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09:20: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房屋建筑加固工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当前形势下,经济高速发展,建筑的规模越来越大,因此,一定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事故,这些事故通常都会影响到结构安全,导致产生一些建筑改造项目以及建筑使用功能改变项目增加,还会存在一些自然灾害因素,比如说泥石流、水灾、地陷、塌方以及震害等等,这些自然灾害会直接导致我国的房屋建筑或者我国房屋建筑的结构构件进行加固处理,以便能够有效满足建筑使用功能需求以及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房屋加固改造施工技术和方法是否先进,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房屋建筑加固工程技术方法自身的可行性直接关系到了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更加关系到了人们使用安全以及建筑房屋结构安全,下面,笔者就探究房屋建筑的加固工程技术方法。
一、房屋建筑实施加固工程技术具有必要性
虽然我国新建的房屋建筑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对于我国现有房屋自身结构修补以及结构维护加固也势在必行,这必须要引起工程界专业人士的高度重视,要求专业人士必须要深入进行探讨。由于建筑房屋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设计基准的使用期,我国对于建筑房屋规定为五十年,在我国建国以后构造额房屋已经和这一个标准年限十分接近。与此同时,还存在很多因素能够将房屋建筑结构自身的使用寿命缩短,比如说化学腐蚀、社会需求、设计标准、物理老化、自然因素等等,在这些问题产生的时候,人们不可能将其推倒重建,人们通常都会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对于房屋建筑进行加固以及修补处理,通过加固处理以及修补处理以后,建筑房屋的结构才能够继续有效发挥自身的作用,有效满足人们对于建筑房屋的耐久性要求、适用性要求以及安全性要求,更加能够为社会创造一定的利益,并且不会引起资源浪费的情况。
二、传统的房屋建筑加固工程技术
在房屋建筑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倾斜以及裂缝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会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正常的使用,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可以是地基基础问题,可以是原有建筑加层改造问题,还可以是附近产生比较深地基的新建筑物。当出现原有地基基础缺少承受能力的情况时,必须要对地基实施加固,可以采用综合加固技术、地基加固技术、桩式托换技术、变换基础类型以及基础的加宽技术等等。
对砖砌体实施加固的主要方法就是水泥灌浆法,所谓的水泥灌浆法就是指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或者可以采用水玻璃砂浆来实施灌缝,进而来实现增设构造柱。在砖砌体加固过程中,配筋喷补加固法、扩大砌体截面法以及圈梁发等都是经常采取的方法,在这些方式方法之中,水泥灌浆法通常都在非砌体自身缺少一定承受能力的时候进行使用,还可以在房屋建筑自身缺少承受能力使得房屋建筑砖体产生裂缝以及变形以后,采取这一方法来进行补偿时使用,但是,这一种方式方法对于提升房屋建筑砌体的承受能力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房屋建筑的砌体承载能力缺少的时候,还应该采取将砌体截面扩大的方法,在使用这个方法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在房屋建筑的砌体被压裂,或者砌体仅仅有轻微裂缝的时候,采取这种方法,但是,这一种方法的截面比较大,这是其十分明显的缺点。就钢筋混凝土构建这一个房屋建筑来说,如果白显微的表层存在着缺失的情况,人们常常会选择水泥砂浆以及涂抹水泥浆等等方式方法,对于那些缺损比较深层的房屋建筑来说,主要采用一些比传统砼强度还要高一级别强度的细石砼,或者可以采用化学灌浆补强以及水泥压浆等等。
三、当前形势下房屋建筑加工工程技术方法探究
(一)房屋建筑的地基加固技术
对房屋建筑的地基进行加固,可以采用灌浆加固法以及高压喷射注浆法,所谓的灌浆加固法主要是指利用电化学、气压以及液压等等基本原理,将一些能够进行固化的浆液注入到岩石裂隙以及土体孔隙之中,采用这一种方式方法来把传统的土粒或者裂隙胶重新塑造,使其能够成为一个整体,从灌浆加固法的本质上来看,这是一种能够有效改善土物理学特征,改善土水力学特征的方式方法。而高压喷射注浆法主要是指针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一种措施和一种技术,主要从高压射流技术以及化学灌浆技术这二者相互结合而进行发展的。
(二)房屋建筑的预应力加固技术
房屋建筑预应力加固技术主要采用外加预应力的钢拉杆来对房屋建筑实施加固,实施钢拉杆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撑杆、组合式拉杆、下撑式拉杆以及水平拉杆这几种。预应力加固是一种能够有效将被加固构件应力水平降低的方式方法,同样能够最大限度上将墙体斜截面以及墙体的正截面承载能力降低。在减缓预应力或者消除预应力以后,加杆件滞后现象能够产生十分明显的效果,使得加杆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作用。房屋建筑预应力自身所产生负弯矩能够将部门荷载弯矩有效消除,进而将墙体外倾量有效减少,将房屋建筑墙体自身裂缝的宽度有效缩小,还可以将房屋建筑墙体里面的裂缝实现完全闭合。预应力加固技术自身最为显著的优点就是能够使得砌体柱承载能力从本质上提升,其加固的效果也十分可靠,这已经成为了一种适用于高应变状态以及高应力状态的房屋建筑砌体加固十分有效的方式方法。
(三)房屋建筑的构造性加固技术
房屋建筑构造性加固技术主要应用在砌体承载力严重不足的时候,还可以用于在房屋建筑砌体发生严重碎裂的时候,房屋建筑的构造性加固技术主要包括托梁加柱、托梁换柱、增加横强以及砖柱承重改成砖墙承重这几种。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方法来对房屋建筑进行加固,必须要根据具体技术措施方案,根据施工特点来进行严格把关以及严格控制。
结语:本文中,笔者首先对房屋建筑实施加固工程技术具有必要性进行了阐述,接着又对传统的房屋建筑加固工程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房屋建筑的地基加固技术、房屋建筑的预应力加固技术以及房屋建筑的构造性加固技术这三个方面对当前形势下房屋建筑加工工程技术方法进行了探究。
参考文献:
[1]潘晓峰;刘伟庆;姚秋来;;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小偏压混凝土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王瑞娜;赵磊;;钢结构工程钢构件变形矫正[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保证房屋安全的大前提下,人们在经济能力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房屋装修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也要求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改造中不断的进行技术的创新,现就房屋建筑工程改造中应遵循的原则以及所用到的几种加固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房屋改造装修墙体拆改时应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1.1 承重墙不能随意拆改在墙体拆改时,承重墙是不可以随意拆除的,因为这关系到房屋的结构安全。而且如果拆改了承重墙,邻居是有权投诉并要求恢复原状。同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房屋建设使用者在装修过程中不得擅自变动房屋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
1.2 墙体拆改应注意隐蔽工程在房屋改造装修的墙体拆改中除了要遵循以上原则以外,还得注意墙体中的隐蔽工程。一般墙体中都带有电路管线,不要野蛮施工,否则弄断电路的话轻则影响正常使用,重则引发安全事故。同时,在拆之前,也要对电路的改造方向详细考虑。在墙体拆改时也要考虑水路的影响。
二、外包钢加固法的技术要求
2.1 材料
2.1.1 加固用钢板或型钢应采用Q235和Q345结构钢
(1)所用钢材不得使用无出厂合格证、无标志或未经进场检验的钢材。
(2)焊条的型号应与被焊接钢材的强度相适应;并且满足设计要求。
(3)焊接工艺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或《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 8l的规定。
2.1.2 结构加固用胶粘剂同下文碳纤维布加固技术要求
2.2 外包钢加固法工艺流程
(1)施工准备一(2)脚手架搭设一(3)表面处理(4)密封边缘(5)配胶(6)注胶(或涂胶)一(7)固定及加压一(8)静置养护一(9)质量检测一(10)粘贴钢丝网(11)防腐处理。
2.3 加固施工的要点及施工步骤
2.3.1 常规粘钢施工要点
粘钢加固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粘结施工质量。粘钢加固施工应严格按上述工艺流程进行,并由专业化施工队伍施工。
2.3.2 柱子外包粘钢加固施工步骤
(1)实际测量柱子各细部尺寸。
(2)根据加固设计图纸及柱子实际尺寸,进行材料(钢板和型钢)剪裁。
(3)在地面上将各种钢材焊接起来,形成几个部分。
(4)通过定滑轮将各部分安装在柱子上,通过焊工,将各部分型钢焊接起来,形成加固柱子的框架。
(5)由下而上分别焊接地脚板、加力板、拉劲板。
(6)对需要灌界面胶泥砂浆的部分,进行混凝土表面处理,钢板除锈及涂刷界面胶剂。
(7)灌界面胶泥砂浆时,应每焊接一块高50cm钢板就灌浆一次,保证所灌的结构胶泥砂浆密实。
(8)焊接完毕后,对加固的钢结构进行防腐处理。
2.4 外包钢施工检验内容
(1)粘钢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呈新混凝土表面,无粉尘,无污物。
(2)所粘钢板的抹胶表面,必须打磨出金属光泽。
(3)严格按照A、B组分配胶比例,并进行充分搅拌。
(4)钢板上抹胶应两边薄、中间厚,并100%抹满,对粘贴的混凝土表面凹处抹胶补平,混凝土上钻孔,应灌胶入孔内。
(5)钢板粘贴好后,立即用方木条加压,检验时以钢板两边缘有胶溢出为合格。
(6)在常温20℃时,固化时间大约二十小时,温度越高,时间越短。
(7)粘钢拆模后,检验钢板边缘溢胶色泽、硬化程度,以小锤敲击钢板的有效粘结面积。标准锚固区面积S≥90%,非锚固区S≥70%。
(8)防腐处理应满涂所粘钢板并将钢板溢出胶的范围也包括进去
2.5 质量验收
外包钢完成后,由有资质的检测单位现场检测。出具的检验合格报告为验收依据。验收合格后按设计要求抹灰隐蔽。
三、碳纤维布加固技术要求
3.1 碳纤维布的选择原则
(1)碳纤维布的采用满足设计要求。必须是聚丙烯腈基(PAN基)12K以下小丝束连续纤维。单位面积质量300g/m2。
(2)结构加同用胶粘剂采用A级配套胶。必须是免底涂,且浸渍、粘贴与修补兼用的单一胶粘剂,胶粘剂厂商应出具免底涂的胶粘剂证书。结构加固用胶粘剂应进行安全性能指标、湿热老化检验合格;必须通过毒性检验,对完全固化的胶粘剂,其检验结果应符合实际无毒卫生等级要求;必须采用专门配制的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简易鉴别纤维织物(碳纤维布)采用剪下一小块纤维织物用打火机或在煤气炉上点火燃烧,织物立即卷曲或有灰烬出现,判定该产品系用劣质纤维或掺合其他品种纤维制成。
(3)碳纤维布和胶粘剂必须按规定做适配性试验,进场时按规定取样送检,并随产品一道提供相关合格证明文件。
3.2 施工工艺
3.2.1 表面处理
(1)混凝土表面处理应平整、清新、干净、无杂物、油污并打磨除去碳化层,用丙酮擦拭保持混凝土表面清洁、干燥。
(2)对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凹陷应采用修补胶修补填充找平。进行糙化处理。
(3)碳纤维布转角粘贴时,对梁、柱、板的棱角应用机械打磨成圆弧角,进行圆化处理。
3.3 碳纤维布粘贴方法
(1)碳纤维布粘贴应采用湿法铺层和常温固化。
(2)应采用滚筒将树脂均匀涂抹于混凝土表面,指触干燥后进行找平,找平层指触十燥后尽快进行碳纤维布粘贴。
(3)粘贴碳纤维布用手轻压贴于需粘贴位置,采用专用的滚筒顺纤维方向多次滚压,挤出气泡,使浸渍树脂充分浸透纤维布,密实结合;滚压时不得损坏碳纤维布。
(4)对粘贴空鼓的确认和处理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2009相关条款执行。
(5)多层粘贴时,在碳纤维织物表面指触干燥后立即进行,若超过40min,则应等12h后,再行涂刷粘渍胶粘贴下一层。
(6)沿梁长方向粘贴纤维布,在截断处、支座和集中荷载处设横向压条;梁斜截面粘贴同定粘贴纤维布宜采用织物压条。
3.4 碳纤维布加固的施工程序
(1)施工准备一(2)表面修补一(3)修补找平一(4)定位、下料一(5)粘贴碳纤维布一(6)表面防护一(7)检验、验收。
3.5 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
1、施工开始前,应确认碳纤维材料和粘结剂、底层树脂、找平材料的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
2、施工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见下列要求:
1)碳纤维片粘贴位置与设计要求位置相比,中心线偏差≤10mm钢尺测量全部。
2)碳纤维片粘贴量≥设计数量根据测量计算全部。
3)粘贴质量:单个空鼓面积
4)粘结剂厚度板:2mm±1.0mm;钢尺测量每构件3处;织物:
1 工程概述
1,1工程概况
某住宅建筑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原为三层砖混结构,10年后加至四层,局部五层,建筑面积1600m2,基础为浆砌毛石条基,横墙承重,内外墙厚均为240mm,1-3层采用红砖砌筑,4―5层墙体采用红砖和混凝土小型砌块混合砌筑,楼层面板结构均为预制圆孔板。
该建筑使用至今已近有20年,又增加两层,现外阳台有明显倾斜现象,2007年经危房鉴定办鉴定为危房,若拆除整栋楼,根据现规划要求将不能在原位建造,决定对该房屋进行加固、装修改造,在加固前须对该房物进行检测鉴定,明确其危险部位及危险程度。
1,2房屋检测分析
通过检测鉴定该建筑物是否危房,查明是否存在结构安全隐患,确定安全隐患性质、部位,提供初步处理参数。
整栋房屋的安全鉴定等级为Csu级,根据检测结果对相。应部位应采取加固处理措施;按业主要求:剪了立面美观,增设门厅,加大厕所;加固处理完后再进行室内外装修。
2 建筑结构下部加固施工处理
本工程中砖混结构房屋基础采用浆砌毛石条形基础,持力层为硬塑粘土,fak=210kPa,⑦、⑧轴线处基底平均压力大于地基承载力持征值,厕所加宽、墙体加固后荷载有所增加,原基础底面宽度为0.64m,基础底面竖向力值Fk>205kN,经计算加宽宽度不应小于0.2cm。考虑到新加部分硷基础不易与原毛石基础锚固,采用抬梁法。
基础加宽技术适用于既有建(构)筑物的地基承载力或基础面积尺寸不满足设计要求时的加固。基础加宽的费用较低,施工也较方便,有条件时应优先考虑,除非周围场地限制或基础埋置深,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要开挖大量土石方,直接导致加固费用增加等原因不宜采用此技术。基础加宽应重视加宽部分与原有基础部分的连接,对刚性基础加宽后应满足刚性角要求,对柔性基础应满足抗弯要求。
当既有建(构)筑物的基础产生裂缝或基底面积不足,可用混凝土套或钢筋馄凝土套加大基础。基础底面积扩大对原基础的抗冲切和底板的抗弯是不利的。即使原基础的抗冲切承载力和底板抗弯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基础底面积扩大后也需要重新复核。如果复核结果不满足要求,则需要在增加底面积的同时增加截面高度。
2,1加宽形式
2,1,1当原条形基础承受中心荷载时,可双面加宽;
2,1,2单独柱基,可沿基础底面四边扩大加固;
2,1,3原基础受偏心荷载或受相邻建(构)筑物基础条件限制时,沉降缝处的基础或为不影响室内工作使用时可用单面加宽基础方法。
2,2加固施工主要工艺
2,2,1为使新旧基础连接牢固,在灌注混凝土前应将原基础凿毛刷洗干净,再涂一层高强度水泥浆或涂混凝土界面剂,沿基础高度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锚固钢筋。当采用钢筋混凝土套加固时,加宽部分的主筋应与原基础内主筋相焊接;也可在墙脚或圈梁钻孔穿钢筋,再用环氧树脂填满,穿孔钢筋必须与加固筋焊牢。
2,2,2对加套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加宽部分,其地基上铺设的垫料及其厚度应与原基础垫层的材料和厚度一致,使加套后的基础与原基础的基底标高和应力扩散条件相同和变形协调。
2,2,3对加宽部分基础应按长度1.5―2.0m划分成许多单独区段,分别进行分批、分段、间隔施工,绝不能在基础全长范围挖成连续的坑槽和使全长范围地基土暴露过大,以免导致地基土浸泡软化,使基础产生很大的不均匀沉降。
2,2,4为了不扰动原基础,新加基础的深度不宜超过原有基础,一般与原基础相同。
3 建筑结构上部加固施工处理
3,1砖砌体喷补加固墙面
3,1,1对加固的墙面应铲除粉刷层并打毛,应将较宽的裂缝凿成宽50mm,深50mm的“V”,型槽,需配筋的砖墙,应钻锚固筋孔,孔距800―1200mm,被加固墙面处理结束后应用高压水冲洗干净。
3,1,2钢筋网应用拉筋或锚固筋(螺栓)拉结或锚固于墙上,钢筋网纵向筋的下端应伸人地板,地板在沿墙板处宽约为10mm的水泥砂浆层,应事先凿去,纵向筋插入后,用1:2水泥砂浆填好,纵向筋的上端至楼板下表面,间隔地中断一根,穿过楼板(事先钻孔)一根;或全部中断,另用短钢筋穿过楼板,上下搭接,搭接长度为30倍以上钢筋直径。穿过纵筋后应用1:2水泥砂浆将孔填实。
3,1,3钢筋网的横向筋墙角处,可弯折90°与垂直墙横向筋连接。如拐角处垂直墙不须加固时,可采用与地板连接的方法处理。
3,1,4在喷射混凝土前,被喷表面上最好设喷补厚度标记。加固的墙柱表面要求外观平整时;喷射混凝土结束后,立即用刮板刮平,终凝以后抹20―30mm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
3,2粘贴碳纤维布加固墙体局部裂缝
本工程在装修过程中发现局部墙体有裂缝,在裂缝处理上,传统的加固方法一般采用对墙体裂缝进行灌浆处理或直接对裂缝进行封闭处理,然后外加钢筋网片面层的方法。但从以往的加固经验看,这2类加固方法对温度裂缝这类反复变形裂缝的处理效果不太明显。根据近年来采用粘贴碳纤维布的方法对墙体裂缝进行处理取得的良好的加固效果,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如下处理方案。
3,2,1墙面处理。首先将墙体原裂缝两侧剔除500mm宽抹灰,将墙面清除干净并对墙面进行打磨。对于墙面凹处采用高标号水泥砂浆进行处理,待水泥砂浆达到强度后方可进行打磨;
3,2,2裂缝灌浆处理。对于宽度较大的裂缝,应进行压力灌浆;
3,2,3涂底层树脂;
3,2,4粘贴碳纤维布。跨缝进行粘贴碳纤维补处理,每侧碳纤维布长度为30mm,中线间距按30rmn。在粘贴碳纤维布时应注意:应保证碳纤维布方向与裂缝方向垂直;
3,2,5表面抹灰。粘贴完毕后,抹灰保护。
3,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屋面粱
3,3,1粘贴碳纤维布之前首先卸下原预制屋面板荷载,铲除粱面抹灰,并对硷表面进行打磨,梁底角倒圆角,然后用吹风机清除混凝土表面灰尘,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清洁干燥;
3,3,2用滚筒刷将底层树脂CFP均匀涂刷于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处用找平材料CFE填补平整,待树脂表面干燥后再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3,3,3按粘贴尺寸裁剪碳纤维布;将浸渍树脂CFR均匀涂抹于所要粘贴的部位,用特制的滚筒沿纤维方面多次滚压,挤除气泡,并使浸渍树脂充分浸透碳纤维布,滚压时不得损伤碳维布;第二层粘贴重复上述步骤;在最后一层的碳纤维布的表面均匀涂抹浸树脂;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 the types and quantitie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s are more and more, the building structur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trend. Concrete structures, masonry structures, steel and other forms of durable and widely applied in construction works. However, because there is a serious problem, but off of the construction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resulting in buildings, cracks, deformation, fracture, dislocation structure, which seriously affect the safety of buildings use. Here are some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has the structure of disease must be thoroughly governance.Keywords: building; reinforcement techniques; method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与技术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和配套的技术。
1.1 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
1.1.1 加大截面加固法
该法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 验 ;适 用 于 梁 、板 、柱 、墙 和 一 般 构 造 物 的 混 凝 土 的 加 固 ;但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1.1.2 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该法的优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加固后不影响建筑物的净空,但同样存在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的缺点;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构件的加固。
1.1.3 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该 法 也 称 湿 式 外 包 钢 加 固 法 ,受 力 可 靠 、施 工 简 便 、现 场工作量较小,但用钢量较大,且不宜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用于600℃以上,高温场所;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显著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其承截能力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1.2 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
1.2.1 预应力加固法
该法能降低被加固构件的应力水平,不仅使加固效果好,而且还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结构整体承载力,但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有一定影响;适用于大跨度或重型结构的加固以及处于高应力、高应变状态下的混凝土构件的加固,但在无防护的情况下不 能 用 于 温 度 在 600℃以 上 的 环 境 中 ,也 不 宜 用 于 混 凝土收缩变形大的结构。
1.2.2 增加支承加固法
该法简单可靠,但易损害建筑物的原貌和使用功能,并可能使用空间;适用于具体条件许可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1.3 与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配套使用的技术
1.3.1 托换技术
托 梁 (或 桁 架 ,以 下 同 )拆 柱 (或 墙 ,以 下 同 )、托 梁 接 柱和托梁换柱等技术的概称;属于一种综合性技术,由相关结构加固、上部结构顶升与复位以及废弃构件拆除等技术组成 ;适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与传统做法相比,具有施工时间短、费用低、对生活和生产影响小等优点,但对技术要求较高,需由熟练工人来完成,才能确保安全。
1.3.2 植筋技术
一项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 ;可植入普通钢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锚筋;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钢筋或钢筋偏离设计位置的补救,构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补筋,上部结构扩跨、顶升对梁、柱的接长,房屋加层接柱和高层建筑增设剪力墙的植筋等。
1.3.3 裂缝修补技术
根据混凝土裂缝的起因、性状和大小,采用不同封护方法进行修补,使结构因开裂而降低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得以恢复的一种专门技术;适用于已有建筑物中各类裂缝的处理 ,但对受力性裂缝,除修补外, 应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
2 砌体结构加固方法
砌体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 ,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
2.1 适用于砌体结构的直接加固方法
2.1.1 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
该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的一种。其优点是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砌体加固后承载力有较大提高,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 施 工 经 验 ;适 用 于 柱 、带 壁 墙 的 加 固 ;其 缺 点 是 现 场 施 工 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减小。
2.1.2 钢筋水泥砂浆外加层加固法
该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相近,但提高承载力不如前者;适用于砌体墙的加固,有时也用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带壁柱墙时两侧穿墙箍筋的封闭。
2.1.3 增设扶壁柱加固法
该法属于加大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亦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相近,但承载力提高有限,且较难满足抗震要求,一般仅在非地震区应用。
2.2 适用于砌体结构的间接加固方法
2.2.1 无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该法属于传统加固方法,其优点是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和湿作业少,受力较为可靠;适用于不允许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却又要求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力的砌体柱的加固 ;其缺点为加固费用较高,并需采用类似钢结构的防护措施。
2.2.2 预应力撑杆加固法
该法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砌体柱的承载能力 ,且加固效果可靠;适用于加固处理高应力、高应变状态的砌体结构的加固;其缺点是不能用于温度在 600℃以上的环境中。
2.3 砌体结构构造性加固与修补
2.3.1 增设圈梁加固
当圈梁设置不符合现行设计规范要求,或纵横墙交接处咬槎有明显缺陷,或房屋的整体性较差时,应增高圈梁进行加固。
2.3.2 增设梁垫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