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估算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07 09:25: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投资估算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投资估算方法

篇1

二、建筑工程投资估算中面临的问题

1.估算误差率。在不同的建筑施工阶段,由于资料详实程度、具备的条件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投资估算过程中,允许存在的误差率,及其发挥出的效果和作用也有所不同。其中,项目建议书投资估算允许的误差率为30%,其主要作用是对概略投资进行估算,为相关部门项目建议书的审批提供依据。可行性研究估算允许的误差率为20%,其作用是在初步明确项目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估算,为项目技术经济论证提供依据。方案设计估算允许的误差率在10%到15%,其作用是推动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更加深入、详细、全面的开展,从而为初步设计概算控制、设计文件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对于资金筹措安排、后期设计、投资决策等,前期的投资估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误差率过大,投资估算将会失去其应有的意义。所以,在实际进行投资估算的过程中,应当尽量控制好误差率。

2.估算指标。在投资估算中,具有很多估算方法,可对分部工程造价、单项工程造价、投资估算等指标加以利用。对于造价和估算指标的引用,可将单位工程、单项工程、独立建设项目等作为对象。同时,可以通过平方米单项工程造价指标和主要材料消耗量来加以体现,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宏观性。不过,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来说,普遍具有不可复制性、唯一性、复杂性等特点,因而不会存在完全一致的工程。对于造价指标、估算所需的数据大多来源于历史资料,难以对当前的价格水平进行真实的反映,因而不能一味的生搬硬套。对于基础部分,可以分为独立基础、撞击基础、满堂基础、条形基础;对于结构部分,可以分为框架、钢结构、框剪、砖混。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包括了高层和多层,在钢结构中包括了重型、中型和轻型。在同一个指标上,有所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对相似的工程造价指标进行应用,并进行换算和调整。

3.项目信息资料。在工程项目建设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项目规划等阶段,通常是没有具体的设计方案的。对于所要建造的工程项目,投资者会在大体上有一个构思,包括建设地点、建设条件、总体建筑结构、实用功能、拟建规模等。而在实际的投资估算过程当中,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然而,在现实应用当中,投资者在刚刚产生建设意向和设想之后,就急于对工程建设的投资有所了解。同时,时间较短,对于工程相模的相关资料和信息也没有进行充分的掌握,因而往往难以准确的进行投资估算。

三、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方法

1.基本概述。在建筑工程的不同阶段当中,计算工程造价的依据和方法等都有所不同。在工程设计阶段,已经呈现出了工程项目的大体面貌。随着后续设计的不断细化深入,从初步设计概算进行到施工图预算。随着项目的不断进行,信息和资料就会越具体,对于工程项目真实造价水平的的反映也就越准确。在项目前期,基于现实中的情况,决定了不能将估算进行到概预算的程度。对此,应当探索出一种全新的途径,在估算中利用一种近似与概预算的方式,以便对项目前期估算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使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得以提高。总体上来说,结合办公、仓储、生产等不同的建筑功能,项目所在地的地址、环境、气候情况,以及投资人的具体要求类似功用建筑构造等信息,对项目模型进行创建。通过这种方式,细化工程的主体结构,使之成为分项工程,然后利用分项工程的综合单价,对建筑工程进行投资估算。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先对主体结构形式加以确定,结合建筑功能、地质条件、结构形式等。同时确定类似建筑的基础形式,例如独立基础、桩基础、满堂基础、带形基础等。之后确定地面以上的结构形式,例如砌体结构、钢筋砼框架、钢结构等。综合这些因素,对建筑的装饰和结构加以确定,从而进行建筑模型的构建。下一步需要对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列举,土建工程分基础、土方,建筑分布、门窗分布、装饰分布、结构分布等。结合各方的经验、资料、信息,使其达到具体化。然后对每一个分项工程进行分项综合单价的估算,从而形成最终的建筑工程估价。

2.具体方法。

2.1概略估算。在概略估算类算法当中,只要包括生产能力指数法、比例估算法、系数法、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等方法。其中,生产能力指数法和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在实际运算中,对于拟建项目静态投资的粗略估算,是以投资额、类似项目生产能力作为基础的。比例估算法就是分项比例估算的方法。系数法则主要包括朗格系数法、主体专业系数法、设备系数法等。此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估算基数选取的是主要设备购置费、主体专业工程费等。

2.2指标估算。在建筑工程投资估算当中,指标估算类方法是最为常用的。它将建筑工程项目纵向划分为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横向划分为安装工程、设备购置、建筑工程等。然后对各个单项工程和单位工程的投资按照相应的投资估算指标进行估算。以此为基础对项目工程费用进行汇集,然后对基本预算费和其它一些费用根据相关固定进行估算。最终形成拟建项目的静态投资估算。

篇2

0 前言

投资项目的决策是通过比较不同建设方案,并进行投资经济性分析,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由此可见投资估算的重要性。项目决策中投资估算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和项目建设的成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选取正确合理的投资估算方法不但是项目决策过程的重要任务,更是整个投资项目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

1投资估算中的不确定因素

决策阶段主要是投资者对拟建项目的类型、规模、建设地点、时间、地质条件等工程特征提出轮廓性建议和设想,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技术经济和生产力布局上的可行性进行框式论证与优化。但是,这一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难点是:

(1)项目模型还没有,工程量尚不明确,投资估算难以准确;

(2)为了项目尽快上马,人为地高估效益,低估投资,搞“钓鱼战术”;

(3)由于缺少针对性,投资估算所选用的数据资料难以真实的反映工程实际情况;

(4)可行性研究周期短,无法进行多种投资方案比较。

基于以上原因,造成了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给投资估算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2提高投资估算准确性的策略

有效提高项目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认真收集基础资料

要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依据时间、物价、现场条件和装备水平等因素做出详细的调查,如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气候、水电供应、主要设备价格、大宗材料采购地以及现有已建类似工程资料等等。随着项目的推进,更多相关的信息可以得到利用,其所起到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

2.2做好市场研究

市场研究是按照科学理论、尊重实际情况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拟建项目的市场供求情况,包括国内外市场对类似项目的建设情况、国家对该产业的政策引导及今后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的搜集和解析。要根据大量的统计数据和技术信息,进行认真的比较与综合分析,进行深入研究详细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并对项目的发展前景做出具有建设性的最科学的判断。

2.3精心比选投资方案

投资方案的比较与选择,是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项目决策的重要环节。它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既包括工程技术条件、建设条件、生产条件、投资时间和生产规模等,同时也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比选。在项目决策阶段和经济评价过程中,对拟建项目计算期内投入产出等诸多因素进行调查、预测、研究、计算和论证,利用现代化的经济分析方法,选出最佳投资方案,保证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的合理性。

3投资估算的编制方法

投资决策过程大致分为:项目规划阶段、项目建议书阶段、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四个阶段。其常用的估算方法有:生产能力指数法、比例估算法、设备及厂房估算法和指标估算法等。在决策的不同阶段,为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应按项目的性质、技术要求和数据资料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应用较多的静态投资估算方法。

3.1生产能力指数法

计算公式:

Y2=Y1(X2/X1)”×CF (1)

其中,Y1为已建类似项目投资额;Y2为新建项目投资额;X1为已建类似项目生产能力;X2为新建项目生产能力;n为生产能力指数,通常0≤n≤1;CF为综合调整系数。这个方法是由威廉斯(Wiliams)和纳尔逊(Nelson)两人首先发表。由于投资与设备费用和生产规模的0.6次方成正比,所以这种方法也叫“0.6指数法”。后来人们把这个方法的使用范围推广到计算整个工厂的投资。

如:已建年产20万t规模的某项目投资额为3亿元,现有年产50万t规模的相同项目,工程条件与上述类似,调整系数为1.2,根据式(1)计算,则该项目投资总额为6.24亿元。这种方法是根据已建成的类似项目生产能力和投资额,来粗略估算新建项目静态投资额的方法,计算简单、速度快。生产能力指数法多用于项目建议书阶段,不需要详细的工程设计资料,只需要知道工艺流程及规模。

3.2比例估算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同类型已建项目的有关资料,计算出拟建项目的各专业工程费占工艺设备(包括运杂费和安装费)投资的百分比,然后把各专业工程的投资(包括工艺设备费)相加求和,再加上其他有关费用,即为该项目的总投资。计算公式为:

C=E(1+f1P1+f2P2+f3P3+…)+I (2)

其中,C为拟建项目投资额;I为拟建项目的其他有关费用;E为拟建项目设备费(含运杂费);P1,P2,P3分别为已建项目中建筑、安装及其他工程费等占设备费的百分比;f1,f2,f3均为综合调整系数。该方法常用于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

如:某工厂工艺设备投资为3000万元,据相关资料分析,各专业工程费占工艺设备费的比例为:土建25.9%,化工17.53%,收尘2.18%,电力9.78%,仪表5.31%,给排水2.46%,采暖1.26%,通风3.84%,照明0.46%,通信0.81%,总图1.16%,其他费用暂估为1000万元。根据式(2)计算,调整系数:f=1,该项目总投资额为6120.7万元。

3.3设备及厂房估算法

在工业项目中,工艺设备投资与土建投资之和占了整个项目投资的绝大部分。当设计方案初步选定了工艺设备时,工艺设备投资与厂房土建投资就可以根据设备的重量及厂房的高度和面积分别估算出来。其他专业的工程投资:与设备关系较大的按设备投资系数计算;与厂房关系较大的按厂房土建投资系数计算,两类投资加起来就得出整个项目的投资。这种方法在预可行性研究阶段使用比较合适。

如:某小型发电工程工艺设备及安装费用为1.42亿元,厂房土建费用为1.26亿元,其他各专业工程投资系数为:工艺设备1,汽机设备0.04,余热锅炉0.14,化水0.01,烟气净化0.09,动力0.06,仪表0.08,给排水0.08,系数合计为1.5;厂房土建1,暖通0.02,照明0.01,工业管道0.01,总图0.03,系数合计为1.07。则该项目总投资为3.48亿元。

3.4指标估算法

投资估算指标这种方法多用于估算房屋、厂房的造价,常用于可行性研究阶段。以厂房造价为例,应注意两点:

(1)厂房结构(如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2)各项技术参数(如不同高度、跨度,吊车重量及台数,工作制度等)。

如果能根据上述两个重要因素,分析出本地区各种厂房造价指标,再乘以总面积,即可得出该厂房土建部分的投资。该方法在土建工程中被广泛应用。这种方法准确程度虽然较高,但需要大量的计算,工作量较大,而且要求设计必须达到一定的深度才能使用。

4结语

综上所述,投资估算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对投资项目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且对项目总造价及实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编制人员务必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投资估算方法,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将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工作做得更加完善,在熟悉各项法规及相关执行标准的前提下,从源头上有效的控制项目的投资,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打下基础。

篇3

1 建设工程投资估算及项目动态控制概述

1.1 工程投资估算的意义

估算,顾名思义,就是在工程实际施工之前对项目的成本进行的一个科学性的猜测,一个估计、一种观点或是一项近似的计算。项目投资估算对工程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它为设计提供了经济依据和投资限额,设计概算不得突破批准的投资估算额。投资估算一经确定,即成为限额设计的依据,用以对各设计专业实行投资切块分配,作为控制和指导设计的尺度或标准。

在项目即将设计时,设计人员在业主的预算内选择项目的材料和规模。随着项目进入设计阶段,设计必须随时与业主的预算相吻合。如果项目的设计开始超过预算,设计人员必须找出降低费用的替代方案。在设计阶段快结束时,个体专业承包商必须编制估算以得出他们的投标价。这些利用完整或近乎完整的设计文件编制的估算是非常耗时的,但又是最精确的估算结果,因此,业主可以清楚地了解项目实际所需的费用。

1.2 估算的影响因素

任何一个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无论是在项目的总体设计阶段还是编制还是投标时编制,都必须考虑同样的基本问题。项目价格受到项目规模、工作质量、地点、开始时间、工期和其他市场条件的影响。估价的准确性直接受到估价师分析这些基本因素的能力的影响。

首先,项目规模取决于业主的需要,项目越大,费用越多。对于项目规模的不同处理取决于醒目周期各阶段估算的编制。在总体设计阶段,规模主要是一个基本容量的问题,比如房地产开发商的公寓单元或高速公路工程师的公路里数。基本容量开始时是依据专门的参数考虑的例如地板或屋顶的面积、上下斜坡的数量以及土方开挖量。随着设计的深入会获得更具体的数据,直到最后获得每一项的具体规模。对于数量难以确定的项目,使用单价合同,投标人提供单价,实际数量在施工中确定。

其次,项目质量越高,复杂程度越高,费用就会越高。项目设计人员可能会从艺术的角度或从项目使用者的安全角度要求项目有一个较高的质量。一个核电站,一座大型发电设施,或公司会议室都可以要求具有比一般的项目高的质量。在决定项目质量时,估算师必须考虑政府规定,向最终使用者和项目设计人员进行咨询。

再次,项目建在何处是编制估算过程中应考虑的一个主要方面。因地点的不同而在购买、交接材料、租赁或购买设备,以及劳动力费用中存在许多变化。材料费用是影响其有效性、竞争力和达到有效运输方法的一个因素。劳动力价格,特别是有组织的劳动力,是当地价格谈判力量的一个因素。劳动力价格还是影响项目所在地经验和培训水平程度的因素。对于许多项目(比如,阿拉斯加输油管道项目)所需工人的水平和人数在当地无法得到满足,所以劳动力必须从国外调入。

最后,项目何时建如同项目在哪儿建一样,对项目费用有重要影响。因为估算在实际施工之前编制,估算师必须规划项目未来的费用。

1.3 工程管理动态控制概述

工程动态控制过程是一个以行为为基础的过程,它需要持续地监督项目运作。它的目的是保证项目小组能达到设计要求、预算和进度计划。为保证成功,实际工作情况、工作成本、工作的工期等都应进行书面记录,并把它与最初的工作计划进行比较。任何不一致的地方都应标出来并进行调整。实际工期和成本同样也要记录下来,并在将来的估算和进度控制中使用。

我国在施工管理中引进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已多年,但是,运用动态控制原理控制项目的目标尚未得到普及,许多施工企业还不重视在施工进展过程中依据和运用定量的施工成本控制、施工进度控制和施工质量控制的报告系统指导施工管理工作,项目目标控制还处于相当粗放的状况。运用动态控制原理进行项目目标控制将有利于项目目标的实现,并有利于促进施工管理科学化的进程。

2 决策阶段投资估算的动态控制方法

项目决策阶段是研究项目建设必要性、项目技术可行性、项目经济合理性的关键时期。进行决策阶段投资估算的动态控制,首先要对项目的决策阶段进行界定。我国基本建设程序的主要阶段是: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建设准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竣工验收和后评价。由于目前我国只对于政府投资性项目才采取审批制度,对于非政府投资项目一律不用审批项目建议书,所以把项目建议书阶段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合并成为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决策阶段包括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评价与决策阶段。决策阶段投资估算的动态控制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2.1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预测

投资时项目的一项重大现金流出。它数额大,又集中发生在前期,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大。此外,投资额的大小、投资使用计划安排、投资的资金来源及资金成本还影响到项目生产期的有关成本及费用。通过测算应编制4个报表:建设投资估算表、建设初期利息估算表、流动资金估算表、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于资金筹措表。

投资估算根据掌握数据的情况,可进行详细估算,也可以按单位生产能力或类似企业情况进行估算。投资估算中应包括建设期利息、投资方向调节税,并考虑一定时期内的涨价因素的影响,流动资金可参照同类企业的情况进行估算。资金筹措计划应说明资金来源,利用贷款需附贷款意向书,分析贷款条件及利率,说明偿还方式,测算偿还能力。

2.2 选择正确的估算方法

投资估算必须选取正确的估算方法,防止估算错误。如在投资额的估算、市场需求的预测以及项目投入产出物价格的选取等方面,对通货膨胀处理方式的不当时,对投资额及项目费用、效益的估算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偏差,直接影响项目决策的正确性。

投资估算的方法有:资金周转率法、生产规模指数法、比例估算法、指标估算法、模拟概算法。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从大的方面,前三种方法适用于工业生产项目的投资估算,后两种适用于民用建筑的投资估算。最后,要想使投资估算具备预想的精度,必须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即以动态的方法投入到投资估算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民用建筑用得的常用方法有:指标估算法和模拟概算法。

2.3 指标估算法的计算及参数选择

投资估算指标的表示形式较多,如建设项目综合指标、单项工程指标、单位工程指标,其单位形式以元 、元、元 、元 、元 、元 表示。根据这些指标,乘以所需的单位数量,就可求出相应的各单位工程投资。在此基础上,再估算工程建设预备费、贷款利息、铺底流动资金及其他费用,即可求出新建项目所需的全部投资。

指标估算法的参数应根据不同地区、年代,进行调整。因为地区、年代不同,设备与材料的价格就有差异。调整方法可以按主要材料消耗量或“工程量”为依据也可以按不同工程项目的“万元工料消耗定额”确定不同的系数。

3 结束语

投资决策是投资者最为重视的,因为它对工程项目的长远经济效益和战略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决策阶段,投资估算指标的编制工作,涉及建设项目的产品规模、产品方案、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工程设计和技术经济等各个方面,既要考虑到现阶段技术状况,又要展望近期技术发展趋势和设计动向,从而可以指导以后建设项目的实践。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F04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投资估算的重要性

从工程项目策划、决策,甚至有意向开始,投资者最关心的莫过于工程建设投资,据此对工程项目取舍做出最初的判断和决策,它不能肯定一个项目,但完全可以否定一个项目。投资估算是工程建设前期重要工作内容,其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是项目前期决策的重要依据;(2)进行项目经济评价的基础;(3)控制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4)项目资金筹措和制订贷款计划的依据。

2、投资估算要求

估算编制人员应深入现场,搜集工程所在地有关基础资料,包括人工工资、主要材料价格、运输和施工条件、费用标准等,并全面了解建设项目的资金筹措、实施计划、水电供应、配套工程、征地拆迁补偿等情况。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1)据主体专业设计阶段和深度,结合行业特点,所采用生产工艺流程成熟性,以及编制单位所掌握的国家及地区、行业或部门相关投资估算基础资料和数据的合理、可靠、完整程度,采用合适方法进行建设项目投资估算;(2)应做到工程内容和费用构成齐全,计算合理,不重复计算,不提高或降低估算标准,不漏项、不少算;(3)应充分考虑拟建项目设计的技术参数和投资估算所采用的估算系数、估算指标在质和量方面所综合内容,遵循口径一致原则;(4)应将所采用的估算系数和估算指标价格、费用水平调整到项目建设所在地及投资估算编制年的实际水平。对于由建设项目的边界条件所产生的与主要生产内容投资无必然关联的费用,应结合建设项目实际情况修正;(5)对影响造价变动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注意分析市场的变动因素,充分估计物价上涨因素和市场供求情况对造价的影响;(6)投资估算精度应能满足控制初步设计概算要求,并尽量减少投资估算的误差。

3、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项目投资环境

(1)外部因素

政策因素,燃料动力供应,运输及通讯条件,环保。要力求全面、细致地了解、掌握这些因素的详细资料,避免工程支出有不必要的损失,尽可能地实现项目价值的最佳。

(2)技术配套因素

先进的生产技术及装备是项目规模效益赖以存在的基础,相应的管理技术水平是实现规模效益的保障。若获取技术的成本过高或当前技术及装备还没有达到与经济规模生产相适应的先进水平,将会给项目日后的发展带来危机,导致项目投资效益低下,工程造价支出严重浪费。

(3)市场因素

根据项目本身的要求,结合建设期的长短,对于“工料机”的市场供求及费用涨落要提前做好摸底工作,并依照市场规律,尽可能准确地作好推算,汇制图表,了解工程造价可能发生范围,从而做到心中有数,保证资金的充足供应。

3.2 项目的技术方案

(1)市场定位

项目的市场定位可通过市场调查,运用市场顾问和物业顾问以及建筑师等专业力量,在充分了解项目目标客户情况和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已建项目的市场反映情况、使用过程的优缺点和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充分讨论,确定决策者对项目定位的要求。明确的市场定位使方案设计有据可依,使设计标准有一个预先的控制。只有将项目定位进一步细化、分解、明确,才一能以此为指导确定项目各分项建设标准。

(2)建设标准

建设标准的明确是投资估算准确的前提。在根据方案设计进行投资估算时,要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及建设标准。只有明确了相应的建设标准和设计思路,并结合对同类项目经验指标的分析,才能准确地估算出各项目的投资。对于机电设备工程要发挥机电专业顾问作用,根据定位要求提出主要设备配置标准。根据各方意见经充分讨论。形成指导工程建设的项目材料设备配置清单。以此作为编制投资估算的基础形成准确完整的投资估算。

(3)项目规模

项目规模的大小直接关系到造价的高低。有效的实际的项目规模的确定,会减少早期造价的估算不确定性,增加估算的准确性。应坚持经济、适用、安全、朴实的原则,合理确定建设规模。

(4)设计参数的确定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建筑的功能要求和设备标准在不断提高和完善,设计内容也日趋复杂。设计参数的定量化和尽早确定,可以给估算提供更为可靠的估算资料。目前,我国在项目早期阶段还无法对项目设计参数有较全面的认识,这对估算精度的影响是较大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建筑面积、层高、层数、结构形式、基础形式、各种动力参数等。主要设备材料选型、价格。建设地区及建设地点的选择:建设地区的选择是指在几个不同地区之间,对拟建项目适宜配置在哪个地区或范围的选择。建设地区选择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拟建项目的命运,影响着项目投资的高低。另外,通常所说的投资估算,以社会平均管理水平为基础的,没有考虑管理水平对项目的造价影响,所以,除了上述比较普遍的影响因素之外,项目管理者的经验、设计师的经验水平、估算者的经验水平也会影响投资估算的准确性。

3.3 选择的项目投资估算编制方法

(l)估算资料的适用性

在早期估算中,往往是用类似工程的原理进行类比估算,所用到的估算资料的适用性对于估算结果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同为框架结构形式的多层建筑,如果地基条件和基础形式不一样,形成造价的大小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估算前,首先应确认造价资料的适用性。

(2)估算资料的精度

根据己建工程的造价资料对拟建工程进行估算,需要保证己建成工程资料的精度,也就是说,已成资料中尽可能的包含了工程实际中客观信息以及在造价中的反映。

(3)估算资料的完善性

由于建设项目的日趋复杂化和施工工艺的不同,导致了项目的个体差异性。所以,对拟建工程进行有效的估算,必须建立在估算资料较为完善的基础之上,才能充分考虑不同的工程特点对拟建项目的影响情况。

4、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估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估算一经确定,参建各方都要围绕着这一目标开展工作,成本管理就蕴含在项目建设的每一个阶段中。长期以来,工程项目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投资失控,结算>预算>概算>估算的情况比比皆是,从投资估算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指标收集、编制、发行的时限性

指标的收集、编制、发行都有时限要求,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分别确定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款的最低周转天数,并考虑一定的保险系数;此外,在不同生产负荷下的流动资金,应按不同的生产负荷所需的各项费用金额,分别按照上述公式进行计算,而不能直接按照100%生产负荷下的流动资金承压生产负荷百分比求的;最后还应该考虑不同时期汇率变化对涉外建设项目动态投资的影响及计算方法。因此要使用最新的数据,同时使用数据的来源应尽量可靠。

4.2 政策、法规的不了解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区建筑市场的壁垒已被打破,异地承揽或跨行业承揽工程设计、施工的单位和企业逐年增多。由于我国现行的预算定额、取费基础、取费标准和预算编制的规定因地区和行业的差别而有所不同,致使一些跨地区跨行业承担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企业不甚了解工程所在地或相关行业的有关规定,在实际编制工程造价过程中,难免出现差错。所以,应当通过对工程经济指标的测算,确定合理的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和设计概算依据。

4.3 建设地点选址不当

建设地点的选择,对建设项目投资的总额,效益的影响都是非常关键的。代征地的比重增大,相应的征地及拆迁费也增多;拆迁量的增加,拆迁补偿费和安置费也相对较多。因此,对代征地的调查必须在立项前加以足够重视,对拆迁量调查足够细致,否则将造成大幅度的追加投资。

4.4 投资估算编制不够重视

有些合资建设项目在合资双方协议立项阶段,往往对编制投资估算的准确程度重视不够,造成多数合资项目估算漏项或估价不准确,使得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得不修正概算,追加投资。

5、房地产投资估算工作的改进建议

5.1 明确项目定位

房地产项目的设计主要是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来确定建筑物具体的标准、空间、平面布置、结构形式以及建筑群体的总体安排等。一般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并没有开始进行设计,但是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对建筑项目的平面布置,建筑层数以及结构方案进行定位,例如根据项目的功能要求,并结合项目管理部门的限定要求以及市场需求等就能够进行定位。

5.2 加强基础资料的搜集和积累

要确保工程造价的真实性、科学性、合理性就需要准确采集基础数据,增强编制依据的可信度取得全面、正确的调查资料。就我国当前的估算、概算的现状来看,有必要建立一个类似的在线分析系统,广泛收集实际工程案例,分门别类形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并实时更新,在通过预定的计算规则进行自动分析之后,形成案例数据库。在使用的时候,根据时期、地域等指数来进行调整,从而得出待建项目的参考估价,最终减少估价偏差对项目决策的不利影响。

5.3 加强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

在进行投资估算编制时,通常会用到其他专业人员的工作成果。例如,方案设计人员本着技术先进性的原则,注重工艺技术方案,不考虑项目经济成本;投资估算人员若是机械般的参照方案设计以及布局来对工程量进行测算,进行项目投资估算,可能会导致项目的投资远远超过建设单位投资能力。因此,需要加强投资估算人员与不同专业人员的沟通,避免在工作中出现不能有效衔接的情况。

结束语

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估算在投资决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项目资金筹措以及制定建设贷款计算的依据,同时也能够控制工程概算。只有合理的投资估算才能够确定工程的总造价,同时也是工程投资控制的目标,只有将投资估算编制合理才能有效的实现项目成本的控制。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 F83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据有效数据显示,项目前期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高达80%-90%,而随着项目的进行,不确定因素逐渐减少,工程造价的调整机会也随之减少。因此,充分做好投资估算,提高投资估算的精度,对控制工程项目的总造价起到极其重大的作用。

投资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目标就是投资估算,投资估算的准确与否,是决定决策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在投资估算的编制过程中,主要采用生产能力指数法、系数估算法、比例估算法、指标估算法、投资分类估算法等。

1、生产能力指数法

(1)公式

X = Y×( C2 / C1)n ×f

式中: X —— 新建项目所需投资额;

Y —— 已建类似项目的投资额;

C1 —— 已建类似项目的生产能力;

C2 —— 新建项目的生产能力;

n —— 生产能力指数:通常 0<n≤1;

f —— 新老项目建设间隔期内定额、单价、费用变更等的综合调整系数。

选用这种方法估算,指数 n是一个关键因素。若已建类似项目规模与拟建项目规模相差不大,生产规模比值在 0.5~2 之间,则指数 n的取值近似为 1;若已建类似项目规模与拟建项目规模相差不大于 50 倍,则指数 n的取值约在 0.6~0.7 之间;若拟建项目规模的扩大仅靠增大设备和增加相同规格设备的数量来达到时,其指数n的取值约在 0.8~0.9 之间。

(2)应用范围及特点

根据已建性质类似的建设项目或生产装置的投资额和生产能力,对拟建项目或生产装置的生产能力的投资额进行估算。采用这种方法只要资料可靠,条件基本相同,就能很快估算出接近实际投资,否则误差就会很大。生产能力指数法多用于项目建议书阶段。

生产能力指数法的特点:这种估价方法不需要详细的工程设计资料,只需要工艺流程及规模就可以。

2、系数估算法

(1)郎格系数法(设备系数法)

这种方法是以设备费为基础,乘以适当系数来推算项目的建设费用。计算公式为:

X = E×K1

式中: X —— 新建项目所需投资额;

E —— 新建项目设备的投资额;

K1 —— 附属设施(管线、仪表、电气、安装、土建等)费用系数;

总建设费用与设备费用之比为郎格系数K。即:K = (1+∑K1)K2(其中:K2——其他费用、预备费、贷款利息等费用系数)。

当项目工艺设备已经选定,其他设施还未设计时,采用此法比较方便。但也存在弊端,没有考虑装置规模大小发生变化的影响;不同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不同地区经济条件的影响;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主要设备规格及材质上的差异,所以精确度不高。

(2)设备及厂房估算法

一个工程项目中工艺设备投资和土建投资之和占了整个项目投资的绝大部分。如果设计方案已确定了生产工艺,并初步选定了工艺设备、进行了工艺布置,工艺设备投资和厂房土建投资就可以根据设备的重量及厂房的高度和面积分别估算出来。其他专业工程的投资,与设备关系较大的按设备投资系数计算,与厂房关系较大的按厂房土建投资系数计算,两类投资加起来就得出整个项目的投资。

3、比例估算法

(1)以设备费为基数进行估算

以拟建项目或装置的全部设备费为基数,根据已建成的同类项目或装置的建筑安装费和其他工程费用等占设备价值的百分比,求出相应的建筑安装费及其他工程费等;再加上拟建项目的其他有关费用,其总和即为项目或装置的投资。计算公式为:

X = L(1+f1P1+f2P2+……+fnPn)I

式中: X —— 拟建项目或装置的投资额;

I —— 拟建项目或装置的其他有关费用;

L —— 拟建项目当时当地价格计算的设备费总和(含运输杂费);

P1、P2 …… Pn —— 已建项目中建筑、安装及其他工程费等占设备费的百分比;

f1、f2 …… fn —— 由于时间因素引起的定额、价格、费用标准等变化的综合调整系数。

(2)以最主要的工艺设备为基数进行估算

以拟建项目的最主要、投资比重较大并与生产能力有关的工艺设备的投资为基数(含运输及安装费),进行估算。这种方法是根据同类型已建项目的有关资料,计算出拟建项目的各专业工程费(总图、土建、工艺管道、暖通、给排水、电气、通信、自控仪表及其他工程费用等)占工艺设备投资的百分比,求出各专业的投资;然后把各专业工程的投资相加(含工艺设备费),再加上拟建项目的其他有关费用,即为该项目的总投资。计算公式为:

X = L(1+f1P1+f2P2+ …… +fnPn)I

式中: P1、 P2…… Pn——各专业工程费占工艺设备费的百分比。

如:某新建项目工艺设备投资为 1028 万元,根据已建同类项目统计分析,各专业工程费占工艺设备费的比例为:土建 69.92%;油工艺 82.14%;水工艺 71.94%;采暖 6.40%;热工 42.87%;机制25.77%;电气 22.07%;通信 0.05%;仪表 21.39%;阴极保护 1.98%;金属油罐 46.08%;其他费用暂估1000 万元。根据公式,计算调整系数 f =1,该项目投资额为:6043.5 万元。

4、指标估算法

(1)指标估算法的机理

这种方法是编制和确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投资估算的基础和依据。其指标综合了建设项目全过程投资和各类费用,反映出其扩大性的范围,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参考性。采用该方法要注意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投资主管部门或地区颁布的估算指标进行编制。在编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所套用的指标与具体工程之间的标准或条件是否有差异。若有差异时,则应进行必要的换算或调整;并结合每个工程特点,正确地反映设计参数,切勿盲目的套用一种指标。该方法在土建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2)指标估算法的计算及参数选择

投资估算指标的表示形式较多,如建设项目综合指标、单项工程指标、单位工程指标,其单位形式以元/m、元/m2、元/m3、元/t、元/km、元/kVA 表示。根据这些指标,乘以所需的单位数量,就可求出相应的各单位工程投资。在此基础上,再估算工程建设预备费、贷款利息、铺底流动资金及其他费用,即可求出新建项目所需的全部投资。

指标估算法的参数应根据不同地区、年代,进行调整。因为地区、年代不同,设备与材料的价格就有差异。调整方法可以按主要材料消耗量或“工程量”为依据,也可以按不同工程项目的“万元工料消耗定额”确定不同的系数。

篇6

中图分类号:S969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是研究分析项目投资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一旦可行性研究报告被批准,其投资估算额即成为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项目的估算不仅对其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还是项目筹措资金及制订建设贷款计划、核算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需要额及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重要依据。

一、工程造价投资估算概念

1 、工程造价

在介绍投资估算的概念之前, 需要对工程造价作一个简单的了解。工程造价,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时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工程建设中需要支出的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设备租用或购买费等等。工程造价的核心内容包括工程投资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 施工图纸设计阶段的设计概算,施工方案设计阶段的修正概算,正式施工之前的施工图预算以及工程结算、竣工决算六个重点。

2 、什么是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是工程项目建设前期从投资决策直到初步设计阶段以前的重要工作内容,是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投资估算的准确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质量和经济评价结果, 而且还会关系到下一阶段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 对建设项目资金筹措方案产生重要影响。

从广义上讲, 投资估算指的是对建设项目的投资额所进行的大概估计,即一个项目从开始研究时投资额的估算,直至初步设计时的设计概算及施工图设计阶段甚至施工阶段的预算都可以纳入到投资估算的范畴。从狭义上说,投资估算仅仅是指建设项目在投资决策阶段,依据现有的资料和特定的方法, 对建设项目全部投资额进行的预测和估算, 本文主要从狭义上去阐述投资估算的重要性。

二、投资估算在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发挥的作用

上述提到投资估算是建筑工程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表现形式,同时它也是一种研究拟建工程项目是否可实施,需要花费多少费用的成本控制手段。投资估算是建筑工程经济效益评价的基础,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具有统领全局、决策各分项建设过程成本的作用。以下是详细论述。

1、建筑工程在投资决策阶段进行项目投资估算时, 需要拟定一份合理的项目建议书,在项目建议书中会拟定多种投资方案,项目主管部门通过对其方案进行分析和筛选, 最后确定一份最为合理的、可行的项目投资方案,以供建筑工程后续的项目规划、项目实施等工作作参考。从这一点来看,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估算的主要作用是:为项目主管部门提供项目建议书的审批依据; 对后续的项目规划等工作起参考作用。

2、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利用投资估算可以对建筑工程的投资效益进行合理分析,对建筑工程的投资合理性进行判断,帮助项目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当其报告中所研究、分析和计算所得的数据可靠,能够大致预算出建筑工程的投资经济效果,并且其效果很好时,这份可行性研究报告会得到批准,随后将报告中计算得到的投资估算额作为建筑工程的最大投资限额。由此来看,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发挥着决定工程项目坐待投资限额的作用。

3、投资估算环节处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活动中的首要环节,其对后续的所有的预算和概算、估算工作都起着决策和统领作用。尤其是在工程施工图纸的设计阶段, 其对工程的设计概算还起着控制作用。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的设计概算费用是不允许超过工程的最大投资限额的, 设计概算中所设定的预算定额、施工设备价格以及施工材料价格等预算费用都应该控制在投资估算限额之内。

三、科学合理进行投资估算的方法

1 、根据其所处的阶段, 确定投资估算的精确度

(1 )投资估算阶段的划分

第一阶段—— 毛估。主要是对比同类型已投产项目的投资额并考虑涨价因素的估算。

第二阶段—— 研究性估算或者叫做粗估。这个阶段一般应有概念性设计, 包括初步流程图、主要设备生产能力和地理位置已经确定。

第三阶段—— 初步估算, 或者叫做可估算。这个阶段以及有设备材料的规格表,设备的生产能力和尺寸,工厂的总平面图,建筑物的大致尺寸,公用设施的初步配置。其估算可用来确定项目是否可行,并可以列入投资计划。

第四阶段—— 确定性估算或者叫做项目控制估算。一般情况下,可根据这个估算筹资。这个阶段图纸和详细设计不完备, 但是各种细节已经很清楚, 并且已经可以和制造商谈判。

第五阶段—— 详细估算或者叫做投标估算。这个阶段的估算是根据全部设计图纸,说明书和材料清单等资料编制的,因此可以使用单价逐项计算。

(2 )投资估算的精确度研究

投资估算的精确度主要是指研究报告中对工程建设所花费用的估算准确度,它是投资估算质量的标志。精确度高,投资估算的质量便好,精确度低,估算质量便相对较差。而一旦投资估算的质量变差,必然将直接影响项目投资者和建筑单位的经济效益, 使其在经济上蒙受损失,严重者还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因此,在投资估算工作中,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所反映的估算数据、信息等的精确度是极为重要的, 相关人员应该对其加以重视。然而一般来说,随着项目设计工作的不断推进,能为估算工作提供依据的数据、资料将陆续增多, 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估算的精确度, 减少估算误差。

2 、健全价格信息网, 加强材料、设备价格的动态管理建筑工程造价由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设备购置费以及工程建设其它费用组成, 而材料费及设备购置费在建安工程造价中占有很大比重。所以我们要建立一套价格信息网络, 及时的反应材料设备是价格动态。

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准确性不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而且决定了建设项目的目标能否在规划的资金限度内实现。要提高项目决策水准就必须深化可行性研究, 将投资估算做的尽可能准确合理,所以,投资估算在工程造价管理中极其重要,它不仅利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 还能为企业实现最大利益。

参考文献

[1] 蔡雄文.浅谈投资估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12)

[2] 江荣科.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的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06)

[3] 高秀峰.浅谈建筑工程造价中投资估算的重要性[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20)

[4] 强文健.浅谈造价工程师如何做好投资估算[J]. 中国招标. 2011(33)

篇7

(二)中西方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定义的比较我国会计准则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最初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其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化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权益法的核心思想是从投资企业角度.将被投资单位经济活动及其影响与投资企业视同一体,因此要求投资的账面价值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国际会计准则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根据这种方法,投资最初按照成本予以记录,随后再根据投资者在购买后占被投资者净资产中的份额的变动对投资进行调整。损益表反映了被投资者经营成果中属于投资者的份额。成本法核算和权益法核算是互补的两种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所以,既然中西方成本法核算存在分歧,权益法核算必然也有区别。我国权益法核算的前提条件是:重大影响、共同控制;西方权益法核算的前提条件是:重大影响、控制。中西方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定义上来看,他们都有相同的前提条件,即重大影响。但是我国定义中要求的共同控制,西方没有共同控制的概念,所以只要分清共同控制和控制,中西方权益法核算在定义上存在的区别便显而易见。

二、中西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核算范围的比较

(一)我国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核算范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汁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能够实施控制或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这两种情况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成本法、权益法的适用范围是建立在判断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财务和经营政策的影响程度的基础上的。企业合并准则如果不规范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将无法解决我国现实中的企业合并问题。因此我国会计准则在制定中与我国的现状相结合,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纳入企业合并准则范围,明确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当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会计处理。当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关系发生变化的时候,即由于减少投资或追加投资等各种原因,重新判断新的影响程度,进而决定是否继续采用原来的核算方法。一般隋况下是通过持股比例进行判断的,为便于理解持股比例与核算方法之间的对应关系。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选择方法是:如果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应采用权益法,一旦持股比例高于或者低于这个范围,就应采用成本法;与之相反,原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若持股比例发生变化进入20%~50%的范围就应改按权益法。

(二)西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核算范围国际会计准则中也对成本法、权益法核算范围做出了书面性的规范,准则中也涉及“重大影响”这个概念,即如果投资者直接拥有或通过附属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者20%或以上的表决权,则认为投资者具有重大影响,除非能够清楚地表明并非如此。相反,则认为投资者不具有重大影响,除非能明显地表现出这种影响。所有权基本上或大部分为另一投资者拥有,并不排除某个投资者具有重大影响。现用图2予以说明:由上我国准则和国际准则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确定成本法、权益法上就会出现一个分界线诠释重大影响和控制,我国在持股比例为20%~50%之间采用权益法,这一点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因为对投资单位有重大影响。

(三)中西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核算范围差异比较首先,我国准则规定持股比例低于20%的时候就意味着不存在重大影响,采用成本法,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持股比例低于20%的时候无显著影响采用成本法或者公允价值法(范围:市场价格未定的时候采用公允价值法,市场价格不可用的时候采用成本法)。其次,持股比例一旦超过50%都达到控制状态,核算方法就会发生改变,我国采用成本法,而国际会计准则采用权益法。这就意味着中西方会计准则在核算方法上出现差异。例如:当甲公司对乙公司的控股比例超过50%的时候,我国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会采用成本法,而国际会计准则将会采用权益法,差异便会出现。我国在控股50%以上与国际准则出现分歧的原因是,因为控股50%能体现出另一个区别核算方法的因素,即同一控制。这个有中国特色的控股50%以上会给我国会计准则进行核算带来方便,但势必在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大形式下存在缺陷。

三、中西方成本法与权益法互相转换的比较及处理

(一)中西方权益法向成本法转换的比较 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因减少投资导致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由B种情形向A种情形的转换,会引起投资单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由权益法向成本法的转换。在这种情况下,直接以转换时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成本法核算的基础,不必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任何调整。在西方会计准则中:因减少投资导致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由B种情形向A种情形的转换,也会引起投资单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由权益法向成本法的转换。在这种情况下,具体操作与我国会计准则一致。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因增加投资导致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由B种情形向c种情形的转换,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由重大影响关系变为控制关

系,电会引起投资单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由权益法向成本法的转换。在西方会计准则中:因增加投资导致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由B种情形向c种情形的转换,虽然投资单位对被投资耽误由重大影响变成控制关系,但西方准则始终是采用权益法核算,所以这样情况即使发生。也不会引起投资单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转换。

(二)中西方成本法向权益法转换的比较由于新减少投资,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上升,导致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由B种情形向A种情形的转换,投资单位因处置投资而减少了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对被投资单位由控制关系转换为重大影响关系或共同控制关系,这时,投资单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要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净收益变动部分。计入留存收益;其他变动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应按照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在此基础上比较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净额,如果原来产生了正商誉,则不调整剩余部分“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如果原来产生的是负商誉,则需要调整增加剩余部分“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将负商誉部分调整至留存收益。国际会计准则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新减少投资,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上升,导致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由B种情形向A种情形的转换,虽然投资单位对被投资耽误由控制关系变成重大影响,但是西方准则自始至终也是在采用权益法核算,所以这样情况即使发生,也不会引起投资单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转换。

篇8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简介

1.成本法

当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经营活动无影响能力时采用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方法,即投资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户,按原始取得成本入账后,始终保持原资金额,不随被投资公司的营业结果发生增减变动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成本法下,投资企业账上的长期股权投资账户按投资成本入账以后,除非投资企业再次购入被投资企业的股份,或将购入被投资企业股份部分出售,或收到清算股利以及股票发生永久性跌价时,其长期投权投资账户的余额始终保持不变。被投资企业报告的利润或亏损,投资企业都不予确认,直到被投资企业发放股利或分配利润时,才作为投资收益入账。

2.权益法

权益法是适用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另一种会计核算方法。该方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根据这一方法,投资企业要按照其在被投资企业拥有的权益比例和被投资企业净资产的变化来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账面价值。

二、长期股权投资两种核算方法的比较

1.应用基础的比较

(1)成本法认为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是两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和会计主体。投资企业只有在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以原有资产增减变动为条件的经济业务,或对被投资单位税后利润或现金股利的要求权实现时,才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相关投资的持有收益为实际收到或确定将收到的利润或股利。

(2)权益法认为被投资单位是投资企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被投资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都部分或全部被看作是投资企业的经济活动,投资企业对此均应在活动发生时或年终进行会计结算时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相关投资的持有收益则因核算方法的不同而不同。从财务的角度不难推导出,非完全权益法下相关投资的持有收益理论上一般应为投资额与市场利率的乘积,与被投资单位个别利率无实质联系;完全权益法下相关投资的持有收益理论上最后则为所享净投资额(所有者权益)与被投资单位个别利率的乘积,体现了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的整体一致性。

2.应用范围比较

在我国会计实践中,核算方法的具体应用范围通常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或会计核算制度的明确规定。根据会计核算制度的规定,如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实质控制权,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可用成本法,反之则应用权益法。而这个规定并不完善,它并未考虑长期股权投资在投资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情况。实际上,在这一比例较高的情况下,即使投资企业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份额难以使其对被投资单位产生实质性影响,但被投资单位的盈亏及资产的受赠等行为仍会在实质上对其财务状况及相关指标产生影响。如果投资企业仍按前述规定选用成本法对相关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投资企业投放到相关长期股权投资上的那部分资产的运营状况将得不到充分的披露,进而极大地影响到投资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企业使用权益法对相关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应是最优的选择。

三、长期股权投资两种核算方法的转换

1.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1)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是实施共同控制的,在自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应区分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追加长期股权投资两部分分别处理。

①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前者大于后者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前者小于后者的,根据其差额分别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

②对于新取得的股权部分,应比较追加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前者大于后者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前者小于后者的,根据其差额分别调增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和当期的营业外收入。进行上述调整时,应当综合考虑与原持有投资和追加投资相关的商誉或计入损益的金额。

篇9

二、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核算的相同之处

(一)取得投资时,确定初始投资成本的方法相同 在初级职称考试中,不考虑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这部分内容在中级职称考试中将涉及到。通常考核的是以银行存款购买被投资单位的股票。新准则对企业购入的股票根据投资人持有的目的、时间、形式进行了规范,对企业打算长期持有的较大比例的股票划分为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两部分:即购买的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如果购买价款中包含有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投资单位应作为应收股利,不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二)收到现金股利时会计处理相同 投资单位收到现金股利时,仅仅是资产内部发生增减变化,此时不应确认投资收益。两种核算方法都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股利”科目。在这一点上很多考生最容易出错,认为收到的现金股利就是进行投资获取的收益。

(三)对宣告发放的股票股利两种核算方法处理相同 如果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票股利,成本法不需要作账务处理,权益法下,由于宣告发放股票股利涉及“股本”、“资本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之间的增减变动,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也不做账务处理。另外,被投资单位提起法定盈余公积金,成本法和权益法都不做会计分录。

三、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核算的不同之处

(一)成本法与权益法核算的本质区别 成本法核算的实质,通常在整个持有期间账面金额等于初始投资成本,只要没有追加投资和出售股票,不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金额,一般保持不变。权益法核算的实质,在持有期间,“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金额是否发生变化取决于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即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总额增加或减少,“长期股权投资”账面金额会相应的增加或减少。

(二)成本法与权益法核算方法的区别 (1)会计科目设置不同。成本法下,不需要设置明细科目。权益法下,需要在“长期股权投资”总账科目下设置三个明细科目,分别 “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进行不同业务核算。

(2)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会计核算不同。成本法下,会计核算比较直观,通常按照取得时支付的价税费合计金额作为初始入账金额。权益法下,财务处理相对复杂,需要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一是初始投资成本,二是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以下简称为应享有的份额)。当初始投资成本>应享有的份额两者之间的差额作为商誉,体现在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中,按照确定的初始投资成本进行核算。当初始投资成本

(3)确认投资收益的时点不同。成本法下,投资方是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注意是宣告分派而不是实际发放,按照应该获得的股利确认为投资收益。权益法下,投资方是在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时确认为投资收益。被投资单位的盈利会增加其所有者权益,投资方按照应享有的份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在“损益调整”明细科目调增长期股权投资。反之,投资方做投资损失处理,即借记“投资收益”,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投资单位承担的投资损失以该长期股权投资总账余额为零为限,超出的部分进行备查登记。值得注意: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是对实现的净利润进行了分配,会引起自身所有者权益减少,投资方一方面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金额(在“损益调整”明细科目下核算),同时确认一项应收股利。

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不管是成本法核算还是权益法核算,投资方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出应获得的股利,增加“应收股利”账面金额,但是两种方法涉及到的对应账户有所不同。成本法下是作为一项投资收益的增加,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权益法下由于利润分配使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总额减少,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目。提醒考生特别注意的是:成本法下,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或发生净亏损是不进行账务处理的。

(4)持股期间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账务处理不同。成本法不需要进行财务处理;权益法下,投资单位需要在“其他权益变动”明细科目核算,同时调整“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5)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二者账务处理不同。权益法比成本法需要多做一个会计分录,权益法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用处置取得的价款和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相比较,如果处置所得大于账面价值,确认为投资收益,反之,确认为投资损失(这一点与成本法账务处理相同),还要考虑将原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的金额转入 “投资收益”科目。

四、成本法与权益法比较应用分析

为了方便比较分析成本法与权益法核算的应用,特举例说明如下:

[例]甲公司2013年1月2日支付2000万元取得非上市公司乙公司10%的股权,另外支付相关税费20万元。并打算长期持有。

分析:通常持股比例在20%以下的,用成本法核算。(单位:万元)

初始投资成本=2000+20=202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2020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2020

2013年1月20日,甲公司购入恒生股份有限公司股票200万股并准备长期持有,占恒生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40%,每股买入价10.2元(其中包含有0.2元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另外支付相关税费16万元。2012年12月31日,恒生股份有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5200万元。

分析:通常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核算。

初始投资成本=(10.2-0.2)×200+16=2016(万元)

应享有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5200×40%=2080(万元)

应调整初始投资成本,确认的营业外收入=2080-2016=64(万元)

应收股利=0.2×200=4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恒生公司――成本2080(调整后的成本)

应收股利 40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2056

营业外收入 64

2013年1月25日,乙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500万元。

分析:甲公司应分得股利=500 ×10%=50(万元),同时确认为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 50

贷:投资收益 50

2013年3月10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分派的利润。

分析:该业务涉及资产内部的增减变化,不确认投资收益。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50

贷:应收股利 50

2013年3月15日,收到恒生公司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

分析:该业务不确认投资收益。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40

贷:应收股利 40

2013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800万元。

分析:由于采用成本法核算,甲公司不做会计分录。

2013年,恒生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净利润500万元。

分析:恒生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净利润500万元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500万元,“损益调整”明细科目增加500 ×40%=200(万元),同时确认投资收益200万元。

2014年2月10日,恒生股份有限公司宣告分派2013年度现金股利,每股分派现金股利0.20元。

分析:甲公司应分得股利=200×0.2=40(万元),由于乙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导致其所有者权益的减少,甲公司应同时调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40万元,在“损益调整”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2014年4月1日,甲公司收到来自恒生公司的现金股利。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40

贷:应收股利 40

2014年3月10日,甲公司全部售出乙公司股票,所得价款净额2200万元。

分析:处置所得2200元大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2020元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22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020

投资收益 180

2014年5月30日,恒生股份有限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300万元。

分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300万元,使恒生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公积金增加300万元,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300万元,甲公司按照应享有的份额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300×40%=120 (万元),在“其他权益变动”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同时增加“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20万元。

2014年6月28日,甲公司将持有恒生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全部出售,扣除交易费用后2560万元存入银行。

分析:出售股票时,“成本”明细科目借方余额=2080万元,“损益调整”明细科目借方余额=200-40=160万元,“其他权益变动”明细科目借方余额=12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2080+200-40+120=2360(万元),处置时应确认投资收益=2560-2360+120=320万元。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2560

贷:长期股权投资――恒生股份有限公司――成本 2080

――恒生股份有限公司――损益调整

160

――恒生股份有限公司――其他权益变动

120

投资收益 200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20

贷:投资收益 120

篇10

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对合并报表及母公司报表的影响

合并报表将母公司及其所有子公司视为一个统一的经济主体,综合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母公司报表只反映对子公司实施控制的母公司的个体情况。按照经济主体理论编制的合并报表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更为有用的信息,然而母公司报表也能提供某些合并报表不能反映的信息。因此,披露合并报表的同时提供母公司报表,能够使投资者全面了解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集团和作为法律实体的母公司的情况。合并报表基于经济主体理论,反映企业集团控制的全部经济资源,包括在联营合营企业的权益。合并报表对联营合营企业的投资以权益法核算,联营合营企业的业绩包含在合并报表中,《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对母公司报表中的联营合营企业投资也按权益法反映。母公司报表基于法律实体编制,联营合营企业的投资按权益法核算会对财务报告整体产生影响,不利于投资者做出决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利于母公司报表的逻辑统一性母公司报表依据法律实体编制,综合反映作为法律实体母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在母公司报表中各项目也应反映企业依据法律关系拥有的资产及承担的债务、享有的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母公司对联营合营企业按照权益法核算,反应的是母公司享有的联营合营企业经营成果,不是从法律实体角度反映企业应收到的股利。在母公司报表中存在两种不同的编制基础,使得本应反映母公司法律实体的财务报表自身逻辑混乱。母公司报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及投资收益账面价值未能从法律实体角度真实计量,导致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被扭曲。

2.不利于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的合理分工合并报表提供母公司及其所有子公司构成的企业集团的财务信息,母公司报表反映控股子公司的母公司情况。合并报表侧重于经济主体,母公司报表基于法律实体。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互为补充,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集团的经营情况。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基于不同的基础编制,在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中的联营合营企业投资应反映不同的编制基础。在母公司报表中,联营合营企业投资也按权益法编制,母公司联营合营企业的信息已经在合并报表中体现出来,在母公司报表中重复披露。母公司报表联营合营企业的核算方法打乱了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应承担的职责分工,降低了母公司报表应该能够含有的信息量。

3.不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根据决策有用观,财务报告基本目标是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以便其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作为财务报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信息的最直接途径。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集团的信息,财务报告使用者可以通过合并报表获得。如果想了解法律实体的母公司的情况,财务报告使用者就需要获取母公司的财务报表。母公司财务报表以法律实体基础编制,财务报表使用者关心取得联营合营企业股利分配,而不是母公司按比例享有的联营合营企业的业绩,投资者从财务报告中无法获得有关母公司取得联营合营企业分配股利的信息。母公司报表未能恰当的反映作为法律实体的母公司的信息,降低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

篇11

1成本法和权益法的理念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确定后,其后续计量的方法包括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方法依据的理念不同导致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结果不同。

1.1 成本法的理念

成本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计价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法依据的理念是法律形式重于实质的原则。从法律形式看,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是独立的法人,除非被投资企业宣布分派利润,否则其实现的利润就只属于被投资企业,而投资企业无法按照比例分享。因此,成本法决定了投资企业持有期间不需要对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进行会计处理,只有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才按持股比例享有的份额进行会计处理。

1.2 权益法的理念

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随着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金额的变动而变动的方法。权益法主要适用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依据的理念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尽管从法律形式看,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但是从经济实质上看,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政策和经营政策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因此,股权代表的是股东应享有(承担)的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金额的增加或减少,投资企业应该按照持股比例反映长期股权投资随着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金额变动而变动的部分。

2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解读

由于投资企业增加或减少投资,导致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方法即成本法和权益法的相互转换。

2.1 适用范围

(1)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不构成控制的;

(2)因处置投资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一些能力由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的。

2.2 基本原则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初始投资成本如何确定;成本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否需要调整;如果调整,如何调整。要解决上述问题,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转换处理的基本思想是遵循追溯调整法,即假设从原取得的投资开始就采用权益法,把原取得投资采用成本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调整为权益法下的账面价值。

2.2.1 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应以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2.2.2 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的调整

比较该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确定是否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2.2.1 追加投资导致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不构成控制的,应区分原持有的以及新增的长期股权投资两部分分别处理。

2.2.2.1.1 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原则

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大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时,属于通过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原取得投资时投资成本小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调整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账户;贷记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账户。

2.2.2.1.2 新增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原则

应按权益法处理,比较新增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如果新增的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按新增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如果新增的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按新增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账面价值)。

2.2.2.1.3 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原则

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相对于投资企业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部分,属于在此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对于原取得投资时至新增投资当期期初按照原持股比例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应调整留存收益,对于新增投资当期期初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应计入当期损益。属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计入资本公积。

2.2.2.2 因处置投资导致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因处置投资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一些能力由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在此基础上,比较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属于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应调整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体现追溯调整。

篇12

    不同的核算方法不仅对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认识,而且对相关投资的持有收益的认识也不相同。

    成本法认为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是两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和会计主体。投资企业只有在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以原有资产增减变动为条件的经济业务,或对被投资单位税后利润或现金股利的要求权实现时,才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相关投资的持有收益为实际收到或确定将收到的利润或股利。

    权益法认为被投资单位是投资企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被投资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都部分或全部被看作是投资企业的经济活动,投资企业对此均应在活动发生时或年终进行会计结算时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相关投资的持有收益则因核算方法的不同而不同。从财务的角度不难推导出,非完全权益法下相关投资的持有收益理论上一般应为投资额与市场利率的乘积,与被投资单位个别利率无实质联系;完全权益法下相关投资的持有收益理论上最后则为所享净投资额(所有者权益)与被投资单位个别利率的乘积,体现了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的整体一致性。

    二、应用范围的比较与分析

    在我国会计实践中,核算方法的具体应用范围通常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或会计核算制度的明确规定。根据会计核算制度的规定,如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实质控制权,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可用成本法,反之则应用权益法。《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的相关内容还表明,当企业用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时,应使用完全权益法。虽然现行的行业会计制度并未就权益法的具体类型加以说明和限定,但从有关应用举例及说明上看,所用的权益法应是非完全权益法。

    在核算方法的具体选择上,确定投资企

    业对被投资单位是否具有实质性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按《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的规定,是否具有实质性影响的标准是看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之间是否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如果存在则为有实质性影响,反之则否。从这一规定及相关说明来看,核算方法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企业对其在被投资单位可供分配利润中所占份额的可控制程度。当这种可控程度较高,投资企业有权按自己的意愿从被投资单位实际取得投资收益、或有权否决一切不利于自己实际取得投资收益的决议时,则倾向于采用权益法,反之,则倾向于选用成本法。

    显然,前述规定是不完善的,它并未考虑长期股权投资在投资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情况。实际上,在这一比例较高的情况下,即使投资企业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份额难以使其对被投资单位产生实质性影响,但被投资单位的盈亏及资产的受赠等行为仍会在实质上对其财务状况及相关指标产生影响。如果投资企业仍按前述规定选用成本法对相关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投资企业投放到相关长期股权投资上的那部分资产的运营状况将得不到充分的披露,进而极大地影响到投资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例如,我国大量上市公司即使盈利也从未进行过利润分配,这就使得许多采用成本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的法人股东(投资企业)未能在其会计报表上反映出这部分投资的真实情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企业使用权益法对相关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应是最优的选择。

    三、应用过程的比较与分析

    核算方法的应用过程就是对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相关变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以及对股权投资差额的处理过程。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相关变动具体包括取得税后利润、发生税后亏损。进行利润分配、接受实物捐赠、出现法定财产重估增值以及产生资本汇率折算差额等。所谓股权投资差额则指取得股权的支出与其所代表的净资产(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差额,前者大于后者为借差,反之为贷差。无论何种差额,在投资企业个别会计报表上是不作直接反映的。

    在成本法下,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相关变化一般都不进行确认,只有在投资企业从被投资单位实际收到利润(行业会计制度)或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时,投资企业才按实际收到的利润或应当收到的现金股利借记“银行存款”或“应收股利”科目,贷

    记“投资收益”科目或“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如被投资单位发生税后亏损,或无利可分的情况下,投资企业不作任何反映。当然,这种只认盈利不认亏损的做法对投资企业单个会计报表而言,是有停谨慎性原则的;另外,通过不同的法规对同一会计事项规定了不同的确认标准,不仅缺乏规范性,而且违背了可比性原则。

    在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前述相关变化均视同投资企业自己相应项目的变化,一旦被投资单位发生这些变化,投资企业就应进行恰当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被投资单位取得税后利润,投资企业应按其所占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反之则作相反的会计分录;被投资单位实际支付利润,投资企业应按实际收到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发生其它相关变化,投资企业应按其所占份额借记“长期投权投资”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科目。在完全权益法下,不涉及到股权投资差额的分摊问题。股权投资差额为借差,投资企业应按本期的分摊额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反之,则作相反的会计分录。按我国规定,分摊方法一般采用直接法,分摊年限借差不超过1o年,贷差不短于10年。

    另外,如果涉及到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核算方法还会对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程序产生影响。按财政部《合并会计报表的暂行规定》,母公司(投资企业,下同)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对子公司(被投资单位,下同)进行的股权投资必须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权益法才会涉及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问题。按规定,当母公司直接待有一子公司的股份比例很低的情况下,母公司对相关股权投资可用成本法进行核

    算,该子公司一般也不属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若加上通过其它子公司间接持有该子公司的股份之和超过50%的情况下,母公司仍应将该子公司纳入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因而仍会涉及会计报表的合并问题,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需按权益法对该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进行调整。权益法下则不存在这一过程。

    四、应用结果的比较分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