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09:18: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关于航空航天的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先后被选为:
①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②中国科学技术核心期刊;
③黑龙江省优秀期刊;
④全国性临床综合医学及特种医学优秀期刊;
⑤曾被选送参加在德国莱比西举办的国际书展,并获金奖等。
被以下国内知名数据库收录:
①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②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③万方数据库等。
重要通知
本刊从2011年1月始更名为《航空航天医学杂志》,原名《航空航天医药》请登陆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
办刊方针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实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紧紧围绕航空航天医药卫生工作的特点,突出航空航天工业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有关的医学科研,组织交流航空航天医药卫生基础理论研究和疾病防治工作中的经验,及科研成果,其主要任务是对航空航天医药的有关范畴,测重于航空航天工业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一般临床医学、进行航空航天工业卫生、预防保健、疾病防治等的科研成果报道与学术信息交流
期刊简介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0年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二四二医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4-8,(自2009年7月起已经改为月刊)。广告经营许可证号:2301004070005。
主要栏目
专题讲座、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研究生园地、卫生事业管理、医学综述、护理园地、经验论坛、调查报告、中医中药与中西医结合、个案报道、医药新动态。重要栏目说明:
专题讲座:每期将邀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针对性的对某一项医学研究的科学分析与总结。
论著:以报道医学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国家重点课题的医学进展、医疗新技术和诊疗经验为主要内容。
基础研究:报道获国家级、省市级医药卫生获奖成果。
研究生园地:专门刊发学校研究生或在职研究生所撰写的学科论文。
卫生事业管理:主要刊登科学化医院管理的论述性文章。
医学综述:主要刊登作者对跟某医学领域一些重点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与进展。
[1]刘丰乐。气流辅助式喷杆弥雾机的研制[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10.
[2]宋坚利,何雄奎,张京,等。TT型循环喷雾机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2012,43(4):31-36.
[3]杨学军,严荷荣,徐赛章,刘仲。植保机械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m.农业机械学报,2002,33(6):129-131,137.
[4]邱白晶,李会芳,吴春笃,史春建,周宁。变量喷雾装备及关键技术的探讨[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2):97-101.
[5]武丼田。喷杆式喷雾机的喷头高度和喷头间距的实验探讨[J].农业机械学报。1987,2:90-92.
[6]陈树人,韩红阳,陈刚等。喷杆喷雾机机架动态特性分析与减振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2013,44⑷:50-53,20.
[7]魏新华,蒋杉,张进敏,等。脉宽调制间歇喷雾变量喷施系统施药量控制[J].农业机械学报,2013,44(2):87-92,86.
[8]王万章,洪添胜,李提,等。果树农药精确喷雾技术[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6):98~101.
[9]何雄奎,严苛荣,储金宇,等。果园自动对靶静电喷雾机设计与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6):78-80.71
[10]宋坚利,何雄奎,曾爱军,等。罩盖喷杆喷雾机的设计与防飘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07,28(8):74-76.
[11]王熙,史万苹,王新忠。变量喷药机MSNC控制系统应用研究,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7,19(1):52-55.
[12]张京,李伟,宋坚利,等。挡板导流式喷雾机的防飘性能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5):140-142.
[13]翟长远,王秀,密雅荣,等。PWM变量喷雾喷头流量模型[J].农业机械学报,2012,43(4):40-44.
[14]王波,宋坚利,曽爱军,等。剂型及表面活性剂对农药药液在植物叶片上铺展行为的影响[J].农药学学报。2012,14(3):334-340.
[15]张俊雄,曹峥勇,耿长兴,等。温室精准对靶喷雾机器人研制[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增刊2):70~73.
[16]Oerke,E.C,Croplossestopests[J].AgriculturalSciences,2006.144(2):31-43.
参考文献
[1]冯哲志,沈月新。食品冷藏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394-400.
[2]周惠明。影响速冻食品质量的关键因素[-!].食品工业,1998(6):42-43.
[3]王欣,刘宝林。速冻羊肉冷藏链中断后的品质变化模拟实验及保藏期预测[J].食品工业科技,2006,27(12):154~157.
[4]肖琳琳,张凤英,杨宪时,等。预报微生物学及其在食品货架期预测领域的研究进展[J].渔业学报,2005,27(1):68-73.
[5]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24617-2009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6]李子雨,潘治利,艾志录,等。动力学模型预测速冻饺子贮藏品质[J].食品与机械,2010,26(2):50-53.
[8]王欣,刘宝林,谷雪莲,等。冷藏链中温度波动对速冻水饺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R].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低温医学与食品冷冻研究所,2007.
[9]华泽钊,李云飞,刘宝林。食品冷冻冷藏原理与设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16-118.
[9]曹平,于燕波,李培荣。应用WeibullHazardAnalysis方法预测食品货架期[J].食品科学,2007,28(08):487-491.
参考文献
[1]李广弟等单片机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1.7
[2]楼然苗等51系列单片机设计实例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3.3
[3]唐俊翟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9
[4]刘瑞新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
[5]吴国经等单片机应用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1
[6]李全利,迟荣强编著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7]侯媛彬等,凌阳单片机原理及其毕业设计精选2006年,科学出版社
[8]罗亚非,凌阳十六位单片机应用基础200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9]北京北阳电子有限公司,061A凌阳单片机及其附带光盘2003年
[10]张毅刚等,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哈工大出版社,2004年第2版
[11]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12]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学习概要及题解,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
1989年,从兰州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作为天之骄子的王聪坚定着求学信念继续深造。95年,他在中科院物理所获得凝聚态物理专业的博士学位,当时师从国内著名的相图与晶体学专家梁敬魁院士,进行的是高温超导氧化物的晶体结构分析与新材料探索。同年9月,王聪赴北京科技大学理化系从事博士后工作。1997年10月,博士后出站后的王聪,成功获得德国洪堡基金的资助,在德国卡尔斯鲁尔大学从事了一年半的液态金属表面相变的研究。
术业有专攻,科研得突破
两年后,王聪从大洋彼岸回国,作为人才引进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工作,开始从事太阳能光催化半导体薄膜和负热膨胀功能材料的研究。例如,关于光催化半导体TiO2薄膜的研究工作,在能带调制以提高太阳能利用率方面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
其间,王聪两度重洋,于2002年7月应法国奥尔良(Orleans)大学的邀请,在其等离子体实验室担任客座教授工作,主要从事应用磁控溅射技术进行金属多层膜的制备。2003年10月回国;2009年9月至12月,王聪作为高访学者在美国马里兰州国家实验室NIST工作了三个月。
常言道:达人无不可。确实如此,王聪在科研成果上已有累累硕果。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反钙钛矿”化合物负热膨胀(晶格收缩)行为的研究工作,并与该材料的磁性、电输运性质关联起来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在我国较早从事太阳能热发电关键材料与技术的研究工作,在开发中高温稳定的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以及研制中高温真空集热管方面成绩突出,开发出用于太阳能光热转换的多个氧化物和氮化物金属陶瓷新型中高温太阳选择性吸收多层膜体系。成为我国太阳能热发电领域的专家之一。他曾多次作为邀请嘉宾参加国际会议,并兼任多个杂志特约审稿人。
多年来,他在Phys.Rev.B,Appl. Phys. Lett.等刊物上100多篇, SCI收录70余篇,SCI他引463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1项。他承担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航天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近20项。他主持的项目“含稀土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系热力学、相结构和相关系”曾获国家冶金工业局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其论文“Ln2-x-yLayCexCuO4-δ电子型超导体系的晶胞参数与超导电性关系的研究”获第四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
心系科研情,歌我学者心
论文题目:2号黑体
章标题:3号黑体
节标题:小4号黑体
条标题:小4号黑体
正文:小4号宋体
页码:5号宋体
数字和字母:TimesNewRoman体
2 封面
论文封面和书脊排版规范见(样张1(1)和样张1(2))。
2.1 论文封皮颜色与尺寸
论文封皮为:天蓝云彩纸TY1201120gsm787*1092
2.2 封面字号如下:
(5号黑体)分类号___________
(5号黑体)单位代码___________
(5号黑体)学号___________
(5号黑体)密级___________
(小初号黑体居中)毕业设计(论文)
(2号黑体居中)(论文题目)
(小3号黑体)院(系)名称
(小3号黑体)专业名称
(小3号黑体)学生姓名
(小3号黑体)指导教师
(小3号黑体)年月日
(4号黑体)封面书脊(论文题目、姓名)
(小4号黑体)封面书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TimesNewRoman体加粗)数字和字母
2.3 单位代码
单位代码由学院统一填写。
2.4 学号
学号以在北航现代远程教育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录入的学号为准。
2.5 分类号
分类号需到图书馆或网上查《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后准确填写。
2.6 密级
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论文必须按国家规定的保密条例在右上角注明密级(如系公开型论文则可不注明密级)。
3 扉页
论文扉页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格式工科类见(样张2(1)和样张2(2)),管理经济类、人文社科类、外语类见(样张2(3)和样张2(4))。“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
4 论文页面设置
4.1页眉
页眉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第页,见(样张3)。
4.2页边距
论文的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左边距:30mm;右边距:20mm;行间距为1.5倍行距,见(样张3)。
4.3页码的书写要求
论文页码从绪论部分开始,至附录,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位于页眉右侧。封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摘要和目录不编入论文页码;摘要和目录用罗马数字单独编页码。
5 摘要
5.1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包括:论文题目(小3号黑体)、“摘要”字样(3号黑体)、摘要正文和关键词。
摘要正文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4号黑体),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见(样张4)。
5.2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另起一页,其内容及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一致,并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并在英文题目下面第一行写作者(Author)姓名,作者姓名下面的一行写指导教师(Tutor)姓名,作者姓名和指导教师姓名用汉语拼音写,右对齐。
英文和汉语拼音一律为TimesNewRoman体,字号与中文摘要相同,见(样张5)。
6 目录
理工类专业目录的三级标题,建议按(1……、1.1……、1.1.1……)的格式编写,社科类专业目录的三级标题,建议按(一、(一)1、)的格式编写,目录中各章题序的阿拉伯数字用TimesNewRoman体,第一级标题用小4号黑体,其余用小4号宋体。目录的打印实例见(样张6(1)、6(2))。
7 论文正文
2.9.1章节及各章标题
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2.9.2层次
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正文层次的编排和代号要求统一,层次为章(如“1”)、节(如“1.1”)、条(如“1.1.1”)、款(如“1、”)、项(如“(1)”)。层次用到哪一层次视需要而定,若节后无需“条”时可直接列“款”、“项”。“节”、“条”的段前、段后各设为0.5行,见(样张7)。
8 引用文献
引用文献标示方式应全文统一,并采用所在学科领域内通用的方式,用上标的形式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4号字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数字置于方括号中,如:“…成果[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用小4号字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
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
9 名词术语
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
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全文。
10 物理量名称、符号与计量单位
10.1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
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符合GB3100~3102-86的规定。论文中某一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统一。
10.2物理量计量单位
物理量计量单位及符号应按国务院198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GB3100~3102执行,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计量单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母。
非物理量单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汉字与单位符号混写的方式,如“万t·km”。
文稿叙述中不定数字之后允许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如“几千克至1000kg”。
表达时刻时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上午8点3刻”,不能写成“8h45min”。
计量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
11 外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
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见(样张8(1)、8(2))。
12 数字
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单位1987年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除习惯用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一概写全数,如2003年不能写成03年。
13 公式
公式应另起一行写在稿纸中央,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公式较长时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难实现,则可在+、-、×、÷运算符号处转行,运算符号应写在转行后的行首,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来放在公式右边行末。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附录A中的第一个公式为“(A1)”等。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a/(bcosx)。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acosx/b而不写成(a/b)cosx。
14 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并应在文中进行说明,例如:“如表1.1”。
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居中(5号黑体加粗,数字和字母为5号TimesNewRoman体加粗),见(样张8(2))。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与表格为一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
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不允许用“2”、“同上”之类的写法见(样张8(2))。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过改革开放多年努力,已经取得了重要实质性成果,尤其表现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但是,随着全球经济和金融一体化趋势不断深入,我国各项产业正面临着严峻考验,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和贸易出口额获得了进一步增加,这一结果主要还是以高额资源消费为代价。世界各国都更加关注高新科学技术和构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如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产业结构和培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产业,已经成为国家宏观政策制定的主要方向和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2012年,我国出台关于《“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更加明确我国着力发展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和指导方针,由于航天产业从自身建设和功能性外延等特征,更加成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支撑石。2011年,河北省政府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签署区域地方和航天产业系统发展战略框架协议,在“十二五”期间,共同促进河北省社会经济和航天产协同发展,主要包括:运载火箭制造及实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五个主要内容。而廊坊市在河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廊坊航天战略新兴产业建设,对于我国航天工业可持续发展、京津航天产业的拓展和延伸、地方传统产业调整和产业结构全面系统升级都有着关键性的实践性理论意义。
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基于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相互融合,代表着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向,近年来,河北省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突出新兴战略产业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导向性政策措施,而这些实践性政策性策略,对于航天战略新兴产业长足进步起到关键性作用,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可回避的是,河北省产业调整和战略产业培育过程中,受到理论和经验等多维度影响,以及实际客观条件局部限制,产生很多新问题。
河北省航天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航天产业发展将会直接带动一系列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和学科技术的融合式发展,我国经过几十年的航天工业的探索和建设,已经构建出我国航天产业体系结构,并且航天产业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和历史时期。
航天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导向性。航天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建设和发展,是我国众多行业中具有高新科学技术应用产业之一,同时对于我国企业产业发展,起到战略导向性作用。①航天产业技术创新和应用,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撑和推进性作用效果,在提升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方面,更加强调其战略性影响意义,一方面代表着我国在国际航天发展领域地位,另一方面也能够表示我国核心国防实力。例如美国航天协会关于航空航天技术的相关说明,②即该技术是否领先于世界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各个方面战略性安危,发展航空航天技术是现在乃至未来长期投入和建设国家安全战略。可见,航天产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和军事中占据核心地位,河北省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将会直接关系到我国航天产业整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航天产业的技术多样性和链条可扩性。航天产业建设和发展具有战略现代性作用,主要体现在航天产业技术的构成技术多样性和链条可扩展性,一是技术多样性,航空航天产品制造和生产是一项高精端、多学科技术融合而成,从某种程度上讲,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水平能够直接代表我国先进科学生产力的基础建设情况。由于航天产品生产工艺的复杂性要求,制造生产需要在特定环境下完成,涉及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的协调配合,例如要求航空航天材料具有高可靠性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这也能够进一步说明航天产业在我国各产业领域前瞻性地位。同时技术多样性还体现在,生产航天产品需要小批量和多零件构成,这也要求在加工工艺选择和技术上,呈现出明显柔性生产力。二是链条可扩性,据有关部门相关数据统计,③航天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带动我国80%的新材料研发,促进多产业链条企业之间融合式发展,技术能够直接提升企业核心市场竞争力,能够更加有效促进其他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未来10年,一个航天项目与产业效益的比值为1:180,推进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值为 0.714%。
河北省航天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在航天性战略产业培育和发展方面,具有独特发展优势。一是区域位置属于京津经济的三角区域,符合产业延伸和资源互相渗透互补的要求,河北省航天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区域多元新兴产业发展,并且能够具有影响和被影响的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二是河北省的产业优势,2012年底,河北省物流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同比2011年增加23.4%,物流产业已经成为河北省现代服务性的优势性产业,这也为航天战略新兴产业全国协同发展,提供重要基础性保障,同时河北省在推动我国“十二五”新兴产业方面,具有明显的发展成果,尤其是先进制造、新材料和高科技电子信息技术等;三是河北省航天产业政策性优势,主要体现在“十二五”纲要中明确指出进一步促进和实现河北省沿海地区发展,这也为河北省航天产业发展,提供上层政策性保证。由于河北省航天产业建设过程中基本无样本参照,属于探索性发展模式,目前,河北省航天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两个重要问题。
航天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模式偏低。从国家统计据的相关数据分析可知,④河北省是我国一个重要经济型大省,但是从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产业分布情况看,不属于一个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经济强省。主要体现在河北省的基础性还是以粗放式、高资源消耗为主的,例如钢铁等传统产业,企业规模虽有所增加,但是系统化归类集成程度不明显,低水平生产现象还很明显,这也是河北省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个基础性问题。河北省航天产业有其自身特有发展模式,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从布局上,充分考虑集中性,并通过相应产业集群模式,进行统筹式发展,构建出航天产业企业之间协调、多赢和技术互补促进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并积极带动与之相关辅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以廊坊市为主的新兴航天产业集群,而对比河北省其他产业来说,还是属于较小规模产业集群,并且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系统框架上的组织协调发展,形成航天战略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机制,形成大产业链条下的规模性循环经济,从而形成以河北廊坊为中心的航天产业集群基地。
缺失高新核心支持性技术。全球范围内已经掀起了新一轮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新时期,我国航空航天产业虽然在一些关键性技术领域,例如载人和火箭技术,已经达到国际航空航天的世界领先技术,但是从整个航天产业发展上,却具有明显的缺点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航天产业原始创新能力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性,尤其是一些关键性核心支撑技术,不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例如民用和军用飞机在我国社会生产生活中需求量急剧增加,而我国大型航空工业,还承接一些国外外包业务,严重影响航空科技技术创新资源。同时航天产业相关技术研发过多关注于数量而不是质量,2012年航天制造产业的申请专利数达到908件,但是具有整个行业高新技术比例不足2%,美国申请8654项,核心技术占26%,这一数据显示,我国航天产业原始创新能力和驱动力存在着较为严重问题,这也是河北省航天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二是创新体制上存在着一定问题,尤其是在航天产业高新技术研发和市场结合方面的问题,河北省政府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具有战略性协同发展关系,在航天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已经感觉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具有明显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态,企业之间管理上还存在行政领导关系,各个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受到了重要限制,这也是导致原始创新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中航集团强调科研是主要,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市场性技术转化,导致与河北省航天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的资源浪费和技术搁置情况,这也是河北省以及廊坊市航天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抑制性问题。
促进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河北省航天产业发展是一项多技术、多企业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模式,在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配置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的廊坊市其地理位置优越,并且具有较好的航天产业发展基础和条件,已建成的固安航天科技城正在成为对接北京、借势发展的契合点,预计在未来几年,固安航天科技城将形成航天技术研发、应用、服务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此外,廊坊市还拥有较好的科学研究平台,“河北省航天产业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和“河北省航天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均设在廊坊市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这将为我省航天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在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推动下,廊坊市航天产业必然会成为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因此,在促进河北省及廊坊市航天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以以廊坊市航天产业发展为着眼点,集中一切优势资源,制定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可行性政策引导和支持,完善航天产业链条发展支持性渠道,运用多维度协同共进机制和手段,加大培养和促进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体建议及对策如下:
促进廊坊航天产业集群模式和产业链条协同创新。航天产业自身特点是一个大型复杂、多技术、多产业组合,要实现国家航天战略创新导向目标,不断创造和提升航天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增长点,就要更加关注和强调航天产业集群模式合理化构建和产业链条中各个相互企业之间协同创新能力。廊坊市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产业系统良好外界政策性环境和产业链条中各个企业创新,两者直接相互协调,直接影响航天产业发展实质性效率,也制约着航天产业价值链条各企业均衡性发展。因此,河北省及廊坊市航天新兴产业发展,就要不断完善和优化航天产业各企业外部发展环境,即给予政策性的引导和税收支持,构建出符合产业发展航天产业链条各个企业协同创新和共生平台,加大对于产业关键性核心共性产业技术研发突破,作为其他产业发展的技术导向和配套支持,从而更好服务于河北省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和新兴战略产业发展。
实现廊坊特色航天产业核心技术创新。河北省航天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要充分和依靠自身,地理、科研和政策性优势,强调和突出以廊坊市为产业中心,支持和培养企业核心技术发展。核心技术企业发展是航天产业链条中心脏组成部门,直接代表着航天产业专业化和高信息技术性,这也直接需要政府政策性导向和引入社会资本进行长期可持续建设和发展。例如,国际上航天产业的一些核心技术都是由寡头企业垄断,由于利益驱使,其更加注重核心技术保护,使得其他国家难以获取。而我国在掌握航天产业关键技术中,具有较好产业发展优势,核心技术研究就是要依靠企业原创性,要耐得住长期投入和风险,建议河北省构建出航天产业核心技术创新保障平台,增加航天产业核心技术研发抗风险能力,关注国外航天同类技术反向工程求解、结合我国本土技术,进行核心技术再创新。在实现以河北省廊坊市为代表的航天产业核心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要始终明确两个支持问题:一是结合国内外航天产业发展新形势,解决关键性技术核心问题,以点盖面,充分把握住航天产业发展必要性和特殊性,建立廊坊市航天战略新兴产业良性发展合理化机制,形成一种产业优势发展稳定环境。二是以中央国企混合制改革为背景,不断整合河北省航天战略新兴产业链条,推进航天产业军用和民用相结合模式,更好地实现航天产业研发性向服务性模式转化,促进河北省及廊坊市区域社会经济航天新兴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联动协调发展。
结语
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航天产业发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航天产业具有先天的战略导向性和航天产业的技术多样性和链条可扩性,战略导向性是航天产业发展的必要前提,而产业技术多样性和链条可扩性是航天产业推进自身和促进其他产业建设的着眼点,可见构建我国大战略背景下的航天产业航母,促进河北省航天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具有现实客观需求。河北省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培育新兴战略产业上,具有更加突出的京津翼黄金三角区地域优势、更加完备的产业配套服务保障体系和航天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扶持导向优势。
近几年,河北省航天战略性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明显不足和问题,主要是航天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模式偏低和缺失高新核心支持性技术,而产业集群模式是航天战略新兴产业价值链条协同发展的保障性措施,高新核心技术支持是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也是推进河北省其他产业模式创新发展推动力。对于当前所存在的问题,文中建设性提出促进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航天产业集群模式和产业链条的协同创新,及河北省具有特色航天产业核心技术创新。河北省航天战略产业发展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多维度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航天产业发展之路。我国航天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是一项理论和实践反复结合的工作,需要更多机构和学者,进行系统性和关键问题研究,希望笔者文章关于河北省廊坊市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探究,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更加有利于航天战略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作者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本文系2013年度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加速廊坊战略性新兴高端产业发展,助推绿色崛起”阶段性成果并受“河北省航天产业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资助,项目编号:KY―2013―24)
【注释】
①傅培瑜:《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6~9页。
②张春玲:“加快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研究“,《生态经济》,2013年第3期,第30页。
空乘论文中参考文献:
[1]李东颖,路紫.我国本科空乘专业课程设置问题——以国内21所开设本科空乘专业的高校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04).
[2]李玉梅等.航空英语——ESP教学新视点[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3]李广春.空乘专业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1(02).
[4]刘宇.提高空中乘务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策略研究[J].天府新论.2005(06).
[5]WangAiguo.AResearchandDiscussionNote:TeachingaviationEnglishintheChinesecontext:DevelopingESPtheoryinanon-Englishspeakingcountry.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2007.
[6]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M].商务印书馆.1980.
空乘论文中参考文献:
[1]黄泰霖.语言素质与语言环境[J].1999.
[2]刘宇.提高空中乘务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策略研究[J].天府新论,2005(06).
[3]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65.
[4]严文婷.空乘技能培训的质量管理探讨[J].内江科技.2015(08):15-17.
[5]严文婷.空乘职业技能培训的满意度分析研究[J].内江科技.2015(09):132-133.
[6]张洁.从行为习惯养成看高职空乘专业学生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6):45.
空乘论文中参考文献:
[1]胡爱英.空乘专业学生人性化管理及其实现途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1).
[2]梁梦婕.广西空乘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空乘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需求探析[J].校园英语(上旬),2014(5).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3―0070―03
“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是指毕业后主要从事民航飞机或飞机附件、机载设备等的维护、保养、测试和修理的特种专业技术人才。[1]
“航空机务”工作作为一种特有工种,目前因其良好的就业形势和较高的薪酬为广大上海市民所青睐。作为一种特殊专业及其所对应的正蓬勃发展中的民航运输业,有必要对上海高校目前该专业的办学和培养现状做一个总结并对未来五年的社会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供决策者参考使用。
一 上海市“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现状
经查阅大量资料,目前上海市办有“航空机务”专业的高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
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校企联合、产学合作于1993年挂牌成立的,航空运输学院下辖的航空维修工程系共设有两个专业,均属于“航空机务”的范畴,即“交通运输(航空器械维修)”本科专业和“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科专业。
目前航空维修工程系2006年以前(近5年)均是每年招收一个本科班、一个专科班的学生,大致招生总人数略高于60人,但由于招飞、退学等原因每年实际毕业生人数约50名(2007年该系毕业生为54名)。在2006年,该系第一次扩大招生规模,即在原一个本科班、一个专科班学生规模的基础上又增加招收了一个专科班的学生(30人左右),从而2006级“航空机务”专业学生总人数达109人。
2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目前共有工程力学和飞行器制造工程两个本科专业,虽然这两个专业不属于所谓的“航空机务”范畴,但其学生近两年就业时每年有20人左右(注:该数据来自于民航用人单位)进入民航系统从事飞机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即机务。
3 东海职业技术学院航空运输系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简称东海学院)创建于1993年, 后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具有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该学院下辖航空运输系,其航空运输系于2006年开始招收“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科层次的学生,招生人数在40人左右的规模,目前尚未有学生毕业。
4 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
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民航上海中专)成立于1985年,隶属于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受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领导,是一所面向民航、服务社会的经济管理类、工科类和服务类兼有的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上海市现代化标志性职业技术学校。该校面向全国招生,建校20年来,已经为东航、上航、浦东机场、虹桥机场及全国各大航空公司、机场及相关行业培养输送了近7000名毕业生,不少学生已成为业务骨干。该校每年98%以上的毕业生被推荐就业。
该校网站上的数据表明“航空机务”专业的招生规模大致每年150人左右。
5 其它
目前,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上海户口的落户问题)在上海的民航企、事业单位不仅在上述高校中招收机务人员,而且在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工科类学校中招收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机电类专业学生(上岗前进行短期飞机机型知识培训),每年大约30人左右(注:该数据来自于民航用人单位)。
统计上述各高校“航空机务”专业的招生、就业情况,可以认为上海市各高校每年所招收和毕业的学生数约为300人。
二 上海市“十一五”期间“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需求分析
在总结了上海市各高校“航空机务”专业的招生和就业情况后,需要进行上海市飞机维修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在上海,“十一五”期间“航空机务”专业的招生和就业趋势离不开国家民航运输业发展的大趋势,尤其飞机维修业及其上下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航空维修服务业面临着一个关键的发展转折关口。由于航空维修服务业是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全面开放的行业之一,这意味着中国入世后,将会有更多的外国航空维修厂商到中国投资办维修服务业,而且它们将不再受与中方合资的限制,也没有投资金额、投资年限的限制。中国航空维修业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据统计,2000年世界航空维修市场总收入约500亿美元,今后随着航空业的发展还会继续增加,中国民用航空维修企业若能分一杯羹,将是一个很大的数目。
目前,我国的民航业处于持续高速的发展时期,尤其在上海,有着浦东与虹桥两大机场以及东航、上航等大中小航空企业数家,上海航空业的高速发展对“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既是良好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直接刺激了飞机维修人才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飞机维修人才的供求矛盾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将会比较尖锐,这个矛盾事关航空公司或飞机维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它也对“航空机务”专业人才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握好“航空机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步伐,是值得深入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2]。
1 “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就业单位分析
上海作为我国三大航空枢纽港之一,民航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作为民航重要组成部分的飞机维修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壮大并在不断的发展当中,进行“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就业单位的分析是社会需求分析的基础,表1显示了目前在上海的航空运输维修企业单位[3]。
除上述维修企业单位外,在上海还有一系列的外国航空公司办事处、民营航空公司、中外合资企业等,外航办事处有美西北航、全日空、大韩、港龙、国泰、法航、英航等几十家办事处,主要从事其自有飞机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民营航空公司和合资公司如表2所示,毫无疑问,这些单位同样也将是“航空机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4]。
2 未来五年上海市“航空机务”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通过上述分析上海市高校“航空机务”专业的办学情况和上海市“航空机务”专业人才用人单位的概况,未来五年上海市“航空机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清晰可见、跃然纸上,在上述用人单位表格中已经列出每年这些公司大致的需求数量。
(1) 宏观分析
勿庸置疑,未来五年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在民航这个行业上,近几年中国政府从政治和经济等角度考虑从美国波音航空公司(BOEING)、欧洲航空工业公司(AIRBUS)、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和加拿大庞巴迪工业公司(BOMBARDIER)大量的引进飞机。2006年2月14日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会,民航总局副局长高宏峰说:“‘十一五’期间每年将增加近一百多架飞机”,据不完全统计,每引进一架B737飞机,平均需要飞机机务维修人员30名(注:数据来源于行业统计资料和行业经验)来维护和保养飞机的安全与健康。另据中国民航总局预测,今后5年,民航将以每年不少于100至150架的增量引进飞机,到2010年全国民航运输飞机的总量将达到1600架,比2005年净增700架左右,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为例,要满足未来五年因引进新飞机而增加的工作量所需要的维修人员的缺口约为1200人[5],因此,到2010年,我国“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共需2万人左右。而上海市民航方面的中外合资和民营企业较多,需要补充的人才数量是巨大的。
(2) 微观分析
从目前上海地区的“航空机务”专业人才供求关系来看,出现了明显的人才短缺,以致用人单位不得已脱离上海而面向全国高校、职业技术学院、中等专业学校招聘“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等),甚至出现了民航企事业用人单位到传统上非民航行业对口培养高校招聘人才的现象(比如近几年出现的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从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招聘飞机维修人员)。而作为在上海市该专业人才主要输出单位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其所培养的航空机务人才,毕业生每年年底前就较早的被用人单位所“定购”,由于毕业学生数有限,不少用人单位只能扫兴而归。
上述事实表明,“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在上海市社会市场需求量相当大,毫无疑问,如果学生面向全国民航企事业单位就业,其就业前景将更加乐观。
三 对策分析与结论
解决“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可以采取“国家出政策、企业出资金、学校出力气”的办法,加速人才的培养,满足“十一五”期间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
综合上文,本文以某学校招生计划为实例来进一步说明为满足“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短缺而采取的招生对策。某校近几年的招生就业情况表明,其所培养的“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在数量上已经不够满足上海市场的需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供不应求现象(该校甚至出现了其机械工程学院毕业生经短期飞机机型知识培训之后被航空公司大量录用的现象)。
面对这种乐观的就业形势,经过严格论证和缜密思考,该校制订的“十一五”期间“航空机务”专业招生计划如表3所示,仅供决策者参考。
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对“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有着相当大的市场需求,上海市高校有必要扩大该专业的招生量和加大培养力度。
参考文献
[1] 常士基.现代民用航空维修工程管理[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 宋卫杰.民航机务维修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中国民用航空,2005,6(12):20-22.
[3]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网站.航空维修企业单位[EB/OL]. [2007-01-04].
B
X
科技报告是科技人员为描述其从事的科研、设计、工程、试验和鉴定等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按照规定的标准格式编写而成的特种文献,在科研活动过程中产生,是科技活动的具体成果和实际过程的记录,专业性强、技术数据具体,阅读对象多是专业对口的科技人员。建立科技报告制度有利于加强对科研活动相关信息的收集、跟踪和管理,科技报告开放共享对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持续积累基础性科技战略资源
美国政府的报告指出,“国家对科技报告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进行投资,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科技报告包括科研过程和科研成果的详细信息,既提供真实的研发信息,又完整反映科研活动不同阶段的技术内容和经验教训,使得后人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取得更高的成就。研究显示,科研人员阅读一份科技报告可产生1280 美元的效益,科技报告类文献的投入产出比约为1:26。
二、对国家科技信息资源进行全面保存和共享
建立科技报告体系,既能有效防止科研信息分散于个人或项目承担单位所造成的国家科研成果资产流失,也有利于促进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区域的科技资源共享,还能有效减少科技项目在不同科研管理体系中重复立项造成的国家科技投入的浪费。美国技术信息服务局(NTIS)作为法定的政府科技报告收藏与发行中心,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向公众提供公开发行的PB 报告、DOE 报告、NASA 报告和AD 报告的共享服务,多年来用户满意度一直在95%以上。而在我国经常发生的同一科研项目在不同部门或地方重复申报、立项的现象,在科技报告体系健全的美国极少出现。
三、为社会公众和科技界提供了解、利用国家科研成果的公开渠道
国家资助科研活动所产生的科技信息和科学数据属于公共财产,负责科研管理的政府部门有义务、有责任促进信息开放和共享。社会公众通过了解国家财政投入科技领域产生的效果, 既能够及时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进展,也能够增进对国家资助科研活动的理解和支持。如美国NASA报告向公众提供93 万多份公开的科技报告,每月公众点击率超过2.3 万次。信息公开还能够增加科研工作的透明性,有利于建立科研诚信制度,倡导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和良好学风。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科技报告制度, 如美国四大科技报告、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的CEA报告、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的DLR报告、瑞典航空研究中心的FFA报告等,其中以美国政府的四大科技报告最多,体系建设也最为完善。美国现有的国防部AD 报告、商务部PB 报告、航空航天局NASA 报告和能源部DOE 报告四大体系每年能够产生科技报告60 多万件,占到全世界科技报告总量的80%左右,是支撑美国科技全面领先的重要基础。报告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包括技术报告、技术备忘录、技术论文、专题报告、会议论文以及期刊论文、实验报告等多种类型,内容详尽、附有图表、数据、解释等内容,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进行记录。
我国的科技报告制度首先是在国防系统建立起来的。1984年,原国防科工委组织启动国防科技报告体系建设,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业、电子等相关部门参加;1995年,《中国国防科学技术报告管理规定》;1997年,颁布《中国国防科学技术报告编写规则》,并建立起三级管理机构;2000年,总装备部将国防科技报告体系纳入《中国人民装备条例》管理,至此,国防科技报告体系初步建立。而民口的科技报告制度正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从国家多部委的政府官员,到高校、科研机构包括钟南山等知名学者在内的众多学者,尖锐指出我国科技报告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的状况,“虽然钱学森等多位科学家从60 年代起就多次公开呼吁要建立国家科技报告体系,但科技报告体系整体性建设进展并不顺利。除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局经过近十年来的实践,初步建立起一套不为公众所知的国防科技报告体系外,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基金委等国家主要科研管理部门尚未建立起科技报告制度,科技计划、项目的成果档案管理基本处于分散、搁置、甚至流失的状态”,“相关管理部门往往更加关注科研项目的立项评估、经费监督、成果验收,却忽视对项目研发过程中形成的科技信息资源的验收和利用,即使有些部门要求提供科技报告,也只是作为档案长期闲置。” 呼吁加强国家科技报告体系建设。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已着手国家科技报告体系构建的研究。
无论是从科技报告的内容还是从国家科技报告体系来看,都与科技档案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内容上,科技报告与科研档案都是对科研活动进行记录的文献,内容涉及科研活动全过程,图表、数据、研究方法等,能如实、完整、及时描述科研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工艺和过程等,科研工作者依据其中的描述和记录能重复实验过程或重现科研结果。不同之处在于,科技报告以传播和交流为目的,而科技档案以保存为中心。管理上,都从国家层面着眼建立管理体系。那么,这么相似的两个体系能否进行整合呢?在申请人所能够查阅到的资料中,目前关于科技报告体系建设的研究,很少将其与科技档案体系联系起来;实践中也是如此。
我国科技档案管理是按照苏联模式于50年代末建立起来的,虽然中间也经历了曲折,但仍建立起了国家规模的体系。科技报告体系源于欧美等科技发达国家,虽自60年代起就有钱学森这样的著名科学家的呼吁,但直至今天我国科技报告体系建设仍然严重滞后。
四、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科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建立科技报告制度,细微至具体科技人员的日常科技活动,宏大至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航空;数据库;平台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16502
1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用户对数据库信息资源的需求量呈几何级增长,并且对资源的专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大力开展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已经能够成为图书馆乃至整个情报界的重要工作。
发达国家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了特色数据的建设工作,比如在美国,有一大批大学图书馆已经着手建设特色资源库,现在伯克利加州大学已经建设了计算机、通信信息科学数据库,密西根大学也已经建立人文与环境科学数据库。航空航天领域的特色资源库尽管数量不多,但品质较高,如AIAA航空航天学会数据库、AESS宇航和电子系统分会数据库、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的数据标准化程度很高,能够反映当前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术价值很高。
我国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起步很晚,但2000年以后,图书情报部门在特色资源库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对自建特色资源库的理论研究日益增多。通过同方知网CNKI数据库,以篇名字段为“自建数据库”、“特色资源库”、“特色数据库”来分别进行模糊检索,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记录超过万条。由以上检索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国内图书情报界,对特色资源库建设的研究和关注在近几年已经是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其需要一提的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LS),在1999年7月成立了CALLS特色数据库和导航库建设项目组,此举更是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图书馆特色资源库建设的发展。
2 航空特色资源数据库服务平台建设理论
2.1 航空特色数据库平台建设的基本理念与思路
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特色数据库建设理论现在已经非常丰富,我们需要通过理论研究,实践探索,逐步形成航空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目标、指导原则、技术标准等多方面的内容,最终将航空特色资源库建设成为一个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资源体系。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创新服务模式、扩展服务内容,使读者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取资源,从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并且探索特色资源库建设、维护等持续发展方案,通过搭建功能完善的平台,不断发挥其为航空学科乃至航空事业资源保障的最大的效能。
2.2 航空特色数据库平台建设指导原则
首先,一定要坚持标准规范化原则。高校图书馆在建设航空特色数据库的过程中,规范化和标准化是数据库建设的根本保证。从资源建设到航空特色数据库平台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数据的采集、著录、加工、录入各个环节无不体现了规范性。为保证数据库的可使用性、操作性和持续性,要以规范性为前提,完全建立并遵循数字化加工、资源组织、互操作以及服务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
其次,一定要要坚持特色化原则。不同的特色数据库其根本区别就在于内容,因此资源内容具有特色才是建设航空特色数据库的根本。这就需要高校在建设特色数据库的过程中,必须从从多维度、多渠道收集有特色的资源,并以此丰富航空特色数据库的内容。航空特色数据库资源的特点必须鲜明,或者具有地域特色,或者具有专题特色,或者具有学科特色。高校图书馆在建设航空特色数据库时应该发挥自身资源的专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对能够突出航空特色的资源重点建设。建设过程中不能求大求全,要依托本校、本馆的资源特色,考虑相关资源是否在本行业具有权威性。
第三,一定要坚持实用性原则。航空特色数据库的根本目标应该是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用户至上”的原则。为保证所建数据库能直面读者需求,并面向社会需要,建库时一定要充分调查用户的信息需求,并全面分析数据库的实用价值以及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航空特色数据库的简直以及他存在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建数据库是否好用、能用、以及实用。建设数据库的过程中一定要与专业人员合作,坚持以实用性为原则,这样建成的航空特色数据库才能做到操作方便简单,检索效率高。
第四,一定要坚持共享性原则。共享可以降低航空特色数据库开发、维护和使用成本,同时可以实现让跟多的用户参与进来共同建设特色数据库,从而实现特色数据库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所以,在建设航空特色数据库的过程中,一定要打破各自为政,各扫门前雪的状况,实行分工合作、联合建库,通过相互合作实现航空特色数据库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3 航空特色资源数据库平台总体框架
数据库平台是为组织开展知识服务所依赖的知识资源的获取、整合与传递活动提供手段、方法支持与环境保障。作为技术支持的资源平台功能系统,应主要包括四个功能模块:
(l)资源获取层。主要功能是从图书馆内外各种专业数据库获取航空特色数据资源,并为展开相关特色服务、满足用户资源需求而准备。
(2)资源整合层。对从个专业数据库获得的航空特色资源进行有目的的结构化整合,以便有效存储和调用。
(3)服务层。提供各种服务的功能,如检索服务、导航服务、定制服务、推送服务、交流服务、嵌入服务等功能。
(4)服务接口层。用户通过接口与平台进行“人一机“交互及”人一人”交互,接口是用户提出需求,获得资源及信息的窗口。在接口处,用户可使用浏览器、电子邮箱和电话等信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讯技术来获得资源及服务。用户可进行自助服务,如检索查询,并可获得资源导航服务及个性化定制与推送服务等延伸。
图1 航空特色资源数据库平台总体框架 4 航空特色资源数据库平台功能设计
航空特色资源数据库平台包括专业资源服务、教学教辅系统参考咨询系统个性化知识服务系统四个模块。各功能模块具体功能如下。
(1)专业资源服务。
①智能统一检索平台:读者通过智能检索页面输入检索关键词,系统自动根据智能相似算法与资源库中的内容进行匹配运算,然后将命中的内容反馈给读者。
②资源按资源类别分类浏览:将航空特色数据库按电子图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视频资源、试用资源等进行分类,读者可方便的按照资源分类浏览数据库中资源。
(2)教学教辅系统。
我们在教学教辅系统中涵盖航空系列教学资源,可以使读者方便的获取教学中所需资源,其中包括航空系列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课件、教参文献。
(3)参考咨询系统。
用户在使用航空特色资源数据库平台过程中遇到问题,可通过平台得到帮助。普通问题由FAQ专家系统解决。对于较专业性的问题可通过平台由相关专家进行在线解答。
(4)个性化服务系统。
读者可通过此系统对感兴趣的航空类资源进行个性化定制和推送。并且可通过本平台的评价反馈系统,对平台提供的资源的质量及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进行反馈,促进平台的长久有效运行。
5 结论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在高校图书馆界正方兴未艾,尤其是航空特色数据库带有浓重的校园文化特色,所以我们从思想上重视,在建设过程中积极规范,在推广中不遗余力。航空特色资源数据库平台对航空特色数据库的推广具有推泼助澜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还需要下很大功夫,以统一技术标准,增强互操作性,保障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质量,为资源共建共享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吕先竞.四川高校特色数据库建设[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6,(3).
[2]邵锐,钟世明.专题特色数据库系统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7,(6).
[3]李希明,陈美芳,张勇.关于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新思考[J].情报杂志,2002,(5).
[4]论我国西部图书馆的特色化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03,(1).
(二)起步阶段:1970~1990年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开始减缓,创业教育日益收到重视。20世纪70年代初,仅有16所大学开设了创业课程。[2]但接下来的20年里,根据Solomon和Fernald关于全美高校本科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开设情况的研究成果显示,1979年时有127所在本科生中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1982年时增加到315所,1986年时有590所,到1989年数量达到1060所。[3]Plaschka和Welsch指出,小企业及创业管理课程的增多是因为美国的小企业数量在快速地增长。[4]尽管课程提供的数量在不断增长,但对这些课程的需求增长更快[5],部分原因是学生们对此类课程的需求非常高[6]。因此,创业教育课程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一些重要的创业学术期刊也相继出现。1963年,美国小企业管理委员会创办了《小企业管理期刊》;1975年《美国小企业期刊》创刊,该刊于1988年更名为《创业理论与实践》;1985年《企业创业杂志》创刊。上述三个期刊已经成为创业研究领域当前国际公认的重要刊物。其中《小企业管理期刊》和《企业创业杂志》被ABI和SSCI同时收录,《创业理论与实践》被ABI收录。另据Katz统计,美国目前共有50多种与创业或小企业管理相关的期刊出版。[7]
(三)发展阶段:1990~2000年1990年以来的十年中,创业教育在全美范围内的高校中得到了认可。1998年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全美已有1400所大学在本科生中开设了创业或小企业管理课程。在课程开设的层次上,Vesper和Gartner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在104所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大学中,大约有55%在本科与研究生两个层次上开设了相关课程;30%的大学在研究生层次开课;只在本科生阶段开课的大学仅占15%。[8]另外在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上,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参与。根据Winslow和Solomon所做的1999~2000年度第七次全美创业教育项目续贯调查结果,已经有142所大学在本科或研究生院中把创业作为了专业领域,其中有49所学校设置了创业学位。对比其1997年的调查结果,当时只有78所高校把创业作为专业领域,32所提供创业学位。而1994年Garter和Vesper的研究中提到只有50所大学开设了创业的专业领域。[9]这些数据都足以说明在创业学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上的发展速度之快。
(四)成熟阶段: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美国创业教育逐渐走向成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创业教育教师的准备及社会对创业教育关注程度的与日俱增。由于创业教育课程和项目的急剧增长,对这方面专业教师数量的要求也相应增长。美国管理学会创业学部正在着力推进创业学博士项目,他们为创业学博士生提供一个“博士论坛”,以促进他们在创业研究、教学及课程开发方面的工作。Duhaime和Hitt对美国创业学博士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大学中有8%的学校提供创业学博士学位。[10]另一个教师培训项目是“创业教育者终身学习计划”,由考夫曼基金会与一些大学合作提供,旨在培养更具效率和创新性的创业教师。该项目每年为美国培养大批的创业学教师。美国社会对创业教育的关注主要体现在,一些著名的杂志,如《美国新闻》、《世界报道》、《成功》及《创业者》等都在关注商学院的创业教育项目。其中《成功》及《创业者》每年都要进行全美创业教育项目的排名,排名已经开始影响到各校的招生情况与经济收入,排名越靠前的项目接到的咨询、申请就越多,入学率也越高,这一点已经引起了各大学商学院的高度重视。这种排名也已成为衡量各校创业教育工作进展的一个标准。
二、中国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创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根据牛泽民和熊飞的研究与总结[11],目前中国的创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并经历了两个主要的过程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97年至2002年4月,是中国各高校自主探索阶段,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不同的创业教育课程。第二阶段从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开始至今,是创业教育得到中国教育部重视后开始的教育部创业教育试点阶段。这一阶段创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进入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并初步形成了三种主要的创业教育模式。
(二)中国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1997年清华大学学生发起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历时5个多月。来自清华和北京地区其他高校的320多名学生组成98个竞赛小组,递交了114份创业计划。大赛受到中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2年4月,中国教育部确认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为全国首批创业教育试点学校,这是中国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2002年8月29~31日,“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创业教育研讨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来自国内37所高校的6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这是国内首次有关创业教育的研讨会,会议共收到研究论文及报告14篇。2003年3月27~28日,教育部创业教育试点学校工作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会议总结了创业教育试点一年来的工作进展,并对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提出了发展建议。2003年10月27日~11月2日,“教育部首期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来自全国105所高校的180位教师参加了培训。这是国内第一次有组织地对创业教育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也体现了教育部对创业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视。2004年5月17日~23日,“教育部第二期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有74所高校的115位教师参加了培训。创业教育工作在国内进一步得到各高校的响应与支持。
(三)创业教育学术期刊与相关研究论文
目前,中国还没有专业的创业教育学术期刊,各种有关创业及创业教育的研究论文散见于各种期刊中。近5年来的文献数量表明,创业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但有关创业教育的研究文献却相对很少,在全部检索到的文献中有关创业教育的仅占6•9%,在核心期刊中有关创业教育的就更少,只有90篇,平均每年只有16篇,而且这些文献主要集中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国成人教育》、《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外国经济与管理》等期刊中。这也说明创业教育作为一个研究领域还没有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重视,高质量的研究论文还较匮乏。表2中有关创业教育的研究文献数量表明,从2000年到2004年9月,其发展极为有限,不仅绝对数量相对较少,平均每年不超过90篇,而且增长趋势也比较平淡,年平均增长率不超过20%。这说明创业教育的研究在国内尚处于未被广泛开展阶段。
三、中美创业教育对比分析
通过以上研究,不难看到,美国的创业教育不仅起步较早,而且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学术体系,创业教育的支持体系也相应健全,已进入发展的成熟阶段;而中国的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还处于教育与宣传阶段,在高校与社会中,人们对于创业教育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有关方面的研究也仅处于萌芽阶段。从学科建设上来看,美国已经建立了创业学专业,并可以授予相应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中国的创业教育尚在探索之中,学科建设还需要一个过程。在管理体制上,90%以上的美国大学都是将创业学专业纳入商学院来管理,并成立专门的创业中心;中国目前的创业教育管理体制则更侧重于将创业教育融入传统教育之中,其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大学生,而不局限于创业学专业学生,主导思想是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技能,以提高学生将来的创业能力。
在课程开设方面,由于美国大多数院校都是将创业作为一个专业或研究方向,因此,具有完整且成系统的教学计划与教育体系,其课程涉及与创业相关的所有方面,其中最典型的课程有“创业启动”、“风险投资”、“商业计划书撰写”、“创业营销”、“机会识别”、“创新评价”、“创业研究”和“小企业管理”等;在中国由于创业教育还处于试点阶段,因此课程的开设还处于探索期,比较典型的创业教育课程主要有“创业管理”、“商业计划书”、“企业家精神”及“科技创业”等,并且这些课程大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从中美两国创业教育的驱动力来看,由于20世纪80年代硅谷创业奇迹的出现,创业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重视,政府不仅鼓励高校从事创业学与创业教育的研究,而且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的制定来促进小企业的创立与发展,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就是专门从事小企业促进工作的政府机构。除了政府的支持之外,成功创业者对高校创业中心的捐助也是美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资金渠道。此外,一些公益性的基金会提供的创业研究资助也为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而在中国,这种驱动作用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政府的促进。目前中国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都已开始重视创业及创业教育工作,这其中最主要的源动力就在于社会发展所必须解决的就业问题。
四、结论
通过对比研究,笔者对中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有如下几点建议:
1•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创业教育的引导与鼓励工作。目前,中国开展创业教育工作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政府,尽管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但来自社会与企业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创业者创业的动机更主要的是解决生存问题,而不是谋求个人的高层次发展,因此创业者对创业教育的源动力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对被教育者创业意识与创业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上,真正通过创业教育而步入创业的仅占少数。如果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加大对社会各种机构开展创业教育研究或相关工作的引导与鼓励,使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创业教育领域,则必定能加快创业教育的发展速度。
关键词:中美贸易顺差;高技术产品;形成原因;调整对策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美国“新经济”的出现,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间的高技术产品贸易迅速发展。作为世界“新经济”的发源地,美国毫无疑问成为世界第一科技强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都超过其他国家。然而,自21世纪初以来,美国对中国的高技术产品贸易却呈现日益扩大的贸易逆差,其形成的真正原因以及如何对其进行调整,需要我们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差额的现状
目前,中美两国商务部均已开始统计双边高技术产品贸易,但相比之下,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时间较早,数据较为充分。根据美国商务部的划分方法,高技术产品主要分为10类: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光电技术、信息与通讯、电子产品、柔性制造品、高新材料、航空航天技术、武器和核技术。
从2002—2008年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差额的数据看,它主要有三个特征:第一,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核心是中美信息与通讯贸易顺差。2002—2008年中美信息与通讯产品贸易顺差保持着年均100亿美元左右的增长速度,七年累计总额高达3414.48亿美元,在中美两国10类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总额中的比重高达109.64%。第二,中美两国间部分高技术产品贸易正从顺差转为逆差。自2007年以来,中国对美国的生物技术、高新材料与核技术贸易正逐步从贸易顺差逆转为贸易逆差,而且2008年这三类商品的中美贸易逆差正日益扩大。第三,虽然部分关键高技术产品双边贸易仍表现为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逆差,但其中有部分产品的贸易逆差额在缩小。
从2002—2008年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差额的结构看,并非所有类别的高技术产品都呈现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如在生命科学、电子产品、柔性制造品和航空航天技术等产品上,中国始终对美国呈持续贸易逆差,七年的贸易逆差总额分别达到18.12亿美元、179.19亿美元、42.53亿美元和292.99亿美元,只是因为中国对美国信息与通讯贸易顺差数额过大,才使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整体表现为顺差。需要指出的是,从2008年开始,中国对美国的生命科学、柔性制造品和航空航天技术贸易逆差正呈日趋缩小的趋势,相比2007年同期分别减少了0.07亿美元、3.83亿美元和19.68亿美元。
二、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形成原因
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是由多因素导致的,因此需要对表现出不同变化趋势的双边高技术产品贸易差额做出解释,才能真正阐释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形成原因,本文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解释其成因。
1、外资对中国信息与通讯行业的产业转移。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核心是中美信息与通讯产品贸易顺差,要探讨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形成原因,首先要解释中美信息与通讯产品贸易顺差为什么会持续扩大。20世纪90年代初,在信息与通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率先步入“新经济”时代。进入21世纪,随着东亚各主要国家或地区对美国信息与通讯领域创新技术的模仿,世界信息与通讯领域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美国也因此开始调整其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心。
首先,美国在继续鼓励国内信息与通讯产品研发和创新的基础上,逐步将处于衰退期的信息与通讯产业的核心制造与加工装配环节让渡给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建立起信息与通讯产品的全球生产网络。目前,美国将信息与通讯产品的零部件制造环节主要是让渡给东亚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及东盟进行,而将信息与通讯产业的加工生产工序,与东亚的这些国家或地区一起,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中国。这使得以外资在华企业加工类产品出口为特征的对美出口不断增多,中美信息与通讯贸易中也因此出现了明显的“外资引致中美加工贸易顺差”的特征。
其次,美国开始将国内政策支持的重点转向新兴高技术产业。如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电子产品、柔性制造品、高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通过将资本、人力资源、税收优惠向这些新兴产业的倾斜,鼓励其产品研发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以始终保持其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技术优势,2008年美国在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电子产品、柔性制造品、高新材料、航空航天技术、核技术等产品上能够保持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与此有一定关联。因此,综合这两方面因素,可以认为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对中国的信息与通讯产品加工生产工序的产业转移,是导致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最主要原因。
2、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更多地是从“重商主义”的角度解释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形成原因,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其一,美国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实施的出口鼓励和限制美国对华出口政策,导致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其二,部分中国学者和国外机构认为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是造成中美高技术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沈国兵(2006)认为1989年后美国对华实施的贸易制裁和技术禁运,加强了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致使中国从美国高技术产品进口被扭曲,使美国对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出现逆差。中美经济安全委员会(USCC)认为,中美贸易引发了战略技术利害关系,中国是美国先进技术产品的最大供给商,究其原因可归咎于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政策。杜莉(2006)则明确提出,由于美国始终对中国怀有,“戒心”,因此一直限制涉及到安全问题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在诸如核电站、卫星、超大型计算机和数控机床等许多产品的对华出口上实施严格限制,使中国在高技术产品进口上出现了“愿买者无可买”的现象。
从中美两国10类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趋势看。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可以解释中美部分高技术产品,如光电技术、武器与核技术贸易顺差的形成原因。但是,“中国实施出口鼓励和限制美国对华出口导致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观点却难以成立。2004-2007年中国在对美国出现贸易顺差的同时,却对日本、韩国、东盟和中国台湾地区出现了巨额贸易逆差。这充分说明中国对外并没有实施奖出限入的重商主义贸易政策,否则在出现中美贸易顺差时,必然会出现中国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顺差。
目前,“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论的解释力度正不断减弱。美国在决定对外是否实行出口管制政策时一般基于四个原则:一是否涉及敏感技术和武器出口而危及美国国家安全,二是否影响美国国家战略目标和外部政策目标,三是否影响到美国经济利益,四是否允许美国对其先进技术出口进行终端使用情况检查。从这些原则看,由于光电技术、武器与核技术等关键高技术可能在军事领域广泛运用,美国必然会对其出口实行严格限制,导致美国在这些产品上对中国呈贸易逆差。然而,在与军事领域也有密切关联的航空航天技术与柔性制成品上,美国对中国却始终保持贸易顺差,这是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论难以解释的。
3、中国国内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2008年中美两国10类高技术产品贸易最突出的变化表现为中国对美国的生命科学、柔性制造品和航空航天技术贸易逆差在不断缩小,这间接地加快了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扩大速度,这很可能是近年来中国在这些领域自主创新水平的提升导致的。
21世纪初以来,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和自主技术创新的日益重视,中国国内科技研发水平日益提升,尤其是在航空航天技术创新能力迅速提高的带动下,中国在上述几类高技术产品上的对美进口日益减少,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扩大。
三、调整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可行措施
随着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扩大,贸易各方间实际形成了一种“互利”、但非“共赢”的利益分配格局。贸易各方利益分配不均的现实客观存在,尤其是在美国主导的全球高技术产品生产网络中,中国主要从事的是低附加值的加工装配、贴牌定制等劳动密集型工序,这些工序相比美国从事的研发工序及东亚主要国家或地区从事的核心制成品生产工序,进入门槛低、替代性强、基本处于或接近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因而常常只能获得较低的附加收益。如果这种利益分配不均一直持续,将可能拉大各主要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及经济发展差距,不利于中国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地位的保持或提升。因此,需要对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进行适当调整,以实现贸易各方的真正“互利共赢”。
1、完善外资政策,强化对高技术产业外资流入的政策性引导。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核心是信息与通讯产品贸易顺差,而其主要来源是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外资在华企业。因此,当前要调整中美信息与通讯产品贸易顺差,就需要对外资在华直接投资方向做出调整。
目前,FDI在中国信息与通讯领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高技术产品加工生产企业,加工贸易仍然是中国对美信息与通讯贸易的主要方式。这种贸易方式不仅使中国获利较低,而且全部最终产品的出口均被计人中国对美出口。因此,中国政府需要对高技术产业中的外资流入结构进行政策性引导,逐步减少对信息与通讯产业加工类外资流入的“超国民待遇”,将优惠政策集中于其他新兴高技术产业,尤其是具有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的引资上,降低外商对华信息与通讯加工制造业投资对中美贸易顺差的“引致扩大效应”,增加其他新兴高技术产业的引资额,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和对外贸易竞争力。
2、改善中美政治关系,游说美国政府及国内利益集团。中美政治关系是否改善是决定中美经贸关系好坏的重要基石。当前调整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可行途径之一是逐步减轻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因此,当前中国政府应做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想方设法改善中美政治关系,通过游说美国国内的部分利益集团,由其作为中国的“代言人”,游说美国政府将中国视为“正常的”贸易伙伴,取消对华实施或即将实施的技术出口管制。
3、继续扩大内需,弥补美国进口需求的下降。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下,如何应对美国对中国进口需求的下降是中国外贸政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国不仅要想方设法维持对美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持续扩大,而且应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的政策,变国内过剩储蓄为国内消费,变对美高技术产品出口为国内销售。从而有效弥补美国国内进口需求下降给中国出口带来的“缺口”,使包括外资在华企业在内的中国国内企业的销售实现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