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08-07 09:24: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对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对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

篇1

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下,很多学校存在着管理质量较高,学校管理实际作用较差等方面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模式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表现,能够真正展现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对学生的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文章将基于学校管理的实际情况,分析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价值,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与浅见。

一、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模式的价值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模式有助于教育服务意识的增长,营造学校民主化管理氛围,构建开放性的学校管理模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有助于教育服务意识的增长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模式是教育服务意识深入渗透在教学管理活动中的重要表现。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活动中,能够更为全面的提供教育管理服务,也为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带来更多的新鲜血液,构建家长与学校紧密相连的教学管理模式[1]。

(二)营造学校民主化管理氛围

学校管理民主化实际上可谓是当前学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学校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发展均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家长参与的学校管理模式下,能够使教育更加公平,避免集权化问题的出现[2]。

(三)构建开放性的学校管理模式

家长参与的学校管理模式下,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学校可以通过直接与家长联系的方式,构建社会、学校与家庭“三结合,一体化”的教育模式[3]。在这种现代化的学校管理模式下,能够真正改变封闭式的学校管理方式,拓展教育的空间。

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氛围,构建完善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制度以及科学对待每一位家长的建议等方式深入开展。

(一)营造良好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氛围

家长参与的学校管理模式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模式下,不仅学校具有管理学生的责任,同时家长也需要参与到学校管理活动中,展现家长在学生管理活动中的责任。现代管理学认为,学校中的良好人际氛围,能够直接影响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态度,进而也会影响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质量。家长是学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群体。为了使家长更好的参与到学校管理活动中,学校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模式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方面需要尊重家长的个人观点、个人学历、个人态度,注重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中的人际氛围构建。比如学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校管理活动,比如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系列的主题研究会,邀请教师与家长参与到其中。通过丰富多样的联谊活动缩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使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模式能够顺利开展。

(二)构建完善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制度

纵观当前我国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制度的实际开展情况,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很多学校存在着家长参与力度不足等等问题,难以真正展现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制度的实施价值。针对于这种问题,可以通过构建完善的家长参与管理制度予以保证。学校方面可以建立向家长报道的制度,对一段时间内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总结,使家长能够明确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同样的,家长也需要结合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向教师进行总结,互相之间增加沟通。学校可以结合其具体发展情况,制定具体的制度,例如每周进行一次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沟通中需要注意的各项问题等等,通过严格的制度真正确保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科学对待每一位家长的建议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模式下,学校需要在尊重家长个人观点的前提下,辩证性的对待每一位家长的建议,科学处理家长的建议。例如学校可以将家长的建议总结起来,针对于反馈问题较多的内容,通过开展听证会的方式,群策群力,集合所有人的建议进行问题分析。学校方面需要结合学校实际管理情况,分析其中的利弊,对于合理的建议需要及时进行研究和采纳,对于不合理的建议需要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三、结束语

新时期背景下,学校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氛围,构建完善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制度以及科学对待每一位家长的建议等方式,深入贯彻家长参与的学校管理模式,促进学校管理质量的不断提升。

作者:高岳斌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草窝滩中学

参考文献:

篇2

一、明确“深度家校合作”的内涵

为推进深度家校合作项目,首要的工作是统一大家对家校合作的认识,让大家明确教委推进的家校合作是何种合作。因此,明确家校合作的内涵是前提。

1.家校合作的内涵与层次

家校合作主要包括家长为子女主动参加学校教育和学校为学生主动培训家长两个方面,其实质是家长参与学校事务。家长参与学校事务有两个方面,一是参与学校的教育事务,一是参与学校的管理事务。家长参与学校事务的目的可以分为两种,即抱着个人目的,为了自己孩子的教育进行的参与和抱着为了大多数孩子的目的,为了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参与。根据家长参与学校事务的深度,家校合作可以分为浅层次家校合作、初步深入性家校合作、深入性家校合作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在家校浅表层次的合作中,重在学校引导家长参与和学生学习相关的活动,让家长充当教育者,强调家长应该配合好学校教育,这实际上是家庭教育指导,是传统的家校合作比较重视的领域。这种家校合作方式由于需要教师具有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知识体系与技能,而一般教师通常缺乏需要的技能,加上时间与精力的限制,真正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在实践领域也很少见。其次,家庭教育指导是一种封闭式的以学校为主体的家校互动方式,家长没有机会融入学校组织,是学校的局外人,这种家校合作不能引发学校管理方式的根本性改变。我们称之为表层合作。第二,在家校初步深入性合作中,家长作为学校活动自愿参与者,自愿为学校提供无偿服务。如作为班主任的辅助人员帮助教育学生,就某门学科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就自身经历给学生作非正式报告,或者学校利用家长资源开发相关课程。很多重视家校合作的学校目前都在进行这样的尝试。这个层面的合作中,家长的参与不是仅仅为了自己的小孩,而是为了更多的孩子,我们称之为“中度合作”。第三,在家校深入性合作中,家长为子女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家长与学校组织内成员一样可以享受决策权和管理权,且更多地是以学校整体的发展为出发点考虑问题,而不是只考虑自己子女在学校教育中的成长得失。在这种合作中,学校管理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我们称之为“深度合作”。家校合作的层次如下图所示。

2.“深度家校合作”的内涵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深度家校合作是指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具体包括家长对学校重大事件的知情、家长参与学校重大事件的决策、家长对学校教育过程的监督、家长对学校教育结果的评价。

上海市要推进的家校合作是深度家校合作,即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目的是为了改革学校办学模式,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最终目的是提高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没有认识到家校合作意义的校长应该澄清自己的模糊认识,端正态度;在浅表层次探索家校合作的学校应该及早转型到深度家校合作的方向上来。市教委将大力推进该项工作,校长们应该审时度势,及早将深度家校合作工作纳入工作日程。

二、提高认识,转变家校合作观念

家校合作是不是仅仅因为上级部门的推进才具有了被执行的理由?还是其本身就具有正当性与实践合理性?不认识到这一点,家校合作工作将陷入被表面化实施的境地,因此,澄清深度家校合作的理由是十分必要的。

1.从家长的角度看,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具有正当性与合法性

学校教育权本质上是父母教育权的让渡,家长是儿童权利的自然监护人,国家是儿童权利的最高监护人。这就意味着父母教育权的转移不可能是全部的,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并不意味着父母教育权被剥夺。此外,学校教育的结果由学生家长承受,作为儿童监护人的父母有责任和权利维护儿童受教育方面的利益(包括学校教育)。父母对未成年人不可分离的监护责任和义务决定了父母参与学校事务的正当性。

其次,家长除了为人父母,也是社会的公民,监督政府行政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公民具有参与政府决策和监督政府运作的权利与义务,所以,父母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是法律赋予的,具有合法性。

因此,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具有正当性与合法性。学校应当改变过去面对家长时高高在上的态度,不要认为家长是学校的“配角”。学校首先要本着一颗平常心,改变“因为怀疑有问题,才要监督”的偏执想法,积极接纳家长“监督办学”。

2.从政府的角度看,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能提高公共服务满意度

目前,政府职能改革正在从“管理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型,提高公共服务产品的满意度,已经成为服务型政府的价值追求。提高服务的满意度的关键在于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因此,吸纳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创设家校合作的对话平台,使得家长可以对学校工作发表意见,有助于增强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可以提高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

3.从学校的角度看,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是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

现代学校制度是切实保障受教育者权利的制度,其核心是学校教育管理的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的显著特点是服务意识的树立,以及管理模式的民主化、社会化、开放化。集权封闭型的管理模式忽视组织与外部非官方团体(如家长)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相互往来,认为学校应该尽量不受外界影响,倾向于把学校与环境的联系减少到最低程度。相反,民主开放型的管理模式则比较注重学校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认为教育机构是与其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的组织,需要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并随时向社区展示自己的成就。可见,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既是现代学校管理的要求,也必将推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三、建立、健全正规家校合作组织机构

目前,许多学校都设有家长学校或者家长会等家校合作的组织形式,但是,这种家长会的召集人是高高在上的学校,一般在考试后举行,家长会俨然成为教师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表现的“告状会”和考试成绩的“新闻会”,是教师的“一言堂”。家长会内容狭窄且深度不够,交流渠道单一且缺乏连续性,组织机构不够完善,这种家校合作多流于形式。

因此,推进家校合作必须首先成立组织机构,使家校合作工作走上有序发展轨道。各区县教育局要建立、健全区域内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组织机构,成立全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管理机构,委派专人负责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管理、组织、协调工作。同时要求各学校成立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委员会。班级家长委员会的人数为2人,1人为主席,1人为副主席。年级家长委员会人数为4人,一人为主席,3人为副主席。校极家长委员会人数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但人员结构必须包括: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并且家长必须是不同性别的孩子的家长。家委会成员由家长选举产生,以便于家长委员会真正为家长代言。并且规定学校的校务委员会中必须要有家长代表,家长代表的选举标准由家长们自己制定。

四、明确家校合作各执行机构的权利、责任的内容与深度

对于人类行为而言,无非是可以得到什么,必须付出什么,即权力与责任。因此,该项工作的推进必须明确相关组织机构的责、权、利。

1.教育管理部门的职责

对于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而言,首先必须高度重视新型家校合作的推进工作;其次,各区县督导室必须将学校的家校合作工作纳入学校督导、学校考核的范畴内。对于区级家长委员会管理机构而言,其职责是对全区校内家长委员会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组织、管理。并且支持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及时处理学校家长委员会反映的各种情况。

2.学校家长委员会的权利、职责

(1)家长委员会对学校重大事件具有知情权

学校向家长委员会提交书面工作报告,每学期组织一次家长委员会的报告工作。同时,学校应该及时将近期的教学、课题及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向家长进行通报,使家长对学校的全面工作有及时而全面的了解。

(2)家长委员会对学校重大事件有建议权

在重大事件上,学校必须召开会议,听取家长建议,必须对家长的建议作出回应,该采纳的采纳,不该采纳的必须作出书面说明。家长委员会不满意学校的处理意见,可以向区级家长委员会汇报,由区级家长委员会决定最终处理意见。

(3)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具有监督权

家长委员会作为家长自己的组织结构,负责接收家长对学校工作提出的各种意见、建议,并负责与学校沟通。对家长委员会提出的意见、建议,学校必须作出回应。

(4)家长委员会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具有评价权

家长委员会有权组织家长对学校的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对于测评中满意度低的项目,学校必须作出回应。其中,每学年组织教师满意度测评为固定项目,必须实施,学校对那些满意度不高的教师的处理、整改意见必须提交家长委员会。

(5)家长委员会具有向上级家长委员会管理部门的报告权

家长委员会对学校的处理意见不满意,经沟通后仍不满意的,有权向区级家长委员会管理机构上报,有权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

(6)学校及校内三级家长委员会具有沟通信息的责任

学校应该具有校级委员会、校内家长委员会保持经常性联系的工作机制,学校对发现的各类问题信息、建议、意见及时沟通、及时汇总,及时作出回应。

3.学校在家校合作中的职责

(1)学校组织家长成立各级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

(2)学校为家长委员会提供办公场所

(3)学校是家校合作的主体,学校要同家长委员会一起制定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章程、制度

包括学校向家长提交报告、通报学校教育情况的制度,学校接受家长委员会质询、建议的制度,家长对学校全面评价的制度,家长参与维护师生权益的制度,学校课程对家长开放制度,加强学校和家长沟通协作的制度。

篇3

高中做好学校管理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给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所以,必须全面地考虑到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需要,确保学校管理能够让学生和教师都真正的满意。现在进行高中学校管理的时候,不够到位的根本原因便是不够重视学生本体,选择的管理方式没有将学生更好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而是过度地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校升学率的提高,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必须落实人本管理。而想要做好人本管理,需要从下面几点出发。

一、将学生放在首要的位置,进行人性化的管理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学习科学知识的场所,高中学校更是如此,若是在进行学校管理的时候,将人性化管理引入进来,则可以让学校硬性的管理条框更加柔和。学校主体是学生,也必须将学生放在首要的位置,全面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认真地听取学生对学校的相关建议,重视学生内心情感的激发,确保其能够切实遵守学校的制度和信念,这样的学校管理才可以说是成功的。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高中是学生生活和成长的场所,并不是制造大学生的工厂,学校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不能够为了提高升学率而不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对于那些和学生关系比较密切的问题,教师必须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上决策。其次,需要进行学生自治组织的建立,开展各种活动,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需要发挥学生会的作用,将学校管理以及学校的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发挥学生会带头作用,这样才能够让学校管理更加的民主。

二、重视教师管理积极性的调动

教师是高中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做好高中学校管理必须重视教师管理积极性的调动,让其真正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去,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想要做到这点应该从下面几项出发。首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班主任应该和任课教师很好地配合,尊重任课教师的相关建议和意见,和任课教师一起进行有效的管理。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学校管理需要以及自身情况来对自身教学任务进行权衡,在教学的时候尽量地做到公平公正,对于那些资历比较老的教师和年轻教师也应该做到一视同仁。其次,需要重视教师主人翁管理态度的发挥,只有教师真正地认识到了自己对于学校管理的重要性,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以及学校建设中去,教师的学校管理工作热情才可能被激发出来,学校管理才可能做得更好。

三、重视民主精神的发扬,保证管理规范制定的合理性

进行学校管理的时候,需要规章制度来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除了需要将管理权限赋予给教师和学生之外,还需要对高中学校管理的相关条例来进行完善,只有这样,学生和教师的行为才能够被约束。人本管理并不是让教师以及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心意来做每一件事,而是需要受到学校管理规范的相关约束。在进行管理规范制定的时候,需要重视民主精神的发扬,全面地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相关意见和建议,确保制定出的规范能够照顾到不同方面的实际需要。学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届学生的特点都不一样,所以,学校进行管理规范制定的时候,也应该全面地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有意识地进行修订,只有管理规范真正地让人信服,学校管理运转才能够正常,人本管理这个理念才能够真正地深入人心,高校管理才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

四、以人本为视觉创新学校管理的相关理念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学校管理理念想要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必须不断地进行发展和更新,现在出现的学校管理理念也越来越多,学校管理也应该重视新的管理思路和管理理念的实际应用,只有这样管理模式才能够跟上时展需要。所以,对于现在高中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该将人本管理理念放在基础的位置,根据学校管理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将人本管理理念运用到教师和学生管理中去,从而确保整个学校管理体系能够健康地发展,学校也能够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

结语

高中在进行学校管理的时候,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比如学校管理方式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在进行管理的时候没有全面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没有将绝大多数教师纳入到管理体系中去,这些问题的存在也给学校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便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重视人本管理理念的应用,对高中学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将学生放在首要的位置,利用人性化的手段来对学校见管理,打破以往存在的管理界限,将教师和学生的管理积极性真正地调动起来。在进行学校管理规范制定的时候,需要通过民主的方式进行,这样能够给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石道明.人本管理理念下的高中学校管理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4,(10):80.

[2]赵元成.人本管理理念下的高中学校管理探讨[J].学周刊,2017,(10):193-194.

[3]李玉成,庞鸣嵘.论人本管理理念下的高中学校管理[J].科技资讯,2010,(28):221.

篇4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63-02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其核心内容和基础就是教学与管理,学校工作的核心就是教学,要将教学工作落到实处,最重要的就是加强管理,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在新的时代形势下,要全面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就要加强学校管理,推动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小学学校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家长和社会的现实需求。

1.当前小学学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侧重知识传授,轻视素质培养。当前,部分小学学校管理仍将工作重点放在知识传授上,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在教学安排上,学校仍将“主课”放在关键位置,轻视音体美等科目,导致学校管理工作出现偏差。

1.2偏重学生管理,轻视教师管理。就管理对象而言,学校管理者将教育管理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不注重教学关键因素的控制。在执行相关管理制度时,要求学生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在教师管理这一块相对薄弱,教师自律和教研组负责教师管理,这不利于落实学校管理工作[1]。

1.3重视硬件建设,轻视软件提高。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硬件建设往往是管理的重点,相对轻视对学校师生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的管控。部分学校将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和硬件管理纳为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对师生精神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则相对轻视。

1.4重视强制管控,轻视沟通交流。在选择管理方式时,学校不注重提高师生民主意识,在日常管理中不注重沟通,加剧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建设和谐校园,导致同事关系、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紧张,无法在第一时间反馈信息,不利于强化学校管理。

2.提高小学学校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对策

学校管理工作能有效连接学校与教师、与家长、与学生的关系,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和谐、愉悦的校园氛围。所以,学校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水平。

2.1坚持以人为本。在新的时代形势下,学校管理者要坚持实事求是,逐渐改变传统的、落后的管理方式,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方针,将学校工作重点放在服务上。第一,更好的服务教师,倾听教师心声,鼓励教师各抒己见,积极改进教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弊端,为教师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二,更好的服务学生,定期与学生家长交流意见,将学生、家长对学校及教师意见反馈给管理者,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第三,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从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素质[2]。

2.2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要以新课改理念为基本指导思想,重点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第一,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尤其要重视对美术、体育等科目教师的培养,强化其对本职工作的认知,给与其一定的奖惩措施和物质保障,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第二,合理安排教学保障、课程安排以及教师培养等工作,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素质教育的基本着眼点就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营造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

2.3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第一,注重培养并提高教师的能力素质。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活动质量。在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将提高教师素质作为管理的基本着眼点,多渠道、多角度的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第二,加强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交流。管理者要倾听教师意见,主动与教师交流,认真听取教师关于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密切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关系。第三,积极构建完善的教学网络平台。要加强学校管理系统建设,为广大教师与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推动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2.4提高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学校管理机构人员要积极解放思想,规范自身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广大教职工树立表率,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环境。第一,要讲究民主。积极与教职工进行沟通和交流,和谐工作氛围,强化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配合。第二,做好表率。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形成良好的表率作用,遵循服务至上的理念,发挥榜样的力量,以自身言行感染教师。第三,加强廉政建设。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营造积极、正面的工作形象;实现权利的制约和平衡,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学校管理人员要强化自身服务意识,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与教师建立起和谐、亲密的工作关系和朋友关系,推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3]。

参考文献:

篇5

一、对2008—2009学年教学质量的分析

为进一步提升我县教育的竞争力,去年十月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快基础教育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今年3月,教体局出台了《关于开展教育质量管理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先后下发了《关于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教学成绩评估及奖励方案》、《学区研训室及教研员、研训员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各中小学以“质量管理年活动”为载体,高扬了教育质量主旋律,学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不断健全。各校抓管理、建机制,抓师训、搞研讨,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基本实现了学校管理的由行政领导向服务指导转变,由经验粗放型向科学精细型转变,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管理转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将2009年教学成绩分析如下:

(一)小考成绩分析

篇6

一、决策民主

在学校决策方面,要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处理学校重大事务时,必须考虑学校每位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校委会全体成员商议后,制定出最佳方案。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也要发扬这种民主作风。

二、财务民主

在学校财务管理方面,要充分体现民主。任何财务支出都务必做到合理、公开。每一项帐目都如实、详细记载,并让每一位教师知情。如我校在前几年刚实施“两免一补”政策时,减免学杂费用的只是部分家庭贫困的学生。这样一来,确定家庭贫困的学生将是一项非常棘手的事情。学校充分发扬民主,与村委会及时沟通,要求班主任深入学生家庭了解每位学生家庭生活情况,从中遴选出贫困生,确定免费学生名单。并将免费学生名单在家长会上进行公布,使学生与家长心里有数,对学校决定的结果心服口服。

三、评优民主

在教师评优选先、职称评聘方面,一定要做到民主、公平、公正。评选前,让每位教师都要清楚评选条件。根据评选要求,全体教师充分酝酿讨论推荐出人选。校务委员会结合教师平时表现和考核结果研究决定,并将结果及时公示。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也要充分发扬民主,无论是班干部选举,还是三好学生的评选都要通过全班的一致表决来决定。学校活动评奖时,考虑到个人欣赏的差异性,在选定评奖人员时,不仅有教师的参与,还有学生代表的参加,尽量做到评选民主化。

为了更加深入地发扬民主,学校应该定时召开教代会和家长会,在会议上把学校规划、财务收支、工作计划、安全要求以及学校存在的问题等都要毫无保留地向广大教师和家长讲清楚,说明白,征求他们对学校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他们对学校管理方面进行的监督。校委会要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及时纠正和弥补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错误和不足。

在具体的学校管理实践中,人性化管理要求管理者对管理对象将无微不至的关心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

关心是学校管理的一种心态和必须的思想意识,学校管理中关心应当渗透于学校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从细微处见精神,从而承接和延伸关心,使这种关心有形有肉,内容更加充实。关心与工作、学习相结合,也就是思想与行动相结合相统一的一种表现,这种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领导对教师

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对教师队伍的管理,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说教,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实际工作中的关心和帮助。尤其是对于年轻教师,校领导要以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去积极地帮助和指导他们,让他们有信心,有依靠,有学习的榜样。比如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要鼓励他们积极自学,在他们参加骨干教师、教学新秀评选活动中,帮助他们设计教学思路,指导教学方法等,使他们取得好的成绩。生活上,对于年轻教师要给予关心和关怀。如:前几年,没有校车,学校大多数教师都住校,作为校长,我对住校的教师特别关照。冬天生火的时候,提醒他们注意安全,以防煤气中毒,直到他们都睡了以后,我才休息。吃饭是住校教师的一大难题,作为学校管理者,时刻关注他们缺少什么,并为他们及时购买,使住校的教师能够吃好,安心工作。对有小孩的教师,我经常了解情况,一旦孩子有病,马上督促他们去医院给孩子看病,从来没有为此而不给请假的情况。就是从我校调走的教师,我们都要进行欢送,给他们买纪念品,让他们从我校高高兴兴地离开。

篇7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7―0022―01

学校的管理最需要的就是人的参与,这也是展开管理活动最基本的因素。学校的管理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在学校的管理理念当中将人本化的管理理念作为核心。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无论是教育理念创新还是管理理念创新,其最基本的出发点都是人。构建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将学校中的人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出来,促进学校建设健康持续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学校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的创新做出具体的论述。

一、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论

1.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主要的理论基础,最先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界,其主要的核心内容就是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其主要采用的手段就是激励方法,使人的潜能和自我价值得到充分的激发,其主要的管理对象和活力资源也是人。更加深刻地讲,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就是将人在管理汇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地显示出来,将人的品质进行提升,促进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2.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思想。这种管理思想就是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应用到学校管理的相关工作中,遵循关心人和解放人以及发展人的根本原则,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将人作为主体,将学校中的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进行挖掘,将和学校利益有关的人员进行充分考虑,无论是学校的集体目标,还是个人的目标,都要得到实现。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思想应该做到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在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要将以人为本的观念进行渗透。

二、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创新的具体措施

1. 学校的管理者要走向基层。将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学校的管理者应该首先做出创新,要从办公室内走出来,走向校园。在校园内部认真地进行观察,将学校管理的核心找出来,将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并且要及时找到对策进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要具备很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认真对待学校管理工作,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要做到及时发现,并且要给予针对性的建议,除此之外,管理者要对各个部门进行查访,搜集到更多的有效的反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对于学生实际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他们遇到的困难给予帮助,对于那些不良的现象要尽力阻止,找出发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教师与学生的之间的关系要不断得到增强,减少管理盲点的出现。

2. 教师的专业成长要不断得到推动。学校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教师,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显得非常重要,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教师的管理,对于教师队伍的管理程度,对学校管理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提高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采取十分有效的办法来完成。学校可以组织具体的科研活动,让所有的教师进行观看,或者可以邀请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对教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将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行大幅度的提升。

在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师生关系,这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会起到影响。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得到创新就要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抛弃传统的师生关系的观念,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理念。教师要和学生多沟通,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存在距离感,激发出教师高度的责任感,这也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动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教学效果。

篇8

学生是学校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农村小学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学生的管理。要提高农村小学的管理效率,促进农村小学健康发展,不能单一地从学校入手,应该结合学校、学生、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管理效率。

一、重视师资力量建设

一个学校的师资力量是学校发展的关键,然而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弱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由于教师资源短缺,部分农村小学一个老师要同时教授不同的课程,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管理水平。所以要提高农村小学管理效率,就要不断地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所以学校要重视师德师风的建设。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学校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师行为,从而推进学校的管理工作。

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交流

要提高农村小学管理效率,不能只是单一地从学校入手。教师应该与家庭联合起来,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通过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状况,更可以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建议,从而根据家长的建议,对学校需要改进的方面进行总结,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提高农村小学管理效率。

所以,学校可以通过建立长期的家校沟通制度的方式,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家长会,家长会不仅可以使家长详细了解学生情况,还可以使家长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以便辅助学校开展管理工作。尤其是农村小学会存在一部分留守儿童,对于留守儿童的管理,教师更应该多与家长沟通,以便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教师和家长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家长和教师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容易开展,进而提高农村小学的管理效率。

三、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制度

要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要依靠学校和老师的管理,更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明确自身对学校管理的重要性。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使学生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墙,将文化墙按不同板块分配给不同年级的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年级特点,设计自己喜欢的校园标语。这些学生自己设计的标语,可以对学生起到有效约束作用,规范学生的行为,进而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

教师在进行学校管理工作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制度,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干部的培养,培养一支执行力较强的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干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开展管理工作,还可以辅助教师开展管理工作,从而推进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健全学校管理制度

目前,大多数农村学校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学校的管理制度,是规范学校师生的重要参考,也是学校问题的解决办法。所以,要提高农村小学管理效率,就要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并且,学校的管理制度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丰富制度,避免管理制度单一的问题,使学校的管理制度更符合学校的发展,真正发挥制度本身的作用。

奖惩制度是学校管理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与学生关系较为密切的一项制度。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奖惩制度的管理作用,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要给予奖励,受到奖励的学生会再接再厉,做得更好,其他学生也会努力向他们看齐。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也要进行相应的合理的处罚,警告本人的同时也会对其他学生起到警告作用。并且这种奖惩制度不仅仅针对学生,对于教师也要实施奖惩制度。对于对学校管理工作有贡献的教师要给予合理的奖励,激励教师继续努力,双管齐下,有效提高农村小学管理效率。

篇9

一、目前学校教师评价制度存在的种种新问题

(一)对评价目的的熟悉存在偏差。目前许多教师和学校领导都认为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鉴定和考核。有的领导把取得教师评价的结果看成教师评价工作的结束。并没有熟悉到教师评价其实就是为了反馈教师工作的效果,进而作为促进教师改进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仅仅把它作为一种管理手段。甚至有的学校把对教师的评价仅看作奖金分配及晋升职称的主要依据,因此因为受利益驱动,部分教师为了取得好的评价而走歪门邪道,而不去反思自己的教学。

(二)评价制度结构上存在严重的不合理。首先,从结构上来看,目前主要还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的、鉴定性的评价。经常依靠办公室、教室外边的走廊、校园里的道听途说或者偶然见到的现象下结论。缺乏正确、准确、客观全面而又有效的标准,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较差。这种结构简单、信息传递方向单一的评价系统,不可能充分调动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缺乏教师的参和。评价时当事人也就是被评价教师一般没有在场,反馈信息时也过于笼统,往往是即便年年搞评价,教师们也不知道自己的弱点和强项在哪里。

(四)缺乏建设性意见。有的学校主管教学领导,只是提出批评意见,而不能提出可供参考的有价值的建议,评价过后也不召开教师会议讨论探究如何改进教学,把教师评价看成一种可以敷衍了事的任务。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现在的教师评价制度及过程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二、如何完善教师评价制度

(一)明确评价目标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首先,必须明确教育评价的目的主要是导向、激励、改进教师的工作。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调控的功能,促进每个教师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促进学校的领导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校教师的素质及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确立教师评价的正确依据。正确的依据应该是摘要:教师的教育价值观、预期的教育目标、社会的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反馈等。其中包括摘要:教师的师德水平,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教师的工作能力及水平,要具有管理学生群体的能力,教育教学工作探究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师的工作业绩。在以上几项评价依据中,尤以师德和教学能力为重。

三、制定合理的评价方案

(一)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自评能促进教师自我反省,进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发展。每个教师可根据自己教育教学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以及自己所教学科的特征,找出自己的发展优势和不足,然后把拟定出的改进要点和改进计划,形成一个教师自我分析评价表。

(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首先要打破"师道尊严"的局面,让自己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然后,通过学校管理者向学生定期召开学生评价教师的座谈会,作为定性评价;和此同时,教师自己还要不定期地召开学生专题座谈会,作为灵活性、过程性评价;学校还可以在校内设立学生评价教师教学专题信箱。也可以设计学生调查问卷,让学生通过纸面答卷的形式,完成对教师的评价。

(三)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学校管理者在操作评价的过程中,首先要参和教师对教师的评价,和教师个人单独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肯定教师的优势,指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可以改进的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四、发挥教师评价制度的功能提升学校管理质量

(一)正确的导向。给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激励功能。能够激起干部,教师发扬优点,促进人们工作的主动性和热情,激励人们将全部精力投入工作,学习。

(三)鉴定功能。成功的教师评价制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有助于确定教师是否需要及需要接受怎样的培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和教师间的交流关系等等。

篇10

(一)对评价目的的认识存在偏差。目前许多教师和学校领导都认为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鉴定和考核。有的领导把取得教师评价的结果看成教师评价工作的结束。并没有认识到教师评价其实就是为了反馈教师工作的效果,进而作为促进教师改进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仅仅把它作为一种管理手段。甚至有的学校把对教师的评价仅看作奖金分配及晋升职称的主要依据,因此因为受利益驱动,部分教师为了取得好的评价而走歪门邪道,而不去反思自己的教学。

(二)评价制度结构上存在严重的不合理。首先,从结构上来看,目前主要还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的、鉴定性的评价。经常依靠办公室、教室外边的走廊、校园里的道听途说或者偶然见到的现象下结论。缺乏正确、准确、客观全面而又有效的标准,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较差。这种结构简单、信息传递方向单一的评价系统,不可能充分调动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缺乏教师的参与。评价时当事人也就是被评价教师一般没有在场,反馈信息时也过于笼统,往往是即便年年搞评价,教师们也不知道自己的弱点与强项在哪里。

(四)缺乏建设性意见。有的学校主管教学领导,只是提出批评意见,而不能提出可供参考的有价值的建议,评价过后也不召开教师会议讨论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把教师评价看成一种可以敷衍了事的任务。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现在的教师评价制度及过程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二、如何完善教师评价制度

(一)明确评价目标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首先,必须明确教育评价的目的主要是导向、激励、改进教师的工作。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调控的作用,促进每个教师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促进学校的领导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校教师的素质及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确立教师评价的正确依据。正确的依据应该是:教师的教育价值观、预期的教育目标、社会的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反馈等。其中包括:教师的师德水平,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教师的工作能力及水平,要具有管理学生群体的能力,教育教学工作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师的工作业绩。在以上几项评价依据中,尤以师德和教学能力为重。

三、制定合理的评价方案

(一)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自评能促进教师自我反省,进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发展。每个教师可根据自己教育教学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以及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找出自己的发展优势和不足,然后把拟定出的改进要点和改进计划,形成一个教师自我分析评价表。

(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首先要打破"师道尊严"的局面,让自己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然后,通过学校管理者向学生定期召开学生评价教师的座谈会,作为定性评价;与此同时,教师自己还要不定期地召开学生专题座谈会,作为灵活性、过程性评价;学校还可以在校内设立学生评价教师教学专题信箱。也可以设计学生调查问卷,让学生通过纸面答卷的形式,完成对教师的评价。

(三)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学校管理者在操作评价的过程中,首先要参与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与教师个人单独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肯定教师的优势,指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可以改进的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四、发挥教师评价制度的作用提升学校管理质量

(一)正确的导向。给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激励功能。能够激起干部,教师发扬优点,促进人们工作的主动性与热情,激励人们将全部精力投入工作,学习。

(三)鉴定功能。成功的教师评价制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有助于确定教师是否需要及需要接受怎样的培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和教师间的交流关系等等。

(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师评价活动。

篇11

一、校长要树立依靠教师的民主观念

对于学校的管理来说,人是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因素。教师既是管理的客体,也是管理的主体。要管理好学校,校长必须在思想上树立依靠教师、尊重教师的民主观念。一所学校办得如何,校长固然起着决定作用。但是,人无完人,就个人的学识、素质能力等方面来说,教师一定有不少超越校长的地方。所以校长应放下架子,从情感上尊重教师。只有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倾听教师的呼声和意见,校长才能树立威信,管理好学校。

二、校长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要制定工作目标计划、组织教研活动、安排考试和检查总结教学工作外,日常的教学工作都要由教师去完成,这就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要鼓励教师大胆尝试教学改革。学校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留批、课外辅导等方面的制度要求,不必规定过细、管得过死;应减少一些“硬性”规定,增加一些教学“弹性”。教学工作制度既要体现一定的规范性、可行性,又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激励性,以利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发挥创造力,使学校管理工作在教师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的良好态势下达到优化。校长还要多鼓励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研论文、观摩教学和交流经验,以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要让教师参与管理,激发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校长除了要发挥校委会、工会、教导处、德教处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外,还要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如学期的工作计划、活动安排、各项管理目标、教改方案等的制定,都要鼓励教师发表意见和看法。此外,学校还要制定鼓励教师提建议的政策,使教师主动地关心学校大事,自觉履行主人翁的管理职责。校长要善于把教师的合理意见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并把教师的合理建议渗透到学校工作中去,写进学校工作计划或工作要点中。这样,学校的工作计划和安排就体现了教师集体的智慧,能使教师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从而形成一种推动学校管理工作的力量。

四、要让教师参与学校工作评估

校长应大胆放权,让教师自己制定与学校总体管理目标紧密联系的责任目标,并指导教师实施和评价。这样,能使教师由认识上的“认同”发展到情感上的“认同”,以达到学校领导和教师在管理工作中的“默契配合”。教师参与学校目标管理和评价的范围可以拓展到德育的目标管理、教学质量的目标管理以及教学工作的评优等。

五、让教师参与监督,激发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篇12

一、弘扬主旋律,宣传新的教育政策,对教师们进行正面引导

目前国家的教育理念已经开始改变,例如:从提倡教师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转向鼓励中小学教师发展自我、成名成家;从大规模的合校并点转向区域化、均衡化的教育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改变科目的分值设置,改变功利化的教育模式,让教育回归原生态。为了提高教师地位,对教师任职资格制度也进行了改革,提高了获取教师任职资格的门槛,即使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也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教师资格考试,才能取得教师任职资格证书。此外,教师职称制度也在逐步改革,在中小学教师中已经开始增加正高级职称的名额。管理者可以通过这些正面信息的传达让教师知道国家正在想办法提高教师待遇,引导他们积极地去对待教育工作。

二、学校要建立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做到规范化办学

学校的管理制度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涉及学校所有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一定要尊重广大教师的意见。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该分以下几个步骤:1.调查研究。制度的制定是为了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不调查不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所以第一步就是调查研究、了解实情。2.组织教职工委员会讨论,拿出初稿。3.把初稿分发给教师并征求他们的建议。4.对教师提出的建议进行汇总并提交教职工委员会再次讨论定稿。5.学校大会公布实施。

比如:《沙河五中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就是在教师全员参与的情况下制定的,并且随着学校实情的变化不断进行修改。修改的过程也是透明的,完全是由教师讨论并提出反馈建议,学校再组织教师代表整理建议,并依照大多数教师的建议进行修改。发放绩效工资时,学校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对于分配结果教师也都能够欣然接受。

三、学校管理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演好自己的角色,提高自身的素质

1.借助榜样的力量。首先,学校管理者要做教师的榜样,要求教师做到的事自己一定要做到、做好。在道德标准、思想作风上,要高标准要求自己,做教师生活中的楷模;在教学工作中,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做教师工作中的领路人。其次,从我校教师队伍内部找典型、树榜样,比如我们学校的崔然老师课堂教学理念先进,善于创新,在教学改革上常有突破,就可以把她作为课改榜样;陈捧书老师,埋头苦干从不计较工作得失,30年如一日,教学工作从未放松,可以作为师德楷模。身边榜样的力量,更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2.学会服务于教师。作为学校管理者,不应高高在上,而应多为教师服务,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工作上帮助他们,在业务上指导他们,融入他们中间去,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从人性的角度来讲,一直要求教师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中也是不现实的,对此,我们大胆提出了“家庭第一,健康第二,工作第三”的口号。让教师看到学校管理者对他们的爱护,当他们真正感受到学校管理者的关心之后,反而会做到“工作第一,健康第二,家庭第三”。我想这也许就是《孙子兵法》上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吧!

3.学会与教师沟通。教师是小知识分子,普遍爱面子、自尊心强,在与他们沟通时要适时、适地、适度。对于个性特别强的教师,要运用多种渠道进行沟通,要给教师讲明道理:要想获得自尊,就必须自强,要想在工作中做出成就,就必须有勇于献身的精神,有投入才会有收获。不实在、不踏实、不努力、不奋斗、不积极的人永远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四、规划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教师们树立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

教师长年在学校里闭门教书,从初一教到初三,又从初三教到初一,视野被固定在一个小范围内,有的教师经过几轮教学小有成就沾沾自喜,停步不前,进而产生职业的倦怠。因此,必须要把老师从自满的“牢笼”中解放出来,要为教师谋划专业发展之路,促使他们不断充实自己、改变自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