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审计业务范文

时间:2023-08-03 09:18: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财务报表审计业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财务报表审计业务

篇1

财务报表审计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发表审计意见。这里的财务报表通常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可以通过降低不准确信息的流传时间或阻止其传播,以保证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和效果。

1 独立性的含义与应用

1.1 独立性的含义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生命。独立性是指不受外来力量控制、支配,按照一定之规行事。独立性原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在业务期间和财务报表涵盖的期间独立于审计客户。业务期间是指自审计项目组开始执行审计业务之日起,至出具审计报告之日止的期间;考虑审计业务具有连续性,业务期间结束日应以其中一方通知解除业务关系或出具最终审计报告两者时间孰晚为准。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守则规定的独立性要求,在形式上和实质上与审计客户保持独立。与审计客户保持独立,可以有效保证注册会计师客观公正执业,使其在执业过程中能够做出合理的符合执业准则要求的职业判断。

1.2 独立性原则的应用 形式上的独立又称为“形体独立性”、“外在独立性”或“表面独立性”,是从非注册会计师的外界人士来看的,具体表现就是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之间必须实实在在地毫无利害关系的情形。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的公正无偏的态度,这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职业精神,这是注册会计师本身应具备的。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注册会计师能够始终如一遵循独立性原则;但也有少数注册会计师忽视独立性,甚至接受可能是错误的陈述,并帮助被审计单位掩饰舞弊。

为更好地实现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必须遵守一系列的前提或一般原则,独立性是其中最重要的要求。独立概念框架准则要求按“①识别对独立的不利影响;②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③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思路和方法解决处理审计独立性问题。

为了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会计师事务所如与客户存在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利害关系,不得承接其委托的审计或其他签证业务;执行审计或其他签证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如与客户存在可能损害独立性的下列利害关系,应当向所在会计师事务所主动声明,并实行回避:

1.2.1 曾在委托单位任职,离职后未满两年的。

1.2.2 持有委托单位股票、债券或在委托单位有其他经济利益的。

1.2.3 与委托单位的负责人和主管人员、董事或委托事项的当事人有近亲关系的(直系三代以内的)。

1.2.4 担任委托单位常年会计顾问或代为办理会计事项的。

1.2.5 其他为保持独立性而应回避的事项 另外,事务所与委托单位存在除业务收费之外的其他经济利益关系时,也应实行回避。

2 职业谨慎的含义与应用

2.1 职业谨慎的含义 谨慎,从词义上讲就是慎重、小心、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审计职业谨慎,就是注册会计师履行专业职责时,具备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包括专门学识、职业经验、专业训练和业务能力),执行业务应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地按照执业规范提供专业服务。

2.2 职业谨慎的应用 在所有的审计过失中,最主要的是由于注册会计师缺乏职业谨慎引起的。但是保持职业谨慎并不是要求职业会计师过于谨慎,而是要保持合理的职业谨慎。即要求在执行整个专业业务过程中,特别是财务报表审计的整个过程中,保持合理的职业谨慎心态,充分发挥职业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客观获取和评价的审计证据,以便作出恰当的职业决策,把握好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守则等职业要求的遵守程度,恰当处理有关涉及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个人的易于发生的职业问题,以提高职业质量和防止故意违规执业出具不实审计报告。

2.2.1 事务所应当按照执业准则的规定,谨慎决策是否签约确认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按照业务约定书准则要求与客户签订约定书。不承接不能胜任的业务。如果不具备某些方面的能力,则应考虑通过向专家咨询加以解决,或拒绝接受委托。在决策接受业务前,为评估可能面临的风险,事务所应执行一些与接受和保持的程序,以获取特定客户的控股股东、管理层的诚信度,特定客户是否陷入复杂的诉讼纠纷或严重的财务危机等作为决策的依据。同时还应客观评价该业务的能力要求、事务所胜任能力及时间资源安排等能否满足,相关职业道德要求能否很好的恪守等,以便作出有依据的判断。

对于已承接的审计业务,如果发现上述未识别的情况存在,应当重新考虑事务所能否应对这一情况,并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否则,应终止解除业务约定,必要时向被审计单位治理层通告这一情况。

2.2.2 在执行业务过程中,应高度关注客户财务信息异常的情况,深入了解客户的经济业务和生产经营业务,不能仅局限于有关的会计资料,而应在了解客户生产经营情况的基础上,将客户报告期内的财务数据进行多纬度的对比分析,并注意客户选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适当性。还应关注客户是否存在人为改变正常经营活动,以影响报告年度利润的行为。严格按照职业规范进行操作,不得马虎、敷衍了事,不放过任何“疑点”,不存在过失和欺诈行为。

2.2.3 严格遵守审计准则,执行适当的审计程序,对有关客户的问题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以合理保证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此外,不得向委托人或被审计单位作出承诺。特别应注意不得对所提供的专业服务的作用(如审计报告的作用等)作出保证。

2.2.4 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处理执业过程中遇到的重大法律问题,注意保密客户商业秘密,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形象,不在公共场所谈论业务事项,以免给委托人或被审计单位及注册会计师造成不利影响,或招惹不必要的诉讼麻烦。

2.2.5 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以合理保证执业质量。事务所制定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手册,应并传达至事务所全体人员,包括聘请的专家和配备的助理人员。应树立质量至上的意识,主任会计师对质量控制承担最终责任,委派适当的人员并授予必要的权限负责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正确履行。职业会计师的责任心和能动性都源于有效实施的人力资源政策。职业会计师的技能和知识的提高、经验的形成与积累,都要依赖职业会计师的勤奋学习与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特别应注意接受后续教育,不断学习新知识,以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把职业后续教育贯穿于注册会计师的整个执业生涯。业务执行控制则抓住影响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解决众多制约审计职业谨慎合理性的有效方法。比如通过对业务执行的指导、监督和复核的政策和程序,能保证业务质量的一致性;通过向适当项目组外部人士咨询可解决业务执行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或争议事项;通过解决意见分歧的质量控制机制可妥善解决项目组内部、项目组与被咨询者之间以及项目负责人与项目质量复核人之间的意见分歧。

3 结语

保持审计独立性会使有理性的且掌握了充分信息的第三方(这里通指社会公众),在权衡所有相关事实和情况后,认为注册会计师在提出审计结论时的职业判断未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认为事务所或审计项目组成员没有损害诚信、客观和公正原则,恰当地保持了职业怀疑态度,并妥善处理了财务报表审计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减少审计过失,提高了审计质量,合理避免违规执业和出具不实报告。

参考文献:

[1]李春红.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审计职业判断及质量提高[J].财务与审计,2011(07).

[2]李宪智,王晓艳.审计职业怀疑与合理性约束[J].商业经济,2012(12).

篇2

在社会信用秩序较差的环境下,企业财务报表作假几乎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尤其是民营企业更为严重。如何识别企业报表的真假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企业财务报表作假的主要动机:一是逃税,这种作假的主要手段是少计收入、少算利润,账外有账、账外无账。二是为了对外宣传、树立形象、对外融资与合作,这种作假的主要手段是虚增资产、虚增收入、少计成本等。

根据企业作假的性质,可以简单区分为三种作假:一是根据会计准则,在可以变通的范围内,作一些变通,但不是离实际很远;二是做出基本的假象,编造一些凭证,为作假准备了一些依据,表面看是合理的;三是根本没有依据,账务混乱。从企业虚假财务报表程度上可以区分为,个别科目不规范、个别方面不实、严重不实等,报表虚假的主要内容有:

1.虚增利润,如通过应收账款虚增收入;根本未发生的收入,假造合同或签署假合同增加利润;未发生的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

2.虚减成本,如加大存货,将成本减少;少计成本或延迟计入成本,该计提的折旧不计提。

3.虚减利润,主要是将已发生的销售不计入收入,而将可比的成本仍然计入成本;发生的现金收入不入账,成本照记。

4.虚增资产,如虚增往来款;对土地、房产、无形资产进行不可靠的评估,虚增资产和权益。

5.虚假重组,虚假投资,借款不入账。

6.不遵循基本的会计原则,胡乱记账。如账表不符、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等。

二、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基本认识与理解

企业财务报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报表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具有比较明确的勾稽关系。企业如果只是在一个方面作假,通过分析是可以发现的,这是不高明的作假。即使是这样,也需要我们对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需要对有关行业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可能就无从下手。

如果作假者明白上述道理,其作假就会充分考虑到这些关系,就会进一步作假。这时仅靠分析财务报表就很难发现企业的真实情况,至多可以发现一些疑点或重点。这就需要进一步进行审计核实,才能找到比较可靠的证据,才能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

财务报表是企业一个阶段经营活动的结果,应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如果发现企业的经营活动方面的资料与财务报表之间有明显的差异,说明财务报表虚假的可能性较大。企业的经营活动很多,如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新建生产设施,进行对外投资,进行新产品开发,增资扩股,加大广告宣传,增加融资等等,在了解企业内部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的基础上,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应该有一个把握,将之与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对比,是可以发现有关问题的。

1.企业财务报表及各科目的认识。

(1)各项资产的理解

资产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与递延资产等。

流动资产一般是指企业可以或准备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经营周期内转化为货币、或被销售或被耗用的资产。

首先是货币资金。这个科目最易理解,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

短期投资一般包括短期股票投资、短期债券投资、短期其他投资。短期投资要求有较高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有一定的盈利性。短期投资应按照市价与成本孰低的原则计提跌价准备。企业进行短期投资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有闲置的资金,努力运用,增加收入;二是挪用信贷资金,进行投机;三是被迫进行的,如抵债、关系投资等。对短期投资的形成要关注。要注意是否有把长期投资放在短期投资科目内,故意提高短期偿债能力。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我们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我国目前主要是我们承兑汇票,应收票据是未到期和未贴现的。要搞清是我们承兑汇票还是商业承兑汇票,我们承兑汇票的风险较小,流动性较高,而商业承兑汇票的风险较大。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股利是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和应收其他单位的利润。应收利息是指企业因债权投资而应收取的利息。应收利息只核算购入的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的应收利息。到期还本付息的长期债券应收的利息,在长期债权投资科目核算。

应收账款是指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

(2)各项负债的理解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经营周期内偿还的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福利费、股利、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和其他流动负债等。

(3)所有者权益的理解

所有者权益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应享的剩余利益。即一个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所拥有或可控制的具有未来经济利益资源的净额。所谓净资产,在数量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这可以通过对会计恒等式的变形来表示,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4)损益表的认识

简言之,损益表的“损”是指成本费用及其所有支出,“益”是指的全部收入,当收入项目大于支出时为利润(即益),反之为亏损(即损)。

(5)现金流量表的认识

现金流量对于衡量企业经营状况是否良好,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债务以及资产的变现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但很多小企业没有编制现金流量表。

2.财务报表间关系的认识。

(1)财务报表间的基本关系

A.资产总计=各项资产之和

B.资产=负债+权益

C.主营业务收入-折扣与折让=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D.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利润

E.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利润

F.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G.利润总额-所得税-少数股东损益=净利润

H.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额+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

(2)期间变化

资产负债表中,期初各项资产与期末各项资产之间的变化应是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逻辑化的结果,而且应与有关收入负债权益有比较合理的关系。

A.权益的变化

权益是企业偿还贷款的重要基础,企业在争取贷款时,故意把权益增大的可能性很大,我们必须高度关心。权益增长的基本原因有以下几个:如增资扩股,评估资产增加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等。未分配利润将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联系起来。搞清企业的权益是否属实,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入手进行分析。

B.总资产的变化

总资产增加的原因:一是权益的增加;二是通过增加借款,增加拖欠款,从而使资产能够增加;三是虚增往来款从而虚增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应收账款等。

C.应收账款的变化

应收账款是企业的重要资产,而且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是否正常,也与销售收入的真实性有密切关系,因此对该项资产的变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D.销售收入

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主要取决于产量,这与企业的生产能力有关系、与生产能力的利用有关系、与企业产品结构有关系、与新产品的开发有关系、也与产品的价格有关系。销售收入与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有密切的关系。销售收入的变化也与这些因素有密切关系。

(3)流量与存量的关系。

资产负债表内的各科目记载的是存量。存量是某个时点上的数据,在这个时点上它是多少。随着时间的变化,存量会发生变化,如存货,在某个时点上是600万元但可能过不了一天,存货就发生了变化,如变为900万元。各项资产都有这个特性,只不过有些变化较慢,如固定资产,如果不新增固定资产,其原值不变,但折旧在计提,固定资产净值在变化,但变化幅度较小。

流量是指在一个时期内发生的财务指标,如销售收入,它是一周、一个月、半年或一年内累计的,在某个时点上无法计算。

(4)几个重点关系的认识

A.销售收入与税金关系

我们都知道,大部分企业都要交纳增值税或交纳营业税,在企业经营方式没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企业交纳的税款与销售收入之间是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的,因而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企业的销售收入是否虚增。

B.利润与所得税的关系

企业应交纳所得税,除了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外,企业应依法交纳的所得税,当然,对外参股投资收益是不交所得税的。因此,根据我国的税法,所得税与利润总额及税后利润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如有的企业一边上报利润多少多少,但企业所得税为零,因而可以通过对所得税与利润总额及税后利润之间的关系简单判断企业有无虚假的利润。

C.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与销售收入应收账款的关系

正常情况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应接近于销售收入应收账款的增加额,如果出入很大,可以再看预付账款是否增加很多。出入仍较大,就应引起高度关注值得我们怀疑应继续搞清原因。

D.固定资产的增加

固定资产的增加是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重要方式,也是我们衡量企业实力和进行财产抵押的主要资产。固定资产增加的主要原因有:通过企业自身进行建设形成的,如去年为在建工程,今年转为固定资产;通过买进而增加固定资产;通过资产评估增加固定资产;通过实物资产入股增加固定资产等等。固定资产的增加应与企业的经营计划相关,如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营领域、改进办公条件等。如果没有明显的相关计划,固定资产的增加就可能是虚假的,或者是没有盈利性的。

三、分析财务报表重点、疑点基本方法

我们希望看到企业的真实情况,但并不需要对所有的账目进行审查。因此,我们希望了解清楚的方面作出重点的分析就可以了。而且通过重点分析,可以比较容易发现企业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的虚假方面。

1.重点分析法

重点分析就是根据每个企业的特点,把握住我们希望了解的重点。重点分析,就是抓住主要矛盾对于财务报表中影响最大的科目进行重点追踪和关注。一般的原则是,占企业资产规模比重较大的科目是重点,如其他应收账款占比较大,固定资产占比较大等。重点分析法只是提示我们应关注的焦点,并不能解决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问题。

关于收入利润,一般来讲,对于正常经营的工业企业来讲,财务分析的重点是企业的销售和盈利。因为只有正常的经营才是还贷的根本保证。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基本关系进行分析,企业的产品价格基本是随行就市的,产品价格的波动是正常的,但一般来讲波动不会太大;企业的产量受制于企业的生产能力、市场的容量、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对于企业的销售收入,我们可以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行基本的分析,判断其真实性。收入的不真实有两种可能,一是虚增收入,一种是虚减收入,一般来讲,在向我们报送的报表中,企业虚增收入的可能性较大。从企业的生产能力可以分析出企业的最大收入,作为判断企业是否虚增收入的一个标准。这其实是一个常识,如果出现明显的违背常识的情况,就应作为一个疑点和重点。

关于负债,主要的问题是有无漏记重大的债务如我们借款等。

2.期间对比法

主要是找出年度间变化较大的科目,作为审计调查和分析的重点与疑点。如应收账款、其他应收账款是否增长迅速,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是否有明显变化,无形资产的变化,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的变化等。通过比率变化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

对于负债方,也要进行对比,如权益是否发生重大变化,应付账款是否明显增加等。对于利润表,也应进行类似的分析。如销售收入、管理费用、营业外收入等。

3.行业对比法

从行业来看,可以参考的指标主要有:销售成本率,销售利润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

通过行业对比,发现特异的指标,如销售利润率过高,就要分析原因,如是否有虚减成本,虚增收入的情况。

四、现场审计调查核对财务报表的主要方法

1.做好宣传沟通工作,要求企业提供真实财务报表。首先应与企业做好宣传沟通工作,同时还要求企业法人和财会人员作出承诺。如果企业不能提供真实的报表,告知他们属严重违反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行为,一旦发现企业隐瞒重大的真实情况,企业应该承担法律责任。通过说明这一观点,以此来促使企业提供仅可能真实的财务报表。

篇3

运用融资行为来使企业壮大经济实力以及提高市场竞争力,是投融资企业运行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的主要作用在于可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经济结构得到改善,从而优化企业经营模式。而使得这种结构得以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财务管理。全球化经济的交融和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会计职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会计职能的性能也将发生本质改变,即从核算型过渡为管理型。破除传统守旧的观念,使财务会计管理顺应时代潮流,更加贴合现当代的经济发展趋势。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财务会计报表,同时也是投融资企业制定方针政策的主要参照物。它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投融资企业的财务报表只有通过详细审核,才能使企业账目具备精确性,如此才能为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精确的保障依据。

一、企业运营中的财务会计报表审核工作

工作任务决定工作性质。因为财务审核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因此其内容也十分的细密,它审核内容主要有:内容、形式、呈报数据、相关资料等。这种非常严谨的状态与行业本身有关,说句玩笑话,只要关乎到钱财,大家的态度都会比较严肃。投融资企业本身对于每项资金的把控力度要求就甚高,因而在财务报表审核上越严格,企业各项环节的质量才会越高,两者之间形成一个正比关系。企业在财务报表审核工作时难免会出现汇总和合并的重复性的现象,因此,只有科学、精准的的财务报表,才能对这些潜在现象做出很好的风险规避。众所周知,投融资企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它的运营和发展全靠优良的信誉、企业形象作支撑。而财务报表审核的科学性、公开性、透明性则是赢得社会支持与信任的有力依据,只有良好的口碑才能为投融资企业带来更多更大的收益。

二、财务会计报表审核的具体方式和内容分类

1.具体审核方式的分类

(1)财务会计报表审核工作进展的主要依托来源于企业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若没有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对企业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与监督,缺乏企业约束力,业务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因此,在这点上要求企业法人在经营管理的过程当中必须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规章制度。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框架内才能更好的发挥审核作用。

(2)投融资企业在财务报表审核时,需要层次分明,具备相应的层次性。将相关资料进行有序的整理,使人一眼明了,这样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具体步骤如下:一、先将各类报表及其附件资料进行细分比较;二、审核资料,检查资料准确性;三、审核财务会计报表备份资料的准确性。

(3)投融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核重复审查的重要性重复审查有利于查漏补缺,排查出不合理部分。这项工作主要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对相关专业知识掌握的不牢靠或缺乏这方面知识,因而导致财务会计报表出现诸多不确定因素。加上对这种因素又没有及时的解决,并且还将这种错误的方式进行了延续使用,所以在企业进行年度审核时,会出现目标与效益发生偏差的现象。因此,财务会计报表审核的重复审查对投融资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审核内容分类

(1)汇总式的财务会计报表。投融资企业审核的基础是对财务会计财务汇总报表,优良的报表可以使企业在相关问题上的处理有明确的方向,这样能够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具有可控性。

(2)审核财务会计利润报表。现阶段的公司主要有几大类,一类因承担责任不同,所以有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一类因组织形式不同,分别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而投融资企业大部分都为股份制有限公司,所以,企业权利的划分是根据其性质而定的。例如,根据股东所持有的股份而分红原则。企业的财务会计在进行利润报表的审核时,需要考虑到对各股东权益科目的审查,在保持股东既得利益的情况下,确保审核的精确性。

(3)审核会计报表间的勾稽关系。勾稽关系是指相互间存在一种可检查验证的关系,与报表相对应,和会计科目本身无关。企业在一个季度或一年内的经济经营活动中所创造出的全部利润,应该具体匹配到企业的盈亏、现金流转方向以及利润划分等方面。

三、财务会计报表中出现异常情况的审核

1.比例的突然好转性

对于在财务会计报表中判断比例突然好转,一般是根据企业的标准值区间来进行衡量与划分。通过和中间固定值的对比,确认审核中所存在的异常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分析出目前的经济情况。假如两者之间的一个标准差值等于2时,就代表是比例突然好转。这时就需要引起重视,分析其详因,并且检查它对投融资企业的正常运行是否存在阻碍。举个例子,比方说一家公司在最近几年的财务会计审核报表都显示为盈利,但在这一年的极差值与较低值远远超出区域标准值2的范围,这就证明这时它实际上的资金出现了问题,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检查与分析。但是在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下,使得这家公司在资金链上出现了断裂问题,而公司最终的走向也再次证明了财务报表审核时的重要性,同时也证明投融资企业对成本费用利用率、流动比率等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查。

2.相关比例优秀程度

相关比例优秀程度过于极端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对于本行业的相关优秀值的衡量,这一观点是基于同行的报表数据而言的。以当前的市场轨迹来看,如果投融资企业的一项指标明显大于行业中的优秀值,且最大优秀值比(该指标值除以该行业优秀值)减去11,结果大于百分之40时,就能够判定此指标出现了问题,若结果小于40%,则说明这个指标在正常的优秀范围之内。例如,某企业的利润指标同比去年增长了1%,但当其所得数据在与同行进行对比计算后,发现它的增长点实际上大于40%,这就表明该投融资企业的会计报表存在虚假问题。所以,投融资企业在考察指标时应对其成本利润率等方面加强审核。

四、在工程核算方面的管理与应用

金融企业在工程核算方面的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对投融资项目的管理、对融资计划的编写、对工程付款的核算、对日常公用费用的管理,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1.投融资项目管理上的实施应用

投融资项目管理上的实施应用主要表现在企业的投资项目上,它在项目的选择与实施过程中,需要将财务管理的规则作为主要依据。在这里需要将一个特殊项目除外,那就是举债资金,除此之外,其他的都需要按照财务管理规则严格执行。

2.融资计划编写的目的及重要性

有了计划好办事。融资计划编写的主要目的在于使融资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理有据,有了计划之后,一切工作的开展都会变得清晰明确。就像写企业的年度计划一样,对于下一年融资工作的规划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而且还要将写好的规划交呈上级部门审阅,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和修改后,再与企业管理者进行综合分析,最终敲定来年的融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对成本的掌控,如果贷款利息过高,而利润不显,这时就需要通知相关领导与部门进行开会研讨并进行最终的方案确定。

3.工程付款核算的概念及意义

工程付款核算实际上就是工程结算。在一项工程当中,需要的资金费用有多种多样,比如人工成本、材料成本、以及运输成本等。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部门众多,人员结构也相当的复杂,而每一个环节所涉及到的资金流又大,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如果不对工程付款进行详细的核算,就容易丧失对资金流向的把控,而且对于下一步的工程量也没办法给出准确的预算。因此,工程付款结算不仅仅是一个数据结果而已,它还是下一个项目的奠基者。

4.日常公用费用管理上的分类

所谓日常公用费用管理上的分类实际上就是指日常琐碎开销,包括租赁费、电费、水费、物管费等。在这项管理上应该采取总额控制法,对专项资金实行严格的控制与记录,并制定一个合理的范围。五、结束语通过本篇文章的描述,可以得出融资企业在资金的筹集与应用方面,财务管理带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同时,也是投融资企业进行目标设定的主要依据,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投融资企业在管理中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用以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付景艳.投融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核方法及内容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7):216+218.

[2]应申易.投融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核方法和内容研究[J].会计师,2016,(03):21~22.

[3]李云芳.投融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核方法、内容分析与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22):201.

[4]曹云丽.试析投融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核方法和内容[J].现代商业,2013,(06):271~272.

篇4

几年来,她为使化验室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她年年组织编写化验室管理制度,修订、完善了相应岗位责任制,仪器操作规程、数据处理、环境及安全等各种规章制度,使化验室各项工作都实现了规范化管理,有了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为化验数据的真实性提供了可靠保障,也为生产工艺的调整提供有力的依据。

为了缩短与兄弟单位化验室之间的差距,她提出开展争创“管理先进化验室”活动,她与化验室里兄弟姐妹一致感到这是一次进一步提升化验室管理水平的难得机遇。为此,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她从“规范管理精细管理统一管理创新管理”四个管理层面入手,在各项管理工作中狠下功夫,大到资料填写、仪器摆放、物品整理,小到员工的穿衣戴帽,卫生分担区死角无不留下她检查、整改的身影,在她的感染下,大家自觉按照“事事高标准,处处严要求”的理念,精心操作、精细管理,化验室面貌焕然一新,各方面的管理走在公司班组管理的前列,成为班组管理的样板在全司推广。

成绩的获得并没有使她停步,她认为先进的理念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先导条件,,在总结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用“四精”理念即“精心操作、精确数据、精细管理、精湛技能”进一步创新化验室管理工作,核心理念提出后,得到化验室人员的认同和赞许,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肯定,现已成为化验员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她和化验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化验室获得三峡水务公司创示范型企业先进班组,并获得重庆市“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使化验室的各项工作又迈上了新台阶。

业精于勤,努力提高班组整体素质

在抓好化验室全过程管理的同时,她没有因为日常管理而影响在化验技术上的钻研,她更认识到作为技术骨干的责任,要抓好化验室管理工作,自己要通业务、有专长,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要过得硬,才具有示范带头作用。在公司开展的创建“学习型班组”和“和谐型班组”活动中,她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以班组活动为载体,开展安全学习活动、师带徒活动、班组经验交流活动、技术练兵活动,努力提高班组的整体素质。

几年来,她从没有间断对水质化验技术的学习、探索。在学习过程中,她注意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针对厂化验工操作水平、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她想法设法利用各种形式对化验员进行充电,骋请区环保局水质监测专家对化验员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为提高化验工业务能力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近几年累计培训化验人员200多学时。随着国家对污水处理厂出水质标准的提高,而各类超标排放污水使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为生产工艺的调整带来的难度,因此化验室为生产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显得尤为重要,给化验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刘娟没有因此而畏惧,而是知难而进,用顽强的毅力和对工作的执着,解决一个又一个新的难题,打开了工作的局面,使班组建设一年一个样,年年有变化,各项工作都有新起色。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思想工作优势抓好班组管理

自担任化验组长以来,她常常提醒自己,凡事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点点滴滴,都要从集体荣誉、群众利益出发,心系群众冷暖、心系单位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组织对自己的信任,不辜负群众对自己的期盼,才能更好地带领全室同志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由于每天都要给生产提供化验数据,因此每天化验室都要上班,一年365天都是工作日,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她与父母不在同一个城市生活,孩子没人照顾,现又进入高三这个非常时期,正是她该多给孩子关注、关心、心灵安慰的时候,但她从来没有因为这些而拉下过工作,始终把单位的事放在第一位,能够把家庭和事业两者处理得恰如其分,这其中吃的苦、受的累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在孩子和事业之间权衡她选择了后者。

篇5

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之上,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是否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真实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发表审计意见的鉴证业务。

财务报表审计最早起源于19世纪以前,目前在世界各国范围内已发展成熟,美国、日本等国家很早就颁布实施了财务报表审计准则,我国也早在 1996 年就了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相关学者对财务报表审计的研究成果不计其数。

2、内部控制审计相关概论

内部控制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审计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特定基准日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在此基础上发表审计意见。

在研究美国 COSO 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有关内部控制概论的基础上,将内部控制进一步细分为:广义内部控制和狭义内部控制,广义内部控制采用 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内部控制的概念;狭义内部控制概念借鉴美国 PCAOB 的 AS2 中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概念,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审计目标的过程,其目标主要是为了合理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及其相关信息的真实公允完整。

3、整合审计基本理论

整合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审计单位委托,依照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利用两次审计工作的相似性来制定实施双向审计的流程,在整合审计的实施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制度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同一项目组来执行,实施审计的整合计划,合理运用他人的审计成果,以求实现两种审计共同的审计目标。

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审计研究已经成为国际执业界最新的发展趋势。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当中,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在孜孜不倦的对整合审计的效率和方案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区别、联系

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最终目标相同,整合趋势明显,但是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是两种不同的审计模式,二者在实施审计程序的过程中也有着明显的区别,笔者通过下表分析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1、审计业务范围

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都需要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必要时进行内部控制测试,但是二者在审计范围方面有着本质区别,财务报表审计的审计对象主要是对某一时点的或某一会计期间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测试的必要性、并在必要时测试内部控制有效性,在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方面,除了了解与财务报表审计有关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外,对于其他内部控制不需要进行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是对特定基准日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对于内部控制必须要进行测试,对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

2、审计目标

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目标不一致,但是二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共同目标都是向财务报表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并对提供的财务信息的真实公允性提供合理保证;但是,财务报表审计的具体目标主要是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都进行了真实公允反映,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而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目标: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

3、审计程序和承接业务范围

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审计程序都必须制定具体审计策略和总体审计方案,注册会计师在业务承接前都需要就审计工作事项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商议,达成一致的审计意见。但是,财务报表审计的具体审计计划包括风险评估、实质性分析程序和控制测试等,在审计收费:“审计收费”不是财务报表审计必然要求,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应该充分进行职业判断,只有在注册会计师认为需要时,才需要和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收费”方面的商议,将审计收费事项登记在业务约定书上;财务报表审计的审计报告是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上编制的,并且要求真实公允反映,并设计、执行必要的内部控制测试;在审计工作计划方面: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审计计划主要包括: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测试的具体程序,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控制审计要求在和被审计单位的审计业务约定书约定“审计收费”事项;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报告编制的基础:按照适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准则,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之上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三、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趋势分析

1、整合审计的理论基础

(1)受托经济责任理论。企业经营者的受托经济责任,是指按照相关公司章程的要求或原则,受托者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报告其受托管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义务,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由此产生。在受托经济责任理论的下,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具有共同的委托方即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和相同的受托方即企业管理层,两种审计业务中有共同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这是整合审计的理论前提。

(2)协同效应理论。将两种审计工作双向整合进行,产生的协同效体现为: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都强调对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关注,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的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程序和政策。

(3)内部控制理论。内部控制审计即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进行评价的鉴证业务,审计对象是与企业财务报表有关的内部控制情况。无论是内部控制审计还是财务报表审计都是对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关注,为企业的整合审计研究提供了基本理论基础。

2、整合审计实施的流程

篇6

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对比

1.财务报表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工作,检查财务报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编制,进而发表审计意见。其审计标准通常是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财务报表附注

2.内部控制审计

审计工作内容是评价并确认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审计过程,其中包含评价并确认企业控制设计与控制运行缺陷(包括缺陷等级),并通过数据分析形成缺陷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改进内部控制的有关建议。

3.内部控制与财务报表审计对比

二者虽然相互独立,但也相辅相成。二者最终目的相一致、都是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二者都需要了解并测试内部控制,并且内控有效性评价与定义方式相同、二者都要识别重要交易类型、重点账户等内容、二者重要性相同。但是,从本质上、作用上来说,内部控制审计是财务报表中的进一步信息,能够帮助投资者在财务报告审计意见基础上,更深一步了解企业内控情况、投资价值、投资风险。可以说内部审计是财务报表审计的深化工作。

二、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前提与计划

1.签订业务约定书

想要承接鉴证业务必须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第一,要确定被审计企业财务报告编制;第二,要与管理层责任意见达成一致。承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前提条件是:第一,明确被审计企业所采用内部控制标准;第二,企业管理人员认可其责任。在正式审计过程中,能够有效评估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并保障审计人员能蛲时胜任两种业务的承接条件。进而减少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与企业领导的交流时间。

2.审计计划

在审计计划阶段,注册会计师要确认企业是否具备整合条件。判断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能够发现、方式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如审计方法、计划要素、舞弊现象等问题,都要进行综合考虑,这也为整合审计工作奠定了基础。当企业聘请一家会计事务所担任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时,首先要对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都要起草计划审计方案,并针对整合审计计划出整体审计方案,在审计中,整合审计需要采用了“自上而下”风险导向性审计方法,重点考虑资源投向重点风险。

三、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内容与实施

1.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是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契合点。该审计环节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偶尔才得以实施,但在整合审计中必须要实施。内部控制测试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①测试被审计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会计师能够确定控制测试的实施程序与方向。如果被审计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则可以降低一些实质性的程序,进而提高整体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如果被审计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坏及时必须要考虑所存在的问题是否存在错报问题。②在内部控制测试中,通过会计师的对被审计企业进行分析,并是否执行内部控制标准提出审计意见,让企业管理人员你能够认识到管理层与治理层受托情况。

2.业务类型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都属于鉴证业务,其中财务报表审计的需求更为强烈,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职业修养要求更高,因此,财务报表审计的保障程度更高。由于内部控制审计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在同一审计单位进行整合审计,要求两项审计的合理保障要求相同,如果有保证程度上的差异,可以通过提升内部审计能力和完善外部理论环境逐渐消除保证程度差异。

3.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整合审计中的基础内容。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要充分评估、识别财务报表中的重要错报风险。并通过了解企业运作环境,并提出初步风险评估数据,通过设计并实时进一步审计计划英语错报风险。风险评估不得有丝毫马虎,其贯穿这整个内部控制审计的始终,会计师应采用自上而下、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进行风险控制。其中,企业控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着直接影响,包括内部控制中业务层面控制测试,以及财务报表中的实质性测试范围。

四、整合审计结论与出具审计报告

在审计结论与具体报告阶段,会计师需要综合评价发生的错报和识别缺陷,并根据内控缺陷与审计范围受限程度发表最后的审计报告。同时,会计师必须保障内控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相互支持审计结论,同时也要在各自报表中说明另一项审计发表的意见类型。在实务中,整合审计是由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中的不同项目组实施两项审计。并由会计事务所执行审计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二者的工作进程,并充分利用对方的审计成果。但不同的项目组也要保持一定的独立行,相互检查审计状况,并实时记录,进而降低同时出具错误报告的几率。

五、结束语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提高了企业财务报表审计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审计工作的复杂性。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下的一大趋势,企业想要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就必须要顺应时代要求。因此,企业必须要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相结合,形成整合审计模式,进而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l]吴文军内部控制审核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关系[J]会计之友,2016(9):56-60.

篇7

关键词 财务报表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 比较分析 优点

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在审计的过程中有很多的不同,但是二者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审计的过程中,降低审计的成本,提高审计的效率是审计的目标和发展的方向。通过对两者审计方法的比较,分别分析其审计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审计工作的效率。

一、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不同之处

1.1审计的对象不同

由于审计对象所呈现出的形式是不同的,财务报表的审计对象是财务的使用状况以及业绩,而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对象是控制审计的过程以及审计的结果。两种审计方法的审计对象不同,使得审计的重点和审计的结果也不同,每个审计方法都有其优点,相关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审计方法。

1.2审计的目标不同

在审计的过程中,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目标也是不同的,财务报表审计主要是发表关于财务报表审计的意见,对财务报表是否按照规定的标准编制进行监督,而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目标是发表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关意见。两种审计的审计目标不同,各自发挥着其具有的优点,通过对财务报表审计发表意见,可以很好的掌握企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内容,起到了监督管理的作用,避免了舞弊现象的发生,使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都更加的正规,企业也朝着可以获得更多利益的方向发展。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审计,可以分析出经济运行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保障了企业发展的目标。虽然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目标不同,但是都可以对企业的管理做出贡献,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1.3审计的业务类型不同

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业务类型是不同的,财务报表审计是对责任方的审计业务,而内部控制审计为责任方鉴证的审计业务。财务报表审计是对财务应用的情况直接发表意见的,并且在发表意见的过程中,是需要提及责任方制定的财务报表的,以便于审计过程的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是针对企业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的,不需要提及财务管理情况,也不用发表自己对于责任方管理财务的意见。所以,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鉴证业务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相关单位可以结合自己的发展需要,采取适当的审计方法。

二、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同之处

2.1审计的程序是相同的

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程序都是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解和的评价过程,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财务报表师在充分了解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运行情况之后,要准备好审计的进行程序,做好财务报表是否按照规定的标准编制的监督工作,在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中,审计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充分控制了解,来保障审计程序的顺利进行。

2.2审计的取证方法是相同的

审计证据的提取,是审计工作的基础,是审计师通过审计过程得出审计结果的重要步骤,在审计过程中所要用到的信息的全部来源,获取证据的方法可以通过访问、检查等方式获得相关的证据。在获取证据的时候,审计人员也要讲究访问和检查的方式,从而来使被审计人员积极的配合审计工作的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获取证据的方法和财务报表审计的取证方法是相同的,两种审计取证的方法都是非常可行和高效的,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水平,节省了审计的成本投入。

三、总结:

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审计方法,行使着很好的监督权利,是规范企业运行的重要措施。很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都会有不符合要求的现象出现,这时就需要审计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严格的取证和调查,及时帮助企业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的改正,规范其经营的方式。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虽然在审计的目标以及审计的业务类型上都是不同的,但是都可以有效的完成审计工作,通过不同的任务划分,节省了审计的投入,带来了更加高效的审计效率,是我国审计工作不断提高的重要方式。由于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在审计程序上和审计的取证方法是相同的,也提高了审计工作进展的速度,使其更好的行使自身的权益,无论哪种审计方法,都是非常高效的。

参考文献:

篇8

二、整合审计的必要性

美国的内部控制审计一直处于世界的前言和领导地位,而整合审计最早起源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发起的内部控制审计。所以整合审计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二项业务的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联合实施审计。对整合审计的实施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指派同一个项目组执行审计业务;二是由同一家事务所不同的项目组实施审计且在执行过程中保持沟通。正因为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具有重复性,以此减少审计工作量,所以需要进行整合审计,提高审计效率。

三、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比较

内部控制是单位重要的管理活动,它希望试图解决三方面问题,它们分别为财务报告与相关信息的可靠性、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审计工作对法律法规的有效遵循。优秀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单位经营效率,也能促进单位未来长期发展战略的快速形成。

具体到内部审计工作,它就要求单位实施控制设计财务运行的有效性,并交由注册会计师来实现对单位内部的控制审计工作。如果单位内部存在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注册会计师会通过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来实现审计披露,基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来合理确保单位财务报告及相关真实信息被应用于整合审计的控制过程当中。再者,内部控制也能确保单位资产实现可靠性控制目标。

再看财务报表审计,它基于以下两种状况才会强制要求实施内部控制测试,第一是在评估认定层次出现重大错报风险时,此时预期控制运行有效,单位可以确定实质性内部控制程序性质,也能够通过验证注册会计师拟信赖度控制的有效性;第二就是实施性程序无法为整合审计提供认定层次适当且充分的审计证据,也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业务需求。所以说,要基于整合审计来有效划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内部控制侧重点,尽量防范和降低内部控制实质性测试所存在的现实风险。

四、采取正确的整合审计方法

根据我国审计指引第十条规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时必须采取自上而下的实施方法,它主要针对注会识别风险、选择拟测试控制等基本思路展开。之所以采用该种方法主要是因为它能够起始于财务报表审计层次,充分了解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可能存在的诸多风险,鼓励单位注册会计师将关注重点集中于财务控制层面上,并将财务工作自然过渡到大账户、列报等相关财务报表的审计认定层面上。具体来说,要采取正确的整合审计方法来促进单位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了解与单位财务报告所相关的内外部风险,能够清晰识别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所必须的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内容。另外,要对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评价结果进行性质、时间安排以及范围的有效界定,看其是否会影响到注册会计师的内部控制测试环节。注册会计师也要考虑在早期业务执行阶段来对单位内部控制实现中肯评价。

二是要做到对重要账户、列报的有效识别和认定,判断账户列报中可能存在的固有风险,并考虑整合审计对单位内部财务的控制影响。

三是要合理选择拟测试控制,要对单位所形成的审计结论进行内部控制影响测试。而选择项测试项目标准则取决于该测试单独或合并后是否能满足单位对相关认定错报风险的应对对策。

五、正确认知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相互关系

根据单位整合审计的基本要求,单位内要同时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发表,并正确认知两种审计报告所存在的微妙关系。这种做法能够促进单位更好理解有关财务信息?理与规划,确保单位方面做出正确决策。

对单位而言,财务报表就是其财务信息的最重要载体,它体现了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所以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单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与整合审计时一定会发表无保留意见,为单位避免重大错报发生。当注册会计师对单位财务报表发表过程中提出无保留意见时,就说明单位的财务报表是不存在重大错误的,此时其内部在整合审计方面会出现两种状况:第一,其整合审计规划下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正在有效运行,可以即时防范并纠正重大错报问题;第二,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或重大错报已被校正。此时可以证明单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存在重大缺陷的,单位在整合审计工作当中要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发表非无保留意见,避免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时出现更大的错报风险。

六、整合审计流程实施过程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内部控制审计对内外两方面环境的了解来得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情况,并且运行的有效性审计工作完全可以通过被执行财务报表审计的了解被审计单位以及环境这项工作利用,同一审计组不必重复性工作或者同一事务所的不同审计组经过适当沟通也可以进行了解。

(二)控制测试

篇9

一、引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时代对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从企业角度还事务所角度,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走上整合的道路已经不可避免,整合审计不仅可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费用,同时能够提高相关利益者使用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针对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关联性命题展开研究。

二、财务报表审计与内控审计的理论概述

1.基础内涵

财务报表审计针对的主要是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反映的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而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则在于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有效发挥其作用,从而确定被审计单位的控制风险,以及披露被审计单位与财务报告不相关的重大的内部控制缺陷。

2.关联意义

财务报告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是指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可以由同一个审计师或同一个会计师事务所的项目组负责,根据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告审计的相关性制定审计流程、实施审计计划并合理运用审计成果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财务状况等作出综合评价。将两者结合起来审计可以在减少审计工作量、审计成本的同时提高审计效果和效率,以及提高相关利益者对企业财务、经营等方面的知情权,

三、财务报表审计和内控审计的整合必要

1.理论上具备可行性

在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抽样规模,因此审计师可以借鉴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成果,从而在确保降低审计风险的情况下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2.人才队伍上有支撑

近年来,随着国内审计的不断发展,审计师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也在不断提升,有大量合格的审计师具备相应的审计能力,具备了将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进行整合的业务能力,也使得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拥有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3.有效节约审计成本

如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分别由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审计,那么被审计单位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沟通,相关的审计费用也会增多。然而,如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和财务报表审计均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接手,则审计师在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进行沟通的时候无疑会更加顺畅,整体的审计时间无疑会更长,这更有利于审计师在更充分的审计期间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审计风险,保障审计质量。

四、促进财务报表与内控整合审计的构想

1.善于规划与利用审计时间

在目前的审计实践中,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了大量的审计任务,所以大多数审计项目组在安排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时间时都会把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这样就导致了因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而节省下来的时间并没有被用于继续降低审计风险,而是被安排承接另一个审计项目。也导致了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很难达到。然而,财务报表审计与内控审计整合的目的即在于高效利用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相关性。因此,实现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有机整合,最优化利用审计时间,即对两次审计都需要取得的证据进行一次性取得,并且在财务报表审计的过程中参照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结果设计实质性测试的抽样范围,能够显著提高审计效率。

2.建立健全内控建设与内控审计披露制度

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的影响,旨在为实现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法规的遵循提供合理保证。因此,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加强内控审计披露制度的实施,可以使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逐步降低财务报表的中重大错报,从而有效防止相关人员进行的舞弊案件的发生。同时,对所有上市公司都要求强制披露完整的内部控制审计结果,使内部控制审计披露更规范,更透明;对其中故意隐瞒和掩盖自身内部控制缺陷的,证监会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严惩,以确保内部控制审计披露的公正性、完整性和透明度。

3.夯实内控审计队伍的专业素质基础

虽然我国的审计师的专业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审计师的业务能力仍然有待提高。在短短的审计期间内如何准确发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缺陷,是每一个审计师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因此,企业应继续加强审计师的培训,增强审计师的业务能力以及专业知识,从而更好的把握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更准确的做出专业审计判断,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翠琳,张莉,徐娜.我国整合审计主体选择研究[J].财会月刊,2014(02)

篇10

纵观国外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效果,实施双重的审计制度,在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会大幅度增加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如何实现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有机整合,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是确保内部控制审计顺利实施的关键。

一、整合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现实性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审计效率,确保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虽然是审计的两种不同方式,但二者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性质相同的业务,都是为了合理保证和鉴证责任方的认定。财务报表审计是由注册会计师参照相关审计准则的规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信息的合法性和公允性经过特定的审计程序和方式所提出的审计建议,从而进一步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需要企业的管理层认真认定报表中所反映的各项交易事项、会计处理及账户余额等事项,主要是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层的认定和声明进行审计的过程,虽然高于管理层认定但却无法有效鉴证财务报表信息的绝对可靠性。内部控制审计是企业委托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及运行的有效性进行鉴证并发表审计意见的一种审计活动,内控审计更多的是依靠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充分熟悉企业的相关运行和管理内容,能够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可靠性和完整性详细阐明清楚,科学认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程度,再经由注册会计师针对相关的内控认定和说明部分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审计。将两者有机结合,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审计效率,确保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二)两者相互补充,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

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在内容上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性,这种内在的关联性实现了两者间的相互支持和有效补充,财务报表审计结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审计人员认识到内部控制中可能会存在的一些漏洞环节,而内部控制审计的结果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及时优化和改变审计计划和程序。将二者进行有机整合,一方面可以大幅度降低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量,控制运行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面临的风险。此外,在审计过程中所收集的证据和进行的测试对两种审计活动都适用,是一种经济可行的兼顾审计方与被审计方共同利益的合理模式。

(三)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质量的必经之路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并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确定进一步应该执行的审计程序,并在必要情况下实施控制测试来完善实质性测试程序的实施效果,从而能够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财务报表审计中的一个必要阶段就是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两者在审计程序上存在着相关性,相互融合,因此能够共同利用和分享工作成果。

内部控制审计中根据财务报表审计中风险评估对企业环境的证据及通过重大程序发现的具体错报等收集到的有关信息,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实施控制测试,这样可以通过财务报表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错报,明确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缺陷,可以及时为内部控制审计更改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提供线索。

二、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实现整合的有效途径分析

(一)多途径的充分了解被审计企业及企业内部的环境

要想有机整合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就必须按照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对被审计企业及其内外部的相关环境进行了解,明确出被审计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这是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有机整合的必要前提。此外还应注意,内部控制审计在了解被审计企业的内部环境时比财务报表审计要求更高。当前我国企业所使用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从内部环境类、控制活动类及控制手段类将指引分为三大类,为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提供了可靠的参照标准,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这种指引分类详细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内部控制审计的成果可以被财务报表审计中充分利用,以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在实施审计整合时,如果是由统一业务组来执行,在审计过程中只需要执行一次即可;如果是由不同业务组执行审计业务时,可以通过加强沟通的方式来了解对方的情况。因此,充分地了解被审计企业及相关的内外部环境情况,是有效整合得以进行的基础。

(二)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

内部控制审计的核心程序是控制测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明确提出要求,财务报表审计在特定的情况下必须进行相应的内部控制测试,尤其是在对重大错报风险急性评估认定时,或是当单一采用实质性程序无法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时。对企业在相关期间或时间内的运行有效性进行测试控制,实质上是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实施审计。因此,内部控制测试环节是实施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关键环节。在整合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时,首先要能够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的意见提供有效的支持;其次要通过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进行有力的支持。在测试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如对适当人员进行询问、认真观察经营活动及对相关文件进行检查等。因此,在整合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还需要有补充控制测试的范围,以获得足够的证据支持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三)有针对性地选择实质性分析程序和细节测试

实质性分析程序和细节测试是财务报表审计中实质性程序所包含的两大内容。二者对于整合两种审计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的实质性分析程序主要是通过对数据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对认定的准确性进行科学的评价,主要适用于特定时间内存在可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细节测试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认定中所采用的一种主要的测试,能够直接识别出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的错报,采取实质性分析程序的前提条件是要具备真实可靠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又取决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程度。因此,当内部控制审计的结果只关系到财务报表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时,财务报表审计就不必采用实质性分析程序,而应相应的采取细节测试。当内部控制审计结果证明财务报表层次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或完全失效时,则不必再进行细节测试,可以直接采用实质性分析程序。实现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机整合,必须采用合适的实质性程序,才能实现二者的有效整合。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是相互区别但又紧密联系的两项业务,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两者的结合既提出了必要性,也提供了一定的现实性基础和依据。两项工作的不同点在于一个是监督审计工作的过程,一个是对审计结果进行鉴证。企业各相关管理者和决策者只有熟知二者的内在逻辑关系,才能将其进行有机整合,真正实现审计的终极目标,才能达到相互利用证据、相互印证结果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大幅度提高了审计效率。整合审计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注册会计师审计财务报表的策略,因此,应加强会计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强化内部控制的审计策略的实际作用和历史地位,并要求企业应加强对相关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而真正发挥出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谢晓燕,张龙平,李晓红.我国上市公司整合审计研究[J].会计研究,2009,(9):88-94

[2]王美英,郑小荣.对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0.

[3]李锦.论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J].商业会计,2010,(2):43-44.

[4]刘玉延,王宏.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制度安排――关于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有关问题[J].会计研究,2010,(7):3-10.

[5]裘宗舜,周洁.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与启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比较[J].财会月刊,2013,(2):35-36.

[6]刘玉延.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J].会计研究,2010,(5):3-16.

篇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集团大量涌现。一项新的审计项目应运而生--集团财务报表审计。

一、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涵义与特征

集团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实施必要的审计,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并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集团财务报表审计是判定集团提供的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报表是否公允、恰当,是否准确反映了集团实际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审计活动。与个别财务报表审计相比,集团财务报表审计具有以下特征:

1、审计范围更加广泛。由于集团财务报表反映的是所有组成部分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情况,审计的范围大大扩展。

2、审计标准更加多样。集团需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准则编制报表。使得集团财务报表的审计标准多样化。

3、审计风险增加。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难度加大。并且集团财务报表审计在更多的方面需要不同程度的依赖职业判断。这些使得审计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因此,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特征促使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审计时关注以下问题。

二、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设定

审计责任是指审计人员在承办审计业务中所应履行的职责,以及因工作失误造成公众的损失方面应向社会公众承担的法律责任。

目前,各国对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责任设定有两种模式。为保证审计质量,我国采用的责任设定模式为:集团项目组对整个集团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及审计意见负全部责任,这一责任不因利用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而减轻。在这种模式下,尽管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基于集团审计目的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执行相关工作,并对发现的所有问题、得出的结论或形成的意见负责,集团项目合伙人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仍对集团审计意见负有责任。并且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否则注册会计师对集团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不应提及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

当由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对整个集团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集团内所有组成部分的重要交易和会计处理程序都应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在这种情况下,集团项目组对整个集团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及审计意见负全部责任。

但在很多情况下,集团财务报表审计需要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参与,并且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是集团项目合伙人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之外的事务所。

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集团项目组都需要对整个集团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及审计意见负全部责任。当企业集团的一些组成部分由其他独立的事务所进行审计时,不同的事务所相互独立地审计一个企业集团的不同组成部分,集团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欺诈和错误可能就不会被发现,这就使得发生错报的风险增加。尽管如此,不论在西方还是在我国并没有法律要求企业集团各成员必须由同一事务所进行审计。

三、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审计风险

(一)审计风险及重要性水平评估

《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指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适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由于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很高,因此,对集团审计中的风险的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在集团审计中,审计风险包括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可能没有发现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存在的错报,并由此导致集团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以及集团项目组可能没有发现该错报的风险。

基于成本效益原则,重要性理念应运而生。审计透过对任何审计事项的重要性的判断,来确定审计风险的大小,以及适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在集团财务报表审计时,集团项目组应当确定的与重要性相关的事项有:首先,集团项目组应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其次,根据集团的特定情况,合理预期将影响使用者依据集团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确定适用于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最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实施审计或审阅,这些组成部分确定组成部分重要性。组成部分重要性应当低于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的组成部分确定的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

(二)对评估的风险的应对措施

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设计和实施恰当的应对措施。

就集团而言,对具有财务重大性的单个组成部分,集团项目组或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应当使用该组成部分的重要性,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实施审计。对于不重要的组成部分,集团项目组应当在集团层面实施分析程序。实施分析程序的结果,可以证明集团项目组得出的汇总的不重要的组成部分的财务信息不存在特别风险的结论。

如果集团项目组认为对重要组成部分财务信息执行的工作、对集团层面控制和合并过程执行的工作以及在集团层面实施的分析程序不能获取形成集团审计意见所依据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集团项目组应当选择某些不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已选择的组成部分财务信息亲自或由代表集团项目组的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使用组成部分重要性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实施审计或审阅,或实施特定程序。

如果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对重要组成部分财务信息执行审计,集团项目组应当参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以识别导致集团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特别风险。如果组成部分是不重要的组成部分,集团项目组参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工作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将根据集团项目组对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了解得不同而不同。

以上的风险的应对措施可以有效地应对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可能没有发现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存在的错报,并由此导致集团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以及集团项目组可能没有发现该错报的风险。对于提高审计质量有重要意义。

四、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沟通的重要性

审计人员的沟通是指在从事审计活动的人员与某一个体或某些群体用任何方法或形式传递、交换或分享与审计有关的任何信息的过程。而具体到集团审计中,沟通包括集团项目组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沟通,与集团管理层和集团治理层的沟通。

沟通有利于审计风险的降低。一方面,如果集团项目组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之间建立良好有效的双向沟通关系,就可以降低无法获取形成集团审计意见所依据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风险。而集团项目组和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之间有效的沟通的基础是集团项目组清晰、及时地向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通报工作要求。同时集团项目组应当要求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沟通与得出关于集团审计的结论相关的事项。另一方面,在审计过程中,集团项目组通过与集团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沟通,与他们建立和谐、有效的人际关系,有利于集思广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降低审计风险。

通过沟通,取得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促进协调,减少冲突,改善与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的关系。通过沟通与交流,审计成员之间信息共享,提高审计效率,避免走弯路。可见,沟通的意义非同一般。

随着我国企业股份化、集团化的深入发展,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将越来越多地出现。而由于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审计标准多样化、审计风险大的特征,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审计时应当关注审计责任的设定、审计风险以及沟通等问题。使集团财务报表审计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耿建新,李明玮.合并会计报表审计初探[J].审计研究,1996(4).

篇12

对医院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进行透彻的理解,才能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相应的审计措施,从而达到预定的目标。针对医院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相关资料已经有明确规定,主要是对医院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者错误而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由于注册会计师在对医院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接触到的医院规模不同、管理水平不同,内部控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对审计工作进行战略制定时,注册会计师一定要将该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重点关注医院的内部控制设计及其运行的有效性,关注大额资金在使用之前是否经过相关领导的一致同意。同时,在审计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将审计目标充分实现,对医院财务报表的审计工作需要通过检查记录或文件、观察、询问,从而进行重新计算、重新执行,以免出现审计错误的情况。

对审计范围和重点审计领域进行严格把控

此处所提到的审计范围主要包括时间范围、空间范围和内容范围。其中最重要的要属内容范围,医院审计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范围是指反映该医院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的具体财务情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收人费用、现金流量、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等相关的书面文件。注册会计师在对医院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之前,对所审计的范围必须有一个全方面的掌握,以免出现重复审计和审计遗漏的现象。同时,在对审计的重点领域进行确定的时候,注册会计师必须根据该医院所处的行业状况、法律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环境、被审计医院的性质与主要业务活动、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被审计医院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业务风险、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等因素,来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估,从而根据评估得到的结果进行审计重点领域的定位工作。其中,对于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检查,医院固定资产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使用、转移、报废,医院成本核算,费用的归集与分摊,医院收人的资金来源,取消药品加成后减少的收人数额,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执行情况等方面,将会成为医院财务报表审计的重点领域。

熟练医院业务流程与会计核算特点

注册会计师在对医院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应该对被审计医院的各项重大业务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且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同时,随着公立医院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许多原有的制度都会被新制度所更换,比如说补偿机制改革和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以后,公立医院的补偿渠道也会逐步发生改变,会由原本的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人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则政补助两个渠道。从而,医院会计核算的形式也会从过去的不强调成本核算到要求单病种成本核算,从过去的财务报表体系过渡到新的财务报表体系。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对相关报表进行审计的时候,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医院财务报表审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脚步,国家财政部必然会对医院财务报表的审计工作进行不断的改革。比如2009年8月12日所印发了《医院会计制度》,其中就针对医院会计制度做出了新的制定。因此,为了能够将医院的财务报表独立审计工作做好,注册会计师应该对医院会计制度的新动向、新特点和新变化及时了解和掌握,除此之外,还要明确由于新制度给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带来的新影响和新要求,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素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