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7 09:25: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公园景观设计思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上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人们越来越追求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而城市公园逐渐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其可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公园景观设计的逐渐得到重视,鉴于城市公园的作用,其更应该在设计上从产生意图出发考虑。笔者通过实践,分析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当遵循以下的设计理念为基础。
(1)生态可持续性。保持场地原有的肌理及原生态基础,加以保护性改造,通过河涌、河岸、公园的不同水生态设计,形成一个自我净化系统;整体规划河涌网络纵贯的本区,保持这一生态廊道的连通。同时通过设计有生态绿岛,具有家具抽象符号和长度标听环形单车径及散步跑步径,穿行于绿色生态景观空间。同时,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整合地块周边生态系统,完善生态自我修复,打造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本公园项目地处乐从家具、钢铁商贸区西侧,且与沙滘村和葛岸村富有文化历史的两村紧密联系,其公园设计特点应当融合现代与历史两个方面,体现现代商贸的风采,又延续历史文化传统,充分体现商贸风采与传统记忆
(2)城市的互补作用。城市公园作为日后发展居住区的一个重要辅助设施,通过设计一个全开放的公共绿地,营造山丘、树林、河流、浅滩、湿地不同要素组合而成的自然环境,与居住小区内部庭院功能起到互补作用,为都市生活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3)超前意识。公园设计中导入安全避难防灾理念,预留大片开放空间,作为紧急避难场所为大量人群提供庇护。
2 项目概况
某城市公园用地呈正南北向,矩形,南北长239米,东西长180米,公园占地总面积为45130平方米。地块南北两边分别接人工河,根据该城市的发展定位,鉴于本片区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优异的地理交通位置,为此对其设计城市公园,为当地城市未来商住中心提供一个优美和生态环境。
3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手法
3.1 生态设计手法
从以上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的思考,生态景观设计效果是城市公园设计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本公园为了有效地实现生态环境设计理念,从公园饰品以及环境方面都运用了生态设计手法。结合实践,笔者总结本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实施中采取生态手法处理。
(1)公园景观设计采用石笼作为一种生态格网结构,一种新型材料结构。生态格网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组装成箱笼,并装入卵石填充后连接成一体,用做堤防、路基防护等工程的新技术。作为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新型生态格网结构,成功地应用于各种保护工程中。与传统刚性结构比较起来优点突出,更提供了一个新的景观视觉效果,较好地实现了工程结构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卵石柱摒弃了传统刚性结构建筑物的单一性立面装饰,在保证钢结构亭安全性的同时,增加景观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2)基于人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使公共环境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本公园在设计手法上核心是采取生态技术,通过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措施,重点创造水生态环境的城市公园。本公园照明系统均使用环保节能的太阳能照明系统,以环保、节能配合公园的生态性设计。公园设计水生植物净水系统。水生植物营造了丰富多彩的水体景观,点缀水面与岸边,加强水体的美感。同时水生植物还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水生植物能吸收水中有害物质、改善水体质量,且能消除水体中许多污染元素,因此水生植物也具有重要的生态恢复功能。水生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涵养水源、保持湖水生态平衡方面具有显著功效。同时采取生态化净水,公园与河流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系系统,通过水深、驳岸形式、植被护堤等水设计,建造一个的生态设施,由河道作为廊道,河涌水流经公园的入口湿地生态水生植物床和浅滩的过滤,进行生物净化,再进入深水区,再到净水区。如此进行一系列的过滤,最终达到水体的自净,最后到达卵石浅滩,为儿童提供安全戏水用水。
(3)公园生态水景设计,通过水生植物净化床对水体进行净化,设立动态水景观——喷泉,为水体增氧。湖体基底和驳岸设计以自然土堆坡为主,表面层换粘土保水。对于公共卫生间、公园管理处等服务用房给水方面以自来水供应。植物灌溉主要采用自动喷淋系统,设净化池,利用湖水补给,提供日常的灌溉用水。公园的服务性污水主要来自洗手间和小卖部与公园管理处,采取就近排进周边的市政污水管。雨水方面则采用天然排水为主,沿路边设置不同形式的明沟排水,以自然的卵石、水生植物构成,暴雨时期会形成水溪景观,其他以暗沟排水为辅。
(4)天然的排水调节系统。本城市公园在各处设置天然排水系统,以保持水土,水通过有序的地表排水路径,以明水渠、地形明沟、卵石径的形式,汇集到深水区。当暴雨时侯,形成溪流的景色,水退时又是旱沟,草花丛生,呈现另一种景象。
(5)生态护坡景观设计。河涌设计还原河流原生的形态,设计成蜿蜒弯曲的河流,设计不同的水深,采取自然放坡的原生态驳岸,利用水生植物加固河堤,形成自然生态的河岸风采。湖泊设计还原原地形湖泊的原生形态,扩大湖面,增加蓄水面积,形成婉延弯曲的自然放坡原生态驳岸,设计不同的水深,利用水生植物加固河堤,形成自然生态的河岸风采。同时公园里设计了生态绿地植物床,潜水跌水区、活水区、净水区以及戏水区。
3.2 特色设计
本城市公园设计有彩色安全胶垫活动区,主要是考虑到随着生活的快速发展步伐,人们更加地崇尚健康环境生活观,儿童游戏场地及青少年活动场的安全性和趣味性设计尤为重要。在绿意盎然的小山坡中间穿插橙色和红色的小径,它们是用安全性能高的地面材料制作而成,在绿色植物与红色系的强烈色彩对劲以及巧妙结合下,充满视觉冲击和动感,这孩子们创造一个趣味性的安全嬉地带。
同时本公园通过雕塑、图案以及建造材料等,有效导入乐从家具、乐从钢铁等产业文化和品牌形象名片;同时引入新概念钢结构更楼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地方历史文化的记忆及传承;贯穿公园的单车径更是文化绿道的延伸,倡导人们一个健康、绿色的生活态度。
4 结语
文章通过结合笔者公园景观设计实践经验,分析了当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通过结合某城市公园项目加以探析,对于本城市公园设计上采取卵石明沟与草坪明沟等天然排水沟,以及各种可渗性的设计,节省不少排水管道等材料;太阳能照明系统的设计,施工方便,减少管道的铺设和缩短施工工期,在日常使用中,比起常规配电节省不少电费。通过对南片区公园的生态环保设计,提升了南片区的环境效益,为这个片区居民的提供一个设施较为完善的生态社区公园,吸引更多人到这里居住;从而,对于整个片区的土地升值起到积极作用,人口聚集造就消费的增加,商业价值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人性化思考
2.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做到“人化”与“物化”的统一人类设计是体现一定时期人们对审美、道德、历史文化以及伦理情感因素的行为活动。唯物主义论称之为物的人化或者是造物的人化。但人类的意识、情感和文化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来体现,而人类设计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人类精神的表达,这可称之为人类精神的物化或者是人的物化,物化和人化构成了人与设计作品的互相联系的关系,物化和人化是统一结合体,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4]我们从这个层面也应该明白设计中的人性化是人类自身就拥有的特质,而不是空穴来风。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只是将人化和物化有机相融合,达到人与物融为一体的过程,即所讲的人性化景观设计过程。古时也有天人合一之说,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人性化的理念,达到人与景观统一的效果。2.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安全性与实用性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广大的市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园景观环境,为人们营造一个充满人文特征的,人性化的满足人们需求的设计作品。如果景观设计过程中未将人性化理念作为设计思路,而是沿着传统的公园景观设计理念和方式进行设计,过多的束缚思想将难以给人们打造具有时代气息和人文气息的公园景观作品,难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换句话说,这样的设计作品只不过是现代城市建筑中的摆设品而已,毫无实际作用。此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严格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设计内容,比如,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设计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尽可能地在城市公园的构造物中少设带有尖锐棱角的景观物体,台阶高程尽可能地低,这样的设计思路主要是为老人和儿童着想,使每一位使用者人身安全都有保证。这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关键要求,如果做不到这点,即使公园景观装点的华丽无比,也谈不上人性化设计。2.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脉传承城市公园景观具有地域性特征,也就是说不同区域的人文风情、生活习惯和不同对城市公园景观的要求不同;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作为设计者应充分认识到地域文脉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区域城市的公园景观采取不同的设计思路,将各个地域的文脉得以体现和传承。具体分析,作为公园景观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同一文化背景下,人们普遍对事物的认知存在相似性,历史遗留下的建筑或者其他事物能引发他们相似的情感共鸣,勾起他们相同的回忆,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将多数人认同的景观事物融合到设计作品中。第二,在景观设计中应深度发掘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将最具该座城市历史文化的元素融合到设计中,使设计作品具有较强的识别性和唯一新,将城市的历史文化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公园景观使用者享用者因处于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景观环境中倍感自豪和荣耀,提高使用者对公园景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只有深刻认识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将最有地域特征的体现城市文化底蕴的元素深挖出来并融合到设计中,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精品。2.4“绿色”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随着人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意识的不断提高,作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者应将“绿色”、环保、低碳的理念融入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坚持走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达到设计出的城市公园景观作品既能满足当代人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需求造成影响的效果,使人、环境及社会的发展达到和谐统一。
工业社会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个重要阶段,随着20世纪末经济的转型,工业社会形态逐渐淡化,从历史上留存下来的工业遗产,成为社会变革与发展的见证和记录。其承载的价值主要包括:1.历史价值――工业遗产包含的历史信息,是对段历史时期的技术和生产水平的最好说明。2.社会价值――工业遗产可以反映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与方向,是文明形态的重要标志。3.精神价值――工业遗产对于其所在的城市和国家是深层次的精神纽带,它代表着一个名族的创造力。而这些价值存在于人们的记忆和生活中,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工业遗产景观兴起于20世纪初,其特殊的工业化休闲艺术空间成为工业遗产景观的鲜明特征。
黄石工业遗产景观设计现状
黄石工业发展历经百多年,收获了“青铜故里”“钢铁摇篮”“水浞故乡”等称号。走过辉煌的工业时代,黄石这座老工业城市也面临着资源枯竭、工业废弃地增多、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于是,将西方工业遗产景观开发的理念因地适宜的应用到城市工业遗产景观的设计当中,并结合自身环境特点进行合理创新。这为黄石工业遗产景观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例如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是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基地。其中核心景观有矿山博物馆、矿冶大峡谷、石海大绿洲、井下大探幽和矿业博览园。集旅游、考察、科普于一体。成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一大亮点。
浅谈黄石工业遗产景观设计思路
1.思路的启发
德国海尔布隆砖瓦厂公园的设计者鲍尔。他在保护砖瓦厂历史痕迹和植物自然生长区域的前提下,将砖瓦厂设计成供人们观赏和使用的混合式公园。鲍尔在设计中将原有的砖瓦厂与景观结合,形成一个生态综合体。在建造过程中充分利用废弃的工业材料,赋予其新的功能的同时,也达到延续历史文化的目的。这种利用设计手法和技术来达到生态恢复的设计思想为黄石工业遗产景观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1)以人文为内涵
在已经建成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里,包括了矿冶大峡谷、矿业博览园、石海大绿洲、井下大探幽和矿山博物馆等景点。其中的采矿工业博览园区,将探矿、采掘、运输等老化的工业装备陈列于园内和制作成工业名人雕像用于参观。设计中充分利用了这些人文元素,不仅呈现出独特的人文景观,而且延续了工业文化。
(2)以生态为重点
黄石曾以“矿冶名城”著称,在面临矿产资源枯竭和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的情况下,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这座城市的必然选择。借鉴已建成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和德国海尔布隆砖瓦厂公园的生态复垦和景观改造实践。未来可以尝试在黄石的其他废弃工业区,根据其自身的工业装备和生态环境等特点,因地制宜的进行生态复垦和景观改造工程,探索出一条工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
2.设计实践尝试――以华新水泥厂旧址为例
华新水泥厂是座有百年历史的老工厂,它见证了我国近现代水泥工业的辉煌。随着经济转型和城市建设的变化,如今的华新水泥厂老厂已经停止生产并淡出社会发展的舞台。工厂遗留下来的生产设备、厂房和工艺流程等,成为城市的笔丰厚的物质遗产,具有宝贵的价值。因此,沿着以人文为内涵和以生态为重点的景观设计方向,将华新水泥厂旧址改造为工业遗址公园,可以有效推动工业遗产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人们开始关注城市环境及自身的居住环境。面对新生活方式的涌现,人们不仅需要创造悦目的环境,而且需要创造健康、生态、安全的环境。一些设计师本着社会责任感,意识到生态在景观设计中必须得到重视,将以人为本的宗旨放置于更宽泛高尚的自然生态圈中,兴起了人与自然“互依共存”的生态主义思想,并开始了探索与实践之路。
1 相关概念阐述
1.1生态伦理学的概述
生态伦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要素,追溯到人类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的源头及进程,它广义的表现为对人与自然之间道德关系的认知方式[1]。生态价值观,是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在这里价值观念既指传统意义上的价值观念,又包括作为人们评价和选择决策方案依据的价值准则[2]。因此,生态价值观念的基本内涵和要求,首先就在于强调生态环境的重大作用,强调重视和维护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生态伦理学提出自然价值的明显意图就是要改变人们对价值问题的习惯性、偏颇性理解,重新建立一种新的价值论模式[3]。具体就是:既承认人的尺度,又承认物的尺度;既看到价值的主观性一面,又看到价值的客观性一面;既承认自然物对人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又承认自然物所具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价值。
1.2 生态伦理学与景观设计的结合
自工业革命以来,绝大多数的建筑以及景观设计都没有考虑与环境的关系,当时的设计师认为设计就是一种自我个性和名气彰显。而设计与环境的关系被人们所忽略。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环境问题传统的设计方法已显得捉襟见肘,思路枯竭,想要有突破,必然要有创新。设计开始涉足更宽广的领域,打破了原有的界限。生态开始拓宽景观设计的思路,为景观设计带来了新的生命。
2 景观设计的发展与价值
2.1景观在城市中的发展
2.1.1景观的由来
景观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成书于公元前的旧约圣经,它是用来描写所罗门皇城耶路撒冷壮丽景色。这一最早的景观含意实际上是城市景象。景观的设计与创造,实际上也就是造城市、造建筑的城市。
2.1.2景观设计面临的问题
工业社会推动了人类的进步,环境问题同时也开始显现。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它所提供的机会,这些机会将带给我们一些新的思路与灵感从而实现一个真正可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2.2 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
时代变化加速了景观设计观念的更新及知识的老化。20世纪70年代之后,以生态学为代表的景观科学化设计在不断发展着,生态学的观念影响着景观设计的理念。生态化景观设计[4]突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的减少负面效应,进而改善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了良好的景观环境。 现代景观正在蓬勃发展,从人居环境到自然环境,从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从商业地产到文化建筑。各种观念和风格层出不穷,互相糅合。艺术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都给景观设计带来丰富的面貌。但是景观设计也面临着重复、环保和环境影响的各种问题。自然无疑给寻求表达形式语汇的设计师提供了最直接最丰富的源泉。
2.3生态景观的发展价值
从景观设计学的定义来看,它与土地有着很大的联系,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景观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也大大影响甚至改变了景观的形象。景观的这一审美内涵上的递变,也明显地反映在景观保护、设计、创造的态度上。如今景观的意义不仅是对人文的崇拜,更是对地域性及居住理念的尊重。在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的引领下走向形式、功能、思想内涵的更高层次的统一[5]。景观设计,是对人类生生存的土地和生存环境做直接的规划,生态景观无疑对景观的发展给出了最有意义最深远的前景。
3生态与景观设计之间探索
3.1景观的定义
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与以往造园相比,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景观设计的主要创作对象是人类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其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也提出了可持续景观。
3.2生态意识下的生态景观设计
“设计”是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设计是通过物质能流及土地使用来联系姿态和文化的纽带。好的设计看上去就象没有经过设计一样。它是自然的一部分, 是场地原有机理的一种延续。参照西蒙兹和斯图亚特•考恩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以为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基于空间形态对人们生活方式的积极影响,现代设计师是否能在设计中充分的调动和运用生态意识。不是在于刻意创新, 更多的是在于发现, 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
3.3 生态与景观设计的创新
工业化带来一些追寻个性张扬、表现自我的理念新思。工业之后,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在景观设计中,把生锈的高炉、废旧的工业厂房、生产设备、机械视为工业生产在大地上留下的艺术品和人类历史上遗留的文化景观,并看作是人类工业文明的见证。这些工业遗迹作为一种工业活动的结果,饱含着技术之美。
如今的设计又开始了一次思潮的回归,在设计和布局上开始借鉴自然,融合自然。在景观设计中,因地制宜、因材施用,巧妙地借用材料肌理、色彩与植物配植,创造出统一协调、优美而又富有个性的环境空间。崇尚自然这是传统的美学观念。
无论哪种思潮设计,都可以在以生态为原则上有所创新。著名的实例有杜伊斯堡风景公园中的金属广场,正方形钢板按正方形网格铺装场地,现杜伊斯堡风景公园今天的生机与十年前钢铁厂区的破败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该公园的改造为德国城市生态建设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望,启发人们对城市废弃地生态恢复含义与作用的重新思考,推动了城市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浪潮。它从另一个方面也为我们的生态环境作出了贡献和启发。
结语:生态已经成为景观设计内在和本质的考虑。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资源合理利用、挖掘新材料和新技术、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需要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作为新一代设计师应该积极思考,努力实践为景观设计的发展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徐嵩龄.论现代环境伦理观的恰当性[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6(02).
1、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概念
1.1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概念
湿地公园是指城市中自然形成的绿地公园,该区域是天然湿地,通过合理保护和规划逐步形成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在保护和建立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的基础上,同时还有对湿地公园生态教育和湿地公园旅游等功能。
1.2湿地公园景观的内涵
湿地公园景观是在对湿地进行恢复和保护建设的基础上,满足湿地功能的前提下,利用湿地自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挖掘区域湿地文化,设计出湿地公园适宜公众游览的景观。
1.3湿地公园景观的要素构成分析
1.3.1湿地水体景观:主要由水域景观、沿岸景观及陆域景观构成为主要构成元素。湿地公园内面积大的水体通过自然界物理反应可以形成小气候,可出现云雾缭绕、潮涨潮落等现象,易形成独特景观可以使人亲身感受自然、体验自然景观的奇妙。
1.3.2湿地生物景观:湿地公园的生物景观包括植物景观和动物景观。湿地植物景观主要是由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组成的。湿地动物景观主要是由湿地水鸟、湿地昆虫和湿地鱼类等组成的。湿地动物可以活动的景观,可以为静止的湿地公园景观增添一丝生机。
1.3.3湿地文化景观:湿地文化景观为区域的文化特点的具体体现,体现出该区域的民俗风情,民俗习性等特色,展现在湿地环境中独特场景、意境。该湿地区域人们的生产生活习俗,人类所改造地域所保留的印迹、建筑、地域特色、硬质景观等。
2、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2.1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整体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整体性设计,城市湿地公园中的各种元素要统一,形成的有机整体,相互发展促进,设计要有内涵,再设计植物配置、建筑小品、湿地公园各个节点层次要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魅力,如湿地性水域,植物群落、大型活动场地设计风格要相互统一,设计主题贯穿设计之中。湿地公园的整体性设计,使我们更加明确设计目标、设计特色,从而为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理念提出了有利的理论基础和设计实践。
2.2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园中应提供人们亲水性,设计出可以足够观赏和体验的场所,注重人的五感,使人全面感受湿地水的魅力,湿地公园设计时应注重公共活动空间,利用湿地的植物设计遮蔽空间。美学原则,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实现自然与人互动性,湿地水体应注重动静结合,植物配置应实现虚实结合,层次分明,达到色彩和材质的统一,使湿地公园富有节奏和韵律。
2.3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化设计,主要的是尽量保护场地原有的生态环境,开发设计时不受城市发展和影响为基础,在考虑自然承载力的前提下,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寻求城市和城市环境和谐共同生存的设计理念。我们要对城市湿地公园进行更加系统的研究,从环境、地理、水文气候、动植物等方面更加深入的研究总结,在现有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新的独特风格的景观体系。
2.4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服务设施设计
湿地公园服务设施景观是指根据游人游憩活动需要而设置的,游园的路线、景观的建筑物、景观小品等,湿地公园设计时必须满足有人的赏景和休息的需要,如景亭、回廊等,动态路线是为了满足园内游览路线的需要,划分空间形态,采用远近景结合的方式,园区内的雕塑小品设计可以更好体现湿地公园的文化内涵,丰富湿地的表现形式。
2.5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旅游保护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旅游保护设计,指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对人们的景观旅游,从而来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在开发旅游必须对湿地公园进行保护性设计,保护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利用可持续发展,保护湿地公园在城市宣传湿地保护知识,是人们了解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旅游的发展是在建立良好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湿地公园更好的发展。
3、小结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设计作为城市公园景观的组成部分,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可以增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互通和交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市湿地公园可以形成一个新型的城市公园发展旅游格局。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涉及了很多学术方面的行业研究,该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详细的介绍湿地公园景观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理论提供了很有利设计基础,为今后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湿地的保护恢复与湿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成熟、不断发展,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也将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淑玲.湖北湿地公园的建设.科技资讯,2006,(30):162~163.
[2]王凌,罗述金.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中国园林,2004,20(1):39~41.
[3]王凌.罗述金.城市湿造景观的生态设计[J].中林,2004(1):39-41.
1、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概念
1.1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概念
湿地公园是指城市中自然形成的绿地公园,该区域是天然湿地,通过合理保护和规划逐步形成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在保护和建立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的基础上,同时还有对湿地公园生态教育和湿地公园旅游等功能。
1.2湿地公园景观的内涵
湿地公园景观是在对湿地进行恢复和保护建设的基础上,满足湿地功能的前提下,利用湿地自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挖掘区域湿地文化,设计出湿地公园适宜公众游览的景观。
1.3湿地公园景观的要素构成分析
1.3.1湿地水体景观:主要由水域景观、沿岸景观及陆域景观构成为主要构成元素。湿地公园内面积大的水体通过自然界物理反应可以形成小气候,可出现云雾缭绕、潮涨潮落等现象,易形成独特景观可以使人亲身感受自然、体验自然景观的奇妙。
1.3.2湿地生物景观:湿地公园的生物景观包括植物景观和动物景观。湿地植物景观主要是由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组成的。湿地动物景观主要是由湿地水鸟、湿地昆虫和湿地鱼类等组成的。湿地动物可以活动的景观,可以为静止的湿地公园景观增添一丝生机。
1.3.3湿地文化景观:湿地文化景观为区域的文化特点的具体体现,体现出该区域的民俗风情,民俗习性等特色,展现在湿地环境中独特场景、意境。该湿地区域人们的生产生活习俗,人类所改造地域所保留的印迹、建筑、地域特色、硬质景观等。
2、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2.1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整体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整体性设计,城市湿地公园中的各种元素要统一,形成的有机整体,相互发展促进,设计要有内涵,再设计植物配置、建筑小品、湿地公园各个节点层次要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魅力,如湿地性水域,植物群落、大型活动场地设计风格要相互统一,设计主题贯穿设计之中。湿地公园的整体性设计,使我们更加明确设计目标、设计特色,从而为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理念提出了有利的理论基础和设计实践。
2.2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园中应提供人们亲水性,设计出可以足够观赏和体验的场所,注重人的五感,使人全面感受湿地水的魅力,湿地公园设计时应注重公共活动空间,利用湿地的植物设计遮蔽空间。美学原则,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实现自然与人互动性,湿地水体应注重动静结合,植物配置应实现虚实结合,层次分明,达到色彩和材质的统一,使湿地公园富有节奏和韵律。
2.3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化设计,主要的是尽量保护场地原有的生态环境,开发设计时不受城市发展和影响为基础,在考虑自然承载力的前提下,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寻求城市和城市环境和谐共同生存的设计理念。我们要对城市湿地公园进行更加系统的研究,从环境、地理、水文气候、动植物等方面更加深入的研究总结,在现有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新的独特风格的景观体系。
2.4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服务设施设计
湿地公园服务设施景观是指根据游人游憩活动需要而设置的,游园的路线、景观的建筑物、景观小品等,湿地公园设计时必须满足有人的赏景和休息的需要,如景亭、回廊等,动态路线是为了满足园内游览路线的需要,划分空间形态,采用远近景结合的方式,园区内的雕塑小品设计可以更好体现湿地公园的文化内涵,丰富湿地的表现形式。
2.5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旅游保护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旅游保护设计,指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对人们的景观旅游,从而来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在开发旅游必须对湿地公园进行保护性设计,保护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利用可持续发展,保护湿地公园在城市宣传湿地保护知识,是人们了解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旅游的发展是在建立良好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湿地公园更好的发展。
3、小结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设计作为城市公园景观的组成部分,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可以增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互通和交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市湿地公园可以形成一个新型的城市公园发展旅游格局。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涉及了很多学术方面的行业研究,该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详细的介绍湿地公园景观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理论提供了很有利设计基础,为今后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湿地的保护恢复与湿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成熟、不断发展,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也将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淑玲.湖北湿地公园的建设.科技资讯,2006,(30):162~163.
[2]王凌,罗述金.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中国园林,2004,20(1):39~41.
[3]王凌.罗述金.城市湿造景观的生态设计[J].中林,2004(1):39-41.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原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随着城市扩张,其周边用地性质会发生改变,其绿地的防护功能会相应转变为其他绿地功能,如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等[1]。其中最主要的是改建为公园绿地,从而增加城市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公园面积等指标,使城市绿地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居民[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一般为单一树种林,如杨树、柳树、槐树等,在公园改建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低成本、快速成型、如何利用现状、整体建设的可实施性等特殊问题。在公园设计的行业规范中,城市公园中,建筑占地不超过5%,道路广场不超过10%,绿地不小于65%等。在防护林中,因其特殊性,大多数是临主干道、河流、铁路等区域。因此,改建的费用主要是地形和植物,地形和植物的设计在防护林改建中占主要的地位。
1城市防护绿地改造的作用与意义
1.1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效率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原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会随着城市扩张而改建为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等。因此,新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空间布局、结构会在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下进行更合理的布置、构筑,从而使其更有效、更合理地服务于城市居民。
1.2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由于城市防护绿地改为公园绿地等,这样增加了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扩大了公园服务半径范围,提升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3美化城市景观
改建中增加树木的种类和品种,有各种观赏树木和花草的组合,形成美丽的景观,在美化城市景观上作用显著。
1.4提升周边价值
在当今城市土地资源愈加稀缺的情况下,公园绿地的价值无疑更加宝贵。一定面积的公园绿地可以改善居住和投资环境,使公园周边的不动产升值。
2城市防护绿地改造的设计原则
根据城市园林设计理论,城市防护绿地改造为公园绿地的设计,必须从公园的综合功能要求、环境质量要求和游人活动休憩要求出发,既要保证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又要达到人工艺术美与天然美的和谐统一[3]。其设计原则主要为:
2.1低碳经济和节能可持续的思路
在低碳经济、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可持续和低成本的园林是未来的趋势,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城市绿地更应采用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符合时展的要求。
2.2符合生态园林的思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日益面临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生存环境危机,客观上要求公园设计必须符合生态园林的思路。
2.3满足人们休憩游乐的需要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满足市民休憩游乐的需要。
2.4符合园林美学原理
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同园林美学相一致,园林美主要包括单体美和群体美2个方面。
3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3.1公园入口景观设计
公园的入口包括主要入口和次要入口,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南邻顺义减河,北邻顺义新城政府行政中心,东临潮白河森林公园,西临过境铁路。在设计中,入口采用与周边环境无缝对接的方式,采用主入口和多次入口组合的方式来满足城市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主入口分布在人流量大的顺安路两侧和区政府行政中心南侧;其他的为次入口,与周边的道路和场地无缝对接。主入口景观设计采用大地艺术、景观雕塑、花镜和轴线等设计方式和手法,彰显顺义蓬勃向上、与时俱进的发展精神风貌;次入口主要起辅助作用,便于附近居民和小批量游人入园,这类入口的景观营造以高大的乔木为主,配以美丽的观花、观叶灌木和花卉,营造出一个郁密、优雅的小环境,给游人清新、幽静之感[4]。
3.2园路景观设计
园路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引导游人和连接各区等方面的功能。按其作用及性质的不同,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散步小道3种类型:
主要道路是公园道路系统的主干,依地形和地势的不同而做不同形式的布置。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以活力环道为主园路,园路宽4m,兼消防通道。
次要道路是主路的一级分支,联接主路,是各分区内的主要道路,一般宽2~3m。次要道路的布置既要利于便捷地联系各分区,沿路又要有一定的景色供观赏。
散步小道是最
能细腻体现公园风景变化的园路,分布于全园各处,一般宽1.5m左右。散步小道或沿湖布置,或蜿蜒入密林,或穿过开阔草坪。
3.3生态与节能设计
地形设计是公园设计的基底,合理的地形是形成公园内部空间结构、经济合理、美学提升、生态性的重要基础。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在分析原地形排水、积水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设计地形,使其场地内达到无积水、土方平衡、土方量最低等,从而实现低成本建设和运营,体现生态、节能的设计理念。
3.4骨干植物设计
城市公园设计中,骨干植物是园林树木的乔木部分,是公园的核心和空间骨架,是景观生态栖息地。如杭州花港观鱼设计中,大草坪中的雪松及周边乔木是公园的骨干植物,是组成场地空间的主要构成元素。
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因此,要搞好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必须合理地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这是建设好园林绿地的关键。
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在骨干植物空间处理设计上,采用正负形空间处理手法,公园西侧是由现有防护林改建而成的,因此将在现有密闭的林下空间改造成开放、半开放的多功能空间体系;而公园东侧由骨干植物围合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空间,如大草坪、观赏植物专类园、运动场地、休闲广场等空间。各类空间主要有骨干植物围合和分割,这样方便分期建设,公园前期完成对骨干植物的施工,其整体性的效果就可以显现;后期分区进行各项功能性空间建设,其主体结构由骨干树种定型,从而解决了公园效果快速成型、整体建设的可实施性等问题。
4参考文献
[1] 朱祥明,孙琴.英国郊野公园的特点和设计要则[j].中国园林,2009(6):1-5.
[2] 阳慧.开放式公园景观设计——以杭州市钱江新城市民公园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09(6):70-73,75.
Abstract: urban park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urban civilization, is people have a rest place of entertainment, so.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park landscape design and planning, to better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park.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thod of landscape design of city parks. Through combining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current consensus of the existence of landscape design park was analyzed, and feasible park landscape design ideas.
Key words: the c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question
中图分类号: [TU2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 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闲暇时间也不断增多,由于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又使人们在体力上,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力,他们迫切需要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娱乐活动便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城市现代化公园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人是城市的主人,因而公园设计也应以人为永恒主题。游人的活动可以增加公园的总体艺术效果.并且成为公园景观构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1. 公园景观设计存在弊端思考
1.1 景观设计问题共识
(1)盲目追求“档次”。公园设计方面太过于追求档次,尤其是对于大城市的公园设计,似乎成了“比美的竞赛”。而笔者认为对于公园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但对于精品景观的创作并不一定就是要上“档次”,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认真思考和对待。
(2)对原生态的考虑不够。公园设计本来就是一种绿色环境体现的载体,其应当更多地注重生态环境的设计体现,因此公园景观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采取原生态设计。
(3)对人的需要和人性的关注不够。城市公园设计的目的就是让人获得心灵释放的地方,让工作压力的心情得到缓解,因此公园设计应当注重人的存在。设计之前,我们应考虑一下自己对未来的景观将给人们提供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
1.2 景观设计原则提出
针对上述对公园景观园林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现象,笔者认为公园景观设计可考虑从以下设计思路入手:
(1)同步规划原则。建设单位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时,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应将园林景观规划同步规划,以达到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2)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宜人的绿色环境为宗旨,充分满足人的需求和审美取向。园林绿地要体现可融入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庇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3)生态优先原则。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在设计中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
(4)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保护湿地和自然水系,减少填挖土方,公园、绿地的改造要保存其遗韵和历史信息,保护如古树、大树等原有植被,原有建筑和布局。绿地设计要从城市的自然环境、地域特征等出发。将城市历史文脉融入园林绿地设计中,突出地方园林特色。根据城市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选择合适的绿化树种,注重开发和利用乡土树种,适当利用经引种驯化后适生的新优外来品种,丰富植物种类。
(5)植物造景原则。运用植物的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多样化等特征,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提高生态效益。
(6)整体协调原则。构景要素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宜彰。
2.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手法
2.1 公园区域空间设计
创造“以人为本”的区域空间对于公园设计相当重要,设计时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历史、自然山水和植物等条件,充分发挥本地艺术优势,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和谐统一。在公园的建设中,景观空间的设计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景观活动空间。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景观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对于公园内的开敞空间较大处,可适当做些地形处理,控制在路面向上50cm左右,这样更能丰富景观层次。
2.2 植物造景设计植物在公园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合理有效地植物造景设计手法显得相当重要。根据设计实践效果来看,公园绿地内部用地比例根据用地类型和用地面积确定,其绿化、建筑(构筑物)、园路及铺装场地、水体等用地比例要满足规范要求,其中绿地率控制在75%以上。游园设计应以植物造景为主,讲究街景艺术效果并设有一定的休息设施,绿地率应达到65%以上。休闲、景观为主的广场绿地,绿地率应达到60%以上,其它性质广场绿地应结合实际,尽可能提高绿地率。
在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植物造景的最终原则是根据功能、艺术构图及生物学特性要求的完美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美景,为公园添香增色。植物配置要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厂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并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建筑相适应。
在公园植物竖向设计上,考虑用苗木、构筑物(亭、廊、花架、景观柱等)跟平坦地势之间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的组团,突出公园的景观层次。考虑到道路及绿化排水,标高设计上以自然地形稍加平整,利用场内挖填土、外购部分种植土来满足公园的土方需求。既保证了排水通畅,亦能节约财政支出。部分地势较低处为亲水休闲、活动、嬉戏区,主要有亲水平台、游船码头、沙滩休闲、滨河栈道等。
2.3 公园设施设计
公园设施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的开放性特征,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它部分具有良好的过渡,甚至围墙都可以取消,这样公园与其它空间将会直接接触,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这样就为公园的参与性提供了又一种可能。
绿地中设置的照明设施应与整体环境相协调,照明设施宜采用庭院灯、草坪灯与射灯相结合,色彩、照度应根据功能需要而定。对于绿地内条凳、座椅的数量应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平均每一公顷陆地面积的座位数一般不少于20个,且合理分布,并根据场地条件可设置必要的健身器材。园林广场铺装尽可能使用硬质透水材料,形式及色彩搭配应具有一定的图案感,不宜采用无防滑措施的光面石材、地砖、玻璃等。公园、游园、广场出入口及园内公厕、游道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
2.4 人的参与性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0.235
1 引言
滨水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类型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化城市环境、满足人们亲水性的平台,城市中理想的生态走廊,是城市滨水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中高质量的绿色风景线[1]。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滨水景观的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具有特色的滨水景观需求量日益增加。建造有特色的滨水景观不仅需要视觉上有特别的效果,还需要唤起观者的情感共鸣。怎样调和设计与情感间的关系,怎样让美感和情感共存,如何靠借助原型来激发大众内心的集体记忆,激发观者潜意识下的体验和回应,创造特色滨水景观是城市建设中的一大问题[2]。
2 景观原型
原型就是指从人与自然界当中抽象出来的若干元素的组合形态,人类自古以来就对自然界有着崇拜,而设计师们也对自然界的原型情有独钟,合理地利用自然原型,可以激发设计师们的灵感,从而创作出更具有社会价值的作品。从概念上说,原型是“典型的领悟模式”,是集体潜意识的重要内容,保存和埋藏着人类以往所有典型的经验和体验[3]。每一个原型都代表着人类的一种典型的体验和经历,它们构成一个原型系统。
景观原型发生于自然、历史和地域中[4]。自然原型、历史原型和地域原型是设计灵感的子集,在情感空间的塑造过程中,景观原型可以是基于自然,深入自然事物的内部结构。值得注意的是,景观原型就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使用的参照物,是设计灵感的集合,塑造情感空间的景观设计是针对性对自我内在情感形态或本质进行发现、认识,最后使它以完整形式呈现出来的活动。借助景观原型,景观设计师可以将自然原型还原到特定的环境中,从而使景观体现与之相应的特征,景观原型也可以是基于历史,通过寻找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某种相似点,将历史原型的信息推移到现实中,再现地域空间通过引用文化符号对地域原型进行转译。
3 基于原型的滨水景观设计的方法
基于原型理论的景观意象的理解,本研究认为基于原型的滨水景观设计的方法可以从滨水景观意象的原型呈现、原型再现、原型深化和原型转换4个方面进行研究。
3.1 原型呈现
原型呈现方法是设计中最为直接应用的一种方法。原型在心理层面而言,是一种潜意识应用。作为滨水景观原型的直接应用形式,是直接对现有形态和场所进行的信息加工方法。由于这种方法仅以对景观原型的记忆复制为手段,因此,常用于对场地原有记忆和功能恢复的景观设计中。
3.2 原型再现
该方法与原型呈现有所区别,是在意识中根据对景观原型抽闲简化,从而对原型进行选择性的改良或修正,以此为依据进行景观意象创作。该方法的关键点在于设计师可凭设计经验,对现有的原型进行解构和组合。这种方法有利于在原有景观原型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实际意义的景观表象,得到的景观形象或形式不仅思路清晰,而且生动异常。
3.3 原型深化
当场地现状与景观心理表象吻合,现实环境将对景观原型意象的创作起到一定的激发的作用。本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拟将经过原发、继发和创发过程得到景观意象的方法称为原型深化方法。该方法具有依赖思维转换而得到景观意象,具有抽象和具象思维的共同特质和转换过程。
3.4 原型转换
原型转换是在认识原型的基础上,设计师对信息的分解、组合、信息过滤、增加之后,产生不同的认知结果后产生不同的设计意象。原型转换将对景观原型进行不同景观实践行为,即不同“编码”和“解码”方式,而取得不同景观意象的方法,称为原型转换方法。
4 景观原型的实际应用
滨水区作为城市的更新地区,要想具有持续的生命力,除了普通的规划设计原则外,必须找到本地区的“景观原型”的设计方法[5]。
因此我们收集原场地的文化集体记忆,梳理景观,用设计语言还原和转译景观原型,以此唤起居民共鸣,同时相应地增加新的记忆,丰富原有记忆。原型可以由民俗、传说、诗词歌赋、神话故事、构筑物等承载,景观受其影响将呈现出以下两种表现方式和特色。
4.1 以物体抽象形态来表现景观场地的设计风格
物体抽象形态特征关注本土的自然文化环境和场地的内在气质。设计者可以从中寻找集体经验与体验来构成原型的载体,此时景观与原型产生相互作用,共同塑造场地文化特性和风格,形成对地方的认同感,使景观烙上了特色标记[6]。
芜湖县罗福湖公园规划面积493700平方米,以环城南路西南段为界,东面至芜湖路,南面至湾石路。罗福湖公园规划位于老城区的西南部分,衔接着老城区和新城区,在总体规划中是城市公共绿地,它位于东湖公园和南湖公园之间,毗邻青弋江景观带,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对原有环境进行疏理和整合,充分利用罗福湖水面,结合现状环境、分析其功能需求,将芜湖县罗福湖公园定位为服务于城市青少年儿童,展示芜湖县现代城市文化,凸现芜湖县城市形象和品味的城市综合性公园。
芜湖县罗福湖公园规划设计在分析了基地现状及周边情况后,发现各种自然人文景观元素较为复杂,提出“整合.互动”的理念,整合各景观元素使有效利用,将各种景观元素相互穿插、渗透,使人与自然互动起来,提供各种亲近自然的活动场地,开展各项水上活动,为罗福湖增添灵气。罗福湖公园的主要服务群体是青少年,我们把罗福湖比作一株生机昂然的绿芽,设计提出了以“绿芽”为景观原型的设计思路,绿芽的引用体现了罗福湖公园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希望。它的绽放和成长蕴涵了无限的活力与强大生命力。绿芽的绽开、伸长,给大地增添了无数绚丽的光彩,绿芽通过它的叶脉向周边输送营养,向四周无限的延展,无穷的生命力充斥着整个罗福湖公园,更预示着公园的对周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调节与改善作用。公园总体上呈现了一种欣欣向荣的、清新优雅的风格,“绿芽”是中国老百姓常见的,但是又是容易忽略的,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了年轻向上的一种心理暗示,因此当把这一理念结合到景观设计作品中时候,特别是滨水区的公园中,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老百姓的接受。
4.2 用场景元素来表现景观场地的文化特征
场景元素包括反映人类朴素自然观的景观,景观是一种过程的体现,这种过程强调景观与场地自然状态的融人,与周围城市的呼应,用场地本身的发展沿革来凸显特色。场地朴素的历史演替过程也能呈现出集体潜意识的特质[7]。
松雅湖生态公园位于长沙县北部,总占地面积489.62公顷,是一个以湖光山色、自然生态为基础的,集休闲、旅游、娱乐、健身、水上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松雅湖生态公园将规划建设“一心、五轴、八区”,即以松雅湖为中心,由湖心散发出五个生态景观轴,形成“左岸香堤”企业会所区,“游乐港口” 购物休闲区,“友谊林”都市滨湖区,“绿绕洲滩”湿地文化区,“家庭探索冒险”文化游乐区、健康体验区、“偃月湾、幸福林”历史文化区和“香岛”禅悟休闲区等8个城市功能组团。
长沙松雅湖生态公园作为一个现代都市的新滨水公园,着力探讨如何营造一个可持续的生态景观基底,它不但为公园本身作为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吸引老百姓,更作为有文化特征的,有强烈自身符号的地方。本案在规划阶段,从场地的特征出发,找到了与滨水公园契合的“水滴的漾”作为景观原型,展开规划,很好的结合了周边环境,成为具有深刻特征的优美的公园。
5 结语
景观原型的设计手法,除了单纯的提出一个景观原型的概念,还需要对宏观的框架进行规划设计,要通盘考虑滨水区在整个城市中的地理位置[8],滨水区的规划设计必须放在整个城市的大的规划中通盘考虑,并且必须注意与周边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协调[9]。同时,在规划设计中要把滨水区作为一个整体考虑[10], 要考虑整体中各个部分的均衡性,个别的特别突出,将不利于整个环境的平衡,不利于整体达到一个最佳状态,需要设计师在工作中继续思考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金云峰,项淑平.基于原型的设计[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64-268.
[2]金云峰,俞为研.基于景观原型的设计方法-以浮山“第一情山”为例的情感空间塑造[J].华中建筑,2012(10):93-95.
[3]周晓霞,金云峰等.基于景观原型的设计方法―集体潜意识影响下的海宁市新塘河景观设计[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论文集[下册],2013:266.
[4]包良婷.园林展主题演绎的探索[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
[5]杨贵庆.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属性与规划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263(06):36-43.
[6]沈建鹰,李发兵,许伯明.从北京园博会看园林展的规划与设计[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08):156-157.
[7]胡剑双,戴菲.中国绿道研究进展[J].中国园林,2010(12):88.
一、杭州江洋畈湿地公园设计背景
(一)区位分析
湿地是一道天然屏障,它不仅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和防洪功能,是多种生物的避风港。城市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环境、调蓄洪水、补充地下水、休闲娱乐、美学价值、科研教育、经济效益这8个方面都具有重要功能和价值。
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的前身,是西湖淤泥疏浚的堆积场。堆晒了6年,在西湖淤泥里沉睡了数百年的水生、陆生植物种子纷纷发芽,江洋畈变成了以垂柳、湿生植物为主的次生湿地。杭州江洋畈湿地公园规划面积以河岸为导向,长约1.3公里,江洋畈历史悠久,而西湖因优越的水域地理位置成了建设湿地公园的首选之地。
(二)设计思路
由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文化联想到对江洋畈文化的传承与解析,将生态元素分解和组合,最终形成本案的思路,即道路布局以发射感型态为主。透过景观环境模式及纹理解析,解构出如何向四周放射性和向一个方向聚集的形式。江洋畈湿地公园将景观作为生命系统。在垃圾遍地的原工业棕地上,建成了具有净化、防洪、多样性维护、人文效应等综合功能的城市公园。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地处狭长的长江/河景观带,同样要求将防洪、生态和景观设计融为一体。
二、杭州江洋畈湿地公园具体方案分析
(一)功能分区
江洋畈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生态教育及湿地主题休闲区、湿地多样性地生态体验区、芦苇荡水鸟生态保护区。文化动脉分为以环河步道和环河自行车道为主的自行车服务中心、以环河步道和绿营大道为主的绿带。
1.湿地多样性地生态体验区:以骑自行车或徒步游览湿地绿道为主题,这段湿地绿道正是环河步道和绿营大道,在生态教育区内有与主题相关的自行车服务中心、休息亭廊、木栈道等。
2.芦苇荡水鸟生态保护区:以静态观赏金叶苇荡、花蒲草、日本鸢尾、花叶芦竹等为主的水生植物景观和潜鸟目、形目、鹳形目、目、雁形目等湿地水鸟为主。
(二)交通组织
江洋畈湿地公园的交通流线:以木栈道为发散点,景观节点向外辐射,木栈道遍及入口广场和西湖,中心的活动区形成次干道开路,杭州江洋畈湿地公园景观空间以"点、线、面"相组合的原则,使公园的绿化空间更有层次感。
江洋畈湿地公园的规划区内入口及道路分类为:主入口宽度26m,次入口宽度13m,公园主要内道路(双车道)宽度6m,公园内道路(单车道)宽度4m,公园内小园路宽度1m。 宽6m的双车道指的是靠近江洋畈的村村通水泥路,双车道形成回路,是连接各个组团的主要交通和消防通道;宽4米的单车道位于公园内,只允许小型机动车和行人通过,单车道以四个功能分区为轴线,连接生态教育及湿地主题休闲区、湿地多样性地生态体验区、芦苇荡水鸟生态保护区和工艺品展示区,直达北、东两端;宽1米的小园路则将四个功能分区与其他的组团小景点连接,增加了组团的游赏性和紧密性。公园主干路顺应地形北、东走向,公园道路形成一个环路,支路均开口于环路。
(三)植物配置
江洋畈湿地公园的常见植物有:
1.乔木:广玉兰、香樟、银杏、杜英、合欢、黄山栾树、榉树、无患子、白玉兰、桂花、日本柳杉、罗汉松、深山含笑、加拿大海枣、苏铁、华盛顿棕榈、栾树、山麻杆、西府海棠等等。
2.灌木:海桐、红叶石楠、金边黄杨、栀子花、红花继木、法国冬青、龟甲冬青、泰特珊瑚、栀子花、大叶黄杨、夹竹桃、月季、棕竹、凤尾竹、八仙花、决明子、;连翘、紫荆、紫薇等等。
3.藤本植物:凌霄、木香、爬山虎、油麻藤、迎春花、云南黄馨、紫藤花、葡萄、常春藤等等。
4.水生植物:旱伞草、蒿苞、花叶芦竹、芦苇、水葱、睡莲、莲藕、香蒲、金叶苇荡、花蒲草、日本鸢尾等等。
5.地被植物:草坪类的有百慕大、匍匐剪股颖、高羊毛草、草地早熟禾、黑麦草、马蹄金、马尼拉、狗牙根等等。
在补种的植物选择上,江洋畈湿地公园全部选用原生品种:金鸡菊、狼尾草、红蓼、红果接骨木、波斯菊等,与西湖淤泥自然生长出来的柳树相映成趣。
(四)特色景观
杭州江洋畈湿地公园借助西湖,依靠独特的山水之地势,形成园区内山丘绵蜿蜒起伏,溪水蜿蜒流溢,水杉婆娑起舞,苇海草丛荡漾,水鸟扑翅展飞的自然景观,以及环河绿道绿意苍郁,游人可进行观鸟、绿道驱车体验自然、临风远眺、放风筝、观日出、赏花等公共活动,既可形成特色园林景观,又可带动江洋畈当地的经济发展,形成旅游与经济结合的双向产业。总的来说,杭州江洋畈湿地公园的特色景观包括:
1.以潜鸟目、形目、鹳形目、目、雁形目等湿地水鸟为主的动物景观;
2.以杭州市的地域性市花桂花为主,配合其他植物的天然植物景观;
3.以金叶苇荡、花蒲草、日本鸢尾、花叶芦竹等为主的水生植物景观;
4.以西湖形成的自然溪流景观,以及借助溪水优势开展的漂流、涉水捕鱼、游泳、划船等活动;
5.以环河步道和绿营大道带来的绿道自然景观,以及沿着绿道展开的骑车、散步、放风筝、观日出、赏花等活动。
6.以生态教育及湿地主题休息区为媒介展开的教育活动,通过野生动物模型展览、仿真湿地场景和娱乐教育等设施来告诉游人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三、结束语
杭州江洋畈湿地公园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整个杭州城区品位和内涵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现有绿地升级改造和扩建,增加景观设计元素,使之成为一处集市民游览、休闲、活动、交流、健身、娱乐等活动于一体的标志性城市公园,从而丰富杭州城市的生态空间、艺术空间和文化空间,提升土地利用率,带动公园周边地区房地产、服务业的发展,发挥江洋畈湿地公园的生态及环境效应。
参考文献:
[1] 严军.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公园规划与应用研究[J]. 景观设计.2013年 12期
关键词:城市景观公园;设计原则;空间布局;方案研究
城市景观公园设计应当坚持一定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本地特色,使景观公园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在设计当中,还应当充分的展现其功能,开拓活动区间,使之成为城市的拓展空间,保护城市,维持其生态化发展与建设方向。
1城市景观公园的设计原则
1.1发挥绿色效益
“绿色”主要体现在植物的“绿色”上,包括生态和景观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设计应合理配置植物景观,发挥绿色效益。
1.2自然、生活、科学与艺术相互糅合原则
人们在城市里向往绿色,向往回归自然的环境。因此,在景观设计中,景观植物立地条件应综合考虑土壤、气候、降水等自然条件,以人为本,让公园充满生活气息,运用科学、艺术的手法将各种矛盾进行统一规划,形成最理想的景观环境,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1.3景观鲜明,凸显特色
下笔前,首先要酝酿好“意景”、“结构”,创造良好的工作基础。在创造本土特色和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化平庸为神奇,凸显特色。
1.4因地制宜原则
合理选择树种根据当地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坚持植物物种多样性,物种区域差异较大则以选取最佳树种、原生树种的原则为主。同时,科学合理地引进国外适宜、无害、观赏价值高的树种,增加区域园林植物种类。
1.5经济适用原则
城市公园主要是给人以休息的舒适优美的环境,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公园在整个城市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匹配相应的配套设施,合理规划。实现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需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启用人类干预,尤其是政府部门对城市开放式公园的干预管理,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支出,确保开放公园的维护工作有序进行。
2景观空间设计研究
2.1景观空间的组合
序列设计空间组合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节奏空间,另一方面,人们在公园游玩赏花是一种主动行为,游客无法保持情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观赏和休息行为是交替进行的,赏玩一段时间之后要有一个休息和放松的必须活动,这样游客可以保持体力和激情;通过节奏变化动员和引导人们的情绪,可以在赏游活动中让游客感受自然的空间秩序和变化,并产生与景观相应的心理节奏和情绪序列。
2.2景观平行空间设计
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各区间设计主题的展现一般通过采用平行组合的手法结合景观空间来实现,景观平行空间看似自由和灵活,但不是随机组合的非结构化景观,它紧紧围绕主题线索,在特定环境下进行连接,按一定的空间顺序结构形成了一种“集聚”型环境空间。
2.3景观交错空间设计
景观交错空间设计是指空间区域相互形成共同的系统,双方都有特定的环境,有时形成复杂的混合和匹配体系,空间组合形式形成立体交互性的存在模式。在景观公园中,如水、山等类型的环境要素往往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共部分的空间,这些公共部分的空间又早就有了彼此,形成独立空间。
3城市景观公园的具体设计
3.1植被设计
在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对植被景观的设计,主要是在植物功能的基础上,依据植物的艺术成分和生物学特性,结合这三点,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选择适宜植物进行栽培,作为公园植被景观区,充分发挥不同植物的特性和功能,同时确保其绿色生态价值,这是景观公园设计的重要项目。
以当地植被为主,搭配选择,植物景观层次高、低与密度的设计要合理;对植被的颜色设计,一般将常绿植物做为主要背景,结合不同颜色的花和灌木,要尽量减少地面部分,达到充分覆盖要求;垂直绿化景观设计:广泛使用各种奇花异草,让公园景观尽可能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此外,在分布、观赏、休息、铺地板和周围绿化种植设计中,严禁使用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另一要素是在儿童游戏区的范围,不得使用带刺的植物,不能使用挥发性植物或花粉可引起明显过敏反应的植物。
3.2公园内的设施设计
根据便民原则,提供便捷的供人们休息的椅子,照明、指路标志、电话等设施也要科学设计,保证公园设施的使用功能,使其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和实用性价值。增加公园游客与景观设施的联系与互动,让人们充分体验城市景观公园的休闲与实用功能,同时确保安全。公园铺地砖的材料一般要使用透气性与透水性较好的板材,确保雨季来临,公园的设施和景点不受影响,方便游客;体育设施的选择应以中小型为主,不宜设置占地面积大的体育项目;儿童活动区应合理设置机动车道、参与式游戏和科普项目;公园应建立无线电系统;园区管理办公室应设置安全管理视频监控系统。公园主入口和集散广场是游客集中活动场所,经常举行展览,所以必须独立设计防雷设施,保障区域安全。
此外,在园区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开放性”的特点,公园和城市之间应该有良好的过渡,公园和城市的中心,是最常见的城市居民聚集地和活动区,在景观设计的边缘,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城市公园的不同特点,公园成为城市空间的延伸,让市民和游客,更多的参与到公园游乐中。
4结语
景观公园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人们的公共活动场所,让人们在繁华浮躁的城市能够有一片宁静的空间,同时也是生态化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在设计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对植被布局、空间区分等项目进行科学的规划,既要保证城市景观公园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又要保证公园在投入使用之后能够物尽其用,拒绝浮夸的形象设计,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毛林强,沈一.人文性城市公园设计思路剖析――以高县硕勋公园景观提升方案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3(23):143-145.
[2]丁芸.浅谈城市滨海公园的景观设计要素――小窑湾航海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探索[J].价值工程,2014(01):188-189.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公园和广场都是作为公共开放空间形式存在的,对于塑造城市形象和改善城市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公园和广场是城市化的元素,公园提供了公共游览、观赏、休憩的场所,是面向全社会的公共场所,它具有有效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广场及其代表的文化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集中体现了城市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规划好公园和广场景观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公园和广场的景观功能
公园和广场是城市的核心景观,是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重要体现,公园和广场属于公共性、开放性的活动场所,它们各自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但都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憩和娱乐的场所,公园主要是供人们茶余饭后散步和休息的场所,广场是主要体现城市特色的标志,常以雕塑等小品形式来展示,开放式公园并不是简单的种植植物,只有将“人”这个元素放到开放式公园景观中,才能发挥出公园和广场的景观功能,良好的景观设计应该是以细致全面的调查、准确的评价进行设计和建设的,在开放式公园的生态效益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公园和广场不仅可以给人一种视觉上的观感,而且还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设计时应该把功能性原则放在首位。
公园和广场的景观设计原则
2.1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
自然式的设计是公园和广场景观的首要设计原则,也是所要追求的艺术效果,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应该充分的利用自然界的景观资源,以可持续发展为首要发展目标,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营造一个自然、舒适的环境,以接近自然为宜,目的是给人们带来最愉悦的心情。
2.2 以地方特色为设计原则
文化内涵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特色,好的设计应该能将文化融入其中,在公园和广场的景观设计中,应该秉承着地方文化特色的设计原则,充分挖掘和发扬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是区分城市之间景观设计的关键点,所以,在景观设计之前就要全面的考察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将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理念中,除此之外,也应该考虑到当地的人文背景和时代特色,塑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自然景观形式,这样人们身处在其中也会感受到设计者所要传达的思想和表现的景观形式,好像景观设计被赋予了生命一样。特别是当外地游客来观赏时,也能深深的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面貌,这就是公园和广场景观的文化科普作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承和发扬形式。
2.3 适应自然的设计原则
公共活动场所处在充满建筑元素的城市中,公园和广场提供给人们建筑元素之外的绿色场所,打破了城市僵硬的环境、烘托了气氛;设计时应该结合场所功能来选择主题树种,尽量采用乡土树种,因为乡土树种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水土环境都十分的适应,容易达成稳定平衡的状态,最好选择对原产地具有天然适应性的树种;在植物设计时应该丰富高低层次,把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形成高低上的层次变化,景观形式上也比较丰富,不会给人单一化的感觉。
2.4 经济适用的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应该遵从市场的经济发展规律,注重土地的综合利用和合理的开发,打造具有标志性的景观效果,也可以把周围房地产产业带动提升起来,利用生态学的原理进行景观设计,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和环境,尽量在不影响景观效果和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建设造价成本,营造一个简明的景观环境,选择适地适树的植物,克服当地的不良气候条件,减少后期维护费用,设计之前,通过多方面的调研,择优选择经济适用的景观设计方案。
公园和广场的景观设计要点
3.1 植物的景观设计方面
注重公园和广场的多层次绿化效果,通过细致的植物种植规划,从植物的纹理、色彩、质地方面极大的促进公园和广场的使用,实现人与植物的对话,在园林的景观设计中,植物是四大设计要素之一,而且是设计的主体内容,用生态学和美学的原则和观点来营造植物景观,这是环境设计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植物的感官影响了景观的质量和艺术水平,这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3.2 水体设计方面
水是设计中的另一个活跃气氛的元素,它给人以生命和流淌不息的印象。在水景设计中,形、声、色是三大设计要素,形就是水景的形式和形态,形式包括溪流、瀑布、喷泉等,形态包括静水和动水,形是最重要的一个设计要点,形的灵感来源于大自然;声是指水体发出的声音,如溪流的潺潺声、喷泉的喷涌声等;色是指水的质感,配合水边的植物和岸边的倒影来构成一幅动人的水景图,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灯光艺术更使得其星光灿烂。水景的设计要满足功能性和环境的整体性要求,好的水景作品应该要根据它所处的环境氛围、建筑功能要求进行设计,以达到与整个景观设计风格相协调统一的效果。
3.3 照明景观设计方面
城市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夜生活越来越丰富,城市公园和广场的照明设计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景观照明就是利用各种灯光效果来塑造城市的夜景生活,对于美化城市生活、展示城市的发展个性、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夜景照明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照明技术,广场上的夜景照明与其他场所的照明还不同,主要体现的是广场上的雕塑、树木和建筑物,在外界环境漆黑的条件下,用灯光显示被照物的美感,同时也要使公园和广场上的照度足够指示行人的道路,首先确定好照明方式,再选择照明光源,布置好照明灯具,进行照明的优化控制。公园和广场上的夜景照明需要在把握整体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场所的实际条件,分析各景观元素的具体特征,通过整合空间内各种元素来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
3.4 景观内部各个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
生态设计要结合自然的设计观念,已经被设计者倡导了很长时间,随着全球化的环境价值的发展,生态设计观也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仅要考虑人是如何有效的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资源的,也要将设计作为大自然循环的一个有效手段,要从生命意义的角度来开拓设计者的设计思路,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态自然环境。
3.5 做好景观内的分区工作
功能分区就是将各功能部分的特性和其他部分的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把它们各自在基地内的位置和相互关系落实到位,按照景观的设计功能进行合理的分区,在平面上加以细致的划分,再落实到立体结构上,将休息、游玩、观赏区明确区分,这样既保证了人们的休息,又保证了小孩子这类易动人群的游玩尽兴。
结语
公园和广场的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景观功能进行研究,分析景观设计的要点,突出城市的特色,以提升城市的风貌,为市民提供一个悠闲自在的户外活动场所,以陶冶市民的情操,给人们紧张的生活节奏中增添了一丝活力和生气,也便于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但是要想做好公园和广场的景观就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注意设计要点,用心去营造自然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