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时间:2023-08-06 09:02: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篇1

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越来越成为当前小学语文关注的重点内容,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有一定的知识内容的教学,同时更加强调一些其他内容的教学,比如说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态度的培养、学习意识的锻炼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以外,同时要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强化自己的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是现代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努力做好的事情,小学语文教学要真正的培养学生的一种素养,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1.强化对学生的文化教育,为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帮助

语文教学最核心的其实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的熏陶,要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教师在进行基础课程的教学以外同时也要强化学生的人文底蕴,帮助学生树立起真正科学的精神。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思考,让学生进行主动的尝试和理解,在进行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够单纯的依靠理论讲解来帮助学生去理解文化,同时更加需要通过一些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去感受人文,感受什么是真正的文化,让学生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锻炼自己的相关能力。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可以让学生明辨是非善恶,让学生对自身的发展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2.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篇2

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语文素养的培养已占据着语文教育教学中核心的位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采用科学途径和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形成一些惯有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耐心给予学生必要的培养。

一、核心素养的意义

素养是指一个人品德修养和素质的体现,素养包括的范围很广,比如:个人的道德品质、言谈举止、知识水平和能力等还有为人处世的能力或技巧、对人的态度或情谊等多种方面都可以统称为素养。小学语文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比较稳定的、基础的、适合当今社会和时展要求的语文素养,学生能够必须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把这些基本素养表现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格魅力得到修养。这就要求当今教师能够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既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阻力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基础和语文能力为宗旨而进行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一种培养。语文素养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我们可以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这两方面作为切入点来进行语文素养的引导,顺应新课程改革提倡的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教学的培养,从而能够更好、更快、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素养。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同程度的限制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2.升学率的压力

升学率的压力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和绩效评比等。所以有些教师就不得不用“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来评估学生的成绩,从而提高升学率。使学生对枯燥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失去原有的兴趣,进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小学语文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

1.具备必要的语文知识

当人一旦离开知识的怀抱后果是不敢想象的。在小学阶段,教学中主要以汉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基本的语法知识和修辞方法、常用的段落和文章的整体结构、基本的阅读写作方法等知识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师要对以上内容进行适时恰当的引导,让学生主动自学、乐学、研学,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准确合理的培养学生小学语文知识能力的素养。

2.积累语言能力

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能力培养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文章中的具体内容,摘抄出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好段等,使学生在长期积累和生活经验中收获许多新的词和句子,从而能够使学生能够拥有自己的“小题库”。这样不H能够培养学生对汉字的认知程度和背诵能力的提高,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对阅读课外读物感兴趣,最终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说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精神,培养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掌握基本学习语文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好习惯。

四、小学语文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1.利用情感体验教学法

语文学科是一门注重情感交流和表达的学科。从语文教材中编排的学习内容能够体会到,语文学科是情感表达和生活经验引起共鸣的过程。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设疑入课,让学生阅读全文后进行解疑,使学生理清关系中,体会到小蝌蚪和妈妈的情感故事,从而能够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而教师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2.延伸课堂教学知识,使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当今教育下新颖的教学模式,它能够通过同伴之间交流与沟通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同学之间能够相互进行学习和进步。这种方式还有利于学生把自己理解的知识和掌握程度分享给其他学生,大家团结互助,各抒己见,共同进步和共同成长。例如:教师在讲《四季》一课时,先交流已知生活知识,再分组讨论,接着画四季,最后代表上台讲。这样的方法不仅促进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而且还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学中教师能够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拓宽自己学习语文知识的思维模式。

3.学生才是教学中真正的主人

语文素养的教学有时也可以被看作是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和教师对外界事物采取探索的教学方式,从而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知到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例如:在讲解《春天来了》时,可将此课改为课外活动课,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孩子们零距离的与自然触摸,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变化。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发现进行探讨,最终得出呵护、保护大自然的建议。使学生在触摸、观察、发现中学会语文知识,最终形成语文的素养。

综上所述,语文素养的培养可以从学生的内心和情感入手,从而能够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所以,培养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使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教育发展中势在必行的行为。

参考文献:

篇3

作者:胡晓荣

教师的核心素养问题是教师教育中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教师教书育人,一方面,需内在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一定的思想进行指导;另一方面,需有外在的良好个人形象和个人的社会交流能力。“育人者,必先受教育”。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核心素养培养一时成为焦点。在小学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育人的能力素质、个人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等等素质中,有必要突出培养与课程育人密切联系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素质。

一、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质提高的重要性

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语文学科教学在素质教育整体实施工程中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基础性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教育,是有效发展学生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条件。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提高,能更好地促进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和思想性工作的开展,能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俗话说:师高弟子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指导作用强,具有较深的语文教育作用的认识,对语文教学有丰富的情感体验等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能让其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好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引导学生学好语文。

二、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界说

“核心素养”指人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人的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反思性。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小学语文教学组织与评价中体现出来的语文教育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学会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学会新课标、新技术、新评价的三新教学设计,学会课程改革的课题研究,学会课程改革的成果表达和学会文学活动的审美”六个方面学会中形成与完善的个人教育教学修养,其中的文学修养,也就是对文学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素养是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几点对策

(一)积极开展学习与研究

学习是人生基本的需要。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天性中有一种发展的欲望或需要,其生理的发展离不开各种食物;其心理的发展离不开学习。人的学习是人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在实际的生活中了解和掌握社会经验,形成自己独立的行为活动方式的过程。有人称21世纪是学习化的世纪,21世纪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所以,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应当把研究性学习或组织性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的途径来认识,确定好学习目标并提出创新与继承的方法加以实践。

(二)参与网络环境下的新“三课”活动

网络环境下的新“三课”(课程、课堂、课题)活动是教师核心素养提高的新的研、修、培一体化活动。在网络“三课”研究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开展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与运用,能以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和课题研究的“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创新方法实践新课程的新教学标准、新教学要求和新的教学组织指导。当前网络化的环境为教师参与新“三课”研究活动创造了新的平台和提供了新的活动内容与交流的形式,使教师“以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为目标的群体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成为教师基本功训练和推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途径。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新“三课”活动不断形成与改善了“学习意识、反思意识、合作意识、行动意识、发展意识”五种自我发展的意识。

(三)开展创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提高的关键是有自我的创新教学。所谓创新教学,是教师有创见的教学,是教师依据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思考教学。研究表明:有创见的教学应是“生动的教学、期待的教学、问题的教学、反思的教学、思维策略”的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创新教学,一是要把握创新教学设计策略,如目标导向策略、创新思维策略、学生想象激励策略、教学管理开放性策略、学习资源优化策略等;二是要重视创新教学设计策略展现的方式,如教师的“三课”教研活动方式,教师的课题研究方式,教师的学术交流方式等;三是要有对创新教学设计与创造思维习惯的密切联系的认识,如“不先入为主的区分学生的学习,对教学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多余学习刺激的自我意识,对学生问题思考中可能出现的思维固着采取变式”等。

(四)认真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审美教育任务需要完成。语文审美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教师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不能发现文章中的美,就不能从更高的广度,深度培养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而只停留在关注课本中的文章上。所以,小学语文教师提高文学修养,将其作为胜任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的核心素养进行提高,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的核心素养内容。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一是教师需要学习了解一定的文学理论知识,如诗歌的思维方式、散文的形散而神在的知识等;二是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如不同的文体表现技巧、不同的文学作品欣赏的入口等;三是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如主题文学创作的能力等;四是要养成一定的文学阅读习惯和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

篇4

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当前环境下,语文课程具备综合性特质,教师应将多个方面的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如:阅读实践、字词理解等,在不断完善教案的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多低年级学生缺乏较强的自律意识,在学习不感兴趣的课程中,常常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一旦产生厌学心理后,会给小学生未来的学习课程造成负面影响。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理念,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落实到语文课堂中。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主要开展字词教学活动,包括:汉语拼音、笔画等,使低年级学生能够在脑海中构建语言框架系统。语文教师不应直接将答案告诉小学生,而是应引导学生去理解知识的概念。如在课文《葡萄沟》中,其教学目标是:灵活运用生词组词;理解课文中的成语意义;模仿文章句式造句。在正式授课前,语文教师应提前布置课文预习任务,使学生们将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标注,以便在“课堂提问”环节中询问教师。上课期间语文教师应重视互动环节,提出与《葡萄沟》有关的问题,不断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其对问题的思考,如:葡萄沟产地在哪儿?那个地方还会生产其它水果吗?在“新词教授”期间,语文教师应让小学生勾画不理解的词语,并以小组的形式为单位讨论问题,随后统一解答小学生们的疑惑点,在与同学们沟通交流的环节中,提高了小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该模式不仅能提高思维逻辑性,而且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促进作用,使学生在今后的课程学习里能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当《葡萄沟》课文讲授结束后,为了培养小学生对少数民族的热情,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们感受维吾尔族人民的热情。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符合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二、加强阅读方法的教?W,让学生实现终身学习

语文教学依据文章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教师应重视“文本阅读”环节,小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感受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记叙的文字中想象这一情景。传统的“文本阅读”教学环节过于重视背诵目标,忽视了小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师应教授小学生阅读文本的方式,使小学生运用教学的学习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值得注意的是,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基于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这一视角,语言教师担任“传道受业解惑”的角色,通过不断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理解分析,从而逐渐形成个人的观点。

如:在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语文教师应要求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为了使学生具备字词搭配的能力,应让小学生背诵个人喜爱的段落。另外,为了使小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大兴安岭的美丽,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提前准备与大兴安岭有关的图片视频,运用课堂PPT的形式进行展示,在增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为小学生构建一个内容丰富的课程。语文教师通过文章中的几个词语开展组词造句活动,能使学生理解用词准确的重要性,使学生在今后运用语文文字的过程中,更注重语句之间的逻辑性。阅读文本有效培养了小学生的想象力,使小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时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优势。

三、培植学生文本阅读兴趣,围绕审美鉴赏与创造展开教学

篇5

一、从人物精神魅力入手,注重科学情感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涉及到大量的历史和现代的典型人物,教材内容往往表现出人物之美。人物美之根本源于人格的熠熠光彩,精神世界的伟大高尚。科学家或科学类文章中的人物,他们的聪明、智慧的思维火花,严谨、勤恳的治学风范,始终如一、孜孜不倦的执着态度,尊重事实、注重调查的科学方法,不畏艰难、追求真理的勇敢精神,质疑寻思、敢于创新的灵活思想等,无不使学生深受感动和敬佩,无不激励和促动着学生的行为。引领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感悟,体会科学类课文中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精神实质,是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更能促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涤荡,形成景仰、羡慕的理性情感,从而使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行为得以内化。如教学《詹天佑》一文,可紧扣“爱国、杰出”,具体可从以下方面感悟詹天佑的人格魅力。詹天佑在受阻挠、受要挟、受嘲笑的情况下出任总工程师,使学生感受其的不怕困难、不怕嘲笑的“耐压”品性;抓住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活动学习“勘测线路”部分,感悟他的“勤恳、严谨、自信”的工作态度;从采用“中部凿井法”“人字形铁路”解决修路难题中,展现出其的聪明、才智,感受其的“杰出工程师”的形象。通过以上几方面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便可激起学生对詹天佑的无比敬佩之情,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使学生的科学情感素养得到了培养。

二、从巧设问题入手,注意科学思维的培养

巧设问题能够激发和诱引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的思维活跃,情绪激昂,课堂气氛热烈,往往能够掀起教学的“波澜”。教学过程中,教者要能正确处理好教材,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和捕捉蕴含在教材中的合理性因素,并作巧妙地设计,刨设“问题诱因”,进而借机实现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的目的。如教学《捞铁牛》一课时,笔者巧抓课文中人们对“怎样捞铁牛”的纷纷议论,设计了这样的“诱因”性问题:试想一下,“如果你是观众,你会采用什么办法捞铁牛?”这一问题假设,有效地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议论纷纷的景象顿时出现在课堂上。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捞铁牛的种种不同办法,达到了培养学生大胆想象,敢于求新求异,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品质。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怀丙和尚怎样利用浮力捞铁牛的?在当时情况下,你的办法和怀丙和尚的比,谁的办法好?好在哪儿?这一“比较式”诱因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会使学生认识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思考的全面、广度、周到、严谨。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篇6

引言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对核心素养有了一定的认识。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就是其在语文学科中的一种具体化,也是学生掌握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品格和能力。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而语文的核心价值也就是育人价值,进而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就在于通过高中语文教育这种特有的方法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将语文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不单单能够使学生掌握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还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学习不再只是乏味的读书,同时体会到语文知识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利用学生有兴趣的生活实例为其营造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探究生活实例的同时掌握课本中的知识,且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提升,还能够使教学任务得到有效的完成。因此,在当前教学改革中,生活化教学是改革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一、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热情;将生活化元素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促使学生自主的投入学习当中,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其能够融入生活,真正的体会学有所用,使课堂学习的实用性得到提升。

其次,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服务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存在于生活中的语文知识,进而开拓视野。

最后,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教学引导者的作用。因此,生活化教学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并且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通过生活化教学方式提升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性策略

(一)通过生活现象,导入新课教学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生活实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学习的热情被带动起来之后,必然会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的教学内容中。这时,教师就可以从教学情境中逐渐引出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为了能够使学生有效的建构所学的知识,教师应该将大量的生活案例应用于课堂之中,这样能够支撑学生知识的建构。这样,学生就能够对知识有着真实的体会,对知识的记忆也不会只停留在抽象的规律中。

例如,当课程进行到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相关内容的时候,为了能够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林黛玉进贾府时的情境,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用到课堂教学中,在大屏幕上为学生播放红楼梦电视剧中关于“林黛玉进贾府”这部分内容的选段。当学生的兴趣被视频内容所吸引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成功的引出本堂课程的内容。并且提出相关的问题,同学们想要使问题得到解决就需要认真的学习课文的内容。通过这种教学情境的构建,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热情,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生活资源,进行课程教学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开展一些课外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增长、能力得到锻炼,还可以将活动中的内容当做生活化教学资源,应用于将来的教学过程中,使生活化资源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得到有效的提升,为将来步入社会从事创新类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例如,当课程进行到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同学们到当地地标性建筑的地方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学生们各抒已见的探讨,对所参观建筑的特点进行总结。通过这种课外教学活动开展,学生的知识能够得到有效的增长,且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的锻炼,增长课外学习资源。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素养

在学生周边的生活中,与语文相关的知识内容随处可见,但学生往往却并不能发现它们,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在思想上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自主意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语文知识中,就有很多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应用性,就能够将其转变成高中语文问题,让生活中的语文知识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是改革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结论:综上所述,将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相融合,能够为语文新课改注入鲜活的动力。生活化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与途径。生活化教学的本质是来源于生活而奉献于生活,其并不是单一理解生活概念以及回归生活,而是利用生活中进行学习,运用生活中的场景将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将探究问题作为指导,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得到真正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7

一、激活动机,引发兴趣,树立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指学生呢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的意识。依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激活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学习动机,引发对信息的兴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例如学习了《赵州桥》后,学生对桥的结构与力的关系领会不了,我就让学生回家查找资料,同学们丛刻外资料上查到了斜拉桥、吊桥、架桥等许许多多桥的知识,通过查找学生大体知道了桥的设计原理和成立的条件,各个成了小小的“桥梁行家”,有的还说长大要造一座桥呢?对于引力、拉力、承载力等,有了最初的想学的欲望,为以后学习集合学与物理学奠定了良好的信息基础和兴趣基础。学了书信以后,我给全班的同学发了信,并要求他们回信,全班同学为了和老师通信一下子掀起了写信的热潮,而书信的写法在写信的过程中也逐步掌握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信息产生了兴趣,才能初步树立学生的信息意识。

二、强化训练,注重时间,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获取能力是指确定信息源,并根据信息需求选择最佳信息源,查找信息资料,完成一定信息任务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借助查找信息资料得以解决。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每一步活动有目的性,针对性和方向性。比如《黄山奇松》一课,可通过师生群议确定信息任务为:黄山松究竟有哪些奇特的姿态?除了文中介绍的几中奇松外,还有哪些奇松呢?迎客松为什么会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及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为体明确了,我门可以引导学生明确:黄山松的奇特姿态可以查找相关图片以及古今赞美黄山松的诗词文章;迎客松为什么是黄山的象征,可以查找有关迎客松的生长位置、生长特点和相关图片介绍。信息来源有了,许解决技术问题,我门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图片、图书查找,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有关黄山奇松的知识。

三、引导积累,知道运用,培养分析信息的能力。

分析信息的能力指要求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分析和判断,自觉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要求的信息伦理素养。我们需要训练的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判断现有的信息资源是否有用,然后有目的的整理出来。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细致深入地锻炼学生。把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新信息、新方法以及望站地址灯油关信息,有选择有重点地摘抄,并知道学生对获得的信息资料进行排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储处理,使摘录的信息资料系统化、简明化、便于查阅。

四、合作交流,培养学生集成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集成是指把来自多种信息源的信息组织起来,把组织好的信息展示和表达出来。这是检验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最佳体现。教学中我培养学生:读懂你的信息资料,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出来,还可以谈谈你的想法。把学生集成的信息用各种途径发表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还有利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实践证明,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生就能够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积累、运用、处理信息,实现课本内容、课外知识与现代信息的有机融合,提高学习效率,将“实现学生好曾为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目标执行到底。

附:

篇8

1.初入岗位阶段。此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师刚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所学的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语文教学论等都很新颖,其激情四射,对语文教育事业充满信心,但多数师范生存在教学经历少,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

2.不断探索阶段。此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师不断积累语文教学经验,在一线教学过程中逐渐提高了语文的导入、讲解、板书、提问、结课等技能。另外,他们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产生了许多疑惑和不解。

3.逐渐成熟阶段。此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师具备了丰富的语文实践性知识、熟练的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能灵活地掌握并运用多种语文教学方法,能分析小学语文试题等。需要注意的是,并不能把此阶段小学语文教师的水平与已评上中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划等号。

4.成为专家阶段。此阶段小学语文教师的特征体现为:能深入解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拥有高超的语文教学技能,能精准地评课,能命制小学语文试题等。可以说,此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语文教学风格。

二、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

1.订阅语文教学刊物,学习语文教育理论。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刊物有《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订阅这些期刊,积极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动态,还要浏览众多的语文教学刊物,了解语文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及发展态势。除了订阅语文教学刊物外,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补充新的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理论、教育学理论等。

2.汲取优秀教师营养,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应当向全国、乃至周边的教师学习其优秀之处,从而在不断的观摩与学习领悟中,逐渐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能力。具备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能力,并能够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生成,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体现。

篇9

2增加小学语文教学的情趣

作为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路径,增加教学和课堂的情趣性无意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建立高水平的小学语文课堂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教师要善于对小学语文教材、小学生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认知,采取多样化、系统化、层次化的方式,增加小学语文教学的情趣性,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兴趣性,使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因素得到调动,进一步活跃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身临其境的感受,抓住小学语文教学重点,紧扣小学语文教材,大胆对小学语文课堂的周边因素、环境因素进行创新和变革,挖掘小学语文教学各方面有利的资源,形成特定的环境、氛围和空间,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热情,培养小学语文教学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共鸣,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亲近感,增加小学语文教学的情趣和欢乐,拉近小学语文课堂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3提升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分析能力

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形成和提升分析能力,小学语文有效性的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策略的选择和优化同样要将学生分析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作为核心的价值和目标。要加强学生认知与思辨能力的培养,告别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上零碎分析、浅层分析的做法,加强小学语文中直观、形象的内容,将小学语文课堂转化为一幅完美的山水画,有效提升学生语文课堂上的分析能力,提升分析的水平,加深粉丝的深度,这样就会把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成完整的画卷,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小学语文中学生灵感的迸发,通过有效吸引和强化练习,形成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认知与分析能力。进一步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人文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产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4提升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质疑能力

学生的主动质疑是学生进行小学语文课堂主动学习的基础,高水平的质疑能力使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核心价值取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告别“为了提问而提问”的传统方法,将发问和质疑的主动权让渡给学生,在传统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将学生逐步转化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全面思考和深度反思形成高水平的提问和疑问,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而且也可以提高小学?Z文教学效果。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开始之前要针对教材内容进行知识的准备和素材的配备,利用学生思维活跃、泛化能力强的思维特点,在方法、内容和体系上预留学生思考和认知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认识上充分了解和深层次把握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抓住学生思想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发问,将更多的答案回答交付给广大学生,突出高水平的学生语文课堂发问、反思和质疑,在师生交往和共同研讨中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讨论、争论和辩论中有效进行交往和沟通,在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形成和提升学生小学语文技能与素质。

5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良好氛围

篇10

林志芳:“林志芳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3月,是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设立的教学名师工作室。很多老师觉得奇怪,一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怎么会设立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名师工作室?其实,我所在的学院是初等教育学院,学院的前身是山东省济南师范学校,这是一所培养小学师资的百年老校。2011年,它与济南幼儿师范学校合并升格,成为了今天的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全省招生,培养本科与专科层次的学前师资与小学师资。我所在的初等教育学院就是专门培养小学师资的。我们有语文教育专业,我在学院里主讲的课程就是“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工作室的设立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基础教育的联系,开展小学语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我担任工作室主持人,同时也是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组的负责人。工作室核心成员共有5人,分别是李奎艳、罗怡、孙爱萍、李平、于琮。他们都是学院的骨干教师,在学院里分别承担着现当代文学、儿童文学、写作、书法和古代文学的教学任务。我把他们邀请到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领域中来,就是让他们以各自不同的学科背景观照小学语文教学,在本专业与小学语文教学的交界处寻找自己专业发展的增长点。比如,李奎艳老师是教现当代文学的硕士,在学院中承担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任务,她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组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小学课文中的现当代作品解读”;于琮老师是教古代文学的硕士,在学院里主要承担古代文学的教学工作,她在课程组中的主要研究任务就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罗怡、孙爱萍、李平三位老师则分别是从儿童文学、写作教学、书法的角度切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的。

另外,工作室的成员还有来自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教研员,他们大多是我校的优秀毕业生,现在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是所在区县的骨干教师。我们常常去他们的课堂观课议课、学习研究,也常常邀请他们回到母校为在校的师范生们进行教学指导。可以说,一线教师的加入,使我们的团队更有希望实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沟通。

二、在实用与审美的两端观照语文的核心素养

记者:您和工作室的核心成员都是师范院校的教师,虽然不直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观察者、研究者。那么,你们对语文教学本身有怎样的认识与理解?或者说,你们在观察与审视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时秉持了怎样的语文态度、语文观?

林志芳:关于语文教学本身,我们呼唤中庸的语文教育哲学,主张语文教学在实用与审美的两端行走。当前,我们关注“核心素养”的讨论,我想,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应该至少包含了实用与审美两个层面。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定位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实,语言文字运用就是“言语”,语文这门课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也就在于它的言语性。王尚文先生在《语言・言语・言语形式》一文中比较了语文与其他课程的区别:其他课程学的是言语内容,即教材“说了什么”,而语文课不仅要学习言语的内容,还要学习言语的形式,即教材是“怎么说”的。

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位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再加上“综合性、实践性”,就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区别开来。这种定位表现出的是一种清醒的课程边界意识,是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反思与审视,并最终指向语文教育的价值叩问。这让我们将目光投向“语言文字运用”,投向语言本身,因为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只有语言才能使人成为万物之灵。

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不要陷入“工具主义”“科学主义”“技术主义”的纯理性窠臼。我们应该时刻提防一种非此即彼的怪圈:强调言语形式,就和内容说再见了;强调语文知识的回归,就试图按照自然科学的结构来构建语文的知识框架。其实,若是我们回头看看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我们的语文 教育没少在这上面吃苦头,摔跟头。

巢宗祺先生明确指出:语言文字运用包括实用运用与艺术化运用,语文的学习与教学须在“语言文字运用”上下功夫,包括实用的语文运用和审美的语文运用。强调“运用”,不是要将语文引入“实用主义”的樊篱,因为,“语言文字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学习中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而语文教育的主要材料,即我们的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这是艺术化的语言文字运用,也就是审美的运用。

我们要培养学生实用的语文运用能力与素养,也要培养学生审美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素养。

这里似乎隐含着一个矛盾:我们的教育材料是审美的,而我们的教育目标如果仅仅是实用的,仅仅要把“教材做个例子”,就会出现实用与审美的纠结。仔细分析当前小语界课例,就会发现执教者面对文本的这种矛盾与纠结,以及这种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焦灼。

其实,当我们强调语文的工具性时,我们的态度是实用的,当试图将语文科学化时,我们的态度大抵在“求真”,当我们呼吁语文教育的人文精神时,我们主要在“求善”,我们不要忘了,在“真”与“善”的上面还有一层更高的追求,那就是“美”。美,就是“无为而为的欣赏”,就“用”字的狭义来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但是,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朱光潜曾说过:“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

语文学习的目标包括实用的目标,也包括审美的目标。也许,在这个喧嚣而浮躁的时代,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泛滥的时代,对美的追求更为急需也更为可贵。我们清楚地知道教育功能的局限,但是,我们仍要带着孩子们去追寻一种“胸无纤尘”的境界。

这样说来,倡导语文教育实用目标与审美目标的协调配置,倡导“无所为而为”的欣赏,既是一种出世的艺术化理想,也是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入世情怀。朱光潜先生说,“人,只有以出世的精神方能做入世的事业”,语文其实也一样。

三、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师范视角

记者:您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情况我们是比较熟悉的,我关注到您做了许多的名师课例研究,并且在文本解读、语文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那么,“林志芳工作室”作为一个学术团队,它又有哪些研究视角?

林志芳:“林志芳工作室”是一个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为研究核心的学术团队,与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相关的一般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都是我们研究与学习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也有自己的研究专题。

当代小学语文名师研究。我们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研究名师教学思想,以此为学生提供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并在此基础上观察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思想的发展`与变化。大家熟悉的于永正、贾志敏、王崧舟、薛法根等特级教师都是我们学习与研究的对象。当然,因为我和孙爱萍都是王崧舟老师的入室弟子,所以对王老师“诗意语文”的研究更多一些。特别要说明的是,我们还把“聂在富语文教学思想”作为我们重点研究的内容。聂老师是我校退休教师,他是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委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老作者、老朋友。对聂老师语文教学思想的研究不仅仅是校本资源的开发,更是我们对百年师范传统的追慕与继承吧!

儿童阅读研究。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儿童学会阅读。因此,我们把儿童阅读当作研究的一个专题。除了儿童阅读心理、儿童阅读习惯、少儿图书分级阅读指导等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之外,我们还积极地参与到儿童阅读推广的活动中来。近两年来,我们与济南市图书馆、济南市全民学习中心、济南出版社、青岛书城、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等单位合作,举办儿童阅读指导、农村教师培训等公益活动30多场。目前,我们正致力于小学生课外散文阅读的图书编写工作,将与济南出版社合作出版《小学生小散文100课》。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渗透。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专题。目前,国家非常重视中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但是,在现实中,专业的传统文化师资严重缺乏,这使得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很难真正有效地开展。这种现状也倒逼师范教育的改革。我们试图在小学语文师资的培养过程中,有计划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希望能够培养可以兼任小学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的小学语文师资。工作室派于琮老师参加了首都师范大学举办的传统文化师资培训班,指导学生成立国学研究社团――“虚静国学研究会”,并积极开展茶艺、书法、吟诵等传统文化活动。国学研究会曾多次到各小学交流演出,并赴首都师范大学、中南大学、临沂大学等高校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

与此同时,我们还密切关注中小学国学经典课程建设的相关情况,倡导国学经典课程建设的文化自觉。

记者:儿童阅读指导与传统文化或者国学经典教学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补充,甚至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众多小学语文教师也正致力于这样的教育实践。请问在从事这个专题的研究与实践时,你们与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思考有何不同?

林志芳:相对而言,我们可能会更关注和强调本体论层面的

研究。

就儿童阅读指导而言,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在阅读方法、阅读策略、阅读技巧等方面着力,我们可能会首先关注“阅读的本质”“阅读对儿童精神生命成长的意义”“儿童的学习心理与接受心理”等相对上位的问题。例如,在做一些阅读推广时,我都会跟家长和孩子们分享自己对阅读的理解:阅读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是一种精神的寻找与确证。阅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知识,它是一个生命在静观另一个生命时所溢出的感动与狂喜。

在传统文化或国学经典教学方面,我们会更注重“文化的自觉”。“文化自觉”是先生于1997年提出的观点。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和所具特色,并对其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它是指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与自我创建。

目前,传统文化与国学经典教学都非常“热”,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多数学者、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或国学经典课程建设的动力与热情主要源于集体的文化乡愁。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几十年里,工业现代化为人们带来丰富的物质成果,同时也造成了信仰危机、道德危机和环境危机。随着片面强调科学技术与理性主义的现代化的弊端日显,以及后现代化反思的兴起,人们开始重新打量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试图在日益喧嚣浮躁的外在环境中找回人与自我生命对话的澄明与安宁。此时,注重“德性”、强调“内圣外王”“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等价值的中国传统文化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种人文传统恰好可以弥补工具理性的弊端,为人们提供了可能的救赎之途。

于是,带着“返乡”的冲动,社会上热闹地兴起了国学热。其间,有对传统文化真切的追寻,也不乏各种利益驱动下的政治或者商业的“炒作”。中小学的传统文化或国学经典课程的建设,也呈现出“一拥而上”“泥沙下”的状态。

我们提倡文化自觉,意在提醒参与传统文化或国学经典教学的老师们(包括我们自己)对我们的文化传统、现实境况要有清醒的自知,对课程的未来发展要有一定的思考,并对课程的文化建设要有自觉的创新。只有在历史的视域中,在与西方文化的对照中,我们才能看清中国文化的特点,清楚它的长处,也承认它的“短板”,不盲目自大或者自卑,从而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另外,当我们怀着重塑精神家园,乃至复兴中国文化的期待,深情满怀地进行传统文化或国学经典课程开发的时候,还必须直面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文化断层所带来的痛楚以及文化重塑的艰难。

四、致虚守静的语文人生

记者:我在照片上看到您的工作室在学校里有一个典雅洁净的实体空间,名为“虚静斋”,这样的命名包含了您与您的团队怎样的文化追求?工作室的墙壁上有一方中国印,我看到是篆体的“语文人生”四个字,这里面又蕴含了你们对语文教学怎样的理解?

林志芳:工作室建在我们学校的图书楼,面积不大,大概有30多平方米,但是我们完全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了布置与装修,使它成为一个洁净典雅的场所。工作室面山而居,室内备有古琴、笔墨、茶具等,工作室的成员可以在这里看书习字、品茗论道、抚琴吟诵。工作室命名为“虚静斋”,“虚静”二字取自《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寓意工作室的每位成员以澄净的心态、笃实的态度观照学科发展的规律,追求“一真在抱”“复见其天地之心”的生命境界。

篇11

语文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所以通过语文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其个性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儿童文学予以高度重视,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然后让学生学习丰富的儿童文学,进而有助于其更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必须突显儿童文学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儿童文学内涵

所谓儿童文学指的是专门为儿童所创作的,为儿童提供阅读的作品。儿童文学的种类有很多,包含寓言故事、科幻故事和童话、诗歌等,诸多的创作方式,都使得儿童文学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与小学语文其他教育文章相比,其具有趣味性,所以儿童文学适合于各年龄段的儿童去学习。在儿童文学创作过程中,应该将儿童作为主体,向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儿童学习儿童文学能够陶冶其情操,为日后语文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1]。总之,儿童文学具有独特的内涵,对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育的补充,对于我国现代儿童文学而言,是在五四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所以教育人员加大了对儿童文学的研究,将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深入讨论,进而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自从产生儿童文学开始,其与小学语文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通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出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材通过多次改编,并推出了一系列儿童文学创作,目前,在新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占据较大的比例,所以表明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空前发展[2]。同时,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息息相关。总之,儿童文学的产生,能够积极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

三、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的重要资源

对于儿童文学而言,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重要资源。儿童文学是教师开展课外活动的主要材料,学生通过参与实践,能够培养其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儿童文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由于儿童文学的题材和内容比较广泛,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外活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儿童诗歌、散文等作品,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更有利于开展故事会和表演等活动。同时,学生在进行课外习作练习时,可以将儿童文学作为范本,所以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例如,在“陶罐与铁罐”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理,通过讲述寓言故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教师先向学生朗诵该文章,学生仔细分析故事,可以了解到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比较骄傲,对陶罐持有鄙视的态度,然后将二者埋在土里后,陶罐出土却成为了文物,而铁罐变成了泥土。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该寓言故事,其实每个人都会有长处和短处,而我们一定要看到对方的长处,并正视自己的短处,只有这样才能互相尊重,并和睦相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儿童文学不仅仅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同时,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能够使其学会做人的道理,并学习到一定儿童文学知识[3]。总之,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儿童文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儿童文学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当前,在教育体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提高思想能力已经成为培养儿童的核心,所以小学在语文教学期间,不仅应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而且还要将提高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对于儿童文学而言,其内容和题材都相对广泛,儿童文学中所描述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相关矛盾冲突等都能够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此外,儿童文学能够满足儿童心理特征需求,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比如,在讲解“小小竹排画中游”期间,学生通过诵读“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这首诗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到该诗歌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在江南水乡撑着小竹排,观察江南秀丽的风景,并感受到江南水乡物产丰富[4]。同时,鸟儿欢唱,鱼儿游动,从而表达了小男孩愉悦的心情。此外,借助于对两岸禾苗和树木的描写,呈现对大自然赞美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儿童文学对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结束语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其对语文教学的开展起到一定作用,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有利于其文学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需要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结合不同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展开语文教学,从而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金松霖.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J].课外语文(下),2014(12):21-21.

[2]李艳玲.论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科技展望,2014(22):69-69.

篇12

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代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见解,很多的学者认为,小学语文是一门知识性的科目,它仅仅需要以教师为主体,带领学生们识字学句即可。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认知,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口语交流的基础。但是其实际的教学效用越来越弱,俨然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为此,另一部分学者提出了创新的见解:语文,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它的教学课堂,除了教室之外,还包括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其他区域,无论在哪个区域,学生都能接触到语文知识,因而对于语文的教学界限,并不能浅短地停留在语言文字教学上,还应当实时拓展到语文素养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所能产生的教学效用已然越来越小,而且,新课改的步伐不断加快,素质教育成为全新的教育理念。小学语文必然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教学的首要目的。为此,教师应当深化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将教学体系升华为一些简单的教学活动和行为,进而促使整体的教学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一、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方向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疑惑,因为当前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生了改变,教师不知道哪种教学模式最适合他们。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在语文中的运用,主要集中在识字和课文阅读当中,而这两个语文教学板块,学生已然可以自主地进行完成。并且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活动相对较少,学生每天都在进行着语文阅读和识字,过于枯燥和乏味,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于是,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小学语文课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

对于这一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第一,语文教学的功能。在岁月的流逝中,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所能发挥出来的功能集中在学生语文知识的提升上。通过小学语文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为以后的交流沟通奠定基础。但对于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则没有太大作用。而语文教学的本质,其提升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包括交流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并培育出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却完全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从语文教学中所获取的知识和能力并不多,不足以应对新时代的变化。为此,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改革,应当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功能出发,对教学体系进行扩充,由单一的识字阅读教学拓展为理解分析、实践探讨、语言交流等多个方面的教学。第二,语文教学的主体。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下,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卷面成绩,导致教学体系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实时完善。现如今,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应当进行适时创新,而创新的核心则要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通过多方面的教育活动,最为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二、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策略

1.简化教学形式,创新教学课堂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长时间进行课文阅读,真正学习知识的时间并不多,而且面Φヒ豢菰锏慕萄模式,学生早已经失去了语文的学习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简化教学形式,把阅读时间相应缩短,或转移到课后,利用课堂时间积极地开展教学活动,最为实际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此外,语文教学是一个感知的过程,其课堂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教室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其他地方开展教学,如进入大自然,感受花儿、大树、鸟儿的气息,这样做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直观感受,还能够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熏陶的效果。外界环境对于学生的语文教育也最为直接有效,教师必须对语文课堂进行创新,实现深层次的语文教学。比如,在学习《蜘蛛织网》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直接观看蜘蛛的网,提高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习惯于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分开。但是二者本身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把二者进行融合,实现一体化教学。以《饮一杯月光》为例,其中的语句有很多值得品味的地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受,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总之,随着时代的变迁,小学语文不能够再停留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而应该积极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带来更高效益,综合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