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现状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06 09:01: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地理教学现状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篇1

1.初中地理教学现状调查

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此次调查主要针对X市Y区的4所初中的教师,为了获得最真实的数据,此次调查采取无记名的方式。

问卷包括四部分内容,共15道题,题目设置为限制性选择题和主观性问答题两种类型。具体如下:(1)对目前使用的仁爱版教材的看法,第1―3题(单选)。(2)教学课堂与实践现状,第4―6题(单选)。(3)学生学习能力(主要是读图能力)现状,第7―9题(单选)。(4)对新课改的看法,第10―14题(单选)和主观题。

1.2 调查问卷的实施

问卷设计完后,向有关教师和学生咨询、商讨,对问卷进行修改。 修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问卷中选择题的选项程度进行了修改,便于更好地回答和统计;(2)个别选项的表述做了调整,更符合实际;(3)增加了被调查者的背景。

1.3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

本次问卷共设计14个限制性选择题和1个开放性问答题,其中限定性选择题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教师问卷的最后一题为:“在目前教学中,您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分别是什么?”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答题,主要是了解新课改实施这么多年后,教师对新课改后的教学的看法。经整理后的观点有以下方面。

关于新课改后教学中比较满意的主要方面。调查显示,不少学生已经通过新课改后的地理教学激起学习地理的兴趣,比起之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很大的改善。

关于新课改后教学中不太满意的主要方面。调查显示:第一,相当多教师共同反映地理这门学科仍然未受到应用的重视,有些学生在地理课上写其他作业。第二,部分教师反映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还不够。第三,虽然新版教材的图片和活动很多,但是辅助的文字材料比较少;还有个别教师反映教材的逻辑不强。第四,个别老师说新课改虽然已经实行多年,但是新课改的实施环境还有待改善。

2.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2.1地理教材的现状

调查表明,教师在回答“您认为现在使用的仁爱版的地理教材编排的是否合理”时,有33.3%的教师认为地理教材的编排比较合理,43.3%的教师认为一般,23.4%的教师认为稍微有点不合理。由此可见,个别教师在教材的编排上有些看法。但主要体现在内容上,因为在回答“若说目前使用的地理教材编排得不合理,那么主要体现在哪一个方面”一题中,66.7%的教师认为主要体现在内容上。

这主要是因为地理教材上的文字内容越来越少,图片增多,增加阅读、活动等,与老教材相比有很大的改进,但是考试的要求没有变,这无形中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查阅大量相关教辅,深入理解考点和考试要求,把教材上没有的东西讲给学生,让他们听懂并会运用[2]。

2.2地理实践开展的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在回答:“地理实践活动开展效果”这题时,有23.3%的教师认为效果很好,有40%的教师认为效果一般,只有3.3%的教师认为不但没有效果还出现一些问题,还有33.3%的教师选择没有开展地理实践这一项。

因为地理实践开展效果一般甚至不好,所以不经常开展地理实践。原本走出课堂,接触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实地考察有关人文地理的方方面面,理论联系实际,是丰富学生对自然、人文地理的认识和加深对地理知识理解的很好途径,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放松一下,调节紧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但是现在出于对学生安全和实践所用经费的考虑,基本不组织学生外出实践,即使组织一次活动也要层层申请,最后只能落空。

2.3教师队伍的现状

本次调查增设了一些教师基本信息的填写,从填写的情况发现现任地理教师中只有50%的教师是地理专业毕业的。地理教学时间总是被压缩,不少优秀地理教师脱离地理学科教学岗位,学校的专职地理教师很少,为了应付会考,临时找一些没有受过专业地理教学技能训练的教师担任地理教师,再加上会考只求过关,不利于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4]。

3.结论与思考

3.1增加教辅材料

新教材的文字在量上大幅度减少,在插图特别是地图的配置上大量增加,但可供教学使用的提示性信息或文字太少,这就需要有大量配套的教辅材料让教师参考使用。

3.2开展地理实践

新课改的要求使得地理实践的开展尤为重要。第一,落实经费的投入。学校要认真落实“地理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并且购买相应的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为有效开展地理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经济保障。第二,建立健全与地理实践相关的制度。学校、政府、社会等与教育相关的部门应出台相应的规范、制度等并得到相关人士的认可,以保证地理实践安全有效地进行。

3.3不断加强中学地理教师队伍建设

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有一批素质好、业务强、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作保障。推进地理教学改革,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基础。第一,地理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充分认识到地理教学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作用,认清地理学科在中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要爱岗敬业。第二,地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和业务水平,要不断“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改进教学模式,想方设法地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三,市、区教研部门可以在每年暑假组织各学校的地理任课教师进行轮训,培训内容应主要围绕地理新课程标准、地理教学技能与学习方式变革、地理教育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及课程管理等主题展开,并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许以全.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科技资讯,2011(6):199.

[2]黄宜昌.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政史地教研,2012(5):94.

[3]尹海匣.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2(10):191.

篇2

0 前言

地理学科中区位知识的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学生能够用区位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高中人文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所以真心希望本次探究能为高中地理区位知识教学搭建一个平台。

1 区位内涵

区位一词用在地理教学中主要指区位和相关地理现象的联系。高中教材对其解释是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事物本身的位置,二是该事物他事物空间上的关系。可分为绝对区位、相对区位。简单的说就是事物本身的位置与具体分布情况。

2 高中地理区位知识教学的现状

2012年,有笔者就选河南为目的地,通过调查、访问、问卷等方式对河南部分市、县级的高中地理教师进行了调查。听课60节,访问20人,问卷100人,收回80份。通过数据显示,存在以下弊端

2.1 教学主要环节—目标设计存在不足

教学目标的设计存在不足,教师对于区位知识不能很好地贯彻到目标中,具体教学中也就似是而非,蜻蜓点水,不能很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只是迎合考试设计目标,缺少了情感教育,忽略了过程方法,抛弃了三个维度。使目标达成不符合大纲要求。例如:教学《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的选择》一节,有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如何根据区位因素选择工业区。

(2)过程与方法: 课前搜集实例,搜集中加深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人文地理观念。

该目标没有很好地将三个维度系统起来,各自分离,不能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养”这一最终目标。

2.2 高中教师本身区位知识现状不容乐观

为了更好地完成新课标规定的知识目标,教师本身必须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能在教材的基础上对区位知识进行优化、重组,以期待取得更好地效果,教师只有厚积才可以薄发。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源,而不能局限于一桶水。否则学生没有提升的空间。但是调查显示,教师并没有备足水源。而多数教师只是停留在教材体系的表面,对于区位的概念自己都搞不清楚,似是而非、一知半解。

3 打破不足现状,不断更新提高。

3.1 设计教学目标要合理:

要制定系统科学的教学目标,顾及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紧密结合。其中知识与能力是基础性目标,过程与方法是关键目标,情感态度是重要目标。过程与方法是掌握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手段,情感是知识的升华,三者不可分割开来。

如对于区位知识的教学,《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的选择》一节为例。要在第一目标让学生牢固掌握本节所涉及的区位知识,即哪些区位因素会影响工业区位的选择,第二目标要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调查,访问得出自己想要知道的结果。第三目标要让学生结合本节所学知识以及当地区位因素的现状拟出自己合理的建议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有机结合,既体现了训练的系统性,又能循序渐进地达成目标。

3.2 高中地理教师的区位专业知识、专业素养要改进

要熟练掌握区位知识,对于教材的设计原则,安排意图,培养目标等要逻辑系统的掌握整合。注意各个知识点的横向纵向地联系,在长期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知识链,形成一定的线状知识体系。而这些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专业素养的提升,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学习。因为只有具有了高储备的知识量才能把教材驾驭的得心应手,也只有高水平的专业素养才可教的生动多彩。

3.3 教育理念要转变。

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是教师讲,学生听,严重束缚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性。区位知识本来就比较枯燥乏味,如果教师过多讲解势必让学生感到乏味,如果能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生活实践多种形式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教师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例如:仍然以《工业区位选择和区位因素》一节为例,要打破传统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变牵着学生走为放手学生飞。要让学生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不要单单靠教师画画要点,学生背背内容,这种暂时记忆最容易遗忘。应该让学生先调查访问,参与到活动中,有自己的收获体验之后再融合整理,课堂上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既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又能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结语

通过研究可以看出,高中地理教学中区位知识的教学还存在一些瓶颈,对区位知识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师本身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仍有待改进。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度不够。因此区位知识教学的研究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的教师不断更新思想,理论联系实际。

参考文献:

[1] 旋晓伟.王林,王晓青等.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1):125-128.

[2] 陈华.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4):96.

篇3

1.1.1硬件设备落后

农村经济的落后,直接影响了农村教育上的落后,现在一些农村中学教学硬件设备落后,有一些偏远农村学校,连最最基础的教学设备都没有,没有正规的教学楼,黑板是用水泥铺的,上面刷一层黑油,桌椅板凳都是用木板和砖头搭建起来的,教师使用的印刷机,是手动来完成的,油墨气味很难闻,弄完之后,满手的油墨,教学条件非常艰苦,这种条件下更何谈拥有多么先进的多媒体硬件设施,现在农村中学使用的多媒体设备特别简单和落后,教师需要小心地在硬塑纸上刻字,很麻烦,然后投影到屏幕上,由于屏幕和放映机是市面上早已淘汰的产品,而且是残次产品,学生都看不清屏幕上的内容,农村多媒体硬件设施的落后严重阻碍了农村多媒体教学的发展.

1.1.2硬件设备不足

我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中西部农村经济更加落后,这也导致农村中学教育资金的缺乏,不能保证每一件教室都拥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现在市面上销售的多媒体设备非常贵,学校没有这个资金,购买很多套多媒体设备,有的农村中学只有一套多媒体设备,只有特别需要的时候才会使用,况且多媒体还需要保养和维修,还要进行升级,维修升级需要专门人才去管理,学校资金本来就不足,地方政府监督力度不够,由于不经常使用,慢慢的也被淘汰了,农村中学多媒体硬件设备的完整程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如果不能保证每一间教室拥有多媒体设备,更何谈使用多媒体教学.

1.1.3没有健全的校园网络

网络是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支撑,农村中学对校园网络的需求非常急切,校园健全的网络能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方便,教师和学生沟通起来就很方便,也有助于农村教师和优秀的多媒体教师进行教学经验的沟通,能够了解到别人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身教学,然而农村中学教育资金的缺乏,没有充足资金安装光纤网,大部分农村中学没有网络,这也影响了多媒体教学的正常实施.

1.2多媒体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1.2.1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低

有的地理教师原封不动把教材上的内容输入到课件上,上地理课时,直接给播放幻灯片,学生看到的还是枯燥的知识,没有插图和视频,静态的文字,和教科书大同小异地理教师没有创新,课堂效果不好,没有调动学生的胃口,有些地理内容很抽象,学生很难通过文字意思去理解和掌握,用些学生乐于都接受的方式,去设计制作地理课件,那么课堂质量才会高效.

1.2.2进行“拿来主义”的教学

现在网络发达,网络上可以搜寻到许多现成的地理课件,有些农村地理教师为图方便直接拷贝别人的地理课件,作为自己的课件进行地理教学,由于地区教学模式,教学重难点不同,别人制作的课件并不符合大众教学,受农村地理教师能力水平的限制,他们不会制作地理课件,于是选择拿来主义的教学,没有尽到一个地理教师的责任,对学生没有负责到位.制作的地理课件没有切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特点.

1.2.3忽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多媒体课件的重要作用是帮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而不是顶替教师的位置进行课堂教学,多媒体在课堂上过多的使用会影响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由于网络很方便,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地理教学课件,这导致一些怕麻烦的教师直接复制粘贴别人制作好的课件,在课堂上只是机械性的操作鼠标,忽略与学生之间的必要交流,也使学生找不到合适的时间进行问疑,学生的疑问没有得到解决,教师肤浅的教学,这既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忽视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教学成为了简简单单的放映课,教师和学生都忙于看课件,教师思考着如何使课件衔接的更好,学生没有动脑筋思考,这严重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多媒体无法代替教师的启发引导.

1.2.4忽视与传统常规教学方式的结合

多媒体教学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在教学中有很多优势,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单一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课件无法将整本书的内容展现到课件上,很容易出现教学没有层次性,使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掌握不准,课件教学过于形式,传统常规教学方式正好可以弥补多媒体教学的劣势,在地理教学时,教师在黑板上手绘地理图,写一些重点字词,这回加强学生的记忆,更凸显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学生对教师的这种能力会很敬佩,喜欢上他的课,主动去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然而多媒体教学使教师忽视了传统常规的教学方式.

1.3地理教师自身现状分析

1.3.1教师的学历偏低

农村地理教师学历水平的限制,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方面有一定困难,农村很多地理教师不会使用电脑,更谈不上用多媒体教学了,尤其一些农村老教师,他们学历偏低,受学历影响,理解一些问题比较难,他们更容易去选择传统的常规教学方式,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他们认为严加管教学生才会教出高分学生,多媒体教学不切合实际,不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现在农村教师学历普遍偏低,

1.3.2教师的师德素质低

农村教师因为在农村这个小环境中,对教师的约束条件少,有的地理教师教学不认真,对学生不负责,放纵学生不良行为,不对他们进行严加管教,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也很马虎,没有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作为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学生深受教师的影响,学生的行为上能看到教师的印记,学生现在没有能力判断好坏,作为教师应该用他们的言行举止感染他们,用广博的知识去指导他们,农村教师师德素质低下,影响着多媒体教学.

2分析导致农村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现状的因素

2.1农村中学教育资金不足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每年对农村投入财政不少,但由于地方政府非法挪用国家教育资金,真正给农村中学的教育资金就更少了,资金不足,学校用这些钱,还要更新一些桌椅板凳,购买多媒体设备,对学校来说是一件不切合实际的事情,没有能力购买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况且现在市面上销售的多媒体设备非常贵,需要一大笔资金,教育资金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多媒体教学的发展.

2.2学校领导安于现状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传统教学,学生要摆脱教师的皮鞭,学生不应该在教师强制的压力下去学习,学生的脑力活动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学生主动思考和创造,积极钻研,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育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减负学生压力,多媒体技术教学颠覆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给学生更多机会思考,学生有一个相对的空间,这是作为一个农村学校领导应该做的,但是农村学校领导狭隘的思想,贪图眼前利益,安于现状的进行教学,跟不上教育改革浪潮,去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没有勇气进行大胆的改革,他们也害怕改革失败,名誉受到影响,当然如果购置多媒体,需要投入很多资金,对于一个农村学校来说不是小数目,考虑到这几方面的因素,学校领导安于现在的教学方式,不会轻易去改变,这严重阻碍了多媒体在农村学校的实行.

2.3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缺乏了解

城市学校早已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但由于农村闭塞的环境,农村地理教师对多媒体不熟悉,他们有很多人还不会使用计算机,即使教室给配备多媒体设备,电脑都不会操作,更何谈熟练操作多媒体,进行地理课件的制作,多媒体对他们来说还很陌生,他们也不会去选择自己不熟悉的事物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学校也没有对她们进行正规的多媒体技术培训,农村教师缺乏对多媒体的了解,致使农村开展多媒体教学也是不实际的.

2.4农村专职教师较少

农村艰苦的教学环境,大部分80后大学生毕业都不会选择到农村教学,无论是教学条件还是生活条件都比不上城市,70后大学生毕业是国家包分配的,分配到哪里,就在哪里任教,随着社会的进步,地理这门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学都开设地理课程,科班出身地理教师缺乏,由于农村学校没有钱聘请专业地理教师,只能有别的学科担任,现在农村中学的地理教师大部分不是科班出身,都是有别的学科教师来担任,不是专职的地理教师,制作的地理课件没有深度,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学科理解的不够透彻,甚至产生偏差,缺乏认真钻研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看着书念,教学内容也很表面化,基本上就是照搬教材上的内容到课件,专职地理教师的缺乏导致农村多媒体教学质量不好.

2.5多媒体教学意识上的落后

农村地理教师多媒体教学意识上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人只有意识上先迈第一步,才会做好事情,如果地理教师没有使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的意识,即使学校给配置了多媒体设备,地理教师不使用,那么造成农村教学资源的浪费,由于农村教师偏老龄化,老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严重,他们坚信传统的教学方法才能教出高分学生,多媒体教学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传统教学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专注学习,因此农村地理教师还没有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意识,甚致一些地理教师排斥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年轻教师接收新事物能力较强,觉得多媒体教学是不错的一个选择,但是即使他们有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念头,在这种教学气氛和学校看学生成绩衡量教师教学能力情况下,他们的这种意念也会被扼杀.

3改进农村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现状的对策

3.1完善农村中学多媒体硬件设备

农村多媒体硬件设备的落后和不足,严重阻碍了农村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完善农村多媒体教学设备成为了当务之急,实现农村中学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需要国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教育资源要在城乡协调发展,教育要公平,让农村学生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使义务教育在城乡之间得到协调发展,加强农村中学教室标准化建设,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备的建设,除了国家要加大对农村中学的财政支持,地方政府要立足长远利益,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完善农村中学多媒体教学设备,及时更新落后的设备,争取每一间教室都给配备多媒体设备,建立安全稳定的校园网络,多媒体硬件设备的完善是多媒体教学发展的基础.

3.2提高农村教师多媒体教学的意识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正在农村中学逐渐推广,由于农村地理教师缺乏对多媒体的了解,还没有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意识,然而地理学科具有文理兼容和图文结合的特点,运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再合适不过,地理教师用图画,视频,文本等方式将地理教学信息生动地展现出来,运用电脑并借助制作好的媒体教学软件来进行地理教学,农村大部分教师还没有意识使用多媒体,阻碍了农村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提高农村地理教师多媒体教学意识是当务之急的一件事,学校请一些资深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人才,举行讲座,使农村教师意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

3.3对农村教师进行多媒体技术培训

大家都了解,农村地理教师对计算机还很陌生,很多人都不会使用电脑,而熟练掌握电脑是地理多媒体教学的前提,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对他们的培训,否则建设多么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都是徒劳,仅仅依靠国家短暂的培训和考试的话,这样的培训质量上是达不到要求的,他们学不到什么东西,培训的工作只有落实到学校,由学校负责培训教师,上级领导来进行监督,这样的培训,教师才能真正学到东西,由于中老年教师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慢,因此要分层次的进行培训,以年轻教师为主体,对他们先进行培训,然后年轻教师带中老年学习,在制作课件方面,重点培训那些有一定天赋,对课件制作感兴趣的教师,也可以分组进行比赛,互相学习,这样农村教师经过培训,多媒体教学水平会逐渐提高.

3.4引导专职教师到农村任教

由于受传统观念重主科轻副科的影响,农村中学缺乏专职地理教师,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地理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国家教育部门要出台一些政策,引导地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支教,给予一定优惠政策,让大学生热心去农村任教,保障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享有相同的待遇,国家加大对农村中学的财政支持,改善农村教学条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导优秀地理教师到农村,无论是在教学水平还是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专职地理教师会更胜一筹,所以引导专职地理教师到农村教师尤为重要.

3.5学校领导更新教育观念

学校领导是学校的领路人,学校领导的素质能力预示着学校未来的发展,如果学校领导思想僵化和保守,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能引领学校面向现代化,发挥学校领导的作用,不能够立足长远利益,迎接挑战,在教育的改革浪潮中不积极主动,结果可想而之会被这个社会淘汰,所以作为一校之长,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克服各种困难,迎难而上,抓住眼前的机会,带领学校教师丢弃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教育观念,用实际行动去证明.多媒体技术教学是教育时代的潮流,努力学习多媒体知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多媒体教学,使教师更具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汲取营养,提高成绩,校长是学校的核心,更新教育观念,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如果农村学校领导拥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我们又何必担心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3.6多媒体技术教学与传统常规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具有时效性、情境性,生动性的特点,可以为地理教学展现很多情景,多媒体技术能把学生理解起来很抽象的理论,用非常形象的画面展示出来,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绪舞动起来,积极认真思考,这是多媒体教学独特的感染力但是事物总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不足也显现出来,在用课件进行教学时,教师丧失了主观意念,显得很麻木和被动,更没有注意到学生对课件的反应,教学非常程式化,多媒体教学的不足正是传统常规教学的长处,地理教师在黑板上写写板书,写重点字、词,画一些简单的地图,更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更加敬佩教师的专业素养,学生喜欢听老师的课,教师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之间游刃有余,交替使用,因此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二者之间的结合是地理教师应该做到的.

3.7建立多媒体教学考核机制

不使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学校又不会扣我的工资,工资还是一样领,何必给自己找麻烦,一些农村教师产生这种惰性的心理,不使用多媒体,使用多媒体教学也是马马虎虎,照搬教材内容到课件,将课件从头到尾给学生放映一遍,农村差的环境,也造成上级领导不经常过来听农村地理教师的课,农村地理教师更加懈怠,有了多媒体教学考核机制,教师就不会有这种心理,学校专门成立一个考核小组,对教师进行考核,对于表现优秀地理教师给与一定奖励,对考核不合格者,按一定比例扣工资,多媒体教学考核机制的建立,教师出于学校的这种压力,开始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会比较认真去做地理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水平越来越高,这样下去势必会推动农村地理多媒体教学的发展.

篇4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可以说,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中学地理教育中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

一、让学生动起来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一堂初中地理观摩课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二、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是指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是师生双方的一种地理学习的愉悦。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

三、创设新颖的情境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的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也代表着实质的进步。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有:地理新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国内外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等;头脑冲浪引入法,教师提出地理兴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引入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引入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电脑)游戏引入法,利用道具或软件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

四、充分利用地图

篇5

1、 对地理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首先是由于中考地理所占比重较小,老师,家长,学生长期把地理划分到“豆芽科”,正是这种尴尬的学科地位,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初中地理,到高中仍然认为是副科,思想上不重视,而高中地理难度较大些,所以学生感觉困难。其次,地理是一们边缘学科,文理知识交叉,具有较高的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本身学习也确有一定难度,导致学生畏惧心理。

2、 缺乏科学的地理学习方法。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因此地理学习不是单纯的记忆。事实上,很多学生甚至老师,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常常认为背一背就可以,有的还只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形成了重记忆,轻理解,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感觉能看懂地理教材,知识点也能记住,听课也能听懂,但做题就很困难,因此很茫然,困惑。感到付出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从而厌倦学习地理。

3、不勤于,善于运用地图。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离开地图谈不上地理学习。学生由于懒惰,不愿意麻烦去翻看地图,只看文字内容,知识点就不易记住,更谈不上理解。就好象一个班的同学彼此认识,但闭上眼睛,恐怕很难说完全班同学的名字,如果在教室看着每一个人,却很容易说出每位的姓名。个体形象就是姓名的载体。地图也就是地理知识的载体。

二、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动力。对学生来说,对学科的兴趣首先来自对老师的认同。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地理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和人格魅力,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真心关心学生。同时,还应具备精湛的教学技术,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单纯讲念,学生被动地听,然后让学生去背,去记,这种枯燥的教学方法,会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的不同,灵活安排,力求做到每堂课的方法有所不同,不断变换方式刺激学生,使其有新鲜感。在讲课时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加插一些地理小故事,如在讲到密度流时可以引用二战中联军的潜艇在德军的严密监控下,成功地利用地中海深处的洋流,关闭发动机,借助底层洋流运动,成功地躲过了德军的监视,实现了诺曼底登陆”。通过这样的小故事,课堂就像一块磁铁一样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了。

2、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掌握地理知识对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现实意义,才能产生学好地理的强烈欲望,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比如:我们在讲气象灾害时,可以联系去年重庆的伏旱天气,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的暖冬天气,给人们造成的影响有那些?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其形成原因是什么?再比如,讲城市的地域结构,我们可以出示省会成都市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应该属于那种地域结构?结合其地域形态思考成都为什么要建地铁。这样让学生感到地理的确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很多问题和现象,这样在他们心里会产生一股要学好地理的强大动力,从而提高了地理学习效率。

3、精心设问,循序诱思,培养学科思维能力。课堂上,恰到好处地运用由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之一。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面对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提问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且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要强,要利于思考和便于讨论。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量收集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可能接触到的社会、经济、科学和生活中的各种信息,结合某节课教学目的的要求,设计出为课堂教学服务,且能使这些感性和零散的知识提高到理性知识的提问。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比如:讲城市过境干道与市内交通的关系时,可以先给学生介绍,我们校门外的到成都和江油方向的一环路就属于过境干道。学生思考:它的交通量如何,给我们造成那些影响?在此基础上再思考该怎样处理过境干道与市内交通的关糺。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此内容,并且能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4、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地图是地理独有的知识载体,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于地图一身,掌握了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况且从心理学讲图形又比文字好记,可以说是地理学科最好的学习方法。教学可从地图入手,把地理事物、地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因此,平常记忆时要做好图文转换,尽可能将地理课本中所有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上去理解与掌握,不要凭空去记、去背,学会图文转换。例如一幅等高线图,能从图上等高线的走向、密度、递变规律中读出山地的走向、坡度的大小、发展农业的方向等等。

篇6

1.中学地理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初中阶段,地理是一门副科,尤其是在前些年,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地理课学不学都无所谓,反正中考不会考”。学生不愿认真对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初中地理教师教学的开展,授课积极性大大减弱,也影响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地理这门学科在师生中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质量无法提高,给以后选择文科的学生带来了许多困难,造成了文科学生在文科综合学习和考试中地理得分最低的现象。

2.初中地理师资力量薄弱、队伍不稳。不少中学严重缺乏专职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跨学科代课,兼职地理教师成为我区不少中学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造成了兼职地理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经验不足,缺乏地理基础知识,时间和精力投入不多,严重影响了地理课教学质量。

3.同世界和时代的接轨差。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它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模拟和显示。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地理信息系统将逐渐深人到各行各业乃至各家各户,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目前在中学地理教育中,这方面的知识相当欠缺,即便开设相关课程,老师也缺乏相关技术和经验,大大影响了对中学生的培养。

4.章节的删减,形成知识上的漏洞,从而引起初高中地理学习的衔接问题。教材内容侧重点的转移和内容的删减造成学生能力上的漏洞。初中新教材强调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但在通过地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方面显得苍白。表现最突出的就是缺乏对学生阅读各种地图能力的培养。而这一准备知识在初中教材中的缺失,影响了高中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由此可见,对教材内容的大量删减,削弱了学生地理知识的储备,形成知识上的“断层”。

(二)改良对策

1.地理空间是地理学永恒的主题。这一系统思想在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中应更多地体现,特别是在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的某些章节中。在中学的地理教育中,应该引导中学生将地理课教学内容与所在城市的社会、环境等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注当地社会热点问题,借助3S技术将这些问题可视化并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达到在青少年中普及3S(所谓的3S是指GIS、RS和GPS,而GIS是地理教育的3S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知识。

2.针对初、高中地理教育的章节删减、侧重点的转移,初中地理新教材要做到内容新,突出专题,强调点、线、面的结合。重视地图,突出其特点――视觉感高、贴近现实。对一些地理学的理论也要进行必要的教育,让学生学得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初、高中的全面结轨。对一些高中地理的主要内容,不要过多删减,至少要对这些知识做出一定的介绍,这样才有利于高中的地理学习。

3.针对中学地理学习不被重视的情况,首先,要鼓励初中生积极学习地理,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加强中考对地理会考成绩的重视,必要时增加对地理的统考。最后,要改变各个学校缺乏地理老师的现状,增加初中的地理老师,有利于初中的地理的教育的发展。

4.对地理课程建议进行一定的调整。教材的编排和应用要尽可能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健康地发展。由于农村孩子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仍是学校教育,即书本和教师,而现实环境决定了他们很难具有收集更多信息及资料的条件,至少在现阶段是这样。因此,可在《中国地理》中增加三江源、青藏铁路建设中的环保问题的资料、小常识等。再如学习《世界气候类型》时,可以地中海气候为例,用童话的方式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地图册中某一气候类型图,试述该地气候特征和可能的景观,以培养其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师的帮助下开展乡土地理学习和调查。

篇7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126

地理是一门充满着趣味性的学科,把握好丰富的地理知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与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学生正式开始接触地理的学习是从初中开始的,学生在此之前很少接受系统性的地理教学,因而初中地理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新奇又有神秘性的学科,从而在一开始就会对地理的学习抱有一定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这样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是非常有利于地理教学活动开展的,但是由于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初中生在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上并没有收到预想到的成果,甚至说地理的学习不太理想。

初中地理知识内容属于基本的地理知识,教师对其的讲解应该是具体而充分的,但为什么初中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成效呢?我认为这里有以下几点原因影响了初中生的地理学习:

第一,初中生理解能力不高,对庞杂的地理知识不能有效吸收。初中地理知识面广,从世界地图到中国地图,从世界气候到中国气候,从世界矿产资源到中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等等,都需要初中生能够准确把握。这里的把握不单单包括学生要准确理解课本知识,还要熟记于脑,熟记于心,能够对其灵活运用。但是这些知识也涉及许多的专业术语,学生对此无法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理解。另一方面,初中地理知识中涉及许多地理图片,包括矿产资源的符号、分布的位置,气候如亚热带气候、热带气候、温带气候等的大体覆盖区域,以及对地理地貌,如山川、海洋等的准确识别等等。这样大的信息量对于初中生来说一时难以完全承载的了,因此学习效率不高,对学生也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学习压力。

第二,教学器材不完备,甚至被束之高阁,对学生不能进行模型教学。众所周知,大部分的地理知识单凭地理教师的讲解是没有成效的,地理的学习需要大量的借助地理器材,比如地球仪、地图册等,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借助模型,可以让学生有一个立体的或者平面的印象,从而加深学习印象。我们可以从地理位置的教学中就可以看出地理教学器材有多么重要:需要讲解大洲的地理位置,亚洲、欧洲、北美洲、南极洲等的地理位置是怎样的,它们之间有哪些大洋、山脉为阻挡等洲等知识都需要借助地球仪;地球到底是怎样自转的,太阳光线又是如何穿过月球到达地球的等等知识也需要借助地球仪。因此教学器材不能被束之高阁,应该得到有效利用,发挥它们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作用。

第三,地理教师教学保守化,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初中地理教师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有限,一般喜欢采取简单直接但又单一的教学方法,即老师在黑板上大量的板书,学生在下面拼命的记考试重点。这样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但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的,也是一种费时费力并且很少得到学生认可的教学方法。学习需要兴趣,初中生是活泼好动的,也是容易对新事物兴趣盎然的,地理教师应该准确的把握住这一点,即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与好奇点,让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地理知识保持高度的兴趣与好奇心,从而引导学生的地理学习。如果地理教师一味的采取保守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就很容易丧失兴趣,对地理的学习打不起精神。

由上可知,初中地理的教学存在着如此多的问题,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既然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如此严重的问题,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着手,从而改变这一现状呢?我认为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始努力:

第一,教师应该对地理知识进行整理、疏导、归纳,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比如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对每一节课的地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每一周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查漏补缺,让学生加深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在教室张贴地图的方式,将地理区域分布图、资源分布图、气候影响范围等地理图片张贴在学生最容易接触到的地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并且同学之间也可以就这些图片进行交流学习,从而一举两得。比如学习各个国家的首都以及重要城市时,可以采用知识竞猜的方法,让学生对某一个城市的特色进行描述,而其他的同学进行竞猜。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地理知识的准备过程中加深对城市的了解,在竞猜过程中加深对城市的记忆程度,从而促进地理知识的学习。

篇8

一、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的研究现状

1.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思想方法类型基本确定

根据文献分析,关于中学地理课程中地理思想与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地理教育国际》中指出,地理学科围绕研究对象,逐渐形成了关于位置和分布、地方、人与环境的关系、空间相互作用、区域等核心概念的基本观念和法则,[1]包括:

空间观念。涵盖区位论,区域差异,因地制宜等基本原理、观点,蕴含着空间定位、空间相互作用与联系、将世界组成不同区域加以认识、地理环境差异与因地制宜等思想方法。

系统综合的观念。涵盖系统观、全球观等基本原理、观点,蕴含地理环境整体性、人地关系等思想方法。

动态观念。涵盖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发展变化观,蕴含地理过程、时空关联等思想方法。

可持续发展观念。蕴含人地关系的思想方法,其中“人对地”的影响中包括环境观、全球观、资源观、人口观等一些观点。

第二种观点,在《中学地理素养教育》一书中,袁孝亭教授从地理学家的倡导和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国际地理教育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认为基础地理教育阶段包含的地理思想方法有:[2]基础地理教育阶段应把人地协调观点、可持续发展观点、空间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作为地理观点教育的重点;中学地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内容应主要包括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比较、地理分析与综合、地理归纳与演绎等方法。

第三种观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地理视角”即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3]

(1)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与“地理视角”有关的知识主要包括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观念、因地制宜的观念、初步的环境伦理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全球化观念等。

(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地理事物“形成”、地理特征“归纳”、地理成因“分析”、地理规律“理解”的过程与方法,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理方法,例如归纳地理特征,包括运用地图发现地理特征、运用比较法概括地理特征等。

笔者认为以上三种观点基本上概括了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主要地理思想方法,只是需要概括得再全面些,重点突出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观等地理思想,特别强调地图法、野外考察法等传统地理方法,增添GIS、GPS、RS等新技术新方法,同时新的地理课程改革也特别关注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产生的深远影响。

2.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初步展开

(1)理论研究

袁孝亭教授在《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一文中,指出真正意义上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应当是基于地理学科的、以地理思想方法为主要依据的研究。并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如何基于地理思想方法进行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首先是依据地理思想方法,提出具有基础意义的地理课程与教学问题;其次是依据地理思想方法,探究地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教学策略;再次是提出给予地理思想方法开展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技术路线”。[4]笔者通过分析发现,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2)地理思想方法体现研究

洪婷从目标体系、地理教材、学习方式、形成性评价等方面论述了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体现策略。[5]陈启洪提出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地理学思想,并把地理学思想划分为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关系、综合性、地域性、系统性等。[6]崔准依据地理学的基本思想,把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归纳为七个板块(定位问题、图像问题、区域分析方法、物质运动和分布、整体性和差异性、区位论、人地关系论)。[7]庞艳辉深入系统地分析了人教版高中教材《地理1》的地理思想与方法,认为《地理1》中体现了四类12种地理思想和三类13种地理方法。[8]分析教材中地理思想方法的体现情况,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需要研究者的不断努力。

(3)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研究

张素娟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从观念性知识——原理性——事实性知识‘自上而下’梳理和解析教学内容,教学时再‘自下而上’帮助学生在事实和材料基础上提炼观念性认识,在具体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升概括,构建学科观念和学科思想方法”,并设计了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两个案例:“高中地理必修模块‘洋流’”“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版教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例’”。[9]褚丽娟运用案例设计法,设计了地理科学方法培养的案例教学设计和地理观点培养的案例教学设计。[10]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还处于起始阶段,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

(4)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学科思想方法整合学科教学必须改变以往学科教学中“部分—部分—整体”的知识组建和建构方式,代之以“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首先是从整体上帮助学生感知和了解各册教材的内容,并以其中蕴含的学科思想方法作为核心归纳和概括各册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然后以学科教材的单元为基本单位实施整体性教学。[11]徐宝芳教授在“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中,也强调对学生进行地理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12]“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思想中,强调地理思维方法,突出了地理学科思想与方法;从学案和教案的内容和形式来看,无论两案中的地图,还是图表、景观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思想方法。教学有模, 教无定模,至于哪种教学模式才能促进有效教学,需要广大师生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5)地理思想方法的培养途径研究

有关地理思维方面的文章较多,尤其以空间思维培养方面的最多。如袁孝亭主张在教学有关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等内容时,可利用空间形状、空间大小、距离等空间要素发展其地理空间思维;[13]代泽斌强调在区域地理复习中,应通过区域[ ]地图训练、区域对比训练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14]龚倩认为“地理空间思维是地理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之一,这就要求地理教学应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为先导,明确地理空间思维的内涵、特征、组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15]。笔者通过对文献分析发现: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方法的文章较少,缺少系统介绍培养学生地理思想方法的文章。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袁孝亭教授在《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一文中,指出非常有必要将地理思想方法作为地理教学理论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并注重由地理思想方法推演开去,提出基于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总结提炼有关地理课程与教学的策略、原理,以此构建地理教学的理论体系。[4]但是这仅仅是一个起点,如何总结梳理地理思想方法的内容;如何分析地理思想方法中所蕴含的地理教学原理;如何检验出地理教学原理的实际效果、运用策略等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2.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意识和力量薄弱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的中学地理教师仍然坚持知识本位的思想,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对于其中所蕴含的地理思想方法却很少顾及。虽然地理教师和学生已潜移默化的运用着某些地理方法,但自觉地将地理研究方法转化为地理教学方法的意识还不强,有关地理学家思想与方法转化为地理教学思想方法的文章还凤毛麟角,仅发现高建军所作《赫特纳地理教育思想评介》一文。[16]通过文献查阅发现,研究中学地理思想方法的文章还比较少。笔者通过中国知网,采用“模糊搜索”方式,搜索关键词“地理思想方法”从1972~2012年的文章,仅发现20篇;而当通过中国知网,采用“精确搜索”方式,搜索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从1972~2012年的文章,却发现2265篇。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理思想方法研究力量的薄弱。

3.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比例失调

从研究力量来看,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东北师范大学,而国内其他师范院校很少涉及这方面的研究。从中学教材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来看,只有庞艳辉系统研究了人教版高中《地理1》中的地理思想与方法[8],而《地理2》和《地理3》中的地理思想方法系统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显示出一种重自然地理学思想与方法,轻人文地理学思想与方法的状况。这与当代地理学中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融合的发展趋势不符。从地理思想方法的内容研究来看,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人地关系思想、空间观念、可持续发展思想等方面,其他地理学思想方法较少涉及。如在搜集近五年的文献中,有关地理计量思想方法的文章,仅发现了金光泽的《计量思想——高考地理试题所反映出的地学思维和方法》一文。[17]

4.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内容研究有待深化

关于中学地理课程中的地理思想,人们容易联想到人地关系、因地制宜、空间观念、可持续发展思想等;关于中学地理课程中的地理方法,人们也很容易想到地图法、野外考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法、演绎法等。但是具体到某一地理思想具体包含那些内容,在教材中是如何体现的,往往不得而知;在解决某一地理问题时,是仅用一种地理方法,还是多种地理方法的综合运用,都有待进一步探讨。例如,蒋黎莉对人地关系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把人地关系的内容要点概括为客观关系、动态关系、辩证关系和区域性关系,提出了人地关系思想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中的改进策略[18],这对于准确把握人地关系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庞艳辉系统分析了人教版高中《地理1》的地理思想与方法[8]。笔者认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地理教材中地理思想方法,因为教材是“教”和“学”的主要工具,高质量的地理教材可以将地理思想方法巧妙地渗透其中。因此,要深入挖掘地理教材这方面的内容,以便更好地发挥地理教材的作用。

三、几点建议

1.提高地理思想方法研究意识,构建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理论体系

构建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理论体系是地理教学的需要,把地理最精髓的、最本质的思想通过教师的理解和设计让学生来感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地理学科思想的形成,对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符合地理学科特点的思维方法,解决地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思想是学科体系的三个要素,而学科思想是一个学科的灵魂。[19]通过培养学科思想和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新课标也非常重视学生地理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核心就是地理问题的发现与提出、地理问题的探究与解决,地理成果的表达与交流,而这正是地理研究方法的体现。地理思想方法教育可以满足这些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开展地理思想方法的内容研究、教学过程研究和教学评价研究等工作。在研究的基础上,逐步重视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作用,发挥地理学科应有的教育价值。

2.准确把握地理思想方法的内容,体现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价值

地理思想方法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如何准确把握地理思想方法的内涵,注重地理思想方法对地理教学的启示,对于形成学生的地理思维非常重要。因此应准确把握地理思想方法内容,加强地理思想方法理论方面的研究,在教学中致力于贯[ ]彻地理思想与方法。比如,地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就是“根据其空间的差别性,根据空间划分为大陆、地区、地方和地点来理解地表”。[20]学生学习了地理,应该对区域的尺度的大小有一种敏感性,懂得划分不同的区域,是认识地球环境复杂性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应当教会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认识所学的地方。又如:关注地理事物和现象组成要素的分布、组合和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是一项重要的地理思想方法。[21]按照这一地理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地理事物和现象置于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分析其中的地理要素的分布、组合及其普遍存在的空间关系,让学生区分主导因素,进而把握区域的地理特征。这些都是地理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准确把握地理思想方法的内容及其对地理教学的启发,是探究地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策略。

篇9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96-01

本研究以运城地区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法,共选取来自运城地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高中、初中和小学共22所学校的中小学教师400人,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3份,有效回收率93%。对所有数据分类并进行统计处理,运城地区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具体分析如下:

1.分析课程标准的能力

中小学教师普遍重视课程标准的分析,但是还不能很好地把握总教学目标。这主要表现在82.5%的人经常阅读《课程标准》,熟悉学期内容目标和认知要求;78%的人经常阅读《课程标准》,列出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目标要求;90%的人经常根据《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要求,确定单元教学重点。最后,88.7%的人在课程标准分析之后,经常写出完整的学期授课计划。

2.分析教材的能力

中小学教师普遍能够重视知识的类型以及知识间的关系,但在钻研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和采用多种方式展示教学内容方面还有所欠缺。这主要表现在:81.7%的人经常阅读教科书,列出教学单元中所有的知识点:88%的人经常分析所学单元与其他教学单元之间的关联:88.4%的人经常确定单元教学内容中各个知识点的相对重要性:68.3%的人经常分析教科书单元内容的编写意图和编写特点:64.9%的人经常用文字或图表来说明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

3.分析学习者的能力

中小学教师总体重视对学生的分析,能够涉及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需要和动机、认知策略与风格等不同方面,但是还没有深入了解学生这些表现背后的动机。这主要表现在:78.5%的人经常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74%的人经常设计教学前测验,用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将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70%的人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69.4%的人经常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风格与个性差异:62.6%的人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学习环境、文化背景等。

4.编制教学目标的能力

中小学教师普遍重视教学目标的整体把握。这主要表现在:79.9%的人经常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81.8%的人经常用具体的行为动词来表述教学目标:80.1%的人经常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80.7%的人经常确保教学目标是每一个学生经过努力之后都可以达到的。但是在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过程中,60.3%的人却经常是直接借用《教师用书》中所提供的教学目标,与上面调查存在偏颇,可能由于中小学教师平常教学负担比较重,虽然了解编制教学目标的技术,但是平常没有时间实践,而选择捷径。

5.教学内容处理的能力

中小学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但是缺乏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具体表现为:80.4%的人经常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处理:81.2%的人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使之符合学生实际:64.4%的人经常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增减、调整:67.3%的人经常补充教科书之外的教学内容:80.5%的人经常严格按照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而关于问题设计和作业布置方面,83.4%的人经常精心设计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73.7%的人经常对教科书中的例题和习题进行增减和改编:73.5%的人经常设计综合性、探索性、实践性的习题或作业。

6.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能力

中小学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都非常讲究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具体表现在:68.6%的人经常自主编制学案:70.3%的人经常运用学案教学法:77.1%的人经常在教学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72.3%的人设计小组讨论活动:57.9%的人经常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划分学习小组:80.4%的人经常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但是,76.7%的人经常根据座位划分学习小组:45.3%的人经常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说明中小学教师学习方法的指导的科学性需要提高。

7.教学媒体的选择能力

中小学教师根据教学媒体特点、学生特征和具体教学内容而有效使用教学媒体的能力比较弱,具体表现在只有59.2%的人经常从网上下载教学课件、教案:57.3%的人经常对他人的课件、教案进行整合、改编:67.6%的人经常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呈现教学内容:44.5%的人经常给学生布置网上查找资料的任务。

8.课堂教学设计评价能力

篇10

1.尊重与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知识是地理教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其内容阐明了人类活动对自然施加的种种影响及其带来的后果。它的内容包含如下人文精神教育因素:人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人既不能屈服于自然,做自然的奴隶,同时也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无休止地破坏和掠夺自然[5]。人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人文精神在人的双重身份之间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在人类傲视大自然时警醒人类别忘了自己的自然属性。

2.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地理学科在人口、资源和环境教育的内容比较全面,如人口激增将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所以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注意节约和综合开发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6]。在地理学科中,环境道德教育是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所重视的教育目标之一,任何破坏环境的行为都是不可持续的。中学地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7]。

3.了解历史文化,树立全球意识

通过对一些主要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了解,使学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有一个大体的掌握,了解文明古国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及其对世界产生的重要作用。意识到,一个民族的文化,政治、经济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的集中表现[8],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核心力量。全球自然人文环境的整体性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有助于学生全球意识的培养和确立,如气候变化、经济危机等局部问题,都会带来全球性的影响。

4.热爱祖国、培养地理美感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气候多样、民族众多、风光迥异,伴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逐渐增强吸引着全球的目光。身处自然和人文环境都比较优越的中国,人们更应当刻苦学习,热爱报国,献身社会。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作用的学科,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审美对象[5]。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大自然和社会中进行着有序的整合,形成了雄、奇、险、秀、幽和意蕴深长等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它们是最具体、最直观、最现实的审美教育内容,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中的部分内容就是地理学科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资源。

二、 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1.地理教学不受重视

扭曲的环境氛围影响地理教学的顺利进行,在生活中,人们认为利用地理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的机会少,且在多数农村学生和家长潜意识里受光宗耀祖,“跳农门”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农村家庭认为地理可学可不学[9],这种错误的观念及舆论环境,使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倾向于数理化等学科,轻视地理学科。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校及家长对地理学科便有所忽视。在许多发达国家,中小学地理课时一般都占总课时的6%左右,而在我国却只占总课时的2%[10],在我国农村的中学地理课时更少,多数被抢占去填补“主科”的补充课时,身在农村的学生,几乎没有课余时间来学习地理和培养对它的兴趣,部分农村中学对地理学科的教与学的监督完全处于“真空”状态,而人文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

2.地理教学内容的分离

篇11

参加全国骨干地理教师培训的大多数教师的年龄在30~50岁之间,而50岁以上和30岁以下的教师相对较少。从样本教师的性别构成看,女教师稍多于男教师,男教师占48.37%,女教师占51.63%。在31~40岁阶段,女教师明显多于男教师,50岁以上则以男教师为主。

在参加调查的教师中,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占77.10%,中学一级占19.60%,中学二级占3.30% ,说明此次调查对象大多数为各地区骨干地理教师。

样本教师中,教龄超过20年以上的教师占49.70%,16~20年的教师占37.30%,90%以上的教师教龄超过10年,教学经验十分丰富。

从样本教师所在学校的地域看,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来自城市的教师占49%,来自县城的教师占32%。乡镇、农村的教师分别占18.3% 和0.7%,以来自城市学校的教师为主,应该说都是教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

样本教师中,每周授课时数11~15小时的教师的占48%,授课时数16~20小时的占13.30%,20小时以上的占2.70%,1~5小时的占6%,6~10小时的占30%,授课任务较重。

样本教师中,大多数任教年级为初一、初二。任教高中各年级的教师较少,均不超过10%。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此次参加培训教师的男女比例大体相当,30~40岁的教师占90%以上,90%以上教师的教龄超过10年,职称为中学高级的教师占77%,初中地理教师较多。说明均为各地区中青年骨干教师,职称以中学高级为主,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条件较好,但授课任务都相对较重。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SPSS软件,对本次调查问卷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转换,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统计分析,教育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整合现状基本情况如下。

从图1样本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时间看,参加问卷调查的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时间为6~10年的占49.10%,0~5年占42.10%,11~15年占8.80%。说明教师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在使用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方面都有一定经验。

从图2可以看出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频率,28.90%的教师每周使用1~2次,21.10%的教师几乎每节课都在使用信息技术,几乎不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仅占5.30%。整体上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大多数教师是每周、每月或每学期使用信息技术。

从图3可以发现,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方面,反映最多的问题是“自制课件花费时间、精力大”,其次是“缺少配套的软件资源”,“缺少足够的信息技术能力”、“课时紧”、“学校没有相应的硬件设备”等。教师反映最少的问题是“不感兴趣,缺乏应用的动力”。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教师在使用教育信息技术时,主要是因课时紧,教学任务重,自制课件花费时间、精力大,自身信息技术能力不足,缺少配套的素材资源、设备和工具,教学任务重,在实际的课堂中,很少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图4反映,样本教师中,39.3%的教师技术应用状态属于明白阶段,25%的教师技术应用状态属于熟悉阶段,21.40%的教师技术应用状态属于学习阶段。而知晓、调整、创新阶段均不超过10%。说明样本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独立运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仍有一定难度。

如图5、图6所示,样本教师所在学校仅有10.7%的学校配有地理专用教室,并且在地理专用教室中大多数的仪器设备仍为传统的仪器、模型、挂图,仅有7.8%的地理专用教室配有计算机及相关设备。

如图7所示,59.8%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一般,而认为较强和较差的仅占22.3%和17%。说明样本教师普遍认为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高,普遍需要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如前所述,参加调查的教师主要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城市学校的骨干教师,代表的是教学条件相对较好、教学水平相对较高的教师群体,这一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尚且一般,那么更大多数的教师群体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就更不容乐观。

如图8所示,在参加调查的样本教师中61.3%的很少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地理教学实验,10%的教师根本就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过,而选择经常和一般的教师仅占3.6%和24.3%。结合问卷调查中的其它问题发现,由于教师课时紧,缺少必要的仪器、资料等辅助设备,教师很少在课堂中开展地理教学实验。

篇12

1.教学中学生方面调查

调查问卷中有关学生方面的问题共设计了4个选择题目,其中第1题是调查学生起初对学习地理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结果显示对地理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47.8%;兴趣一般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35.9%;没有兴趣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16.3%。

问卷的第2题是了解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学习的必要性,即学习态度问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只占16.8﹪的学生认为高中生学习地理信息技术是“非常必要”的,而在问卷的第3题中调查学生学完这一部分知识后的掌握程度,也只有13.4﹪的学生认为理解透彻,竟有28.6﹪的学生没有什么印象。

问卷的第4题是对学生心目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状态的调查,竟然有54.4﹪的学生认为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状态就是应该专门针对高考的教学,所占比例远远高于“课堂生动有趣,师生能互动”、“能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的状态,学习动机直指高考这根指挥棒。

2.教学中教师方面调查

教师在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地理信息技术的内容比较抽象,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但是调查结果中显示竟有53.2%的教师只是简单的介绍一下这部分内容,一提而过,还有30.1%的教师专门针对考试教学,只有16.7%的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可见他们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一切教学工作都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进行,问题是相当严重的。

3.教材方面调查

笔者对我市现行“鲁教版”教材中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内容也进行了调查,学生对教材中所介绍的内容总体上还是满意的,有62%的学生认为难易度适中,教材也具有一定的特色。

二、当前地理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地理信息技术本身的认识问题

近年来地理信息技术在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融合,但大多数地理教育工作者由于种种原因,很难跟的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其广阔的发展前景的不了解或者了解不深刻。再加上地理信息技术确实是一门综合程度较高的信息技术,非常不容易学习和掌握,广大的地理教育工作者对地理信息技术有望而生畏的思想。

2.教师对地理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问题

很多中学地理教师对地理信息技术只了解一点或基本不了解,他们所谓对地理信息技术的了解也只局限于课本的介绍,甚至部分教师从来都没有见过一些3S的仪器和设备,加之目前应试教育的现实性问题,考试与分数仍然左右着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必然严重影响开设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选修模块,不能真正落实地理信息技术基础教育,从而制约着地理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的进程。

3.学生学习地理信息技术知识缺乏动机

对淮安市部分高中生的调查问卷显示只有18.8﹪的学生认为学习地理信息技术非常有必要,这样的学习动机,大部分学生就不会在空闲的时间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信息技术的知识。又加之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之下,高考中不作要求的选修模块的教材各个学校都不发给学生,《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这本选修教材所承载的知识、信息、价值,学生无从知晓。因而学校忽视了地理信息技术的教育功能,即使对地理信息技术很感兴趣的学生也只能放弃。

三、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1.教师要转变观念端正认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有通过广大地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不再是过去的一切为了高考,真正转移到以培养学生素养为中心,地理信息技术的基础教育才能真正得以实施。

2.加快建设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顺利开展地理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许多教师从来都没有进行过地理信息技术方面的系统学习,因而要加强高中地理信息技术的课程培训,尽快使现有骨干教师通过骨干教师培训、地理新课程标准培训等方式,成为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模块教学的可靠力量。

3.积极组织编写出版优秀读物

出版机构应该积极组织国内在地理信息科学和技术领域有较高造诣的学者、专家,针对中学生的文化水平、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和知识结构,编写、出版一批通俗易懂、可读性强的优秀科普读物,为地理信息技术普及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和课外读物,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