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数字教育范文

时间:2023-08-04 09:20: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学校数字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学校数字教育

篇1

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以及在国家所倡导的“互联网+”社会发展前提之下,“互联网+教育”必然成为当前社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旋律。而且在这种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之下,数字资源的广泛使用和各种学习媒体的大众化,必将深刻地影响教育的发展,引起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甚至不久的将来会在教育界引起一场革命[1]。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非常时期,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三五”建设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期,这对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快速推进等方面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这也是继续深化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的关键期。面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和发展问题,利用数字教育资源项目的建设来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解决城乡数字教育鸿沟,促进义务教育以及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个新的突破口[2]。因此,继续深化农村小规模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建设不容懈怠。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

自从《关于全面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通知》颁布之后,全国28个项目省份开始响应,各地积极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首先,开齐了国家规定的课程;其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开拓了视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安徽和湖北等地探索了同步课堂、传递课堂等针对教学点的教学组织模式,中心学校或县镇学校教师通过视频互动方式为教学点学生开设过去无法开设的国家规定课程[3];贵州印发文件指导全省教学点开展资源应用;海南组织全省教学点应用现场观摩活动;福建、宁夏等地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向教学点无偿发放优质资源;河南建立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支撑平台”提供适用本地教学需求的配套资源;甘肃、宁夏举办了送教下乡的活动,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和投入使用进行思想指导和技术扶持;四川万源市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人停机不停,师生堂堂用”的局面。各地自创模式、普及应用,对促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全面实施做出积极努力。尽管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初见成效,但是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技术领域内作为一项刚起步的新生事物,在建设和发展运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难题,但是要实现数字教育教学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健康、科学、持续的发展,必须解决好当前数字教育资源在实践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教学点数字教育设施配置不理想,经费问题受到限制

首先,各个教学点配置好所需的信息化多媒体设备是进行数字化教育的基础,其核心问题在于网络是否畅通无阻,如若不是,则优质教育资源就不可能达到共享的效果。但我们发现这些处于偏远地区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五花八门、来源不齐,而且使用问题也比较大;同时宽带也没有完全开通,有些开通了宽带的地区网速也比较慢,基本无法进行教育教学。还有一些交通不便的地区因为开通宽带需要学校独自承担铺设线路和维护费用,因而也没有开通,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其次,在一些学校多媒体设备安装良好、网络畅通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优质教育资源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在使用示范课程时发现,示范课程既无法在线看也无法下载,必须进行注册,更有甚者都不知如何使用。由此可看出,优质教育新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4]。最后,就是关于经费的问题。由于各个学校多媒体使用的电费、网费都要学校自己承担,为此有些学校的信息化教育流于形式,有名无实,这也是一些教学点无法安装宽带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

2.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师培训缺乏实际操作方面的内容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是决定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能否充分有效利用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在进行教师信息化培训过程中,由于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中缺乏经验,没能把握住教师信息化培训内容的侧重点,进而使得农村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其主要问题在于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培训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和指导思想方面的培训,而忽视了实际操作方面的内容,进而使得教师的信息化培训脱离了实际操作。其结果便是教师在培训之后并没有真正学会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反倒感觉使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难度太大、对教学没有太大的帮助[5]。由于教师信息化培训没有真正落实而流于形式,致使一些本来就不愿意使用多媒体授课的教师严重丧失了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热情,从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频率,造成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

3.教学点教师对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缺乏兴趣,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能力低

由于地理环境的局限性,偏远地区教学点条件艰苦,缺乏优秀教师,师资问题比较多:如老龄化问题、兴趣问题、低学历问题、配置不合理问题、信息素养低等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有效、合理、充分的利用。首先,教学点师资问题的薄弱性是农村教育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再加之许多客观原因,山区教学点极其缺乏优秀的年轻教师,主要还是由代课教师、转正教师以及大专毕业生构成。因此他们与正规的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具有本质上的差别,他们缺乏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及能够满足与信息化教学相对应的学科基础。同时对信息化教学缺乏热情与兴趣,面对新生事物不够积极、不愿意去学习,在教学方面更加注重讲授。其次,教学点教师的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能力低,这主要是由于其教学点教师配置不合理所引起的[6]。其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正规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技能都比较全面,可以给教学点带来新的理念,促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二是教学点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语文和数学教师比较多,而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则严重缺乏。

4.教学点信息化教学设备缺乏专业维修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指导人员

从目前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项目的建设来看,其共同的不足之处是每个学校几乎都没有专业的多媒体设备维修人员。所以每当教学点遇到多媒体设备的维修问题时,学校便只能上报教育局委派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处理,或者停用。根据案例中农村教学点多媒体的使用情况来看,各教学点的信息化教育设备都缺乏这类人才的引用,不能保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有效、充分地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改进策略

以目前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地分析、讨论,从而研究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是当前深化和持续发展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必要举措。面对基础教育数字教育资源在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我们不仅要严格按照国家项目的实施要求,同时也不能忽视在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有效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的重要性。有效结合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政策依据与理论依据,联系实际,把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在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作为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持续深化数字教育资源项目的建设,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从而研究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1.加强农村各教学点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思想观念

加强教师积极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是数字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7]。特别是对于那些年龄比较大的教师,他们对多媒体教学缺乏兴趣,也不主动去尝试,甚至都不愿意去学习多媒体的使用。还有些教师只在公开课或者评优课的时候才迫不得已去使用,主动性不够。这一切教师的问题基本都可以归结为他们对于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思想观念不够积极,总觉得利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耗时耗力,容易让学生分心。因此,我们必须打破这种落后的思想局面,力促农村教师积极使用数字教育资源。

2.选择性能良好、操作简便一致的教育信息化设备

对于数字教育资源的设备问题,建议选择其工作性能良好、操作比较简便而且统一的信息化设备。尤其对于农村小规模教学点而言,尽可能配置新的一致的多媒体设备。统一的数字教育资源设备有利于教师之间进行使用经验的交流,促进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掌握。操作简单的设备可以提高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操作简单的设备也有利于信息技术比较薄弱的教师进行教学。尤其是在教师老龄化严重的农村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学习新技术的能力相对落后,因此操作简便的多媒体设备也有利于这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学习和使用。

3.进行信息技术扶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师培训缺乏实质性内容的问题,建议当地教育局加强实践方面的培训,只注重理论与指导思想的培训是明显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是肤浅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核心问题就是有效充分地利用比较前沿的信息资源,因此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就明显重要于其理论的学习。通过理论的学习,在实际的操作中掌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8]。对于这种操作技术比较强的培训,应该力促一些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现场指导,开展实地操作演练。比如,近些年兴起的送教下乡,在一线教师队伍中帮助教师进行学习。

4.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积极性

充分调动起教师和学生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积极性才能进一步保证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真正落实,否则光有设备而无人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也就流于形式,多媒体设备和优质教育资源也就造成浪费。鼓励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逐渐让他们感受到使用数字教育资源所带来的便捷和高效,从而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在“互联网+”背景之下的教育信息化强度,促进农村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以便在长期的数字资源教育工作中可以与教师相互探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教学相长。同时,数字教育资源的大众化也对于农村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5.实行对口管理原则,加强多媒体设备的维修和看管力度

对于多媒体设备的维修和看管方面,必须加大培养力度。目前各教学点都缺乏相关人员,各地方教育局应该对多媒体设备实行对口管理原则,引进这方面的骨干教师和技术人员负责日常教学工作中多媒体设备的正常运行,以保证每一位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育教学时不受技术的限制。实行对口管理的另一个好处是在引进相关技术人员的同时,也引进了信息技术教师,他们不仅可以进行技术方面的扶持,而且还可以负责学生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如此一来,也就培养了一支促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EB/OL].

[3]李英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科学经济导刊,2016(19).

[4]刘鲜,王瑛,晓晓东.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基础设施的发展战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5).

[5]张文波.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5).

[6]郭涛,王亮.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和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2(2).

篇2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1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Digitalization Campus"Meaning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Innovation

Zhang Feibiao

(Ningbo Yinzhou Special Education Center,Ningbo315000,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first describes the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digital campus"mea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ideas,put forward,such as multimedia,digital resources,construction,and network platform to build such detailed ideas,but for special education the special nature of students defect compensa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chool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novation,with a view to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played an active role.

Keywords:Digitalization Campus;Special education;Informatization technology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也不断的发展,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了现代校园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数字化校园”是指在数字化信息及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对管理、科研和教学过程当中所产生和所需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存储、传送和应用等,确保实现教学信息的最优化配置。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包括:首先,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和日常办学方式等方面和普通学校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在数字化环境的建设和设置等方面都应该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次,由于身体方面的缺陷,包括视障、听障和智障等残疾学生对于信息的需求比正常学生的欲望更加的强烈,而信息技术的采用在很多方面将能弥补他们在这方面的缺陷;再次,特殊教育学校具有自己的授课体系,不可能与普通教育的课程同步。因此,积极的开展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在特殊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特殊教育进行一定的弥补,对于特殊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特殊教育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创新思路

(一)建立起信息技术环境之下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在新的特殊教育课程设置的理念之下,要对传统的单一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积极的引导特殊教育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将信息技术巧妙的运用到教学评价体系的分解和建设当中。

(二)将网络融入到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当中。学校在管理的过程中,除了要对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教学整合之外,更应该重视在教学活动课程当中充分的利用和发挥出信息网络资源的作用。就特殊教育学校而言,可以在高年级中积极的开展“我的理想职业”等类似的主体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的借助网络工具,诸如在网络上收集、观看、阅读资料,让学生了解历史上和当代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动人事迹,然后通过网络论坛进行交流,在论坛上学生能畅谈自己的理想与人生,对自己的职业进行积极的定位,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达到特殊教育的根本目的。

(三)开展合作建设资源的方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复杂程度也在加深,同时还考虑到合作低成本方面的考虑,特殊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开始趋于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开发。学校作为技术需求方,可以和相关的行政机构进行管理合作,与相关的研究机构进行技术合作与资源共建,共同来开发特殊教育资源,促进资源的建设和发展向更加科学、系统与合理方向发展。例如,学校可以联合多所同类型的学校建立“聋校双语教学研究”为主体的网站,在其中提供各个参与学校所能提供的相关优秀资源,展示最新、最先进的教学研究成果。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的促进各个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促进相互发展。同时,还可以联合政府部门,诸如教育部的基础教育司等机构,合作开发聋、盲、培智学校的教学资源库。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创新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实际上通过应用的方式来促进建设的发展也是“数字化校园”创新建设的一种方式。

(一)融入到网络教研,给教师的成长服务。特殊教育学校应该建立起以网络为平台的学校教研交流舞台。例如,开展网读活动,开展分学科的方式,由各个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提供和推荐相关的文章,之后确定研究和讨论的主题,将之及时的到平台上。这样既能丰富教师的阅读内容,同时还可以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与思维空间,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间接的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还可以积极的开展诸如网写的活动,教师将教学过程中的诸多教学体会等到论坛或者是自己的博客当中,供素有的教师交流。

由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活动具有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同时可以撇开一些不必要的约束,容易形成学习团体,实现同伴互助,专家引导,有效的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融入到办公环境,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数字化技术不仅给教学带来了变革,同时还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和办公带来了同样程度的改革。例如,学校可以在既有的校园网基础上,开发诸如Active Messenger类似的实时信息交流软件,实现管理团队之间的即时信息交流,提高管理效率与效果,进而形成一个快、易、好、省的办公网络体系。而针对于专项的事务管理,可以引进专业的电子管理软件来实现。诸如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教师档案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等。软件智能化的服务将能有效的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给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个基本的教学基本环境和保障。

(三)融入专题研究,补偿学生的缺陷。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给残疾学生的缺陷进行补偿。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聋生的书面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难点,是整个特殊教学业界教学质量提高的难点。而学校可以通过积极的寻找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学生课外阅读之间的完美结合点来加以改善。例如,开发一种双语视频的阅读资源,教学过程中利用专业制作软件来制作出一种图文配手语的故事及科教视频资源,并将之存储到视频点播系统当中。学生只需要一台电脑就能进行自我学校,多语言、多信息的环境支持下感受到轻松欢乐的阅读学习。

篇3

北京数字学校不仅面向学生提供服务,还面向学校、教师、家长,建立数字校园群、远程优质课程超市、同步课程直播、互动英语学习、网络名师名校长交流群、家长沟通网络等交流学习渠道和平台。

北京数字学校门户网站(),建立一套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将用户账号与学生学籍卡绑定。学生只要输入自己的学籍号和密码,就可以访问名师同步课程资源,可以按照兴趣和需要学习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名师同步课程,在虚拟课堂中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和共享资源。

通过整合北京市分布建设的各类应用,北京数字学校利用先进的互联网相关技术,搭建一个安全、便捷、高效、易用的移动数字学校集成与应用平台,支持各类移动智能终端的接入,为首都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一项随时随地、按需获取的资源与教学应用服务,使得数字学校的应用和服务更加高效、人性,更加贴近应用、贴近师生、贴近服务,与用户如影随形。

资源中心

北京数字学校的资源中心,是一个不断丰富的学习仓库,为全市中小学的教师提供数字化课程资源、交流、讨论、共享的平台。资源中心里庞大的数字图示资源和音视频课程资源,全面覆盖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科,涉及北京市100余万中小学生和教师,16个区县,1600所学校,35000间教室。

作为资源型门户,整体栏目设置紧紧围绕资源上传和分享学习,充分活用各级优秀学校及教师的优质资源,共有精品推荐、视频中心、课件中心、专题中心和试题中心五大栏目。同时,在每个栏目里再根据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进行分类和汇总,实现点播和直播观看功能。通过快捷的搜索功能,用户可以轻松地找到所需的学习资源,并与其他用户分享学习体会,交流学习心得。

学习中心

北京数字学校的学习中心,集成网络“教”、“学”、“资源”于一体,为教师、学生提供强大的施教和学习的网上虚拟环境,架设师生沟通的桥梁。通过学习中心的课程点播,九个年级根据课程表统一安排滚动播出。学生可以根据年级、学科、知识点或网络点评分数选择课程,也可以根据每周的课程表安排选择课程学习,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节省教师工作量和时间,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为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互动英语同步学习平台,中小学生可以在家庭环境下进行英语学科朗读、听力、口语训练辅导及评测。通过朗读训练、课本对话、单词游戏、听说测试、学习记录与汇总等形式,使学生摆脱沉重、枯燥的作业任务,让家长更科学地指导和帮助孩子学习,让任课教师更科学、轻松地完成课程设计的改进工作。在上线初期,每个年级提供一本教材供体验试用。

校园生活

北京数字学校是一个真实的沟通社区,通过丰富的校园应用,为全市师生及家长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充分拓展了现实校园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

通过立体关系模型的搭建,将全部用户分门别类,精确地管理和统计,支持多重身份、复合账号,使用用户名、手机号、邮箱地址等多种方式均可登录。在这个虚拟的校园环境中,师生及家长可以迅速了解校园内外发生的新鲜事、即将举办的各类活动及比赛,用户之间可以发送日志,展开评论,进行充分的交流、共享,使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用户的每分每秒。

移动应用

北京数字学校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教学资源移动点播与推送服务,从小学到高中,涵盖各个学科。教师与学生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无论使用手机、笔记本还是个人电脑,都可以迅速连入北京数字学校,观看课程的视频资源,将校园课堂延伸到随时随地。

通过智能抽取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网易、新浪等教育门户资讯和学习资源,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教学资讯服务和个性化的资讯订阅服务,包括:政策解读、专家答疑、中考招考、高考招考、新浪公开课、网易公开课等,并通过学习社区进行互动。

虚拟教研

平台上提供的即时通讯组件,允许师生两人或多人基于网络即时地传递文字、音视频等多类信息,开展虚拟化教学及在线辅导,用户之间可以通过留言或站内短信等功能,跨越时空,取得无时不在的联系,感受彼此真实的存在,从而提高了数字校园平台用户的活跃度、访问时间和用户黏度,提供全新的互动学习体验。

基于歌华有线的北京数字学校家庭应用服务介绍

篇4

为充分利用南方科技大学创新的资源优势,进一步促进深圳南山教育高位均衡发展,2014年3月12日,南山区教育局与南方科技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办学战略框架协议,成立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并于2014年9月1日正式开学。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以“创新”为

关键词 ,以信息化引领学校现代化和国际化为切入点,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构建适应未来发展的创新型学校。

我们正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技术的不断更新,知识的裂变,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这都将引发我们的思维模式、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交往方式的变革。同时,数字技术的运用已经开始重塑人的大脑,变革人的认知模式。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和未来社会的需求,我们应该如何构建适应未来发展的教育?

说:“教育不为过去,不为现在,而为将来。”我们认为,要把孩子带入未来,需要打造基于脑科学的学习环境,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统整式、跨学科的项目课程体系,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全新的学习科学理论为引领,从而促进发展学校教育的深度革新。

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作为一所新办学校,正以跨学科的项目型课程统领课程改革,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引发学习变革,用未来的视角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技能与素养,始终用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行动引领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

打造全新学习环境,营造新型学习生态

时代在不断变化,我们的教育观、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也必将随之改变。为培养未来社会公民,学校需要打造与之相适应的学习环境,以支持学生的创新学习。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喜欢多重感觉的世界”“同时激发各个感官,可以让我们学习得更好”。([美]约翰?梅迪纳)因此,我们着力为学生构建新技术支持下的基于大脑认知特点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1. 构建新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推进云课堂实施

我们以“未来教室”的思路,配备相应的新技术设备,架构高速无线网络系统,让学生能随时接驳互联网,并把当前世界上最前沿的开放(微软)与封闭(苹果)的两大系统有效融合,营造新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生态。师生运用移动智能终端,通过点对点与点对面的多向互动、沟通分享和评价反馈等,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提升学习质量,使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成为现实。

2. 优化学习空间,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及学习需求,我们在教室设置学习体验、活动和教学等功能区,并创新设计能自由组合的桌椅,适时调整变换教学组织形式,提升学习效率。如,扇形、马蹄形、半圆形、圆形等座位排序,便于学生讨论交流,缩短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开展协同合作式学习,提升学生间的群体合作意识,促发群体智慧共享。

3. 打造新型学习实验室,开展创客式学习

为充分激活学生的潜能与创意,促进数字技术和个人创造的有效融合,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我们高标准建设“STEM创新学习实验室”。通过建设“S学习实验室”(科学science)、“T学习实验室”(技术Technology)、“E学习实验室”(工程Engineering)、“M学习实验室”(数学Mathematics)和“A学习实验室”(艺术Arts),为各主题学习实验室配备相关设备,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开展创客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搭建网络学习社区,变革学习方式

网络学习社区是学生开展自我对话、互动对话的自由空间,它为学习者构建了一个“思想互联的生命系统”。在这个生命系统中,每一位学习者都是学习的主体,大家互相丰富彼此的思想,不断提高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水平。我们为学生搭建高互动性的网络学习社区,让学生开展掌控式的翻转学习、基于学习数据的反馈学习、线下与线上相融合的混合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民主的网络学习社区环境,充分尊重每一个学习者,让学习者及时分享彼此的学习过程,在多向对话中促进群体智慧共享。

技术支持学习创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随着云计算的兴起,无线网络、触控技术、声控技术、平板电脑、大数据等的广泛应用,教育面临由新技术带来的新教育变革。我们将数字技术作为构建未来教育的底层支撑,用“全域信息化”支持学习创新,打造全新的“数字化智慧学习校园”。

在实践中,我们充分发挥技术的“沟通媒介”和“脚手架”作用,为师生搭建沟通平台和提供支架工具,让技术成为问题解决的工具,支持学生的学习变革。通过学习社区、视频会议、即时通等工具为师生搭建交流沟通平台;通过概念图、图表、可视化工具、超媒体等支架工具为学生提供“脚手架”,让学生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深度学习。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了实践探索。

1. 全面推进新技术支持的教学创新

在语文、数学、科学、英语、音乐和美术等学科中,整体推进以智能终端、无线互联等新技术运用为特征的课程改革,让新技术作为学生的沟通媒介和学习支架工具,变革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构建数字教学文化,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2. 开发在线课程,构建混合学习模型

根据小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依据学科课程特点开发在线课程,建立“网络在线学堂”。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和线下学习的环境和学习资源,开展混合学习模型探索,创新学习模式。

3. 变革学习媒介,推进数字教材建设

数字化教材并不是传统纸质教材的数字化,而是“动”起来的教材,能记录学生的学习路径,支持学生参与体验的自主、互动、探究式学习。我校正在大力推进互动式数字化教材的建设,并与微视频课程建设相结合,让学生开展探究式的翻转学习。

4. 建立学习数据库,开展学习分析研究

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学习特点,我校将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学习研究,在硬件和软件上加大投入。利用各种学习社区、学习平台和可穿戴技术等,积累学生的学习数据。通过对学习的大数据分析,研究学生学习路径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引。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还着力通过自带设备(BYOD),利用增强现实技术、游戏化学习、物联网技术等进行创新学习,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质量。

构建统整式项目课程,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问题解决、批判性思考、团队协作、数字素养、跨界交流合作等技能是未来社会人才的必备能力,而当前大多数学校的课程还属于聚焦知识传授的“程序型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记忆性知识。我们看到,在统整式的“项目型课程”(主题-探究-表现)中,学生可以主动地进行知识意义建构,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因此,我们构建基于STEM课程特征的统整式项目课程,以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

1. 基于STEM课程理念的统整式项目课程内涵

基于STEM课程理念的统整式项目课程能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动手实践、团队协作,不断发现、不断创新,其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STEM课程的实施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我们针对STEM课程的内涵特点,从具体课程内容、具体学科进行了本土重构,开发出了STE@M课程教学框架(如图1)。从课程框架可以看出,该课程具有跨学科、综合、整体、终身、面向未来等特点。

2. 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实施思路

我们借鉴STEM课程的理念与组织形态,借助南方科技大学的专业资源,开展STEM的本土化实践,并构建了“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体系”。我们的实施思路是以学科课程教学为基础,以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形态为载体,通过融合式的教学实施,聚焦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构建“看得见”的未来教育。

(1)不断丰富完善的STE@M。@代表其他学科及相关的学习活动。如,语文、英语、美术、音乐、体育等。通过有效融合多学科内容,让学科学习不断丰富STEM课程内涵,开展技术支持的跨学科学习。(2)引进外部导师。充分借助南方科技大学的专业资源,让教授和专家从专业的角度指导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高起点建构,与国际接轨。(3)有效借鉴并融入IB课程理念与策略(小学项目PYP)。将在调查中学习、个性的塑造、国际化意识的培养这三个IB课程理念融入并贯穿STEM课程的整个过程。(4)融合创客、PBL和学科课程。通过多课程的融合,让课程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进而完善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体系。(5)引入开放协作式的WIKI平台。用开放的WIKI平台对STE@M课程进行管理,通过共建共享思想,用平台记录STE@M课程项目的整个过程,让学习者分享整个学习过程,为新的学习小组进行课程的二次开发奠定基础。同时,通过社会化的多维度参与,不断丰富和深化课程内容。(6)运用VCT支架。以知识共享和探索创新为核心理念的VCT(The Virtual Classroom Tour虚拟教室漫游)为载体,开发我校特色的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模块,汇聚优秀课程案例,共享学习过程。

3. 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的学科视角

我们以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统领性课程形态。在具体实施中,以学科融合的视角进行课程建构,并充分尊重学科特点,在学科学习中自然地融合统整式项目课程元素,开发基于学科学习的统整式课程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技术作为沟通媒介和学习支架,促发学生的深度学习。

作为一所新办学校,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科规律,根据小学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构建适合一年级孩子的统整课程。经过3个多月的实践,我们在美术、数学、语文和主题课程中有所突破,以自然笔记和数学笔记为载体,借助思维导图、增强现实技术、二维码和探究式APP,通过自带智能终端设备(BYOD)模式进行学习。

在数学课中,学生以“数学笔记”作为载体开展学习。数学笔记是让学生通过绘画或手工等美术形式来编制数学故事,通过口语来阐述数学问题,用社会化语技术作为媒介呈现数学思维,也就是“数学+美术+语言+技术”。通过多学科的交融和跨学科学习,学生的语言、设计、网络社交等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培养和锻炼。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重点关注数学思维的培养,聚焦于数学学习目标的达成。

在美术课中,我们用“自然笔记”来深化科学学习。自然笔记是指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运用五彩的画笔,绘制大自然,用画笔去解读科学现象,用语言来阐释自然现象,即“美术+科学+语言+技术”,让语文、科学、美术和技术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多学科素养与技能。

篇5

李奕处长说:“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更多理性的依据,要做出教育的化验单,获得诊断的说明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教育的某些特点来看,目前的教师更像一个中医,要“望、闻、问、切”,凭自己的工作经验,看出孩子的特点、能力、性格。上课过程中,教师凭着孩子的举手、眼神、发言、动作、反应,师生的互动,语言的沟通,了解孩子的理解力、问题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水平的进步,人的成长环境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如果仅凭直接采集信息、目光交流来把握学生的特点,显然是不够的。由此,我们会发现,传统教学方式应对现在的教育改革,应对现在孩子成长的方式,多少有些乏力之处,可能有的问题,教师没讲学生就会了,或者教师讲了半天,学生并不真正“解渴”。对于这些学生不太了解、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和问题点,我们如何诊断出来?考试固然是个好办法,但相比较而言,数字技术的应用更是一个科学的办法。用数据说话,应用不同的数据点,翔实地分析出问题点,帮助诊断学生,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可以用最少的作业量、最少的能量消耗,获得最佳的效益。

篇6

二、苏北农村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对策

1.加大投入,重视包括软、硬件在内的综合建设。在宏观层面上,保障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要明确分配到农村中小学的具体比重,规定其中用于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比重;成立负责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职能部门,要有经费来源和人员编制;在硬件建设上采用相关各方分担的方式,中心资源库以及必要的公共设施全部由公共财政买单,网络的建设和运行费由县市教育局承担;制定系统的奖励和补助措施,在苏北农村中小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通识课,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2.提高教师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在信息社会中,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加速,对教师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教师掌握数字化教育资源是信息化社会对教师职业提出的新要求,除了要有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2]。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减免与教学关联不大甚至是无关的工作,使教师能拥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学习并掌握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鼓励教师参与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建立奖惩制度,对获取或做出一定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从而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数字资源的利用热情。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充分利用各种培训,如远程教育培训、以县为单位的“扇形结构”培训、教师“参与式”培训、学校内部培训等。只有立足实际,结合传统的资源,教师能合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辅相成,有机整合,才能发挥数字化教育资源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3.发挥校长的引领作用。苏北农村中小学校长要增强教育资源数字化的意识和应用理念,要改变认识,正确认识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作用与地位,认识到校长的关键地位和作用,要自己带头使用ppt、参与网络教学和在线答疑等。要主动谋划、规划好学校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教育资源数字化需要做好长期规划,形成规范化的制度,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吸纳新的优质教育资源,作为农村中小学校长,要从总体上思考与制定学校的规划,要结合学校的特点与条件,根据学校总体发展的规划,提出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发展规划的总体范畴和建设路径,比如学校软硬件资源配置、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专兼职人员、管理机制建设、优质资源的具体应用推进等。要明确规划的建设目标和标志性建设成果,要积极倡导教育资源数字化,对使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制作个人的教学资料并使之数字化的教师要予以表扬和鼓励,让参与开发、共享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教师有一种成就感。要制定一系列可行的激励措施吸引校内的各方资源支撑教学资源数字化,推动教师走出个人狭隘的小天地,以一种开放的、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教学革新的全校大气氛中去。

篇7

一、应用数字教育资源的声像材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对学科的热爱

数字教育资源中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声像材料,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在教学时,单纯的讲解是无味的,教学效果也差。如果能根据儿童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就会让学生视学习为乐趣,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数学“长方形的周长”时,一味地运用公式计算周长,学生会感觉到比较厌倦。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应用数字教育资源中的“扩展资源”,出示了一道思考题:把一个正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剪成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之和与正方形周长有何变化?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又有何变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想象,然后再用电脑演示。演示过程中,画面不断闪烁,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了周长的变化。学生通过观看演示,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最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得出结论,就这样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解决了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同时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

二、应用数字教育资源的丰富表现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面向农村广大学生,引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传统模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变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小学生对现代数字教育兴趣非常浓厚,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内容丰富、生动直观,易懂、易记,便于理解。广大教师普遍认为教学光盘和卫星资源学科比较齐全,内容丰富,适应面广,实用性强,符合农村学校的教学实际,大大弥补了学校资源的不足。教师在教学中根据需要,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发挥多媒体优势,使课堂呈现动静交错、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师生教与学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学校师生还根据学习需要,打破教材的限制,主动在网络中浏览和下载有关学习内容,拓宽视野,自主学习,增长见识,丰富生活。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全新的改变,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在学生中逐步树立,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我校教师在利用“工程”提供的资源和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受到多重感官刺激,易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容易使学生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设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容易实施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三、应用数字教育资源的可控制特点,可以教会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找准事物的教学特征

资源的可控制性,是指资源可在人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再现所需要的内容。数字教育资源包含课堂实录、动画、演示文稿等,它们都具有良好的可控制性。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学生对观察的目的越明确,感知就越清晰。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不分主次,印象模糊,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恰当应用数字教育资源中的录像、动画等,就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从而教会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应用数字教育资源的多媒体优势,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字教育资源的优势在于包含大量的多媒体素材,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像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学生愉快的学习情绪。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让学生顺利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遇到知识重难点往往不容易解决,这时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把视觉听觉协同利用起来,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其他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

篇8

为实现学校 “世事洞明,实时精进”的办学目标,学校通过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化校园展示平台,实现信息随时随地、查看、搜索,达到校园内信息的全覆w;打造数字管理办公平台,实现对教师、学生的考核、评价等功能,并做到无纸化办公;建设微课教学平台,实现教师自主制作微课、上传微课,利用微课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建设新媒体终端平台,学生可利用终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习。

学校于1996年开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2012年完成了数字化校园的一期工程,并成为北京市第一批数字化校园实验校。2013年开始了数字化校园二期工程,后期将启动三期工程。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我们做到了硬件建设服务于教学,软件建设服务于管理和发展。

硬件建设,服务于教学

学校提出的智慧生长教育理念即是让学生会学习、会提问、敢质疑、善思考。因此,学校引进了互动反馈技术,即学生人手一个反馈器,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选择自己的答案,教师可以及时统计出每一名学生答题的情况。同时系统还会统计出每一个答案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及具体人名单。互动反馈技术统计每一个学生的答案,保障了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来,体现了公平性。每个人按键选择答案,使得选择具有隐蔽性,克服了学生从众的心理;答案统计是匿名的,又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克服了学生的羞愧心理,促使学生敢于质疑;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思维深度,促进学生善于思考。

为了形象地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善于思考,学校还在每间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学生通过在电子白板上的拖动、批画、连线等功能把自己抽象的思维形象具体地展示在大家面前,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思维过程发现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好的教学设备为数字化校园的应用增添了动力,要把数字化校园充分的应用起来,还需要优秀的教师队伍。为了突破这个瓶颈,我们成立了数字化应用中心组。选取各个学科的骨干力量,组建数字应用的先行军,进行数字化校园应用的研究。中心组选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目标和制度,在课堂中实践研究任务。为了提升所有教师的数字化校园应用能力,我们还聘请专家到校指导,提升教师的理念。同时学校还对教师进行了分层培训,保障每名教师都能使用教室内的任何数字化设备,部分教师能够利用移动终端、数字化校园网,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我们还健全了数字化校园应用制度,把数字化校园的应用与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挂钩,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数字化校园应用的热情和潜能,从而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水平。

软件建设,服务于管理和发展

软件建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校园网外网和内网。外网负责学校的宣传和展示教师风采,内网集中学校的各个办公、学习、培训模块。通过内网的建设实现无纸化办公和对智慧型教师的培养,使我校教师“善于学习、乐于研究、勇于创新、勤于反思”。

1. 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是我校数字校园的特色,它也为学校创设了教研氛围。我校现有任课教师113名,每名教师每周最少18节课,平均每位教师每天大约4节课。要想把大家集合起来进行教研活动十分困难。网络教研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有效地促进了教研活动的开展。因此,我校基于实际问题需求,在校园网网络教研的模块中加入要学习研讨的文本、视频,大家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随时进行研讨。现在我校的电教组、英语组已实现了每两周一次的网络研讨。每学年进行全体教师的教研活动不少于23次,参与教研活动1000余人次,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学科。

网络教研促进了教师的发展,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通过网络教研,我校教师都能熟练地在教研模块中观看视频、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中寻找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验证自己的想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2014年7月北京举行的全国互动反馈教学交流现场会中,我校获得1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的好成绩。正是网络教研的活动推动和激发了我校教学的发展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2015年,我校又有17名教师录制了白板录像课,参加“2015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同时还有23名教师录制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例,10名教师撰写了教学论文参加门头沟“三优”评比活动。通过网络教研,大家参与课堂教学研究的信心大增,教学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通过调查反馈,大家一致认为,网络教研为大家提供了方便,不用再为了一次教研活动到处去调课了,也不用再每次写一大篇感想了,只要把自己的看法在网上留言即可。有时匿名发言就可以直抒己见,减少顾忌,提高了教研效率,促进了教学能力的提高。

2. 数字资源库

我们拥有360多小时的录像课资料和700多张DVD图像资料。海量的资源当中,大部分是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资料,由于人力、设备和技术的限制,资料成为档案长年存放。学生看不到自己活动精彩的图像资料,教师查找教学资料也是耗时费力。视频资源库,实现了把海量资源按时间、年级、主要人物等关键词进行编目整理;实现了在线点播、预览、下载的功能。教师、学生可以通过终端直接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资料进行点播、下载。这样,我们的海量资源有了活力,方便了师生的学习和工作。

榱伺浜厦教遄试纯猓我校的数字校园还设计了校园无线系统和校园文化展示系统。校园无线系统使得教师、学生在学校的任何地方都能登录校园网和媒体资源系统。而校园展示系统为学生增添了学习终端和浏览终端。学生课间就能在教室、楼道、操场等任何学校的空间进行学习和浏览自己活动的图像资料。这样的组合使得数字校园更加人文,更好地服务于师生。

3. 即时通信系统

即时通信、工资系统提升了学校的办公效率,初步实现了办公数字化。通知公告系统是利用率最高的一个模块。它分为两个功能,一是在校园网上设有通知系统,每名教师只要登录校园网就可以查看所有的通知公告。二是及时通信,就相当于是学校内部的一个QQ群。可以实现个别对话、集体发言、传送文件、及时提示的功能。教师每天的教学任务都很重,需要大量的互相通信和互相传送文件,使用即时通信系统非常方便。发送离线文件即使对方没有开机都能实现,开机后消息会自动弹出。现在我校教师每天使用及时通信传送信息不下300条。我校的所有通知、上交材料、教师之间的及时联系、各种设备的报修等一系列活动都通过及时通信系统完成。工资系统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工作量,方便了大家及时查阅工资,提高了大家的办公效率。

4. 学生成绩统计实现过程化

每学期学生的成绩都要通过数字校园网进行统计。在统计的过程中不仅统计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也统计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而且还要对学生的每一道题的具体得分进行统计并形成统计表和统计图,方便学生对自己一段时间的成绩走势变化进行分析,也能对自己具体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分析。教师和学生利用统计的结果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成绩统计模块还针对每一个学科以及每一位教师所教的学科进行统计,帮助教师和管理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长期的统计为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提供了依据和帮助。

数字化校园建设感悟

篇9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9-0012-02

1 前言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一直以来都困扰着许多学生、家长和教师。在新课改的理论指导下,许多学校纷纷开始新的变革,各地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在电子课堂的运用上依然存在许多问题,究其根源,学校、教师、学生甚至家长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学效果。如何巧妙地运用新的技术到课堂中去,让教学课堂更加新颖,成为很多教师头疼的问题。电子书包的出现,给教学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困惑。怎么才算真正运用电子书包呢?怎么才能利用电子书包切实地提高教学质量呢?怎么才能避免一时的新鲜感而保持持久的效果呢?为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

2 电子书包概述

电子书包的概念 电子书包是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的便捷式K端,是致力于提高中国教育信息化水平、增强家庭和学校教育效果的产品,主要针对小学教育。除了传统家校通包含的家校沟通功能,电子书包还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信息化功能,如数字化教育资源、学生成长史等,让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信息助手,一个真正的“数字化书包”。

电子书包的功能 电子书包利用现代信息化设备,功能非常丰富,主要有以下几项。

1)通信功能。电子书包是用于教育教学方面的产品,因此,通信功能和手机不一样,主要是用于和查看各类通知,如最新教研动态通知、学校信息查看等,如作业、请假、统计等。

2)考勤记载。通过链接读卡机,将学生进入学校和离开学校的时间记录在系统中。家长和教师可以查看学生的考勤记录,家长也可通过设置,要求将考勤情况第一时间发送到手机等移动终端上。

3)家教秘书。家教小秘书是学校的教育资料库,包括各类数字教育资料、电子教育杂志等,家长可以查阅,找到适应孩子的教育方法,也可以留言、讨论各自的教育经验。

此外,还设有定时讲座和家长教育功能,可在线与教师交流,促进家庭教育,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电子书包的特点

1)资源丰富。电子书包是一款用于学习的网络产品,支持云端拓展,空间庞大,网络上的海量资源都可以在数据的连接下实现共享,优质的名师讲座、课内外的学习资料应有尽有,学生只需要动一下手指头就可以看书、学习、听课、娱乐。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时,教师首先帮助学生去理解彩蝶谷的魅力与美,然后通过电子书包发给学生一些关于彩蝶谷的动画以及视频资料,让学生自主进行欣赏,之后组织一次交流,畅所欲言,强化蝴蝶谷给学生带来的美。

2)课堂快速组建。依托学龙教育云平台提供的优秀资源、应用,首创新颖的数字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快速搭建移动电子教室,适应在无线网络条件下各类教学环境的使用。

3)节约资源,绿色环保。电子书包轻便、小巧,可以将各种学习资料、书籍分类存储,再加上其成本较低,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纸质资料的消耗。

4)沟通便捷。在网络的支持下,电子书包完全实现了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语音、视频沟通十分轻松便捷,甚至可以不用出门,就能与名师交谈、沟通。

5)具有讲评功能。其实电子书包最根本的意义就是打破了传统授课的模式,让学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学习语文。语文教师用电子书包,让学生在课上提交测试题,教师能够同步接收到学生的答案。这一举措不仅免去了统一收试卷的问题,避免了时间的浪费,而且能让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

3 如何利用电子书包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

巧用电子书包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贪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这是他们的心理特性所决定的。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开小差,难以规范课堂秩序,成为小学课堂的普遍问题,特别是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别说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果教师对电子书包加以利用,就能很轻松地解决这一问题。

电子书包拥有多媒体资源,这对严肃的课堂来说,绝对是一种有趣的体验。但是教师在运用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要突出重点,不要一味地利用多媒体资源,甚至是依赖于多媒体资源。如在讲述《长城》一课时,如果一味地读课文,很难理解和想象它的雄伟与壮丽。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将长城的图片资料展示给学生看,同时穿插生字和需要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巧用电子书包的丰富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服务 电子书包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功能强大,其中最为显著的功能就是资源的共享,而且成本非常低,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并进行教学和交流,甚至是学习。对学生来讲,强大的资源可以让他们得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只要他们能想到,就没有得不到的,从而大大削弱了学习的阻力,让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如果学生上课没有认真听讲或者是缺课,利用电子书包也可以实现补课,甚至是免费听名师讲课。对教师来说,丰富的资源可以增强他们教学的积极性,加强学术交流,学习网络上优秀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同时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巧用电子书包的沟通功能,实现电子课堂,增强沟通与交流 电子书包的沟通功能强大,对语文教学来说,主要可以运用到以下两个大的方面。

1)加强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但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要求教师、学生、家长三个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利用电子书包可以使家长、学生、教师之间更好地交流。

2)电子考勤。通过连接读卡机,将学生进入学校和离开学校的时间记录在系统中,这样就可以轻松地对学生进行考勤及平r表现的详细记录,大大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为教师减轻负担。

巧用电子书包的测试功能,使课堂测验更加有效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以及课文的重要内容加以整理,使其成为课堂检测的内容,再通过电子书包中已有的分析功能,让教师在检测中更好地授课。如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之前检验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检验之后经过分析,就很容易、快速地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找出其不足之处,在课上做出重点讲解。此外,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作答情况,其中教师可以查看学生作答花费的时间以及所得的分数,做出针对性的辅导;或者查看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部分,及时地做出讲解,从而更好地控制课堂的节奏。

4 电子书包的运用建议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重点在于锻炼学生的拼写、汉字的笔顺等,或者其他书写内容。而对于学生来说,需要的是全方位的发展,电子书包正是对传统教学中涉及较少的部分做了弥补。但这并不意味其代替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人们要分清两者之间的轻重关系。

电子书包虽然有很多优点,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其另一面,也存在许多缺陷,教师需要注意。

首先,电子书包有可能影响课堂秩序。由于电子书包拥有各种综合的功能,种类也是各式各样,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必将开发很多有趣的功能,使其更加倾向于娱乐化。这就可能造成学生上课时将电子书包当作娱乐工具,破坏教学的正常秩序。

其次,电子书包目前尚不成熟,在软件和硬件上面还有待突破,不具有可选择性,更新、升级的功能也相对较弱。因此,教师不能过于依赖于电子书包。

教师在选择电子书包时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电子书包中的内容应该与学生所用的语文教材版本相匹配。

2)电子书包的主要功能应该与学习相关。在电子书包中可能会有一部分资料与学习的关联并不大,应该及时对其做出处理。

3)电子书包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只是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最重要的还是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加强引导,不能让学生的注意力过多地投入电子书包。

5 结语

电子书包的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在沟通、资源共享、考勤记录上有较强的优势。这一切都是基于良好的运用,但它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很多的不成熟和缺点。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提升自己的能力,加强辨识,巧妙利用电子书包,为语文教学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赵财经.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4):124-128.

[2]刘银琼.互动的课堂更精彩: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J].吉林教育:综合,2015(26):63-66,70.

[3]徐红艳,张松廷.巧用电子白板弥补语文教学的不足[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0):172.

篇10

学校本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可是我慢慢的发现,学校是一个大集体,管理的好了,它就是一个学习成长的地方,可是管理的不好了,它就变成了一个社会,这个社会就是一个邪恶的,充满恶势力,充满暴力,充满虚荣的地方。

是啊,那么多人有很多都在学习,都学得很好,甚至还有考上清华北大的。我不反驳这句话,但是家长们啊,老师们啊,你们屈指算算,全校每届学生人数少的500多人,多的700多人,他们中间有多少人学习好?又有多少人学习不好?有多少人考上所谓很厉害的清华北大?又有多少人落榜生涯?举个例子,去年我们县最好的高中考上19清华大学生,没有考上的人有多少呢——上千人!其中学习不好的大约就占了一半。这人数和全国的人数比起来是很大的差距,但是让我看来这小小的数字就可以看出来我们的社会是有问题的!假如这上千人就组成了中国,大家可想而知,这是差距多大。一个国家就君王有能力就可以了吗?答案当然是不可以,一个国家的稳定靠的是一群有才有能之士辅佐君王,这样一个国家才能稳稳地站住脚跟。如果重兵压境,那么国家派不出一个有用之人,难道这时候要让君王面敌厮杀?

哎,也说得太长远了,说实话,学校是一个大集体,它就像一个社会。总而言之,若一个学校管理的好了,那么它的内部安定和谐,是长久学习之地,若它管理不好,学校的社会风气磅礴壮大,那么它就会祸害很多人,它就会变成一个充满恶势力,充满邪知识的地方,对国家不安,对社会不安。

这15年来我在学校眼睁睁的看着我踏入的每一个校园都是充满利益诱惑,学生都贪图享受,自娱自乐,所有人都在攀比,为了面子,为了虚荣在勾心斗角,在那数千人中只为自己能够让别人的怕自己,而放弃学习。

我已经厌烦了学校这种风气,我本想离开学校这个黑色牢笼而去社会上闯荡一番,这也是被迫无奈,如果能有机会学习我也不想这样浪荡。

有幸听说现在有私塾制教育,举个例子来说就是像古代一样在家里学习,请一个导师,到了国家举行科举考试的时候与他人一同去考试。我现在就在是像这样一样上学,天天呆在家里,有老师来给我上课,我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我喜欢的东西,如音乐,舞蹈等等课外的技能,我每天不再像坐在学校里那么瞌睡,因为我可以省出2个多小时时间睡觉,学习成绩也一步一步上升,每天还能空出3个小时时间练琴,学校的知识我同样掌握,也不被外界影响,也不会有老师天天叫家长,我慢慢地就开始出色了。

我曾经甚至想过,将来有条件我的孩子也一定要从一小开始就不去学校学习,用私塾制教育方式,不让他像我一样走弯路,不让他在精神上受一点点折磨。但是仔细想想我又错了,他不去学校他就不能与外界接触,他就不懂得在社会上怎么生存,也许在以后他受一点点挫折就会被击败,这也是私塾制教育的一大缺陷。私塾制教育因为不接触人,不被外界影响,所以学习安静和谐,时间充足,稍稍努力自然慢慢地就优秀起来,但是如果一个人他从小就这样受教育,那么他在人际关系上一定不会说,不懂得处事,不懂察言观色,这样下去他会遭受到很多打击,因为从小就生活在家庭的保护中,从来没与外界接触,那么他就变得不可一击。

篇11

一、引言

近十年,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模式的建设,对促进教育革新、推进高校外语教育改革、提升外语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化教学的推进,语言实验中心建设趋于程式化,表现为功能模块固定、资源信息趋同、教学使用偏低、资源特色不足、学习支持不够等问题。

早在2003年,我校就开始了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外语教学改革,通过购买、自建等方式,建设了包括数字图书馆、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库等在内的大量数字化资源。2009年,本校购买了蓝鸽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建立了功能完备的网络教学平台,拥有了一流的语言实验中心,为外语教学交互、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提供了支持,营造了良好的语言自主学习外部环境。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教学效果如何,学习者是否能有效获取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资源,数字化语言学习平台对学习者外语学习能力有何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不多,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教学应用及其有效性面临实践与研究的双重缺失。①因此,数字化语言学习平台教学有效性成为新一轮语言实验中心建设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本研究针对数字化语言学习平台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深入调查,试图从教学有效性视角考察现有数字化语言学习资源教学应用的现状与问题。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数字化语言学习平台教学有效性可以从有效获取、有效设计、有效应用和有效影响四个维度进行理解,②依托四个维度的有效建设与应用,支持外语学习者有效的外语自主学习。本研究为深入分析数字化语言学习平台教学有效性现状,以了解语言自主学习中心教学应用及其对外语学习者学习实际效果的影响为目标,采用了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均为曾经使用过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超过一学期的学生,调查对象覆盖了通信、光电、经管、计算机、软件等专业学生。其中,大一学生275人,大二学生225人。参加问卷调查的被试是随机抽样选出的。

2.调查方法。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0个问题,包括5个开放性问题和15个结构化题目,部分结构化问题包括:“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个选项。问卷调查于2010年9月在重庆邮电大学进行,历时—周。问卷发放500份,最后收回490份,回收率为 98%,其中有效问卷468份,有效率为95.51%。使用 SPSS 进行了数据统计,并结合开放性问题的回答结果,对数据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三、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1.数字化语言学习中心资源有效利用不足。一是学习者利用数字化语言学习平台进行学习的时间分布上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资源的有效获取。调查发现,74.12%的学习者每周到语言实验自主学习中心学习的时间“不到 1 小时”,而“2~3 小时”者也才占总样本的 26.13%。二是学习者学习内容无明确计划,学习内容单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65.1%)、“资源下载”(61.24%)、“信息共享”(23.08%)等“浅表学习”服务,学习者认为自主学习要做的就是进行听力、阅读等方面的技能训练,超过70%的被试在进行自主学习时,主要是进行听力训练。而交互性的、自主性的、视觉化的深度的学习模块则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三是学习者在利用数字化语言学习中心进行学习过程中,自我控制能力感低下。有57%学生经常在语言学习系统登陆后,挂机网络聊天、在线看电影、玩游戏;或在学习过程中走神到与学习内容不相关的其他网站,表明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总体水平不高。因此,学习者对数字语言学习平台的利用还处于较低水平,系统学习监管有待加强。

2.数字化语言学习中心资源应用方面,存在影响学习者主动使用的多种障碍。一是技术上的障碍:“资源链接所指和显示内容不相符”(55.12%)、“网络连接速度不够”(52.14%)、“部分内容无法浏览”(50.37%)、“访问内容显示速度太慢,响应和等待时间过长”(42.14%)。二是交互:“平台人际互动太少”(70.19%)、“与教师沟通不够便捷”(52.14%)、“与同学沟通不够方便”(64.22%)、“信息有用性低”(54.13%)。三是内容表达的障碍:“影音图文内容不足”(56.12%)、“呈现方式单一”(65.23%)、“内容更新太慢”(50.37%)。四是学习活动呈现的障碍:“课程说明指导学习意义不大”(41.31%)、“活动设计单调不能激发学习兴趣”(68.23%)、“学习活动不利于展开合作学习”(35.17%)。以上因素揭示了数字化语言学习平台一些教学和技术问题,直接影响到学习者使用语言实验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到数字化语言学习中心资源的有效利用。

3.数字化语言学习资源的使用对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不明显。调查表明,有近40%的被试表示他们在利用数字化语言学习中心资源时,感到无所适从,无法找到语言学习有效途径。有近半数的学生表示他们在选择自主学习活动,决定自主的学习目标、决定时间安排、评价自己的语言学习等方面做得很差。由此,我们得出结论:现有数字语言学习资源在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学习者学习产生有效影响方面显然与预期差距较大。

四、结论与讨论

从上面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应用过程中,在理念更新、功能完善、资源建设、规范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下面笔者从提升数字化语言学习中心应用成效的视角出发,从数字化平台教学管理和资源建设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1.强化数字语言学习平台应用导向、网络化的建设思路。数字化语言学习平台的建设为常规教学提供了极佳的网络化教学空间,可以突破教学时空局限,可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性学习,可以促进教学互动的实施,实现个性化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而整合资源利用的多种学习活动开发可以为学习提供支持。校园网语言学科平台是一个为外语学科量身定做的真正的专业化学科平台,应以应用为导向,满足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网络作业、无纸化考试以及专业化口语考试的要求,轻松实现对教、学、考的有效控制,使管理和评估更加便捷有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校园网资源,实现资源的网络远程共享。应强化数字语言学习平台建设的网络化应用,把整合数字语言学习平台的网络资源看作教学的新空间和学习的新平台,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与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将有利促进数字语言学习平台的可持续建设与应用。

2.加强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与外语课程的深层次整合。数字化语言学习平台的建设,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可能,能够解决高校教学资源紧张等问题。校方应把整合数字化语言系统资源看作是教学的新空间和学习的新平台,通过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结构、学习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混合,使信息技术成为课程学习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起到核心作用,建立与课堂密切结合的数字化语言学习体系,真正实现既促进“教”,又支持“不教”。③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建立素材库、问题库、案例库等一体化教学资源,从而开启“教与学共融,建和用互通”的资源建设新思路。④搭建数字化语言学习交流平台。要研究与日常交流系统有效对接机制问题,使学生网络学习的交流工具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交流工具实现有效的对接,通过数字化语言学习教学平台能进行很好的沟通,增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促进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得到全新的学习体验。

3.加强教师信息素质的培训。培养和提高外语教师的信息素质是决定数字化语言学习平台教学成效的关键。教师是外语教学中的主导者,因此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利用的效果好坏,教师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没有外语教师的转变,没有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就不可能有真正有效利用数字化语言学习平台辅助教学,也不可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数字化语言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信息素质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态度,这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二是信息能力,即实际操作层面上的内容,是教师对各种信息技术的正确利用和活用的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活用能力。⑤

4.加强自主学习监控管理,提高学生外语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改变目前数字化语言学习平台教学的现状,培养外语自主学习能力是有效利用数字化语言平台的前提和基础。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元认知的意识,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责任感。要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通过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对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计划、检查、总结评价、反馈、调整和控制,建立学生自我控制与教师、 技术系统外部监控有机结合的调控体系。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部分,充分利用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从教学任务设定、课堂教学、学习策略提供等几个环节入手,在提高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数字化语言学习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成效。

五、结束语

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在优化外语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运用语言的意识和能力方面是可取的,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有利支撑。要充分利用数字化语言学习资源,就应加强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与外语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加强教师信息素质的培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监控管理。外语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课程资源,将数字化语言学习资源看成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数字化语言学习中心教学与应用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注释]

①张会杰.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如何让学生受益[N].中国教育报,2008-05-19.

②丁兴富,王龙,冯立国,等.北京市精品课程网上资源运行情况专题调研及主要结论[J].中国大学教学,2006(5):24.

篇12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4-0016-03

一、数字革命的趋势和发展

数字革命是指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引发的信息处理、传播、利用等的革命性变革。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中,“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单列一章,文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中小学教育要抓住教育信息化的机遇,必须加强教育数字化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障。五年过去了,中小学教育的数字革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数字革命对中小学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益显著。作为中小学教育者,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全身心地迎接数字革命的浪潮,缜密梳理、用心感受和实践各种新的数字化教育手段,适应和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数字革命将成为继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产生后的人类文明进程中第三个重要里程碑。

二、数字革命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不同的大脑认知结构同人们的不同经历有关,数字技术将人们划分为数字土著和数字移民。

当今的中小学生是伴随着网络和手机等数字技术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数字化世界,思维模式已经发生根本的改变,他们是数字时代的原土著居民。数字土著们熟练地应用百度、雅虎及其它的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查找自己需要的知识,大部分很少去图书馆,根本不去阅读传统的百科全书。他们习惯乃至创造了自己的数字化社交网络,包括短信速记式的语言。他们的大脑结构受到数字技术的影响,已经和前人有所不同,大脑某些神经回路和脑区出现了退化[2]。对信息的阅读一般都是一过式的,对信息的重组和记忆的内容比过去少得多。

而我们这些作为数字移民的教育者,早期的技术通信和娱乐只是收音机、电话和电视,我们原来的休闲娱乐主要是读书、看报,我们也习惯了在教室里通过板书、语言的讲述把知识传播给受教育者。教师和学生之间在价值观、习惯等方面的分歧曾被简单地认为是代沟,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已然变成了鸿沟,甚至衍生出两种不同的文化。当我们在为某个数字化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数字土著可能漫不经心地就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或者他们一句“你不妨去问问度娘”也会使我们瞬间如梦初醒。

现在的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很多,不一定非通过老师不可。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光盘在线或下载的视频、课件等学到自己想学的任何知识,老师在他们眼中已经不是万宝全书,也失去了原来应有的权威性,这就是数字时代的特征。因此,数字革命中的中小学教育者要改变原有的惯性思维,老师如果不理解这些就会打击学生,就会认为现在的学生不如过去的学生。数字时代的教育者还应适应时代和受教育者的特征,改革教育方法与内容,尽快学会用他们的语言和方式与之交流,并加强数字内容的教学,通过诸如“教育游戏”等方法与内容最佳的结合体吸引被教育者的兴趣和爱好。教育者还必须研究现在的学生对什么感兴趣,数字时代谁还在希望学校按照原来的模式向孩子灌输知识和技能谁就注定要失败。

三、教育工作者对数字教学的创新和尝试

“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的核心,一个是教学的重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另一个便是教育模式的重建。”[3]张卓玉先生在“聚焦教育变革――2011中国教育信息化峰会”上这样说。我们认识到“学习是一种自组织行为”[4],那么教师和教学机构的作用便要重新定位,在教学重心、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

(一)颠倒的课堂

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课前通过网络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2007年,美国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 的两位化学老师Jonathan Bergman 和 Aaron Sams 把课堂实录放置到网站上,给那些因病无法出席课堂教学的学生学习使用。后来发现自主学习后再来课上解决问题的学习效果很好。不久,这两位化学老师开始重新思考,提出了“颠倒教室”(The Flipped Classroom)的理念。八年来,这个新模式在包括北美在内的世界各地学校广受欢迎。

颠倒教室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过去是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学习新知识;课后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而颠倒教室则是课前自主学,课堂中教师因材施教,或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颠倒教室颠倒了传统的教学理念, 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做到了“因材施教”。教师从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变成指导者,而学生从被动的接收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颠倒教室的案例向人们证实了流程的变革也能带来巨大变革。

(二)微课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老师可以采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比如通过PPT自带的录制功能就可以原创开发制作一节全新的“微课”作品;也可以通过手机、ipad等录制“微课”,或者将已有的优秀录像教学课例经过加工编辑,如视频的转录、切片、合成、字幕处理等并提供相应的辅助教学的教案、课件、反思、习题等,进行“微课”化处理。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是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能较快地掌握某个知识点,再通过课堂的讨论或实践的主动学习,比单纯的听课或阅读的被动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即两周后能记住多少内容)高出7~10倍,

学习金字塔

优秀的微课能调动数字土著们学习兴趣,在化解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成都市温江寿安学校罗春老师制作的小苹果版《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教学视频,将难记的省级行政区这个难点知识与《小苹果》混搭,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贯穿了繁杂的地理知识点,初次试用全班80%学生一下就记住了大部分的内容。课后学生偷偷上传到网上后,已达到了30余万次播放量,获得数千位网友点赞,在网上被亲切地称为“别人的地理老师”,可见对这种形式的赞同和认可。

微课的制作也可以应用在班级管理中,现在的班主任普遍反映学生越来越不好管理,实际上这正是数字时代学生怀疑老师权威的另一种表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尝试使用孩子们熟悉的数字技术,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生活中,在实践的同时乐在其中。江宁中等专业学校的陈斌老师在六年的班主任经历中,组织艺术专业的学生编辑40多万字的毕业文集,拍摄了20多部微电影。陈老师说:“拍微电影其实就是让学生通过这种形式认识自我,发现内心的东西。”就这样一个尝试改变了许多学生,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渴望。很多人第一次感受到成就感,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伴随着数字革命的深入发展,未来的教育会更加个性化和更加普及。中小学阶段的孩子们之所以不愿专心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与数字体验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单调而乏味。因此,未来的中小学教育模式必将是:视频成为主要载体;教育资源极其丰富;翻转课堂;按需学习;教育在学校之外发生等等。教育者需要开拓和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广度和深度,去迎接数字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完成从教授知识到指导学习的角色蜕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