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学资源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04 09:20: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数字教学资源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数字教学资源管理

篇1

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教育资源的定义是,以数字信号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教育信息,它属于学习对象的一个子集。而教学资源,指的是在教学系统中支持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实现一定教学功能的各种资源。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或教学系统。它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快速化、多媒体化和超链接化等特点。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数字化硬件教学资源和数字化软件教学资源。硬件教学资源是指教育中所使用的计算机、交换机、投影仪、视频展台、移动硬盘、U盘、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软件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题库、网络课件库、网络课程、文献资源、电子百科全书、电子期刊/书籍和教育网站等。具体如下:

(1)多媒体素材主要指数字化的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

(2)题库指的是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某个课程的试题集合,包括试题和试卷;

(3)网络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辅助教学软件,根据运行平台划分,可分为网络版的课件和单机运行的课件,网络版的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单机运行的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

(4)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由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5)文献资料是指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书籍等;

(6)电子百科全书指利用数字化技术(如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存储、检索、阅读的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是按辞典形式编排,系统概述人类各个方面或某一方面知识的大型工具书;

(7)电子期刊/书籍,是利用各种数字化技术进行存储、阅读的期刊/书籍;

(8)教育网站,随着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许多教育机构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并逐渐开始他们自己的数据资源。

三、高明区数字化中职教学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高明区数字化中职教学资源管理的现状,笔者利用网络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具体调查内容见附录。现将高明区数字化中职教学资源管理现状综述如下:

目前高明区的中职学校有三间,分别是佛山市高明区职业技术学校、佛山市高明区技工学校和佛山市高明区东立鳌云职业技术学校。其中高明职校和高明技校同位于高明区富湾镇的职业教育园内。关于数字化的教学资源管理,高明区正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良好的硬件设施,是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前提,在教育园内,成立了实训中心,有根据专业需求而创建的实训大楼,为两个学校提供充足的实训场室。另外,学校教室全部配套多媒体设备,安装投影仪,方便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学校成立了专门供教师备课用的计算机室,里面每台电脑配置打印机;学校还开通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校园。

但是,硬件教学资源仍然有待提高。目前实训大楼里的设备,有一部分已经相当落后,影响教学效果;有些设备不够用,白天场室利用率达到百分之百,甚至有些场室晚上仍要安排上课。实训中心图书馆形同虚设,尚未对师生开放。中职学校教师并未实现人人一台电脑,多人共用的结果是时间冲突,备课诸多不便。而校园网络,除上课需要,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其他时候只是对教师开放。因为根据学校规章制度,学生不允许带手机上学,所以无线网络进行了密码保护,禁止学生手机上网。

关于软件教学资源建设,这方面仍然是空白。欠缺统一的制度管理和互动平台,教学资源无法有效共享,呈现“资源孤岛”。教师备课只局限于科组内交流,校园网上没有数字化教学资源供师生查阅下载。

四、关于数字化中职教学资源开发的几点建议

1.完善硬件设施。

努力争取政府加大投入,尽早构建中职资源网络平台。比如增加实训设备、实训场室,淘汰过旧的机器;尽快落实图书馆建设,逐步实现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建立中职资源网站,帮助师生实现资源共享;落实教师人人一台电脑,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分时段开通校园网络,让学生可以自主下载学习资源等。通过校企合作,拉动企业对校园建设的投资。

2.建立管理机制。

高明教育系统统一制订《区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管理办法》和《区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考核标准》,并在组织上、技术上、资金上给予保证和支持。为提高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的积极性,明确考核标准,建立奖励与考核机制。比如对教师上传的原创教学资源和素材,学校可以自主采用增加绩效工资积分的方法来兑现奖励;在数字教学资源的收集上,要求每位教师将日常上课使用的电子课件、电子教案、教学视频、习题集、试卷等相关电子文档上传共享。

3.提高教师信息化能力。

抓好教师培训,教师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信息化的水平。学校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轮训、自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校外培训为辅,实现全员培训。并通过课件制作比赛、信息化水平测试等促进教师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专家讲座、集体培训、抄写学习笔记等途径,提高自身计算机水平。

4.不断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

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从无到有,通过硬件设备落实,把网络平台建设起来,导航栏里将每个专业作为一子菜单,每门课程设置一栏目,让教师把相关资源上传上来。另外,利用网上众多的教育网站,针对每一门课程的资源,下载收集更加全面的教案、实例、课件、视频等,加入资源库中。逐步完善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收集、审批、、维护、整合,实现资源模块化。教师通过这个平台随时可以下载这些教学资源供教学使用,学生通过注册用户审核之后,也可以自主访问这些资源。

附录:问卷调查内容

1.你所在的年级()

A.中职一年级 B.中职二年级 C.中职三年级

2.你对学校计算机机房的硬件设备是否满意?()

A. 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3.你是否经常登录校园网?()

A.经常 B.偶尔 C.很少 D.一次也没有

4.你认为校园网的网速如何?()

A.非常快 B.比较快 C.比较慢 D.很慢

5.校园网或因特网中是否有充足的适合你的课程资源?()

A. 非常充足 B.比较充足 C.一般 D.不充足

6.目前你对学校多媒体教学的评价是什么?(多选)()

A.图、文、声、像并茂, 教学表现力强,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

B.比传统教学更能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C.有利于师生间的相互交流

D.教学内容是教材的翻版

E.进度过快,很难跟上老师的进度

F.使师生间情感交流减少

G.上课时注意力很难集中

7.你已经掌握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有哪些?(多选)()

A.Office办公软件

B.使用QQ或者微博进行交流

C.使用邮箱收发邮件

D.使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查找资料

E.图形图像类软件的使用

F.能使用一种或多种语言进行编程

8.你经常使用计算机进行哪些学习活动?()

A.利用网络搜集学习资料

B.使用E-mail向老师递交作业

C.利用网络学习老师提供的电子网络课件

D.看专业课实训资源 E.看电影、听歌

F.玩游戏 G.利用QQ聊天 H.其他

9.平时有没有利用手机上网?()

A. 有 B.偶尔 C.没有

10.家中电脑是否联网?()

A.是 B.否

11.你对数字化学习的了解程度? ()

A.比较了解 B.一般 C.不太了解 D.没听说过

12.你希望使用数字化资源学习吗?()

A.非常希望 B.希望 C.一般 D.不希望

13.你希望获得哪些数字化学习资源?(多选)()

A.课堂教学录像 B.多媒体课件

C.扩展性学习材料

D.课程文件(大纲、教学安排等)

E.专业相关文献虚拟

F.实训课件、软件(含视频)

G.模拟考试练习 H.其他

14.你获取数字化资源的主要途径是? (多选)()

A.校园网 B.图书馆 C.Internet网络下载

D.手机 E.移动存储盘 F.其他

15.你目前获得的数字化资源遇到哪些困难?(多选)()

A.课程学习相关资料少,找不到想要的东西

B.网上视频课件打不开

C.有资源,学习内容太难或不感兴趣

D.不适应网上学习方式 E.其他

16.你喜欢多媒体教学吗? ()

A.很喜欢 B.喜欢 C.一般 D.无所谓E.不喜欢

17.大多数教师经常使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教学吗? ()

A.每节课都使用 B.经常使用 C.偶尔使用

D.很少使用 E.从来不使用

18.教师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对你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吗?()

A.能很好的促进 B.较能促进

C.效果一般,但挺有意思

D.说不清楚 E.没有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高明区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1-0073-04

一 现代教育技术服务面临的新需求和挑战

今天绝大部分高校的“教室”,

硬件配置上已早就不止是黑板、粉笔和桌椅。电脑、网络、投影机、幕布、有线或无线麦克风、网络中控讲台、监控等设备已经成为一间基础多媒体教室的标准配置。

在各类专业化教学环境中,为了满足不同教学需求,还配备有专业的电子白板、语音教学设备、远程教学设备、同声传译设备、公共机房电脑以及相关管理软件等丰富的软、硬件设施。现代化的课堂授课已经逐步呈现出教学手段多样化、数字化的新特点,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也从原来单一的演示功能逐步发展演变成为现代教学正常开展所必需的基础性技术支撑平台。

所有这些信息技术和教学设备的使用都极大地丰富了授课的手段,提升了教学效果。然而由此,也带来了高校教学和资源管理中的一系列新的问题,例如:

・为师生提供服务的“客户”关系管理问题;

・排课遇到的设备需求匹配等新问题;

・培训和协助任课教师和学生使用设备;

・维护与更新问题;

・教学设备的性能改良与人性化设计;

・教育技术工作人员与服务商之间的沟通、评价问题;

・教学资源的资产管理问题:

・设备故障的紧急响应与处理;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蓬勃发展在为师生们带来更高效、更丰富、更及时互动的教学环境的同时,也对广大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急剧增加的教学资源,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计划和安排?面对数量不断增多、复杂度不断增加的教学服务需求,如何更好、更及时的提供服务响应?对于教学和会议的技术支持工作中经常发生的紧急突发状况,如何更好的安排即时响应和应急处理?

这些问题正是现代教育技术服务工作者在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下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进行大胆尝试和改革,给出能够提升高校教学保障工作质量和效果又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需要我们在摸索中实践前进,不断探讨现代化教学服务管理的适应性模式。

二 运用各项信息技术构建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

表面上,诸如资产管理、排课管理等各环节,在高校中都已经存在现有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然而从教学资源服务实践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管理系统由于传统上归属不同的部门,往往不能及时到位的根据实际需要做出应对,因此,需要有一套机制来协调和整合这些现有的管理流程,以便能够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资源的作用。为此,作者引入了构建“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的概念。

1 构建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的现实意义

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引入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的意义:

(1)首先,从理论上提供一个全面科学化管理和评价现代教育技术服务工作的设计依据。按照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最新定义,所谓“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对有关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目前在教育资源管理中普遍使用的工作记录的方式难以对学习资源的利用绩效进行系统性的评价,如果采用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就可以提供这样的一个评价手段和依据。

(2)其次,引入平台能够为教学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参考操作方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飞速发展引发了许多原有的服务管理机制的不适应性问题,搭建教学资源的服务与管理平台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可以将我们的实践工作提升到一个全面“科学自动化”的层面上。

(3)最后,通过一个统一的平台来完成教学资源的服务管理将是教学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教学的服务需求不然呈现更加多样化、复杂化、专业化的趋势,只有通过提供统一的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对教学资源进行完整的统筹与规划,才能够解决或缓解资源冲突、多头管理等现实的问题,同时将现代教育技术服务现有的传统离散事件记录型的管理方式转变升级为适应新形势的数字化监控预警型的信息管理模式。

2 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的逻辑架构

依托互联网和校园网的强大支撑,利用计算机软件并结合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的中央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以及远程管理技术、移动通讯等各种软硬件信息技术,通过构建一个综合性的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逻辑架构如下图1所示)。

把教学设备服务包括设备使用需求申请、使用计划安排、设备准备和检测管理、课前自动启动运行、故障提示与处理、设备课后关闭、设备维护、紧急事件处理、设备预警措施等在内的各个环节统一协调成为一个整体的自动化流程,同时融合师生服务客户关系管理、设备更新升级管理、教育技术工作人员与服务商之间的沟通、评价问题等方方面面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期提出一套适应当前新形势要求并能够涵盖现代教育技术服务工作各个方面、沟通协调各相关主管部门的、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自动化、信息化的管理规范与流程,努力提升教学设备管理服务的规范化程度,减少跨部门横向沟通的障碍,从而取得专业化的优势,改善教学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效果,为高校教学服务管理支撑体系的构建做出一些有益的尝试。

由上图不难看出,所构筑的服务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其最内部的是服务团队,然后由平台的各个功能模块来完成多媒体、语音教学、公共机房等各类教学设备的驱动和管理。反观一般传统的结构:“服务人员一设备层~教师学生”,现在通过平台的各个模块有机的将设备和服务团队融合起来,形成“服务设备团队一管理平台一教师学生”协调统一的机制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

3 预期计划解决的主要问题

前文列出了关于教学资源管理中涉及的诸多问题,在现有的实际工作中大家强调和探讨较多的都是解决设备升级改造等“硬实力”的问题,但笔者认为:对于如何有效进行教学资源的综合管理和服务这样的“软实力”问题的探讨,特别是解决教学设备的综合管理及有效利用的问题,是使得硬实力能够事半功倍地发挥出效用的关键。因此,我们希望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将主要用于解决现代教育技术服务工作中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以一个统一的整体面向师生服务,即可以弥补服务中由于不同部门归属带来的“真空地带”,又可以更加方便教师及时掌握教室与设备安排或调整情况,快速获得直接服务人员的聪系方式,最大限度降低服务等待的发生率和时间、节约联系时间和改善服务响应效果。

(2)通过平台可以更加方便灵活的对每一节课的教室

和多媒体设备、计算机设备、语音设备等所需要使用的教学资源进行统一合理的配置,一方面避免资源重复安排冲突,另一方面最大限度的避免设备使用的不均匀现象,优化资源分配,进而保证设备的更新换代时间并减少故障率。

(3)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动化管理的优势,把设备开启、检测等工作利用平台在上课前进行预准备,减少教师和学生的操作从而降低培训的难度和强度,同时减轻师生额外学习设备软硬件操作的负担。

(4)利用不同设备的使用频率、故障率统计数据,可以分析各种类型的教学设备实际受欢迎程度、使用频度和质量等,为后续的教学资源的扩充、更新换代以及新建项目的设计规划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5)为后续设备采购招投标和供应商选择提供第一手的历史参考信息和资料,改善目前绝大多数情况下仅凭印象打分的主观模式。

(6)利用平台的数据库既可以为资产管理部门及时提供相关数据又可以方便使用部门的管理操作。

(7)利用平台的预警系统可以提高教学服务过程中紧急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三 服务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下面,我们就针对日常教学设备的使用管理需求,概要地对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设计:

1 主要系统构造

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将具体由教室/设备资源计划模块、教学设备远程中央控制模块、设备常规维护模块、教学资源使用情况综合统计分析模块、服务商沟通评价模块以及人工干预机制六大主要模块构成,形成信息之间通畅、快速地相互流转和通讯,力求达到响应“零延迟”,服务“无障碍”,统计“自动化”的效果。

2 教室/设备资源计划模块

师生通过包括教务排课系统、人员申请等各种方式提出教室/设备的使用申请,由系统自动根据使用申请的特点、设备使用需求匹配相适应的教室和设备,并经过人工调整和确认形成设备使用计划。

3 设备使用管理模块

(1)教学设备远程中央控制模块

当确认设备使用计划后,设备远程中央控制使用模块将根据系统统一设定的或者单项计划独立设定的提前开启时间自动开启设备,进行提前检查操作。如果设备开启出现异常,将由系统返回一个异常信息给设备管理服务器,在控制室的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这个信息进行相应的操作。如因设备故障等原因发生教室或设备使用更改情况,可及时在平台中进行记录和调整,相关部门自动获得通知。

(2)设备常规维护模块

由系统统一设置每周的设备自检时间,到自检时间后将由控制中心统一发送设备启动自检信号并开启设备进行自检操作。对于有异常的设备,系统提示进行远程处理或人工干预操作。由工作人员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操作。维护情况及故障维修由系统进行记录存档实施跟踪。

4 设备采购规划模块

(1)设备更新到期预警提示

根据设备的使用年限、额定使用时长等数据参数自动对比设备已经使用的时间,对于已经达到或超过80%和90%的设备分别提出提示和警告操作,为设备采购工作的规划和准备提出参考依据。

(2)设备采购方案建议

根据需要采购的设备类型,例如投影机、多媒体中控设备等,按照不同指标排列出各个厂家以及产品型号的优先顺序。比如可以分别按某一型号的投影机设备使用故障率由低至高或者按照服务综合评分由高到低进行厂商的排序显示,给出采购的参考方案。

5 风险管理与预警设置模块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软、硬件设计缺陷和可靠性等导致的设备故障或因操作不当导致的系统不能正常使用又或者因误操作而造成的故障时有发生;病毒发作和黑客攻击引起的系统瘫痪防不胜防;包括电源波动、温湿度异常、雷击等外部环境对计算机系统的影响或损坏也不容小视。这种种因素增加了教学资源服务管理的工作难度和紧急突发事件预防与响应的必要性。因此,需要在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中引入预防性维护和应急故障处理模块。

我们可以借鉴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构建教学设备服务与紧急处理的知识保障支持系统,具体包括故障估计与处置预案、事先检查(定期和不定期)、紧急处理(现场维护与替换)、事后处置与改进等全面系统化的保障措施,力图做到“遇到问题有法可查,处理问题快速及时”。

6 统计分析模块

(1)教室,设备使用情况统计

通过平台日常记录的数据,可以很方便的实时地得到每一间教室/实验室/会议室、每一台教学设备的使用总学时数、学期使用率等各项统计数据,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一目了然。

(2)设备使用频繁度等应用分析

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类型对教学设备资源进行使用频度的统计,得到各类设备使用频度的第一手客观数据,为教学设备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同时,通过这样的统计可以对以后的教学资源使用需求进行合理预测和评估。

(3)设备维修率、故障率统计

自动对比每一台设备的使用时间,与设备额定的使用时间进行比较,在达到80%额定时限时进行提示,以减少因为设备老化带来的故障隐患。针对每一台设备自动计算总的或者学期的故障率和维修率等数据,对于高故障率的设备可以考虑提前更换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原因研究和分析。

(4)服务商质量信誉分析

针对单个服务商提供的所有设备综合统计出设备故障率和维修率,然后对各个厂家产品的故障率和维修率进行横向比较,以便在后续的采购决策中参考使用。另外,可以考虑由工作人员对厂家每一次的维修服务进行态度和效果评分,汇总得到一个厂商服务的综合评分,作为招投标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数。

7 人工干预机制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服务的特殊性,有时属于硬件故障需要人员到现场检修或者更换设备,仅仅依靠自动化的网络控制和监控是无法完成全部服务过程的,适当的人工干预机制作为整个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需的。

四 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的应用前景展望

在2009年暑期,厦门大学利用网络中控集中改造的一百多间多媒体教室运转近一年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上课师生对于这样集中管理的新模式带来的高效率与良好服务体验反响热烈,由此减少了无效劳动,更带来了技术人员服务的更加专业和高效。这是一次对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资源管理效率与效果的初步尝试和良好印证。

我们相信,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优质的服务理念有机的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源服务管理体系,必将在教育资源的计划、使用、维护、统计、规划等各方面带来更规范的管理和更优质的服务,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创造一个更加高效、和谐的教学环境,并最终取得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呈领,王继新,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A],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6)论文集[C],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2]洪生伟,教育服务质量管理体系[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

篇3

1.有助于教学资源共享。酒店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立能够提高酒店专业的教学质量,让教学资源得到共享,因为单一的一个学校,一个地区所能够提供的教学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能够把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资源平台共享建设,让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使用,这样教学资源的受益面也会逐渐的扩大。

2.促进专业化改革。酒店专用的服务宗旨是以开展服务作为主要目标,进行课程开发的时候要以课程发展为主要的原则导向,让实践和理论教学能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发展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在的课程改革和发展创设有着很大的平台推动,资源库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要鼓励老师进行积极的参与,老师在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开始新的探索以及推行,形成良好的推动力的同时让学生对专业有学习兴趣,老师在开展资源库建立的时候可以聘请酒店工作中的相关专家来开展指导,让专业化的发展变得更加有使用价值,酒店专业就可以蓬勃发展起来。也可以运用网络平台的建设,让师生能够有效的了解酒店行业发展的前沿成果,开展动态的行业交流发展。

二、资源库建立的主要内容

校企合一是酒店专业发展的长期实验课程,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结合实验、实训、和实习的三项资源模式的专业化模式建立,来实现工学结合的能力培养途径和能力培养措施,这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能够为企业的资源管理建设专业的长足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2]。

1.专业化课程模块的建立。酒店的管理专业要以实用性的培养和岗位的需求来作为开展教学的基准,加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让酒店行业的发展有着新的发展要求,现在的很多行业的发展是要不断的进行改进和更新,在合理动态课程管理的进程中,在行业发展中要和企业管理模式结合,和现代企业和现代酒店管理接轨,结合本专业的发展优势和特点。对核心课程进行监理,通过核心课程的发展对其他的专用化课程资源模块进行有效的更新,其中包括具体的课程教材以及参考教材、教案的建立以及课程考核模式的相关试题建设等等,要强调整个的课程计划和教学计划的吻合,这样可以让其他的专业和课程设计来有效的结合。

2.行业培训模块建立。行业培训模块的建立是职业资格培训和专项培训两个重要的方面,在职业培训中包含着职业中的岗位等级培训和分级别的培训,这要和地方的人力资源相关部门进行配合,还有就是现在的很多岗位岗位职能发展是要有相应的上岗证书还有晋升的制度,只有通过建立相关的岗位职能培训来完善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三、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

酒店专业教学资源的建立是一个立体教学平台的推动和法,现在在酒店平台建设中要包含网络核心发展平台以及校内酒店是实训基地还有在企业中建立的实习平台,这三个大的平台是相互配合相互发展的,他们彼此之间是有着联系的,在教学中要彼此配合彼此推动。

1.网络核心的数字平台。教学资源的发展是实际上就是把教学中的专业化模块,运用图片、视频和数字化的课件,联接在一起,通过网络化平台的建立让资源能够产生共享。数字化管理化平台人员要借助老师来开展资料的分类和管理,要及时更新资源库里面的资源,让资源能够进程有效利用,还有在数字平台管理过程中对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实时跟进,在运行的时候要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发展,所以要对技术进行更新,这样才能够保证客户端的良好连接以及互动,老师和学生,学生和系统,系统和企业都能在系统中进行对话,老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参考材料上传到平台上面,让学生能够随时互动。学生可以在数字平台上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企业可以把行业的动向及时的传递给学生和学校,三者的相互配合来形成立体教学资源的搜集,在最终能够整理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学生在学习和互动中提高自己的自身素养,要完成了教学内容的有效更新。

篇4

在21世纪,学校美术教育更注重美术与文化及社会的联系,更重视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开发新的美术课程资源成为世界各国美术教育研究的新热点。美术教育界在设计美术课程时,吸收后现代课程的特征,走出了狭隘的纯粹艺术的圈子,拓展至更广泛的范围①。

一、美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概况

20世纪90年代,国家教育部门对美术课程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扩展,1992年公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美术教学大纲》已经包含了与课程资源开发有关的条文。

在新的教学大纲公布后,美术教科书从开发乡土教材、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开展课外美术活动、增加教学资料、设备资源等多角度拓展了美术课程。但是,这些新的举措未能从相关的情境中发掘其内涵,更重视了内容,而忽略了学习方法和过程。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强调,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认识。2001年7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国家标准》的实验稿完成,明确把美术课程的新资源归为三大类: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信息化资源。②可以说,新世纪的中国美术教育,在不断地努力探求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的美术教育课程资源。③

课程资源(CurriculumResources)可分为目标资源与教学活动资源。④课程扩展是与之相关的概念,可分为“扩展计划”和“个别深造”,其中“扩展计划”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机会学参考书或教科书所容纳的基本知识以外的知识,它的资料来源是无穷无尽的。现当代艺术的学习属于教学活动资源里扩展计划的内容,并且具备了美术课程三大类新资源的特点。

二、中等美术教育与现当代艺术

1.中等美术教育的特点

我国的教育结构,从层次上可分为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从类型上可分为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其他类型教育。这里所研究的中等美术教育,虽然也涉及以上的各类型教育里的美术教学,但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普通中学、职业中学,以及中等师范学校进行的美术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以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会员国大会通过并印发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为参照,把我国教育与国际教育分类接轨,其中2级、3级教育即初级中等教育与高级中等教育,对应为国内的初中阶段教育与高中阶段教育,受教育者的年龄约在12-18岁。美国美术教育家艾斯纳把美术能力的发展归纳为:机能性、图画记述、再现、灵感与表现四个阶段。他认为美感满足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个阶段中,处于第四阶段10岁以后青春前期的儿童开始注意作品的美感。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变化方式是可预知的,他们的认知行为与其年龄和成长阶段有关。他把儿童绘画分为感觉运动期、符号功能期、视觉思维期、具体操作期、形式操作期五个阶段。其中第五个阶段(12至15岁)的儿童喜欢运用想象对未来进行规划,兴趣指向未来和非眼前物,价值和观念变得重要起来⑤。因此,中等美术教育对儿童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2)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学美术教育地位曾一落千丈,美术课随意被削减甚至取消。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美术教育从以前的“小三门”“调料课”“机动课”的可有可无地位已逐渐成为当今不可动摇的必修课,美术教育内容的单一性、纯技能性已被丰富性、艺术性、趣味性取而代之,美术教育的大美术教育观念得到了发展。

(3)中等美术教育就其教育类型而言,既有以美术本位教育为重点的职业中学教育和师范院校教育,也有强调教育价值的非专业美术教育的普通中学教育,可谓集两种不同取向的美术教育于一身。中等师范学校承担着幼儿园和小学美术教师的培养任务,更有它的特殊性。

2.目前中等美术教育里的现当代艺术

西方现代艺术是从20世纪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段时期中多种风格流派的总称。它经历了“反传统——形式创新——形式走向极致”的过程。它的基本形态因离开了当代人的审美理想,离异了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而受到人们厌弃,走向没落。当代艺术这一概念是针对现代主义产生的。在上世纪60-70年代,由于波普艺术及超写实主义的成就而成为普遍的艺术潮流,即所谓后现代主义。⑥本文中所提到的“当代艺术”,特指在中国90年代以来随着资讯国际化,艺术和当代文化背景发生的种种联系。

在中等美术教育中,根据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选择初中、高中、职业中学、中等师范教科书等教材。教材由国家统一组织编写,分“人教版”“沿海版”,书中范图基本沿用多年前采用的作品,形式较陈旧。中国美术史教程一般只讲到清末民初,学生无法从学校教育里正式接触当代艺术,充其量也只能接受一点零星的信息。

笔者就所在工作单位,对168名本校中等美术教育的学生及120名广东省小学艺术骨干教师进行了有关当代艺术的问卷调查。学生的调查中,能准确说出当代艺术的三种创作形式的占58%;能说出一到两个当代艺术家的名字或作品的占32%;不能肯定地说出当代艺术的含义和特征的占100%;希望通过在校的课程学习去了解当代艺术的占93%。教师的调查结果:能准确说出当代艺术的三种创作形式的占21%;能说出一到两个当代艺术家的名字或作品的不到1%;不能肯定地说出当代艺术的定义和特征的占100%;希望通过学习去了解当代艺术的占87%。

被试学生与教师都有一定的代表性。从上述的调查可见,学生比教师对当代艺术的信息更为关注和敏感,并且更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两者都对当代艺术的特征理解模糊,调查中还意外发现,69%的学生对行为艺术尤其关注。

直接作用于调查结果的因素有三方面:第一,地区条件。被试学生就读于广东省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文化、资讯较发达,有利于获得艺术的新信息。而被试教师来自广东省各地,包括边远山区,整体来说条件相对落后于前者。第二,年龄制约。青年学生精力充沛,个性强,乐于接触新事物。教师有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容易安于现状造成惰性,缺乏探求新知识的激情。第三,被试学生是在校的美术专业学生,包括师范类及非师范类,他们处于稳定的美术学习氛围当中。被试教师是艺术骨干教师,但根据各地的具体教学状况,有的美术教师教音乐课,有的音乐教师改上美术课,音乐、美术都教的也有之,分散了对美术领域的注意力,部分教师的美术知识不全面,对美术史学的了解更是停留在求学时期的水平。

三、在中等美术教育中引入现当代艺术的意义

1.开阔视野,强调包容性和开放性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沟通和西方现代艺术的传入,不同类型、性质的艺术活动层出不穷,艺术创作的形式、手段灵活多样。当代艺术本身多元化,极具包容性,世界各地的创作很活跃,任何东西都能被纳入艺术的范畴。它可让适合艺术的常规的不同的艺术观点共存;它有新的表现形式,如:装置方式、行为方式、观念摄影等,但从不排除传统的架上绘画和雕塑方式;它运用新的媒材,如数字媒介、光、电等,而不单是我们常见的纸、笔、墨、颜料;它告诉当今的艺术学科已不再像从前一样细分,模糊的专业界线和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正成为艺术领域的发展大趋势。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现当代艺术,让学生看到更宽广的艺术前景,避免成为新世纪艺术世界的“井底蛙”。2.新形式、新媒材的运用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我国现行的普通学校的美术教学大纲,都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列为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⑦创造之初就是要超脱逻辑的羁绊,偏离思维常轨,这些从现代艺术作品可以体现。如西班牙画家达利的著名作品《时间的永恒》,改变了事物正常的逻辑关系,对事物的本质变化进行富有想象的表现;荷兰石版画家埃瑟尔的作品《瞭望台》,从错视觉的角度打破了生活中的现实存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印象派画家的艺术探索成果,已经十分自然地融入中国艺术家的创作之中,在油画或者水墨画中,都可以看到汲取、融会印象派绘画观念和技法而获得成功的事例。我们不妨尝试超越习以为常的、普遍认同的写实主义的方法去看现代艺术,也不妨尝试将现代艺术联系当今的教学。

在中等美术教育中,基础课以素描、色彩(水彩、水粉)为主,加上部分的手工课,学生接触到的不外乎各种纸张、炭笔、炭条、炭精棒、水彩和水粉颜料、油画颜料等绘画及手工制作所用的常见材料。现当代艺术的表现手段超越了传统,一方面是对材料无所不用其极的运用。另一方面,体现在对艺术工具的选择之中,诞生及成熟于20世纪的各种新科技如摄影、影像,以及新兴的电子虚拟技术,都以艺术的名义聚集到一块,与传统媒材交互融渗,构成了当代艺术新的艺术视觉形态。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靳尚谊在谈到新艺术现象对现代生活的作用时说,艺术的形式在高度发达的社会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观念艺术、装置艺术已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因为青年人、学生喜欢。这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⑧我国的美术教育,长期以来以前苏派的教学模式为范本,以架上绘画教学为重,强调理性思维的观察方法,追求狭隘的“技”的训练。此方法所用的工具与材料较为单一,在普通学校里有相当的难度和单调性,学生无法从中获得丰富的视觉信息,思维方向是直线的、平面化的,不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压抑了学生个性情感的发挥,往往使学生失去兴趣和信心,感到艺术遥不可及。当代艺术超越了传统的点、线、面、色彩等美术元素,因每个艺术家的情感不同,相同的媒材有了各自的符号意义,必然导致艺术风格上的多样化。阿恩海姆说过:“用任何媒介塑造形象都需要创造性与想象力”,“每换一种新的媒介,就需要产生新的创造⑨”。西方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每一次材料的更新都会带来艺术的观看方式的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当代艺术重视新材料的探索与研究,尤其是与传统艺术媒材结合的综合实验,对技能的要求不一定很高,鼓励人们主动、积极地寻找表达自己的媒材,轻松愉快地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成就了20世纪德国艺术大师博依斯说过“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可能。

3.通过艺术认识社会

当代艺术立足于迅速变化的生活和公众之中,赋予作品当下观念的同时,尽量使作品的含义浅显易懂,主要体现在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当代艺术家中不乏把流行文化引进,重新面对和思考中国的艺术、现实和历史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给予新的表达和阐释。如黄一瀚以人们熟悉的麦当劳叔叔形象进行创作:100多个一米多高的麦当劳叔叔手持玩具枪,涌进了铺天盖地的中国都市房地产模型,表现一种虚拟的战争游戏,表达作者对商业经济文化背后之争的忧虑。⑩

4.有利于艺术及教育的发展进步

现代艺术把形式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艺术本身在近百年中发生了巨大而复杂的变化,拓宽了现代艺术的疆域。当代艺术强调观念,所反对的正是传统的观念,但对现当代艺术的学习,并非对传统艺术的否定。现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是相互借鉴、融合渗透的。现当代艺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才能避免缺乏审美,避免苍白肤浅,避免在艺术全球化的大潮流里盲目迎合西方主流文化的口味。传统艺术运用西学观念思考本土问题,借用现当代艺术的语言,对自身进行反思并加以适当的调整,才形成了现今的文化及艺术探索。20世纪的现代主义在许多方面突然与传统分道扬镳,形成一种革命性的、充满活力的艺术创作方法,本身就可以回答有关当代艺术的进步问题。

新教学内容的吸纳,对于教育的观念将是一个新的挑战。不管是艺术还是教育,要做到真正的进步,必须要有多元平衡的学术环境,博大的胸怀和前瞻的意识,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

5.有助于实现不同的教学目的

当代艺术具有灵活的创造性。它不单体现在多种创作形式和手段上,还将体现在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侧重地发挥不同的作用: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来说,可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生活工作的应变能力;对于美术专业的职业中学学生来说,可以提高创造美术作品的能力;对于师范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有自身的培养和善于运用美术手段和教育规律去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的双重意义。

师范美术教育的母机作用,在整个美术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否具有前瞻性、能否把握学术前沿的新动态是师范美术教育的关键。无论现在的教师还是未来的教师,如果本身没有做好这种准备,就无法迎接“知识爆炸”的时代和应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

6.顺应教育的迫切要求

“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引发的特殊案件在艺术界、法律界引起强烈反响——广州美院教师状告美术馆,称美术馆在“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中展出的两件作品“很恶心”,侵犯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权,(转第85页)(接第57页)要求赔偿。上海的一所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老师在课堂上播放有“性器官暴露”镜头的影片,几位学生在看了这些镜头之后“胸闷头晕”,最终的结果是导致了这位播放影片的老师被校方解聘。诸如此类现象的产生,应归咎于某些学校培养太滞后的缘故,人们对艺术现象一直缺乏系统、全面和学科性的阐释。许多有识之士就现当代艺术与教育问题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呼吁。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教师李小山就艺术教育问题答友人问时,提到“要给未来一个交代”,陈履生认为“美术教育应对新的问题要有思想和学术准备”,朱青生教授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演讲时强调“现代艺术中艺术家的责任”,广东美术馆编辑胡斌在文章中问道:“谁来承担我们的当代艺术教育”,由此看来,把现当代艺术引入现实的美术教育更是有必要的。

然而,由于部分现当代艺术作品盲目模仿,缺乏思想深度,使人认为现当代艺术总是前卫的、荒谬的,只有艺术家才能看懂,因此作为教学内容必然存在争议。现当代艺术的发展,打破了许多传统的规范,也误导了许多人片面地求新求异,淡化了传统的审美标准。现当代艺术的多元性,以及新媒体的介入,使有些人认为新观念、新媒介可以代替技艺以及修养,由此导致了极端的行为艺术,如:虐杀动物和吃婴儿等哗众取宠、标新立异的低级庸俗的人物与作品。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拥有的美学知识十分有限,现当代艺术有许多艺术品往往无法归类到我们常常熟悉并联想到的传统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品之中去,因此需要重新认识。教师应该看到大部分艺术家及其作品都能体现积极向上的艺术良知,客观分析鱼龙混杂的现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分析判断能力。当代艺术有实验性、探索性,也容易作为当代艺术不成熟的象征。面对观念性越来越强、样式个性越发突出的当代艺术,产生困惑、难以把握,人们需要以更高的理论高度去做细致的分析与研究。

另外,现当代艺术因为其观念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批评准则的漂移,反映到教育中就比较具体,当代中国高校美术教育的滞后,同样不能回应这些具体的问题。引入现当代艺术内容作为教学资源,对高校美术教学可谓一个有益补充,也使中等美术教育获得坚实的承托。

在目前的国际文化大背景下,资源是一种内在性的需求,我们只能在一种开放的心态和积极参与之下才能充分发掘,更重要的是,永远都有未完的“现代”“当代”,我们应该对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筛选,也没有理由去拒绝这个用之不尽的新文化资源。

注释:

①②徐建融.美术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第1版,第330页,第334页.

③张桂木.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第1版,第21页.

④转引沃伦(Warren),托尼(Torneyetal)《课程》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第112-113页.

⑤程明太.美术教育学.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3.第1版,第258-262页.

⑥⑩邹跃进.通俗文化与艺术.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8.第1版,第7页,第145页.

篇5

(一)当前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不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

当前我国大学课程仍以授课教师单方面的传授知识为主,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十分有限。人力资源并不属于理论性学科,其作为管理类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因而传统的课堂性教学只能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一部分,必须由实验教学与之相配合。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创新性,在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竞争力。实验教学是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

(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重要举措

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最终指向的是人才市场的需求,因此,企业更乐于录用有一定从业经验的求职者,这就使得高校的人力资源专业教学与人才市场的需求不匹配。而在实验教学中,通过使用人事测评软件、沙盘模拟实验等,学生在校期间就对职场情景进行模拟,在实验当中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类型单一,实验方法简单

实验一般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而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方式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通常采用“告诉——验证——应用”的教学模式,注重结果而不重过程。验证性实验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因此,验证性实验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的作用有限,也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教学定位不准确,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现有的实验教学从属于各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的主要教学定位是对相关的理论课程进行补充。从实验教学目标看,强调“验证理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忽视对于学生的全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实验方法是演示相关理论的具体运行方法,验证其正确性,同时实验内容局限于各门课程具体的教学要求,扩展性较差,教学内容简单陈旧,单一的试验性试验比重大,体现设计性、创新性的能力实验内容和要求较少,重复性的简单实验难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实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实验教学条件不足

在已建立实验室的高校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逐步形成了“文科不需要实验室”的理念,因此,从学校到院系在思想上对人力资源实验室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其具体可以体现为:人力资源实验室建设投入的资金比例小,实验室占地面积小,实验室硬件设施陈旧老化,难以适应时展的要求。而实验教学的开展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环境和硬件软件基础,建立实验室的重要性由此凸显。但是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验室成本较高,很多高校忽略综合实验室的建设,实验条件的不足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能得到很好地培养,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四)师资力量不足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现实管理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对于人力资源实验教学的指导老师的素质要求较高。指导老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功底,还要对本专业的实验操作十分熟悉,在实验教学方面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才能真正地指导好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验指导老师都由理论课教师兼任,理论课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研究及科研方面,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新方式未必熟悉。理论课教师难以通过实验课架起学生的专业学习与企业实际运作之间的桥梁,实验效果无法达到理想水平。同时,实验室的专职人员只负责实验室的管理,并不参与到实验教学当中去,这就导致实验教学师资力量的不足,学生的实验效果难以最佳化,实验课的开设意义大大削减。

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建议

(一)准确定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目标

合理地教学目标是构建人力资源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对实验教学的内容制定和方法的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实践性、创新性较强的专业,其实验教学目标应该以实践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要求为导向,与市场需求相一致。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所以,当前的实验教学目标应定为: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数据处理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全面地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其创新能力,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人才。

(二)设计层次性的实验教学内容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设计层次化的实验教学内容。综合运用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种方式互为补充。第一层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着重增强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和理解运用,使其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这一层次的实验内容以功能模块型实验为例,并设置相应的实验课程,构建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在校实践动手能力。以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为主线,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验内容具体划分为以下六大模块:组织设计与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员工培训管理、绩效考核设计、薪酬设计六大模块,每个实验模块又包含若干实验项目。第二层次的实验是在学生学习程度加深和能力提高的情况下,增设一部分的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几个实验的组合,将同一门课的几个实验或者是几门课的实验,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实验。提高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其在处理复杂问题时的能力与技巧。第三层次的实验是在学生具有足够能力的条件下,进行设计性试验。实验老师放宽对于实验的控制,由教师提出实验的任务和目的,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全部过程,自己选取实验适合的流程和方法,操作步骤中教师不做过多地指导,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享有充分的自。由于设计性试验难度较大,因此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相关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完善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

实验室的基础条件不够完善是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最基础的因素,实验教学进行的基础条件是专门的实验室、配套的实验硬件设备、相应的软件。加强实验室的建设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学校以及院系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包括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购置所需的实验设备。在硬件设施保证的基础上要嵌入相应的人事测评软件等企业应用软件,缩短高校专业实验教学在空间上的局限性,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到职场的应用软件,缩短了学生在日后适应职场的时间。

(四)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对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完善实践教学时不得不考虑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学校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实验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观摩学习,及时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态、新方向,并将其传递给学生,缩短学生的实验课程与企业实际操作方式的时空上的不匹配。另一方面,积极挖掘校外的教师资源,学校积极与社会上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士联系,邀请专家在校内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讲座,聘请从事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且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的专家兼任本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师。通过亲身观摩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家、专家面对面地交流,实验教师可以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

篇6

国外发达国家开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已有近百年历史,人力资源管理最早的课程雏形见于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劳工关系专业在1915年的雇用管理课程,其后逐渐成为众多大学商学院开设的主要课程,先后经历了从科学管理、人际关系管理、系统管理等以人事管理为中心的发展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人力资源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开始把人力资源管理看作重要的管理职能之一。90年代以后,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受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观点影响,开始倡导以职业分析和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相对成熟的模式包括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国际劳工组织的MES模式等。

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是以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活动的行为过程为导向,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企业实践教学为主,学校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学形式,现场实习与实务的课程和学分比重较大,而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一般较为浅显,这种教学模式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紧密结合,更符合企业的现实需要。澳大利亚的培训包模式是该国政府联合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共同开发出一套包括全国统一任职资格和能力标准的培训包,以此作为学校、培训机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开发的指导性材料。加拿大CBE模式最初源自于加拿大,以能力为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的知识点、技能点和职业态度,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进程。国际劳工组织的MES模式即模块培训教学法,是基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一个岗位、任务和技能的深刻分析,严格按照工作规范,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或技能分成若干独立培训教学模块,以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岗位工作的流程为主线,通过现场教学为主、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获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所需要的工作技能。

二、国内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综述

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脱胎于传统的人事管理,最早的课程见于20世纪50年代中央劳动干部学校(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专业开设的劳动管理。自市场经济建立以后,人力资源理论开始在我国进行传播,一些高校将人事管理课程调整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尤其是1995年《劳动法》颁布后,实现了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过渡。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功能已经深入人心,这门课程的教学理论和实践随之迈上了新的台阶。具体可归纳以下方面:

首先,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对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研究。刘国华、彭芳等在《浅议如何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当中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将人本理念融入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过程中,采取人性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设计,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刘燕华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改革》当中主张将就业素质训练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实践应充分适应社会需求变化,通过建构真实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其次,对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李淑玲在《多元化教学方法》中强调以采取体验式教学方式为主导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并列举的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管理方案设计、现场模拟、实地调研、实验室模拟等常用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学习兴趣,从体验中获得深刻感悟。兰策元在《多元化方法与HRM教学研究》当中提出,人力资源管理教学除采取一元化、性的传统教学方式以外,还应广泛采取案例分析、视听技术、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网络信息交流等多元化、亲验式教学方法。李淑娟等在《亲验式教学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应用探析》当中指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心理测试、案例讨论、管理游戏、现场操作等亲验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以教师为中心,实现了教学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转换,培养重心也从学生的学习能力转移到职业能力;还有研究人员针对某一种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李劲松等在《基于PBL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当中强调在教学改革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即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通过学生合作解决现实问题,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黄云碧等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探索》当中提出,通过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培养目标和工作过程构建知识技能模块,设计教学项目,在教学中模拟工作情境,引导学生按照实际岗位工作的操作过程和规范完成项目任务。杨海光在《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当中围绕案例教学的功能、具体实施过程论述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最后,从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魏晓彤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当中以加拿大的CBE模式为基础,提出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元化教学方式为手段,切实有效的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张晓燕在《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当中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通过组织中的岗――人关

系确定教学内容、合理组织和考核教学过程、创新授课形式、改进学习模式等,来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学模式。 上述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措施,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现实启示,也为教学适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实要求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篇7

(一)教学成本管理

随着我国远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为提升和优化远程教育的资源配置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毕业后进行自我能力和学历的提升,这给远程教育带来机遇,同时也给教学成本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和挑战。远程艺术教育的教学成本管理是对学习中心远程教育资金的直接管理。它包括学费的收取、学费的分配、学费的使用,如课时费的发放和采购大型视频设备、乐器(钢琴)等。它必须围绕学习中心远程教育资金的规划与核算,优化使用学习中心的远程教育资金,使学习中心的远程教育资金得到最有效的运行,为学习中心的师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换句话说,就是对高等艺术教育人、财、物的有效管理。

远程艺术教育教学成本管理是学习中心资金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如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教育浙江学习中心设立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根据学院的财务制度实行学院领导直接管理的资金管理制度,即由学习中心经手、学院财务处审核、学院领导审批的资金管理制度。通过学院财务处和学院领导对学习中心的远程教育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学习中心远程教育资金的有效利用。所以,开展远程艺术教育资源管理,笔者的观点是第一要抓规划,第二要抓预算。预算是资源分配的管理工具,用以实现学校预期的教学成果和利益。

财务管理流程:

发票 经手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报销

(二)远程艺术教育经费预算分析和编制

各个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办学经费的预算分析和编制,根据四段式预算过程①,预算作为管理的工具,整个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应设计一个详细的预算计划表,然后学校把预算经费分到各个中层成本中心,在使用成本资源时,把责任也分到各个成本中心。同时,我们对预算控制评估和公平进行了监督、改进、控制、分散权力、独立审计、评价财政预算案、公平(审计清单)、公平行动计划并逐一进行规范。

1.在整个计划周期内控制资源的分配和支出;

2.平衡收入和支出;

3.把预期的总资源量和学校优先项目挂钩;

4.通过落实有效利用资源的职责,提高中层管理者的责任感;

5.评估资源使用的效益;

6.利用财务指标比较各种活动;

7.预测、设计未来;

8.监控和评估。

四段式预算过程:每年10月份、11—12月份、次年1月份、次年12月份结束。

(三)规模效应和办学成本的关系

规模产生效益。对于浙江学习中心来说,根据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财务制度实行学院领导直接管理的资金管理制度,有助于学习中心依托学院的办学实力扩大规模,拓展学习中心的办学空间。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所谓规模效应,即意味着学校在规模扩大后,由于资源的整合总体上可以降低办学成本。但办学成本的增长、资源的浪费和设施的重复建设在很多情况下也是这种办学模式带来的结果。应该将成本和效益联系起来,在建设的过程中更应注重资金在各校区间的合理配置,每位管理人员都应该有强烈的成本意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办学成本核算,树立效益观念。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更应建立办学成本核算体系,核算生均支出或生均成本,掌握培养学生实际耗费的资金量,寻求降低办学成本的有效途径,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步壮大学校的自身实力,为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服务。因此,成本问题是涉及学校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②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教育浙江学习中心依托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办学实力,也等于扩大了学习中心的办学规模。学习中心的教学资金由学院领导和学院财务处统一管理,不仅可以利用学院的教学硬件设施和教师资源,极大降低了学习中心的教学管理费用,而且因为学习中心的存在,扩大了学院的影响力,也提高了学院资源的使用效率,物尽其用,提高了办学效益。同时,也规范了远程教育资金的管理。

学校改进循环周期:

(四)发展学习中心资源管理的能力,提高办学效益

发展学习中心资源管理的能力,我们要把学校资源转化为预期成果的管理模式。学校在保证基本教育的同时,还要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满足学生利益。中层部门领导就是“成本中心经理”。因此,学校领导一定要认识学校资源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通过资源管理过程,确保资金转化为预期的成果和效益,明确评估资源使用的财务管理概念。

篇8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5-0083-02

1 前言

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由此可见,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所占据的位置是多么重要。为此,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高度重视图书馆的作用,切实改变图书馆的形式化现象,合理应用,把其教育辅助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2 利用图书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开阔视野的最好途径,因此,利用图书馆中丰富的图书资源,可以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使阅读教学得到丰富和拓展,为学生的知识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以下方法加强课外阅读教学。

指导学生掌握选择图书的方法 掌握选择图书的方法,有利于增大学生阅读量。因此,在学生阅读时必须加强对图书选择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健康有意义的书刊,以避免学生盲目阅读的现象,减轻学生负担。

1)阅读与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即阅读的知识必须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用课外阅读的知识丰富课文知识,使其做到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和促进。如在教学《地道战》一课时,可要求学生阅读有关题材的书刊,帮助学生对历史背景的了解,加深对所学课文的理解。

2)阅读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相结合,即所阅读的知识必须是健康的、有意义的,能够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如在学习《丰碑》这篇课文时,可让学生阅读有关《》题材的书籍,让学生感受时的艰苦,体会官兵“忠于革命,在最艰难的时候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的崇高精神。

3)阅读知识与学校组织的系列活动相结合。在阅读时,阅读内容与学校组织开展的活动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对活动加深认识和理解。如在开展“孝道教育”活动时,可让学生阅读《最美中国人(尊老爱幼)》等书籍。

指导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生由于年龄还小,阅读时一般没有明确的目标,往往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行,别人喜欢看什么,自己也跟着看什么;或者东找西翻,随意浏览。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对阅读方法加强指导,实现有效阅读。

阅读的方法很多,对于小学生而言,一般可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笔记阅读法,即通过笔记辅助阅读,也就是常言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二是读写结合法,即边读边想,读思结合,及时对书中的观点、写作方法或重点段落等所产生的思考记录下来;三是读问结合法,即对书中不理解的问题,向同学和老师请教,或进行讨论,及时解决;四是兴趣阅读法,即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图书馆的藏书情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有目的地自主选择书刊。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走形式、赶热闹,也不是为了图一时的快乐,而是为了增长知识,培养自学能力,提高文化素质和塑造人格。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坚持不懈,多读书,读好书,保持读书的深厚兴趣,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3 利用图书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中明确指出:“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包括图书和图书馆知识介绍、工具书使用方法、图书的选择和读书方法以及读书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阅读指导课并纳入教学计划。”在这里,“读书活动”得到强调。根据这一要求,在学生进行阅读的同时,教师要注重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达到寓教于乐,学以致用的目的。

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经过一阶段时间的阅读后,为了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让他们谈读书的感想,说读书的体会,或介绍读书的方法和收获。通过交流,进一步营造爱书、读书、用书的校园氛围,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开展书评活动 开展书评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的认真研读,而且能使学生从文章中受到影响和启发,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发展应用能力。如学习了课文《看云识天气》以后,通过阅读《周村史志》,学生了解了不少谚语,如“东风急,备斗笠”“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等,然后结合课文互相讨论,并观看天气。在讨论中,验证知识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提高应用能力。

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 古诗词是学生的学习任务之一,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60篇。因此,学校可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些符合自己兴趣的古诗词,在熟练诵读的基础上,开展古诗诵读活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朗诵技巧,又能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黑板报和手抄报展示活动 开展这项活动,就是把学生的读后感、优秀作文等,分期分批地刊发在黑板报或手抄报中,让学生进行交流。这种活动有利于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强烈的自豪感,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此外,还可以开展读书演讲会、故事会、作文竞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给学生展示能力和才华的机会,推动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

4 创新图书馆的管理方法,提高应用实效

加强制度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图书馆的应用也需要制度来保证。为此可根据新形势下图书室应用频繁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图书馆卫生制度》《图书借阅制度》《图书维护制度》等。通过创新管理办法,逐步将图书馆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确保图书馆的正确、高效使用。

如借阅制度,可通过三种渠道运行:一是学生借书卡,即给每个学生办理一张借书卡,学生借阅时,凭借书卡办理手续,保证按时归还和再次借阅;二是教师代办借阅,就是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凭自己的借书卡到图书馆办理借阅手续,所借图书由代办教师发放给学生阅读后,再由代办教师回收归还;三是集中阅读,即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向图书馆负责人借取钥匙,然后带领学生到图书馆进行集体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一切事情由教师负责,最后移交钥匙时,由图书馆负责人进行审查。

营造卫生舒心的阅读环境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因此,图书馆内要时刻保持卫生清洁,让学生一走进图书馆就感到一种宁静而舒心、严肃而亲切的阅读氛围。

及时配置和更新图书资源 小学生的年龄不一,兴趣爱好也不相同。因此,要针对高、中、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要,及时采购和更新图书,使馆藏资源结构合理,种类广泛,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需要。

篇9

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的建设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充分体现数字化教学与数字化学习的需求特点,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模型。主要理论点有:(1)建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讲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学习模式。(2)建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可以支持师生间畅通无阻的交流与协作。(3)体现网络化的特点,具备大容量,大规模,开放式,共享性等特性。(4)体现资源丰富的特点,资源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容量巨大。(5)体现技术先进的特点,可采用SAN技术、全文检索技术、流媒体技术等。(6)能实现以多样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应用于各个教学与学习环节。

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库、多媒体课件库、校园视频点播系统、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库、讲授型网络课程库、教师个人教学网站群和学校精品课程库等。

1.多媒体素材库

多媒体素材库中存放各类教育教学所需的资源,如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图表资料、各种动画、声音、片段型视频等。

多媒体素材库应有的技术特点有:基于全文检索系统核心技术开发,检索功能强大;基于WEB技术开发,所有操作均在浏览器中进行;可管理多种素材格式如各类流式媒体、文档文件、图片文件、动画文件、音频文件、视频文件;教师通过浏览器上传素材,填写各类属性描述,便于素材的查询与检索;系统设置临时上传目录,素材经过管理员审核后,才可进入正式库中:设计多种查询方式如按学科素材查询、按素材格式查询、按素材类型查询、按关键词查询,在前一次查询的结果中再进一步更精确查询;实现跨库检索功能,可同时检索多个数据库(素材库、课件库、VOD视频点播系统)的记录,检索的结果可在线呈现;基于WEB方式的管理功能,管理员可进行方便管理。

教师可以方便地从多媒体素材库中查找、调用各类素材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还可以在上课时,通过网络直接调用某一图片、声音、动画、片段型视频素材直接用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前与课后通过校园网系统,查阅、观看或下载各类素材资源进行自主性学习。

2.多媒体课件库

多媒体课件库设计有课件的上传、查询、下载、管理等功能。教师可以通过关键词查找到你所需的课件,然后下载试用,如果觉得可以用于教学,则可以在多媒体教室中通过校园网用本教室的多媒体计算机进入课件库中,直接调用,通过大屏幕投影进行教学。学生也可以登陆进入课件库,下载、使用他所需的课件。课件的上传、管理、下载等功能和环节针对不同的用户都设有权限,以便整个系统的维护管理,并对教师的作品进行版权保护。

多媒体课件库中的课件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购买有效实用的多媒体教学光盘,再将光盘上的内容拷贝到服务器中即可。另一种是发动全校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上传。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库的技术特点有:基于WEB技术开发,所有操作均通过WEB浏览器进行;采用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实现对多种格式课件的存储与管理。可管理的课件格式有PPT格式课件、WEB网页格式课件、可执行文件格式课件、光盘课件、视音频格式课件等;采用流媒体技术实现对视音频课件的管理。系统采用RealServerBasic和Windows Media Technology技术,构架通用的流媒体服务系统。可以运行、管理多种流媒体格式的课件,如RM、RAM、ASF、WMV、WMA、MOV、MP3等;设计用户课件上传功能。系统采用两种上传方式,一种是基于WEB的上传方式,一种是通过FTP的传输方式。

3.教育视频资源库

教育视频资源库内含有各种教育教学用的视频资料。如教育电视片、教学电视片、各类经典影视片、爱国主义教育片和学校自行拍摄制作的实用操作型教学环节录像片等。教师和学生可以对所有视频资料进行查询检索,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实践教学前进行预览。学生可以随时进入该系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视频资料进行观看和学习。

教育视频资源库的技术特点有:基于WEB技术开发,客户端需经过初始化操作;能承担几百个用户同时点播;教师申请注册,管理员审核通过后才可以进行视频节目的点播;学生也可注册,点播视频资料,进行在线学习或下载后播放;采用流式媒体技术,播放效果优良。

视频资源库WEB端主要功能模块:

(1)用户注册模块。用户从网上注册后,经审核通过后可开始使用本系统。

(2)节目列表模块。按一定规律(如学科)进行节目列表,单击相应节目条目可查看详细信息。

(3)节目检索模块。可按照各种方式灵活组合进行检索。

(4)视频点播模块。用户点击相应节目的点播按钮即可启动此模块进行播放。

(5)私人收藏夹模块。用户可使用此功能形成自己的视频资源中心。

(6)其他信息模块。包括在线用户,人气排行榜,公告,调查,推荐节目,最新节目,使用帮助等等。

4.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库

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库建议以教育部推荐使用的4A网络教学平台为管理系统平台。

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开发统一基于WEB格式,每一门网络课程内有多个功能模块,如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教师特征、学生特征、教师的电子教案、各类参考文献、背景材料(或是超链接)、习题库、E-MAIL作业布置与答疑、课程BBS论坛、各种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素材库等。此类网络课程能有效的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数字化生存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的来源主要有获赠、购买和自制三种。

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设计开发原则:

(1)注重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分析,保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又充分体现其生动性、灵活性。

(2)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设计;强调体现“协作学习”方式,注重基于网络的教学策略设计。

(3)课程内容符合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符合学生认知心理。

(4)根据课程内容特点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实 时答疑、分组讨论、布置作业、作业讲评、问题解决等。

(5)网络课程的导航设计要简单、明确,易于浏览。

(6)充分体现网络课程教学多媒体性、交互性、自主性、协作性的特点。

5.讲授型网络课程库

讲授型网络课程开发是指以一门课的课程讲授为对象,将教师上课的视音频信号、教师上课用的演示文稿或软件、教师在电子白板上的讲解备注等多路信号合成一种高级流媒体,形成独立单元的网络课件,并分章分节进行制作,最后形成一门完整的网络教学课程。完成的网络课程存放于TOD点播服务器中,教师和学生均可以随机点播,来进行教学或是学习活动。此类网络课程最大特点是在扩大教学规模的同时,再造教学情景,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讲授型网络课程库的建设主要以自己摄制为主,且可以与其他高校进行资源共享。

讲授型网络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及要求:

(1)选择使用面广,可充分发挥课程效益的课程,如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等。

(2)综合运用视频技术、艺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3)教师讲解视频画面清晰、稳定、色彩逼真;语音清晰、准确。

(4)多媒体课件形式多样,影像丰富,信息适量,能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5)教师的讲解与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相辅相成,声画同步,教学效果好。

6.教师个人教学网站群

教学网站以“站点”形式连接到校园网中,教学内容以web页面为基本元素出现在网点中。在构建教学网站时,要充分利用了网页的基本组成要素把声音、图像、动画、视频、文本恰当地融入到教学资源之中。教师个人教学网站的设计比较灵活,可有选择地开设预习室、网上课堂、案例欣赏、在线练习、网上资源、教学BBS、自我测评等栏目。学生课外可在网上复习所学内容,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进行在线测试或者参加该课程的问题讨论,通过留言板或E-mail对教学提出意见或建议。教师个人教学网站不仅含有具较高学术价值的专题性内容,还可包括教师个人成果的汇集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这样,通过教师个人教学网站,学生不仅能进行多层次的学习,还能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了解。

教师建立个人教学网站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开发和应用的过程。教师个人教学网站规模不一定要很大,也可以体现出比较浓厚的个性化,但必须要能够为教学服务,并且考虑到师生互动的需要。教师建立个人教学网站将成为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的一种趋势。

7.学校精品课程库

“国家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五个一流”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课程的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师生互动学习,可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网络教学环境,具体包括网络资源、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的建设,是精品课程的重要的评审指标。学校在教育技术中心的积极配合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网络教学环境,进行网络资源、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的建设,逐步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并将本校一流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师生互动学习。各高校应充分利用其他学校的精品课程,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优秀课程资源共享。并在此基础上,高度重视自身精品课程的建设。

目前,很多高校均参照国家有关文件,结合自身课程教学的优势与特色,制定了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标准,并开展大规模的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

以上多个资源库的建立,多种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必将为学校的数字化教学和学习营造一个相当优良的环境。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的管理

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的建设为全面开展数字化教学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让系统运行更加稳定、高效,更好地支持数字化教学和学习,必须对系统进行科学的管理。

1.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技术层面的高效管理

采用各系统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此种模式具有系统轻便、易于维护、管理负荷分散、减轻工作量、风险分散等特点,且单个子系统故障并不影响其它子系统的正常工作。

多媒体素材库系统采用了以中文分词技术为基础的词索引技术,实现多媒体数据的存储与检索。采用数据库网关的技术,实现了跨数据库平台的数据检索。

多媒体课件库系统是一个完全的B/S系统。系统采用了RealNetworks, MediaServer等免费的视频内核技术,以及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思想,结合后台数据库对课件资料信息进行处理,能够实现在校园网上实时顺畅地播放教师的各种教学课件。

教育视频资源库主要采用3CX的内核技术,以及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技术,结合后台数据库对视频资料信息进行处理;支持国际工业标准的视频格式及多种事实性标准的视频格式;管理中心综合信息平台可提供文本、语言及静态图像服务。对视频资料具有强大的查询搜索功能,支持多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信息终端,服务器端支持多种视频文件格式(MPEG―1、MPEG-2、MPEG-4、DAT、AVl、DVI等等)。

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库以教育部推荐的4A网络教学平台为管理平台,实现对多门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的管理。

讲授型网络课程库可以江苏科建教育软件有限责任公司的TOD网络课程点播系统为管理平台。

教师个人教学网站群以独立网站的方式统一存于专用的服务器中,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统一管理维护。

学校精品课程库以网站管理的方式进行,精品课程开发完毕后,独立存于服务器上,统一由技术人员管理维护。

2.人力资源科学分配,职责明确,各项工作运转高效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有必要成立资源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任组长,下设多个工作小组,有视频资源建设小组,多媒体素材资源建设小组,多媒体课件库建设小组,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建设小组,讲授型网络课程建设小组,教师个人教学网站群建设与维护小组,学校精品课程开发与维护小组等。

视频资源建设小组又分电视节目录制人员、录像资料压缩人员、录像资料信息描述人员、视频资料上传人员、学校自摄节目制作人员等。

电视节目录制人员的工作职责为不定期广泛收集学校教师对电视节目录制的需求信息,根据需求信息制订录制计划,在电视报的帮助下,准点录制电视节目。负责随时接收教师临时提出的录制需求,及时满足 教师的教学需要。并负责粗略写出节目的简要内容描述。并将录像带归类存放入库,供录像资料压缩人员查阅,压缩。

录像资料压缩人员负责从录像带库中选出急需压缩的资料进行数字化压缩,并截去广告等非教学内容部分,采集压缩成MPC格式的光盘。交给录像资料信息描述人员进行信息描述。

录像资料信息描述人员负责在录制人员粗略信息内容描述的基础上进行较为具体、准确的信息描述,包括节目名称、关键字、所属学科/专业、作者、上传时间、节目简介等等。这些信息描述将在使用全文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时发挥巨大的作用,可极大提高检索的查全率、查准率。

视频资料上传人员负责将数字化的视频节目上传到校园视频点播库中,并及时将入库的最新资源目录对全院师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学校自摄节目制作人员负责对学校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学术讲座进行记录,并将录像带交给录像资料压缩人员,继续后面的工作。如各类重大新闻、各类学术报告、讲座、培训等。另外还负责进行学校电视教学片的制作。

多媒体素材资源建设小组主要负责多媒体素材库中的素材建设。有多名人员专门进行素材的收集、整理、信息描述,并入库。素材的来源主要有购买、下载、自制等方式。购买大量的素材光盘,特别是各类图片库、材质库、模型库、动画库、音频库等。上传时为每一条素材加入较为详细的信息描述。或从Intemet网上下载各类素材,进行信息描述后入库。有些素材通过自己拍摄、扫描获取,加上信息描述后入库。

篇10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管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促使学生形成对个人数字化信息进行科学管理的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励学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培养他们在数字化社会科学管理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理解个人和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内涵。

2、教学难点:掌握信息管理工具的使用,并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讨论法、演示法、自我探究法以及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今年暑假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进行一次为期三天的夏令营活动:参观故宫、八达岭、奥运场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到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为了更好的体验这次活动,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我们出发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从而布置任务―――“网络畅游”:让学生上网搜索与参观地点有关的信息,将自己喜欢的网站添加到收藏夹中,漂亮的图片下载保存到本地计算机中。

【设计目的】虚构这一活动,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来,自然而然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此时布置任务一,让学生体验收藏夹和资源管理器的功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合理、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并提高效率。同时让学生体验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养成科学的使用和管理数字化信息资源的习惯。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巡视全场,及时讲解纠正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醒学生不会的操作可以观看相应的“参考视频”和“知识要点”。巡视过程中发现操作熟练的同学,请他演示完成自己的某个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体现了个人信息管理又要兼顾集体交流,加强小组协作学习。同时向学生展示教师自己的电脑硬盘空间,教育学生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电脑使用习惯,文件和文件夹要按照一定的主题分类存放,合理的科学的使用电脑资源。

准备工作二――“精打细算”:出发前,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是必须要做的,也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大家想带多少钱”?假设每位同学就带500元,该怎样来合理的支配自己的费用?既要玩得愉快,又不能做“日光族”,下面我们对自己的费用开支先来进行一个预算设计。

教师打开事先设计好的“活动费用预算表”,让学生对照“自费清单”,完成“预算表”。

【设计目的】回顾刚学的Office软件,借助Eecel这个软件来规划自己的开销,教育学生合理消费,尤其是住宿生要合理的支配自己每个月的生活费,不能成为“月光族”,要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据说,松鼠有一半时间会忘记自己的果实藏在什么地方,我们也经常为自己没有事先作好安排而懊恼,希望大家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计划地合理开销,有条理地生活。

二、教师总结

篇11

关键词:中学数学;错误资源;有效利用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以及抽象性。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演算能力,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与投入,同时也离不开老师的有效启发。因而,本文就老师的启发诱导作用做出详细的分析。众所周知,中学数学相对于小学数学不论是在知识面的广度还是深度都要更上一层楼,这对于学生学习数学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学数学时更容易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不同的学生数学基础有别,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也存在差异,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犯不同的“错误”。实际上,对于数学老师们开展教学工作来说,这种“错误”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有效把握利用好这些“错误”,使其“变废为宝”,能够帮助老师们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从而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学数学教育工作。下面笔者就来谈谈如何有效利用中W数学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制造陷阱以增强学生的识别能力

在中学教育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学数学题相对于小学数学题来说,难度有了更大的提高,同时中学数学题也容易出现更多的陷阱。实际上,对于学生而言,陷阱题是对知识漏洞的考查。一个学生在做数学题时掉入了出题老师故意设置的陷阱,这就往往可以从本质上说明学生对某个数学知识点或是基础概念的掌握是存在漏洞的。正因为有这样的漏洞和盲点,学生才更容易落入这样的陷阱中。但是这样的陷阱题对于学生自我提升与查漏补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这样的题目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漏洞,增强学生的逻辑能力;另一方面这样的陷阱题容易让学生对这类题以及牵扯到的知识点有一个更深的记忆,而这样的记忆是不容易忘记的。学生掌握陷阱题,也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同类错误的再次发生。基于此,老师在给学生设置题时,应当注意不要每道题都直截了当,而应当让学生适当地接触一些陷阱题,以此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提升自身的判断和识别能力。

二、善于分析学生的错误

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总会犯形形的错误,这些错误多是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造成的。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学习,老师应当针对这些错误开展具体科学地分析。只有在搞清楚学生真正犯错的原因后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引导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自我。否则,学生若是一味地只顾做重复的习题而没有弄清真正的错误缘由,那么学生花费再多的力气,在数学上所获得的提升也将是非常有限的。例如,针对具体的错误题目,有些是单纯的计算错误,那么经常犯此类错误的学生,老师就应当提点他多注意检查与验算,以此来提高自身算数的准确性;有些是具体的概念没有清楚地掌握,导致了学生在解题时犯了根本性的错误,老师应当加以充分重视这类错误,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要点,这对于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解题时犯错误是由于受到题目的误导,针对这类错误,老师应当提点学生多注意总结题目,自己要学会发现题目中容易出现的陷阱。

三、注重灵活处理学生的错误

在分析完学生的具体错误后,老师还应当注重灵活处理学生的错误。首先,老师采取的态度不应当都持否定的态度,尽管有部分学生是由于自身的不认真态度导致出现错误,但是也有更多的学生是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无意识或是无法解决困难才导致出现了错误。针对前者,老师应当去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后者,老师应当针对具体的错误以及相关的原因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导,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知识点中的漏洞,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得到巩固与提高。其次,就具体的错误而言,老师可以将其进行系统的整理,同时让学生就错题进行练习。在进一步的练习过程中,由于学生之间各自的错题不同,老师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向其他人讲解自己会做的题目,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向其他学生请教自己不会的题目。这样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就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同时老师也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分析与整理其他的错误资源。

总而言之,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正确理性地看待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重视错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解决错题的同时不断巩固与夯实自身的数学基础,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为坦诚地对待自己不懂的知识,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具备学好数学最基本的素质。

篇12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和系统方法,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促进教育效果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是关于教育的技术,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育实践。在中学,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支持现代教育思想的实现、支持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丰富教材的形式与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过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效果的优化,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管理。

“资源”是指能促进学习的一切资源,它包括: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硬件资源、各种教育信息软件资源、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实践的人力资源和支撑学校教育的课程资源。其中,人力资源由相关领导主要是校长、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学科教师和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接受教育的学生四部份组成。

在现代教育技术实践中,人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人力资源的管理决定了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

一、校长的力量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行政管理体制是校长责任制,现代教育技术能否在学校教育中起作用,校长的领导力是关键。

校长的领导力体现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上,就是校长明确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目标,并通过一系列的规划、政策、制度、措施以及日常教育工作的相关行为,采取说服、指导、支持、激励等方法让全校师生员工接受并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最终共同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全面普及,要求校长能够清楚的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自己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结合学校实际,带领全校师生共同促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校长领导力的具体表现有: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协调学校各部门统一制定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如:软硬件资源的配置规划、教师的配备管理与培训规划、理论技术学习与研究的管理规划、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的推进规划等,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绩效评估目标。

2.校长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筹措资金,合理配置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件资源,合理配置使用与之相关的专业人员。

3.校长不仅要通过学校各部门创造条件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提供各种支持,如:理论学习、技能培训、教育教学环境、各种软硬件资源、技术服务等,要求并激励师生员工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学习中,还要带头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自己的教育管理工作中。

4.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的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家长教育、教师进修、行政管理等,并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求具体体现在学校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和评估中。

校长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力的各个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不可替代的。有的学校花重金装备了先进的设备,但没有人会用,只能作摆设;有的学校对教师使用设备作了专业培训,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现代教育思想理念,教师不愿意用;有的教师接受了先进的教育思想,但却苦于没有现代教育设备的支持而无法实施……因此,校长现代教育技术的领导力应体现在校长将现代教育技术中涉及到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地管理。

总之,在中学教育中,校长的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力决定了学校教育的现代化的程度。而校长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力的产生,既来自于校长的自身水平素质,更来自于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对校长领导力的要求和培养,教育主管部门对校长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力的考核评价对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专业教师的一席之地

现代教育技术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设备的支撑,而这些设备的购置、使用、管理、维护都需要懂得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专业教师,他们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专业技术教师应该是既懂得技术又懂得教育的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他们的职责是:

1.从专业的角度选择、购置、建设合适的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设备。

2.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专业培训,它包括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而不仅仅是软硬件设备使用的培训。

3.管理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设备,参与学校实施现代教育技术的各项管理工作,协助学校相关部门督促师生员工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

4.通过课程或课外活动,对学生开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

5.维护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专业教师在学校教育中集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为一身,校长的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力将依赖于他们具体实现,教学、培训、使用、管理、维护哪样都不能偏废,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离不开他们的工作。

因此,专业教师既是懂教育教学的教师,也是懂技术、懂管理的专业人员,他们在学校应享有恰当的地位和待遇。

专业教师要管理维护校园网的硬件设备、开发管理维护校园网的软件资源;他们要维护管理学校教室、会议室等各个场所中的多媒体设备,还要维护管理使用广播、演播等设备;他们既要管理维护校园几百台办公计算机,还要开发维护各种教学多媒体课件资源和学校教育管理软件;他们要为学生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也要培训教师在新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使用各种新技术新软件以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顺利应用……他们必须随时准备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求在中学教育人员中配置一定数量不同专长的专业教师,以确保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校要为专业教师提供专业培训的机会和时间,以确保他们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所需要的最新知识和技术,促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专业教师在学校工作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所以对专业教师的考核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教学、技术服务和管理三方面都要有具体的要求,不能有所偏废甚至忽略不计。专业教师确保了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教学管理。

三、学科教师的能力

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离不开教职员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特别是学科教师的能力,学科教师是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主力军。

学科教师不仅要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学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具体体现在:

1.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和专业素质;

2.掌握各种必需的信息技术;

3.具有研究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探索和建构新型教学模式的能力;

4.注重研究学习教学软件、硬件、课程和教学模式,会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软件、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并将设计和研究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

5.会评价和管理各种教学方式所需要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

6.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获得来自于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来源于学校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学校应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教师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科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具体有:

1.开展理论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

学校应定期开展理论和技术培训,使教师建构起正确的现代教育技术观,提高教师实践应用能力;

2.采取各种措施,营造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环境

通过引导鼓励、考核评比等措施,深入教师、学科、课堂,促进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3.注重学习研究,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提升能力

在学校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通过教学研究让教师及时研讨、反思、总结,丰富教学资源,从而提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依赖于学科教师,而教师的运用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积累、逐步提高的,学校应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措施才能推动学科教师的发展,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水平。

四、学生的素养

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课堂教学时,学生的信息素养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如:政治教师利用网络教室组织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时,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水平将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数字模拟实验室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对学生进行学科实验也有帮助,总之,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教育管理,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

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养成主要靠中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当然,学生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参与学习活动,也能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学校不仅要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的正常开设,还必须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注重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要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加强课程的评估与管理。

总之,信息时代要求学校教育应用新理念、新技术培养新人才,在学校实施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人是决定因素。在校长、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在学校教育中有效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