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范文

时间:2023-08-03 09:18: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篇1

一、项羽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必要性

(一)推进项羽文化品牌建设。近年来,宿迁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3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00多亿元,同比增长49%,高于全省平均增幅35个百分点;旅游总人数近1,00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24%,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3个百分点。但由于宿迁地处苏北、营销不力等原因,其知名度并不高,在中(远)程市场上辐射力有限,这严重制约了宿迁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当前整合项羽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成为摆在宿迁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前的重要一题。

(二)打造旅游发展崭新道路。随着人们旅游消费需求的转变,传统旅游产品的魅力正日渐消退,现如今创意十足的文化旅游精品俨然成为大众的新宠,备受追捧。近年来,虽然宿迁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省内兄弟城市相比并不占据优势,而且当前传统的旅游产品也已不能满足人们文化旅游的新需求。因此,深入发掘项羽文化遗产,打造旅游精品项目,其对宿迁旅游业发展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三)转变宿迁经济增长方式。旅游业天然地可以与相关产业有机融合,并相互促进。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对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条中企业的发展及转变宿迁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宿迁市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苏酒集团、秀强玻璃公司等少数企业,发展项羽文化旅游可以有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助力经济腾飞。

二、项羽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现状

宿迁作为项羽故里,境内不仅风光秀美,生态良好,而且项羽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历史上这些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开发。近年来,市委和政府逐渐认识到项羽文化的价值,并着手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开发项羽文化,同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项羽文化主题活动,如举办西楚文化节、扩建项里景区、成立江苏省项羽文化研究会、举办项羽文化国际研讨会、开通“项羽文化网”、创办《项羽文化》期刊、设立项羽文化研究“金鼎奖”、出版论文集《项羽研究》、重塑地标性建筑霸王举鼎雕像(进行中)、拍摄纪录片《西楚霸王》与《美人虞姬》、投放城市旅游宣传片(于央视)、建设项羽文化主题公园(在建)及项王影视城(规划)等。但是,与国内其他名人文化遗产丰富的城市如浙江绍兴相比,宿迁项羽文化旅游资源的发掘还处于初级阶段。总结宿迁目前项羽文化资源开发的情况,具体可概括为三点:

(一)扩建了项里景区。2011年,宿迁市委及政府经过详细规划与科学论证斥40亿元巨资扩建项王故里景区,核心景区于2012年9月建成,并于当月正式开园迎客。整个景区有一街六区,涵盖了项王功德、楚国古镇、博物馆、魁星楼、下相书院、楚湖泛舟等内容。景区开园以来,游人如织,既弘扬了项羽精神又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景点之一。

(二)修建了一批文化工程项目。为进一步开发项羽文化资源,宿迁修建了一批文化工程硬件设施。建设项羽文化主题公园,园内规划建设项羽纪念馆、项羽文化广场与项羽雕塑等。重塑宿迁地标性建筑——霸王举鼎,原有的霸王雕塑已不契合时展的需求,为更形象地展示霸王的英雄气概,宿迁市做出重塑霸王雕塑的决定。这些硬件工程项目与设施的建设,极大地丰富了项羽文化旅游产品群,传承了历史文化,带来了良好的经济与文化效益。

(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营销工作。为打造项羽文化品牌,宿迁市除兴建、扩建了一批硬件设施外,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营销工作。包括:节庆营销——举办西楚文化节,传承西楚文化、展示宿迁魅力;名人营销——邀请《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解读项羽精神,畅谈文化传承;会议营销——举办项羽文化国际研讨会,广邀海内外专家畅谈项羽,共研项羽文化;影视营销——拍摄纪录片《西楚霸王》与《美人虞姬》,于央视黄金栏目播出,市场影响良好;体验营销——举办寻找虞美人——宿迁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寻找最美虞美人,推介宿迁旅游。通过这一系列的文化推广,极大地提升了宿迁作为项羽故里的知名度。

三、项羽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项羽文化产业的开发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国内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相比,仍有很大的发掘空间,其在开发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产业融合方式简单、粗放。宿迁项羽文化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与气候。目前,其旅游产品还是以项王故里的旅游观光为主,虽然中间穿插着有一些楚服表演等演艺活动,但都比较零星,一些体验互动类及新兴的旅游业态类产品也属凤毛麟角,整体上来看,开发程度有限。近年来,文化产业中的动漫业、演艺业、影视业及体育健身业等获得了迅速发展,实践表明,它们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文化效益。但是,目前宿迁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方面,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层次上都处于低开发状态,缺乏深度挖掘。

(二)产业链条既短又窄。围绕吃、喝、玩、乐、游、娱、购、住与行等,旅游产业的充分发展可以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深度开发与发展。但是,目前宿迁旅游业产业链条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充分展现,应进一步促进项羽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构建大旅游产业链。如在纪念品方面,宿迁的云渡桃雕很出名,除可围绕项羽雕刻相关人物及故事场景外,还可将其生产、制作、销售过程纳入旅游产品体系中,既带动桃雕销售,又增加顾客体验。对衍生品市场进行深度挖掘,延长并拓宽产业链,必将促进宿迁项羽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四、项羽文化资源旅游开发路径

综合宿迁的实际情况,项羽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可沿着以下几条路径逐步展开:

(一)以影视传播为媒,揽五湖四海之游客。自古以来,项羽波澜壮阔的一生就成为文人文学创作题材的来源,其作品深受民众喜爱,而其中关于项羽的影视作品尢以其形象生动、易传播的特点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据此宿迁可组织开发项羽影视旅游。由政府牵头,以宿迁秀美的自然风景与厚重的历史人文环境为背景,组织拍摄或邀请名导名角拍摄以项羽为主题的影视作品,以此丰富项羽文化内涵,招揽四海游客。开展项羽影视旅游,在带动宿迁影视基地建设、特色服装设计与生产、新闻出版等的同时,亦可提升项羽文化品牌的知名度。

(二)以文化创意为纲,烹西楚文化之盛宴。近年来,创意文化产业在国内发展迅速,实践表明其与旅游产业的成功融合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宿迁可通过与相关部门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以文化创意为纲领,开发创意旅游产品,烹制西楚文化的饕餮盛宴。如可修建项羽文化儿童主题乐园,围绕项羽志存高远、敢于担当、胸怀坦荡、勇武盖世、见义勇为、重情重义的性格特点及与项羽相关的成语典故,诸如取而代之、破釜沉舟、妒贤嫉能、妇人之仁、悲歌慷慨等设置相应游玩产品,寓教于乐,培养儿童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以动漫演绎为轴,展西楚霸王之雄风。可围绕项羽传说与典故设计、制作动漫产品及衍生品,并融入时代元素,借助于此种艺术形式广泛传播项羽文化,形成项羽文化动漫游。如2014年《中国成语大会》热播,引发人们对中国成语文化的关注,宿迁可借势创作《中华成语故事之项羽专辑》动漫作品。据统计与项羽相关的成语故事共计76个,如有表现其英雄气概的力能扛鼎、破釜沉舟、所向披靡、先发制人等,制作系列动漫作品既丰富了项羽文化内涵、传承了项羽精神,又宣传了美丽宿迁。

篇2

河南是我国旅游资源大省,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但是,由于一些地方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盲目开发,重复建设,从而造成了一些资金的浪费和资源的破坏,许多极具旅游价值的资源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一、河南省旅游资源特点及布局

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平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孕育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从总体上说,河南的旅游资源是以人文资源为主,占资源总量的63.62%。河南以拥有丰富的古文化旅游资源而著称,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这里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从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到公元13世纪的金代,这3500年间,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留下了难以尽数的文明遗迹;河南自然资源也较为丰富,是我国自然上南北和东西两大自然地理界线的交叉地,东西走向的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亚热带和温带的南北重要自然分界线,南北方向上分布的太行山和伏牛山是我国地形上重要的东西分界线,他们在河南的交叉组合,造就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占资源总量的36.38%。在这众多的资源储备中,以河南省省会郑州市为中心,主要分布在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漯河、平顶山、济源等省辖市。从空间分布看,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京广铁路以西,资源密集区主要在西部、北部和南部的山地;而人文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黄河两岸及其流域范围内的洛阳、郑州、焦作和新乡四地区的结合部。这9座城市地处我国腹地、河南省域中部,区域内有14个县级市、33个县、340个建制镇。区域土地面积为5.87万平方公里,占河南全省的35.1%,总人口4012. 5万人,占全省的41%。

二、河南省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河南省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近年来河南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河南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率较高,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也逐步加快,已初步形成了以“古、河、根、拳、花”五大特色为主导的旅游产品系列。但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掘,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1)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产品规模小、等级低;(2)协作开发意识淡薄,忽视地域组合,低层次竞争激烈;(3)人文与自然资源脱节,资源整合力度小。由此引发了该省旅游产业发展质量不高,资源的低水平重复配置,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整合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景点、景区档次,打响品牌,增强竞争力显得尤为迫切。

2.河南省旅游资源整合的可能性

河南省城市在空间上相互临近,市域之间有铁路、公路等组成的交通网络紧密相连,内外联系非常便捷,而且9市拥有相对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与地域文化景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都需要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推动区域经济的腾飞。“突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与分割,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建立资源互用、信息互传、客源互送、产品互补、效益互享的旅游网络,是实现区域旅游产业横向联合发展,提高其总体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

三、河南省旅游资源整合的原则及思路

1.河南省旅游资源整合的原则

(1)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河南省旅游资源应由政府统一制定旅游规划政策,对全省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政府应充分利用宏观调控职能,确定各地区的区域布点、特色内容及市场定位,以政策信息为旅游开发商提供开发指导。

(2)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要发挥河南省内各地区特色旅游资源优势,促进优势互补,形成互补型的旅游产品结构,增强旅游整体竞争力,尤其是要加强省内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的整合。同时,必须坚持协同发展原则,彻底打破行政壁垒,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以市场为导向,形成区域共同发展的格局。

(3)主题形象突出。主题是对一个地区旅游资源特色的高度概括,凝聚着区域地方特色最本质的内涵,对区域的旅游开发活动具有极强的整合作用。区域旅游的主题形象越鲜明、与众不同,表明旅游开发整合质量越高,反之,则整合层次较低。因此,旅游主题突出与否,是区域旅游开发整合程度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2.河南省旅游资源整合的思路

以促进地区旅游业协同发展为目标,以协调共享机制为重点,通过打破行政壁垒,培育区域利益共同体的方式,加速推进区域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和有效整合,具体如下:

(1)空间层次整合。将同属于一个较高空间层次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大资源,建设一个大景区,扩大规模,提升档次,集中力量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里开发产品、开拓市场。

(2)主题整合。在某一个区域内,根据旅游资源的总体特点和市场状况,制定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确定区域旅游的主题和形象,借此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使其服从或服务于区域旅游的主题,形成鲜明的旅游形象,打造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形成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3)产品或服务整合。将某些不能形成成熟旅游产品和服务或市场竞争力较弱的旅游资源依据某种产品开发理念整合起来,形成新的旅游产品,改善市场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

(4)线路整合。利用旅游资源在区位、交通和功能上的联系,将分散的旅游资源组织起来,组成旅游线路整体推出,共享客源市场,丰富旅游内容,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旅行社运作的可行性。

(5)市场整合。根据区域旅游的目标市场定位,将不同类型旅游产品中核心目标市场一致的旅游资源捆绑开发,打造多类型的旅游产品,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和消费额,实现客源的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陈蔚德王宝玉:河南旅游基础[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2]河南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Z].豫政[2006]62号

篇3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创新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青岛市兼具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与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但长期以来,青岛旅游业整体文化含量不高,难以给游客带来深刻的文化体验,而从国内外旅游需求的变化趋势来看,文化旅游已是一种潮流(张河清等,2009)。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日渐融合的背景下,借鉴文化产业相关理论,构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新模式将有助于提升青岛文化旅游的整体水平。

一、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的关系

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文化活动,在外在形式上都是融文化经济为一体的产业(胡惠林,2006),因此二者关系密切。首先,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产业的产业特征,即虽然有其物质化的载体,但它所体现的是内涵的精神内容。其次,在产业运作方面,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都可以通过其产品所具有的文化的、精神的、知识的和意识形态的属性构建产业价值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因此,在产业间的关联性以及对最大化效益的追求下,文化旅游可以利用自身与文化产业的共性与联系,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及运作方面,充分借鉴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及模式,实现最大价值。

二、青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历赋予了青岛许多极具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如民俗节庆文化、欧陆文化、奥运文化、啤酒文化以及创意文化等等。但现阶段青岛文化旅游发展明显偏重于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且开发程度较低,缺乏创新。

(二)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不足,发展规模有限

目前青岛文化旅游虽然有了“跨界”的迹象,形成了工业旅游、农业观光游等一系列新业态融合模式,但从总体上来看,因政策、体制所限,青岛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商贸休闲业、制造业等融合度偏小,整体消费方式单一,消费结构偏窄,制约了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同样,多业融合不足也极大限制了文化旅游的扩展规模。

(三)缺乏管理人才和高科技术手段,文化旅游产品创新不足

青岛市目前的文化旅游产品从总体上来说还是以传统文化旅游产品为主,创新能力不强和技术含量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旅游产品普遍缺乏吸引力,文化旅游产业链条的延伸也受到限制。

因此,为使青岛市文化旅游获得更大成长空间,应在充分意识到多业融合重要性的前提下,改变传统旅游发展观念,加强与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等相关产业的结合,以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加强文化旅游产品创新设计,增强产业关联度,延伸产业价值链,增加文化旅游产品附加值,从而使文化旅游充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青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新思路

综上所述,基于与文化产业结合的角度,创新是最值得文化旅游借鉴的部分,要深度开发文化旅游资源,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资源创新

文化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领域得到拓宽。与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相比,新模式下的文化旅游资源内涵更丰富,范围更宽广。新模式中,在创意理念与技术创新的支持下,第一、二产业以及其他服务业的资源,尤其是文化产业资源皆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文化旅游资源,推动青岛文化旅游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理念创新

强调内容创意在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即在文化旅游产品设计阶段,注重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以增强新奇性和趣味性为目标,充分引入文化创意理念,赋予原始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文化内涵,用创意全面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最终促进文化旅游产品的核心从资源向创意的转变。

(三)技术创新

强调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引入现代科学技术的必要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技术创新在不同产业之间进行扩散,是各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旅游业具有信息密集性和信息依赖性的特征,这正为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迅速普及和运用提供了基础。基于此,在产品设计、营销推广等诸环节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将有利于提高文化旅游产品技术含量以及行业发展整体水平。

(四)产业链创新

注重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以促进产业链延伸,强调后产品开发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补充作用。这是基于产业链角度对传统模式的创新。与传统模式相比,增加了文化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以及文化旅游产品的知名度,更符合文化旅游产业总体大发展的趋势。

综上所述,青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新思路是在综合分析青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文化产业相关理论,分别从理念、技术、资源价值链四个角度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各个环节进行创新性的引导与再设计,从而为青岛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篇4

一、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旅游行业目前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朝阳产业,它拥有传统产业无法比拟的优势,相应的,它也成为了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洛阳为例,由于它拥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所以,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文物旅游资源在当地的旅游产业中是最具优势、最具特色以及最具品味的一种。洛阳市的市区内以及市郊有大量的历史名人故居、皇陵、塔寺以及古代建筑等等,他们都有着十分明显的具体形态的地域特征,也体现出了特色旅游中所存在的优势。然而,由于文物资源所具有的不可再生性、独特性、脆弱性、稀缺性以及地域性等特点,也明确地反应出了文物保护的紧迫性以及必要性。无论增加多少文物保护的单位或是将文物概念进行怎样的拓宽,文物都具有这样的特性,所以,文物保护也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

二、历史名城的旅游资源开发以及文物保护措施

(一)保护修缮。对文物进行维修与保护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将它们作为一种历史见证,同时也作为一种艺术品来进行保护,同时也是为了保护文化所具有的多样性。在实际的工作中,文化的多样性指的不仅是具体的物品,同时也是指各民族与各地区的价值观以及传统生活方式等。所以,在对文物进行保护与修缮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修旧如初原则。在修复旧物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利用原物,对文物或建筑中原存的部分要尽最大限度保存下来。第二,保证文物本体中原有的结构与形制不发生改变,这是文物保护中最基本的原则。第三,在修复时要保证文物本体的原材料不变,第四,在必要情况下使用现代的材料时要注意,要尽量做到隐而不露,并尽量减少现代材料对原材料的损坏,第五,在修复时要尽量使用传统的工艺。

(二)对于文物古迹的开发与利用。首先,在对不同时期的文物古迹进行保护的时候所注重的开发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其次,要遵循开发时序的相关原则。古城内的文物古迹较密集但却比较残破,在开发时要与文物古迹所在街道的保护开发工作结合起来,划分出进行保护开发的缓冲区以及核心区,分点分区的逐步进行开发。第三,要遵守城市协调发展、建设配套的相关原则,在开发时,要充分地考虑到整个旅游区中的主流文化,对旅游区中的历史文化特色进行突出。第四,打造出文物旅游链,使古城古文化中的旅游特色得到突出。对于古城中比较分散的文物古迹,可以根据文物之间距离的远近把他们串联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使旅游资源的内容得到丰富,还可以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第五,要注重全面的效益。为了让旅游区中的建设工作可以取到一定的生态环境效益,就要对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控制性的开发。最后,还要对历史街区的整体性进行保护。在街区的设计中要对区域中的特色与内涵进行挖掘、提炼、整合以及升华,使街区可以获得整体性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