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绿化建设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07 09:25: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城镇绿化建设与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城镇绿化建设与管理

篇1

城镇绿地在我国国土绿地总量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它建设得如何,管理得怎样都将直接影响着我国国土绿化的整体水平。由于缺乏对小城镇园林绿地建设管理的研究,使得供小城镇绿地建设与管理可借鉴的东西不多,加之决策者常被大城市那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大草坪、大广场所感染,纷纷效仿。而当专家学者已意识到“草坪热”、“广场热”等危害时,不少小城镇还将其奉为绿地建设的经典,大张旗鼓地推崇。结果花钱不少,由于管理经费和管理水平跟不上,建成后很难达到设计效果。鉴与此谈谈对小城镇绿地建设与管理的看法,供参考。

1 存在问题

1.1 绿化设计不科学,重建设轻管理,管理经费难以保证

随着领导知识层次的不断提高,生态意识进一步加强,小城镇在发展中越来越重视绿地建设。为建成高品味的城市绿地,请专家设计之初就提出达到什么高标准、不低于某某城市的水平或多少年仍不显落后等等要求,盲目追求效果而忽略了小城镇本身的因素.

不负责任的设计者为迎合建设者的心理或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置园林绿地建设的一些科学原理于不顾,在没有对当地地理、气候、人文、经济等特点作充分调查研究的情况下,凭空将城市绿地设计成“图画”般美丽,再加上设计者口若悬河、妙语连珠的专业解说,着实让建设者陶醉一番。这样的设计当然被认可并付诸实施。工程竣工后效果尚可,由于设计的“先天”不足和管理经费难以及时到位,加之市民素质等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绿化设施逐渐变得满目创伤,绿地内植物生长不良,杂草和灌木“宾主”不分,绿地的功能丧失殆尽。这怎能体现出原有的设计效果呢? 1.2 赶时髦,只注重美观,而忽视绿化的生态效应

某些领导参观过园林城市,尤其大连,她那大片的草坪确实使人流连忘返,羡慕不已。回来后纷纷效仿,大种草坪。他们只注意到草坪良好的视觉效果,却忽视了其较低的生态效应和建后较高的管护费用这一“隐患”。而给人以流畅、整洁之感的模纹花坛,建后不久因内部通风、透光严重不良,如再管理不善,灌木长得七高八低、长短不一、杂草丛生,叶子光秃,病虫极易发生。据资料介绍,大连草坪建设成本8-20元/m2,草坪每年综合养护费6-8元/m2。这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小城镇来说是一种不小的负担。

1.3 片面理解“见缝插绿”,填埋自然水体增加绿地面积

不少领导出国参观考察,感到外国人绿化意识特别强,城市中只要有空地,无论大小或地点,都栽树种草,树木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不拘格式。实际绿化规划时也执意要求设计者如此这般挖掘城市绿地潜力,不让一寸闲地荒着。“见缝插绿”这一口号在绿化建设中曾起过一定的作用,它是增加城市“绿量”,挖掘城市绿地潜力的有效措施。经过这样的挖掘,剩下来的“缝隙”大多地处城区偏僻边角或难以绿化的老城区。它们有的与居民住宅相连,长期为居民占有。在这种地块上建绿地不但建设时阻力大,建成后也容易遭人为破坏,并常因疏于管护,而造成绿地管养不善或被擅自占用,使绿地再次沦为“荒地”。

另外还有一种偏见,为增加绿地面积,不少地方将原有的自然水体用垃圾填埋,上面覆盖40cm左右的熟土进行绿化。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举两得,既增加了城市绿地,又为处理城市垃圾寻找到一条有效途径。但细想一下,分布在城区的自然水体具有抗旱排涝、调节城市小气候的功用。水体中的生物还能净化水质、减轻污染,是天然的城市生态湿地。殊不知填入垃圾后,造成地下水被污染,水中生物消失,实际上是增加了污染源而减少了净化物,环境质量变差势成必然。这是一种投机取巧又得不偿失的做法,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2解决的对策

2.1 绿地建设之初,充分考虑实际管理,量力而行

绿地建后的效果如何,不仅体现在设计上,更与建后的管理密切相关。用“三分栽七分管”这句话来概括绿地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可以说是再确切不过了。绿化与建筑不同,绿地内栽的是有生命的东西,要使她们茁壮成长,就必须精心呵护。绿地建成后才是开始,而大量的工作在于今后持久的专业养护,这就需要足够的养护经费和一支具有绿化专业知识的养护队伍,这一点常被领导们所忽视。绿地建设也应贯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宗旨,特别是那些经济尚不发达、属“吃饭”财政的小城镇,在决策重大工程时,不要一味树政绩、贪大求洋。这种只重视建设经费而忽视养护费用投入的做法在小城镇中普遍存在,它从根本上制约了小城镇绿化水平的提高。这就需要在绿地规划决策之初就应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充分考虑自身养护管理水平和养护经费。没有这些保证,宁可少建或干脆建些可以粗放管理的绿地,以保证建后的效果,否则,前功尽弃、后悔莫及。

2.2 绿地建设中注意乔、灌、草合理搭配

中国园林历来讲究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布置手法。植物布置注重品种多样化、高低错落具有层次。这也许是我国古人的生态意识?小城镇绿化并非不能建大块草坪,但如果一味追求处处栽种草坪而形成“草坪热”就大为不妥了。虽然单纯的大面积草坪在追求视觉效果上给人某种程度以新鲜刺激的感觉,满足单纯的美学角度构思和设计,而在植物配置上则缺乏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我们知道绿地建设最基本和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由于观念、经济等原因,不少小城镇用地较紧张,绿地率不高,环境污染较重。其绿化的首要任务应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绿量”。“绿量”是以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植物叶片总面积为主要标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绿量”越大,则此绿地系统产生的生态效应就越大,反之亦然。从这一意义上说增加叶面积,也就增加了绿地系统的生态作用,怎样增加“绿量”呢?

研究表明,乔木、灌木和草坪具有的“绿量”不同,乔木叶面积是它树冠投影面积的20多倍,灌木的叶面积是5-10倍,草坪则更小。同等单位面积上树林的“绿量”是其单位土地面积的60-70倍,生长茂盛的草坪是20-30倍,也就是说树林的“绿量”是草坪“绿量”的3倍,高大乔木的生态作用高于灌木的生态作用,更高于草坪,而由乔、灌、草构成立体结构园林绿地的生态作用明显大于双层或单层结构园林绿地。

由此看出在人均绿地面积较低的地区大种草坪,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显得单薄无力。乔、灌、草混植绿化构成的疏林草地集自然、通透、开放于一体,构成自然植物群落,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功能比单一草坪强得多,适应性广泛得多。这就要求园林工作者把城市绿化的生态意识始终贯穿于实际工作,在绿地建设中注意乔、灌、草的合理搭配,避免大面积铺种单一的草坪。

2.3 绿地建设要因地制宜,注意集中建设,充分利用自然水体

“见缝插绿”这种绿化意识固然好,但要理性思考具体实施时的难度。小城镇有其许多特殊的地方,首先这些地区在搞道路、下水或建筑时就事先没有预留栽植地,都是硬质铺装,地下土壤很不适合植物生长。其次周围居民也不支持,阻挠建设,即使栽了,遇人为破坏,树木磨难重重,结果死多活少。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浪费人力、白耗财力。

绿地建设一定要综合考虑自身实际,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条件成熟―个建设一个。那些地处偏僻又零星的小地块,可暂缓实施“见缝插绿”,待城市改造时一并根据总体规划建设。这样既便于今后管理,减少重复建设费用,同时集中建设的大块绿地效果更好。也就是通常讲的钱要花在刀刃上.由于内河治理的最终目的是河道生态系统功能与结构的恢复,并促使系统的自我维护和自我发展。因此,生物―生态修复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最有价值和最具生命力的生物处理技术。这类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环境,重建并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由于这类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同时不向水体投放药剂,不会形成二次污染,还可以与绿化环境及景观改善相结合,创造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优美环境,因此已成为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滨江公园植物配置为例进行说明,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从建立优美的滨水绿带景观出发,沿岸的植物景观应在统一中求变化,利用具有不同外貌的植物群落,在风格一致的基础上,构成统一中有变化的协调的滨水绿带。(2)通过有意识的植物景观营造,形成特色片区,创造季相变化、朝暮变化的特色景观,刻画迷人的滨水风景线。(3)从滨水游览的需求出发,利用植物景观的空间特点,创造出动静结合、开闭变化的游憩空间,以满足不同活动类型的需要。(4)遵循和模拟滨水自然植被群落,建立生物多样性观察点.保护生态群落的生态学特性,恢复植物景观的自然性,乡土性和原生性,使沿水动植物种类逐渐增加,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增加景观的趣味性和动态美。

小城镇的自然水体是绿地建设中垂手可得的湿地自然景点和生物多样源,规划时应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水体,适当加以改造,使之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这样既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场所,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也保持了生物的多样性。此举花钱不多,效果却很明显。

3 结束语

总之,小城镇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自身实际,辨证地借鉴他人的绿地建设经验。首先在满足生态效应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的人文、气候、地理、经济等特点,建设有自己特色的园林绿地,而不应生搬硬套别人的模式,以免东施效颦,适得其反。绿地建设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条件,注重生物的多样性,讲究乔、灌、草的合理搭配。在继承中国传统园林布置手法的基础上,吸收符合自己小城镇绿地建设的各种经验,并加以总结和积累。只有这样我国小城镇绿地的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才得以充分发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计划才能实现。

篇2

小城镇在我国的城市构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的数量和规模逐年扩大,而小城镇的发展不能仅关注数量扩大,更应该关注品质的提升。由于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增加带来的日益严重的城镇环境污染,良好的城市生态景观环境,不仅是城市形象的体现,也成为现代小城镇的一个评价标准。绿化是生态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美化市容市貌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衡量城镇环境质量和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研究小城镇的绿化建设与生态景观环境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议题。

1.生态景观的基本内涵

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景观是指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不同的生态系统镶嵌组成的异质性区域,由一系列大小、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组成。因此,城镇生态景观是城镇居民与城镇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的异质性区域。小城镇的景观有人造建筑景观和生态环境景观两种[1]。生态环境景观又可分为绿地景观和水域景观[1],其中绿化景观是连接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纽带,绿化景观建设应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基础上进行,因此绿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构建和谐的生态景观,即绿地建设的生态化。

2.小城镇绿化现状

目前,我国的小城镇绿化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2],对于国家规定的在2000年达到绿化覆盖率50%的目标现在已经过去10年,但还是没有达到。小城镇比大中城市更加接近自然,城市环境相对较好,田园风光近在咫尺,更利于创造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但是相比大中城市统一绿化,有计划和统筹安排的绿化建设而言,小城镇的绿化建设目前重视程度还很有限,多数地区还停留在自然绿化层面,认为无需进行专门绿化。就产生效益而言,大中城市的绿化建设已经产生了相当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小城镇绿化建设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成效不明显[3]。小城镇对于绿化的生态化认识不到位,多数小城镇认为种了几棵树,铺了几片草坪就是生态绿地,就建成了生态景观,对绿化景观生态建设的认识不足。

3.小城镇绿化生态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

3.1绿化建设脱离实际

目前小城镇绿化建设出现了极端发展的现象,小城镇绿化建设往往不顾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盲目效仿大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一味片面追求体量大、进度快,风格上要么追求仿古园林,假山亭榭[4]。很多城镇没有考虑当地地理环境特点,盲目引进外地观赏植物而忽视本地树种。这使得小城镇绿化建设不仅失去了独特的个性,也耗费大量资金,同时由于彼此效仿,忽略了经济实力以及技术水平的限制,造成了骑虎难下的尴尬居面。

3.2忽视生态效益

小城镇绿化建设,多是形象工程,流于做表面的美化文章,而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方便市民使用却考虑甚少。建设城镇绿地过程中过多注重装饰,过分强调绿地的美化作用和图案效果,人工修剪的灌木、草坪以及广场雕塑占据大量空间,人工化痕迹明显,使得绿地形式单一,虽然提高了绿化覆盖率,但是真正的生态效益却很有限。此外,小城镇绿化草坪铺设过多,这不仅增加了养护成本,对改善空气质量和降低噪声污染的效果也不明显, 生态性也较差,据统计数据表明,乔木的二氧化碳固定量大概是草坪的45倍[5],这充分说明草坪建设除了美化景观的作用之外,生态性极差。

3.3绿地布局不合理

小城镇在总体规划时,缺少生态环境统一规划,造成绿地建设无章可循,空间布局混乱,且不均衡,绿地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公共绿地人均指标偏低。大部分小城镇绿地建设沿主要道路设置,或采取“见缝插绿”的形式,仅把绿地建设做为点缀,绿化植物种类贫乏,结构单一,割裂了城镇内部绿地与大环境绿地的联系。

4.小城镇绿化景观“生态化”的建议

小城镇绿化景观应该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生态化是绿化建设的必然选择[6]。这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可以解决城市化与经济高速发展而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同时也可以预防今后出现的新的环境问题。小城镇绿化建设“生态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4.1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绿化景观要素

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基质―廊道―斑块”理论,构建小城镇绿地系统网络,呈现不同的绿化景观,使绿地在空间上具有关联性和点-线-面的多维性。将小城镇地域空间作为绿地景观的基质,成为绿化建设的本底;构建绿色廊道,在小城镇地域范围内,沿道路、沿河流或者在不同绿地彼此相连的通道上建设绿廊;建设绿化斑块,在镇区广场、居住区、公共设施等地区设立块状绿地,作为城市点缀,使得小城镇景观体现生态化的特点。

4.2保护绿化树种多样性,提高植物配置水平

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小城镇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7]。小城镇绿化建设应该本着以地方树种优先的原则,选取乡土树种,同时根据地方自然环境条件,适当选取适宜本地生长的树种,使小城镇绿化建设体现物种的多样性。要提高植物的配置水平,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

4.3以低碳理念构建绿化生态景观

篇3

一、目前小城镇园林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主要问题

(1)缺乏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小城镇在房屋、道路、桥梁、农贸市场、汽车站点等建设中,往往能够做出科学的工程预算,但是对于城镇的绿化工作一般都缺乏足够的重视,或关注点很少、建设面很窄,或虎头蛇尾、草草完工,或有头无尾、成为烂尾工程,或压根就没有考虑、没作安排。

(2)脱离实际、生搬硬套现象比较严重。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小城镇,总想把城镇装扮得洋气点,于是盲目照搬大城市环境绿化的模式,喜欢站在大城市人的角度来审视小城镇的绿化工作,如盲目引进物种,造成生态和景观不和谐。他们在城镇绿化工程设计时,对本地的情况考虑不足,对本地的生态和气候条件缺乏足够的重视,热衷于引进外来物种,结果因成活率低而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失,甚至产生潜在的生态危机。

(3)缺少特色,同质问题十分突出。在城镇绿化上理应立足本地的条件,结合本地的特点,形成本地的特色,而不是你建我也建,你有我也有,搞所谓的“大众化”、“一般性”。在我国,尤其是在边远的地区,过去长期处于相对封闭落后的状态,即便是一个很小的村落,也可能存在着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些地区的小城镇绿化若不体现其地方特色实属憾事。

(4)急功近利,形象工程偏多。一些城镇的领导者注重近期显效,注重形象工程。在抓绿化项目上同抓其他工程建设一样,盲目追求指标,以完成工作指标为首要任务,如讲究种植什么物种,讲求种植的数量;讲究绿化地理位置,追求绿化的面积。至于绿化树木能否成活,绿化的草坪能否得到保护保养则不是绿化工作的重点了。

(5)虎头蛇尾,不少绿化项目成为砸钱项目。在城镇化发展中,城镇居民的总体素质虽然普遍提高,但是小城镇急剧膨胀的新增居民基本来自农村,这些新近改变身份的居民素质参差不齐,从总体情况看还是处于偏低水平,所以小城镇在景观维护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不少绿化物常遭人为破坏。

2、原因分析

(1)思想上不够重视,对小城镇园林绿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的城镇绿化工作在城镇规划时和建设初期比较重视,但不能坚持,最终成了烂尾工程;有的城镇的绿化工作是这届领导重视,换届后就没有领导去关心了,新官不理旧事,上一届没有完成的绿化工程也就有始无终。根本原因是从领导到居民对绿化工作都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对小城镇做规划时更缺乏超前意识。

(2)决策上不够科学,对小城镇园林绿化的本土化认识不到位。在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这就是以为越洋气越好,越豪华越体现现代化,其实则不然,传统的、乡土的东西生命力最强。例如,一些从外地引种的花草,看似新奇艳丽,但成活率不高,而且显得特别娇贵,培护十分困难,花费了大价钱却扎不了根。

(3)资金上不够充足,小城镇园林绿化项目资金难以到位。有些项目开工时资金还有保障,但是随着工程的进展出现了资金断链现象,影响了工期和工程质量。还有些项目由于投资方或施工方预期效益不高而缺乏后续投资或施工的积极性,使这些项目成了小城镇的“头痛工程”,甚至是“矛盾焦点”。

(4)管理上难以持续,小城镇绿化管理往往不能及时到位。许多绿化项目完工后得不到良好的养护和管理,造成一些植被自然枯萎或者人为破环,即便反复绿化也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究其原因,是一些小城镇抓绿化工作存在形式主义,表现在思想认识上侧重于树形像立政绩;表现在工程项目上重建设轻管理,工程上马时轰轰烈烈,工程结束后静静悄悄。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思考

1、科学规划,凸显地方特色

要科学规划绿化用地,把园林绿化工作放入城镇建设的大系统中去进行研究,尽可能做到建设用地和绿化用地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实施,把园林绿化工作摆到和房屋、道路一样的高度来思考。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性大,文化和风俗也充满着地域性和多样性。其中,不乏存在自然环境特色、历史文化特色的古城和小镇。所以在小城镇的园林绿化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和重视这些特色,要结合当地的历史沿革、人文特点、民族习惯来考虑公园、景点的设置;要对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民俗文化做深入的调查研究。特别是要对文化古迹遗址、历史人物、庙会场所等和当地人生活有很大关系的地方,做到尽可能的保护,并单独研究其绿化方案。在总体规划中要尽量使特色文化和园林绿化规划和谐统一。

2、加大宣传,全面提高认识

小城镇应当加大园林绿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使人们从思想上重视城镇的园林绿化工作,了解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城镇的园林绿化对美化城镇、改善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促进城镇经济繁荣和全面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增强人们热爱城镇植被,保护城镇花草树木的自觉性;共同制止破环城镇植被的行为,使人们在思想上、行动上对保护园林绿化成果有科学的认识,为园林绿化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也为提升小城镇的精神文明水平创造良好的氛围。

3、因地制宜,适时适度引种

小城镇的园林绿化应以本地生物为首选物种,本地的物种对本地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其成活率必然会比引进的外来物种要高,而且对本地生态链的影响要比任何外来物种带来的影响要小。以本地原有物种为主体,不仅能够取得良好的绿化效果,而且可以大大节省后期养护成本。在保证成活率的前提下适时适度引进外来物种,并使外来物种与本地的生态环境相一致,保持和维护生态多样性。大自然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引进物种虽然多为植物,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像动物那样明显,但是不同的物种需要的光、水、土等都不尽相同,植物的繁殖生长能力也大相径庭。

4、多方筹措,确保资金到位

篇4

一、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加快城镇绿化建设步伐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旗委、旗政府坚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把加快城镇绿化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美化人居环境、优化投资环境的重点工作强力推进,努力为广大群众打造一个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绿色生态家园。

(一)抓领导、抓规划,夯实绿化工作基础

城镇绿化是提高城镇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措施。为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我旗高度重视城镇绿化工作,成立了城镇绿化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年初旗委、旗政府都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解决城镇绿化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并与各部门单位签订绿化目标管理责任状。规划是发展的蓝图。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旗把那吉镇的建设定位在“生态园林城”上,坚持以人为本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聘请专家相继编制完成了《**生态系统规划》、《那吉镇城镇绿化系统规划》等,为抓好城镇绿化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有拟建城镇建设项目的绿化方案按绿化系统规划审批合格后,方可开工建设。特殊情况,报城镇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并向社会公示。城镇绿(文秘站:)化主管部门对各城建项目绿地建设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并实行竣工验收制,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二)抓重点,抓关键,全面提高城镇绿化水平

我旗城镇绿化坚持以植树造林为主,乔、灌、草、藤相结合,采取见缝插绿、破墙透绿、拆房增绿、规划建绿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各类绿地大幅增加,城镇绿化步伐明显加快。一是实施“万株大树进那吉”工程。我旗城镇绿化坚持以植树造林为主。从20__年起,我旗开始实施“万株大树进那吉”工程,在那吉镇中央街、振兴路、体育路、福利福四条城镇主干道两侧及王杰广场、丁香园等地移植大株云杉和雪松。截止目前,已移植8200株,成活率达98。二是认真抓好道路绿化工作。在全面考虑行道树主要功能的前提下,力求树种多样化,既注重其遮荫、减少噪声和吸尘的作用,又考虑其景观作用,努力做到一街一景。1999年以来,共投入绿化资金450多万元,在主要街道建绿岛、种花草3万平方米,栽植玫瑰、锦带、佛头花、红瑞木、黄槐等花灌木及绿篱等各种景观树5万余株。行道树主要选择云杉、垂榆、银棕杨、垂柳和杜松等树种,使每一条街道在不同的季节都呈现出独特的景观。三是全力建设广场、公园等休闲场所。为改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我旗于20__年投资1500元建成了4.64万平方米的王杰广场,其中绿化面积2.04万平方米;20__年投资80万元建设了1.3万平方米的迎宾广场,其中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投资130万元建设了9000平方米的丁香园,其中绿化面积4500平方米;投资424万元修建了2.76万平方米的儿童公园,其中绿化面积1.66万平方米。正在建设中的东山公园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红色旅游景区抗联英雄园,总面积40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28万平方米;西小河带状公园规划面积20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在广场和公园的建设中,我们全部保留了建设场地的原生树木,并按照树木的分布状况设计,使每个公园都独具特色。广场公园的建设不但提升了那吉镇的城镇绿化品位,更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了文化、娱乐、休闲和体育锻炼场所,小城镇的现代文明气息明显增强。四是实施“绿色家园”工程。从20__年开始,组织临街机关单位以及个体工商户在楼前建花池211个、1万多平方米,设置花架86处,摆放盆花6500多个。同时,积极鼓励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和居民住户开展庭院绿化和社区巷道两侧绿化活动,绿化面积达93.6万平方米。五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加强对现有次生林和草原草场资源保护,发动广大干部群众改造荒山,植树造林,全面加强那吉镇城郊绿化工作。通过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城郊植树50余万株、1290亩,初步形成了东有幸福林、南有希望林、西有团结林、北有卫士林的绿化格局,基本实现了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乡村道路林荫化,居民庭院花园化的绿化目标。

(三)抓管理,抓宣传,切实维护绿化建设成果

在绿化工作中,我旗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绿化管理工作。一是建章立制。根据实际,我旗制订了《那吉镇城镇绿化管理办法》、《**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使城镇绿化工作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结合文明城、卫生城“双城”建设的开展,编写《文明市民手册》和《文明市民读本》,并广泛进行宣传,广大市民爱绿、护绿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二是实行责任制。栽树容易成

活难。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提高绿化质量,我旗采取义务植树和后期管理任务分解的办法,由旗各大班子包片,将那吉镇的绿化区划分为12片,将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划分为小组,一组一区,全面负责植树绿化的养护管理工作。为提高移植大树的成活率,旗城镇绿化领导小组统一要求各责任单位给每棵大树都做三角支架,提高大树的稳定性,以防止“树大招风”,动摇根系,并定期督促浇水,有效地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园林部门和各牵头单位组成联合检查验收组,对每年各片、各组的绿化任务进行验收,既强化了各机关单位的责任意识,又提高了绿化质量。三是加强管护。按照建管分开的原则,我旗主要广场、公园的绿化管护工作由那吉镇负责,沿街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实行门前“三包”,由各机关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负责。各项绿化工程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和质量监督制。旗公安、工商行政管理、交警、城管等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那吉镇175名环卫工人每天除完成各自工作外,还义务负责城镇绿化监管工作,在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养绿、护绿人员,对破坏树木花草的不文明行为严厉惩处,同时进行新闻曝光,有力地维护了城镇绿化建设成果。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旗电视台、阿荣通讯等新闻媒体,开设专题栏目,集中宣传报道城镇绿化工作。各有关部门每年都开展形式多样的城镇绿化科普知识、植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宣传,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绿化建设。同时全面开展城镇绿化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增强了全社会义务植树和爱绿护绿的责任意识。

二、全民动员,绿化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城镇绿化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为此我旗采取综合措施,使城镇绿化转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旗的城镇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镇变绿了、变美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镇绿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出来。

第一,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城镇绿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通过宣传和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对城镇绿化的思想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自觉参与城镇绿化的意识明显增强。对于全旗绿化公益活动,各级领导带头上阵,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居民群众、公安干警、驻旗部队、在校学生积极参与,捐资投劳支持城镇绿化工作。正是由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使得**这样一个财政穷旗在短短的几年间把那吉镇打造成了今天的绿色城镇。

第二,城镇品位逐年提高。通过加快城镇绿化工作,使那吉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镇区主要道路由过去的“泥水”路全部变成如今的水泥路,连同316条整洁的巷路绿意簇拥,鲜花环抱。城镇居民享受了集中供热,城镇空气质量明显提高。各类市场、商场按规划分区设置,供水、供热、文化、体育、教育、休闲、娱乐等设施不断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广大市民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那吉镇20__年被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被自治区列为择优扶持重点镇。通过精心雕饰,那吉镇已由过去破旧落后的大屯子变成了如今的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一座新兴城镇,那吉镇由二星级文明城连续两年破格晋升为四星级和六星级文明城,被自治区党委、政府命名为全区“十佳星级文明旗县城”。

第三,促进了城镇可持续发展。城镇绿化工作的全面加强,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进程,优美的人居环境每年都吸引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目前,旗政府所在地人口已由1999年的3万人增加到现在的6.4万人。从20__年起我旗开始实施那吉镇西扩战略,修建了阿伦大街,天津中敖集团投资2亿元、占地16万平方米的高标准、花园式住宅小区已开工建设。以绿色格调为主的红色旅游项目**抗联英雄园也正在积极建设中。广大人民群众在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正在以勤劳的双手开展“晋七争八”星级文明城创建活动。在不久的将来,又一座功能齐全、品位高雅、充满生机的绿色那吉新城将在河西新区拔地而起。

第四,推动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来资金和项目,那吉镇聚集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几年来我旗招商引资累计达到14.4亿元。内蒙古奈伦集团、蒙西集团、北京洛娃集团、天津中敖集团、湖南岳泰集团等知名企业纷纷入驻,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20__年全旗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2亿元,比上年增长40.6

,实现增加值2.5亿元,比上年增长52.7;招商引资完成4.44亿元,比上年增长35.75

。每年的城镇绿化工程建设与管护都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同时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几点体会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抓好城镇绿化工作,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结合旗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勇于探索,才能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城镇绿化之路。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是城镇绿化的根本出发点。绿化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倾听群众意见,把群众的要求与愿望作为城镇绿化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让群众充分享受到城镇绿化给他们带来的舒适和愉悦,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全民参与绿化的意识,才能进一步推动城镇绿化工作健康发展。

第二,领导抓绿是搞好城镇绿化的关键。只有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真正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部门领导具体抓的领导抓绿机制,才能快速有效地推进城镇绿化工作。城镇绿化工作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只有这样,城镇绿化工作才能落到实处、见到成效。

篇5

中图分类号:S73

1 引言

城镇在美化思想的指导下,绿化建设则强调的是纪念性、机械性和形式性、展示性。事实上,城镇绿化的真正意义是在于为城镇居民提供一种休闲、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并非是主题游乐。特别是居住区,真正才是为居民的生活和栖居而美化的。如今大量出现的是样板示范区导向的美化,目的是展示政绩,供人参观;商利导向的美化,试图通过美化招徕住户(新建居住区)。这些都作为展示品,忽略了环境美化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居住意义。随着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居住区的绿化与建设、交通、卫生、教育、商业服务等也共同构成了现代化城镇居住区的总体形象。其绿地则是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伴随现代化建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绿地。它更加贴近了百姓的生活,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念。如今城镇绿化面积也在不断地增长,并创造了一定的生态效益。同时,各级领导也普遍逐步予以高度重视,广大居民倍加关心和瞩目。

2 绿化存在的问题

但是,在城镇绿化工作中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解决。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自觉执行绿化法规的意识不够,尚未形成规范化管理。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有些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改变了部分规划绿地使用性质(摆摊设亭,建存车棚、停车场等),使得部分绿地就被挤占。宣传执法力度、管理办法落实不够,对随意折枝、摘花、伐树和车辆碾压绿地等行为查处工作薄弱,无形中助长了侵占、蚕食、破坏绿地的行为。②绿化规划与快速发展的城镇建设不相适应。有的开发规划指标符合要求,但具体到施工时就发生了变化。待到投入使用时,问题更多,挤占绿地更为严重。③管理体制不顺,经费明显不足。有的建成绿化区,因为产权和管理范围交接不明晰,责任不清而造成了管理不到位。绿化建设和养护经费难以落实,甚至被迫弃管;有的所谓重点施工,毁坏多年建成的树木,占用绿地不缴纳绿化损失费等,这无形给绿化养护雪上加霜,以致影响了整体绿化水平的提高。

3 营造人居环境的绿化有效措施

1)合理规划设计。①规划设计要求执行要严格。提高居住区绿化美化水平,就必须做到规划设计合理,建设中严格按要求执行,且要到位。②配套设施完善,综合功能要齐全。除了绿地外,还应包括教育、商业网点、卫生保健、娱乐场所、行政管理、公用设施等。③要有超前意识,留出一定比例的待建用地。④设计注重创新和经济实用;注重管理与绿化设计手法。

对于儿童活动区,其树种树型应丰富,色彩明快,比例恰当。如生长健壮,少病虫害,树姿优美树种(无刺、无毒、无飞絮)。配置色彩丰富,体态活泼,便于记忆和辨认。老人活动区应选择高大乔木为老人休息处遮荫,为晨练、散步创造意境。作为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配置上应考虑季节变化,营造春则繁花吐艳、夏则绿萌清香、秋则霜叶似火、冬则翠绿常延的景观。建议选择一些具有强烈季相变化的植物(雪松、玉兰、法桐、元宝枫、紫薇、女贞、大叶黄杨、和应时花卉等,萌芽、抽叶、开花、结果的时间相互交错,达到季相变化)。乔灌花草相结合,常绿与落叶相结合、速生与慢长相结合。最后考虑通风、采光达到功能优先、注重景观、以绿为主、方便的目的。

2)增加投资提高绿化水平。一次性的绿化经费投入,其绿化水平可能参差不齐和出现管理水平逐年滑坡。需要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的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资金渠道,在绿化美化上要有保障。可采取如下措施。①按房屋管理面积,提出一定比例,确保绿化养护经费足够到位。②本着“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也可在居民中筹集一定数量的绿化养护经费用于绿化养护。③职责明确,加强对绿化的保护和管理。 ④居民管理小区,可采取新的有效措施,积极鼓励认建认养绿地的活动,增强居民爱绿、护绿意识。⑤实行养护招投标,走有特色的市场化道路,实现养管分离,节约养护成本,确保绿地养护质量。

3)完善绿地养护管理制度,提高新建居住区绿化水平。过去因管理体制不顺,养管主体单位不明确,责任不清,曾出现过“一年绿、二年荒、三年光”的现象。为避免此类现象再次发生,在房屋产权单位多样化的今天,对绿化区的综合管理,也可委托具有一定实力、资质的专业部门管理,但绿化质量要把好关,实行养管责任制,明确责任。按绿化养护考核标准进行,并做现场指导和监督。

4)多管齐下,确保绿地安全。①强化全民绿化意识,充分利用媒体大造声势,利用植树节设立宣传、咨询站,提高公众爱护绿化成果的自觉性。②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行政,遏制破坏绿化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格控制树木的伐移审批手续。③加强植保和养护技术研究,提高绿地养护的科技含量。为确保绿地植保工作的规范有序和实效性,应下大气力做好绿地病虫害预测预报,生物天敌的试验和应用,生物防治方法的推广工作。

5)应用多种植物材料,提高绿化品位。对经过多年绿化的实施、总结和应用筛选,已形成了适应的乔灌草配套的基调树种(如金丝桃、金丝梅、八仙花、凤尾竹等),植物体量适中,耐阴湿,速生,并具备自我维护的功能。还应保存、丰富一些花灌木(如锦带花、黄金条、榆叶梅、斗球等);继续丰富和扩大植物应用品种,增加观花植物(如木本的杜鹃、茶花、茶梅、牡丹、月季等);同时提倡自然植被,允许多品种共存,降低养护成本。

4 正确处理绿化与其他方面的关系

1)处理好规划与建设的关系。绿化水平的高低,主要看规划起点的高低。高标准的绿化环境,既要有足够的土地,还要有资金。绿化所需之地,来源于规划,因此规划要具有前瞻性。

2)处理好绿地建设与城镇自然保护的关系。绿地是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要开放空间,又是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可能载体,由此也成为开展城镇自然保护的主要场所。包括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它不是简单的植树种草,而是要将自然生态引入城镇空间。因此,绿化建设与城镇自然保护的关系应协调好。

3)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绿化成果向来是“三分种,七分管”。这充分说明了养护管理的重要性。就目前状况,“重建轻养”的现象较为普遍,更有甚者只建不管,甚至弃管,有时一处绿地弄得面目全非。绿化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因此需要认真总结、推广经验,对管理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应严格追究。同时,绿化管理部门还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4)处理好绿化与居民的关系。绿化的最直接服务对象就是居民。因此,在规划设计阶段,首先要考虑到居民的需求,地理环境好,自然优美的居住环境好,可促进居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文明素养,增强绿化意识,让大家自觉参加到绿化养护和保护的公益事业上来,方能实现质的飞跃。

5 结束语

绿化美化工作,需要严格遵循总体规划的原则,要体现在绿化设计的最佳效果。在实行规范的施工程序中,需要强有力的养护管理措施,并加大资金投入和宣传,提高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在系列措施的保障下,方能让城镇绿化美化工作再上新台阶,永保自然环境的优美协调。

参考文献

[1]陈光庭.外国城市住宅问题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09-315.

篇6

二、工作任务

(一)公共绿地建设。完成广场的绿化工程;完成移动公司门前、通信公司门前绿化工程;完成绿化改造任务;完成精品街路建设任务;完成东西旅游路补植任务;完成街路彩化任务;完成植物造型绿化彩化任务;完成绿化美化收尾工程。

(二)专用绿地建设。城镇内各机关、团体、院校、企事业单位的庭院、家属楼院、物业小区的绿化,要按照年区建委制定的绿化设计方案完成绿化任务;居民区也要本着见缝插绿的原则,能栽一棵树,就栽一棵树,能种一株花,就种一株花。

三、责任落实

(一)区园林处负责两个广场、七块绿地建设,负责街路绿化改造、新植、补植、彩化及游园景点和植物造型建设。

(二)城镇内各机关、团体、院校、企事业单位负责本单位庭院及家属楼院的绿化、彩化。

(三)住宅小区开发商负责建成小区和新开发小区的绿化、彩化。

(四)城镇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负责所辖居民区的绿化。

四、标准及时限

两个广场及七块绿地建设是年全区的重点工程,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建成精品工程、标志性工程。此项工作要在月末前完成任务。

街路绿化改造、新植、补植要做到一街一品,一段一景,既要适当提高档次又要因地制宜,成活率要达到95%以上。此项工作要在月日前完成。

街路彩化要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花卉品种要多样化,颜色要鲜艳,不许出现死秧、断档现象。此项工作要在月日前分期、分批完成。

各游园景点建设、植物造型要在月末前完成。

各单位庭院、家属楼院已经绿化的要在年绿化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完善、提高,要在增绿量、出精品上下功夫,苗木要提高标准和档次,草坪出现死块要及时更新。单位庭院、家属楼院绿化覆盖率要达到25%以上,其中医院要达到45%以上,学校要达到40%以上,体育场馆要达到30%以上。具备绿化条件的单位要按园林部门的设计方案,月日前完成绿化彩化任务。栽植草花的必须栽植已开花的花苗。不具备绿化条件的单位,要在月日前摆放好花钵、花架、盆花。居民区绿化彩化要在月日前完成。

五、几点要求

(一)要加快进行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工作。城市绿化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区规划分局、国土资源分局、建委、林业等部门要对城镇的绿化系统进行科学细致地规划,要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规定,确定我区的绿化用地,保证城镇绿化的先进性和超前性。

(二)要实行“绿线”管理制度。规划编制工作中,要将城市绿地区域在规划中明确界定出来。建委、规划、土地等部门要根据城镇现状予以界定“绿线”绿线”范围内的用地不得改作它用,更不能进行新的经营性开发建设。侵占“绿线”要依据《城市规划法》和《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从严查处。

(三)要加强对城镇绿化美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城镇绿化美化工作,要把加强绿化美化工作当作本部门的大事来抓。

篇7

1 互助城镇绿地建设与管理养护工作现状

1.1 以创建高原绿色名城为依托,绿地建设工作得到较大提升

近几年来互助县创建高原绿色名城,加快城市绿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截止2011年底, 城镇绿化覆盖率由2010年的231.02万m2增加到250.95万m2,绿化覆盖率达到 33.02%,新增绿化面积为19.93万m2,绿地面积由2010年的227.44万m2增加到237.58万m2,绿地率达到31.26%,新增绿地面积10.14万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0 m2,基本形成了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园林绿化格局。

1.2 建立健全配套规章,为互助县的城镇绿地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目前,互助县城镇绿化管理体制已经形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责任在区”的管理体制,明确了各级的职责任务和建设养护资金投入的辖区包干责任。同时开展了《互助县绿化建设费收费办法》的制定工作,从绿化规划及建设两个方面加强了进一步加强了对城市绿化规划建设的管理。

1.3 以规划为龙头,绿地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编制了《互助县新老城绿地建设规划》,结合创建高原绿色城镇工作的开展,结合《青海省互助县县城周边植被恢复造林》项目、《互助县公益林区2011年高标准造林作业设计》编制完成了《关于印发互助县2011年三山三水治理实施方案(三年工作方案)》作为互助县近期绿地建设的依据。

1.4 以“绿色、人文、和谐”三大理念,打造精品亮点工程

自2009年以来互助县城镇园林绿化各项工作自始至终把“绿色、人文、和谐”的理念贯穿于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中,在工程规划设计中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节约型园林、生物多样性等原则,合理搭配植物材料;在街上施工中,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和技术标准要求,严格工程监理和质量监督,在城镇园林绿化工作中实现建设和管理“两手抓”,确保了新植苗木造林成活率95%以上,涌现了互助县振兴大道、迎宾大道绿化等一大批精品、亮点工程。

2 互助县城市绿地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认识

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是实现园林价值向使用价值的转换,是提高园林绿化景观效果必不可少的持续性、长效性工作。虽然现在政府部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包括园林绿化施工单位本身都普遍特别重视绿化工作,但往往只是重建设而轻管理,苗木成活率低,养护管理不到位,养护质量较差,导致绿化景观效果差而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2.2 占绿毁绿现象严重

当前社会保护园林绿化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园林执法部门的职责不够明确,管理权限又受到限制,占绿毁绿现象在城市很多地方表现严重,很多居民破墙毁坏市政道路绿化,小区内居民擅自在树上栓绳子晾衣服,在绿化带内私自开辟一块绿地种蔬菜,肆意践踏绿地草坪,向绿地内乱扔垃圾,乱折花草树木,这些恶劣的现象都给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2.3 经营管理制度自身的矛盾

当前社会园林绿化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政府机关对园林绿化养护单位实行费用包干,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单位普遍存在着政府给多少钱,做多少事,管理职责不明确,没有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

2.4 园林绿地养护管理技术水平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

①园林绿化规划的科学性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系统性不够。②规章制度不健全,园林施工单位管理机制有待加强。③城镇绿化管护力量薄弱,养护管理水平有待提高。④绿化经费和养护经费没有保证,城镇绿化经常欠帐进行。⑤城镇园林绿化基础设施短缺。

3 城镇园林绿化养护的对策与建议

3.1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城市绿化涉及面十分广泛,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要形成重视城市绿地的养护管理的思想。拓宽养护管理队伍领域,丰富养护管理形式,进一步深化绿地养护机制,积极鼓励适龄公民开展绿地养护、门前三包等方式履行义务。

3.2 加强园林管理机构建设,建立稳定的园林职工队伍

要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任务;要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建立县园林绿化局;下设绿化处(队);乡镇建立绿化所(站),下设绿化专管员;按照互助县城镇绿化条例的规定,明确职责任务。积极发挥园林科研部门及科技人员的作用,加强职工队伍培训,持证上岗;全面推广科学成果的运用,提高植保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同时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投入,确保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需要,形成县乡上下联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数据管理平台并纳入法制化管理。

3.3 加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水平

篇8

城镇绿化与环境生态保护是有联系的问题,由于城镇在开发中只见高楼林立,破坏了环境的平衡,因此需要通过绿化来弥补,具体的问题如下。

1.1我国城镇绿化规范缺少科学性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大部分城镇都可以拿出城镇的园林规划图,但是由于缺乏长远和科学的理论指导,使我国城镇园林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并不协调,尤其是城镇老区内,由于历史的原因,人口稠密的地段,尤其缺少公共绿地,因此对于这些旧城区,急需增加绿地和公共绿地面积。城镇园林规划应当结合党的的条件,通过科学分析,使城镇绿化在整个城镇拥有合理的分布和均衡的比例。

1.2我国城镇园林绿化管理性问题

尽管我国是五千年的文化古国,但我国城镇园林管理建设确相对落后,就是在首都北京,绿化与环境保护也有许多不足,就不用说其他的城镇了,其他许多城镇的园林规划、建设、管理各自为政,在城镇的开发区、各开发商及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管理,自成体系,缺乏全局性的规范管理体制。从中可以看出城镇园林监督机制薄弱,也暴露出城镇园林监督制度的不足,可以看出本身具有缺陷和信息不完全透明的客观事实。在我国,还有很多城镇园林管理部门都未建立监督、考核机制,没有把城镇园林工作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之中,所以在城镇绿化措施方面的重要内容,还缺乏必要的监督和考核,也没有列入当地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之中,我国城镇园林绿化管理性工作欠账很多。

1.3缺乏文化品味,难觅历史文脉性问题

城镇园林绿化是保持和塑造城镇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工作。城镇的绿化措施,应以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为主,同时要考虑将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再将当地的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各方面的优势,融合在园林绿化建设之中,这样才能烘托出城镇环境的文化氛围,达到体现当地城镇特有的人文底蕴。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不同城镇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些与历史脉络城镇园林绿化促使,必须要充分考虑和运用这些文化背景,来进行实施,才会事半功倍。然而近年来,一些城镇的园林绿化建设都往往偏离了城镇自身的文化特色,没有考虑当地城镇自身的历史文脉,只是各取所用,姑果使人们很难从城镇园林绿化措施中,品味出不同城镇的人文风格,更难从中读出不同城镇的历史文脉,使城镇不能通过绿化措施,使其建成应有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2 城镇绿化措施与环境生态保护

城镇绿化措施与环境生态保护是有重要联系的。城镇的绿化措施进行的好,其结果必然使环境生态保护得到加强,使当地居民品尝绿色生态的优势。

2.1加强绿色宣传力度有利于环境生态保护

首先,要提高城镇园林绿化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第一,要提高城镇管理者对绿化环境效益认识:第二,要提高城镇园林绿化管理者的先进管理理念,不断提高管理能力,这样才能是管理于服务之中体现,并以绿化措施为公共利益的工作状态。最后,要提高全体社会成员对城镇绿化生态效益的认识。政府部门要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通过宣传、教育,有效地调动全民参与绿化的积极性,树立全民绿化意识。

2.2丰富复层植物群落有利于环境生态保护

篇9

*城镇的绿化建设通过20多年的努力与发展,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城镇的绿化面积逐年提高,绿化面貌也逐年有所改善。特别是城桥镇的绿化建设尤为突出,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是历史上所没有的。城桥镇现共有绿化面积123.65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49.6万平方米,单位绿地44.16万平方米,居住区绿地26.51万平方米,防护绿地3.3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6.71%,绿地率23.33%,人均公共绿地8.86平方米。相对而言,堡镇的发展速度就比较缓慢,堡镇现有绿化面积23.96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4.19万平方米,单位绿地14.21万平方米,居住区绿地5.5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15.47%,绿地率9.90%,人均公共绿地1.40平方米。与园林城镇的标准——绿化覆盖率40%、绿地率35%、人均公共绿地9平方米相比较,不论是堡镇还是城桥镇,指标都相差甚远,堡镇分别相差61.33%、71.71%、84.44%,城桥镇则是相差33.23%、33.34%、1.6%。

从绿地建设速度来看,2005年*新建扩建各类绿地面积14.65公顷,而宝山是245.09公顷;闵行是250.35公顷;嘉定是240.52公顷;浦东是199.50公顷;金山是92.66公顷;松江是144.63公顷;青浦是136.28公顷;南汇是130.19公顷;奉贤是467.81公顷;从绿化覆盖率来看,全市平均绿化覆盖率是37%,宝山是39.94%;闵行是51.02%;嘉定是47.01%;浦东是45.30%;金山是35.23%;松江是44.64%;青浦是49.05%;南汇是53.03%;奉贤是55.93%,*却只有26.71%。而且,全市各区,包括宝山区、闵行区、嘉定区、浦东新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等都已建成园林城区,唯有*在内的几个极少数区县还尚未建成。从以上数据情况可以看到,*与*其他区相比,在绿化建设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二、主要存在问题

尽管我县近几年对城镇绿化比较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没有完整统一的绿地规划体系,专业养护管理知识缺乏以及干部群众养绿护绿意识普遍不高等原因,我县城镇绿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投入不足,发展速度不快,各类指标偏低,同先进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二)原有老城区绿化质量不高,树种比较单调,小区绿地面积小、布局不合理,面貌比较差。

(三)原有的行道树病虫害较多,树型较差,尤其是几条主要道路上的悬铃木,虽然树木高大,但形状和长势都不好,已严重影响到城镇绿化面貌。

(四)各地区之间的发展速度不平衡,以城堡两地为例,城桥镇发展相对较快,而堡镇近几年的绿化指标升幅仍比较缓慢,甚至至今还没有一个供居民休憩的公园。

三、对策与建议

创建国家园林城镇,不仅可以迅速提升*城镇的绿化面貌,而且还能有效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提高城镇生态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此建议:

(一)科学制定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完善的绿地系统规划是创建园林城镇的基础,是城市绿地合理增长的保障。要按照我县现代化生态岛建设的具体要求,根据国家园林城镇的标准,突出生态效应,注重绿化地带风貌,高标准制定好*城镇绿地规划。通过规划手段,安排好各种类型的园林绿地,使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布局合理,真正起到保护环境、美化城市、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实效。实施规划时,一定要按部就班,在经济条件许可下一步到位,一次建成;如果条件尚不具备,则可以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确保整个规划执行的连贯性。针对老城区绿化品质不高,绿化环境较差的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在充分利用原有绿化资源的基础上,逐步进行更新。

(二)有效提升城镇绿化数量品质。要按照创建国家园林城镇的标准,在巩固原有绿化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规划扩绿、见缝插绿、租地造绿等途径,努力保持城镇各项园林绿化指标的逐年增长;通过增设公园、小游园、街头广场,改造原有绿地等方法,在增加城镇绿化量的同时提升城镇绿化的品质。同时,*新城建设已经进入实质开发启动阶段,这是创建国家园林城镇的一个大好时机,要抓紧实施新城的绿化建设,确保新城的绿化覆盖率。在绿化建设过程中,要把建筑小品、城市雕塑作为重要内容,与*的传统人文历史文化相融合,赋予绿地建设人性化内涵,丰富新城绿化的韵味,提升新城绿化的品位。

篇10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7.052

我国对城镇的绿化面积有严格的要求,现今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园林绿化所生产的问题就越来越多,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越发在乎自己的生活质量,所以绿化养护也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现代城镇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最大化发挥城镇园林绿化作用,为人们提供优良的环境与景观的美感享受。

1城镇园林规划理念落后

1.1我国现代城镇园林绿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如今大多数城镇规划设计理念落后,景观简单没有新意,跟不上人们的审美水平。一座现代化城镇的建设与发展规划非常重要,因为现代城镇的园林绿化能否做到位取决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目前我国还处于改革发展时期,大多数现代城镇受限于城镇建设理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种种因素影响,只能边改革边建设,造成城镇园林绿化与城镇的建设规模差距越来越大,城镇建设为符合设定的城镇园林绿化规模仍要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困难,尤其是我国很多现代城镇的园林绿化还处在十分低下的位置。

我国城镇规划体系虽然重视绿化工作,可对于城镇内栽种的绿化植物的品种选择却没有一个适用的良性标准,也不存在严格的检查筛选环节。有的城镇经济雄厚,从而选择苗木规格较高,虽然最开始绿化效果不错,但是后期的死亡率很高。有的城镇经济能力有限,选择规格低下的苗木,达不到预期的绿化效果。

1.2后期植物维护不到位

城镇污染日益严重,植物后期维护不到位,例如在无降雨时不采取人工洒水,以及虫害严重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使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城镇空气不良,水源污染,从而导致土质劣化,使植物生长空间狭窄,维护管理不当,植物免疫能力不高极易爆发病虫害。

1.3城镇绿化结构单调

虽然很多城镇在选择绿化苗木时,品种选了很多,但还是出现了景观单调刻板的现象。整个绿化地带显得暗淡,缺乏生机活力,完全没有体现出设计城镇园林绿化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美感。因为没有正确利用植物多样性的特征,从而造成绿化结构层次单调,使用树种单一,比例搭配不当等现象,或者没有经过树苗色彩搭配种植,而是单种成片。

2现代城镇园林建设对策分析

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绿化水平也应提升。人们不能活在纯粹的钢筋水泥的城镇里,需要绿化、净化环境,城镇绿化的核心思想在于以人为本,所以开展工作时不能只考虑完成任务、完成指标,要怀着一颗以人为本、从百姓出发的心。

现代化的城镇绿化进程是建立于绿化基础之上,虽然要考虑多引进一些丰富的植物品种,但首先应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只有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植物才能引入,否则达不到效果还浪费了人力、物力。引进外地品种能有效丰富本地植物品种,但在引进品种时要考虑哪些品种能适应本地的生态环境,这样才能保证苗木的存活率以及良好的生长发育。

排除城镇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同以外,城镇内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也存在极大的差别,有些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可以容纳更多的植物品种和数量,甚至可以成片的栽种构建成大型园林经管,各种乔木花草要顺应自然生长情况,才能形成天然的、和谐的景观。还可以种植同一植物但造型不同,收到的绿化效果也不同,所以可发挥想象力制作出各种植物造型,通过设计各N造型增加景观效果。

在品种和数量考虑周全之后,还需考虑采购植物质量。采购时要委托业内人士,对将要采购的货物进行前后两关检疫,要确认采购回来的苗木质量才能投入到绿化建设中去。所以检疫部门要和林业部门合作制定出一个详尽的苗木采购检疫标准,有了标准检疫人员才能根据规章办事,尤其要重视从外地引进的苗木,一定要选择与本地生态环境相差不大的地区引进,同时还要严格检查这些苗木是否带有病毒虫害等问题,一旦发现要立刻停止苗木的引进,同时还应建立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因为苗木调运而造成检疫病虫害流行的要追究其责任。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73

1 引 言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高速的经济发展对我国山地城镇的绿化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山地既是自然资源、文化、生物物种的聚集中心,又对平缓地区的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作为山地地域经济文化管理中心的城镇,其规划和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

2 山地城镇绿化模式的建立及其主要特点

山地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山峦、河床、森林等自然要素往往要穿过城镇,造成城镇用地出现一定的零散性,且由于山地地区地势不平坦,很难形成大面积的“环状绿地”,也无法进行统一的管理。针对城镇绿化的这种现状,相关专家和学者探讨出了“绿核+绿廊+绿网”的绿化模式,它是针对山地环境的复杂多变性,以山地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为分析基础而建立的一种适应山地城镇绿化特点的绿化建设模式,“绿廊”是指绿化地区在形态上呈现出宽窄变化的廊状结构,“绿核”是指这些宽窄变化的廊状结构连接成块状绿地,这些块状绿地有彼此之间结合成了不规则、开放式的“网状”结构。这种绿化模式成分考虑到了山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和生态系统的特点,与传统绿化体系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2.1 适应性强

“绿核+绿廊+绿网”绿化模式相较于平原地区“环状+楔形”的绿化模式更见适应千奇百怪的山地地貌,将相对零散的城镇地域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人为绿化与自然、人文景观充分的融为一体,不仅改善了城镇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空气,缓解了温室效应。

2.2 渗透性好

这种绿化模式从自然生态的内在机制出发,可以遍布山地城镇的每一个角落,见缝插针、遍地开花,将城镇绿化切实落实到每一个角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渗透性。例如,山地城镇的街道多劈山而筑,往往一面靠着悬崖,一面倚着深渊,普通的绿化植物在这种环境中根本无法成活,更别提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这时可以充分利用喜欢攀岩的植物,如爬山虎等作为街道绿化的主要对象,并在最下层辅以灌木等矮小的植物,形成错落的自然景观,既美观又有实效。

2.3 系统性高

由于山地地区的地貌的错落性和差异性,山地城镇往往被分割成碎块状,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而“绿核+绿廊+绿网”的山地绿化模式可以使用不同的绿化植物将整个城镇地区的地貌覆盖起来,促使生态结构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有效的提升了绿化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2.4 文化性优秀

一个城市的文化韵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然人文景观,而城镇绿化又是自然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绿化体系的建设可以与城镇中的特色建筑和历史文化相互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绿网,更是突出城市特色,心因外资的重要手段。绿化规划中要注重结合现代文化设施的建设,把握文化主题,突出文化内涵,将人类的情感充分考虑在内,通过绿廊将城镇建筑文化与绿色景观有机结合起来,使本地区发展成为可游、可居、可赏的文化名城。

3 新时期山地城镇绿化模式的探讨

在新时期工业革命大力发展的前提下,对山地地区的地貌环境以及自然生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绿化模式的建设应该与时俱进,适应当代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策略,为山地城镇的建设添砖加瓦。以山地重庆为例,重庆坐落在我国喜马拉雅山脉与平原的交界处,且与长江和嘉陵江相毗邻,地势起伏错落有致,扩展区沟壑交错、山岭纵横,呈现出长条形山脉与丘陵相间的“平行岭谷”景观,这些沟壑将整个重庆城区分割成了许多块状结构,且每一个块状结构又被分割成若干个地图单元,是典型的山地城镇地貌特征,绿化建设更具典型性。

4 结 语

山地城镇的绿化建设既有复杂性又有规律性,在改善山地城镇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城镇经济发展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以重庆地区的绿化模式建设为例,重点探讨了适应我国山地城镇地形地貌特点的“绿核+绿廊+绿网”绿化模式,希望对我国山地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篇12

一直以来小城镇的林业建设都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也很少被提及。这主要是因为小城镇,与城市相比其人口密度小、较少受重工业污染影响,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小城镇的林区覆盖面积是较大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都认为小城镇的林业建设并不紧迫。而与农村相比,小城镇自身的林业优化建设的空间又稍显不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以及近些年来小城镇城市发展与绿化等方面的需要,人们也开始有意识的考虑到了小城镇林业建设的重要性了。

1.城镇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林业现代化的建设能够极大的提高森林的有效覆盖率,这对改善小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等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对于小城镇而言,随着自身不断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普遍的提高,人们在注重生态建设的同时对林业多样化需求也逐步提高,这其实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突出成果的一种集中体现。在现今开展小城镇林业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小城镇的园林绿化建设的步伐开始大步迈进,将会更好的满足居民的生态文明需要。人类发展历程已经证实了环境对于其发展的重要性,现今的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仅仅靠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在现代化的城镇林业现代化建设中,林业建设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而这种自然环境方面的改善实际上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城镇林业建设实现了现代化,那么林业建设的步伐将会加大,环境的改善程度也会加大,城镇的风景将会更加的优美。林业现代化建设将使生态效益得到改善、生态旅游、林业产品等经济效益得以提升因此林业现代化建设实际上对优化区域的产业的结构,促进经济的发展也都是具有推动作用的。

2.小城镇林业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对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视

一直以来,固有的观念就是在小城镇和农村林业、绿化方面的建设需要是没有大城市迫切的。小城镇本身的自然风光和森林覆盖面积、绿化水平就很高,对这样的地区进行现代化的林业建设将会是一种浪费。这就导致了在小城镇的林业建设中,因为重视程度不够,其林业技术资金投入不足,装备技术不足,缺乏林业现代化科学技术。如林业信息化、人才队伍上、资源监管上等方面都缺乏足够的支持。目前,小城镇林业现代化的进程还是相对缓慢的,这与其重视程度不足有直接关系。

2.2建设质量不高、缺乏长期有效的养护机制

近些年来我国小城镇的经济、文化的发展速度很快,林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也在加快。但是从实际的效果上来看,实际并不理想,其中集中的体现就是其普遍存在质量低下的问题。如一些基础设施薄弱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绿化的困难较大,其质量就更难保证。而在建设中,因为资金、资源的投入不足,后期管理、养护、监督都是比较薄弱的,森林的破坏和自然损坏也是成问题的。

2.3营林产业单一,不能满足社会对林业多样化的需求

小城镇地区营林产业单一,不能满足社会对林业多样化的需求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目前在小城镇的林业现代化建设中,因为基础设施、资金、人力资源等投入的不足,林业产业的现代化、产业化程度还是相对较低的。因为小城镇的林业现代化水平较低,营林产业的模式还是比较单一,很难满足林业的林业的生态化、商业化等方面的多元需要。

3.小城镇林业现代化建设的管理机制探究

3.1提高整体意识,加大相关资源投入

通过努力提高人们对于林业现代化建设的足够重视,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居民形成爱护森林和保护森林的基本意识,发挥当地居民的力量和主动性使其参与到当地的林业绿化建设与管理工作中来。同时相关部门加大资金、科技投入,建立信息化交流平台、建立生态定位检测系统应以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资源管护。

3.2落实生态保护优先,建立林业后续管理机制

加强保护落实生态优先,强化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增加绿化资源,建立林业后续管理机制。在林业建设与管理中,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在建设前需要进行一定的论证,多请一些专家和技术人员给予意见的指导。在因地制宜的开展城镇林业现代化建设中,要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注意林业的后续管理和开发机制,不断的扩大绿化资源的覆盖面和来源。

3.3全面提高林业可持续性发展水平,满足社会多元化需要

在林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创新发展的理念。重视林业建设中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开发。如重视发展林下经济、林业生态旅游等。运用现代化的建设技术和管理理念,强化林业产业的开发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切实增强生态产品和林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努力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进而依靠现代化的林业产业开发,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4.结束语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小城镇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其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就是要做到,理念和技术层面的双重现代化。在现代化的林业建设中,需要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和思路上的改变,更要从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入手,注意资源的充分利用,做到以现代化的林业建设为契机为城镇的经济发展提供最为有利的支持和帮助。

作者:李小飞 单位:甘肃省成县林业站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