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09:20: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数字教学资源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教育资源的定义是,以数字信号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教育信息,它属于学习对象的一个子集。而教学资源,指的是在教学系统中支持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实现一定教学功能的各种资源。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或教学系统。它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快速化、多媒体化和超链接化等特点。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数字化硬件教学资源和数字化软件教学资源。硬件教学资源是指教育中所使用的计算机、交换机、投影仪、视频展台、移动硬盘、U盘、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软件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题库、网络课件库、网络课程、文献资源、电子百科全书、电子期刊/书籍和教育网站等。具体如下:
(1)多媒体素材主要指数字化的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
(2)题库指的是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某个课程的试题集合,包括试题和试卷;
(3)网络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辅助教学软件,根据运行平台划分,可分为网络版的课件和单机运行的课件,网络版的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单机运行的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
(4)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由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5)文献资料是指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书籍等;
(6)电子百科全书指利用数字化技术(如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存储、检索、阅读的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是按辞典形式编排,系统概述人类各个方面或某一方面知识的大型工具书;
(7)电子期刊/书籍,是利用各种数字化技术进行存储、阅读的期刊/书籍;
(8)教育网站,随着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许多教育机构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并逐渐开始他们自己的数据资源。
三、高明区数字化中职教学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高明区数字化中职教学资源管理的现状,笔者利用网络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具体调查内容见附录。现将高明区数字化中职教学资源管理现状综述如下:
目前高明区的中职学校有三间,分别是佛山市高明区职业技术学校、佛山市高明区技工学校和佛山市高明区东立鳌云职业技术学校。其中高明职校和高明技校同位于高明区富湾镇的职业教育园内。关于数字化的教学资源管理,高明区正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良好的硬件设施,是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前提,在教育园内,成立了实训中心,有根据专业需求而创建的实训大楼,为两个学校提供充足的实训场室。另外,学校教室全部配套多媒体设备,安装投影仪,方便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学校成立了专门供教师备课用的计算机室,里面每台电脑配置打印机;学校还开通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校园。
但是,硬件教学资源仍然有待提高。目前实训大楼里的设备,有一部分已经相当落后,影响教学效果;有些设备不够用,白天场室利用率达到百分之百,甚至有些场室晚上仍要安排上课。实训中心图书馆形同虚设,尚未对师生开放。中职学校教师并未实现人人一台电脑,多人共用的结果是时间冲突,备课诸多不便。而校园网络,除上课需要,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其他时候只是对教师开放。因为根据学校规章制度,学生不允许带手机上学,所以无线网络进行了密码保护,禁止学生手机上网。
关于软件教学资源建设,这方面仍然是空白。欠缺统一的制度管理和互动平台,教学资源无法有效共享,呈现“资源孤岛”。教师备课只局限于科组内交流,校园网上没有数字化教学资源供师生查阅下载。
四、关于数字化中职教学资源开发的几点建议
1.完善硬件设施。
努力争取政府加大投入,尽早构建中职资源网络平台。比如增加实训设备、实训场室,淘汰过旧的机器;尽快落实图书馆建设,逐步实现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建立中职资源网站,帮助师生实现资源共享;落实教师人人一台电脑,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分时段开通校园网络,让学生可以自主下载学习资源等。通过校企合作,拉动企业对校园建设的投资。
2.建立管理机制。
高明教育系统统一制订《区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管理办法》和《区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考核标准》,并在组织上、技术上、资金上给予保证和支持。为提高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的积极性,明确考核标准,建立奖励与考核机制。比如对教师上传的原创教学资源和素材,学校可以自主采用增加绩效工资积分的方法来兑现奖励;在数字教学资源的收集上,要求每位教师将日常上课使用的电子课件、电子教案、教学视频、习题集、试卷等相关电子文档上传共享。
3.提高教师信息化能力。
抓好教师培训,教师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信息化的水平。学校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轮训、自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校外培训为辅,实现全员培训。并通过课件制作比赛、信息化水平测试等促进教师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专家讲座、集体培训、抄写学习笔记等途径,提高自身计算机水平。
4.不断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
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从无到有,通过硬件设备落实,把网络平台建设起来,导航栏里将每个专业作为一子菜单,每门课程设置一栏目,让教师把相关资源上传上来。另外,利用网上众多的教育网站,针对每一门课程的资源,下载收集更加全面的教案、实例、课件、视频等,加入资源库中。逐步完善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收集、审批、、维护、整合,实现资源模块化。教师通过这个平台随时可以下载这些教学资源供教学使用,学生通过注册用户审核之后,也可以自主访问这些资源。
附录:问卷调查内容
1.你所在的年级()
A.中职一年级 B.中职二年级 C.中职三年级
2.你对学校计算机机房的硬件设备是否满意?()
A. 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3.你是否经常登录校园网?()
A.经常 B.偶尔 C.很少 D.一次也没有
4.你认为校园网的网速如何?()
A.非常快 B.比较快 C.比较慢 D.很慢
5.校园网或因特网中是否有充足的适合你的课程资源?()
A. 非常充足 B.比较充足 C.一般 D.不充足
6.目前你对学校多媒体教学的评价是什么?(多选)()
A.图、文、声、像并茂, 教学表现力强,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
B.比传统教学更能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C.有利于师生间的相互交流
D.教学内容是教材的翻版
E.进度过快,很难跟上老师的进度
F.使师生间情感交流减少
G.上课时注意力很难集中
7.你已经掌握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有哪些?(多选)()
A.Office办公软件
B.使用QQ或者微博进行交流
C.使用邮箱收发邮件
D.使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查找资料
E.图形图像类软件的使用
F.能使用一种或多种语言进行编程
8.你经常使用计算机进行哪些学习活动?()
A.利用网络搜集学习资料
B.使用E-mail向老师递交作业
C.利用网络学习老师提供的电子网络课件
D.看专业课实训资源 E.看电影、听歌
F.玩游戏 G.利用QQ聊天 H.其他
9.平时有没有利用手机上网?()
A. 有 B.偶尔 C.没有
10.家中电脑是否联网?()
A.是 B.否
11.你对数字化学习的了解程度? ()
A.比较了解 B.一般 C.不太了解 D.没听说过
12.你希望使用数字化资源学习吗?()
A.非常希望 B.希望 C.一般 D.不希望
13.你希望获得哪些数字化学习资源?(多选)()
A.课堂教学录像 B.多媒体课件
C.扩展性学习材料
D.课程文件(大纲、教学安排等)
E.专业相关文献虚拟
F.实训课件、软件(含视频)
G.模拟考试练习 H.其他
14.你获取数字化资源的主要途径是? (多选)()
A.校园网 B.图书馆 C.Internet网络下载
D.手机 E.移动存储盘 F.其他
15.你目前获得的数字化资源遇到哪些困难?(多选)()
A.课程学习相关资料少,找不到想要的东西
B.网上视频课件打不开
C.有资源,学习内容太难或不感兴趣
D.不适应网上学习方式 E.其他
16.你喜欢多媒体教学吗? ()
A.很喜欢 B.喜欢 C.一般 D.无所谓E.不喜欢
17.大多数教师经常使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教学吗? ()
A.每节课都使用 B.经常使用 C.偶尔使用
D.很少使用 E.从来不使用
18.教师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对你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吗?()
A.能很好的促进 B.较能促进
C.效果一般,但挺有意思
D.说不清楚 E.没有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高明区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1-0073-04
一 现代教育技术服务面临的新需求和挑战
今天绝大部分高校的“教室”,
硬件配置上已早就不止是黑板、粉笔和桌椅。电脑、网络、投影机、幕布、有线或无线麦克风、网络中控讲台、监控等设备已经成为一间基础多媒体教室的标准配置。
在各类专业化教学环境中,为了满足不同教学需求,还配备有专业的电子白板、语音教学设备、远程教学设备、同声传译设备、公共机房电脑以及相关管理软件等丰富的软、硬件设施。现代化的课堂授课已经逐步呈现出教学手段多样化、数字化的新特点,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也从原来单一的演示功能逐步发展演变成为现代教学正常开展所必需的基础性技术支撑平台。
所有这些信息技术和教学设备的使用都极大地丰富了授课的手段,提升了教学效果。然而由此,也带来了高校教学和资源管理中的一系列新的问题,例如:
・为师生提供服务的“客户”关系管理问题;
・排课遇到的设备需求匹配等新问题;
・培训和协助任课教师和学生使用设备;
・维护与更新问题;
・教学设备的性能改良与人性化设计;
・教育技术工作人员与服务商之间的沟通、评价问题;
・教学资源的资产管理问题:
・设备故障的紧急响应与处理;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蓬勃发展在为师生们带来更高效、更丰富、更及时互动的教学环境的同时,也对广大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急剧增加的教学资源,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计划和安排?面对数量不断增多、复杂度不断增加的教学服务需求,如何更好、更及时的提供服务响应?对于教学和会议的技术支持工作中经常发生的紧急突发状况,如何更好的安排即时响应和应急处理?
这些问题正是现代教育技术服务工作者在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下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进行大胆尝试和改革,给出能够提升高校教学保障工作质量和效果又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需要我们在摸索中实践前进,不断探讨现代化教学服务管理的适应性模式。
二 运用各项信息技术构建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
表面上,诸如资产管理、排课管理等各环节,在高校中都已经存在现有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然而从教学资源服务实践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管理系统由于传统上归属不同的部门,往往不能及时到位的根据实际需要做出应对,因此,需要有一套机制来协调和整合这些现有的管理流程,以便能够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资源的作用。为此,作者引入了构建“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的概念。
1 构建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的现实意义
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引入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的意义:
(1)首先,从理论上提供一个全面科学化管理和评价现代教育技术服务工作的设计依据。按照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最新定义,所谓“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对有关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目前在教育资源管理中普遍使用的工作记录的方式难以对学习资源的利用绩效进行系统性的评价,如果采用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就可以提供这样的一个评价手段和依据。
(2)其次,引入平台能够为教学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参考操作方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飞速发展引发了许多原有的服务管理机制的不适应性问题,搭建教学资源的服务与管理平台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可以将我们的实践工作提升到一个全面“科学自动化”的层面上。
(3)最后,通过一个统一的平台来完成教学资源的服务管理将是教学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教学的服务需求不然呈现更加多样化、复杂化、专业化的趋势,只有通过提供统一的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对教学资源进行完整的统筹与规划,才能够解决或缓解资源冲突、多头管理等现实的问题,同时将现代教育技术服务现有的传统离散事件记录型的管理方式转变升级为适应新形势的数字化监控预警型的信息管理模式。
2 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的逻辑架构
依托互联网和校园网的强大支撑,利用计算机软件并结合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的中央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以及远程管理技术、移动通讯等各种软硬件信息技术,通过构建一个综合性的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逻辑架构如下图1所示)。
把教学设备服务包括设备使用需求申请、使用计划安排、设备准备和检测管理、课前自动启动运行、故障提示与处理、设备课后关闭、设备维护、紧急事件处理、设备预警措施等在内的各个环节统一协调成为一个整体的自动化流程,同时融合师生服务客户关系管理、设备更新升级管理、教育技术工作人员与服务商之间的沟通、评价问题等方方面面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期提出一套适应当前新形势要求并能够涵盖现代教育技术服务工作各个方面、沟通协调各相关主管部门的、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自动化、信息化的管理规范与流程,努力提升教学设备管理服务的规范化程度,减少跨部门横向沟通的障碍,从而取得专业化的优势,改善教学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效果,为高校教学服务管理支撑体系的构建做出一些有益的尝试。
由上图不难看出,所构筑的服务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其最内部的是服务团队,然后由平台的各个功能模块来完成多媒体、语音教学、公共机房等各类教学设备的驱动和管理。反观一般传统的结构:“服务人员一设备层~教师学生”,现在通过平台的各个模块有机的将设备和服务团队融合起来,形成“服务设备团队一管理平台一教师学生”协调统一的机制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
3 预期计划解决的主要问题
前文列出了关于教学资源管理中涉及的诸多问题,在现有的实际工作中大家强调和探讨较多的都是解决设备升级改造等“硬实力”的问题,但笔者认为:对于如何有效进行教学资源的综合管理和服务这样的“软实力”问题的探讨,特别是解决教学设备的综合管理及有效利用的问题,是使得硬实力能够事半功倍地发挥出效用的关键。因此,我们希望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将主要用于解决现代教育技术服务工作中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以一个统一的整体面向师生服务,即可以弥补服务中由于不同部门归属带来的“真空地带”,又可以更加方便教师及时掌握教室与设备安排或调整情况,快速获得直接服务人员的聪系方式,最大限度降低服务等待的发生率和时间、节约联系时间和改善服务响应效果。
(2)通过平台可以更加方便灵活的对每一节课的教室
和多媒体设备、计算机设备、语音设备等所需要使用的教学资源进行统一合理的配置,一方面避免资源重复安排冲突,另一方面最大限度的避免设备使用的不均匀现象,优化资源分配,进而保证设备的更新换代时间并减少故障率。
(3)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动化管理的优势,把设备开启、检测等工作利用平台在上课前进行预准备,减少教师和学生的操作从而降低培训的难度和强度,同时减轻师生额外学习设备软硬件操作的负担。
(4)利用不同设备的使用频率、故障率统计数据,可以分析各种类型的教学设备实际受欢迎程度、使用频度和质量等,为后续的教学资源的扩充、更新换代以及新建项目的设计规划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5)为后续设备采购招投标和供应商选择提供第一手的历史参考信息和资料,改善目前绝大多数情况下仅凭印象打分的主观模式。
(6)利用平台的数据库既可以为资产管理部门及时提供相关数据又可以方便使用部门的管理操作。
(7)利用平台的预警系统可以提高教学服务过程中紧急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三 服务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下面,我们就针对日常教学设备的使用管理需求,概要地对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设计:
1 主要系统构造
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将具体由教室/设备资源计划模块、教学设备远程中央控制模块、设备常规维护模块、教学资源使用情况综合统计分析模块、服务商沟通评价模块以及人工干预机制六大主要模块构成,形成信息之间通畅、快速地相互流转和通讯,力求达到响应“零延迟”,服务“无障碍”,统计“自动化”的效果。
2 教室/设备资源计划模块
师生通过包括教务排课系统、人员申请等各种方式提出教室/设备的使用申请,由系统自动根据使用申请的特点、设备使用需求匹配相适应的教室和设备,并经过人工调整和确认形成设备使用计划。
3 设备使用管理模块
(1)教学设备远程中央控制模块
当确认设备使用计划后,设备远程中央控制使用模块将根据系统统一设定的或者单项计划独立设定的提前开启时间自动开启设备,进行提前检查操作。如果设备开启出现异常,将由系统返回一个异常信息给设备管理服务器,在控制室的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这个信息进行相应的操作。如因设备故障等原因发生教室或设备使用更改情况,可及时在平台中进行记录和调整,相关部门自动获得通知。
(2)设备常规维护模块
由系统统一设置每周的设备自检时间,到自检时间后将由控制中心统一发送设备启动自检信号并开启设备进行自检操作。对于有异常的设备,系统提示进行远程处理或人工干预操作。由工作人员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操作。维护情况及故障维修由系统进行记录存档实施跟踪。
4 设备采购规划模块
(1)设备更新到期预警提示
根据设备的使用年限、额定使用时长等数据参数自动对比设备已经使用的时间,对于已经达到或超过80%和90%的设备分别提出提示和警告操作,为设备采购工作的规划和准备提出参考依据。
(2)设备采购方案建议
根据需要采购的设备类型,例如投影机、多媒体中控设备等,按照不同指标排列出各个厂家以及产品型号的优先顺序。比如可以分别按某一型号的投影机设备使用故障率由低至高或者按照服务综合评分由高到低进行厂商的排序显示,给出采购的参考方案。
5 风险管理与预警设置模块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软、硬件设计缺陷和可靠性等导致的设备故障或因操作不当导致的系统不能正常使用又或者因误操作而造成的故障时有发生;病毒发作和黑客攻击引起的系统瘫痪防不胜防;包括电源波动、温湿度异常、雷击等外部环境对计算机系统的影响或损坏也不容小视。这种种因素增加了教学资源服务管理的工作难度和紧急突发事件预防与响应的必要性。因此,需要在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中引入预防性维护和应急故障处理模块。
我们可以借鉴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构建教学设备服务与紧急处理的知识保障支持系统,具体包括故障估计与处置预案、事先检查(定期和不定期)、紧急处理(现场维护与替换)、事后处置与改进等全面系统化的保障措施,力图做到“遇到问题有法可查,处理问题快速及时”。
6 统计分析模块
(1)教室,设备使用情况统计
通过平台日常记录的数据,可以很方便的实时地得到每一间教室/实验室/会议室、每一台教学设备的使用总学时数、学期使用率等各项统计数据,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一目了然。
(2)设备使用频繁度等应用分析
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类型对教学设备资源进行使用频度的统计,得到各类设备使用频度的第一手客观数据,为教学设备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同时,通过这样的统计可以对以后的教学资源使用需求进行合理预测和评估。
(3)设备维修率、故障率统计
自动对比每一台设备的使用时间,与设备额定的使用时间进行比较,在达到80%额定时限时进行提示,以减少因为设备老化带来的故障隐患。针对每一台设备自动计算总的或者学期的故障率和维修率等数据,对于高故障率的设备可以考虑提前更换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原因研究和分析。
(4)服务商质量信誉分析
针对单个服务商提供的所有设备综合统计出设备故障率和维修率,然后对各个厂家产品的故障率和维修率进行横向比较,以便在后续的采购决策中参考使用。另外,可以考虑由工作人员对厂家每一次的维修服务进行态度和效果评分,汇总得到一个厂商服务的综合评分,作为招投标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数。
7 人工干预机制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服务的特殊性,有时属于硬件故障需要人员到现场检修或者更换设备,仅仅依靠自动化的网络控制和监控是无法完成全部服务过程的,适当的人工干预机制作为整个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需的。
四 教学资源服务管理平台的应用前景展望
在2009年暑期,厦门大学利用网络中控集中改造的一百多间多媒体教室运转近一年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上课师生对于这样集中管理的新模式带来的高效率与良好服务体验反响热烈,由此减少了无效劳动,更带来了技术人员服务的更加专业和高效。这是一次对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资源管理效率与效果的初步尝试和良好印证。
我们相信,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优质的服务理念有机的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源服务管理体系,必将在教育资源的计划、使用、维护、统计、规划等各方面带来更规范的管理和更优质的服务,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创造一个更加高效、和谐的教学环境,并最终取得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呈领,王继新,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A],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6)论文集[C],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2]洪生伟,教育服务质量管理体系[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
1.有助于教学资源共享。酒店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立能够提高酒店专业的教学质量,让教学资源得到共享,因为单一的一个学校,一个地区所能够提供的教学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能够把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资源平台共享建设,让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使用,这样教学资源的受益面也会逐渐的扩大。
2.促进专业化改革。酒店专用的服务宗旨是以开展服务作为主要目标,进行课程开发的时候要以课程发展为主要的原则导向,让实践和理论教学能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发展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在的课程改革和发展创设有着很大的平台推动,资源库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要鼓励老师进行积极的参与,老师在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开始新的探索以及推行,形成良好的推动力的同时让学生对专业有学习兴趣,老师在开展资源库建立的时候可以聘请酒店工作中的相关专家来开展指导,让专业化的发展变得更加有使用价值,酒店专业就可以蓬勃发展起来。也可以运用网络平台的建设,让师生能够有效的了解酒店行业发展的前沿成果,开展动态的行业交流发展。
二、资源库建立的主要内容
校企合一是酒店专业发展的长期实验课程,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结合实验、实训、和实习的三项资源模式的专业化模式建立,来实现工学结合的能力培养途径和能力培养措施,这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能够为企业的资源管理建设专业的长足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2]。
1.专业化课程模块的建立。酒店的管理专业要以实用性的培养和岗位的需求来作为开展教学的基准,加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让酒店行业的发展有着新的发展要求,现在的很多行业的发展是要不断的进行改进和更新,在合理动态课程管理的进程中,在行业发展中要和企业管理模式结合,和现代企业和现代酒店管理接轨,结合本专业的发展优势和特点。对核心课程进行监理,通过核心课程的发展对其他的专用化课程资源模块进行有效的更新,其中包括具体的课程教材以及参考教材、教案的建立以及课程考核模式的相关试题建设等等,要强调整个的课程计划和教学计划的吻合,这样可以让其他的专业和课程设计来有效的结合。
2.行业培训模块建立。行业培训模块的建立是职业资格培训和专项培训两个重要的方面,在职业培训中包含着职业中的岗位等级培训和分级别的培训,这要和地方的人力资源相关部门进行配合,还有就是现在的很多岗位岗位职能发展是要有相应的上岗证书还有晋升的制度,只有通过建立相关的岗位职能培训来完善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三、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
酒店专业教学资源的建立是一个立体教学平台的推动和法,现在在酒店平台建设中要包含网络核心发展平台以及校内酒店是实训基地还有在企业中建立的实习平台,这三个大的平台是相互配合相互发展的,他们彼此之间是有着联系的,在教学中要彼此配合彼此推动。
1.网络核心的数字平台。教学资源的发展是实际上就是把教学中的专业化模块,运用图片、视频和数字化的课件,联接在一起,通过网络化平台的建立让资源能够产生共享。数字化管理化平台人员要借助老师来开展资料的分类和管理,要及时更新资源库里面的资源,让资源能够进程有效利用,还有在数字平台管理过程中对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实时跟进,在运行的时候要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发展,所以要对技术进行更新,这样才能够保证客户端的良好连接以及互动,老师和学生,学生和系统,系统和企业都能在系统中进行对话,老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参考材料上传到平台上面,让学生能够随时互动。学生可以在数字平台上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企业可以把行业的动向及时的传递给学生和学校,三者的相互配合来形成立体教学资源的搜集,在最终能够整理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学生在学习和互动中提高自己的自身素养,要完成了教学内容的有效更新。
在21世纪,学校美术教育更注重美术与文化及社会的联系,更重视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开发新的美术课程资源成为世界各国美术教育研究的新热点。美术教育界在设计美术课程时,吸收后现代课程的特征,走出了狭隘的纯粹艺术的圈子,拓展至更广泛的范围①。
一、美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概况
20世纪90年代,国家教育部门对美术课程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扩展,1992年公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美术教学大纲》已经包含了与课程资源开发有关的条文。
在新的教学大纲公布后,美术教科书从开发乡土教材、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开展课外美术活动、增加教学资料、设备资源等多角度拓展了美术课程。但是,这些新的举措未能从相关的情境中发掘其内涵,更重视了内容,而忽略了学习方法和过程。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强调,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认识。2001年7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国家标准》的实验稿完成,明确把美术课程的新资源归为三大类: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信息化资源。②可以说,新世纪的中国美术教育,在不断地努力探求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的美术教育课程资源。③
课程资源(CurriculumResources)可分为目标资源与教学活动资源。④课程扩展是与之相关的概念,可分为“扩展计划”和“个别深造”,其中“扩展计划”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机会学参考书或教科书所容纳的基本知识以外的知识,它的资料来源是无穷无尽的。现当代艺术的学习属于教学活动资源里扩展计划的内容,并且具备了美术课程三大类新资源的特点。
二、中等美术教育与现当代艺术
1.中等美术教育的特点
我国的教育结构,从层次上可分为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从类型上可分为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其他类型教育。这里所研究的中等美术教育,虽然也涉及以上的各类型教育里的美术教学,但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普通中学、职业中学,以及中等师范学校进行的美术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以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会员国大会通过并印发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为参照,把我国教育与国际教育分类接轨,其中2级、3级教育即初级中等教育与高级中等教育,对应为国内的初中阶段教育与高中阶段教育,受教育者的年龄约在12-18岁。美国美术教育家艾斯纳把美术能力的发展归纳为:机能性、图画记述、再现、灵感与表现四个阶段。他认为美感满足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个阶段中,处于第四阶段10岁以后青春前期的儿童开始注意作品的美感。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变化方式是可预知的,他们的认知行为与其年龄和成长阶段有关。他把儿童绘画分为感觉运动期、符号功能期、视觉思维期、具体操作期、形式操作期五个阶段。其中第五个阶段(12至15岁)的儿童喜欢运用想象对未来进行规划,兴趣指向未来和非眼前物,价值和观念变得重要起来⑤。因此,中等美术教育对儿童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2)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学美术教育地位曾一落千丈,美术课随意被削减甚至取消。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美术教育从以前的“小三门”“调料课”“机动课”的可有可无地位已逐渐成为当今不可动摇的必修课,美术教育内容的单一性、纯技能性已被丰富性、艺术性、趣味性取而代之,美术教育的大美术教育观念得到了发展。
(3)中等美术教育就其教育类型而言,既有以美术本位教育为重点的职业中学教育和师范院校教育,也有强调教育价值的非专业美术教育的普通中学教育,可谓集两种不同取向的美术教育于一身。中等师范学校承担着幼儿园和小学美术教师的培养任务,更有它的特殊性。
2.目前中等美术教育里的现当代艺术
西方现代艺术是从20世纪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段时期中多种风格流派的总称。它经历了“反传统——形式创新——形式走向极致”的过程。它的基本形态因离开了当代人的审美理想,离异了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而受到人们厌弃,走向没落。当代艺术这一概念是针对现代主义产生的。在上世纪60-70年代,由于波普艺术及超写实主义的成就而成为普遍的艺术潮流,即所谓后现代主义。⑥本文中所提到的“当代艺术”,特指在中国90年代以来随着资讯国际化,艺术和当代文化背景发生的种种联系。
在中等美术教育中,根据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选择初中、高中、职业中学、中等师范教科书等教材。教材由国家统一组织编写,分“人教版”“沿海版”,书中范图基本沿用多年前采用的作品,形式较陈旧。中国美术史教程一般只讲到清末民初,学生无法从学校教育里正式接触当代艺术,充其量也只能接受一点零星的信息。
笔者就所在工作单位,对168名本校中等美术教育的学生及120名广东省小学艺术骨干教师进行了有关当代艺术的问卷调查。学生的调查中,能准确说出当代艺术的三种创作形式的占58%;能说出一到两个当代艺术家的名字或作品的占32%;不能肯定地说出当代艺术的含义和特征的占100%;希望通过在校的课程学习去了解当代艺术的占93%。教师的调查结果:能准确说出当代艺术的三种创作形式的占21%;能说出一到两个当代艺术家的名字或作品的不到1%;不能肯定地说出当代艺术的定义和特征的占100%;希望通过学习去了解当代艺术的占87%。
被试学生与教师都有一定的代表性。从上述的调查可见,学生比教师对当代艺术的信息更为关注和敏感,并且更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两者都对当代艺术的特征理解模糊,调查中还意外发现,69%的学生对行为艺术尤其关注。
直接作用于调查结果的因素有三方面:第一,地区条件。被试学生就读于广东省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文化、资讯较发达,有利于获得艺术的新信息。而被试教师来自广东省各地,包括边远山区,整体来说条件相对落后于前者。第二,年龄制约。青年学生精力充沛,个性强,乐于接触新事物。教师有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容易安于现状造成惰性,缺乏探求新知识的激情。第三,被试学生是在校的美术专业学生,包括师范类及非师范类,他们处于稳定的美术学习氛围当中。被试教师是艺术骨干教师,但根据各地的具体教学状况,有的美术教师教音乐课,有的音乐教师改上美术课,音乐、美术都教的也有之,分散了对美术领域的注意力,部分教师的美术知识不全面,对美术史学的了解更是停留在求学时期的水平。
三、在中等美术教育中引入现当代艺术的意义
1.开阔视野,强调包容性和开放性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沟通和西方现代艺术的传入,不同类型、性质的艺术活动层出不穷,艺术创作的形式、手段灵活多样。当代艺术本身多元化,极具包容性,世界各地的创作很活跃,任何东西都能被纳入艺术的范畴。它可让适合艺术的常规的不同的艺术观点共存;它有新的表现形式,如:装置方式、行为方式、观念摄影等,但从不排除传统的架上绘画和雕塑方式;它运用新的媒材,如数字媒介、光、电等,而不单是我们常见的纸、笔、墨、颜料;它告诉当今的艺术学科已不再像从前一样细分,模糊的专业界线和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正成为艺术领域的发展大趋势。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现当代艺术,让学生看到更宽广的艺术前景,避免成为新世纪艺术世界的“井底蛙”。2.新形式、新媒材的运用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我国现行的普通学校的美术教学大纲,都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列为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⑦创造之初就是要超脱逻辑的羁绊,偏离思维常轨,这些从现代艺术作品可以体现。如西班牙画家达利的著名作品《时间的永恒》,改变了事物正常的逻辑关系,对事物的本质变化进行富有想象的表现;荷兰石版画家埃瑟尔的作品《瞭望台》,从错视觉的角度打破了生活中的现实存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印象派画家的艺术探索成果,已经十分自然地融入中国艺术家的创作之中,在油画或者水墨画中,都可以看到汲取、融会印象派绘画观念和技法而获得成功的事例。我们不妨尝试超越习以为常的、普遍认同的写实主义的方法去看现代艺术,也不妨尝试将现代艺术联系当今的教学。
在中等美术教育中,基础课以素描、色彩(水彩、水粉)为主,加上部分的手工课,学生接触到的不外乎各种纸张、炭笔、炭条、炭精棒、水彩和水粉颜料、油画颜料等绘画及手工制作所用的常见材料。现当代艺术的表现手段超越了传统,一方面是对材料无所不用其极的运用。另一方面,体现在对艺术工具的选择之中,诞生及成熟于20世纪的各种新科技如摄影、影像,以及新兴的电子虚拟技术,都以艺术的名义聚集到一块,与传统媒材交互融渗,构成了当代艺术新的艺术视觉形态。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靳尚谊在谈到新艺术现象对现代生活的作用时说,艺术的形式在高度发达的社会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观念艺术、装置艺术已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因为青年人、学生喜欢。这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⑧我国的美术教育,长期以来以前苏派的教学模式为范本,以架上绘画教学为重,强调理性思维的观察方法,追求狭隘的“技”的训练。此方法所用的工具与材料较为单一,在普通学校里有相当的难度和单调性,学生无法从中获得丰富的视觉信息,思维方向是直线的、平面化的,不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压抑了学生个性情感的发挥,往往使学生失去兴趣和信心,感到艺术遥不可及。当代艺术超越了传统的点、线、面、色彩等美术元素,因每个艺术家的情感不同,相同的媒材有了各自的符号意义,必然导致艺术风格上的多样化。阿恩海姆说过:“用任何媒介塑造形象都需要创造性与想象力”,“每换一种新的媒介,就需要产生新的创造⑨”。西方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每一次材料的更新都会带来艺术的观看方式的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当代艺术重视新材料的探索与研究,尤其是与传统艺术媒材结合的综合实验,对技能的要求不一定很高,鼓励人们主动、积极地寻找表达自己的媒材,轻松愉快地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成就了20世纪德国艺术大师博依斯说过“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可能。
3.通过艺术认识社会
当代艺术立足于迅速变化的生活和公众之中,赋予作品当下观念的同时,尽量使作品的含义浅显易懂,主要体现在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当代艺术家中不乏把流行文化引进,重新面对和思考中国的艺术、现实和历史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给予新的表达和阐释。如黄一瀚以人们熟悉的麦当劳叔叔形象进行创作:100多个一米多高的麦当劳叔叔手持玩具枪,涌进了铺天盖地的中国都市房地产模型,表现一种虚拟的战争游戏,表达作者对商业经济文化背后之争的忧虑。⑩
4.有利于艺术及教育的发展进步
现代艺术把形式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艺术本身在近百年中发生了巨大而复杂的变化,拓宽了现代艺术的疆域。当代艺术强调观念,所反对的正是传统的观念,但对现当代艺术的学习,并非对传统艺术的否定。现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是相互借鉴、融合渗透的。现当代艺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才能避免缺乏审美,避免苍白肤浅,避免在艺术全球化的大潮流里盲目迎合西方主流文化的口味。传统艺术运用西学观念思考本土问题,借用现当代艺术的语言,对自身进行反思并加以适当的调整,才形成了现今的文化及艺术探索。20世纪的现代主义在许多方面突然与传统分道扬镳,形成一种革命性的、充满活力的艺术创作方法,本身就可以回答有关当代艺术的进步问题。
新教学内容的吸纳,对于教育的观念将是一个新的挑战。不管是艺术还是教育,要做到真正的进步,必须要有多元平衡的学术环境,博大的胸怀和前瞻的意识,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
5.有助于实现不同的教学目的
当代艺术具有灵活的创造性。它不单体现在多种创作形式和手段上,还将体现在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侧重地发挥不同的作用: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来说,可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生活工作的应变能力;对于美术专业的职业中学学生来说,可以提高创造美术作品的能力;对于师范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有自身的培养和善于运用美术手段和教育规律去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的双重意义。
师范美术教育的母机作用,在整个美术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否具有前瞻性、能否把握学术前沿的新动态是师范美术教育的关键。无论现在的教师还是未来的教师,如果本身没有做好这种准备,就无法迎接“知识爆炸”的时代和应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
6.顺应教育的迫切要求
“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引发的特殊案件在艺术界、法律界引起强烈反响——广州美院教师状告美术馆,称美术馆在“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中展出的两件作品“很恶心”,侵犯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权,(转第85页)(接第57页)要求赔偿。上海的一所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老师在课堂上播放有“性器官暴露”镜头的影片,几位学生在看了这些镜头之后“胸闷头晕”,最终的结果是导致了这位播放影片的老师被校方解聘。诸如此类现象的产生,应归咎于某些学校培养太滞后的缘故,人们对艺术现象一直缺乏系统、全面和学科性的阐释。许多有识之士就现当代艺术与教育问题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呼吁。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教师李小山就艺术教育问题答友人问时,提到“要给未来一个交代”,陈履生认为“美术教育应对新的问题要有思想和学术准备”,朱青生教授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演讲时强调“现代艺术中艺术家的责任”,广东美术馆编辑胡斌在文章中问道:“谁来承担我们的当代艺术教育”,由此看来,把现当代艺术引入现实的美术教育更是有必要的。
然而,由于部分现当代艺术作品盲目模仿,缺乏思想深度,使人认为现当代艺术总是前卫的、荒谬的,只有艺术家才能看懂,因此作为教学内容必然存在争议。现当代艺术的发展,打破了许多传统的规范,也误导了许多人片面地求新求异,淡化了传统的审美标准。现当代艺术的多元性,以及新媒体的介入,使有些人认为新观念、新媒介可以代替技艺以及修养,由此导致了极端的行为艺术,如:虐杀动物和吃婴儿等哗众取宠、标新立异的低级庸俗的人物与作品。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拥有的美学知识十分有限,现当代艺术有许多艺术品往往无法归类到我们常常熟悉并联想到的传统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品之中去,因此需要重新认识。教师应该看到大部分艺术家及其作品都能体现积极向上的艺术良知,客观分析鱼龙混杂的现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分析判断能力。当代艺术有实验性、探索性,也容易作为当代艺术不成熟的象征。面对观念性越来越强、样式个性越发突出的当代艺术,产生困惑、难以把握,人们需要以更高的理论高度去做细致的分析与研究。
另外,现当代艺术因为其观念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批评准则的漂移,反映到教育中就比较具体,当代中国高校美术教育的滞后,同样不能回应这些具体的问题。引入现当代艺术内容作为教学资源,对高校美术教学可谓一个有益补充,也使中等美术教育获得坚实的承托。
在目前的国际文化大背景下,资源是一种内在性的需求,我们只能在一种开放的心态和积极参与之下才能充分发掘,更重要的是,永远都有未完的“现代”“当代”,我们应该对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筛选,也没有理由去拒绝这个用之不尽的新文化资源。
注释:
①②徐建融.美术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第1版,第330页,第334页.
③张桂木.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第1版,第21页.
④转引沃伦(Warren),托尼(Torneyetal)《课程》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第112-113页.
⑤程明太.美术教育学.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3.第1版,第258-262页.
⑥⑩邹跃进.通俗文化与艺术.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8.第1版,第7页,第1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