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的家庭教育范文

时间:2023-08-04 09:20: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学生的家庭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学生的家庭教育

篇1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决定孩子成长道路不同的诸因素中,家庭和学校是最重要的,如何将两者更好结合,发挥更大的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为此,将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探索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怎样相结合才能对高中学生有更大的意义,并且形成一种“家校合作”的模式为高中学生的教育铺下一块里程碑。

一、学校教育的特点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因此学校作为了一种培养人的身心发展的基地,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主要是按一定的流程来进行教学活动,而对于高中生来说,对于学校的有些做法他们是不能理解并且会有一些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及行为,在后续的学习活中将走自己的道路,这些行为没有在教师的面前当面表现以至于无法得到及时的纠正,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有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很容易让学生恐惧家长造成负面效果。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个性差异和具体条件,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用自己的爱好来确定孩子的发展方向;或者过早定向,揠苗助长,家重孩子的课业负担,逼孩子考试获高分,升上重点大学。这些就成了现阶段家庭教育主要突出的特点。严重影响孩子在教育道路上的身心发展。

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方式

从上面知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着各自的特点,或多或少会存在着一些漏洞,同时也会有一些自己的优势之处。所以它们有时是一致的,互补的,这就决定了单靠发挥一方面的作用都会有缺陷和不足,必须采取多种科学而又恰当的方式对二者进行整合,才能实现优势互补,提高高中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基石,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人格塑造、性格形成、健康心理的培养、良好素质的提升都至关重要,因此学校的教育教学的活动过程应将家庭教育纳入整个过程来管理,让家长也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分子,与孩子共同学习和进步。从而让老师与家长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使三者成为一个整体、一座桥梁。鉴于以上情形我将通过以下的几点内容来阐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结合的途径。

(一)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对应

有人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同步进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主有次,有先有后,不是同步进行的。学校教育必须指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必须主动与学校教育配合,不能脱节,更不能发生矛盾。说得形象一点,家庭教育在教育目的、要求,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措施上,必须“紧跟”学校教育,同学校教育相对应,同时发挥它的独特功能。

(二)开设“爱生、亲子”活动

可以开办一些为学生切身体会的活动,比如说开设“爱生、亲子”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爱生,家长的亲子行动中,感受教师和父母,体验爱的感情,滋生感恩意识,驱动感恩行动。只有让学生们亲自体会一些类似“爱生、亲子”的活动,他们才能通过这些活动感受到教师和父母的良苦用心,当他们从内心开始有了这些思绪后,那么从哲学的角度来讲,这些内因就会影响事物的本质属性,也就是说学生们就会从自身找理由、找方法奔向学习的远方。这样就从本质上找到了教书育人的关键。

(三)一起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和从众心理

逆反心理指个体非常看重自己自由感和自我效能感。表现在学生身上时,如果压力非常明显,以至于威胁到个体的自由感时,他们会常常反抗。孩子通过做与父母要求相反的行为来证实自己的自由度和独立性。

能引起教师和家长注意的是,孩子需要一个情感宣泄的空间,所以当问题孩子普遍存在的今天,教师和父母不适合采用批评、责骂方式来处理孩子的逆反心理。聪明的教师和父母通常不下命令,而是让孩子在自己选择,让他们体会到为自己负责。例如校讯通业务,是一个学校与家长沟通的媒介,但在高中学生看来,它是一个“告密者,监视者”的角色,学生抱着排斥的态度无意中会增强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家长接到校讯通的信息告知时,尤其是有关学习成绩时,教师应附加一些分析情况,建议家长通过与孩子沟通来引导孩子,拒绝采用打骂、责备的方式来进行处理,减少孩子的逆反心理,让老师和父母都成孩子可信赖的朋友。

青少年不是能够独立的个体,他们生活在群体中,会受到群体意识影响,他们希望得到认可,也希望归属于某一群体,所以从众是最好的选择。从众行为有正面和反面的作用。所以当孩子有从众行为,并且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时,作为教师和家长应适当地学习一些关于流行文化和个性文化方面的知识,关注孩子心理变化的同时,通过与孩子进行开放式的聊天来正确引导孩子做出积极的、正确的选择和决定从而减少他们的从众心理。

四、总结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懂得了家校合作的一方面的知识,将这些方法用于高中的教育中必然会有很大的成效。教育是一门科学,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一项事业,为了孩子们快乐成长,有一个良好身心发展的机会,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携手起来,共同负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和美好未来做下一个根深蒂固的基础。

篇2

一、问题提出

学生学业成绩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内因来看,它包括学生个体的智力因素,如注意、思维、想象、记忆等;非智力因素,如动机、情感、意志等。从外因来看,它包括社会环境,如社会风气、社会舆论、文化传统等;家庭教育环境,如家长的文化背景、经济状况、价值观、人才观、期望值等;学校教育,如教学设施、校园文化氛围、教师素质、校长办学思想等等。本研究在吸收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通过父母教养方式、家长文化水平、职业因素等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作一次综合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提供某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为我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二、研究结论

(1)对高中生来说,家庭教育环境对其学业成绩依然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父母教养方式已不是造成学习差异的一个关键因素,学生学业成绩与父母教养方式在大多数维度上不存在显著相关,可以说高中生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已较强,受家庭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小。但父亲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仍有较大消极影响,父母是否偏爱、母亲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也仍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2)学生学业成绩与父亲的文化程度不相关,与母亲的文化程度呈负相关。

(3)父母的职业并不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直接因素,但有一定的关系。

三、讨论与建议

(1)一提起家庭教育环境,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对儿童的影响较大,这一点已达成了共识。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了高中生的学业成绩与家庭教育环境的关系,一方面说明了高中生的学习同样受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靠学校单方面的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对学生而言是不够的。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同时也指出:“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复杂的任务。”学校作为最能动的力量,若能主动连接社会环境系统,组合各种正面影响,形成合力,营造起大德育体系,对提高教育整体效益也许会有很大作用。

目前我校的家校合作唯一方式就是家长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已将新型家长会作为重点课题进行研究,探索出的家长会形式有:交流式、对话讨论式、专家报告式、联谊式、参观游览式等,家长会的内容也涉及到学生成长过程的多个方面,这些方法能够有效的使家庭教育环境得到优化,使学生得到和谐、全面发展,值得借鉴。

(2)学生学业成绩与父亲的文化程度不相关,与母亲的文化程度呈负相关。这一结果与我们的测前假设有些出入。究其原因,可能与取样较少,样本的父母的文化程度又都较集中有关系。但与母亲的文化程度呈负相关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这也从一个角度印证了弗洛伊德(Freud)的观点:“一个人若曾是其母的毋庸置疑的宠儿,那他会终身保持着胜利者的情感,这种成功的信心常常导致成功。”母亲文化程度越高,自身越成功,对子女的期望就较高,会不自觉地以高要求、高标准规范子女,子女的成就感就降低。同时,由于要求严格,也可能导致子女形成较为强烈的外部学习动机,而过强的动机反而会影响学习效率。可见,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在父母特别是母亲心目中的形象对其发展的影响力是较大的,直到高中这种影响依然存在。

(3)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很大的相关性,可以说明父亲与母亲对孩子的不同影响,也说明了孩子对父母教育方式上的不同需求,父亲的肯定认可称赞,母亲的关爱理解照顾对高中生来说更重要。

高中生追求民主、平等、自主、自强,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和个性的充分发挥,父母要通过与子女的交流来表达对他们的爱与关怀,要时刻关注子女的情感状态,并给予积极的疏导。不断鼓励子女所取得的进步与成绩,以培养他们的能力信念与自信心。还要尊重并支持子女正确的思想观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精神。父母要与子女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父母的言行举止要让子女体验到家庭的温暖与和谐。

(4)父母的职业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一定关系,说明不同职业的父母会为子女提供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岗工人家庭,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省吃俭用,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有一股奋斗精神,其独立性、进取性就强。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自知识分子家庭明显较学业成绩较差学生多,说明知识分子家庭在培养孩子的方式上是有优势的。学业成绩较差学生父母一方是干部的(特别是母亲是干部的)明显多,干部家庭在培养孩子上有什么劣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

[2]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J].心理科学,1999.5.

篇3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011-02

一、研究背景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农民涌入城市,我国的广大农村产生了一个新的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留守女中学生就是这一群体中的一部分。

家庭教育中是否注重立德树人的教育与孩子是否网络成瘾有很大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农村,留守家中的监护人对孩子的德育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中能上网、单亲留守、单独留守家庭以及消极的家庭教育容易使初中学生网络成瘾。农村留守女中学生处于心理行为发展的重要阶段,科学的家庭立德树人教育有助于初中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相反,不良的家庭教育会使初中生性格叛逆、自卑、孤僻等。中学生对网络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网络成瘾给留守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是来宾市兴宾区南泗乡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南泗初中)农村留守女中学生的家长;研究内容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立德树人方面的教育方式方法;采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面对面谈话法。笔者主要负责的是留守女中学生的家长家庭教育与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部分,共发放问卷73份,收回有效问卷65份,有效应答率为89.04%,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40岁。

三、样本描述

(一)南泗初中留守女中学生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样本描述

从表一数据来看,现在大多数农村留守女中学生的家长还是比较注重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教育的。但表一也显示有小部分家长不善于与孩子交流,也有近30%的家长不太了解自己的孩子到底在想什么或需要什么。有些家长文化程度低,不善于与孩子沟通,经常是无法沟通就拳头相向,这样导致的结果,只能是把孩子打得离自己越来越远。这方面凸显出来的问题正是我们正在研究的,我们有责任帮助这部分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只有家长和孩子沟通好了,学校、家长、学生三方才能做好沟通、教育工作。

(二)南泗初中农村留守女中学生合理使用网络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样本

从表二可以看出,虽然很多家长外出打工,但对于留守的子女使用网络的情况还是很重视的,没有放任不管的态度。但是,表二也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不能及时干预孩子使用电脑、手机上网的时长,这部分家长中有的是真的对孩子放任不管;有的是因为力不从心,管不了;有的是因为长期在外打工鞭长莫及,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这一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最容易出现问题,他们留守家中的女儿正是我们需要面对面调查研究的对象。

四、南泗初中农村留守女中学生家长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放任自流型家长

问卷信息反馈显示,我校留守女学生的家长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忽略了家庭教育中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要么对孩子进行“放羊式”教育,“长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还美名其曰“遵循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

例如,我校八年级某班韦艳同学(化名),她的父母都在柳州打工,哥哥和妹妹跟着父母在柳州就近读书,她一个人留在老家跟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问及原因,韦艳说:她在柳州读书时,经常骗父母要钱去网吧玩游戏,长期如此,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家长劝阻无效后,无奈只能让她转学回老家读书,相当于随她自生自灭了。像这种情况的家长,他们为了养家糊口每天早出晚归,对自己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疏于管教。无人管教的韦艳从小学开始就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

(二)过度溺爱型家长

与“放任自流型”家长截然相反的是“过度溺爱型”家长。我校七年级学生韦春(化名)与母亲留守家中,其父亲在广东打工。为了让心爱的女儿上网查资料、学习,韦春的父亲特意给她买了电脑,拉了网线。一段时间后,韦春就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次数和时间,最终导致不想学习,还经常逃课。而当教师就韦春的违纪行为与韦春的母亲沟通时,其母亲都很护短,致使韦春的违纪行为越来越多。

(三)教育型家长

家长是指承担起抚养孩子责任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是其他亲戚。虽然孩子的抚养权不属于他们,但是他们还是担起了这份责任。

初中阶段正是女学生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他们跟家长一起留守家中,家长极有可能不与她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沟通不及时,就会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期,甚至产生难以挽回的结果。比如,八年级某女学生李娇(化名),她和弟弟、奶奶三个人在家生活,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她是外宿生,七年级时成绩很好,平时都不迟到、不早退,按时上、下课,可最近她变了,上课没精神,经常趴桌子睡觉。当班主任发现几次此类情况后,找她的同桌问她的情况,她同桌说,李娇的母亲为了方便联系,给她买了部智能手机,她最近晚上经常用手机上网到凌晨一两点钟,甚至通宵上网,所以上课经常没精打采的。像这样的留守女学生,是很容易对网络上瘾的。

(四)打骂教育型家长

这种家长的情况稍微好些,他们本身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乐于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但是他们缺乏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和能力,有时候经常用一些错误的方法教育孩子,给孩子造成了伤害。比如,孩子学习成绩退步了就把原因归结于孩子不努力,孩子打架了不分青红皂白先责怪自己的孩子,孩子上网了找到就打,等等,这些家长的孩子容易对网络产生依赖性。

七年级某班学生蒙彬(化名)是一个让各科任教师头疼不已的孩子。她学习成绩在班里还算中上,但是课堂纪律性很差,上课不听教师讲,还在周记和QQ空间中说“什么都是我自己学得的,老师有什么用,我自学成才”等。据同学反映,她经常在周末自己骑电动车到街上的网吧上网,有几次在班里看不惯别人的某些行为后就喊人到厕所打架。班主任找她家长来学校谈话,家长一来就先劈头盖脸地打她。

五、对策与建议

家庭教育是学校、社会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可以净化社会风气,可以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教师应帮助留守学生的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积极改善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缺失情况。

(一)加强家校联系

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直接决定了孩子将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因此家长应该积极参加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学校应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庭教育专题报告会、利用网络和电话,帮助家长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技巧。

1.开展家长会。开家长会首先是要求班主任先与家长进行个别交流,班主任向家长介绍所在班级的基本情况和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然后大家到操场集合,请心理教育专家给全体家长做家庭教育方面及网络成瘾专题讲座,专讲网络成瘾的危害,教他们防范的办法。

2.利用校讯通。班主任每天利用校讯通告诉家长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校表现以及最近的情绪状态,这样有利于家长每天根据孩子的不同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同时通过校讯通经常向家长发送一些关于家庭教育及防范网瘾应该注意的事项。

(二)加强对家长的引导

根据调查,我校目前的学生家长绝大部分接受教育程度不高,不太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家长会和报告会,充分利用校讯通,引导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立德树人教育。

篇4

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现状

近年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他们大多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和生活境遇,因家贫在求学中而背负比同龄学生更多的学业与家庭重担,然而他们也能自强不息的为“知识改变命运”的前途奋斗。作为一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除了在物质上力所能及为他们解难,在精神上,也希望为他们排忧,发挥人文关怀的作用,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与学习环境,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依然问题频现,主要表现在“三重三轻”,重共性、物质、理性,轻个性、精神、情感,不能兼顾平衡。

社会各界要倍加关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状态,对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思想、行为、生活等各方面有待更进一步的整体了解。这些学生因为家境贫困,生活压力大,长期精神困顿,造成有些学生孤僻、自卑的性格,但同时,他们又对生活有很高的期待与向往,他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学习上一丝不苟,勤奋刻苦,为改变自我的人生而奋斗,他们对友情、爱情十分渴望,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认可。这种物质匮乏与精神期待的矛盾导致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文关怀工作的复杂性。

在庞大的群体面前,过分关注共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求,缺乏对学生个体的深入了解,没能坚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国家大力扶持的政策背景下,过分关注物质脱贫,而忽视学生的“精神脱贫”,人文关怀的落实也大打折扣;通常教师一般借助规章制度开展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的“我讲你听”灌输模式依然是主流,导致缺乏与学生在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这种刚性手段强,柔性方式弱化的态势势必危及到人文关怀效力的辐射面。

2 增强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对策

“经济贫困”与“精神贫困”是相辅相成,同为一体的,经济贫困能够直接导致精神贫困,而精神贫困也能反作用于经济贫困。在实际生活中,常常由于人文关怀的缺失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多重心理障碍,一旦疏导不及时,时常发生恶性心理事件。对此,可以从提高认知、加强疏导、构建机制等几方面来完善。

2.1 提高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认知

提高对人文关怀的认知,首先要认识到精神关怀应与物质关怀处于同等的位置,两者不可偏废。具体来说,核心在于培养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关键要发挥经济困难学生的主动性。思政工作者在实施人文关怀时,以分析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特征、精神需求等方面特征为基础,以经济援助、心理健康、能力发展作为发展的路径,以激发他们的独立性、主体性为根据,以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全面发展的需求为支撑,以培养“健康的人、全面的人”为目标。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时,将这些作为教育、引导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源泉,不断提升对人文关怀的认知,实现人文关怀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

2.2 加强日常心理疏导,搭建心理解困平台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政工作需要多管齐下,借助心理教育的职能,帮助人文关怀能够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地实现。一般来说,润物细无声的人文关怀既需要日常的坚持,从发挥心理教育职能来说,可以对学生通过开设培养人格、调节情绪的心理讲座、开展网络自理咨询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健康观念、学会自我解压。同时也需要长期的机制来保证,从构建心理解困机制的角度来说,通过组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来搭建对经济困难学生人文关怀的平台,来开展日常的心理疏导。在此过程中,思政工作者也必须成为高素质、高涵养的影响者,成为与时俱进、知识广博的传导者,成为为学生排忧解困的服务者。

篇5

农村高中班主任,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农村学生多为“留守学生”,长期的与家长分隔两地,心理上渴求尊重与关爱,而这种对尊重与关爱渴求,单靠家长的电话沟通是无法满足的。作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陪伴者,农村高中班主任,是给予学生尊重与关爱的最佳人选。班主任应该是一个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的专业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一个专业化的班主任热爱学生,心系学生,为学生着想,充分相信学生的价值以及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质,把学生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以一颗诚挚的心,给学生以关爱和帮助,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必须具有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人格魅力

农村高中班主任,必须具有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人格魅力。道德是为人的根本。重视德育、重视精神力量的人才培养是“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念的关键。班主任是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学生对班主任的印象最深。因此,农村高中班主任必须具有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人格魅力。必须注重自身修养水平的提高,能够用自身师德修养,用更完善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亲近、模仿,为学生树立起学习榜样。具有深厚的品德修养,丰富的知识技能,以及细致、耐心的品性,做到言出必行,做一个讲信用,值得尊敬、信任的班主任。同时还应做到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在学生中树立正值严明的优秀形象,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敬佩和信服,从而感染学生,培养出真正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可塑之才。

三、必须具有教育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篇6

依法治国是国家的基本战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现如今,社会上不知法、不懂法、不守法的人越来越多,这些都是社会进步的“绊脚石”。我们高中学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其是否懂法守法关系着中国未来法治社会的建设方向,因此通过何种途径有效的培养和提升我们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应该成为每一个教育人士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

一、法律意识的基本概述

这里所指的法律意识主要讲的是人们对于各种法律和法律现象的看法和认识的一个总称。法律意识属于法律文化的范畴之中,其对法律的制定与实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公民只有具备了正确健康的法律意识,才能更好的遵纪守法,也才能正确看待现今实施的各种法律法规,并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

二、培养高中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一)与学校的管理制度相契合

对于我们高中生而言,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待在校园之中,而学校制定的各项校纪校规也是推动学校进步和我们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石”。因此,培养我们学生的法律意识与学校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便不谋而合。同时,也只有我们学生具备了相应的法律意识,校园文化的建设之路才能变得更加平顺且无忧。换言之,我们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能够推动校园管理制度的建设发展,而校园文化制度的建设发展又能反作用于我们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二)与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相契合

我们高中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是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立的主要力量来源。因此,在高中时代培养我们学生的法律意识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与影响。每个同学都应该努力学习与法律相关的知识,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为将来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三)能够有效预防高中生走向犯罪的道路

近年来,我国的犯罪呈现低龄化的发展趋势,有不少的同学思想防线薄弱,一旦受到外界的诱惑或者是挑唆就容易不由自主的走上犯罪的歧途。因此,为了有效降低我们高中学生的犯罪率,开展深入和广泛的法律意识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高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十分特殊且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各个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同学们法律意识的培养。

三、高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

(一)学校加强对于高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对于培养我们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而言,学校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各个学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为我们开展具有实效的法治教育,并且通过各种途径向我们学生传授与法律相关的知识。同时,作为培养我们学生法律意识的“主战场”――思想政治课必须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我们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方式向我们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渗透,并帮助我们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正确的法律意识。

(二)家庭加强对于高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对于我们高中学生而言,两点一线的生活是我们的常态。因此,除了学校之外,家庭教育自然也显得十分重要。各个同学的家长应该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巧妙的渗透于法律相关的知识和内容,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为自己孩子效仿的榜样。不论是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还是在专门的教育环节中,父母都必须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尽最大限度的为我们打造一个“纯净净土”,让自己的孩子在生活在这片净土之上,远离生活上的各种错误甚至是违法的思想和行为。

(三)社会加强对于高中学生法律意识的配合

除了学校和家庭之外,我们高中学生也不可避免的与社会有着或多或少的接触。因此,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基础。相反,如果社会环境不健康的话,我们学生就会受到错误思想的引导,严重的甚至会走上犯罪的歧途。同样,社会风气的好坏也与我们能否健康成长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好的社会风气能够助力我们学生法律意识的逐步形成,并让同学们在健康和谐的氛围中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四)高中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

现如今,很多同学只重视应试成绩的提升,对于其他方面的教育则显得漠不关心。很显然,这样成长起来的学生就算成绩再好,也不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为了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我们学生也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强化自己的法律意识与法律观念,并学会运用适当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与利益。此外,我们学生还必须在日常阅读的过程中多多涉猎与法律有关的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认真听讲,不断吸取与法律相关的知识与内容,已达到助力自己法律意识提升的最终目的。

四、结语

现阶段,我们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普遍缺乏的。因此不管是学校、家庭、社会还是学生自己,都必须不断努力,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升我们学生的法律意识,让我们学生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并成为一个知法、懂法和守法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一、学业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概述

首先,学业拖延是学生在潜意识里主动放慢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的进度,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还会伴有一种不良的负面情绪。相关调查表明,至少有一半的学生存在学业拖延行为,学业拖延是一种消极的学习行为,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制订的学习计划与执行效果之间的差异化表现。初高中学习阶段属于成长阶段的关键时期,如果学生的拖延行为严重,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习效率,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学生的自尊心及自我认识会受到挫伤,严重的则会导致学生产生焦虑、自责及抑郁等不良情绪。其次,时间管理倾向是一种人格特质的表现,属于时间维度的范畴,它由时间价值感与效能感以及对时间的监控观三方面构成,是指学生个体对待时间功能与价值的态度中通过时间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行为。

二、预防学业拖延与优化时间管理倾向的策略

1. 家长及学校要对男生提高关注度

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在学业拖延方面,男生要高于女生;在时间管理倾向上,男生比女生差。因此,家长及学校在学业拖延及时间管理倾向上要提高对男生的重视度。初高中学习阶段的男生在青春期的自制力与自觉性比女生差很多,因此,老师与家长要对男生提高监督检查意识,逐步培养男生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学习习惯。

2. 培养学生掌控时间的能力

对于初高中学生而言,时间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而时间管理能力是能够通过学习训练逐步培养的。作为老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来训练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这要求学校聘用专业的教师对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可以对学生深入讲解关于时间的理论知识,并进行系统训练。还可以通过一些时间管理的反面教材提高学生对时间管理重要性的认知,帮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让学生主动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与计划,并能逐步按照计划安排学习进度,从而有效降低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造成的学业延误现象。

3. 要高度重视学生易形成学业延误习惯的关键期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初中二年级是学生养成学业拖延现象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与家长应高度重视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减少学业拖延现象,这对初中乃至以后的高中、大学学习生活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此外,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业辅导。比如,布置课外作业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素质的高低安排不同的作业,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因作业比较难而产生焦虑,甚至学业拖延的现象。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4. 实现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和谐统一

篇8

面对社会的急剧转变,家庭教育渐陷困境。家庭教育资源缺乏、家长不了解子女不足、家长缺乏家长训练、教育子女的方法落后、子女受传媒及次文化负面影响等都是普遍的家庭教育问题。更严重的是不少家庭单位逐渐瓦解,出现了单亲家庭、空巢家庭、祖父母家庭、保姆任母亲角色等家庭问题,不少学生缺乏父母照顾,难有完整的家庭教育。再者,很多家长不懂处理子女问题,当子女的成绩不理想或行为出现问题时,便往往归咎于学校或感到无助;亦有家长因面子问题,难于面对学校教师寻求帮助。家庭教育的困境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成效。看来,学校、家庭教育如何有机的结合是目前教育工作的一个难题。

家庭教育要依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才会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孩子上了高中,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生理上的变化,家长易于发现,能够接受和理解,可是心理的变化却时常让家长感到迷茫和困惑。

一、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高中学生正处于情绪不稳定的时期,也是教育最困难的时期。他们遇事容易冲动,缺乏理智和自我控制能力。这是他们生理上的急剧变化给心理活动带来的影响。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使高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主要表现如下:

1、好奇、敏感、争强好胜与情感脆弱、缺乏意志力的矛盾。高中学生一旦受到批评、遇到挫折或遭受打击时,就容易产生心灰意冷、悲观失望或厌世情绪。例如,刚升入高一的学生学习内容和环境的改变,会使他们觉得难以适应,感到紧张、焦虑,学习成绩起伏不定;有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害怕见到自己不如意的成绩,就抄袭他人作业或考试作弊;有些意志脆弱的学生还会采取旷课、逃学、甚至弃学等逃避方式来求得解脱。

2、自我意识的觉醒、成人感的确立与社会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孩子自进入高中阶段就有了成人感,希望家长不再把他看作孩子。他们渴望自治,期待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得到家长的承认和尊重,希望与父母平等。但与他们自我意识迅速增长的情况相比,他们的社会成熟又有些滞后。所以,他们在处理一些问题上就显得冲动、偏激、摇摆和脆弱。例如,有些学生觉得成人吸烟、喝酒很爽,就想亲身体验一下。

3、性发育迅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学生进入高中后,身体内的各个机能系统的发育也逐渐接近成熟。学生面对这些变化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致使心理发展比较幼稚。例如,一些学生的“纸条恋爱”,冲动性异往行为等。

二、家庭教育策略

1、不要溺爱要关爱。古人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爱之,其实仇之。”这是对“溺爱”一词的最好注解。家庭过分溺爱的孩子或怕苦、怯懦、经不起挫折;或依赖性强,缺乏独立发展意识;或骄横、霸气;或胸无大志,不思进取。

关爱,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为出发点的关心和爱护。

(1)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孩子自己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高中大多数的孩子要过集宿的生活,这时他们就要自己照顾自己了,如果没有独立生活能力,他们就会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搞得一团糟。所以,学会独立生活是他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这就要求在这阶段,家长就要逐渐放开手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不要再百般呵护,包办代替。

(2)注意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己的外表会越来越重视,有的还会追时髦、讲新潮。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不能无原则地满足,要注意收集一些实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明白真正的美是在内心,不在外表,同时家长在这方面做出榜样也是很重要的。

(3)注意教育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现在的学生由于他们在家庭中倍受呵护,尊重他人的观念很淡薄,更不懂如何去尊重别人,这会严重影响他们与人交往,所以家长在关心孩子的同时不要忘了教育他们孝敬父母。慢慢,孩子就会放弃“以我为中心”的思想,习惯于听从父母的正确意见。

2、不要放任要关注。放任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所作所为不闻不问,不管不顾,放任自流,致使孩子不能安全度过青春危险期。所以,作为家长对于处在青春危险期的孩子,要特别关注。要留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变化,如穿着、打扮,与哪些人交往,放学能否及时回家等。发现异常,就要及时与孩子沟通,沟通时注意倾听孩子的解释,不主观臆断,不简单粗暴,不乱加干涉;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习惯,认真纠正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听音乐、吃东西等不良习惯,让孩子知道好的学习习惯是通往成功的金钥匙。

3、不要管制要情制。一些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但是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当,经常采用打骂、训斥、吓唬等简单粗暴的手段来管制,或者把孩子禁锢在家里,不让孩子与外界接触,致使孩子胆小怕事、性情孤僻、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有的还会性格粗野暴躁,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情制,就是提倡父母用慈爱去感化,用心去教育。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指出危害,或拿出指导性意见;当孩子和父母发生争执时,要肯于放下“尊严”,孩子对就服从,孩子不对要耐心说服,要和孩子建立平等、互助的朋友式关系,和孩子一起成长。

总之,家庭教育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还须不断探索和发展。相信家庭教育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家庭教育的辉煌一定会到来!学校将促成父母成为参与学校教育的伙伴,进而促进孩子社交、情感与学业的成长, 使他们能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正面管教》 作者 (美国)尼尔森

篇9

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

小徐(化名),小时候是一位乖巧的孩子,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对他宠爱有加。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自己开始了放纵,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导致价值观扭曲,仇视家人,仇视社会。到会所时,经老师的心理矫正后,他自己写到:曾经想用自制鸟枪打死舅舅,未遂;曾经计划炸某乡政府,未遂;偷某老师的手机,得逞经会所教育后,不仅改掉不良行为,而且,在亲友的资助下办起了建筑公司。灾后重建中大显生手,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现已经是拥有近百万资产的老板了。

据悉,龙泉快乐家庭教育会所从2005年6月成立以来,已经经历了四个多年头。会所本着“教育无痕,贵在有方”的宗旨,取得了可喜成绩。会所从成立到现在,先后接受了600余名有这样或那样困难的青少年。其中,吸纳了有抑郁倾向的问题青少年13名,被确诊为抑郁症的2名;有自闭倾向的青少年15名,被确诊为自闭症的2名;有沉迷于电脑游戏的青少年41名,其中,有深度网瘾的6名;有多动倾向的青少年29名,被确诊为多动症2名;而对这些青少年,会所针对具体个性,从心理治疗入手,良好习惯训练开始,同时强化不良行为的矫正和相关知识的弥补使他们走出了阴影,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100%的会员都有非常显著进步。其中,先后被大学录取的30余名;升入上一级学校的110多名;找到了一份固定的工作,就业自谋生路的50余名。

热心公益事业:

巡回培训和关爱留守儿童

在致力于公益事业方面,会所做了一些工作,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好评。先后在龙泉驿区房管局、水务局、龙泉驿河社区、航天小学、同安福圣社区、茶店小学、双溪小学举行纯公益家长培训,参训家长达到3800人次。

据了解,这样的讲座都是由李均董事长亲自准备、亲自主讲,因为其理论高度和实际案例非常能说明问题,受到参会家长的高度赞扬。李均在茶店小学的讲座刚一完,几个家长就围了上来,用自己教育孩子的实例跟李均进行认真的交流。一位在龙泉湖开农家乐的家长,还坚持不让教育会所一行人走,邀请到他开的农家乐里举办相关的家庭教育知识讲座。不仅如此,会所工作人员一行走进龙泉中学,举办3场讲座,让家长明白,爱分数但更爱孩子,分数是爱孩子的副产品。

其中,《高中生十大心理矛盾及对策》等受到了参会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许多家长明白了怎样管理孩子高中的学习与生活。

在结合家长培训的同时,还专门举行3场与同学面对面交流,即:首先围绕高中的班级文化建设与高中同学进行班级文化的探讨;其次,专题讨论现代高中学生“十大心理矛盾”;再次高中学生的三大问题解密(与前途和将来有关的学习问题;与人格成熟、有关自我完善的问题;与性发育有关的青春期问题)。年轻的高中学生,思想非常活跃,与会所工作人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李均董事长立即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解释、说服与探讨,让这些学之骄子心服口服,收到了与平常班队会无法相比的效果。受益的高中学生达到1800多人次。

不仅如此,会所还利用暑期在会所举办了国学经典诵读,《论语》鉴赏等,受教育的青少年达300余人次。

当前“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已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同时,会所也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今年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龙泉家庭教育会所先后两次出资5000余元,承办了由区关工委主办的“留守儿童”暑期快乐游,并义务为同安、黄土等街镇提供“留守儿童”教育、咨询和关爱工作相关服务。在两次“留守儿童”暑期快乐游活动中,让90多名“留守儿童”真实地感到龙泉的飞速发展。

服务社会:

以关注家庭教育为己任

篇10

对于处在人生花季的高中生来说,他们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期,承受着繁重的学习压力,其身心发育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学习成绩,而且对成年后的身心健康也至关重要,而其中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却常被人们忽略。因此,做好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中生在成长阶段的常见的心理问题

高学生正处于青年期,此时的他们在生理上已日趋成熟,是独立走向社会的准备时期。他们的学习内容更加复杂,各学科基本上反映了自然,社会和精神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对他们的学习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又面临着升学和就业的选择,这对他们的学习动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身心的日趋成熟,他们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中的地位发伸了显著的变化,他们关心社会发展,思索人生,憧憬未来,这一系列的变化,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唯我独尊心理、厌学心理、早恋问题、迷恋网络问题、追星问题、考试焦虑、情绪方面的问题、学业不良问题、考试作弊问题等等,高中生成长过程中面对这些一个或几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耽误高中生的学业和成长。

二、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几大因素

针对以上存在的心理问题,结合高中生的特点,我们从内外因上对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了简略地分析如下:

(一)主观因素的影响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学生自身为主要因素。这个阶段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方面,这个阶段是 “三观”迅速变化的时期。一方面,这个阶段又是生理迅速成熟,而心理发展跟不上生理发育的青春期;逻辑思维尽管发展很快,而思维的批判性尚未成熟,容易造成主观和片面;情绪情感日渐发展,但两极性严重,自控性差,使逆反、对抗心理容易出现。这是一个幼稚与成熟、冲动与控制、独立性和依赖性错综复杂的时期,另一方面高中生的第二性征已趋成熟,但发育过程中所带来的一些心理困惑与不安仍长时存在,使他们并未彻底从迷惘与苦恼中走过来。一些猝不及防的正常生理现象时时困扰着他们,对性的向往与冲动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的烦恼。

(二)客观因素的影响

客观因素多种多样,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都在影响着高中生心理健康。

在家庭方面,家庭教育对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良的家庭教育是高中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温床。如果家庭和睦,父母教育方式正确,积极引导高度重视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积极解决,就不会产生心理问题,如果高中生在不完整或不和睦的家庭里生活学习。或是父母是溺爱型、放任型、专制型、盲从型、严厉型等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或是父母的过高期望。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学生身上,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压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焦虑、恐惧、甚至厌学。当然有些父母自身不良的素质,自身的不良行为,往往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染上某些不良习气。

学校因素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有两个方面的影响:(1)教师素质和教育水平的影响。一般来说,教师具备良好的素质,包括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人格,就能让学生尊其师而信其道,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情绪,否则教师就会在学生中失去威信,学生也容易产生焦虑和厌学等多种心理问题,而且教师的教育水平对学生是否产生心理问题是最直接的,(2)学校办学方向和管理模式的影响。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很多学校并没有真正贯彻党和国家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号召,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是围绕高考指挥棒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视学习成绩,忽略了高中生其他优秀品质。

社会因素方面,社会环境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当今社会变化加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愈来愈激烈,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因素便越来越多。不健康的影视作品,不健康的场所都在影响高中生的心理,面对错综复杂,良莠不齐的外部世界,是非分辨能力尚不够成熟的中学生,往往是取其精华、吸其糟粕。

因此,高中阶段,必然是学生心理发展两极分化严重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处理好幼稚向成熟、童年向青年过渡的各种矛盾,使之日渐趋于成熟化。处理不好,必然会使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三、消除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在高中生主观因素上,要引导中学生不断地了解自己的品质、优点和缺点、成功与失败,在学习中扬长避短,从失败中吸取积极的教训。通过高中生自我心态的调节,促进自我身心健康的发展。

在家庭方面,家庭里父母作为高中生成长的主要参与者,应当积极学习有关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及现代家庭教育方法等相关知识,提高父母自身教育素质和家庭教育的效果,减少或避免由于家庭教育不当引起的中学生心理问题,配合学校开展对高中生进行的教育工作。

在学校方面,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努力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以健康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去影响教育学生。师生之间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光要以身立教,还要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及时清除学生的心理问题。

优化社会环境,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要整顿那些违法经营的娱乐场所和服务场所,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规范有序的文化市场。国家要加强对影视文化作品的严格审查,允许播放的影视剧,文学作品要做到内容健康,导向正确,有利于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篇11

1 调查对象:涟水县的高中及职业高中学生家庭,所选学校有两所来自中心城区四星级高中和两所二星级高中;一所来自郊区职业高中。被调查的家庭成员中,有公务员、医生、教师、商业经营者、管理人员、农民等。

2 调查方法和内容: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尽量反映各类高中学生家长教育素养的基本面貌。先后在涟水县内抽取两所来自中心城区的四星级高中和两所二星级高中,一所来自郊区的职业高中作为调查对象。在这5所学校每个年级中再随机抽取3个班,以抽中班的所有学生家庭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这次调查的班级为225个班级。通过班主任向学生家长发放问卷共计2250份,收回有效问卷1993份。问卷在结构上由亲子关系、家庭条件、生活方式、家校合作、家长道德素养、家长文化素养、家庭教育内容、家庭教育方法8个方面组成,每个方面设有3-6个题目。

3 评价标准:56分以上:您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很成功,可以提供很多经验。47-55分:您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做法基本正确,但是不要忘记:好激动有时是不利于教育的。36-46分:您应该重新审视一下您对孩子的看法是否正确,尽管您有时也可能会联想到自己年轻时的情况。21-35分:您常常是不公正的,您对孩子的教育和看法容易出现偏差。0-20分:您可能不受孩子的喜爱,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您是失败的。

二、结果与分析

1 数据分析。运用Excel表格统计问卷的得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得分最多集中在36-46分阶段,占45.2%,也就是有近一半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这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其次集中在21-35分阶段,占18.8%,加上21分以下的5%,即约有2/3的家长存在不同程度的教育问题,对孩子的教育和看法容易出现偏差。只有少部分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很成功,可以提供很多经验。

2 问题分析。(1)受传统观念影响,教育方法不当。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简单陈旧,缺乏科学的教育子女的经验,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比较普遍:55.4%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说教式的,14.1%是命令或打骂式的,只有7.8%是朋友式的;14.2%的家长认为要纠正孩子的错误,打一顿、训斥一番或关在家里不许出去最有效。每位父母都希望子女成才,但不少父母既不懂孩子心理,又不了解青少年成长的规律,更不能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有的父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有的则根据父辈教育自己的办法教育孩子,教育手段粗暴,使孩子感到压抑,无所适从,因此可能产生逆反心理。(2)主动与学校联系共同教育的家长少。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习和生活相当关心,但与老师的联系极少。在调查中65%以上的学生家长从未主动打电话给班主任或学校,25%的家长从未专程到学校与老师进行交流。因此,家长与学校缺乏很好的理解与沟通,同时也缺乏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单一,不少家庭教育苍白无力。(3)家庭教育忽视学生品德培养。近一半的父母将好好学习作为孩子的首要任务,不注重或忽视对其思想品德的培养。这样会导致一些孩子信仰缺失,道德水平低,缺乏责任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讨论和建议

1 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正确的教育观,有利于培养孩子。家长在教育中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孩子心理成长的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互信的关系,建立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2 家长要不断学习。家长要不断学习,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学习。作为农村孩子的家长,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在从小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母亲对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亲,而且孩子在家里与母亲的关系较为亲密,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因此,母亲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有的家长整天督促孩子念书答题,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有的家长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想到自己也需要进修、充电。事实上,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无止境的漫长道路上照样有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而且这种教育远比课堂教育来得重要。

篇12

当今的高中学生,都是90后,他们思想敏锐,勇于进取,对责任意识的理解有着一定的认识,表现出青年学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如果对他们的教育还仅仅停留在“训导”“灌输”等方式上,注定要失败。高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强烈的责任意识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中学生将自己成才、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国家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把自己培养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合格人才。但是由于高中学生自身意识发展水平,社会变革及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他们缺乏实干精神,重视自我需求,自我发展,却极少关心社会,关心他人。近几年来,高中学生责任意识呈现出低于其角色职责要求的弱化倾向。因此,培养高中学生责任意识这一课题在当前抓公民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是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什么责任

责任是一切良好美德的表现和基础。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曾说:“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无法补;能力有限,责任无限。”高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强烈的责任意识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中学生将自己成才、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国家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把自己培养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合格人才。同时,高度的责任意识也是人走向成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在社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的责任意识要求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迫切、更为突出。因此,当代教育工作者必须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放在德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所谓责任意识,即责任感、责任心,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对自身的社会角色以及角色所应承担的义务的一种认识和情感体验,并外化为对所负承责任的积极行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通过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对家庭、社会、国家和自己的责任。

二、责任意识培养的背景

素质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到底什么呢?即要培养学生:有强健的体魄,有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有开放的意识和文化包容态度。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能发现问题,能收集、加工、处理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而“责任意识”则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朋友、对家庭、对自己负责的人,那么,我们的素质教育就取得了成功。

三、责任意识弱化的具体表现

(一)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淡化

一些学生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过高,对自己要求低;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不足。在社会活动中,愿当主角,而不愿当配角,不愿做重复性、输出性工作,总担心自己被埋没、被大材小用、把个人得失看得过重。曾有学者作过抽样调查,18.5%的学生赞同“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又有11.4%的学生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天经地义”。

(二)公德、纪律意识低下,角色责任弱化

作为新世纪高中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和职责。然而,一些高中学生学习风气不浓,厌学现象严重,混日子、混文凭的大有人在,因此出现考试作弊,有的学生将破坏公物视为儿戏,用水不关水龙头,人走灯不关;“厕所文学”、“课桌文学”等文化垃圾屡禁不止。

(三)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

责任感是人们所体验自己对社会或他人所负的道德责任感情,青年学生因长期沉浸在家庭的关怀中,形成对自己以及家庭比较明确、强烈的责任意识,并随着进人高中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加以强化,但因其认识水平的局限及社会交往的贫乏,使之在高中阶段并未使这种责任意识的内涵、外延得到扩大和深化,不能把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统一起来,这种缺乏社会责任的责任意识,过分强调自我的人格缺陷,导致青年学生责任意识的狭隘和近视,摆不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为好心不得好报,于是个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人对事都比较冷淡,自私自利。当二者发生利益冲突时,更多的强调自我需要,忽略甚至抛弃社会责任,表现出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严重错位。

四、责任意识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通过道德感化培养对国家、社会的责任

当代高中生虽然自我意识强烈、叛逆性强,但是民族自豪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集体荣誉感,正义感等美好的情感仍然存在。利用阅读感人的报道,观看爱国影片等方式往往能激起他们内心强烈的共鸣。

如这样一则报道:在2004年“4.16”湖南娄底矿难中,矿工聂清文最后关头留下这样的遗言“骨肉亲情难分舍,欠我娘200元,我欠邓曙华100元……”按照民间惯例,没有欠条的债务人死后,所欠的债就成了“死债”,债权人的那笔债就成了“无头债”,一种最基本的宽容也要求债权人不再去追究这点利益。然而,聂清文却留下了这样的负责任的遗言。对矿工聂清文的举动,不能不使人萌生一种久违的感动。正如娄底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旭曦说的那样:“这就是我们一些老百姓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老百姓,他使你无法不流泪,无法不感动。”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在生命的尽头做出了人性最耀眼的举动?我们以为,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长久倡导,而在市场经济中又被一些人遗忘的责任意识。聂清文可能说不清楚什么是诚信,什么是契约?但他有老百姓最朴素的“良心”,最深厚的“责任”,强烈的责任意识使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感动他人,感动中国。同学们阅读后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并在他们的读后感中深入地阐述了“责任”的内涵。

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我组织学生观看了《》、《》等一些爱国影片。面对八国联军、日本侵略者杀戮中国百姓的镜头,学生们则无不义愤填膺。在观后感中大部分同学都表明了为祖国和人民一定会挺身而出的决心。而当我兴奋地在班上谈论神州七号成功升天的消息时。全班同学都兴高采烈,无不脸上洋溢着一份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学们纷纷在中华美德的大背景下。演绎责任的丰富内涵。

道德的力量平时蕴藏在我们的血脉里,悄无声息;而一旦被点燃,则能唤起人类所有美好的情感。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时不可不重视“道德的力量”。

(二)通过与家长沟通培养对家庭的责任

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首先要提高家长的责任意识。如果我们的家长做好了模范带头作用,如尊敬长辈,关心老人和小孩等,就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意识。另外,让学生在家中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也能加强他们对家庭负责感。有一些学生家长由于自身素质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家庭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家长取得共识;同时必须加强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通过参与学校、班级事务培养班集体的责任

学校和班级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在学校和班级里组织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承担一定的任务和职务,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岗位、应尽的责任,可以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在班级组建之初,就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组建班委、团支部,自己推选宿舍室长,自己制定班训班规,自己选举年级和学校学生会,自己开展健康向上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参与班级、年级、学校的管理,通过“值日班长”进行自查自律,甚至由学生给教师打分进行“评教评学”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班集体意识和责任感。学校和班级中的事务虽然都是小事,然而积小流而成江海,这些小事能使同学们的责任意识如春风化雨般一点一滴的培养起来。

(四)通过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培养对自己的责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