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8-04 09:20: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

篇1

社交媒体的出现迅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沟通方式,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经历、感悟成长、聆听声音,并将其逐渐固化成一种自主行动。当前基于移动平台的数字阅读正逐步兴起,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阅读的一个重要媒介,高校图书馆在工作重心转变过程中,把阅读推广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做,这归功于阅读推广的开展。鉴于社交媒体对用户阅读习惯所起的巨大作用以及其本身所具备的一些特性,将社交媒体应用于阅读推广工作成为诸多图书馆的共识。

1.社交媒体下阅读推广

1.1为什么要进行阅读推广

1.1.1回归图书馆基本属性的需要。文献载体形态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变化,阅读在启迪个体心智、开拓个体事业、推动社会成员整体素质提升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图书馆文化功能的具体体现,而文化功能是图书馆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功能。传统“重藏轻用”的观念束缚了图书馆管理者的手脚,图书馆营销更是一件“稀罕事”,更不用说去发掘图书馆的文化属性。在面临最为严峻的生存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图书馆举办了“读书节”“微书评大赛”等阅读推广活动,以期重新获得读者的青睐,这些活动不论内容、形式如何,实现了纯信息输出到文化传承的转变,是对图书馆文化基本属性的回归和重视。

1.1.2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图书馆在组织架构、服务范围、人力资源等方面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这对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的最好诠释。图书馆的物理形态、人员构成、功能、使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当前图书馆存在的主要价值已不再是其拥有的海量文献,而在于依托文献提供的各类服务,特别是在文化建设领域有所作为。

1.1.3社交媒体等技术不断出现所带来的生存压力。社交媒体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其发展的速度却超乎想象。纸质媒体时代,读者习惯于通过直接阅读纸质文献的方式来满足阅读需求,所以图书馆的入馆人数及资源利用率相对较高;网络时代的到来,数字阅读、移动阅读成为一种主流,图书馆为了应对这种冲击推出了数字图书馆、手机图书馆,人馆人数虽然没有减少,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却持续降低。此外,网络的出现使图书馆传统的信息垄断地位土崩瓦解,强大的搜索引擎以及网络百科全书已经取代了图书馆在信息来源中的优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不得不面临存在和发展的危机。

1.2社交媒体下高校读者的阅读特点

1.2.1社交媒体的特点。社交媒体是人们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工具和平台,依靠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个体之间的一种有机链接,充分满足了互联网时代个体的个性化社交需求。社交媒体本身具有的一些特点给它带来了十分庞大的用户群体,微博、微信的用户群体都以数亿计。社交媒体在信息的传播上具有及时和精准的特点,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信息推送,充分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包括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内的社交媒体,能够起到富媒体传播的功效。此外,社交媒体如微信本身具备十分强大的可扩展性,为机构和组织使用社交媒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2.2社交媒体下读者的阅读特点。社交媒体的涌现深刻改变了读者的阅读特点:①阅读趋于碎片化。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内容篇幅都比较短少,如:微博在早期是一个只允许用户不超过140个字符的文字,后期在字数上有所扩展但总体依然比较短少,微信同样也是如此。篇幅的短少性决定了社交媒体上的阅读内容较为浅显、零碎,阅读总体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特点。②阅读的主动性和分享性增强。社交媒体是熟人、陌生人社交而组成的一个虚拟平台,平台上的内容以读者感兴趣的领域为主;在阅读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复制、收藏、转发到朋友圈来实现对内容的分享和赞赏。③阅读的移动性和浅显性。各个社交媒体的使用更多地依附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平台,读者可以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实现移动式阅读。社交媒体的阅读内容层次比较浅显,主要是以“心灵鸡汤”以及读者喜闻乐见的一些领域为主,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无须进行过多的思考,内容上讲究趣味性,而学术类研究的文章很少。

1.2.3社交媒体与当代大学生。高校图书馆面向的读者群体以大学生为主,他们对新技术、新事物的接收能力较强,社交媒体承载内容的浅显、短少及对个体心灵的慰藉契合了当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社交媒体中的内容采用了图片、声音等形式来进行表达,其语言风格较为活泼,更容易激起大学生的阅读兴趣;社交媒体也具有分享、及时传递的功能,可实现内容的快速分享、传播。

1.2.4社交媒体对阅读推广的重要意义。高校图书馆将社交媒体运用于阅读推广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①契合了读者的使用习惯。读者只要进人社交媒体就可以看到图书馆举办的活动,更容易使x者关注和接受,同时通过精细设计内容的推送可以弥补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问题。②扩大了阅读推广的受众面,完善宣传效果。社交媒体的用户群体十分庞大,宣传内容在形式上可以多样化,更易于实现宣传目标。③改善了图书馆的形象,拉近图书馆与读者之问的距离。新技术的采用能够更加贴近读者,使图书馆更具时代感和亲近感。

2.社交媒体与高校阅读推广的结合

2.1社交媒体下的阅读推广现状

微博和微信作为社交媒体,二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是二者受众面广、用户使用率高、信息接收度高,并且具有即时同步性及信息的到达率达100%的特点,且都是作为用户信息沟通、传播和分享的平台;不同点是微博起源于传统的博客,而微信则是中国人创造的一款社交媒体且具有更为强大的朋友圈。当前利用微博微信进行阅读推广的活动包括以下几类:①资源介绍及利用。主要以微资源、微书评、微分享、微图片、微话题为主。②微宣传。包括业界新闻、活动公告、日程安排等。③微服务。具体包括好书推荐、微电影分享、读书节、读书沙龙、微讲座等。

社交媒体出现后,一些高校图书馆积极地将其应用于阅读推广实践活动中,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堪忧。以清华大学图书馆官方微博为例,截至2016年3月23日,其官方微博拥有粉丝48,542人,微博条数6,538条,关注微博的有387人,图书馆的影响力和服务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淮海工学院图书馆开放的微信公众号将社交媒体应用于“读书节”活动的宣传中,通过后台统计,2016年2月20日至2016年3月20日期间总的点击次数为17次,同期消息发送次数为7次,发送消息次数为10次。尽管从数字上看各个图书馆社交媒体阅读推广的实际效果较差,但由于社交媒体在高校阅读推广中应用的时间不长以及社交媒体对读者生活、学习的逐步渗透,社交媒体应用于高校阅读推广工作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2社交媒体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

目前开办了官方微博和微信的图书馆较多,同时开设的大学亦不在少数,根据相关数据显示,112所“211工程”大学中同时开通微博、微信的有52所,其占比为46%。基于社交媒体进行的阅读推广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喜忧参半,存在着亟须解决的一些问题:①缺少主题化的“微语录”、一体化的“微体系”,这是很多高校微博阅读推广共同存在的问题。主题化标语的缺失使图书馆的定位无法清晰地表达出来,使读者很难明白图书馆微博、微信的主要目标是什么。②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平台,都涉及平台内容以及相应平台的设计问题。现有的微博、微信推广平台更多的是把图书馆网站搬到了社交媒体上,没有实现对社交媒体特点的有效挖掘。③宣传推广问题。很多高校图书馆建立官方微博、微信以后,虽然在平台的宣传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实际的效果却不甚理想。④微信、微博的管理问题。现阶段很多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建立起与社交媒体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其中一些高校图书馆还面临着微博、微信这两种社交媒体如何融合的问题。

2.3社交媒体阅读推广的改进策略

篇2

当然,未来社交媒体的重大意义不仅局限在信息方面,届时,现实与数字世界的连接将比以往更加紧密。

当我们在公园跑步时,可利用iPhone应用将身体状况与Facebook和Twitter的个人资料相关联,用户可追踪自己的信息,还可以与好友共享相关数据。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网站将变成“社交仪表盘”,大体而言,Facebook和Twitter是一种社交渠道,其他公司可以在上面发展自己的技术和业务。例如,Stocktwits、Tweetdeck和Zynga等公司已经通过这两大平台获得了巨额利润。

社交媒体还将体现更多的特点,例如:将来移动技术将占支配地位,近距离无线通信(NFC)技术进一步发展,允许商家根据消费者的地理位置和兴趣而提供促销信息;人类关系将不再依靠传统的现实交往,一个人可与全世界的人交朋友,无论职业、种族和信仰,最终形成一个世界性的大熔炉;人类也将不再是被动的媒体消费者,媒体将以动态方式在所有平台上与我们互动,如同今天的《魔兽世界》玩家一样,每个人都将成为虚拟世界的一部分,并且拥有自己的化身。

怎样看待社交媒体

王冠雄:社交媒体如火如荼,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矩阵正在诞生。社交媒体营销下一站是自定义品牌社区?1、自定义URL,与用户分享更简便;2、可以详细分析用户;3、可以据此获得联系方式等信息;4、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分布广告;5、可以根据兴趣或位置来社区,互动更有效。

宋宁波:李开复说,社交时代真的来临了,而且很快很猛。西方的广告预算,快速地从其他地方(线下广告、搜索广告、Display Ads等)转移到了社交媒体。可口可乐拥抱社交媒体我并不惊讶,但是GE(通用电气)都在做这方面的品牌营销。这方面中国还有很大的空间发展。

篇3

声誉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声誉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整体价值。在私人企业中,声誉通常被置于企业运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企业往往设置有专门的声誉管理部门。在长久以来,国有企业因为有国家和政府的声誉作为担保,自身的声誉管理并未被充分重视,尤其在大型国企的地方分支部门,声誉管理甚至仅仅由客户服务部门兼营。国有企业不重视声誉管理有其原因。其一,国有企业通常在某一领域形成垄断,声誉的好还不能直接体现于其产品的销售中。例如电信、石油、电力等垄断性国企,民众并没有其他的选择。其二,国企的声誉与政府的声誉相联结,国企认为政府才有责任维护自身的声誉,继而国企便能自动享有这种声誉。其三,传统媒体时代,政府控制的媒体并不会对国企进行声誉的破坏性的报道,这一方面由于媒体因自身“国有”属性的身份认同而进行的自我审查,另一方面也由于媒体的管理机构会及时对可能造成国企声誉影响的报道进行干预。但是在社交网络组成的自媒体时代,声誉管理对于国企而言,将变得更加棘手,那些过去的优势也需要重新审视。

一、国企的声誉弱点

1.认为国企“与民争利”。在传统认识上,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其营利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总体来说,国有企业被认为带有鲜明的政府印记的具有公益或者公共服务职能的经济实体。如今,对于国企的认识,不管是在学界还是在民间均有了变化。在前几年的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国进民退”这个词被多次提到。学界普遍认为,国有经济过多的侵入原本应该由民营经济运营的领域,这是1998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倒退。

2.质疑国企的利润与垄断。经济形势越差,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就越位明显,这种干预的一个重要形式就增加投入。在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更是激化了民众对国企高利润和垄断的认识。因为毫无疑问,相比民营企业,国企更加容易获得这些投资的项目。在对国企的利润和垄断的抨击上,中石油、电信等企业是首当其冲的靶子。

3.质疑国企“福利过高”。国企的福利条件有受到误解的可能,但是这并不妨碍民众对国企的无差别的指责。2011年,湖北恩施电力公司职工集资成立的富源公司被央企国电集团收购,按照规定电力企业职工持股的必须退股,因此原本入股的大部分职工都获得了近百万的退股收入。在网络上,这一事件被描述为“湖北恩施电力总公司分红6亿元人民币,400多人一跃为百万富翁,多者达千万元”。事实上,与政府一样,国企受到的员工福利过高的质疑从未停止。尽管从实际情况看,这与具体企业的盈利水平有一定关系,但不妨碍民众进行集体批评。因为国企被称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但普通民众认为并未享受国企带来的利润。

4.质疑国企“内部繁殖”。普通民众认为并未享受国企带来的好处之一便是国企中大量的内部子弟职工。一方面,民众承认国企待遇好,而另一方面,不少国企早人员招聘时确实录用了部分职工子弟,这为民众所诟病。从现实中看,许多内部子弟员工并未有良好程度的教育,仅因为其父母是国企员工而享受录用时的优先权,甚至有的国企因此便有了家族化的趋势。

二、自媒体时代的新挑战

60年来,除了与民争利一点,其他国企在声誉维护中存在的弱点几乎都存在。但在自媒体的社交网络中,个案被放大和传播。相比原本传统媒体,后者即使给予报道,也相对客观和温和,言语更加中立,也有许多潜在的禁忌。但是社交媒体中,针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传播更加透彻和无所顾忌。从传播的特点看,国企的声誉在自媒体有这些新挑战:

1.个人化和个性化传播。自媒体的者不用对媒体机构负责,加上者通常匿名,其尺度和深度远非传统媒体时代可以相比。在的内容上,自媒体带有更多的个性色彩,具有更强的号召力和煽动性,情绪化的语言加上图片和视频的配合,比起传统媒体上平实的报道具有口碑传播的先天优势。

2.去中性化传播难以控制。自媒体通常利用微博等具有去中心化传播特点的社交媒体内容。所谓去中心化,即内容的没有一个中心可言,任何外在的点都可以成为引爆传播的原点。国有企业的负面信息在社交网络上的传播将难以干涉。传统媒体时代,控制传播的源头——媒体,便可控制信息的发散,但是在社交媒体上,则是另一个局面。在国有企业利用自身的政治资源干涉自媒体内容时,其内容已经通过网状的传播路径四散开去。

3.社交网络是信息的“中央集权”。在传统媒体时代,国有企业凭借其在政府机构的关系能够较容易地干涉媒体的内容。而自媒体时代,信息的控制权并不在地方或者某家媒体手上,而在于社交网络运营商。当前微博等社交媒体的运营商集中在北京,这就形成了一种信息上的中央集权,地方政府和各地的国有企业不得不在信息控制上求助于中央媒体管理机构和运营商,这对于国企干涉负面信息将带来更大的成本。

三、自媒体时代如何管理声誉

1.企业树立社交网络的声誉意识。很多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是不同社交网络的,或者只是略微听说微博。要建立社交网络网络时代企业的声誉维护制度,从企业负责人到具体负责宣传或者媒体公关的人员必须熟知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规律,做好自媒体时代危机应对的充分准备。

2.建立社交网络预警系统。建立专门的互联网团队来监测网络信息,包括流言、竞争对手的中伤、媒体的负面报道等,第一时间商讨对策进行应对。在平时,这个互联网团队可以在社交网络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策划和口碑传播,确保企业的形象能够在社交媒体中有所覆盖。

3.指定符合社交网络特性的危机管理方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效的公关危机管理可以防止危机的出现或改变危机发生的过程。检查所有可能造成公司与社会发生摩擦的问题和趋势;确定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估计这些问题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的潜在威胁;确定公司对各种问题的应付态度;决定对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采取的行动方针;实施具体的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

四、结语

在由微博等社交网络构成的自媒体时代中,国有企业原先的依靠者政府机构自身的声誉正在接受社交网络的拷问和挑战。政府机构从宽松的依靠其控制的媒体维持和谐共处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他们疲于应付对其行政效率、腐败等积弊的质疑。在这种状态下,国有企业如继续奢求政府机构能够给自己带来声誉上的哺育则不现实。去中心化的自媒体和呈现网状传播的社交网络值得国有企业重新重视企业声誉管理,因为,不仅国企需要声誉来维护企业形象,而且政府也需要国企以良好的声誉运行。事实上,在社交媒体时代,国企的声誉和政府的声誉成为一个整体。

参 考 文 献

[1]徐金发,刘靓.企业声誉定义及测量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4(9)

篇4

一、直播,浸媒体时代的入口

2016年,出现了一场由技术推动的移动互联时代的媒体转型。在这样风卷云涌的变革之下,多样的趋势、迅疾的变化越来越汇聚出一个共同的特点:智能终端的发展普及、碎片化信息的海量铺展和360度包裹式的信息,让用户沉浸于茫茫的信息海洋,浸媒体成为今年传播创新不可不提的热点。

浸媒体是在新浪新闻举办的2016未来媒体峰会中出现的概念,本次峰会即以“迎接浸媒体时代”命名,新浪网副总裁、新闻总编辑周晓鹏、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葆华和硅谷精神布道师皮埃罗・斯加鲁菲等大咖以此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

关于浸媒体,目前尚无统一而明确的定义,笔者粗浅地认为,“浸”是沉浸的意思,浸新闻就是沉浸式新闻体验,浸媒体时代即是要满足人们对于沉浸式新闻的体验。这种与新闻事件同在的“在场性”,让用户随时随地得到浸入式体验――让观看者得到更加真实的亲临现场感,正是“浸入”的意义所在。

谈到浸媒体,移动直播和虚拟现实是当下绕不开的两个话题。

目前正在流行的网络直播,应当称之为网络互动直播,它是依托移动互联的网络环境基础,以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和直播应用程序为软硬件支撑,基于兴趣形成的网络视频信息实时呈现和交互传播模式。

从传统媒体的实时聚合向移动媒体实时呈现的转变,才是让用户沉浸其中的关键。其实直播聚焦的就是实时呈现的能力表达,旨在为用户创造沉浸式的场景。彭兰教授曾在《场景:移动时代媒体新要素》一文中提出:“与PC时代的互联网传播相比,移动时代场景的意义大大强化。移动传播的本质是基于场景的服务,即对场景的感知及信息(服务)的适配。”?q?

直播当之无愧地可以被看作浸媒体时代的入口之一。因此,用场景理论观照网络直播,以网络直播反观场景传播,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当前互联网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直播+全场景,浸媒体时代打造全新媒介生态的动力

当前,传媒业边界正在消失,格局正在重塑,媒介生态正在重新构建,媒体逐渐将用户的生活紧紧包围。场景时代的到来指日可待,美国科技作家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著作的《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认为,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定位系统构成了场景的五种原力,同时提出,五种原力正在改变用户作为消费者、患者、观众或者在线旅行者的体验。它们同样改变着大大小小的企业,正在推动建构一个未来真实可感的场景时空。此情此景下,无论是技术还是用户都已经准备好迎接如此全新的浸媒体时代。

在技术方面,媒体与人工智能正在融合碰撞。一方面,网络高速互联、4G、wifi覆盖首先为其提供了技术基础。另一方面,依托移动设备技术的力量,未来直播的应用场景正在大幅拓展。例如:在今年北京车展期间“花椒”曾首次尝试VR直播,用户打开直播,即可看到立体的车型、配置等情况,改变了以往“二维图片+文字”的呈现方式,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引爆直播临场感,带来全景视频体验。同时,为这些智能技术提供支撑的大数据、云计算更是功不可没。事实上,场景理论赋予直播全新的意义,在网络互动直播中,通过大数据、传感器等在内的技术的进步将促使其更精准地进行服务适配,能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服务,推动专业的、优质的内容融入到直播当中。

在用户方面,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基本完成了从电脑端向移动终端的迁徙,企鹅智库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天使用移动终端超过1小时的用户比例在81.5%,长达3小时的用户比例达到46.6%。以上数据充分表明当前的用户注意力已经发生转移,全身心投入到移动终端。注意力就是用户黏性的源泉,移动终端的用户黏性一旦形成,移动直播就拥有了大规模的潜在用户。在这其中,使用社交媒体应用获得新闻的比例更是高达49.4%,不难看出,社交媒体是目前移动用户与媒体接触的首要入口。社交媒体培养出用户乐于分享、乐于交流的社交氛围,超大的社交平台培养了用户的使用惯性,但现有的社交媒体多为简单重复的交流模式,用户的需求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目前,以微博、微信为首的超大社交平台,资讯形式多为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关注对象相对固定,用户得不到真正意义上个性化、参与感的满足,这样的推送终有一天会被用户所排斥。

三、直播+全场景,如何打造媒介全新生态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形式,依托于移动互联技术、立足于人人皆可参与的UGC模式,通过实时呈现、在线社交及全景体验等方式,给新闻生产、社交环境等方面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直播+全场景,重塑新闻生产生态链。以直播方式报道新闻由来已久,以往的电视直播,受众的视角会受导播机位的限制,而当移动直播进入视野后,从新闻生产过程到用户体验完全被改变,各种个体或自媒体从自身视角出发提供的碎片化新闻素材,为用户呈现了多元的思考角度。移动直播的优势尤其在突发新闻的处理上意义重大,特别是借助VR/AR等技术,用户在体验直播的同时完全沉浸在新闻现场中,不仅仅是身临其境的感受,更是用户选择观看角度的完全自主。

因此,全场景直播完全改变了以往的新闻生产生态,新闻制作者与用户的界限逐渐消融,用户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主选择视角。未来技术发展将会进一步将直播推向更多领域,而直播的意义不仅仅作用于新闻生产方面,更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改变未来的媒体生态。

直播+全场景,打造新型社交环境。现实生活依托具体场景互动社交,而在线上传播过程中,作为场景五原力之一的“社交媒体”是移动传播生态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更是整个传播过程中的内容平台。网络直播平台的互动频率高,社交氛围浓郁,高质量互动的新“玩法”使用户和主播对直播产生依赖。相比单纯的文字、图片、视频,网络直播拥有更深入的交互体验与在场参与感。比如,用户乐于运用趣味性极强的虚拟道具作为礼物,通过这种符号化的方式表达观感和情绪。同时,主播可以根据直播平台的功能开展多人参与的互动,主播与主播之间、主播与用户之间,甚至用户与用户之间,都可以建立起亲密的互动行为,营造一个虚拟但可感的社交场景。在这里,直播已经演变成一种社交方式,直播间变身为社区。

直播驱动媒体焕新思维,赋予情感和创意。迎接未来的媒体时代,“浸媒体”是传播的关键词,媒体要给用户提供沉浸式的资讯内容、思维方式,让用户有沉浸式的思维表达和思维模式,有沉浸式的体验,在此过程中,直播需要借助虚拟现实、算法、大数据等技术来实现。未来的直播不可或缺的是技术动力,但更需要的是艺术驱动,这种艺术是思维和表达的艺术,需要情感、需要创意。《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也曾经提到:社交媒体作为场景时代的一个重要元素,随着社交媒体与其他四种技术的结合,它将成为极富个性化内容的源泉。这些内容使得技术可以理解你是谁、你正在做什么以及你接下来可能做什么等场景。预测用户未来的想法与期待,引导用户需求与行为才是移动传播的落脚点所在,更是“浸媒体”时代全新生态的动力所在。

参考文献:

[1] 彭兰.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 新闻记者,2015(3).

篇5

社交媒体成为2012伦敦奥运的媒体策略既是客观的时代潮流,同时也是主观的媒介选择。一方面,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比,2012年伦敦奥运会所面临的媒体环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四年间,社交媒体Facebook和Twitter的用户数量呈现几何级增长。Facebook的用户数量从2008年的1亿增长到2012年的9亿;Twitter的用户数量从2008年的600万增长到2012年的1.4亿。社交媒体策略同样也是伦敦奥运会的主观选择。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一个重要主题特点是关注青少年。这无论从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激励一代人”(Inspire a generation),还是从开幕式七名象征未来的孩子点燃主火炬都可以看出来。伦敦在申办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曾做出承诺:使全世界的年轻人都感受到奥运会鼓舞人心的力量,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运动。具体目标群体为20个国家的1200万青少年。而关注青少年、吸引青少年最好的媒介选择就是社交媒体。当下,世界上超过50%的人口是在30岁以下,其中96%的30岁以下的年轻人已加入社交媒体。根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最新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将浏览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网站作为首选的娱乐消遣方式,而不再是像以前那样最注重看电视。正因如此,伦敦奥运会选择了社交媒体。

2、具体策略

伦敦奥运会选择社交媒体的具体策略体现在以下三点:

鲜明地拥抱社交媒体。拥抱社交媒体是2012伦敦奥运会的鲜明态度。国际奥委会社交媒体主管霍特曾说:“如果说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微博还只是一片雪花,那么到了伦敦奥运会,它就成了一个大雪球了。”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也表示:“置身事外消极被动看比赛,这样的历史过去了。”国际奥委会早在2011年6月份就了社交媒体使用指南。指南中明确指出,国际奥委会积极鼓励并支持运动员和其他授权人员参与社交媒体,、分享、传播他们的经历和体验。

其次,设立奥运官方社交媒体平台。在奥运会开幕倒计时100天的时候,伦敦奥委会正式开通奥运官方社交媒体平台,建立了“奥运运动员中心”。该网站汇集了奥运会2000多名运动员,提供了奥运会运动员的社交网站信息,只要键入他们的名字进行搜索,所有信息都全部会出来。除此之外,该网站还根据社交网站的关注度列出了最受欢迎的运动员排行榜,方便粉丝关注。

最后,与世界著名社交媒体合作。伦敦奥组委与Facebook、Twitter、Goegle+、MSN、Foursquare、Tumblr和Instagram等诸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交媒体进行合作,在社交媒体网站上开设伦敦奥运专门网页或频道。Facebook上开设了伦敦奥运的专门网页/Iondon2012;Twitter上设立了伦敦奥运的专门网页/Iondon2012;Youtube上设立了伦敦奥运的专门网页/Iondon2012。中国主要的社交媒体网站如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优酷等也设立了伦敦奥运的专门网页。

传播效果

1、助力伦敦奥运成首届“社交媒体奥运会”

奥运会与媒体从来都有不解之缘。从1896年举办第一届奥运会起,报纸一直是此后几十年中人们关注奥运的媒介方式。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因为首次广泛使用收音机(包括28种语言2500个广播)实现信息传播,因此也被称之为“广播奥运会”。1964年,日本东京奥运会因为首次使用电视卫星直播,根据统计全球40个国家收看到比赛,因此东京奥运会也被称之为“电视奥运会”。从2000年到2008年,奥运电视观众从37亿激增到43亿。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首次奥运会官方网站,将互联网作为传播渠道新闻、照片,网页点击量达1.89亿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使用何种媒体进行奥运传播本身就是一届奥运会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也正因如此,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下断语称,“衡量一届奥运会是否成功的标尺是媒体。”

由于伦敦奥运会对社交媒体的积极态度以及有力的社交媒体营销与传播,伦敦奥运会开始之前就被国际媒体预言社交媒体是伦敦奥运的一大看点。美联社认为,伦敦奥运会社交媒体上的“#”标签、“@”符号以及“喜欢”标记将和国旗、奥运徽章一样流行。“一些运动员花在推特和脸谱网站上的时间也许比花在运动场上的时间还要多”。美国《纽约时报》直接将2012伦敦奥运会定义为首届“社交媒体奥运会”,同时创造了“社交媒体奥运会”

(Socialympics)新词汇。

2、成为伦敦奥运会的重要信息传播媒介

社交媒体成为伦敦奥运会的重要信息传播媒介。Twitter为射击、射箭、游泳等26个伦敦奥运会项目全部开通了专门账户,第一时间传递赛场信息。同时,由于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传统媒体也不得不选择社交媒体进行整合传播。美国广播公司社交媒体指南,告诉用户如何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关注美国广播公司奥运会相关报道。

根据笔者的统计,奥运期间,社交媒体上的奥运信息也极为丰富。截至2012年8月13日,Youtube上以“2012 olympics”为主题的相关视频数量为363,000条;Youtube London 2012订阅者数量49,429;视频观看数量达到11,412,021。Facebook上“London 2012”群组访问人数达到944,382个;Twitter@London2012粉丝数量达到1,571,482个。Twitter上的奥运相关信息超过5000万条。Google+伦敦奥运群组粉丝数量达803,932个。中国新浪微博共计开通三个奥运群组,其中“伦敦奥运频道”粉丝数量达到880,585,微博4187条;“伦敦奥运速递”粉丝1,009,459,微博2795条;“伦敦奥运新闻”粉丝1,065,857微博4567条。

3、成为运动员与粉丝互动平台

由于社交媒体及时、互动的特点,社交媒体成为运动员与粉丝互动的平台,粉丝们可以及时在社交媒体上为自己喜欢的运动员加油,对奥运发表评论,粉丝与运动员之间、粉丝与粉丝之间的亲密、及时互动成为新的奥运观看习惯。加拿大报纸称社交媒体正改变观看奥运习惯。

社交媒体在满足粉丝的观看、讨论、交流的欲望同时,也成就了一大批体育明星。根据统计数据,奥运会期间英国跳水运动员戴利、美国游泳运动员菲利普斯、中国游泳运动员孙洋、步枪选手易思玲、体操运动员冯哲都成为社交媒体人气之王。

4、创造奥运会社交媒体新记录

社交媒体在成就伦敦奥运会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奥运会创造了社交媒体新的记录。根据Twitter数据,2012年8月10日,博尔特在伦敦奥运会男子200米决赛中以19秒32成功卫冕200米冠军,成为奥运会历史上连续两届卫冕100米和200米冠军的第一人,Twitter每分钟的微博数量超过8万,从而刷新了Twitter新的纪录。

篇6

我国电商发展从萌芽初期到目前为止已历时20余年,传统电子商务体系和盈利模式已经接近成熟,现如今访问电商平台的新用户以及用户平均消费额增加缓慢,电商企业单靠以人口红利堆积起的成交量难以继续实现业绩的稳健增长。近几年,新媒体社交平台快速发展并迅速吸引用户,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出现使传统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受到明显冲击,传统电子商务在新媒体社交平台快速发展并迅速吸引用户的情况下,不得不将注意力转至新媒体社交平台上,改变其商业运营模式。新媒体平台的出现增加了传统电子商务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从大的方面来看,新媒体社交平台与传统电子商务的结合,很好地实现了大数据与传统电商的整合,这种结合既是日前比较新颖的商业模式,也是促进传统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突破瓶颈期的重要模式。传统电子商务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更好地拉近了商户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传统电子商务相关商家和企业对市场更深层次的分析,有利于整体经济的发展。从小的方面来看,新媒体社交平台与传统电子商务的结合,可以改进传统电子商务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使得电子商务发展多元化,使得厂家销售、顾客集合为一个整体,实现精准营销。传统电子商务和新媒体社交平台的融合成为必然,两者的结合是一个互利的过程。但是从传统电子商务和新媒体社交平台的结合到传统电子商务和新媒体的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如何对新媒体平台进行有效应用,使电子商务的市场开辟得到推进,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传统电子商务在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嵌入模式

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出现以及快速发展给传统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去了机会,传统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嵌入进行引流实现精准营销,新媒体社交平台也可借助传统电子商务的嵌入实现变现。目前传统电子商务在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嵌入模式总体可以分为链接第三方购物平台和自建小店两种模式。(一)自建小店。电子商务与社交媒体的结合是个互利的过程,早先的微信、微博等平台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实现了社交平台的流量变现以及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出现,比如:抖音、快手等,更是给两者的结合带去了机会。受众广泛、社会化特征明显以及精准推送等特点,使得传统电子商务商家纷纷转战新媒体社交平台,而新媒体社交平台也给传统电子商务的嵌入提供了可能和渠道,像设置平台开店渠道,设定开店规则和条件,推出相应的开店教学和专业扶持,比如抖音上的新人培训、抖音电商大学等,里面有详细的开店流程、扶持政策、引流技巧等,这些给传统电子商务在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嵌入提供了支持,给商家提供了方向。可以看出,最初的嵌入模式,大部分商家都选择在新媒体社交平台自建小店,满足开通小店的资格后,商家即可开通小店,在平台上进行商品的营销。从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以及平台内容的变化中就可以看出,平台从最初的分享式、交流式的社交性平台到传统电子商务嵌入后的变化。目前,新媒体社交平台对于平台本身的店铺缺乏比较规范的监督机制,还是处于边发展边完善的阶段。对于已经开通小店的一些商家还是缺少相应的经验,而且不难发现,相比于传统的网上店铺,比如淘宝、京东,一部分小店营销的商品种类太多,从食品到衣服,从鞋子到饰品,这也归咎于传统电子商务在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嵌入中的网红效应,积累一定量的人气的博主普遍选择大量带货,所以小店里的商品更新太快,从上架到下架可能就经过一天,所以消费者没有可以参考的买家评论,加上小店商家的售前、售后服务保障也是个问号,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消费者不愿意选择小店购买的原因。(二)链接第三方购物平台。相比于自建小店,链接第三方购物平台相对来说可靠性以及大众的接受性更强,对于传统电子商务的商家来说也能快速适应,因为相比于自建小店,传统电子商务的商家已经拥有了相应的经验和资质,直接通过链接直接将消费者引流进行变现,成本更低。而传统电商的店铺信息以及以往商品评价也可以给消费者作为参考,提高变现效率,而线上购物平台,比如淘宝、京东等,不管是从商品、平台监管还是物流配送等方面,都趋于成熟,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出现给传统电子商务的商家带去冲击的同时也带去了机会。新媒体社交平台受众广以及精准营销等特点,促使传统电子商务的商家不得不把注意力转移到新媒体社交平台上来。传统电子商务的成熟加上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快速崛起,使得两者结合成为必然,如果两者撇开任何一者可能都达不到较好的效果。新媒体社交平台从最初的社交性分享平台到给传统线上店铺提供嵌入渠道也证明了两者融合的必然性。新媒体社交平台给第三方购平台的嵌入提供了具体的途径,从新媒体社交平台中可以将淘宝、京东、拼多多等购物平台的商品直接添加到平台的商品橱窗中进行营销。营销过程中的商品链接可以直接将消费者引入店铺,比如淘宝、京东店铺,商家可以通过新媒体社交平台直接链接到店铺,由此消费者也可以清楚地看到相关店铺的信誉和相关商品的买家评论,帮助消费者作出判断,实现流量的变现。比如抖音、快手短视频中的“视频同款”“商品链接”,点击链接即可跳转到相应的第三方店铺。

传统电子商务在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嵌入建议

(一)有效利用新媒体,实现精准营销传统电子商务在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嵌入不能简单地相加即可,如何有效地利用新媒体社交平台实现有效的嵌入是传统电子商务相关商家必须面对的问题。清楚新媒体社交平台的运作机制之后,传统电子商务商家要合理利用好新媒体社交平台受众广泛性以及社会性的特点,深挖多元化的用户需求,而不是还把注意力放在用户增长、人口红利上,要实现将注意力从提升用户增量到存量的转变。目前,互联网市场的马太效应明显,大部分的市场都被互联网巨头划分,用户下沉或将成为新一轮发展趋势,传统电子商务相关企业要转变营销理念,由流量为王向经营用户转换。有效利用新媒体,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按消费者需求进行营销信息的精准投放。精准营销不仅可以节省消费者的时间,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顾客忠诚度,对于企业来说也能够节省资源,节约营销成本,实现双赢。(二)做好产品口碑,完善服务。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传统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但是嵌入的过程不是仅将新媒体社交平台作为流量的引入口。嵌入的初期,新媒体社交平台相应的规范以及机制还不是很健全,很多商家没有立足根本,比如主播带货,不严格筛选产品,不把控产品质量,只要厂家给相应的费用,就进行直播带货。结果可想而知,只能获取短期的利润,失去的却是消费者的信任。嵌入本身就不是容易的事情,作为商家更应该做好产品口碑,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利用平台社会性的特点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完善相应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给消费者提供反映问题的渠道,在出现问题时及时合理地解决。相较于传统的电商发展,在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嵌入增强了交互性,还原产品的实际情况的同时,实现商家和消费者同步交流,信息沟通及时、深入、有效。利用好新媒体社交平台的交互性和裂变性,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才能实现顾客满意,提高顾客忠诚度。做好产品口碑,树立商家鲜明形象,实现裂变式传播,根据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和改进。(三)建立平台监督机制,实施监管。新媒体社交平台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完善,尤其是传统电子商务嵌入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平台也在寻找建立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机制。平台本身对于传统电子商务商家的嵌入要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虽然低门槛造就了不错的成绩,给一些商家提供了机会,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假货”“不合格品”等问题。长时间如此会导致消费者对平台的不信任,那么嵌入也没办法有效地进行下去。平台应建立相应的审核和监督机制,对于一些违规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商家严厉打击。比如对商家进行资格审核、对于一些小的商家设置考察期等。同时设置有效的投诉渠道,对于消费者的投诉积极核实并处理。

从早期微信和电商结合的这种社交平台加电商的模式,到现在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快速发展,传统电子商务的快速嵌入,社交加电商的模式屡试不爽。低门槛、易操作、社交性等特点给电子商务的发展添加了动力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而对于传统电子商务在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嵌入,对于传统电子商务来说是实现从人口红利到经用户转变的好机会。对于新媒体社交平台来说,是实现流量变现的好渠道。两者的结合是必然的,但是从结合到相融两者需要做的改变还有很多。立足于根本,深挖消费者需求,完善服务体系,平台建立严格的审核和监督机制才能使得两者长久发展。通讯作者:张帅兵。

参考文献

[1]宋丽芳.新媒体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战略[J].财富时代,2020(10):29-30.

[2]卫伟.新媒体环境下电子商务营销策略的几点思考[J].科技传播,2020,12(11):138-139.

篇7

一、前言

近些年来,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和社会普遍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当前已经成为社会热点。大学生创业需要得到诸多社会力量的支持,其中,社交媒体不失为一股强大的支持力量。本文尝试围绕社交媒体助推大学生创业这个主题展开分析,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二、当今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高校就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其目的在于将高等教育普及开来,让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这些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3%。2016年有770万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加上之前没有成功就业的往届大学生,全国将有1000万大学生争抢“饭碗”。高校毕业生的急剧增长使得整个社会待就业大军的数量和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也带来了新的就业形势和问题。

另外,金融危机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得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取消了人才招聘,甚至进行裁员,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无疑是缓解他们就业压力的重要路径。而大学生创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考虑诸多因素,争取多方力量支持。而社交媒体的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些条件。

三、社交媒体对商业模式的影响

社交媒体是近些年出现的一个词汇,是指与固定的、单向性传播的传统媒体相区别,能够实现交互的新型媒体。其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具备开放、交互、沟通、参与等一系列特点,其中最为显著的是每个社会公民都可以制作信息,同时将信息公开、传播出去。

从目前的网络环境来看,能够对社会创业起到推进作用的社交媒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以淘宝网、京东网、一号店、蘑菇街、贝贝网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二是以腾讯微博、新浪微博、QQ、人人网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平台;三是以58同城、众筹网等为代表的融资平台;四是以财富时间网、猪八戒网等为代表的创意平台。这些社交媒体已经渗透现实社会生活中,可以成为推动自主创业的中坚力量。

美国的Social Media Examiner于2010年4月曾经《2010年社交媒体营销行业报告》,课题组的成员对1898家企业进行调查,其中已有91%的企业开始使用社交媒体进行营销。这说明世界已经迈入社交媒体营销时代。社交媒体对商业模式起到的极大作用,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社交媒体助推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1.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近些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随着各大高校扩招政策的不断深化,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毕业生规模也十分庞大,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如何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支持他们自主创业不失为一条良好路径。而大学生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一定的支持力量。社交媒体具有交互性强、信息传播快等一系列特点,而且社交媒体中有着大量的信息资源,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找到正确的创业思路,促使大学生不但能让自己就业,还可帮助其他人就业,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2.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挖掘客户资源

据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认为社交媒体可以帮助自己获得客户和订单。与社会企业相比,大学生创业者在借助社交媒体挖掘客户资源时具有更大机遇,宣传效果更好。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创业初期往往采用网络销售的模式,主要销售服装、日用品等,有薄利多销的特点,更能吸引青年消费群体这一网购主力军。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经营收益

创业的大学生普遍认可社交媒体,是因为他们觉得社交媒体可以帮助自己的店铺扩大影响力,节省宣传成本,有时候从微信平台上传一些广告,往往能有很高的转发率和点评量,这种口碑式的宣传对大学生创业者而言是迫切需要的。但是也有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反映社交媒体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包括:信息更新过快,导致信息很容易被覆盖;需消耗时间和精力来修图;效果显示的时间比较长。

五、社交媒体助推大学生创业的对策

1.高校层面

一方面,高校要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交媒体创业理念。高校要通过大量的案例帮助学生认识到社交媒体的各种优势,了解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创业的好处。比如利用微信做微商,可以节约成本,省时省力等;另一方面,高校要构建社交媒体创业的课程体系。为了缓解大学生日后的就业压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创业,高校有必要为大学生提供网络创业和社交媒体营销等若干课程。

2.社会层面

一方面,社会相关部门要想办法建立“社交媒体运营研究中心”,挖掘社交媒体在创业方面的作用,形成系列报告,并向社会公布,以此在社会范围内营造社交媒体助推创业的良好氛围,使人们意识到社交媒体不仅仅是为了便于联系,同时也能为创业提供条件和机 会;另一方面,社会相关部门尤其是传媒部门,要积极宣传社交媒体助推大学生创业的方针、措施与对策等,营造出激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同时积极宣传各种坚持创业获得成功的典型案例。大学生创业势必会遭遇各种困难,社会如果能宽容失败,并为大学生树立坚持到底必能成功的典型,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信心,使他们再接再厉,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

3.政府层面

首先,政府要及时出台支持大学生创业和大学生社交媒体创业的法律法规,为大学生利用社交媒体创业减轻税收负担;其次,政府要对参与大学生社交媒体创业的创投企业与风投企业予以一定的税收优惠,激发这些企业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大学生社交媒体创业提供力量;最后,政府还要有意识地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特别是针对网络销售方面。

六、结束语

如今,各种新型社交媒体相继涌现,这些媒体不仅为人们加强联系提供了方便,也为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提供了契机。高校、社会乃至政府都要重视大学生社交媒体创业问题,高校要设置相关课程,社会要营造良好氛围;政府要出台相关法律,从多个角度入手,为大学生的顺利创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篇8

近年来,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范围也逐渐向社交媒体扩展,社交媒体营销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知,未来的企业营销必将会以社交媒体营销作为营销的主要方式。社交媒体由于平台的广泛性、自由性、不受制约性等优势特点,为企业社交媒体营销工作的开展及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最坚实、最便捷的基础。通过社交媒体,企业能够实现与客户、潜在消费者的双向沟通,可实现即时沟通交流互动,增强彼此的依赖性。此外,社交媒体还在塑造品牌形象,进行产品宣传,进行危机公关等多个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社交媒体的定义与分类

社交媒体的原始技术是web2.0系统,该系统包含了大量的与网络相关的应用。主要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移动平台技术实现公司组织机构、政府机构、社区和个人之间的沟通联络,用户可以达到创建、交流、消费等目的。Wikipedia网站上对于社交媒体是这样定义的:社交媒体其实是一个虚拟的社区和网络平台,用户借此来实现创作、交流彼此观点和意见。相较于一般常见的社会大众媒体,社交媒体的显著特点是可以让用户享有自己的创作权及言论自由权,自由进行各种编辑创作工作,并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分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成熟,社交媒体可以以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当今国内比较流行的社交媒体的形式十分众多,诸如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支付宝、微信、QQ等。国外比较流行的社交媒体的形式主要有Facebook、Twitter、Line、Google+等。

根据奥美中国对社交媒体类别进行的研究,社交媒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专业社交网络(professional SNS);移动聊天(Mobile Chat);即时消息(Instant Messaging);在线交易(Online Trade);微博(Micro-blogging);博客(Blogging)图片分享(Photo Sharing);视频分享(Video Sharing);知识问答(Q&A);百科知识(Wikis);在线音乐(Online Music);签到(Check-in);留言板(Message Board)等。

2.企业社交媒体营销的特点

企业社交媒体营销通常以微博、微信、支付宝等平台为基础,通过社交媒体企业需求或企业产品信息,从而达到市场营销的目的。企业社交媒体营销通主要有以下特点:

2.1自媒体化

企业的客户不再只是局限于受众群体,客户同样可以参与产品的营销。

2.2互动化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互动交流。

2.3全媒体化

企业、客户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对产品进行描述、营销。

2.4信任化

社交媒体特有的性质使得企业和消费者建立起彼此间的信任。

2.5关联化

在互联网时代的环境下,社交媒体可以实现多种媒体之间的相互关联。

3.企业社交媒体营销的实际应用

3.1展示企业品牌

口碑传播的力量是在营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口碑传播更贴近于日常生活,是人际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形式的广告,而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因此,相比于广告的信息,我们更倾向于相信口碑,尤其是来自亲朋好友的推荐。当我们的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上有人晒出自己使用的并且觉得很好的某种产品或服务时,我们大多数人如果自己有需要都会去进行购买或尝试。所以说通过社交媒体可以广泛展示企业品牌、营销企业产品或服务。

3.2 创建忠实用户群

企业可以依靠社交媒体的营销方式槟勘昕突Т罱ㄒ桓龉餐的交流平台,即忠实用户群,使目标客户群能够从中得到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比如企业相关的行业新闻、企业动态、生活小贴士等信息内容。从而企业可与目标客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及时进行沟通交流,消费者可以快速准确的获得企业相关消息。忠实用户群的创建有助于企业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尊重。

3.3 提升企业服务水平

社交媒体平台使得企业与客户间的交流更为透明化,客户可以对企业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使得企业可以对自身进行及时改正和产品升级优化,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3.4 提高企业销售业绩

企业中一个合格的销售人员不可能离开社交媒体的帮助。每个销售人员都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并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潜在客户,不断提高企业的销售业绩。

3.5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广告费用的投入是企业进行产品服务宣传必不可少的,而通过社交媒体软文、广告等信息内容可以帮助企业节省大量的广告宣传费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和回报。因而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具有低投入、高回报的特点。

结语

社交媒体由于平台的广泛性、自由性、不受制约性等优势特点,为企业社交媒体营销工作的开展及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最坚实、最便捷的基础。因此,未来的企业营销必将会以社交媒体营销作为营销的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淼.社会化媒体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研究――以消费电子行业为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彭兰.社会化媒体与媒介融合的双重挑战[J].新闻界,2011(01)

[3]斯科特 斯特莱登.强关系――社会化媒体营销制胜的关键[M].魏微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邹立清.论社会化媒体发展趋势下的营销变革[J].科学科技社会,2012(01)

篇9

关键词:

新媒体 分众化 社交媒体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一个动态概念,“它指在新技术条件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等”。[1]而网络作为新媒体代表,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全面分众化的时代。

一、网络媒体全面分众化时代来临的动因

分众化传播的概念是相对于过去传统的大众传播概念而言的,指“传播者根据受众需求的差异性,面向特定的受众群体或大众的某种特定需求,提供特定的信息与服务”。[2]在笔者看来,网络迎来一个全面分众化的时代,存在着几个内外动因。

首先,社会经济水平在不断发展,社会阶层的分化随之日益显著,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趋势也会越来越快,人们对信息需求的差异性也会随之越来越明显,虽然在信息社会中,人们对信息的总体需求在面与量上会不断增长。同时,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致使信息的海量与受众的有限时间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受众个体对信息的需求范围会越来越专,对信息的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以期更有效率地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因此,网络媒体同样应顺应时势,加强分众传播意识,提升传播内容的专业性。

其次,网络媒体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其宽广的平台能提供几乎无限量的多样态信息空间。这一技术优势,既是网络媒体走向分众化时代的前提,也是成熟的分众化传播理念对媒介平台提出的要求。信息传播走向分众化时代,重要的前提条件即为信息的足量乃至过量。若没有能够容纳及传播足量信息的平台,那么进行分众传播也就无从谈起了。网络在信息容纳与传播上的优势,无疑能为分众传播理念的实施奠定良好基础。而成熟的分众化传播理念,势必也对传播平台的信息容量和传播速度有更高的要求。同时,分众化传播会缩小传者的传播内容范围。为吸引更多受众,提高信息质量势在必行。提高信息质量,需做到扩大相关信息量、提升信息专业性与提高信息时效性。信息专业性的提高,更多地需要依靠传者业务水平的提高。而在扩大相关信息量与提高信息时效性方面,网络也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因此,新媒体与分众传播的特点,决定了二者在共同发展时,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最后,如搜索引擎、信息定制与推送等功能的出现,也预示着网络媒体走向分众化是符合受众普遍需求的。分众化传播理念的逻辑,与“使用与满足”理论有着共通性,即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为传播目的,是二者共同的理念。搜索引擎诞生的理念即为基于使用者兴趣与需要的搜索。而这一理念,正与分众传播根据受众的兴趣与需要而传播的理念相合。此外,从使用与满足的理论视野进行考察,还可将搜索引擎视为受众主动从信息仓库中提取所需信息的一种获取行为。这种信息提取方式,是网络受众主体意识更强的一种体现,也是其对信息进行自主分类的一种手段。

从搜索引擎获得成功的理念中可以发现,对传者而言,将受众的需要与信息获取的便利性放在中心,对信息更有效的分类汇总,是符合网络受众需求的。与此类似的还有信息定制与推送功能。RSS(即简易信息聚合,也叫聚合内容)与邮件订阅功能的日渐成熟,标志着信息定制与推送的可实现程度得到了全面提高。这些功能的运用,不仅使大面积点对点式传播成为现实,也意味着个性化传播成为可能。这些传播手段的运用,正是网络传播者在实践中顺应受众需求,逐步践行分众传播理念的表现。

那么,在全面分众化时代,网络媒体将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各类网站又如何适应新时代,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呢?

二、全面分众化时代,网站格局与概况展望

各类网站如今扮演着重要的信息搜集、整合与提供者的角色,并成为网民的交流平台。目前的主流网站大致分为三大类:一为综合型门户网站,二为专业化、小众化网站,三为社交网站。三者之间难免有重合之处,为分析需要,笔者不再对此做进一步的区分。

1. 全面分众化时代的门户网站。中国语境下的门户网站,一般指以四大门户(新浪、网易、搜狐、腾讯)为代表的综合资讯大型网站。最早所谓门户是指网民在登录互联网时的第一入口,以提供搜索服务和目录服务为主。后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大门户网站先后拓宽业务,逐渐成为现在意义上的门户网站。以传播学的视野而论,门户网站无疑是大众传播理念下的产物――以尽可能大的信息量和信息范围,辐射尽可能多的受众。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门户网站,可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产物。这类集新闻仓库、信息集纳、社区交友乃至游戏娱乐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网站,在国外并不多见。如今,各类小众网站的诞生与兴起,无疑已对大型门户网站造成了一定冲击。以“大综合”为特点的门户网站如何进行再定位,以在分众化时代吸引乃至留住受众,是迟早要面对的挑战。

综合型门户网站的人力、财力毕竟有限,很难做到无盲点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些网站也不可能经常通过切割某些板块的方式来提高自己在其余领域的专业化程度。因为每一次切割处理,都可能首先导致用户量的直接减少。而一味践行全面发展的战略,更有可能造成综合型门户网站在分众化时代陷入“顾此失彼”的困境。因此,综合型门户网站首要的应对措施往往是在理念与操作上进行革新,以期能以差异性优势取胜。如网易提出做“有态度的门户网站”等举措,已然是在对自身进行再定位,以求寻得差异化优势的表现。然而一旦进入高度分众化的传播环境,这样的应对措施则将可能浮于浅表,门户网站的突围之道,亟待探索。

2. 分众化时代的专业化、小众化网站。此处所指的专业化、小众化网站,不仅指信息内容上的专业化、小众化,同样也指信息涉及范围的地域化及信息形态的专门化等。门户网站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难免会遗留大量的“长尾内容”。这些门户网站忽略或较为弱势的每一个领域,都会成为专业化、小众化网站抢夺的热点。网络媒体全面分众化时代的来临,对这些网站来说,更将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与大型门户网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分众化时代,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与专业化要求将会进一步提高。而越是与受众个性化需求相符的小众化网站,越是能保持较高的用户忠诚度;越是能满足受众专业化要求的专业化网站,越是能保证其用户黏度。此外,网络营销理念也在逐渐“由传统的狂轰滥炸走向精确制导”,[3]营销宣传目标将由此而进一步得到细化。这种以分众传播理念为基础的营销理念,无疑会促使更多的资金投向专业化、小众化的网站,为这些网站带来更多的发展动力与资本。

3. 分众化时代的社交网站。社交网站是指一种“社会性网络服务,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4]前面所说的两种类型的网站在分众化时代是以传者为主体建构分众化传播环境的,而社交网站将更可能出现以网站架构者提供平台,以用户为主体进行自我分众化的建构过程。

社交网站的分众化将会出现在两方面:一为在大型社交网站内部出现大规模分众化集群圈,二为不同类型的受众进一步分割于不同的社交平台。

大型社交网站内部出现大规模分众化集群圈的可能性如今已初见端倪。比较典型的是新浪微博推出的“新浪微群”。“新浪微群”于2010年11月25日进行公测,投入大范围使用。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因相同的关注点聚在一起,形成一个自生的交流圈。用户与微群主题相符的微博也都聚拢在这样一个平台内。在微群里,用户不光可以发微博,更可以发文件、发起活动,俨然新浪微博这样一个开放环境内的一个个独立交流平台。笔者认为,微群的出现,正是大型社交网站内部开始出现大规模分众趋势的表现。

此外,随着社交网站发展的日益成熟,不同群体分别在不同的社交网站活动,也可能形成社交网站之间的分众化。就此而言,豆瓣网可作为进行如此展望的现实依据。豆瓣网于2005年3月6日正式开放,早期的主要功能有藏书评书以及寻找“和你口味最像的人”等,而后又开通了电影与音乐等板块。这些极具特色的板块与网站的定位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不少爱书、爱电影、爱音乐的网民逐渐聚拢到了这个网站。而也因为这些特质,豆瓣网一度被定位为“文艺青年”的社交网站。以书评、影评为特色而逐步架构起来的社交网站豆瓣网,让我们可以看到社交网站之间出现的差异性,以及出现进一步分众化的可能性。

三、网络媒体全面分众化的进程与影响展望

1. “竞底”的风险。在经济学领域,有着“竞底”一说,意指竞争参与方采取恶性竞争手段,以把自己或他人打到忍受底线来获取竞争优势。已有人就网络发展可能出现“竞底效应”表示过担忧,并认为“面对市场,真正敢于开拓的勇气还是少一些”[5]是造成网络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竞底效应”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传媒界,存在不少因跟风抢热点而形成的“竞底效应”。一有某种形式的节目、某些领域的信息受到关注与追捧,就有人跟风而行,形式雷同的“山寨版本”也就随之出现。模仿者往往既无法使自身得到长远发展,又会对原创者造成受众分割的影响。

而在网络媒体走向全面分众化时,将要求参与者敢于创新,敢于专注于小众与专业市场。而模仿为主参与竞争,则依旧是把以抢夺“可见潜在受众”为目的的大众传播理念作为导向的。以跟风模仿为基础的“竞底”思路参与分众化转型时期的竞争,将产生严重的资源浪费,也难以实现自身及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隐患:社会离心力的增大。有学者认为,在媒介融合时代,“媒体造成的社会离心趋势和向心趋势的变化将更为复杂”。[6]而网络媒体若转向全面分众化,也可能增大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群体之间的隔阂,造成传播障碍,进而增大社会离心力。

诚如前面分析所指出的,大型社交网站内部以及社交网站之间都可能在将来继续出现分众化趋势。此外,以兴趣、价值观或地域性等作为分众理念基础而建立的小众化网站,也有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遇。这样的发展趋势将可能造成各个网络交流圈之间的传播隔阂,扩大社会离心趋势。受众主动选择进入一个分众信息交流圈,其动机往往源于自身意志。因此,其对于分众信息交流圈的忠诚度往往较高。然而问题在于,这样的分众信息交流圈往往具有一定的封闭性。类似新浪微群、QQ群一类的信息交流圈,一般都能进行排他性设置。而这样的半封闭或封闭式交流圈将会在分众化时代越来越多。不仅如此,分众化时代的网站也可能呈现出信息传播领域更狭窄、价值观更单一的特点。

民族主义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印刷术的广泛应用,是促进人们形成“民族主义”这个“想象的共同体”概念的主要动因之一――印刷文字打破了传播的时空障碍,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而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认为,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传播的时空距离进一步被拉近,世界被紧缩成了一个“地球村”。然而,网络媒体的发展若走向全面分众化,却可能在其系统内形成新的传播隔阂,使人们的交流圈回转为网络系统内独立的“部落”形态,以至于增大社会离心力。

总而言之,网络媒体在将来逐步走向全面分众化,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在逐步走向全面分众化之时,网络媒体自身的行业状况必将经历一些转变。同时,网络用户的交流环境,则可能随着分众化理念的深入,产生一些更加鲜明的特点。而这一切会产生怎样的社会影响,则值得我们进行持续关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原阳.新媒体与传播分众化[J].编辑之友,2008(1).

[2] 朱波.传媒分众化与行业报发展新机遇[J].传媒观察,2011(1).

[3] 王彦祥.小众传播下的精确制导[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4).

[4] 方倩.现代社交网站初探[J].新闻世界,2010(5).

[5] 高金国.谁是第一个被挤死的螃蟹[J].青年记者,2010(15).

篇10

一、新型媒介形态正基于IT新技术层出不穷

当互联网技术以“呼吸都觉得缓慢”的速度更新时,媒介也搭载新技术的高速列车,不断呈现出全新的样式。当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风头正劲,新的媒介应用也以更细分化的视角,融合多种感观体验全新出现。这些新的媒体应用发源地多为美国,并正迅速进入中国市场,其中包括以Delicious(中文版为“美味书签”)为代表的信息收藏类、以Evernote(中文版为“印象笔记”)为代表的信息记录类、以Flipboard为代表的社交杂志类、以Foursquare为代表的地理位置服务类和以Pinterest为代表的图片集纳类等。

Delicious此前为雅虎旗下业务,2011年由Youtube 联合创始人 Chad Hurley及陈士骏收购,并重新。它的中文版“美味书签”口号为“互联网的精选辑”,用户可以通过标签分类,来收藏任何自己感兴趣的网页、网站等,并通过再编辑将收藏变为方便阅读的集纳。用户可以回看浏览,并与好友分享。在互联网信息总量爆炸式增长时,每个人的信息接收能力却变化不大。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快速、准确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变得比信息本身更为重要。Delicious提供的收藏功能,日后会成为个人寻找感兴趣内容的搜索引擎,变成“个人的知识管理工具”,这是此款应用迅速被接受的主要原因。

相比Delicious的收藏,Evernote是一款笔记应用,其中文版“印象笔记”的口号是“记录点点滴滴”,意在专注记录用户在网站和生活中看到的有价值的、新奇的东西,同时对记录的信息进行整理和保存。相对于互联网时代的迅捷与遗忘,Evernote借用美国谚语“大象永远不会忘记”,来表明成为个人生活记忆帮手的功能。用户可以创建文本和手写笔记,拍摄图片,录音,剪辑网页文章,这些操作可以在任何电脑、手机和平板上使用,并随时搜索,资料共享。

与上述两种应用不同,Flipboard在样式上更接近传统的大众媒介,它以电子杂志的样式来呈现集纳的其他媒介。它的内容基础是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将自己喜爱的任何内容,包括人物、话题、标签、博客、网站,以精美的杂志布局存储、更新和呈现。Flipboard的口号是“你的随身社交杂志”。这款媒介应用使用了创新的触摸技术,包括翻页的连续性,使用户的体验更为生动有趣。

美国社交定位网站Foursquare是一家基于LBS(Location Based System,用户地理位置信息系统)的应用服务,用户界面主要针对手机而设计,它鼓励手机用户同他人分享自己当前所在地理位置等信息。利用Foursquare服务,用户可“检入”全球任何城市的一家饭店、好友家庭居住地或一家商店等,同时获得该地点附近的其他信息。用户检入后可以获得虚拟勋章、点数或头衔奖励。这个地理资讯服务的火红,背后是众所周知的社交关系和游戏元素。Foursquare因此定位自己50%是地理信息记录的工具,30%是社交分享的工具,20%是游戏工具。

美国热门图片分享社区Pinterest偏重于图像。Pin(图钉)+Interest(兴趣),就是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用图钉钉在钉板(PinBoard)上,页面底端自动加载无需翻页功能,让用户不断发现新图片。这个媒介应用为用户提供在线收藏和分享视觉艺术图片的服务,目前已进入全球最热门社交网站前十名。与之有些相似的还有Flickr、Instgram等。

二、新型媒介应用的特点

基于IT新技术的媒介应用由于更为人性化并增加了更多感观体验,而为互联网用户所喜爱。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正占据近三分之一市场时,如何让在工作和归家间隙的人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想看的内容,不仅成为新媒体的市场空间,也成为最新的发展趋势。

1.愉悦地搜索、整理信息

互联网具有无限连接、信息海量、开放等优势,同时还具有无中心、不确定性、跨界等特点。在信息大爆炸时代,Twitter每天发贴350万条,新浪微博每天会上线1亿条微博,而整个互联网上充斥的信息总量已无法计量。此时,信息本身似乎变得并不重要,重要是如何寻找到有价值和需要的信息。这一问题成就了谷歌和百度,当互联网的视频、微博、社交网站都在赢利问题上举步维艰时,这两家公司早已赚钱不是问题,其中百度的年收入高达数十亿元。

新入主者在搜索霸主之下,于细分市场寻找新的商机。前文几种媒介应用最大的共同特点,就是对互联网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归纳、整理和储存,只是各项应用的重点不同。但无论哪家,都以“有意思”的搜索、集纳的使用体验,吸引了不少用户。目前,Flipboard的全球用户突破2000万,每月“Flip”30亿次。这个单词的本意是指手指轻划而过,用在这款应用则是指翻页的动作。[1]Foursquare到今年4月,用户数为2000万,签到信息超过20亿条。Evernote用户数在今年10月达到3400万,其中付费用户占4%。以中国的庞大人口看,这些数字似乎不高,但这几大网站有一半为美国本土之外的全球用户,就显得殊为不易。

2.基于社交关系的应用

上述几种媒介应用的另一个共同特点,即社交关系是应用的基本后台。Delicious的应用简化了用户分享和保存网页,同时将这些收藏与好友共享。Evernote在注重个人信息存储与保密的同时,专门设有“人脉”板块,管理用户的人际关系。Flipboard本身就是针对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会化媒体上的内容进行整合,进入中国后,新增支持“新浪微博”与“人人网”功能。Foursquare除了表明自己在哪,由此获得勋章或优惠券之外,还告诉朋友“我在干什么”。Pinterest2010年才上线运营,现在已是美国第三大社交网站,你和好友之间可以将好的图片互相“pin”(图钉)和分享。创业团队将Pinterest描述为“新浪微博+豆瓣+大众点评”的混合。

早期互联网应用更多是散兵游勇,个人在互联网的大海中摸索,线上与线下基本是陌生的人际关系,接触信息也有真有假。因此,当Facebook和twitter出现时,虚拟的网络关系立即变为现实的亲切感和真实感,新型媒介应用也在这种相对可靠的现实人际关系中得到扩张。线上与线下的人际关系会彼此转化,并获得相对宽松的交往环境。在人际交往80%都属于非接触往中,新型媒介应用无疑提供了更便利和更现实的交往途径,同时也是投资者可行的商业模式。

3.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是主要呈现终端

Evernote的CEO Phil Libin今年公布了Evernote的一些重要数据:用户数量增长至3400万,其中新用户中有75%来自移动客户端,25%来自桌面客户端。移动用户对Evernote的增长贡献不少。[2]Flipboard的创办伊始也起源行途中的杂志翻阅,针对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应用,专门设计了九宫格式的布局,右侧的翻页按钮,封面故事等,使用起来更为愉悦和便利。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预测,201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6.86亿部,占全球手机出货量总数的38.4%,其中中国大约有1.82亿部。[3]另外,基于全球对苹果iPad及亚马逊平板电脑Kindle Fire等产品的需求明显升温,2012年平板出货1.06亿台,同比增长54%。[4]这些数据都显示,未来互联网的最新发展热点在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设备。很多新型互联网技术和媒介应用,都会建立在这两个平台之上。

4.大数据和云技术的广泛应用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车联网、手机、平板电脑、PC以及遍布地球各个角落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无时无刻不产生和上传着数据。与庞大数据同时出现的是数据的分析、存储和使用问题。这也就是云技术和大数据的出现及应用环境。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由最初的一种计算技术,演变为将庞大数据经过系统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结果回传给用户的商业应用。这项技术实践于新型媒介应用中,可使用户随时调取之前上传的数据,而无需存储问题。Evernote作为记录类应用,数据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其云笔记功能尤为突出,用户上传数据会永久保存,没有存储限制。Pinterest等也是基于云技术的移动应用典范。数据显示,与2009年相比,2014年基于云技术的移动应用将会增加90%。而现在的应用之所以将目光对准云技术,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原因:可以通过多个设备访问数据,成本更低,可加快业务进展速度。

早期提到大数据,通常是一个公司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现在这个概念已变为一种商业模式,即通过收集、整理大量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挖掘,获得有价值的用户信息,降低营销成本,提高企业销售率,增加利润。[5]可以想见,以上以社交网络为基础的互联网应用,无疑会在UGC的大潮中获得大数据的空间和广阔的商业前景。

三、新型媒介应用对传统媒体发展的启示

一面是新媒介应用的层出不穷,一面是传统媒体收益的持续走低,后者尤其在今年上半年表现明显。此时新媒介应用给传统媒体提供了不少值得借鉴的发展之路。

Delicious所在的AVOS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江宏认为,传统媒体的优势,是专业的制度和流程、媒体的责任感和持续稳定地输出高质量的内容。互联网的优势则在强大渠道,掌握用户信息,依靠技术规模化解决问题。因此,传统媒体要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开放和拥抱互联网,充分利用互联网渠道提高自身价值,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内容,同时对内容输出有所控制。目前,全球互联网已形成了六大生态系统(谷苹、微软、索尼、亚马逊和脸谱)和3大平台(微软、苹果、谷歌)。如何与其合作并获得发展是眼下最为紧要的课题。

从现实看,传统媒体目前所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无力,原创内容无法得到支持,并由此带来传统媒体的生存困境。在西方国家,很少会出现网易、新浪这样大型的新闻门户网站,因为各家媒体不会无偿或以极低的价格将自己的产品交给第三方使用。但传统媒体也不必完全置疑自己的存在,特别是传统纸媒在中国仍有扩张空间的时期,仍应寻找新的增长点,同时实现新技术支撑下的电子化与网络化。在技术驱动的年代,麦克卢汉的“媒体即信息”展现无疑,技术不仅是技术而变成核心竞争力。或许我们应该学习《纽约时报》,在关键应用技术上不是购买而是自行研发,以获得IT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社交媒体扩展用户,是传统媒体应向新媒体学习的另一重要方面。目前传统纸媒与新媒体也有合作,但通常面临如何实现内容与品牌同步拓展的困惑,即新媒体使用了传统媒体的内容,但传统媒体的品牌宣传似乎并未得以实现,同时新媒体在用户精准推送上的资源与数据优势,似乎也难以与传统媒体分享。因此,传统媒体要考虑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对用户群的精确了解与选择,并推送自己的内容。这些互联网新技术包括AL(augmented reality,虚拟增强现实技术)、LBS、QR技术(二维码的一种, “Quick Response” 的缩写,即快速反应)、HTML5等。据悉,德国的《柏林先锋报》因在报纸上嵌入芯片,成为“全球首份虚拟增强现实报纸”。国内一些报纸也已经采用了二维码技术,以实现平面新闻的多媒体呈现。

在大家认为互联网是个遗忘的时代时,传统媒体的记忆功能其实变成了优点。在前文几种新媒介应用中,帮助用户存储记忆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财新网总编辑张继伟认为,互联网时代的竞争策略,是专业媒体要成为“舆论平台”,不仅要报道事件,还要推进事件发展,通过报道引发社会关注,改变事件进程。在回顾与展望事件时,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过程,就是为高速运转的时代存储信息,形成数据库,提供有独到见地的分析。

注释:

篇11

社交媒体,是基于数字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媒体形式,涵盖了手机、QQ、微信、论坛、微博、空间、人人网及其他实时在线交流工具,与传统的媒体形式,如报纸、广播、电视有所区别。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交媒体在人们生活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并越来越多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如何有效应对社交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一、新时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机遇

1.社交媒体的运用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渠道

与传统的媒体相比, 社交媒体具有内容丰富、使用率高、互动及时、传播快速、信息含量庞大等优点,各种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电脑等都已成为了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必备品。因此,基于社交媒体的特点,将其有效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有效丰富拓宽思政工作的渠道,达到较好的教育成效。

中南大学借助社交媒体,开通了校园微博,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打造了新的平台,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思政教育模式,建立完善了多元化的思政教育渠道,收到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2.社交媒体的运用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方式上,主要是以单一化的集中教育为主,信息传递过程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信息衰减。根据有关的调查显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仅能使小部分学生受益,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而随着社交媒体,如手机的普遍使用,采用诸如人人网、QQ、微信、微博等方式各类信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确保多数学生有效接收信息,极大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同时有效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

3.社交媒体的运用促进了高校大学生议政参政的意识

现阶段的大学生群体以90后年轻人为主,一方面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思维意识及行为上较为独特,另一方面他们的政治参与观念不强。社交媒体中的大量政治信息,能够重新聚集高校学生的政治关注目光,增强大学生群体的议政参政的意识。根据有关调查显示,与传统的单一化的理论教育相比,多数学生倾向于通过各类社交媒体,如人人网、朋友圈、说说评论等途径了解最新国家时政热点。一方面是基于社交媒体的便捷性,另一方面能够为其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观念提供有效渠道,便于自身政治诉求的表达。

4.社交媒体的运用能够缩短师生距离,体现出师生平等的理念

现阶段的高校大学生群体思想波动较大,加上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影响,他们会在学习生活中遭遇不同程度的困扰,而多数学生并不愿直接说出相关的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难以及时掌握学生群体的思想状态,制约了教育效果。学生运用社交媒体,则可以将自身的思想情况,生活状态,行为方式与教师或朋友分享,能够有效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交流,提高了思政工作的针对性,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交流氛围,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思政工作的效果。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

1.社交媒体良莠不齐的信息增大了思想管理难度

社交媒体具有信息量庞大的特点,而伴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的后喻文化特征日益凸显,在信息获取上,往往是学生快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意识并不完全成熟,面对各种信息时,其分辨、甄别、理解的能力不强,较易被一些娱乐属性强、思想水平低的负能量信息吸引。根据有关调查研究发现,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在使用社交媒体时,会不同程度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从而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偏离,甚至改变了个别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大了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思想引领及管理难度。

2.社交媒体的运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素质能力有了更高要求

新时期大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交流方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一方面要使其具备更高的理论水平及思想政治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使其顺应新时期发展形势,掌握必备的媒体应用技能。高校思政教育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驾驭社交媒体的能力水平,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权,通过积极主动的教育渗透,不断增强社交网络的正面能量,着力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社交媒体的运用给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带来了挑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教育方法,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致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氛围沉闷无趣,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社交媒体的运用,能够凭借其独有的虚拟性、开放性及互动性的特点,为大学生构建全新的交流分享平台空间,使学生通过或赞扬或宣泄的方式,重新提振生活及学习自信。根据有关的调查研究,超过90%的学生喜欢通过微博、人人网、QQ、微信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状态,分享自己的想法。这种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差距较大,需要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进行思考总结,探究新时期思政教育工作新途径。

三、基于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

1.思政教育人员要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推行人文关怀

教育改革的要求之一就是倡导生本教育,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 也不例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要遵循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摒弃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行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具有人性化、个性化、情感化及生活化的特点,能够有效弥补大学生在新时期内心缺失的关爱及理解,从而有效帮助学生从社交媒体的庞杂信息中筛选正确信息,使其正确看待自身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教师要通过社交媒体,如QQ、微信、微博、空间、人人网等途径与学生加强交流,本着以人为主,人文关怀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人格。

2.建立覆盖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一方面,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开辟了一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但另一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具备较为明显的弱点,但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现阶段仍然占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高校思政教育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社交媒体给传统教育方式带来的挑战,对教育方法加以改革,建立起“现实”的思想教育与“虚拟”的思想教育有机结合的思想教育体系,整合两者之间的教育资源,做到既不断满足信息化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又有效发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实现两者的补充协调。

3.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运用社交媒体开展工作的能力水平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各类社交媒介与教师进行交流,思政教育人员的话语权威性有所弱化,在这一背景下,思政教育人员要有效借助社交媒体强化话语的感召力,放低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教育姿态,及时转换自身角色,将自己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开展思想教育。高校管理工作者,要认清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趋势,在新媒介环境、经费保障及人员安排上加以支持,打造一批思想水平高,新媒介应用娴熟的思政教育人员队伍。思政教育人员要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钻研掌握新的媒介知识,借助正面积极的网络舆情,采用社交媒体引领学生的思想趋向,充分发挥社交媒体在思政教育工作领域的重要作用。

4.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有效融入社交媒体

校园实践活动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高校可以通过与各个网站进行合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特色的校园活动,如爱心慈善公益晚会等,畅通媒体渠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此外,在学校的各类信息环节,可以建立富有特色的“微栏目”的方式,做好信息推送。为有效增强学生的思政工作参与热情,可以创建“微博专栏”、“短信平台”、“网络辣评”等形式,切实发挥社交媒体的效用,营造出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推行构建全新的媒介载体。

此外,还可以发扬学生学习骨干及思想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通过思想骨干的带头示范,弘扬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观念。

四、结语

总而言之,社交媒体的运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了机遇,又形成了挑战。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正视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变化,秉持正确的教育观念,通过提高自身的新媒体应用水平,开展各类实践教育活动,不断发挥社交媒体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创新性。

参考文献:

[1]高健.基于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实践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6):110-111.

[2]王燕芳,康遍霞.E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3):127-129.

[3]赵雪.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今传媒(学术版),2013,(11):149-150.

篇12

社交媒体是新媒体时代下的产物,是在新媒体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宽泛的概念,指的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连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相互联系建立社交关系的网络平台,同时也可以信息和提供服务的传播媒介。严格意义上说,社交媒体就是利用包括互联网媒体、移动客户端媒体、数字化终端媒体等形式,区别于传统社交形式而形成的网络平台。

一、社交媒体运用的特点

社交媒体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因为社交媒体运用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新的传播媒介形式,所以社交媒体表现出其独特的时代特点和特有的价值体现,运用社交媒体呈现出的核心特点表现在如下方面:

1.价值体现

社交媒体是有价值信息的传播载体,信息的价值在于受众群体的关注度,以及有价值的信息传递时间、传递条件、受众群体关注的心理反应等,而运用社交媒体恰恰可以提供载体、传播以及反馈这样一个综合信息平台。同时,社交媒体传播具有成本低廉、快速高效的特征,可以带来巨大的价值效益,这就是运用社交媒体潜在的价值体现,而这些综合因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运用社交媒体的基本价值。

2.个性体现

个性化体现是通过社交媒体所特有的新内容、新形式、新观念产生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比如使用者可以在自己的社交环境设定个性化的平台、界面、空间等,也可以利用嫁接模式、检索模式、链接模式等来扩大自己的社交群体。这使得社交媒体的运用不但具备了特定的空间、特定的传播手段,而且也体现了特有的个性化。

3.效应体现

运用社交媒体所产生的效应是可以预测的,是可以设定结果的。社交媒体具备辐射面广、选择性强等特性,这种特性可以影响受众群体所产生的效应,如接收时间、接收内容、选择结果等方面,受众群体也会因为这种效应产生变化。社交媒体的运用甚至可以在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社交媒体的运用在一定的时机和环境下也可以形成主导效应。

4.生命力体现

社交媒体一出现就具有超强的生命力,近几年我国互联网平台发展迅速,各种传媒平台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尤其在社交媒体方面更是突飞猛进、成果丰厚。由于在社交媒体领域中各类细分媒体的不断出现,各种平台嫁接层出不穷,这也显示出社交媒体生命力的延展性和多样性。同时另一个层面的生命力也体现在社交媒体运用的模式和概念上,这种新环境下的模式和概念将会使社交媒体不断延续下去,并得到创新发展,这才是其生命力的集中体现。

二、大学生运用社交媒体的现状

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1],保持低速增长。与之相比,社交媒体网络各项指标增长速度全面超越传统网络。在针对社交媒体网民学历结构调查中,发现大中专以上人群中普及率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尤其是大专以上学历人群比例接近饱和,占网民总数的55%左右,其中大学生一直在网民总数中处于主导地位,占网民总数的25.5%。由此可见,社交媒体运用最广泛的“受益”群体就是在校大学生。

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中,网龄3―5年的和网龄5―8年的平均占到42.5%和33.4%,可见大学生对于社交媒体运用的普及性。另外对于大学生运用社交媒体上网时间的调查,每天少于1小时的所占比例为11.3%,3―5小时的所占比例为20.5%,5小时以上的所占比例为16.5%,这再一次显示了大学生对于社交媒体运用的依赖性。

运用社交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调查显示:手机客户端社交媒体跃居第一位,占43.5%,其次是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占42.5%,而利用传统的报纸传媒和电视传媒分别只占到8.4%和5.2%。[2]由此可见,运用新型的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占有绝对的优势。

关于社交媒体运用目的和内容的调研显示,大学生选择用社交媒体来获取学习资料的占17.7%,用来获取资讯的占15.2%,用来即时通信和联络的占45.9%,影音和网络购物的占14.6%,其余用来游戏的只占到6.6%。这说明在大学生群体中运用社交媒体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社交方式,而且在社交内容上面主要集中在微博关注、社会时讯、交友平台、QQ、微信实时通信,以及亲朋、好友、师生、同学之间的朋友圈互动,这进一步证明了社交媒体运用的多种社交形式已经成为大学生之间主要的交友和联系工具。

三、社交媒体的运用给大学生带来的变化

(一)运用社交媒体目的多样化

调查显示:“结交了更多朋友,丰富了大学生活。”在调查过程中大多数大学生都选择了这一答案。然而调研人员还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交媒体的介入,大学生通过社交媒体获得了大量的资源信息,也了解到了更多的社会状况和需求情况,这样一来,大学生在社交媒体选择的目的上也趋于多样化。其中18%的大学生选择“有利于将来事业发展”的社交媒体平台作为首要运用目的,还有30%的大学生选择“锻炼和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为社交媒体平台运用目的。

另外,通过对不同年级和系别大学生的对比,调查人员发现,低年级大学生多选择以丰富大学生活为主要目的的社交媒体平台,不少大学生都会运用社交媒体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创建自己的朋友圈,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而高年级大学生则更倾向于寻求有利于将来事业发展的媒体平台,其中不乏运用社交媒体平台搭建自己的营销体系,或者是运用社交媒体发挥专业优势,更早地服务社会。这些大学生运用社交媒体了解到了即时的资讯,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这也就使得大学生在社交媒体的时代背景下,目的性选择变得更加多样化了。

(二)运用社交媒体转变社交方式

在调查中,约50%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最有效果、最有现实价值的社交方式,是以寝室为中心的传统“面对面”社交。然而实践证明,在大学生中运用社交媒体形式的网络论坛、微博来获取资讯,运用QQ、微信作为联系工具的两类人群分别以36%和58%的比率占了主导地位,远远高于6%的大学生“寝室好朋友”为主的传统“面对面”社交。

这一结果反映了当代大学生通过社交媒体的运用转变了社交观念,大部分学生不再抱有狭隘的交友观念,转而追求建立更加广泛、多样的人际网络,通过运用社交媒体产生的新兴社交方式正逐渐被大学生接纳并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

四、社交媒体的运用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运用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社交媒体的运用对大学生有着前所未有的影响力,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确实对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有着不可否认的优势。

1.时效性强

社交媒体的运用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获取各式各样的资讯信息,也可以搭建多种内容的社交平台,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有目的性地进行选择,这些媒体形式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简便、更加快捷、更加直接、更有时效。大学生运用社交媒体平台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自己最需要的内容,打破了空间、时间的局限性。同时社交媒体平台也可以提供讨论、对话、提问、交流,把相关人员无形地联系在一起以便于更好地沟通,结交更多的朋友,扩展了人际网络,使大学生们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取到最有价值的资讯。同时,大学生运用社交媒体平台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可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来经营自己,更早地建立社会关系网,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信息量大

运用社交媒体获得的资讯,远远超出了传统媒体和纸质媒体,新的数字技术引起工业化革命,网络把世界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掌握全球的资讯。例如了解国内外各高校的研究课题、教学内容,也可以查阅各大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还可以下载专业书籍和教学文件,大大丰富了大学生的信息量。

3.传播广泛

社交媒体平台的运用,使传统社交的“点对点”形式转变成“点对面”形式,可以满足大学生各式各样的需求,方便了大学生的交流,还可以信息,做到快捷有效,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将是成倍扩展,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开来,使大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百科,也可以传播自己的观点和成果,大大扩展了大学生的社交领域。

4.形式多样

社交媒体自出现以来,就以多样化的服务平台吸引着当代大学生的追捧,各式各样的服务平台、信息平台、交友平台、购物平台一直都是大学生们最热衷的选择,通过运用这些社交媒体平台,大学生们甚至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模式,只要利用各种客户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聊天交友、关注新闻、选择购物等,也可以为千里之外的亲朋好友送去祝福和礼物,大大方便了大学生的生活,使大学生的社会活动扩展到校外甚至全世界。

5.社交灵活

对于社交媒体的运用,美国心理学家曾提出6度分割理论,认为世界上两个互不相识的人需要建立联系,平均只需经过6个人就可以结识。目前非常流行的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平台就是基于这个理念应运而生的,这个平台就是通过朋友来结交新朋友,只要在网站上注册,通过相关资料就可以找到许久未联系的朋友甚至是小学同学,这种功能是非常强大的,而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办到的。同时随着QQ和微信的运用,更加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两个陌生人甚至可以在不同的地域直接对话,进行实时交流,从而大大增加了大学生的社交灵活度。社交媒体的微博平台,大学生可以交流思想,发泄情绪,关注话题,也可以随时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可以展现自我风采,吸引更多的朋友关注自己,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

(二)运用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所有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对于社交媒体而言我们也要用正反两方面的角度去看待,运用社交媒体带给当代大学生新的体验和变化,但是也会带来诸多消极的负面影响。

1.沉溺网络,脱离现实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发展成熟,不排除有些大学生思想意志薄弱,面对形形的社交媒体平台和客户端,极其容易沉溺于其中而无法自拔。经过调查,在经常使用社交类网络平台的大学生群体中,由于上网时间过长,从而直接影响到学习和工作,这部分人所占的比例高达34.6%,而在不经常使用或者是从不使用社交类网络平台的大学生中,该比例只占到7.6%;另外调查还显示:经常使用社交类网络平台的大学生中,在不上网时经常会惦记上网的比例达到60%,而在很少上网或者是从不使用社交类网络平台的大学生中,该比例只占到6.3%。由此可见,过度关注和运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的大学生容易产生网络依赖综合征,也就是“网瘾”,这样一来,这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平台的时间多了,关注现实生活、学习、工作的时间自然就减少了,从而影响了学习和生活。这类大学生忙于经营自己的网络社交平台,却疏于与亲朋好友建立面对面的交流接触。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社交媒体毕竟还是依托网络存在的虚拟形式,虽然它提供了更多的方式和机会,但是依然是无法代替现实社交活动的,当代大学生也不能过于相信和依赖社交媒体的存在形式。

2.流于表面,缺乏深度

大学生在运用社交媒体过程中,“流于表面,缺乏深度”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大学生的朋友圈或者是交友平台上的好友动辄上百人,有时甚至上千人,这里面很多都是兴趣相投的陌生人,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大学生甚至没有真正的朋友。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他们讨论的话题大多是兴趣观点、生活琐事、网络动态等,喜欢及时更新自己的网络内容,晒出自己的生活和动态,从而吸引朋友们的关注。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虚荣心,弥补了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情感缺失,但是这样的交流都流于表面,很难形成深层次的互动。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运用社交媒体的网络虚拟性强,使得社交本身就掺杂了很多不可靠因素,尽管很多社交平台是采用实名制的,但是大家依然是陌生人,这始终没有面对面的交流真实可靠,所以交流的话题一般都流于表面,同时社交平台上的话题更新快、随机性强,使得很多话题没有时间思考就被新的话题覆盖了。另一方面,现代大学生虽然追求个性自由,但仍有内心的自我世界,在社交媒体的交流平台上面对大多数的陌生人很少会敞开心扉真实面对,也很少触及深入的话题。于是导致热衷于社交媒体的大学生觉得网上交友很容易且很轻松,无须牵挂与担心,更不用承担责任,只要退出社交网络平台就能全身而退。这样一来,有些大学生甚至将这种错误的社交理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导致大学生的同情心下降、承诺感降低、随意性增强,更加缺乏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3.不良信息侵蚀,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对运用社交媒体平台的监管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没有相关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制约,这就给有害的部分信息提供了传播平台和可乘之机。另外,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面对各种思潮和言论往往缺乏独立判断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和腐朽文化的侵害。同时部分大学生以“恶搞”为乐趣、以“戏谑”为时髦,崇尚“非主流”,以此作为逃避现实、推卸责任的借口。社交媒体平台让部分大学生感到一定程度上可以摆脱现实,不受社会道德和法律的约束,网络的自由与社会的责任之间出现失衡,产生道德失范,做出不讲诚信、散播流言、恶意诽谤等不道德甚至是违法的行为。

五、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生运用社交媒体

(一)正确引导大学生与社交媒体运用的关系

大学生面对社会,通过合理的社交,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阶段的必修课,也是顺利实现社会化的重要保证。要引导大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处理社交媒体运用的关系,无论怎么运用社交媒体去丰富大学生活、或者是获取信息,它们都是一种方式和手段,社交媒体的运用具有形式多、交友广、更新快等特点,而传统社交真实可靠,面对面的交流可以感知对方,情感互动,在不同的场合下也可以锻炼随机应变的能力,这又是网络社交所无法替代的。所以大学生要合理运用社交媒体,发挥社交媒体网络的优势,从中获益。对于部分沉溺于网络的大学生,应该对他们深入了解、耐心引导,找出其依赖网络的原因,并适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走出困境。

(二)培养大学生运用社交媒体的法律道德意识

大学生在社交媒体运用环境下的道德意识培养,首先要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网络并非法律的“真空”,在网络上法律的界限也是不能跨越的,要搞清楚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同时也可以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不受网络侵害。其次,道德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要从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开始,要加强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加大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的教育。我们要帮助大学生培养辨识能力,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导向。另外,在运用社交媒体的过程中,大学生应当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坚持完善自己的人格形象,做到诚实守信、严格自律,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社会责任感和网络道德素质自觉深化到自己的媒体社交行为中。

(三)将社交媒体运用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面对大学生群体运用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的形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看到其积极意义并将其结合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这是保持与时俱进的需要。同时通过运用社交媒体平台,我们也可以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真实生活,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所需所求,要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与生俱来的优势,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之间的平台和纽带,思想政治工作也可以运用社交媒体这一平台和学生实现良性的互动。另外,还要运用社交媒体平台建立高校心理咨询平台,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这样一来也有利于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面对社交媒体带来的变化,提高网络信息的处理能力,掌握和运用媒体平台技术,如此,才能适应当前社交媒体的发展需要。

六、结语

大学生运用社交媒体并不是和社会发展相背离的,恰恰相反,现实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尽快适应社交媒体的传播环境。作为中国社会将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于社交媒体的运用将更为广泛,更为深入,社交媒体在中国普及和使用是不可逆转的,对社会进步是有着巨大推动作用的。在当今社会中最响亮的一个口号是“与时俱进”,社交媒体的运用将进一步深入大学生的生活,大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使用率也将进一步提高,我们也肯定社交媒体的运用和发展将会对大学生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也会推动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变革。

参考文献:

[1]辛文娟、赖涵.微博、SNS与大学生虚拟交往需求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2(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