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8 09:23: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音乐教学进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其全部任务在于对学生进行体能和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发展。笔者从教学实践和社会观察中总结认为,职高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如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预备役”体育人才,而在于通过有效教育,努力促进学生的体育个性发展,帮助其在初步确立终身意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体育与健康”运动项目的学习能力和锻炼习惯。因此在职高体育教学中,我们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努力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从而“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自觉投入到体育教学之中。音乐体育教学法即是教学艺术之一,笔者试简要阐述。
一、音乐教学法在职高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
职高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阶段,他们思想开放、性情活泼,唯有兴趣化教学才能对其产生吸引力,让其保持足够的热心、耐心与恒心。而传统模式下的职高体育教学,一直强调体能和技能方面的训练,缺乏对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重视和关注,且教学过程大多单调、机械和枯燥乏味,因而许多职高生对体育教学的态度是“可有可无”“远离躲避”甚至“畏惧厌恶”的,其中女生比例大于男生。实践证明,把音乐引进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效改变这种不良状况,并能发挥重要的教学辅助作用。
一是有效激发学习情趣,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有一次,笔者无意中观赏到了校园音乐剧《歌舞青春》,一下子被剧中男主角特洛伊及其队友们一边唱一边跳一边耍篮球的精彩画面所吸引,那帅气潇洒的动作与篮球击地的和谐节奏给人传递透彻心扉的淋漓尽致。受其启迪,笔者在体育教学中也开始有意识地把音乐运用其中,一下子激活了课堂教学状态,原先那种慵懒拖拉、我行我素的状态很快消失了,代之以热情充沛、轻松活跃的学习情形。二是有效培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成功信念。把音乐设置为体育运动背景,既可以代替单调的口令,又能让学生在和谐协调的节奏中事半功倍地完成训练任务。如在教学跨栏跑内容过程中,让学生按照多媒体播放的音乐节拍对着墙体进行摆动腿栏侧过的强化训练。学生们边练习边欣赏音乐,既培养了音乐节奏感,又增强了动作的协调性,大大提高了成功训练的效率与信心。三是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推动身心协调发展。体育运动的体能消耗较大,对于责任意识薄弱、学习品质较差的职高生生而言,是一项不受欢迎的学习任务。因此在职高体育教学中,把音乐运用于体育训练之中,能有效迁移学生的注意力,变相减轻其身心疲劳程度,充分发挥提振士气、愉悦心绪、陶冶情操的功效,使运动机体处于一种良性的循环状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音乐教学法在职高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究
音乐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在职高体育教学中,把音乐的美妙旋律与体育的运动节奏融合在一起,能够发挥催人奋进、张弛有度的作用。音乐教学对于职高生而言,是心情是热情更是激情;而对于职高体育教学来说,则是探究是创新更是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对于学生相对是个难点,面对阅读学生常处于被动、低效状态。学生在考试中遇到考察阅读能力的试题往往无所适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阅读的问题,但回顾以往的教学时我们不难有所发现,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对知识的掌握成为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学生缺乏运用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和实际能力,这样显然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由此,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指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师不但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而且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以适应课改的发展形势。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我进行了课堂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尝试,以下谈一谈我这方面的实践体会。
一、循循善诱,抓住课文内容与学习兴趣地相关点
阅读教学首先要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任何外在强制性的阅读都是片面、肤浅、低效的,或许这样做能达到获得信息的功效,但不可能在阅读中实现心灵的震撼、心智的启迪,更不可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实现生命的感悟。在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的成功探究能否进行,首先取决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是否有探究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探究的兴趣与热情是很难自发产生的,它需要教师在课文内容与学习兴趣的相关点上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引导和培养学生课堂阅读探究的兴趣,逐渐帮助学生深入自觉阅读。
二、创设问题情境,找准阅读已知与未知的联结点
“学贵有疑”、“学起于疑”,疑是探索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是让学生善于观察,敏于发现,通过思考从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问题都由学生提出,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由此引导学生做出探究的反应,发展有益于探究活动进行的课堂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契机。学生通过探究性思考,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引导倾向的问题,达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的目的。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激发学生获得新知的热情,在学习课文时,安排一些难度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思想。由于问题不断提出,因此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不断思考与研究,并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经验,紧紧围绕阅读中已知与未知的联结点进行探究,在与课文相关的情境中自主阅读,思维得以进一步开拓,问题得以最终解决,实现了自己阅读的再创造。
三、鼓励大胆求异,抓住阅读争论的焦点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同一个阅读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理解,会有不同的答案,因此会产生争论,而争论的产生有助于阅读理解的深入,有益于探究地进行。培养多角度思考,大胆求异,打破思维定势,是引导探究发展学生阅读探究能力的前提。思维定势是学生探究能力难以形成的潜在障碍。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求异,打破思维定势,反向思考,拓展空间,引发创造。
四、引时代活水,寻觅课文与生活的结合点
探究性阅读要求学生基于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学生的亲生经历是认识分析的储备和源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两个东西。”课堂阅读教学也是这样,并不是把老师的理解、感受强加给学生,更不是将知识原封不动地“塞”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阅读教学同样也要用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充实,使学生通过生活体验来感悟课文,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学好语言,陶冶情操。充满时代气息的生活,学生的亲身经历,使之相关联的探究学习在学生的眼里变得更加丰盈起来,由此,我有意识地把时代的“活水”引入课堂,将课文描绘的世界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起来,不但提升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且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为探究性阅读铺下了一条金光大道。
五、透过角色表演,抓住表演与评价的分歧点
角色表演是阅读探究的一种重要途径,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或借用文中角色,或引入相关角色,或担当某种角色去读书,去思考去体验进行独白。表演前,学生为当好这一角色会主动积极带着情感主动去学习和研究课文,当扮演角色的新鲜感、成就感让学生感到兴奋不已时,教材中原有的逻辑、抽象的文字符号就会不再远离学生,而是化成了学生具体的生活内容和生动可感的生活形象。这样,学生就可以由习惯上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转变为积极尝试的主动角色,与认识对象融为一体。然而,由于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阅读理解,因此阅读理解的差异也会自然地凸现出来,教师应该及时抓住表演与评价的分歧点,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的课堂阅读探究。
其次,定期开展学生钢琴小组活动。不管学习的进度快慢,掌握情况的好坏,都应该及时让学生有展示和交流心得的机会。因为这对学生来说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这样,不仅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机会,还可以让老师把握教学进度,及时解决学生在大课上碰到的问题和难点,这样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问题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并在第一时间就得到解决。
二、当前器乐教学的现状
1.器乐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高师音乐教学大纲中只是模糊地列入了器乐课程,但没有明确指出此门课程教学对象到底是那些学生,开的是音乐技能技巧课还是理论欣赏课,且未指出学生学习结束后应演奏何种乐器、达到那种水平。教学大纲中对器乐课的安排模糊不清,就会导致发生教学混乱、教师教学缺乏条理性等一系列教学问题的发生。
2.教师在器乐课教学中随意性太强
很多高师院校没有制定严格正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只是粗略地写一份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导致器乐教师在教学中随意备课。另外教师对每节课的上课内容、课程要点、所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都没有精心准备,缺乏严肃性、认真性和系统性。不按照教学进度进行备课、上课盲目的现象,在许多高师院校的器乐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
3.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缺少科学性
器乐教学教师通常将传统“师傅代徒弟”的教学法运用到当代高师课堂上,很多院校的器乐教学是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的,即一间琴房、一个老师、一个学生、一把琴、一本书,且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很少和学生进行交流。另外很多老师在上课中只教给学生死板的技巧,而不去研究其理论;不是使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而是按中国民间传统陈旧的教授法,结果只能使学生机械地学些生硬的技巧、而不能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4.教材选用困难,教学评价单一
目前,关于高师器乐教材,每个学校、每位教师使用的都不相同,大体上都是沿用音乐学院、业余考级或自编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规定,更没有体现出“师范教育”的特点。且高师器乐教学评价一直沿用高等音乐学院模式,以演奏一首音乐作品作为考核评价标准。在器乐教学评价过程中,忽视学习过程,只看考试结果,仅仅用传统的单一因素评价法去评价学生的演奏水平、综合素质难以得出全面的评价结果。
三、改进器乐教学的对策
1.明确器乐教学目的及其重要性
在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中,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对于器乐教学的目的和重要性,认识不清。所以在高师音乐专业器乐教学中,高师院校应从当前中小学对音乐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入手,满足器乐课程学习对适应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功能作用。另外要深入了解社会各层面对现代音乐教育中器乐学习的发展动态、功力目的等问题,宣传器乐学习对陶冶情操、开发智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论证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以及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促进作用。
2.制定出一套系统的、详细的器乐教学计划
高师院校一定要具体合理地为每位学生安排好和上好每节器乐课,每位器乐教师每学期开始就应该给每类型的学生制定出一套详细、系统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不同的进度来合理认真地进行器乐教学,选用好每门乐器所使用的教材,在选教材过程中除选取已有的较为优秀的练习曲外,还需专业作曲家与演奏家能够投身进来,创作出一些适合高师学生练习的练习曲与乐曲。调查显示,目前社会对键盘乐器教师的需求量很大,其次为中、西管弦乐器老师,如二胡、古筝、琵琶、小提琴等,希望高校今后加大此类人才的培养力度。这是当今社会需求的焦点,也是现在器乐教学的中心。
3.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随着世界多元音乐教育的发展,在器乐教学中应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把个别课、小组课和集体课等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结合起来。器乐教学应实行教、学双选制和主、辅修制度。器乐教师在教学安排上,应区分选修器乐与主修器乐专业的两类学生,教师一定要根据其不同的基础来进行器乐教学,合理地为每位学生提供必要辅导。另外对学生器乐成绩评价应转变单一的评价机制,在器乐教学评价中应该主张多维的评价方式,重视学习能力的测评,增加对学生合作组织能力的综合测评。
4.组建器乐课外活动小组,强化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我担任的四(1)班,都是农村学生,学生的音乐基础相对较差,学习音乐的兴趣较高。本班学生平时上音乐课时纪律比较好,每个学生都很认真,学生的接受能力不错,对音乐充满浓厚的兴趣。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音乐方面比较差的同学包括唱歌音准不佳,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视谱不会等。这些学生对音乐课喜欢,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也学不好。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及内容:
(一)、知识目标:
1、 认识四二拍,四四拍的拍号及其强弱规律。
2、 通过学习本册教材,学习换气等一些常用记号。
(二)、能力目标:
1、 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学会简易的轮唱,二部合唱,做到声部间的和谐,均衡,看得懂一些简单的指挥手势。
2、 通过欣赏,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3、 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初步的齐奏、合奏及伴奏能力。
三、教材分析:
1、 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本册教材内容有:歌曲十二课,每课还包括“音乐欣赏”、“器乐”、“动手动脑练习”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视谱等,其要求如下:唱歌:学习用正确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清晰,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演唱方法,能够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欣赏:欣赏优秀的歌曲、乐曲、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了解人声的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的乐器和演奏形式,了解中外杰出音乐家。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器乐:练习竖迪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初步的齐奏、合奏的能力。视谱:通过学习认识四二拍,四四拍的强弱规律。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明确教学任务。
2、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突出重点。
3、提高课的组织水平,准确掌握教学进度。
4、教法得当,注意启发性、形象性、和可接受性。
5、贯彻课堂常规。
五、教学辅导计划:在课上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辅导纠正, 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做不同的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8.30-9.5 注册 2 9.6-9.12 初开学事宜 校舍改造无法正常上课 3 9.13-9.19 第一课 水乡 2 4 9.20-9.26 第一课 水乡
中秋节 国庆节 2 5 9.27-10.3 6 10.4-10.10 第二课 国歌 2 7 10.11-10.17 第三课 月夜 2 8 10.18-10.24 第四课 快乐的课间
创编表演 4 9 10.25-10.31 10 11.1-11.7 第五课 妈妈的歌
创编表演 4 11 11.8-11.14 12 11.15-11.21 第六课 少年的歌
一、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现状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呈现出的发展趋势与以往有所变化。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逐年递增、无论从教学硬件上还是师资软件力量上均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日趋紧张。但是学校的培养目标却没有根据现实状况而做出调整改变,延用了几十年的教学理念并没有随着教育体制改革而更新。
在这样一个大的范围影响下,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1.一对一的器乐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专业教师一般都能考虑到学生专业技术的提高,却很少能考虑到对学生的就业能力、本专业在社会上的适应力等诸多方面的培养。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存在问题在于照搬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片面追求 高、精、尖的专业人才,片面强调专业性。这种教学理念的误区在器乐教学中尤为突出。它表现为:首先,过于强调学生个人技巧的提高、高级演奏技术的培养,忽视了集体合奏与合作技术的训练,尤其是忽视了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研究能力等基本音乐素质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片面追求乐曲的难度和演奏技巧,忽视了学生基本功以及器乐教学法和音乐教学理论的学习,没有将舞台演奏、合奏课、配器、乐队排练等课程放在重点必修课的位置上,甚至部分院校的音乐系科将此类课程忽略了。忽视了这些课程的学习、经验的积累,仍然沿用传统的教材和教学进度,不能根据师范生的实际专业基础情况以及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形式而进行有效的调整,就会偏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2.教学大纲模糊,教学目标不明确
有些师范院校中的音乐系科所制订的教学大纲中只是模糊地列入了“器乐”选修或必修这门课程,并未详细指出学生学业结束时应该大致会演奏哪几种乐器,或者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大学第二学期甚至第三学期才会开设器乐选修课,每周一节,每节选修课少则数人一起上课、多则十几人,40分钟一节的小组课(一人或者二人)与1小时20分钟的大课(十几人)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内容中的还课、指导演奏技法、学习新课这几项就填满了整个课程时间,根本没有空暇再加入掌握理论知识等内容。学生上课对于作品理解和技能学习都仅仅停留在表面,过于肤浅。现代社会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是使用钢琴和声乐这两种教学技术手段。对于教师能够掌握一两门甚至多门中西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小型乐队编配,都已经是势在必行的“功课”了。
3.教学手段和方式过于单一,教学方法缺少科学适应性
高师器乐教学现在基本停留在口传心授、布置乐曲―练习乐曲还课―布置新乐曲的水平上。学生大部分都是自己学自己的、自己练自己的,很少与同专业的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与交流,与其他专业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就更少了。如果不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更新改进教学方法,其结果只能使得学生机械地学习一些生硬的技术技巧、而不能将器乐教学上升到理论高度。
高师器乐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应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演奏技能,而是为了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鉴赏力,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艺术情趣与艺术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西洋或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与教学理论,并具备较好的组织中小学基础器乐教学、指导课内外器乐活动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重点应当放在培养能力上。
二、器乐教学各等方面的改革
1.提升器乐教学的品质,从技能水平提升到文化传授
这就对任课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自我完善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在技术上胜任专业教学,在本专业的理论研究上也要拥有较深的造诣。不仅仅对乐曲进行技能指导,而且要对学生进行乐曲创作背景、演奏心理、等理论知识的传授。无论民族乐器还是西洋乐器,任课教师要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知识储备,将本专业和当今音乐教育形式相结合,帮助并引导学生找到较为适当的专业“结合点”,使其在社会上不仅仅胜任技能教学,也能进行文化传承和传播。
2.改变传统的教学进度,丰富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进度每个学期大致18到20周,除去期末考试和法定假日外,正常一个学期的教学课时仅剩下15周也就是15个课时左右。通常情况下15课时能完成3首中小型乐曲、5首小型练习曲就已经很勉强了。随着学习程度的不断深化,学生要较好的完成一首作品所需的时间也就随之增加。一个学期可以学习的作品数目会随着学习难度的提高而有所缩减。这样下去,4―5个学期能够对一种乐器的掌握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作为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大学期间要对几种或者数种乐器进行了解和学习,其中对一两种乐器进行较为细致的学习和掌握,再对一两种乐器进行较为浅显的学习,尽可能达到“一专多能”。
程度较深的乐器(下面称为主修乐器)学习应当从第一学期即开始授课,并尽量保持第一学年每周两节主修专业课程。加大课时量的原因包含这些:刚入校的新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从高考延伸至大学的刻苦努力的学习热情依然高涨,高考前的高强度练习使专业技术短时间内保持着比较娴熟的状态,学生对专业学习和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教师应当充分引导和使用学生的这一学习积极性,这样第一学年就能增加将近35课时。可以利用这些课时规范学生的演奏技法,提高学生的基本功技巧,为高年级广泛涉猎音乐作品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二年级开始,除了每周一节专业技能课以外,应加设专业合奏课或者专业集体教学课程。学期结束时应当将专业合奏课或专业集体课教学列入技能课考试科目之中重点进行考察。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本专业学习更为细致全面,互相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第三学年开始应当加入器乐专业教学法课程。针对初、中、高程度的教学阶段进行分段教学法学习,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在理论教学上得到提升。
程度较浅的乐器(下面称为辅修乐器)的学习应当从第二学期开始学习,以每三个学期为一阶段,整个大学阶段应学习至少一门或两门辅修乐器。重点使其掌握乐器结构、基本演奏原理和初、中级的演奏技法,不应强迫学生拔高乐曲难度。应将重点放在让学生涉及该乐器各个风格的乐曲,将该乐器的各种演奏技法和技能基本掌握即可,不应像主修乐器那样对选修学生要求过高。这样三个学期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基本掌握该乐器的演奏方法并学习较多的乐曲。选修乐器课的第三个学期还应当加入简单的乐队合奏练习或重奏课,使学生在合奏和乐队课程上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乐队配器,初步掌握学校乐队的指挥和组成。
中小学音乐教师常有机会在学校排练节目,既充当技能课教师,又充当乐队指挥。因此,无论主修还是辅修学生,都应受到一样的重视,让他们在合奏课上学会用耳朵听,用眼睛看,正确地掌握一系列简单的合奏曲目。
3.器乐教学与艺术实践、实习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艺术实践机会其实较为丰富,但器乐专业学生涉及的较少,一般声乐、舞蹈专业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多。针对这个问题,如果单一乐器进行艺术实践不好调动舞台积极性的话,可以组织部分乐器以合奏和小乐队的形式与声乐、键盘、舞蹈一起进行艺术实践。不一定非要在音乐厅进行演出,可以组织二年级主修学生和三四年级的主、辅修学生,深入学校的社团、社区、企事业单位进行定期演出,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舞台经验,也丰富了周边地区的文化生活。
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进行“师傅教徒弟”式的学习。在专业老师的主持和监督下,可以让四年级的主修学生,对一、二年级的辅修学生进行技术辅导。这样便于学生更好的发现专业学习上的问题,也培养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严谨性。让学生在跨出校门之前就先行掌握部分专业授课的技巧。这样学生跨出校门以后可以较快的适应“学生―老师”的身份转变,用较少的时间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元化、高速发展的社会,高师音教器乐专业的发展和专业教学中间所存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情,也非某一因素的改变就能显现其效果,它是一个牵扯到大量因素的复杂工程。新的教学理念需要不断发展和探索,这也是作为高师器乐教师应该担负的责任。我们应当勇于创新,不断探索适合高师器乐教育、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中小学培养出更多更全面的音乐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音乐
研究[J]2002.1.
[2]贾艺.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器乐教学的思考.艺术研究
[3]程岩.师范院校器乐教学改革初探.乐府新声.2005年第2期
[4]商立君.完善器乐教学课程体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新
二、出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品质的策略分析
针对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应主动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前进步伐。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教学主体,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乐园,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今天的音乐课不再是学生接触音乐的唯一场所,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无时无刻不在输出音乐,通过日常生活音乐的积累,小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音乐喜好和修养。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自身角色定位的转换,明确自身不再是单纯的音乐理论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音乐兴趣及审美情趣形成的引导者。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表达、思考,以学生为中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的形成。
2.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主动跳出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不断开拓创新,力求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多样化。具体来讲,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制作音乐手抄报、音乐贺卡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另一种角度理解音乐;充分利用校广播台的作用,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且富有欣赏价值的音乐作品,并对作品加以解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达到音乐教育与欣赏的目的。
3.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培养审美意识
小教音乐专业的师资队伍由原中师的、高师的音乐专业教师,新分来的音乐硕士、博士等组成,他们大都由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要进行教学改革,适应新的教育模式,就必须面对更新观念的挑战。就拿传统的“师徒相授”的钢琴教育模式来说,它有便于师生交流、因材施教,学生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但也有长年累月形成的门户之见,名利之争之弊,造成教师争学生、争考分,不能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教育质量,甚至干扰着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为此,有些学校明确提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革除传统教育的弊端。本着这样的理念,钢琴教育之路就会更加宽阔。例如让擅长于某个领域、类型的不同的教师分别担任一批学生不同阶段、不同类别的课程,既有利于教师的深入研究又有利于学生“博学多采”,而且符合大众教育的精神。有利于培养较大批量的优秀钢琴教育人才,提高整体的钢琴教学质量。
此外,教师要不断更新钢琴教育理念,在涉及风格、意境、个性、神韵以及多种表现方式等有关艺术素养的培养、教育领域里展开全方位的研究,产生一批“专家型”的教师和较系统的教学法,有效地改变目前钢琴教育领域里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从根本上拓宽学生的知识、技能范畴,开发学生创造潜能,也促使师资队伍步入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轨道。
二、完善教育质量评估机制
“学以致用”是教育改革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整个教改过程中,关于“所学”与“所用”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息,它们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笔者认为从社会需求出发,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是我们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但也要正确认识实用性,避免实用主义。避免实用主义,就是说在我们的钢琴教学中,不论从曲目选择、演奏技术、流派风格、音乐解释、传授手段等各个方面,都应考虑到时展的实用性,学生个性和能力发展的前瞻性,考虑到对学生自身素质发展的必要性。如果认为“大众教育”可以降低要求,认为当前小学音乐课用不上的教学内容“不实用”,就可以砍掉的做法是不全面的。因此,我们应该具有超前的质量意识。
1.体现小教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特殊性
小教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不同于中师的普及性教学,也有别于高师的专业化教学,它的特殊性体现在教学过程的阶段性、教学目标的师范性和教学质量的综合性几个方面。
教学过程的阶段性。由于教育背景的不同,传统的、现代的、丰富多彩的钢琴教学方式造就了现有的各式各样的教师,不论怎样的音乐院系,几乎找不到教学方法一模一样的钢琴教师。他们对不同阶段教学进度的把握和要求可能不尽相同,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同阶段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应该相对统一,而对一些特殊的个体,应该允许出现超常规的现象。
教学目标的师范性。小教音乐专业钢琴课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有多种方式,但基本内核离不开师范性。它要求突出训练学生具有准确的理解能力,丰富的表达能力(包括口述与演奏),高度的协作能力(包括伴奏、合奏)和运动自如的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教学质量的综合性。小教音乐专业钢琴课教学质量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素质、学生素质、人文环境的综合;二是音乐理论、音乐史、演奏技能技巧等知识和弹奏技能的结合;三是综合文化素养和音乐表现能力的结合。
2.科学规范教学评估手段
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科学规范的质量评估。现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科的质量检查方式方法是否合理,质检结论的可信度、准确度是否可信,应该再仔细研讨,使之更规范化、合理化。传统教育中,衡量一个学生钢琴学业的优劣,主要是看结业分数,以考试成绩一锤定音。毕业成绩单上标明“钢琴85分”说明什么?说明技术程度吗?这位学生可能相当于车尔尼849水平,也可能相当于肖邦音乐会练习曲程度;说明理解、解释能力吗?他可能对古典、浪漫派小品解释得合情合理,但可能对中国乐曲的理解一塌糊涂;同样,这个85分也不能说明视奏能力、协奏能力、复调思维能力、曲体组织能力以及音乐教育专业最为重要的钢琴教学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有不少同行曾对现行考核方式的弊端及其对学生造成的误导表示担忧,提出分级评分、分类考察等方法。我们应加强和同行们的交流、探讨。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出针对小学教育专业音乐方向钢琴学科的系统、规范、有效和易于操作的质量检验方法,得出较为全面的质检结果。
三、完善教学手段
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应该合理继承。如对待钢琴个别课是否沿用的问题,就应该慎重。面对高校扩招后师资力量不足,经济指标和课时挂钩等问题,一些学校逐步减少,有的甚至停止这种教学方式,此做法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小组课、大课对于钢琴教学有其重要作用,但是它毕竟不能完全代替“一对一”的个别课形式,而是应当不同的授课形式相互依存,互补互促。共性的问题共同讲解,可以在大课和小组课上实现,个性的特点单独讲解,则可在个别课上完成。在钢琴教学方式上,不单“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有足够的理由存在下去,其他常规的教授法、演示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也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和运用。
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是提高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在钢琴教学中,利用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室,进行即兴伴奏训练、视奏训练、集体的技术训练就非常有效。
即兴伴奏训练。和常规音乐教室相比,利用数码钢琴教室进行即兴伴奏教学与训练有很多优势。不同的伴奏织体(柱式和弦、远距离大跳、分解和弦、琶音等)讲授结束后学生可以同时进行编配实践练习,戴上耳机,互不干扰。可以利用数码钢琴的多人合作功能,进行四手、八手的集体编配练习,培养师范学生的合奏、协作能力。作业检查形式活泼多样,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在演奏观摩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视奏训练。视奏能力的培养是高校音乐专业的一个软肋,我们的许多毕业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低下,造成了教学工作和艺术实践的不便和遗憾。如果利用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室的优势,有助于解决视奏能力培养的问题。例如:可以在钢琴教材中有意识地编入视奏专用材料或在即兴伴奏、钢琴集体课的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视奏训练;也可以开设专门的视奏课,有专门的教材、教学步骤和达标考核措施。
演奏技能的集体训练。就是根据教学进度,按学生的技术程度分组、分班,以手指技术、手腕技术、手指站立技术、跑动技术等为不同的技术目标进行训练。教师可以运用数码钢琴教室的功能(集体指导、个别指导、分组练习、数码录音等),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果学生的课外个别练习放在数码钢琴教室进行,并随时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指导和帮助,就能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完善知识能力结构
面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从事小教音乐专业钢琴学科的教师,学识、人品、知识技能要求之高,是我们终生追求不尽的。我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终生学习,才能跟上音乐教育改革的步伐。
那么,在哪几个方面需要知识更新和学习呢?
一是教育思想,教育技能。面对扩招后师生比例逐渐扩大的现实,教师必须在钢琴教育学、钢琴教育心理学、钢琴教育美学等领域潜心研究,使自己获得一针见血地发现问题和深入浅出地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建设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钢琴教学法、乐谱分析、表演美学。钢琴教学法课程:在该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要从最基本的对“音”的认识、坐姿、手型等初级阶段开始到高级演奏技法讲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要将其理论化和系统化,细致探讨不同的技术音型、音色、音响,不同的弹奏法、指触如何表现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音乐。这门课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做大量的示范,并且配合示范做系统性的讲解。使得学生们在理性与感性上认识钢琴演奏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乐谱分析:该门课程主要解决学生对乐谱的熟悉程度,要求学生不仅仅按照乐谱上的音演奏,还要求学生仔细研究乐谱中的表情记号,和声与调性,曲式结构等问题。本课程需要学生对乐谱做整体性分析,并且要求学生通过分析谱面,能够结合音乐史相关知识,做到不仅仅是分析出和声调性以及曲式结构,还要将这些与作曲家创作风格极其历史时代相结合,将和声、调式以及曲式这些较为枯燥的音乐语言转化为丰富的历史想象,使学生的认知立体化。了解作品中各主题之间的联系和对比,调性、和声的美学基础,主声部和支声部的互相补充和衬托,掌握乐曲的内部结构,才能在演奏中突出层次感。以免平铺直叙、杂乱无章。表演美学:本课程建立在钢琴教学法和乐谱分析的基础上,主要探讨如何在表演中处理好技巧与情感的关系、传统和现代的关系、身体与音乐的关系等美学问题。本课程除了对传统作品的表演美学进行讲解,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现代作品,通过作品诠释出不同于传统表演美学的另外一种表演美学。
小学生钢琴培训计划一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在于通过一对一的钢琴课引导学生步入音乐之门,使学生学会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喜欢音乐,将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力、表现力以及钢琴弹奏技巧三方面的教学密切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有关钢琴演奏的基本知识,掌握钢琴基本弹奏方法与技能,并使其音乐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教学原则与方法
(一)教学原则
1、教学曲目的编排是以近年来国内比较常用的主流教材为基础,充分吸收古今中外优秀钢琴教材之长,针对钢琴普及教学中启蒙阶段的'教学,以兴趣为主导思想,密切联系我国钢琴的教学实践,选用不同类型的教材合理搭配。
2、教学中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
1、教学以一对一的授课形式为主,针对学生的不同条件因材施教。
2、根据学生及家长的不同需求辅以不同形式的主讲课、陪练课,使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既不脱离曲目的整体要求,又不生搬硬套规定的曲目,使教学更加灵活、生动。
4、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课程,切勿贪多贪快,初级阶段教学在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的同时应以基本功为重。
三、教学内容
A、初学者最初手指的独立练习
(1)手腕平稳、平静,指型稳定,注意力集中在掌关节的活动上。
(2)手指抬起时,要觉得只用了掌关节的机能,手指另两个关节不参与、不勾拢、不伸直。
(3)抬起手指的动作要果断、积极而又舒畅、自如。
(4)抬起的高度,慢练时可稍高,但要在不勉强的前提下。
(5)弹下(触下琴键)的动作,也要感觉只用了掌关节,也要果断。开始阶段不要追求音量大,也不要有勉强感。
(6)触下琴键(发出声音)的同时,掌关节也停止用力。这时,除了第一关节负责把手指保留在键上外,整只手进入近乎休息的状态。
(7)如果是五个音连续弹奏,开始阶段速度要慢,每弹下一个音都在那个音上休息片刻。速度、音量(力度),只能随练习的积累而逐渐增加。要在感到一切都很自然、不费力的情形下一步步过渡到响亮而快速。
B、0xx班陈xx,0xx班吴xx学习《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1册》,010班刘xx,012班彭x琪学习《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2册》。
C、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人学习的情况学习《儿童钢琴手指练习》《哈农》等集中训练手指的练习。
小学生钢琴培训计划二
一、教学的目的任务
钢琴课是训练学生用科学的弹奏方法进行钢教琴弹奏的一门学科。通过钢琴课的教学使学生获得键盘基础理论知识,对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方法有较清楚的理解和认识。
其任务是通过钢琴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正确的钢琴弹奏方法和具有一般的弹奏技能技巧,能正确的分析和处理一般的钢琴作品;初步了解和掌握不同作曲家不同类型的钢琴作品及风格,提高艺术修养和音乐表达能力,以适应高中音乐特长学生教学工作及适应高考要求向高等音乐院校输送合个人才。
二.教学安排
1.钢琴教学必须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文艺事业的接班人。
2.教师要努力钻研,不断提高水平,“教书、育人”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文化及健康的成长。
3.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理论、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
4.在弹奏技术训练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区别情况,精心施教,加强学生演奏及音乐表达能力的训练。
5.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教学。
三、学习年限与课时安排
本课程学习两年,即四个学期,共72周,每周每生上课一学时,学生每周练习十至十二学时。(练琴时间安排:高一高二利用中午练琴;高三每天早晚各一小时练琴。)
四、教学方式
钢琴课是一门技术很强的学科,由于个人各自具备的条件不一,和每个人在钢琴弹奏技巧发展上有着差异,因此,本科程教学方式以个别授课为主,必要时可组织讲座或集体课。个别授课必须和学生独自练习相结合,两者不可偏废,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多元化教学。
小学生钢琴培训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为适应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培养21世纪合格幼师人才的目标,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德育为先,在做中教,做中学,大力推进行动导向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改革,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钢琴配弹”的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素养,造就合格的幼儿教师。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键盘和声与即兴伴奏》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趋势的有关精神,体现了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大胆渗透新方法,采用集体课及分级管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推动教学改革。全书共分六个项目。结合《幼儿歌曲弹唱教程》教材,选用当今幼儿园流行的幼儿歌曲为配弹练习曲目,大力提高学生边弹边唱的职业能力。
三、学情分析
c278 279 280的学生来自各个的地方,基本上都是零基础,通过一年半的`琴法学习,掌握了一些钢琴、电子琴的演奏技巧,接触了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不足之处是:演奏水平有差距,少数同学的手指基本功比较差,需要不断地加强基本功练习,还有识琴谱能力较弱,都要长期进行练习,才会得到全面提高.乐理和声知识欠缺,需要从零开始学习歌曲配弹知识,边弹边唱的能力非常欠缺。
四、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2.培养学生热爱音乐、享受音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3.教育学生爱惜钢琴等设施设备,培养学生安全卫生意识。
4.提高学生钢琴演奏水平,能运用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为儿童歌曲配弹,大力提高边弹边唱的能力,提高儿童歌曲即兴伴奏的水平,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
5.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
6.培养学生善于沟通、与人协作的专业素养。
7.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热爱并献身幼教事业。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和弦基础与初步伴奏的知识及应用
2.常见歌曲伴奏音型的处理与弹奏
3.钢琴、电子琴的演奏技巧
4.幼儿歌曲的即兴弹唱
教学难点:
1.歌曲配弹的和声知识掌握
2.各种不同伴奏音型的双手配合
3.幼儿歌曲的边弹边唱
六、具体措施及教学方法
具体措施:
1.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丰富课堂形式,运用实训教室和多媒体教学
4.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
5.分层教学,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6.用归纳比较法,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1.运用任务驱动法、演示法、归纳比较法、讲解法、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2.运用现代化设备,打击乐器为课堂增添色彩。
3.面向全体学生,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多培养学生的听力,演奏能力。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弹、唱、演的能力,提高职业能力。
七、考核方式
考核方法:理论+实操
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考核成绩
改进回课检测交作业的方式,探寻多种形式的综合运用,如:个人展现,小组展现,开演奏会等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 、周课时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周 大调中正三和弦的连接与应用(一) 3
第二周 大调中正三和弦的连接与应用(二) 3
第三周 和弦外音 3
第四周 大调中二级和弦的连接与应用 3
第五周 大调中六级和弦的连接与应用 3
第六周 小调和弦的连接与应用 3
第七周 乐段、乐句、终止式 3
第八周 幼儿园歌曲伴奏常用和弦与音型 3
第九周 属七和弦及终止四六和弦的应用 3
第十周 进行曲风格歌曲伴奏 3
第十一周 抒情性歌曲伴奏 3
第十二周 舞蹈性歌曲伴奏 3
第十三周 歌曲分析及民族调式和声应用 3
第十四周 弹、唱、演实训 3
第十五周 弹、唱、演实训 3
第十六周 弹、唱、演实训 3
第十七周 弹、唱、演实训 3
第十八周 期末检测 3
第十九周
通过对现阶段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调查可以发现,很多学生经过钢琴学习,往往能弹奏一些难度等级为5、6级的钢琴曲,对于一些简单歌曲的伴奏却难以完成,这说明我国的高职钢琴教学仍旧过分注重钢琴的技能训练,忽视了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学生只掌握了钢琴的弹奏技法,却没有实际的应用和训练,往后难以胜任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工作。近年来我国的钢琴教学已意识到这一问题,但措施往往太过于形式化,甚至有很多学生对钢琴的学习和应用存在偏差,导致高职钢琴教学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2.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不科学
高职钢琴教学一般为前两年进行钢琴技法学习,最后一年进行伴奏等学习,这种教学安排虽然让学生充分学习了钢琴演奏的基本技能,但这种脱离应用的单一训练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在最后的应用阶段,很多学生都会感到课程陌生,无从下手,导致钢琴教学失去其原本的意义。
二、对高职音乐教学的几点建议
1.突出示范特点,重新定位教学目标
在高职钢琴教学之初,我们就要认识到高职音乐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师资,因此,高职钢琴教学也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即兴伴奏和伴奏的能力,在教学之中突出钢琴教学的示范性。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钢琴基础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要求学生在钢琴的背谱、读谱、基本演奏技巧教授、钢琴伴奏训练以及舞台实践这四个方面勤下功夫,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钢琴基本功。在此基础上,我们要选择合适的钢琴教材,突出其实用性。为了体现示范性特点,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基本内容的灌输,如五线谱和简谱并用,目的是为了符合现阶段中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大多数采用五线谱,少数选用线谱的现状。钢琴伴奏是一项十分实用的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之初就要加入一些弹唱内容,根据每一单元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歌曲让学生独立伴奏,锻炼学生的伴奏能力。
2.创新教学模式
由于现阶段高职生生源广泛,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对于钢琴学习来讲,有基础和无基础的学生在学习钢琴时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很多学生没有扎实的钢琴基础,很难适应教学进度。为此,我们要提倡分层次教学,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的大班教育导致很多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首先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争取提高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以趣为引,构筑心灵之桥
小学生的兴趣激发需要立足其心理特点,不能盲目选择一些无效的教学策略,更不能随意地将音乐推给稚嫩的学生。多媒体动画、故事、实物展示等都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倾听兴趣的途径。.例如在《七子之歌》的教学过程中,我就将聆听兴趣的培养作为了教学的主要内容。这首歌曲中蕴含着一个赤子远离故土、渴望回归的强烈爱国热情,但是小学生可能体会不到,于是我为大家讲述了《妈妈,再爱我一次》电影中的故事,孩子们在我的讲述中潸潸落泪,他们被那种母子情感深深地打动了。在这样的情感基础上,我又讲述了澳门离开故土的背景,音乐在学生的心灵中成为了一个情感的外显,对于倾听这首歌曲产生了强烈的欲望,甚至有的学生在听完两次后就会跟唱,课堂效果非常明显。趣味永远都是学习的基本保障,对于聆听音乐而言,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是打开他们音乐心门的金钥匙,教师要不吝啬自己的聪明才智,竭尽自己所能去为学生的聆听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以闲为路,空出自主时光
聆听,需要时间,而这时间的获得也是教师给予的,课堂节奏的快慢把握完全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所以我们常说,教师是课堂这部剧的导演。角色如何进行演绎,全靠导演的安排,当然我们也要重视角色自身发挥的因素,他们会在自己的角色扮演中有着自我独创性的发现。教师要给予学生闲下来的时间,让他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能够做到任情恣肆,可以在倾听中毫无顾虑地投入自己的情感。
例如在《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这首歌的欣赏过程中,我就依据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去充分聆听,给予学生这样的机会,也是我开展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辅助力量,只有不断地聆听,学生了解了歌词的大意,在歌词的引导和音乐的情感熏陶中,对于歌曲的看法才会更加独特。有的同学想象出了在一堆篝火旁的温馨画面;有的同学听出了故事中的悲欢离合;还有的同学想到了自己妈妈温暖的怀抱……如果学生只听一遍歌曲,很可能无法感受到这样深刻的情感,因为他们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学生思考的空间是需要教师给予充分保障的。课堂时间的分配要立足于学生的聆听基础,有的时候学生一遍听不懂,我们可以让其两遍甚至三遍地反复倾听,不要吝啬那些自己设置好的教学进度,也不要将自己的教学思想固化,只有灵活地掌握课堂学习时间,才会有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三、以思为方,化解盲目难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音乐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故而,思考是课堂中的必备品,在聆听中同样需要学生去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在学生聆听的时候,可以适当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去倾听。教师设置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散。例如在《月光下的凤尾竹》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去聆听。这首歌曲中饱含着纯洁而又真挚的情感,在舒缓的音乐享受中我们可以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和洗礼。学生在倾听的时候,我建议大家闭上眼睛去思考:这首歌曲可以使你想象到怎样的一个画面?你是否喜欢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们第一次倾听完后,大家一起交流感受,有的学生想到了月夜下,美丽的凤尾竹散发着幽香,还有的同学想到了那个静谧的夜晚,我们一起互诉心事……种种美好的感受随着音乐一起流淌,在交流后我们再次聆听,仿佛有一种回味无穷之感,学生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思考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倾听中同样有效。每一个音乐作品的背后都有着令人回味的情感,这些情感的挖掘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思考空间,尤其是在聆听的时候,要做到真切的投入,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性思考。只有学生自主聆听的效率提升了,他们的思想情趣才能得到提升。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让他们懂得自己是音乐的主人,为他们创造倾听的机会,调动他们聆听音乐的主动性,这将是音乐教学的本质回归,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