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09:01: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如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煤炭产业粗放的高投入、高消费、高排放的开采方式,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煤炭企业如何改变传统煤炭企业大量消耗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推动生产方式由高投入、高消费、高排放向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的低碳经济发展转变,实现绿色开采,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矿山已成为煤炭企业今后发展方向。
1.煤炭企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矿区绿色发展的背景
我国既是世界第一大煤炭生产国,也是第一大煤炭消费国。长期以来,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由于煤炭资源大量开发,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排放了大量的矿井水和矿井瓦斯,造成了大量的土地沉陷,并引发了水土流失,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流失,引起地表干旱和植被退化,以及矸石粉尘,自燃烟尘和SO2、CO2的排放等,对煤炭矿区及其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影响。因此,转变传统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所有煤炭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煤炭企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矿区绿色发展的主要途径
煤炭企业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依托,以循环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绿色开采、清洁生产,资源节约,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探索实践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2.1 大力推进绿色开采,走科技强企之路
大力推进绿色开采方式,实现煤炭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实现矿井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2.1.1 科技推进绿色开采。煤炭企业要依靠科技创新,提升装备水平,改进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对矿产资源开发统筹规划,加强共生、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切实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无废物排放,着力建设生态环保矿区。铁法能源公司在“十一五”期间,引进应用先进的薄煤层全自动化刨煤机、大采高综采成套设备和硬岩掘进机等采掘装备,综采机械化程度达到99. 5%,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达到99.92%,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80%。在生产中通过精采细采,不断提高资源回收率,做到了精采精收,采区回收率达到86.4%。
2.1.2 煤矸石充填减负。铁法能源公司提出了“井下矸石不升井,地面矸石不上山”的工作目标。首先,利用以矸石充填井下贮矸空间为技术核心的矸石井下处理成套技术,使井下矸石不升井得到最大限度的实施。其次,利用地面塌陷区煤矸石充填复垦技术,将矸石填充到已经塌陷的区域,以“保障地面矸石不上山”。公司2012年新产生煤矸石323万立方米,而地面矸石山存量却减少了55万立方米,实现了负增长。
2.1.3 洗煤技术改造提升。在“十一五”期间,铁法能源公司围绕洗选系统改造累计投资6.13亿元,8个矿全部形成了技术国内领先的选煤集中控制系统;煤泥干燥系统已在5个矿井投入使用;在7个矿洗煤厂实施了洗煤灰分闭环改造。实现原煤全部入选,原煤入洗率达到43%,全年洗煤回收率完成68.45%,洗产品稳定率达到98%以上,年生产洗产品550万吨以上。
2.2 大力推进产业布局集群化,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2007年末,铁法能源公司被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确定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铁法能源公司以此为契机,先后上马了煤矸石烧结空心砖、瓦斯发电、油母页岩炼油,2×300兆瓦煤矸石电厂、水源热供暖等一批循环经济发展新项目,形成了煤—煤矸石—建材—建筑、煤—煤层气—发电、煤—热电联产、煤—煤机制造等大煤炭产业链。
2.2.1建设煤矸石发电项目。铁煤集团和大唐集团和共同投资兴建煤矸石发电厂,总投资30.17亿元。项目装机容量为2×300MW,主要燃用煤矸石、煤泥和末煤,燃料通过矿区铁路、电厂铁路专用线运至电厂,年燃料量为270.6万吨,其中煤矸石量为162.36万吨。煤矸石发电厂的建成可完全消耗掉集团公司八个矿每年产生的煤矸石、煤泥及劣质煤,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了环境污染,保护了矿区生态环境。
2.2.2 发展煤层气开发及利用项目。铁法矿区煤层气资源总量为73.7亿立方米,从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对煤层气进行综合利用。目前,公司拥有7个储气站,大小储气罐11个,总储气能力达22.25万m3,矿区抽采利用干线管网总长256km,6个气源矿井全部联网,可实现正反向输送煤层气来调节气源。现有煤层气用户20.8万户,其中,域外16.1万户。公司于2007年10月引进低浓度瓦斯发电机组17台,总装机总量0.85万kw h,日发电量5~11万kw h。
2.2.3 发展油页岩炼油项目。铁法能源公司建设油页岩综合利用有厂。项目建设一期60万砘/年煤矸石(油页岩)综合利用项目。项目一期工程年可处理煤矸石(油页岩)60万吨,产页岩油2万吨,副产页岩半焦50万吨。项目的建设有效的利用了矿井废弃物---煤矸石(油页岩)资源。
2.2.4 发展煤矸石烧结空心砖项目。为了消耗页岩炼油半焦和现有矸石山,铁法能源公司先后兴建五条空心砖生产线,设计年产量4亿块煤矸石空心砖,产生经济效益2200万元,年消耗煤矸石84万吨,保护耕地500亩,节约4万吨标准煤。通过煤矸石烧结空心砖生产线的实施,实现了“烧砖不用煤,制砖不用土”,使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三统一。
2.3大力推进资源利用高效化,走资源节约之路
2.3.1 加快节能改造步伐。铁法能源公司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快节能绿色低碳发展,完善了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工作,建立了资源节约工作量化考评体系。在内部模拟能耗市场化核算,实行用能精细化考核,提高了员工的节能意识。同时,加大对高耗能设备技术改造的力度,公司制定实施年度节能技术改造计划。主副井提升、主扇电机、大巷胶带运输机等生产设备全部进行变频技术改造、淘汰全部高耗能变压器、更换节能型锅炉、实施LED绿色照明工程等项目,实现了节能减排新突破。
2.3.2 引入水源热泵技术。通过高温水源热泵技术,利用机组冷却循环水余热为矿区住宅供暖,不仅节约了取暖用煤,更减少了供暖煤尘排放和循环冷却水的损失。利用公司热电厂冷却塔的冷却循环水余热,为热泵主机提供热源,同时热泵机组产生45℃或60℃以上的热水,为矿区民用和公用建筑提供采暖。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每年可减少用煤10万吨,每年可节水43万吨。
2.3.3 开发空心砖余热利用。利用ZFR-60型余热换热器将空心砖生产线的烟气余热进行收集,并通过闭式管网输送给厂区冬季取暖,多余热量供给浴池,实现了余热的全部利用,年节约标煤1260吨。
2.4 大力推进矿山生态化,走绿色发展之路
2.4.1 实施煤泥水治理。铁法能源公司就与科研院所合作实施了煤泥水治理工程,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改进各生产矿井的煤泥水处理系统,采取沉淀、离析等工艺进行处理,实现煤水分离,洗煤水重复利用。目前,铁法能源公司所有生产矿井的煤泥水全部实现了一级闭路循环,洗煤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8%以上,杜绝了外排。
2.4.2 实施废水“零排放”。 铁法能源公司先后在六个矿建立了污水处理厂,实施矿井水、生活废水净化工程,经过处理的矿井水和生活废水,再用于井下的除尘、灭火、注浆和地面生活、浇灌等方面。到目前,公司矿井水利用率达到90%以上,减少了排放。
2.4.3 治理塌陷区土地。铁法能源公司因地制宜加大对塌陷区的土地治理和复垦力度,投入资金和人力物力进行国有土地的整理复垦。2002至2010年企业先后对已征的3870亩国有土地进行综合整理复垦。
2.4.4 强化污染工程治理。铁法能源公司加大对噪音、烟尘和粉尘源的治理。仅2011年、2012年公司累计投入资金12740万元,对12个单位的锅炉改造、除尘系统改造、更新净水器、落地煤场挡风抑尘墙、发电站噪声治理等21个重点项目进行治理,项目完工后达到设计标准,取得很好效果。
中图分类号:F32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4-0208-1
0 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做出的庄严承诺。
党的十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那么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呢?
1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以森林为经营管理对象
1.1 森林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有主要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
首先在整个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占有面积远远大于草原和农地,全球的森林面积占整个陆地系统的百分之三十之多。
另外森林中的生物种类极其复杂。主体多为高大乔木,高大乔木的根系可以牢牢地的深入抓住土地。除了乔木外就是灌木、草本、苔藓等。也就是说森林在植物空间上来讲可以分为多个层次。除了植物,森林里还有大量的动物生活在其中。森林中的生物量占整个生态系统生物量的百分之九十多,组成了复杂的生物圈。
所以由于森林的可再生功能,和其多层次的森林结构以及多样化的生物圈使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森林是重要的基础产业
从远古时代开始森林就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到了今时今日也同样不可小视。
远古时代人们需要在森林里繁衍生息,那就是他们的栖息之地。后来古代的建筑、车辆、船舶、工具等等,原材料都是木材。到了现在,木材的使用量仍然是非常的巨大,尤其在建筑业。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快节奏的生活紧张感让人们更加追求大自然的味道,追求原木产品成为一种风尚,原木床、桌椅、餐具等等。
所以森林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2 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作用的体现除了森林以外还有很多
除了森林的保护外,还有土地的使用、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能源、物种的保护、如何改善农耕、大气保护等方面。
另外林业还承担着管护、发展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优化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
以上的方方面面都能体现出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参考文献
[1] 贾治邦.履行建设生态文明重大使命 推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2008-01-24 (A01).
[2] 齐联,尹萍,温雅莉,王胜男,尚文博,苏晓娟.现代林业是生态文明的标志[N].中国绿色时报,2008-01-17.
[3] 齐联.共商发展现代林业之计 共谋建设生态文明之策[N].中国绿色时报,2008-01-10.
[4] 李霞,胡敏.丽水林业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N].丽水日报,2008-03-27.
[5] 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孔繁良.履行建设生态文明重大使命 为五年再造一个新黄山作贡献[N].黄山日报,2008-03-12.
[6] 勾六零.把生态文明作为现代林业建设战略目标[N].大理日报(汉),2008-04-01.
[7] 贾治邦.为建设生态文明而不懈努力[N].中国绿色时报,2008-01-31.
[8] 秦叙常,谭波道.推进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N].恩施日报,2009-09-05 (001).
[9] 王祝雄.加大森林培育力度 确保“双增”目标实现[N].中国绿色时报,2010-02-11(A01).
[10] 焦玉海.林业发展关系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N].中国绿色时报,2009-01-09(001).
[11] 左鸿飞.林业建设向生态文明建设迈进[N]. 锡林郭勒日报,2009-02-20(003).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128-01
现代林业从某种意义上更侧重于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功能,特别是在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作为城市的“肺”,现代林业肩负着重要使命。那么,什么是现代林业?如何理解生态文明?现代林业又该如何向生态文明方向发展呢?
一、什么是现代林业
现代林业主要是指,在科学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把生态建设摆在突出地位,其目标为综合发挥森林的作用与价值,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林业保护与培育,把现代科学技术作为优化现代林业的重要支撑,现代林业的宗旨是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绿色环保、生态环境的需求,把 “和谐林业”作为追求目标。森林生态系统是现代林业管理的对象。林业是一项公益事业,其作用巨大,它既是国家的基础性产业,同时还具有文化功能,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林业资源本身还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摆在突出的位置,而发展林业恰好是实施这一战略的最好方式之一,因此,其地位十分的重要;提倡绿色农业、提倡生态环境的优化,也少不了林业的参与;在国家大力发展西部过程,林业的发展更是举足轻重。现代林业,从建设与发展角度看,有其自身的基本属性与内在发展规律,目前,我国已经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以前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也实现了向集约型经济增长的转变,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三逐渐过渡到在沟健三系统生态建设,促进三大功能,发挥效率高三,与森林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
二、什么是生态文明
笔者所指的生态文明主要是指,在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进行改造过程中,还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恰如春天里的蚊苍,如果人类能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的努力避免克服那些消极的负面的影响,那么,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乃至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得到优化,而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精神生态环境的总和,系统实现。总之,生态文明其主旨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人与人的和谐共生,达到和谐发展、良性发展的目的。事实上,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理性思维之下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工业化过程中带来了诸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威胁到了人的生存,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开始了理性的反思,工业文明在带给人物质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恶化,人类在追求物质的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应该追求精神文明的高水平,也就是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它扬弃自然征服自然的人为破坏,主宰自然的概念和作用,主张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强调对自然的合理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珍惜爱护,主张生态环境的优化,倡导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如何理解生态文明建设与现代林业
1.林业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作用巨大
从生态林业角度所生产的产品、 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这是生态林业的主要任务,林业工作者要肩负起这样的使命,其中,要加强对主体的林业生态建设的强化、 要尽可能多的植树造林、 要做好湿地保护等工作,使它们发挥改善环境的作用,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林业建设,维护生态安全事业的重大使命的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改善沙漠生态系统。在全世界,生态问题一直很严重,诸如森林遭到乱砍乱伐、湿地面积锐减、耕地城市化、沙尘暴、雾霾等生态问题层出不穷。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林业资源的短缺。林业生态建设必须承担责任不只,但也先驱发展的生态文化,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生态成就和物质上的成功,但也尽可能地创造丰富的生态和文化成就,和谐的价值,并努力打造生态文化繁荣、 通信系统之间人与自然观的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2.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照重要角色
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新时期的价值追求,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发展一些基础性的东西,更要加大生态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作为生态林业的的先锋。我们都知道,林业资源如果从生态角度看,其更加鲜明的体现为公用事业性与基础产业性,为了达到建设生态林业的目标,应从五个方面入手:第一,大张旗鼓的搞好生态教育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开展生态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的生态道德素质;第二,进一步推进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步伐,在生态保护与生态治理上下功夫,把工作重点放在对天然林的保护上、 放在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上以及加大防止荒漠化整治力度等方面;第三,大力发展生态林业,使之产业化。
3.加大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力度
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林业建设,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林业建设。在现代林业建设的全过程,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也从基本国情,推进过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四、努力构建林业的三大体系
1.构建生态体系
通过对森林资源的开发,重点对森林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努力构建一个森林为主体,结合森林和草原生态安全系统来满足社会的巨大生态产品的需求。
2.构建林业产业体系
在搞好第一产业的同时做好第二产业,做强做大第三产业,林业资源要开发新的生态增长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
3.构建生态文化体系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效改善生态和文化基础设施,在代表森林,森林公园等地点构建一个适当的规模,独特的生态文化博物馆、文化中心、科技博物馆,博物馆标本,命名的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有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的理论是科学实践的基础。生态文明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是在对工业文明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目前,生态文明的内涵、理念、特征都处在探索之中,学界还没有达成共识。究竟什么是生态文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至今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低估了工业文明对人类的深刻影响和牢固的制度基础,忽视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最本质最艰巨的任务是要对工业文明的价值取向和制度安排进行根本变革。把生态文明建设简单地等同于生态环境建设和人类不当行为的改变,试图以此来解决一个庞大的、复杂的、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和人类社会制度变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必然导致在理念、行为、政策上的缺失。
(二)生态文明建设缺乏必要的战略管理工具,行之有效的战略体系尚未构建,无法实现生态文明的融合共建战略体系是实现战略管理的有效手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至今还停留在战略构想阶段,发展战略体系尚未构建,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尚不清晰,缺乏必要的理念体系、行为体系、政策体系来指导,不可避免地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境。中央出台的若干政策、文件、规划,虽然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某些方面有所引导,但始终没能形成政策合力,没能触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本源。政策设计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较弱,导致行动措施推行困难,缺乏从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和实施,更无法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中。
(三)生态文明建设缺乏动力机制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沿用的是西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思路,试图用人和自然的利益关系的调整来改变自己的行为,虽然认识到了对生态的破环,但始终是为了促进人自身的发展来改善自然的承载能力,其目的仍然是为了从自然界索取,没有从思想根源上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视为平等的主体。同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推进模式,中央提出建设发展战略,各部门和各省区实施建设,但不少地区并未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至区域战略高度来对待,虽然在思想认识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但缺乏行动部署。生态文明建设还没有成为区域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群体还没有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自身的需求加以推进,还停留在响应中央政策的政治要求上,生态文明建设自发动力不足。
探索中国特色生态文明融合共建道路的对策
(一)加强对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科学研究,创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当前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还不大深入,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尚未构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和实践探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尤其在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实现机理、实践途径等方面更是缺乏。建议国家相关部委整合研究力量,鼓励跨区域、跨学科的联合攻关,加强对生态文明重大理论问题的支持力度,在理论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概念、内涵、特点进行梳理,积极创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把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理论与科学发展观深刻融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二)加强对生态文明融合共建工具和方法的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进步的过程和积极成果,是自然生态系统文明化和人类文明系统生态化的总和。[1]它贯穿于丰富的工业文明的实践活动中。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直面我国的国情,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和深刻贯穿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建设的各个方面之中。但是如何融入和贯穿,需要从工具和方法上进行思考。应采取战略融合的思路,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在深入研究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等国家战略的推进机理、建设模式和实施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生态文明融合共建的战略实践工具和方法。在战略实践工具和方法的选择上,可以将现有的国家战略进行分解,分别将其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有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以及国际形势变化的新要求进行充分对接、系统整合和集成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