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时间:2022-02-23 20:04: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学前教育社会实践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学前教育社会实践总结

篇1

二、“价值一元论”的确立及其对学前教育评价的影响

既然价值中立在教育评价领域站不住脚,更进一步来说,“如果价值观的确要渗入调查中,那么遵循什么价值观以及谁的价值观问题就变得重要了”[13]。教育评价领域中,承认价值的参与曾一度等同于一元价值的参与,即认为价值是唯一的、确定的,这种特殊价值体系的武断选择与剥脱其他人权利的代价是分不开的。

(一)教育评价从价值中立到价值一元

随着人们对价值中立这一逻辑起点合理性的质疑的不断增强,以及教育评价者作为一个群体的自身意识的不断觉醒,越来越多的评价者开始重新反思教育评价中的价值概念,斯克瑞文曾明确指出,“评价者最大的失败,就是简单地为决策者提供信息,而将作出最后价值判断的责任推卸给那些非专业人员”[14]。由此,价值真正进入教育评价者的视野,但居于主流地位的仍然是人们对“主体价值”(或主流价值)的认同。由于教育行政部门等国家强势主体对教育活动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教育活动必须首先满足强势主体的利益需要,不可避免地带有政治意味与强势文化色彩。可见,价值一元从本质上仍然是价值中立的延续,并成为迄今为止大多数教育评价活动“不证自明的前提”。我国的教育评价可以说是直接进入价值一元论时代的。建国后政治哲学主导下的社会意识形态以一元论为显著特征,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定位,鲜明地体现了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国家对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甚至组织形式均具有绝对支配权,更不用说对教育评价价值观的主导了。改革开放后,西方教育评价观全面引入我国,鉴于西方教育评价在这一阶段固有的一元论特征,以及国家出于巩固与强化社会主义教育性质的需要,价值一元论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15]虽然这一时期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法规中提出要注重儿童个别化差异、了解家长差异性教育需求,但其归根到底仍然是在满足学前教育对社会发展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的。随着改革攻坚期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不断涌现,人们开始自觉反思与批判主流价值占据主导地位的教育评价模式,但在实际中并未产生更大影响。

(二)价值一元论对学前教育评价的影响

教育评价中的价值一元论,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引导或统一社会不同群体思想认识的作用。不可否认,符合社会发展进步方向的“正确”的一元价值,在亟需社会各方力量聚集及稳定的特殊时期如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或我国建国初,能使价值冲突得以暂时缓和、各方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在实现稳定和共同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评价的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新矛盾与新问题不断涌现,教育领域中利益群体划分愈加明显,不同主体需要与诉求的差异愈加拉大,对教育价值期望的差别也愈加凸显。强势主体基于自身价值体系所进行的“一刀切”的教育评价活动,越来越难以被其他群体所认同,它不仅会带来各方利益群体的争议,更为重要的是,对教育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引发新的社会不公与社会不稳定现象。一元价值观主导下的教育评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已经逐渐显现。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不少地方公办与民办幼儿园等级评定过程的一刀切现象。民办幼儿园的兴办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家长多样化、弹性化的教育需求,由此其在课程创设、制度安排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存在显著差别。而评价悖论也由此产生,公办园、民办园的等级评定指标并无二致,即民办园如需获得质量认可就必须向趋同于公办园的方向发展,由此陷入等级认证与特色丧失两难选择的尴尬境地。另一突出例证体现在城乡学前教育评价导向的趋同上。在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政治体制的影响下,以城市文化为核心的价值观无疑成为社会主流体系,而农村文化成为无可争议的弱势。评价体制中无论是农村学前教育课程的设置,还是农村教育的出口———升学考试制度都鲜明地体现了城市中心的价值观,由此不仅直接造成农村儿童受教育机会与过程的不公平,更有甚者会导致儿童对农村认同的下降与乡村文化的没落,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文化的传承与稳定发展。综上所述,教育评价的价值一元论虽然在承认价值介入评价过程方面具有进步意义,但其实质仍然是以一种文化价值观的强权代替多元文化价值利益的诉求,在本质上与价值中立并无二致。

三、“价值多元论”的兴起及其对学前教育评价发展的挑战

随着当今社会国际化、多元化与多样性发展,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价值观从一元向多元的转变已经成为驱动整个社会进步的重要助力,并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包括教育评价中,对当代学前教育评价发展方向与路径选择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教育评价中价值多元论的兴起

多元化利益群体的产生与发展是价值多元论兴起的重要社会基础,当前研究较为公认的利益群体有以下几类。一是代表执政党利益的国家及其教育行政系统。政府作为教育的举办者与管理者,既要求学校成为宣扬执政党政治理念的忠诚者、培养执政党后备力量的主阵地,又要实现传承社会进步文化的重要作用,必然带有鲜明的政治导向。二是代表不同社会阶层利益的社会组织。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在很大程度上与政府的教育职能吻合,但其自身也有不同于政府甚至高于政府的期望,如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需求的独特性,又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所具有的超越国别的利益诉求等。三是教育的主要消费者———学生与家长。随着教育办学资源的多样化尤其是受益者付费、教育成本分担等理论的提出与实现,学生与家长成为教育成本的主要承担者之一,同时也带来各具特色的期望与诉求,正成为越来越不容忽视的力量。[16]此外,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在发展规划、目标设定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也有自身的利益诉求,机构评价中越来越重视教育机构自评正是这一群体利益日益彰显的集中体现。由此可见,正因为当前社会呈现越来越明显的利益群体分化,致使单一强势主体运用自己的主流价值观主导教育评价已很难被各群体真正认同,价值多元论的提出成为必然趋势。与此同时,价值多元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背景———全球范围内的政府转型与治理模式的初步建构。价值中立尤其是价值一元论的实质通常体现与反映了“政府”这一国家强势群体的利益,即便是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也不可否认政府所代表的国家利益仍然是其中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一环,因此政府转变自身的价值定位至关重要。从国际政府模式演变的历程来看,政府从“统治型”向“管理型”再向“服务型”的转变是必然发展趋势,相应地,政府的价值观也将逐渐从“自利”向“公平正义的公共利益实现”转变,由此意味着政府将会在更大范围与程度上倾听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17]而治理模式更是为我们提出了这样的构想,即未来社会由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共同构成平等的多中心治理格局,以满足社会与公众的发展需求,最终实现善治目的。中国政府正处于价值观转变的历史进程中,而这一转变必将成为多元价值得以对话与发展的重要前提。[18]综上可见,当前社会不仅存在着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更存在着多元诉求得以实现的政治条件,在此前提下以价值多元为主导的教育评价才有可能不将永远是纸上谈兵。

篇2

光阴如箭,岁月如梭,急匆匆地走过两年半年轮,即将中专毕业的我,点点滴滴依然清晰分明。

自从XX年年被山东理工大学成教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录取后,充满信心的我即以满腔的热情投入中专学习中。上课期间,我坚持不迟到、不早退,勤做笔记,按时完成作业,有要事则向班主任请假。在单位工作期间,我一边认真备课,一边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一边也不忘理工大的任课教授的嘱咐。充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把学的理论和实际工作相联系,把中专时不能作具体解说的书本知识理解消化。通过两年半的本科中专学习,本人在思想认识、业务认识、专业技能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先概括如下:

(一)思想认识:本人在中专学习期间,认真学习了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特别是对学院开设课程《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本人明白了,合格的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的心里,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培养乐观上进的心态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二)业务认识:山东理工大学中专学院的授课老师业务精湛,教学认真、负责,使本人在中专学习期间收获颇多,大大提高了业务能力。使本人的业务大大提升,本人把所学理论运用到教学和教育实践中,效果效果相当不错。

(三)专业技能:本人是一名幼儿教师,在校我们学习了不光《教育学》、《心理学》,还有《幼儿卫生与营养学》、《家庭教育学》等,通过学习让我学会了很多,也学会了怎样处理突发事件。

短暂的两年半的学习过去了,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重温了快乐的大学生活,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而且更加坚定自己的追求,我将充分挖掘人生价值,发挥个人潜力,有效地服务于教育事业,服务于社会。

中专师范生自我鉴定二

三年的中专学习和社会实践是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的一个过程,本人在思想认识、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总结鉴定如下:

一、思想认识方面:本人在中专期间,能认真学习学院开设的《人格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咨询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课程,对各种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有了较系统的了解和把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本人了解到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尊重、关爱全体学生;通过对人格心理学理论和咨询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本人明白了只懂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合格的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培养乐观上进的心态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