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范文

时间:2023-08-04 09:20: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

篇1

福建省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 福建 福州 350002

摘要: 目的:对小儿脑瘫患者经中医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从我中心 2012 年 1 月~2014 年 6 月收治的小

儿脑瘫患者中抽取 50 例进行研究,对其采用多种中医推拿按摩手法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以及 CSS (综

合痉挛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本组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评分以及 CSS 评分均明显降低,和治疗前比较,组

内差异显著( P<0.05)。结论:小儿脑瘫患者经中医推拿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可快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见效快、治

疗方便和治疗费用低等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小儿脑瘫;中医推拿;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837(2015)25-0223-01

脑瘫是脑性瘫痪的简称,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神经

系统综合征。该病发作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

是发育不完全或非进行性的脑损伤,以异常姿势和运动障碍

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会伴随听力、视力损伤,智力障碍和癫

痫等症,甚至会导致终身残疾[1-2]。此类患者的康复涉及到很

多内容,通常需要长期治疗。但是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长期

的治疗会给他们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导致很多家庭中途放

弃治疗。为了降低治疗费用,促进小儿脑瘫患者的康复,我

中心开始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中医推拿技术,并取得了不错的

临床疗效,并作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中心 2012 年 1 月~2014 年 6 月收治的小儿脑瘫患者

中随机抽取 50 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的家属均自愿签署《知

情同意书》。本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 28 例,女性患者 22 例,

最小年龄为 0.7 岁,最大年龄为 12 岁,平均年龄为( 7.53

±2.38)岁。根据 Ashworth 肌张力评定法标准[3],有 15 例

为Ⅰ~Ⅱ级,有 28 例为Ⅱ~Ⅲ级,剩余 7 例为Ⅲ~Ⅳ级。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接受健脾益气、循经点穴,捏脊、促进肌肉

恢复张力,进行关节活动,足底按摩和节段性按摩等多种方

法对其进行推拿按摩治疗。按摩时,注意控制力道,按摩约

0.5 小时为宜,每天 1~2 次,以 1 个月为 1 疗程。

推拿时,可播放节奏比较舒缓的音乐,还可以在蓝色或

者绿色为基调的房间内进行,帮助患者放松情绪,注意控制

按摩的次数、频率、力度和时间。在按摩前,备好滑石粉、

润肤油等物品,避免按摩时损伤患者皮肤。同时,按摩师还

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质来制定科学的按摩方案[4]。若患

者有肌肉紧张的表现,则应在按摩前充分放松。

1.3 观察指标

1.3.1 记录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踝关节活动度评分变化

具体测量方法为:患者取仰卧位,屈膝屈髋保持垂直,

此间由护士或家长转移其注意力,让下肢充分放松。医生用

右手握住患儿的小腿,并用左手的掌跟贴在患者的足跟部,

保持力度中等,将患者的足掌压到最大程度,然后用量角器

测量小腿和足背之间的夹角。共测量 3 次,取其平均值为最

后评分结果。

1.3.2 记录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CSS 评分变化

主要评价指标包括跟腱反射、三头肌肌张力(小腿)和

踝阵挛等。( 1)跟腱反射的评分标准为:①4 分:亢进;②3

分:比较活跃;③2 分:正常;④1 分:较弱; ⑤0 分:无反

射。( 2)三头肌肌张力的评分标准为:①8 分:阻力重度增

加;②6 分:阻力从轻度到中度增加;③4 分:阻力正常;

④2 分:阻力降低;⑤0 分:无阻力。( 3)踝阵挛的评分标

准为:①13~16 分:重度痉挛;②10~12 分:中度痉挛;③

7~9 分:轻度痉挛。主要评分指标为踝阵挛的次数,次数越

多,分值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 SPSS16.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采用 t 检验,对计

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本组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评分以及 CSS 评分均

明显降低,和治疗前比较,组内差异显著( P<0.05)。具体

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 1 小儿脑瘫患者经中医推拿治疗前后的疗效评分比较

( ±s)

组别 踝关节活动度评分 CSS 评分

治疗前( n=50) 86.01±12.83 11.41±2.42

治疗后( n=50) 72.61±9.13 7.23±2.94

t 值 6.0172 7.7621

P 值 0.0000 0.0000

3 讨论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脑瘫的发病原因和先天性因素具有

密切关联,胎儿在母体中的血氧状况和分娩过程中的多种因

素都可能是导致脑瘫的危险因素。因此,采用中医疗法治疗

小儿脑瘫就应该坚持补气健脾的原则来调节心神,以达到促

进正常的发育的治疗效果,尽力使姿态恢复正常。在本次研

究中,本组患儿均接受了多种按摩推拿方法治疗,取得了比

较显著的效果:经治疗,本组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评分以及

CSS 评分均明显降低,和治疗前比较,组内差异显著( P<

0.05)。取得这一治疗结果的主要原因有:( 1)推拿是以中

医辨证理论为基础,通过穴位点按推拿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

质,通过推拿,可促使脑血管、微血管和淋巴的循环,促进

新陈代谢,增强体质的作用。( 2)循经点穴,捏脊、关节活

动,足底按摩和节段性按摩等多种方法,可以全面恢复患者

的肌肉张力,提高关节的活动度。( 3)播放舒缓的音乐和在

特定色调的房间中治疗,既有助于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又有

助于缓解患者的肌肉紧张程度,不仅会提高患者配合医师治

疗的依从性,也有利于患儿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

小儿脑瘫患者经中医推拿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可快速改善患

者的神经功能,具有见效快、治疗方便和治疗费用低等优势,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国宝,赵飞燕.推拿手法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J].大家健康( 学术版), 2014, 3( 23): 37-38.

[2]张勇.中医推拿及针灸治疗小儿脑瘫临证体会[J].中医

外治杂志, 2014, 1( 15): 58-59.

[3]刘振寰,赵勇,罗冠君,等.小儿脑性瘫痪中医推拿疗法

的临床应用研究[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专

业委员会、湖南省中西医结合肝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

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湖南省中西

篇2

据文献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名医扁鹊就运用针灸、汤药结合推拿成功救治了虢太子“尸厥”。秦汉时期已有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说明秦汉以前,按摩已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医疗手段。《素问・异法方宜论》说:“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故导引按者,亦从中央出也。”《素问・金匮真言论》载:“故冬不按,春不鼽衄。”“跷”与“”为通假字,谓如矫健者之举手足也,乃导引之意。故按跷,实指按摩导引。按摩能治疗的病症有:“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醴药”,“病名曰脾风发阐……可按可药可浴”。“病名曰疝瘕,……一名曰蛊……可按可药”。对治疗的效果,有的“按之无益”,有的“按之痛止。”所以能“按之痛止”,是由于“按之则气血散,故按之痛止”,“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由此可知,远在战国时期,关于按摩的理论知识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

汉代医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沦》中把按摩、导引、吐纳、针灸诸法相提并论,认为其具有预防保健的意义,而且最先提倡“膏摩”疗法,即加入药膏作为推拿媒介物质,将配制好的膏药涂抹在患者体表,然后用手法在其上抚摩擦揉,使药物渗入肌肤,具有手法与药用双重作用,这不仅提高疗效,亦扩大了按摩的应用范畴。

魏晋南北朝时期,膏摩疗法进一步发展。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就载有“治百病备急九散膏诸要方”,其中膏摩药方就有8首,藉以治疗有关病证,首次对膏摩的药方、辨证和制造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总结。

隋唐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也是按摩史上的兴旺时期。宫廷太医署正式设立按摩专科,并把按摩专业分级为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等,主理按摩教学和治疗工作。此时的按摩基础理论、诊断技术及治疗方面都已发展到相当水平,可以认为近代推拿的雏型已经形成。这一时期小儿按摩虽尚未从按摩专业中分出,但一些主要医学著作中已不乏小儿按摩方面的内容。著名医学家巢元方、孙思邈,将按摩疗法编进了《诸病源候论》、《千金方》。他们不仅用按摩疗法治病,同时提出用按摩疗法预防疾病的主张。《千金要方》中有“治少小新生肌腹幼弱,喜为风邪所中,身体壮热,或中大风,手足惊掣。用五物甘草生摩膏摩儿百会……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避寒风。”“小儿心腹常热,皆母腹中存垢未清,血气不和所致,故用丹参、雷丸、硝黄、戎盐散血热之药制为赤膏,掌摩心下,使瘀散血和,其热自除。”在《外台秘要》中也有“小儿夜啼至明不安寐,以儿母手掩脐中,亦以摩儿头及脊验”。孙思邈认为:“小有不好,即按摩按捺,令百节通利,泄其邪气……预防诸病也。”《诸病源候论》中有按摩双目,可以预防眼病,保护视力的记载:“鸡鸣以两手相摩令热,以慰目,三行以指抑目,左右有神光,令目明不病痛。”

《养生书》上记载了预防伤风感冒的鼻翼按摩法:“常以手中指于鼻粱两边,揩二三十遍,令表里俱热,所谓灌溉中岳,以润于肺也。”这些保健按摩不但在当时被用作增强人们的机体能力,而且沿用至今。

宋金元时期,是中医儿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当时的太医局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一定数目的人员教习儿科,儿科专业医生遍及全国,儿科专著大量涌现,中医儿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理论体系到临床疾病的防治已趋成熟。与此同时,小儿推拿疗法的应用也更为广泛,并注意了手法的分析。《圣济总录》中就有“小儿门”共十六卷,其中对按摩作了专门的论述,对推拿按摩手法作用进行了具体分析:“可按可摩,时兼而用,通谓之按摩。按之弗摩,摩之弗按,按止以手,摩或兼以药,月按日摩,适所用也……世之论按摩,不知析而治之,乃合导引而解之。夫不知析而治之固已疏矣,又合以导引,益见其不思也。大抵按摩法,每以开达抑遏为义,开达则雍蔽者以之发散,抑遏则彪悍者有所归宿。”这种强调推拿手法的辨证应用,把推拿和导引明确区分开来的方法,对后世推拿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明代的按摩治疗非常盛行。在为皇室服务的医疗机构―“太医院”中,也设立了按摩科,成为“太医院”中十三科之一,针对内科、儿科、骨伤科等疾病。特别是在小儿治疗方面,当时积累了很多经验和理论知识,形成了独有的小儿推拿体系。常见一些江南的农村老妇,虽不懂经络穴道,不懂表、里、寒、热、虚、实,却能用按摩治疗小儿疾病。在民间,称这种手法为“推惊”、“抹惊”。随着治疗小儿疾病的发展,出现了“推拿”这个名称。“推拿者即按摩之异名也”。一些著名的小儿推拿专著相继问世,如收集在《针灸大成》内的《保婴神术按摩经》、《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等。其中《保婴神术按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

清代的医院虽不设推拿科,但由于疗效显著,不论在官方还是民间,小儿推拿在儿科临床仍广泛应用,颇受重视。张山雷在《小儿药证直诀笺正》中就说:“若至儿医,则不晓推拿手法,岂敢颜以编撰幼科专书,贻讥大雅……”。由此可见小儿推拿在儿科的地位。当时小儿推拿专著增多,诊疗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清代刊印的小儿推拿专书有10种之多,其中重要的著作有:熊应雄的《小儿推拿广意》、骆潜庵的《幼科推拿秘书》、夏禹铸的《幼科铁镜》、钱怀的《小儿推拿直录》、夏云集的《保赤推拿法》等。这些著作对小儿推拿的应用、发展和保障儿童的健康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篇3

【关键词】 补法 泻法 基本手法 选穴

小儿腹泻又称消化不良。是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中医认为小儿脾胃薄弱,凡喂养不当,饥饱无度,饮食生冷或不洁,或外感风寒,过热或受凉,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失调,而引起腹泻。小儿腹泻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溏薄,甚至稀如水样,或者排便势急,有倾泻的状况。常伴腹部胀痛,恶心呕吐,发热,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

既往治疗多以抗炎补液、纠正酸中毒、助消化药物,但部分患儿治疗时因口服药物困难、呕吐,或疗效不明显,而采用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法,可以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1 一般方法

1.1 寒湿泻的推拿治疗:寒湿泻多表现为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小便色清、苔白腻,指纹色红。

治疗方法:补脾经200次,大拇指面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推三关穴100次,从大拇指或食中指从腕推向肘。补大肠200次,推大肠经,沿食指尖至虎口一线食指外侧缘;揉外劳宫3分钟,小儿握拳时中指所接触部位。揉脐3分钟。揉尾椎300次,按揉足三里穴3分钟。

1.2 湿热泻的推拿治疗:湿热泻多表现为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味臭、灼热、身热、尿少色黄、苔黄腻,指纹色红。

治疗方法:清胃经200次,大拇指下方向,向手掌方向直线推动。清脾经200次,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线推动。清大肠200次,自虎口向食指尖的外侧直线推动。推三关100次,在小儿前臂内侧靠大拇指一直线,用大拇指或是食指直面从腕推向肘。推六腑200次,用大拇指指面或是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按揉天枢穴2分钟。小儿俯卧位,揉龟尾3分钟。

1.3 伤食泻的推拿治疗:伤食泻多表现为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口臭或伴有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

治疗方法:补脾经200次,在小儿大拇指面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清大肠300次,自虎口向食指尖的外侧直线推动。揉板门200次即小儿大鱼际。运内八卦100次,小儿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园,顺时针方向圆圈推动。摩腹3分钟,揉中脘、揉天枢、按揉双侧天枢、足三里穴各1分钟。

1.4 脾虚泻的推拿治疗:脾虚泻多表现为反复发作、面色苍白、食欲不振、便稀夹杂食物残渣舌淡苔薄。治疗方法:补脾经300次,在小儿大拇指面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补大肠300次,从小儿食指尖直线推动向虎口。推三关穴300次,沿小儿前臂内侧靠大拇指一直线,用大拇指或是食指直面从腕推向肘。推板门300次即小儿大鱼际,摩腹、揉肚脐、足三里各2分钟。捏脊5-10遍,揉龟尾、按揉肾俞2分钟。

2 典型案例

男婴,7个月。腹泻症状:便呈黄绿色、蛋花样,白天腹泻3次,晚上腹泻4次,连续腹泻两天,进药要"培菲康"二日无效果,第三天腹泻呈黑黄色水样便,气味很臭。小儿食欲和精神状态还可以。经问诊后得知小儿喜吃鸡蛋,有时一天可进食两个鸡蛋。诊断为伤食腹泻,故选择伤食腹泻的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治疗,早晚个一次。第二日,小儿腹泻明显改善,便样有所好转,治疗效果非常明显,连续施术一日,第三天小儿腹泻基本痊愈,并叮嘱其注意控制饮食,多喝水。

3 体会

推拿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历经几千年风雨沧桑的磨炼而益发显示旺盛的生命力,在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当代社会中依然具有其他疗法不可替代的医疗作用,而小儿推拿学作为推拿学的一部分,在当代更是以它见效快、疗效高、无毒副作用、易接受不复发等特点,在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当代社会中依然具有其他疗法不可替代的医疗作用。总之,大家可以根据小儿腹泻的具体症状配合使用穴位和推拿方法。小儿推拿的治疗不仅仅拘泥于推拿,大家可以试着药物和推拿结合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篇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130-02

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是儿童消化道常见慢性炎症之一,大多数患儿常无症状或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1]。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家长过分溺爱,各种小儿零食杂乱,导致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胃内有害因子长期反复作用于胃粘膜致使其损伤,出现最常见的浅表性胃炎。临床治疗中常以中西医单独或结合治疗,但治疗周期长,疗效理想。现将本院小儿科采用针灸推拿治疗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79例临床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0例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例患儿均经奥林巴斯内窥镜检查确诊。其中男77例,女83例,年龄(6-14)岁,平均(8.5±2.8)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选用西药治疗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81例;观察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79例。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分别用内窥镜复查临床治疗效果。两组在性别、年龄及临床资料中无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选用硫糖铝0.25g,3次/d,西咪替丁片0.2g,3次/d,治疗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81例;观察组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79例患儿利用中医辨证理论及独特的经络腧穴基础理论,选用特定的腧穴进行针灸推拿治疗方法[2]。针灸选取膈俞、脾俞、上脘、建里、足三里、肝俞、胃俞、中脘及下脘等穴位在推拿后行针灸,留针30min。另外若脾胃虚弱型增加章门穴;肝胃不和型增加期门。推拿法则选取脾经推拿100-200次;胃经推拿100-200次、揉板门100-150次,另外内八卦、外八卦、四横纹、开璇玑、膻中及中脘等各采用推拿100-150次。每次推拿针灸15d为1疗程,其中选用温法、和法通法采用推、拿、按、揉及擦等手法。休息3d后继续下一个疗程针灸推拿治疗。

1.3 疗效评价 ①痊愈:治疗结束后患儿临床症状消失,胃窥镜复查胃黏膜恢复正常,而且停药休息1月未复发;②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窥镜复查胃黏膜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减轻;③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胃窥镜复查胃黏膜糜烂范围缩小;④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胃窥镜复查胃黏膜症状未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以x2,P

2 结 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经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临床治疗效果出现不同的有效率,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见表1,其中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差异性(x2=12.68,P

3 讨 论

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粘膜浅表性炎症表现,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利用胃镜检查结果时发现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左右。而小儿慢性胃炎是也是儿科常见病之一,约占慢性再发性腹痛患儿的1/3,目前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3]。主要是由于有害因子长期反复作用于小儿胃粘膜引起损伤的结果。同时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主要原因与自身体质免疫因素和营养因素有关。各种有害因素造成胃黏膜损伤,释放抗原并致敏免疫细胞引起抗原一抗体反应导致胃黏膜进一步损害。另外患儿被家长溺爱出现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维生素C、维生素e及钙、铁等元素摄入不足容易出现胃黏膜伤害等致病因素。如长期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对胃黏膜也有损伤。

本组所选病例160例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利用纯西药硫糖铝和西咪替丁治疗是以保护和修复胃黏膜为主要措施,其临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83.95%。而观察组则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后,主要有①肝郁气滞型;②脾胃虚寒型;③饮食停滞型。采用针灸推拿治疗小儿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中依据分型选用特定的腧穴进行针灸推拿治疗方法,虽然临床治疗效果及时性较差,疗程长,但临床治疗效果却高达91.14%,远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差异性(x2=12.68,P

参考文献

篇5

高职五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在江苏省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后已取得较大成功,并得到了教育部认可,认为其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明确了高职培养思路,全面提高了教育质量,且能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极大地发展了地方经济,故鼓励地方发展五年制高职。笔者从事针灸推拿临床和教学工作多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发现要及时对高职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定位和思考,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率。本文从以下方面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重新明确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向

要办好一个专业,首先要严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针对我院针灸推拿专业,教师首先要改变观念,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清楚我们招收的是什么样的学生,要培养成怎样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上都要重新定位。首先,深入我省乡村卫生院和社区服务站,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当前及今后5~10年内这些基层医疗单位需要多少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其次,调研我省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状况,了解招收人数和招收计划。目前我省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学校有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及以上层次)、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卫生分院、淮阴卫生分院(2009年开始招生)。最后,调研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学生人数和就业去向,把握医疗市场需求。从目前我院学生就业形势看,保健和休闲场所对针灸推拿专业人才需求较大。在上述工作完成后,我们重新定位培养目标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加强职业与人文素质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1世纪需要的是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创新能力,沟通合作、自我导向和学习能力。对针灸推拿专业学生而言,除了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外,还要加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要根据中医特色,重点加强古典文学、历史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此外还要根据学生素质能力培养要求鼓励学生考取证书,如按摩师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等。

2突显五年制高职特色

五年制高职生在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前就学习专业知识,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正符合高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为突显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立足本行业,改变教学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专业特色:(1)体现中医学特色。加强中医基本理论教育,强化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推拿学教学,强化学生专业思想,激发学习热情。(2)体现职业教育特色。职业教育强调学生动手能力,不要求学生掌握高深的医学理论,而要求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学生在校的后3年,我们将培养重心放在实践技能训练上,从点穴到推拿手法的基本训练,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

3重新设置课程体系

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已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应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公共课开设要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教学要为就业服务,要学有所用,压缩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专业课设置应以中医基本理论和针灸推拿课程为主,减少西医课程。

3.1专业课调整

专业课分为医学基础课和针灸推拿专业课两部分。高职教育根据劳动力市场实际需要而培养人才,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中心。根据目前就业实际情况,五年制高职针灸推拿专业应培养保健康复型人才,属于第一、第三医学范畴,即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故医学基础课轻西医、重中医,应减少临床课程,尤其是西医临床课程。在中医方面可开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中医骨伤课程等,减去中医内科学课程,因为该课程大部分学生听不懂,且今后几乎用不上。西医方面可开设解剖学、疾病基础、社区医学、老年医学、护理学等课程。我们增加了护理学等课程,因为高职针灸推拿专业定位为第一、第三医学,故学生必须懂得一些护理常识。针灸推拿专业课程应重推拿、轻针灸,因为临床上对针灸医师要求特别高,要内、外、妇、儿科样样精通,至少要针灸推拿专业本科毕业生才能胜任;故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只开设经络腧穴学、针灸治疗学、针法灸法学,无需开设针灸各家学说、针灸医籍选、实验针灸学等课程。推拿学应作为重点,可开设气功学、推拿手法、推拿治疗、小儿推拿学、足疗学、保健推拿课程,同时增加理疗学和中医康复学课程。

3.2公共基础课调整

公共基础课分为政治基础课和应用基础课两部分。笔者认为中医是一种古代文化,要想学好中医必须先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这样才能深刻理解中医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政治基础课部分可开设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学,同时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开展医学心理学、法律学课程。在应用基础课部分,结合针灸推拿专业特点,减掉数学、物理、化学课程,同时保留语文、医古文、计算机和英语课程。

4缩短在校理论学习时间,根据就业需求选择实习科室

实习分为教学实习和临床实习两部分,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五学年全年。要缩短在校理论学习时间,最适合的是延长第三年教学实习。目前各学校教学实习一般为两个月,可以改为一学期,这样可以让学生对针灸推拿临床工作有足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在毕业实习中,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方向选择实习科室。如想从事保健工作的学生可以专攻推拿科或者去保健场所实习,无须在医院实习;准备从事康复工作的学生,可重点到推拿科和康复科实习,这样学生一毕业就可以上岗工作,不需要再培训。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和高级技工的紧缺,国家急需培养一毕业就能上岗的实用型人才,教育部曾提出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实行半工半读。卫生职业类学校学生未来工作服务对象是人,故不能完全实行半工半读,但可以缩短在校理论学习时间,相对延长实习时间;这样学生毕业后也能尽快适应工作,提高五年一贯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5建议增加针灸推拿技师证书

为顺应当前形势发展,五年制高职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要进行调整,由原来主要面向医疗机构、其次面向康复保健场所改为主要面向康复保健和休闲场所、其次面向医疗机构,各职业岗位要求并不一样。

5.1医疗机构职业岗位要求

该职业岗位对医学知识要求最高,学生需要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才能从事针灸推拿临床工作。此外,该岗位对学生所学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也很高,必须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的辨证论治、取穴原则和方法,熟练针刺和推拿手法,同时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

5.2康复保健及其他场所相关职业岗位要求

该职业岗位所对应的工作任务包括针灸推拿足疗、医疗器械和药品推销等。所对应的技能和素质要求包括掌握一定中医基础知识,掌握慢性病及老年性疾病保健和康复知识,熟悉常见疾病的辨证论治、取穴原则和方法,熟练针刺和推拿手法,同时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5.3休闲场所职业岗位要求

该职业岗位所对应的工作任务主要为推拿工作。所对应的技能和素质要求包括掌握推拿手法,熟悉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慢性病和老年性疾病保健康复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关爱精神。现在的五年制高职生很少能通过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故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没有资格进入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工作,只能到康复保健场所和休闲场所工作。目前只能取得保健按摩师证,但该证书较容易取得,没有全国统一考试标准,门槛很低,故含金量不高。因此,笔者建议增加针灸推拿技师证书,要求比执业医师低、但比保健按摩师高,且全国统一考试,以适应五年制高职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就业需要。

6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在培养学生方面,我们要有新职业主义教育思想,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在当今社会,一个人一生不一定只从事一种职业,尤其是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因多方面原因,很多毕业生不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因此培养学生跨专业就业能力相当重要。以笔者所带班级为例,学生不能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又不想进保健和美容行业,很多学生毕业后从事其他行业,虽然专业知识没用上,可当时学校的多元职业能力培养在其工作中还是起了很大作用。多元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应对并进行课程改革也是我们目前要思考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敢想敢做,不怕困难,有开拓进取精神。

篇6

[中图分类号] R2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2-0165-04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massage therapy in infantile diarrhea

DU Jiayi1 WANG Hongping2 WANG Yan2 ZHU Yongqin2

1.Zhejiang Univercity of TCM, Hangzhou 310053, China; 2.Zhejiang Provinc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Hangzhou 310006, China

[Abstract] Infantile diarrhea is a group of clinical syndrome characterized by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stool and the chang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ool. It is a common disease in pediatrics caused by multiple pathogens and multiple factor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causes of infantile diarrhea and the main mechanism of the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hinese medicine massag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diarrhea, and summarize the main points of massage therapy in infantile diarrhea, and at last summarize the practical skills of massage therapy for infantile diarrhea. Strive to provide help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arrhea in children.

[Key words] Infantile diarrhea; Massage therapy; Acupoints; Practical skills

小儿腹泻或称泄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病。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因此泄泻发生多因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肾阳虚、脾胃虚弱等。《幼幼集成・泄泻证治》说:“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以行荣卫。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而下降,而泄泻作矣”。

中医对该病的认识日臻成熟,临床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及治疗方法。推拿疗法作为中医学特色外治法之一,因其显著临床效果和具有安全、经济、免除小儿针药之苦等优点而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目前对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临床观察报道,专门报道中医推拿对小儿腹泻治疗的文献整理研究相对较少,对此将近年有关小儿腹泻病因与推拿治疗机制、临床常用穴位及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腹泻实用技巧等文献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1 小儿腹泻病因与推拿治疗机制及疗效分析

小儿腹泻病因西医可分感染性(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感染引起,临床以病毒感染多见)与非感染性(饮食及气候)[1]。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泻常各具临床特点和不同的临床过程,若治疗未彻底或者治疗不当,常造成小儿腹泻迁延不愈,最终导致慢性腹泻。目前西医治疗根据患儿脱水程度、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情况,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明确有细菌感染时则给予抗生素治疗。

中医认为[2],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致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又因感受外邪,或伤于饮食,导致泄泻多发。《幼科发挥》阐述:泄泻有三,寒热积也[3]。中医通过望闻问切、辨证分析,一般治疗多采用中药内服或中医外治,中医外治主要有推拿、针刺、穴位敷脐、穴位注射、灌肠洗浴等[4],临床上疗效显著,而推拿因安全、操作简单、疗效显著被临床广泛使用。

中医推拿治疗从整体入手,辨证施治,通过作用于患儿体表穴位,使经络疏通、气血通畅,最终达到调节五脏六腑,促进和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及自然抗病能力的目的。现代医学认为,人体的手指神经末梢最为丰富,故小儿手指是调节脏腑功能最灵敏处,推拿治疗疗效最为显著[5],其原理是通过刺激机体体表感受器(即穴位),唤起机体相关应急反应以调整大脑皮层的失衡状态,使大脑皮层的失衡状态恢复正常的兴奋与抑制[6]。林法财等[7]认为,推拿可增强患儿免疫力,调整胃肠活动。杨晓仙[8]研究表明,捏脊等多种推拿治疗手法可以帮助促进胃液分泌,提高消化酶活性,增强胃肠蠕动。还有研究表明,推拿还可增加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及血清中补体的效价[9]。此外推拿还可起到调节气血、健脾畅肠和清热解毒等功效,在改善腹泻症状[10]方面取得显著疗效。

申莉鑫[11]选取临床77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两组,分别予西药口服治疗及小儿推拿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证实小儿推拿疗法可有效缓解婴幼儿腹泻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病情。王国毅等[12]选取247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予小儿推拿,对照组予对症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腹泻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大便性状评分、疗效评分优于对照组,证实小儿推拿治疗儿童腹泻可明显减少腹泻次数,改善大便性状,缩短病程时间。时宏伟[13]采用推拿健脾祛湿法治疗小儿腹泻159例至大便次数正常,质地成形,兼证消失,结果总有效率达95.45%。王有谦等[14]总结临床60例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显著。刘世玲[15]应用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总有效率达95.65%。凡此总总不一而足,得出结论:中医推拿疗法临床治疗小儿腹泻确有疗效,能明显减少大便次数、改善大便性状。

2 中医推拿实用取穴浅谈

通过收集整理近30年临床文献[16],建立数据库进行筛选统计分析可得,推拿治疗小儿腹泻辨证分型与非分型治疗比例约为1.1∶1;在辨证分型治疗中,居前四位的为寒湿泻、湿热泻、伤食泻、脾虚泻,与教材中辨证分型一致。临床使用辨证施术治疗亦取得显著疗效,其常用辨证取穴法如下。

2.1伤食泻

临床表现为大便酸臭,夹食物残渣,泻前哭闹,泻后痛减,伴口臭纳呆、呕吐酸馊、不思乳食等症,指纹紫滞,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治以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临床取穴[17]:八卦(定位: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半径所作圆周;功效:消宿食、降胃逆、调五脏、和中利膈、顺气化痰、升清降浊;操作:用运法,顺时针方向掐运,称运八卦)、六腑(定位: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功效:清热凉血、消食导滞、解毒;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清大肠(定位: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功效:调节大肠功能,清热利湿,导积滞;操作:从虎口直推向食指尖为清,称清大肠)。尿少加利小便以实大便,腹痛加外劳宫以温中止痛。此与相关学者临床195例婴幼儿腹泻施治结果相符,辨证组有效率较常规组有效率多4.6%,统计学处理P

2.2脾虚泻

临床表现为进食后腹泻,便溏,色淡不臭,完谷不化,伴乏力倦怠、面黄肌瘦等症,舌淡苔薄,脉缓弱。治以健脾益气,温阳止泻。临床取穴[5]:外劳宫(定位:掌背中,与内劳宫相对处;功效:性温,可温中健脾止泻,升阳拳陷散寒;操作:揉法,称揉外劳宫,临床应用较多;用掐法,称掐外劳宫)、补脾(定位:拇指末节罗纹面;功效:补虚扶弱、补脾利湿、益气和中、生肌合胃;操作:旋推或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捏脊[定位:“夹脊”穴,位于腰背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功效:调整阴阳、通理经络;操作:食指半屈,用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患儿的尾骨处;大拇指与食指相对,向上捏起皮肤,同时向上捻动。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自长强穴(后上3~5 cm处)向上边推边捏边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颈后平肩的骨突部位)]、补大肠(定位: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功效:调节大肠功能、固肠h便、温中止泻;操作: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推上七节骨[定位: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穴)成一直线;功效:温阳止泻;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而上作直推,称推上七节骨],腹泻时间长兼肾虚者加补肾。敖杰[19]运用推拿治疗婴幼儿脾虚型腹泻86例,其中痊愈74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35%。

2.3 湿热泻

临床表现:泻时急迫,大便水样或蛋花汤样,色黄且臭,伴发热、呕吐、烦渴、腹痛等症,指纹红紫,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临床取穴[20]:退六腑(定位操作同上,功效:清热凉血、解毒)、清大肠(定位操作同上,清泻肠道湿热之邪)、清脾(定位同上;功效:泻脾胃湿热;操作:旋推或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推下七节骨(定位同上,操作反之,功效:泄热通便)。呕吐加八卦以降胃逆,尿少加利小便以实大便。李奎久[21]观察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湿热泻61例,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2.4 寒湿泻

临床表现: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伴腹痛肠鸣,口不渴、小便清长、四肢不温,指纹色红或青,苔薄白腻、脉浮。治法:温中散寒,化湿止泻。临床取穴[22]:外劳宫(定位操作同上,功效:健脾止泻、温中散寒)、清胃(定位: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功效:和胃健脾;操作: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脾俞(定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健脾胃、助运化、祛水湿;操作:用食、中二指端揉,称揉脾俞)。外感伴头痛加揉阳池以祛风止痛,风寒加揉一窝风以祛风散寒。阮薇等[23]通过临床实践,证实采用辨证治疗小儿腹泻,较之非辨证治疗(常规操作)疗效更佳。

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临床常用穴位[24]有大肠(病位所在,取大肠清其湿热邪气而治其本腑)、脾土(补中益气,促进蛋白质及淀粉的消化)、七节骨(泻热通便,通过调节脊髓中枢调整括约肌功能[25])、龟尾(通过局部作用刺激括约肌收缩)等,其中脾经与大肠经应用频次最高,与王艳国等[16]研究相一致,其余穴位有板门、中脘、脊柱、足三里、脐部、小肠、天枢、胃经、六腑、手阴阳、脾俞、胃俞、运土入水、三阴交、坎宫、外劳、大肠俞、小天心、五指节、三焦俞、四横纹、天河水、肾水、利小便等。除去辨证取穴,临床亦有先选取基本手法和穴位,然后根据分型加减治疗、少量取穴治疗[26]及单一手法为主(捏脊疗法)治疗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3 临床小儿推拿疗法实用技巧总结

小儿腹泻一般起病急骤,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小儿推拿疗法佐治小儿腹泻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病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临床使用小儿推拿疗法需注意:(1)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耐受力差,不宜竭力攻伐,故手法应轻柔深投,刺激强度应适宜;小儿肌肤薄嫩,为避免损伤皮肤,推拿时应适当使用介质,如姜汁、甘油、滑石粉等,手法部位如有皮肤破损、皮肤病、湿疹、疱疹、脓肿、烧伤、烫伤等,暂不宜行手法治疗,以免引起局部感染;推拿应先从刺激小的手法开始[27],让患儿逐渐适应,以免小儿哭闹影响治疗,尽量获得患儿配合,方能达到最佳疗效;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腹泻当做到“手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柔和为贵”,手法要柔和深透,适达病处,根据患儿调整刺激强度;正确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2)须配合正确喂养与科学护理,尽可能地减轻患儿痛苦,缩短病程,促进患儿及早康复;治疗同时家长应给予患儿足够的液体预防脱水,可选择米汤加食盐或ORS补液盐;停止高脂肪和难消化的食物,适当减少进食量以减轻胃肠负担;(3)如有必要,可加用微生态疗法、肠黏膜保护剂等,明确存在感染则适当加用抗生素;如临床患儿病情较重,甚至出现亡阴亡阳之症时,不能单靠传统医学治疗,必须结合中西医共同治疗,以提高疗效[28]。临床情况多变,医者必需应时而动,懂得变通,当以治疗效果为先,力求及早免除患儿疾患之苦。

临床观察结果证实,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须得辨证准确,取穴和手法正确、时间足够,方可取得理想疗效。

4 问题与展望

小儿腹泻病是消化系统的主要疾病,是目前小儿重点防治疾病之一。中医推拿是东方文化遗产的瑰宝,历代儿科医家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时间中,为中医儿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古至今均有广泛的应用,是我们挖掘的宝库。小儿推拿流派的研究,流派的传承,流派文献的整理;小儿推拿文献的整理,包括小儿推拿疗法专著,附载于幼科专著内、附载于其他医籍内和附载于其他书籍内与推拿相关的文献摘记的整理以及推拿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等。

目前小儿推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临床研究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如临床作用机制研究缺乏;临床医家治疗方法纷乱错杂,流派较多;对手法操作和疗效标准等尚无统一认识,在刺激量、刺激频率、刺激时间的统一量化标准等方面均无统一量化标准;临床循证研究缺乏大样本数据;缺乏重症患者的治疗临床经验等。发展和完善小儿推拿基础理论,进行动物研究、循证医学研究,建立统一量化标准,制定出相应的监控指标,包括小儿推拿手法量化标准、小儿推拿操作补泻标准、小儿推拿特定穴位作用机制、小儿推拿穴位定位及功效的确认、膏摩疗法等,实现治疗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将是今后研究所需进行的方向和目标。

随着医药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中医药在治疗小儿腹泻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儿推拿治疗腹泻也随之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如何能更有效地利用其为临床服务,为小儿的健康服务;怎样进行统一规范量化的操作,建立标准的流程,甚至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将是接下去所需要进行开展的方向。任何一种疗法,只有不断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副作用,才能使其不断进步与发展。努力继承发展规范小儿推拿疗法,使其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更好地造福人类,为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王卫平. 儿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1-260.

[2] 汪受传. 中医儿科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53-154.

[3] 万全. 幼科发挥[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73-78.

[4] 罗光全. 小儿腹泻病治疗新进展[J]. 包头医学,2014,38(2):73-75.

[5] 廖娜,王海泉,贾学秀. 推拿治疗小儿脾虚型腹泻的研究概况[J]. 中医外治杂志,2013,22(3):49-50.

[6] 朱佩东. 推拿治疗婴儿(湿热与寒湿型)腹泻32例临床疗效[J]. 按摩与导引,1999,15(1):39.

[7] 林法财,费飞,郭亚雄. 推拿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30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11,43(9):81-82.

[8] 杨晓仙.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2):1301.

[9] 俞大方. 推拿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6.

[10] 吕亚洲,耿巧玲. 金双歧联用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50例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7):151.

[11] 申莉鑫. 小儿推拿疗法佐治婴幼儿腹泻临床分析[J]. 妇幼保健,2014,8(23):172-173.

[12] 王国毅,李亚伶,王德英. 小儿推拿在儿童腹泻治疗中的作用[J].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5):509-510.

[13] 时宏伟. 推拿祛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145例临床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5,21(9):39-40.

[14] 王有谦,武巷安. 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60例[J].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4):349.

[15] 刘世玲.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15,10(9):273-279.

[16] 王艳国,曾庆云,郭秀琴.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特定穴应用规律研究[C]. 第十二次全国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调治亚健康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2011:52-56.

[17] 张志范.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J]. 中医外治杂志,2013,22(2):42-43.

[18] 甘霖. 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42例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12,18(5):69-70.

[19] 敖杰. 辨证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的观察[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1,8(4):42-43.

[20] 徐玲,李志山,陈光明,等.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湿热证临床研究[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5):725-726.

[21] 李奎久. 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研究[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22] 何嘉莹,周翔. 推拿对寒湿型小儿秋季腹泻预后影响的比较研究[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6):774-776.

[23] 阮薇,陈志伟,严隽陶. 小儿腹泻推拿治疗研究进展[J]. 按摩与导引,2006,22(9):36-38.

[24] 冷丽,罗红平,费翔,等. 小儿推拿治疗伤食泻现代文献分析与临床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 4(5):419-420.

[25] 刘维菊,梁静,廖品东. 小儿推拿止泻四法的配伍特点及意义[J]. 四川中医,2005,23(7):100-101.

[26] 怀善峰,于庆春,陈东. 三穴推拿法治疗“小儿腹泻”绉议-附103例疗效分析[J]. 按摩与导引,1996,(3):24.

篇7

中医保健理念在儿童的专科管理中具有其独有的途径和优势,可通过辨证论治、体质分析、饮食调养、起居调摄、中医适宜技术等方法改善小儿机体状况[1]。为进一步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新生儿病室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高儿科专科管理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本文探讨了当代中医特色管理理念在新生儿诊疗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2~9月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2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观察组男65例,女60例。对照组男63例,女62例。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专科管理:①评估新生儿综合情况,评估内容包括新生儿基本情况、体格检查结果、喂养状况、睡眠状况、家属心理状态等,新生儿基本情况有胎龄、体重、简要病史等。②对新生儿出现的常见生理现象进行指导或干预管理,如生理性黄疸、体重下降、乳腺肿大等。③实施喂养指导、皮肤黏膜管理、疾病指导等管理项目。观察组在常规专科管理内容实施的同时,辅以中医特色管理理念。①构建中医基础管理理念,参与观察组新生儿管理的医务人员定期接受中医基础理论与技能的培训,学习中医对人体健康的评价方法、体质分析方法、饮食管理及营养管理理念等。②在对观察组实施专科管理的过程中,首先为研究对象进行辨证分型,掌握其体质体征,再结合中医饮食管理、季节特点等实施营养学管理。对于健康状态不佳的研究对象,根据辨证分型结果,适当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或药物进行调整。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新生儿的专科管理效果,包括风险控制、身体发育管理、智力发育管理、机体抵抗力管理等项目,各项目管理质量分为优、良、差等。统计两组新生儿家属对管理方案的控制与责任、职业发展、多学科协作等方面进行满意度自评,各项目满分均为10分。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选择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的专科管理效果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在风险控制、身体发育管理、智力发育管理、机体抵抗力管理等方面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专科管理方案在控制与责任、自身职业发展、多学科协作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中医学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和体质辨证分型等进行了概况总结。其生理特点主要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机体脏腑的形态未曾成熟,各种生理功能未能发展健全[2-3],但在另一方面,小儿的机体无论生理功能还是形态结构,都在不断地、迅速地发育成长阶段[4]。在病理生理方面,小儿机体尚未完全成熟,生理结构和功能还不够完善,因此御邪能力较弱,容易被外邪所伤[5]。与成年人群相比,小儿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对于医学治疗及管理的反应都更为灵敏[6]。小儿的体质形成情况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7]。先天禀赋是影响体质形成与发展的内在依据。后天的生活环境因素、日常调护因素、疾病因素、医药因素等都对小儿体质产生一定的影响[8]。因此,在新生儿群体中,也存在形态各异、饮食偏好差异、体质差异明显的情况。在同样的生长环境和致病条件下,新生儿也会存在身体发育、智力发育、机体抵抗力等方面的差异。中医学辨证管理理念认为,小儿的体质特点是影响其生长发育、疾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医辨证理念和整体论提倡要针对不同个体,因人制宜,以人文本,防病治病。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宗旨,是根据小儿的病理生理特点和主要健康问题开展中医饮食起居指导,通过中医适宜技术的合理运用,改善儿童健康状况,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为从管理角度探讨中医特色管理理念在新生儿诊疗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科室在实施常规专科管理方案的同时,构建了中医特色管理理念。为提升医务人员的中医药专科管理素养,对参与观察组新生儿管理的医务人员定期接受中医基础理论与技能的培训,学习中医对人体健康的评价方法、体质分析方法、饮食管理及营养管理理念等。随后,在对观察组实施专科管理的过程中,首先为研究对象进行辨证分型,掌握其体质体征,再结合中医饮食管理、季节特点等实施营养学管理。对于健康状态不佳的研究对象,根据辨证分型结果,适当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或药物进行调整。两组的专科管理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无论在风险控制管理还是在小儿的身体发育管理、智力发育管理中,中医特色管理方案的应用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且相关检测指标的综合结果也显示,中医特色管理方法能够提升被管理对象的机体抵抗能力,从病理生理学上提升其抵御疾病的能力。与此同时,医务人员在实践中接触到了相关的中医药管理学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的知识,将其运用于医学管理实践中后,更加有助于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并实现了多学科协作,家属对于优化后的中西医结合管理模式的接受度和依从性也较高。

参考文献

[1]杨金昭,李双彤.刘彦岭教授基于调神理论推拿治疗小儿湿疹经验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21,36(1):50-54.

[2]王洋,郑夏楠,李灿东.浅谈儿科“治未病”理论及临床应用[J].中医药通报,2017,16(5):44-46.

[3]闫永彬,马淑霞,任献青,等.基于“热饮”理论之清肺蠲饮汤治疗小儿肺炎热饮阻肺证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4):510-511.

[4]张显,刘芳.六经体质理论在儿科的应用探讨[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3):11-13.

[5]闻亮,汪灏.个体化营养教育在0~6岁儿童生长发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2):419-421.

[6]刘娜娜,孙源,陈佳,等.消瘦儿童104例中医体质特征参数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2):859-861.

篇8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案杌等,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我国明代,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手或肢体或其他部位,在患者体表特定部位和穴位上,施以特定技巧动作,达到防治疾病的方法。

推拿的分类

推拿目前有如下几种分类方法。

依据应用对象的不同分类

1.成人推拿指以成年人为对象的推拿,即我们通常意义的推拿。

2.小儿推拿指以小儿为对象的推拿。

按照应用目的的不同分类

1.医疗推拿是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应用各种不同手法刺激人体特定部位,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推拿。又可进一步分为内科推拿、伤科推拿、妇科推拿、儿科推拿等。

2.保健推拿指以身体舒适保健为目的的推拿。又可按施术者分为自我保健推拿和他人保健推拿。还可以按保健内容分为运动推拿、减肥推拿、美容推拿、足部反射区推拿等。

3.康复推拿指以医学康复为目的的推拿。推拿疗法是康复医学中的传统康复手段之一,方便实用,效果优良。

还可按照手法的不同特点分为一指禅推拿、滚法推拿、正骨推拿、点穴推拿和气功推拿等。推拿的治疗原则

“治病必求其本”是中医推拿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求本,是指治病要了解疾病的本质,了解疾病的主要矛盾,针对其最根本的病因病理进行治疗。另外,应注意调整阴阳、扶正祛邪、三因制宜、异病同治、同病异治。

推拿适应证

推拿的适应证广泛,涉及骨伤、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神经科的疾病,且用于减肥、美容及保健医疗等。

1.骨与关节、软组织疾病颈椎病、落枕、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骶髂关节损伤、骨性关节病等。

2。内、妇杂证头痛、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半身不遂、消化不良、面神经麻痹、痛经等。

3.小儿疾患小儿腹泻、便秘、遗尿、疳积、厌食、斜颈、斜视等。推拿禁忌证

1.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2.各种类型的骨折。

3.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肿胀严重的患者早期禁用。

4.手法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的患者。

5.有严重的心、脑、肺、肾疾患的患者。

6.有出血或出血倾向的疾病。

7.孕妇。

8.急性传染病,如结核。

9.癌症。

推拿注意事项

1.推拿者应经过正规的培训(手法、基础知识)。

2.治疗前应详细诊察,明确诊断,排除禁忌证。

3.患者的要安排适当,使其舒适,便于放松,医者也要选择适当的,以便于手法操作。

4.推拿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和询问患者的反应,适时调整手法力度,做到均匀,柔和,持之有力。

5.推拿者应经常修剪指甲,保持手的清洁。

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就是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和规范的动作,在体表操作的方法。手法的基本要求

1.持久手法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

2.有力手法必须具有一定的力量,力量的大小根据患者的体质、病症、部位的不同情况而增减。

3.均匀手法动作要有节律性,速度不要时快时慢,压力不要时轻时重。

4.柔和手法用力不可生硬粗暴或用蛮力,要轻柔缓和,变换动作要自然。

5.深透手法必须作用到一定深度,使力达病所。手法分类

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将其归纳为六类手法。

1.摆动类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

2.摩擦类摩法、擦法、推法、搓法。

3.振动类振法、抖法。

4.挤压类按法、点法、捏法、拿法。

5.击打类拍法、击法。

6。运动关节类摇法、扳法、拔伸法。

常用手法介绍

1.-指禅推法

定义用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位或经络穴位上,沉肩垂肘,以腕关节悬屈,运用腕间的摆动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以使之产生的功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经络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

临床应用本法接触面积小,渗透力强,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和穴位。

2.滚法

定义半握拳,以小鱼际和尺侧三个掌指关节构成的手背三角区着力,通过腕关节的屈伸,带动前臂旋转,使拳背在治疗部位上来回滚动。

临床应用本法接触面积大,作用力强,适用于肌肉丰厚处。

3.揉法分掌揉和指揉两种。

定义以掌或指吸定于一个部位,带动该处皮肤做环形移动。

临床应用接触面有大有小,刺激力能轻能重,临床运用灵活多变,适用于全身各部。

4.摩法分掌摩和指摩两种

定义以掌或指在患者体表不带动皮肤做环形移动。

临床应用刺激柔和舒适,特别适用于胸腹、胁肋部。

5.擦法

定义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

临床应用本法常用于虚寒性疾患。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功效

6.推法

分指推、掌推、肘推法。

定义用指、掌或肘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运动。

临床应用运用广泛,适于全身部位。能提高肌肉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作用。

7.搓法

定义用双手掌面夹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

临床应用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以上肢最为常用,常作为结束手法。

8.振法

定义用手掌或手指着力于体表,通过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强力的静止性用力,产生振颤动作。分掌振法和指振法。

临床应用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或穴位。

9.抖法

定义用双手握住患者的上肢或下肢远端,用力做连续的小幅度上下颤动。

临床应用本法可用于四肢部,以上肢为常用。常与搓法配合作为治疗的结束手法。

10.按法

定义分指按法和掌按法,用拇指端或掌按压体表。

临床应用指按法适用于各个部位.掌按法适用于腰背和腹部。具有放松肌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的作用。

11.点法

定义本法是从按法演化而来,属于按法范畴。其着力点比按法作用面积要小,刺激量大。分拇指点、屈指点。

临床应用多用在穴位或压痛点。具有镇定止痛、开通闭塞、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12.拿法

定义捏而提起谓之拿。

临床应用刺激较强,常作为治疗开始、结束手法用于颈肩四肢部位。具有祛风散寒、开窍止痛、舒筋通络。

13.缀法

定义用双手作相反方向用力扳动肢体。分为:颈椎扳法、胸椎扳法、腰椎扳法。

临床应用常用于脊柱关节。具有滑利关节、纠正错缝的作用。

篇9

“距今2000多年的《黄帝内经》就详细介绍了人体经络和俞穴,中医一直依此来治疗人体疾病。1700年前的晋代中医葛洪,第一次提出了捏脊疗法。在他的《肘后方・治卒腹痛》中记载道:‘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这给后人治疗小儿多种疾病和保健打下了基础。”马融副院长从“小儿捏脊疗法”的渊源开始讲起。

篇10

1 突出中医传统特色,中医理论基础坚实

   教书育人,知识传承,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发挥独立思考的能 力,增长灵活运用知识、技能的本领。为此,打 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至关重要。在我们的本科教 育中,重视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已成为明 确的目标。本教材围绕这一目标和要求,十分 重视中医儿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全面系 统、详实准确地介绍了中医儿科学基本理论,即 以中医基本理论为依据,以中医儿科学‘五脏证 治”体系为中心;以外感、乳食、情志、脏腑虚实 等论述小儿疾病的病因病机;四诊合参以望为 主诊查小儿疾病;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审证 求因论疾治病;用四气五味、脏腑归经、制方选 药、内治外治处理各类儿科疾病。充分体现中 医思维方法,运用我国传统的诊治手段处理儿 科疾病,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中医儿科学理论 及防病治病方法的能力。

例如:教材介绍小儿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即吴鞠通言: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概括地说明了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机体 脏腑的形态未曾成熟各种生理功能未曾健全。 脏腑柔弱,对病邪侵袭、药物攻伐的抵抗和耐受 能力都较低。小儿的脏腑娇嫩,虽是指小儿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属不足,但其中又以肺、脾、 肾三脏不足更为突出,因此,相对于小儿的生长 发育需求,经常会出现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 常虚的特点。形气未充,又常常表现为五脏六 腑的功能状况不够稳定、未曾完善。如肺主气, 司呼吸,肺气未充,表现为呼吸不匀、息数较促, 容易感冒、咳喘;脾主运化,脾气未充,运化未 健,表现为食宜细软,饮食不知自节,易患积滞、 厌食、吐泻;肾藏精,主水,司二便,肾气未充,表 现为婴幼儿二便不能自控或自控能力较弱,且 青春期前女孩无月事、男孩无“精气溢泻”。同 样,心、肝二脏也未曾充盛,功能未健。心主神 明、血脉,小儿心气未充,表现为脉数易乱、易发 惊悸。肝主疏泄、主风,小儿肝气未充,经筋刚 柔未济,表现为好动,易发惊惕、抽风。小儿生 理的另一特点是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即《颅囟 经》所谓“纯阳”学说。“纯”指小儿先天所禀的 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犹 如旭日初升,草木方萌,蒸蒸日上,生机勃勃。 都是对传统中医儿科理论的准确阐释。

再如分析小儿疾病的病因特点为外感、乳 食、先天、情志因素。诊法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合 参,但因小儿不能正确表述病情,故四诊之中, 尤重望诊,望其神色、形态、苗窍、斑疹、二便、指 纹等,结合听声音、嗅气味、察二便、问病情、按 切诊等等。在处治疾病的方法上更是以整体观 点为指导,充分运用辨证论治、审证求因的方 法,对于各系统疾病普遍运用脏腑辨证、八纲辨 证等辨证方法辨证论治。如肺系疾病之咳嗽、 哮喘、肺炎喘嗽等,脾系疾病之呕吐、腹痛、厌 食、积滞、疳证等,心肝病证之汗证、夜啼、注意 力缺陷多动症等,肾系疾病之尿频、遗尿、五迟、 五软等。对于以感受外邪为主要病因的外感性 疾病如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猩红热、乙 脑等则运用卫气营血辨证和八纲、脏腑辨证相 结合辨证论治。在治疗中运用内治、外治或内 外并治的方法,介绍了经过历代医家证明确有 疗效的治法方剂,尤其是大量采用了张仲景、钱 乙、吴鞠通的经典名方,又荟萃当代医家的临床 。

     2 继承传统中医儿科学理论,创新认识优势病种

    本教材始终坚持继承传统中医儿科学理 论,论生理特点之“稚阴稚阳”学说和“纯阳”学 说,论生长发育之“变蒸学说”等;诊断之察指 纹、面部五色主病等;辨证之八纲辨证、脏腑辨 证等;治疗上除内治法外,擅长应用对小儿确有 疗效的熏洗法、擦拭法、热褽法、灌肠法、推拿、 针灸、拔罐法等外治疗法。通过教学,使同学们 充分认识和掌握中医儿科学基本理论和临床认 识与处理儿科疾病的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指 导临床实践。在此基础上,本教材较之以前的 教材,对有争议的一些传统理论进行了科学的 认识和甄别;对一些古代有病名而论述较少的疾病及随着时代变迁而新发生的疾病,在临床 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探讨和 总结,形成理法方药较全面的创新认识,丰富到 教学之中,既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又对应 用中医基本理论创新认识临床疾患做出了示 范。

例如,对于变蒸学说的论述。由于各家对 变蒸的认识历来不尽统一,造成学术论争不断。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小儿药证直诀》“脏腑 变生次第说”的理角解这里的脏腑当然不能简单 化地理解为解剖学脏器,而应从“藏象”学说去 认识;二是变蒸时到底有没有发热等症状。本 教材结合小儿生长发育特点和国外研究(如盖 泽尔氏的枢纽龄学说)佐证,认为变蒸是我国古 代医家在实际观察儿童生长发育特点的基础 上,运用数量极化思路加以归纳总结,进而提出 的一种婴幼儿生长发育呈周期性显著变化规律 的学说。认为其思路、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是 基本正确的,应予肯定。它还可以为我们今天 开展科研提供借鉴,如通过对现代中国儿童的 实际观察总结,编制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婴 幼儿智能发育评估系统,用于大规模筛选检查, 为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服务。同时,以现代中国 正常婴幼儿智能发育水平与古籍中记载的当时 婴幼儿智能发育水平比较,还可以就我们这个这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与其他教材相比,本教材的一大特色是在 现代科研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增添了对不少新 病种的中医药认识和处理方法。如新写入了中医治疗具有特色和确切疗效的病种 胎怯。

胎怯,指初生胎禀怯弱之证。本病为新生儿常 见病证之一,现代关于本病的中医研究报道鲜 见。胎怯总因先天未充而患,因而初生便见形 体瘦小,肌肉瘠薄,面无精光,身无血色,目无神 彩,啼哭无力,吮乳口软,毛发黄少等一系列虚 弱证象。认为本病成因总是由于父精不足,或 母体气血供养不充,胎儿在宫内所受滋育不及 所致。病属先天禀赋不足,五脏皆虚,而关键在 于肾脾两虚,治疗以补肾培元为基本法则,提出 用调元散、补肾地黄丸作为常用治疗方剂。开 创了现代胎怯辨证论治方法的先河。

又如对新时期产生或有新认识的中医优势 疾病的增补论述。如厌食、反复呼吸道感染、营 养性缺铁性贫血、多发性抽搐症、手足口病、性 早熟等,从概念、病因病机、诊断辨证到理法方 药的全面阐述,突出了中医药的临床特色。引 用现代研究成果论厌食,提出病因一为饮食不 节,喂养不当;二为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三为多 病久病,伤害脾胃;四为暑湿熏蒸,脾阳失展;五 为环境变化,思虑伤脾。主要病机为脾运失健。 辨证分脾失健运、脾胃气虚和脾胃阴虚三证,常 用不换金正气散、异功散、养胃增液汤分别加减 变化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为在一段时间内反 复出现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 道感染。常见病因为禀赋不足,体质柔弱;喂养 不当,调护失宜;少见风日不耐风寒;用药不 当,损伤正气;正虚邪伏,遇感乃发。主要病机 为脏腑娇嫩,肌肤薄弱,藩篱疏松,卫外不固,邪 从外受,脏腑失调。分营卫失和邪毒留恋、脾肺 两虚气血不足及肾虚骨弱精血失充三种主要证 候辨证论治,常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玉屏风散、 补肾地黄丸加减治疗等。这些都是使本课程教 学与时俱进、贴近现代临床的教学内容的充实。

     3启迪学习思路和方法,促进学术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发展

篇11

在实际操作中,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电疗机的连接。根据不同病情给予不同波形,如一般情况下是连续波,而对于初期面瘫、腹部因肚凉二扎针者就不需要用电疗机,中后期的面瘫患者则需要给予疏密波;根据施针部位不同给予不同的连接方式,如上肢、脖子、背部、腰部一般同侧连接,不可跨越心脏,而下肢可以在同一条腿上横向连接,是膝关节疼痛处更应如此连接;根据病人对针跳动的耐受程度给予不同大小的电流刺激,如年老体弱者、女性、小儿一般用较小的电流,而体格强壮之人或疼痛部位日久麻木者就要给予较强的刺激,电流大小要以病人可以耐受为好,不可太大以使扎针处感到疼痛而不可忍受,也不可太小已起不到治疗效果,.此外,还应间隔一段时间询问一下病人感受来调整电流大小。同样,烤灯的摆放也需要根据施针部位、病人耐受程度来灵活调整。看到老师们的治疗过程,我也深切感受到要一病人为中心,以病人为学习对象,不断调整自己的治疗方式手段。

除此之外,我也学会了一些推拿手法,经过练习,在爸妈身上得到较好的效果,使其疼痛减轻,身体轻松。拔火罐、熏艾条等这些我早已熟识的方法也有机会大展身手。大椎放血、梅花针放血,耳穴压豆等只听过没见过的治疗手法也得以见识,可以说在针灸科的见习让我对中医有了更加立体丰富的感知。

篇1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65-02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职教思想。它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能极大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是先学理论知识,后集中时间安排实践环节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践环节脱开,这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高职高专院校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较差。“理实一体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进行组合教学,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极大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高职高专中医类院校主要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中医药人才。因此,在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课程设置需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面向临床一线的应用型人才。《针灸推拿技术》是高职高专中医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是面向针灸推拿医师、针灸推拿师、保健按摩师、足疗师、反射疗法师等职业资格岗位技能培训及考证的重要综合性专业技术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的针灸、推拿技能,具备保健以及准确地处理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能力。学好《针灸推拿技术》课对培养高技能针灸推拿人才,起着支撑和决定作用。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紧紧围绕农村和社区实用型人才的需要,狠抓三基(基础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培训,注重能力培养。针灸推拿技术在这一点上真正发挥了它的简、便、验、廉的学科优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临床常用的毫针刺法、三棱针刺法、拔罐法、皮肤针、电针、头针、耳针以及成人、小儿推拿手法,能够熟练地运用针灸、推拿方法治疗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我们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邀请医院、保健康复类企业专家共同参与课程整体设计和建设,对教学方案重新进行规划和设计,整合和完善了教学内容,修订了考核标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对课程进行精心设计,重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融“教、学、做”为一体,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的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的设计紧密结合针灸推拿行业发展对人才职业素养、专业技能要求的实际。教学内容的设计紧跟针灸推拿行业发展的趋势,教学内容上加强实训教学环节,优化项目设计,在项目教学过程中,理论基础培养、职业能力培训一体化进行,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满足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医院、保健康复类企业专家合作,以培养兴趣,授学结合,学用并重为教学理念,坚持以学为本,学以致用为教学原则,选取的教学内容理论上以基本理论为主,以培养临床和保健的基本能力为主要目的,体现了高职高专层次“必需、够用”的基本原则。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表现为“4+1”的内容结构。“4”即四大教学模块,具体内容为:划经点穴技能、针刺技能、推拿技能、针推治疗技能。“1”即针灸推拿基础知识。对于针灸推拿基础知识的安排,我们是安排在四大教学模块的教学训练中完成的,对于在能力训练项目中未涉及到而学生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则安排在每一个能力训练项目训练前的教学中完成。在四大教学模块之下,设计了针灸推拿岗位的32个教学训练项目,与基础知识构成了全部教学内容。在教学模式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三化、四结合”教学模式。模块化——课程分为划经点穴、针灸技能、推拿技能、针推治疗技能4大模块。4个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循序渐进。体系化——总体设计,分项实施,分步执行,分块运作。动态化——及时结合社会和市场的变化,适当增加需要的技能,如刮痧技能、足疗技能等。“四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创建了“理论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实训、实习教学”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师演示与学生模拟相结合:采取了“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边讲授边演示,学生相互模拟练习,做到了理论实训一体化。录像观摩与课堂仿真模拟相结合:充分应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开展课堂模拟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案例教学与理论探讨相结合: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使用了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即在教学中即时引入病案,从实际问题入手,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与经验积累结合起来。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课程建设中,我们制作了系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录像、习题库、问题实时解答等丰富的网络资源。既利于任课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自由地进行备课和修改、添加、更新资料;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