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07 09:25: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

篇1

建设工程是全球最为普遍的活动,是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物质基础而开展的大规模经济活动,是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综合生产能力和发挥工程效益的主要途径,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建设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不仅关系到建设单位的根本利益,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改善民生具有深远意义。

二、当前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现状

如何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一直是个难题,据统计,我国每年都会发生300多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工程质量问题更是举不胜举。2010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一教师公寓在外墙保温施工时发生特大火灾事故,58人死亡,70多人受伤,震惊全国。2012年9月13日,武汉市“东湖景园”施工升降机在升至100米处时突然坠落,造成19人全部死亡。这些安全事故给无数个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因工程质量问题引起的安全隐患、安全事故更是成千上万,难以统计。

三、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难以保证的原因剖析

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难以保证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客观原因主要是建筑业本身的因素,主观原因主要是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监理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现予以详细分析。

一是施工企业流动性较大。建筑业和制造业都属于第二产业,但是有着很大的不同,建筑业是一种发包、承包的生产方式,甲方(建设单位)招标、发包,乙方(施工企业)投标、承包,乙方到甲方指定的地方施工,属于一种上门生产模式;而制造业企业则是在某个固定的地方制造产品,然后由销售部门通过火车、轮船等货运工具销往各地的超市、商场、批发市场。因此,大部分施工企业是全国性流动的,增加了建筑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地施工企业的管理难度,也增加了本地建筑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外来施工企业的管理难度。二是施工队伍流动性很大。承包的两个工程之间经常会有一个较长的空档期,因此施工企业往往只配备固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而建筑工人要等新的工程中标、项目落实后再临时招聘。所以,建筑工人都是农民工,上一天班就拿一天的工资,他们对劳务分包公司和项目经理没有忠诚度,喜欢在全国范围内流动,流动性很大。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对农民工都不熟悉,管理起来难度很大。三是施工过程复杂多变。与制造业的生产过程相比,建设工程的施工模式要复杂得多。制造业是在固定的厂房里进行,只要按部就班操纵机器即可。建设工程则无法用固定的流水线来统一建造,必须因地因时,灵活操作,很多环节都需要手工完成,技术要求非常高,因此更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

四是施工过程容易受天气影响。制造业在厂房内进行工作,建设工程则往往在露天场地进行施工,容易受到狂风、暴雨、冰雪、雷电等多种恶劣天气的影响,导致建设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总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五是建设单位的主观原因。受利益驱动,某些建设单位存在压低造价、压缩工期、规避招标、虚假招标、肢解发包、订阴阳合同、拖欠工程款等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建设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可以说,这是质量与安全问题的最大根源。但是,我国对建设单位的制约措施、惩罚措施非常少,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许多建设单位本身就是当地政府部门或者国有投资企业,建筑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对这些建设单位进行制约和惩罚比较困难。

六是施工企业的主观原因。受利益驱动和体制影响,某些施工企业存在围标串标、低价抢标、偷工减料、资质挂靠、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有的施工企业为了维持利润,不愿意配备安全生产设备和安全防护设施,也不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从而埋下了安全生产隐患。有的施工企业以包代管,把工程包给项目经理后,就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种下了质量与安全方面的苦果。

七是监理企业的主观原因。受利益驱动,某些监理单位存在多头监理、他们和某些施工企业一样,低价抢标,争得监理项目后,又去争抢另外的监理项目,导致人手远远不够,无法有效地监督管理施工单位,最终纵容施工企业偷工减料或者不按照规定的建设程序施工。

四、确保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对策

施工企业和施工队伍流动性大、施工过程复杂多变、施工过程容易受天气影响这些原因是客观原因,属于建筑业的固有特性,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作为建筑业主管部门,着力点应该放在进一步严格管理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监理企业上,想方设法规范这三方主体,使他们严格按照建筑业相关法律法规去开展工程建设,最大程度地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基于这个认识,我认为具体对策主要如下:

篇2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c)-0167-02

因为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不同的法律法规与准则作为引导,进行监督的同时也构成了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部门,各个部门分别针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进行落实。因为组织分离、技术屏蔽以及流程分离的诸多原因也间接导致了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二者在工作上的分离,进而构成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双轨制的现象[1]。将二者进行集成管理,即将二者共同拥有的属性要素进行集合,并且将各单元中元素互相联系。也就是说建设工程质量以及安全监督二者务必要具备其中一种公共性质,否则该元素则不会被集成体容纳,这样也阻碍了集成体的形成。对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基层管理进行分析,事先要对二者是否存在共通属性进行了解,也就是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容性,同时这也是集成管理的基本要求。文章中针对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的集成管理,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1 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制度存在相容性

1.1 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发展目标相同

所谓发展目标一般是形成制度的必要前提,发展目标部件决定了制度本身的既有属性,同时也限制了制度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同时这也是制度的灵魂。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主要是针对工程日后使用的安全性而言,以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导致安全事故。安全监督主要是针对施工过程中的生产安全性,其根本目的是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以免出现生产事故。尽管二者在工作时关注内容有所不同,然而其服务对象却是相同的,为此,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的发展目标,均是为了对社会公共利益与安全提供保证。

1.2 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基本准则相同

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在处理问题时,方法体现了一致性,一般情况下,我国在工程责任主体处罚时,分别设置了行政处罚与行政措施两种不同的形式,其中行政处罚主要包含了罚款、警告、责令停业整顿、没收非法所得财物以及吊销相关证书等一些形式[2];而行政措施则主要是责令改正,也就是通过下达相关命令使当事人终止违法行为,限期将其改正的行政教育的具体行为。一般情况下,行政执法部门会针对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情节严重程度,决定处以行政措施或是行政处罚。

2 质量实体构成与安全生产之间存在相容性

2.1 质量实体构成与安全生产时间相同

建筑工程施工的具体过程即工程实体生产的流程,所谓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主要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生产的安全性,其主要关注的内容是在质量实体构成阶段中如何运用有效措施提升建设工程质量,以免出现安全事故。为此,只要发生于施工现场中的安全问题,均可被视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问题,安全生产问题贯穿施工的全过程,所以建设工程实体质量与安全生产二者均开始于工程开工,结束于工程竣工。

2.2 质量实体构成与安全生产空间相同

为了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扰民现象进行合理有效的解决,同时为美化环境、文明施工发挥积极作用,可以在施工现场全面落实封闭式管理。在施工现场封闭管理的期间内,也可以将现场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区域――施工区与办公区。施工区和办公区之间要有极为明确的隔离带,同时在该隔离带上设置防护措施,使其能够保持安全距离。结合住建部之前所统计的数据,建设施工过程中,多数施工人员均是因为安全事故的原因导致死亡,施工人员极易在施工现场由于高处物体坠落、触电等原因造成人身伤害,而这一现象均发生于施工区域内。在施工区实体质量的构成与安全生产在空间上体现了相同的特点,尤其是生人员操作的过程中,对于机械设备的正确操作,不仅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机械本身造成极大的伤害,在这一方面,二者也存在一致性。相关人员可以在洞口以及缘地带设置防护,以此为施工人员创造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使其可以在施工的同时保证人身安全,进而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保证,这也体现了二者在操作方面的相同性。在施工现场四周设置防护网等一系列防护措施,对于操作人员而言,是保护其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以免因为高出物体坠落造成人身伤害,同时这也是二者在空间方面的相同性。

2.3 质量实体构成流程与安全生产措施呈现相对性

建设工程质量实体的形成,一般是在施工现场的操作与安装过程中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安全操作与安全管理者其主要是针对生产的安全性以及施工过程安全而言。其一,在实际操作与施工的过程中,工程质量与安全性,二者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要用到基本的机械设备,对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等进行保障。从人机环系统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导致出现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施工人员自身不安全行为以及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合理运用相应的机械设备等一些生产工具进行工程施工,准确地使用机械设备,或是设备无法正常运转均会造成建设工程安全事故。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对于机械设备的准确操作以及设备的正常运转,也是保证实体质量的重要前提。在该形式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与施工过程均具有一致性,且造成的事故也极有可能造成质量安全隐患。为此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二者在过程上具有一致性。其二,安全施工人员也为建设工程施工的现场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这便是施工过程中的文明施工环节,这一环节中的基本内容包含了建筑施工的现场围挡、工程的封闭式管理、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的住宿情况以及生活中所需的基本设备等。

3 结语

文章中针对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局尝试管理的可行性,分别从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制度存在相容性、质量实体构成与安全生产之间存在相容性两方面都起可行性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通过文章中的分析,全面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以此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从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村镇建设监督管理范围,即建制镇、集镇规划区内所有公共建筑工程和农民自建三层及以上住宅,以及村庄规划区内的学校、幼儿园、卫生院等公共建筑工程。对于建设工程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上或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建设工程,都要进行质量监督管理。

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内容(1)工程报建审批手续;(2)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3)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4)竣工验收备案等。

一、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主要问题及原因

1.很多私人建房不履行建设程序,不办理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不办理施工许可证, 只有到了办房产证时,才来补办相关建设手续。2. 各建设责任主体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工程不按图施工,为追求利润,偷工减料,现场监理履职不到位。导致工程质量安全隐患不断。3.存在个别施工企业挂靠现象,项目经理和五大员形同虚设,不文明施工现象普遍存在,施工质量安全隐患大。 4.由于招商引资,工业园区项目纷纷上马,而各项手续办理相当复杂,边报边建导致各类工程项目在未取得合法建设手续的情况下开建,而土地、规划及质量、安全监管等建设手续缺乏,各项监管形同虚设。 二、做好村镇建设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要加大宣教力度,促使建房人真正重视自己房屋的法律权益、质量安全等问题,并应妥当设置、安排好农村私人建房的监管机构,确保农村私人建房能够有专职部门、合格的专职人员进行监管,及时做好农村地区私人建房的报建管理工作。

2、加强原材料质量管理,进场材料须在合格的供方厂家或有信誉的经销商采购,所采购的材料或设备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和使用说明书。施工现场材料人员要会同工地负责人、甲方等有关人员负责对现场设备及进场材料进行检查验收。特殊材料要有说明书和检验报告,生产许可证,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必须进行复试和见证取样试验。

3、严格遵守国家基建程序和有关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强制性标准,按照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和抗震要求进行监管。建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五方责任主体责任制,强化建设工程五大主体的监督管理工作,并协调好各个部门和单位,切实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确保工程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等关键部位的质量安全监督,依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对建设工程质量依法进行管理。

4、畅通信息收集渠道,加强信息化建设。及时地通过施工图审查,工程监理,质量检测,质量监督,质量检查,群众投诉,事故处理等工作发现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存在的违规违法行为。

5、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加强施工管理。施工队伍的素质与管理水平对工程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应配套相应的资质管理制度,规定凡是达不到相应资质的人员或机械不得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操作。另外,在施工中淘汰落后的施工工艺,采用新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以提高工程质量,同时加大对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的培训。

6、创新监督管理机制,转变监管模式。把通知式的监督检查方式,转变为将工作重点放到工程巡查和重点部位抽查的监督工作方式。对质量信誉差的施工企业实行重点监督,确保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工程质量,进一部规范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安全行为。

总之,工程质量安全是一个严谨、系统的工程,它不仅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生存发展,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加强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才能确保工程质量达标。只有认真、严谨地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才能将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做好。

篇4

当前,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一些地方只注重对房屋建筑质量与安全监管,忽视了市政工程、开发区工程以及园林建设、城市道路、旧房拆除等其他方面的监管;只注重履行了建设手续的项目监管,忽视了因为各种原因未办理手续的项目监管。无人监管的项目就成为了质量与安全事故的高发区。一些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就是由于该工程没有及时办理施工许可和安全受监手续,致使工程没有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管,而施工单位在质量与安全保障没有进行严格审查的情况下,擅自开工,最终酿成重大责任事故。鉴此,管理者们必须转变观念,只要是在政府所管辖行政区域的工程项目,不管是办了手续还是没有办手续的,都依法纳入监管范围。要切实加强对所有在建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充实安全监管力度,加大日常巡查力度,主动出击,对那些监管的“盲区” 和空白地带实施不同强度、不同深度的监管。而且越是规避监管的项目越要重点监管、重点检查。真正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管体系,建立起覆盖全行业、全城乡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2 从单纯注重施工现场的质量与安全监管,转移到既注重施工现场又注重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质量与安全监管

挖掘监管的深度随着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规划、设计、施工、维修等的划分越来越具体,使建设监管难度越来越大,发生的一些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充分说明只注重对施工现场的质量与安全监管,而忽视建设工程全过程监管是极其危险的。

所谓建设全过程,就是事前、事中、事后的整个过程,包括工程建设规划许可、设计审查、施工许可、工程监理、质量安全监督、竣工验收备案、产权登记等所有建设程序和步骤。

要规范工程参建各方质量行为,必须从源头抓起,从工程的招投标、施工许可、资质管理、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要督促建设单位依法履行职责,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合同约定,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和责任的原则,认真担负起质量与安全责任,切实把好质量安全关;要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做好质量与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健全工作,严格落实质量与安全保证体系,做到质量与安全管理机构和制度健全,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和规范,确保提供优质合格的建筑产品。笔者在从事建设工程项目监管工作时,严格遵照以上原则执行,项目得到了良好的质量与安全保障,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鼓励施工企业加大安全生产的科技投入,加强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合作,研究、开发、推广一批安全适用、先进可靠的生产工艺、技术措施和装备,淘汰落后工艺,通过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保证能力和安全生产水平;要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和社会力量做好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社会监督的制约作用。同时,要严格把好工作竣工验收收关,从而把质量与安全的监管工作全面引向深入。

3 从单纯注重监管行为,转移到既注重监管行为又注重监管制度的创新,加大监管的力度

目前,建设工程监管通过采取日常巡查、随机抽查、告知性检查和强制介入检查等监管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不仅仅靠监管,更重要的是要靠一套好的制度来保证,努力建立质量与安全的长效机制,用制度引导,制度激励,制度约束,制度规范来保证质量与安全监管到位。

一是要完善市场准入制度。认真制定勘查、设计、施工企业质量与安全管理规范,把企业是否具有质量与安全保证能力作为市场准入的必备条件,在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规范和保障各方主体的权益

二是要逐步建立市场诚信机制。建立健全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市场信用制度,形成建设工程市场信用体系。在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各方面责任主体的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完善建设工程市场责任主体信用档案,建立起建筑企业、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企业质量和安全行为评价体系,对企业的质量和安全状况进行科学量化的评价,实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企业资质实行动态管理的目标;

三是要建立建设工程保险制度。工程保险就是用市场的手段来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的一项措施,通过工程保险的引入可以促进工程质量与安全水平的提高,降低质量安全风险,同时也促进建设工程市场的诚信建设。

4 建立定期培训制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