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09:01: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谈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因此,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式的作用,协调各种评价手段的关系,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下面谈一下我的几点体会: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评价学生是教学评价常用的形式。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类。即时评价是对学生的表现立即给予评价,利于及时纠正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延时评价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和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时评价能充分发扬民主教学创设自由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培养学生自信、灵活、深刻的品质。在教学中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要相互配合使用,使用即时评价来对学生以予及时的鼓励,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实行延时性评价,应让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知识技能的学习之后,逐步达到学习目标。
教学中的评价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也要把评价权下放,提倡学生自己给自己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即让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可以提高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们,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学生自主参与的自评与教师的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主体价值。也可以让家长参加评价,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二、评价方式多样化
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当以“质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为主体,因为质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最能够适应课程标准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要求,这正好符合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们应当从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各个阶段的目标出发,从不同方面、分时段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考查。从学生个体而言,可以建立个人成长记录档案,这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看到自己的优点,感到成功的愉悦,从而树立自信心,从而走向成功;从学生群体而言,可以建立班级学生整体成长记录档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看到同伴的优点,激发其上进心,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现代心理学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都有获得别人赞扬的愿望,每个人的先天智力是有差别的,人们不可能在每个方面都能够获得与别人一样的发展,因而不可能用统一的量化方法来反映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他们既有个性,也有共性。美国哈佛大学原校长埃利奥特说:“真正的教育目的是使个体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固定的标准,是人的身心和精神充分发展的天敌”。语文的人文性、语文教育的多功能性和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小学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在保护和‘启发’小学生的人性潜能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这种作用不可能用具体的数据来衡量,因而无法用量化的方法来评价,但是可以把它描述出来,给出一个“质性”的鉴定并且记入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里。它能够真实地反映每个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而不具有选拔性和甄别性,因而有利于实施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民基本素质的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的目的也在于此。
口头评价是贯穿于教学中的一种即时的、情境的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等特征,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口头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的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教师在进行的口头评价时一定要从正确的评价理念出发,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形成注重过程,关注发展为中心的新的评价体系。口头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中不可缺少组成部分。但是口头评价的随机性、无记录性等特征,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口头评价的范围与效果。因此,口头评价要书面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大地发挥其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6―0073―01
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逐渐呈现出多样性与开放性,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地、有针对性地使用一些激励性评价语言,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课堂评价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和谐发展。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评价语言的魅力来引领学生的快乐学习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
特级教师贾志敏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生动,他能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地作出不同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又恰恰能给学生以提醒或纠正。教师采用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能使学生听后被感染,受到激励。学生在感受到巨大成就感的同时,也会产生积极表现自我的欲望,产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动力,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正是这样形成的。可以说,准确生动的评价语言,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要机智巧妙
由于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尽相同。当学生的答案有失偏颇时,教师不应以单一的语言来否定学生,并期盼其他学生给予正确答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善于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学生的答案,注意情绪导向,鼓励学生回答,做到引而不发。如,贾老师让学生组词时,有个学生说:“‘姆’是‘养母’的‘姆’。”学生哗然。可贾老师微笑着示意学生安静下来,接着又转向那位学生:“你说得对,是‘养母’的‘母’……”该学生在贾老师的点拨下顿悟,连忙说:“是‘养母’的‘母’加上一个女字旁,是‘保姆’的‘姆’。”在贾老师不动声色的巧妙引导下,学生避免了出洋相,保护了自尊心,这样的老师,任何一个学生都会打心眼里敬佩。这种机智且巧妙的话语,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积极性,又能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使整个课堂呈显出融洽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导向性
孙建峰老师在执教《最大的麦穗》中有这样一个环节:一位男同学神情专注、掷地有声地朗读了苏格拉底的一段话,朗读结束后,孙老师这样评价:“刚刚大家都听到了这位同学如洪钟般触动人灵魂的话语,可没注意他投入、专注的神情,让我们再一次聆听他的声音,欣赏他专注的神情。”这位男同学在老师的鼓励下,读得更好了,读完后,孙老师第二次评价:“如果我是你的一位学生,听到你这样严肃而又充满哲理的话语,我一定有所感悟――你是一位严厉派的苏格拉底。”接着,孙老师又请了一位女同学读苏格拉底的话,读完后,孙老师第三次评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如春雨般滋润人心的话语,渗入我的心田,你是一位温和派的苏格拉底。”对于同一段话的朗读,孙老师作了三次评价:第一次评价从朗读过程和朗读方法入手,巧妙深情地告诉其他学生朗读的要求――专注和投入,以情动人;第二、三次评价,把自己当作一位普通的听众,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悟,看似不经意的话语中,向学生传递了这样的理念:阅读要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评价是对某种客观事物所给出的状态上或价值上的判断与认定,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在教学过中的各种表现所给予的一种判断。以往的教学评价过于强调评价功能中的选拔与甄别的作用,忽视了通过评价来激励学生进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的功能。在进行评价时,只看到学生所展示的结果而不顾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样就会产生只有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得到教师的积极肯定,激发自信,获得评价过程中的愉悦感;大多数的学生则会被老师忽视,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得到那种积极的、快乐的感觉,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其实,每个学生都会存在发展上的差异,各自拥有自己的长处和缺点,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用积极的评价鼓励每一个学生,使学生都能够在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不断超越自己,获得进步。
一、因材施教,评价因人而异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发展上存在着不均衡的特点:有的学生思维活跃,课上表现特别积极;有的学生善于研究,课下能
够积极探索;有的学生善于口语交际;有的学生能够写出好的作
文……作为教师,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通过给学生以积极的、鼓励性的评价,引领这些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心,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我。我班有一个男孩子叫王×,这孩子的情况比较特别,他的母亲有精神方面的疾病,爷爷奶奶年纪又比较大,丧失了劳动能力,因此,家里的重担就都落在父亲一个人肩上,他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由于家里再没有人可以管教他,他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从开始上一年级就成了班里的“老大难”,考试从没及格过,自己也丧失了信心,自暴自弃。在了解到了这些情况以后,我在与家长密切联系,取得家长支持的同时,对于王×在学习当中的表现给予不同形式的鼓励性评价,帮助他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只要能够管住自己,一天不违反学校的纪律,他就可以得到一个“优”的奖章;作业可以先只做自己会做的,比如抄抄写写的作业,只要书写认真,也可以得到一个“优”……当王×看到第一次出现在自己作业本上的“优”时,看得出来心情是很激动的,我对他说:“你看,只要你想,不管是遵守纪律还是认真学习,你也能够做得到。只要你能够坚持,你也可以做到各方面都优秀!”开始的一两个星期,王凯还时有犯错的现象,过了几周,在我及时地监督和鼓励下,他改掉了大部分的不良习惯,成绩也由我刚开始接班时的十几二十分上升到了及格水平,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没有想到,仅仅是印在纸上的一个“优”字,使得这个孩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他变得学习认真、遵守纪律,连性格也开朗了许多。我想,正是我因人而异的评价标准让王×在老师不停地鼓励下不断地进步。
二、允许犯错,再给学生一次机会
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在不断犯错中成长的过程,所以,不管在什么时候,不要断然给学生下结论,打上“成绩差”的标签。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失败,鼓励学生在失败后再尝试,帮学生确立“我一定行!”“我最后一定会取得成功。”的信念。比如,在进行日常的单元测试或者月考时,我会给那些对本次测试成绩不满意的学生再一次机会,再做一次,允许他们把第二次测试的试卷带回家给家长看。孩子们为了能够向家长展示自己最佳的学习状态,都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复习。这样孩子既弥补了自己的知识缺陷,又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成绩,家长对孩子的表现也非常满意,可以说一举多得。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学习的快乐,体会成功的满足,树立进步的信心比讲解一些书面知识更加重要。
三、共同参与,拓宽评价空间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评价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特别是学生的自我反思,给学生带来的收获更大。学生在不断地反思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收获知识的满足。这种满足与快乐对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对语言文字的情感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每一节语文课我都会在最后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点评,特别是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我会让孩子谈收获: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对于这些问题,孩子们都能够谈出自己的想法。每学完一个单元,我都会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练笔,让学生写出自己在这个单元中所学到的知识,掌握的学习方法,对老师的教学有什么建议。不论学生写的内容怎样,我都会一一给学生以具体的评价:有鼓励性的评语,有指导性的建议,也会对学生的一些表现及时予以矫正诊断。通过这种师生交流,师生对于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总结与梳理,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的评价自己的学习。
对于孩子的评价方式还有很多,我在教学过程中还运用了比如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进行管理与评价;联系家长,让家长参与学生的评价等,这些评价方式的运用都促进了学生不断努力,积极进取的学习心态,增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尝试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带领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科学评价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黄德梅.浅谈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素质教育大参考,2009(17).
[2]乔二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评价.教育研究与实践,
要保证教学活动优质高效,不偏离素质教育目标,必须发挥评价的杠杆作用,建立一个适应素质教育新要求的评价体系。近年来,我们依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评价进行了改革,并初步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建立语文学习档案袋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其实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已经注意到了对学生的正面评价与负面批评,但往往是随机性的,没有一个长效的机制,即使在学期之初制定了种种规章制度,但也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削弱,或者放弃。笔者所提到的档案袋指的就是要把平时教师所用的那些评价载体整理起来,到了学期结束的时候就可以做一个总结,给学生一个有始有终的评价概念。档案袋里可能会包括平时的奖状、奖品,那怕是教师平时的表扬也可以用磁带录起来,当然还不能遗漏了平时用于激励学生的小五星、小红旗、小红花等。作业包括学生的不同水平的具有典型性的内容,如上了《问银河》后,学生仿写了儿歌:“银河,银河,我想问问你,你那里有没有游来游去的小鱼?教师可以把这样的内容放入档案袋,让学生通过对比看到自己的作品和进步,获得成功的体验。档案袋还可以按主题分类,如:我上学啦;爸爸妈妈眼中的我;我会做作业;新苗茁壮;看,我的作业进步啦;老师的提醒;收获园;我获的奖;老师的话;家长的话。这样既调动了各方面的力量与评价,又把日常评价的内容都融进去了,记录了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过程。到期末学生自己就会根据自己的档案袋里的内容给自己一个全面的评价与总结,有效促进了教学评价的实效性,促进了我们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即时,即地的评价
发现学生的成绩、长处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可以用激励的眼神、喜爱学生的动作,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在课堂上,我们在进行激励性评价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如下课前让同学相互检查一下学习情况,根据自己读课文、识字、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情况在相关的项目下打上星星,如学生觉得自己认字认得好,就在生字旁打上三颗星,还有不足打上两颗、一颗,学生也很喜欢这种方式。
三、注重学生的作业和练习评价
根据新教材提出的新的培养目标以及教材的特点,教师要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挖掘课程资源,结合自己平常的教学,设计并应用“两卡”(识字卡、写字卡),按周次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设置的练习卡,具体对学生的书面练习、识字写字以及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做出考察评价并反馈给家长,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书面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练习是否积极、是否按时完成、书写是否认真工整)、对错程度、是否自觉积极认识课外的生字进行评价。先分小组记录上交情况,比较书写情况,评出优劣,由组长分别印上不同数量的小红五星表示出级别,再由教师与家长分别评价,并且定期在班内举办识字写字卡展评,让学生看到别人的优点,认识自身的不足,以求共同进步。
四、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关注个性、注重学习态度评价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更多地都是根据学生考试成绩来评判一名学生的优劣,但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我们当然还得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考察,但我们更应该注意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包括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所取得的长足的进步。例如,在教学《跳水》一文中,有个学生大谈猴子的有趣、机灵惹人喜爱,我就及时评价引导:“猴子的确很有趣,但把猴子放在文中的事件来看你对猴子一定会有新的评价。”该生喜滋滋地坐下冥思苦想着,一会又站起来谈猴子的不懂事,不应该捉弄孩子。教师再评价:“你对猴子有了新的认识,其实在生活中也有像猴子一样的人。”这次很多学生由猴子而谈人,态度更新了,认识提高了。这一课中,学生不仅了解了事件的因果,而且是他们对文中的水手、孩子、船长有了个性的认识,判断事物和辨别事物的能力有所提高,态度有所转变。
所谓学习评价,是指以课程标准为准绳,运用恰当有效的评价方式与途径,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行为,并对学生学习进展与变化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这一过程贯穿于每一天、每一堂课中,学习评价能否成为有效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与一线教师是否切实掌握科学的语文课堂学习评价方式密切相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1,16面),要实现这一目标也必须构建起科学的语文课堂学习评价方式。只有科学的课堂学习评价体系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发言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课堂实践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实现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通过二十多年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在探究科学的语文课堂学习评价方式上,笔者有如下见解:
一、构建立体开放的语文课堂学习评价方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不可以是封闭的,所以,我们必须摒弃改变传统教学,打破缠绕在语文课堂教学身上的种种桎梏,使语文课堂教学走出简单、封闭,走向立体、开放,努力构建立体、开放的教学评价方式。它要求“开放”必须要真正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要做到形式开放,即不仅仅只注重课本内容本身,还要课本教学与实践性综合学习结合,与课堂口语交际训练相结合,使其成为高效率、开放性的集听、说、读、写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除此之外,还要做到过程开放。开放性的语文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是指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过份苛责其正确性,更加不能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大声斥责,而是注重评价其思维过程及引导其掌握正确有效的思维方法,以达到维护其思维主动性,并进一步帮助学生塑造高效思维方法的目的。例如: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的回答非常奇怪,甚至超出正常逻辑思维,但我从不会斥责他们。在我看来,学生莫名其妙的回答也预示着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对于这类学生,切不可打压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反而应当保护其思维的开阔性。教师应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诱导,引导其掌握高效的思维方法。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轻松且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进而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教学目的。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必须要坚持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评价的功能也主要在于诊断、鼓励和发展。新课标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这也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即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一人评价为主的独权局面,走评价主体多元化的道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评价方式也力求多样,打破以语言为主的评价方式,注重全面协调。这样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群体的学习效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写作教学评价方面是最适合不过的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其先进行自评并根据自评进行修改,然后将修改后的文章放在学习小组中进行小组评改,最后再由教师进行评改。采用这种学生互评的方式,使他们愿意并乐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提高自身语文素养,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课业压力,而且在追求共同目标的学习过程中也学会了协作和分享,学会了宽容和沟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之终身受用。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相反,它更是激励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进、提高的过程。简要地说,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如下重要作用。
(1)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目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对课堂教学中与教和学相关的各种因素的选择和侧重点不一样,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将促使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评价所侧重的各种相关因素,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中展示和发挥的重点,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2)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评析教师课堂教学的状况和优缺点,只有让教师了解了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才能找到今后努力发展的基点和方向。课堂教学评价正是教师了解自己教学情况的一条关键途径。同时,课堂教学评价还可以使教师在相互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增进了解,互相学习,在听课、评课的交流中激发内在的需要和动力。
(3)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是教师立足的基点,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是教师教育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正好可以为广大的教师提供一个科学了解自身教学状况的窗口,使其明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针对目前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教师的适应性问题而言,课堂教学评价特别是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正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
二、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经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之目的在于弱化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通过评价,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学生在充分参与的过程中渴望得到心中权威老师的评价,作为引导者的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表现发表自己的见解。自己在从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探索出了以下几条基本经验:
(1)营造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的活泼和谐,意味着师生关系的融洽、学习氛围的浓厚、学习方式的自由以及师生创造个性的积极展现。在活泼的氛围中学生能够充分自由地彰显个性,毫不隐瞒自身的观点,不论瑕疵,尽显所思所想;不忌讳答案是否正确,不担心言语是否不当,不担心老师的责备,只在乎将自己的言论作为课堂交流讨论的一部分,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
(2)准确掌握不同学生的个性。教师对问题设置要做巧妙的安排,提出问题注意要求和难易度的各不相同,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参加,有选择地完成,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情况不一,水平不同,发言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对学生更好的接纳,而不是简单的表扬或是批评。
(3)善于捕捉学生细小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和优点,要拿起表扬的武器,使学生的优点得到及时的肯定和强化,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进步,使学习上进的动力得到加强、信心不断增强。教师要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分析学生,实事求是地肯定其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表扬只有在客观评价的前提下更具魅力,超值的嘉奖会让学生产生惰性,客观公正才能为学生信服。
(4)教学民主,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给学生创造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机会,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进而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多一些引导、点拨和指导,少一些讲解,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让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善于独立思考,让每一个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多角度,多方向去分析问题,敢于质疑问难,主动去探索知识规律,获取知识。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建议
(1)语言激励,构建安全心理空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时,要善于使用多种激励性语言予以鼓励。如:学生回答某个问题不错,教师可用以下等语言鼓励,“回答得非常正确”、“说的太漂亮了”、“老师和你想的一样,真不错”;若学生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时,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你能站起来回答问题说明你已经很勇敢了,别急,看看谁可以帮助你”、“这个问题,已经跟正确答案接近了,再想想”。不管我们采用何种评价方法,首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保持学生心理平衡,让回答正确的学生更愿说,让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的学生部受伤害。学生只有从内心感到安全和自由了,才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2)重视知识和能力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使学生如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就拿朗读来讲,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就非常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读得真不错!”、“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 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正是如此形成的。可以说,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3)关注过程和方法方面的评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睿智的思想和敏锐的目光,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结果看过程,从过程分析中归纳思维的规律和方法。如:教师发现学生边阅读边圈画批注,为了让学生懂得、掌握阅读的方法,就可以这样评价:“真为你们高兴!你们已经学会阅读了”;当学生反复阅读后找到了答案,为了对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可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你真不简单”。对学生来说,重过程的评价得到的是思维的快乐。
(4)强化价值观评价。在多元解读的语文课上,学生的多元反应并不是都正确合理的。学生的生活经验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他们对生活价值观的体验可能是积极健康的,也可能是消极不健康的,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教师的评价要注意这方面的导向。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254-01
前不久,我听了一堂语文课,这位教师在课堂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大体有这么几种:“表扬表扬他(她)”;“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读得真有感情!”;“你听得真仔细!”如果学生第一次听到上课老师表扬他(她),他(她)会十分高兴,如果次数多了,学生听了会毫无感觉,还有可能失去激励的作用。所以在课堂中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语言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我觉得教师评价的语言应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尊重、充满信任、充满着幽默与风趣。
1 请多一点赏识与鼓励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教师肯定性评价语言的内容也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对学生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如:可以肯定学生的交流成果;可以肯定学生积极参与交流的态度;可以肯定学生交流过程中尊重他们的行为意识;可以肯定学生勇于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
一代名师于永正在一次公开教学课上不经意中叫到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音质悦耳、吐字清晰。抑扬顿挫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而又声情并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于教师听完他的朗读后马上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同学握了握手,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送给有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
我还见过有的老师这样评价学生的发言:“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心灵!”“你理解透彻,语言精当,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我非常欣赏你!”“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你懂得比老师还要多!”“你读得比老师还要棒!”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2 请多一点诙谐与幽默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必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中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养成。孩子们都喜欢幽默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能给学生以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如果老师把幽默恰如其分地用到课堂中去,会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曾经有位老师执教《镇定的女主人》时,上课开始,一学生错把课题解释成了“慌乱的女主人”,全班哄笑,而这位老师却风趣地说“我看你才是慌乱的小姑娘哩!”女孩含羞而坐,以后每回提问,小手依然举得那么勤。后来在一次学生读课文时,这为老师还特意请了她:“请刚才那位慌乱的小姑娘来读。”女孩听后笑容绽放,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读了起来。不难发现,老师一句善意风趣的话语犹如沁人心脾的春风,抚慰了学生的焦灼的心灵,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 请多一点商榷与探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不喜欢老师尽是的训诫和说教,他们期望着老师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特级教师魏书生不喜欢在学生犯错时大声训斥,让他们哑口无言,而是让他们红着脸为大家唱歌,所以课堂评价语言要尽可能用商量探讨的语气,让学生感受到民主与平等,这样有利于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与交流。我曾听一位教师执教口语交际课时,当一位学生说他看到妈妈冬天做家务手都冻肿了,于是想克隆出许多保姆。教师亲切地问:“那你想过没有,保姆也是人呀,难道她的手就不会被冻肿吗?你关心妈妈也要关心保姆呀,你接受我的意见吗?”学生愉快地点了点头。在教学实践中,当学生朗读课文时,可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这样一些商榷的评价:“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亮一点,就更好了,你认为呢?”“要是你刚才认真预习了,你一定会读得更流利,你说呢?”“要是加上表情就更能传情达意了,你同意吗?”这些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评价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位教师和风细语地帮助他们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中,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学评价实质上是一种价值的判断活动,应以教学活动来满足社会的需要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为价值判断的准则,最终达到教育教学的增值。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也是一个过程。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活动,具有多方面的属性。新课程教学评价不只是为了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更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更主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激励性实时评价的前提
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的重要前提。让孩子说,孩子才会说。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把握课堂教学过程的意识非常强,有时生怕孩子的发言不完整、不生动……,就越俎代庖。久而久之,把握课堂就变成了把持课堂,无形中就剥夺了孩子说话的机会。那样,我们能抱怨孩子不肯说吗?
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给孩子发言的机会,让孩子大声的说话,孩子就会愿意说,学生就会敢于说。当孩子有了有表达的愿望,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加强鼓励,就能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反馈的氛围。
2、充满真情的评价更能打动学生,启迪学生的心智
"凡是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爱是教师改造工作的源泉,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源泉。对学生进行充满真情的评价更能打动学生。
3、常换常新的评价更能吸引学生,激励学生不懈努力
追求新奇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整天面对的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孩子将对此失去兴趣。在批改作业时,我发现最初孩子们追求的是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会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画一朵小红花。而当自己周围的许多小朋友都得到了这一殊荣时,"红花"便失去了昔日的吸引力,学生的作业渐渐地少了认真的痕迹。突然有一天,依然坚持认真书写的学生惊奇地发现自己的作业本上出现了"一张笑脸"时,便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作业本展示给所有的小朋友看,于是,许多小朋友的作业又悄悄地整齐了。不等作业本发下来,孩子们已经急切地想了解作业本上是否有"笑脸"――"老师我得到笑脸了么?"……就是这常换常新的评价成了学生认真书写的动力之一,同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认真书写的好习惯便逐渐养成。
4、建议性的评价更易被学生接受,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
表扬与批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常运用的,运用得当对于学生是非常有益的。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无论表扬还是批评都是一把双刃剑。为此,通过一定的教学积累,我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相当的时候学生更愿意听到的是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变评价为交流、疏导,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把握的。被老师认可和表扬,对于向师性很强的小学生而言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师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时表现,和学生平等交流,以学习的态度、发现的眼光、欣赏的心情对待学生的表现,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建议式、商量式、比较式的评价,这样对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学生形成他们的个性和语言表达都有极大的帮助。例如班上有一位学生对于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始终不得其法,经常出错。课上多次教师指出其答案的错误,学生每次改正答案了事。但是,同样的错误他依然时不时地在犯着。究其原因,是该生对于词语所在句子和段落的理解缺少有效的方法。于是老师给他提供一些建议性的办法供他尝试,渐渐地他掌握了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方法,错误率也降低了。
5、激励性评价语言更能强化其积极向上的欲望
孩子的心灵是自由的,他们的想象在翻飞,个性在张扬,智慧的火花在炽烈地燃烧,他们并不能意识到自身语言的艺术魅力。而教师和学生的心灵融为一体,始终用微笑来容纳孩子的一切,对于孩子的幼稚忽略不计,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其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加以肯定和赞赏。让孩子把想说的说出来。这是儿童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更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渠道。
6、多元化的实时评价更有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评价体系和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评价对小学生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
所谓激励性评价就是使被评价者产生向上的欲望和动力,并获得成功的一种评价手段,是新课改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护学生求知的热情。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尝试用下面几种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激励性的评价。
一、 尊重学生
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受到激励的学生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吝惜给学生褒扬的词语,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享受到尊重。鼓励孩子固然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好方式,但我们提倡表扬、赏识的同时,要注意分寸,虚假的表扬要不得,廉价的赏识更不可取,因此,我们不能让“廉价表扬”成为孩子健康人格塑造中的“温柔杀手”。
二、鼓励学生
实践证明,鼓励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种自由的空间里可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如:“相信自己,你们会读好。”“你真行!”“再努力一下就成功了。”“我怎么没想到,你体会得太精彩了。”“你跟大家的想法不一样,快说出自己的想法。”“很佩服你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进步真大。”“大家认真读书,渴望知识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
三、宽容学生
赞科夫主张“对于后进生,更加需要在他们的发展上下功夫”。教育部长周济在教育部2005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都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要使学生发展,首先得宽容学生的错误,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性,调动学生本身的精神力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关爱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或在作业本上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出现错误甚至是经常性的,这就特别需要教师的关爱,需要用爱心去唤起学困生的生命活力。例如,一名平时不敢回答问题的女学生,突然举起了手,老师高兴地让她发言,可是这位学生在站起来后,一紧张,什么都忘了,急得哭了起来。老师没有批评她,而是鼓励她说:“你能主动回答问题,非常好。尽管这一次没回答好,我相信下一次你肯定能成功。”在随后的提问中,老师多次通过目光暗示或鼓励这名学生大胆发言,这位学生终于成功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并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试想,如果面对学生的失误或错误,教师采取的不是宽容而是严厉的训斥,还会有这位学生的第二次发言和成功吗?
事实上,面对学生的失误或不足,有不少教师常常有意无意地采取了批评、训斥、轻视等有失冷静的不正确做法,对学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是否爱学习,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与同伴合作等与学生身心发展和终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的评价。”新课改“非常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既关注学生的特长,又关注学生的困难领域”,主张采取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同的评价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中,正确看待学生的失误和不足,即使有错误,也是个美丽的错误,不应该大动肝火,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让学生在犯错中汲取教训,在犯错中学会不犯错,在犯错中长大,才会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实践已证明,对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个性的挫伤,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终身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课堂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主动掌握评价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以学生为本,以“超自我”的视角抛弃成见,与时俱进,全面反思,使语文课堂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健康地发展,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健全人格,关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是各学科的基础,是语言焦急的工具性课程。在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片面理解了它的实质性。他们认为所谓开放就是多学科、多知识、多网络环境下的综合性学习。那么在语文课上又是唱又是跳,又是算又是画,其热闹非凡,难道这就是我们要求的开放式教学吗?我认为这仅仅是开放式教学的形式而已,没有其神的实际意义。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教学任务和本身机油的特性,开放的过程不能脱离“文体”与“人体”之间的直接对话,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主旋律,要有波动性,鲜活性。这样语文教学才显的无比的宽广、宽厚。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趋于弱势
大家可知,所为开放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综合性学习,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还要呢?当然重要。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需要教师的主导,那还要教师干什么?所为开放式教学,就当前的单式教学,学生学习任务只要教室布置一下,到时验收一下就好了,至于学习的具体过程,那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有些好学的同学,当然有疑难或查或问,而大部分同学懒于自作,等待照搬照抄,患有的同学远离于学科的要求之外,自由散漫。要学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否则其惰性易于蔓延,一直下去会怠误终身的。由此可见,开放式教学不同于放羊式教学。更不同于放任自流。教师要慎重其事。
即时评价往往与教育活动过程融为一体,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评价方案和评价结论,强调对具体行为的评判和指导。即时性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即时评价,有助于启迪学生的心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评价对教学的管理和促进功能。
新课标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新的课堂评价方式日趋丰富起来。实践证明,语文课堂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自我评价,能让学生自己及时反省;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能纠正别人的错误;充满真情与艺术的评价,定会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精彩的评价语言,让课堂变得更精彩。但同样因为教师的经验或疏漏,成为课堂教学的瑕疵。
例一:某校一位教师在全县小学语文公开课上讲授《奇迹的名字叫父亲》一文,在分析重点语句“那把刀无比精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而且不被人知觉”时,请一生朗读后,韩老师没有直接评价,而是问生:“你为什么要这样读?”接下来,同样的一段话,不同的学生读出了不同的感觉,也纷纷表达了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的原因,教师都给予以肯定,最后得出结论:朗读就是要用心、投入,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句子来告诉大家,就是最好的。
教师给了学生感悟与遐想的空间,让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施展自己朗读能力的舞台,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没有标准答案,有的只是鼓励与激励,通过学生一次次的朗读,潜移默化的将文章的情感渗透进每个学生的心中。
例二:课堂上,一位学生朗读完课文后,教师夸奖他:“你读得真棒!”,接着问:“谁再来读一读,比他读得更好。”又一生起来读,师夸奖:“你读得也很棒!”,之后继续教学。
这种内容贫乏、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评价语言给人的感觉是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这个学生读得棒在哪里?不得而知,又有什么不足?也不知道。那如何给后面的学生明确的指导来超越他呢?第二位学生读完后同样得到了夸奖,也未有清晰的语言加以评价,这两位学生孰高孰低也未评价,这位教师先岂不是视自己的指令不顾吗?这样的评价其实并没有真正起到鼓励学生的作用,学生无法从这类评价语言中获得肯定或否定。
例三:教师上《种鱼》一文。课尾教师问:“小猫种鱼能收到小鱼吗?”一个学生说:“不能。因为鱼是生活在水里的,不是生活在地里的。”老师评价说:“说得真好,小猫种鱼却收不到鱼,它一定会很难过的。
你能帮小猫想出能收到许多鱼的办法吗?”于是,有的学生说天天去钓鱼就能得到很多鱼,有的说我让妈妈买很多小鱼送给小猫,有的说栽一棵长满鱼的鱼树……老师听了满意地评价道:“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没想到,同学们帮小猫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小猫可真得感谢大家呀!但是小猫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很多,那该怎么办呢?”学生继续思考……小猫种鱼是否能收到很多小鱼,课文并没有说明,但答案却很显然。
教学时,教师利用文章这一“空白”加以填补,并引导学生放开思路,延伸想象:什么办法能使小猫收到很多小鱼?当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奇思妙想以后,教师通过评价语再把范围一缩,仅限于“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小鱼的办法”,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受到了教育。
例四:课堂上,教师频频为学生发放小红花,只要答对一个问题,师就会为其发放红花,学生为了得到小红花,表现得非常积极,师也不辞辛苦地一趟趟在教室中穿梭,忙得不亦乐乎,偶有遗忘,生便举手:“老师,你忘记给我发红花了。”
低年级学生因年龄所限,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一直保持充沛的精力是有所难度,小红花、小红旗等奖品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只是盲目地为追求课堂短效而为之,则是得不偿失的,如上例中,长此以往,会使有些学生把得到奖品当作一种追求,而把“学习”这一主要任务置之度外,且教师总惦记着发放奖品,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连贯性,使教学效果降低。
例五:一次在课堂上,布置给大家自由读课文的任务,在我巡视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都已经在读第二遍了,于是准备进行下一环节。出于礼貌,我问生:“大家都读完课文了吗?”在一片响亮的“读完了”声音之后,却传出一个怯怯的声音:“我还没读完。”意外中我一看原来是我班的一个以慢著称的学困生。单独给他时间?还是顾全大体继续进行?瞬间,我的灵感来了:“不要紧,你读到哪里了?”亲切的话语让他平静不少,告诉我他读到最后一自然段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吧,由李**为我们领读”,我的话全班同学给予了积极的响应,而那位学困生的激动更是溢于言表,整堂课都表现颇佳。
有人说:“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因此,课堂上如果合理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力!”每一次评价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这一理念的确立,要求原有的过分关注“甄别与选拔”功能的教育评价体系必须向“关注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转变。因此,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育评价自身理论必须进一步更新和完善。作为新课程的一名普通实践者,本人认为在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也该有新的变化,以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教师角色、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变化。
一、小学语文的课堂评价语言应多一些赞赏、多一些鼓励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它是学习的营养剂和催化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在课堂上,不管哪个学生提出或回答问题后,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评价学生时就要尽可能给予学生赏识和鼓励,使学生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一位著名教师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中叫到一位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意质悦耳、吐字清晰、抑扬顿挫,把课文读得准确、流畅而又声情并茂。老师听他读完之后马上走上去,微笑着和这位同学握了握手,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我和同学们好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语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还有的老师也这样评价学生的发言:“你说得真好,老师真佩服你!”“太棒了,还有谁能超过他!”“你说得很准确,如果声音再响亮些就更好了。”“你懂得比老师还要多!”……这些激励性语言使班上每个学生都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完全沉浸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课堂的实践活动中。
二、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因人而异,符合学生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发展
任何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命主体,都是一个完善的人,具有丰富的个性。在教师活动中,作为完善的人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命,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同时,每个人由于遗传的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气质、性格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对他们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方式评价。
1.对性格内向、胆怯的孩子宜多表扬、鼓励
孩子的内向孤僻、胆怯心理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这类孩子内心很压抑,找不到自己的优点,因而总是自信不起来。如果对他们责骂和批评是毫无效果的,反而会让他们觉得越来越自卑。只有采取谨慎态度小心呵护他们脆弱的心灵,耐心等待,才不失为一种最好的办法。
2.对性情骄傲、有自满情绪的学生则要适时地批评、指导,以便于他们健康成长
这类学生是班上的少数人群,他们往往因为自己家庭条件好或学习好就沾沾自喜,自高自大而看不起别人。我们在对待这类学生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语言不宜太过激,要注意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同时又要切中要害,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改正。
三、评价语言要注意尊重学生
任何一个学生无论他多大、多小、多聪明、多迟钝,他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他有独立的思想情感。在心理承受能力和认知能力方面,我们要把孩子看成孩子,在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我们要把学生看成成人,他们和成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有自尊心。因此也需要我们对他们尊重,对他们的心灵呵护。
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不能“冷”、“硬”、“辣”。如在传授知识时,要忌讳“笨”、“傻”之类的埋怨;启发诱导时,要忌讳“呆”、“木”之类;挖苦、指责骄傲时,要忌讳“真行”、“真了不起”之类的冷嘲;批评错误时,要忌讳“没治了”、“看透了”之类的断言。教师对学生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任何时候都不能伤害学生,即使是批评也要充满激励性。
四、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注意丰富性
教师的评价语言要非常丰富,即使是对同一内容的评价,也不要使用重复的语言。要根据课堂中的情景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如,一老师在教《麦哨》一文的教学中让学生模仿吹麦哨的声音,老师根据学生模仿的声音特点,评价说:“你吹得很短促”“你吹得很轻”“你的气比较长”……在学生交流阅读体验时,老师的评价是:“看来你关注的是文中孩子们的品质,相信你也是一个具有优良品质的孩子。”“你的观点与众不同,提示大家游戏时要注意安全。”“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连这么细致的地方都发现了”……老师丰富的评价语言为学生搭建了成长的阶梯,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我是优秀的,我是独特的,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五、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善于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