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品质如何培养范文

时间:2023-08-07 09:24: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思维品质如何培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思维品质如何培养

篇1

一、应体现中职数学的教育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中职数学观下的数学教育首先面临的应是数学教育观念的转变,切实培养和发展中职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了解数学之特点,明确数学之应用 ,体会数学之美妙,形成对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算法的认识。作为中职毕业生,要能将学到的基本数学理论和知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好地发展,在社会生活中体现出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二、应加强应用性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的应用意识是指当学生接受一个新的数学理论时,能主动地探索这一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并能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计算、推理等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如:在讲授《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前,先引出一例:我愿意在一个月(以30天计)内每天给你1万元,但在这个月内,你必须从第一天起给我回扣1 分钱,第二天2分钱……即每一天回扣给我的钱数是上一天的2倍,有谁愿意?问题一提出,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同学们讨论、计算,气氛活跃。通过引导,学生能写出回扣的总和为1+2+22 +…+229 分。这共有30个加数,计算烦琐。这时引导出解决问题的新知识:《等比数列求和》,并提出:①什么是等比数列?②等比数列是如何求和的呢?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能积极参与,用“错项相减法”推导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Sn=■(q≠1)。接着让学生应用公式先解答这个问题,通过计算可知S30 =■= 230-1 (约1074万元)。

这样让学生通过推理、计算等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三、应加强层次性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现在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的差异较大,在教学过程应抓住数学的基本思想,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深入浅出,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观念,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成功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在讲授《二次根式的性质》:■= │a│时。因这个性质的关键和难点都是在符号上,学生容易出错,为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要求,可以提出如下二类层次问题:A:(1)■= ;■= ;(2)■=(y>0);■= ( x>2);

B:判断下列式子成立的条件:■= x-4( );■= 5-y ( )。这样让学生更一步明了■的结果是由a的取值条件决定的,加深了对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四、应创新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关键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更新教学观念,抓好创新教学。

(一)开展好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共同解决问题。

如在讲授《函数》时,结合教材内容,笔者提出下列问题:问题1:三角形的面积为一定值时,其一边与这边上的高成反比例。为什么?

问题2: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一定值时,其一边与这边上的高是否成反比例?

解完问题1之后,对问题2,很多学生认为一般三角形尚且如此,那么等边三角形也不会例外。这时向学生指出,这个答案是错误的,那到底错在哪里呢?

等边三角形面积为一定值时,这个三角形就已唯一确定了,因而也就不存在底与高是变量的问题了。当学生弄清这个道理后,再让学生思考:除了等边三角形之外,还有什么三角形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经过学生的思考,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对于两个角确定,或两边及其夹角确定,或三边确定的三角形,其一边与这边上的高不成反比例;对于一个角确定或底边及腰长确定的等腰三角形,其一边与这边上的高不成反比例;对于有一个锐角确定或两边确定的直角三角形,其一边与这边上的高也不成反比例。

(二)适时抓好开放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放题的特征是题目的条件具有多样性,进行开放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问题,启发学生应用知识,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去发现新的方法和途径,从而解决问题。

如:下列是关于x的方程:x2+2(m-1)x +3m2 -11=0。试问这个方程有没有解?要使方程有实根,应添加什么条件?要使方程没有实数根,又要添加什么条件呢?

这道题可以这样思考:方程有没有解,主要是由根的判别式决定的。而此题的判别式= 4(m - 1)2-4(3m2-11)= - 8(m2+m-6)。要使方程有实数根,则≥0,即-8(m2+m-6)≥0,可解得:当-3≤m≤2时,方程有实数根;反之,当≤0时,可解得:m≤-3或 m≥2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知识的理解、应用得到提高的同时,思维的创新也得到了锻炼。

五、抓好解题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培养学生解题的敏捷性,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一题多解(证)”等题型进行教学。

如: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练习课时,有道题:

已知:三点A(1,-1),B(3,3),C(4,5)。求证:这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同学们经过讨论、分析,较多同学采用如下三种证法:

证法一: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先求∣AB∣、∣BC∣、∣AC∣,证明其中最长的一条线段长度是其它两条线段的长度和;

证法二:利用两直线的斜率相等,即证过A、B;A、C两点的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

证法三:利用直线方程的两点式,求出过A、B、C中任意两点的直线方程,证明第三点的坐标适合此方程。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2-0035-01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可见,我国的教育家思想家,已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加强思维训练,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语文要想真正出成效,不能仅局限于教法的改变,而要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创设,是教师的教学艺术得体现。正如名人所说:语文课堂教学中,导思的过程,若起伏跌它,有张有弛的流动感,若清新别致,能充溢着灵动和诗意的光辉,则必将营造出朝气蓬勃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开发将大有裨益。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呢?

精心设计导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开端。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例如:我在讲口技一课时,先创设教学情境:播放录音《洛桑学艺》,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努力听,三分钟后让他们口述从中听到什么?洛桑表演了那些内容?紧接着启发学生:假如一个表演者,在舞台上两手空空,而他却能演奏出优美的blues,模拟出“泰坦尼克号”的汽笛声,弹出凄婉的《二泉映月》,他依靠的是什么本领?这在曲艺中被称作什?将学生不知觉么的带入《口技》之中。

善于捕捉思想火花,因势利导激活思维是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培养思维能力的又一策略。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思路不够开阔,学习质量不是很高,表现在学习上,懒于动脑,可是他们也时而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应善于捕捉这一智慧的火花,点亮他们智慧的心灯,开启他们思维之扉。例如教学《狼》一文时,师生都在大谈狼的狡猾,屠户的勇敢机智。这是,平时成绩较差的一位同学小声道:“两只狼有合作精神。”我便叫他起来,请他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他胆怯的站了起来,低下头,不敢说。我又进一步鼓励道:“老师认为你的观点很新颖,很有价值,你能说出来供大家借鉴吗?”听到这话,这位同学眼神中流露出了异样的光芒,颤声道:“老师,您不是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吗,狼虽然失败了,但他们配合默契,这种合作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听了这话,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而这位同学涨红了脸两眼熠熠闪光。此后,他经常提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一问一答,不仅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还打开了一扇封闭的智慧之门。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是行之有效的途径。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感知-体验-理解-运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获得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核心还是思维能力。如何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呢?笔者作了以下几点探索:

训练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的速度快,对问题迅速作出反应。敏捷的思维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持久的加以训练。

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思维的独特性是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依赖、不盲从、不迷信,能有独到见解的分析判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索,努力为学生提供独立的思考探究问题的空间,从而锻炼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161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初中是九年制义务教学的最后阶段,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素质、关系到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在所有学科中,数学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学生对数学要么片面地理解为做题或解题;要么当成记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等。基于这样的认识,当前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因此,产生了一大批的学困生,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

学困生实际上是指对初中数学的概率、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不能很好理解的学生,他们不能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不能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当然这些学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但大部分学生是由于智力、潜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因此,教师要为他们创造开发潜力的条件,使这些学生的思维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使这些学生发生转变,甚至成为杰出人才。因此,教师发展这些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一、注重作业质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精讲多练是教学的法宝,但是这样就使学生一天到晚忙于应付作业,基础好的学生还可以应付,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则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在题海中挣扎,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时间一长,他们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农村中,部分学生并不是只有学习,放学后还要帮忙家里的基本家务。他们的学习时间不能绝对的保证,所以过多的作业会让他们在潜意识中产生抵触,容易自暴自弃,干脆应付或不做。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适当地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思考的空间,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仔细地完成自己的作业,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深刻理解概念,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深度,它集中地表现为能深刻地理解概念、能善于抓住事物的规律。对于学困生,教师更应注意概念的深刻性教学,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弄清其内涵与外延的过程中,进行深刻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的目的。

例如,在绝对值的教学中,教师在讲清绝对值的概念“一个数a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数a的绝对值记作a。”可引发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什么数?

2.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什么数?

3. 零的绝对值是什么?

4. 有没有绝对值等于-8的数?

5. -6的绝对值等于多少?6的绝对值等于多少?

6. 绝对值等于6的数有几个?分别是什么数?

7. 若a=5,则a等于多少?若a等于零,则a等于多少?

通过上述问题的引申,学生对绝对值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绝对值的性质,通过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引导,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围绕要领,形成统一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维发挥作用的范围的广阔程度。在围绕倒数、绝对值、相反数之间形成统一性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概念的对比,多角度、多方向去思考概念,彼此沟通,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对于学习数学的困难生来说,思维的广阔性也是很重要的,通过对事物的比较、研究,以此激发起学生探索其中奥妙的欲望。此时,教师应注意点拨,适当地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在七年级教材中,讲完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后,教师可结合数的概念,从正数、零、负数三种数,通过表格对三个概念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使学生形成系统性的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四、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一方面,不受消极因素的束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学习数学的困难生来说,这一品质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因为这些学生给教师的印象往往是思维呆滞、反应迟钝。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要耐心、细致,不能急于求成,要允许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一个反复的过程,只要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通过上述的多种解法,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应该再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的动态中。同时,在这些解法中,汇聚了大量信息,从而拓宽了思维领域,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课本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素材,并在教学中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就一定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对于学困生思维的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而且艰巨的教学工作,教师要把教师、学生、家庭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并把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始终,有计划、有目标、有意识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长期的渗透,使学生不断地、经常性地受到启迪,就一定会收到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晓华.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南都学坛,1997(6).

篇4

一、重视“说理”,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和敏捷性

思路清晰、有条理,思维敏捷、具有概括性,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新教材中将“解决问题”依附于计算教学和其他领域中,不分类型地出现应用题,但不同类型的应用题会同时出现;应用题多以图画形式出现,信息和问题在画面中,不同序的应用题特别多,原本有序的应用题编排被打乱了。

例如,一年级下册《练习七》中有这样一道“解决问题”的题目:图上画了12只小狗,文字信息为:有9只小黄狗,有几只小花狗?这道题目只有图文结合,才能将两个已知条件找齐,然后根据问题计算出结果。由于低段小学生思维的局部片面性,大部分学生往往能从文字信息中找到一个已知条件,对另一个需要从图画中数出来的条件反应不够迅速,“说理”时经常忽略对图画的解释,缺乏图文结合的概括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只有将说图意、说算理等放在重点位置上,并且经过启发诱导,使“说理”逐渐从叙事形态上升到概念形态,找出一类问题所有的共性,并达到熟练的程度,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增强思维的概括性和敏捷性。

二、解题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解题方法多样化,实际上就是指一题多解,以一年级数学教材为例,表现最突出的就是算法多样化和统计方法多样化。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还有许多解题难点,也应该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中,人民币的换算成了学生的学习难点,例如“1张10元可以换成( )张1元和( )张2元”,许多学生束手无策,于是猜答案。根据低段学生思维具体直观性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解决问题。

1.计算法

1+1+1+1+2+2+2=10(元)

1+1+2+2+2+2=10(元)

……

2.画图法

从算式和图画中,我们可以直观看到1元和2元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有几张。这种类似的方法,同样适用其他解题过程,如解决数的组成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画简单的数位表来解决,也可以联想几个十表示几捆小棒,几个一表示几根小棒等等。

三、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评价、批判他人和自我的一种智慧品质。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儿童,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不会人云亦云。

例如在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学生的算法有:倒着往回数,想加做减,破十法等等。但部分学生将这几种方法进行比较后,很快发现破十法比较简单,而倒着往回数显然在后续学习中会很快被淘汰。有学生提出了将减数分成两部分,用连减的方式计算,即:17-9=17-7-2=8,他们觉得这种方法在运用中比老师重点讲解的破十法更方便。这就是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而缺乏批判意识的学生,计算方法会长时间停留在数数阶段,即便理解了破十法,也很难较快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中。因此,我们可以在解题方法多样化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解题方法的优劣,讲实讲透例题,或者指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采取适宜的方法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四、巧用学具,发掘有关历史,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

在进行计算教学时,为了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老师让学生带扑克牌到学校,利用扑克牌进行计算游戏和小组竞赛。开始时,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但随着计算的熟练,学生慢慢对游戏失去了往日的热情。

为了充分发挥教具的辅助作用,我查找了有关扑克牌的资料,发现扑克牌历史悠久,牌的花色和点数蕴含了不少知识。我向学生介绍有关扑克牌的奥秘,学生感叹:原来作为娱乐工具的扑克牌,还有那么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呀,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我还带领学生一起验证了扑克牌的张数、点数与日期之间的关系,如每一种花色正好是13张牌,代表每一季度基本上是13个星期。这13张牌的点数加在一起是91,正符合每一季度91天。4种花色的点数加起来, 再加上小王的一点正好是一年的365天。

篇5

思维的深刻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基础。它表现在对化学问题的深入思维,要求学生用扎实的双基、透彻的概念以及化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去认真分析和深刻理解题意,灵活、准确地解决具体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化学思维的深刻性往往受到思维具有离散性所影响,从而在化学概念与原理、化学性质与变化、实验操作与手段的本质理解呈孤立、间断的状态或停留在机械记忆的水平上,影响了思维能力的提高。离散性还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只满足于形式上的理解,忽视其来龙去脉,或只注重内涵而忽视其外延,对化学知识理解应用起到不良的影响。

克服思维的离散性,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必须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特点和规律,正确认识化学复杂运动形式,抓住关键形成思维中心,以逐步达到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在初中教学中,还应把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并挖掘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和对立统一关系,使学生形成“多则择优,优则达快”的思维方式。

二、思维逻辑性的培养

这是思维的重要品质,它表现思维的条理性和有序性。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处在半幼稚半成熟时期,造成他们在认识问题过程中存在混乱现象,即思维的无序性。这种无序性还反映在学生不能正确把握有关化学概念及知识间的因果关系,造成多步推理的困难。

作为描述性为主的初中化学,很有必要以理论为指导,以反应规律为线索,加强推理教学,增强化学知识的条理性、规律性。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正确引导,进行归纳总结,做到触类旁通。在“无序”变“有序”的过程中,督促学生复习和理解重点知识,记忆有关结论,强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按类型精选有关习题进行有目的练习,使所学的知识由“无序”到“有序”,由“会”到“活”,由“活”到“用”。

三、思维精密性的培养

这是思维特殊的品质,化学思维的精密性(或精确性)表现在从量的角度来理解或研究化学概念理论、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它是深刻理解化学知识的需要,也是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但是,初中教学毕竟是以描述性为主的化学定量研究与化学计算,必须恰当地建立在所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不能脱离初中化学原理与化学事实去搞偏而怪的空洞的化学计算。教师在精选题型、题量上要使学生在思维的精密上得到训练与加强。

为了使思维的精密性得以提高,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知识讨论、分析同一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这种训练由教师给学生输入一个信息,然后,学生根据这个信息和已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输出许多新的信息,逐步减少思维的片面性,从而提高思维的精密性。

四、思维敏捷性的培养

它反映了思维的锐敏程度和迅速程度。敏捷性应以正确性为前提,它是上述几种思维品质的集中表现。在教学实践中,因思维定势缘故,思考问题方法总受某种“模式”的束缚,而极大影响了思维的敏捷性。如,我们讲到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时,学生容易接受“原子分子物质”这种模式,而对于原子、离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却认识不足,由于知识面掌握不全,就谈不上敏捷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零碎的化学知识联系成一个整体,使他们学会知识迁移的能力,是克服思维定势的一个方法。同时,配合增加足够数量的习题,以及经过一定的解题技能的训练,对于提高思维敏捷性有着明显的帮助。

如何搞好这方面的训练呢?我们总结以下几点:

(l)变化练习,深化双基;

(2)定时练习,训练速度;

(3)一题多解,训练思路;

(4)多题一解,掌握规律;

(5)设计新情景,培养迁移能力;

篇6

计算教学,首先,要求学生计算正确,保证得数的精确性。在精确的基础上又要做到计算迅速,既具有敏捷性。要使计算敏捷,关键是善于把握算式中实质性问题,尽量简化运算的中间环节,灵活地加以运算。所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学会舍弃和压缩无用烦琐的中间思考过程。例如计算125×800时,可把每步按口诀计算的环节压缩,直接说出或写出125×8的得数后再扩大100倍,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运算速度

二、提出观察要求,教给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观察是思维的前提。没有精确细致的观察,就不可能有准确无误的发现。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还缺乏观察的目的认识,以及观察的方法。例如,当一道计算题出示以后,教师应首先要求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题目,不仅要纵观全题,把握题目的基本特征,弄清运算顺序,还要观察数字特征,以及数字之间的相互联系,找出简算因素,化繁为简,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三、突破思维局限,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突破当时思维活动的局限性,把思维活动的范围扩展到必要的广度。例如计算14÷3×12,有的学生一见题目就问老师:“这题开始除不尽,要求保留几位小数。”这些学生就是为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的局限性所牵制,如果这些学生具有思维的广阔性,运算就可以这样进行:14×12÷3。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随时注意,启发学生敢于设想,大胆联想,打破思维定势,随时注意从不同角度寻找思维方向,寻求解题途径,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篇7

思维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思考问题严密、敏捷、反应迅速等。小学数学计算以口算为基础,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小学1-3年级)结束时,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学生的口算速度达到每分钟8-10题;第二学段结束时学生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准确、迅速的口算是学生思维敏捷性的重要表现,因此,只有抓好口算基本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口算训练应注意两点:

第一,不动笔,用心算。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第二,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让学生产生一种紧迫感。在教学中,要训练学生:(1)认真读题,理解算理。(2)弄清运算顺序,掌握算法。(3)仔细计算。(4)题题验算。(5)有错必纠。

此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1)3分钟速算。每天坚持让学生3分钟的速算练习,看谁做的又快又对又多。

(2)听算练习。教师读题,学生计算比速度,比正确率。

(3)接力竞赛。相同的题目,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一组最先完成。

(4)平时作业,限时完成。

(5)教给学生速算方法。

这样,坚持长期口算训练,使学生做到眼看、心想、口算三并举,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敏捷品质的发展。

二、抓巧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进行思考,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转换思路和解决问题,学习时能举一反三,迁移能力强。因此,在教学时可重点抓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1.凑整:就是把数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等,再进行计算,在加、减法简算教学中都会经常遇到。

2.拆分:就是把运算中的一个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便于凑整运算,在乘、除法简算中也会经常遇到。例如:

25×44=25×(4×11)=25×4×11=100×11=1100

4848÷12=(4800+48)÷12=4800÷12+48÷12=400+4=404

3.估算:能提高学生的自检能力,提高速算的正确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估算,一般把某些数估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等。在计算时,先估结果大约是多少,再精确计算;其次用估算检验。例如:78×21,先估算78×21(约等于) 80×20=1600,再计算78×21=1638,最后用估算结果去验证。

这样,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活跃了学生 思维,进一步发展了学生智力的灵活性,使学生在知识与智力上"更上一层楼"。

三、勤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与逻辑水平。在简算教学中,可以抓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合拼:根据凑整的特点,把两个数或两个以上的数合拼,便于口算、心算。例如:

356+48+44+152=(356+44)+(48+152)=400+200=600

182-47-153=182-(47+153)=182-100=82

125×25×8×4=(125×8)×(25×4)=1000×100=100000

13000÷125÷2÷4=1300÷(125×2×4)=13000÷1000=13

2.转化:一是抓逆运算,二是掌握特殊性质。让学生根据法则、定义,转化运算符号或数据,提高巧算能力。例如:

99×1.88+9.9×82=99×18+99×82=9.9×(18+82)=9.9×100=990。

16÷25=(16×4)÷(25×4)=64÷100=0.64

3.改变:就是改变运算顺序,变型不变值,化繁为简,促使心算。例如:

162-(56-38)=162+38-56=200-56=144

45×(20÷9)=45×20÷9=900÷9=100或45×(20÷9)=45÷9×20=5×20=100

这样简算训练, 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规律,既使学生加深对运算定律、定义、性质等各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运算技能。

四、精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一般表现为多思善想,新颖独特等特点。要训练学生独特的创新思维,可抓以下两个方面:

篇8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创思维和批判思维品质,发展

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促进学生自身实现跨越式发展呢?

一、鼓励学生去大胆质疑

质疑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我们都知道,求知欲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疑”之所以可贵,因为它是大脑思考、分析的产物。一个学生如能在学习中不断提出疑问,说明他一直在积极思考,对问题的理解不断加深。

因此,课堂上教师应着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发问题冲突,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马踏飞燕》一文时,出示一幅燕子在广袤的蓝天中飞翔的图画,先让学生说说画面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说说燕子的突出特点。于是学生纷纷说:“燕子在空中快速飞翔,燕子在空中闪电般飞翔。”说出了燕子的突出特点是身子轻、飞得快。这时再出示课题《马踏飞燕》,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个课题会想到什么?学生马上提出问题:马怎能踏着飞燕呢?飞着的燕子怎么会被马踏上呢?能踏着飞燕的马该是怎样的一匹马呢?这样,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活跃的思维状态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的观点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地回答问题的局面,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向

篇9

一、引言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客观规律。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指学生在对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数学内容,然后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理和判断,从而提高对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知能力。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中学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的理解基础上的。因此,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

二、初中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学实践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数学教学工作者的工作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那么,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呢?具体来说,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灵活性、批判性、严谨性与广阔性四项基本的数学思维品质。

(一)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既能够运用思维定势带来解题的快捷性,又能够及时转换思维的方向,灵活地跳出旧的模式或通常的制约条件,从而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如,用六根火柴摆成四个全等的正三角形,并且每边的长度等于火柴的长。在这道题目中,几乎所有人都会在潜意识里默认为“在平面上”,但是,摆来摆去,最终还是摆不出来。这个时候,如果学生的思维足够灵活,意识到思维方向肯定有错误,然后能及时跳出思维上惯性约束――在平面上摆(题目并没有这样的要求),就会轻而易举地在空间中摆出来。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一个很好又传统的办法就是要求学生尽量做到一题多解。此外,教师也应该注意到“一题多变”。例如,由“求证: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以引申出“求证: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求证: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求证: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由于编写习惯,数学课本中部分公式的表达式是左简右繁,例如:a3-b3=(a-b)(a2+ab+b2)。学生对这些公式通过反复记忆达到了牢记的目的,但是,学生也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即只惯于进行从左向右的正向应用。如果出现的题目需要从右到左形势转换应用,学生就不会熟练地应用了。因此,教师应以帮助学生跳出这种类似的思维定势为目的,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一些逆向应用的题目,训练学生逆向使用公式,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不盲目地认可课本上已有的内容,能够自己动脑,大胆提出不同的看法,对于那些已经接受的东西,也试图改善思维倾向。

俗话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即使是书本,也不能一味相信。如果不敢去想改进已有的证明方法,提出不同的见解,就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了。

事实上,许多书籍和测试题中,都存在很多不完善甚至错误的地方。

例如:若a、b、c、x都是实数,且满足(a2+b2)x2-2b(a+c)x+b2+c2=0,问a、b、c之间有什么关系?

解:因=4b2(a+c)2-4(a2+b2)(b2+c2)≥0

故 (b2-ac)2≥0 又(b2-ac)2≥0

所以 b2=ac

检验:由题设知:a2+b2有为零和不为零两种情况,当a2+b2=0时,即a=b=0,原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不能用根的判别式来解。因为,当a=b=0时,c=0,x为全体实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随便苟同他人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构造反例,驳倒认为不真的命题,是培养思维批判性的好形式。这样做有利于开阔思想,使学生的思想变得更为精细,同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培养思维的严谨性

思维的严谨性是指考虑问题严密、有据。思维严谨性的具体表现为能够辩证运用直观的力量和类比,审题明暗兼顾,注意定理成立的条件,仔细区分概念,解答问题全面有据。

例如:当m为何值时,方程x2-(m+1)x-(m-2)=0的两个实根x1、x2满足■ +■

由 ■ +■=■=■ 0。由此解得m>2或m

这个解法忽略了题目中x1、x2是实根的条件,即忽略了=(m+1)2+4(m-2)≥0的条件。如果考虑到这个条件,正确答案应该是m>2或m≤-7。

要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教师应起到模范作用,并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严格要求学生,使他们养成细心、一丝不苟的作风和思考习惯。

(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能从多方面去考虑一个问题。即能够多角度解释一个事实,多方式表达一个对象,追求一题多解。

例如,求一条线段中垂线的方程,既可以用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的距离相等去做,也可以先求出线段中点,用点斜式去做。

另外,用几何方法解代数题,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题、三角题,对于开阔思维也是很有益的。

除以上四项基本的数学思维品质之外,还有探讨性、独创性、目的性等思维品质都是与基本思维品质紧密相关的。

篇10

任何人才不是天生的,是通过长期的系统的教育的结果。大量的事实证明,任何青少年和儿童若是通过长期专业培训教育,尤其是对其优质的思维训练,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人才。目前,党和政府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教育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思考训练质量是教育质量的前提和保证。纵观历史,从国内到国外,从教育的正面和负面的经验和教训,充分意识到,学校教育应该通过学习知识,学习如何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的前提和重要环节。人们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掌握了金钥匙的思想素质教育,启发学生智慧之门,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

一、初中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原则

(一)数学思维品质的内涵。数学思维也是现在思维领域的一种模式,它是以数学里面相关的符号和语言作为一种形式与载体而存在的,并且一直流传到现在发展的也很好。数学思维的形态有很多,并且彼此之间可以自由的转换,并且人们能够更具不同的形式在进行归拢和分类。思维逻辑也有着更加细致的分类,其中包括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不同的思维模式也有着不同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而且思维还能够分为正向以及内向。思维的具体芬达还有很多,这需要人们慢慢地去探究以及发现其内在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现如今判断一个学生思维的好坏可以从一个学生的思维模式入手,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思维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注重思维模式的建立。

(二)初中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能够发展学生思维模式的方法也越来越多,但是大多数的方法还是与老师特定的教学方法以及学习的环境相关的,所以不要把思维品质的教学归结到某一个模式当中去,它的种类真的有很多种。但是当老师想要带动一个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时候所用到的方法也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并且结合学生所处的环境以及融合,与其自身的心理状态,以此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在不断的客观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1.应该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2.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去很好的领导;3.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思考问题;4.有组织有纪律的教学方式;5.特别要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方法

(一)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从一个学生思考问题是后的反应程度就能够这个学生的思维品质如何,它可以表现出一个孩子智力方面的问题,这些表现很明显,这些孩子都能够从一般孩子想不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时候再加上老师能够给予正确的领导,再加上灵活的思考,这些都是好的思维品质的表现。

(二)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在拥有好的思维品质的之上也有着好的创造精神也是很重要的,有了这种创造性也就可以从比较新颖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思考。学生通过这些新的有效的方法创造出一些新的方式,老师在这个时候更应该给予学生好的领导,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则更加应该给予鼓励以及帮助。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好的发展空间

例1 求证: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如图1,已知ABC中,AB=AC.求证:∠A=∠B.

按常规做法,可添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或底边上的高线。

开课时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想到通过证明得出结论,用的是SSS公理.这正是独创性思维的魅力所在。

思维的独创性体现在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能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设想、新发现。思维定势是指人们用一种固定了的思路和习惯去考虑问题,这将阻碍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造成方法上的定型化.突破思维定势,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培养: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理解知识、定理性质等的前因后果关系及适用范围渝止“定势错觉”。

篇11

真理性是相对的,而知识的发展是无限的,无论认识原有的事物还是未来的事物,原有的知识都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敢于用科学的怀疑精神,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原有知识,包括权威的论断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

习惯思维是人们思维方式的一种惯性,致使人们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大大阻碍了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因此要教育学生树立批判意识,敢于打破常规去思维,敢于另辟蹊径、独立思考,运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才能迸射出创造性的火花,发现前所未有的东西。法国作家莫伯桑说:“应时时刻刻躲避那走熟了的路,去另寻一条新的路。”

例如,在世界科学史上具有非凡影响和重大意义的控制论的诞生,就体现了美国科学家维纳的思维的批判性。古典概念认为世界由物质和能量组成,维纳则提出新观点、新理论,认为世界是由能量、物质和信息这三部分组成。尽管一开始他的理论收到了保守者的反对,但他勇敢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理论,最终创立了具有非凡生命力的“控制论”新学科。

二、点燃学生的创新欲望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幼稚可笑,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好奇心的满足。故此,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无意义,教师都不要简单地禁止和否定,都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具有永不熄灭的创新欲望。

教学的活和课堂的活,是要使课堂上呈现出教师、教材、教法、教境(教学氛围)四位一体,认知、情感、意志、能力四者和谐发展的运作过程。也就是说,兴趣的活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让他们求知若渴、欲罢不能;情感的活跃——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让他们有充分的情感体验;思维的活跃——把学生的思维激活起来,通过教师的激疑、设疑、导疑,促使学生思中有疑、疑中有问、问后有悟、悟后再疑,以此循环往复,不断向更深更广的知识层次开拓;自主意识的活跃——把学生的学习劲头鼓动起来,变“要我学”“教我会”为“我要学”“我会学”。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篇12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情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情趣。如教学第一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例9+2运用凑十法,引导学生观察例题的实物图和图解,结合操作活动。“想:9加1得1010加1得11”。通过9+2=11的思路,再引导学生把思路迁移到学习例2:9+3、9+7。

2.要重视说的训练,提高思维的自觉性

(1)读说训练

小学生好说好动,善于模仿,开口读的记忆方法比默记的效果好,多种感官同时参加学习的效率高。因此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在学习上的这些有利特点和根据思维的发展与语言训练的辩证关系,注意加强说的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的有效手段,在于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说算理、讲思路。

(2)说理训练

计算与解答应用题,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说理训练。如14-9=?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迅速说出得数,还会讲出是这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3)表述整数四则竖式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能根据法则,结合竖式计算,口头表述演算过程。有条理的边想、边说、边算。既帮助学生从抽象的法则中顺利步入运算之门,保证多数学生初期运算的正确性,又有效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教学第二册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中的进位加法。

例3:34+28=(

)竖式的下面写上:“个位上4加8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学生开始计算进位加法时,容易忘记进上来的1,为了避免遗忘,强调要把进上来的1先加上,但仍有部分学生要忘记。为此。在教学的初期,可教给学生口头表述演算过程的方法:个位上4加8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十位上1加3得4,再加2得6,十位上写6;和是62。

二、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思考问题严密、敏捷、反应迅速等。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很重要,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要重视双基训练。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想出合理、敏捷解决问题的方法。

1.基础题要教好练透

使学生弄清算理,掌握计算思路。在此基础上,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使学生能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进行口算和简便计算。

2.简缩口算思维过程,提高口算速度

简缩思维过程,就是口算时中间环节的计算要短暂地保留在记忆中,这需要一定灵敏的瞬时暗记能力。开始小学生缺乏这些能力,通过训练,就能逐步适应,从而提高口算速度,达到了口算训练过程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例如第四、六册的减法与乘法口算例题:58-26=32(想:58-20=38,38-6=32),14×3=42(想:10×3=30,4×3=12,30+12=42)。

3.抓联系找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其知识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规律性的东西。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生学习9加几。初学时9+3需要详尽表述口算过程(9和1凑成10,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加2得12)。经过一些练习,学生掌握口算步骤以后,引导学生在题组9+2、9+3、…9+9的练习中,找规律简化思维过程。经过观察比较,学生就会领悟到“9”加几,只要把加上的数分出1与9凑成10,剩几就是十几。找出了规律,最后省略思维过程,直接得出结果。这样既使计算准确又提高了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灵活性是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进行思考,能根据条件和问题的变化灵活地转换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灵活运用知识来处理问题,学习时能举一反

1.综合训练

例如。教学了运算定律和一些性质后,芷学生掌握了各种简算方法的基础上,可设计一些综合训练题。如1÷125、1.25×8.8等让学生运用口算和简算综合进行计算:

1÷125[想:(1×8)÷(125×8)=8÷1000=0.008]

1.25×8.8[想:1.25×8.8=1.25x8+1.25x0.8=10+1=11]

以上的综合练习题。学生进行计算时,需要进行观察分析、综合、判断等较复杂的思维活动。需要灵活、准确地应用学过的运算规律、运算顺序与性质及充分运用口算能力,才能算得合理、正确和迅速。

2.变式练习

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如四则计算,可变换数据、运算符号或计算步数,在训练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又能排除各种干扰,自觉认真审题,不断提高计算能力。

3.一题多解

(1)选择解法

小学教材中有些应用题可以用多种解法。要引导学生寻求不同的解题思路。探讨和比较哪一种解法简便。在解法没有指定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较佳的解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