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教学范文

时间:2023-08-07 09:24: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教学

篇1

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推行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通过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的音乐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音乐的情感和兴趣,发展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情感共鸣中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但是,一些地区的小学音乐教学远没有落实课程标准,音乐教育效率不高。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下,学校往往忽视音乐等学生综合素养训练培养的学科教学,只是为了落实有关部门课程开设的要求而已。这样把音乐当做小科、副科,音乐课成为文化课的调剂课,这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是很不负责任的。学校层面的不重视,势必影响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导致老师轻视音乐教学。不少老师不管什么类型的音乐课,都是一样的教法,不重视学生学习情感的调动,使得本应充满活力情趣、轻松愉悦的音乐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老师不能改变教材创新教法,不能联系学生的生活与时代特点,死板地就教材教学,使得学生渐渐失去音乐课学习的兴趣。学生没有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严重影响音乐教学效率,而且让学生失去很好的学习能力训练和提升的机会。当然,音乐课被语文、数学等文化课占用,有些家长对学生的音乐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等也是实情。

二、小学音乐课堂创新教学的思考

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素养,使其终身受益的活动。因此,我们针对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应该调整心态,重新定位音乐教学。从教师的层面积极打造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和素养的课堂。

1.教师引领,让学生爱上音乐学习。

教师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习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音乐老师首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地位,发挥专业特长,让学生感受音乐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美感,获得对音乐的学习和审美兴趣。如我在《春天的歌》教学中,就重视发挥引领价值,一上课,我就哼唱《嘀哩嘀哩》,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并在倾听中获得音乐的内容。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这首曲子中春天是如何表现的,让学生思考“嘀哩嘀哩”的部分是模仿什么的?然后,我提醒学生可以在音乐的什么地方加上动作,等等。让学生们再次倾听,并在“嘀哩”处加上“创意”的动作。如此,学生会生出音乐不仅好听,还比较好玩的情感。于是,他们就有了学习兴趣。而在学唱歌曲《春天来了》的时候,我还是自己演唱,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音乐表现能力,激起学生们想唱的情感。之后,让他们谈在歌曲中听到的内容,跟随教师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如此,学生们就有情感投入,有学好音乐的渴望。

可见,我们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示范引领中感受音乐的美,从而有学习、交流和展示的欲望。

2.注重熏陶,让学生找到学习方法。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概念和理论,但音乐的魅力更多表现为只可意会的,是靠学生的感受、体悟和想象完成有效的个性化学习的。如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很少会识谱,因此,他们在音乐学习中基本是模仿学习,很难有学音乐的方法。我针对这样的情况,尝试重视学生识谱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形式多样地学习一首歌曲,等他们都能听会了,唱熟了,然后让他们对照乐谱自己读读唱唱,在不断的操练中让学生像唱词一样唱谱。如我选择《茉莉花》作为训练的歌曲,孩子们会唱之后,进行小组合作,寓教于乐中他们学会看乐谱,注意对音高的认识,从而掌握这一概念。

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情感的调动,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听音乐,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诱导,让学生们在音乐享受中掌握知识,获得自主学习音乐学习能力。

3.学会欣赏,让学生获得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学习的较高要求是学生能对音乐有一定的欣赏评价的审美能力。这一能力是建立在学生能够听出音乐的乐感,能够在情感体验中获得个性化的所得。因此,我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如在《雪绒花》这首歌曲教学中,我没有空洞介绍这首歌曲的背景,而是先播放《音乐之声》中的相关片段,让学生们自己感受音乐的背景,在视觉冲击中感受雪花之美;在《雪绒花》倾听中使小学生感受到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首歌曲,从而培养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当然,音乐欣赏和审美能力需要学生体验的参与,学生只有体验才能获得音乐的感悟、欣赏和与美感。如《时间像小马车》学习中,我就先让学生谈谈马是怎么跑的,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然后视频展示自由的小马跳跃、奔跑的场景,让学生们在歌曲的倾听中融入自己的动作。如此,学生能够感受到乐曲传递的欢乐与愉悦,也能提高对音乐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可见,我们要增强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和效果,需要创新教学思维和方法,也就是一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的预设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兴趣爱好,把音乐教育与学生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在具体教学中,要根据学生音乐学习情况设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注重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引导感知音乐作品,在创新的教学设计中引领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艺术化的整合和加工,形式多样地开展“观看”“聆听”“学习”“演练”的课堂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度感知和创造力,让学生获得音乐素养和音乐的创新思维。

总之,虽然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但是教育者应该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优势,引领学生爱上音乐学习,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学习的指导,加强学生学习情感的投入。发挥主动性,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体验融入,从而强化音乐听唱、表演和欣赏评价能力,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

篇2

上好一堂音乐课,首先就是要备好课。当新一轮课改向我们走来,当新课程的理念再次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深切感受到了课程改革带来的新变化。每一位教师确实都已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了出来,进行了角色的转换,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在一轮又一轮的新教材培训和各级各类的优质课竞赛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了有许多生动活泼、丰富多彩音乐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然而,在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音乐课堂教学还如从前一样--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学生的音乐素养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应该重视起这个问题: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浅谈以下几点: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有效的学习氛围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在音乐课堂上,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环节,积极主动地做他们的朋友,要让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

例如,在教学《小雨沙沙》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教师扮演一粒“种子”,这样,有很多扮演“小雨”的学生纷纷来把教师这粒“种子”浇灌。此时学生们都感到老师能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觉得很开心、很高兴。其实老师的一个赞美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对学生来说都是最好的奖励。

又如在教学节奏练习时,可以把它设计成“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念歌词。念对的学生教师就表扬他:“你真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握握手、拥抱一下。”简单的一个握手、一个拥抱,使学生的兴趣骤然提高。在以后的师生交流中,老师就不像以前那样严肃,而学生也不那么拘谨,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也会变的更加融洽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

孔子曾说:“知之不如好知,好知不如乐知。”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由被动变主动,由死记硬背到灵活运用,由乏味变趣味,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教师积极引导和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用教育的艺术把学生的兴趣引向音乐的学习领域。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实物投影仪、图片、卡片、课件等直观手段,以多维的、多样的、多角度的、高密度的方法充分展示教学内容,通过有声的语言和逼真的形象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感,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后上升为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采用角色表演,做游戏,表演音乐短剧,小乐队伴奏,打擂台等多种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并使其兴趣得到很好的激发。

我在教《十个小印第安人》这课时,先以“十个小朋友”的游戏方式引入后又以故事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带着学生"来到印第安部落",接着课件中出现一所印第安房子,通过寻找“开门暗语”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歌曲、感受歌曲,最终达到学习歌曲的目标。整堂课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玩的不亦乐乎、学的更是轻松惬意。

3.把握课堂主阵地,保证有效的知识掌握

小学音乐课的有效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落脚点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向课堂有限的时间要效率呢?我觉得音乐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3.1 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科学简明;

3.2 教学容量应适量适度,做到心中有数;能根据教育规律、教学原则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既不“贪多忽效”,也不“求少图便”。比如: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练唱次数,时间的控制,重点难点的把握等。

3.3 教学方法灵活有效,选择恰当;

3.4 教学过程充分展开,全面有效;

(1)要进行有效讲授。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易混淆点,要讲清、讲细。知识点要进行有教学专业性的有效讲授,精心设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导入和导出。通过对知识点的有效讲授,引导学生去追踪悬念,形成求知氛围,逐步将课堂推向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

(2)要进行有效提问。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珍贵,提问要做到避免“是”、“非”的简单回答,体现问题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步步设问,提问和解答相结合。通过有效提问,收集学生的有效反馈信息,及时总结分析问题,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要做到有效倾听。在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共同学习和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善于同学生进行情景转化和情境共存,注重情感交流。

4.合理运用教学评价, 注重有效的课堂反馈

篇3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应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块主要阵地,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体验,从中寻得乐趣并获取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情”为基础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音乐课的教学实践证明:以师生之情为基础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快速发展。同时,只有学生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时,才敢于主动地参与,将个体融入课堂并积极地去体验。

一、注重有效聆听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课堂只有通过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歌曲,才能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唱歌教学中的“听”包括学唱前的聆听、听教师的范唱、听同学的演唱等多个方面,每一次的聆听都有着重要的不可忽略的作用。学唱前的聆听能让学生对整首歌曲的节奏、节拍、速度、情绪有了大概的了解。范唱可以随时诱发学生的歌唱热情,激发起他们通过唱歌表现情感的欲望。听同学的演唱则可以让学生从中分析、比较中得出演唱的好坏,提高学生演唱技巧、演唱水平及准确把握歌唱情感。例如,在教学歌曲《小宝宝睡着了》时,要求学生把握歌曲中温柔、甜美的感情。于是,范唱时用轻声,并配上摇宝宝的律动。这时,有的学生的头就微微地晃动,眼睛注视着教师。通过这种范唱的引导,学生都掌握了轻声演唱歌曲,并把握了此曲温柔、甜美的感情,甚至还想象宝宝在妈妈怀中睡着了的甜美画面。这种将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并运用各种不同的聆听方法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的方法,是最简单、最真实、最有效的唱歌教学方法。当然,这里的聆听也必须是高质量、高水平的歌唱。因此,音乐课堂中要尽量使用音响效果较好的多媒体设施,教师也要将自己的演唱水平、伴奏和指挥提高到一定专业水平,才能真正达到聆听的有效性。

二、创新多种形式,凸现主体地位

做游戏是最能体现寓教于乐原则的一种教学形式。例如学习音符“1234567”,教师可将七个音符写在卡片上,老师弹出某个音,让同学听后代表这个音符的卡片举起来,并唱出来听一听。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音名,音的高低,也使单调的练习变为有趣的游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比如开展“开火车“游戏,让学生分组抢答:火车进、出站时音的强弱,音色的变化和速度的快慢等。知识竞赛既检查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寓教于美则是将无形的音乐转化成舞蹈、表演等,使之形象化、具体化,通过小学生自己的行为参与,让他们可听、可视、可感,不再拘束于课堂板凳的禁锢,而是以一颗童心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有些教学题材可以改变成小小的音乐剧,在教授《小动物走路》一节课时,我以一段视频先让学生看到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在日常生活的特性,之后让学生先就自己熟悉的这几个小动物说说它们的声音、外形、走路特点和如何爱护它们。随后,我问到“你愿意扮演哪一种呢?”,许多学生纷纷举手。于是一场别开生面、又充满人文气息和童趣的音乐剧开演了,模仿小鸭走路时,有一个小孩抬起屁股,左右扭动,双手还放在嘴边“嘎嘎嘎”叫,他的这一举动,引来全班的开心大笑。在学习小花猫轻轻走路的动作时,一个孩子猫着腰,脚步很轻巧地走着,并别出心裁地模仿《小猫钓鱼》中捉蝴蝶的场面。这时,我及时配上一点诙谐、灵动的音乐,演的人积极投入,看的人津津有味,一幅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图画展现出来,而音乐的美也静静的流淌到学生的心中。

三、多一些赞赏,少一些不屑

"称赞如阳光",渴望赞赏是每个人内心深处一种最基本的愿望。在课堂上,赞美是一种教学艺术,真诚的赞赏会使我们的教学生活拥有更多的乐趣,学生也会因为有了教师的赞美与尊重而更加奋发向上。

篇4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音乐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音乐教学氛围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和保证。为此,首先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音乐教学比其它学科更富有感彩,更具亲和性和趣味性。要利用教材课例中为学生提供的音乐实践机会,使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美感和享受。其次,把爱护、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统一起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不仅要做到爱的得体,也要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方。没有尊重关爱学生的严格要求,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障碍;而缺乏严格要求的尊重关爱,也容易造成学生行为上的放任。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都要容纳不同的意见,允许学生发生错误和改正错误。这种宽松、和谐的气氛有利于音乐情感的体验和交流,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扬。

二、巧妙设疑培养求异思维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为此,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环节都应结合新课程巧妙设计,层层递进,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国旗,国旗真美丽》的教学中,教师可设疑:为什么每当奥运会健儿取得金牌时,会升国旗、奏国歌?为什么每天会有数以万计的人会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 通过这样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从而推进音乐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实现。

三、自主探究培养创造能力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给与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很多,如在低年级开展自编歌词、自编动作表演等活动;对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节奏、旋律设计或简易词曲创作的活动等。这些活动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创作活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得到了发挥。音乐课上要使用许多打击乐器,上课前教师可为每位学生准备一份,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练习竞赛活动。学生通过边演边唱边击的形式,用朗读、拍手、拍腿、跺脚等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方法训练节奏。在实践操作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上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篇5

创新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更是重视学生潜能开发与个人需求的教育。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小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主动性,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利用创新教育,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知识的开发过程中来,会让学生逐渐意识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成为音乐知识的追求者。

一、营造良好音乐氛围,促进创新教育

对于音乐学科来讲,审美是学科的特色,审美教育是学科教学的特殊部分。要促进创新教育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落实,教师要认识到音乐教学的艺术性与审美性,利用有效的方法对教师进行美化,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美化教师环境,让小学生从进入音乐教师的那一刻起就找到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美感。用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小学生全情投入,有利于教学活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动手与动脑,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爱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首先,从教师的桌椅摆放来讲,传统的桌椅摆放为横排竖列式,这样的桌椅摆放方法过于规矩,会给小学生带去学习压力。鉴于音乐学习内容具有艺术性,教师可以利用艺术性的手段摆放桌椅。将桌椅摆成圆形、半圆形或者小组方块型,有利于教室美感的提升,也能让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更加轻松。其次,做好教室的墙面装饰。教师可以在墙上挂一些山水画与音乐家的生活图像,让小学生在进入教室之时,有一种走入音乐殿堂的感觉。通过音乐教学环境的创新,促进教学氛围改变,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举措。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创新教育

到底谁才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中心,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谁高谁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大难题。部分教师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在课堂教学中有绝对的决定权。小学音乐课堂中必须要体现教师的中心地位,保障教师的权威。但要落实创新教育,就要认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主体观点。肯定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犯了错误,小学生发现却不敢说,小学生有个性化学习需求,不敢向教师表达。这只会让课堂教学变得越发死板,不利于教学进步。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感受与学习需求,在课堂中为学生服务。选择小学生喜爱的方式实施教学,重视课堂中的师生交流,才能促进教学创新。比如,引导小学生学习“狮子舞绣球”这首歌时,教师不能为了教学方便让小学生反复跟自己学唱。教师鼓励小学生离开座位,根据歌词的内容与歌曲的旋律做出狮子舞绣球的动作,给小学生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有利于小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逐渐爱上音乐学习。用不同的方式实施音乐教学,对于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十分重要。

三、提升教师个人素质,促进创新教育

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落实创新教育,教师必须要具备创新教学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给学生讲一点知识,自己必须要掌握十点,甚至百点知识。教师要重视个人音乐专业能力的提高与教学技能的提升,从多年不变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要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落实创新教育,需要教师从教学方法上积极创新。从学校来讲,学校要重视教师创新教学能力的培养,定期举办创新教学大赛,给教师动力去思考新的教学想法,并积极去实施。从教师个人来讲,教师要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积极去学习新知识。比如,引导学生学习“藏猫猫”这首歌时,教师就可以将游戏与音乐学习结合起来。小学生对于游戏的向往是不能抑制的,将游戏活动作为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吸引点,有利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是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将创新教育模式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能够让音乐学习满足小学生的精神需求,促进小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音乐课堂活动。重视民族进步与国家发展的灵魂,将创新元素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中,是构建高效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2014,(05):221.

篇6

众所周知,音乐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对生活的审美意识,进而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音乐课堂和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仍保存着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以应试教育为核心,容易造成教学质量低下,大大影响素质教育的发展。那么,怎样在小学的音乐教学课堂上创新教学模式,激活小学音乐课堂呢?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因此,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就要创新教学模式,设计出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对应音乐情景,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或者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进行跟唱,体验模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首先,在教学开始之前让学生们静静欣赏《我们的田野》这首动人的歌曲,让学生跟随着美妙的音乐走进歌词的世界。其次,教师可以下载诸如唱吧之类的软件,让学生进行模仿跟唱。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上的即兴表演,编舞配歌,这样的小学音乐课堂可以让学生们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善于用语言营造相关的音乐情境,让学生真实体会音乐的美

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除了领唱之外,还可以在语言方面加强,做到言之有境、境之有美。教师可以根据所播放的音乐片段的旋律起伏,进而用富含感情的言语向学生们介绍歌曲的内容,让学生们犹如身临其境,以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美感。例如,在欣赏《彼得与狼》这首歌曲之时,随着整首歌音乐的不断深入,教师就要善于用自己的言语和感情向学生们描述歌曲内容中小猫的贪心与心机,小鸟的聪明与机智,鸭子的老实与呆笨,狼的凶残与恶毒,老爷爷的和蔼可亲等等这些主角的性格,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

三、创新音乐课堂,把音乐与舞蹈结合到一起

音乐本身就是与舞蹈相辅相成的,舞蹈的加盟可以让音乐更加形象化、具体化。音乐是一种听觉感受的美,而舞蹈正是一种视觉上的美,如果教师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上可以将二者高效结合,必定可以让学生对音乐更有兴趣。例如,在教学《快乐的一天》时,教师要善于将音乐与舞蹈相结合,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听《快乐的一天》,这时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在音乐旋律的带动下上台表演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这样的小学音乐课堂,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摆脱了只是一味听音乐、欣赏音乐的枯燥课堂形式,可以从这样的音乐课堂中感受到不同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生命力,并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这首歌的印象,从中学到更多关于音乐的知识。

四、让音乐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音乐,在音乐中感受生活

生活就是音乐的基础与核心,也是音乐创作的根本来源。人音版的音乐教材中也指出,好的音乐不仅仅来源于课堂,更是来源于人类社会的文明以及生活。音乐的教学不能限定在狭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善于将音乐拓展到课外的各种生活中去,使学生的生活无处不有音乐。我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需要通过现实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能成为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引进各地的民谣和一些有趣的乡土教材,例如,黄梅戏、花鼓戏等等这些朗朗上口歌曲,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与音乐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除此之外,还有《淑女传》《天下财主》等这些著名的闽剧。福建地方剧种非常多,较著名的有:闽剧、梨园戏、高甲戏、芗剧(歌仔戏)、莆仙戏(这五个是福建五大剧种)、南音、皮影戏、汉剧、北路戏、梅林戏、采茶戏、四平戏等。如果可以在课堂上加入更多这样的元素,一定会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各种美以及对音乐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了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新教学模式,以激活小学音乐课堂,使小学的音乐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潘金标.邢台市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冯宇.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浅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

篇7

二、出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品质的策略分析

针对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应主动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前进步伐。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教学主体,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乐园,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今天的音乐课不再是学生接触音乐的唯一场所,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无时无刻不在输出音乐,通过日常生活音乐的积累,小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音乐喜好和修养。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自身角色定位的转换,明确自身不再是单纯的音乐理论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音乐兴趣及审美情趣形成的引导者。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表达、思考,以学生为中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的形成。

2.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主动跳出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不断开拓创新,力求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多样化。具体来讲,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制作音乐手抄报、音乐贺卡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另一种角度理解音乐;充分利用校广播台的作用,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且富有欣赏价值的音乐作品,并对作品加以解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达到音乐教育与欣赏的目的。

3.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培养审美意识

篇8

音乐教学的创新性应该体现在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手段的创新上。要通过全方位的创新,来形成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利用良好的模式体系,推动创新教育的实行,促进学生更好的接受音乐教育,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达到提高音乐综合素质的目的。

1.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性教育的重要性

1.1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传统的音乐教学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完全以教师为主,因为比较枯燥和课堂气氛较为压抑,不太利于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1]。另一种是放任自流式教学,上课完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简单的歌曲练习,不利于学生稳固音乐基础。

1.2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创新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利于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培养,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深刻领悟,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悟能力,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1.3促进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

创新性教学的教学内容多样,充分结合古代音乐和现代音乐进行教学,有利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发展,继承和传承[2]。创新型的音乐教学活动应当是全方位的创新活动,有利于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进行交流融合,从而在新形势下继承发展传统文化。

2.音乐教学中教育的问题及分析

2.1教师队伍教学观念陈旧

教师的教学观念一般较为传统。在教学活动中,存在轻视小学音乐教学的现象。教学活动会出现教学内容不精练,教学课程不紧凑,教学过程不精细等情况[3]。教学课程也会出现被挤占等现象,这一方面有应试教育的弊端,应试教育的升学压力向低龄蔓延,导致教师和家长重视学生应试成绩,对于音乐课程不重视,通过上补习班培养应试能力,对音乐文化等产生漠视。

2.2学生理解能力较弱

学生处于小学阶段,其对文化的感悟能力较低。枯燥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感。学生正处于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的成长阶段,理解能力较差,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也有限。

2.3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教学内容一般选用音乐教材上的儿歌和音乐剧,极少从生活当中取材。教材的编订从多方面出发,其修改也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其所谓儿歌可能已经不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了。对教材照本宣科也是音乐教育中常见的弊端。

3.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

3.1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小学教师一定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学习基本的心理学和行为学,小学时期是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课堂上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和较差的纪律性。在音乐课堂上,不能一味放纵,也不能完全压制孩子的自主性,应当分阶段进行教学,在进行音乐基础课程讲解时,应当保证课堂纪律,让学生在严肃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的基本功。在音乐的实践课上,应当放松孩子天性,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例如在学习音乐蜗牛与黄鹂鸟时,可以鼓励孩子进行音乐剧的创作和排练,在音乐剧的表演中,充分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通过创设情景模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3.2塑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要充分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氛围。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扬弃,塑造出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授课,让学生充分释放学习压力,在音乐课堂轻松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知识,促进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良好发展。例如在上音乐课前,可以先安排播放一段小的音乐动画,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良好的氛围中开始教学工作。

3.3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

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硬件设施和技术水平。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寻找教学素材,从互联网上寻找有趣的教学视频和学习视频,利用学校教室的多媒体播放技术,充分的进行播放,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以及多重感官的熏陶,塑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促进教学的进步。

3.4传承经典,吸收古代优秀文化

在教材的内容选定方面,以及教学课堂当中,可以充分展示我国传统音乐的辉煌历程和杰出成就。比如在音乐课上,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中国古代乐器,充分展示例如古琴,京胡,横笛,琵琶,箜篌等中华传统乐器,在音乐鉴赏课上,可以播放高山流水等宁静典雅的古曲音乐,也可以播放喜庆热闹的京剧大闹天宫,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文化。

3.5创新教学内容,紧贴当今时代

音乐的教学活动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音乐,例如电影和电视剧里的插曲,小游戏中的背景音乐等,都可以用做素材来进行教学。贴近生活的音乐素材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师生在较为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和学习。

4.结语

新课改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因此,利用多种形式,创新小学音乐教育,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赵立秋,高志玲.探究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150+153

篇9

一、反思: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未能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受传统教育体制影响,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部分音乐课堂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教案展开的,过分强调教师主体地位,夸大教师主观价值,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能力得不到提高。有些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谈及对某音乐作品的理解,备课时音乐教师对该问题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和答案,学生回答如果与教师想法一致,就会得到表扬;相反,一旦学生观点与教师想法相左,就会被认为是错误的、不可取的。这种课堂教学的危害是极大的,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价值,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答案“标准化”“唯一化”,遏制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2.教学模式单一、封闭

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教师自身魅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更为显著,从这一角度来看,对音乐教师提出更高要求。音乐课本身是一门集艺术性、趣味性、开放性于一体的学科,但目前我们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封闭的问题,在教学目标上过于强调学生学习成绩,教学模式上缺乏与其他音乐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致使原本生动活泼的音乐课渐渐公式化、定义化、流程化,教师教起来“煎熬”、学生学起来枯燥,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缺乏保证。

3.强调专业性,忽视欣赏性

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度追求教学进度和升学率,与其他“主科”相比,往往将音乐课作为拓展学生课外知识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强调理论知识的专业性,将大量时间、精力耗费在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人物故事的介绍上,而忽视了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未能认识到音乐本身的欣赏价值和意义。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在对音乐课的认识上发生了扭曲,渐渐地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出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品质的策略分析

针对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应主动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前进步伐。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教学主体,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乐园,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今天的音乐课不再是学生接触音乐的唯一场所,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无时无刻不在输出音乐,通过日常生活音乐的积累,小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音乐喜好和修养。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自身角色定位的转换,明确自身不再是单纯的音乐理论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音乐兴趣及审美情趣形成的引导者。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表达、思考,以学生为中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的形成。

2.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主动跳出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不断开拓创新,力求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多样化。具体来讲,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制作音乐手抄报、音乐贺卡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另一种角度理解音乐;充分利用校广播台的作用,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且富有欣赏价值的音乐作品,并对作品加以解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达到音乐教育与欣赏的目的。

3.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培养审美意识

就音乐本身而言,它属于一种高雅艺术,欣赏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具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教育意义,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通过优化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透过音乐作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走进作者创设的情境,感受音乐本身所表达的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今天的音乐环境较之过去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音乐知识获取已经不再单一地局限于音乐课堂,传统的音乐教学已经远不能适应现代化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作为课堂教学实践第一线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小学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篇10

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教学水平,一直是近年来课改关注的方向点之一,但是在多次课程改革当中,虽然明明做到了创新教育,可效果并不明显,一些创新教育理论只停留在表象的理论基础当中,如何从实际的超新教育引导小学音乐的发展,如何促进小学音乐的教学水准,如何加强理论基础以及创新理念,就成为研究小学音乐教育的重点 ,因此本文从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点出发,针对小学音乐教育当中先存在的弊病,结合实践 创新原理进行综合梳理。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基本弊端在两个点上,第一点,家长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我国升学考试属于应试升学,并不重视综合水平的考试,因此音乐成为了可有可无的学科,小学生在小学时还没有具体的“选科”理念,因此天然的亲近所有学科,但家长看到音乐教学对小学生升学考试没有影响后,主动的替学生划分了学科,在小学音乐课打上了“不重要的标签”。第二点教学方式刻板、教学理念当中常常存在错误的认识,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化,这是各个学校之间选择教师时导致的,有些小学音乐教师注重对孩子的音乐理念培养,有些则注重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有些从综合音乐素质方向出发为孩子设定基本课程,有些教师能够善于针对每个孩子的天赋进行重点音乐引导,这其中每一点都没有错误,但是如果单纯的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小学音乐教学,则依旧陷入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真正的创新教学并不是是用什么样的手段促进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成长,而是是否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为孩子打造出综合教学培养,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丧失了主动性,音乐的培养不是单纯的理论基础叠加,不等同于其他学科的培养模式,小学音乐教育的培养重在开发学生的自身兴趣爱好,重点在于保障孩子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艺术素养,获得学习乐趣,获得知识构造,因此我们常常将兴趣爱好作为新课改的动力与方向。但在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当中,孩子缺乏这方面的呵护,没经常是教师提出方向,学生遵从教师的意愿而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缺乏主动性。

(三)小学音乐教学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当中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是由于各大学校招收教师标注不统一产生的,一些学校招收的教师看中教师的综合素质,一些学校招收教师看中理论基础。

二、为孩子打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

音乐教学综合来看是兴趣培养教学,要如旅游般轻松愉快,因此想要做到创新,就要从兴趣开发和兴趣培养入手,针对兴趣开发我们可以设立学生兴趣爱好调研,并且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具体包含:开始有目的性的情景课堂,积极的调动孩子的学习欲望;开展鼓励性的音乐课堂,鼓励孩子从羞涩的情绪中走出来,让孩子能够站在讲台上大声的释放自己的音乐天赋,从而提升对孩子音乐教学的培养;第三采取鼓励式的教学方式,针对每个孩子做出良好的教学调研,并在孩子展示自身音乐素养时做到积极鼓励,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孩子的学习乐趣。第四提倡双向教学,让教师和孩子一同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从俄国人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

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今的音乐教育领域,备受争议的一个问题就是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究竟谁才是教学的中心。有些小学音乐教师认为,教师才是课堂的主宰者。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必须要保障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权威人士,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有的时候教师偶尔唱错了音,小学生也不敢指出来,这样做容易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抵触心理,也就更谈不上实施创新教育了。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必须要认识到,音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必须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追求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双向交流、和谐、自由的音乐教育教学氛围,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小学音乐课堂没有强迫性以及权威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进而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融洽、宽松的学习环境。

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提升自身素质

想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要拥有一桶水,小学音乐教学同样如此。想要在小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就必须不间断地加强自身音乐专业素质的培养。有些小学音乐教师只是安于现状,多年来都一成不变地使用过去的教学模式,这也就从本质上阻碍了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发展。事实上,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所谓的创新精神就是指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方法、技能、信息以及知识,提出新观点以及新方法的精神,而要想成为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的音乐教师,我们就必须要具有很强的教学能力以及扎实的音乐专业基础,这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篇11

二、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初探

1、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舞蹈进行教学

小学生因其自身的特点,爱动不爱静,因此,音乐与舞蹈结合符合了小学生的发展规律。音乐配合舞蹈,不仅能够刺激学生的听觉而且能够刺激学生全身的感官。首先,音乐配合舞蹈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够翩翩起舞,不仅调动了学生全身的肌肉,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平衡度,愉悦了身心。其次,在音乐配合舞蹈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跳舞美化了学生的形体,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在音乐课中进行一些简单的舞姿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走姿,不仅促进了学生骨骼的发展,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气质。最后,舞蹈是创造性的艺术,通过舞蹈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欲,进而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在跟着音乐跳舞时,自然而然地就发挥了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舞蹈。例如,学生们非常喜欢看《熊出没》,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扮演熊大和熊二,让他们跟着音乐模仿熊一样跳舞,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了音乐和舞蹈。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取音乐的时候尽量避免选择较为激烈的音乐,以免学生在跳舞时给自己造成创伤。

2、在游戏中学习音乐

小学生说到底还是属于孩子,孩子天生爱玩。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学生爱玩是一种不良的表现。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不断丰富,“玩”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了小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领悟“玩”的真谛,将“玩”带入到课堂中,带领学生“玩”。教师要把游戏带到音乐课堂,做好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音乐。例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到户外,让学生排好位置,模仿在船上,教师站在学生的前面唱这首歌,让学生模仿划船,老师一边唱,学生一边划船,很有意境,不仅让学生脱离了枯燥的室内教学,而且让学生掌握了歌曲中的音符和节拍。

3、利用音乐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高,创造力成了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充分利用音乐课堂,在学生懵懂时期为他们上好具有创造性的音乐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除了普及基本的音乐知识外还要做好文化的传承工作,把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积淀的智慧结晶传授给学生,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认识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把音乐当成学生人生的一门大课,摒弃将音乐课作为副科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谨慎自己的言行,避免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音乐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12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317-02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也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对提高小学阶段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索。鉴于此,教师要想激发和调动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教师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科学地采用教学手段。因此,通过农村小学阶段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对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建提出建议。

1.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构建有效性的意义分析

音乐课程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音乐特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小学音乐教育也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鉴赏与学习,能够使学生体味到音乐的独特风格和魅力,从而培养农村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鉴赏、创造美的能力。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优秀音乐作品都是社会生活的缩影,能够给学生以美、丑、善、恶的启迪,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音乐教师的传授,学生会对生活更加充满期待与激情。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听、唱和演奏是常见的三种教学形式,它对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毋庸置疑,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离不开课堂教学,而在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要求音乐教育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切实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这对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当前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阶段,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与传统的音乐课相较而言更加有趣、更加高效,传统的音乐课通常比较注重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传授。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当前的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更偏重于音乐课堂的互动性与娱乐性,在学习唱某一首歌或聆听一首乐曲的同时,要想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要融入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使得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了。然而,也有部分音乐教师教学思想陈旧,不愿意借鉴开放的教学模式,不善于创新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尽理想,没有真正发挥出音乐教育的实效,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亟待提高。

3.新课改下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构建有效性的措施

新课程理念条件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一线音乐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中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才能切实达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目的。

3.1 提高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加强对农村小学生的引导。我们知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充当着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角色。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仅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而且要求音乐教师具有过硬的教学业务素质,这对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鉴于此,音乐教师应当为此积极参加各种与音乐教育有关的理论学和实践培训活动,以此来塑造自身的音乐气质,使自己成为一个不仅在理论上合格的人更是一个实践上合格的人,树立学生的榜样。对于音乐教师而言,要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要从意识上加以重视,要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上日程,真正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启全新的音乐之旅。

3.2 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渲染课堂氛围。对于很多农村小学生来说,音乐学习是可有可无的,那么,如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喜欢并爱上音乐这门课程呢?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培养农村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学生整堂课的学习积极性,也对音乐课堂的有效性影响极大。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当结合音乐课程的内容,适时地调动学生的"唱歌积极性",对于一些经典的音乐曲目,教师可以开展多元化的音乐教学,让学生以不同的、大胆的方式进行演唱,挑战经典,这样不仅会使课堂氛围变得愉悦轻松,也会有效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进而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3.3 改善教学步骤,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以一种听的方式作为整个课堂支柱的话,很显然这是达不到预定的效果的。应该让音乐充满一种感情的色彩,无论是优美的、清静的,还是喧闹的、热血的都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表现。这种音乐色彩的流露会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是充满生命色彩的而不是僵死的、毫无气息的零碎声音而已。在生命的音符中去感受到一种美的境界和体会,以这种方式唤醒学生对人生的启迪和感悟。真正的体会到音乐要表达的不仅是一种美更是对生命的塑造和赞美,在这种方式的渲染中领悟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3.4 合理运用教学评价, 注重有效的课堂反馈。教学的方式不仅在于言辞的阐述更在于行动上的表达,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因环境所致,人人都会形成不同的习性或表现,老师不能以自己所认为好的标准去评价学生而是以针对性的方式去评价学生受教育的观念和态度上。以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信的平台和对待问题公正的看法和理念,利于学生生活态度的朝着好的方面发展,营造出欣欣向荣的气氛和环境。另外由于小学音乐教育群体的特殊性,应该把教学方式向学生们玩的天性上去靠拢,在玩时既可以让自己快乐又可以学到东西。日积月累,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自然就会对其产生兴趣。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视野下,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是音乐教师必须长期坚持并努力的方向,创新是音乐教师的永恒主题,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要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会.浅析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