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资金走向范文

时间:2023-08-03 09:18: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股市资金走向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股市资金走向

篇1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3-0105-02

1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根据目前中国沪深交易所提供的成交数据,将主动性买盘视为资金流入,在任何一个股票软件的分笔成交数据中,用红色来表示。主动性买盘代表有场外资金愿意以比当时成交价更高的价格来买入股票,即外盘,用B表示,反映的是买方的意愿。将主动性卖盘视为资金流出,用绿色来表示。主动性卖盘代表有场内资金愿意以比当时成交价更低的价格来卖出股票,即内盘,用S表示,反映的是买方的意愿。

资金流向是指股市中的资金主动选择的方向。从量的角度去分析资金的流向,即观察成交量和成交金额,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在实际操作中是有方向性的,买入或卖出。资金流向的判断是分析股市大盘走势及个股操作的关键,但资金流向的判断过程非常复杂,我们一般通过计算资金流入流出指标来判断资金流向的方向性,并据此进一步预判股票价格走势。

资金流入流出指标的计算主要是根据该股票内盘、外盘计算。公式如下:资金净流量=(外盘成交手数-内盘成交手数)×成交均价。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当外盘手数大于内盘手数时,为资金净流入,反之就是资金净流出。一般认为主动性的抛盘为内盘,其越大,说明大多投资者不看好后市,股票继续下跌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大量抛售手中的股票,收回投资;主动性的买盘为外盘,外盘的积累数越大,说明主动性买盘越多,大多投资者看好后市,股票继续上升的可能性越大,大量买入该股票,以获取丰厚的风险收益。通过内盘,外盘,我们可以判断买方、卖方力量的强弱。若外盘成交数量大于内盘,则表现买方力量较强,股票被投资者普遍看好;若内盘成交数量大于外盘则,则说明卖方力量较强,股票不被投资者看好。资金净流入代表着该股票买方力量较强,股票有上升的动力。资金净流出代表股票的卖方力量较强,股票有下降的趋势。

针对股票交易市场资金净流入对股价变动的影响,做出以下四个假设:

假设一:超大单资金净流入量与股价变动有正相关关系;

假设二:大单资金净流入量与股价变动有正相关关系;

假设三:小单资金净流入量与股价变动有正相关关系;

假设四:散单资金净流入量与股价变动有正相关关系。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上证A股中按照市值排名前15位的全流通股股票和深证A股中按照市值排名前15的全流通股股票,选取数据样本时间是从2012年5月23日至2013年5月20日,共240个交易日的单个股票收益率、超大单资金净流入量、大单资金净流入量、小单资金净流入量和散单资金净流入量,共6941个样本。所有数据均取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中证网、新浪财经等开放式网站。

2.2 变量定义与指标选取

(1)被解释变量。

股票的单日涨跌幅:股票的当前价格与昨日收盘价格之差与昨日收盘价格之比,用Y表示。

(2)解释变量:单日的资金净流入量。

超大单资金净流入量:单笔成交在100万元以上的资金净流入量,用X1表示;

大单资金净流入量:单笔成交在20万~100万元的资金净流入量,用X2表示;

小单资金净流入量:单笔成交在5万~20万元的资金净流入量,用X3表示;

散单资金净流入量:单笔成交小于5万元的资金净流入量,用X4表示。

2.3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对实证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由表中的基本统计数据可知,股票单日涨幅的最大值为0.100400,均值为0.000140,最小值为-0.100140;超大单资金单日的净流入量最大值为83398.22,均值为23.47682,最小值为-85431.63;大单资金单日的净流入量的最大值为15560.49,均值为-18.68910,最小值为-13925.35;小单资金单日的净流入量的最大值为7249.160,均值为29.84256,最小值为-11125.47;散单资金单日净流入量的最大值为3297.360,均值为32.79930,最小值为-3670.780。

3 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

资金净流入量对股票单日涨跌幅的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假设一、二、三、四,本文建立以下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来考察资金净流入量对股价走势的影响:

Y=a+bX1+cX2+dX3+eX4+f

其中,Y是股价走势的指标, 用单日股票涨跌幅衡量;a 是待估截距项;b、c、d、e是待估回归系数, 代表了其对应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边际贡献;f是随机项。

同时,R-squared为0.362628;Adjusted R-squared为0.36226;F-statistic为986.5447;Prob(F-statistic)为0.00000;Durbin-Watson stat为2.014295。

回归方程为:Y=0.000453+2.40E-06×X1+4.65E-06×X2-1.68E-06×X3-7.10E-06×X4

回归结果表明,截距项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X1,X2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而且系数为正,说明超大单、大单资金净流入量对股价走势有正相关性,接受假设一、二。

X3, X4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但是系数为负,说明小单、散单资金净流入量对股价有负的相关性,拒绝假设三、四。

根据上述实证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超大单资金净流入量,大单资金净流入量和股价变动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即当单日有超大单,大单资金净流入量时,这只股票看涨,股票价格有上涨的趋势,再结合其他指标,如K线走势,5日均线,20日均线,投资者可以考虑买进该股票;小单资金净流入量,散单资金净流入量和股价变动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即当有小单,散单资金净流入量时,股票价格有可能下跌的趋势。

4 政策建议

投资者股票研判的过程中采用资金流入、流出指标时,并据此做出股票投资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不能仅仅关注股价的变动,资金流入,资金流出,应该综合考虑资金流入,流出,即资金净流入量对股价变动的影响,尤其是超大单,大单的资金净流入量,二者对股价变动的影响显著,通过对这两个指标的研究,我们可以对股票未来价格走势做出一定的预判;我们在投资时,可以不去关注小单,散单资金净流入量,这两个指标对股价变动的影响很小,可以不去考虑,把注意力集中在超大单,大单的资金净流入量,并据此做出判断。

(2)注意结合股价在低位、中位和高位情况下该股的成交量。成交量变化是股价变动的基础,市场交易越活跃,成交量也就越大;进行成交量变化与股价变动相互关系的分析时,一定要把握大势,结合K线图及其技术指标进行综合研究判断。

(3)综合考虑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其他相关因素,比如股票市场内部因素,公司内部因素,宏观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等,作出最终的股票投资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李向科.证券投资技术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美]戈登.投资学基础[M].赵锡军,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篇2

中图分类号:F76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0-0065-02

正常情况下,股票市场的整体走势是有章可循的,其中存在着一个价值中枢,股票价格应当围绕着该价值中枢呈现小幅度的上下振荡,除非宏观经济基本面发生根本变化,或是有突发性事件出现,股市的波动性一般不会太剧烈。 “平准基金”成为曝光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不仅仅因为推出平准基金将深刻影响中国股市,另一方面,各方对中国是否该出平准基金莫衷一是,互相辩论,而平准基金一词在媒体的曝光率随之也升高。

一、股市平准基金的内涵

所谓平准基金,又称干预基金,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以法定的方式建立的基金。这种基金可以通过对股票市场的逆向操作,比如在股市非理性暴跌、股票投资价值凸显时买进;在股市泡沫泛滥、市场投机气氛狂热时卖出的方式,熨平股市非理性波动,达到稳定证券市场的目的。平准基金是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证监会、财政部、交易所等)以法定的方式建立的基金,通过对股票市场的逆向操作,熨平市场的剧烈波动,以达到稳定证券市场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平准基金的来源有法定的渠道或其基本组成是强制性的,如国家财政拨款、向参与证券市场的相关单位征收等,也不排除向自愿购买的投资者配售。

从平准基金作用的市场来分,目前主要有外汇平准基金、国债平准基金、粮食平准基金、股市平准基金等几类。股市平准基金不同于其他股票投资基金。它是一种政策性基金,主要目的是服务于股票市场稳定这个目标,因此它有其自身的特点。

目前国际市场上设立了股市平准基金的国家和地区并不多,主要有中国香港、日本和中国台湾。从运作的情况看,香港特区政府在1998年就利用平准基金成功地阻击国际热钱的袭击,韩国政府1990年设立的4兆亿韩元股市安定基金和中国台湾省的5 000亿新台币安定基金,在当时也不同程度地发挥了功效。应该说上述平准基金在维持投资者信心和稳定股市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设立股市平准基金的好处

股票市场是为企业发展提供资本,促进企业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场所。经过多年的发展,股票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股票市场发展的好坏将极大地影响整体经济发展的状况。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搞好股票市场,使之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然而,从多年状况来看,由各种原因造成的股票市场的非理性的大起大落,在股票市场对外开放,融入全球经济的今天,已经严重地抑制着股票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本来股市的起起落落自有其内在的规律,正常的涨跌是符合市场运行的需要的。但是,超过正常范围的大起大落不仅不会促进市场的发展,反而会给市场带来极大的危害。各方面原因造成的暴涨暴跌给投资者带来重大的损失,社会财富被无情地吞噬,投资者信心消失殆尽。没有投资者的参与,国家的税收受影响,股票行业萧条,企业融资更加困难,社会消费受到抑制等一系列不利后果将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市场的非理性暴跌已经带来一系列问题。在未来的几年内,各种因素将继续给市场带来压力,股票市场的发展将面临严重的危机。因此,就当前中国股票市场来说,设立平准基金至少有以下好处:

1.丰富政府平抑股市波动性的手段,提高政府针对股票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当前设立股市平准基金,能增强中国股市的稳定程度,促进中国股市健康、稳定发展。众所周知,A股目前仍然存在如国企股权重大、大小非解禁规模巨大、金融衍生工具单一、市场封闭性较强等制度缺陷,同时,也存在着只能做多,无法做空、T+1制度、涨跌停制度、扭曲的新股发行制度等交易规则硬伤。这些缺陷的存在,特别容易助推A股疯涨爆跌!具体来说,2007年大牛市时,大盘涨疯了却无人顾及市场风险,而2008年的大熊市,股指跌去70%多,很多基金却不敢贸然入场。尽管市场管理层一再表示同时也在行动旨在健全法制,加强监管,逐步解决市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些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以前,市场的大起大落将仍然伴随着市场的发展。所以,设立平准基金就显得很有必要。

2.推出平准基金,实际上是股票市场建设的一部分。从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平准基金的存在对于维护股市的稳定,有其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股票市场瞬息万变,为了股市的长期稳定发展,现在应该抓紧推进平准基金的构建。与成熟市场相比,中国的股票仍是新生儿,市场充满缺陷,充满问题。如果我们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无法走向成熟,无法面向世界。只有不断完善股票市场的建设,中国的证券市场才能走向成熟,走向规范,才能摆脱苦难,重获新生。比如股权分置改革中,各类利益集团为了保全自身利益,置投资者利益于不顾,纷纷抛出大小非,投资者损失惨重,对市场带来灾难性冲击。

3.夯实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性基础,增强中国股市整体抗御系统和非系统风险的能力。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及中国加入WTO的影响,中国的股票市场已逐步向国外投资者开放,即股票市场逐步走向国际化。众所周知,国际资本对一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正日益加大,国际资本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活跃股票市场,另一方面也潜伏着巨大的风险,可能导致股票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导致股市的异常波动。在此情况下,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要自觉地以WTO的基本原则为参照体系,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恰当地组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对股市进行监管。在美国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严重灾难的国际化背景下,拥有一个强大的平准基金无疑对中国股市的稳定发展有重大的意义。1998年8月香港政府为狙击国际游资的恶意进攻,毅然动用巨大的外汇基金入市干预,从8月14日至8月28日,共动用了千亿元资金,将恒指推高了1 100多点,上演了一场“世纪大战”,极大地打击了对冲基金,扭转了股市单边下挫的危险局面,确保了香港的金融稳定,使香港经济快速地摆脱亚洲金融风暴的阴影得以稳定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成功案例。综合以上分析,未来市场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市场的运行仍将出现非理性的局面。所以尽快建立平准基金,控制股市风险,减少或缓冲市场冲击,已成为目前股票市场的当务之急。

4.通过股市平准基金的运作,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调整市场资金的流向,促进重点产业的发展。虽然近期政府出台的许多措施,比如说大型国企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它与平准基金入市操作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一方面不是所有股票都具备大股东增持的条件。因此它不可能完全取代平准基金的作用。而“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它所直接针对的是经济而非股市,事实上股市存在的很多问题也不是“四万亿”可以解决的。因此,虽然现在的市场条件与前一时期是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对平准基金的需求并没有因此而减少。中国股市设立平准基金,通过股市平准基金的投资流向,进一步引导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实现国家的产业政策的有效推行。所以,中国股市,需要平准基金。

三、当前设立股市平准基金的弊端

1.设立股市平准基金,需要耗费巨额资金。现在,中国股市已经发展,具有较大市值规模,若入市干预资金规模太小,将不足以影响股市,干预政策必然无功而返。据有关估计,要将上证指数上托200点预计要耗费资金2 000亿元人民币。然而,要达到足够入市规模就面临资金筹集问题。如一次性筹集巨额资金,若临时筹集,恐难满足时效性,若预先筹集好,则将承担高额的资金成本。如分阶段筹集则不能保证后续资金及时到位,难以达到预期调控目的。

2.股市平准基金入市时机选择不当,将适得其反。入市时机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近来股指不断创新低,这究竟是股市向投资价值的回归,还是股市的不合理崩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正确判断中国股市真实客观的股指水平是平准基金入市的关键问题,而我们对这个关键问题却没有定论,存在着平准基金入市时机的决策风险。

3.设立股市平准基金会滋生寻租行为。股市平淮基金入市必然影响股价走向,引起股市波动,相关决策人员所拥有的事前信息具有极高含金量,这种信息优势为寻租腐败提供了可能性。

4.设立股市平立准基金会造成市场扭曲。不恰当地、过于频繁的入市干预可能对资本市场正常价格形成功能、资源配置功能等造成人为扭曲。而我们很难判断什么是恰当的干预,如何实现恰当干预。这是许多学者反对设立平准基金的根本原因。

5.设立股市平准基金,可能面临亏损。股市平准基金存在着投资亏损的可能,有关资料显示,台湾“国安基金”到2004年底按12个月的月均价计算,2004年持有股票价值为543亿元新台币,当年亏损约138亿元新台币,2003年度的跌价损失为221亿元新台币。中国运作平准基金也很难避免被套牢而造成亏损的风险。

6.设立股市平准基金,会背“违反自由经济原则”的骂名。1998年香港政府干预金融市场的做法在经济学界引起了激烈的辩论,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和默顿米勒在内的反对者对香港政府的行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认为这种政府干预违反了自由经济原则,破坏了游戏的基本规则,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造成了严重损害。从当前关于设立股市平准基金的“争斗”来看,这也是管理层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兵.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篇3

楼市――股市――期市之间的联动性可以有两种解读。一是跷跷板,这是乐观派的解读,理由是楼市熄火,资金出逃,会选择进入股市,二是一条船。楼市地震,股市遭殃,一些资金会远离投资市场的风险,股市楼市将会联袂下跌。股市楼市的关联性很强,平时手拉手,寒来两分离,通常是在经济的周期波动中才会发生阶段性的背离趋势。

政策性地震没有改变经济复苏的趋势,也就不会改变股市楼市的同步震荡。换句话说,楼市的不确定性将波及股市,会给股市的情绪面留下阴影,进一步强化当前股市的观望气氛。楼市成交量突降,资金却未必会立即转投股市。在投资者的精神账户中,风险资产是一个总量,隐形存在着一个房价/股价螺旋。房价上升会增加风险资产的收益,从而提高股市投资的意愿,房价下跌或预期房价下跌,股市投资的意愿也会随之下降。

虎落平阳 底部还待确认

近期,沪指跌破2600点,跌过前期低点2639.76(2009年9月1日)。宏观经济频频见好,股市却跌跌不休。国金研究所的报告显示,2010年至今,中国股市在19个主要股市中表现最差,全球排名倒数第五。

沪指跌破笔者上半年预测的2700点底线,趋势仍在下探,反弹乏力,仍可能再创新低。股市破位下跌的直接原因是楼市调控,其背后是货币政策基调的变化,政策的不确定性进而延伸到市场情绪的逆转。楼市低迷,股市破底,不缺资金缺信心,这是虎落平阳的内部原因。从估值的角度看,底部的支撑点已经浮出水面:股市的平均市盈率跌破20倍,这是中国股市的长期支点。沪深300的分红率再次高于存款利率,这是2008年10月笔者预测股市情绪性底部的依据之一。新股和次新股跌破发行价的破发率也接近历史高点,说明市场情绪走向极度悲观。跌破净资产的股票几乎没有,说明投资者没有绝望,抄底行动已悄然开始。

楼市地震,政策变调,资金退出和信心动摇,这是内因,而股市虎落平阳还有外因。希腊经济危机引发欧元贬值,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陷入欧洲债务危机的恐慌之中,甚至担忧欧元会因此解体,这从外部强化了中国股市的悲观情绪。欧元和美债的做空者之一索罗斯先生在中国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欧元解体?这不是我说的。”也许从这个回答中,我们应该得到一点乐观的暗示。此外,美国经济已经出现了复苏的曙光,欧洲的三角债主要发生在欧元区内部,外债所占比重不到1/4,欧洲危机被明显放大,恐慌症也传染到中国股市。

篇4

第一,市场化与加强监管的矛盾。股市是市场经济中最市场化的一个部分,按道理讲,股市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市场化。但是在我国股市的发展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市场化,股市就有可能被盲目炒高 ,导致市场过热,风险过大,违法违规行为剧增的现象。这种情况迫使管理者不得不采取加强监管的措施。而每当股市一加强监管,股市就要大幅暴跌,投资者利益受到严重损失。作为管理者本来是不应当监管股指高低的,股指高低应当市场化,但是在投机过重的市场中,不管股指高低,就要出乱子,加强了监管,投资者付出的成本代价又过大,又有可能使管理者放松监管。

第二,投资理念与投机理念的矛盾。

按道理讲,在股市中应当倡导投资理念,应当根据公司业绩进行投资。但是在我国的股市中,经常是投资的风险大于投机的风险,而投机的收益大于投资的收益。目前,上市公司平均每股能分红0.20元,就算相当不错了,而这0.20元,在每天股市开盘的一涨一跌中,很容易就被跳过去,既然如此,还有哪一个投资者愿意花极高的代价,投资一年,冒着巨大的风险去追求这0.20元的红利呢?不仅如此,在存在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情况下,公司高级利润是为了庄家出货,低级利润是为了庄家进行,投资者根本没有办法根据业绩去投资,ST、PT都成为了追捧的对象,问题股成为领涨的先锋。

第三,股市融资与清查资金的矛盾。 我国的股市中,只靠散户的资金和证券公司的自有资金是不可能支撑起市场的。股票市场要发展,上市公司要源源不断地发行上市,就必须向股市融资。但是我们每一次放宽了向股市融资的政策,就有大量银行资金,通过多种渠道流入股市,引起股市的暴涨。而股市在大量资金的推动下,不断地被炒高,为防范风险,管理者有必然推出清查资金的政策,造成大量资金撤离股市,引起股市暴跌。我国股市就是在这种融资与查资的矛盾中运动,造成极大的资金损失。

第四,股票价格与股票价值的矛盾。

由于高溢价发行股票的体制以及上市公司中只有一小部分流通股可以上市买卖,造成了我国股市中股价偏高,脱离股票价值的现象。这是导致股市投机与市盈率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如果简单地将股价向股票价值回归,甚至向国外股价接轨,那么目前股市投资者的利益就要受到重大损害。这种因历史和中国特色造成的股票价格与价值的矛盾,无论如何也不应当靠牺牲积极支持国企改革的投资者的利益来解决。

篇5

一、引言

通常我们认为沪深股市之间具有连动效应,沪市深市的涨跌幅度总是惊人的一致。上证综指与深证成指具有相同的趋势,并且互为因果关系。而且沪深股票市场具有相同的社会经济环境,而且两市的交易制度、投资者结构、上市公司结构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加之资金在两市间可以自由流动,更加证明了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的确沪深股市间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资金在股市之间的自由流动也不必赘述,但沪深股市间上市公司的不一致性以及两市的不同作用却又注定了资本要在两市之间进行选择。

二、游资

游资,是投机性短期资金,又被称为热钱。它的目的是追求高回报,表现行为是在市场上迅速流动。游资的性质并非一成不变,资金可以从长期变为短期,从短期变为游资。因此它的甄别并非易事,关键在于经济环境对资金的引导,是否会导致资金从投资走向投机,从投机走向逃离。

游资是由于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国际性投资基金快速扩张等原因形成的。很多资金充裕的国家和机构保留部分流动资金寻找短期投资的机会,以寻求高回报率,而一旦有了好的投资机会,投资者就会蜂拥而入,大量的流动资本就会进入当地市场。这些资本会对当地市场的汇率、利率产生很大影响。

游资的流动会加大经济周期性波动,对流入国的经济过热和泡沫涌动产生推波助澜作用。通常它会在经济过热阶段大量流入,一旦结构性问题明显显露,或者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它们会大规模撤离;而在经济衰退时很少进入,经济复苏时也姗姗来迟。

这和过去近10年来中国的经济现象比较相似,可以断定,在06年有大部分热钱流入,而在金融危机后大部分热钱从中国股市流出。

三、资金的选择

沪市和深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也铸就了两者之间不同的风格,然而彼此间的合作又共同撑起中国股市的一片天。

本文分析了2002年1月至2011年10月的沪深两市的交易情况。金融危机前,我国在06年10月以前股市发展的缓慢,股市成交金额普遍在10万亿以下。此时沪深股市的交易量约为1.66:1。应该说来,此时的交易量比较客观的反应了国内外资金对沪深股市间的选择。此时的投资中乏有热钱,大部分为长期资金。

由于炒股热的到来和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大批的游资进入了股票市场。06年10月后,我国的股市进入了疯狂的增长期。此后一直稳步上升,直至07年5月,成交金额达到惊人的58944.93万亿。此间沪深交易量的比例是1.97:1。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游资更加偏好沪市。

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07年6月到08年10月间,股票市场一直跌,此间沪深比例为1.99:1。这个过程间游资不断逃离市场,逃离深市的游资为16%,而沪市则为20%。可以很清晰的看见,在经济发展良好的条件下多数资金进入了沪市,而在萧条时,这些游资被挤压出来,沪市被挤压的多恰恰说明了繁荣时期沪市相对于深市更加具有吸引力。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从08年11月到09年7月,股市的成交金额一度上扬。沪市深市的平均比例是1.97:1。相比于06年前,发现又有大部分资金进入沪市,同样说明游资更倾向于进入沪市。

篇6

股市流动性取决于储蓄搬家

和其他金融资产一样,流动性对股票收益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因为任何一种金融资产取得的收益都必须通过具有较高流动性的市场来实现。

近几年来,投资者一定很熟悉一个名词――流动性过剩。确实,在2006-2008年的超级大牛市中,流动性过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历史地看,中国货币市场近10年以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从来都不缺少资金。无论是股市6000点还是1600多点时,流动性过剩一直在耳边回旋,甚至1600多点的时候,货币市场流动性比6000点时还要多得多,而股市为何会出现如此牛熊两重天?

实际上,货币市场的流动性与股票市场流动性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在中国当前分业监管的条件下,货币市场资金和股市资金更多地是在新股发行方向上有所联系,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则取决于居民储蓄搬家的动向。

统计数据表明,近年国内居民较大规模的“储蓄搬家”发生过两次:第一次出现在1999-2000年。央行的统计数据表明,1999年的居民储蓄增加额比1998年少了近900亿元。第二次“储蓄搬家”出现在2006-2007年。在2006年,居民储蓄负增长959亿元,而在2007年该数据更是达到惊人的9589亿元。A股市场的涨跌情况与居民的“储蓄搬家”呈现相当的一致性。在第一次大规模的“储蓄搬家”过程中,上证综指在1999年、2000年分别上涨了19.18%以及51.73%。而在第二次“储蓄搬家”中,上证综指涨幅更是惊人:2006年上涨幅度达130.43%,而在2007年股市更是创出历史最高点6124点。

然而,到2010年,资金面上却出现了储蓄回流现象。今年2月份居民储蓄增量巨大,一个月1.5亿多元,突破历史峰值。从这个层面看,恐怕对股市今年来的走向就不难理解了。

换手率决定个股的流动性溢价

如果说掌握了股市的流动性走向即把握了大盘的趋势性,是在股市中取得成功的第一步,那么,能否精确地把握个股的流动性走向才是决定投资者能否在股市中赚钱的关键因素。

一般而言,个股的流动性是指进出该股的难易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大盘股的流动性要远高于中小盘股。但是,在全流通时代,大盘蓝筹股的上涨对资金的需求量远大于过去。此外,由于大部分流通股掌握在大股东、二股东、三股东手中,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市场话语权越来越薄弱,因此基金进入大盘蓝筹股的积极性大大降低。而相对于大盘股,机构投资者更热衷成长性高的中小盘股,这类股票具有收益率相对高一些的“小公司效应”。反映到股价上,今年以来,中小盘个股黑马频出,而大盘蓝筹板块却是跌跌不休。

根据基金年报披露的全部持股情况,与2009年上半年相比,基金也改变了自己的“胃口”,大蓝筹已不是基金的“心头好”,新加仓的股票绝大多数都是中小盘股。与2009年半年报对比,有265只股票新加入到基金的股票池。其中,有109只是新上市的股票,156只是老股票。由于基金对大盘股早已有所布局,因而增持的老股票清一色为中小盘品种,其中流通股本在3亿股以下的小盘股又占据了主流,被基金新增持102只,占到新增股票的四成。

手握几十亿,几百亿元资金的基金“大佬”的新动向,中小投资者是否应当紧随其后?

流动性溢价在波动中产生

可以说,这个世上炒股的人万万千千,但赚钱永远只有那么一小部分人,而这一小部分人中做得最为成功的是莫如鼎鼎有名的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确实,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投资行为有很多值得中国投资者学习的地方。但是,在价值投资和长期持股的方面如果生搬硬套到中国,恐怕就有些“水土不服”了。

可以说,现阶段的A股仍没有摆脱政策市的阴影,股市“过山车”式的表现也情有可原。那么,作为投资者,既然无法改变这一现状,只有去适应现状,在股市的剧烈波动中上下冲浪。通俗地说,就是跌下来买,涨上去抛。当然,要做好这一点。确实不易。

当前,股市连跌一月有余,股指已损失逾22%,大盘将何去何从?投资者是否可以从股市的波动中寻找到一些流动性价值?事实上一些机构投资者已开始着手准备。嘉实基金认为,从估值上来看,目前2600点一带沪深300指数的动态市盈率已经基本跟2005年的1000点、2008年的1664点接轨,对应的动态市盈率都是13倍。因此,现阶段基本到了底部区域。由于调控政策尚在延续,因此还看不到系统性的上升机会,但阶段性、结构性机会已逐步闪现。

封基以折价弥补流动性不足

据专家介绍,在海外,传统封闭式基金都存在一定的折价,折价率大概在5%-10%左右。封闭式基金产生折价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流动性问题。而我国市场上的封基,有时候折价率可以超过25%。

封闭式基金。顾名思义,就是“封闭型”的基金。此处的“封闭”,主要是指,在基金存续期内。这类基金的持有人将资金交给基金管理人后,如果需要变现,只能通过证券交易所二级市场(证券交易所)转让给他人,需要在二级市场进行撮合交易,而不是“天然”地向基金管理人按照自己所持有的份额申请几乎无条件的赎回。这个形式,降低了封闭式基金的流通能力。

而开放式基金则不同,大家都知道,你持有开放式基金后,如果想要拿回自己的资金,需要向基金公司申请赎回。货币式基金通常是T+1天之后就能将钱款打到投资者账户上,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等也只要在T+3、T+5之类的三五天内到账。这种赎回,是自由的,是没有附加条件的。

更进一步说,如果封闭式基金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风险。持有人(投资者)当然想把它转让出去,但其他投资人作为理性人,也会看到这种风险。所以,转让(流通)可能就变得有些困难,或者受让方要求更低的交易价格。

篇7

尽管瑞信等个别大行指出,QDII现在已批额度有限,可投入港股的只有70亿美元,相当于港股市值的0.5%左右,股市反应有些过敏。但证券商普遍认为,此消息利好港股,而且中央为了“排洪”,以免内地股市过热及人民币升值过急,会快速增加QDII额度,不应过分低估QDII的作用。

法国巴黎百富勤甚至认为,未来12个月通过QDII流入香港的资金可达250亿美元。花旗银行看好较A股股价折让大的H股、没有在内地上市的H股(如电讯、能源股)和部分具有环球业务的蓝筹股(如汇丰控股)等3类股票。

美国股市对港股走向也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虽然普遍预期本周美国股市存在调整压力,但美股的强劲走势丝毫不改,尤其在周三出现跳高上涨,令道指今年第22次创出纪录高位。

私募基金持有花旗集团、股神巴菲特吸纳数家铁路公司及保健公司股份的消息,使投资者对会有更多购并交易的预期升温。D.A.Davidson & Co.市场策略师Fred Dickson表示,市场流动资金充裕,交易商不敢轻易沽货,生怕一旦沽出了哪家公司股份,这家公司却成了下一个购并目标。有了强劲的美国股市作指引,全球股市沉浸在普涨的喜悦中。

篇8

一、前言

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自2001年12月11日开始,中国正式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产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给我国的资本市场带来了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就是对我国资本市场整体格局造成了一定影响;第二,就是对资本市场的筹资者造成了巨大影响;第三,就是对资本市场的投资者造成了严重影响。所以,要想在加入WTO之后,保证我国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就要积极开展改革工作,不断完善市场机制。

二、加入WTO后对我国资本市场整体所造成的影响

加入WTO对我国资本市场整体的影响最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外资的进入短期内可能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一定冲击,但从长远看,则有补充资金、促进规范以及扩充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范围等作用,具体内容为:

(一)促进了我国股市走向规范化

股市要想健康、有序的发展,就要走向规范化,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政府的过多干预影响股市的开放性,还能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我国股票市场。而且,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许多投资者被国外先进投资理念所影响,投资理念变得更加成熟,者对促进我国股市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解决了我国股市资金不足问题

我国股市之所以发展缓慢,主要原因就是资金不足。无论是要进行国有企业改革,还是要处理好股权结构问题,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可是,我国的资金明显不足,如果只是依靠降低利率的办法将银行资金进行分流,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在加入WTO之后,我国股市涌入大量外资,虽然资金额度不定,但却有效的解决了我国股市资金不足的问题,有利于股市进行融资扩张。

(三)改善了我国股市单一的发展方向

在加入WTO以前,我国的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比较封闭、单一,与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可是,加入WTO之后,先进的投资理念与市场运作规律有效的改善了我国股市单一的发展方向,逐步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从基金品种上看,单一封闭基金发展到开放式基金、社保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从上市公司来看,由单一的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发展到国有、民营、中外合资、外国独资企业,相信我们将来的证券市场一定会是各种形式并存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三、加入WTO之后对筹资者所造成的影响

筹资者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入WTO之后,无论是从降低关税方面还是从资本市场开放方面都对筹资者造成了巨大影响,具体内容为:

(一)从低关税方面分析

我国既然加入了WTO,就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政策改革,其中就包括将一些非关税壁垒取消以及要将关税逐步降低,这些政策对于那些需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进行生产的加工型企业来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关税降低之后,企业就可以减少在原材料进口上所花费的资金,这样不仅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盈利空间,还有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可是,对于那些电子、机械、纺织等企业来说,加入WTO将会给他们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为那些非关税壁垒的取消,必然会有大量国外物美价廉的商品融入我国市场,给国内相关企业造成巨大冲击,那些规模较小或者是成本较高的企业则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被市场所淘汰。所以,加入WTO对不同的行业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二)从资本市场开放方面分析

加入WTO后,资本市场逐步放开,国外资金会涌入中国市场,外资企业陆续在中国上市,使中国资本市场的资金规模、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对中国的上市公司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大量的资金涌入我国市场,这样不仅可以扩大上市公司生产的规模,还能提供充足的融资空间。对我国那些具有良好发展潜力,但却缺少资金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上市门槛的降低,给那些规模较小,发展潜力良好、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可以与那些大企业进行公平竞争。

3.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有利于上市公司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科技投入,不断改革与创新。因为只有增加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才能赢得更多的投资者,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随着证券市场逐步走向正规化、国际化、使国内上市公司没退路可走。加入WTO后,证券市场从立法到监管肯定会逐步完善,对那些想在市场混水摸鱼投机赚钱的企业,绝没有得逞的机会。管理不善,经营亏损的就得被清除出门,这样会逼着上市公司把眼光从股民身上转移到企业的发展上。

四、加入WTO之后对投资者所造成的影响

加入WTO不仅给筹资者造成了巨大影响,同时也给投资者造成了严重影响,主要包括股民的投资策略、防范意识以及投资理财观念等几方面,具体内容为:

(一)对股民投资策略上的影响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繁荣,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传统那种单打独斗的投资策略已经不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很多投资者都将目光投向了风险较小的投资基金或者是一些比较正规的中小机构投资者,这种投资策略上的改变不仅能够降低投资者的风险,还能促进我国股票市场逐步走向健康、有序的道路。

(二)对人们防范风险意识方面所造成的影响

加入WTO之后,我国的金融证券市场完全开放,其风险也大大增加了。如果没有一定的投资只是进行盲目投资的话将会面临严重的投资风险,甚至会造成倾家荡产的后果。所以,为了避免这种不良后果的形成,很多投资者的防范意识也随之增强了。加入WTO后,就证券市场而言,将会增加来自两方面的风险,一是国外投机商带来的破坏性风险,一旦大机构联手出击,有可能对我国证券市场造成破坏性影响;二是国外金融风险传递形成的被动性风险,入世后的国际金融资本进出我国的频率加快,将国际经济、金融风潮带入我国,形成被动性风险。

(三)对人们投资理财观念方面所造成的影响

由于我国传统理财观念的影响,很多百姓的投资理念还比较落后,而且也不敢轻易涉足股市,认为其风险太大。可是,自从加入WTO之后,国外的先进投资理财理念已经逐步被人们所接受,越来越多的百姓愿意将自己的积蓄投入到股票市场。而且,随着我国银行信贷业务的不断完善,有很多人愿意以物抵押贷款,把资金投向股市。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股票市场的发展潜力,而且银行的利率又低,将钱投入股票市场可以获得较高回报。所以,只要股票市场能够持续、稳定发展,必然会赢得更多的投资者。中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为中国股市提供了繁荣发展的理想空间,国家政策稳定,为股票市场发展提供了让人放心的保证,又有全球最大的投资消费群体,可以营造全球最好的投资氛围。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清楚的认识到我国加入WTO的长远意义,并积极的抓住这个良好的机会。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入WTO后,中国股市对中国经济的繁荣,对中国企业的发展,对中国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都会带来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企业家传统经营观念和老百姓的家庭理财观念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使之发生新的变化。虽然短期之内存在一定的障碍,但只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就会逐渐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繁荣。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我国加入WTO后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余甫功.加入WTO与资本市场国际化初探[J].岭南学刊,2008(04).

[2]马胜,黄泽勇.论加入WTO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9(02).

[3]张新为.试析加入WTO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和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 2008(06).

[4]居尔宁,张晓芳.中国资本市场问题解析[J].内蒙古统计,2010(05).

篇9

问:从当前股市来看,支撑股市上升的基础是什么?

何维达:我认为,从目前看,支撑中国股市上升的基础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维稳政策的支持。大家清楚,中国的股市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靠政策支持,政策宽松,股市就表现好,否则就比较糟糕。二是经济复苏略好于预期,上市公司业绩也略好于预期,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盼头,对上市公司有盼头。三是资金还是比较充裕。股市靠资金推动,如果资金供给不足,出现“贫血”,那么股市必然大跌。

易宪容:只有逐渐上行的中国股市才能恢复股市的融资功能和中国经济信心。而融资功能恢复,才能让国内一些好的企业从市场便捷地获得低成本的资金,从而为保证企业及行业增长创造条件。如果股市融资功能不恢复,那么它对保证国内经济增长是相当不利的,也无法增强对中国经济信心:二是2008年国内股市严重缩水,让股市绝大多数投资者的资产严重缩水。我相信政府会采取鼓励的政策让国内股市逐渐进入上行的空间。事实上,从2009年开始,中国股市开始逐渐进入上行的通道。

股市仍然有上升动力

问:年前我国股市走向如何?

何维达:年前股市喜中有忧。不利因素为:融资规模大,大小非减持压力大,创业板上市以及美国股市上升50%后的可能大级别调整,这些利空因素将影响股市走高。有利因素是:中国和世界经济开始复苏,政策面的支持,新基金和Q[1l入市等,股市仍然有上升动力。如果一切进展顺利,今年底股市上证综指可能到3800点,总的看,年前股市我个人比较乐观,估计明年6月前后,股市可能达到4200点。

易宪容:年前,在政府有意愿提振股市的信心及整个经济宏观面逐渐向好的基本格局下,国内股市仍然有可能持续上行,只不过在上行过程中少不了震荡。

股市上行的高度很大程度依靠于市场的关注焦点是否会由中小盘题材股逐渐向大盘蓝筹股转换。如果这种转换成功,市场可能重新踏上价值投资之路,从而让股市上行的成果逐渐稳定下来。如果这种转换不能够持续,那么市场震荡可能比我们预想的要大。

影响国内股市走势最为重要的几个方面,仍然是银行信贷政策持续性、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理性回归及国际金融市场稳定。如果国际金融市场不会比2008年下半年进一步恶化,或国际金融市场基本上稳定,那么中国股市应该会上升。

为经济转型提供平台

问:年前股市走向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胡俞越: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中国股市将不仅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更要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资本市场的平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调结构比“保八”更重要。调整所有制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城乡经济结构、一二三产业结构、产业内经济结构、产品结构、贫富结构等等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议题,而经济转型、调整结构的效应也会在证券市场得以反映。

何维达: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如果股市走好,对经济发展有提振作用,增强企业家及普通百姓的期望和信心;同时也会改善上市公司的业绩,毕竟股票升值,上市公司业绩也会随之好转,上市公司投资股市获得收益,也有利于改善业绩。

(中广)

调查:

7成富裕人士欲投资股市

汇丰前不久公布一项针对亚太区富裕人群调查结果显示,内地受访者中,70%受访者表示其净资产在过去半年内快速增加,89%的人士表示他们的财富增长来自于现时工作,也即这近九成的内地受访者是所谓的“打工仔”。

汇丰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表示自己财富增长来自于受雇的工作。其中,内地89%的受访富裕人士称财富增长来自于现时工作,34%称来自于创业和现有生意,11%的受访内地富裕人士表示财富增长来自于财产继承。

汇丰调查发现,近半数的受访内地富裕人士计划在未来6个月增加投资,其中股票市场最受青睐。71%的内地受访人士表示有计划投资股票市场。另外,43%的受访者表示有计划增加手中的本外币存款,35%打算在基金上增加投资,仅3%的人表示未来6个月没有任何投资方面的变化。

太平间黑色经济:殡仪服务利润达1000%

广州天河区某三甲医院太平间职工老王“自爆家丑”,揭出了太平间的“四宗罪”。在太平间工作10多年的他直言,太平间(停尸房)“这碗水很深,里面利益很大。”

尸体从病房运到太平间――太平间工作人员不经家属同意,就为尸体烧纸钱――家属来了就跟家属说: “已烧了纸钱,一套100元。”――家属碍于感情原因不便计较太多,乖乖掏钱。――向家属卖寿衣,500元~1000元一套――替死者穿寿衣一次200元。

拿到尸体后,他们经常尽量拖住,不运到殡仪馆,等待公司与死者家属谈生意。有时一拖就是一两天,任由尸体腐坏。

有殡葬中介内部人士透露,其实一条龙服务的价钱如果是5000元的套餐,只花几百元就可以搞定,殡葬中介在殡仪用品和服务的利润有时甚至达1000%。

疯狂的白银:欲与黄金试比高

今年以来,黄金价格屡创新高,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但白银的涨幅更是胜于黄金。在2002年以来的一轮牛市中,国际黄金价格从每盎司278美元上扬到最高达到每盎司1020美元,涨幅为265%,而国际白银价格则从每盎司4.7美元上扬到最高达到每盎司20.67美元,涨幅达到了340%。

疯狂的白银以自己涨幅的优势欲与多年来人们投资的宠儿黄金一较高下。难怪市场上关于“炒银”机会胜过“炒金”的说法不绝于耳。

白银的这种优越性,再加上近期内白银价格的飞涨,白银投资热潮不请自来。

2010年三大类升值潜力股

2010年十大大盘价值股:

中国人寿(601628)、北京银行(601169)、辽宁成大(600739)、中海油服(601808)、神火股份(000933)、上海机场(600009)、西宁特钢(600117)、北辰实业(601588)、中海集运(601866)、宝钛股份(600456)。

2010年十大中盘潜力股:

篇10

现在,经过各方努力,股改终于完成,但A股市场似乎又开始重现新股供应导致市场不堪重负的窘状。中国股市究竟何时可从一个“资金推动型”的市场,转变成一个“基本面推动型”的市场呢?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中国市场的总体融资环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2007年企业在股市中的融资总额为6500多亿元人民币,占全社会从各种渠道融资总额的13%。这一数字比2006年的6%翻了一番,而在2005年股市最低潮时,这一比例只有3%。

不能否认,股市集资量在过去几年间有相当大的升幅,但这个集资规模完全能被中国的经济规模和资金供应所消化。以股市规模来比较,2007年股市融资量占当年A股总成交量的比例还不到1.5%;占2007年底时总市值的比例也不过约2%。这在国际市场中并不高。

例如,同期香港市场的筹资总额为5400亿港元,约占全年股市总成交量的3.3%和年底总市值的2.6%――这两个比例都高于A股市场。另一方面,2007年内地股市集资规模只占当年GDP的3%和居民存款的4%,都并非很惊人的数据。

未来一段时间将会如何?目前,市场中十分担心的一个问题是,一些股改后的非流通股将可逐步流通;同时,2006年后上市的很多股票,其大股东所持股票的禁售期亦将结束,这将是除IPO和上市公司再融资外的又一项资金需求。根据我们的预测,从今年3月到年底,按现时的市价来计算, A股市场新增的流通市值(包括股改后转为流通的原非流通股,和新上市企业禁售期解禁后的股票)将超过2.3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A股市场在今年2月底总市值的8%,流通市值的26%。这不能算是一个小数目。但关键问题是,一些原股东会不会在短时间内把手中的股票在市场悉数抛售呢?

一家公司的大股东或主要股东,通常会在下列三种情况抛售他们的股票:第一,他们对公司的前景不看好;第二,他们虽然对公司前景看好,但觉得目前阶段股价太贵,所以先把股份卖掉,等待较好时机再入市;第三,股东本人自身有资金需要,所以把股票抛售套现。

对一家发展前景看好且股价相对便宜的上市公司,其大股东更有可能在市场中增持而非抛售自己的股票。因此,上述三种情况中,第三种情况属于个别。而对前两种情况的判断和决定,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公司的基本面,而不是新增的股票流通量。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是政府,因此除前景和股价的因素外,对产业政策走向的考虑也是他们决定是否卖出股票的重要原因。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在抛售自家企业的股票时,可能会较私营企业家更为谨慎。

因此,A股的走向最终将由基本面所决定。但现阶段对于基本面的看法分歧颇大。根据国内券商对近400家上市公司2008年的综合盈利预测,A股市场在2007年和2008年的市盈率分别为36倍和27倍。这样的估值并不便宜。但若2008年A股市场的盈利增长果真能达到如国内券商所预计的34%的话,A股市场还将有一定的支持。可是,现在最大的风险是盈利预期在未来几个月中将被下调。

我们曾尝试把瑞信对33家主要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测,和国内券商的综合预测作一比较。这33家企业占A股上市公司整体盈利的70%以上。根据我们的预测,这33家公司在2008年的利润增长幅度仅为15%,而国内券商的预测则达到31%――两者差了一倍。其中最主要的分歧,体现在银行和保险股中。如果我们的预期正确的话,今年A股市场的盈利很可能不及国内券商的预期――其杀伤力远大于非流通股的解禁。

篇11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一直对美国房地产问题持比较乐观的看法,认为它对其他经济领域并未构成重大冲击。但他还是提出警告,住房市场的降温仍可能会继续对经济增长构成拖累,且这种负面影响持续的时间可能要长于以前的预期。

投资者同时担心,美国次级按揭贷款问题会令流入整体信贷市场的资金减少,可能使市场宽松的资金供应下降,进而导致近期支持环球股市上涨的企业并购热潮退去。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也认为,信贷市场将会变得波动,未来一两个月是考验期,因为很多高风险的贷款及债券即将推出市场。

对美国房市、次级抵押贷款问题的种种担忧,导致了美股近期高位回调、反弹无力,投资者对股市未来走向分歧明显加大。这种忧虑的气氛影响到了欧洲、亚太股市表现。

法国兴业银行资产管理日前表示,近期股市的波动程度,足以让其在近期减持股票。不过,从较长期角度来讲,仍看多股市,尤其是欧洲和亚洲,但认为美国经济成长反弹只是暂时现象。整体而言,股市的情况可能逊于前期,因为企业获利周期进入了不那么强劲的阶段。

全球股市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港股未能继续一路上扬。除了受股市影响,本周港股还受到股指结算、多项经济数据公布、基金“粉饰”半年报等因素影响,所以难免波动加剧。

分析人士指出,恒指连续多日上涨,屡创新高,积累了不少获利丰厚的筹码,回吐压力较大。加上近日A股大起大落的走势,引发了投资者对于内地宏观调控的忧虑情绪,港股正好借势调整。

不过,分析人士对港股仍比较看好。

英业环球资产管理董事总经理陈炳强认为,港股年初多次挑战21000点失利,上周终于以过千亿港元的成交冲破该阻力,反映除内地资金外,欧美也有大量资金流入。这些资金应该不会只停留一两周,在短炒后便离场。

篇12

从这一论述中流露出货币当局对政策走向的把握留有较大的余地,还要根据现时状况作出动态调整,这在通常角度来理解就是政策存在一定的变数或者是摇摆。这一表述背后的含义在某种程度上透露出央行在决策上的不确定性。我们想借着周行长提及的这个中医话题略微展开加以分析,周行长理解的中医是要根据用药之后病人的反应来进步加以调整,而实际上真正的中医应该是这样的吗?

两干多年前,《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可见,中医历来防重于治。还有一个例子是扁鹊,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下针放血、用药教药,都以为我医术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

扁鹊的这一阐述相当清晰地告诉我们究竟什么才是中医的真正含义,周行长的理解和扁鹊的叙述之所以有较大偏差,是在于我们现代人对中医的理解已经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而且这种偏离已经成为习惯性思维,才造成了错误看法。那么,在这种理解偏差下,运用中医理论来”治疗“中国通胀的当局是否会精准用药,在周行长的十味药里面,能够准确把握“君臣佐使”各味药的搭配合理、以中医严密的体系来系统性解决问题?能够抓住主要矛盾来治理7能够减少试错次数能够把尚未入膏肓、还在腠理和肌肤的疾病控制住吗?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1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定调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这与前两年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有所不同的,主要是因为2010年内外部形势的复杂性要较以往更高,海外各国冷热不均、政策取向也各有不同,而国内正是“十二五”开局第一年,而且面临经济结构转型的节点,在相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承前启后的交织时期,要实现。抑通胀稳增长、调结构”的多重目标,注定是极具智慧的挑战。因此,“审慎灵活”的政策取向是客观现实和主观需求的叠加选择。

这样一个复杂的政策目标下面,多个因素的角力将在动态调整过程中妥协和平衡,当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通胀容忍度和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取舍。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出的精神可以预判出,这对矛盾的均衡点最终将落到一个合理的区间,把明年的通胀目标从今年的3%提高到了4%,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根据物价趋势作出的现实展望,也是对经济增速保持的客观选择。可以预见的是,政策取向在这个目标指向下“通胀一增长”的天平将会有所摇摆,政策波动也是不可避免的。这里药方不一定是一针见血的、因为目标的变换,通胀高的时候可能会压通胀、而经济增速缓和之后又可能提增速,此时彼时会不一样。

我们在这里想借着中医这个话题,从个比较独特的角度展开对于中国货币政策走向的预判、以及所引发的对A股市场的影响。

从积累到爆发

中医有“望闻问切”几个基本功,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表象和本质往往并不 定统一,所以才需要用多个手段来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够准确把握。

我们是想说明对于通胀这个问题,很可能表里不一,简单下结论可能会失误。从表象上来看,人民币升值预期驱动的热钱涌入是流动性的主推手、食品价格上涨是通胀的主要表现,而这些表象和真正的通胀成因是否统一还需要推敲,很可能脉象反映出来的病症并不是绝对准确的。

桓公的病并非一日之寒,扁鹊之所以能够预见性地指出其要害是他深刻了解这背后的规律。表象和内在的辩证观需要仔细考量。我们在讨论股市资金和流动性的时候,会从存量和增量两个角度分析。市场更多的是去关注增量资金的问题,眼光集中在明年信贷额度和央行的货币政策走向上面,尽管这种关注增量资金供应的看法我们也是赞同的,不过我们更认为存量资金发酵的因素在201 1年会占上风。我们想试图回答通胀似乎猛如虎,为什么本该呈现出反映通胀热度的“浮脉”,可是事实上却是和缓的呢?

脉不浮是因为没有到夏天

我们选取了多个国家作为样本来加以讨论,从横向对比来说明情况。 (见图1)

尽管央行行长强调中国由于储蓄率高而导致M2偏高的状况持续存在,以此作为超发货币的解释。不过,上图非常清楚地向我们陈述了中国和其他国家货币和经济体量的对比情况。尽管各国经济由货币推动的上升趋势都较为明显,但是M2/GDP的上升速度却有着明显的区别。处于高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日本和巴西,而澳大利亚、欧洲、印度和美国则相对上升缓慢。

图1告诉我们这样几个事实: 是近十来年各个国家都在使用货币扩张的手段,和自身的经济体量相比,货币的超发现象都较为明显,那么全球货币存量的上升是一个逐步累积和加剧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的延续从目前看来并没有停止的迹象。

二是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相比,货币推动经济的力量更加明显超过经济体量,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非常手段挽救经济所采取的大量货币投放导致这种格局愈发突出,曲线上升的斜率十分陡峭,这跟其他国家平稳格局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的货币存量溢出问题较其他国家要严重得多。这也是存量货币发酵效应体现在很多领域的结果。

三是滥发货币的美国实际上其货币供应和GDP的匹配一直比较平稳,这个现象该如何解释,是美国超发的货币都流到别的国家去了还是它庞大的衍生品市场吸纳了呢?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无法得出相应的结论,只是从对比美国和其他国家的M2/GDP比重来看,美国的状况要稳定和安全得多。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存量货币的溢出效应是必然的,这是全球范围内共存的问题,这对于A股的资金供应起到正面的积极作用也是潜在和客观的。尽管浮脉没有出现,我们认为是夏天还没有到来,存量货币沉积一段时间过后,脉象会显露出热度来,为此,我们认为2011年存量货币对股市构成较好的支撑因素,市场要出现深跌的可能性较小。

由外至里有时间和环境的问题

存量货币发酵的力量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央行

前期大量的货币投放导致的后续效应,另一个是热钱涌入导致的货币被动投放。超量的货币供应就像水龙头,只要拧开了,水从管子的一头进去,就一定会以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形式从管子的另一头流出来。二战后被凯恩斯主义长期影响的美国和英国均被弗里德曼不幸言中,受害最深的英国,其通胀率在1970年代节节攀高,1975年曾达到近二百年来登峰造极的24.2%。

但是中国这么多超发货币并没有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CPl尽管在持续上涨但仍然维持在温和的状态,该如何来理解货币超发和通胀之间联系并不密切的现状?这并不是弗里德曼的货币铁律在中国的失灵,而是央行的调控,或者简言之就是修建了一个“货币水库”,从经济体中抽出并暂时蓄住了经年超发的货币洪流,这也就是近期央行行长周小川所说的“池子”吧。当然,近期关于“池子”的讨论和猜想已经蔓延广泛,行长的解释并没有让市场的看法清晰起来。

之所以存款准备金和公开市场操作被作为经常性的工具使用,是因为“蓄洪”的必要、通过它们来传导,承担着传递央行货币政策意图的重担。但是,央行从公开市场回笼资金可谓困难重重,既不想抬高货币市场利率而加重市场升息预期,又面临着大量回笼过剩流动性的艰难任务,在一定意义上,这个手段的使用已经受到制约,央行难以达到游刃有余的境地。所以,要想继续通过数量手段来实施池子水位的控制,恐怕央行的难度是越来越高了,水满溢出的结果必然是流动性的长期泛滥。

在谈及发酵环境的问题时还有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是土地的“吸金”问题。近年来伴随着飞速发展的地产行业土地供应大大增加,土地价格也逐级爬升。这个庞大的土地市场实际上是一个无形中“消化”和吸纳流动性的场所,换句话说,存量货币发酵受阻的一个原因也在于此。这 因素由于市场统计缺乏有力数据而可能被忽略,但实际上这些土地吸纳了流动性之后再释放到经济循环中的时间以及周转速度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流动性泡沫的膨胀,也可以作为一个潜在因素来考量。

阐述清楚了以上问题,我们就不难发现弗里德曼的水龙头在中国并没有失效,而是央行在某种程度上人为控制和阻隔其发酵过程和发酵程度。这种人为的控制在历年能够维持和奏效是因为央行投放的超量货币规模比较稳定的缘故,而自从2009年大规模投放贷款的先河开启之后,央行的操控难度就无形中加大了,要有足够容量的“池子”、而且完全控制好“池子”的满溢程度是需要央行的超水平智慧和能力的。因此,2009年之后这种难度加大的背景下,超量货币发酵的力量会较之以往显现得明确而有力。从目前货币政策对流动性控制的“用药”来看,脉象的温和与内在的冲突并没有被准确把握,以“寡人无疾”的心态来对待可能错过在腠理的治疗良机,通胀这个脉象还没有爆发出来并不是不存在这个因素、而可能是时机没有到,货币发酵尽管仍然存在时滞,但是发酵的力度仍然会很明显。

局部的浮脉

无论从股市还是CPI的角度出发来看,存量资金的发酵现象似乎都不严重,这里有一个流动性表现形式的问题。

一是CPI权重的问题。食品在CPI中的权重约为三分之一,2010年10月食品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10.1%,而非食品价格涨幅仅为1.6%。因此,CPI对存量货币发酵体现并不明显,或者说CPI不是适当的体现形式。

二是不在物价指数上表现出来的结构性问题。“豆你玩,蒜你狠、糖高宗、苹什么、油它去、棉里针、不蛋定、药你死、煤超疯”都是近来流行的网络语言,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部分供求存在缺口的商品价格泡沫膨胀程度是超过通常消费者可接受范围的,这反映的就是存量货币流向这些供求存在缺口的部分商品之后所制造的泡沫。

浮脉的根基并不稳

存量资金发酵的途径通过储蓄搬家的方式来实现对股市资金的输送是客观的现实,这种状况也将持续,在存量资金充裕的背景下未来较长时间都会表现出来,从较长时间来看该利好因素是毋庸置疑的。下图表现的就是当月新增居民存款和股指的波动关系,储蓄搬家对股指上行的贡献尽管可能存在一定的时滞,但是正相关的关系还是非常明显的。

不过,我们想要探讨的是月亮的另外一边脸。居民负债率从金融危机之后的攀升速度较快,甚至超过了2006-2007年大牛市的时候。这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本轮储蓄搬家的力量并不比前面大牛市时候弱,存量资金发酵的表现形式可能更多是以房产泡沫体现了,而对于股市的资金供应产生了一定的结构性差异;另一方面是负债率达到一定的高度、已经远远超过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是否意味着储蓄搬家的潜力存在后续挖掘困难的问题呢?我们不可能得到非常确切的是或者非的答案,但是这个隐忧从一个侧面来看是存在的,这也就是存量流动性发酵的一个远期的阻碍。简言之,我们将看到浮脉体现出流动性泛滥和通胀的热度,但这种浮脉却是虚火上炎,根基并不牢固。

对存量货币发酵的判断

尽管以通胀热度来衡量,目前的脉象还是比较和缓平静的,我们不能被这个表象所干扰。存量货币这个“笼中虎”在近两年被央行增添了双翼,和GDP不相配比的超量货币带给它较强的泛滥潜力,而且从央行可控的蓄洪防洪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大背景下股市的资金供应是乐观的,也是我们得出股市在充裕资金背景下难以出现较大幅度下跌的理由。

但是,我们同时也强调其流向的结构性矛盾问题,表现形式的变化告诉我们的是货币>中击方向并不一定流向股市,再有就是储蓄搬家的力量消耗给潜力释放难度增加埋下了一定的伏笔。因此,存量货币的发酵会给股市资金供应营造有利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股指就一定会出现上扬。

增量流动性的政策困扰

增量流动性之于股市,更体现出“病从心出”的特征,心理波动左右这个市场要大于实质。央行在“保增长”和“防通胀”的天平之间摇摆的用药,在央行的决策层看来是中医的动态调整,而在股市看来可能针对性并不理想,间接对市场心态带来较大波动,我们将在这种格局中渡过。

增量货币供应取决于货币政策走向

置于全球通胀特别是新兴市场通胀格局明确的大背景下,央行2011年的货币政策走向成为左右市场神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也是市场最关注的焦点,尽管存量流动性发酵的力量不可小视,但是增量流动性受困于政策扰动、心理层面的影响会表露得比较明显。

首先,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看,紧缩预期的确要比2009年底时要强烈些,但我们并不认为这种紧缩会表现出较大程度的逆转。

如果将这种预期和市场表现结合来看,2010年后面两个月缠绕在这个基调中的股指对此反映得相对是比较充分的了。或者可以理解为市场对这个紧缩预期的看法在定程度上超过了政策实施力度的本身。这种紧缩效应在短期内控制市场情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央行在执行该政策目标的过程中也是有权

衡的,并不可能一味地收紧和打压,这给2011年部分时段、特别是上半年还是留有了一定的回旋空间。我们对这一基调的看法是,2011年的增量货币供应不如2010年宽松,这是大概率事件,但是谨慎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逆转,从紧的程度仍然是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的,这对股市资金供应没有构成逆转性的威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是“控通胀、调结构、保增长”。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具体办法稳健的货币政策搭配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定调正式转向,从而引发了市场对于货币紧缩的判断,但是我们认为这种转向并不代表逆转的出现。

当局的“审慎灵活”在较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边走边看,这也符合周行长对中医的理解,这将会导致2011年货币政策出现波动和摇摆,不确定性会暴露出来,后遗症也会留下来。这对市场的影响可能更加充分地流露出来,在“保增长、抑通胀”这对跷跷板式的矛盾统一体面前,央行的货币政策走向就成为牵动市场神经的一个重要砝码。货币政策的波动将造成市场更大的波动。所以货币政策走向对心理层面影响的力量要大于其实质。

信贷额度多寡的问题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M2的增速定调来推测2011年的信贷规模,目前市场普遍对2011年信贷额度的预期从原先的7―8万亿元下降到了6-7万亿元,这个预期的下调因素主要还是缘于近期央行频繁采取紧缩政策以及高层会议的定调。在“保增长”和“抑通胀”这个平衡技巧掌握难度较高的状态下,很可能在这天平两侧左右摇摆的可能性很大。换句话说,央行仍然可能采取边走边看的相机抉择,这和今年也仍然较为类似。阶段性的增量资金供应在紧缩和扩张之间摆动,市场神经也就跟着敏感地波动,因此从这个焦点数字对市场心态影响力来分析,2011年的市场会在其支配下出现波段式行情,单边牛市或者熊市的概率都不大。(见图2)

加息的“靴子”将始终成为困扰

2011年加息周期即便开启,这个过程也仍然可能是漫长却持续的,而对于股市来说,仍然可能会如同2010年这样,控制市场神经也呈现出波段式、而非警钟长鸣。2010年四季度已经演绎过一次类似于“猫捉老鼠”的游戏了,在周边新兴市场都普遍加息的背景下,市场加息预期最终却以准备金率上调的方式替代,成为 个短暂的喘息,但是实际上“靴子”并没有消失。估计这种情况在2011年仍然会多次上演,剧本可能会略有区别,但是实质却是相同的。

市场对于决策层提高通胀目标的看法比较复杂,一方面是说明通胀压力已经成为共识这也将成为较长时间存在的困扰;另一方面说明加息周期开启之后并不意味着密集调控手段会加以实施。对于决策层来说,通胀成为长期困扰但又难以消除。

这对于通胀压力下的股市来说有以下的影响:加息的频率反映出通胀演化速度和央行控制通胀的决心,在明显不愿意频率过快、力度过大的当局调控意图下,“靴子”悬着的杀伤力其实要比落下来的力度更大,暗耗可能成为常态。所以,很可能在“靴子”落地后的一段时间里市场演绎出波段式的上涨行情,但当“靴子”又重新再悬一只在高空,那又成为一个制约的因素。对通胀用药的不精确将导致市场的多头“元气”被耗损在无形当中。

热钱的扰动

其实用“热钱”这个概念来阐述并不严密,不过较难找到合适的描述外部资本对市场所造成的影响。中国经济目前的困境是:过度依赖外贸导致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人民币升值恐惧症则让越来越多的热钱押注人民币必定要升值,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保增长”战略导致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不是往越来越小的方向发展。撇开其他因素不讨论,单从外汇流入和央行操作的角度来看,由于外汇占款等变量并非央行所能控制,这就加大了其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

处理外汇占款问题的一个途径是“走出去”战略。鼓励海外投资的闸门打开了:一是中国居民已获准投资海外股市670亿美元,这是外资能购买中国股票额度的2.5倍还多,不过因为各种原因,这个举措并不理想:二是鼓励企业增加海外投资,2003年到2009年间中国对外投资增长18倍至560亿美元,但是这里也有各种原因,包括地域、政治波动等等,而且资本倾向于流向那些收益较高的地区,2009年中国吸引到的外商直接投资比其对外投资高出70%;三是政府对外投资,比如购买外国国债,或者和其他国家货币互换,但是总体上来看也有各种因素制约。这些可能归结到最终只有一个因素就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下,资金流向不太可能发生向外的方向性改变。

这对于增量资金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我们可以有这样的判断,在人民币升值大前提未发生改变和逆转的条件下,外资的流向仍然是有利于股市增量资金的供应的。

2011年流动性对股市影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