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知识体系范文

时间:2023-08-06 09:02: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财务知识体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财务知识体系

篇1

一、前言

营销和财务是企业的两大不同的职能部门,不论从部门还是从职业来看,两者的区别不言而喻,但它们的之间的联系确是相当紧密的,首先,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表现为:

1、营销计划和预算是企业财务活动的基础,而营销计划和预算又必须以货币的形式表达出来以符合财务管理的要求;

2、市场营销中的销售广告费用、营业费用以及存货成本的支出都必须受到财务管理的控制,而财务管理必须对市场营销活动中的收入和费用进行控制才能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3、营销活动中会产生一些应收账款,而这些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信用条件以及收账政策对财务管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只有通过财务管理对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才能使营销活动的成果变为企业的利润。

总之,成功的营销必须有财务的支持,而财务管理又必须以营销为基础,二者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其次,两者又相互制约、相互转化,主要表现为:如果没有有效的财务管理,那么企业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市场营销计划也就成了空谈;相反,如果没有好的营销计划,企业商品的销量就上不去,那么就没有资金的流入,财务管理活动就会出现问题,可见二者彼此制约。又因为营销中有财务,财务中有营销,那么有些活动既是营销问题又是财务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在这两个部门互相转化以便得到更好的解决。

从营销和财务的辩证关系可以看出,财务在营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市场营销人员对财务类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如何组织财务类课程的教学工作,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财务类课程均未考虑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目标岗位群和对财务类知识需求的特殊性,而是随意地将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复制”并“粘贴”到市场营销专业的财务类课程当中,“重命名”为《基础会计》、《企业会计学》、《企业会计知识》或《营销会计》等等,不一而足。主要讲述的内容都是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会计人员工作的基础知识,是从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来组织内容的,不能满足营销人员工作的需要。而且,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关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财务知识的探讨还非常的少,也没有进行过系统化的研究。因此,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财务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市场营销工作财务知识需求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可以大体分为三种:企划型人才、销售型人才和推销型人才。企划型人才处于调研、规划、设计、决策等环节,侧重于进行销售策划及管理,强调科统筹规划能力;推销型人才处于销售、服务等实际操作一线环节,侧重于对产品和服务的推销,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销售型人才主要处于操作一线环节中的技术岗位,需要拥有比推销型人才更为复杂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侧重于职业岗位的具体操作,强调动作技能和经验技能。这三类人才都具有彼此难以替代其职责。但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的培养目标都定位在后两种,他们在营销工作中所需要的财务知识可归结为以下几种:

1、财经基本技能知识

首先,营销人员在办理销售业务时必然会用到支票、汇票、本票等票据进行结算,对于支票的填写、支票有效性的鉴别、汇票、本票的办理等,应是营销人员必备的财务技能;其次,营销人员会经常出差,出差前要去财务填写借款单借钱,出差回来要进行费用的报销,即差旅费的报销,则有关借款单、差旅费报销单的填写、各种发票的粘贴应是营销人员具备的财务技能;再次,营销人员从事营销工作经常会与发票打交道,那么如何开具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范围及其使用保管方面的法律规定、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审核要点等也应是营销人员具备的财务技能。

2、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

现金是营销人员在工作中经常接触的,在企业里对现金的管理非常严格,对不熟悉财务知识的营销人员来讲,很容易出错,产生的后果也很严重,因此有关现金收款和付款中常见的差错、查找现金差错的方法、收款和付款中造成差错的原因、现金收付业务容易发生差错的时间、现金的管理及库存现金的限额等知识,对于营销人员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赊销业务也是营销人员经常会做的,这样的结果就会产生企业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到期时,顾客很可能会拖欠货款,原因可概括为无力偿还和故意拖欠两种,对这两种应收款项应采用不同的收账方法,这就要求营销人员具备收账的技巧。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为此,企业应制订合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收账政策。营销人员是销售第一线的工作人员,企业应在营销人员的参与下制订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这就要求营销人员具备应收款的管理能力,能对应收账款的成本进行分析。

营销人员购买商品和销售商品都会与存货发生关系,那么如何合理确定库存成本和最佳订货量、保险储备量及产生滞销存货如何管理、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这也是营销人员应具备的财务知识。

3、税法及纳税筹划的知识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税金问题,与营销人员关系密切的主要是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和印花税。我国税法规定销售货物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要交增值税,如果营销人员销售的货物属于消费税的税目,在交增值税的同时还要交消费税;企业有了盈利就要交企业所得税,营销人员的个人工资、劳务报酬的所得要交个人所得税;销售过程签订的合同要交印花税;所以,税金的计算、缴纳对营销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同时,企业的营销人员还应懂得一定的纳税筹划知识,即可以有效的配合财务人员工作,又可以为企业增资节流。如:营销人员采用委托银行收款的方式将货物销售给客户,按税法的规定,采用委托收款方式销售的货物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货物发出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即销售的当天就发生纳税义务,销售货款确没有收到,这样公司在没有取得货款前就垫付了增值税。而如果营销人员在签订合同时约定以分期收款方式进行交易,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合同约定的收款日,这样公司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取得货款基本是同步的,不存在垫付税款的问题,从而为公司节约了资金。由此可见,营销人员懂得税收筹划对企业的重要性。

4、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知识

营销人员在办理业务前需要先对合作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比如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存货的周转率等,通过这些指标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情况、债务的偿还能力、资金的周转情况,可以有效的避免销售商品发生的坏账,预测企业的经营前景,同时还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这就需要营销人员必须具备企业财务报表的阅读与分析知识,熟悉各种财务报表的结构和项目内涵的基础上,知道阅读时需要关注的问题,并能根据财务报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5、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

营销管理的理念是一切以顾客需要为中心,通过市场调研了解顾客需要,开发研制适销对路的产品,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方,以适当的价格、适当的信息沟通和促销手段,提供给适当的消费者,通过发现市场机会,创造目标顾客,为企业赢得销售额增长,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这种目标的实现需要用到管理会计的相关分析方法,它通过对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的分析,不仅可以评估一种营销方式为整体效益做出的贡献大小,还可以分析出相应的原因,从而为市场营销的调整提供依据。因此,管理会计的相关分析方法如本-量-利分析法、现金流量分析法、销售资金需求量预测法、敏感性分析等也是营销人员应具备的财务知识。

三、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财务知识体系

我们在上述对市场营销人员在工作中对财务知识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又利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专家意见的整合,再结合我们多年的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提炼出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财务知识体系,如下所示:

1、财务基础知识

会计要素

会计科目与账户

复式记账法

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体系

2、财经基本技能

数字的书写

票据的办理和鉴别

借款单、报销单的填写

发票的审核与保管

报销发票的粘贴

3、财务管理知识

现金的管理

应收账款的管理

存货的管理

4、财务报表阅读知识

财务报表的基本结构

财务报表的阅读

财务报表的简单分析

5、税收知识

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法律规定

纳税筹划

6、管理会计知识

变动成本法

本-量-利分析

敏感性分析

现金流量分析

四、结论

总之,财务知识对市场营销人员的作用非常重要,营销专业的学生应对自己所掌握的财务知识体系有个明确的认识和掌握,在将来的营销工作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更应该尊重市场规律,重视财务思维的运用,不仅能对市场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还能运用自己独具的财务眼光去捕捉商机。

注:本文为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究”(项目编号:20095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纪忠.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北方经济,2005,(10):21.

[2]李宇红,赵伯庄,王磊.市场营销教学特点与方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12):112.

[3]张彩江.复杂性:对经济和管理领域中理论认知误区的一个解读[J].系统科学学报,2007,(1):59.

[4]修淑媛.营销与财务的关系及其协调[J].观察与思考,2009,(03).

篇2

从表1可以看出,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考题中近年总题量保持在51题,且题型保持相对的稳定;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值比例为55%和45%,主观题的题量虽只有6道题,但分数比重较大;而且对考生的计算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中国会计视野网站在对中级职称本门课考试中难度大的题型的调查中,有63.51%的人选择了多项选择题,所占比重最大。详细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多数考生对多选题和综合题普遍感觉有难度,这就要求考生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理解,要在有效理解的基础上。积极思考,特别是结合平时实务经验,仔细体会、理解基本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最好尝试用基本理论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思路。这不仅仅有利于通过考试,也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和《经济法》课程有一个重大区别,就是绝大部分内容不存在准则、法律规定,许多决策和分析都要依靠决策者自己的职业判断。因此,对于综合性强的试题,教材上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积极的思考,有意培养思路,方可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另外,笔者对今年《财务管理》试题做了分析和统计,发现指定教材的每章都有考点,覆盖面很广,考题的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如综合题一几乎把教材中有关涉及股票相关的计算做了较全面的测试,其命题点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附权优先认股权价值”、“留存收益筹资成本”、“股票股利”、“股票回购”等内容。因此,考生不仅要熟悉教材,而且能够对教材各章内容融会贯通,并且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近几年命题中,虽然各章的内容或多或少均有涉及,但重点比较明确,难点也较突出,主要分布在第2、3、4、6、7、8、10、12等八章中。

通过上面分析可知,考生有效地借鉴以前年度试题导向性,对于更好地把握该门课的知识结构和考试命题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考生要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和指定的辅导教材认真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而且要对中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情况和要求有所了解,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准备,这才是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的有力保障。

二、2008年《财务管理》命题规律总结

一是严格命题范围,主要集中在考试大纲和指定考试用书中。考试大纲是考核时的纲领性资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全面性,包括了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框架;指定用书是大纲的具体化和细化,是考生最应该认真掌握的内容。考试大纲和指定用书既是考生复习的范围,也是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从这些年考试的试题来看,基本上没有超过考试大纲和考试用书范围的试题。因此,考生应当以书为本,学透教材,全面掌握考试用书的基本内容。

二是考试命题重实务性,兼顾理论性且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财务管理》考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实务为重、结合理论。因为会计资格考试的对象主要是从事实务工作的会计从业人员,考核目标是检验考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论水平。因此,考试的重点在于对实务方法的掌握,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尤其是理论在实务中的运用。不过近几年考试中,涉及到理论方面的试题多围绕基本理论,难题、偏题、怪题较少。因此,考生在准备理论部分时,关键是要真正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如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中多会出现理论性问题,其目的是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这些概念与原理。而实务操作技能主要集中在计算题和综合题。这类题目综合性强,侧重于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是考核的知识点较全面,题量多、计算量多、综合性强,重点难点突出。

首先,《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广,理论和方法问题都比较多。按照“全面考核”的要求,历年的考试内容基本上涵盖了辅导教材的主要知识点。由于每门学科都有其重要的知识点,因此每年的考题对重要知识点的考察所占的分值都较高,为此考生要认真分析和总结历年考题,从中把握重要考点和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其次,《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前后的关联度较高,由于在实务上财务管理的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所以在考试中,往往容易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如第七章资金需求量预测的比率预测法与第八章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的结合;第七章息税前利润的计算与第四章现金净流量、净现值以及内含报酬率的结合;第七章综合资金成本或第二章资本资产定价模式的计算折现率与第四章净现值、计算期统一法的结合运用;第二章风险衡量指标与第八章杠杆的综合计算;第九章剩余股利政策与第八章每股利润无差别法的计算、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与第七章资金需求量预测的综合计算;第九章股票分割和股票回购与第十二章上市公司财务比率的计算;第八章杠杆计算与第十二章因素分析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结合运用等。

最后,《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定量计算分析,课程内容的这一特点反映在考试中,表现为考题的计算量较多。从历年的考试情况看,试题中与计算有关的内容大体上占50%以上。并且,不管是计算分析题还是综合题,其计算量都较大,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试题的这些特点要求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将有关的分析计算方法及其原理作为学习的重点。

需要强调的是,考生要学好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总体上要掌握三个基本项:第一,要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主要指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基本特点,如时间价值、风险、最佳资金结构等。这些内容是掌握财务管理方法的基础,必须下功夫反复的记忆和理解。第二,要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是财务决策的方法、财务分析的方法以及财务评价等方法,如债券价值评估、财务分析体系等这些内容会涉及到一些较深奥的数学知识,对某些考生有一定难度,考生要下一定的功夫。第三,要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技能,考生对书中涉及到的内容,应系统掌握其计算前提、步骤及注意点,弄清业务处理的原理、公式的演变、数据的来源、方法的选择、理论的获取以及案例的启示等。通过记忆公式一案例练习一总结公式,不断反复,从而提高自身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务操作能力。

三、对2009年《财务管理》考生应试的几点启示

《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相对于其他中级职称考试科目知识层次更高级、更复杂,学习难度更大一些,因此,考生们在学习时要注意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一个正确的方法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现将学习这门课程的方法建议如下:

其一,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一个详细周密而又切实可行的计划,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学员们也可以根据辅导课程的进度,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笔者建议采用“有所侧重”的原则来分配宝贵的学习时间,“有所侧重”有两层含义:(1)前期侧重理解性章节,如第2章、第3章、第4章,后期侧重记忆章节,如第1章、第5章、第9章等;(2)侧重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因为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当年一般都要考到。

其二,教材至少看三遍。第一遍粗读,不求甚解,只要求了解《财务管理》一书的大概知识体系,对主要的内容快速浏览,做适当的标记;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教材各章节,适当选择习题加以练习和巩固主要知识点;第三遍,融会贯通,这一阶段一定要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应快速看书,寻找自己还未记牢的知识点,对其进行重点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知识点,反复演练习题,熟练掌握其原理和计算方法,才是考试制胜的法宝。具体时间可安排如下:

第一轮(12、1月份):教材看完第一遍,要求看完就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不做题目。

第二轮(2、3月份):开始做题,同时教材看第二遍。要求做如经济科学出版社的《精选题库》,每门课程一本,此外根据做题进度精读教材。

第三轮(4月份):融会贯通,教材第三遍。要求开始做综合专题,精做研做,彻底搞懂,举一反三。

第四轮(5月一考试前):补缺拾差,教材第四遍。要求做模拟题,回顾自己的专题总结,回顾历年真题,完成全部教材学习。

其三,选择典型的例题练习并熟悉近三年的考题。做练习既可检验看书的效果,又可增强看书的效果,对于应试既必要又重要。在看教材第二遍的同时,可就各章的内容做一些典型习题,力求掌握该章的重要知识点;在看教材第三遍的同时,要选择一些跨章节综合题(历年考题)演练,力求前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考前一般应做5~6套左右质量较高的模拟试题,两天一套,最好安排和《财务管理》的考试时间保持一致,即安排在上午做,一直持续到考前,做完试题后,可针对做题的情况再将教材浏览一遍,做最后一次补缺。这既可以检验自己的综合应试能力,也可以检验自己是否已进入考试状态。

篇3

一、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财务分析中常采用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以及盈亏平衡分析法四种方法。

趋势分析法用于掌握医院的经营动态以及资金变动情况,它以医院财务报表中数据为基础,对某段时间区间的同一指标进行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最终了解资金变化趋势,该分析方法的特点是,数据变化趋势以及方向可以作为医院日后发展的参考;因素分析法,即在找出待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后,确定不同因素对待分析指标的影响作用,因素分析法在确定单个因素影响大小与方向时,前提是假设其它因素不变,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数学方法对事物资料的内部特征与外部联系进行辨识、印证以及取精等处理以获得理想结果;比率分析法中,采用财务中各比率指标来确定医院资金变动程度,在一定情况下,该方法能够将不能比较的指标量化为可以比较的指标,大大降低了分析难度,比率分析法具有计算简单的特点,但需注意其对比指标的相关性与一致性;盈亏平衡分析法便于掌握医疗成本、服务以及收益之间的联系,最终协调医疗服务与预期收益,实现降低医院投资风险的目的。

二、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过程需遵循决策有用、全面性、可操作性以及重要性等原则。

财务分析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财务报表信息完成管理者决策的改善。因此,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需满足决策有效原则,同时具有结果简单明了的特点,为管理者提供医院财务动态、现金变动及经营成果等有效信息;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要满足全面性原则,不仅考虑医院的经营中所产生的现金流动,还要考虑投资和筹资过程发生的资金变动等因素;可操作性主要指,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自身的可行性以及与指标相关数据采集的可行性,离开该原则的体系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结合;重要性原则,即构建体系时要融入重要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观念,部分分析指标具有较高的独立性与不可替代性,若其它指标与其相关性较强,为避免指标过多以及分析过于繁琐,可不用设置此类指标。

三、医院财务分析中财务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医院财务分析中财务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是经济效益、盈利能力以及债务偿还能力。

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主要需建立收支结余、管理费用以及总资产数量的数据采集和显示系统;盈利能力指标体系,需分析包括医药收入的净利率、医疗收入的成本率、药品收入的成本率和资产的净利率等指标;医院的债务偿还能力指标,需建立医院流动资金的比率、资金的速度比率和资产的负债率的数据采集和显示系统。

四、改进财务指标体系的相关措施

1.逐步建立起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体系

财务危机往往是长期管理不善的结果,为了防止因出现资金流通恶化导致医院无法正常运营的情况,医院需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危机预警分析体系。

严格检查资金流向,做好资金变动统计表,分析人员需进行财务运营的监控和跟踪记录工作,财务管理应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构建预警系统,避免资金流向不明。预警分析体系需做到以下三点:首先,确定合适的安全预警区间,例如,预交金一旦低于最低值,系统就会发出预警提示信息;其次,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因突发变故如收入大幅下降、财务比率突降(或持续大幅走低)以及资金周转不通畅等导致的财务危机,详细记录危机中资金流向情况,及时分析危机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后,做好各部门的资金调度工作,做到协调各方面关系实现资金流动态平衡。

2.提升医院财务分析结构的组织协调力

要想实现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水平,需提高财务分析结构的组织协调力,让财务分析更好的为决策者服务,提高决策者事前预测、实践中控制以及事后评估考核的科学性。需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成员纵向与横向联系沟通渠道,便于相关负责人之间进行反馈、预警以及建议等交流。财务分析人员应积极参与医院的经济活动,以增强自身职业判断能力。

3.提高财务分析者的分析水平

对财务分析人员展开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技术与一般技能,旨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医院应定期为员工提供进修财务专业管理知识的机会,向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学习工程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增加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培训员工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举行各种项目管理软件使用技能赛,鼓励员工积极学习软件应用技能,争当软件使用高手,给予获得名次的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奖励。

五、结语

医院要铸就品牌、增加效益与健康稳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合理的财务管控,医院需结合自身财务问题实际情况,逐步完善财务分析体系,在自身获得长远利益的同时,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黄琴. 财务指标体系在医院财务分析中的应用[J]. 时代金融旬刊, 2013(32):1140-1142.

[2] 呼振华. 财务指标体系在医院财务分析中的应用探讨[J]. 财经界:学术版, 2013(2):180-180.

[3] 李黎. 浅析医院财务分析中财务指标体系的运用[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12):39-39.

篇4

(一)财务管理理念过于狭隘

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企业集团所处的财务管理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受限于过去的财务制度,我国不少企业集团秉承的财务管理理念还非常狭隘,并未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全面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应渗透至所有业务环节。企业集团的财务人员没有进行全局财务管理的意识,这无疑会导致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效率在低水平徘徊。

(二)财务制度执行不到位

这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对预算与费用的管理上。首先,对预算管理制度而言,企业集团的财务人员在编制预算时没有严格按照内部管理规范的指引设置预算科目,而是以自己的主观认识或者编制的便利性为考虑因素;预算指标的选取各不相同,导致预算不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对预算执行也没有实施严格的监督与管控,导致企业存在大量的预算外资金支出,从而降低了预算对经营的指导性。其次,对费用管理制度而言,企业集团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并没有将这项制度落实执行,从而导致企业费用支出存在严重的超支现象。

(三)财务管理权限分配混乱

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非常复杂,各下设子公司都是独立法人,拥有很大的财务管理自主性。而集团母公司通常会以子公司的运营实际为基础,指导与监督其财务管理工作,对下设子公司进行不同层面的财务管理,也造成了整个集团财务管理的分散化。随着我国企业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子公司的经济事项越来越复杂,母公司的监管难度随之增加;企业集团出于无奈只能向子公司分配更大的财务管理权限,由于权限分配不具系统性与合理性,导致母公司实际上基本丧失了对子公司的财务监管权,从而导致集团的资金利用效率低下。

(四)财务管理监管形同虚设

虽然企业集团为了提升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收效,但由于监管机制失灵,导致仍然存在不少财务管理问题。例如,有些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为子公司提供了过大的财务管理自主性,却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子公司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做出有损集团总体利益的决策等。财务管理监管形同虚设,造成企业集团的资产严重流失,集团利益受到巨大损害。

(五)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会使资金的进出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导致集团无法了解自身实际的财务状况,也无法对未来的资金状况进行准确预测,这样,企业不但无法实现预定的发展目标,有可能被市场淘汰。此外,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还会导致集团内部的财务信息互换低效,从而出现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协调问题,进而降低集团内的资本管理效率。

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完善建议

(一)建立全面的财务管理理念

企业集团必须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企业的所有业务流程以及环节都是财务管理的对象。基于此,企业集团应对全体员工进行财务管理培训,使其意识到财务管理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此外,还要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从而以全局管理的思想来统筹,以细节管理的方式来落实,并协调好各利益管理方之间的关系;最后,要对财务管理收效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纳入绩效总考评体系中。

(二)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企业集团必须重视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除培养内部的财务骨干之外,还应该积极吸纳企业外部的财务管理人才,从而提升财务管理团队的总体素质。第一,企业集团对于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选拔应优先考虑内部晋升,内部人员更了解企业的组织以及运作情况,从而能协调好各方的关系。第二,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再教育,提升其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第三,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财务管理人员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并定期进行岗位能力考评。第四,完善财务人员绩效考评体系,企业集团需要科学选择考评指标对不同岗位的财务人员进行绩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薪资以及福利待遇的重要参考标准。

(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结合企业集团的产权属性,本文认为其可以设置全面预算管理组织结构:决策机构是整个预算管理的指挥中心,是整个体系的核心;工作机构则包括具体的预算执行部门,这些部门主要负责执行决策机构下达的预算要求,实现各项预算目标。由于企业集团的结构非常复杂,因此,预算管理必须实行分层管理。本文构建的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流程的制度架构如图2所示。图2中的所有制度都是基于预算管理建立的,贯穿预算管理的始终,从而实现对预算的全面管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集团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必须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规范进行,同时还要做好预算管理的反馈工作,从而使企业领导层能够真实了解预算的管理情况。进行全面预算收效分析时,要综合分析每项预算的执行收效,并将所有结果汇总,分析预算存在的总差异。这样就能找出导致预算出现偏差的原因,以此作为下个预算期调整预算项目的基础。

(四)完善制度建设

第一,强化对内部财会制度的建设,从而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与一致性,进而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企业集团要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管理制度,并将制度作为集团内所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指引,并根据制度执行的收效对其进行调整与完善。第二,企业集团必须给予内审工作足够的重视,建设完善的内审制度,从而以内审制度为指引发现当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改进。内审工作一定要保持独立性与权威性,企业集团应将内审部门划归由董事会直接领导,对集团各项管理工作,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审计。

(五)完善治理结构

篇5

站在实践角度来看,国内事业单位所处情况比较复杂。事业单位是政府根据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相关需求,以国有资产为基础建立的。但据有关调查表明,当前事业单位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其中有关财务会计监管方面的问题特别突出。这是政府以及事业单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之中财务会计在监管期间存在问题

(一)监控系统在事业单位之中成了摆设

事业单位被设立之后,其与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就具有很微妙的关系。财政、主管、行业管理和审计等部门都不断对其施压,使其呈多层管理势态。但因为这些部门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管理,依然维持着九龙治水之势,所以就使得事业单位之中财务会计在监管方面难度值有所增加。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国事业单位之中监控系统成了摆设。

(二)如今事业单位之中监管部门太多但却收效甚微

就当前形势而言,事业单位存在的外部监督包含中国银行、税务机关、注册会计师、审计部门、财务部门以及证监会等。在这些监督者之中,注册会计师是最为直接的。注册会计师对事业单位的监管模式一般是由注册会计师以及证监会协同监管。站在实践角度来看,由于目前我国会计服务以及相关业务都不完善,因此注册会计师参与审计服务期间收费的情况也同样不规范。而事业单位为使会计管理这一工作正常展开,一般都会根据市场进行压价。这样就使得事业单位之中财务会计相关监管工作开展起来非常困难。

(三)事业单位之中财务部门在监管方面存在缺失

如今,财务部门将监督注册会计师相关行为向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了全权委托。但是,注册会计师知识一个社团组织,其在制定相关准则期间可能存在一些会计寻租这样的现象。而工商税务有关部门从业务角度对注册会计师进行监管十分困难,特别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和审计部门使用规范有一定差异。而证监会则因为一些人员限制也显得力不从心。在此情况之下,各部门对注册会计师这一行业监管存在缺失。而且,事业单位自身同样存在问题,其中有业务方面的复杂性以及多样性,这都加大了对事业单位之中财务会计相关监督的难度。

二、提升事业单位之中财务会计方面监管体系有效性的策略

(一)确保事业单位之中财务会计方面监管工作独立性

事业单位之中只有成立一个不受其他组织以及部门干扰,并且独立的财务方面监管机构,才可以确保事业单位之中财务会计方面监管工作具有客观性以及科学性。第一,对其内部总会计师采取双向汇报以及管理制度。第二,对其内部总会计师涉及到的下属机构,即计划、会计以及设计部门开展双向汇报以及管理制度。这些部门成立之后,总会计师可以直接进行领导,这样可以使得事业单位之中财务会计方面监管工作保持一定独立的性质。这些部门既要在行政方面向总会计师进行汇报,而且在职能方面也要向相关负责人汇报。

(二)增强对事业单位之中财务收支方面管理

事业单位之中财务会计方面监管体系之中,财务收支方面控制以及管理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如果财务收支没有被控制好,必然会对事业单位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总会计师必须将自身作用发挥出来,涉及到额度较大的财务收入以及支出必须要经其亲自审批以及签字才可以生效。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资金浪费以及外的流现象[1]。

(三)在事业单位之中提升各部门间的制约性

站在实践角度来看,对于事业单位之中财务会计方面监控体系而言,只有在其内部建立一些互相制约的机制,方能确保财务会计相关管理正常保持合法性、客观性以及真实性。所以,当前必须要在事业单位之中建立多种制约机制。第一,政府必须要加强对会计师相关业务的指导以及监督[2]。第二,事业单位之中负责人一定要和同一级别总会计师在行政监管以及领导方面加强工作。第三,事业单位之中负责人和总会计师要分权制衡[3]。第四,事业单位之中审计以及计划部门要和财会部门进行分权制衡。

三、结论

综上可知,事业单位拥有一套合理、完善以及科学的有关财务会计方面监管体系非常重要。针对当前事业单位之中财务会计方面监管系统成了摆设,监管部门众多但却收效甚微以及监管存在缺失等问题,政府以及事业单位一定要确保事业单位之中财务会计方面监管工作独立性,增强对财务收支方面的管理,同时要提升各部门间的制约性,这样才可以完善事业单位之中财务会计相关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李茵.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财务监督探究[J].现代商业,2016(24):159-160.

篇6

医院财务分析是医院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管理者通过财务分析,可以纵向比较评价医院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医院发展目标;同时横向比较发现深层次管理问题,确立医院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医院的上级主管部门则可以通过财务分析报告,更好的了解和把握医院的运营绩效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加强上级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为正确评价医院的运行情况提供决策依据。

二、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内容

指标体系中需要设置的财务指标很多,涉及经济效益、医院管理、偿债能力、变现能力、发展能力等各个方面。除了一些基本的财务指标如业务收入与支出结余、现金流量状况等指标外,财务分析报告的使用者比较关注,能满足医院管理者及上级主管部门宏观管理需要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指标:

1.负债比率指标

负债比率指标又称资产负债率,它表示在医院的总资产中,有多少资产是通过举债所取得的。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通常医院的资产负债率越小,表明医院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但从运营角度考虑,该比率过低,表明医院运用外部资金的能了较差;过高则意味着医院资金不足,依靠借债来维持运营,偿债风险较大。

2.反映医院经营管理水平的指标

(1)存货周转率它是衡量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存货运营效率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周转次数) =业务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表现在医院主要是指库存药品和卫生耗材,该指标反映医院存货管理水平,衡量医院库存是否适量,在保证医院的日常运营需求下,应尽量减少存货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应收账款周转率它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周转次数)=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其中,业务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下同)。应收账款在医院中主要表现为应收医疗款,该指标反映医院病人出院欠费回收的情况,周转率高表明医院病人欠费,医保欠费回收快,医院占用资金少,流动性高,发生坏帐的几率小。

3.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是衡量医院当前的财务能力及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一类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两项。

(1)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该指标反映医院用可在短期内变现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国际上通常认为,流动比率以 2∶1 为好。

(2)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于衡量医院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通常情况下1∶1被认为是较为正常的速动比率。

4.经济效益指标

(1)药品收入占医药收入的比重= 药品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100%

该指标是限额指标,对控制“以药养医”,遏制药品购销不正之风,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有重要意义。

(2)药品综合差价率。它是指药品进销差价和药品零售价的比率,反映医院库存药品将会带给医院多少销售毛利。

(3)职工平均业务收入 = 业务收入÷平均职工人数

该指标是正指标,是衡量医疗服务工作效益和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患者平均医疗费用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该指标值越大,则表明医院为患者提供服务的人次越多。

(4)总资产收益率 = 医院全年业务收入÷平均总资产×100%

该指标是正指标,反映医院资产的利用水平,可评价医院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控制成本支出,对于医院加强成本核算有着重要意义。

5.除了上述一些财务指标外,还有一些非财务指标也很值得重视。主要有:

(1)床位使用率 =实际占用床日数/实际开放床日数

(2)平均住院床日数 =出院病人实际占用床日数/出院病人数

(3)病床周转次数 =出院病人数/平均开放床位数

此外,病人对医院治疗、护理及服务的满意度,医院的科研创新能力及手术成功率等也是衡量各医疗机构在医疗市场中是否有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不容忽视。

三、如何加强医院的财务分析工作

1.领导重视、各部门配合是做好财务分析的关键。各级领导必须转变观念,将财务分析工作放在重要地位,为财务分析提供组织保证和良好环境。

2. 医疗服务系统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较高,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点。要从源头上制止欠费的发生,同时对于避免不了的应收医疗款加大收缴力度,加速资金回笼。

3. 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医院要采取多种培养形式,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拓宽知识面,调整知识结构,使其较系统地掌握财务分析的技术方法和技巧。

4.在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前,在组织由医院财务、审计、计划、设备使用科室等各部门进行论证的前提下,加强市场调查,制定出财务分析可行性方案及投资回收率的测算,合理安排投资比例。

总之,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及医疗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强,医院的业务内容将不断拓展,要想从大量原始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给医院管理者和相关部门使用,对医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一个总体评价,就必须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进行财务分析,使其能为医院的各种经济决策提供合理的建议和真实、准确的依据,并最终保证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渝梁:关于构建医院财务评价体系的探讨[J].财政监督,2006,(2):38

[2]赵美君:浅谈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J].财会通讯,2004,(10):28

篇7

用财务考虑的方法评价企业质量体系的有效性,通过评价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从而增加投资者信心、提高产品用户满意度,无疑是以发挥高等院校人才、技术和科研设备优势,推进科研、技术、企业三者紧密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目的的产学研示范基地质量体系要素的重要控制点。

质量体系的财务考虑就是采用质量成本法(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和外部故障成本)对企业质量体系活动进行财务报告核算。作为产学研示范基地这种特色企业,在质量体系运行中的财务考虑,首先要明确财务是否必须包括在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内,其次务必走出质量成本管理的三大误区。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考虑尺度

我们所倡导的好的质量管理体系,一定是组织在最低成本下的体系运作。如果一个管理体系不能带来财务上的最终收益,看不到组织的持续盈利能力,那么,体系运作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因此,从财务成本的角度来评价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致关重要。但是否事事处处都要将财务管理纳入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呢?笔者认为在具体操作上可灵活把握。

1.可视“产品”的范围来定

如果产学研示范基地执行的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这个标准是利用质量管理体系来确保产品质量满足顾客和应用法规要求而对体系提出要求的,是对产品质量要求的补充,目的是使顾客满意。不仅要保证产品符合规范的“符合性”质量,而且要确保产品满足顾客要求的“适用性”质量。财务管理是否要纳入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应由自己确定。这取决于“产品”的内涵,也就是把自己的“产品”定义为什么。如果仅仅定义为硬件产品,不包括通过硬件产品为顾客提供财务服务的话,可以不包括。因为,ISO9001标准只涉及到体系的有效性,不涉及体系的经济效率。效率是ISO9004标准的范畴;如果产学研示范基地通过硬件产品还向顾客提供财务服务的话,例如,基地不仅销售硬件,同时还为顾客解决购买自己产品的融资服务。那么,基地一定会和顾客发生财务上的联系。此时的财务活动已作为一个“产品”出现,因而必须包括在质量管理体系中。

2.财务参与质量管理和财务内容的审核是两回事

质量管理的好与坏,最终应当用财务数据说话。也就是说基地可以将财务数据作为质量好坏的证据。可以说,“质量管理很好,而财务老是亏损”和“质量管理很乱,财务收益却很好”的都是一种很糟糕的危机。

搞六西格玛管理的话,强调一定要用财务来展示质量的好坏。但是,搞质量管理用的财务数据不应当要求准确到如同会计那样,账面上一分也不差。质量成本的统计如果能准确到100元,笔者认为已经很好、很能说明问题了。

如果基地采用的是TS16949的话,就一定要提供因为质量不好而引起运输费用额外增加的数据,要有这方面的相关质量目标,应要求这类指标逐步下降。因为TS16949体系包含了严格的质量成本考核指标,必须考虑通过统计汇总质量成本来衡量质量工作的好坏。也就是说,此时财务必须参与其中。

二、质量成本管理的三大误区

尽管当今人们的质量成本意思比过去有所加强,已有众多的企业家和员工认识到产品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预防和克服质量缺陷、加强质量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但在质量成本管理的实行上,包括产学研示范基地等中小科技型企业在内的大多数企业,都存在以下误区。

1.只注重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成本管理,忽视产品设计阶段的质量成本管理

ISO8402质量标准把产品质量定义为“产品或服务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这种“满足”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产品设计所做到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程度,称为“设计质量”;二是产品与其设计要求一致程度,称为“符合质量”。当前流行的观念是“质量成本的对象是产品的符合质量”,而忽视了产品的设计质量对产品质量成本的影响。实际上,企业向顾客交付优质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就是企业根据顾客期望形成产品或服务的功能性规格,并通过设计把功能性规格转化为设计规格的过程。因此,全面了解顾客期望是设计出顾客满意产品的关键,而顾客期望一般是通过市场调研所获得的,在对“全面质量管理”的调研中,人们发现“设立了专门市场调研部门的企业远低于设立了产品开发计划部门的企业比例”。市场调研工作的疏忽,导致了产品设计质量低下。具体表现为:产品设计质量不足,产品性能不能达到顾客的期望;产品设计质量过剩,产品的质量远远超出了顾客的期望。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产品离开企业之后,顾客为维持“过剩质量”或因“质量不足”而要额外支付成本,从而导致企业产品信誉损失,隐性成本增加。因此,在产品设计阶段,既要全面满足顾客的需要,又不能盲目增加功能,应当寻求产品质量与顾客满意之间的平衡点。

2.只注重质检与核算对质量成本管理的督促,忽视全员质量管理对质量成本的影响

为了加强质量管理,企业都设立了质检部门,对出厂产品质量把关;同时,由质检部门或会计部门对企业质量成本进行核算。基于这样一种管理模式,许多人认为质量成本管理是质检及会计部门的职责,实际上企业质量成本的形成是企业许多部门共同运作的结果。因此,在质量成本控制中,应将企业全体员工、特别是与产品质量成本相关的设计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售后服务部门成员作为成本控制的主体,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既要奖勤罚懒,又要奖优罚劣,务必将努力降低质量成本变成职工的自觉自愿的行动,从而降低企业内外部失败成本。

3.只注重传统质量成本管理模式的运作,缺乏JIT准时生产方式的战略的思考

传统质量成本最优观认为企业的预防鉴定成本与企业的内外部质量损失成本之间存在此涨彼消的关系,即预防鉴定成本的投入增加,可以降低企业的内外质量损失成本,当预防鉴定成本投入与内外质量损失成本相等时,总质量成本最低,即为企业的最低质量成本点,此点相对应的废次品率即为企业应当保持的废次品率,降低或提高这个比率都会导致企业质量成本的上升。这与JIT准时生产方式的战略思想是相悖的。

JIT生产方式的最终目标就是获取最大利润,与企业的经营目高度一致。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目的,“降低成本”就成为基本目标。在福特时代,降低成本主要是依靠单一品种的规模生产来实现。但在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这一方法行不通。因此,JIT生产方式力图通过“彻底消除浪费”来达到这一目标。所谓浪费,在JIT生产方式的起源地丰田汽车公司,被定义为“只使成本增加的生产诸因素”,也就是说,不会带来任何附加价值的诸因素。这其中,最主要的有生产过剩(即库存)所引起的浪费。因此,为了排除这些浪费,就相应地产生了适量生产、弹性配置作业人数以及保证质量这样三个子目录。由于JIT要求企业全无存货,只有当顾客需要时才进行生产,因而是一个客户“拉动式”的生产系统。要在无存货的前提下及时交货,必须保证生产过程无任何差错,没有生产中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都应符合客户要求,一旦有产品不合格,必然会发生由于返工而造成的内部失败成本,以及由于推迟交货而造成的外部失败成本(信誉损失)。因此,顺应JIT的要求,企业的废次品率只有达到零时才是最完美的。因此,我国企业在当前的整体质量成本目标制定时,应当充分认识到企业质量成本控制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零缺陷”,即企业内外部失败成本为零,平常制定的质量水平及质量成本目标只是一种短期目标,企业最终通过短期目标的不断实现、不断改进,达到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华诚主编:粉末冶金实用工艺学.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462

[2]李红梅: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四大误区.技术经济,2005,208(4):20~27

[3]关玉荣: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商场现代化,2005,11(下):24~25

[4]袁广:质量成本的管理与控制.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30~32

[5]颜志刚:平衡计分卡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探讨.财会通讯,2008,2:120~121

[6]毕意文:平衡计分卡中国战略实施.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7]刘玉英张季明万玉芳:浅谈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当代经济,2005,6:35

篇8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

随着财政体制政策的不断改革与深化,事业单位对于财务管理的理念也有了新的认知,在财务管理的新机制下以发展对自身有利为目标,并将财经法规作为其依据,市场经济理论作为其指导思想,其重点则是放在了单位的理财管理上。但是,通过对近几年来财务管理的相关实践工作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中,可以发现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不足之处仍然有很多。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金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很多方面都缺少严格性; “账外账”的现象严重,补贴借由各种名义进行发放,并且收入不做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不严格,存在漏洞,在实际经费报销过程中许多事业单位为了简化步骤手续,也不能严格按照审批的程序进行;经费的收支过程没有进行预算,或者在有预算的情况下不能有效的执行;收入不公开、不透明,支出不合理,随意扩大了对于开支的范围,许多不该出现的开支费用也进行了账面处理;财务制度还不够健全,会计的核算还有不实之处等等。

上述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违反了相关的制度和规定,从而使得事业单位的成本增加,收入流失严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小团体的趋利意识,对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内部分配问题造成了不公平的影响,攀比心理严重,人心不齐,最终为腐败的发生提供了温床,也对单位办事业的宗旨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一般来讲,事业单位的经费因为预算收入太过单一的原因,其来源主要是靠供给,长久以后就自然的产生了“等、靠、要”的思想意识。因此,在面向市场的时候,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将精力放在创收工作上,以增强事业单位自身的造血机能为主,大力发展其文化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发展趋势肯定会带来多样化的经济收入来源。这时,事业单位就要更加注意收入与支出的管理,将两者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并联合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建立一套全新的以“统、分”结合为主的管理模式。

然而事业单位的管理领导层对财务管理工作往往显得不够重视,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业务水平普遍一般,财务管理能力较为薄弱,其监控作用不能够起到相应的效果,这些就是导致财务管理失控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二、进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加强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进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可以加强会计核算的准确性、真实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在迎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避免违规现象的产生,充分保证相关单位、组织、部门在会计信息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并以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为核心工作。

(二)符合公共财政建立的要求

进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改革建设是积极响应公共财政体系建立的表现。随着相关的公共财政建设要求的推出,国家地方相应又出台了各种相关的改革措施,如: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政府采购、部门预算、集中收付等,都是以建立明确实用的财务运作制度为终极目标。这种组织构架的产生使得单位及部门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已不再是仅仅依靠员工个人的自觉性和对行政命令的维护,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策略,现在的管理手段则是以科学的方法为主,严格实行。

(三)完全符合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需求

进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是完全符合其在未来道路上的发展需求的,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它确保了事业单位的健康和稳定发展方向,其作用不容小觑。

三、构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一)建立并不断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的内部制度控制包括在对业务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管理的流程、相关注意事项、管理要求等,一切要求都要编写成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以书面文件的形式打印编订出来,然后下发给单位各级工作人员,或者在悬挂在办公室等公共场合,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明示,让全单位每一名员工明确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号召、要求其严格遵守,从而带动并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实行,做到每笔业务、每个项目都有据可依、有据可查、有量可控的效果。一套全新并完整的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其形成就在于事业单位各种制度的建立方法和原则以及所有的组织结构的相互贯穿、融合,例如可以贯穿到各种组织机构、电子监控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管理报告制度、内部稽核等到制度中去。因此,对于已经明确了流程、规定的控制制度要以书面文件的形式表示出来,并对文件分别编号,更好的让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活动在相应的制度下开展、进行。

(二)构建公开、透明的信息系统

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不断改进,能够满足财政预算管理以及政府的宏观调控是现行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的首要目的。但就目前的状况来说,这种制度显然已经无法适用于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践的需要了,也不能够满足事业单位管理者自身的利益,由此,信息系统的透明化建设就必须得到完成。第一,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真实的反映出整个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状况;第二,建立统一的经费核算制度,明确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实现统一的财务收支管理目标;第三,通过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制度对各项经费用途进行归类;第四,改变会计报告体系,以公开性为导向,改变过去以满足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管理需求的出发点,实现满足政府和相关利益者新定义,加强信息透明度的建设。

(三)进一步强化财务预算控制

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控制首先要进行科学的规范化的预算编制工作。在过去,事业单位采用的预算方式一般为增量预算,这种预算方式却不能明确的表现出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变化情况。因此,现在零基预算成了事业单位的主流预算方式,它可以细化到各个预算编制单位。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最先要考虑时间紧可行性强的项目,并采用专项项目滚动预算的方法,将当年不能安排的项目留到下一年进行实行。做到收支项目的编制有据可依,制定详细的定额标准,逐步实现“专项经费按项目,公用经费按定额” 的管理要求。

(四)建立明确的问责制度和科学的绩效评价制度

问责制度主要是管理者、领导层通过对自身角色的管理达到规范、警醒自身行为的效果。建设的过程就是管理者、领导层对自身认识的过程,管理者严格约束自身行为,从而规范下属,达到建设内部控制规范的目的。问责制度的产生是有一定必然性的,它是为保障公众对于公共管理政策的参与,并同时满足时代需求的,是委托关系的存续。通过建立监督机制、明确问责标准等规范是建立问责制度的条件。另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担任其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工作,准确评价其作用效果,给事业单位提供相应的依据,利于管理者制定策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诉,国家对于目前的形势必须切合实际的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作出相应的改善,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相关工作岗位的控制,严格约束内部会计工作的相关人员,合理划分和设置相应的会计机构职责、权限,明确不相容职务相互制约、相互分离、相互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或舞弊的现象,并且有效的进行防止,这样,才能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并极大的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宁杰.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11

篇9

1.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原因

近年来,随着不断深化的财政体制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对自身发展有利作为目标进行财务管理的新机制、以理财作为重点、以财经法规作为依据、以市场经济理论作为指导。不过,分析近年来相关工作实践得出以下结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控制工作依然有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没有严格的现金管理制度;收入不做账,存在“账外账”现象,以各种名义进行补贴的发放;松弛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根据审批程序进行经费的报销;收支经费过程不具备预算,即使有预算也没有很好的执行;支出不合理,收入不透明,也就是该支出的没有进行支出,该收入的也没有收上来,对开支范围随意的扩大,在账上很多不应该开支的费用也进行了列支;会计核算不实,财务制度不健全等等。

上述表现是对相关制度以及规定的违反,导致事业单位成本上涨、收入流失,对于小团体趋利的意识起到了一定的助长作用,也造成了很多事业单位不能公平的进行内部分配,产生攀比问题,人心涣散,提生腐败的温床,同时也严重损害了单位办事业的宗旨。在计划经济下产生的管理模式产生严重的影响是这些问题存在主要的原因。一直以来,由于预算收入单一等原因,事业单位的经费基本都是依靠供给,所以,“等、靠、要”的思想逐步地产生了。走向市场以后,事业单位领导必须要搞好创收工作,使自我造血机能得到增强,使文化产业得以发展,针对这一趋势,必然会产生收入来源多样化,由此而来,事业单位必须有机的结合支出管理以及收入管理;资金管理与预算管理;进行一整套新的“统、分”相结合管理模式的建立。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一些事业单位领导还不够重视,不仅如此,财会人员没有较高的业务水平,相对薄弱的财务管理基础等使监控作用不能有效地发挥,对于财务管理失控问题,这就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2.进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第一,进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使会计核算工作得到加强,使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必须要使违规现象得到避免,使相关部门以及单位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以及准确性得到充分的保证,所以,必须使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第二,进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符合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必然的要求。根据公共财政建立的相关要求,国库单一账户制度、集中收付、政府采购、部门预算等各种改革措施逐步出台,建立一种清晰明了的财政运作制度是其最终的目的。针对这样的一种架构,部门以及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工作已经不可以按照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单调的依赖职工个人自觉性以及行政命令进行维护,一种科学同时又相对严密的管理手段成为了一种迫切的需要,其中包括:绩效评价、责任预算以及全面预算等。

第三,进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全符合行政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需求,属于一项至关重要、不可小觑的重要任务,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健康、稳定的发展。

3.构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第一,使控制制度得到建立并不断完善。进行业务处理的过程中,用规章制度以及书面文件的形式表现事业单位管理相关注意事项和流程以及管理的要求等,并向各级工作人员进行下发,或者在一些公众场合,例如办公室等,进行悬挂,这就是所谓的制度控制。明示相关人员,促进其根据制度进行执行,这就是其最根本的目的,由此制度的执行过程才能有量可控、有据可依、有据可查。将事业单位所有的组织结构以及各种制度建立的方法以及原则,贯穿到各种组织机构、电脑化管理制度、电子监控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管理报告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管理制度中去,从而一套完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也就形成了。所以已经确定的流程以及规定等应该用文件的形式进行确定,然后进行发文对文件编号,针对制度定下的框架进行事业单位日常经营活动的开展。

第二,构建透明、公开的信息系统。近年来,我国随着不断深化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当前现行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目的是使政府宏观调控以及财政预算管理得到满足,但是,针对当前的情况,这种制度已经无法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践的需要相适应,同时事业单位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也不能得到满足,所以必须尽快进行完善和改革,进行透明的信息系统的建立。首先,会计确认的基础为权责发生制,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整体的状况真实、全面的反映出来。其次,要将事业经费核算与建设经费核算进行统一,从而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完整性以及真实性得到充分的保证,从而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统一管理目标得以实现。再次,应该根据资金的用途对各项经费支出进行归集,采取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制度。最后,使会计报告体系进行改变。过去的会计报告制度的出发点是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以及财政部门管理需要得到满足,将公开性作为导向,将会计报告制度的出发点定义为使政府和相关利益者的需要得到满足,使信息透明度得到切实的增加。

第三,使财务预算控制得到进一步强化,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预算编制工作。曾经事业单位使用的基本都是增量预算,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变化无法准确的反映出来。所以,必须在事业单位进行零基预算的推行,不仅如此还应该细化到所有预算编制单位。进行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遵守轻重缓急来排序,对于那些急需可行的项目必须优先安排,采用专项项目滚动预算的方法。当年不能安排的可行的项目应该留到下一年进行。所有收支项目都应该有合理的编制依据,定额标准必须足够详细,同时还应该完全统一,使“专项经费按项目,公用经费按定额,人员经费按人数”逐步做到。分别进行队伍建设、专项设备建设、公用服务体系建设、事业单位基础设施改造等专项建设项目库的建立,然后必须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的发展计划,并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保证事业单位总体规划以及专项建设目标相互适应,并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得到有效的提高。

第四,进行严明的问责制度的建立以及科学的绩效评价制度的建立。建立问责制度也就是使管理者对自身角色的特殊性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使自己的行为得到警醒和规范。为了使公众参与公共管理政策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为了满足时代的要求,问责制度的建立属于一种必然的选择,这与委托——关系的存续有着密切的关系。构建问责制度应该从监督机制的建立、问责标准的确定、权力授予机制的规范方面进行。除此之外,对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的工作应该由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承担,然后还应对效果给出准确的评价,提供给事业单位一定的依据,方便管理者进行决策。

总结

总而言之,针对目前新的形势,国家必须给予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以高度的重视,使单位内部与会计工作相关岗位以及各项经济业务的控制得到进一步强化,对单位内部所有和会计控制有关的人员进行严格的约束,使单位内部会计机构职责权限合理的划分以及岗位的合理设置,保证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并相互分离,在制度以及源头上使经济活动有效进行以及资产安全完整得到有充分的保证,对一些错误和舞弊现象必须及时发现,有效纠正,还要进行努力防止,使会计资料的完整、合法、真实得到有效的保证,使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宁杰.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11(24)

篇10

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孤岛及数据壁垒等现象将逐步消失,数据资源将实现开放、共享的新格局。如何利用大数据提高财务分析质量,发挥财务决策参谋作用,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价值最大化是财务人员转型即将面临的新问题。

一、传统财务分析存在的不足

(一)财务分析只关注财务数据,不关注业务指标。传统的财务分析主要集中在三张报表,就数据分析数据,强调数据之间的因果关系。虽然报表分析一定程度也能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但财务报表数据只是定量分析,且跟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相关,尤其当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联系不密切时,财务人员无法掌握生产经营环节中的生产要素、成本费用以及经营管理风险等信息时,对业务层面的分析也仅停留在表面,不能对投资者或者经营者提供具有实际价值的改进建议。

(二)财务分析只重视短期效益,不关注长期战略目标。传统的财务分析只选择两三年的数据对比,通常是与上年同期比较、与年度预算比较。由于分析期间短,易造成管理层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目标。马歇尔曾在分析成本问题时引入了时间因素,他认为,在短期内成本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分,但从长期看,所有的成本都是可变的。因此,对战略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时,需要选择更长的时间跨度分析。

(三)财务分析只关注自身发展,不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传统的财务分析主要针对公司内部,个别延伸到行业分析。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只关心行业指标远远不够,还要关心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变化。以钢铁行业为例,钢铁行业下游需求下降,整个钢铁行业都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如果财务不关注外部环境,那针对产能过剩提出的建议只是加快销售,在当前的宏观形势下,显然这个建议不切合实际。所以想做好财务分析,财务部门必须和业务部门通力合作,从外部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出谋划策。

二、大数据时代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一)大数据时代能够提高财务分析的维度。大数据时代可以取得数据的来源非常多,不仅有内部业务数据,还有政策数据、经济数据等外部数据。数据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包括量化数据和非量化的数据。数据的开放性和数据资源的共享能够提高财务分析的维度,帮助财务人员多角度全面分析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

(二)大数据时代能够提高财务分析的深度。大数据时代更加关注数据间的关联关系,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历年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业务指标设定各种变量,根据变量之间的依随变化找寻与财务数据的关联关系,分析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之间的联动效应。

(三)大数据时代能够提高财务决策支持作用。大数据时代对企业决策所依据的信息完整性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在进行经济决策时,不仅要从自身角度考虑,更要从整个经济环境入手,引入外部数据源,进行多种数据的融合汇总,再运用大数据技术,从巨大的数据库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在数据的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帮助企业做出更为准确的商业决策,从而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

三、如何利用大数据提高财务分析质量

(一)对历史数据进行深加工,挖掘数据间的关联。利用大数据的巨大数据源和数据处理能力,对企业成立以来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以及行业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挖掘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找出企业内部的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在考虑战略目标的前提下,帮助企业尽量减少或者避免那些带来较少经济效益甚至没有经济效益的非增值作业。

(二)打通业务到财务的信息通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全面的信息化系统,从业务前端开始采集数据,确保生产经营中各环节的数据信息,及时、完整、准确地传递到财务部门,实现企业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价值流同步。让财务全面深度融入业务,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价值分析和控制职能,实现企业资源的高效配置和运用。

篇11

1.常规性财务制度,可以分为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两个二级科目,会计核算制度主要分为会计科目、会计编码和会计报表格式等三级内容,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企业资金管理、应收付结算管理和成本管理等三级内容,常规性财务制度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基础。

2.综合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财务核算制度、财务分析和会计电算化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综合性管理制度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内容,关乎内控体系的健全和稳定。

3.财务部门和人员管理制度内容主要有岗位责任制、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分级责任制和违法违规处罚制度等,这一制度内容是财务内控工作实行的主要组织结构,财务部门和人员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对内控系统的执行效力也有重要影响作用。

4.财务审批制度主要有收支审核管理办法、超额费用审批制度、授权审批机制和财务重大事项报告机制等内容,财务审批制度是财务内控工作的主要内容,该制度的好坏直接可以从根本上影响企业财务经济状况,对企业的财务工作有很大的控制力。

5.成本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成本核算办法、成本控制措施、费用管理办法和成本计划管理办法等等,成本管理是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拟上市公司要重视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

二、拟上市公司在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措施

1.建立健全现金流管理机制。拟上市公司的现金流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拟上市公司要规范货币资金管理,要推行集中管理机制,要对各个部门资金的使用和分配进行适当的安排,要根据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资金的优化配置,要根据凭证和有效合同来支付相关的资金款项。资金的使用和催收要进行有效的统一监督和控制。其次,企业要对资金收付进行预算,拟上市公司要注意严格控制资金的预算,要将到期债务和经营性现金流量进行监督,要及时管理拟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应付款项,做好应收款项的清欠清收工作,要科学的预测和控制资金支付风险。再者,企业要优化资金结构,要科学控制拟上市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结构比例,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2.完善企业的采购管理流程。拟上市公司的物资和采购管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收益,从而将会进一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拟上市企业要建立采购价格委员会,要由企业的采购部门、财务部门和生产管理部门共同监督采购工作,可以采用招投标的方式来确定采购价格,也可以通过集中采购等方式简化采购流程。其次,其要注意跟进采购产品的市场价格,要根据市场信号来及时调整采购价格。同时,拟上市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价机制,要对采购的商品质量、价格和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严格审核采购合同,保证取得凭证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再者,拟上市企业要建立存货预警机制,要全面了解资金占用情况,可以运用科学的管理办法来降低存货成本,确定存货储备的最优数量。

篇12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取得资金的渠道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从上世纪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转向多种方式和渠道获得资金,形成了许多经营收入和预算外资金。如何对这些财务资金进行管理,使之实现保值增值,对我国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事业单位财务资金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项资金使用不明确

目前,虽然我国事业单位大多数都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做了明文规定,但是却只是一些简单、粗略的规定,并没有详细地说明哪些支出可以列入专项资金,哪些不可以列入。这就导致在实际操作中,财务人员不能根据相关规定来处理业务,只能根据自身经验来进行操作。同时,许多事业单位都在扩大专项资金的支出范围,将许多明显不属于专项资金的支出也纳入专项资金支出范围,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二)事业单位经费超支问题比较严重

财政部门在事业单位财务资金使用制度中明文规定了经费可以申报的范围和内容。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几乎所有的事业单位在资金列报中都存在经费超支现象。国家审计机构近几年对各乡镇机关的招待费进行了全面审计,发现各乡镇事业单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经费超支现象,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和腐败行为,不仅浪费了国家的钱财,还损害了政府的形象。经费超支的原因有很多,既包括政策实施不到位、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客观因素,也包括单位管理不规范、部门执行力度不到位等主观因素。

(三)财务资金中坏账、呆账现象突出

根据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事业单位往来账项的金额占流动资产的50%以上,在这里面包括相当多的坏账、呆账。这些呆账、坏账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其一,就是在采购商品物资时预付的账款没有得到及时清算,产生了债务纠纷,无法收回预付款而形成呆账、坏账;其二,事业单位违规为其他单位进行担保,借款人到期不能按时清偿债务,事业单位要承担连带责任,银行将事业单位的款项进行扣除,单位不能从借款人那里获得补偿而形成坏账、呆账。

二、事业单位财务资金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财务指标

所谓财务指标就是能直接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指标。主要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资产周转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3类。这3个指标是最常见的指标,主要反映事业单位能否在债务到期时偿还债务。其一,偿债能力指标。该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其中要注意的是债务与有形净资产的比率。这个指标反映的是事业单位的长期偿债能力,该比率越大,说明单位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差,风险也就越大;相反,该值越小,说明单位有足够的资产偿还债务,风险也就相对较小。现阶段,事业单位为了实现各项职能,往往需要筹集大量资金,这时对债务资本的正确衡量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减少财务风险。其二,资产周转能力指标。所谓资产周转能力是指事业单位对资产利用效率的高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较多,除了发挥公共服务的职能外,还可以将空闲的资产出租或者经营从而获得经营收入。同时,对于事业单位报表中存在的坏账、呆账还要选择应收账款周转率作为考察指标。其三,盈利能力。一般而言,最常用的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收入增长率等。这些指标的计算方法都比较简单。在企业中已经是非常熟悉的指标,但是在事业单位中却没有发挥真正的用途。将事业单位获得的经营收入通过盈利能力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其提高经营能力,减少经营风险。

(二)非财务指标

近几年,随着经营环境的复杂多变,市场竞争越演越烈,企业已经开始从重视财务指标向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并重转变。对于事业单位来说,非财务指标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财务管理的效率高低、社会大众的满意程度、服务创新能力等。对于这类“软”标准,事业单位只有通过不断的加强管理来达到改善的目的。

(三)案例分析

本文以内蒙古某院校的校办模具厂2007年~2009年的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各项财务指标来分析该厂的资金运用情况。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该校办工厂的偿债能力比较好,流动比率接近于2,但是由于该厂的存货比较多,所以扣除不容易变现的存货,计算出的速动比例仅在0.3左右,远远低于1的标准值,所以从这两方面看,该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一般;从长期偿债能力来看,资产负债率超过0.5,并且在样本期间,资产负债率呈上升趋势,如果从长期发展来看,该工厂的长期偿债能力呈逐渐减弱趋势。从盈利能力上来讲,本文重点从主营业务利润率来考察企业的盈利能力,该指标值呈下降趋势,并且在2008年降至最低点。原因主要是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该工厂的产品大量积压,影响了效益。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实施,2009年企业经营情况开始有所好转,主营业务利润率开始慢慢上升。对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进行分析,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在2008年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最慢,而到2009年企业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在加快,这说明企业的管理效率在不断提高,从而增加了资金的流动性。

三、完善事业单位财务资金评价体系的相关措施

(一)合理编制事业单位预算计划

首先,事业单位要加强各部门负责人的预算管理意识,可以成立专门的预算编制工作小组,小组成员不仅包括财务人员,还需要包括采购人员、管理人员等。因为一个科学合理的预算计划是需要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协调沟通完成的;其次,制定公正的考核奖惩办法,从而激励员工按照预算计划来完成工作。对忽视预算计划、没有按照预算计划工作的部门或者人员,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从而帮助预算计划在各部门的有效实施;最后,利用信息技术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严格控制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流向,对偏离预算计划的事项进行分析,提出对策,从而为下一年预算的编制提供可靠依据。

(二)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财政机关拨给事业单位的资金是有专门用途的,事业单位应该保证这些资金做到专款专用。首先,事业单位应该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用来规定资金的使用途径及使用标准,做到“有章可循”。其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约束管理,对违规操作、使用专项资金进行及时的审计、纠正,保证资金使用到位。最后,事业单位应该对专项资金的申报加强管理,在此基础上详细地编制专项资金支出明细表,从而增强预算计划的执行力和约束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当然,还可以通过财务指标绩效评价体系,对专项资金使用的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价,及时发现资金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专款专用。

(三)加强对预算外资金和经营收入的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不善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对预算外资金及其他收入进行严格的管理。所以,事业单位要想合理运用财务资金,就必须把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体系中,明确各项预算外收入的使用方法。事业单位获得的经营收入也不能随便使用,应该首先作为预算资金的补充部分,剩下的再进行公共设施建设、职工福利发放等,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各部门私设“小金库”,从而维护单位的利益。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志红.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实施重点[J].财经界(学术).2009(12).

[2]车凤丽.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对策探析[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