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范文

时间:2023-08-06 09:01: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篇1

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全局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经济发展失衡,城乡差距过大,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现对新农村经济建设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首先要明确我国农业发展所处的历史时代,明确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把握现有的政策和机遇,将我国现代农业推向优质、健康发展的轨道。

 

我们将从农产品供需情况、农村劳动力供给和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几方面来阐述我国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农业技术的选导性、农业要素的选导性、农业功能的多导性四、农业产业经营的一体性、农业效益的综合性、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二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其基本特征是:技术经济性能优良的现代农业机器体系广泛应用,因而机器作业基本上替代了人畜力作业;有完整的高质量的农业基础设施, 如良好的道路和仓储设备;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整套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农业生产高度社会化、专门化;电子计算机等在农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越来越广。

 

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也使农业生产和农村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1.我国走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现代农业的潜在趋势是势不可挡的

 

据我国的现实情况说明,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自身具有发展的要求;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农产品的品质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对农作物品种质量要求有所提高。所以。这些变化致使我国的现代农业必须走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发展道路。

 

2.大力发展精细农业采用精细形态生产

 

方式之原因,首先是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日益匮乏,为了经济地利用各种有限资源,只能采取四大密集:技术密集、劳力密集、资金密集和生态密集之手段。其次,运用精细形态之生产方式,可以在过去不能或很难从事农业生产之土地或空间进行生产。例如,干旱缺水、山地陡坡、盐渍滩涂乃至沼泽荒漠地区,都可以用水栽法转变为生产基地。水栽法不用土地,而是用营养液,在控制环境之条件下进行生产。这样,不但延长了生产季节,也扩大了生产之空间。第三,精细形态之农业,在交通方便、风光秀丽之地区,只要稍加装备、经营,就可以成为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中心。这样,既可增加收入、促进农产品销售,又可以让城市居民领略田园风光。

 

3.信息农业进入信息化时代

 

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光纤和通信卫星技术为特征之信息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同样,现代信息技术也正在向农业领域渗透,形成信息农业。信息农业之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农业基础装备信息化、农业技术操作全面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农业信息化又是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进而向信息农业演进之过程。

 

三、都市型之工厂化农业日趋成熟

 

自然农业最大之特点是靠天吃饭,其生产之状况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21世纪,由于实现工厂化,通过运用先进科技,农业生产将摆脱或部分摆脱自然条件之制约。所谓工厂化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车间”(塑料薄膜大棚,玻璃温室等)内,借用阳光或人工灯光进行不间断地农业生产。用现代科技装备之工厂化农业,集成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现代先进农艺等,其间作物之播种、生长、施肥、灌溉、环控等全过程都实现自动化,可以通过对生物和环境之控制,使农业生产中之多种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还由于未来人们保健意识之加强,对食物品质之要求也随之提高。未来对食物之要求,首先必须符合“干净”和“营养”之标准。所谓“干净”,是指食物不用化肥、农药生产,不用人工防腐剂、染色剂,不经辐射处理。为了满足上述一系列之严格要求,农产品就必须当地生产、当地消费。 农产品长途运输不但降低品质,还要大量消耗能源,造成大气乃至海洋之污染。为都市居民提供安全、放心、健康、新鲜、高质量食品和为市民提供休息、体育活动、农业体验等之产业;因此,发展都市农业必须打破传统观念上之农业概念,发展大农业,使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扩展、延伸。

 

四、生态农业大发展

 

为了创造一个生态平衡之农业,就必须抛弃原有之以大量消耗石油、化肥、化学农药为代表之农业现代化之模式,取而代之之是以遗传工程、生物技术为主之高技术方法。当今时代由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工程等学科之飞快发展,在分子水平上探明生物机能已经成为可能。因此,人们对于利用生物遗传工程技术之研究成果解决农业生产领域中存在之诸多问题寄予很大希望。这对于丰富人类食物之来源,解决人口不断增加、耕地日益减少之严峻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篇2

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首先要明确我国农业发展所处的历史时代,明确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把握现有的政策和机遇,将我国现代农业推向优质、健康发展的轨道。我们将从农产品供需情况、农村劳动力供给和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1 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对农产品数量追求到质量追求的一个过渡阶段

从农产品供需情况来看,农产品供给需求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我国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由1995年的73.43%下降到2005年67.07%。与此同时,水果蔬菜种植面积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7.08%上升到2005年的12.82%。这种农产品种植面积上的变化,是消费者对于农产品需求喜好变化的直接反映。另一方面,我国粮食产量年年上升。与国际市场相比粮食价格较低、储备粮充足,但进口量却逐年扩大,这种并存情况的存在有持续和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显然是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喜好变化的直接反映。这两个直接反映说明,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对农产品数量追求到质量追求的一个过度阶段。

2 农村劳动力正处于大量剩余并向城镇转移的阶段

从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劳动力供应大量过剩,农业劳动生产率极低,劳动力二元结构突显。现阶段农村流动人口年龄较轻,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是具有较高生产力的劳动群体,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这种结构的流动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无疑对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带来了积极影响。从短期来看,这种结构性的流动对农业生产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农业劳动力质量下降,对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方面。

3 农业朝着有助于实现与非农产业的有效对接方向发展

从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来看,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7.9%逐年减少为2005年的12.6%。近几年,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经开始关注农业与非农产业间形成的链条关系,农产品加工行业逐渐彰显出其发展壮大的趋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我国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要求提出了挑战.致使农业生产的初级农产品必须朝着优质、健康方向发展,以满足农产品深度加工的需要,更好的实现农业与非农业链条的高效率对接。

由上述特征可以看出,要使我国现代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满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时代特征的需要,从而进一步明确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二、据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现况,明确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根据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时代特征的把握,明确其发展方向和定位,使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走向坦途。

(一)据我国的现实情况说明,我国走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现代农业的潜在趋势是势不可挡的

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自身具有发展的要求;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农产品的品质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对农作物品种质量要求有所提高。所以。这些变化致使我国的现代农业必须走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发展道路。

1 农药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对我国单位亩产量的贡献

我国处于现代农业的起步阶段,生物科技的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还不强,农业生物科技应用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农药化肥的使用对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上。我国的化肥施用量由1980年的1269.4万吨逐年提高上升到2005年的4766.2万吨。历年的增长幅度平均可达5.91%。在我国农业化肥施用量增加的同时,我国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主要农作物单产量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平均增长了116%。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对于我们的环境带了严重的破坏。由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单靠农药化肥的施用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已不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2 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反映出的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喜好

目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生产率高速增长时期,在这个阶段不仅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人们由只追求温饱发展为更追求品质的消费理念。

2006年,国家统计年鉴资料显示,粮食作物构成由1995年的73.43%持续下降到2005年的67.07%,而药材和蔬菜水果的构成则大幅度提高,种植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逐渐减少而对更具营养的水果蔬菜需求量不断增长。由于人们不断追求高质量、安全指标都达标的农产品,必然驱使农业生产以生物科技为支撑,使之为现代农业的实现做好充分的硬件准备。

3 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需要高质量的农作物

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发展好农业的后续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阶段。在农业领域,要通过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深度加工,增加农业的后续效益。但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除了对自身加工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外,最重要的就是对其加工原材料的品质要求,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现代农业的发展就必须走以生物科技为主的道路.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保证。

(二)据国外的实践说明,走以生物科技为主的现代农业道路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篇3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212-01

一、现代农村业余文化具有的独特性

(一)农村业余文化具有季节性。农民的主要生活来源是种地,所以农民的业余生活是随着农忙农闲的变化而变化的,随着农村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农民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与之相适应。由于农忙时农民所需的文化是生产技术方面的知识,所以娱乐需求相对较少。但在农闲的时间,由于空闲时间多,文化的需求主要是娱乐需求多些。娱乐需求的高峰期是春节前后。

(二)农村的文化还处于过渡时期。由于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民受到外来各种观念的重大冲击,使得农民对传统娱乐失去兴趣,但受到各方面的制约,使得旧的文化解体,新的文化娱乐方式还没有形成。使得农村文化处于“尴尬”阶段。农村文化处于过渡的阶段,这时候是最薄弱的,如果不尽快形成先进的文化来化解这一情况,赌博等一些不良风气就会肆意盛行。

(三)农村文化的发展不平衡。由于城市和农村的文化差距开始拉大,如:公共设施的建设,城乡人们的消费观念,开展的活动,人员队伍的素质等等各个方面。随着农村以家庭消费观念深入人心和长足发展,这种“私性文化”的文化与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形成鲜明的对比,农村传统的公共文化如:舞狮子,扭秧歌,戏班等等都已经销声匿迹,这些草根文化主要受到农村设施落后和农民观念变化的限制。农村文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是农民精神生活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所以,迫切需要先进的文化来补充,否则不良腐败之风会滋生发展。

二、现代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

(一)农民的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农村文化的基础设施是开展文化活动的基本保障,是提高农村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保障农民文化权益的基本条件。现阶段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从而大大的制约了文化的向积极方面发展。

(二)文化的建农民没有积极广泛的参与。农民缺乏农村文化建设的热情。主要原因是现有的文化活动不能满足农民的本质需求,与农民的生活差距大,没有贴切生活化。例如:目前多数电视节目都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农村,农业的影视作品相对较少。

(三)文化活动与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差距较大。有于传媒信息,农村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农民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变化,他们有了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现阶段,由于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文化进行建设,如:建设乡镇的综合文化站、农村图书馆、有线电视户户通等重点惠民的文化工程。但是,这些活动不能满足农民的文化需要,这些文化设施和活动离农民的文化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对策思考

(一)立足于农村实际,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力度

要建立适应农村的文化设施项目。加大对农村图书馆,各种文化站等惠民的文化工程。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文化设施。例如:来宾市的“三求”惠农工程得到了国家,自治区等领导的高度重视,自身创新思路,超前的谋划,科学的决策,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努力营造出现代农村文化氛围

利用各种传媒方式宣传党对农村文化方面的方针政策。让全社会关心参与建设农村文化,加强文化方面的教育工作,提高农民文化素质,鼓励创作关于农村文化方面的作品,营造文化氛围为农民更好的服务。例如:来宾市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造势,使“三求”惠农工程深入人心,使来宾市各个部门增强责任心,农民热情高涨,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三)因地制宜,拓展现代农村文化建设多元化渠道

要加大农村文化市场监管机制和加大整治力度,防止不良文化侵蚀农民思想。例如:来宾市在做文化建设方面都是结合本村庄的新农村规划相结合,根据来宾市各个民族文化,设计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多种建设方案,共各地选择。

(四)政府加强引导,呼唤起农村群众的文化自觉性

加强引导鼓励农村民间艺人组织文化活动,积极探索和发展为农民服务的特色文化,努力引导农民形成良好互动,把农民吸引到文化建设的项目上来,让农民成为文化的真正受益者和建设者。

四、结语

篇4

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由此可见,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需培养现代知识型的新型职业农民。

1、高素质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条件。

发展农业现代归根结底需要高素质人才去掌握。然而,较低的文化素质和经验型思维习惯,阻碍了农民对现代科技的吸纳和对新观念新思想的接受,以及对新的经营模式和组织模式的认可。因此,在此进程中,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就是其中的关键,因为它制约其他素质发展,而这个基本素质的基础则是农民的文化素质,不管是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最终都需要依靠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2、农民必需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才能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现代农业的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合理科学使用,优良品种培育,温控、湿控改善动植物生长环境等等。所有这些一系列的现代科学技术措施,最终都是由农民来完成它。农民是农业科学技术应用和推进的主要载体,农民的科技意识、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农业现代化水平乃至现代农业的实现与否。

3、农民经营管理能力是现代农业提出的新要求。

现代农业是一种商品农业,其最终结果是要将生产力转化为物质财富,提高农民的收入。而农民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这就要求农民掌握现代信息知识、市场知识、营销知识,规避市场风险,使农村生产力更大程度地转化为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现代农业必需提高农民素质

整体上看,我国农民素质依然不高。在很大一部分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都是高龄人口,而大部分中青年劳动力则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整体劳动力素质甚至出现后退的趋势。农民素质偏低的状况和优质劳动力外流已成为影响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

1、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近年来,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从整体上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与其他国家农民相比,其文化素质水平仍然偏低。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必然农业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和技术的快速推广。同时,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也直接造成其在接受新观念、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参与市场竞争等各方面的障碍,难以承担起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任。

2、农民科技素质普遍不高。

据2001年中国科协对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具备科学素养的农村居民仅占0.4%,不及城市居民3.1%的七分之一。受文化素质低的影响,农民对农业科技的接受能力普遍较低,不能有效地掌握农业新技术和新方法,更不能有效地将科学技术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3、农民心理素质低下和思想观念守旧。

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影响,我国农民在心理素质和观念上存在一些缺陷,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可以说,现阶段我国农村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还是一个观念问题。尤其是在贫穷落后地区,观念的陈旧与落后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首要障碍。

4、高科技农村人才外流。

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务农劳动力呈现出“高龄化”、“低质化”,甚至“后继无人“的现象。这样,由于农村有效劳动力投入不足,使得田地无人耕种,出现大面积的荒田荒地;其次,由于农村务农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偏低,造成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农业的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受到很大限制。

三、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农民是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最主要的因素。只有把农民素质提高了,才能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农业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

1、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农业职业教育。

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教育方面存在的不合理现象,真正做到公平教育。其次,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包括高、中等职业院校教育、成人教育以及各种形式的农民培训,为农村社会进步、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服务。

2、注重技能培训,推广现代科技。

现今,要充分利用各镇社区教育中心、农业服务中心、村居民学校等为民服务机构,普遍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技能培训,努力把广大农民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3、吸引农村科技人才回归农业生产。

要留住农村科技人才,更要吸引农村科技人才,这就要求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村建设水平,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补贴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以吸引外流的务工农民以及其他农村科技人才回归,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带头人,以点带面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4、要因地制宜的培养人才。

由于农村生产资源的差异,我们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当地急需的农村实用人才。针对当地存在的问题,请专家教授讲农业科技知识,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工作,促进本地区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篇5

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与方向。为了把我国的现代农业发展好,首先,我们必须对现代农业的内涵、特点与发展动力有一个更为清醒的认识与理解。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点

1.现代农业的内涵。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目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但是,由

于各国的国情条件、农业科技水平与农业发展状态的诸多差异,各国对现代农业的认识与理解也略有不同。我国对现代农业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个是改革开放前,一个是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内外建设现代农业的经验,我国把现代农业定义为: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构成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2.现代农业的特点。与以往的农业发展形态相比,现代农业呈现出以下五个方面的显著特点:第一,产业结构由传统的小农经济向规模农业经济方向转变。现代农业不仅包括第一产业,而且还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农村工业、社会服务、文化产业等多种产业集群。它已经不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第一产业,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系统;第二,产业目标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传统农业以满足人的食物需求为目标,追求数量增长。现代农业则在保障必要的数量平衡的基础上,追求质量、效益,以增强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第三,产业功能由单一生产功能向生产经营一体化方向转变。现代农业除了从事初级农产品供给和原料生产外,还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第四,生产要素投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变。现代农业注重集约投入生产要素,比如,资金、技术、土地、装备、管理等,以此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而粗放型农业主要是以增加资源和劳动力的投入为主,其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都比较低;第五,生产动力从人力、自然力向科技力方向转变。现代农业发展的原动力主要来自科技进步与创新,其整个生产过程实质上就是用现代农业科技及装备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是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的过程。它在生产、加工、运销等各个环节都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农业生产普遍实现了机械化,而且部分实现了现代化。

二、现代农业的发展动力

通过对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点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从本质上讲,现代农业就是一种高科技产业,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才是现代农业的真正动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怎样才能使科技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真正动力?据此,笔者认为 :

1.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我国应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加强国家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创新能力建设。启动农业行业科研专项,支持农业科技项目。着力扶持对现代农业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技术研发,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采取综合措施,优化农业科技资源,努力提高与现代农业相关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三大能力。建立鼓励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在农业科技研究中的作用。引导涉农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进行农业技术合作,向基地农户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

2.建设农业信息化工程。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意义深远。当前,各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与整理工作。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实施“金农”工程,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加快建设一批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公用农业数据库。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启动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为农民、农村和农业发展提供多种实用技术。

篇6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322-01

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把发展高效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以高效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把外向型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力手段;把生态农业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条件;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要求;把支撑保障体系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保障[1-3]。连云港市地处我国暖温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农业生产水平较高,但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在江苏处于落后水平。现就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发展进行探讨如下。

1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概况

1.1 德国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德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依托于政府对农业信贷的扶持以及农业科研与农业协会的发展。德国政府对农业投入领域包括对休闲地补偿、小农场合并补助、资助困难农场生产及社会保障等,并对农业(农机)技术服务协会、企业给予一定启动资金。

1.2 印度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印度农田基础设施落后,为提高粮食单产,印度政府引进高产品种,改进灌溉技术,大量施用化学肥料;为提高农业生产率,印度政府一方面鼓励农民增加农业投入,政府控制基本农业生产资料的售价,有关企业因此而产生的亏损由国家来补贴。

2 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发展概况

2.1 发展现状

连云港市是一个农业占很大比重的城市,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一产业比重虽逐年降低,但仍占很大比重。近年来,连云港市强化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在农业结构调整、高效农业规模化、农业产业化、外向型农业、农产品质量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2.2 取得的主要成效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连云港市4个县都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近年来,积极调整粮食内部种植结构,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4]。制定并实施了十大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优粮、强牧、扩菜,优质粮比例得到明显提高,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上升,农业经济格局进一步优化,设施蔬菜、鲜切花、食用菌、优质稻米、专用小麦、优质瘦肉型猪、食草家畜等主导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2.3 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连云港市经济欠发达,财政投入低,农业科技贡献率不高,新的人才、技术、管理、理念、投入等内外环境还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高效农业虽然亮点较多,但多数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有特色无规模、有规模无特色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主导产业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作为现代农业重点组成部分的畜牧业所占比重较小。

3 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3.1 优势

连云港市地处江苏省东北部,东濒黄海,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北与山东接壤;西与徐州市、淮安市毗邻;南与淮安市、盐城市相连。本区域属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常年日平均气温14.0 ℃,全年日照百分率为54%;生长期平均气温为20.4 ℃,日照总时数为1 262.2 h,日照百分率为46%~58%。平均年降水量为889 mm,相对湿度为61%~84%,无霜期212 d。地势较为平坦,东南部为低平原,西北部为丘陵、岗坡地,土质从砂土到黏土均有分布。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6%~2.5%,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为50~129、4~31、30~478 mg/kg,该区域自然条件适合于高效农业的生产。

3.2 劣势

连云港市经济基础较差,市、县财政投入农业资金较少,造成农业基础设施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同时,由于市区规模较小,周边没有发达的大城市,缺乏直接经济辐射,致使农产品销售成本较高。与周边地区相比,市、县二级科研院所较少,市级农科所起步晚、实力弱,对全市新技术推广带动力不强。

3.3 机会

近年来,全球粮食供求偏紧,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今后受全球人口增长、耕地和水资源约束以及气候异常等因素影响,能源与食品争粮矛盾日益突出,全球粮食供求将长期趋紧。江苏省沿海开发为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也对连云港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连云港市是江苏省高效外向农业生产基地,具有较强的自然生态优势,区位优势明显。

4 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按照(下转第325页)

(上接第322页)

“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方针,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围绕构建“三个机制”,即粮食安全的保障机制、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统筹城乡的发展机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生态高效外向农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国际化水平,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进农牧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努力用先进的物质投入装备农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整体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能力[5]。

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5 参考文献

[1] 赵蕾.国外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及其启示[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8(2):48-51.

[2] 李瑾,黄学群,孙国兴,等.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29(1):76-80.

篇7

从省市情况看,近几年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较快,北京、上海、天津、江都等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高,而青海、甘肃、云南和贵州等经济落后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也相应较低。

从地域发展情况看,华东地区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要高于其他地区,华北、东北、华中和华南地区次之,西北和西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综合水平最低,区域之间发展差距非常大。

在总结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研究者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首先,要加强法律保障,提高农业政策支持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都重视通过立法保障农业发展。我国尽管多年来政府以各种形式的文件强调“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但并未上升到系统的法律制度的高度上来。从农业政策支持水平分排序可以看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反而比经济落后地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低,对农业的投入比例太低。因此,加强我国的农业立法,使农业政策做到有法可依。

其次,要加大对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和农村社会事业的投资力度,尤其是中部和西部的投资力度。研究表明,中西部地区由于资金缺乏,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不高,因此,政府和各级部门应该要加大对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的投资,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的环境条件;另外,要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篇8

【分类号】:D80

农业现代化是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过程,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的农业。 现代农业的内涵: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1.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经验与启示

1.1主要成就

世界农业在1900―2000年100年间,化肥使用量增加了23倍,农药增加了53倍,灌溉面积大幅度增加,谷物总产由1934年的5.5亿吨提高到2000年的21亿 吨,基本满足了人口由16亿增加到60亿的需要。

1.2国外现代农业主要发展模式:

如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型:典型代表国家是荷兰,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为主要特色;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型: 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以大量使用农业机械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总量为主要特色。美国实现农业现代化走的是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类似的国家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土地、劳动力适中型: 比较典型的国家是法国。这类国家一般都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传统,发展现代农业多以进行农业制度变革为主要特色;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 典型国家是日本,日本人多地少,农业资源极度匮乏,土地高度紧张,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大量的资本投入来替代资源。日本农业现代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采用了全盘合作化的土地节约型模式,由农协联合分散农户形成集约经营;科技密集型: 代表国家是以色列,它走的是知识、资本与科技密集型的道路,现代科技渗透到灌溉、施肥、种子、栽培、管理等每一个生产环节之中,用技术替代紧缺的水和土地资源。

1.3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农业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高;农业的产业体系完善;农业科技发达,农业管理水平高;农业高度组织化和社会化;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根本理念.

1.4世界现代农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科技和资本的投入以替代土地和劳力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加粗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途径;科技创新是弥补资源不足产生后发优势的主要措施;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和生态环境相协调.

2.现代农业发展基本要求:

现代农业的要求: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

3.十堰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探索

3.1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

农业生产中巧用各类作物的“空间差”和“时间差”,进行错落组合,综合搭配,构成多层次、多功能、多途径的高效生产系统。

3.2由“自然式”向“车间式”发展

现在多数农业依赖自然条件,“靠天吃饭”。经常遭受自然灾害的袭击,受自然变化的干扰。未来农业生产多在“车间”中进行,由现代化保护设施来武装。

3.3由“石油型”向“生态型”发展

“石油农业”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这一模式之所以被称为“石油农业”,是因为它大量地使用以石油产品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大量使用以石油制品为原料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特点:追求产量,不计成本和环境破坏。后果:破坏土壤,加速水土流失;化肥农药造成环境污染;单一作物种植减少了遗传的多样性;大量消耗能源且能源利用率低; 高投入带来高成本,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增加;造成一定的社会问题

3.4由“粗放型”向“精细型”发展

精细农业又叫数字农业或信息农业。精细农业就是指运用数字地球技术,包括各种分辨率的遥感、遥测技术、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技术结合高新技术系统。近年来,精细农业的范围除了耕作业外,还包括精细园艺、精细养殖、精细加工、精细经营与管理,甚至包括农、林、牧、养、加、产、供销等全部领域。

3.5由“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

农业将由单位经营第一产业到兼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

农场将变为可供观光的“公园”,呈现出一派优美的自然风光,农产品布局美观合理和富有艺术观赏的价值,游人漫步其间,尽尝果品的鲜味,趣在其中,心旷神恰。

3.6由“机械化”向“自动化”发展

农业机械给农业注入了极大的活力,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大大地节约了劳动力,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也促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这些机械将要进一步发展为自动化。

3.7由“化学化”向“生物化”发展

减少化学物质、农药、激素的使用,转变为依赖生物化,依赖生物自身的性能进行调节,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生物循环的过程,使人与自然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协调发展。

3.8由“单向性”向“综台性”发展

“石油农业”、“生态农业”都属于单向性发展的农业,各是一种极端农业类型的代表。未来农业可能朝向介于两者之间或者取两者优点的综合性农业方向发展。

农业生产要在综合考虑经济、就业、环境、自然文化景观、食品保健等方面后,再进行科学安排的一种模式。

4.十堰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4.1、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针对现代农业投资大、能耗高、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等提出的。即在经济和环境协调方针指导下,总结吸收了各种农业方式的成功经验,运用生态学与经济学原理以及系统工程方法,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并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合理组织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目标,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统一。

生态农业主要类型有:⑴生态农业村 将自然环境较好,生产项目多样的农村进行改造,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可开发出多种农业生产方式并存的符合生态规律的现代生态农业村。 具有完整的村落结构,以农业生产为主,结合开展观光旅游活动的一种观光农业形式。⑵ 旅游农庄 旅游农庄是以观赏农业景观为主,同时兼顾休闲、度假活动的一种观光农业形式。布局以各类种植、养殖场地为基础,结合有反映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技术及农业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展览、宣传,生产场地中有供游人亲手劳动的地方。配备有游乐设施及旅店、别墅等旅游、度假服务设施。 生产项目主要考虑观赏性,如展示一些高新生产技术和新奇植物、动物品种。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是旅游收入。⑶ 观光农园 观光农园是将生产项目较为单一的农业生产基地,结合开展适度的旅游观光活动而形成的一种观光农业形式。 如在生产果园的基础上,设置一定的设施与景观,吸引游人前来种果、品果、购果,以达到宣传产品、增加收入的目的。

4.2、都市农业

“都市农业”的概念,是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它是指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换言之,都市农业是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功能结合于一体的产业。内容可以表现为:

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精细农业);庄园农业(都市农庄);

农业高科技园区等等。

4.3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就是利用“绿色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体系。 “绿色技术”,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能充分节约地利用自然资源,并且生产和使用时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技术。

基本内容:一是指生物的多样性;二是指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保持人、环境、自然与经济的和谐统一,即注意对环境保护、资源的节约利用,把农业发展建立在自然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三是指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各类农产品,包括各类农业观赏品等等。

4.4、淡水农业

由于十堰市陆地资源的日渐缺乏,人类目光开始转向丹江口水库等大型水库,开始向这个蓝色聚宝盆索取资源。人们通常将这类农业称之为蓝色农业,即指淡水农业。

4.5白色农业

白色农业是指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农业,是高科技生物工程内涵的"发酵工业"和"酶工程"。由于它是在高度洁净的工厂内进行生产,人人都将穿戴白色工作服在无菌工厂中工作,俗称白色农业。

4.6高科技农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不断突破与应用,科学技术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新技术成为现代农业的先导和发展动力。这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这些科学技术的应用,一是可以提高单位农产品产量,二是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三是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四是可以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

4.7可持续农业

所谓可持续农业,即“环境不退化,资源永续利用,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不仅满足当代人们的生活需要,而且可以保证世世代代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它强调生产与环境并重,当前与长远并重,采用适当的经济技术生产体系,不搞掠夺式经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前提是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两者相辅相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久兴不衰的生产方式,它将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4.8标准化农业

农业标准化是先进生产力在现代农业中的具体表现,它是指通过不断调查、探索、发掘农业生产实践的规律,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原则,对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推广科学生产操作规范,促使农业向专业化大生产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要求农产品品种标准化、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化、农业生产管理标准化,还要求农业市场规范化、农村经济信息建设标准化。

4.9工厂化农业

篇9

一、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现代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四个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发展现代农业,既要重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更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支持和服务。各级政府部门将认真遵循现代农业发展规律,明确目标,科学定位,积极发挥好指导和服务的作用。本文以滨州市为例,对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地方政府在现代农业项目发展起到的作用,对调查数据及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下一步发展方向。通过上述资料分析,结合当前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来探讨今后政府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举措,重点探讨政府政策引导与市场调控相结合的问题。

    本文结合当地工作实际,在当前现代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思路对策方面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做出了符合实际的意见建议,对于下一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现代化具有较大的现实价值。

二、滨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滨州市农业工作紧紧围绕“三农”工作,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林水会战工程,推进渤海粮仓示范区项目,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30家。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12691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7:50.3:40.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沿黄现代农业示范区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区。农机深松耕作和机采棉示范区进一步扩大。农业基础建设持续加强,林水会战新增造林19万亩,完成水利工程512项。种养结构不断优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0亿元,增长4.4%。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增”,达到“吨粮市”标准,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瓜菜菌总产达到1626万吨,被评为“中国蔬菜第一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三品”认证数量分别是2010年的2.4倍和7.7倍,农业机械化率提高11个百分点。

    (一)现代农业项目多点开花。滨州加块发展现代农业,粮食总产达310万吨,增长1.5%,在全省率先整建制推行粮食生产“十统一”社会化服务,通过统一耕地、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除草、统一收割等实现科学化种植,促进了粮食稳产高产。抓好“渤海粮仓”示范区建设,去年已突破25万亩,小麦最高亩产达517公斤,实现了盐碱地种植小麦的新突破。滨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科技部正式批复建设,全市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达到2个,沿黄生态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各类标准化基地115个,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三品”认证66个。

    (二)农业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继续加大,2015年全市安排3000万元资金用于农业龙头企业的升级改造;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参展参销、设立销售窗口等促销活动;安排400万元资金用于新组建示范性农产品行业协会;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绿色、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安排100万元资金用于补助、奖励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项目论证和申报及对获奖企业的奖励;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发展新型农机具、动物疫病的防控等奖励;安排贷款500万元用于农业生产资料的季节性收购和储备和补助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安排500万元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重点是被征地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确保全年完成1万人的素质培训任务。

   (三)现代化科技强力支撑。实施了科教兴农战略,提高优势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优势农产品的种子工程建设。花卉、水产养殖等主导产业要积极引进、试种、试养各类新品种,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完成6处,优良品种推广步伐进一步加快。加强与中国果蔬研究院、山东农业大学等著名学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全市在绿色优势农产品发展、优势农产品保鲜技术和精深加工技术等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

三、国内外农业发展成功经验

近年来,现代农业的发展与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上非常热门的话题。在国外,美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对现代农业发展有各自的发展研究,也都有成功之路。

(一)重视农业的安全生态发展。生态农业是21世纪世界农业的主导模式,生态农业得到广大消费者、政府和经营企业的一致认可。

(二)推进现代集约农业发展。以色列的资源节约型和生产要素密集型。以色列政府为使有限的土地得到高效的利用,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国情和气候特点的农业发展战略及政策,避开生产需要大量光照和生产销售价位低的禾谷类作物,充分利用地势平坦、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奶业、畜牧业和附加值高的园艺作物,通过补贴政策和信贷政策,鼓励发展重点领域和产业“快速增长”,出口创汇;加强水利工程和环境保护的建设,使以色列农业能够高效持续发展。

(三)推行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美国的规模化、机械化、高技术化模式。美国政府的农业政策主要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功能的不足,减少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对农业的影响。政府通过休耕计划、农作物保障计划等来保护和稳定农业;通过建立健全法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指导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法律体系,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农民的正当权益,保证交易正常进行;通过国家税收、补贴、价格干预、信贷管理以及产量定额分配等手段,对农产品市场与农业内部资源配置保持有效调节。

    安徽芜湖的“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芜湖市积极贯彻互联网+行动计划,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推进互联网与农业融合发展,加快互联网+农业信息化设施建设。全市已累计投资17亿元,用于城乡基础光纤环路、3G、4G网络建设。 20M光纤延伸至所有自然村,率先在全国建成“全光网城市”。推动农业经营主体“触网”,通过资金补助、税费优惠、土地供应等扶持政策,引导和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嫁接”互联网。安徽三只松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2015年销售额突破25亿元,发展成为中国销售规模最大的食品电商企业。打造“互联网+农业”平台芜湖板块。 “淘宝特色中国·芜湖馆”已聚集网商500余家,2015年销售额突破7亿元。芜湖县建成淘宝村级服务站65个、京东芜湖县服务中心合作点305个。积极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生产企业进网入驻“邮乐农品”、“聚龙e购”等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开展网上“美好乡村”、“活地宝”本地生活、数字芜湖小镇及乡村等平台模式建设推广,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电子商务占比率。

  四、滨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本身存在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有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部分。“十二五”期间,滨州市加大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但是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2、农村土地流转滞后。由于受国家土地管理体制的约束,造成土地规模化程度低。我国土地资源配置方式仍以非市场化为主,在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权制度之下,农民以户为单位各自从事农业生产,完全忽视了农村土地本质上仍然是集体所有这一事实,尤其是在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实行农资补贴、良种补贴等惠农补贴政策之后,广大农民群众几乎把土地当作私有财产,惜土情结更为突出,完全没有集体所有、充分结合的概念,加上政府未及时出台鼓励农用地流转的有效制度,很大程度的上制约了土地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发展。

2015年,滨州市土地流转面积56.5万亩,同比降低29%。从流转形式看,转包31.9万亩,转让5.5万亩,互换1.5万亩,出租12.1万亩,股份合作2万亩,其他形式3.5万亩。从流转去向看,流转入农户的18.9万亩,流转入合作社的10万亩,流转入企业的22.1万亩,流转入其他主体的5.5万亩。相对而言,农村土地流转相对滞后,农民积极性不高。

    3、农业项目规模小、数量少。滨州市与发达地区相比大块头、有实力的农业项目数量少,农业项目的总体规模不够大。按农业部门数据,滨州市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3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总数达到381家;仅有4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虽说近几年通过多方努力,农业结构已逐步优化,初步形成了几大优质产业,但总体上产业规模偏小,再加上受传统农业影响,农民思想观念仍较落后,缺乏应有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也缺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应有的超前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精品意识、市场经济意识和创大业意识。虽然全市农业品牌有了一些,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打得响的品牌,能代表全市的形象。品种的多乱杂、产业的小而全,无疑影响了主打产业的规模发展。

4、农业项目见效慢、效益低。农业项目不仅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和限制,而且受劳动力状况、财力、物力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农业项目建设和资金回收期较长,农业生产项目建设周期是由农业生产的生长周期所决定,并且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不可预见性。

(二)农产品市场存在问题

1、农产品价格低。农产品价格指数呈逐年持续下跌趋势。随着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供求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使得农产品区域性、结构性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出理农产品卖难、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的现象层出不穷,造成农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逐年减少,严重打击了农民种养植积极性,影响农民农业人均收入。

2、农产品销路不畅通。尽管滨州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果,但与建设现代农业的目标和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市场信息收集,以及不具备产品深加工能力,农产品多以“原始形态”上市,农产品附加值低,缺少“从农田到餐桌”的高层次和完整的产业链条,存在着农产品加工比利不合理,高精尖深加工占比小,农产品加工值低。如现代农业要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80%以上,农产品商品化率95%以上,而目前滨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产品商品率都还存在很大差距。例如:沾化冬枣、阳信鸭梨等农产品,销售市场十分不景气,连续几年出现产品滞销。2014年全市棉花滞销,棉企不收购、棉花价格大幅下降,群众收入大大降低。

3、农作物进口市场冲击大。近年来,进口农产品占国内农产品市场份额日益增大,对市场供求关系与价格的影响和引导作用逐渐增强,而且影响逐渐从大豆、白糖、稻米等品种,向棉花、玉米、小麦、油脂等市场扩展蔓延。农产品市场全球化进度在不断加快,在当前国内部分农产品价格偏高、质量偏低的背景下,国内市场对进口农产品的需求较强。这也是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口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国内农产品价格和质量相比,进口农产品优势明显。2015年以来,国内棉花现货价格一度比配额进口棉花成本高6000元/吨,进口白糖成本较国产糖现货价格低1000—3000元/吨,从越南等国进口的大米成本较广西、江西、湖南等地大米现货价格低200—500元/吨。

(三)农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1、农业项目发展导向不够明确。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不够清晰,对现代农业示范建设缺乏明确定位,对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尚未明确现代农业建设的总体思路,项目建设缺乏规划的统筹指导;示范项目的建设范围和领域还需进一步拓展,部分示范项目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还需进一步增强。传统模式的生产经营是导致滨州市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较慢的直接因素。

2、农业扶持政策比较宽散,扶持分量不够利用外资质量不高。扶持政策目标导向不够清晰。主要是多项目多导向、项目导向出现递减和变化。另外,良种补贴也兼有生产激励目标导向,粮食直补也兼有收入支持目标导向。这些不同目标导向的补贴项目归并在一起综合发放,很难体现各自的专有导向。

 四、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一)用好上级扶持现代农业政策

  1.明确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准确把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的基本定位。开展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主要目的是通过项目建设,探索滨州不同县区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和组织方式,使之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式。

2.认真落实上级惠农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切实加大强农惠农资金投入。确保强农惠农政策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群众,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资金监管,确保涉农资金管好用好。针对惠农项目进行重点检查。着力健全监管机制,采取不同的检查方法先后对种粮及良种补贴资金、家电下乡补贴兑付资金及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等,从政策制度落实、项目申报审批、资金下达、拨付和使用等环节,对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和纠正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强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和资金效益最大发挥。

全面推进农村集体各类产权确权颁证,认真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农村所有耕地确权颁证全覆盖;按照国家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法律形式将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原则、方针、程序、合同规范、监督管理等固定下来。

3.政府做好政策制定和调控。政府在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中承担着两方面的责任,管理与服务。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农民的三者关系,在确定农民和农业企业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正确界定政府的职能。

各部门实施在现代农业建设的具体目标和责任,各级政府提高社会成员各方面参与现代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分工协作、共同推进,建议地方政府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包括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促进现代农业结构调整,配置和管理基本公共服务资源。

4.政策落地要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立足于滨州实际,实行差异性发展规划,做好规划工作,具体编制好各县区的现代农业建设规划。要因地制宜确定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的重点。要在规划的指导下,围绕当地优势和特色,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确定建设重点。

5.    以产业基地建设为基础,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专业村建设为重点,形成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为载体、专业村为支撑、产业发展基地为基础的农业主导产业结构布局,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现代农业建设水平。

(二)应对好农产品市场竞争

 1.加大市场调控力度,稳定农产品市场。完善流通体系,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立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产地市场为骨干,以市场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为纽带,以大中城市直销直供市场为补充的农产品销售网络,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通过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通过各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来降低农产品价格。对“买难”有一套办法,包括信息引导、供应链采购等,对“卖难”也有一些措施,包括农超对接,农业和加工企业对接等。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有序发展土地集中型、专业合作型、统一服务型等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2.探索“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统筹做好“互联网+”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意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深化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1.支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以农户为主体的主要组织形式,农业合作组织作用的高效发挥,对于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程度、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滨州市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也有问题与不足,具有一定规模的合作组织数量少,大部分合作社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够,产值小,不具备规模经营的能力。部分合作组织运作不规范,缺少系统的管理制度和合作社章程,有的合作社即使有制度也不规范,或者在操作过程中不按规章制度办事。还存在合作意识不强的问题,缺少行业内以及行业以外的合作概念。

2.培育适应“三农”发展的新型农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面对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要不断注入新的技术力量,来充实技术推广队伍,才能满足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和队伍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要载体,也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总  结

本课题在广大学者论述的基础上,以滨州市为例,进一步探索研究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瓶颈。尤其是提出了受有关土地政策制约影响了土地流转,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充分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发展经验。美国、荷兰等国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通过详实的数据和典型的案例分析,进一步论证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和前景。本课题提出的措施建议,对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道路。”的目标定位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2新形势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策略

政府提高重视度,加大宣传力度,让农业从业者意识到技术推广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农业从业者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力度。

农业作为我国第一产业,是工业和服务业的基础。新形势下现代农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政府应该着眼于经济发展的方向,对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指导和宣传,给农业从业者带来好的收入,稳定第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宣传工作,开展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利用多种宣传方法和宣传途径。例如:电视主题宣传、广播主题宣传、报纸主题宣传、网络主题宣传等等。针对广大农业从业者,举办宣传活动,例如:专题宣传讲座、专题宣传指导活动等。目的就是提高农业从业者的技术推广重视度,从而培养农业从业者自行宣传意识。

政府相关部门建立技术推广机构,宣传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纵观农业发展史,它的发展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改革的。农业技术也在改革过程中彰显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加大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能够缩减农业投资的成本,提高农业的产量,实现机械化农业的发展。相关部门根据农业发展中,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联系技术推广部门,进行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宣传,在宣传过程中完善农业推广体系,不仅在大城市建立农业推广体系,也要在城乡地区甚至偏远山区建立农业推广体系。针对农业从业者,在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注重对农业从业者的农业技术问题提供解答服务。

政府财政部门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支出。

就目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还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农业技术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广农业技术,政府财政部门就必须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设施和体系,激发农业从业者的劳作积极性,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政府相关部门在宣传技术推广和建立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过程中,重视农业专业推广技术人才的培养。

农业发展需要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业技术推广过程,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的宣传。推广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到宣传的力度和推广的深度。相关部门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养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视度,更好的为广大农业从业者解惑。

政府相关部门在推广进程中,顺应时代信息发展潮流,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广大农业从业者建立农业技术方面的信息解惑平台。

现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飞跃发展的社会,各行各业都在进行信息化的平台建立。农业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完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利用计算机网络的推广力度,建立专题网站,为农业从业者提供专业技术的服务。也可以通过在线服务平台,为广大农业从业者解答农业技术方面的疑难问题。

3结语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它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农业又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新形势下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推广过程中,从农业从业者的角度出发,注重推广的方法,达到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会议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很多专家和领导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下一步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忠告。比如前面有专家提出,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上,首当其冲要考虑农产品自给问题,要考虑粮食安全问题。事实上我们面临着粮食的总量平衡问题,也面临着农产品的结构平衡问题,还面临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第二,当前,特别是农村改革30年,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包括怎么确保农民增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去年农民收入达到了4140元,是1985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但是去年的城乡收入差距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一年,由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的1:2.56,变为去年的1:3.33。第三,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下一步能不能持续稳定发展,也面临改革问题。

所以,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如何走得顺利,就是要深化农村改革,改革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篇12

关键词:

特色;农业现代化;战略;路径

1宁夏三大示范区概况

按照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宁夏划分为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三大板块。根据三大板块各自条件特征,科学定位北部引黄灌区为现代农业示范区、中部干旱带为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为生态农业示范区。“三大示范区”建设,形成特色化、有差别、非均衡、科学发展格局,对全面提升符合三大区域资源禀赋的高效循环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宁夏北部引黄灌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热资源丰富,是是全国四大自流灌区之一,该区域以占宁夏全区30%的耕地、44%的农村人口创造了70%的农业产值和主要农产品,通过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20万t以上,农业总产值突破220亿元,年均增长12%;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地广袤,草原辽阔,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农产品绝少污染.涉及宁夏全区8个县、142万人口,水资源短缺是制约该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2012年该区域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3500元;宁夏南部山区气候温和凉爽,雨热同步,物种多样,环境洁净.涉及宁夏65个乡镇928个行政村,该区域由于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2012年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0%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

2宁夏特色农业现代化分类及战略概述

2.1分类根据宁夏三大示范区资源禀赋特点和宁夏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实际,结合发达省区发展经验,把宁夏特色农业现代化分为高效循环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三种类型,且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发展、分类指导”的原则,确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2.2战略

2.2.1可持续发展战略:宁夏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目标是要实现“三个可持续”。一是粮食安全可持续;二是农民增收可持续;三是资源环境可持续。新常态下农业发展必须要转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循环的轨道上。控制农业用水总量,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推进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基本资源化利用,推行农业投入品包装包括废弃农膜基本实现有效回收处理等。

2.2.2体制机制改革战略:宁夏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是改革土地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家庭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二是改革经营制度,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三是改革产权制度,对土地等资源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全面进行改革,将资产变成资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2.2.3创新驱动战略:宁夏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是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根据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现代农业建设需要,加快推进生物、信息和现代设施装备等前沿技术研究,保障农业技术储备。二是政府服务职能体系建设。使各级政府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规范发展订单农业和加快推进生物、信息和现代设施装备等前沿技术研究,保障农业技术储备。三是培养现代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才的培养,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科技人才支撑。四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手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把住关键控制点,从根本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手抓好执法监督,强化农产品全程监管和责任追溯。

2.2.险防御战略:宁夏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保障。一是建设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保护和支持体系。主要是建立重大灾害救济制度和健全农业支持补贴制度,强化政府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以增强现代农业抵御重大灾害和自然风险以及不断发展的能力;二是农业保险机制建设。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这是克服盲目生产和转移风险的有效方法。

2.2.5人才战略:宁夏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支持。加强以现代职业农民为主的人才体系建设是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一代新型农民的涌现,将改变传统农业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有利于机械化作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代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3宁夏特色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

高效循环型:建设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为突破口,以打造黄河金岸现代农业产业带为切人点,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物质技术改造农业,用产业化方式经营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资源节约型:建设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以水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覆膜保墒、集雨补灌、高效节水为切人点,做好“水源、特色、生态、转移”,变“被动抗旱”为“主动调整”,充分发挥优势,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设施种养业和旱作节水农业。环境友好型:建设南部山区生态农业示范区。按照“生态优先、草畜先行、特色种植、产业开发”的方针,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退耕还林的机遇,注重生态环境修复,重点发展草畜产业和马铃薯产业。同时,加大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