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8 09:23: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仓储管理优化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TE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017-02
(1)物资接运
众所周知,仓储活动的首要环节就是物资的接运工作,因此在物资的接运过程当中要避免问题的出现,必须要在确保物资质量的基础上有序的组织回库,并进一步做好对企业内部和对外部的联系工作。首先要与供货单位及时取得联系,并细致地了解物资具体的装卸、搬运、技术方法和措施,掌握物资的发货数量、时间、尺寸重量等具体情况,从而为物资的回库做好充分的接受准备。其次是要马上与物资接运有关的物资管理部门和人员取得联系,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准备足够的物资装卸运输工具,不仅如此,还应该尽快确定存货场地,准备好足够的铺垫与物资覆盖材料等相关设施。再次,当物资运到现场之后,仓储管理人员应该协同供应商、承运方一同进行现场货物验收工作,验收工作应该严格依据凭证标准来进行,比如物资包装是否完好、有无污渍,然后对品名、数量、质量进行仔细核对,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地告知供应商和承运商,从而明确各自责任,也为下一步的处理和交涉做好铺垫。最后,在物资接收完毕确认无误之后,要与供应商、承运方交接签字。
(2)物资验收
在企业物资仓储管理工作当中,物资验收工作必须要严格地依照相关手续和程序,细致检查物资质量、数量和相关技术凭证与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般物资的验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程序:物资验收前准备工作,在物资验收之前应该整理并熟悉地了解物资的相关资料和验收凭证,从而能够合理地准备验收工具,确保物资计量准确。其次在物资的验收过程中应该对供货商所提供的证件、入库通知单、合同、质量保证书、合格证、发货明细、磅单等进行细致的核对,一旦发现证件不齐应该单独地存放相关物资,并立即同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补全相关资料与证件。
(3)入库管理
一般来说,物资的入库管理工作主要是做好入库明细账的建立、物资技术归档和保管卡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因此,首先要建立好入库物资的收发存明细账,这不仅能够清晰准确地反应物资的手法和结存状况,而且也是保证账物相符合核对物资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入库管理中,要做到账目随发随登,从而确保物资数量的准确、及时更新,然后要及时地设立物资标识牌,清晰地反应物资名称、数量、级别、型号、厂家、日期等具体指标,从而方便物资管理工作。其次在建立物资档案时,应该要确保物资的质量证明书、验收记录、技术检验证件等材料没有缺损,从而让仓储员准确地掌握物资质量变化情况,提高企业物资仓储管理效率。
(4)物资的保管
物资仓储管理工作当中加强物资的保管,必须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要对具体物资的类别和性能特点加以了解,并对物资分区分类,结合具体条件综合考虑物资保管所需的条件,比如装卸、搬运、保养所需的设备、运输距离等,进行综合性的分区分类保管。第二是定期地对库存物资进行核查工作,这主要是因为物资每天进出库工作都比较频繁,而且在库物资种类、规格本来就非常繁杂,因此要想做好物资的保管工作,确保物资数量、质量对上号必须要经常地对物资进行核查。物资核查只需要对库存保管物资进行账、物、卡这三个方面的核对工作即可,通过对物资的核查能够让仓储管理人员掌握库存物资的具体变化情况,不仅能够有效避免物资的漏失和积存问题,而且对于某些有保存时间限制的物资能够防止变质、报废,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物资仓储管理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5)物资出库
物资出库实际上就是指根据具体的物资出库凭证、将物资发放到需要单位的一种业务活动。在这一环节中加强企业物资的管理工作,加强出库管理必须要实现管理的制度化,具体来讲就是,物资的出库必须要有符合规定的出库凭证,非企业正式的凭证、白条等一律不予发放。严格来看,物资的出库必须要严格依照以下程序开展工作:核查出库凭证―备货―复核查对―清点交接―销账。在这一工作流程当中,必须要做好复核查对这一工作,从而避免可能出现的差错,确保物资出库的品名、数量、质量、规格符合要求。
2、延长油田物资仓储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仓库布局不均衡。
一直以来,延长油田公司为了满足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往往是依照就近原则来设立物资仓储,从而也就导致公司物资仓储的分布较为松散,甚至出现了某些部门物资仓储容量不足和其他物资仓储容量剩余的情况。不仅如此,由于基础设施和技术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完善,企业物资仓储的管理中仍然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也就导致了企业物资仓储技术方面得不到全面和平衡的发展,严重地影响了企业仓储的运作效率,阻碍了企业仓储的发展。
2.2 物资搬运验收不合理。
在延长油田公司物资仓储运作过程当中,经常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这种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在物资搬运过程当中对物资包装或对物资造成损伤,调查统计发现,仓储员在验收物资过程中发现物资包装破坏和物资提前损坏的现象非常多。不仅如此,由于在货物的验收过程经常出现漏失的现象,因此仓储员一般在货物验收时都逐一对物资进行点验,包括物资的外包装、质量、数量和保质期等指标,但是毕竟是人工操作,因此不可能在验收这一环节上做到尽善尽美,因此也十分容易产生没有及时发现的问题。
2.3 物资管理不科学。
物资仓储管理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仓储员没有及时地对产品加以处理,第二是货物的堆放方式不科学。一般来说,物资过期的是仓库中频繁出现的问题,通常表现为提前变质或超过保质期,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仓储员往往是将这些过期产品堆放一旁,等到积累到一定量之后才进行处理。其次,由于不同的物资适应于不同的贮存条件,因此仓储员堆放货物时必须要根据不同贮存条件区分物资,从而保证物质的质量。但是实际情况中,经常会出现因堆放不科学而导致的损坏问题,而且库存的物资也没有按照先进先出的顺序运作,严重地影响了仓储的运作效率。
3、延长油田物资仓储管理问题的原因
3.1 基础设施落后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延长油田公司物资仓储基础设施的落后也会影响到其信息沟通能力。正是因为设备落后等原因,在物资进出仓储之后,仓储员往往没有足够的条件及时地将明细信息反映到管理部门,尤其是在供应商供货品种较多、采购订单频繁调整的情况下,企业难以将确认的采购计划及时的传达信息,以至于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
3.2 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通常情况下,延长油田公司仓储的管理人员往往只是依据传统的管理技术对物资仓储加以管理,并没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这也就使得物资仓储的管理效果难以得到提升,甚至导致仓库无法及时发料,延误公司生产的严重问题。比如本来需要及时的出货的物资,因为没有找到而延时发货、公司生产和计划部门对急需的物资材料信息掌握不明等。
3.3 责任分工不明确
在延长油田公司仓储管理工作当中,由于仓储员并不是专业的仓储管理人员,加上公司物资仓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仓储员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责任意识,正是由于对自身的职责不了解,也就非常容易造成物资仓储的运作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
3.4 货物验收不细致。
这一点在延长油田公司物资仓储管理工作中体现的较为明显,很多物资仓储的验收人员在验收货物时总是因人而异,比如对自己熟悉的人往往不太仔细。不仅如此,很多情况下在验收货物时只是依靠眼睛进行简单的目测,不能及时地发现和排除不合标准的物资。
3.5 对市场预见性不够
不仅延长油田公司,其他的油田企业,都普遍存在对市场预见性不够的问题。由于市场预见性不够,导致延长油田公司物资库存量存在不合理现象。由于市场预见性包含多个方面难以把握,而延长油田公司的物资从开始采购到物资的仓库储存的过程中也需要经过多个环节,且每个环节的工作都十分的繁琐,很难做到对市场的及时把握。延长油田公司的物资采购量是根据市场的预见性而得出的,而物资采购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物资仓库储存量与公司生产。如果公司在做市场预算时,没有进行详细而周密的计划或者是单纯从某一方面考虑,会造成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物资库存量大于生产物资消耗量,增加物资存储成本;二是物资库存量小于生产物资消耗量,这时导致生产物资缺少,增加了生产成本。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生产成本。
4、延长油田物资仓储管理的优化策略
4.1 科学规划仓储
(1)仓储选址。
提高延长油田公司仓储管理水平,降低成本,仓储的选址必须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运输便利、场地平整、距服务车间近、前瞻性。在离主干道近的区域建设仓储,有利于延长油田公司物资的运输,而场地的平整有利于物资的装卸摆放。距离近可以辐射到仓储周边的车间部门,提高仓储运作效率,而最后的前瞻性也就是仓储的选址要能够适应未来企业发展需要,避免未来出现问题。
(2)仓储内规划。
首先,要认真统计需要存储的物资,并进一步对物资种类、数量、存储条件等相关指标加以明确和区分,确定各类物资所占用仓储空间大小。其次,为了提高物资的运输的便利性,提高仓储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对于重量大、体积大的物资要尽量存放在出口进行区域。再次,科学设计仓储内道路宽度,一般来说,仓储内宽度过度狭小不利于物资的运输、而过度宽阔会占用仓储内空间。总之,仓储内道路宽度的确定要根据企业自身条件、物资存储条件加以合理的确定。
4.2 降低存货资金风险
(1)建立企业存户风险预警系统。
从某种程度来说,延长油田公司仓储管理的一个重点就是对于存货风险的管控,考虑到存货资金风险主要来自于存货的价格、存货的规模风险所决定的,因此,延长油田公司仓储管理活动中要合理地调整物资供销经营计划,降低存货资金风险。在这一过程中,仓储管理必须要做好存货风险的预防准备,企业可以设立风险准备金的方式来增强抗存货资金风险的能力。
(2)建立存货跌价准备制度。
总体来看,不管延长油田公司采取如何的存货资金风险对策,都是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存货跌价的现象。正因如此,公司要防患于未然,在遵循稳健性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弥补存货跌价损失的准备制度,努力消化存货资金风险,从而确保公司的正常运作。
4.3 提高相关员工的业务素质
在延长油田公司的现代煤炭仓储管理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物资进行信息的标准化、统一化管理已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延长油田公司仓储管理工作中,主要涉及一些复杂的数据与流程,采用现代化信息化仓储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轻员工的工作负担。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员工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管理技术,不仅体现在软件的应用方面,还体现在计算机的硬件方面,因此提高仓储管理方面人员的业务素质与相关技能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应加强仓储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仓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业务素质,让仓储管理人员熟练掌握与应用现代化仓储管理流程与操作流程,从而提高仓储管理人员的实践应用能力。其次要明确仓储管理工作中的岗位责任,合理分工。最后应建立相关的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有效降低公司生产成本,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4.4 提高仓储计划与生产计划的准确性
想要确保延长油田公司仓储计划与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就必须对物资仓储中的各个环节与企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而周密的计划。在任何企业中,部门与部门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延长油田公司也是如此,在仓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公司的仓储管理部门与相关联的其他部门进行一定的沟通,例如生产部门与采购部门的相互沟通,可以了解物资的采购量,而仓储管理部门则充当生产部门与采购部门的连接中枢,需要对两个部门进行相互协调。计划的准确性,可以有效提高物资采购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进行物资采购前,仓储管理部门需要对各个部门对物资的需求与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制定出详细而周密的计划。
参考文献
[1] .加强对存货周转率的检测提高企业抵御风险能力[J].财经界,2009(9).
[2] 祁士闯.对困扰企业物流仓储环节的常见问题分析[J].中国商贸,2009(15).
[3] 王芳.仓储型物流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经济,2008(8).
[4] 孙晓霞.加强施工企业物资仓储管理的探讨[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水平日益增长,促进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消费者对个性化商品的要求变得格外突出。企业在市场竞争激烈和客户要求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如何既保持在众多竞争对手的竞争下健康平稳的发展,又能满足客户对产品个性化的需求,这是企业必须要解决的当务之急。随着生产领域的理论研究越发成熟,国内企业开始意识到由简单机械和大量劳动力支撑的粗放型制造企业,需要转型成以信息化和精益化管理为基础的集约型企业,作为使日本汽车制造企业迅速发展的精益生产理论引起来国内制造型企业的竞相引进,但是引入后的实施效果远远达不到企业所希望的效果。
一、RT公司仓库管理现状及问题
RT公司是生产制造型企业,原材料都是通过外购的方式获得,在生产线上的加工、组合、发泡等工序,将家用太阳能的水箱生产出来,所配套的真空管和支架由上游的制造商供应到厂内。公司现运行的ERP软件是推动式的管理系统,若销售部门对预测数据偏差较大就会造成库存数据失真,造成因缺料导致生产线被迫停线进而影响交单时间。物料管理人员对物料使用均力管理,管理效率不高。
公司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产品需求不平稳造成物料剩余。(二)计划部门为保证交货准确率而提高库存。(三)库存控制策略不合理。(四)呆滞品处理不及时。
二、瑞特公司的仓储优化方案构建
(一)使用ABC分类法对物料重新分类
首先是收集公司的2732种原材料的全年资金消耗,导入到Excel表格内并按全年资金消耗的多少进行排序,并计算出所占的成本比重。将成本累计占比80%以前的,物料种类数在5%~8%的物料归为A类物料;将成本累计占比在80%~95%区间段的物料归为B类物料;C类是剩余累计占比95%~100%的物料。
(二)基于精益生产理论的拉动式库存控制策略
对于A类物料使用最大最小值库存控制策略。首先设定物料的最小值,物料的最小值一般可以认定为安全库存量,是为了保证在订货提前期内物料能满足生产线的需要,不发生缺货。最小值的计算公式是MIN=SS+D×L。
其次,设定物料的最大值。物料的最大值是物料的最小值和单位周期内物料消耗量的包装整数倍的总和。计算公式是:MAX=MIN+N×Qspk;N=roundup(D×LQspk)。其中N为采购批量为供应商物料标准包装的正整数倍,Qspk是供应商的标准包装量。
最后,再订货量的计算。最大最小值策略的每次订货批量不固定,需要根据库存剩余和在途物料来计算采购数量。其公式是:ROP=MAXInQm。其中,In表示的是当前库存量,Qm表示在途物料的数量。
对于B类物料使用优化的推动式库存管理策略。公司要提高ERP系统内库存信息的真实度,确保ERP系统运算的准确度,并减少因最小起订量造成的库存剩余。
对于C类物料使用再订货点库存管理策略。其运行原理是:某种物料随着生产的运行进行正常的消耗,当该物料的库存量达到预先设定的再订货点时,采购部门收到补货通知,采购人员将需要补充的数量制成采购订单传给供应商,在供应商送货期间,该物料还会继续消耗,理论上当该物料消耗到安全库存量时,再订货点订购的新物料正好送到仓库,直接将该物料的库存水平补充到安全库存量和采购批量的总和。再订货点的计算公式:ROP=SS+D×L。其中,D为物料平均日耗量,L为固定的提前期。
对于C类物料可以实行再订货点策略进行仓储控制管理。因为再订货点策略只是针对数量的变动采取是否补货的反应,并不能及时反馈订购之后物料消耗的信息,会产生一定的库存积压,而C类物料所占库存成本的比例才5%,价格低廉的物料产生积压对库存成本整体的影响幅度很小,还能减少采购人员对C类物料管理的难度,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A、B类物料的管理。
(三)呆滞品的处理优化
对于呆滞品的处理还是鼓励员工进行改进改善,调动员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激发员工创新意识,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减少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毕竟呆滞品都是采购进厂的物料堆积过久形成的,不能加以改造利用直接出售的话,也会造成一笔不小的经济损失。所以,激励员工进行改进改善项目,将呆滞品转换成可利用的原材料,激活库存中的沉淀资金,为公司消除浪费,获得更高的收益。
三、RT公司的仓储管理优化保障措施
(一)经济效益保障措施
公司应继续积极推进降低公司运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决策方案,特别是控制库存成本方面施行仓储管理优化后,处理呆滞品200.1万元,对减少库存资金有明显的效果,公司应将降低公司运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策略落实到员工的价值观上。
(二)组织体系保障措施
围绕公司实施降低公司运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策略,公司各部门按照部门工作特点进行相应的降本提效的措施。公司管理层要对绩效考核做到赏罚分明,多用奖励的方式激励公司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要严肃处理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行为。
参考文献:
2基于市场营销体系的协同分布式仓储管理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基于市场营销体系的分布式仓储系统是根据市场营销管理需要和区域分布为核心的由多个区域仓储中心(RDC)组成的物流仓储系统,在地理位置上根据销售区域需求分布在不同地点,面向终端客户便于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市场营销系统的各地销售公司向企业申请产品,企业物流中心对需求地相关仓库进行查询并立刻得到所有仓库的实时仓储信息,选择仓储数量足够且离该缺货仓库最近的仓库,对其发出调拨指令。显然,基于市场营销体系的分布式物流仓储系统解决了快速反映、实时性问题,并将分布式的仓储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产品销售支撑体系。
2.1面向终端市场,反应敏捷分布式的仓储管理方法大多是将仓储建立在消费市场附近,这种方式能够快速地对市场需求及消费者的喜好做出反应,给企业的生产决策提供较有价值的信息,减少牛鞭效益对需求信息造成的扭曲。
2.2合理物理分布,降低成本采用分布式仓储管理策略,不要求所有仓库的仓储均在安全仓储以上,只要总仓储量保存在系统的安全仓储以上,允许个别仓库的仓储量降至订货点,从而减少订货次数。这种策略能有效的降低仓储的保持成本和订货成本,以及因订货引起的采购费用等成本,从而使整个仓储系统管理成本降低。
2.3整体协同优化,提高效率采用分布式仓储管理策略,由于各仓库之间可在虚拟协调中心的协调控制下进行调拨,能降低供应商与生产商之间的协调及配送成本;同时由于分布式仓储系统的仓库大多靠近市场,向分销商配送的成本也会相应降低,从而能够使整个供应链的配送成本降低,达到多级优化的效果。
2.4减少渠道层级,面向终端分布式仓储物流体系的建立,有效的解决了产品实体的位移问题,使产品趋于直接面向终端配送,减少了因为渠道层级过多导致的牛鞭效应,是企业的生产预测更为准确。
3协同分布式物流仓储管理在市场营销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1信息共享依赖程度高系统中的协调中心是虚拟存在的,需要先进的信息网络将各个仓储点连接在一起,且各种协调的决策基于各仓储点的即时信息。只有各分布式的仓储具有高度的信息共享程度时才能做出正确决策。另外,实施信息系统的总体投入费用较高。
3.2管理控制难度提高由于分布式仓储系统基于虚拟的协调中心,协调中心需要复杂做出何时联合订货、订货量大小以及何时进行仓库间的调拨、如何调拨等决策,在整个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协调中心的作用一旦不能正常发挥,可能导致部分仓库断货,降低商品的可得性,造成成本反而升高的局面。
3.3不能体现规模经济分布式仓储系统的仓库若建立在不同的地点,仓储较分散,各个仓库的仓储量有限,不能形成较好的规模经济。分布网络容量设计、区域性数量分配是效益的基本前提。
4基于市场营销协同分布式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的主要对策和方法
4.1确定供需管理协调机制在整个系统建立之初,首先要确定的是供应商与企业的供需管理协调机制。确定诸如企业应该向哪些供应商订货,订货的种类、批次等前提信息。供需双方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标。为此,要理解供需双方在市场目标中的共同之处和冲突点,通过协商形成共同的目标,如用户满意度、利润的共同增长点和风险的减少等。尽可能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战略合作关系能够降低供应链总成本、降低供应链上的仓储水平、增强信息共享水平、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保持战略伙伴相互之间操作的一贯性、产生更大的竞争优势,实现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产量、交货、用户满意度以及业绩的改善和提高。显然,供应链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是为了保证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4.2优化仓储选址、规模、数量物流市场竞争的加剧要求企业经营者不断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以加强企业竞争力。仓库选址作为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战略决策,需要企业决策者综合考虑地理、交通、顾客、管理等因素后迅速做出判断。分布式仓储系统由于在某些条件下需要彼此之间相互调拨,其仓库的选址更决定的调拨的运输成本已经响应时间,因此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任务。根据EdnHoover提出的传统的分类方法,仓库选址可划分为根据市场定位、制造定位和中间定位等。
①以市场定位的仓库:以市场定位的仓库定位于接近主要的需求市场,可获得最大的长距离的从供应商到仓库的集中运输,而向客户的第二程运输则相对较短。该类仓库通常用来作为从不同源地和不同供应商那里获取商品并集中装配商品的地点。仓库位于邻近被服务的市场,可以以最低成本方法迅速补充仓储。
②以制造定位的仓库:以制造定位的仓库通常坐落在邻近生产工厂,以作为装配与集运被生产的物件的地点。这些仓储在的基本原因是便于向客户运输各类产品。该类仓库的优点在于它能跨越一个类别的全部产品而提供卓越的服务。如果一个制造商能够以单一的订货单集运的费率将所有交售的商品结合在一起,就能产生竞争差别优势。
③中间定位仓库:座落在客户与制造厂之间的仓库是“中间定位”仓库,这些仓库与“以制造定位”的仓库相似,为广泛的仓储品种提供集运,从而减少物流成本。为了实现竞争或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公司面临着地区化生产的需要。当两个或更多工厂的产品被卖给一个客户时,最小总成本的物流解决办法可能是一个中间的集运及分类仓库。总之,仓库选址需要根据企业的状况以及所生产产品的情况等进行科学的远瞻规划,采用合适的决策方法,选择具有合理的租赁成本以及便利的地理位置的地点。仓库规模和数量由其所服务的市场区域的地理面积的大小、被要求的送货的速度、平均订货多少,以及每个单位当地发送的成本等决定。在确定仓库的规模大小和数量之前,应该先对当地的消费市场进行分析,预测需求量等信息,还要对仓库用地价格或仓库租金、当地运输情况等进行分析,以做出最终的综合决策。
4.3构建信息沟通网络对信息共享依赖程度高是分布式仓储的特色之一,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需求信息扭曲,需要实现各仓储对需求信息获得的及时性和透明性。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构建良好的信息沟通网络,成立虚拟协调中心,对仓储状况联合监管,充分利用Internet,EDI等手段,使仓储各方能够通畅的沟通。虚拟协调中心是信息网络的核心,担负着协调控制各个仓库的角色,起着协调器的作用。协调决策的内容包括对仓储如何在多个仓库之间调节和分配,仓储的最大量和最低仓储水平、安全仓储的确定,需求的预测等问题的优化。
①基于成本的优化控制。供应链的仓储成本结构包括:维持仓储费用(HoldingCost)、交易成本(TransactionCost)、缺货损失成本(ShortageCost)。总仓储成本为三者仓储成本之和。仓储控制的目标就是优化总仓储成本,使其达到最小。分布式的仓储系统中,既有上述基本的仓储成本,又有各仓库之间互相调拨所产生的调拨成本。基于成本优化的控制策略需要综合包括调拨成本在内的各项成本,使其达到整体优化。而要取得整体的供应链优化效果,既要保证供应链的信息共享,又要保证供应链的协调配合。
关键词:
部队后勤;仓储管理;优化途径
一、我国部队后勤仓储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存在弊端的管理机制
我国的部队后勤仓储管理体制成效条块分割的体系表现。我国部队仓储管理体系中,具备总部直属仓库,也具备军区仓库,不仅有专业仓库,也有很多通用仓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数量上的优势,但是这是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对仓库的建造产生了重复现象,而且也增加了管理中的工作任务,而且多数仓库的利用率也较低。从而产生了布局管理上的宏观调控问题。而由于其地理分布等特殊要求,也造成了业务关系协调方向的复杂性,并不利于管理,同时也造成了信息沟通的障碍。
(二)缺乏有效的技术管理方式
我国的部队后勤仓储管理的理念相对落后,专业的管理人才相对匮乏。在传统的部队后勤仓储管理中,仅将仓库作为物资中转的基地,而管理工作也仅限于收发统计的初级管理意识。在新理论和高技术的发展中,传统的理念已经不能给予仓储管理正确发展。由于我国的部队后勤仓储管理人员构成复杂,而综合素质也不高,所以无法保障现代化的作战需求。而其中设备老化也是重要问题。很多在仓库中的设备没有及时养护,从而导致了老化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很多设备也到达了使用年限,而尚未得到更新的设备代替。
二、部队后勤仓储管理工作的优化途径
(一)基于综合实力的发展,确定整体规划建设
在我国军事发展的国情分析中,应当确定稳步提升的发展战略。利用有限的军费支出,逐步推进部队后勤仓储管理的建设。应当注重结合实践操作,从新时期军事方向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统筹规划。首先,按照作战方向的主流需要,提升后勤仓储的建设完善工程。其次,根据紧急作战部队的需求,优化军事仓储的快速保障机制。最后,满足高技术的局部战场后勤需求,提高全面后勤补给能力。在我国经济实力发展的基础上,部队建设和战略形态也在与时俱进。而后期仓储的建设工作也应当紧跟时代步伐。那么为了保障后勤仓储能力的提升,在建设过程中跳跃部分不必要的阶段是加速发展的有效措施。一方面,应当争取军事经济发展效益好的阶段,让部队后勤仓储在历史条件的促进中,得以全面提升。另一方面,通过部队后勤仓储管理的基础设施和客观环境,提高战时仓储能力保障,从而优化部队后勤仓储能力。从分阶段进行的优化措施中,把握时代机遇,在全面发展部队建设的同时,提高部队后勤仓储管理上的优化工作。
(二)推进军民互助的补给方式
我国的部队建设离不开当地政府支持,也同时需要军民互助的方式进行仓储管理工作的优化。在地方物流的双向互补中,可以得到共同发展的途径。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物资补给具有快速演变的规律。而部队单方面的后勤仓储很难及时供应快速变化的战场需求。多数战略演习中可以发现,在部队仓库的建设上,不能随时更换,也不可能在极大的战场中广泛设点。所以,军队仓库的建设,可以采用军民结合的方式,进行双向互补的结构规划。一方面,部队后勤仓储可以由部队单独管理,逐步向社会兼管方向过度,促进管理体制的变革。另一方面,在仓库群和战略方向中,将民间商业基地和国家储备基地,作为可以进行临时调度的仓储后备力量,从而形成部队、社会、以及国家的三位一体的整体格局。最后,以前期规划为基础,通过调整基础资源的配置方式,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完善社会物流的有机结合,在国家物流的仓储状态中,发挥固有潜力,从而三者相互转化以及渗透作用。
(三)加强硬件设施,提升软件设施
部队后勤的仓储管理应当以增强保障能力为前提,寻求发展仓储完善的硬件设施。其重要方向在基础工程的配套设施的系统完善。一方面,应当极力调整仓库的布局,从优化储备结构进行管理体制的完善,从而消除系统本身存在的地域差距和时间差异。从而实现部队仓储功能的完善。另一方面,集中技术和物力,解决部队后勤的仓储设施,以及管理设备的配给问题。让其能够在实践应用中得以发挥其补给功能,以及保障效能。从全方面看,应当在优化过程中,以改造为主体战略,但同时也要加强新旧设施并用的过程,逐步递进新设施的应用和推广,从而依次更新避免浪费。而具体内容应当落实于保障装备以及管理设备之上。在提高部队后勤仓储管理水平的优化工作中,对于军事仓储系统的技术性改造是重点方向。是在当前部队军事经济环境有限的情况下,进行深度挖掘发展潜力的有效途径。而技术改造的目标非常明确。通过对原有仓储结构的科学规划,使其局部性能与整体性能全面提升,从而增强部队后勤仓储的内部协调能力,平战保障能力,以及物资管理能力和配套能力。而技术改造的重点当落于,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应用,驻地自然环境的优化,搬运装卸能力的提高,物资存储过程的条件,仓储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以及管理配套能力的提升。技术改造方法,当重视国内的先进管理思维,以及管理技术的科研成果,依据部队后勤仓储管理的需求,进行引进,通过吸收和互补的方式,进行优化的过程,促使部队后勤仓储的功能和资源等,得到发展和提升。
作者:郭立峰 单位:中国人民 66442 部队
关键词: 仓储管理;趋势;对策
Key words: warehouse management;trend;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165-02
0 引言
在物流行业中,仓储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通过科学地规划仓库空间,合理处置库存货品,以优化成本分配比例,最大限度的降低仓储物流成本是仓储管理的最终目的。快速、高效的仓储调度,有助于合理规划仓储空间,在最佳时间段充分发挥货品仓储的作用,从而实现商品仓储的“时间价值”与“空间价值”。
1 仓储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1.1 仓储管理的内涵 仓储管理指的是对仓库和仓库中储存的货物进行管理。从广义上讲,仓储管理是对物流过程中货物的储存以及由此带来的商品包装、分拣、整理等活动进行的管理。现如今,市场经济变化莫测,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仓储管理的运营规模和运营方式也在创新,仓储管理的功能由传统的存货管理逐步发展成现今集包装、分拣、整理、配送等多个环节与一体的现代物流运营模式,仓储管理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功能正逐步完善。
1.2 仓储的作用 企业物流系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子系统就是仓储系统。以最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是现代物流企业的服务宗旨,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仓储管理做起。快捷高效的仓储活动是物流企业服务客户、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具体而言,目前仓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①调节功能,储存在物流中起着“蓄水池”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调节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对运输的调节。②检验功能,储存为组织检验提供场地和条件。③集散功能,储存把生产单位的产品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再按照客户要求分送至消费地,衔接产需,均衡运输,提高物流速度,还可以直接把商品送到顾客手中。④配送功能,根据用户的需要,对商品进行分拣、组配、包装和配发等作业,并将配好的商品送货上门。
2 仓储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加剧,仓储管理顺应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2.1 “零库存”管理 零库存并非实际意义上的不设库存,而是对企业或组织来说,把库存进行转移,以达到减少企业库存和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就物流运动合理化的要求来分析,零库存包含两种情况:①库存对象物的数量,或为零或近似于零;②库存设施、设备的数量、库存劳动耗费同时为零或近似于零。其中,后者实际是对社会库存结构的优化与库存集中化的表现,而非库场物资数量的合理减少。
2.2 整合化管理 整合化管理,就是基于优化企业仓储管理的目的,有效整合客户与制作、供应、批发、零售等各环节的仓储设施,以降低仓储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换而言之,整合化管理就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框架来开展仓储管理活动,以优化配置仓储管理的设备,重新构建一套更为合理的运营体系。处于供应链框架下的仓储管理,可以基于客户需求,通过对存货等各个环节的动态控制来实现最优化目标,以合理化减少库存量,促进整条供应链高速运转。
2.3 计算机化与网络化管理 现在的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不仅存货种类多,而且存货量大,要合理规划仓储空间,促进物流供应链高效运转,实施精确的存货控制,就应该引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完善仓储管理流程,借助计算机和相关信息输入输出设备,综合管控货物额定识别、理货、存货以及货物出入库流程,并进行账目处理、结算处理,提供实时的查询,进行货位管理、存量控制,制作各种单证和报表,甚至于进行自动控制等,实现仓储管理信息化。要想实现高效的物流管理就需要仓库、厂商、物流管理者、物流需求者、运输工具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实现仓储信息共享,通过信息网络控制物流,做到仓储信息网络化。
3 加强和改进我国仓储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物流产业作为国内众多行业中的后起之秀,以其快捷、高校的运营特点,逐渐成本本国经济体中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仓储管理作为物流产业链中最基础的环节应该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强化仓储管理,以提高运营效果。
3.1 加强仓储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有步骤、有计划的对原有陈旧老化的仓库进行改造,提高现有仓库的基础设施。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布局合理、规模适中、结构优化的仓储设施网络。
3.2 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公平有序的现代仓储市场体系 针对目前物流市场不正当的竞争、运行不规范的具体情况,加快建立公平、公正、有序的竞争机制,将制约物流仓储发展的法律、法规尽快废除,给仓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仓储业的健康发展。
3.3 加强仓储资源的整合,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 在国内,由于仓储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无法共用储运设施,资源整合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浪费了社会资源。因此应着力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仓储网络,促进资源整合。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使仓储调度环节与配送等环节挂钩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以提高仓储内部运营效率。
3.4 加快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仓储信息化管理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平台,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将公共信息网络和仓储网络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信息共享,提升企业仓储信息化水平,从而达到提高仓库利用率,对库存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5 引进并培育仓储专业人才,储备一定数量的专门人才 物流企业特别是仓储类企业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从各高等院校引进专业人才,并加强对企业在职员工的培训力度,为企业发展储备一定量的专门人才,特别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消息的人才。
3.6 建立健全仓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物流业缺乏比较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国家应当加快制定和健全仓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引导企业规范行业竞争,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经营和管理。
参考文献:
[1]马曙光.浅谈现代物流环境下煤炭企业的供应链管理[J].商业经济,2010(11).
[中图分类号]TP315;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026-04
1 仓储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地位
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环节,也是现代物流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仓储总是出现在物流各个环节之间的接合处,例如采购与生产之间,生产的初加工与精加工之间,生产与销售之间,批发与零售之间,不同运输方式的转换之间等。仓储能对物品进入下一个环节前的质量起保证作用,是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又能够为货物进入市场做好准备。仓储是物流各环节之间存在不均衡性的表现,仓储也正是解决这种不均衡性的重要手段。仓储环节集中了物流上下游流程整合的所有矛盾,仓储管理就是对物流流程的合理整合。借用运筹学的语言来描述仓储管理在物流中的地位,可以说就是在运输条件为约束力的情况下,寻求最优库存的方案作为控制手段,使得物流达到总成本最低、总效益最高的目标[1]。
因此,仓储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采用新技术、优化流程,做好仓储管理,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2 RFID仓储管理的研究现状
黎颖瑜、朱伟雄认为商品条形码是自动识别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在零售、物流、仓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因物流市场供需变化,我国的仓储业正在逐渐向标准化、产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数据的自动识别可采用条码、芯片、磁卡等方式来实现,而条码技术则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最方便、最便宜的技术。采用条码是实现快速、准确、可靠采集数据的有效手段之一。商品条码用于仓储管理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出错率,提高工作质量;准确地掌握库存,控制库存[2]。凌云、林华治认为对于RFID来说,没有受到条码收集信息量少、易受干扰、不可重写、读取距离短、读取烦琐等限制。因为电子标签具有读写与方向无关、不易损坏、远距离读取、多物品可同时一起读取等特点,所以可以大大提高对出入库产品信息的记录准确性和采集速度;减少库存盘点时的人为失误,提高库存盘点的准确性和速度[3]。文光林认为利用条码系统我们可以更好地对仓储物品进行有效管理[4]。魏佳、高虎认为在仓储管理中引入条码技术对仓库的到货检验、入库、出库、调拨、移库移位、库存盘点等各个环节进行更为有效地管理[5]。条码技术引入后,大大提高了仓储管理的工作效率,实现仓储管理的实时信息更新,减少了出错概率和方便了查询统计。
传统的仓储管理理念是从物资储备的角度出发的,是利用仓库存放、储存未即时使用物资的行为。现代物流管理体系中,仓储管理理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只是对物资的存放、储存,而是对仓库以及仓库内的物资进行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的过程以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是对物流过程中物资的存储以及由此带来的货物包装、分拣、整理等活动进行的管理[6]。
3 RFID技术在仓储管理环节的具体应用
基于RFID技术的仓储管理系统的核心是:每件物品都附加了电子标签,相应地在仓库各入口的通道处设置RFID读写器。货物在通过读写器时,读写器即可通过货物上的电子标签获得货物的信息。库内各货架中间和出库通道也设置一定数量的RFID手持终端或无线车载数据终端,以追踪货物在库内的信息和出库时的信息,实现仓储管理系统对货物从入库开始的自动识别、定位、输送、存取、出库等全部作业过程的信息化管理[7]。
3.1 入库业务流程
基于RFID技术的入库业务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物料入库时,仓库管理员根据物料清单检查货品,合格后将入库物料的名称、种类、数量、入库批次和库位等信息录入无源RFID标签,并贴于对应的托盘,然后运用相应的搬运工具将物料运至指定库位,同时生成仓储管理系统的入库单据,以便查询。在其过程中,RFID智能终端物料管理系统可迅速地安排库位,并易查看物料的存储量、库位等信息。
与传统仓储管理业务流程相比,RFID仓储有了以下改进:
(1)仓储库位、车辆安排已经不用调度员安排,而是仓储管理系统完成,具体操作由单证员行使;
(2)RFID仓储可以一起审核车辆和货物凭证的相关信息,提高了审核效率;
(3)使用带有射频终端的叉车将货物入库上架,并用阅读器进行入库确认,提高了入库的准确性。
3.2 盘点业务流程
基于RFID技术的盘点业务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
仓库管理盘点过程,主要对现存的物料进行种类、数量和库位的盘点。引入RFID智能终端设备,只需几名仓库管理员手持RFID读写器即可在短时间内完成物料的清点,精确度极高,可减少对人力物力的需求和犯错的概率;录入的同时就可将实时数据传回仓储管理系统;对于仓库内大型物料不宜移动的特点,大大减轻了盘点的难度。在盘点仓储内货物过程中,由于RFID智能系统的应用可简化作业和提高库存信息的准确性,且可同时进行物料的入库、出库和盘点等作业,有效地提高了仓储管理的效率和便利性。
与传统的仓储管理业务流程相比,RFID仓储有了以下改进:
(1)信息化管理让很多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这样既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又降低了人为因素而出现的各种失误;
(2)传统的仓储管理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进行盘点工作,而RFID仓储只需要一个仓库人员进行盘点统计、从而节约了大量人力,有效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3)传统库位调整需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来对需要调整的物品进行库存物品进行记录,这期间要抹掉调整前的一些信息,又要填上调整后的相关信息,这个环节繁琐复杂,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在RFID系统中,我们只要把需要搬运的商品进行扫描,信息的修改会通过仓储管理系统来完成,这就减少了出错的可能。
3.3 出库业务流程
基于RFID技术的出库业务管理流程如图3所示:
物料出库时,仓储管理员核查取货单,并从仓储管理系统中调出仓库内现存货物信息,确定所需物料的库位后,通过叉车和巷道堆垛机将相应的物料运至待出货区,操作员利用手持RFID读写器或固定式RFID扫描器即可直接快速、精准扫描所取出的货物信息,并与取货单对比。在扫描过程中通过设备已直接将货物信息录入电脑,以确认仓储管理系统取货信息,生成物料取货单,并更改仓库内物料现存信息。
与传统的仓储管理业务流程相比,RFID仓储管理有了以下改进:
(1)RFID系统可以更好地解决传统上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相应的系统它可以自动生成出库单,这样可以更好地避免人工书写时出现的错误;
(2)通过对货物信息化处理后,仓储管理系统就能够通过叉车进行备货,提高货物的拣选并实现货物的先出后入,保证仓储工作的顺利完成;
(3)由带RFID阅读器的自动分拣机进行货物分拣,这种电子化的分拣不仅可以提高分拣的速度还可以保证分拣的准确性,提高了分拣的效率;
(4)RFID阅读器对货物进行检验后,通过相应的管理方式来确认该产品的信息,这不仅仅提高了出库的效率,还对库存的各项信息进行实时更新。
4 RFID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优势
在仓储环节中,由于数据量大,操作频繁,货品存在查询、盘点、定位困难等问题,急需一种智能化、自动化的处理方式,批量的进行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
仓储管理技术的发展,按信息采集的方式,分为3个主要阶段:人工记录数据阶段[8]、用条码进行半自动的数据采集阶段[9-10]、利用RFID 进行自动化数据采集阶段[11]。人工仓储管理方式,极易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且录入数据精度较低。采用条码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采集的自动化程度和精度,但由于其自身不可擦写、易损坏、不可远程批量操作等缺陷,依然不能满足企业需要。RFID 技术拥有非接触,可批量读写,可重复利用等特点,可大幅度提升仓储管理效率。
RFID 因为电子标签具有读写与方向无关、不易损坏、远距离读取、多物品同时一起读取、可重写、容量大等特点,可以大大提高对出入库产品信息的记录采集速度和准确性,并且可以同时读取到一些附加信息、减少库存盘点、入库和出库时的人为失误率,提高库存盘点的速度和准确性,使得货品的信息更加丰富。
具体来讲,RFID技术在仓储管理中有以下优势:
(1)将整个仓库管理系统与无线射频技术相结合,能够高效地完成各种业务操作,改进仓储管理,提升效率和价值;
(2)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不开箱检验,这样既保证了检验的正确性,又可以提高检验的效率;
(3)射频识别技术缩减了盘点周期,能够及时更新相关数据,实时动态掌握库存的状况,实现对库存物品的可视化管理。可以让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库存情况,降低了库存量并及时获得各种货物的市场需求信息;
(4)利用射频识别技术能大大提高拣选与分发过程的效率与准确率,并加快配送的速度,减少人工、降低配送成本;
(5)通过应用RFID 方便快速定位查找的优势,仓储区内商品可以实现自由放置,提高仓储区的空间利用率;如果用在货架上,则可以实时保证货架物品的入出正确率;可现场提供有关库存情况的详细、准确的、丰富的库存信息、入出履历,以利于采购跟踪、销售跟踪;识别的主动性使得它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管理供应链和产品目录,防止产品被偷盗,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在仓储中应用RFID,可使仓库管理、存货管理、货位指派监督、供应商存货管理、贵重物品管理等实现一定的自动化,减低对人的依赖性;
(6)RFID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减少了仓储管理的一些环节,并节省了相应的出入库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7)射频技术可以帮助精确掌握货物情况,优化合理库存,能够让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5 结 论
传统的仓储管理模式普遍存在着人力成本偏高、业务流程多、货品跟踪困难、货品和资金周转效率较低、物流管理的信息和手段落后等缺点,已不能保证正确的入库、库存控制及出库,因此会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加,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12-16]。另外,传统的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只能实现货品信息的“静态化”管理,而无法实现对物流全过程的实时跟踪和监控。而采用RFID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RFID技术具有无接触式、大容量、快速、高容错、抗干扰和耐腐蚀、安全可靠的信息识别等特点,其在物流仓储管理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17-19]。
RFID 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保证了货物仓库管理各个环节数据输入的速度和准确性,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合理保持和控制企业库存。通过科学的编码,还可方便地对库存货物的批次、保质期等进行管理。利用系统的库位管理功能,更可以及时掌握所有库存货物当前所在位置,有利于提高仓库管理的工作效率。推广RFID 在仓储管理的应用还是有一定的限制,这和RFID 技术本身的成本、安全、标准问题有关。但是相信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会得到解决,RFID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20]。
参考文献:
[1]焦汉明.RFID技术在仓储可视化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2(8):91-93.
[2]黎颖瑜,朱伟雄.商品条码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3]凌云,林华治.RFID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3):43-46.
[4]文光林.仓储管理小条码解决大问题[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8(7):56-57.
[5]魏佳,高虎.条码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科技,2009(1):12-12.
[6]宋秀英.物流仓储管理机制优化策略[J].物流商论,2012(11):155-156.
[7]杨业娟,胡孔法.基于RFID的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1(22):199-201.
[8]许吉斌,李少波,潘伟杰,等.特色食品的RFID编码策略研究及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3(2):716-720.
[9]SUN Hongying.The application of barcode technology in logistics and warehouse management[C]//Fir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Science,2009.
[10]LI Ying,QIU Guanxiong,WAN Zhenkai.The 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 for textile enterprise based on bar code[J].Control & Automation,2011,27(2):31-32(in Chinese).
[11]Simon Veronneau,Jacques Roy.RFID benefits costs,and possibilities:The economical analysis of RFID deployment in a cruise corporation global service supply cha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9(122):692-702.
[12]胡孔法,陈竹西,龚振志,等.现代物流系统中路径编码及频繁路径挖掘技术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8(12):2441-2446.
[13]刘世峰,汤敏聪.射频识别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07(6):99-100.
[14]叶年发,沈海燕,冯云梅.基于RFID及智能优化的物流配送方法和技术的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8(2):131-135.
[15]王茜.基于RFID技术的仓储物料追踪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8.
[16]李世昭.射频识别技术在仓储管理中应用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17]ZHANG X,LIAN X.Design of warehous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system based on RFID[C].//Proc.of the 2008 IEEE Int.Conf.on Automation and Logistics.[S.L.]:IEEE,2008:2550-2555.
一、前言
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物流这个第三产业也正逐渐成为服务业中的重要支柱,我国的物流成本远超其他国家,因此怎样降低物流的成本,拉动我国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当下物流管理所要面临的当务之急。在物流体系中尤为重要的一关是物流仓储,而物流仓储同样也是影响物流成本的关键因素,在物流成本中占据了很大一般分位置,如果不立即对仓储系统进行优化,那么巨额的产业投资绝极可能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所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打了水漂。众所周知,“不断料、不呆料、不屯料”是物流仓储管理的三大执行标准,在这基础上实现降低堆积的库存量从而减少仓储所带来的资产负担,更大程度加快物流物品的周转速度。所以,降低物流成本首要问题就是如何优化物流仓储管理机制。
二、我国仓储管理的现状
1.仓库布局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各个地区都有大量建成使用中或是正在筹建中的仓库,各个领域部门为了满足各自的物流需求,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只为己用仓库,这些仓库为各个部门所用,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安排,成为独立的个体,各地区层层设库、行行设库的现象普遍,致使同一地区同一类仓库间来回倒库现象屡见不鲜,产生许多不需要的中转环节,甚至出现了物流物品逆行等的不合逻辑的现象,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物流产业的投入成本,浪费了不必要投入的资金和物力。而正是缺乏管制,这些不合理的仓库零星分布在我国的各个地区,对当地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地区整体规划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
2.仓储技术程度不达标
绝大多数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仓库作业中还是以人力资源为主,这种不均衡的仓储技术大大影响了我国整体的仓储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整体物流仓储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由于对仓储技术认识的不全面,致使仓储管理体系没有对信息化技术更全面更有效的利用,缺少从供应链角度出发的整体规划。
3.自动化仓储利用率不高
当今社会,社会生产活动都向着自动化信息化发展,自动化仓储的发展在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人力成本,从未在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经济能力以及其他因素,中小型企业在仓储自动化方面发展缓慢,而且由于规模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大量的库场设施被闲置,管理上的偏差又导致重复配置的现象。这种资源的闲置与浪费,越发的促使了仓储向专业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
4.仓储管理人才缺少
物流作为第三产业在近年来逐渐成为服务业中的重要支柱,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物流管理,我国物流管理行业起步更晚,虽然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迅速成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因为发展时间较短,仓储人才培养与运用方面的意识还相对薄弱,仓储的技术人才、操作人才、管理人才等相关人员都相当缺乏,特别是具备以上三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另外,我们国家仓储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学历都在大专以下。学历层次的参差不齐,降低了仓储管理的水平的同时也影响了新技术的运用。
三、国内物流仓储管理的优化计划
1.构建以仓储网络为中心的仓储布局体系
当今,我们国家很多企业的仓储设备都建立在交通相对便利,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区,但由于各个仓库自成体系,各为己用的的仓储现状,导致了仓储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在优化仓储管理机制的时候,应该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运用自身制定的运营计划,调节企业的经营结构。对现有的仓储体系进行合理系统的规划,严谨科学的布局,同时,加强行业内外的联系,将企业间原本各自为政的仓储体系建立成互相帮助的经济合作机制。
2.提升以仓储技术改造的仓储管理能力
优化仓储管理系统的重要基础是拥有先进的仓储技术。优化的有效途径是将仓储运营体系自动化、信息化、机械化、智能化,将传统的人力劳动更改为效率更高的电子化、机械化、的操作和管理方式,从而降低仓储的投入资金。例如运用条形码,电子标签,RF等信息技术对仓库进行电子化管理。
3.加强一体化技术在仓储中的整合运用
物流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原始低效的人力时代,进入机械化时代后开始了新兴、迅猛的发展,而在自动化过后的一体化整合时代中运用了大量高科技手段,例如激光扫描、计算机控制技术、条形码等电子新兴技术来对仓库进行管理,利用自动分检体系,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货物的分检速度,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4.提高仓储人员的整体素质
现如今,熟悉仓储技术、管理、作业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想要改善仓储管理机制,就需要从这种复合型人才身上找到突破口,建立起坚实的人才基础,从而提高仓储资源的利用率。在学习方面,可以组织仓储内的从业人员去国外学习考察、到优秀企业内积累相关专业的经验。提高仓储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仓储各方面人员缺乏的现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快速增长,电子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想要提高物流企业在国内外相关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就必须从根本上入手,杜绝仓储设备的浪费现象、提高仓储设备的使用率、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力求将投入成本降到最低,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现有仓储管理系统软件主要应用在记录货物、货位信息方面,而入库管理主要还是凭借主管人员与仓库工作人员的经验进行,入库作业仍然采用人工操作,致使仓储作业工作效率低下。通过对仓储货位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解决货位优化问题,就可以使物流中心拥有一个良好的仓储布局,从而缩短出入库操作时,工作人员的行走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论文参考,货位优化。
仓储货位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及数据流程分析
(1)业务流程分析
业务流程图,就是利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的处理过程,换一句话说,就是一本用图形的方式来反映本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一张图纸,绘制出这样的图纸对于开发者理顺和优化业务过程是大有帮助的。业务流程图是在业务功能的基础上将其细化,在业务流程图中,我们将本系统中的每一个步骤用一个完整的图形串起来。
(2)数据流程分析
在业务流程的调查分析中,虽然形象的表达了信息的流动和存储的过程,但是仍然没有完全脱离物质的因素,为了用计算机进行管理,还必须舍去一些物质的因素因为在任何一个应用软件的系统中,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今后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处理对象,数据流程分析是把数据在系统内部的流动情况分析出来,仅仅是从数据流动的过程考查实际业务的数据处理模式,数据流程分析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流动,传递,处理等的分析,这个过程也是从外部世界向计算机世界逐渐靠拢的过程。论文参考,货位优化。
仓储货位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图
仓储货位信息系统数据流程图
仓储货位信息系统数学模型建立
目前存在的货位信息系统软件一般都与WMS绑定,不可移植。本文研究希望建立一个通用化的模型,使基于此模型设计的货位优化软件可以移植。因此,要假设一个符合以上内容的库场模型。
尽管仓储管理现状差距悬殊,但一般仓库都有五个基本作业区:验货收货区、存货区、拣货区、出货区和货物交接区。其中,存货区和拣货区是用来存储货物的;验货收货区和出货区是用来进行入库、出库作业的;而货物交接区是用来把已出库的货物交接给运输部门的。
根据这五个基本作业区,本文假设了一个通用的库场模型。设有一仓库,存货区共有货架n排,每排货架有货位p层q列。第k排i层j列的货位记为Xkij,货位上货物的质量为mkij,周转率为fkij,距出货区的距离为Skij。每个货位的长,宽,高为a,b,c。最靠近出货区的货架为第1排,最靠近出货区的列为第1列,最下面一层为第1层。该库场平面布置如图所示。论文参考,货位优化。
本文研究的货位优化问题的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是,存货周转率高的货物放在离出货区近的地方。本模型的目标函数可表示为:
(1.1)
式中:――第k排i层j列货位上货物的存货周转率(次);
――货物到出货区的距离(m)。
货架稳定性是货位优化问题的一个约束条件。考虑当承载额定重量的货物、且货架的重心在中位线一下时,货架是最稳定的。设定每一货位货物都是质量均匀的,并且充满整个货位空间。因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会有下式成立。k=1,2,…,n
(1.2)
式中 M――货架的额定承载能力(kg);
H――货架的高度(m);
C――每个货位的高度(m);
――第k排i层j列货位上货物的质量(kg)。论文参考,货位优化。
货架共有p层,有下式成立。论文参考,货位优化。
H=pc (1.3)
将式(1.2)代入式(1.3),得出:
(1.4)
式中――第k排i层j列货位上货物的质量(kg);
M――货架的额定承载能力(kg)。
为了简化约束条件,设,即为每个货位的额定承载能力。
将带入式(1.4),得:
(1.5)
式中――第k排i层j列货位上货物的质量(kg);
M――每个货位的额定承载能力(kg)。
为了确保货架绝对稳定,让(1.5)式中的每一项都小于等于零,则得到约束条件:
(1.6)
式中mkij――第k排i层j列货位上货物的质量(kg);
M――每个货位的额定承载能力(kg)。
假设的通用仓库模型中,共有货架n排,每个货架有货位p层q列。因此,得到货位优化问题的空间约束条件:
(1.7)
由以上分析可得到货位优化模型:
(1.8)
(1.9)
式中fkij――第k排i层j列货位上货物的存货周转率(次);
Skij――货物到出货区的距离(m);
mkij――第k排i层j列货位上货物的质量(kg);
――每个货位的额定承载能力(kg)。
仓储货位信息系统模块设计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可将仓储货位信息系统模块分成三个主要部分,它们分别为入库操作管理模块、出库操作管理模块以及信息系统管理模块。
入库操作管理模块:入库操作管理模块包括对入库货物信息的记录,并通过软件的货位优化功能对货物的货位进行最优化指导,提高仓库的工作效率,缩短货物的出入库时间。
出库操作管理模块:出库操作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出库货物进行统计,并将记录结果传送至数据库,使数据库能够实时的更新,以便新货物入库时空余货位可以是最新的列表。
信息系统管理模块:信息系统管理模块负责对出入库模块的信息统计,并将信息及时传递给数据库,确保数据库的数据保持实时更新,此模块还包括空余货位的统计,货位优化统计等功能的实现。论文参考,货位优化。
【关键词】
课程教学体系;应用型本科高校;《仓储管理》
《仓储管理》,或称《库存控制与仓储管理》、亦称为《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是普通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1-2]。《仓储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对于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日常教学环节,其主要授课内容包括仓储管理基本概念介绍、仓库选址和布局、仓储设施和设备管理、仓储作业流程管理、库存控制、仓储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估等六个模块。《仓储管理》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仓储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企业仓储部门从事有关岗位工作的创新性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3]。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要运用现代物流系统论和供应链管理思想,将库存与仓储管理理论知识和库存与仓储业务实际相结合,将课程内容组织成以库存与仓储作业管理为核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物流实际问题能力,同时使学生得到一定实践技能的训练,为培养学生从事库存和仓储业务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4]。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的《仓储管理》课程教学体系设置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下面笔者结合自身讲授《仓储管理》课程的一线教学经验及多次参加国内物流专业教学研讨会与兄弟院校同仁深入交流的心得,来谈谈目前该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课程可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1现有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1理论教学课时比重过大,部分课程内容重复设置
多数本科高校的《仓储管理》课程教学采用“教材理论内容为大纲”的组织模式,实行“一本教材包打天下”的传授方式。这种以“老师为主、学生被动、依靠课本、灌输知识”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且容易导致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特别是综合分析能力、谋划组织能力、信息获取和知识加工能力更弱[5]。另外,国内的《仓储管理》教材为了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往往追求大而全、包罗万象,结果使得部分章节的内容设置与其它课程的内容重复。如经典的经济订货批量(EconomicOrderQuantity,EOQ)模型,在前几学期开设的《运筹学》、《运营管理》等课程里都设有专门的章节讲授,而这部分内容又是《仓储管理》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之一,到底讲解还是不讲解,许多老师难以抉择。本来保持教材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无可厚非,但若授课教师对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不加以筛选,而是照本宣科,则会导致以下后果:一是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重复学习容易产生排斥心理;二是使得本来就紧张的课时更加捉襟见肘,每个模块内容只能走马观花地看一遍,教学重点不突出。
1.2实践实验教学手段简单,教学效果不显著
《仓储管理》课程是包含仓储、运筹学、系统工程、管理学、机械设备、系统规划与设计等多学科的综合叉课程,涉及的相关实际操作内容覆盖面广、种类多,实践实验教学难度大,发展还很不成熟,教学手段相对简单,许多实践实验教学内容受限于办学条件也是仅仅流于形式[6]。而对于具有浓厚的技术与实践色彩的物流专业、尤其是实践性很强的《仓储管理》课程来说,仅仅局限于课堂讲授和从有限的课本上获取知识,不了解新观念、新方法,不参与实际的物流活动,必然产生“高理论知识,低实践能力”的现象,使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圆满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及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7]。另一方面,普通本科高校新引进的教师基本上要求博士毕业,这些人的科研理论水平自不必说,但往往由于是“离开一个校门”又“迈入另一个校门”的“校校对接”,根本没有在企业从事相关专业锻炼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也只能“纸上谈兵”,实践实验教学无法开展,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1.3评价体系不尽合理,评价方法弊端大
正如上文所言,《仓储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是培养的主要目标,因此在进行课程考核时,应突出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如实训环节、实验环节等。然而,《仓储管理》课程目前的考核方式仍以试卷为主,偏重于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察,不能很好地衡量和反映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熟练应用程度。虽然也考虑到了学生日常学习表现应占有一定比重,但各校往往限定比重的区间,这个区间基本上维持在20%~30%之间,明显占总成绩的比例过低。这种限定比重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平时不好好上课,甚至逃课,考前花一周时间死记硬背,照样能拿到比较高的课程成绩,因为平时成绩的调节作用实在太有限,考试卷面成绩基本决定了总成绩,授课教师明知这样的考核结果存在弊端性,却也无能为力。通过以上对《仓储管理》课程教学体系中不足之处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仓储管理》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与该课程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无法完全满足当今社会对物流类本科人才的需求[6],加强仓储管理课内外的教学质量,对于该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8]。因此,对现有的《仓储管理》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已迫在眉睫。
2现有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方向
2.1现有课程教学体系优化
在专业培养“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指导下,依据《仓储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课程理论教学体系的优化。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不定期的进行调研,以严格的工作流程分析为基础,基于工作过程选择并有机整合课程内容,并结合仓储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保证教学内容能够反映课程最新理论和应用成果。二是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化。课程实验内容应与仓储的实际发展和社会需求相融合,开设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的实验内容项目,形成从低到高、由浅及深,包括基础验证性、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等在内的层次多样、系统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
2.2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仓储管理》课程是面向物流管理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核心专业课,一般安排在第六或第七学期讲授。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经过前几个学期的专业基础知识积累,在学习《仓储管理》课程时,已具备一定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授课教师只需要合理加以引导,便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老师可鼓励学生建立学习兴趣小组,对课程内容感兴趣的领域,可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进行深度学习;邀请高年级学生加入教师的科研项目,指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以学科竞赛、学生自主科研项目等为契机,如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商科院校物流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提炼与课程知识体系相关的内容,锻炼学生自己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3课程教学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估体系设计
鉴于许多高校出现的“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操作”的现状,为防止课程实训、实验教学内容不能被有效执行,建立一个针对课程教学体系的全面监控系统,加强对课堂理论教学过程和课堂内外实践教学过程的监控和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建立完善的教学成果评价体系是目前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传统的考评制度在形式上较为单一,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仓储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推进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创新,采用多层次全方位的考评方式,全面评估教学效果。
3结束语
三尺讲台就像一个舞台,教师既是编剧、又是导演和演员,学生既是投资方又是观众,投资方愿不愿意投资,观众愿不愿意买票就看剧本的质量,导演的功力和演员的演技,而剧本乃一剧之本,剧本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影片的成功与失败。一个好的剧本可能会被拍成一部坏片子,但一个坏剧本绝不可能拍成一部好片子。课程教学体系就是课程的“剧本”,没有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就绝不可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性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笔者提出进行《仓储管理》课程教学体系改革,进一步完善原有课程教学体系,优化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者:张云丰 单位:安徽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库存管理课程改革[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6(12):149-150.
[2]刘洪娟,王丰,姜大立.《库存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物流技术,2013,32(12):446-447,456.
[3]聂碧娟.关于仓储管理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4(3):62-65.
[4]罗浩,曾湘萍.《库存与仓储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内容构想[J].怀化学院学报,2010,29(9):145-147.
[5]刘志永,卫淑霞.《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76-77.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0-00010-02
仓储作业是企业内部的成本中心,长期困扰企业管理者的问题是仓储作业成本比较难于核算和控制。仓储作业将会从成本中心走向费用中心,最终走向新的利润中心,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仓储信息系统的建设已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1 3PLs仓储信息系统的概念
1.1 仓储信息系统(WMS)
仓储信息系统是一个实时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能够按照运作的业务规则和运算法则(algorithms)对信息、资源、行为、存货和分销运作进行更完美的管理,使其最大化地满足有效产出和精确性的要求。这里所称的“仓储”包括生产和供应领域中各种类型的储存仓库和配送中心,当然包括普通仓库、物流仓库以及货代仓库。
1.2 3PLs的WMS和传统的WMS
3PLs的WMS和传统的WMS本质是相同的,但是它们的关注点却不一样:3PLs的WMS关注更多的是和其他企业的信息及时交互,要做到及时性和效率,而且对出入库的效率要求更为严格;而传统的WMS仅仅只是简
单的货品存放,忽略了自己所能够创造的价值利润。
2 3PLs仓储信息系统国内外现状分析
2.1 国外现状
从国际上看,美国、日本、加拿大和一些欧洲国家都已经具有较为先进的计算机通信网络。2005年仅全球仓储信息系统软件的销售额就已超过16亿美元。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的物流行业已普遍采用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近年里,第三方仓储信息系统向技术先进性和专业性发展,而且价格低廉,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投资建设现代化的仓储信息系统。
2.2 国内现状
我国的仓储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仓储信息系统的应用还存在很大的距离。我国仓储信息系统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硬件的配置和软件的实用性都尚处于初始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实际水平相差甚大。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仓储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3 3PLs的仓储信息系统(WMS)在现代物流中起到的作用
3.1 可以显著降低企业成本
3PLs仓储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摒弃以往单纯依靠手工操作的生产方式,从而提高仓储管理效率,削减存储成本;可以精简人员,降低人力成本;另外,还可以降低存货水平及企业运营成本等。由此可见,使用3PLs仓储信息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显著降低各种成本。
3.2 可以大幅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服务水平和质量是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3PLs的信息网络能优化企业流程,加快对顾客订货的反应能力,加快定单处理速度,缩短从订货到交货的时间,提高顾客的满意度。由此可见,3PLs仓储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企业为顾客提供稳定、可靠的高水平服务。
3.3 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
3PLs仓储信息系统,一方面,把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手段运用到企业中,从而达到降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的目的;另一方面,为了及时对顾客存货做出反应,防止缺货和快速交货,企业必须提高库存量,而存货不仅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还有贬值的风险。3PLs的WMS设有专业化配送系统,它能加快存货的流转速度,减少企业的库存量,从而减少企业的库存风险。
3.4 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随着外部市场竞争环境变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不仅要把大量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而且还要处理纷繁复杂的操作步骤与人际关系。如果企业使用3PLs仓储信息系统,就可以避免直接与众多客户打交道,简化了系统沟通界面,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自身的生产经营中。
4 3PLs仓储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第一,3PLs企业仓储信息系统作为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网络通信、无线Wi-Fi链接等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整合,仓储作业将会从成本中心走向费用中心,最终走向利润中心。因此先进的WMS系统都会提供基于作业的成本管理系统,帮助仓储作业管理人员精确地核算仓储作业成本,为进一步优化仓储信息系统管理、提高仓储效率奠定基础。
第二,3PLs仓储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当与企业流程再造结合起来。系统的建设并非单纯软件的应用,而是一项基于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深刻变革,必须与企业流程再造结合起来。3PLs仓储信息系统企业流程重组实际上是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对企业流程的重新思考和再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BPR定义,应是指通过资源整合、资源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和供应链管理体系高速发展需要的一种方法,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管理思想,已经远远超出了管理工具的价值,从而使得第三方物流仓储加强管理,实现企业预期
目标。
第三,EPC技术被称为未来E时代的转折点。EPC系统是一项新的基于网络环境的物流信息处理技术,以此为基础搭建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模式以物流客体的全球统一编码规则为核心,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基础物流信息的采集混乱、信息的无法共享和交换的问题,从而提高物流效率,促使传统物流管理产生重大变革。EPC系统必然会给未来第三方物流仓储信息系统带来深远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F253.4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44201
电力企业的物资仓储管理,包括物资计划制订、物资采购、物资使用和物资储备等几个重要环节,这些环节环环相扣、相互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对企业的物资仓储管理造成不良影响。电力仓储物资管理,普遍存在设备需求量大、技术更新快、品种繁多、规范复杂的情况,一些电力物资由于设计要求、方案审定、原材料采购、生产周期、检验试验、在途运输等内外部原因,采购周期较长,同时电力行业的物资具有需求波动大、计划性较难确定、现场施工情况多变、技术工艺要求特殊等特点,对电力物资的仓储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电力物资仓储管理部门必须及时、隹确、高效地对各类电力物资进行需求预测,尽可能地实现电力物资的“零库存”,同时进一步从电力物资供应链各个环节,着手优化、缩短各类物资的采购、交付周期,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降低仓储成本。因此电力物资仓储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作的重要保证,成为企业发展与壮大的重要基础。
目前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管理缺乏信息化方法,过程得不到有效控制,货物种类多造成堆放货物环节有点混乱,公司机械设备少,大部分搬运处于手工阶段,随着业务发展、库存数据量日渐增加,经常容易出错,仓储技术相当落后。
2、仓库布局不够合理。由于各相关单位为了满足各自的需要,纷纷建立了自己的仓库,导致仓库数量众多,但仓储布局不够合理,造成了部分部门仓储大量剩余而部分部门仓储能力不足的两极分化局面。而其中许多仓库作业仍旧靠人工操作。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严重地影响着企业仓储整体的运作效率。
3、货物验收不够合理。按照相关规定,物资验收必须进行逐一验收,包括外包装、数量、质量等,但目前受条件限制,只能进行外观验收,没有完全把好质量验收观,验收后的物资也没有严格按照类别分别存放。
4、库存布局不够合理。没有严格按照年度使用情况进行库存管理,有时出现库存过多或缺货现象。公司进出货物较为频繁,但是没有建立统一的共享库存资源。库存物料没有完全建立物料存放卡注明料号、品名、数量、时间等,没有严格按照先进先出原则发放物料。
实现仓储规范管理的具体做法:
1、制定完善的仓储管控办法。以制度为抓手,规范业务流程,构建与物资集约化变革相适应的仓储管理模式。从仓储现状、物资需求、信息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周密分析,按照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和专业范畴的不同要求,制定了公司《物资仓储管理办法》、《抢修物资应急预案》、《物资仓储装卸安全规定》、《废旧物资管理办法(试行)》等仓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做到职责明晰、责任到人。通过建章立制,优化流程,固化了仓储管理各环节的管控机制,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保障体系,有力推动了仓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2、严把物资验收关,保障物资质量。发挥各专业管理优势,建立横向配合协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严格把关物资到货验收,运维检修部、基建部、施工单位、物资供应公司对产品质量监督齐抓共管,规范验收单、配送单、质保单、投运单签字确认流程,认真做好现场设备物资的验收、质量监督、安装调试问题的反馈,定期组织召开工程物资到货状况分析会,积极协调解决工程物资遇到的问题,设立产品质量监督反馈渠道,从物资仓储、出入库环节严把质量关。
3、推进仓储标准化建设。完善仓库配套设施,合理利用现有仓储资源,按照“四定位”原则对各类物资进行接收、保管、定期维护,做好“四验、四保”工作,验品种、验规格、验质量、验数量,保质、保量、保安全、保急需。实现仓库规范化、存放系列化、保养经常化,确保仓储物资帐、卡、物相一致,做到各类物资出入库准确率、储运完好率100%。
4、加强应急物资管理。建立应急物资台帐,定期进行保养维护,要求保管人员熟悉物资性能和使用方法。与车辆公司签订用车合同,确保任何环境下运输通畅。制定应急物资发放预案,开展应急物资发放演练,增加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5、统筹物资配送计划管理。全面分析电网建设规模、运维物资消耗等数据,建立科学的储备预测方法。推行仓储物资协同化管理,以签订合同到货时间分析为基础,根据现有仓储条件,推行链条式精细化管理。做好物资履约、仓储、施工的有效衔接,建立岗位人员业务帮扶机制,达到业务知识有效沟通、相互帮扶、相互促进的目的,确保物资仓储业务流程更细致、更流畅的运作。并建立工程物资需求和定量库存的协调机制。根据全年工程项目计划,提前制定物资暂存和配送方案,作好物资配送和工程施工进度的有效结合。
提升管理的信息化措施:
1、推动仓储装卸搬运机械高效化。通过引入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对仓储机械的技术改造,扎实提高仓储机械的技术性能。将载重量大、机动性强、操作方便、可维修性好的叉车、牵引车、托盘搬运车、码垛机等先进的装卸搬、运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仓储系统。在物料存取过程中,争取应用专家系统指挥机器人进行入架和出架操作,将多媒体技术和专家系统,应用于仓储机械人员培训、操作指导、远程现场监视、异地故障分析和诊断等。进一步完善智能化仓储设备,使仓储机械更加安全、更加可靠。
二、烟用物资管理模式优化对策分析
1.解放思想、引入科学的管理理念。烟草行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的变化、认真学习国家关于烟草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方针。只有管理者认识到竞争的残酷性,才可能在思想上对烟用物资的管理引起重视,同时,只有重视了,才可能关注管理思想的变革。所有的企业变革都是一次思想的革命,烟草行业要抛却垄断者的姿态,张开双臂迎接市场的挑战。要在烟用物资的管理上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要树立系统的理念、整体思考的方法,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的检验,要有进行彻底变革的勇气,只有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在方法上学习先进、在行动上脚踏实地才能做好烟用物资管理模式的创新工作。2.优化烟用物资“物流管理”模式。对现有烟用物资调拨和配送模式不能拘泥于局部的改良,要利用现代“物流管理”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对现有流程进行彻底的分析和根本性的重新设计。对烟草公司烟用物资采购及调拨流程进行调研,掌握并绘制烟用物资采购及调拨管理的流程图,从宏观的层面掌握烟用物资管理的总体内容和框架。针对烟用物资的配送环节过多、设计不合理、运输成本过高的情况,重点研究物资调拨过程中不必要的中转流程,降低装卸成本和物资损耗。根据烟草公司的现有的流程和调拨节点分布,对关键业务流程和具有时间序列关系的环节进行标注,通过数学的方法,利用运筹学理论,对烟用物资采购和调拨流程及网络进行设计、优化提出烟用物资“物流管理”模式。3.建立科学的仓储管理模式。仓储管理是烟用物资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仓储管理存在库房面积不足、人员不足、物资过期、保管不善等现象,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在现代仓储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借鉴成功的仓储管理经验,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仓库。研究科学的管理模式,建立可以操作的仓储管理工作流程,减少冗余的操作环节,减少不必要的物资搬运和转移,降低物资损耗。建立科学的仓储数据管理体系,建立信息化的管制模式,减少数据录入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通过信息化提高数据查询的效率,有效管理烟用物资的保质期,存储位置获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全面总结研究的成果,设计并建立标准化的仓库和仓储管理模式。通过标准化操作,最大限度地利用仓库面积,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减少物资的搬动和损耗,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4.优化烟用物资“信息流”管理。目前,烟草公司烟用物资的信息管理主要通过传统的渠道,分级向先进行传递,中转过程较长,流转速度较慢,效率不高。优化烟用物资“信息流”管理需要重点研究烟用物资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采购、物流、管理、资金传递等信息的输入、存储、传递和保存等。研究最适合的信息输入和传递方式,要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和新媒体,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效率。“信息流”的优化将直接提高“物流”“、资金流”的管理效率。5.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对于模式创新研究的成果要通过制度的方式保存下来,科学的管理制度不仅能够减少沟通成本,也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对烟用物资管理的工作任务,管理制度等进行分析,通过访谈和专家咨询,总结经验,改进不足,首先要优化各级单位的岗位设置和职责划分,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其次,要建立有针对性的考核和激励制度,通过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来提高管理效率。此外,要寻求与供应商建立科学的采购模式和物流配送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和库存。建立以安全、便捷为导向的资金流管理模式,并通过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