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04 09:20: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素质教育案例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素质教育案例分析

篇1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24-01

研究性学习案例——会吃垃圾的鱼

某校暑期夏令营活动,安排学生在农村实践,同学们倍感大自然的美丽和清新,这时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一条船驶过,激起白色的浪花,某生感叹:“河水真干净”。话音刚落,有人驳斥:“还干净吗?前面就有许多垃圾漂浮在水面上呢!”大家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前面有不少垃圾。大家不免觉得遗憾,有人突发奇想,我们能不能在河里放些会吃垃圾的鱼,这样环境美了,还给农民朋友创收呢!围绕这一话题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就争论开了,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事情让老师知道了,老师很委婉地说,改良物种产出会吃垃圾的鱼对于大家而言目前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就不能动动脑筋,制造出会吃垃圾的鱼来净化我们的环境吗?听完老师的话大家都明白了。一场净化环境比赛活动开始了。

案例分析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学是相长的,在旧的教学方式支配下,教师的活动也很呆板,完全不注意学生的活动和反映。但研究性学习就不同了,教学过程是不确定的,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对课题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思考,会评估学生活动过程中会出现的一般性问题,更要求教师能有一定的教育机智,能解决活动中的突发问题。

如学生异想天开,从改良物种的角度争论能否产出会吃垃圾的鱼时,教师则应顺势利导,把学生从争论中解脱出来,很自然地告诉大家会吃垃圾的鱼的产出对于中学生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们并不是不可作为的,我们可以自己动手,保护环境人人有则。不难看出,在这项活动中,教师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是其他人所不能替代的。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并不是取代学生,而是活动的引导者、帮手和朋友。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自然地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活动过程中密切观察每一位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建立自信、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性学习既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十分关心学生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1.通过多样化、差异性学习,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开展研究性学习,一项重要的目标就在于促进学生有差异地学习、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和风格。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人们的学习方式也与之相适应的进行变革。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特点是大批量、少品种标准化、流水线,把人变成统一的生产线中的一个环节。一个机器的零部件。我们今天应该看到,就在我们身边,生产方式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典型的特征就是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柔性化。在海尔冰箱的生产线上,每一台冰箱都不一样,每个产品都是根据客户的个性要求单独定做的。这种个性化、差异性的生产方式或早或晚会引起我们教育领域的形态的改变。

2.从学生主动性发展出发,体现主体性学习的特点。

上述案例表明: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发展为主,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制定方案和搜集材料、查阅资料,对会吃垃圾的鱼的模型的图纸设计、容积和打捞垃圾量的设计学生事先都没有答案,只有通过比赛,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氛围中让学生真正体味到科学的意义及错误和失误的危害,从而在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求实、认真的学习作风,增强团结与协作的精神。

篇2

一、煤矿本质安全及“安全力”的定义

煤矿的本质安全化是将本质安全的内涵经过扩展而得到的,它已不是单纯的指设备构造的本质安全设计,而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煤矿具有一定的安全可靠性,具有完善的预防和保护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文化和安全风气,以及科学的安全管理体制,从而使事故、灾害降低到规定的目标或可以接受的程度。

借助物理学中力的含义,本文引入了“安全力”的概念。“安全力”理论的基石是“事故三因素”理论。三因素理论认为:事故发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每一特定事故的发生取决于一些“本质”的要素,即人、物和环境。“安全力”理论对此进行了扩展:人的因素除了包括一般员工外,还应包括各级管理者,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的高低对提高煤矿安全管理具有重要影响;机具的因素应扩大到物的范畴,一切影响安全的“物的因素”都应加以控制。在实际工作中,应全面考虑三方面的因素,遵循“木桶”理论,“三管齐下抓管理,方方面面都要硬”,保证安全管理的持续创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质安全和“安全力”都强调找出影响安全的本质因素抓管理,发掘导致事故的深层原因找出路,建立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因此两者的出发点和目标是统一的。鉴于此,本文基于“安全力”的视角,分析了煤矿本质安全的影响因素,为建立煤矿安全的长效机制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基于“安全力”的煤矿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1、基于“安全力”的煤矿安全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1)人控力。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力:员工持续学习安全知识的能力;安全行为自治力:员工对安全生产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责任分解落实力:将安全责任分解、具体到每一个员工的落实情况;安全承诺兑现力:煤矿员工对自己自愿遵章作业、按章操作等做出承诺的可信程度;绩效考核推动力:与员工绩效考核有关的安全奖惩制度和措施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力;三违教育感化力:对“三违”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实施帮助和教育,从而达到感化他们,减少“三违”人数,减少“三违”发生次数目的的实现程度;防灾抗灾反应力:煤矿员工预防灾害、抵抗灾害的能力和熟练程度。

(2)物控力。包括质量标准保障力:主要指质量标准化建设保障工程质量的程度,包括安全质量标准化、产品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和服务质量标准化等;设备管理规范力:矿井安全设备、设施的规范化管理程度;隐患排查防控力: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隐患,形成科学规范、层层落实、逐级排查、快速整治的隐患排查治理闭合管理机制;薄弱环节监控力:对煤矿生产过程中薄弱环节的监控能力;安全设施保障力:煤矿企业安全设施、设备对安全生产的保障程度;科技兴安带动力:通过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增强矿井抗灾能力的程度;安全信息共享力: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安全生产信息畅通,形成上下沟通、反应迅速的网络。

(3)环控力。包括安全思想渗透力:通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文化教育等各种方式,使广大煤矿员工(包括非生产人员、生产人员及其家属等)真正树立安全第一、关爱生命的意识;安全管理决策力:煤矿高层管理者领导煤矿员工正确处理与安全生产相关事宜、保障安全生产顺利进行的能力与水平;安全措施贯彻力:煤矿安全管理者参与、落实和执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程度;基础管理固本力:“三基”管理对安全管理基础稳固的保障作用;公共环境监督力:各种有关安全的法律制度、规则规范对安全生产行为的监督作用;安全文化感染力:安全文化氛围营造情况;生活环境和谐力:通过人性化管理理念,尊重和满足煤矿员工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程度。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构建了基于“安全力”的煤矿安全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煤矿安全影响因素的DEMATEL分析

(1)煤矿安全影响因素间的直接影响矩阵。本文采用Delphi法确定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此次调查遴选的调查组成员由高校安全工程及安全管理专家、国有大型煤矿安全矿长、省级煤矿安监部门工程师等组成,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6份,专家积极系数为92.00%。

通过汇总调查问卷,分析相关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直接影响矩阵X(略)。

(2)煤矿安全影响因素间的综合影响矩阵。根据直接影响矩阵数据,使用Matlab软件计算得出煤矿安全影响因素间的综合影响矩阵,如表2所示。

3、结果分析及建议

从表2可以看出,原因度大于0的影响因素(即原因因素)有:F1,F2,F5,F10,F11,F12,F13,F15,F16,F20和F21。其中,安全行为自治力、安全设施支持力和理论知识学习力位居前三位,对其他要素的影响程度最大。原因度小于0的影响因素(即结果因素)有:F3,F4,F6,F7,F8,F9,F14,F17,F18和F19。其中,防灾抗灾反应力、质量标准保障力和基础管理固本力位居后三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程度最大。通过中心度可以看出,安全措施贯彻力、责任分解落实力是最核心的两个因素。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抓住最根本的因素:安全行为自治力。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决不仅取决于严密的制度管理,而且还取决于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和自主管理水平。实施自主管理,以员工个体人生价值的实现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基础,以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及管理素质为目标,使安全管理的中心从依赖制度管理向遵从安全主体管理转移,达到员工自我约束、自我学习、自我创新、自我超越的目的。

(2)突出最直接的因素:防灾抗灾反应力。通过演习等事前手段使煤矿员工熟悉各种常见灾害的发生规律,以掌握抗灾、救灾手段和措施,提高煤矿员工的防灾抗灾应变力。

(3)控制最核心的因素:安全措施贯彻力。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重心在基层区队,重点是井下现场,关键是基层管理干部,只有牢牢抓住基层不放松,紧盯工作现场,充分发挥各级管理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才能从根本上堵塞安全管理的漏洞,保证安全措施的执行力和落实力。

三、结语

本文在煤矿安全事故致因理论的基础上,从“安全力”视角分析了煤矿本质安全的影响因素,并运用DEMATEL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得出影响煤矿安全事故的关键因素,为煤矿本质安全化进程提供参考和依据,有助于建立煤矿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

(注:基金项目: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2RK

B01383)。)

【参考文献】

[1] 刘海滨、李光荣、黄辉:煤矿本质安全特征及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4).

[2] 欧晓英、杨胜强、孙仁科、孙正恩、王义江:煤矿本质安全化管理体系建立及其应用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1).

篇3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来的,从教育价值上说,素质教育必须同时满足社会、个体对教育的需求,这既是素质教育实施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考核改革的目标。本文之所以将研究的着眼点放在考核上,是基于:课程考核除具有检验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功能之外,还是日常教学工作的指挥棒,是确定学生努力程度和努力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大部分是“重结果轻过程”。考核试题和平时作业多是识记性题目和模拟性业务题,大多只有固定答案,难以达到能力考核的作用。

受考核方式的影响,教学方式也多以应试为核心。虽然多数教师重视教学改革,都认为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合作性学习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对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如果考核方法还继续沿袭传统的考核方法,那么教学改革很难有真正的成效。因为对于教师而言,知识传授更容易些,而组织重在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启发式教学,如案例教学、企业调研,则难度较大,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精力首先提升自身能力,并进行大量考核资料的准备;对学生而言,完成识记性的作业更容易一些;而案例研讨、案例设计、企业实务调研、撰写课程论文等作业难度较大,但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考核方法改革的背景分析

传统的考核方式曾经为我国筛选人才发挥过应有的作用。但在目前形势下显示出较大局限性。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不是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核试题也多是只有一个答案,不利于考察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考核不注重考察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效率,不利于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既不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受考核方式的影响,教学方式就以应试为核心,教学多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灌输式教学,不易调动学生主动性,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尤其是财务会计学这门课,由于会计改革的深入变化,对课本中的一些理论要深化理解,这更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去探讨,去发展,应采用更为开放的教学方式,而不应一味运用这种单项灌输的封闭式教学方式。

2.考核方法改革的实践

考核是确定学生努力程度和努力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考核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以财务会计学课程考核方法改革为例进行实践分析。

2.1树立基于素质教育,重在“能力培养”的现代考核观念

建立以“素质立意考能力,将素质教育观念内化于考核”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核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心理素质、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等。不要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核的分数来衡量学生,而要把考核真正当作是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手段,而不是教育目标本身。

2.2紧密结合《财务会计学》课程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系统规划考核制度

一是在考核方式上,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平时成绩与期终考核成绩分别占60%和40%。二是在考核内容上,减少知识性试题的份量,增加案例分析等能力性试题的份量,侧重于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2.1利用“学识层次分类法”设计考核内容,确立考核的能力导向

我们在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改革中运用了“学识层次分类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学识层次分类法主要根据认知进行分类。由于认知意味着获得、储存知识和开发智力,掌握与某学科有关的知识主要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因而也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该方法将认知行为分为以下六个层次:①知晓;②理解;③应用;④分析;⑤综合;⑥评价。

根据认知行为的六个层次,在设计试卷时考虑学识层次和教学内容间的平衡、以及不同学识层次间考核时间的分配等。试题以案例分析为主,具体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判断、计算分析以及综合评价等。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不仅在案例中掌握了账务处理的方法,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会计准则,同时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评价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

由于考核注重了能力的考查,试题基本没有考死记硬背的知识,如定义、概念、公式的表述等,而是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试卷综合考察了学生全面理解、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阅读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等。

2.2.2构建多种形式的课程考核体系,题目侧重理论联系实际。

篇4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进行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教学模式特有的规范性使教学有法,可操作性使教学直观、容易操作,变量性使教学丰富多样,中介性使之成为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

高中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但是单纯的理论教学,会使课题教学枯燥晦涩,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

案例分析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智力而以典型事例说明,解释教材内容,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的政治课教学应适应新教材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达到帮助教师教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而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2]。

一、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作用

(一)提供掌握间接经验,尤其是抽象、概括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学生总是基于直接经验、感性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认识和掌握不能直接感知的抽象、概括的知识。案例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直观效果,使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建立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起着化难为易的作用。

(二)深化认识,促进学生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学生对知识的领会是通过思维而实现的,但只有在丰富、典型、正确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领会事情的本质规律,当感性材料不足或不够典型时,学生通过思维也会理解不能直接感知事物的若干共同特点,但无法分清哪些是事物的本质特点,哪些只是事物的外在特点。教学经验证明,列举具有典型性的实例是促进学生理解事物本质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举例或是以古喻今,或是借物言志,或是以小比大,或是以影附形,具有比附性和生动形象性,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跃课堂的气氛。

(四)摆正教师的主导地位,变“教学”为“导学”。案例分析教学模式比较强调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体现边教边学,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教育学认为,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不仅接受教育,同时还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造就终生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政治课教学应确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案例分析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人,能让学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去体验,去感知与发现,从而形成自己新颖独创的见解,从而使其达到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它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自己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使学习过程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教学模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如:探求模式、导读模式、讨论模式等,使学习生动活泼,在高中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的同时,进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3]。

总之,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既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的统一。

参考文献:

篇5

会计是现阶段教育体系中最为热门的专业,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旨在为社会输送专业性、职业性人才,以满足各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效果平平,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课堂缺乏趣味性与个性化色彩,致使会计教学受到严重制约。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会计教学实现了教学的个性化与创新性,将更具趣味性的案例教学法应用到会计专业领域,进而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分析

(一)构建案例情境

案例教学法是现阶段教育领域最为常见的教学模式之一,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教学效果显著。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借助真实案例来辅助与诠释教学,让学生深入到案例之中来学习和感知会计知识[1]。真实的案例涉及到专业的会计知识,可让在学生在处理相关会计问题时能从容面对,在案例教学中开展角色扮演,能在具体的案例呈现中吸收与见识到会计专业课程的规范性操作,可大大提高会计教学水平。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提出,强调“以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堂实践机会,重在课堂参与,及时解决会计教学中所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在会计领域方面的实践性与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二)锻炼学生技能

通常情况下,案例教学的开展考验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知识点考查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理论知识,通过相关案例情境的设计,能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全面锻炼,在案例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财务报表制作能力、财务数据核算能力、财务信息化系统操作能力等,其直接关乎着学生的专业素质,可见,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具有实效性与规范性。

(三)强调讨论研究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其训练与应用的点不仅仅在于实践参与和程序锻炼方面,还在于案例分析与讨论,只有通过有效的案例分析与讨论才能将案例中所要考查的会计知识点进行提取,是培养与锻炼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案例分析过程中,注重的不是案例的结果,而是案例实际情况的分析过程,在分析时会迸溅出大量的思想和观点,也就不会重视什么是正确答案,重要的是案例分析的过程。在开展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予以激励,重视学生个人的发展[2],对一些个性化的观点应予以鼓励和支持,以激发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会计课教学质量。

二、案例教学法在会计课教学中的运用

(一)注重案例与课程讲解的融合

案例教学法在会计课中的应用,应注重案例与课程讲解的相互融合,打造更具规范性的案例教学模式,在应用案例时,应融入相应的案情导入元素,教师应给予足够的讲说与授课,及时将本节课的新知识点巧妙的融入到案例之中,能在呈现案例的过程中让学生吸收新知识,会计教学不存在刻意性,而是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接受,能让学生更为深度而高效的学习到会计专业知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融入相应的问题来牵动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3]。

例如,在学习会计核算的相关知识点时,若运用以往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切入主题,为学生讲述会计核算的方法。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教师应重在激发学生兴趣,做好问题导入,教师应先将案例中的经济类业务告诉学生,要求学生根据相关的数据进行核算,此时学生会产生疑问:会计核算应怎样操作与实施呢?此时,教师应给予相应的讲授,为学生讲授有关账户的相关知识,在讲授中设置相应的问题,可引起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

(二)强调案例与合作学习的搭配

新时期,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在不断的创新与优化,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其中,注重案例教学法与合作学习法的有效结合和搭配,制定更为合理的会计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法中渗透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展开小组讨论与分析,以实现对会计案例的深度剖析与解读,对学生会计专业知识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案例教学与合作学习的相互融合,是两种高效教学模式的强强联合,能为会计课堂增添色彩与乐趣[4],对学生会形成有效的吸引力,提高会计教学质量是必然结果。

例如,在学习“会计恒等式”的相关内容时,教师提出了相关的案例:“A企业若想要创办其下属的原料生产厂,在前期的资金问题上应如何处理?”然后小组内的学生就该案例展开分析,通过小组的讨论得出:企业若想运营,必须具备足够的运营资金,投入的资金来源可由企业自行承担,也可由其他企业进行投资,若向他人借入,会形成债权关系,向债权人借入资金,然后会形成债权人权益,则A 企业则处于负债的状态;若招商引资,则会形成所有者权益。通过分析,小组内的学生形成了更为完整的答案,也展现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三)提倡案例与多媒体的有效合作

在案例呈现时,可以选择图片、文字和动画等形式来丰富课堂,更具案例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及时对会计实务的操作课程予以全面的了解,及时总结会计实务的操作要点,提倡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其能自行动手去操作,进而突显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价值。

例如,教师可将职场环境下的会计实务操作流程制作成小视频,让学生观察与学习小视频中的案例,对职场环境下的会计操作失误情况予以了解,也可对学生产生警示性。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会计课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呈现,运用多媒体教学予以辅助,使得案例呈现更为生动、具体,更具趣味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会计课教学现状的有效分析,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等,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导致会计教学质量不高。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会计课专业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应将职场中的案例作为重要的教学素材,锻炼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模式相互结合,进而得到更为高效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堂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1]刘敏.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02:67-68.

篇6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与社会发展同步,时代所发生的一切都会在校园中呈现出来,班级工作必须把握时代特征。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是素质教育最前沿的实施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工作尤为重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不仅需要班主任有耐心和热心,更要有专业知识和技巧,要实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对此我谈谈认识。

一、班主任工作基本情况

1.主要优势

(1)班主任整体素质较高:班主任均是学校中素质相对较高、责任心较强的优秀教师。无私奉献是班主任的基本品质,努力进取是班主任的总体特征。

(2)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绝大多数班主任将自己的工作经历理解为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观已深入班主任心中。寓教于情是班主任工作的主体风格;尊重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突出特点;关注每个学生是班主任的基本理念。

2.主要问题

(1)部分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经调研发现,一些班主任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班主任专业培训,在班集体建设和管理上往往是凭着自己的责任心和热心,缺乏班级建设工作的前瞻性。现在的学生行为意识独立,思想多元化,因此管理难度越来越大,花在解决学生个案问题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在开展班级工作时感到力不从心。

(2)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把握和心理辅导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摆在班主任面前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情绪波动大,而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最能发现学生的心理波动却又缺乏心理辅导的专业知识,在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时,往往事倍功半,有时还会感到束手无策。

3.班主任的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班主任都处于一种高压状态,各种的持续压力,使班主任产生苦恼、焦虑、疲惫、不安等心理问题。福利待遇、家庭压力、激励不够等是造成班主任心理问题的症结之一。这些心理问题反映在工作中会产生种种非理,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首先提高班主任的心理素质。

二、对班主任工作的调查及分析

1.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教育难度

对学生教育难度的大小排序为:①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引导。②学习动机培养、学习习惯及方法养成。③迷恋网络、学生早恋等。④考试焦虑、学习压力、强迫、抑郁等心理问题。此排序具有共性、普遍性。

2.班主任工作中的困难与烦恼

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自身知识储备不够,工作方法欠缺;家长不重视、配合支持不够;工作忙琐事多精力不足。

3.与承担学科教学相比花费在班级工作上的时间多

调查中,班级工作花费的时间多于学科教学时间占总体的55%。这说明两个问题:班主任在工作上尽心尽责;班主任需要提高专业知识和技巧,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4.班主任培训最迫切需要提高的能力

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主题班会设计与组织;建设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协调各种关系。

5.班主任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观念滞后,知识储备不足;培训手段单一,力度不够;学校对工作重视不够;待遇偏低,激励不够。

三、班主任培训工作方案

1.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与政策

(1)培训内容: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班主任工作基本原则;班主任的素质;班主任的任职条件;如何当好班主任;教师的心理成长与职业发展;如何创建良好的班风、学风。

(2)培训方式是案例分析,专家讲座,情景模拟。

2.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1)培训内容:青少年主要心理特点与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考试辅导;学生面临的各种典型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

(2)培训方式是案例分析,专家讲座,参与式研讨。

3.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

(1)培训内容:班级活动的类型;互动式主题班会课的设计与组织;班级活动过程的设计实施管理与评价;如何借各项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2)培训方式是案例分析,专家讲座,情景模拟。

4.班级管理

(1)培训内容:新课程下的班主任行为方式的转变;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艺术;班级管理民主化与科学化;班级管理的途径与方法;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诊断与策略研讨。

(2)培训方式是案例分析,专家讲座,参与式研讨。

5.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与校园法律问题

(1)培训内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指导思想、原则和主要任务;校园内学生和教师合法权益的保护;中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中学生道德教育途径和方法;差异学生的转变、转化个案。

(2)培训方式是案例分析,专家讲座,参与式研讨。

四、对班主任培训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建立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管理体制

要把班主任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学校建设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切实抓好。定期培训班主任,专题研究班主任队伍建设问题,表彰优秀班主任。

2.建立常态性的培训机制

定期组织班主任经验交流,为班主任提供展示成功经验的平台。为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定期组织班主任参加各种类型的经验交流会、研讨会、专题讲座等活动,不断拓宽班主任的眼界,促使实践经验和理论认知有机结合,不断提高班主任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3.开展系统的班主任培训工作

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班主任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班主任的理论素养,实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4.完善班主任工作的激励机制

学校要建立对班主任工作的正确的评价体系。定期表彰优秀班主任,及时肯定班主任的工作成绩,增加班主任津贴,为班主任营造愉悦、宽松、进取的工作环境。

总之,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必须重视班主任培训工作。班主任工作要在继承传统做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寻求新的转变。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现在很多大学都推出新的招生方法“自主招生”,不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而看重他的综合素质;企业在招聘新人时也采取各种各样的考评手段,希望能找到一个“上手快”、“能力强”的人,而不是只会肯书本,满嘴理论的“高才生”。在课堂上告诉学生们“粒粒皆辛苦”一百遍远没有让他们直接到田间地头去体验一次烈日当头的记忆更深刻。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现代企业已经不再单纯对员工的专业知识提出要求,而是更加注重员工综合素质:如动手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不断汲取新知识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的能力。这就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把传统应试教育方式向互动式教育方式转换,如何把理论教学的重点转向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传授知识的完整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

一、开发内化教学模式

开发内化教学模式是当今世界大学普遍采用的模式,只是各校叫法不同,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世界名校都普遍采用这种模式,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学模式。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真正揭示了教学的真谛。教师教的真谛在于开发,学生学的真谛在于内化,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开发促成学生的内化。在开发内化模式下,老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再采用灌输式教学,而是采用启迪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找到学生对学习的兴奋点,提高学习兴趣,充分开发潜能。内化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合作,老师充当引路人,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开发内化教学模式培养目的就是“三习”,即预习、练习、复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通过内化学到真本事。

在开发内化教学模式下,老师需要以智慧激发智慧,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领悟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体验独立思考带来的成就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市场营销专业特点

市场营销对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我国各领域的经济,起着巨大的作用。无论生产领域还是服务领域,社会领域还是政治领域,都离不开市场营销。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市场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企业对营销工作的重视,使得高素质营销人才炙手可热。营销人才不仅要有开阔的视野和适应国际竞争的新观念,勤奋好学的态度和丰富的知识素质,更要有大胆的思想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这就对当前的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如何培养“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且适应社会需求的市场营销人才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认知能力的培养。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也应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市场调查、分析能力;公关、沟通能力;市场营销策划能力;应变、创新能力;销售管理能力和客户管理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加强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中的地位,力求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

三、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的含义

实践教学是通过实践环节来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活动。它包括主体、客体、目的、手段和结果五个要素。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是主体,他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承担者,学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因此是实践教学的客体,是实践教学培养的对象。实践教学的目的也就是培养目标,教师根据自己对学校培养目标的理解和把握,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将培养目标细化到实践教学环节中,用特定的实践教学手段使学生增进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教学过程中手段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实践教学的工具,如实验仪器设备、生产工具等,又包括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包括实践教学的场所、环境,如生产厂房、车间、场馆、实验室、研究室等。实践教学手段对实践教学的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的结果体现在实践教学的质量:即如何培养出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多层次综合人才。

(二)实践教学的意义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和企业员工都不愿意承担没有利益的指导学生实习的义务,另外企业从商业情报和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考虑,也不愿意让没有经验的人接触系统。这种情况下,实习学生基本没有直接参与业务工作得到锻炼的机会,即便有机会,企业大多实行岗位制流程作业,学生所学也只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就对高校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引入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并用其去指导实践教学,从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去认识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按学科建设的需要去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围绕教学改革与发展去打造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全方位的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摸索一套从实验室培养营销管理人才的新模式。

四、开发内化模式下的实践教学

成功素质教育旨在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与事业成功,它是针对传统高等教育重知识轻综合素质,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素质教育轻非专业素质教育等弊端而提出的。开发内化是实现成功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强调把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实战式教学作为成功素质教育的基本教学方法;将自主式学习法和探究式学习法作为成功素质教育的基本学习方法。因此相对应的实践教学也要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开发内化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法如下。

(一)案例分析

开发内化模式下的案例分析和传统案例分析最大的区别在于主体的不一样。开发内化本身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因此老师都会提前结合所学知识,布置应用性的预习思考题。而思考题的布置是和社会实际问题相联系在一起,旨在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讨论,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他置身于其中应该如何去处理。比如讨论世界连锁经营现状时,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案例分析去讲解,而是结合社会实际出了一道预习思考题:你如何看待连锁企业的品牌嫁接?当然书上并没有品牌嫁接这一概念,需要学生认真去查阅资料来分析,在案例分析的时候我会引导学生来思考:品牌嫁接和连锁经营的现状有什么联系?如果有的话请你先解释什么是品牌嫁接?品牌嫁接的目的是什么?为何现在很多企业要进行跨行业品牌嫁接?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会查阅大量的资料,这样在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明白原来世界连锁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品牌嫁接!通过预习查资料,搜集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一方面让学生跳出书本,带着猎奇的思维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让其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能强化学习的目的性。

(二)模拟实训

开发内化强调创造性思维,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是模拟实训的一个关键。模拟实训包括机房实训和现场演示两种方式。

机房实训主要利用实验室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集中实训。一种方法是利用教学软件进行模拟训练,另一种方法是给学生出一个任务,让他们分组进行讨论、分工,在团队的协作下完成一个项目。比如让他们完成一次零售企业商品管理的表格填写流程。每个小组的成员就要分别担任供应商、财务经理、采购主管、配送中心送货人员等,分别按作业流程完成商品采购订单、商品退货单、分店商品返库单、商品价格变更单等九个表格的填写,这九个表格的填写就要求他们彼此之间分工协作,并且要了解各自的工作职责和权限。这样的模拟实训比较接近实际工作流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有个清晰的轮廓,并对未来一些岗位的职责或流程建立一个初步的概念,避免读死书,并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校企合作实习基地

校企合作是我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开发内化模式强调综合实用性,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搬到工厂,搬到超市。比如我的一堂连锁经营课就是在超市现场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提前深入调查门店设计并讨论,然后带领他们到超市进行现场参观,引导他们去分析现场商品的陈列设计、布局。学生们兴致勃勃的运用所学的磁石理论和商品陈列布局找寻问题,并提出见解。然后给他们抛出一个实际性问题:如果你是这家超市的门店经理,你需要怎么做才能解决你们所发现的问题?这样的实践课让学生从枯燥的理论知识解放出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袋想,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四)基础项目拓展

学校在全力推进开发内化教学法的过程中,素质导师也投入到开发内化教学法中来,承担非专业素质教育课程。非专业素质教育要掌握:

1.两项基本技能

(1)外语基本技能实训

国际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促使对外营销的发展,对外营销的这种跨国性,大大增加了它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在对外营销活动中,必须深入了解面临的国际市场环境,掌握商情和各种经济技术情报,熟悉国际惯例,制定适应国际市场的营销决策。外语是对外营销中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因此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至少掌握一门外语,采取了如下实训办法:一是开设外国文化选修课,开办英语考级培训班,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帮助他们努力获取大学生英语四、六级和其他证书;二是开设日语、韩语、法语等小语种兴趣班,使有兴趣的学生在学好英语之余掌握一门小语种;三是广泛开展“英语沙龙”、“疯狂英语”兴趣小组、有外教参加的外国语文化兴趣小组、文明寝室外语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到外企和对外旅游景点实训等,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计算机应用能力实训

现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是互联网时代。市场营销管理活动是离不开计算机的。为了使每个学生达到适应就业要求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我校采取的实训措施主要有:在面对全校学生开设计算机基础课之外,全天候开放全校所有计算机教室,使每个学生在计算机公共课学习之后都有机会上机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在所有学生寝室铺设网线,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让有条件的学生在寝室上网学习,有利于促进他们操作水平的提高;开办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培训班,帮助学生获取相关资格证书;对学生计算机技能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对较差的学生重点辅导或指定技能强的同学一对一帮助,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实现学校的非专业素质教育基本目标。

2.三项基本功

开发内化模式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对每个学生提出的三项基本功包括“一口话、一笔字、一手文章”,这是学生适应社会,提高竞争能力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之一。其实训措施主要包括:开设相关选修课,举办相关培训班和兴趣小组,在班级、院系及全校不定期举行演讲、辩论、书法和论文等比赛,并鼓励学生参加校外比赛。在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的同时,我们制订了不同级别的测评标准,督促全体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实训,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相应要求并取得学分。

除了以上的方法还有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手段,都旨在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复合型或个性特长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实现从“知识本位”教育向“素质本位”教育的理念转变;从“灌输传承知识”向“开发内化素质”的理念转变;从专业知识教育向专业素质教育的理念转变;从片面专业教育向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理念转变。

参考文献:

[1] 赵曼初. 实践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Z]. 中央电大时讯, 253期.

篇8

[作者简介]陆锦冲(1963- ),男,江苏南通人,常州大学校长办公室,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王金刚(1972- ),男,江苏盐城人,常州大学校长办公室,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袁雄军(1978- ),男,湖北武穴人,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应急救援、职业危害防治等。(江苏 常州 213164)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管理研究”(项目编号:B-a/2011/03/001)、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院校科研基金项目“大学生职业安全素质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K20113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045-02

一、引言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大多直接进入生产现场,成为一线新员工。据相关部门统计,新员工是生产安全事故的高发群体,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新员工缺乏安全素质是关键因素。因此,进一步强化对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素质的培养,将是今后有效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举措。为此,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安全素质培养的观点,从人才培养源头上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朱忠祥和陈仙等分别对各自学校在校大学生的安全素质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安全素质总体上还很欠缺,尤其是安全素质及意识等方面亟待提高。赵文武教授等结合湖南科技大学的实际介绍了该校工科类学生工程安全素质培养的新思路。中国计量学院的梁晓瑜博士和华北科技学院的刘伟等分别结合实际对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培养方案和思路。邵辉教授则从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的影响与作用的角度,提出利用校园文化平台促进大学生安全素质培养。还有很多研究,但缺少对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养等相关内容的研究。本文结合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对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养内容、培养模式及培养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提高高职学生安全素质教育水平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养目标

调查表明,刚到企业的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知识缺乏等问题。而高职高专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的一线操作岗位,如果安全素质不高,且相应的安全培训教育没能有效进行,企业人因事故的风险将大大增加。社会和企业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学生提高他们的安全素养,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此,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养目标可定位为:通过系统的教育培养,使学生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心理素质及应急能力,成为具有较好的安全知识基础的专业技术人才或成为具有较好的安全知识基础和有较好的专业技术背景的高安全素质技能型人才。即为用人单位输送具备较高安全素养的“安全人”。

三、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养内容

1.基于大安全观的安全素质培养内容体系。大安全观是指将以生产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生产、生活、生存的大安全,将仅由科技人员具备的安全意识提高到全民的安全意识,尤其强调全民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基于大安全观的安全素质培养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安全基础知识、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心理、应急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如下图所示。通过基于大安全观的安全素质培养,普及安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自我保护和应急能力。

2.基于行业的职业安全素质培养内容体系。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因而,开展与行业相关的职业安全教育极为重要,尤其是机械、化工、机电、建筑等行业风险较大的工科类专业。由于学生毕业以后就业场所和岗位不同,潜在的危险因素也不同,因此,应区分不同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安全素质教育。基于行业的职业安全素质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行业相关的安全知识。不同专业有不同安全知识结构,比如建筑类应加强建筑安全知识学习,化工类应加强化工安全知识学习等。第二,风险管理知识。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风险,但风险管理的方法和理念是一致的,高职学生应加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相关知识的学习。第三,行业相关的应急知识。不同的行业发生事故后产生的事故后果不尽相同,因此应该加强适用于本行业的应急知识教育。比如化工类专业应加强火灾、爆炸和泄漏事故应急救援知识的教育。第四,事故案例分析。加强与本行业相关的事故案例教育是提高学生职业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比如建筑类重点加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等事故案例分析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四、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养方式

应该结合学校、学生和专业的实际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素质教育培养活动,当前,主要的培养方式有以下几种:

1.理论知识教学。安全理论知识涉及面广,可以开设安全类公共理论课程和专业安全类课程。开设安全类公共课程可普及安全理论知识在大学生中的影响,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安全认识论和安全方法论等基本概念的认知。而开设专业性的安全知识课程可以增加学生对本专业职业安全的认识,并建立起各个专业相关的职业安全知识体系。比如化工类专业就可以在培养方案中增加1~2门安全理论与技术相关的公共必修课程,如“化工安全技术”“安全系统工程”等。

2.实践及实训教学。实践及实训教学是高职学生走向职业生涯的关键一步,这一环节既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又能加深高职学生对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领悟,提高安全意识。因此,可以在实践环节增加安全技术、安全技能等方面的培养与考核,如开展实践过程中的应急演练活动。

3.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建设。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主要包括安全观念、行为安全、系统安全、工艺安全等。在校园内举办各类安全文化活动,如定期邀请公安、消防、气象、安全生产方面的专家来校讲学;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讲座;进行事故案例、事故预防、应急处理、逃生自救等安全知识图片展览等,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营造高职院校安全素质教育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4.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可以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穿插一些典型的事故案例或安排一定学时的事故案例分析,比如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让学生感受事故的残酷,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5.信息化教学。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多通道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如网络教训、短信平台提醒、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掌握的安全知识更广、接受的渠道更多。

五、高职学生安全素质教育培养对策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素质教育培养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对策,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得到社会、企业和学校的重视,尤其是领导重视。高职学生安全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维护学校安全与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党政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并加以落实,将“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重于泰山,稳定压倒一切”“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等安全生产理念落实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

2.优化课程设置,适当增加安全素质教育内容。各专业应结合实际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的设计,适当增加安全素质教育的课程,尤其是对于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如建筑、化工、机电等,更应增加现场安全技术相关的课程,增加学生的安全技术与知识。

3.加强专业师资的安全素质培养工作。只有具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必须加强专业师资的安全素质培养。学校可以与企业联合,开展专业教师的现场接受安全培训或教师定期到企业交流等活动,积极培养专业教师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

4.加强学生安全素质培养评估体系建设。学校必须建立安全素质培养评估考核体系,以确保教学效果。可建立定性定量的安全素质指标评估体系,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评估,掌握学生安全素质教育的实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安全素质的全面达标。

5.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加强校企联合办学。安全素质教育必须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加强校企联合办学、项目化教学、订单式办学等举措,从企业生产现场实际的角度来加强学生的安全素质培养。在教学手段上,要摆脱传统教学手段,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掌握安全知识要点。在教学场地和知识点选择上,不应仅拘泥于教室和书本,要积极采取现场教学,请校企合作单位安全技术人员结合生产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讲解安全技术要领和安全事项,示范安全操作步骤。

六、结语

现代工业的发展对一线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包括了安全素质,所以,加强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养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应通过建立以安全素养培养为主线,以安全防范教育、行业及专业安全教育和一般安全理论教育为内容的,各方面有机配合的安全素质教育体系,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于大安全观的安全基础知识和所属行业安全专业知识技能,消除因对本行业危险、危害无知带来的恐惧,提高安全素质和从业能力,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安全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彦伟,何天平,汪丽莉.关于“四沿”化工安全的战略性思考与探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8).

[2]陈仙,史晓虹,郭晓宏.高校学生安全素质调查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6).

[3]朱忠祥,童政权.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10(3).

篇9

以前,《市场营销学》课程考核,一般情况下是由任课教师出卷,闭卷考核,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僵化的考试形式也束缚了学生思维和创新空间。新的课程考核体系应注重考核学生对于市场营销技能的掌握程度。成绩构成是期末考试成绩加上平时作业成绩,平时作业也就是每个章节后面提出的问题,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的计算方式,给定学生成绩。因为考试成绩跟保研、就业、评优有着极大关联,导致大多数学生只看重考试成绩,不关心是否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

2.考试内容片面,偏离素质教育的要求。

考试内容往往局限于教材,集中在理论知识,而实践实习方面流于形式。这情情形,诱发了学生考前找老师划定好考试范围和考试重点等不良现象,或是学生通过各种关系从往届学生那里找来以前的试卷,学生只要提前死记硬背,就可以应付过关。

二、探索考试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要树立教学改革观念,实施素质教育。课程考试方式如果单纯用闭卷考试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就会导致学生看重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轻视对知识的理解、综合运用和深层次的分析,学生掌握的也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积累或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内容的简单复述,学生的实力在考试中难以发挥,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以前的一次性闭卷考试已经远远不适于目前课程考试的需要。

1.改革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由原来单纯的、一次性期末闭卷考试,改为在期末以开卷形式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的考核方式,考核重点在于考核学生运用市场营销理论解决营销情境中的实际营销问题,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为题的综合能力。开卷考试,学生可以翻书,查阅资料,但不可以互相讨论,解决了学生死记硬背的问题。

2.考试内容,成绩评定。

命题时侧重试题对学生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活跃思路、拓宽知识,充分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考试这个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探求知识的智育过程,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考试成绩构成为期末的市场营销大案例分析,占总成绩的70%,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30%,其中平时作业主要由两次大作业成绩和考勤成绩组成。两次大作业为:做一次市场调查并写出市场调查报告;做一个关于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英文资料的幻灯片。

篇10

1、学习了《新时期师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的构建与修养》、《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素质》和“八荣八耻”,根据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教师的要求,结合本人师德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参与培训、自主学习、专项活动、专题讨论、师德论坛、案例分析、自我反省、对照检查、撰写心得等形式,认真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从而使自己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更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关爱学生。

2、学习了《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及《校本研修面对面》,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和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并将新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了个人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这五年中,曾在《人民教育》、《xxx教育》、《时代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教育教学论文。

3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校本研修面对面》、《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新课程教学案例与评析·小学语文》,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主渠道,以“学校教育质量工程”、“达标课”、“教材教法过关”实践自我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积极参与以校本的培训和研修,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如上公开课、示范课;或确定研究专题,组织本学科或跨学科研讨活动;或参与优秀教案、案例、课件及优质课评选或竞赛等活动。通过组织参与各学科业务活动,切实提高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新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的设计思想和新课程的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常规;使课堂教学在尊重学生、开放思维、鼓励交流、优化过程、提高效益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本人在2008年获市级骨干教师,2009年参与了地方课教材的编写。

4、以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全国中小学教师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为依据,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在继续推进《信息技术基础》培训考试工作的基础上,学习了《教育技术培训教程》,认真参与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及课堂教学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学科带头人。

,在培训期间我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考试。通过培训,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实现了从“教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一、思想认识的提高:在培训中,我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培训,使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

二、具体收获:

1、学习了《新时期师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的构建与修养》、《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素质》和

“八荣八耻”,根据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教师的要求,结合本人师德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参与培训、自主学习、专项活动、专题讨论、师德论坛、案例分析、自我反省、对照检查、撰写心得等形式,认真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从而使自己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更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关爱学生。

篇11

关键词 财务会计 案例教学 创新实践

《财务会计》是会计学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中有关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是企事业财务人员所必须该掌握的。但是该课程很多理论比较抽象,若在教学中缺乏实际案例分析实践,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很容易产生理论都懂了但工作中却无从下手。为提高《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及时对传统的电大面授模式进行改革。本人多年的实践证明,在《财务会计》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

一、案例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一)案例教学模式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在基层电大,《财务会计》教学模式一直以来“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互动”,导致课堂中多抽象性而少形象性,多理论性少实践性,导致学生理解起来累,用起来难,一学期下来头脑中有的只是理论知识。而案例教学则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模拟真实的、有案情的、有场景的财务会计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对身边案例的剖析,大家共同参与讨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模式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对财务会计人员提出的要求更加高了,他们面临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工作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一个合格的财务会计人员除了常规的会计知识还要懂税法、金融、证券、计算机等相关知识。此外,还应具有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这一切都对电大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案例教学法正是重实践能力、重创新能力、重多学科综合运用的一种顺应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

(三)案例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高校培养人才的素质标准特别强调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广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的本领以及与他人协调和交往的能力。传统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反而磨灭了上述能力的培养。开展案例教学法,学生自行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参与辩论,撰写报告,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案例教学模式促使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案例教学模式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胜任理论内容的讲授,还要有较强的辨别力和判断力;不但能选择或设计出适用的财务会计案例,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而且能在案例教学中正确引导,案例分析结束后进行恰当总结,为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指导意见。这些都会促使着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二、案例教学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创新模式

为有效发挥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教学实践,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分别采用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课堂讲授方式

第一种是在《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讲解过程中,以理论讲述为主,结合理论分析财务会计案例。在讲解理论知识时,一方面从理论上讲清其定义、特征、确定方法及其在财务会计过程中的应用等内容;另一方面从一些形象生动的事例予以说明,这样对照起来,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学习效果十分明显。另外在引用案例时,注意联系,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就有财务会计,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课程初始向学生讲解“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的概念及区别时,可以举出目前流行的3D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主人公,回忆中的女主角是历史成本,那个老妪是目前的公允价值。

第二种是以财务会计案例讲述为主,将财务会计理论融入财务会计案例之中,通过财务会计案例,分析、总结归纳出财务会计理论。如在讲解“原材料核算”内容时,事先准备好一系列关于原材料采购——入库——出库的很多案例,让学生凭借在基础会计中所学的一些知识去处理,然后再进行总结,归纳得出财务会计中的原材料核算的科目、实务处理、以及在基础会计学科中的加深和区别。

第三种是以学生为讲授主体,教师进行总结。例如在财务会计理论课之后开设的财务会计案例分析课程中,教师提供国内外发生的或者当地知名企业一些典型财务会计案件,让学生以课程小组为单位,选取某个案例,查找相关资料,小组内进行讨论、分工协作,并推选代表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教师对整个分析过程及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帮助学生将财务会计理论与财务会计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讨论方式

篇12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名言,言简意骇,发人深思。心理学教育对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不一言而明。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质发展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2月)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在这一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是最核心最基本的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基础。没有心理素质这一生命的精神载体,一切思想、文化素质都不可能有效提升。

二、完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完善管理制度: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1.学校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关爱每一位教师在学校管理中,应“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生活状态。让能教师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杜绝公式化、平均的机构化管理,体现出社会主义国家,重庆直辖市的人文关怀。调查问卷中教师心声表明,小学学校教育管理者应减少教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重视教学环节的原则问题,杜绝无意义、过于形式化的评比考核,如形式主义、表面文章的会议、考核等等。

2.建设教师自我修定系统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的调节,教师心理健康也自需要我维护。不断的自我修定。学校应该通过心理教育平善教师心理健康的自助修定系统探究学校内教师基本状态和需要,建立教师心灵的家园,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和修定的能力。

3.社会关爱平台

教师担负着一个民族的希望和责任,所以应该迎得更多的关爱和理解。虽然重庆市政府已经落实了小学教师的绩效工资待遇,但教师心理健康需要取得社会的协同支持。教师的心理健康关系着社会的进步,人民大众的下一代。我们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共信任氛围。建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爱平台,让教师感受到职业幸福感,将更有利维护教师身心平衡,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素质教育质量。

(二)调动老师学习兴趣,促心理健康教育素质

1.讨论式的讲座

有针对性地设计和收集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聘请专家开展专题式讲座培训。根据讲座内容预先设计交流表,拟订一些问题引发教师讨论、思考。引导教师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在沟通与共鸣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提高参与培训的兴趣与实效。

2.情境模拟

提供模拟的教育情境,让教师扮演相应角色,在处理所提供的模拟情境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质。可以利用重庆名教师、名校长等优质教育资源,建立教育的专家库,充分发挥其示范、指导、引路和辐射作用,引领青年教师掌握解读、领悟教育规律的金钥匙,指导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3.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目前教师培训中一种引人注目的培训方式,日常教育实践是案例产生和形成的源泉。通过鲜活教育案例的讲述、聆听与体验、分析,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作为独特个体的学生,有助于教师在相互的交流中分享经验、深入思考,有助于加强教师的生命意识,开启教师的生命情感,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

4.教育反思

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培训,引导教师撰写教育反思日记,及时反思教育情境中的得失感悟,在不断的反思与重建中升华思考,提高工作的智慧含量与专业品质,有利于丰富教师的生命体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提升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质的有效方式。

(三)整合家庭、学校、社会有效资源

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和谐的发展,应抓住当前社会提倡和谐教育的契机,努力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效资源,通过学校、家庭、社区的共建活动,使三者发挥最大的功效。对于心智处于成长期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健康犹为重要。在小学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环境是保障。能否有效的使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至关重要。

学校教育管理人员应该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融合与贯通。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每天大量而具体的教育组教学过程随时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内容,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