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09:01: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公共管理学基础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育部2012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进行了修订,本文就其中公共管理学科的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以下简称“劳保”)、公共事业管理三个专业的专业介绍进行了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从中可以管窥到三个专业的泛专业化问题。
在培养目标上,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两个专业有很大的近似性;在人才类型上,三个专业均培养复合型人才。在培养要求上,三个专业所培养的基本能力均包括了领导、组织、协调、决策能力,行政管理专业所培养的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社会调查与分析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操作技能,则属通识教育能力培养要求;行政管理、劳保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均设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则均设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在核心课程设置上,行政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共8门,其中有6门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交叉或可能交叉,有4门与劳保专业交叉或可能交叉;劳保专业共有10门核心课程,其中3门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交叉或可能交叉。在主要专业实验设计上,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完全相同。综上,三个专业在三个比较项中即已存在边界不清、交叉突出的问题,凸显了泛专业化特征。
二、高校公共管理学科泛专业化之弊
公共管理学科的泛专业化之弊,一是淡化了专业的特殊性,使专业的存在价值贬值。一个专业之所以有别于其它专业,就因为它是以自己特有的专业理论、专业方法、培养目标、能力培养要求以及课程体系为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的。如果一个专业没有自己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方法,在课程设置上与其它专业相互交叉渗透,在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上与相邻专业小异大同甚至同质化,就会模糊与其它专业的边界,弱化与其它专业之问的差异性,也就是淡化甚至失去了区别于其它专业的特殊性而走向泛专业化,进而降低这个专业存在的价值,使专业的生存与发展陷入困境。
二是降低了人才培养的竞争力,放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当前,大学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公共管理学科的大学生,由于其学科性质和专业特点的限制,面临着比理工科学生更大的就业压力,而目前的泛专业化现状则进一步加大了公共管理学科的就业压力,因为泛专业化所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往往通而不专。虽然在目前的就业环境下人才流动频繁,需要就业者具备复合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但是泛专业化的教育,由于涉猎宽而使学生大多“样样通,样样松”,既难造就合格的复合型人才,也难塑造有一技之长的专门人才。所以,一个泛专业化了的专业,输出的毕业生不具备在本专业领域的专长和优势,在就业市场和就业岗位上呈现出明显的可替代性,也就意味着降低了毕业生应有的竞争力,使其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如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保专业。
三、公共管理学科泛专业化之弊的革除
所谓“稳”,就是体育的地位要稳定,要持之以恒。不要“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比赛就重要,无比赛就松懈”。要做到“稳”,就必须有具体的措施。
一是建立学校体育管理工作责任制。对学校体育工作,采取定人定位、分工负责,按分管细则层层落实,做到事事有人抓,层层有人管,从而形成“体育非小事,人人都是责任人”的强烈氛围。确保教务处课务安排到位,班主任宣传到位,科任老师不挤占体育课时间,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分管领导经常关心体育教学,了解和督促体育教学开展情况,从而多方面齐抓共管,真正发挥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功能。
二是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保持其稳定性。学校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积极做好体育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事业心、求知欲。要积极创造条件,采用业务培训,观摩学习、高校进修、学术研讨等不同形式,提高体育教师的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对不安心本职工作,工作严重失职的教师应及时给予疏导教育;对艰苦创业、工作卓有成效的应给予表彰,保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
三是建立体育工作常规管理。我校以教学为中心,努力做到体育课教学规范化、科学化,严格执行《吉林省中小学体育课堂常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体育情感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早操和课外活动管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因此,我校做到“五个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传统项目与全面锻练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体育竞赛与宣传结合锻炼项目与“达标”、体育合格标准结合),贯彻“四个落实”(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以上体育锻炼的时间;落实锻炼项目;落实锻炼场地;落实辅导老师),实行“三个建立”(建立一个由校领导、体育组、年段“三位一体”的体育工作管理网络;建立课外活动、早操管理制度,如课外活动与早操的指导、考核、评比制度,并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和考评;建立健全实施与督导制度,提高课外活动和早操的质量),做到“二个重视”(重视体育学困生的辅导,重视女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全体学生健康身心素质,以普及促进提高、促进课余训练的质量)。
二、关键在一个“活”字
所谓“活”,就是教学中要生动活泼,乃至学生兴趣不衰。即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发你,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也能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生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体育教学怎样才能做到活呢?
一是教师要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组织能力;二是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和兴趣,了解他们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三是教师要注重身教,以自己锻炼身体的坚强毅力、良好的习惯做学生的楷模,获得学生的敬仰和信任。
“活”还要体现给体育教师适当的自。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与体育教师的学识水平、业务能力、专业思想、工作态度及事业心、责任感等方面的素质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成败,体育教研室以及体育教师应负有不可推卸的直接责任。因此,要充分信任和依赖体育教师,采纳他们合理化建议,并且给予适当的权力自治,这对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R7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378-01
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它的周期性变化,该变化的重要标志――月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常见的一种妇科病。无排卵型功血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或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异常,多为停经数周或数月后有大量出血,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亦有表现为长时间少量出血、淋漓不净、失血多者可出现贫血,一般不伴有疼痛。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多发生于育龄妇女。此时卵巢虽有排卵功能,但黄体功能不全,因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黄体延迟萎缩而致出血异常。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30例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30例,年龄14岁~20岁,平均18岁。均符合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诊断标准;病程15 d~68 d,平均38 d。病情:轻度7例,中度18例,重度5例。
1.2 方法 出血阶段应迅速有效地止血及纠正贫血,血止后尽可能明确病因,并根据病因进行治疗,选择合适方案控制月经周期或诱导排卵,预防复发及远期并发症。加强营养,注意休息,改善全身状况,贫血严重者需输血。黄体功能不足治疗促进卵泡发育,刺激黄体功能及黄体功能替代[1]。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反馈功能,使黄体及时萎缩,常用药物有孕激素和 HCG。
1.3结果 经治疗及护理,治愈28例,93.33%,好转2例,6.66%,无效为0%。
2 护理
2.1一般护理 卧床休息,勤换会阴垫,保持外阴的清洁卫生。饮食清淡有营养,多进食高蛋白及含铁高的食物,保证充足的营养,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出血期间忌食辛辣、生冷制品。
2.2症状观察 密切观察阴道出血量并正确记录,注意有无冷汗、发绀等休克征象,注意有无体温升高、下腹压痛等感染体征。
2.3对症护理 维持正常血容量,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出入量。嘱患者保留会阴垫及内裤等,以便准确估计流血量。对出血多者,应督促其卧床休息,按医嘱作好配血、输血、止血措施,配合医师的治疗方案维持患者正常血容量。
2.4止血的护理 药物止血法,又称为“药物性刮宫”,在治疗6 h内明显见效,24~48 h止血,若96 h以上仍不能止血,应疑有器质性病变的存在。性激素止血:①孕激素止血,使增生相的内膜转化为分泌相,其功能层完整脱落,然后靠自身的雌激素修复内膜,达到止血的目的,严重贫血时(血红蛋白在60 g/L以下)禁用[2]。常用的药物为黄体酮,20 mg/d,肌注,连续用药5~7 d,停药3~7 d后发生撤药性出血。②雌激素止血,使子宫内膜修复而止血,在于短期内止血,纠正贫血(辅助其他治疗),血红蛋白升至100 g/L以上时,再用孕激素可引起撤药性出血,常用的药物为苯甲酸雌二醇、乙烯雌酚。③雄激素止血,用于围绝经期功血,对抗雌激素,常用的药物为丙酸酮。其他药物止血:维生素K与C、安络血、止血敏、6-氨基己酸、止血芳酸。诊断性刮宫:进行分段性刮宫,刮出物送病检,常用于已婚妇女。
2.5调整月经周期 雌一孕激素序贯疗法,即人工周期。模拟自然月经周期,卵巢激素的变化用药,使子宫内膜发生相应的变化,引起周期性剥脱。连用三个月经周期,可诱发卵巢排卵,常用于青春期功血患者。方法:月经的第5天开始服用乙烯雌酚,0.5~1mg/d,连服20天,第11天加用黄体酮10 mg/d,肌注,连用10天,两药同时停用,停药的3~7天发生撤药性出血,于出血的第5天重复用药。雌、孕激素合并应用,用于育龄期功血和围绝经期功血患者。乙烯雌酚0.5 mg/d和安宫黄体酮4 mg/d,在出血的第5天同时服用,连服20天,停药后发生撤药性出血,也可用复方炔诺酮片。连用三个月经周期。
2.6促进排卵 适用于青春期和育龄期功血患者。如克罗米芬、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2.7心理护理 认真倾听患者的陈述,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根据患者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进行对因护理。如育龄期功血患者可能担心疾病对健康、工作及生育的影响等,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耐心解释病情及提供有关疾病的信息,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青春期功血患者对坚持调整月经周期的疗程会感到焦虑,护理人员应让其清楚调整周期是治疗功血的根本措施,缓解其焦虑心理。使患者的家属了解疾病的特点,取得其理解与支持。
3 健康教育
青春发育期少女及更年期妇女分别处于生殖功能发育和衰退的过渡时期,情绪不稳定,应保持身心健康,注意增加营养,加强身体锻炼。月经期避免剧烈活动,勤换内裤,禁止盆浴,出血期间禁止,出血时间长者更应保持会阴清洁,以防上行感染。有贫血者要补充铁剂,加强营养。指导测定基础体温,预测是否为排卵周期,如为持续单相体温,提示无排卵,应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高标准的教材规范。教材不同于专著的特点就是,专著要有自己的独特的学术创新,要有自己的创造性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贡献,而教材则是要把成熟的学术界公认的知识系统地规范地加以介绍。因此,规范化是教材不同于学术专著的特有的要求。对于像“新世纪经济学・管理学系列教材”这样一套具有较大规模的系列教材而言,规范化就显得更为重要。《新世纪高校经济学・管理学系列教材》在规范化方面显示出明显而突出的特点。整套教材从章、节、目设置到引文标注,从编写体例到版式与封面设计,都高度规范、统一。这套教材的每一章开始都设有“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每一章后都设有“本章小结”,并都附有“思考与练习题”。这既有利于教师教学过程的开展,又有利于学生自学或复习。
二、我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的现状
大学数学系列课程和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作为我校主要公共基础课,一直受到学校领导和二级院系的关注与重视。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大学数学系列课程和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等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始终把提高全校公共数学基础课程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放在我院教学工作的首位。根据基础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面向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拓宽学生基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课程跨越式发展的系统目标,将数学和计算机系列课程建设作为综合的系统工程,构筑了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为先导、以教学队伍建设为核心、以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和教材建设为中心、以实践性教学环节和网络资源建设为途径、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为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课程建设新模式。
在教学队伍建设方面,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课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用现代教育思想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活跃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改革,改变教学模式,使基础系列课程从传统教育走向教育现代化。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如青年教师培养规划、教师岗位基本要求、教师培养与学历提高规划、教研活动和教学研究、学术研究等。
在课程体系方面,突破传统课程的体系,构建了能力型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增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教学内容方面,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了力度大、成效显著的改革和优化整合,重点研究和解决了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更新、课程体系的层次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等问题。
在教学条件方面,突破传统教学条件和教学模式的限制,开辟教学互动社区等网络资源,配合多种教学软件、CAI课件、网络资源和大量实际问题,教学大纲、教师教案、知识结构图、CAI课件、实验指导、习题及答案、单元测验、现场教学录像等网络资源已经上网,并不断更新和持续深化,形成了课程教学条件和教学模式的新格局。
在教学质量方面,数学和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师的教学效果受到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和学生的好评。在学校“一堂课教学竞赛”和“课堂优秀教学竞赛”活动中多人获得一等奖。尤其是新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快,进步大。一批优秀教师已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学校的品牌。
通过上述工作,高等数学课程2003年被评为四川省首届精品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2004年被评为学校精品课程,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00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大学数学系列课程的建设》项目获得2004年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尽管我们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取得一定成绩,但在数学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在学风方面,由于学校扩招和生源质量的下降,学生在数学系列课程和计算机系列课程的学习中表现不如以前。部分公共基础课教师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风气不浓厚,课前课后少有学生提问,学习急功近利。部分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刻,基本运算不熟练,基本操作技能不强,动手能力差。从直接的效果来看,在考试试题的难度并未增加甚至有所下降的情况下,我校的公共基础课考试学生成绩较差,有的专业学生不及格人数甚至超过了40%。
在教风方面,由于教师工作量增大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影响,少数公共基础课教师存在浮躁心理,对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缺少教学研究,教学投入不足,教学水平和艺术不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不强。
此外,公共基础课教师一年四季辛勤劳动,付出与回报不匹配。由于长期从事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在业务研究上有所欠缺,而职称评定主要依靠发表的文章和从事的科研项目,部分基础课教师心态不平衡,心理负担重,心理压力大,难以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
三、加强我校公共基础课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目前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何加以解决呢?我们认为: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进一步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着一系列深刻的变革,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快速转变。各个高校面临的生源竞争压力日益激烈,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这就要求我们认清严峻的形势,认清面临的巨大压力,并且根据新形势下学生的特点,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新形势下,教师要树立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正确的成才观。任何学生都可能成为人才,只是所学的专业或所从事的职业不同而已,个性化教育思想要求高等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注意“因材施教”,保证学生能按其特质充分发展。
在新形势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思想。教学质量观体现在“以教师为本”逐步转移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掌握知识多少、综合素质高低和能力强弱作为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特别在目前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时代,更应该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新形势下,作为教学管理者,要牢固树立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思想,围绕教学积极开展工作,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经常深入课堂,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和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和教学质量,倾听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真正成为教学工作的管理中心、协调中心和服务中心的指导者。
2、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教书育人
教学过程不仅表现为传递知识、提高能力,更有情感交流、品德培养、行为习惯养成及教师人格力量和环境影响等全方位的作用,这是任何先进技术都不能取代的。教师只有展示渊博的知识、严谨的学风、认真负责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学生的心目中才会有威信,才能真正展现人格魅力。教师,尤其是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师,面临的是刚进校的新同学,教师的一举一动,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久而久之,教师的言行就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自己特别敬佩的老师,开始可能是模仿,逐渐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教师的言行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一代传一代,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因此,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教好书,还要以身作则,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3、加强公共基础课教学队伍的建设,保持和发挥优良传统
在安排基础课程教学任务时,要选派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担任公共基础课的主讲教师,并要求教授、副教授上本科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的任课教师要相对稳定;新担任公共基础课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经过辅导、上习题课等教学环节的训练,通过教学关之后才能上公共基础课;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开展教材教法的研究和讨论;积极开展教师的相互听课制度。
严格执行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明确教师的权利、义务,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质量意识。完善公共基础课教学督导小组(即教学指导委员会),听取公共基础课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指导、监督和保障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教学,保障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在教师教学质量考评的同时,对教师素质进行全面考评,把教师的师德、教风纳入考评体系。结合聘任制和教师考评,建立教师的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淘汰机制。实施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红黄牌制度,对评价不合格的教师建议调离教师岗位。在教学酬金的分配上对公共基础课教师有所倾斜,优先解决优秀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后顾之忧(如职称的评定、爱人的调动等)。培养年轻教师,打牢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
4、加强教学研究,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把教学研究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眼学科前沿,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并注重把教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在人们的印象中,基础课程没有多大的变化,认为只要教了几遍就能背住教案,没有必要花精力去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其实不然,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我们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快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进程。
我们要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花功夫。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增设研究型、设计型、创业型、网络化教学内容,并倡导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教学,鼓励教师改进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面向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软硬件环境建设。加快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鼓励教师自行研制课件,充分发挥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的作用,促进全校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同时,积极开辟课外“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活动。倡导课堂教学、网上教学、实践教学“三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能力。
5、倡导教学与学术研究并重
科学研究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风范,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而教师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个渠道,将这些变化传递给学生,进而引发他们的变化。教师只有重视科研工作,重视学术修养的不断提高,才能真正做好教学工作,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6、组建优生优培班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经过长时间研究发现,对90%的学生有效的教学方法,对10%的特殊优异的学生则是极大的压抑和扼制。因此,对特别优异的学生可以考虑实施特殊培养。以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卓越人才”为目标,遴选优异学生,提供优越教学条件,实行导师制和个性化培养,使学生在分析能力、独立思考、团队合作、表达与交流、问题求解等方面受到更好的训练。
7、加强数学考研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管理
数学考研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是全校关注的事情。我们要认真总结近几年来的经验与教训,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出可操作的具体方案,加强数学考研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管理,确保数学考研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
8、加强教风、学风、考风建设,构筑良好校风
教师的教风和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学生的考风和学风是构筑学校校风的基础。良好的校风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针对目前教风、考风和学风出现的新情况,把教风、考风和学风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突破口,强化对教风、考风和学风新情况的研究。在坚持教育和预防为主的同时,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教风、考风和学风的根本好转。
9、加大考试改革的力度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它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是其他环节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我们要重视考试和考试改革工作,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考试纪律,一手抓考试改革。丰富考试内容、形式和方法,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可操作的考试制度和成绩评价体系。重视命题和考试方式的创新,强调结合课程特点,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如“多次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口试+笔试”、“试题库考试”、“半开放式考试”等形式,公共基础课等量大面广的课程实行教考分离。考试时间可以更加灵活,可以是两个小时,也可以是一个半小时。以考试改革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使考试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真正起到“指挥棒”作用。
10、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加快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进一步改善我校的教学基础条件。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教学投入的重点,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并把参与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我校正处于“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竞争力是关键所在。我们必须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狠下功夫,使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各方面素质好,而且知识和能力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务部门一项非常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是高校基础信息分析的基础来源。高校学籍是指学生经高考录取后,按规定的时间报到注册并经过入学复核后取得的合法资格。高校学籍管理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动态过程,它包括对学生入学资格审核,报到注册,课程成绩考核,学籍异动处理,毕业资格审核,学籍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等,关系到学生学习资格、学习状态及学习结果的认定,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高校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是从2001年正式实施的,它是一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行计算机网络注册管理的方法,实行国家、省、学校三级管理。它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的合理有效的手段。2004年起教育部要求各高校的学籍管理部门利用教育部学籍学历管理网络平台对当年的录取新生进行网上数据审核工作,2005年开通了电子注册管理模块,2006年启用在校生管理模块,这些模块依然实行国家、省、学校三级管理的办法。每个高校都可以进入本校的学籍学历管理平台,将核对无误的学籍信息上传,经省、国家两级审核通过后即可在学籍学历信息网(chsi.com.cn)上查询。这表明教育部已加速对高校学生日常学籍管理工作进入网络化的进程。学籍学历信息平台对规范高校的学籍管理起到了监督检查的作用,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与学籍管理的内在关系如图1所示。从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的整个流程可以看出,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是规范高校学籍管理,监督高校依法治校的标准,各高校必须以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为基础,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做好本校的学籍管理工作,以适应学籍管理现代化趋势的发展。
图1 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与学籍管理关系图
一、目前高校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自1999年以来,各高校学生基数急速增加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传统的学籍管理手段遇到很多问题,工作量加强、工作难度加大,管理过程及结果的正确性、公正性、合理性、实效性很难保证。因此现阶段高校学籍管理亟待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一)学籍管理工作不规范。学籍管理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异动处理不严谨,学生信息收集不及时、不全面等。
(二)学籍管理手段落后。没有应用与学信网(chsi.com.cn)的学籍学历信息平台所要求的电子注册数据兼容的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重复性劳动繁多,无法实现校、院两级管理,工作过于集中且准确度低。
(三)学籍档案材料内容空泛。档案的整理不规范转递较为混乱,档案材料记载和整理工作滞后或没有完整记录,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以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为基础建立动态的电子学籍档案
为解决各高校现阶段学籍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笔者认为各高校必须以教育部电子注册要求的内容为导向,以学籍学历管理网络平台为蓝本,结合自身情况购买或自行开发“学籍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必须达到与学籍学历信息平台所要求的电子注册数据兼容、减少整理数据的工作量。第二,可以实现网络查询与修改,能够建立学生动态的电子学籍档案。第三,应具备校、院两级版本,实现数据共享,分散工作强度,达到集散合理、强化数据准确度。
(一)电子学籍档案的作用。建立电子学籍档案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做好学籍管理管理的需要。动态电子学籍档案是把学生的个人信息输入学籍管理信息系统,每人一条记录,每个输入的字段都可以作为查询检索的入口,通过检索就能直接在计算机或网上调阅学生的在校信息,从而能核实、确认在校学生或毕业证书的真伪,便于对学籍信息统计,保证学籍异动处理的及时、准确。提高学籍管理的工作效率。动态电子学籍档案应具备以下一些功能:①查询在校学生成绩及基本信息情况。以便于为学校领导和老师提供学生成绩及基本信息的统计数据。②毕业生的毕业证书及成绩查询。以便于社会各用人单位对学生毕业证书真假的检验及对学生在校学习成绩的审核。③对学籍异动及学生奖惩情况的查询。通过学籍管理工作的维护,保证对学生在校期间档案信息的准确、完整。并在学生毕业后将每个学生的电子学籍档案输出转交档案管理部门保管。
(二)电子学籍档案的内容。电子学籍档案应尽可能全的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真实情况,记录学生的思想、学业、体质、纪律等方面的自然情况和历史演变过程。按照《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中教学类档案归档范围所列学生学籍档案内容有:反映学生入学基本情况的新生入学登记表、学生学籍卡片、学生成绩总册、在校学生名册、学生学籍变更材料(升级、留级、休学、转学、复学、退学等)、学生奖励材料(奖学金、优秀学生、先进班级等)、学生处分材料。笔者认为这些信息都应录入电子学籍档案,也是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得基本组成部分,是电子注册工作的依据。
三、动态电子学籍档案的建立
根据学籍档案的内容和要实现的作用,以学籍学历信息管理网络平台的数据结构为基础设计学生动态学籍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建立学生电子学籍档案数据库。学生基本信息库,必须在新生入学之日起开始建立,它主要内容包括高考考号学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相片、院系、专业、班级、政治面貌、身体状况、家庭地址、家庭成员情况、主要学习经历、高考成绩、联系方式、在校期间奖惩情况、学籍异动情况等。可通过以下的四个步骤完成学生基本信息库的建立。
(一)直接利用招生录取库获取考生的电子信息,这样可以免去对考生档案的录入工作大大减少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二)入学后组织学生在网上的学籍信息确认平台上填写本人的学籍卡片信息,确认无误后提交。将电子学籍卡片输出建立原始文本学籍册。
(三)采集学生电子相片。可利用高考录取库中的图像信息,高考录取库中的图像信息是以高考考号命名的,将高考考号统一替换成学号再把学生电子相片添加到数据库中即可。同时为高考录取库中无图像信息的同学照相,采集电子相片并以学号命名。这样使电子档案更加完整完成学生入学初的电子档案建设。同时应用这些信息办理新生学生证。
(四)学生在校期间的学籍、成绩管理。运用学籍管理软件及时处理学籍异动同时更新学籍异动学生的电子学籍档案,将各类奖惩情况填入学生的电子学籍档案。学籍管理软件与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兼容,使学生在校期间成绩与电子学籍档案相连接。
(五)学生通过毕业审核后,经有关责任人确认无误后将学生的电子学籍档案输出形成原始文本档案与电子学籍档案数据一同交给学校的档案管理部门。
四、结束语
总之,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是教育部加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手段,也代表了高校学籍管理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建立学生动态的电子学籍档案数据库是网络化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学籍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使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进入科学化、信息化的时代。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具体细致、可持续性的工作,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进一步探索改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吴东升.基于网络平台下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5):47~49
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和关键,所以学生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教育教学的成败。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多数来自于周边的农民家庭。尤其近几年,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学生人数不断减少,一些教学点的撤消与合并,学生大多集中到我校。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及时增建教学楼,改建学生宿舍和食堂,学校变成了全封闭式的寄宿制学校。可是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如:学校教学楼的墙壁上出现了脚印;学校的厕所内出现了随地大小便的痕迹;校园内的纸片、包装袋等随处可见。数年来,我一直从事农村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针对如何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有效管理这一问题,查阅了大量资料,做了细致研究,现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和对策。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在校生活、学习习惯堪忧。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在日常生活中,有20%的寄宿生不能保证每天认真洗脸刷牙、铺床叠被,穿衣不整洁、发型不合格;超过50%的学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讲公共卫生;有10%的初中男生抽烟、喝酒,而且屡教不改;个别学生怕苦怕累,没有时间观念,贪睡、迟到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安全意识差;许多学生没住过楼房,有的把暖气片蹬漏,有的把排水口堵塞,有的把楼道墙壁弄脏,有的学生踹门、跳窗,有的甚至从三楼窗口直接往外面扔东西。
近半数的学生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有30%以上的学生说过谎话,与人交往不诚实、不守信;有的学生说话不文明,利己思想严重;高年级学生还会出现一些“侵权”、“侵财”行为,向低年级学生索要钱物现象也偶有发生;课堂上,学生不会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有40%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盲从、没有动力;学生不懂得知识的共享和合作交流,读死书、羞于提问,学习成绩很难提高。
目前,学校利用建设高效课堂的契机,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可是,由于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的影响,农村孩子身上积存的一些不良习惯,又严重阻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重点要放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上。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要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抓起。
低年级学生最缺乏自觉性、主动性,但又最有好胜心理,很多事情他们不知道能不能做,不知道怎样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方式上做到言传身教、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在教育手段上注意调动,激励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如有的班级开展的“争星活动”、“比比谁最牛”等竞赛活动。同时,要求不能过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提高。
中年级学生逐渐有了主动思考意识,能自主判断是非对错,但他们思考问题还不够成熟,自律能力还不强。他们的行为多考虑的是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指责,还不一定是自律行为。哪些事能做,哪些不能做,他们已能进行比较,所以,这时我们的教育侧重加强他们的行为规范,提出行为规范要求,开展按行为规范进行每周流动红旗评比的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基本能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律意识,有一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但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增强了。这时,老师会觉得他们越来越不好管,也越来越不好沟通了。所以,老师如果仅是说教,进行条条框框的约束,已不很凑效了。于是,我们就要在高年级开展如“学规范、学守则”竞赛活动、“走好初中第一步”主题班会活动、“我为班级争荣誉”演讲比赛、“谁是节约小能手”竞赛活动等,让他们在活动中逐渐感受到行为习惯不规范就要承担责任,自身、班级的荣誉就会受到影响。有了责任感和荣誉感,就有了动力,他们就会严格要求自己,在自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农村寄宿制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应注重环境因素的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古训表明了人的思想、行为发展、变化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为此,我们要在学校管理中,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指导思想,注重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创设更好的物化的(显形)和人文的(隐形)环境。物化的环境如绿化、净化、美化的校园,具有启迪作用的名言警句的设置,具有约束作用的规章制度的宣传栏等。人文的环境如师生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同时还要注意家庭、社会等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外部环境。通过长期开展“爱护环境,人人有责”“读一本好书”“学规范当楷模”“优秀作业展评”“细微之处看习惯”“我与公共秩序”“纠正一个不良行为习惯”等主题系列活动,学生的行为习惯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四、农村寄宿制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应注重过程,不断深化。
以“精细化管理”为核心,构建以岗位目标为高度,以过程管理为宽度,以量化考核为深度,以年级、部门周历管理、干部日志管理和教师聘任管理为支点的“校长负责、分级管理、部门监督、目标考评”立体化管理模式,构建了目标定位、注重过程、全面量化、综合考核的管理体系,使学校管理从制定制度转轨到了执行制度的高度,保障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2、强化德育工作,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将责任教育作为开展德育教育的总抓手,把每学期的第一个月明确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月”,第三个月作为“养成教育推进月”,突出责任教育,细化标准,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目标分解要求,做到目标与内容具体化,构建起以“纵向、横向、交叉”为框架的立体化学生责任心培养目标体系,使大德育环境在各个层面上都有责任教育目标。
纵向目标体系:根据学生学段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形成一个序列。比如要求学生对自己负责中,我们要求初一学生做到“相信自己我能行”;初二学生“我的生活能自理”;初三学生在前面两个基础上还需增加“提高生命质量,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要求。
横向目标体系:将“中学生责任心培养”内容解成五个方面:a自我责任心;b家庭责任心;c集体责任心;d社会责任心;e国家责任心。通过主题班会、演讲赛、普法讲座、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系列活动,利用学校网站、黑板报、宣传栏、手抄报、校园广播等阵地,扎扎实实抓好学生的责任心教育。今年11月,新道德教育实验课题《中学生责任心培养与研究》通过省课题组鉴定。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把青春期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利用家长座谈会、心理咨询室、青春期知识宣传阵地和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形成了宣传教育、心理指导、家长辅助三位一体的青春期教育网络,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的功能,有力的保证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加强过程管理,抓实教学常规工作
一是推行领导干部包级、包学科制度,校级干部深入年级蹲点指导管理工作,深入课堂全课时听课与指导,并组织同课异构式对比课堂、优秀教师磨课、观摩课、同科教师研讨课、优质课比赛、教学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课堂研讨活动,提高了课堂效率;二是注重过程,加强教学质量的有效性管理。按照市教育局教研室要求,继续加强常规检查力度,实行教学常规间周检查制度,集体备课、课时备课、听评课、作业及批改、检测及二次过关等都在检查范围之内,同时辅之以年级间周自查,确保周周有检查。检查的结果及时公布,以反馈条的形式反馈给教师本人,并由年级实施督查,落实整改情况,确保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常规上都能做到规范、合格。对部分在屡次检查中整改不力的,由学校安排专人进行谈话,并在考核中落实。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的动态分析。继续实行教学质量跟踪分析制度,定期召开各年级的教学质量分析会议(除大型考试后的质量分析会外,还视具体情况举行阶段测试后的质量状况研究讨论会),从年级、班级、学科三个维度全面分析。年级、班主任要纵比找差距、横比找不足;任课教师从个人常规、课堂教学、时间利用效度、学生关注度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查找主观原因,并提出改进后期教学的措施。三是加强学差生管理,深化单元达标教学。加强单元过关监控,对单元测试中未过关学生由年级采取集体管理方式,以通知书形式告知家长,由家长带领学生参加年级统一组织的二次过关,杜绝学科不及格学生出现。四是加强了音体美、微机操作、实验操作等考查学科的指导与考查工作。学期初我们根据学段和课程设置,指导音体美等教师制定出实用性强的学期教学计划,确定训练内容,在学期末及时针对教学计划进行期末考查。做到了有目标、有训练、有检测、有成绩记录。
4、全面落实听课、评课制度,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学校成立教科室,全面负责课堂教学管理与指导,并具体负责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开展好以班子成员、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一般教师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公开课,教师平时随堂课三种类型为主阵地的听课活动。其中,骨干教师观摩课、示范课由教科室统筹安排并下发专门通知;教师公开课按照教研活动申报制度,由教研组长每周向教导处申报本组开课人姓名,由开课教师本人提前一周向教导处告知开课班级课题,并及时通过飞信公布;教师平时随堂课由学校主管业务领导,包年级领导与各年级主任完成。
切实落实好听课后的评课、议课活动。每次听课后,召集人召集听课者及时在集体商量、讨论的基础上对本堂课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评议,在评议的基础上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既尽可能发现、挖掘出该堂课的优点、闪光点,以供其余同行学习、借鉴,又要实事求是地指出该堂课的不足以及可资改进、完善之处,以利授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和改正,促进教师的深入反思探究和主动调整,让授课教师、听课教师和评课教师均有获益。评课则由相关人员及时以口头和书面形式反馈给被听课教师来完成。
5、加强毕业班管理
一是实施目标控制。确定了毕业班教学管理整体目标就是以提高教学成绩为中心,提高中考达标率为宗旨,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在这一目标的调控下,按照学生学情,初步确定学生发展目标及教师培养目标。同时学校结合市教育局考评办法,在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平均分指标上相应确定了年级和班级的达标标准,对学科一分两率也按照学生情况确定了达标标准。二是结合初二期末考试成绩以及阶段测试成绩,分层召开学生会议,重点关注关键段学生(得分率临界80%-85%,70%-80%),营造积极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上进。三是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率。一是做好四个研究:研究课程标准及中考说明;研究近三年中考试题,把握命题趋势;研究试卷评价与分析,掌握答题技巧;研究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二是加强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学生建立错题集,将每次考试、训练中的错题进行整理,分析做错的原因,总结解题技巧,避免重复性错误。三是及时了解中考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初三教学管理工作策略和思路;为教师提供各地中考试题,并要求教师每题必做,把握试题难易,分析命题理由,从而理清复习重点和关键内容。四是及时调节课程进度,确保各学科能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完成授课任务,留出足够的时间组织后期复习。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学校修订了教师考评方案,从制度上保障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对教师考评方案进行了调整,新的考评方案有几大亮点:a、实施学科捆绑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既考核学科三率在全市位次,又考察学科内部三率差距;既注重学生全面考核,又侧重各学科成绩较差学生群体的平均分考核,尤其加大对各学科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平均分评价分值,发挥制度的激励作用和对教师积极性的调节作用。b、注重工作绩效及育人效果,由原来的纯教学成绩考核转变为全面育人。c、加大了学生及家长的评教分值。
(2)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规划教师成长轨迹。建立了教师业务成长档案,将教师的各项业务、每年的总结计划以及荣誉纳入其中,教师随时补充各项荣誉证书、继续学习情况,教学材料纳入。及时记录教师成长过程,按时更新成长材料,提高了教师业务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教师成长的真正实用的好帮手,也使学校对教师做到了动态可控管理,极大的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3)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对参加工作不满五年的教师,实施青蓝工程,从思想、业务方面帮助他们尽快成长。
7、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学校要求领导班子切实发挥好政治上的定向作用,决策上的主导作用,领导上的凝聚作用和业务上的形象表率作用。做到“五个一”即:带好一门学科;上好一节示范课;带好一条线;抓好一个班;搞好一个专题研究。每个领导明确个人职责,分工不分家,即整体配合各司其职,严格按照教育干部管理政策,严格执行教育干部考核制度。从校长到主任,人人担任主课,率先垂范,带动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8、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我们认真执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山东省初中课程实施性评价指标》《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在课程安排上,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方案排课,不增加,不减少,保证各类课程开齐、开足、开好。
9、保证学生休息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作息时间严格按照上级的规定安排,双休日、节假日不上课,每天休息时间不少于9小时,寄宿生晚自习时间不超过1.5小时。学生的双休作业量受到严格控制,必须“少而精”,能让老师及时批阅,教师来不及批阅的绝不允许布置。
10、加强体育卫生工作
21世纪,随着3G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互联时代来临,迅速滋生了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下的一个产物――智能手机(Smartphone)。智能手机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实现手机之间、手机与电脑之间高速、流畅、清晰的视频、语音传输。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遍运用,智能手机的运用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轻而易举地在网络上捕捉到自己社交圈子的信息,并且这些信息可以动态呈现,非常符合现代人的节奏感,快速、便捷、即时。智能手机的大众化普及,不仅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而且必将给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智能手机上网的现状
2012年7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相比之下,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
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大都拥有支持手机上网的智能手机。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上网的调查来看,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5.86%,手机上普遍安装有QQ、YY语音、微博、微信等聊天工具。网络的交互性为大学生与老师、同学交流、通信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是大学生沟通的重要方式。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思想观念、管理方法滞后。
目前高职院校还不能摆脱中专式的管理,主张管死、管严,生怕管理不到位,学生出事,问责学校。有些高职院校每天晚上安排二级学院老师值班,组建学生管理工作小组,每天以主管学生工作的学校职能部门领导或者二级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担任组长,带领每个二级学院值班的老师检查宿舍,查学生晚归、不归现象,处理学生突发事件,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自能力的培养,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观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滞后,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2.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少,工作任务繁重,工作效率低下。
高职院校缺乏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有些学校专职辅导员不多,很多学校由专任老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工作任务较大,承担教学、科研、教改和学生管理工作,疲于奔命,无法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兴趣、学风建设、班级管理等工作进行细致有针对性的管理,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管理效率低下。
3.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
随着高校的大幅度扩招,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完成招生人数,降低分数录取,导致学生质量下降,参差不齐,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学生个人主义、自私自利、抗挫折能力差、缺乏进取心、学习成绩差、违规违纪现象严重,管理难度大。
4.管理人员手段单一,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需要。
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特别是学生干部工作的布置,违纪学生教育谈话,一般是面对面的教育管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不能很好地进行工作布置和教育管理,特别是学生的违纪谈话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学生有时不会接受。因为违纪谈话的地点一般选择在办公室,办公室人员众多,教育效果不好。有些自尊心强、敏感的学生认为,在众目睽睽下的违纪教育是对个人的侮辱,产生抵触心理。安排在特定的违纪谈话室,有一定的感彩,会让违纪学生沮丧、自卑,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智能手机微管理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便捷
1.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通过微博、微信、YY语音、i366等智能手机提供的开放式的网络社交平台获取、分享、传播信息,学生中的“手机控”、“微博控”比例较高。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只要有移动、联通、电信等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的手机信号覆盖的地方,使用者就完全可以方便、快捷、流畅地使用智能手机的流量高速上网。
2.建立师生有效沟通桥梁。
智能手机中的微信、微博、YY语音、QQ等软件技术,以即时、立体、丰富的沟通方式,更易让学生接受,学生平时由于时间、地点限制,或者是个人胆怯不敢表达的一些观点和意见,可以通过YY语音、QQ留言、微信、微博私信等方式寻求解答。学生干部会议也可以通过微信等平台更好地传达工作,使学生从纷繁的会议中解脱,更好地投入学习。智能手机具备移动网络功能,能够更好地走进学生,实现有效沟通。
四、充分发挥智能手机的功能,运用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1.学生日常通知事项全员告知。
在高职院校,学生日常通知事项的告知通常通过辅导员或者班干班会通知,或者以校园的固定公告栏,不是所有学生都能传达到位。建立以手机和电脑为终端的新型学生管理系统,将短信息和多媒体信息平台嵌入学生管理系统,系统可按要求将一条短信息或多媒体信息同时发给多个指定用户。同时,师生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及时将各种信息反馈给系统,缩短信息与接收的时间,提高学生管理的时效性,提高工作效率。
2.学生干部会议、党员转正。
传统的会议、党员转正是指与会者在固定的时间、地点里,通过会议的形式,总结问题、布置工作。一般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参与人员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开会,面对面的会议占用很多时间。移动开会使与会人员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中脱离,利用智能手机微信、YY语音、QQ语音进行在线开会,不受时间和所处地域的限制。移动开会不仅能提高会议效率,从与会人员角度出发,不用在固定的时间到固定地点开会,还能节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从事学习和其他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学生课堂考勤监控。
目前高校对学生的考勤一般采用点名签到的方式,一是占用课堂时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点名他人答到、签到他人代签的现象。二是如重复核对到课情况,无疑拖延下课时间。传统的点名签到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高校教学的需要。为了监控学生的到课率,辅导员不得不每间教室巡视。巡视以不影响教学为前提,往往会有巡视不到位的漏网之鱼。利用智能手机的视频监控功能,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在教室安装摄影头,建立以手机和电脑为终端的新型学生管理考勤系统,辅导员只要打开手机,就可以查看每个学生的上课情况。对学生的课堂考勤和教师教学效果一目了然,很好地解决管理人员人数不足、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
五、结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将智能手机技术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已成为当下发展趋势。以智能手机作为可移动终端,对于学生的管理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解决传统学生管理工作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少,工作任务繁重,工作效率低下、管理模式单一,跟不上新形势的问题。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应用模式,其提高了管理效率与质量,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现代电视技术》编辑部.关注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新发展.现代电视技术,2012(9).
[2]曲中水,仇大伟,许志明.3G手机在高校运动场馆管理中应用的研究.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4).
[3]董少伟,郭中华.手机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科技与管理,2009,11(5).
[4]张红卫.信息网络对青年学生心理行为特征的影响.中国青年研究,2007(3).
[5]罗骏.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4).
[6]吴素云.探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文教资料,2009(5).
2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的有效控制措施
2.1强化工作人员选拔、培训与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选拔优秀的工作人员,企业要严把人才选拔的质量关,选择经验丰富、技术水平过硬、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坚决反对“走后门”和鱼目混珠的现象,所有的人员都要进行相应的考核才能分配到各个岗位上。这些人员走上工作岗位之前要接受岗前培训,在日常的工作中,企业也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不断强化,同时对水利工程施工的各项技术以及施工工艺进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始终将质量放在第一位,避免质量问题的产生。此外,企业还要不断培养员工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合理运用经验和专业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员工还要学习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要求以及施工步骤进行操作,防止施工事故的发生。
2.2把好施工材料检测关与质量关施工材料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如果水利工程使用了劣质的、未经检测的施工材料,就会导致工程延期,影响工程质量等。为了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企业应当制定出一套严格的检测办法和流程,采购人员和检测人员都应自觉遵守这一规定,采取抽检和普检相结合的方式,严格做好施工材料的检测工作,并开具检验证明,交由相关负责人签字。施工单位要把好施工材料检测关与质量关,坚决杜绝不合格的施工材料进入到水利工程的施工现场,逐渐消除施工材料质量给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此外,验收与检测合格的施工材料也要进行再进一步的取样实验,以保证其质量达到施工标准。
2.3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技术文件的审核、审批制度,通过较为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对项目的施工技术进行管理以及指导,同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合同进行施工,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与管理力度,注重技术人员与质量人员的巡检工作。
2.4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制定合理周密的施工计划,控制好工期为了避免盲目赶工对施工质量造成的危害,施工单位要认真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对水利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质条件等进行详细的勘察,根据施工现场的地理位置等多种影响因素和施工单位自身的施工条件,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为了避免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中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缩短工期,施工单位在正式施工之前就要进行合理的造价预算,在保证整个水利工程能够有效按照预算执行的基础上,充分的考虑气候、地形、地质等条件对工期以及工程质量的影响,尽量降低工程成本,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此外,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中的监督管理工作,对进度计划、人员、料物以及各部分、各工序、各阶段的监督与审核,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规范化的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实行责任制。
积极心理学主张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和问题做出解读,从而激发人的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强调教育并不只是对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而主要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并在实践中进行扩展和培育这些积极品质。
班主任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担负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任。因此,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中,给予被教育者人格尊重,挖掘被教育者身上的潜能,让学生心灵不膨胀、不压抑,处于舒展状态。
目前,班主任在面对越来越多形式不同的学生问题时,感觉越来越不知道如何是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此时,不妨用点心理学,讲究交流的艺术,充分尊重学生,那么就能让学生的主动性,思考能力,热情,勇气,坚强得以充分发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1 积极教育
曾有这么一个案例:小李是个内向的学生,他不善言辞,很少主动表现,常常会由于忽略而丧失很多机会,但在一次选举中,小李被选为劳动委员。平时他不善表达,不过做事却满认真。有些同学对他的当选心存疑虑。要知道,作为劳动委员,有时候还真是“吃力不讨好”的角色。小李对他自己也是没有把握。为此,我运用积极心理学,帮助内向的小李学生走出性格障碍,放大他的闪光点,让他重拾信心,获得成功。一方面让他每日考核值日生的劳动表现,另一方面让他利用每日晚读时间到讲台前,向所有的学生宣讲当天所有的值日生的值日表现,提出表扬,批评和鼓励;久而久之,他俨然成了个小老师。由于评价客观,他也得到了同学的信任和肯定,从而自己的信心也增强了,站在讲台上不那么紧张了,声音也响亮了,与同学交流也增多了。我想这样的积极激励,一定对他今后的人际交往产生巨大的影响。
2 积极心理治疗
积极心理治疗,主要是指积极心理学思想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并不是指某一特定的疗法,而是一种反对过去问题为核心的病理心理治疗,提倡把注意力集中在增进和培养人自身的各种积极力量。
2.1 保持距离观察阶段:小黄学生,眉目之中常显出一丝倔犟,当时我心理就感到这也许又是一个“问题学生”,当我打量他的同时,他也盯着我,但我眼睛很快的扫过一边,避开了他的目光,尽量不让他感觉到我对他的注意以及看法。
2.2 调查阶段:我从同学那里了解到,原来他的父母亲都去广东打工了,平时就爷爷管他的日常生活,一直以来都是“自由成长”的,调皮捣蛋是常事,自然少不了老师的“关注”,按他的话说:我从来不怕老师,老师拿我没办法。
2.3 鼓励阶段:了解他的过去,认为批评教育在他身上取得的效果应该是最次的方法,所以我决定另避他径。由于他体育较好,于是我在班上宣布他是本班的体育委员时,班里顿时开了锅,大家都议论起来。这一招其实也是各班主任惯用的手法,也就是说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早已经有了,只不过还没形成系统的心理在工作的指导程序中的一环。小黄虽然当上了班干部,但小错不断,我每次都用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去解决,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目光、温和的语气、饱满的情绪去感化他,如拍拍他的肩膀说:你这件事做得不对了,去道个歉,下次不要再难为班主任了,好吗?”就是这么简单的方法,但效果特佳,它让小黄在变,变得积极,变得有进取心和更有责任感。
2.4 扩大目标阶段:小黄虽然纪律是有很大变化了,但学习成绩还不是理想,所以我要求他制定出自己近期、远期的学习奋斗目标,上课时,鼓励他认真地思考,主动地参与,努力地竞争,大胆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让他在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中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每天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实施自我教育,这样,有反思才会有进步。
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而且有成功的潜能,关键是班主任应该让学生能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和生活,以达到学习更佳的效果,取得最佳的绩效。并且,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体验到主观幸福感。通过快乐创造,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发展到他们的积极人格的培育和历练,发展积极的人格、乐观的精神,创造出积极的生长环境,进一步达到可以在更加积极的空间里发展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从对小黄同学个案的整个过程看,“尊重”是从头到尾的一个主线。“爱”和“尊重”是两个不同的含义,爱不代表着我们一定会“尊重”, 尊重是把学生当成一个自由、完整、独立,有独特天性、人格特征和尊严的人;尊重是接纳、平等、理解和宽容,看待学生一切作为积极心理治疗着眼于冲突和苦恼的积极面,致力于加深自我认识中,接纳自己,从而建立自我信任和安全的新模式。
积极心理学倡导的积极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反思,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不妨用点心理学,用积极教育的方法转化学生的行为,培养性格自信、心智健全的学生,他们必然会热爱学校、热爱班级体、爱同学,积极向上,乐于在班中发挥作用,走出自卑心理,融入班级体,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岗位职责类:教育运行处主任职责、分管德育(教学)副主任职责,德育员、教务员工作职责,实验员工作职责,校医工作职责,油印员工作职责、电教员工作职责,教研组、年级组工作职责,宿管员工作职责,班主任工作职责等,明确了职责和工作范围。
2、教育教学管理类:教学方面有:早晚自习的有关规定,备课要求,考试实施方案,作业布置批改要求,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管理办法,教学常规考核实施方案,关于规范课堂教学行为的规定。德育方面有:值周工作制度,学生自主管理方案,班主任考核细则。完善了各类考核评价制度。指定了德育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
二、抓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畅有序。
1、抓各类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我们共制定如下计划:《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工作计划》、《运行处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毕业班工作部署》、实验员工作计划等。
2、抓住教学环节,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1)抓备课。环节齐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设计合理、板书规范、习题适当、反思跟上。新老教师有别。
2)抓课堂。让老师明确一堂好课的标准。其次,开展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研究课,开展了全员听课和评课。开展了校外教学交流活动,会理太平中学、仁和民中到我校听课和交流活动,我校部分教师也到民中听课交流。我校骨干教师到大田中学献课。
3)抓检测。初三实行周练制,初一、初二实行月练制。组织了半期质量检测。及时召开了质量分析会。
3、抓师资队伍,保证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1)督促老师做好“三新一德”学习和考试工作。
2) 派老师外出考察学习,陈思锜到成都参加“文明礼仪普及教育”观摩活动。彭涛到西华师大数学教学研讨会。
3) 开展了“魏书生民主科学教育”专辑学习活动,学习内容上传到了博客上,要求写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观看了长达3个小时的魏书生在广东中山市给400多名来自中山市的老师的专题报告会录像,老师深受教育和鼓舞。
4)召开了近2年分来的新教师座谈会,给他们提出了目标和要求。安排了指导老师。
5)在沙校长的领导下,制定了教师个人有效成绩的计算办法,今后教师的教学成绩以此为依据。
6)抓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了2次班主任学习和工作会。以上好班会课为突破口,每周一个主题,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7)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校长、书记、教导主任、骨干教师集中培训活动。
8)年级组组织学习了“攀枝花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和“规范办学”的有关通知。
4、规范了办学行为,落实了规范后的相关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