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德育的重点范文

时间:2023-08-06 09:02: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幼儿德育的重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幼儿德育的重点

篇1

我们的老师们都能碰到这样的一种情况:中班有的小朋友上课的自控力很差,老师提问:“他常常一边举手,同时人已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嘴里还一个劲地喊“我,我……”还有几个本来就好动的小朋友常犯插嘴的毛病,为了增强这些孩子的自律,我们要求老师首先要向孩子讲解上课时要求大家举手发言,不插嘴,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头,学会静心倾听,不但是尊重别人的表现,也是为了能清楚地接收老师传授的知识,了解其他小朋友的见解,看法。同时向幼儿讲述生动形象的故事《多嘴的八哥鸟》,让幼儿在笑声中懂得八哥鸟为什么不受欢迎,我们不能学八哥鸟,使幼儿在诙谐、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教育。

根据德育教育的坚持正面教育的一致性、一贯性原则,我们提出的要求都是相同、具体可操作的。通过个别谈话或用眼神语言,来帮助提醒幼儿,以表扬为主评价幼儿的行为,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起到了强化的作用。

到了大班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比较有主见了,喜欢打打闹闹,你追我逐,容易闹小别扭,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老师组织幼儿开展协作性强,交际面广的需要集体力量才能完成的活动。如:音乐活动中,相互交互舞伴;开展自主性游戏、区域活动,如:娃娃家、花店、绿色菜场等,使幼儿在交往中相互了解,增强信任,让幼儿懂得互相帮助,还有如:午睡起来穿好衣服互相检查等。结合绘画能力较强的孩子指导能力较弱的孩子。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解决一个问题,人多就能想出更好的办法,知道团结就是力量,慢慢地,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

篇2

《纲要》对师幼互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互动”。但在现实中,无论是在发起环节还是整个互动过程中,幼儿主体作用远远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和落实。怎样改变这现状呢?下面谈谈这两年我在领悟《纲要》精神过程中获得的关于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的体会。

一、转变角色,调整教育行为

《纲要》提到的“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充分显示了对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的重视。要形成这种氛围,教师角色定位是核心问题。教师必须按照要求,将自己定位为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如何将这一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将直接影响积极师幼互动的建构。我认为,教师应该在活动中真正关注幼儿,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和反应,获取他们在活动中发出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调整教育行为。也就是说此时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更多地趋向于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教师要把握时机,延迟介入活动,引导幼儿讨论,尝试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师幼共同努力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关系”,实现师幼活动协同。所以,活动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怎样解决。

二、即时引领,促进师幼互动

1.尊重幼儿,建立平等关系。

《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教师要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懂得如何满足孩子的需要,并引导孩子懂得如何满足教师的需要,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使教育更适合幼儿,在最大限度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发展的同时,促进教师教育能力、专业素养与幼儿共同发展。

对话是师生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心灵沟通,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过程。如在中班语言活动《动物谜语》中,让幼儿按意愿选择里面的角色,随情节模仿表演。表演两遍后,就有幼儿提出不想扮演谜语中的角色:“老师,我不想演谜语里的小动物了!”我耐心地询问他们:“好呀!那你想演什么呀?”“我想演小鱼!”“我想演大狮子!”……“那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呀?”教师和幼儿通过对话讨论这些动物是怎么走路的,然后给幼儿出一个小难题:“你们说得都很好,可是老师没准备这些动物的头饰,怎么和大家一起表演呢?”幼儿交流讨论后说可以自己画。这样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我鼓励他们边画边交流,为他们在众人面前表演做准备,动脑又动手,既激活思路,又触发创新语言,让幼儿愉快创编出谜语。

2.理解幼儿,把握兴趣点。

每个幼儿都是一本书,一本需要成人不断用心理解的书。我们只有寻找到通向他们心灵世界的通道,才能建立彼此的信任,抓住兴趣,挖掘有价值的教育内容,与幼儿共同合作学习。《纲要》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师幼只有在共同参与与探索、共同提出设想、共同寻找材料、共同寻求答案的互动中,才能迸发出智慧火花,促进情感交流,在这互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是一种滋润式的哺育而不是倾泻式的灌入。

3.挖掘闪光点,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

用欣赏的眼光客观地看待孩子的行为,每个幼儿都有被认可的欲望,当他在语言活动中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后,如果老师对孩子的表达及看法表现出惊奇、兴趣、欣赏甚至由衷的喜悦,就能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以某种方式还给他们,使他们有继续观察理解的动力,让幼儿在身心感到愉悦的同时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进而发展观察与理解能力。

三、重情感交流,促进人际关系

教师与儿童之间积极的情感关系会促进儿童的自律及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教师对儿童的热情、敏感及有回应的互动有助于幼儿形成安全和积极的自我感。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在积极的情感氛围内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更容易产生被支持感,互动动机更强,效果更好。

总之,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根据教育任务与内容的不同,根据不同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互动方式。从互动范围看,应既有教师与全体幼儿的互动,又有教师与小组的互动,还有教师与个体的互动,三种方式互为补充。从互动主体的作用看,应该既有以教师主体为本位的师幼互动,又有以幼儿主体为本位的师幼互动。从互动方式看,既可采用语言方式,又可运用动作方式或以环境、材料为媒介的其他互动方式。每个幼儿的个性都具有个别差异,如有的孩子积极、主动、独立性强,他们能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大的自信与无穷的乐趣;有的孩子被动、依赖性强,常需要老师的肯定、鼓励与帮助;有的孩子比较外向,有的孩子比较内向,等等。因此,教师与不同特点的幼儿进行交往与互动时,应采用不同的交往方式和指导策略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iPad、iPhone和Android终端等移动产品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儿童教育类应用越来越多地得到家长和商业公司的重视。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9月25日,苹果应用商店提供的应用为1,257,119个,其中教育类应用95065个,而教育类应用中约有80%是面向儿童使用而开发设计的。苹果软件中国市场top200的教育应用中,有112个为针对儿童开发的应用,并且以语言与阅读为主题的儿童教育类应用最多,占到了41.1%,其中又有一半为英语学习应用。

在这些针对儿童的英语学习应用中,绝大多数应用都植入了游戏的元素。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是语言学习的理想方式。本文以一款剑桥大学开发的iPhone软件“元音达人”为例,分析游戏元素在儿童英语学习软件中的应用。

“元音达人”的学习内容非常简单:判断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其操作也非常简单,小猫头顶有一个元音发音,用户在两个单词之间选择点击对应这个发音的正确单词。原本很枯燥的语音练习,在加入了游戏元素的设计下,变得非常吸引人持续学习。其不同于传统学习和测试的主要优点有:

一、抓住注意力

一只戴着红色围脖的小萌猫,在音乐中扭动屁股。每做对一题,小猫就欢快往上跳一个台阶,并且在头上出现星星光环。若答错,萌猫遭到电击,失去一条生命。电击时候有逼真的兹兹声,让人心惊胆战。每次通关过后,萌猫所在的背景环境都会变化,游戏场景会渐渐从地核进入到外太空,视觉上始终保持新鲜感。这种生动和新奇感,有利于持续抓住儿童的注意力,吸引儿童继续学习。

二、打分机制

传统的学习测验得分,都是围绕着错误扣分。标准满分是永远达不到的期望值,错误越多,就离满分越远。每一个错误都让人增加沮丧、打击积极性。而游戏得分恰恰相反,从零分开始,每答对一题就往上加分,过关级别越高,每道题的加分幅度越大。能让儿童始终处于不断加分的心理推动中。

三、限时奖惩

小猫的头上有一个甜甜圈,随着时间逐渐融化,直至小猫站立的台阶消失、小猫丧命一条。因此题目出现时,儿童需要在甜甜圈融化之前尽快做出反应;并且选择越快,得分越高。对差异的计分精确到零点几秒,激发儿童高度集中注意力,有利于学习者在多次重复后形成下意识的反应,这对语言学习的训练尤其关键。

四、闯关设置

小猫初始生命只有三条。答得太慢或答错,都会失去一条生命,生命用尽即游戏结束。连续答对10道题,或者通关一次,则会增加一条生命。每完成20道题,就通关一次晋升“等级”。这个“等级”就成了一个清晰且实际的努力目标。在一步步完成的进度中,给儿童即时的成就感。这种设计,将全部的学习任务整齐地分布在整个游戏中,然后让整部游戏引导学习者逐步达成一个大目标。

五、成绩排行榜

像其他的闯关游戏一样,游戏记录“玩家”的最好成绩,以及游戏分数排行榜。竞争机制本身是很难直接引入课堂教学的,而在游戏过程中能自然地实现,提供给学习者一种攀比的成就感。激发不断超越自己历史成绩和同伴成绩的愿望。

“元音达人”共设15关,每关20个单词,共计连续300个单词,其中有大量的重复单词,反复判断a、e、i、o、u五个元音字母的正确发音。这如果在一张试卷中,几乎无法坚持完成。而因为加入了以上游戏元素,儿童不但可以坚持完成,并且会高度集中注意力,不断提高判断速度。语言学习本身的特点,就是需要大量的简单重复和反复记忆。游戏的植入,让现实语言学习中大量枯燥重复的练习变得不再枯燥。这也是为什么在大部分儿童语言学习的应用中,都会植入一些游戏元素的原因。

利用打分、闯关、排行榜等游戏机制,实现对学习者重复练习的激励。这只是发挥了游戏在外语学习应用中的一部分优势,游戏元素还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语言学了需要重复简单练习和反复记忆外,另外一大特点是有高度的场景性,这恰恰是ARG(Alternate Reality Gaming)和RPG(Role-playing game)游戏机制可以满足的条件。类似的场景游戏完全可以应用在英语学习中。儿童作为游戏中的一个角色,用阅读、测验、对话等和小伙伴们查找问题、购买装备、商量策略等。用游戏的机制,边讲述情节边通关,学习者会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意识不到自己是在做练习。

对儿童外语学习类游戏应用发展趋势的展望:近年来,教育游戏在国外的学校中使用越来越普遍。通过良好的设计,充分利用游戏的特点,能把学习与兴趣和动机的激发机制相融合,从而能让传统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更吸引人。因此,语言学习与游戏的结合,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另外,从市场的角度看,教育游戏实际上是游戏产业的拓展,教育类应用的付费意愿也很高。外语学习类的教育游戏应用既可作为传统语言教育方式的拓展和有效补充,或许也能为看似趋向饱和的游戏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篇4

教育游戏是专门为特定教育项目而开发的游戏,将教育性和娱乐性融为一体,以游戏娱乐作为教育教学的手段,通过游戏的方式完成教育过程,是严肃游戏的一个分支。

电脑游戏具有真实性、趣味性、目的性等特点,通过逼真的画面,优美的背景音乐和丰富的游戏内容吸引玩家。2002年12月份,一个名为《军事演习》的电脑游戏为美军士兵执行反恐维和行动提供了另类的训练手段。据美军统计,未参加过实战的飞行员首次执行任务的存活概率只有60%,而进行过计算机模拟训练的飞行员存活概率可以提高到90%。此后更多的射击类游戏被美军应用到士兵的训练中。而电脑教育游戏它不同于电子游戏,电脑教育游戏将将教育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在满足玩家娱乐的同时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

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由快乐原则支配的。体验电脑教育游戏的过程也是快乐的。电脑教育游戏利用孩子对好奇心理,刺激孩子感官,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上的三维目标。孩子体验游戏的过程也是他们学习的过程,在一定的游戏规则内,需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思考,才能找到通关游戏的技巧,获得知识与技能,因此,电脑教育游戏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锻炼了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在没有教师管制的游戏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所以在幼儿教育方面,教师也可以将电脑教育游戏融入到教学工作中,使孩子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能提高孩子相关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二、电脑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游戏

很多教师和家长把电脑游戏看做洪水猛兽,用各种办法组织孩子玩电脑游戏,但是完全禁止孩子玩电脑游戏是不可能的,既然不能完全杜绝这种现象,不如以“疏”为主,利用好孩子爱玩游戏的特点,进行电脑教育教学。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枯燥乏味的传统教育方式并不能提高教学效率,我们需要从孩子的兴趣入手,用游戏来提高孩子听课的注意力。例如在英语课,我们可以选择类似于金山打字游戏这类的电脑教育游戏,金山打字游戏中有一个名为“生死时速”的小游戏,逃跑和抓捕双方都需要快速打出英文文章来逃离对方抓捕或抓捕对方,教师可以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在同学之间开展比赛,想要赢得游戏胜利,需要熟悉英文文章甚至背诵下来,这样做即提高了孩子学英语的乐趣也达到了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二)将游戏作为完成学习任务的奖励

同样是利用孩子对于游戏的兴趣,既然孩子喜欢玩游戏,教师就把玩游戏作为完成学习任务的奖励,谁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谁就可以玩电脑游戏。那些喜欢玩游戏的孩子就会集中注意力听讲,努力完成课堂中的学习任务。这样,教师可以从另一方面督促孩子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这种方法也可以推广给家长,在家庭和学校一起实施,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才能玩游戏,一方面孩子完成了学习任务,另一方面也适当给予孩子放松的时间。长此以往,孩子会懂得珍惜时间,会明白努力付出就能得到回报的道理。

(三)利用游戏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教师可以带领孩子玩一些如五子棋,象棋,钢琴键盘等积极向上的游戏,在同学间开展比赛,利用孩子的好胜心和对游戏的热爱,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能发掘孩子的潜力。在游戏的同时,教师还可以讲解相关知识和历史,拓宽孩子的知识层面,甚至可以教一些简单的FLASH游戏制作,让孩子们动手自己制作简单的五子棋游戏。由于孩子年龄较小,知识储备量不够,阅读书籍方面有很大困难,而电脑教育游戏以声音、文字、图画相结合的形式,带给孩子最直观的感受,使孩子产生阅读的兴趣。同时,这种阅读方式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游戏中积极向上的精神会诱导孩子产生正确的人生观和理想,从而促进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

三、电脑教育游戏在教育过程中的弊端

篇5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切艺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以兴趣为依托,才能对某件事情有不厌其烦、持之以恒的学习动力。对于幼儿来说,兴趣的培养更为重要。孩子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新鲜的事物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是,幼儿的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缺乏意志力与责任感,如果不能及时地将他们的好奇心转化为一种持久的兴趣,钢琴学习中枯燥的指法练习、左右手的协调与配合,都可能使幼儿产生厌烦与畏难情绪。个别家长急功近利,忽略孩子的情绪,以逼迫的形式让孩子硬学、苦学的现象时有发生,最终产生的结果是家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孩子缺乏兴趣,半途而废。

为了开启孩子学习的兴趣大门,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用鼓励、诱导的方式加深幼儿对钢琴学习的兴趣。鼓励教学是一种针对孩子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孩子很容易在老师的表扬中得到满足进而更加努力。鼓励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便是对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对于孩子的不足,耐心指导并督促家长帮助孩子改正。教学还可以通过举行小型音乐会的形式,让孩子们互相观摩,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表演能力,同时也能激起孩子的竞争意识,并从中找出自己和别人间的差距。其次,家长的配合也显得极为重要。家长应该摒弃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明白钢琴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艺术,对孩子学习进度缓慢可以正确看待。当孩子不愿意继续练琴时,可以改变方法,给孩子听一些经典的钢琴名曲,让孩子在休闲放松的同时感受到钢琴艺术的魅力。实践证明,只有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才能激发孩子对钢琴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在不断找到自信并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更加刻苦练习。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孩子的学习事半功倍。由于钢琴学习周课时较少的特点原因,孩子更多的时间都是在家中联系。因此,幼儿学琴良好习惯的养成,更多有赖于家长的督促与帮助。比如,在家练琴时,家长应该让孩子练琴前洗净双手、修剪指甲、调整琴登和脚垫的位置,一旦开始练习就不随意走动并且中断。由于孩子心智尚不成熟,家长应该和老师及时沟通,帮助孩子记下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和应该注意的地方,在加重陪练时,引导孩子回忆老师课上的指导与要求,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独立练琴的能力。

教师应该针对孩子的身心特点对家长给予指导。例如,让家长把孩子的练习时间固定安排在孩子精力最充沛的时候,能使孩子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根据孩子的注意力特点,5~7岁的儿童每次练琴的时间为20~30分钟为宜,一天可以安排2~3次;家长在督促孩子练琴时,应该告诉孩子每次练习的要求,使孩子在有限的练习时间里保质保量地完成既定目标;让孩子明确钢琴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坚持每天的练习不随意间断。

良好的习惯来自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积累,只有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孩子在钢琴学习的道路中持之以恒,培养出坚定的毅力与品质。

三、启发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与想象

幼儿钢琴学习的目的,除了掌握一门乐器的演奏技能,更重要是通过学习,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不同的内容、情绪与意境构成了音乐的风格与特点,启发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与想象是钢琴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形象生动且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孩子对音乐的理解更为具象。例如,孩子的控制能力差,学琴初期常常把握不了节奏。教师可以用“小马在奔跑”“蜗牛在散步”的形象比喻让孩子分清节奏快慢的区别;在弹到进行曲时,教师可以让孩子想象士兵们雄赳赳、气昂昂、整齐阔步的行进状态。对于不同情绪的作品,教师可以先示范演奏,然后让幼儿充分想象,说出对这段音乐的体验,教师一旁引导。总之,教师应该针对幼儿特点,帮助孩子将丰富的想象力转化为音乐想象,学会将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融入到演奏中去,随着演奏水平的提高,幼儿的对音乐的理解力与想象力也会逐渐提高。

审美情趣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断观摩与聆听中,幼儿也能从中得到启发。家长可以给孩子创造各种机会,如在家中播放各类经典乐曲,不必只局限于钢琴作品,可以让孩子聆听各种交响乐、室内乐、器乐作品,听完和孩子交流感受,让孩子认识到更多的音乐表演形式,丰富孩子对音乐的感性认识。

我国著名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曾说过:“钢琴艺术教育的本质,是音乐素质教育。”幼儿钢琴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在激发幼儿兴趣、养成良好学琴习惯的基础上,达到让幼儿掌握一项音乐技能并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这将是每一个幼儿钢琴教育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篇6

1、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以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激发其学习兴趣

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幼儿学习的巨大力量。幼儿年龄小,无意注意、无意识记忆不占优势,他们的学习活动常受直接兴趣所支配,因此,幼儿园教师更要重视幼儿兴趣激发的研究。在幼儿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形声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情境,可以调动幼儿的学习情绪,激发求知欲,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活动,在学习歌曲《小蝌蚪》时,笔者根据歌曲内容录制了反映歌词的录像片,图像上有小蝌蚪的发育过程。原本幼儿对歌词既不理解又容易产生错觉,等看到真实的小蝌蚪及它的生长过程就很容易理解了。幼儿学得扎实又高兴,和着那优美、欢快的音乐,很快就把歌曲学会了。

以往教学常识课“认识七星瓢虫”是利用图片教学讲解,枯燥乏味。运用电化教学,课一开始,首先出示七星瓢虫图片,幼儿边观察边回答问题。一会儿幼儿注意力就不集中了,有些不耐烦。用抽拉的形式让七星瓢虫的腿反复地伸缩,幼儿的注意力又集中了,仔细观察,认真听讲,七星瓢虫的腿动起来使幼儿非常感兴趣,学得也就轻松愉快了。

再如“小蝌蚪找妈妈”的教育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作形象生动、绘声绘色的多媒体动画课件,这样大大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整个活动进展得非常顺利。

2、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热情,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如在教唱《小燕子》这首歌曲时,笔者按传统的教法,先教幼儿念会歌词再逐句教唱,幼儿总是提不起精神。笔者找了一盒录音带,再制作一幅美丽的以春天为背景的课件,小燕子随着优美的旋律飞舞,教学效果大不一样。随着那欢快而鲜明的节奏,看着优美的画面,幼儿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怀抱,与小燕子一同遨游在广阔无垠的田野,兴趣浓了,歌曲一下子就学会了。他们还随着录音边唱边跳,可以说是一教室的“小燕子”在翩翩起舞,让人享受到春天的快乐。

3、利用电教媒体,变抽象为直观,便于幼儿对知识点的理解积累

电教媒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艺术性、趣味性等的特点,可以助教师演绎完美课堂一臂之力。其在“声”“形”“色”“体”的结合上给幼儿以美的享受,从而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幼儿的学习心态结合到一块。它通过“声”传递师生心灵深处的语言,通过“形”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通过“色”描绘师生所要描绘的五彩图。课堂教育中电教媒体的介入,能使抽象繁杂的内容化为具体的形象,所学知识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幼儿面前,有利于幼儿的观察、理解、记忆。

在数学上,一些抽象的数字对幼儿来说是很乏味的,他们的脑子里对1+1=2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如何让他们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让抽象有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笔者制作各种形式的课件,如在水波荡漾的湖面上,慢慢地游来一只黄绒绒的活泼可爱的小鸭子。小朋友们一下来了劲儿,根据笔者的提问,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道:湖面上游来了一只小鸭子。一会儿又游来了一只小鸭子,这次没等笔者提问,他们已经说出结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幼儿便很容易理解了1+1=2的内涵。

如学习并运用游、跑、跳等动词的教学中,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抽象思维发展缓慢,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直接告诉幼儿小鱼是游来的,小兔是跳来的,等等,让幼儿记住相应的动词。这样不能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而现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把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小兔在草地上跳的动态画面展现出来,再配上小动物的叫声,然后设计提问:“是谁来了幼儿园?”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很高,能很快说出动物的名称,情不自禁地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跟着音乐节拍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活动起来。教师抓住时机,适时地启发幼儿:“小动物是怎么来的?”引导幼儿正确学说并运用游、跑、跳等动词,幼儿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思维活跃,乐于表现,玩中学,学中玩,很快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篇7

幼儿从家庭来到幼儿园,是他们走向社会,进入新生活的第一个转折点。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哭闹和逃避是最普遍型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家长既心痛又焦急;教师也因此无法正常开展教学活动而一筹莫展。面对刚入园的孩子,如果我们可以恰当合理地使用电教手段,通过对幼儿视觉、听觉的刺激,就能分散幼儿对家庭和亲人的依恋,这样不仅可减轻幼儿入园的“阵痛”,缓解幼儿紧张情绪,更对常规教学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色彩鲜艳,生动活泼而又富有童趣的外部环境,创设一个自然轻松的快乐氛围,并通过播放一些轻柔、优美的乐曲,使刚入园的幼儿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进而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安抚,通过与孩子们的亲密接触,如:亲切的话语、温暖的搂抱、细心的照料,来消除幼儿心理上的恐惧和对教师的排斥感。待幼儿情绪平静一些后,可给幼儿播放喜爱看的动画片,如《黑猫警长》、《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利用动画片对幼儿的吸引力,来带动幼儿的快乐情绪。教师还可以利用动画片来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影响,可以有意识的选择一些反映勇敢、独立的内容给幼儿看,使幼儿在动画片中潜移默化地知道,要做个勇敢的孩子,能独自在幼儿园里与其他小伙伴游戏。这样,不仅能让幼儿觉得幼儿园很快乐,而且觉得在幼儿园里的时间过得很快,从而减少幼儿望眼欲穿期盼等待的时间,减轻幼儿的焦虑感。

二、视听结合,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意识

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一日常规,教师可通过观察模仿的方式,帮助幼儿形成常规意识,会比枯燥的说教和训练更有效。教师可把大班的一日活动录下来,播放给幼儿看,并在一旁进行讲解,如:看哥哥、姐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玩玩具的时候,轻时拿轻放,在一起不打架,他们玩的多开心!上课时非常认真,没有人乱跑,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呢!喝水、洗手的时间不挤不抢排好队;吃饭的时候,不挑食、不掉饭,身体长得壮壮的!诸如此类,教师在讲解时应当注意幼儿的情绪表现,善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使幼儿向往自己也能像哥哥、姐姐一样能干。生活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数码相机,经常为幼儿纪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利用空余时间播放在电视机里与幼儿共同分享,和孩子们共同体验成功与快乐。并且指出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好,需要改进的。这就是多媒体的另一个优势——“镜头重播”。其次,可配合录音,强化幼儿的常规意识,在每一个集体活动前,都播放相应的乐曲,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声带疲劳,更使班级的各项常规有序进行。如:集体活动前播放一段优美、欢快的,引导幼儿进入愉快的集体学习;吃饭时,播放一段安静、柔和的音乐,增加幼儿食欲;睡觉时,播放一段轻柔、舒缓的音乐或睡前故事录音,帮助幼儿甜甜的进入梦乡等等。

通过以上电教手段,幼儿能很快适应在幼儿园的生活,并能建立起集体生活的常规。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怎么做,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三、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以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激发其学习兴趣

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幼儿学习的巨大力量。幼儿年龄小,无意注意、无意识记忆不占优势,他们的学习活动常受直接兴趣所支配,因此,幼儿园教师更要重视幼儿兴趣激发的研究。在幼儿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形声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情境,可以调动幼儿的学习情绪,激发求知欲,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活动,在学习歌曲《小蝌蚪》时,笔者根据歌曲内容录制了反映歌词的录像片,图像上有小蝌蚪的发育过程。原本幼儿对歌词既不理解又容易产生错觉,等看到真实的小蝌蚪及它的生长过程就很容易理解了。幼儿学得扎实又高兴,和着那优美、欢快的音乐,很快就把歌曲学会了。

四、网络拉近了家园距离,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码相机普及了我们的生活,同样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利用相机记录幼儿的点点滴滴,再透过幼儿园班级网站,将孩子们在园情况展示给家长,家长们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无不为之激动,和我们共同见证着幼儿的成长,分享着幼儿的快乐。同时,网络还给我们和家长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有问题及时沟通交流,使家园共育不再是一席空话,而是切切实实的落实进去了。幼儿的笑颜,让家长放心,更加配合幼儿园的工作,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可见,多样的电教手段,可以优化幼儿的一日生活。它将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起着积极的教育作用,教师要善于并合理的使用各种电化手段,以保证各种媒体都能发挥最佳效能,真正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篇8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上,有着众多熠熠生辉的优秀文化,这些文化到现在对人们的活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国学经典正是我们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国学经典是在文化历史的发展中沉淀下来的最为深刻的学问。随着国民教育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重视国学经典学习,把国学经典作为一门课程搬进了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毫无疑问地说明了国学经典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性,国学经典在幼儿教育中应该长久地开展下去,做到科学合理的课堂运用。

一、幼航淌Υ读国学经典

幼儿教师带读国学经典,这是一种较为妥当的方式,结合幼儿自身的特点,幼儿不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幼儿有着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即幼儿教师在带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幼儿会跟着老师的语言发音一起诵读,便不知不觉地对这些国学经典很快就能背诵。在这个教学方式上,幼儿教师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国学经典内容上应该选择语句简短且较为拗口的内容,如《三字经》《千字文》等国学内容,因为这样幼儿在跟着教师诵读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地背下来,在记忆上给幼儿丰富一定的国学知识,对于之后学习国学知识能较好地背诵。

二、用讲述故事的方式来学习国学经典

幼儿不能接受复杂艰深的语句或语言,他们比较接受简短易懂的语言,讲故事,就是一种容易理解的方式,另外还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教师用讲述故事的方式来向幼儿传授国学经典,那么,幼儿教师必须选择一些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国学内容,内容不要过长,简短即可,然后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表述出来。那么,幼儿在接受的过程中也较为容易。

三、用图画的形式来学习国学经典

图画是一种很直观的实物,并且幼儿天性就比较喜欢接受较为简单的东西,图画本身就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教师把国学经典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如“司马光砸缸”,把司马光的聪明用图画表达出来,幼儿可以通过图画里所画的图像就能不自觉地联想,进而就会激发更多的想象和提出一些比较新奇的问题,这个时候幼儿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幼儿心理,来回答他们的问题,并且回答带着一定的启发性,使国学经典中最为有些的品质被幼儿们所学习。

四、把国学经典贯串在游戏中

幼儿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好玩,作为幼儿教师应该遵循这个特点,用游戏的方式把国学经典表达出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把国学经典的内容一句一句地和游戏的某些环节进行对应和连接起来,在玩的过程中,幼儿会把这些简单的句子当成是游戏的一部分,幼儿教师在给游戏命名的时候,最好把国学经典能体现在这游戏命名上,另外,幼儿教师要学会自己创造游戏,把更多的国学经典融合进去。

五、在比赛中学习国学经典

比赛是一项激发幼儿兴趣的学习形式,幼儿天性好表现,喜欢在比赛中出彩,可以把国学经典作为一种比赛的内容,比赛形式多样,幼儿教师可以诵读上一句,让幼儿来说出下一句,还可以开展国学诵读的比赛,幼儿教师担任评委,对表现好的奖励小红花,另外,还可以让幼儿说一说“我心目中的好事”,国学经典呈现出来的都是优秀文化,对幼儿有着健康成长的作用,都是积极向上的,那么幼儿教师把国学经典具体地化为“我心目中的好事”这个话题,让幼儿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来说一说,这是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心理。

六、开展文娱活动来学习国学经典

文娱活动各式各样,特别是幼儿教学中,文娱活动这一教学形式运用得十分普遍,主要内容有唱歌、跳舞、画画等,在唱歌中,幼儿教师可以把国学经典内容注入其中,现今,有很大部分的国学经典内容用音乐的形式体现了出来,尤其是诗歌内容,如《春眠不觉晓》等,幼儿教师可以教会幼儿们诸如这类的歌曲,对于幼儿学习国学经典有很大的帮助;在跳舞上,可以根据某些国学经典内容进行编排舞蹈,节奏较为明快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会感到一种快乐,对于幼儿自身的发展有极大的好处;在画画上,画画能发挥幼儿与生俱来的想象力,他们会把“我心目中的好事”用画画的形式把他心中所想的表达出来,或是给小狗狗喂食,或是捡地上的垃圾,或是青青的草原等等,这些图画能够表达幼儿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想法,幼儿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幼儿的健康积极向上心理。充分利用幼儿对文娱活动的热爱,把国学经典注入文娱活动中,使其在幼儿的心里萌芽。

七、用表演的方法来学习国学经典

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时候,应带着表演把国学经典传递给幼儿们,幼儿教师的表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幼儿,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国学经典里的内容设置情境,然后发挥表演能力,使幼儿在从中能够欢乐地学习,无意间就接受了幼儿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另外,幼儿也可以进行表演,幼儿教师细心引导幼儿,让幼儿在表演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国学经典带来的知识和感受。

篇9

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沟通方式就是语言,可见语言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是重要。幼儿时期,幼儿语言还没有发育完全,但是这个阶段是语言形成的最关键时期,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基本已经进入幼儿园学习生活,这就需要进行幼儿早期教育的相关学校,重视幼儿语言能力开发。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技术不断融入教学中,其中电子白板就是我们常见的教学媒体,电子白板的应用,可以为课堂不断增强内容的丰富感,配备清晰标准发音的语言效果,映衬场景的背景音乐,让幼儿在课堂上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视觉和听觉上用新奇的方式,吸引幼儿注意力,达到激发幼儿语言兴趣的目的。

二、有效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幼儿园设计教育课程的时候,要注意幼儿年龄心理特征,了解幼儿心里真正喜欢的行为方式,“投其所好”地选择相关的教育教学方式。电子白板的交互式语言环境的营造,可以满足这一教育方式的要求。

在课堂活动中,可以通过一些语言材料赏析,朗诵类的内容,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利用电子白板播放儿童的诗歌、儿歌,应用讲故事的教课软件,增强语言感悟能力,提高语言美的表达能力。在有声音乐的陪衬下,朗诵过程中,电子白板形成的画面,做到画面与文字融合到声音中。利用电子白板,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教学环境,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形成。电子白板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重要手段之一。

语言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有想说的欲望,喜欢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勇敢地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让幼儿有表达话语的机会,通过自己的说得到别人的肯定,鼓励幼儿大胆说出心里想表达的话。这一过程的培养少不了家庭教育的参与,因为每一个家庭的环境不同,幼儿本身都存在成长个性差异,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要制订符合个别幼儿特点的培训教学方案。电子白板课件,可以让幼儿用眼睛看到,教室以外的真实画面,耳朵听到真实的情境声音。在语言能力教学中,合理运用电子白板授课,辅助语言知识教学,可以使学生感觉生活中最真实的画面,营造出一个动态的语言环境。

三、有效利用电子白板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这一时期的日常生活实践经验积累得少,但是幼儿时期的主要特点就是想象力非常丰富。所以电子白板课件的利用,可以在学习时由某个情景或事物的图片,或者动画,或者视频,等等,激发学生想象,将知识形象化,让幼儿通过可以看到的画面和听得到的声音,感受真实的课件环境。把一切培养能力的内容,变成有声的故事、寓言故事、儿歌、动画片、微电影等多种形式。

篇10

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由此可见,兴趣是孩子参与活动的原动力,只有在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的情况下,幼儿才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大大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许多实践证明,幼儿的年龄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在语言学习活动中,教师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设置悬念,使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探求书本中的知识。例如,语言活动《春雨的颜色》的教授,我运用视频让幼儿感受春雨的动态变化以及各种场景的真实再现,然后提问:“在视频中出现的是什么天气啊?春雨都滴在了哪些事物上?春雨滴在蓝色的蝴蝶上它穿上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呢?”对这些问题,幼儿能很直观地从视频中寻找答案,这就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起到了激发兴趣的作用。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组织大班语言活动《我家门前小池塘》的时候,往往只利用几张简单的图片来讲解,显得枯燥乏味。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没有多长时间,就会东张西望,说起悄悄话了……在组织这个活动的时候,教师能巧妙运用电化教学,以多媒体课件导入,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先出示小池塘的动态背景,引导幼儿看一看讲一讲,“你发现了什么?”紧接着,教师依次出示小池塘白天的热闹场景和小池塘晚上的安静场景,孩子看到会动的场景,兴趣更高了。通过自己的观察很快就发现小池塘白天和晚上不同的美,还绘声绘色地将故事完整地讲了出来,学得轻松又愉快。

二、利用电教媒体,突破教学活动的重难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在突破重难点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许多的幼儿有时仍然似懂非懂,甚至产生厌烦情绪。电教媒体的鲜艳色彩、生动形象、逼真画面,大大吸引了幼儿的眼球。这些功能的恰当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电教媒体,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篇11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家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从根本上来说,知识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俗话说“学习要从娃娃抓起”,面对国家不断发展富强的新态势,幼儿学前教育就成为了培养社会未来接班人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的幼儿学前教育还普遍存在一定的不良因素,教学内容不够完善、师资力量有所欠缺,不利于国家教育事业的整体进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找到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予以解决,各单位一定要重视起幼儿的学前教育,加大力度进行整改,从而促进我国幼儿学前教育水平的进一步完善。

一、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教学没有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想要保证幼儿学前教育的有效性,就一定要坚持为学生服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要满足孩子的心理诉求。但是,据调查了解到,很多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知道一味灌输知识,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严重阻碍了幼儿的学习效率。

第二,没有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和艺术启蒙。随着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完善,幼儿学前教育不仅要传授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幼儿的智力水平和艺术细胞。不过很多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没有将培养孩子的能力素质放在教学的首位。

第三,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的关键,幼儿学前教育中的学生年龄尚小,教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对幼儿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一旦教师的行为不够严谨,就起不到榜样的示范作用,也达不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幼儿学前教育的重点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的看到了我国当前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想要彻底解决这些弊端,提高教学质量,就一定要找到幼儿学前教育的重点,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予以落实。

(一)教育要满足幼儿的心里诉求

幼儿学前教育的孩子年龄尚小,在心理思维上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差异,教师要做好学前教育就必须充分了解孩子的实际需要,结合他们的心理诉求开展教育。具体来说,幼儿的好奇心理、模仿能力都相对较强,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在教学问题的设置上选取积极健康,与孩子实际年龄相符的知识。另外,教师还要做好榜样的带动力量,以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规范行为引导孩子,让他们从小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

(二)加强对幼儿智力能力和艺术启蒙的开发

幼儿学生的年龄虽然不大,但是却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有着很强的模仿和记忆力,并且一旦记住终身受益。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首先,教师要锻炼学生的观察力。例如,可以带领孩子做一些辨识小玩具的活动;其次,要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教师可以通过反复的交流、对话、写字来增强幼儿对汉字的记忆;最后,教师要增强幼儿的语感,多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让孩子进行对话、古诗词的练习,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

幼儿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基础,良好的艺术鉴赏和审美能力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幼儿学前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艺术辨识水平,做好艺术启蒙。例如,教师可以适时的播放一些音乐,带领孩子进行舞蹈创作,让他们在曲子中感受到情感的表达。这样做不仅仅能够提升孩子对艺术的喜爱之情,还有助于稳定他们的思维,陶冶孩子的情操,发现他们的特长爱好。

(三)制定幼儿学前教育的完善体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作基础,幼儿学前教育的有效性也是如此。对孩子进行教育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有健全完善的体系规章作保证。因此,相关的幼儿教学单位和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诉求制定出科学的规范政策,明确规定学前教育的内容、时间、教学方法,并严格按照体系执行,从而保证教学的有序性。

(四)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素养,改善教学方法

教师是幼儿学前教育有效与否的关键,各教育机构要坚持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和道德水平,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为幼儿教学质量的提升作铺垫。具体来说,各单位要做好岗前教师培训,选拔真正具有幼儿学前教育资格、喜爱孩子,愿意为工作奉献的教师,并做好岗位的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素质修养。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完善自我,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幼儿容易接纳的方式进行授课,做到教学的有效性。另外,幼儿教育机构还可以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并存的发展战略,积极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和素质修养都过硬的教师队伍,并与其他幼儿教育集体组成联盟,派遣有潜力的教师对外交流学习,开阔他们的眼界。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教学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幼儿学前教育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良好的学前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培养社会需要的健全人才。因此,幼儿学前教师一定要坚持自我能力的提升,做到教学从学生的实际诉求出发,不断培养孩子的能力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农村学前教育是未来十年发展的重点――《规划纲要》确定普及学前教育的重点与难点[J].学前教育研究,2010,12:3-6.

篇12

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开发每一个孩子的智能,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心声。在上级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和幼儿教育专家的精心指导下,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区域活动的研究》为市级“十一五”立项科研课题。我前段时间和我园部分教师去上海学习,经过实践和尝试,有如下感悟。

一、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激发孩子参与的兴趣和欲望。

区域活动强调材料的开放性,重视让幼儿和环境互动。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激发孩子参与的兴趣和欲望,考虑材料促进孩子各种能力发展的价值。

1.自然物。大自然中的材料收集方便,用途广泛,价廉物美。如玉米芯,可将其切成一小段一小段放置于美工区,蘸上颜料进行印画;芦苇秆可以用来比较长短、粗细;竹子可以做成小树、钓鱼竿;麦秆可以吹画……虽然这些都是不起眼的自然物,但别有一番用途,深受孩子们喜欢。

2.废旧物。许多废旧材料只需稍做加工,就会变成孩子喜欢的玩具。如可乐瓶上贴上眼睛、嘴巴、胡子、小尾巴就变成一只只有趣的小老鼠;扑克牌是孩子学习数字的最好材料;废旧的棉布可以做成苹果树、小汽车、布娃娃;水果网兜是孩子进行创造的最好材料,孩子们可把它做成帽子、房子、被子、肉串……

二、区域活动空间、时间的安排,要让幼儿在活动中满足独立自主的需要。

我们提倡让幼儿自由选择,而如果没有足够的时空条件,幼儿就很少或不能有选择的余地,幼儿的自由选择就不能实现,活动的自主性也就无法体现。在实践中我们是这样尝试的。

1.开放的空间。在空间增设上考虑到区域活动具有动态性,幼儿可根据需要,重新布置或改变某区的位置、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内容,随时增设活动区域。一次班上的几个女孩用小椅子在走廊的一角围了一个圆圈,大家坐在里面,神秘兮兮地说着话,原来她们是想在一起说一些悄悄话,就自发地布置了一个“隐私区”。

同时,我们尝试开展平行班活动。即同年龄班的幼儿在相同的时间里,在平行班活动室内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开展平行班游戏时,幼儿自由结伴,自由选择活动的地点,在游戏中尽情地享受空间、时间、材料、人际关系的开放。通过这种形式,平行班的教师、幼儿相互都很熟悉,幼儿的交往能力明显增强,自主性、积极性显著提高,性格活泼开朗,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这种打破班界的环境的创设不仅增加了幼儿游戏的自由度,扩大了他们交往的范围,拓宽了个人游戏的空间,还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充分体现了游戏的自主性、独立性,使幼儿在与同年龄的伙伴交往中相互学习并吸收同伴的经验。

2.开放的时间。在时间安排上,一方面,我们将完成新活动自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决定一周内完成新活动的时间,如几天完成一个美工作品,只要他们完成即可,不做硬性规定。另一方面,除每天安排的集体区域时间外,其余的,只要是非集体活动,游戏、课间、饭后,幼儿都可以自由进出各区域,或玩新活动或继续未完成的探索。我们班的几位男孩子非常喜欢动手区的造纸活动,他们经常自由进入动手区。在长时间反复操作、相互交流中,他们不仅发现哪几种纸易撕、哪几种纸易吸水,还发现吸水后的湿纸容易撕、湿的纸很柔软、干的纸比较硬等各种有关纸的特性的现象。

开放的区域活动时间和空间,既使教育目标在活动中得以实现,又满足了幼儿探索的愿望、独立的需要。

三、在游戏过程中尊重幼儿,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

教师在活动区域除了提供多种多样符合幼儿需要、兴趣的材料外,还要给予幼儿较大的自由度,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活动,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教师应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

在活动中,我们与幼儿建立了友好平等的关系,以平等的身份采取建议、评价等方式影响带动幼儿的活动。在观察的基础上,针对区域活动不同环节、不同幼儿采取不同指导方法,适时帮助来推进幼儿的活动,使幼儿获得充分发展。在游戏指导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的原则。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幼儿并不是一些“无知无能”的弱小群体,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富有创造性的小主人。因此,在活动中,我们注重与他们平等相待,由“传授者、维持者、调解者”的角色变为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即将幼儿当做平等的人,尊重幼儿的思想,尊重幼儿的人格。在指导中不随意打扰幼儿的活动,即使发现幼儿采用的方法达不到活动结果,也不强迫幼儿停止,而采用建议、协商的口吻。

2.启发的原则。教师的指导对幼儿应有启发作用。在活动中我们常采用“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等开放的启发式提问,耐心引导幼儿寻找答案,教师不代替幼儿思维,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己判断,自己思考。在手工区折燕子时,我们提供手工书、折好的燕子成品、每个步骤的范例,幼儿根据能力来选择手工书、成品、具体范例做工具自己学习。有的借助手工书看符号标记折出了燕子;有的将成品拆开再还原迁移已有的经验折出了燕子;有的观察每个步骤的范例折出了燕子;还有的采用跟同伴学的方法折出了燕子。活动后,我们引导幼儿对自己刚才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组织幼儿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折燕子的?”从而概括出符号转化、迁移经验、模仿范例、具体模仿的学习策略。同样是折纸,由于采用了开放式的指导方法,既使幼儿有了成果,又使幼儿学会了多种学习的方法,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促进了独立思维的发展。

3.赏识的原则。在指导幼儿活动时,我们耐心倾听幼儿的发现,投以幼儿赞赏的目光,用欣赏的口吻夸奖孩子,激励幼儿更积极地投入活动。

4.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给予巧妙的点拨,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交往能力,针对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和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给孩子,让他们被迫接受教师的观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