏课型偏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对某个学科的学习,不重视某个学科,甚至放弃某个学科,觉得感兴趣的课就认真的学,努力的学,就算遇到难题也会用心解决。对于不喜欢的,和学不懂得课程,则选择逃避的态度,有的学生从厌烦学习某个学课到厌烦学科教师。
1.3辍学型在城市的初中学生中,辍学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因为家庭贫困的原因,另一种彻底因为辍学的原因。就目前的生活状况而言,因为家庭贫困原因辍学的占非常少的一部分,大多是因为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厌学而辍学。
2.中学生厌学的影响因素
影响城市初中学生厌学的一般因素。可以看出,城市初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自身等各种原因。
2.1家庭原因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的主要环节。城市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依据是:
(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家长对于学习过分的关注和放任不管都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专制的家庭,父母教育孩子态度生硬,只从父母的主观意志出发,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很少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和愿望。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容易变得怯弱、缺乏独立和自我判断的能力、缺乏自信心。而放任不管的家庭,父母只忙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对孩子缺乏教育和关心。这些都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
(2)家长期望过高。中国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学校和家庭过于偏重知识教育过高的期望值在家庭教育中或多少都给孩子带来了压力,过大的压力使学生产生了逆反的心里状态。
(3)家庭关系的缺失。家庭成员,尤其是孩子和父母感情的好坏以及家庭关系的和睦与否,与孩子的教育关系极大[2]。离异形成单亲家庭的子女,缺失父爱或母爱,至使情感缺失,造成心灵扭曲。
2.2学校原因初中学校注重在校升学率,只关注班级里学习较好的学生,忽视成绩一般的的同学,特别是学习的后劲生,而这种对比差距影响后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课程教材模式化的问题。许多教材呈现书上习题简单化,作业考试复杂化,导致学生上课可以听懂教师的课程下课后做作业与考试面临普遍困难化。一旦使学生产生心理落差,更加产生恶性循环,导致学生信心缺失,更加厌学。
(2)校园生活单调的问题。校园生活范围较小,大部分学生都是三点一线,慢慢对校园生活产生厌烦感。有研究表明,在那些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中,许多人认为学校对他们是没有吸引力的,他们无法对学校产生归属感[3]。
(3)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许多家长都反应学校老师素质层次不齐,部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讽刺,造成部分学生心理厌学行为。其次,教学方法单一。“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4]。由于教学体制老师大部分进行大班授课,很难进行差异化教学。
2.3社会原因学生首要的任务便是学习,但目前一些电子、网络用品充斥着学校的市场,上网成瘾,则会想方设法把一天尽量多的时间放在网上玩游戏、聊天,玩手机、顾不上学习与休息。即使是学习时,也心不在焉,常浮现游戏情景。
2.4个人原因在哲学中讲到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爱学习的学生,如遇到一个优秀的老师、又具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与资源,就可能学习越来越好,如果学生本身不爱学习,又遇到不负责任的教师,学习环境资源又欠佳的可能就越学越不好,慢慢产生厌学的情绪。
(1)学生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学习的目的不清,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学习。在学习上缺乏学习探究的精神。
(2)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有些学生的确在学习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经历,但是因为学习有方法的问题,造成学习效率不高,厌学情绪逐步上升。
3.缓解厌学的对策
3.1及时补救家庭在教育中的严重缺位
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家庭的作用极为重要,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展皮亚杰指出:“人作为主体都具有可塑性,青少年尤其大,青少年时期受到的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等外界刺激,往往会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5]。”
(1)家长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帮助孩子缓解压力,使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当孩子受到学习上的挫折时应以鼓励为主。(2)家长对孩子要有正确的期望,家长应该正确认识孩子的基础与能力,不能对孩子定的学习目标定的过高,逐步进行提高,并最终达到学习目标。也不要以孩子的成绩作为攀比的理由,无形给孩子增添没必要的压力。(3)健全家长培训制度,我们了解到,许多家长的素质都层次不起,对孩子的培养效果方式各异。通过社会力量,我们可以定期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3.2完善学校教育的不足
(1)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地,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需要发展特色教育,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3)提高教师素质。根据九年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尤其是班主任,提高班主任管理学生的艺术性和有效性采用因材施教的办法。
3.3加强未成年人自身建设
青少年代表着国家的希望、未来。一个国家的发展关键是看这个民族的青年,梁启超先生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6]。
可见学习对一个国家青少年的重要性,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面对初中学生的厌学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8-64.
[2]王天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7.
[3]洪明,吕三三.中学生厌学行为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25(6):147-150.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011-02
一、研究背景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农民涌入城市,我国的广大农村产生了一个新的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留守女中学生就是这一群体中的一部分。
家庭教育中是否注重立德树人的教育与孩子是否网络成瘾有很大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农村,留守家中的监护人对孩子的德育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中能上网、单亲留守、单独留守家庭以及消极的家庭教育容易使初中学生网络成瘾。农村留守女中学生处于心理行为发展的重要阶段,科学的家庭立德树人教育有助于初中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相反,不良的家庭教育会使初中生性格叛逆、自卑、孤僻等。中学生对网络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网络成瘾给留守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是来宾市兴宾区南泗乡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南泗初中)农村留守女中学生的家长;研究内容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立德树人方面的教育方式方法;采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面对面谈话法。笔者主要负责的是留守女中学生的家长家庭教育与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部分,共发放问卷73份,收回有效问卷65份,有效应答率为89.04%,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40岁。
三、样本描述
(一)南泗初中留守女中学生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样本描述
从表一数据来看,现在大多数农村留守女中学生的家长还是比较注重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教育的。但表一也显示有小部分家长不善于与孩子交流,也有近30%的家长不太了解自己的孩子到底在想什么或需要什么。有些家长文化程度低,不善于与孩子沟通,经常是无法沟通就拳头相向,这样导致的结果,只能是把孩子打得离自己越来越远。这方面凸显出来的问题正是我们正在研究的,我们有责任帮助这部分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只有家长和孩子沟通好了,学校、家长、学生三方才能做好沟通、教育工作。
(二)南泗初中农村留守女中学生合理使用网络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样本
从表二可以看出,虽然很多家长外出打工,但对于留守的子女使用网络的情况还是很重视的,没有放任不管的态度。但是,表二也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不能及时干预孩子使用电脑、手机上网的时长,这部分家长中有的是真的对孩子放任不管;有的是因为力不从心,管不了;有的是因为长期在外打工鞭长莫及,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这一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最容易出现问题,他们留守家中的女儿正是我们需要面对面调查研究的对象。
四、南泗初中农村留守女中学生家长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放任自流型家长
问卷信息反馈显示,我校留守女学生的家长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忽略了家庭教育中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要么对孩子进行“放羊式”教育,“长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还美名其曰“遵循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
例如,我校八年级某班韦艳同学(化名),她的父母都在柳州打工,哥哥和妹妹跟着父母在柳州就近读书,她一个人留在老家跟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问及原因,韦艳说:她在柳州读书时,经常骗父母要钱去网吧玩游戏,长期如此,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家长劝阻无效后,无奈只能让她转学回老家读书,相当于随她自生自灭了。像这种情况的家长,他们为了养家糊口每天早出晚归,对自己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疏于管教。无人管教的韦艳从小学开始就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
(二)过度溺爱型家长
与“放任自流型”家长截然相反的是“过度溺爱型”家长。我校七年级学生韦春(化名)与母亲留守家中,其父亲在广东打工。为了让心爱的女儿上网查资料、学习,韦春的父亲特意给她买了电脑,拉了网线。一段时间后,韦春就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次数和时间,最终导致不想学习,还经常逃课。而当教师就韦春的违纪行为与韦春的母亲沟通时,其母亲都很护短,致使韦春的违纪行为越来越多。
(三)教育型家长
家长是指承担起抚养孩子责任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是其他亲戚。虽然孩子的抚养权不属于他们,但是他们还是担起了这份责任。
初中阶段正是女学生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他们跟家长一起留守家中,家长极有可能不与她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沟通不及时,就会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期,甚至产生难以挽回的结果。比如,八年级某女学生李娇(化名),她和弟弟、奶奶三个人在家生活,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她是外宿生,七年级时成绩很好,平时都不迟到、不早退,按时上、下课,可最近她变了,上课没精神,经常趴桌子睡觉。当班主任发现几次此类情况后,找她的同桌问她的情况,她同桌说,李娇的母亲为了方便联系,给她买了部智能手机,她最近晚上经常用手机上网到凌晨一两点钟,甚至通宵上网,所以上课经常没精打采的。像这样的留守女学生,是很容易对网络上瘾的。
(四)打骂教育型家长
这种家长的情况稍微好些,他们本身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乐于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但是他们缺乏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和能力,有时候经常用一些错误的方法教育孩子,给孩子造成了伤害。比如,孩子学习成绩退步了就把原因归结于孩子不努力,孩子打架了不分青红皂白先责怪自己的孩子,孩子上网了找到就打,等等,这些家长的孩子容易对网络产生依赖性。
七年级某班学生蒙彬(化名)是一个让各科任教师头疼不已的孩子。她学习成绩在班里还算中上,但是课堂纪律性很差,上课不听教师讲,还在周记和QQ空间中说“什么都是我自己学得的,老师有什么用,我自学成才”等。据同学反映,她经常在周末自己骑电动车到街上的网吧上网,有几次在班里看不惯别人的某些行为后就喊人到厕所打架。班主任找她家长来学校谈话,家长一来就先劈头盖脸地打她。
五、对策与建议
家庭教育是学校、社会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可以净化社会风气,可以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教师应帮助留守学生的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积极改善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缺失情况。
(一)加强家校联系
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直接决定了孩子将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因此家长应该积极参加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学校应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庭教育专题报告会、利用网络和电话,帮助家长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技巧。
1.开展家长会。开家长会首先是要求班主任先与家长进行个别交流,班主任向家长介绍所在班级的基本情况和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然后大家到操场集合,请心理教育专家给全体家长做家庭教育方面及网络成瘾专题讲座,专讲网络成瘾的危害,教他们防范的办法。
2.利用校讯通。班主任每天利用校讯通告诉家长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校表现以及最近的情绪状态,这样有利于家长每天根据孩子的不同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同时通过校讯通经常向家长发送一些关于家庭教育及防范网瘾应该注意的事项。
(二)加强对家长的引导
根据调查,我校目前的学生家长绝大部分接受教育程度不高,不太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家长会和报告会,充分利用校讯通,引导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立德树人教育。
二、为普通高中学校领导布置课改实验培训作业
为确保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培训工作的实效,*市在利用教育城域网对全市所有高一任课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根据*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培训的有关要求,为参加培训的普通高中学校各级领导布置了培训作业。要求作业要依据新课改精神,结合学校实际,认真思考,独立完成,并将作业成绩作为市教育局干部年终考评的依据之一。作业题目为:在新课程理念下,关于学校内涵发展的思考(校长完成);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的角色和作用(书记完成);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开设构想(教学副校长完成);后勤保障工作在新课程实验中的重要作用(后勤副校长完成);模块教学、学分认定的具体操作构想(教务主任完成);高中新课程实验中有效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教研室主任完成);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操作办法(政教主任完成)。
三、发挥示范高中示范引领,促进高中学校内涵发展
12月22日至26日,*市教育局在*市实验中学、成成中学、*四十八中举行了以“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为主题的“*市普通高中示范学校‘示范点’展示周”活动。本次“示范点”展示活动内容分为三个版块:动态展示、静态展示和电视展播及集印画册展示。其中动态展示和静态展示分别在三所学校同时进行,共组织了35节必修公开课(高一课程占到90%)、14节校本公开课,并有专家随堂点评,同时,三所学校还各自展示了本校学科集体教研、研究性学习汇报、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教学技能比赛、学生社团、教师论坛、社会名家讲坛等活动。特色版面展示则通过不同的形式,从各个角度较为全面的展示了*市示范高中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展现了这些学校的亮点和特色。全市各普通高中学校的2000余名领导、专家和教师进行了观摩学习。与集中展示活动同步,*教育电视台开设“素质教育的殿堂,成人成才的摇篮——*市示范高中掠影”专栏,进行专题展播。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古至今都是每个中国父母的最大心愿,而如何营造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是每位家长必须认真对待、慎重考虑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未来。目前,中国家庭教育的“重症”就是农村的家庭教育。本文以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问题的种类,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及成因,提出解决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初中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若有人问:是成人重要还是成才重要?如果二选一的话,大部分家长会说成才重要,许多家长只关注“我的孩子成绩排到全班第几”,平时只和语数外老师联系。2.忽视心理健康。当前人们已形成一个共识: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而且后者在某种意义上更重要。初中学生这个群体也不例外。不良的家庭氛围、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最初原因。许多事例可以让我们作出这样一个推断:任何一个行为有偏差的学生,总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任何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总或多或少存在家庭原因。3.缺少情感交流。记得在一次班会上,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记忆里最快乐的生活片断是什么?大部分学生说与父母家人在一起吃饭、聊天或娱乐时感到最温馨、最快乐,他们把亲情间的交流看得很重。也有一个学生回答说,他没有这样的回忆,因为从小到现在,他的父母忙于工作,没有管过他,是爷爷奶奶照顾他,他最快乐的事情是放假回家,拿到钱就出去玩。可见在学生们眼里父母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条件并不十分重要,而家庭氛围是否和谐、亲子间的交流是否温馨更重要。有研究证明,缺少亲子交流的孩子往往显得孤僻、自卑、焦躁、易怒。这样的孩子最容易患上情感缺失症,当他们感到在情感和亲情上找不到寄托时,他们就会去寻找其它寄托:如有可能结交不良的朋友、早恋、网络成瘾等。4.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对孩子而言,真诚的鼓励比不当的批评更为重要。有些家长不懂得学会积小胜为大胜,不懂得只有通过体验小的成功,才能追求更大的成功这些道理。
中学生家庭教育的主要心理学教育依据包括与社会化相关的社会心理学、与人格养成相关的人格心理学、与学业相关的学习心理学,以及人际心理学等。
一、中学生家庭教育的社会心理学问题
所有教育目标都指向个体的社会化,家庭教育亦在其中。个体的社会化内容主要包括:获得自理和谋生技能、习得社会规范(法制规则、道德规范)、承担社会角色、完成价值社会化。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儿童社会化是家庭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因此也就成为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儿童社会化作为家庭教育目标,随不同的社会要求而不断更新、调整,尤其在社会急剧变迁的时代更是如此。社会变迁对人的社会化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当代中国正是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急剧变迁过程之中,经济、政治体制的重要变化,带来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的重大改变。家庭教育作为儿童社会化最初的、必需的教育,必须接受社会变化的直接规定,才能适应社会的变迁。家长是家庭教育目标的执行者,是制定孩子培养质量规格的具体落实者,因此,了解变迁之中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的发展变化,十分重要。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的特征是服从、社会本体、权威道德、否认个人价值,社会心理特点则是:无违、秩序、安全、归属需要为主导心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意识则强调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益、平等、公正、民主、法制:社会心理的特点是以自尊、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主导,强调充分的个人价值的实现;这种巨大变化带给家庭教育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家庭教育目标作怎样的调整才能适应社会转型的要求。将来的社会要求什么样的人才,人才的规格是什么等,家庭教育都应该重新审视。
在之前二十多年计划经济要求下,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人才要求服从性、外在的行为规范,强调集体主义、强调个人价值的微不足道,而市场经济的要求,更多的强调独立的、个性的,重视培养公正、分享、合作、内化的日常道德行为,注重独立性、批判性、责任感、求异、创造性,其中,对于中学阶段的孩子来说,独立性发展是核心问题。
二、中学生家庭教育的人格心理学问题
在中学阶段,孩子的独立性发展和心理健康是人格发展的两个核心问题。
1、独立性发展的人格心理学问题中学生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独立性发展,这既是社会化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人格发展的核心问题。独立性主要包括独立意识、独立判断、独立决定、独立解决问题、独立评价、承担责任等要素,这些要素的发展需要条件,而来自家庭教育提供的条件显得至关紧要。
中学生发展独立性的条件是些什么呢?从心理学角度看,有两个条件是必需的:适当牺牲成人的权威和充分的同伴交往。
(1)成人的权威不能成为中学生独立性发展的条件。独立性发展在中学这一阶段,表现为中学生从内心对长辈、尤其对家长是叛逆的,其本质是要摆脱权威和成人世界对他们心理世界的控制,这是孩子长大、成熟的必经之路,因此心理学认为,成人的权威不能成为儿童独立性发展成熟的真正原因,因为独立性的发展要以独立判断为先决条件。在亲子关系之中,如果要求中学生“听话”,要求对权威的服从和无违,也就是要求中学生以权威的判断为判断,以成人的是非为是非,这种服从和无违可以赢得成人的一致赞赏,在权威的接纳和庇护下安全无惊地过渡到成人期,但是家庭教育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极其沉重,是以孩子“丧失个性为代价的”(皮亚杰)。所以心理学强调孩子独立性发展的真正条件,是以牺牲成人的约束和强制为代价,家长要有意识地提供给孩子这种条件。
提供给孩子这种条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具体来讲,家长如何认可中学生这种叛逆和反抗的合理性?一般来讲,中学生对权威的反抗并不一定都以“无错”形式出现,很多时候还表现为“是非问题”、“明知故犯”,往往导致家长认为问题严重,必须严加约束。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就是一种叛逆态度,并不存在是非问题,是表示希望独立的一种方式,告诉成人们他(她)不是只会听话的乖乖小孩了,有自己的看法和判断。家长要学会从反抗的合理性这个角度去评价中学生,理解他们的成长心理,切勿简单结论“是非”。从认知角度讲,中学生何尝不知“是非”?但他们的成长更需要摆脱权威,认同自己,伸展哪怕尚显幼稚的智慧。
中学生独立性发展的条件,还需要家长让孩子学会“做决定”。从中学生的成长讲,不让他们做决定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一个人禀赋才能发挥和实现的程度,取决于他所得到的自主的程度。中学生丧失独立做决定的条件,就始终无法脱离“权威遵从”心理水平,很难获得良好的社会性发展,甚至不能解决基本的人生课题。家长要懂得,一个人的高抱负、雄心、独立性、批判性、主体性、责任感、求新求异、创造性的形成(林崇德1995),都需要在他自主的活动过程中形成,而自主活动的家庭条件,主要依靠家长提供。
发展学生独立性还需要的一个条件,是孩子应该被允许失败。中学阶段孩子的学业、人际、情感等重大人生课题,发生困难、挫折和失败是经常性的,家长如果不允许孩子失败,甚至反复纠缠孩子的失败和差错,孩子就会选择更加保守、重复、服从,以降低失败的可能性,不敢做尝试、选择、质疑和进取的努力,独立意识、独立判断就很难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家长要记住:对于中学生独立性的发展而言,失败具有与成功同等的教育价值,甚至更高。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下每个人都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必然遭遇更多的失败和挫折,中学生的学业、人际、情感随时都可能遭遇挫折和失败,所以允许失败、让孩子学会承受失败,获取失败的价值,是家长非常可贵的教育意识,也是独立性发展的锻炼和培养。同时在方法上,家庭教育要因机设教,在孩子学习生活过程中提高承受失败的心理素质,而不是生硬地制造所谓的挫折情境,脱离孩子实际,孤立地进行抗挫折教育。
(2)充分的同伴交往
中学生独立性发展的另一必须条件是充分的同伴交往。皮亚杰指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活动范围的扩大,在同伴间所进行的基于相互尊重和平等原则之上的社会交际和合作活动日益成为道德发展的主要推动要素”。
在亲子关系中,家长不能单纯考虑成人对孩子成长的意义,还要考虑同伴对孩子的重大作用。同伴对中学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中学生的独立性发展,同伴关系的支持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也就是说,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的功能与同伴的功能无法相互替代。
同伴关系对中学生的社会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心理学研究指出同伴的友谊具有多种社会支持功能:从权威中独立出来,获得稳定感,消除孤独感,在压力的环境下得到情感支持,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习评价他人,相互提供亲密、协调的经验,掌握社交技能,提高儿童的自尊,促进诚实、平等的发展等。所以在中学生的社会性支持功能中,亲子关系的功能颇具有限性,因为相对于中学生的同伴关系,其心理相齐、情绪满足、社会认同感、团体归属感,都是其不具备的。正因如此,中学生更看重同伴,亳无怀疑地认定同伴对他们更重要。基于此,家长的责任是指导孩子注重同伴关系,提供孩子与同伴充分交往的家庭条件,使之不断获得来自同伴的心理支持,促进独立性发展。
2、心理健康培养的心理学问题
同绕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家庭教育要重点关注两点:
(1)了解心理健康的构成和指标。中学生家长要有意识的了解心理健康指标,才能胜任心理健康培养。心理健康的主要指标有抑郁性、情绪稳定性、自卑感、神经质、主客观性、协调性、细致性、思考倾向性、支配性等,社会倾向性等,在此基础上,可以为中学生建立起有效的家庭心理支持系统,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
(2)重视中学生的精神需要
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青少年心理的健全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精神需要得到的满足水平,中学生正处于内心激烈动荡的青春期,自我确立的过程充满了不安、断裂和怀疑、否定,精神需要十分强烈。据调查,高中学生的精神需要排在前三位的是:朋友、知识能力、升学,可见他们的精神需要已经转向同伴和自身发展,因此如何通过心理支持、通过学业进步而确立“自我”、获得良好的自我意识,成为中学生家庭教育的重心。家长要认真关注他们的精神需要,调动教育手段提供充分的来自家庭的支持,提高中学生的精神需要满足度,保证心理健康。
三 、中学生家庭教育的学习心理学问题
1、协助孩子完成学业是中学生家长的重要任务,学业是中学生社会谋生、独立生存的预备。在中学生阶段,学生主要的人生课题是系统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因此协助学校教育指导孩子适应中学学习、学会学习、完成学业是中学生家长的重要任务。
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学习指导的重点要有所侧重。初中阶段学习指导的重点首先是适应中学的学习,学会处理比小学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内容,发展快速阅读能力、归纳、分析、综合能力、理解记忆能力,注意纠正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强调学习的有效性,练习的有效性,指导学生形成追求“有效学习”、“高效学习”的明确意识。
高中阶段的学习指导要突出胜任高中学习内容的方法,注意提炼适合自己高效学习的方法,更注重学习策略、学习过程调控,考试心理及技能、归纳知识点并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同时,高中学生面临高考,优化考试心理和考试策略,知识预备度和心理预备度两种准备都要充分。协助孩子完成中学生学业,争取接受高等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
2、优化中学生的学习心理
长期以来我国以“认识活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以“政治思想品德为目标”的德育模式,缺少健康积极的学习心理培养,导致我国中学生的不良学习心理比例较大,考试心理水平不高,尤其是高中生不良学习心理、不良应试心理比例、考试失水准也较常见,这与缺少指导有很人关系。
针对这种不足,中学生家长要了解一些学习心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一些优化孩子学习心理的方法。除了一般正常的强化、多关注、多交流之外,这里提醒家长要重视体育的心理功能。在优化中学生学习心理的有效手段中,体育是一张非常有效的“好牌”,是中学生家长必须要“打”的一张“牌”。不少中学生家长担心孩子学习时间不够,总设法减少孩子的体育锻炼时间,甚至完全取消孩子的体育活动,不善于打这张“牌”,是极不明智的。家长要懂得,体育对消除不良学习情绪、调动生命能量的独特作用不可替代,身体活动是中学生极为强烈的需要,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消极情绪大量堆积,压抑身体活力,破坏中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学习低效甚至无效、负效。所以即使单单为了优化学习心理,体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体育活动能有效消除不良情绪、保持蓬勃的精神状态,平衡心理,保证紧张学习消耗的能量补充,是优化中学生学习心理的有效方法。
四、中学生家庭教育的人际心理学问题
家庭教育关系也就是亲子关系,形成富于建设性、积极性的亲子关系,家长自身的心理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家长身在社会,同样承受着生存压力,处理这复杂的人生课题,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要主导两点:一是有意识地提高对生存压力的防御机制水平,二是有意识地提高情感水平和人际能力。
1、提高对生存压力的防御机制水平
社会转型、市场经济、激烈的社会生存竞争对家长构成的职业压力远远高于以前,同时社会转型也给家长带来巨大的价值困惑、教育困惑、失败感、无效感、焦虑孩子的发展等,都可能导致家长的生存紧张。此外,家长被允许积累的经济、文化条件如果不充分,或者处于社会文化不利地位,家长的心态有可能比较脆弱,在亲子关系中更有可能心绪恶劣,容忍度低,甚至教育失控。因此,家长要有意识地提高对生存压力的防御机制,始终重视的自我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在亲子关系中保证双方积极的、富于建设性的精神状态。
2、提高情感水平和人际技能水平
中学生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教育者,应该有意识提高情感水平和人际技能水平。据有关研究,教育能力强弱的50余项指标中,有30余项在本质上是情感的,如满足感、成效感、鼓励、对置感、爱、期待、希望、宽容、严肃、乐观、稳定、不偏不倚、公平、耐心、欣赏等,与之相对的有敌对、嫉妒、绝望、狂怒、轻视、发泄、偏爱、冷漠、任性、烦躁、不顾后果、冲动、情绪强制、不善言辞、积压、不好随时疏通等。
家长人际能力是指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的能力,这是满足孩子精神需求、充分凋动孩子积极情绪的重要能力。忽视亲子沟通,不重视沟通技能,在孩子的中学阶段,亲子之间难以沟通,甚至可能积压而成紧张的、怨恨的或冷漠的心理关系,加剧亲子双方的心理压力,导致家庭教育的失效。
心理健康不仅仅是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还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及思想理念形成的重要阶段。而学习作为学生心理健康建设的最佳场地,应通过多种路径引导学生构建健康、正确的心理,同时要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本文重点剖析初中学生心理错位的原因,探讨针对性解决对策。
1健康的心理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一方面,健康心理是初中生保持积极追求的内在动力。只有学生具备健康心理,才可保持主动接受教育、积极改进和完善自我心理状态,进而为接受学科教育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初中教师应不断深入学习心理学知识,认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并遵循一定心理规律开展学科教育。同时,在日常教学中能更全面的认识学生,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并要给予学生信任;此外,健康的心理有助于激发学生日常学习的高层次需求,并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自我人格完善,让学生更好的健全人格,进而保持良好的神追求,建立正确、健康的价值理念。
另一方面,健康心理是初中学生保持良好求知欲的基础。初中学生年龄基本在15岁左右,正处在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在心理上热情而有抱负,理想主义鲜明,对客观现实了解不深;因内心的抱负、理想,往往会想入非非,而现实往往会给予他们截然相反的认识,以致于忧心忡忡、情绪反复,在行为上多变。而健康心理有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让学生自我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其学习知识的欲望,提升个人知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引起学生心理错位的主要因素
2.1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而父母则是第一个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身心、人格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性格、文化素养、道德水平、行为准则等,都会基于言行或者家庭教育对孩子产生影响,重知识教育,而轻社会道德、心理培养是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通常学生常会受到这两个不当教育方式的影响,(1)溺爱性教育;(2)专制性教育。其中,前者都以孩子为中心,事事顺其,娇养放纵,以致于孩子出现自恋性、缺乏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意识;而后则对孩子实施“高压”教育,父母在工作、生活上如不顺心,就不顾孩子的兴趣喜好或学习能力,强制为其设计学习和发展轨道,期望能考出好成绩,满足家长的私愿,一旦不如意就会责骂、埋怨,甚至不闻不问。这些都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而引发心理错位。此外,家庭破损、不和睦,子女难以得到父母关怀和教育,再加上家庭感情淡漠,给孩子心灵带来很大伤害而逐步出现心理问题。
2.2人为生活接触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诸多外来价值理念对中学生的思想理念和价值意识产生消极影响。在价值意识上,趋向功利化,使得学生难以建立正确理想,而单单追求实际利益不思进取,甚至有些学生为图享受而作出违法违规的行为。当前,随着互联网、移动通讯的发展,某些不良风气、文化等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腐蚀、毒害。比如:网络暴力游戏、等。此外,社会不良人士的诱导和教唆,使一些青少年逐步形成恶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
2.3学校教育中引导的缺失
学校在学生健康心理构建上有着重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但因有些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滞后,影响到学生建立心理的构建。当前,有些中学仍以中考升学率为教学的重点,对德育、心理教育未能给予重视,这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也在影响到学生正确品德形成。有些教师对师德修养不够重视,未能做到为人师表。此外,还有些教师未能及时转变教学挂念,仍以自我为教学主导,未能尊重学生个性,在对待学生心态上不正确,对于学习良好的学生存在偏袒,而对学习不佳或有错误的学生,则冷漠歧视,甚至体罚,这些都给学生心灵带来极大损害。还有的在处理实际问题上,感情用事,易挫伤学生自尊,不但不能让学生得到有效教育,反而使其出现逆反心理。
3如何构建W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针对当前初中学生心理错位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应从这几方面着手为学生构建积极、健康的心理:
(1)构建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应强化家校合作,多和学生家长联系沟通,一同研究,在教育学生方式和对策要达成一致。可通过定期开展家长会议给予家长指导,在家访中班主任要切实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心理状况,及时和家长沟通,引导家长说理教育为主,让其建立健康教育环境观念,并学会一些中学生心理教育知识,渗透到家庭教育。
(2)强化教师的师德培养。中学领导应重视师德培养,通过培训、集体会议等方式开展师德教育,关键还是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增强师德水平,转变教学理念,主动关爱学生,保护学生心灵,平等对待学生,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4总结
总之,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应充分重视初中学生心理错位的问题,了解学生心理产生错误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心理,主要从家庭环境建设、教师师德培养及学科心理教育渗透等方面进行,进而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自珍.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55-257.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农村人的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念和“拜金主义”歪曲观念的影响,我国农村普遍呈现出一种老人、儿童留守,中、青年外出务工的社会现状。还有农村家庭结构复杂,整体素质低下,与城镇、市区无疑存在着无与伦比的差距,对初中生的就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显得尤其重要。针对农村初中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我觉得除了学校教育外,也与家庭教育有很重要的原因,因而我分析了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教育偏差的现状、原因,详细地论述了家庭教育偏差的改进修正策略。为此,我对农村初中学生家庭现状及教育的偏差作了调查、剖析,并对其偏差修正的策略作了粗浅的探究。
一、家庭教育偏差的现状
当今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教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现状呢?我对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组织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坚持“是树就成材,是草就烧柴”的信念、对孩子放任自流的占10.01%;(2)百依百顺、百般袒护、过分溺爱娇纵的占5.34%;(3)滥施惩罚或棍棒惩戒式的教育方法占5.21%;(4)把初中生当成笼中的小鸟、绳索下的宠物进行严苛管束的教育方法占15.73%;(5)父母离异缺乏家庭温暖和教育的占10.4%;(6)家长与孩子缺乏情感交流、孩子得不到父母正确指导的占12.2%;(7)用大量的金钱奖励孩子,造成挥霍浪费,形成坏习惯,奖励不当的占3.95%;(8)总是拿自己孩子的不足之处与别人的优点相比、攀比心强的占24.06%;(9)按家长的主观意志要孩子学这学那、强制学习的占21.35%;(10)父母忙于事业,无暇顾及孩子的占10.42%。在调查中也发现,父母对怎样教育孩子感到非常困惑,对孩子感到失望和灰心的家长很多很多。
二、农村家庭现状影响初中生就学的修正策略
策略一:提高家长教育通识,开展亲子教育活动
(1)专题讲座。孔子曰:“好学进乎知。”父母要从容地面对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首先必须加强学习。当孩子出现了问题再去学习,要解决其问题就会多走弯路,正如病急乱投医,即使花费很多心血,其收效也不大。
(2)团队训练。如果说学校每学期各举行一次讲座,着重于广泛、普遍的家教知识、理念的传播,那么小范围班级部分学生家长的团体互动训练则是一种助长式的有关父母育儿能力、技巧的实质性的练习。
策略二:办好家长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1)坚持定期开课和不定期开课相结合。家长学校的开课要能吸引家长,逐步变“要求家长来”为“家长自己要来”。讲课的主讲人要认真研究家长、家庭及教育的情况,要仔细备课,做到讲课切合实际,有针对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体生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坚持学校重点指导和家长“现身说法”相结合。当前“父母难为”是现代父母的共同心声,据分析主要是由家长在教养子女时出现偏差所造成的。针对少数学生存在的品行、学习习惯问题及单亲教育问题,可邀请这部分家长来校并对其作重点指导,如“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等。
策略三:情系留守学生身心,搞好硬、软件全面投入。
(1)设置“亲情电话”,建立互通制度。我校在教师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校长室都设立了电话,要求班主任、科任老师每月与外出家长至少电话联系一次,反馈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要求外出家长在百忙中每月至少给孩子打一次电话或写一封信,给予子女战胜困难的信心,努力把学习搞好。
(2)农民工流入地的公办学校应允许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流入地就近入学,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监护人问题。
(3)鼓励和支持民办学校的发展,以缓解城市公办学校及政府的财政压力。政府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种学校,可实行民办公助、中外合作等多种办学形式,解决农民工子女进城上学难的问题。
(4)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发展农村寄宿学校。随着农民工的增多,尽管生源在减少,但我们学校还是想方设法争取了上级主管部门及社会支助。最近几年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行危房改造,兴建了男生、女生公寓,新建了可以容纳1500人的食堂,修建了水泥路,学校环境越来越好。
策略四:开设心理辅导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