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研究范文

时间:2023-08-04 09:20: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新兴市场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新兴市场研究

篇1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0)03-0121-05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Alchian(1969)、Williamson(1975)提出“内部资本市场”概念开始,内部资本市场理论逐渐成为了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最重要理论,西方特别是美国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近年来,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在新兴市场国家逐步得到理解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对内部资本市场理论进行了拓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展开了积极的研究。我国学者的研究除了少数基于中国特定背景外,其他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对西方发达国家研究文献的回顾与解释。新兴市场国家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理论研究和实践具有更强的借鉴意义。

一、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及其运作

新兴市场国家的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直接起因于集团组织形式的普遍存在性以及外部资本市场的相对落后。Left明确指出企业集团是发展中国家特有的组织形式并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企业集团内部形成了一个资本在不同业务之间进行调配的机制,使企业集团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类似于资本市场的功能。香港中文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有7成东亚公司都与集团有关联,而这些集团均操控着很多其他公司。在日本,有83%的公司与集团有关联;在菲律宾有73%的公司与集团有关联;在中国香港、印尼和新加坡,该比例超过了60%;在泰国,该比例约为40%。在集团公司内部,包括一些上市公司,其中至少有一家银行和证券公司。核心企业都是由最终控制人控制的。他们对上市公司通常采用金字塔式持股,持股比例通常低于30%。而企业集团正是内部资本市场存在的组织载体。新兴市场国家普遍存在市场功能不足的现象,企业从外部市场获得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的难度较大,特别是外部资本市场不发达,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有动机主动构建内部资本市场,缓解外部融资约束。

Chang和Choi发现在韩国由于市场的不完善而广泛存在着附属于集团的子公司,Khanna和Palepu运用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研究了新兴市场国家为什么要形成企业集团。Shin和Park研究了韩国联合企业(conglomerates)的资本配置情况,他们认为母公司通过控股关系控制子公司,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存在大量的借贷关系与担保,所形成的内部资本市场使集团能够在不同项目之间进行资金的相互利用。Khanna和Palepu的两项成果则以印度和智利的企业集团为研究对象,认为印度和智利的企业集团也存在内部资本市场。Perotti和Gelfer研究了俄罗斯产融结合型企业集团内公司的投资与现金流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产业主导的企业集团内的公司的投资与现金流并不显著相关,而银行主导的集团的投资与现金流则是负相关,这说明银行主导的集团内存在更广泛的资源再配置,把盈利的公司当成是“现金牛”,控股银行可能有更强的利益动机和权威去重新配置资源。可见,他们认为产融结合型集团存在内部资本市场。Samphantharak研究了泰国企业集团中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情况,他通过构建结构模型导出一个投资方程,为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提供了更直接的证据。Gonenc等研究了土耳其多元化公司中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情况,发现非集团附属企业必须通过外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而附属于企业集团则通过内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二、内部资本市场与公司绩效

关于内部资本市场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新兴市场国家的研究成果显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结论:

1.内部资本市场提升公司绩效

一般来说,在法律法规不健全、中介市场不成熟、投资者保护较弱以及信息披露不充分等外部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内部资本市场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能有效配置资源。Chang和Choi通过韩国企业集团的实证数据比较确定附属于集团的公司具有提升绩效的效应。Fauveih等通过比较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内的35个国家和地区的8 000家上市公司,发现公司多元化价值与外部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负相关,在资本市场及法律制度落后国家的多元化公司的业绩表现较好,认为这是内部资本市场面对外部资本市场不健全时的有效替代。Perotti和Gelfer研究了俄罗斯产融结合型企业集团的公司治理功能以及它们对投资融资的影响。他们把企业集团内部的大型成员企业按股权分散程度或/和管理控制权程度进行分类,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对于股权分散程度较高的成员企业,投资对内部融资是敏感的,对股权分散程度较低的成员企业则不敏感。他们还发现在产融结合型的企业集团,现金流与投资是负相关的,认为这是与集团内部广泛再分配资源是一致的。一个解释是,集团内部存在一个资本市场,可以引导资源到具有较好投资机会的成员企业。他们否定了其他可能的解释,不认为内部资源配置隐藏着公司间的机会价值转移。特别地,他们通过回归单个公司的投资与我们的测度指标――托宾Q,评估了附属于与不附属于集团的公司投资程序的质量,研究结果支持这样的观点――集团内公司的资源配置比独立公司的资源配置更好。

2.内部资本市场降低公司绩效

Wolfenzon(1999)研究发现,在缺少投资者保护的国家,组建企业集团的目的在于控股股东可以利用集团的金字塔结构侵占外部投资者的利益。

Lee等和Sung在考察金融危机之前的韩国企业集团的时候,发现企业集团中的“交叉补贴”现象――“隧道效应”,即控股型股东利用其在内部资本市场的剩余控制权,在成员企业间转移资本;而这些投资更多地流向了业绩较差的成员企业,造成了资源浪费,降低了企业的利润,影响了整个集团的企业价值。

世界银行的Claessens等选取了中国香港、印尼等九个亚洲国家和地区1991―1996年的1200家上市公司,发现其中75%的公司是附属于集团的公司,且这些公司业绩要低于非集团附属公司3个百分点。Lins和Servaes对包括中国香港、印度、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和泰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中ICM的运作效率进行

了全面的实证研究,利用1995年1195个公司样本数据,他们发现,与专业化公司相比,多元化公司的平均折价率大约为7%,外部资本市场不发达的国家,折价率更高。他们还发现,多元化折价仅存在于部分工业性企业集团和管理层持股比例为10%―30%的多元化公司。由此得到结论:多元化是无效的,它更可能是一个现象而不是为了增强效率。

Buassook研究了三个转轨经济国家――泰国、印尼和菲律宾多元化公司的价值。研究发现,在1992―2001年间的泰国和1994―2001年的印尼和菲律宾都有明显的多元化折价,最大的多元化折价发生在菲律宾,随后是印尼和泰国。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金融危机(1996年)年之前,只有菲律宾存在多元化折价,平均折价率为49%,没有证据显示在印尼和泰国存在多元化折价。然而金融危机之后,所有三个国家都存在多元化折价,平均折价率为:菲律宾84.3%、印尼33.2%、泰国16.7%。

三、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差异的成因

1.内部资本市场中的问题

新兴市场国家普遍存在对股东和债权人保护的缺失,法律体系很不完善,新兴市场经济中的问题比发达经济更多更严重。除了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问题,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也存在问题。因此,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可能会为集团内母子公司间非公允的关联交易、违规担保和资金占用提供运作平台。

Claessens等认为,由于集团附属公司现金流分配权与控股权的不对称而产生的“利益掠夺”风险是导致多元化折价的重要因素,因为在样本中,现金流分配权与控股权不对称程度越高公司的折价率也越高,且控制了“利益掠夺”这一变量因素后,其他因素对多元化折价率并没有显著影响。这种利益掠夺大部分是通过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进行公司资金、资产的转移行为,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已异化,危害着集团公司的治理。Lins和Servaes的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越高,多元化折价越明显。他们认为在缺少投资者保护的国家,由于外部资本市场信息不畅通,监管不到位,控股股东更容易为满足私有利益,对其控股部门有很强的利益侵占动机,利用金字塔股权结构进行利益输送,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这种利益侵占大部分是通过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进行资金、资产的转移,是内部资本市场功能异化,严重影响企业集团的公司治理水平。

然而,Samphantharak的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控股股东的控制权越大,内部资本配置越有效。

2.内部金融中介

企业集团往往通过内部金融中介聚集和分配资源,这些金融中介包括内部结算中、内部银行、财务公司、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等。这些金融中介的存在有助于资金在不同的分部、项目之间转移,从而可能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Perotti和Gelfer通过进一步区分了银行主导的企业集团和产业主导的企业集团进行研究,发现银行主导的企业集团有更多的等级,而产业主导的企业集团可能有更好的防御机制。不像独立公司那样,产业主导的企业集团内公司的投资与现金流并不显著相关,而银行主导的企业集团内投资与现金流则是负相关的。Samphantharak对泰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即内部金融中介的存在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集团规模

Samphantharak认为,集团规模对内部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有正有负。一方面,大企业集团更可能有严重的信息和协调问题,因此更不可能有完美的内部资本市场;另一方面,有更多成员的企业集团可能有更多的途径转移资源,从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实证检验表明,企业集团内成员企业数量越多,资源配置效率越高。

4.公司法律法规

Samphantharak认为,公司法律法规的设计旨在保护小股东的利益,不同国家、不同法律体系对小股东的保护程度不同。然而在同一个国家,不同类型的公司受不同的法律约束,对集团内的资本流动如内部借贷和担保有不同程度的约束。一个由几个受到严格监管的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更难于进行有效的资本配置,因为集团内部资源的转移十分困难。他通过检验集团内部上市公司的数量和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关系,发现二者负相关。

四、内部资本市场的其他方面

Castaneda研究了1995―2000年间墨西哥金融瘫痪前后ICM与企业的融资选择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内部资本市场在信用通道和货币传导机制方面的作用,可以阻挡商业借款的冲击,稳定产出和经济增长,起到金融缓冲器的作用。Claessens等的研究则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的平稳发展时期(1992―1996年),多元化集团尤其是金融市场不发达国家的多元化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表现出较高的效率,而在危机期间(1997―1998年)这些多元化企业集团的市场表现很差。

Desai等认为跨国公司可以适时地利用内部资本市场,克服附属企业当地不利的法律和资本市场环境。他们发现在资本市场欠发达或债权人权利较弱的国家,借款成本较高,跨国附属企业较少在当地借款融资,所缺资金的3/4都由向母公司借款所替代;在资本管制的国家,跨国企业则利用内部资金绕开当地向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限制。

五、结论与启示

第一,内部资本市场客观存在于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集团。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一员,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企业集团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力量。企业集团化是我国市场化发育程度不足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在竞争中生存的自选择结果。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国有企业集团(包括央属企业集团、地方政府所属企业集团和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集团)、民营企业集团等不同产权形式的企业集团,尽管它们的形成方式、运作机制不同,但是集团内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运作,如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相互之间的投资、借款、担保、产品和资产的交易、代垫款项等,这说明我国企业集团也有内部资本市场。

篇2

1 对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rapid ventricular arrhythmia,RVA)的认识

1.1 病因:室早在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如心肌炎)患者均可受到机械、电、化学性刺激而发生。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精神不安、过量烟酒等也能诱发室早。VT常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特别是曾有心肌梗死的患者。其次是心肌病、二尖瓣脱垂、心衰等。其他病因还包括长QT综合征等。室扑和室颤常见于缺血性心脏病。抗心律失常药物,严重缺氧、缺血、电击伤等亦可引起。

1.2 临床表现及危害:室早常无与之直接相关的症状。VT临床症状轻重视发作时心室率、持续时间、基础心脏病和心功能状况不同而异,包括低血压、少尿、气促、心绞痛和晕厥等。听诊心律轻度不规则,第一、二心音分裂,收缩期血压可随心搏变化。室扑和室颤临床症状包括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顿甚至死亡、听诊心音消失、脉搏触不到,血压亦无法测到。

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和治疗均较困难,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影响人民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随高龄患者的增多以及摄食类型的改变,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发现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系急性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

1.3 RVA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检测手段及意义:有关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机制仍不十分明确。长QZ综合征和Brugada综合征是两种与基因突变导致离子通道异常有关的室性心律失常,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目前尚无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AAD)。VA治疗远未达到理想的境地,治疗上尚未形成共识,各种治疗或检查上需要新的探索。目前的热点研究基因治疗心律失常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心律失常性质的确诊大多要靠发作时心电图。心律失常诊断除用心电图外,有时还需要动态心电图检查、食管调搏检查、侵入性的心脏电生理检查,甚至一些基因方面的检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心血管造影等无创和有创性检查有助于确诊或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基因检测尚未大规模运用。

研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对临床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可提供实验性理论依据,为药物的开发利用、降低室性心律失常所致死亡率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室性心律失常机制

既往对室性心律失常机制的研究中,较经典的有3个方面:(1)机械-电反馈。(2)触发性活动。(3)折返激动。

2.1 机械-电反馈:Franze等[1]将扩张或牵拉心肌组织可导致心脏电生理的改变这一现象被称为心脏机械-电反馈,认为室性心律失常与机械-电反馈有关。Lerman等[2]研究也表明,心室功能异常和充盈压升高的患者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其中一个机械就是心肌负荷改变引起了心脏电生理特性改变。Kamkin等[3]在研究状态良好的心房肌细胞时发现,局部纵向牵张能延长动作电位时程,使静息膜电位去极化并能导致额外的动作电位;冯志强等[4]在Franze工作的基础上设计了闭胸记录心外膜心肌单相动作电位的技术,认为心肌电活动分裂也可能是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之一,具体机制仍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

2.2 触发活动:触发活动最先由Cranefield于1973年首次提出,用于描述由前一个动作电位“触发”产生的后电位引起的期外收缩和心动过速。由于它总是在一次正常的除极或起搏产生的动作电位之后发生,故又称为后除极。后除极又分为早期后除极(EAD)和延迟后除极(DAD)。Barckhardt等[5]则提出触发活动可能是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之一。Meszaros等[6]在大鼠用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造成左室肥厚的方法发现,DAD幅值增加。

2.3 折返激动:1906年,Mayer首次在墨鱼标本实验中证实折返现象。1913年,Mines通过蛙心房和心室标本实验首次提出反复搏动和反复心律的概念。折返现象几乎存在于心脏的各个部位,并与绝大多数心律失常的产生机制有关。Arutunyan等[7]认为折返激动和细胞内钙离子增加引起的触发活动是心肌缺血时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Ravelli等[8]认为牵张使心房的不应期缩短,进而减少房内折返回路的传导时间。Antzeleritch[9]实验室的工作指出,用模拟缺血液灌流狗心室壁,部分心肌因缺血而APD缩短,部分心肌AP仍保持峰和圆顶图型。后者的圆顶可以作为刺激,通过环形途径使前者再次激动,形成2相折返。Wu J[10]通过观察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跨室壁传导及折返情况证明折返活动发生在心室壁内各层之间。

3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同通道的基因异常关系

目前的研究认为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同通道的基因异常有关。Cheng CF等[11]认为心律失常基因(包括离子通道基因、缝隙连接蛋白基因、转录因子基因等)在心律失常发生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Splawski等[12]系统深入地研究了17例(9男、8女)长QT延长一并指(趾)患者,发现了该病由L-型钙通道选择性拼接变异基因中的一个拼接变异错义突变引起。Wehrens等[13]通过控制自主神经功能,可缓解由于心脏离子通道编码基因突变所致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Zipes、Paganelli等[14,15]发现Na+通道a亚单位编码基因D1790G突变能延长心室APD。Wolf-Parkinson-White(WPW)综合征是心脏传导缺陷。第一个WPW基因已被定位在染色体7q34-36。WPW的基因PRKAG2编码AMP激活的蛋白激酶的r-2亚单位。在同时患有肥厚性心肌病和WPW的病人中发现了PRKAG2的突变。到目前为止,Ank2基因(LQT4)和PRKAG2基因是导致心律失常的惟一的两种非离子通道基因。

4 室性心律失常防治

心律失常的治疗应包括预防发作与发作时治疗。

4.1 病因治疗、预防的可能性:医学领域里许多观念起了重大变化,惟有预防为主的观念没有改变,但恰恰是预防为主这一原则至今仍然贯彻得最差。病因治疗包括纠正心脏病理改变、调整异常病理生理功能(如泵功能不全),以及去除导致心律失常发作的其他诱因(如电解质失调)。

4.2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机械方法兴奋迷走神经,心脏起搏器、电复律、电除颤、电消融、射频消融和冷冻或激光消融以及手术治疗。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有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等。心脏起搏器多用于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以低能量电流按预定频率有规律地刺激心房或心室,维持心脏活动;亦用于治疗折返性快速心律失常和心室颤动,通过程序控制的单个或连续快速电刺激终止折返形成。直流电复律用于终止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同步直流电复律,适于室性心动过速。电除颤和电复律疗效迅速、可靠而安全,是快速终止上述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并无预防发作的作用。

4.3 药物治疗:尽管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使在抗心律失常治疗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但首先的治疗方法仍是药物治疗。

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则选用减慢传导和延长不应期的药物,如迷走神经兴奋剂(新斯的明)、拟交感神经药间接兴奋迷走神经(苯福林)或抗心律失常药。目前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有50种以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不破坏致心律失常的病理组织,仅使病变区内心肌细胞电生理性能如传导速度和(或)不应期长短有所改变,长期服用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作用,严重的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脏传导阻滞而致命。已研究表明,祖国医药中的丹参、苦参、黄连以及参麦等在临床防治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中,均取得了肯定的疗效[16~18]。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活血化淤、理气止痛、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以及减轻缺血再灌注性组织损伤的作用,但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何伟珍等[19]报道中药制剂也可引起心律失常。

近期研究热门的基因治疗尚处于实验探索阶段,还有较多问题需要研究。

总之,在室性心律失常机制的研究上有多种方向,也存在着不少争论,目前已经深入到基因水平,正向分子生物学的方向深入研究。近期研究较热门的基因研究治疗尚处于实验探索阶段。相信不久的将来,心律失常的基因治疗将会成为解决心律失常的一个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Franze MR.Mechano-electric feedback in human heart[J].Cardiovase Res,1996,32:15.

[2] Lerman BB,Engelstein ED.Mechanoelectrical feedback:Role of (beta) adrenergic receptor activation in mediating load-dependent shorten-ing of ventricular action potential and fractoriness[J].Circulation,2001,104(4):486.

[3] Kamkin A,Kiseleva I,Wagner KD,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stretch-activatedion currents in isolated atrial myocytes from human hearts[J].Pflugers Arch,2003,446(3):339.

[4] 冯志强.家兔心外膜心肌单相动作电位动态研究技术[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1,7(4):314.

[5] Barckhardt D.Diltiazem in ischemia-induced and reperfusion arrhy-thmias[J].J Cardiovase Pharmocol,1990,16(suppl6):26.

[6] Meszaros J.Khananshvili D,Heart D.Mechanisms underlying delayed after depolarization in hypertrophied left ventricular myocytes of rats[J].Am J Physiol(Heart Circ Physiol),2001,281:H903.

[7] Arutunyan A,Swift LM,Sarvazyan N. Initiationandpropagation of ectopic waves:insights from an in vitro model of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J].Am J Ph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02,283(2):741.

[8] Ravelli F,Disertori M,Cozzi F,et al.Ventricular beats induce varia-tions in cycle length of repid(type Ⅱ) atrial flutter in humans[J].Evi-dence of leading circle reentry.Circulation,1994,89(5):2107.

[9] Antzeleritch C.Basic mechanisms of re-entrant arrhythmias[J].Cur-ropin Cardiol,2001,16:1.

[10] Wu J,Zipes DP.Transmural reentry during acute global is.chemia and reperfustion in canine ventricular muscle[J].Am J Physiol(HeartCirc Physiol),2001,280:H2717.

[11] Cheng CF,Kuo HC,Chien KP.Genetic modifiers of cardiac arrhyth-mias[J].Trends Mol Med,2003,9:59.

[12] Splawski I,Timothy KW,Sharpe LM,et al.Ca(V)1.2 calcium chan-nel dysfunction causes a multisystem disorder including arrhythmia and autism[J].Cell,2004,119(1):19.

[13] Wehrens XHT,Abriel H,Cabo C,et al.Arrhythmogenie mechanism of an LQT-3 mutation of the human heart Na+ channel a-subunit[J].Circulation,2000,102(5):584.

[14] Zipes DP,Wellens HJJ.What have we learned about cardiac arrhy-thmias[J].Circulation,2000,102(20):52.

[15] Paganelli F,Barnay P,Joscht II,et al.Influence of residual myocar-dial ischaemia on induced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following a firs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Eur Heart J,2001,22(20):1931.

[16] 徐自超,张卫国,贺晓颖.参麦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3,20(6):403.

[17] 孙可青,徐长庆,王新一,等.丹参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电生理机制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7(3):171.

篇3

一、长春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

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基于重大技术突破或者巨大发展需求,能够引领、推进社会获得全局、长远发展,具有知识密集型、能源节约型特点的潜力巨大的、综合效益良好的产业。不客气的说,这一产业将会对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引导作用,因此,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经济与科技发展制高点一个重要的战略。

目前,全国的各大城市纷纷开展、实践了这一战略。而长春市作为吉林省的省会,在政府的高度关注以及全市的不断努力下,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去年一年,长春市落实的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光电信息以及新能源这五大产业项目数目达到了305项,其总的投资额更是高达1933.1亿元。预计当这305项目达产以后,每年新增加的销售收入会超3500亿,而增加的税收则会高达700亿元。

针对长春市的具体情况,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能够促进工业机构的调整及转型,此外,对于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水平、规划新型工业化体系等也会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可以说,这一战略的实行直接关系到长春市的工业经济发展,而且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将必然是其未来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有力支点。 因此,我们应在当前的基础上,做好下一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划,以促进长春市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长春市如何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吸引更多的投资,进而建立一个完善的产业生成机制,是这一战略实施的关键问题。经过我们长时间的摸索,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符合长春的新兴产业生成机制。

(一)做好规划工作,这是建设这一产业框架的前提。当前的长春市产业框架主要是以汽车、农产品加工、轨道客车作为优势产业,不断地培育发展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这一规划工作必然会使得其产业架构更加合理。

(二)充分利用科技、人才优势,做好服务平台的构建。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应做好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药产业化促进平台、中科院长春光机与物理所光电信息产业化服务平台等9大平台的建设,尽快的将科技转坏为经济发展的支撑点,解决发展中的关键技术。

(三)解决资金瓶颈,这一工作主要是做好融资平台的建设。当前,长春已经和我国的几大银行进行合作,建成了10亿规模的资金支撑平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做好“三动”战略的实施,更好的推进产业的跃迁。结合长春市自身的特点,实行 “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这一战略,对于长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当然,在这一战略的实施中,我们不仅要做好资源的整合,还要把握好发展的重点以构建一种新的模式,更要做好责任的落实以及方法的创新,建立符合需求的保障机制。

(五)建立、健全新的信贷体系以及保险、担保联动机制,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担保。此外,我们还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上市进行积极地促进,并将投资的方向标往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倾斜。

(六)推进产业新模式在长春市的实行,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办公室的作用,帮助企业改善自身项目中的短板。另外,根据产业链的要求,进行资源的整合,以吸引更大的投资,实现通过投资拉动产业升级。

(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这将会给长春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很好的支持,最近几年,高新区在文化产业上就走出了一个非常有特色的道路,值得我们学习、发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对“民办公助”产业发展模式的探索,还要科技与文化结合,更要注重配套服务的完善,努力做到从宏观着眼,细微处入手。

(八)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长春市而言也是如此,而针对战略性新兴科技产业,这一点表现的尤为明显。因此做好这一体系的建设意义重大。

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中,要紧密结合创新驱动要求,尽快实现以企业作为主体,以市场作为导向的,能够将产学结合在一起的技术创新体系。此外,我们还要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科研的投入,以推进产学研用的结合,争取尽快形成一个产业联盟,为突变产业群发展中的技术瓶颈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九)发挥长春市的独特优势,比如加快大成生化加工玉米、天威新能源开发风电经济等的发展,在这些能够体现长春经济结构优势的企业中,我们应更加强调科技的创新及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通过这一措施,长春市将会构建出一个蓬勃发展、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群。

三、结语

长春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客观的需求,也是将来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应把握住这一机遇,服从党的领导,踏踏实实的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落实工作。

篇4

信息型证券市场操纵在徐翔案后走入公众的视野,信息型证券市场操纵是新兴的一种复合型操纵模式,近期备受各界关注。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产生信息的泄漏或者失实将会严重影响相关联的一系列经济链条,破坏市场竞争机制,产生不良后果。因此我们应当及时发现、反思我们目前的证券、期货市场中所出现信息型市场操纵的原因,问题之所在,然后积极想办法应对,通过法律进行规制,解决信息不安全的忧虑,促进证券、期货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一、我国信息型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概述

(一)概念

信息型市场操纵行为是指上市公司或者是一些具有掌握优势信息的企业,通过一系列能够影响到市场价格的信息,进而影响到期货或者是证券的交易价格,从而操纵市场,操纵者自身获利的商事侵权行为,具有操纵对象为不特定多数人、需要行为人在二级市场配合等特点。

(二)目前相关法律规制中存在的问题

1.立法用词模糊不严密

我国目前关于证券、期货交易的相关法律规定多是原则性、总体性的规定,缺乏细化的具体要求。在《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认定指引(适行)》(以下简称《指引》)中关于市场操纵行为的定义中都存在运用“不正当手段”之类的模糊词语,这就使得实际适用法律的过程中无法精准定位,及时准确适用法律。而且随着经济发展进步,证券、期货交易也在不断发展,原来的法律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

2.未规定行为人的主观条件

在《指引》中规定的是“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交易量,扰乱市场秩序”,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规定,并没有明确指出是否要求行为人故意。如此一来就容易导致,行为人故意实施了信息型市场操纵行为,但未得逞,未能对证券交易市场产生实质影响时,无法对行为人的行为定性。

3.与欺诈行为关系不明确

目前学界的诸多观点中多数人认为信息型市场操纵行为是完全可以归入到欺诈行为之下的,因此可以规定证券市场中的一般性反欺诈条款,如此一来,法律适用准确全面的问题迎刃而解。但是我们应当同时注意到并非所有的信息型市场操纵行为都包含欺诈的成分,基于真实交易行为的信息型市场操纵行为又能否构成欺诈呢?信息型市场操纵行为与欺诈有交集又有所不同,如何更加合理的界定明_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改正。

4.民事责任制度缺位

承担责任主要包括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及行政责任,三种责任形式侧重角度不同、发挥的作用不同,并无明确的主次之分。我国目前关于证券市场中信息型市场操纵行为的惩治主要集中于行政责任及刑事责任,严重缺乏了关于民事责任承担的规定,虽然《证券法》第77条中有规定到该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但规定的太过于原则性、抽象性,这就使得实际的操作性太差,以至于在实际的案例中很少出现相关责任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二、信息型市场操纵行为法律规制的建议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而且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更是充分说明了脱离的法律的证券市场会存在巨大的危机,市场操纵行为会肆意而行,是无法得到长远的发展的。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通过事前预防和事后制裁的法律规制的方法,来稳定我国的证券交易市场,保障交易安全才是长久之计。

篇5

熊熊(1972.06-),男,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管理,中小企业融资。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印度股票市场及其对应的指数期货市场的信息传播规律,为我国建立股指期货市场提供科学的借鉴。本文的结果表明,印度期货市场收益率与现货市场收益率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具有波动性传递作用,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也具有波动性传递作用。对印度市场来说,因为来自于现货市场的方差占总方差的39.03%,小于来自期货市场的60.91%,所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具有主导作用。这个结论可以指导投资者对交易市场的选择和监管机构监管策略的选择。

关键词:印度;股指期货;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6)09-0054-04

本文将以印度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进行研究,希望运用印度市场上的实证数据,通过对其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先行―滞后关系的分析,找到与发达市场具有不同微观市场结构的新兴市场国家中现货与期货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当然,中国和印度在市场微观机构和交易机制方面还存在的一些差别。这些差别对研究的结果会有一些影响,但与在发达金融市场上的相关结论相比,对作为新兴市场的印度进行分析对我国推出金融衍生品仍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一、研究方法

进行股票指数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信息传播检验,通常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VAR方法。肖辉(2004)应用Granger的检验方法检验了美国、日本、香港、英国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波动率之间的先行―滞后关系:张宗成、王骏(2004)通过单位根检验,确定硬麦期货与现货价格序列具有一阶差分平稳性,在此基础上建立VAR模型并进行协整检验,然后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最后对期货与现货价格序列进行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如果收益率序列是平稳的,则可以直接对序列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建立VAR模型;如果序列非平稳,则需进行协整检验。本文将根据上述文献的研究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下面对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VAR方法进行简要说明。

1.Granger因果检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 Causality Test)是检验经济变量间因果关系常用的一种计量经济学方法,其本质是用一种条件概率定义因果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依赖于二元同归形式:

yt=α10+α11yt-1+…+α1lyt-l+β11ft-1+…+β1lft-l+ε1t

ft=α20+α21yt-1+…+α2lft-1+β21yt-l+…+β2lyt-l+ε2t(1)

式中,αij和βij是常数,{εit}是白噪声。对所有组内可能的(yt,ft),F统计量为具有联合假设的Wald统计量,联合假设为βi1=βi2=…=βil=0。上述两个方程的原假设分别为f(y)对y(f)没有Granger影响。格兰杰方法对模型中变量所取的滞后期长短异常敏感。Granger因果检验的前提,要求两个序列为平稳序列,或者他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对非平稳时间序列变量要先作适当变换,用ADF检验判断为平稳序列后才能进行因果关系检验。本文利用AIC和BIC准则进行判断滞后项的阶数。

2.VAR(向量自回归)。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预测方差分解是一种判断经济序列变量间动态相关性的重要方法。它实质上是一个新息计算过程,是将系统的预测均方误差分解为系统中各变量冲击所作的贡献。VAR应用的前提要求作为内生变量的序列为平稳序列,或者他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由两个变量构成的VAR(p)模型的形式如下:

yt=α10+α11yt-1+…+α1lyt-l+ε1t

ft=α20+α21yt-1+…+α2lyt-l+ε2t(2)

其中,αij为系数矩阵,{εit}是白噪声,ε1t,ε2t之间可以同期相关,但不与自己的滞后值相关及不与等式右边的变量相关。

VAR常用于预测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变量系统。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影响。脉冲响应函数描述VAR中的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而方差分解是把内生变量中的变化分解为对VAR的分量冲击。从而给出对VAR中的变量产生影响的每个随机扰动的相对重要性的信息。

3.数据说明。

一般地,期货与现货市场价格序列并不具有同时性。由于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基于市场价格数据来考察两个市场的先行滞后关系,因此需要定义一个标准的比较时间段。我们选择期货与现货价格均具有交易数据的时间段,并计算对数收益率,近似的得到具有同时性的价格序列数据。我们对印度市场进行日数据的分析,实证数据(包括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起始期间为指数期货的上市之初(即2000.8.14),终止时间为本研究开始取样的时刻(即2005.12.7);共包含了1315个日交易数据。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正如Stoll和Whaley(1990)、Baek和Brock(1992a)等在他们的研究中所发现的那样,在本研究的数据中现货和期货指数收益率序列也存在显著的自相关性。本文利用AR(n)-EGARCH(p,q)模型对现货指数及期货原始收益率序列进行过滤,其目的是消除原始收益率序列的自相关性。实证发现,AR(2)-EARCH(1,1)模型是最合适的模型。限于篇幅,此处不再给出模型的检验结果,而直接利用AR(2)-EARCH(1,1)模型过滤后的现货和期货两个新息序列进行检验。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分析软件Eviews4.0进行数据处理和计量实证检验。

二、基于日对数收益率序列的实证检验

1.基于原始收益率序列的实证检验。

①单位根检验。

根据表1可知,印度市场现货与期货指数的原始日对数收益率序列满足平稳性要求,所以不必再进行协整检验。

2.Granger因果检验。

根据下面表2,在印度期货市场指数对数收益率与现货市场指数对数收益率之间存在着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从而不但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具有信息传播作用,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也具有信息传播作用。

③VAR模型的建立。

对印度现货市场原始收益率的对数(LN_ID_CASH)和印度期货市场原始收益率的对数(LN_ID_FUTURE)建立VAR模型。

LN_ID_CASH=0.38176664*LN_ID_CASH(-1)+0.006596973758*LN_ID_CASH(-2)-0.243191962*LN_ID_FUTURE(-1)-0.152899359*LN_ID_FUTURE(-2)+0.0005910041874 (3)LN_ID_FUTURE=0.6432775473*LN_ID_CASH(-1)+0.227915549*LN_ID_CASH(-2)-0.5383072284*LN_ID_FUTURE(-1)-0.3508987567*LN_ID_FUTURE(-2)+0.0005886721361(4)

根据对上述模型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出,现货与期货收益率序列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最大滞后阶数为2,这为Grange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提供了依据。

④方差分解。

表3中(1)表示现货和期货收益率受到来自现货市场的影响,(2)表示现货和期货收益率受到来自期货市场的影响。由此可知,影响期货收益率变动的方差大部分来自于期货市场,并且随着滞后期的增加总方差中来自于现货市场的部分呈上升趋势,最终趋于5.11%,而来自期货市场部分的影响呈下降趋势最终趋于99.49%。对于现货收益率变动长期作用的方差,滞后期为1时100%来自现货市场,随着滞后期的增加,总方差中来自现货市场的部分呈下降趋势,最终趋于92.03%,来自期货市场的部分呈上升趋势,最终趋于7.98%。平均说来自现货市场的方差在总方差中所占比例39.03%小于来自期货市场的60.91%。因此对于印度来说,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起主导作用。

⑤脉冲响应分析。

利用前面的模型(3)、(4),从下图1可见,一个标准差的期货市场收益率的冲击(如(a)所示)在第1期对现货市场收益率没有产生影响,在第2期达到最大,然后逐渐减弱。而一个标准差的现货市场收益率的冲击(如(b)所示)在第1期就对期货市场收益率产生较大影响,在第2期到第4期有一个波动,然后逐渐减弱。比较两个市场对冲击的响应,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冲击响应的速度更快,而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冲击要持久一些:

2.基于AR(2)-EGARCH(1,1)过滤的收益率序列的实证检验。

经过AR(2)-EGARCH(1,1)过滤的对数收益率序列也是平稳序列,可利用VAR方法进行检验。经过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期货市场收益率与现货市场收益率之间互为Granger原因关系(为了简化,这里只说明结论没有列出检验过程)。

进一步进行脉冲响应分析,从下图2可见,基于AR(2)-EGARCH(1,1)过滤后的收益率序列的实证检验结果与基于原始收益率序列的检验结果是类似的,表明,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冲击(如(b)所示)响应的速度更快,而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冲击(如(a)所示)要持久一些;通过对图2中(a)(b)的对比可见,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现货市场)冲击的响应基本一致。基于原始和过滤两种收益率序列检验的不同之处在于,由于采用AR(2)-EGARCH(1,1)过滤后的收益率序列剔出掉了收益率序列的自相关性,两个市场之间的信息传播减弱的速度要快于基于原始收益率时的结果。

三、结论

本文实证结果表明,印度期货市场收益率与现货市场收益率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具有波动性传递作用,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也具有波动性传递作用,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起主导作用。这个针对印度市场的实证结果虽然不如前述文献的结果显著,但基本上反映了相同的趋势。也就是说,本文实证结果表明,基于印度市场日间数据所表现出来的新兴市场上的股指与股指期货波动率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前述文献针对发达市场的理论结果基本上一致。

期货市场的发展要以现货市场为基础,但是,一旦期货市场在现货市场内在要求的推动下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它就会反作用于现货市场,并通过其独特的经济功能来能动地调节和引导现货市场的运行和发展。然而,现货市场结构的不完善性为期货市场的实际功能和现实运行效果限定了一个难以逾越的边界。在现货市场结构相对完善并且数量风险和收入风险能够得到较好吸收的情况下,期货市场的积极功能就会显著地呈现和发挥出来,这种情况下引人期货交易能较好的调节和引导现货市场的发展;在相反的情况下,期货市场分散风险的功能就会因市场结构的严重缺陷及数量风险和收人风险的加大而难以正常地得以发挥。但并不是说一个不完善的现货市场就不能进行期货交易,一个市场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市场的客观需求,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国外许多期货市场,是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自发地产生的,中国的期货市场则是在市场的客观需求和政府推动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印度金融衍生品发展的也是以一种强制性的模式发展的。可见,现货市场的发达程度和条件是否完全具备,并不是决定能否进行期货市场试点和推出某个品种的惟一依据,关键要看市场需求。

从中国改革开放20年的情况看,市场经济对期货市场的需求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对许多品种期货交易的需求更加迫切。目前,我国金融领域、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改革都进入了关键阶段。股权分置改革年内即可基本完成,为推出股指期货扫清了最后的障碍;贷款利率的放开、央行融资券的发行、机构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等,使得人民币国内价格形成机制越来越市场化,为利率期货及其衍生品的产生提供了基础;而汇率浮动范围的加大,也使业界对汇率衍生工具翘首以盼。这些改革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市场的波动性,市场波动的出现不仅使避险成为内在需求,同时也为金融衍生品提供了交易的基础。监管层为推出金融衍生品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期货交易法》立法程序启动,其中将涵盖金融衍生品的内容,立法启动将为期货市场规范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上海金融衍生品期货交易所也正式获准筹建。种种迹象表明,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将在今年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我国金融衍生品推出的市场时机已经比较成熟。此时,印度取消卖空限制、推出股指期货、期权,逐步放开衍生品交易等措施为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张宗成,王骏.基于VAR模型的硬麦期货价格发现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7,第33卷第7期

[2]肖辉.基于价格发现相对有效的定价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3]肖辉,吴冲锋.股指与股指期货日内互动关系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

[4]Abhyankar,A.H.,Return and Volatility Dynamics in the FTSE100 Stock Index and Stock Index Futures Markets[J],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15(4),457-488,1995

[5]Antoniou,A.,and Holmes P,Futures Trading,Information and Spot Price Volatility:Evidence for the FTSE-100 Stock Index Futures Contract Using GARCH[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1995

[6]Baek,E.G,and W.A.Brock,A Nonparametric Test for Independence of a Multivariate Time Series[J],Statistica Sinica,1992

篇6

中国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059-02

研究发现[1],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甚至猝死与J波的存在密切相关。但关于STEMI超急性期J波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文分析STEMI超急性期J波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关系,以探讨STEMI超急性期J波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入选标准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连续在郑州大学一附院心内科住院、临床确诊的STEMI患者100例,所有患者诊断符合WHO制定的标准,且均在急性胸痛等症状发作后10 min至3 h内并具有超急性期的心电图特征,按照心电图有无J波分为两组:J波组和非J波组,所有患者在观察期间均无低温、心源性休克、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脑血管意外等合并症。诊断J波必须具备以下4条[2]:①J点抬高, J波形成(时限超过20ms,振幅大于0.1mV);②J波和抬高的ST段与T波上升支融为一体,且呈弓背型抬高; ③J波存在于相关的2个或以上导联;④QT间期正常(≥350 ms,且≤440 ms),并常伴T波高尖。心电图仪采用日本光电ECG-9130P型心电图仪,记录18导联心电图并持续心电监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定义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3]:频率在230bpm以上的单形性室速;心室率逐步加快的室速,有发展成为心室扑动和(或)心室颤动的趋势;室速伴血流动力学障碍,出现休克或左心衰竭;多形性室速,发作时伴晕厥;特发性室性颤动和(或)室性扑动。

1.2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x2 检验, 以P< 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J波组与非J波组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表1)

100例入选患者,30例出现J波(38/100)。由表1可知:两组之间的年龄、性别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梗死部位J波组前壁、2个部位以上梗死比例显著高于非J波组(P

2.2心律失常结果比较(表2)

由表2可知:J波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非J波组(14/3811/62,P0.05)。

3 讨 论

在本研究中STEMI超急性期合并J波发生率38%(38/100),与国内王东琦等研究相似[2、3]。J点是指心电图QRS波与ST段的交点,是心室除极的QRS波终末突然转化为ST段的转折点,标志着心室除极的结束、复极的开始。当心电图J点从基线明显偏移后,形成一定幅度,持续一定时间,并呈圆顶状或驼峰特殊形态称为J波。它的发生机制,不同的学者曾有不同的解释,针对与AMI超急性期可能是由于心肌细胞急性缺血,导致氧供中断,代谢输送停止,引起一系列的级联病理生理事件,主要是因为内向电流(Ica,INa)减少以及外向电流、尤其是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增加,由Ito引发的动作电位穹顶的压低在心肌缺血时不如外膜显著,因而两者之间在动作电位的1位相和2位相之间产生了跨壁电位差,导致心电图上的特殊改变[4]。

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一直是20世纪以来医学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心室晚电位、心率变异性、QT间期离散度、T波交替等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都曾成为心电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中AMI超急性期并J波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比例较高(14/38),其可能机制为:由于如上述心肌缺血时,细胞膜各种离子通道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缺血区与非缺血区之间形成显著增大的复极电压梯度,从而易于形成2相折返,因此引发多种室性心律失常,其在心电图上的表现为一个在T波上R on T的室性早搏, R on T室性早搏很容易触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1-4]。

AMI超急性期患者合并J波的发生率较高,且其极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并可能导致猝死,这对合并J波的AMI超急性期的诊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及早、及时识别心电图J波并给予合理的干预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文博,李跃荣.心电图诊断手册.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464

篇7

[中图分类号]F7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9-0114-01

我国的创业板市场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A股市场暴跌的“领头羊”,致使众多投资者都损失惨重。特别是上半年完成上市的83家创业板股票,上市首日破发的就有27只,这说明创业板市场已经存在着严重的IPO定价缺陷。此外,我国创业板市场推出的发行价高、市盈率高和资本超募比高的“三高”现象,创业板市场的发行定价方式亟需得到解决。

一、创业板市场的作用

创业板市场的建立是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构成的弥补,有利于优化金融市场的运作和稳定,有利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对深化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实现国家经济的稳步高速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创业板市场的作用集中在三方面:

(一)为有前景的中小创新企业的持续发展筹集资金

新兴的中小创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需开发费用较大,需要寻求外部融资。但由于规模较小,不符合主板市场的上市标准,银行又难以通过评估抵押而给予贷款。

(二)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机制

风险投资加盟中小创新企业并不谋求长期控制企业,而是谋求短时期投入获取的高额回报。一旦投资企业的运转达到一定的水平或者时机适当的话,它们就会从创业板企业退出,寻求新的风险投资机会。而创业板是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上市融资的最佳平台,也是风险资本退出的最理想方式。

(三)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有了创业板市场流通股权,中小企业就可以采取股票期权,职工持股计划等激励手段,鼓励职工与管理层共同为公司价值的增长而奋发工作,促进企业的高速发展。

二、创业板上市股票定价方式建议

创业板市场上市企业主要面向的是引领技术进步的高新技术或专业性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拥有新技术,经营时间较短,经营业绩还不太明显。因此,针对创业板企业上市的股票定价时应尽量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针对企业自身独特的特点采取市场化的定价方法。

(一)改变传统的行政定价方式

现阶段我国上市企业IPO大多采用行政定价的方法,行政定价偏离了市场化的询价方式,必然为新股发行抑价现象和过度投机埋下了隐患。特别是我国资本市场运用的市盈率定价方式,对于相对比较成熟的A股市场还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对于刚刚开办的创业板缺乏参考的不合理性,需要引入其他的定价方式来确保市场的公平。

(二)引进机构投资者与散户的共同参与

1.机构投资者询价定价方法。机构投资者往往具有较大的资金和研究团队,其自身的研究定价体系对于上市企业股票的合理定价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其次,各机构投资者通过自身的定价研究体系取得一定的参考价格区间,再通过企业的上市路演根据需求状况确定发行价格。这种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定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市场化定价的特点,加之国外先进经验的推广,对创业板实施这样的定价发行方式会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2.散户和机构投资者共同询价。我国的资本市场尚不成熟,散户投资者占据大多数。按照国际惯例,机构投资者进行询价定价,散户投资者只能跟随。但在我国迅速发展的资本市场,散户投资者占据较大的比例。从主板市场引入散户投资者的定价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同来看,创业板市场尝试引入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共同询价的方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意义和实际意义。

3.散户询定价法。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全,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这样具有较大资金的机构投资者就有可能操纵单只股票的定价。引进散户询定价可以有效的避免操纵股票,也充分体现尊重市场广大投资者、降低券商发行难度的优势。由于散户缺乏知识和专业化的股票内在价值判断依据,容易出现反映不足或反映过度现象。但可以促使中小投资者理性参与投资,有利于创业板市场的理性价值回归。

总之,我国的创业板市场是我国全方位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全面发展。其功能定位以及上市企业定位,与主板市场的发行和运行具有很大的不同之处。要想改变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问题,需要改变创业板IPO市场的机制设计,也就是需要从市场的角度,改变定价、询价、路演和配售的发行制度。更多的引进市场化的定价方式,才能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争取更大的有力时机。

【参考文献】

[1]王利华.我国创业板市场IPO的发行定价方式研究[J].企业经济,2005(10).

篇8

前言

就像有机建筑的代表人赖特一直所强调的“建筑应该是自然的,要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一样,建筑不仅需要作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场所,而且在更高层次上要达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受到大家的日益关注,生态和环保问题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在力争达到高质量、高竞争力、高利润的同时还要兼顾把对自然环境的伤害降到最低的要求,这就使新型材料的大量出现和应用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新型建筑材料不单单可以减少材料的成本费用,扩大使用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新型材料中的绿色环保材料就对环境保护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减少了环境污染问题,在建筑应用上有利于营造人与自然的融洽氛围。其包括关于新型材料的充分利用,使得国家的经济和生态文明都得到了可持续发展。下文就介绍一些典型建筑新型材料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新型材料的介绍和发展趋势探究

新型材料是一种对国家的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乃至于现代化科技水平的进步有极大促进和推动作用的,并正在研究和发展的有着特殊功能和特性的材料。正是因为其拥有的特别的性能,整个新型材料在当代的航空航天事业、生物研究、能源开发等方面已经得到大量的运用,对现代社会的进步带来了重大的帮助。目前,我国非常重视新型材料的发展,并且把它放在很关键的地位,整个新型材料的研究也已经列在国家的“836”计划中,在新型水泥材料、新型隔热材料、新型保湿材料、纳米材料等方面的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并趋于成熟。

二、新型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一)新型水泥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水泥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材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新型水泥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它有着普通水泥所不具备的功能,因而能在施工中被大量的运用。新型水泥有不同的种类,各自的作用也会有不同。下面介绍几种不同类型的新型水泥。

1.复合水泥

复合硅酸盐水泥是由硅酸盐水泥熟料、两种或两种以上规定的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复合硅酸盐水泥(简称复合水泥),它在耐用性上较普通水泥更好一些。

2.高强水泥

高强水泥就是水泥能在较短的时期内迅速硬化成型的一种新型水泥。这种水泥明显的减少了用工时间,也能够缩减用工成本,这样大大的保证了施工的进程,在预期时间内保证交工。

3.膨胀水泥

这种水泥指的是在水泥硬化固定成形的时候,不会出现如其他传统水泥一般发生紧缩的现象。如果像一般水泥一样,会在硬化之后发生紧缩,这样会减低混泥土的强度,对施工质量产生不好的影响。膨化水泥所具有的膨化效果,不仅不会缩减,还会变大,这样就不会减低强度,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工程质量。各种新型水泥有各自的特点和性能,都在传统水泥上做了某方面的改善,提高了其适用性并且扩大了适用范围。

(二)新型隔热保温材料

自从人们开始关注环境问题,节能环保就成为了生态文明的标志。人们对建筑业的环保问题表现出了更高的期盼和要求。那么保温和隔热问题更是成为了大家重视的焦点。新型隔热保温环保材料的出现符合环保节能的趋势,对环保工作也是一种支持。良好的保温隔热材料可以在用工中减少其难度和费用,增加利润。可是由于很多客观因素制约以及在科技方面的不足,一些建筑物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原因就是在保温隔热材料上出现了问题。然而新型保温隔热材料的不断发展,成功的弥补和改善了旧式材料的不足和缺点。这就进一步推动了建筑施工的进行。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有泡沫型塑料、玻璃棉、彩色钢板等,主要应用于屋面和墙体。这些材料有很好的保温隔热性,在实际应用中的获得了重大的成功,不仅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也为国家,生态带来了社会效益和自然效益。

(三)新型墙体材料

墙体新型材料主要以非黏土为原材料,运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拥有节约土地和能源、重新利用废弃物、保护环境功能的墙面材料。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南方与北方也存在较大的温差。所以在对南北方的墙体要求和设计上并不是相同的,在北方地区更加强调墙体的保温作用,而南方地区则更重视墙体的隔热功能。特别的是在南方冬寒夏热的地区的墙体材料,更是面对着冬季防寒、夏季散热的高要求。另外由于南方夏季雨季较长,所以墙体比较容易发生渗水问题。新型墙体材料主要分为两类。

1.砖块类

如轻混凝土小切块,它主要是由活性材料制成,有很好的热工性。可以最大力度的达到墙体保温对基本墙面的要求,大部分运用于北方地区的建筑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墙体之间双板之间的距离为10mm到50mm。

2.板状类

这种墙体制品按照它的材料类别,制成手法等可以大致分为两个类型,一种是内隔墙板,另一种是外墙板。对于内隔墙板中的轻质内隔墙板条类,得到最广泛使用的是一种膨胀的珍珠岩石为原材料和其他的一些盐水泥等经过挤压成形的增强水泥隔墙条板GRC板。由于该材质的特性在使用中应该注意避免腐烂的问题;而外墙板中以复合墙板为主,这种材质质轻,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由混泥土面层、钢筋混泥土结构层岩质棉层多层构成的混凝土岩棉复合墙板因为隔热保温效果好,防水性强,透气性高得到很高的认可,广泛适用于建房、公共外墙的保温建设、防火隔离带的建设。

(四)新型通风材料

这种具有很强通风性的材料就是最新特殊研究发明的特别窗框与开合装置,它的特性是其拥有很大的潜力和竞争力。外面的空气进入室内与一般顺序不同,它是先从窗户的底部进去再到顶部,由此进去屋内,这样就会减少高气流给人们带来的不适感。另外噪声吸收板对空气可以进行一定的过滤并阻止冷凝水的进入,也便于清洗。新型通风材料的种类并不是很多,开发的力度还不够,还需要国家技术的支持和相关人才的关注。

(五)绿色环保材料

运用较为清洁的生产工艺、广泛利用城市工业废弃物、减少使用自然资源的无污染的益于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种建设材料被称为绿色环保建材。找到既能节约能源又能保护环境的材料不仅对环境,对建筑业也能起到重大的推动。那么,将农产品变为建筑设计材料的办法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农人可以把自己的稻草或者秸秆卖给建筑商,这样不仅农民可以获得一些利润,建筑商也可以用此材料来减少原材料成本费用,提高利润。日常的秸秆燃烧现象也会减少,污染气体值和空气中颗粒物值也会随之下降。毫无疑问,绿色环保材料变废为宝,成功的减少环境污染并且抑制了对资源的浪费。

三、结语

如今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等问题已然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主人,有责任和义务保卫我们的家园。虽然我国在建筑设计领域中对新型材料已经引起重视,但是与国外的一些建筑业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建筑的质量,为人们生活带来舒适的享受。而且降低了建筑能耗,保护了自然环境。所以,国家应该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加以更大力度的推广,并且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科学技术的水平作为新材料应用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篇9

流动性是衡量证券市场绩效的主要指标之一。研究市场流动性对于加强市场流动性的评估、防范流动性风险,以及通过交易制度的改进提高市场流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一部分,国外对流动性的研究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我国学者对股市流动性的研究起步较晚。综观国内学者对我国股市流动性研究,大多数研究均是利用国外经典模型,利用我国股市高频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尽管各位学者所采用的数据范围、研究方法、流动性的指标略有不同,但大多为国外理论的重复与检验。由于我国股市与国外市场有着不同的特征,学者们采用的方法不同,采用的数据不同,所得出的结论差异较大,对我国股市的流动性的性质、流动性的产生原因存在较大分歧,因此,国内学者能否合理的利用国外先进的理论体系研究国内市场成为学者们竞相研究的问题。

一、对股票市场流动性度量的新进展

流动性是证券市场的一个重要属性。但同时又是一个很难定义的概念。对它定义很多,简单地说,流动性就是以合理价格迅速成交的能力(Schwartz(1990)。Keynes和Hicks对流动性的定义是“市场价格将来的波动性”或者“立即执行一笔交易的可能性”。到目前为止,学者较流行的一种代表性观点把“流动性”看作市场本身及参与者的某种能力体现。

Kyle(1985)提出了“流动性”四维度量的概念,即紧度、深度、弹性和即时性,并为广大学者所认可。通过四个维度,我们可以通过买卖价差(bid-ask spread)、换手率(exchange frequency)、市场冲击成本(market-impact costs) 和延迟与搜寻成本(delay and search costs)等指标计算流动性。其中最常用的为买卖价差和换手率指标。

经过研究的深入,学者多次证明仅以换手率指标不能衡量股票市场的流动性,买卖价差指标也存在片面性。因此,学者开始研究综合运用四维度指标,引申出新的度量指标度量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

在综合运用指标方面,刘敏,叶嘉(2004)综合运用深度和宽度指标构建了一个价量结合的指标。万树平(2006)给出了流动性指标的一种新的度量方法,研究了交易量、股票价格、波动性和流通盘的大小与各项流动性指标的影响。

在指标创新上,苏冬蔚(2004)创建“知情者交易成本”指标,规定知情交易者执行成本与买卖价差正相关,与流动性反相关。指出一旦控制住执行成本中普通交易者对知情交易者所要求的风险补偿,买卖价差的区别将会缩小。结合国内股票市场股权结构人为分割的实际,尹华阳、张鹏程、万华炜(2006)以流通比例(流通股本/总股本的比值)作为股份流动性的一个度量。罗登跃 ,王春峰 ,房振明(2007)建立了一个包含市场风险和两种流动性风险的三因素资产定价模型,用以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理性问题。

二、对国内股票市场的特征分析的新进展

我国学者对流动性研究的初期,国内对流动性特征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对流动性指标的刻画上。然而,中国股票市场既是新兴市场又是报价驱动型市场,在市场结构和交易制度上与欧美成熟市场大不相同。并且,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操作,“政策市”和“做庄”现象是我国股市作为金融市场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政策和重大事件的发生对市场流动性造成显著影响。我国市场尚未完全开放,长期以来股市的主要参与者是中小投资者(散户)投资多元化的格局尚未形成,股市一直存在短期炒作和追逐利润之风,以理性投资理念为基础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在中国不适用。因此,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始从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交易者结构、投资者理性、制度建设等方面我国股市进行了研究。

(一)股市信息披露制度与流动性的关系

Bagehot(1971)认为流动信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存在逆向选择的影响,一笔交易的价格影响力,以及由于做市商的价格政策而导致的交易成本的比例会受到严重影响。

在量化我国信息对称性程度上,杨朝军,孙培源,施东晖(2002)采用Lin.Sanger.Booth(1995)提出的分解方法对非对称信息程度进行估计,发现我国股市中除交易量、波动性和价格水平外,信息的非对称性是影响流动性水平的重要因素,指出从我国目前市场的实际情况看,由于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和监管手段缺乏,我国投资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厉斌(2006)得出了我国股市新股上市之后首日流动性的变化模式,在我国证券市场中新股上市首日具有非常强的流动性。指出交易对证券价格的影响反映了市场对私人信息的反应,这是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后果。

应用新的方法,我国学者还开始着手研究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优劣。巫升柱(2007)从对中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自愿披露水平与股票流动性的实证研究,得到,从静态来看,年度自愿信息披露水平对股票流动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动态来看,中国股票市场自愿披露水平正向变动具有流动性信息含量,而负向变动则没有相应的流动性信息含量。吴战篪 ,乔楠 ,余杰(2008)研究了信息披露优秀的公司与信息披露糟糕的公司,表明信息披露的前后流动性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信息披露越充分,市场流动性越好,市场会通过流动性奖励的角度奖励信息披露好的公司。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降低信息的非对称程度,加大信息披露的力度,会改善公司股票的流动性。完善各方面信息披露机制,降低整个市场的信息非对称的程度以减少投资者的逆向选择成本,是改善市场流动性,进而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有效手段。

(二)股市交易者结构与流动性的关系

以散户投资者为主的市场结构下,买卖委托量非常巨大,大量竞争性的买卖委托使我国股市的买卖价差维持在较高水平。2006年以来,我国证券市场的交易活动已经步入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历史阶段。机构投资者掌控的资金量较大,这导致对市场流动性的需求成为机构投资者于个人投资者在市场需求方面差异最大之处。我国学者先后对两种交易结构进行研究,为优化投资者结构提供政策性建议。

在散户行为研究中,宋逢明, 谭慧(2005)研究中国和美国个股流动性,指出中国股市投资者散户因素和“政策市”和存在普遍的“做庄”现象,个股流动性受市场范围内系统因素的影响非常显著,在流动性风险方面存在着隐患。王林辉 董直庆(2005)关注第1次流动性跨越,分析资产上市前后的流动性差异,推导出了流动性下的股价模型与股市风险模型,发现市场结构差异、市场流动性程度不同,导致股票价格不同。

在对机构投资者的定义和行为效果的研究上,汪勇祥 吴卫星(2007)定义“有效投资者”概念。指出大量分散的中小投资者并不能为市场提供有效的流动性,计算得到市场流动性的高低取决于市场中“有效投资者”数目。黄峰,杨朝军(2007)提出对机构投资者来说,当前我国股市主要的流动性问题是流动性风险过高并难以和价格风险相分散的问题。流动性与股市价格同向演变的特点加重了投资风险中的系统风险含量,使机构投资者难以分散价格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损失。

(三)股市投资者理性与流动性的关系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早在1936年就发现了投资活动中的非理性羊群效应问题,非理性的“羊群效应”加剧了证券市场的波动,在涨时助涨,在跌时助跌,容易引发高度的投机和市场泡沫,使市场达不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我国学者开始对我国投资者对投资者理性对流动性风险与迁徙的作用作了尝试性研究。

尹华阳 张鹏程 万华炜(2006)结合国内股票市场股权结构人为分割的实际,以流通比例(流通股本/总股本的比值)作为股份流动性的一个度量,比较分析了几个以股票市场为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后,发现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和偏好是导致流动性迁徙的重要因素。

罗登跃 ,王春峰 ,房振明(2007)建立了一个包含市场风险和两种流动性风险的三因素资产定价模型,表明就中国股市而言,股市风险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市场的预期收益率,我国股市的风险传递机制正在不断地发挥作用;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在不断增强,对风险的增加要求有相应的风险补偿,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正日趋理性。

(四)股市制度建设与流动性的关系

从流动性提供机制来看,证券市场可分为报价驱动型和订单驱动型。订单驱动型市场由计算机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自动撮合成交,任何市场参与者都没有义务提供市场的流动性。在这种自由退出和自由进入的影响下,个股的流动性对系统流动性应该更敏感,一旦整个市场的流动性出现问题,大量流动性提供者退出,个股流动性必然受到系统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订单驱动型市场上流动性提供者也可以更自由地进入,由于不存在指定的做市商,通过多个流动性提供者的竞争,存货的不均衡更容易扩散消除,因为高的买卖价差可以吸引更多的流动性提供者进入。在这种自由进入的影响下,系统流动性更容易扩散。我国学者从能否引进新的交易制度如买卖空机制、作市商制度作了尝试研究,为政策实施提供依据。

在卖空机制的预测上,廖士光 杨朝军(2005)利用中国香港股票市场上的数据来实证研究卖空交易机制与市场波动性、流动性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卖空交易机制的推出对整个市场的影响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最终的影响方向还要取决于市场中卖空交易者的类型、操作策略及交易信息的公开程度。屈波(2007)详细论述了我国股市的宏观外生因素、微观结构因素外生变量、证券市场本身运行规律外生因素变量以及公司基本面信息内生因素变量和交易参与者行为内生变量。指出规避和控制外生因素变量对金融市场和资产流动性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面临的更多的是研究和分析内生因素变量是怎么影响金融市场和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及其采用政策性方法和措施来规避和控制由此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三、简要评析

我国股票市场起步于2O世纪9O年代初期,同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相比,市场发展尚不规范,不成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不规范、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等现象较严重。使得中国股市特点突出。到目前为止,我国学者对流动性的研究经历了从理论研究到模仿借鉴在到最近几年的创造性把国外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飞跃。然而,我国学者利用各种综合流动性指标对股市特殊性的解释仍然不够充分,我国股市的弊端在流动性研究中仍然存在。

研究流动性的最终目的是加强市场流动性的评估、防范流动性风险,通过交易制度的改进提高市场流动性。对流动性的研究日趋完善与精确,将对为我国股市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意义。在未来,如何更好的建立国内流动性刻画指标,模拟国内股票市场运作,发现国内股市特殊规律与方法,为完善股市政策,规避股市流动性风险,提高收益率,将是今后学者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Robert A Schwartz.Equity Markets Structure,Trading, and Performance[M ]. New York:Harper~.Row Publishers Inc.1 988。

[2]Haais,Lawrence Liquidity,Trading Rulesand Electronic Trading System[M],Monograph Series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1990-1994

[3] Kyle, Albert, 1985,“Continuous auctions and insider trading”[M] ,Econometrica, 53, 1315-1336.

[4]万树平.价量分布下的股票流动性深度的度量[J].系统工程.2004(10):36-45

[5]苏冬蔚.基于中国股市微观结构的流动性与执行成本分析[J].当代财经.2004(2):44-54

[6]尹华阳,张鹏程,万华炜.股票市场流动性迁徙效应[J],统计与决策,2006 (3):97-101

[7]罗登跃,王春峰,房振明.中国股市总流动性与资产定价关系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7(4):33-37

[8]杨朝军,孙培源,施东晖.微观结构、市场深度与非对称信息:对上海股市日内流动性模式的一个解释[J].世界经济.2002(11):53-58

[9]厉斌.新股上市首日交易的微观结构: 流动性、深度与买卖价差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 2006(1):203-206

[10]巫升柱.自愿披露水平与股票流动性的实证研究- -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经验[J].财经问题研究2007(8):59-65

[11]吴战篪,乔楠,余杰.信息披露质量与股票市场流动性- - 来自中国股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经纬.2008(1) :138-141

[12]宋逢明, 谭慧.订单驱动型市场的系统流动性:一个基于中国股市的实证研究.财经论丛[J]. 2005(5):63-69

[13]王林辉,董直庆.股票价格与股市风险形成机理的流动性解释[C].管理学报,2005(7):481-486

[14]汪勇祥 吴卫星上市公司股票流动性影响因素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7(11):143-147

[15]黄峰,杨朝军.基于机构投资者交易需求的中国股市流动性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2:)54-59

[16]廖士光,杨朝军.卖空交易机制、波动性和流动[J],管理世界,2005 (12):6-13

篇10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2.02.001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2-0003-05

Study on a Behavior Mechanism of Market Opportunity Information Search

Zhang Xing1,2 Wei Shufen1 Cai Shuqin2 Hou Delin1

(1.Colledge of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Wuhan 430200,China;

2.Institute of Enterprise Business Intelligence,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ical,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Information search has long been accepted as a key aspect of the Opportunity Recognition.This paper reviewed and explored some main information search process models and impact factor models,and then proposed a behavior mechanism of market opportunity information search based on Wilsons problem-solving information search process model.This behavior mechanism consisted of three main components:the market opportunity discovery process,the market opportunity information search events and the impact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market opportunity information search.Finally the paper discussed in detail these impact factors.

〔Key words〕market opportunity information;behavior mechanism;problem-solving;process model

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加剧。面对竞争环境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仅仅拥有良好的生产效率、优良的产品质量和广泛的销售网络已不足以保持持续的市场竞争优势。因此,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企业必须通过动员全员力量,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发掘新的需求、扩大销售渠道,以适应市场变化、不断的去发现和把握新的市场机遇,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提高市场机遇发现能力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内涵。而对于市场机遇的识别和发掘,需要企业在越来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快速找到稀缺的供给信息(新的技术、产品、服务手段等)或是需求信息(新的市场、客户、未满足的需求等),才能快速反应,推陈出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的市场机遇发现是在不确定竞争前提下的信息驱动过程,是企业在面对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时,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成本、最高的效率获取和分析市场机遇信息,消除不确定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选择的投资决策的行动。然而,市场环境中信息来源以及信息量越来越多,而环境的复杂也使得有价值的市场机遇信息隐蔽性越来越高,企业越来越难获取和挖掘到所需的市场机遇信息。因此,提高企业对市场机遇信息搜索的能力,成为企业开展市场机遇发现活动的深度需求。本文针对该问题,研究了市场机遇信息搜索的行为机制,以帮助企业市场机遇发现能力的提高。

1 信息搜索的行为机制

英国情报学家Wilson是信息行为富有成就的学者, 他将信息搜索行为定义为个体进行的有目的的查寻信息的活动,这种活动是为了满足一定的目标需求的结果[1]。Marchionini则认为,信息搜索是人们为了改变其知识状态而从事的有决心的活动过程[2]。目前对信息搜索行为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搜索的过程模型和影响因素模型上。

1.1 信息搜索的过程模型

信息搜索的过程模型中,比较知名的有Wilson问题求解模型和Kuhlthau模型。

Wilson指出了信息搜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不确定性,而不确定的根源是问题。因此,Wilson提出了信息搜索过程的问题求解模型(图1),他将问题求解分为5个阶段,问题识别(个体有了哪方面的问题?)、问题释义(该问题有哪些具体的特性)、问题求解(怎么找到该问题的答案)以及方案陈述(这就是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并且,Wilson进一步指出,每一个阶段都会对问题的不确定性进行求解,消除掉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如果某一阶段求解失败,则会返回到上一阶段以获取更多的信息[1]。

Kuhlthau认为人们检索与使用信息的差异取决于过程阶段,如图2所示[3]。Kuhlthau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与信息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确定性情感”引发了用户的疑惑和气馁,但随着查找的进行和相关资料的获得,用户情感随之发生变化:用户信息增强,原来的不确定性情感得到减轻,开始感到满意,有了方向感[4]。

任务开始选择探索形成搜索结束思维

21.2 信息搜索的影响因素模型

Wilson的信息行为模型和Choo是比较知名的信息搜索的影响因素模型,他们不仅将信息需求视为中心问题,而且还重点对影响信息需求到信息搜索行为发生的整个过程的因素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

Wilson信息行为模型将信息需求视为一个中心问题,重点对影响信息需求到信息搜索行为发生的整个过程的因素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他认为信息行为中包含了心理学的、人口统计学的、角色或人际的、环境的以及信息源的特征等因素,对信息行为的过程和结果影响重大[5]。

Choo模型则研究了认知、个体特质和情境等因素对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Choo认为,在信息搜索的过程中,信息源和信息的选择依赖于感知到的信息源的可达性、信息源的质量、任务的复杂性和个体的兴趣。最后,信息的使用改变了个体的知识和认知能力,这反过来又会创造新的经验和信息需求,使得信息搜索行为持续不断[6]。

2 市场机遇信息搜索的行为机制

市场机遇发现(Market Opportunity Discovery,MOD)是一类复杂问题求解的过程,在各个阶段都需要收集信息以消除不确定性,从而最终实现对市场机遇的识别与利用。因此,可以根据Wilson的信息搜索的问题求解过程模型来研究市场机遇信息的搜索。因此,首先对市场机遇发现过程进行研究。

2.1 市场机遇发现过程中的要素

市场机遇的发现应该是不断去形成的过程。Schumpeter指出,机遇提供了一种可能性通过资源整合来适应市场需求,但这种需求尚未形成,需要时间去“发展机遇”[7]。Hills和Lumpkin也宣称机遇发现应该是跨时间的几个步骤而不是一次发生的[8]。

市场机遇发现的过程可能是渐进式的或者转换式的[9]。本文采用市场机遇发现的过程是转换式的观点,并结合系统分析的方法,认为市场机遇发现的过程包含了实体、状态、活动、事件等要素。

2.1.1 市场机遇发现过程中的实体

市场机遇发现过程中的实体(MODEntity)指市场机遇本身、市场机遇发现的参与者(包括企业内部的董事长、经理、员工和企业外部的供应商、客户等等)以及市场机遇的影响因素。其中,市场机遇本身贯彻整个机遇发现过程,参与者和影响因素可能存在于整个机遇发现过程中,也可能仅在某个阶段出现。参与者和影响因素会直接控制或影响市场机遇发现的过程。例如,拥有最高行政职务的董事长拥有随时终止市场机遇发现的整个进程的决策权力。

2.1.2 市场机遇发现过程中的状态

状态指在某时间点对系统的所有实体、属性和活动的描述。当一个系统的所有实体处于状态协调并且有定义状态的属性时,则说该系统处于特定状态。市场机遇发现过程中的状态是在某一个时间点对机遇发现实体、属性和活动内容的描述。在每个状态点都会有对应的市场机遇实体、市场机遇属性和市场机遇活动等状态变量描述该状态,记作MODState〈MODEntity,MODAttribute,MODActivity〉。

因为状态是对实体、属性和活动的一种描述,那么状态的跃迁与信息密切相关。当描述一个状态的信息累计得越来越多时,各个状态变量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促使市场机遇发现从一个状态跃迁到下一个状态。

2.1.3 市场机遇发现过程中的活动

活动指占用一定时间和资源的导致系统状态发生改变的一定过程。市场机遇发现的过程中,存在多种市场机遇发现活动(MODActivity),这些活动的进行促使市场机遇发现的从最开始的萌芽到最后的确立和开发,并最终为企业带来收益。通常情况下,每个机遇发现的阶段都有主要的MODActivity发生,而一个MODActivity可以存在于一个或多个机遇发现的阶段。

2.1.4 市场机遇发现过程中的事件

事件是引起系统状态发生瞬间变化的事实。他可以是一个实体的产生或者消失,系统实体的属性值的变化,或者一项活动的开始或者结束。事件可以分为时间事件和状态事件。时间事件时至依照系统的作业规则在预定时间发生的事件,状态事件时当系统状态符合某种条件而发生的事件。事件、活动和状态的关系如图3所示。

有多种类型的机遇发现事件(MODEvent)作用于市场机遇发现过程,比如企业高层决定开始推动产品的研发,会促使市场机遇进入开发阶段。在这些事件中,市场机遇信息搜索事件(MODInformationSearchEvent)是非常重要的。MODInformationSearchEvent通过对市场机遇信息的获取,不断更新对状态变量MODEntity,MODAttribute和MODActivity的描述,进而会引发市场机遇发现的状态MODState的瞬间改变,使机遇发现从一个MODState跃迁到另一个MODState。同时,MODState的改变也会激发MODInformationSearchEvent的发生。

2.2 基于问题求解市场机遇信息搜索的行为机制

根据上述研究,可以构建基于问题求解的市场机遇信息搜索行为机制,如图4所示。图4 基于问题求解的市场机遇信息搜索行为机制

该行为机制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市场机遇发现过程、市场机遇信息搜索事件和影响市场机遇信息搜索的因素。

2.2.1 市场机遇发现过程

市场机遇发现是跨时间的几个步骤而不是一次发生的,按照Lumpkin等人的研究,来对市场机遇发现的过程进行划分。Lumpkin等人的机遇开发过程模型是典型的建立在Csikszentmihalyi的创造性基本活动上的,它包括5个基本活动:准备(Preparation)、孕育(Incubation)、洞察(Insight)、评价(Evaluation)、经营 (Elaboration)。其中准备、孕育、洞察属于机遇的发现(Discovery)阶段,而评价、经营属于机遇的形成(Formation)阶段[10]。具体的5个基本活动的解释为:

(1)准备:它包括两种状态,深思熟虑与无意识。不管是有意识地期待机会出现还是无意识的关注机会,可以明确的是此处的“准备”意指创业者的背景以及个人经历。

(2)孕育:是指创业者的创新构思活动,比如构思一个商业设想。

(3)洞察:是指创造终于在瞬间突变或涌现出来。集中表现为发现体验、问题得到解决、意念分享。

(4)评价:即对创业机会的生存性做出评判。

(5)经营:是指机遇得以实践化,包括采纳某个机会,以及正式着手开办业务。

2.2.2 市场机遇信息搜索事件

Kuhlthau认为一个人的信息行为发生主要是因为他要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或完成一项相关任务时,开始意识到了知识和信息的欠缺原因所致[3]。Wilson也认为当个体认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完全可以了解情景并做出决策时,他就不会进行信息搜索。但是如果他缺少这样的自信,那么完不成任务的压力、让他人感到失望的压力等一系列的因素会导致信息搜索行为的产生。而这种自信的缺乏、压力的递增主要是因为对某种问题的感受、对解决问题的知识不够所致[1]。因此,个体搜索市场机遇信息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在于解决市场机遇发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市场机遇发现的各个活动中,会遇到各种阻碍和问题,当个体无法利用已有信息和知识来进行求解时,就会需要促发个体的MODInformationSearchEvent来寻找新的市场机遇信息。每一个活动都会根据得来的市场机遇信息对机遇发现的不确定性进行求解,消除掉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以进入下一个阶段并实现最终的机遇识别和利用。如果某一阶段求解失败,则说明信息不够,会返回到上一阶段重新开始搜索以获取更多的市场机遇信息。

MODInformationSearchEvent可以分为两类:

(1)扫描型。它是一种时间事件,机遇发现中的主体在机遇发现的各个阶段都需要不断地监测和扫描企业环境,从而持续收集市场机遇信息。

(2)触发型。它是一种状态事件,它是当市场机遇的 符合某种特定条件后,触发对某类特定的市场机遇信息的搜索。

这两类事件共同实现对环境中持续不断的监测和特定状况下的针对性搜索,来获取关于事件、趋势、组织能力等方面的市场机遇信息,实现主体对环境信息的认知和整合,从而加深其对环境变化的感知,使其准确把握环境波动性和发掘企业能力优势,进而识别和开发新的市场机遇。

2.2.3 影响市场机遇信息搜索的因素

在个体对市场机遇信息进行的搜索过程中,主要有四类因素会影响到搜索的绩效:市场机遇信息搜索的环境、主体、信息本身的特性和获取信息的渠道。

(1)环境因素

陈震红和董俊武认为机遇开发前应当注意对环境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技术环境分析、市场环境分析和政策环境分析[11]。市场机遇信息的来源是企业环境,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主要是Kotler提到的六大宏观环境,即人文、经济、自然、技术、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而除了宏观环境的趋势以外,微观环境的竞争盲点、顾客抱怨、矛盾现象、特殊事件等也包含了大量的市场机遇信息,并且是意外、离群的高隐蔽、高价值的。

(2)主体因素

信息搜索者的主体因素得到了学术界最多的关注,许多学者们认为搜索者的主体特性(包含了个人的性格特征、经验、知识等等)是影响其信息搜索成败的重要因素,决定了他们为什么能发现到其他人发现不了的市场机遇信息。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如下两类:

①个体特质。许多学者研究了个体的创业警觉、风险承担、企业家野心、乐观、自我效能以及创新精神等个体特质在市场机遇信息搜索中的作用。其中,Kirzner提出的企业家“警觉”是被关注的得最多的因素,他强调机遇存在于我们所有人周围,但是只有一部分人有能力识别它,这种能力被其定义为“警觉”(alertness)[12]。Ray和Cardozo认为警觉性为创业者对(外部环境中)事务变化的信息、人们行为模式的一种倾向性和敏感性[13]。“警觉”之所以使发现主体洞见了其他竞争者不能发现的资源价值和市场机遇,其实质是其对环境中信息的警觉和对客观环境的动态适应[14]。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这些个体特质因素彼此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应当综合研究以避免过多关注单一因素的缺陷。

②先验知识。Shane指出个人非同质的先验知识(prior knowledge)创造了允许他认知某一机会的“知识走廊”,帮助其发现特定的机遇[15]。Cohen and Levinthal也认为一定水平的先验知识是识别和理解新的外部信息的先决条件,因而是发现市场机遇的关键因素[16]。先验知识影响个体的市场机遇信息搜索绩效的作用机理在于原先的信息(工作经历、教育或其他方式)会帮助他们构建一个很好的认知结构,从而让他们可以有效地组织和解释生活经历中的各类信息,并影响企业家综合、推断、解释和应用新信息的方式,进而发现隐蔽的事件或趋势的关联(如技术变革、市场波动、政策变化等之间的关联)。

Shane[15]研究了3种主要的先验知识:关于市场的知识、关于如何服务市场的知识、关于客户问题的知识。Sigrist则提出了与机遇发现相关的两类先验知识:①特殊兴趣(special interest):比如,创业者的特殊兴趣、爱好和好感。在这种兴趣驱动下,创业者投入大量的经历和时间来从事自学,因此获得与其兴趣主题相关的渊博知识;②产业知识(industrial knowledge):长期从事某项工作积累的知识。它的来源不同于兴趣知识,除了自身的工作生活经历积累,还包括长辈、朋友以及指导人的建议[17]。这两类领域知识的集成导致对新机遇的发现、新市场的开发或对客户问题新的解决方案。

(3)信息的特性

Kaish和Gilad发现创业者比高层管理者在信息流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只对主观信息(subjective cues)更为偏爱,如交易对象的身份、顾客偏好,但对一些客观信息,比如财务信息的依赖程度远不及管理者[18]。Brush[19]、Johnson[20]等对信息类型也有一定的研究,他们发现创业者更加偏好非正规信息,比如市场原料和人际网络关系。而对法定刊物、咨询公司或行业年报等正规数据兴趣不浓。Kunda发现创业者对负面信息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其他信息[21]。Forbes指出影响创业战略决策的几个重要的信息结构:决策信息的扁平化;决策信息的外部借鉴与专家参与;决策信息的系统性和精密性;决策信息的联系实际性与实时性[22]。

(4)信息渠道

对信息渠道这一因素也有不少学者做过研究,文档、数据库、互联网以及他人都是个体获取市场机遇信息的重要渠道。吴晓波等将创新的知识来源可以分为内部源与外部源。创新内部源包括企业内部R&D部门及营销、生产等其他部门,外部源包括供应商、分销商、研究机构、竞争对手、大学、交易会等等[23]。而Ozgen认为市场信息的社会性来源包括导师、非正式行业网络、专业论坛的参与等[24]。由于人们往往是通过询问他人来获取信息而不是求助于文档或数据库[25],所以信息搜索者与信息来源之间最重要的关系是信息搜索者与他人之间的社会网络。先期对社会网络的大量研究表明,人际交流在收集与散布信息的活动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26]。在个体实践别是人们需要搜索信息时,社会网络仍然是最频繁使用的渠道之一。

3 总 结

本文介绍了主要的信息搜索过程模型和影响因素模型,并以Wilson的问题求解下的信息搜索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市场机遇信息搜索的行为机制,最后对影响市场机遇信息搜索的因素进行归类划分。本文的研究结果丰富了创业研究的理论,并对现实中的企业管理实践有着重要启示。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在市场机遇发现的全过程中,主动地开展持续的扫描型信息搜索活动,并在特殊时间及时跟进触发型信息搜索,探测出更多的市场机遇信息,用以发现和培育市场机遇。同时,本文在行为机制中,归类了影响市场机遇信息搜索的主要因素,并将在今后的研究中,重点对社会网络这一重要影响因素进行阐释和理论概述。

参考文献

[1]Wilson,T.D.Human information Behavior[J].Information Science,2000,3(2):49-55.

[2]Marchionini G.Information Seeking in Electronic Environments[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3]Kuhlthau,C.C.Inside the search process:information seeking from the users perspectiv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1991,42(5):361-371.

[4]朱婕,靖继鹏,窦平安.国外信息行为模型分析与评价[J].图书情报工作,2005,49(4):48-51.

[5]Wilson,T.D.Models in information behavior research[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1999,55(3):249-270.

[6]Choo,C.W.Closing the cognitive gaps:how people process information[M].London:Financial Times of London,1999.

[7]Schumpeter,J.A.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4.

[8]Hills,G.E.,Lumpkin,G.T.Opportunity recognition:Perceptions and behaviors of entrepreneurs[C].In:Reynolds,P.,Bygrave,W.,Carter,N.,et al.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Wellesley,MA:Babson College,1997:203-218.

[9]Kirzner,I.Entrepreneurial discovery and the competitive market process:An Austrian approach[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7,35(1):60-85.

[10]Lumpkin,G.T.,Hills,G.E.,Shrade,R.C.Opportunity Recognition[C].In:Welsch,H.P.Entrepreneurship:The Way Ahead,New York:Routledge,2004:73-90.

[11]陈震红,董俊武.创业机会的识别过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2):133-136.

[12]Kirzner,peti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3.

[13]Ray,S.,Cardozo,R.Sensitivity and creativity in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recognition:a framework for empirical investigation[C].In:Sixth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Conference,London:Imperial College,1996.

[14]Ardichvili,A.,Cardozo,R.,Ray,S.A theo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18:105-23.

[15]Shane,S.Prior knowledge and the discove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0,11(4):448-469.

[16]Cohen,W.M,Levinthal D.A.Absorptive capacity: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0,35:128-152.

[17]Sigrist,B.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recognition[C].In:Annual UIC/AMA symposium at Marketing/Entrepreneurship Interface,France,Sofia-Antipolis,1999.

[18]Kaish,S.,Gilad,B.Characteristics of Opportunities Search of Entrepreneurs versus Executives Sources,Interests,General Alertnes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1,(6):45-61.

[19]Brush,C.Marketplace Information Scanning Activities of New Manufacturing Venture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1992,30(4):41-51.

[20]Johnson,J.L.,Kuehn,R.The Small Business Owner/Managers Search for External Information[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1987,25(3):53-60.

[21]Kunda,Z.Social cognition:Making sense of people[M].Cambridge,MA:The MIT Press,1999.

[22]Forbes,D.P.Cognitive approaches to new venture cre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1999,1(4):415-439.

[23]吴晓波,彭新敏,丁树全.我国企业外部知识源搜索策略的影响因素[J].科学学研究,2008,26(2):364-372.

篇11

1.垄断性的银行市场结构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Pagano(1993)在一个经济增长模型中,展示了在垄断性的银行结构中,银行会向借款人索取较高的贷款利率,向储户支付较低的储蓄利率,从而减少了市场中可用信贷资金的均衡数量。并且当政府出台促进经济增长的利率政策时,垄断性的银行市场结构还会阻止利率的下降,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Guzman(2000)在关于资本积累的一般均衡模型中,通过假定存在两个同样的经济体,其中一个经济体的银行处在垄断性的市场结构下,另一个则处在竞争性的市场结构下,证实了垄断力量的负面影响。Guzman认为在信贷配给存在的条件下,垄断性的银行会比竞争性的银行更多采用配给的方式来贷款,从而得出垄断性的银行市场结构会对资本积累产生压制效应的结论。他指出,在没有信贷配给的情况下,由于垄断势力的作用,企业的贷款利率会更高,考虑到道德风险的存在,企业违约的可能性也相应提高了。垄断性的银行不得不维持监督企业的高额费用,浪费了本可以被用于借贷的资源,银行的垄断能力导致了银行业的无效率。

Shaffer(1998)分析了1979—1989年间美国各大城镇家庭收入增长的统计数据,发现在排除了对收入增长起作用的其他因素后,在拥有较多银行的城市中,家庭收入的增长速度也较快,从而暗示了垄断性的银行市场结构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Black和Strahan(2000)调查了银行市场结构对企业活跃程度的影响,通过对美国跨州以及跨行业数据的分析,发现在银行集中度较高、银行垄断势力较高的州,新兴企业和新商业社团的数量较少。Jayaratne和Stranhan(1996)估计了美国废除限制银行分支机构的规定对各州收入增长的影响,一般认为,废除此类限制应该被视为增强竞争。发现该规定实施后,各州个人收入以及产量均呈现加速增长的现象,由此预示垄断性的银行市场结构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但是Collender和Shaffer(2000)发现,美国大都市地区,垄断性的银行市场结构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在1973—1984年间为负,而在1984—1996年间却转变为正,这一结果显示垄断性的银行市场结构对经济的影响尚无定论。

2.垄断性的银行市场结构对经济产生的正面影响。关于垄断性的银行市场结构在新兴企业融资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方面,Petersen和Rajan(1995)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他们的研究表明,在一个垄断性的银行市场结构中,没有以往借贷记录的新生企业实际上可能会以更低的利率获得更多的信贷:具有垄断力量的银行可以通过“试销性”(introductory)的低贷款利率来吸引新生企业,并在新生企业获得成功后索取较高的贷款利率,以此抽取租金。由于具有垄断市场的能力,银行不用担心会有其他竞争性银行与之抢夺企业资源,因此,这种“先补贴新生企业,后分享成功企业利润”的策略是可行的。反之,在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中,银行不能指望日后能够对成功的企业收取较高的贷款利率,因而也就不会在新生企业的初创阶段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来促进其发展。所以,在没有银行垄断的竞争性市场环境下,新生企业的贷款利率较高并且其信贷额度被部分配给。

Shaffer(1998)则从筛选的角度论述了垄断性银行市场结构的益处,反驳了银行竞争会对经济产生正面影响的观点。现代商业银行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甄别的功能,通过对那些具有不同品质的借贷企业加以筛选,来鉴别那些具有潜质的企业。Shaffer发现美国金融市场中,随着市场中银行数量的增加,银行借款人的总体质量反而会下降这一有趣的现象。认为银行的筛选技术还不足以准确揭示借款人真实特性,当银行不能完全甄别借款人的类型时,会有某些高品质的企业被鉴定成低品质企业,反之亦然。考虑到银行很难区别信贷申请是属于已被其他金融机构拒绝的信贷申请,还是属于客户新的贷款申请,被一家或多家银行拒绝的申请人可以继续向其他银行申请。这类曾被拒绝的申请人既可能是高品质的企业,也可能是低品质的企业。如果市场中存在较多数量的银行,且借款人频繁的贷款申请是无成本或低成本,低品质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就会大幅提高。这种“逆选择”的存在,会导致银行贷款质量下降,贷款银行陷入“胜利者的祸害”(Winner‘sCurse)而丧失利润。Cao和Shi(2000)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也得出竞争性的银行市场结构反而会使贷款利率更高、信贷数量更少的结论。Manove,Padilla和Pagano(2000)通过观察银行的借贷策略,考虑了不同市场结构下银行在采用筛选还是作为筛选替代的抵押之间的权衡。银行通过筛选来鉴别高品质的企业,并减少低品质企业的违约风险。因为筛选是耗费成本的活动,如果一家企业提供足额抵押,企业一般不会发生违约并损害到银行的利益,银行就不会有进行费时费力筛选的动机。考虑在高品质企业和低品质企业同时存在的现实世界,高品质企业虽然有更高的概率从事好的投资项目,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只有企业家知道自己是高品质的还是低品质的企业,而银行却并不知情,它只有通过筛选才能鉴别出项目的好坏。在竞争性的银行市场结构中,银行将给两类企业提供贷款,一类是那些愿意提供足额抵押品的企业:由于高品质企业从事好项目的概率更高,因项目失败而失去抵押品的概率较低,所以愿意提供足额抵押品;低品质企业从事好项目的概率较低,如果低品质企业模仿高品质企业的做法,也给银行提供抵押品,因项目失败而失去抵押品的概率就很高,这将给低品质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提供抵押品以显示自己是高品质企业”这一显示信号,是低品质企业无法模仿的信号。愿意提供足额抵押品的企业将被银行视为是高品质企业;另一类是不愿意提供抵押品,需要经过精心筛选才能给予贷款的企业。为了弥补筛选费用,向通过筛选的企业所要求的信贷利率要高于向提供抵押品企业所要求的信贷利率。此时,提供抵押品的企业会有部分项目失败,虽然通过抵押品,银行本身并没有损失,但项目的失败会对社会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在垄断性的信贷市场中,由于能够分享项目成功后的剩余,所以银行并没有接受高品质企业抵押品的意愿,而偏好于对所有项目都进行筛选。与接受抵押相比,筛选排除了向部分企业的失败项目分配资源的可能,将能给银行带来更高的信贷回报。从这一点上来看,垄断性的银行结构更有利于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对经济的影响也更为积极。

Dell‘Ariccia(2000)研究了银行对企业筛选的情况,发现随着银行数量的增加,银行筛选企业的可能性降低了。这可能是由于筛选的过程将耗费大量时间,企业会在此期间失去获取利润的机会;或是由于企业并不愿意暴露项目的真实信贷价格,所导致的被观察企业不情愿被筛选。在银行竞争的格局下,银行有可能会迁就企业不愿被筛选的意愿。在经济衰退期或缓慢增长期,申请信贷的企业很可能是低品质的企业且其信贷申请曾经被其他银行拒绝过,此时银行对企业进行筛选是较佳的策略。然而,在经济扩张时期,由于存在着较多高品质且未经甄别的新生企业,基于获取市场份额角度考虑,银行可能会向未经筛选的企业提供贷款。银行在经济循环周期的上升阶段承担了较高的风险,一旦经济循环周期落人不景气阶段,银行就有可能陷入贷款难以收回的困境。反之,在垄断性的银行市场结构中,垄断银行一般不会迁就企业的意愿,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银行信贷随经济周期波动的风险。

Petersen和Rajah(1995)在对美国处于具有不同银行集中程度的市场中,代表性的小型商业企业信贷可获得性的实证分析中发现,在银行集中度较高的市场中,小型商业企业的信贷较易获得;并且,较为年轻的企业在具有更高银行集中度的市场中,支付的贷款利率更为低廉。Shaffer(1998)也发现在银行数量相对较多的大城市中,银行能够索取更高的贷款利率。Bonaccorsi和Dell‘Ariccia(2000)分析了意大利各省以及各行业数据,发现在银行集中度较高的省份,新企业的诞生率也较高。对那些信息更为不透明产业中的新兴企业来讲,银行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筛选甄别企业的品质,银行集中度与新企业诞生率的正相关性尤为显著。

二、对银行市场结构的权衡

鉴于银行市场结构对经济可能产生正负两方面影响,Cetorelli和Peretto(2000)针对两者之间的权衡进行了研究。他们通过一个古诺模型,来说明N家银行在个人储蓄以及向企业借贷资金等方面的相互竞争对经济的影响。假定那些拥有筛选技术的银行,能够花费一定的成本区分开高品质及低品质企业。虽然银行甄别的结果不会被第三者所观察到,但其他银行作为竞争者,能够通过观察这家银行是否会扩大或否决贷款来获取被筛选企业的信息。信息的外溢产生了搭便车问题,导致银行筛选成本的上升,削弱了银行以信息为基础的有效借贷策略。Cetorelli和Peretto进而把他们的模型从论证肩负着甄别企业成功率任务的银行最佳借贷策略问题,扩展到既有被筛选过的“安全”贷款,又有未被筛选过的“风险”贷款时银行借贷最佳策略。在此模型下,信贷市场是内生分割的:一部分低品质的企业一直被筛选且信贷仅向那些高品质的企业扩展,而其他剩余的企业则无视其品质特性,不予区别地实施信贷配给政策。信贷市场中这两部分相对规模的发展变化,反映着经济发展的路径。在这一理论框架中,银行市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有两种:一方面,银行数量越少,信贷市场中的总体信贷规模也越少;另一方面,银行数量越少,对于银行来说甄别项目的激励越大,更多的资金因而能够被有效地分配给高品质的企业,银行资金的使用效率将得到提高。

所以,银行的数量决定了信贷市场总体信贷规模及其效率间的权衡。反过来,信贷市场的规模和效率又决定了资本积累的回报,进而决定了储蓄。由于这种权衡的存在,银行市场结构与单位资本的稳态收入间可能不会是单调的关系。换言之,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银行市场结构既不是垄断的市场,也并非完全竞争的市场,而是一个对信贷存在着过度需求的市场。由此可得出以下建议,由于政府政策会影响到银行市场结构,作为监管者的政府可以通过控制银行间的竞争程度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政府直接控制的银行对经济的影响

在现实世界中,各个国家的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着由政府控制的银行。LaPortaetal.(2000)调查发现,在信贷市场中,国有银行垄断程度越高的国家,人均资本收入和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也越低,从而证实了国有银行的效率较低,难以实现资本的最佳配置。此外,他还发现国有银行垄断程度高的国家金融市场发展也较为缓慢。Cetorelli和Gambera(2001)对政府控制银行的强弱程度能否影响银行在产业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检验后发现,在银行集中度较高且政府对银行控制程度较高的国家,银行高集中度对于高度依赖于外部融资产业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消失了。实证结果显示,由政府所控制的银行市场垄断只能导致银行效率的降低。他们也没有发现国有银行对市场的垄断力量能够导致银行更有效地筛选企业,并且国有银行也不存在与贷款企业建立并保持良好借贷关系的意愿。他们认为,这种政府高度控制的垄断性银行之所以没有对经济起到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主要是因为国有银行更乐于从事政治目标最大化活动,偏离了银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四、银行业结构对其他行业结构的影响

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在决定行业市场结构的因素中,银行的市场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外部融资的可获得性,起到了进入壁垒的作用,从而对其他产业的市场结构会产生影响。然而,无论银行垄断程度的增加会导致各行业部门垄断程度的增加或是减少,即不管它是提高或是降低了进入壁垒,都无法事先得知。

从实证上看,一方面,更具有垄断性的银行能够提高企业早期的发展速度。随着企业的成熟,它会产生向那些潜在的新进入企业借贷的偏好。这与。Petersen和Raian(1995)所描述的银行理是一致的。驱使垄断性银行向新兴企业融资的动力,在于获得企业成长后从企业利润流中抽取租金的机会。考虑到在行业发育更为成熟的阶段,新企业的进入会增加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而这将削弱原先银行所扶持企业的利润。因此,在成熟的产业部门,银行也会有限制新企业获得信贷的激励。此外,银行也会考虑它在其他方面的某些既得利益:维持银行在市场的高集中度,会有助于银行参与到现有客户的经营中去,从而与现有客户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银行还可能会通过牺牲从新的进入者身上所获取的利益,来换取现有企业的信任,从而引导这些企业的战略决策。此时,银行的目标就不仅仅只是其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是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了。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银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会导致银行偏好新的市场进入者,因为新兴企业一般都具有更高回报的项目以及更为新颖的技术,能够保证银行更高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业的集中将导致竞争性的产业结构,不利于形成具有市场垄断能力的大型企业。

总之,新兴企业在垄断性银行市场结构下信贷的可获得性,对新兴企业所在行业未来的成长性影响较大。在某种程度上,银行将面临着新企业进入引发企业竞争对银行原有收益的影响与新企业进入给银行所带入的新的利润之间的权衡,银行最终的权衡结果将影响到该行业的市场结构。

Cetorelli(2001)使用从17个OECD国家中所获取的包括35个制造行业的数据,对上述观点加以判断。发现在企业规模高度依赖于外部融资的部门中,银行业更为集中的国家,企业规模确实更大。他同时根据已有的实证结果考察了外部融资规模对行业的影响,发现无论银行集中对行业垄断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对于更依赖于银行融资的企业来说,影响程度更深。

五、对中国银行业的启迪

篇12

二、证券市场发展对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

1.证券市场的发展提高了全社会的储蓄水平,扩大了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的资金来源。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拓展了储蓄向投资转化渠道,提高了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进而提高了边际储蓄倾向和社会总储蓄率。80年代我国的总储蓄率平均是36%,90年代前五年平均是40.1写,1996年已经提高到42%,在总储蓄率增长同时,国民生产总值也以每年9%以上速度增长,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现在金融体系的总资金流量就要比80年代增长几十倍。

2.证券市场发展改变了资金在各金融机构的分配格局。证券市场发展在分流银行存款同时,又增加了银行新的资金来源渠道。证券市场建立之初,居民储蓄和企业闲置资金主要以企业存款的形式存在。证券市场兴起以后,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资金主要来自银行居民储蓄存款和单位定期存款,证券市场的发展对银行存款尤其是居民储蓄存款具有分流作用。同时,由于经营证券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必须通过银行办理结算业务,证券发行市场上股票申购资金、股本资金、证券流通市场股民交易资金、券商结算资金又成为了商业银行重要的资金来源。证券市场从银行分流各项存款形成各类证券资金过程,是一种跨系统、跨地区的资金运动,证券市场资金回流到哪个地区的哪家银行,回流到哪家银行分支机构,回流资金多少,取决于各家银行综合实力和服务质量。由于存款是银行生存和发展基础,可以预见,商业银行争夺证券市场资金竞争将趋于白热化。今后,哪家商业银行服务手段先进,服务水准高,哪家商业银行就可以从证券市场上森得更大的资金份额。

3.证券市场的发展,增强了银行负债的流动性。由于证券市场资金,其流动性极强,商业银行吸收这类存款越多,其负债流动性也越强。由于商业银行负债流动性提高,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对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益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负债流动性的提高,也增加了商业银行调度头寸难度,不利于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三、证券市场发展对银行信贷资产业务的影响

证券市场发展,对间接融资为主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产生深远的影响,不仅在负债业务方面,而且也表现在资产业务方面。证券市场对资产业务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证券市场的发展减少了企业对银行贷款,特别是长期贷款需求量,冲击着银行现有信贷资产的规模。证券市场发展为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提供了便利条件,资金实力强,经营效益好,信誉优良的大中型企业,将改变传统的融资结构和方式,由单纯依靠银行贷款,改为银行贷款和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相结合,企业所需长期资金将更多地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进而减少了企业对银行贷款特别是长期贷款的需求量。银行长期信贷资产比重下降,资产流动性提高,从而有利于实现银行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对称性,增强银行经营的灵活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为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创造了有利条件。

2.证券市场发展改变了银行资产结构,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资产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证券市•场产生之前,我国银行的资产主要表现为贷款资产。由于各级政府对银行贷款的强烈干预,形成了大量不良贷款。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国家财政主要是吃饭财政,无力向国有企业注资,国有企业主要依赖银行贷款经营,而国有企业低效率和信誉度低,又进一步加大了银行经营风险。证券市场兴起后增加了金融资产品种,给商业银行按资产“三性”原则调整资产结构创造了有利条件。商业银行资产要适时转换,寻求新的出路,重整资产结构,实现资产结构多元化,改变原先单一贷款型资产结构,将一部分资产投向优良证券,尤其是国家债券,分散经营风险。这样既给银行资金找到了新的出路,又增进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赢利性,同时,银行证券投资也是央行实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基础。

3.证券市场发展给国有商业银行盘活不良资产提供了新的机遇。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银行商业化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两大难点,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的高负债和银行的高不良资产。对于商业银行已形成的巨额不良资产,实践证明完全靠企业破产、银行核销呆帐、财政注资这些办法是消化不了的。企业大量破产,社会承受不起,也无法保全银行信贷资产;银行盈利水平低,提取呆帐准备金数量有限,核销呆坏帐也十分有限,国家财政年年赤字,更无力拨款消化巨额不良债务。盘活银行不良资产,根本途径还是要搞活经济,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出困境。证券市场发展,拓宽了国有企业融资渠道,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提高国有企业自有资金的比例,降低负债率,减轻利息负担,增强抗风险能力。证券市场发展不仅是为企业提供了一条融资渠道,其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为国企提供能使存量资产得以流动和增殖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四、证券市场兴起之后银行信贷管理对适应证券市场发展的新形势,商业银行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服务证券市场过程中壮大实力,在支持企业改制和股票上市过程中盘活信贷资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