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在地理教学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08-08 09:23: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情景教学在地理教学的应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情景教学在地理教学的应用

篇1

初中是一个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上必须要有夯实的基础,不能马马虎虎,否则对以后的学习有害无益。然而初中地理知识具有枯燥性,为此我们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既要让学生能打好地理课程的基础,又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即想学习、愿意学习,所以情景教学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情景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作用及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初中地理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通过对“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实现有针对性的情景设计,提高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与挖掘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意识。情景教学中需要有合适的场景进行模拟,而地理是一门学科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能够很好地创设出这样的情景,在地理知识和情景教学的结合中起到发散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在这种情景教学中学生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学习地理的真谛。

(一)创设地理情景

1.教学内容是地理教学的核心。教师要设置一些带有疑问的问题,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去,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该如何对青藏高原加以描述,描述时应如何表达出该地区的高寒气候以及低压环境,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在喜马拉雅山脉上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通过启发式的问题创设情景,将学生带入到老师创设的环境中,使得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激发,愿意并能够积极地去掌握地理知识。

2.人类一直在进步,获得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现在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能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怎样容易获得知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将数字化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起来,即可使得死板僵化的黑板知识变为活灵活现的多媒体画面,增强了对学生思维的刺激,促使其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如,全球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运用多媒体操作可以将整个世界地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加以颜色上的区分使得画面感增强,最终就可以达到让学生快速记忆、高效掌握地理知识的目的。

3.初中地理课程当中有很多的地理景观,比如各种地貌,高原、平原、丘陵、盆地,教师可以通过搜集各种图片,然后展示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配以与各种图片相匹配的地理故事,帮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地理概念。

4.风俗习惯也是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一,创设地理情景可以将某地区的风俗习惯和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如“北方的窑洞”是与北方冬凉夏热的气候密切联系的,让学生从身边环境中找出与所学地理知识情境一致的情景,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认为,地理知识确实是不用远求的,而是隐藏在自己身边的,它需要我们细心地去发现,耐心地去挖掘,只有让学生将地理学科知识与身边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探究地理学科知识的热情就会膨胀,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地理知识,从而对地理学习的目的性有更深的了解,使地理学习不单单是为考试而学习,更是为自己的生活而学习,通过对地理学习目的性的明确,可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情景教学中要注重地理情景的语言

运用情景教学法时也要注重地理情景的语言,对不同的课程内容要注重使用不同的地理语言。教师要让学生听懂自己所讲授的地理知识,一个知识要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学生,同时要和学生建立友好关系,通过语言使得老师与学生的距离缩小,对学生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二、初中地理情景创设教学法的意义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在教育不断更新的背景下,运用情景教学方式可以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在过去的教学方式中,因为初中地理的教学方式存在单一化、简单化的特点,学习氛围相对枯燥乏味,也就不能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通过运用情景教学与其他地理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意识,增进地理学科知识与生活的关联。在教学中只有大胆地进行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只有时刻关注知识接受者即学生的反馈,才能更好地根据其反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开放程度

作为一个教师要具备多种方式教学的能力,要在一种教学方式行不通的情况下及时调整方法,找到适应自己授课、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方式。情景教学的方法与其他模式的教学方法相比,能够很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在情景教学中,学习的氛围不再是以往的那种僵硬的陈述式,而是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更多的思考、讨论机会。如果将情景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糅和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将会把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只有学生想学习,爱学习,对学习充满期待,教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意味着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生如何学习,更是教学生如何才能爱上学习。传统教育法将学生引入学习的环境,情景教学法将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教师也能在和学生欢快融洽的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篇2

    地理教学是一门中学的基础性学科,它包罗万象,综合性强。它是研究地域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科学。地理学从整体反映人类生存的客观世界,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三大科学体系交叉的产物。它来源于生活,又与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密不可分,这就为地理教学的情境教学提供了内在需求和外在可行性。

    那么,如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我认为关键是创设情境。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师可联系实际,应用乡土地理知识,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环境、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入手;也可借助幻灯、录像以及电脑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形象演示,把学生思维迅速带入具体的地理场景中;还可以直接挖掘教材本身的内容,如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动”栏目就已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情境,教师可借助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下面就结合本人地理教学过程中对情境教学法应用的体会,谈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创设导入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突破,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开始,它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因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所以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设计,容易引起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尽快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例如,讲述“气压带和风带”时,我设置了这样的导入:“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本土,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恐慌。你知道这些氢气球炸弹是如何“飘”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的吗?

    再如,讲述“洋流”时,我先给学生讲述“二战”期间,德军潜艇利用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密度的差异,巧妙出入两个水域之间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常言道:“学贵于思,思源于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可见,疑是思维的火花,有疑问者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辨疑解难,有所进取和创新。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设疑导学,从而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思绪,引发他们的想象,并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要善于创设条理明晰,合乎逻辑和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问题情境,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一步步地深入思考和探究,作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最终抓住事物属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我并不是按课本顺序教学,而是设计问题引起思考。“为什么会有四季的更替?”学生往往会想到夏季比冬季太阳辐射强。“为什么夏季比冬季太阳辐射强?”,“为什么夏季太阳高度角比冬季大?”等等。此时学生发现自己不能清楚地解释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为什么?这引起他们强烈地求知欲。然后教师再创设情境,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探究原因。这往往会比教师平铺直叙或一言到底的效果要好。

    三、创设操作情境,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要尽可能多地营造一些面向全体学生的操作情境,如查找资料、动手实验、演示、观察现象、电脑上网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学习,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接受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在地理教学中适当运用实验,可以更形象地呈现地理知识,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地理知识,以此培养学生设计适当的实验模拟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例如,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河流的侵蚀方式”,我设计这样一个演示:先在一塑料盒上铺满沙子,使塑料盒子呈一定角度倾斜,并在盒顶方向上插上一面小旗,然后用将一瓶水缓缓注入沙子中,可以看到沙子被冲刷成沟,沟不断扩大且逐渐露出盒底,同时这道沟也不断地朝盒顶方向延伸,最终使小旗倒下。通过这个演示实验,能直观地将溯源侵蚀、下蚀、侧蚀的过程表现出来,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地理知识。

    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少说多干,在干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从而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创设探究情境,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创设探究的教学情境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的有效保证。通过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发挥他们创造性的想象、提出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提高他们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交通运输中的点”一节的设计中,为了使学生对港口、车站、航空港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可以让学生搜集海口市交通的相关资料,以海口的港口、车站、航空港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自己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再将其成果进行展示。

篇3

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尝试在课堂中采取情境教学,可是部分教师在情境教学的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仅仅把情境教学作为课堂教学氛围的装饰,忽略了情境教学的本质,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鉴于此,笔者认为将问题式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地理情境教学中,是优化情境教学效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问题式教学模式

问题式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创设包含有学科知识的问题情境,通过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性和创造性,以培养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当前新课程倡导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要目标,而创新精神起于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得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地理学科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创设出一些蕴含着地理问题的教学情境。因此,将问题式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相结合,不仅符合地理学科教学实际,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探索,从而优化地理课堂。

二、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问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情境教学中的应用,其实就是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学会探索,提高思维。具体操作流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实践探索问题解决师生评价知识巩固。以“热力环流的形成”这一知识点为例说明具体应用:

1.创设情境

播放视频情境:《火烧上方谷》――主要讲述诸葛亮在葫芦谷用火歼司马懿的军队。然而,眼看火旺人困,即将胜利,一场大雨却不期而至,浇灭了诸葛亮扶汉反魏的壮志豪情,使他发出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的千古悲叹!(激发兴趣,并通过情境,引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

2.提出问题

学生针对情境产生好奇,小组讨论提出疑惑:这场雨是天意?还是人为?怎么形成的?教师提示:降雨的原理是要有气流上升,同时在凝结核的作用下才能成云致雨。最终学生提出问题:气流是如何上升的?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有何影响?(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适时给予指导,使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3.实践探索

先自己尝试通过阅读课本、查资料等途径尽量自主思考、解决,一段时间后,可以小组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不仅解答了上述问题,同时在思想的碰撞中,又产生出新的火花,将问题迁移升华。如:此地气流上升之后,是否会出现低空空气密度持续减小,高空空气密度持续增大这种现象?空气为什么上升或下沉?

4.问题解决

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热力环流的形成:地面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空气密度不均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5.师生评价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在参与过程中的态度给以评价。同时鼓励学生间相互评价,以激发出新的问题意识。

6.知识巩固

篇4

高中地理知识以其系统化和深度化区别于初中地理,无论是大气环流模块的知识,还是气候、区域地理等模块,都以模块化的知识体系串联成高中地理总的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因为某一模块知识的薄弱而感到整体知识建构吃力,当需要调用气候等知识进行区域地理的分析时总会无从下手,这都是模块知识点掌握效果不佳的结果。在情景体验式教学推广之后,各个高中地理教师开始着眼于地理情景化的课程设计,将地理知识融入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情景引导下参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体验,主动思考和分析地理问题,整合地理体系化知识系统,建构高中地理知识库,从而促进地理课程的学习。

1.情景创设,体验引导

在高中地理的情景体验式教学中,合理的情景创设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生动有趣的教学体验活动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其思维,引导其主动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中,促使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具体情景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实际的事件为根据,充分考虑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以及相关的课程内容,从教材入手,增强情景创设的趣味性。如在进行《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航天飞行或卫星发射的模型展示地球的位置,同时用视频动画资料展示太阳系行星的位置和相关卫星的位置,引导学生逐个指认,接着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练习本上默写行星分别所处位置的排序,如此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强化了太阳系行星和相关恒星、卫星、星云的位置和概念知识。

课堂情景创设的素材可以是视频、图片和调查报告等,而其来源则可以通过网络和相关教案分析,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和完善才是情景创设的最终目的。当然,高中地理的情景创设还应注意时代性和生活性,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料和游戏活动,立足于当下生活中常见和广为人知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地理知识的调用。如在进行《中国的地质灾害》一章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西南干旱和泥石流等灾害的相关图片,接着让学生试着分析相关成因,利用实际情况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和分析思路的印象。

2.善用图表,丰富内容

除了图片素材和视频素材之外,地理学习还离不开图表资料的利用,地理图表的合理利用能够推动地理情景体验式教学的展开,从而丰富体验式教学的引用内容。图表信息以直观性和综合性相较于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更具优势,在信息传递效果上,地理图表的信息综合性作为地理知识综合的核心媒介为广大高中地理老师所青睐。在实际地理课堂中,地理图表能够直接以教学工具的作用使用于情景体验式教学无疑更直观有效。如在进行《人口的变化》一章教学时,合理利用人口相关图表,能够引导学生培养图形的分析思维和综合知识运用的能力,教师可以教会学生通过相关数字和树状图、柱状图、折线、点状图的观察分析获得有用的信息,从而为相关问题的分析提供依据和参考。人口数量折线图、城镇人口密度统计图等都是可供参考的图表资料,观察图表的过程本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它能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拓展能力,促使学生通过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地理信息认知,从而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范畴,在无形之中深化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3.关注学生,确保效果

新课标改革之后的课堂教学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出发,通过课堂互动教学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情景体验式教学提供情感基础和组织基础。情景体验式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讨论和辨析,教师需要在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之前加强同学生之间的交流,包括在地理知识基础的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的了解等,从而加深学生的基本理解,这对情景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是有利的。教师要以自身的行为规范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共同打造现代化的高中地理课堂。如在进行《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一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随机提问和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了解的交通方式和相关的信息,并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考查学生对于这些交通运输方式分布的了解,这就涉及课本知识的事先预习情况。这一环节可以从侧面促使学生加大课前预习的强度,接着进行相关知识的展示和分析,整个过程的相关环节可以根据实际进行的顺利程度进行调整,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重新树立学习地理的信心,体会地理知识的生活性。

篇5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这样写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断培养学生创新、合作、探究的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不断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最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以往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讲授的教学模式,即在上课前依据课标进行备课,在课堂上按照课本的目录进行一一讲授。这种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也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现状,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不断激发课堂的活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本文通过分析三种初中地理课堂的综合性教学策略,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促进综合性教学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也逐渐被引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其自身的优势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发挥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展示视频、动态图画、音乐等多种形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点,活跃了课堂氛围,从而有助于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地理知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讲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时候,由于本节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观察地球运动,掌

握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的照射情况,并且掌握五带的基本界限。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动态图,使学生在这种动态效果中观察地球的运动状况。之后拿出自己提前准备好的地球仪,让学生和同伴之间相互模拟地球的运动状况,自己先寻找地球的运动规律。之后跟随多媒体课件中的动态地球一起去学习本课的其他知识。多媒体课件以其特有的优势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兴趣,学生都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地理,从而促进了有效学习。

二、引进“翻转课堂”,促进综合性学习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目前的教学环节中颇受教师青睐。翻转课堂主要指的是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变传统的单调的“讲授”课为现在的“学生主动学习”课,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想进行一堂完整的“翻转课”,必须要协调三个内容,也就是合理的网络环境、自觉的学生和充足的时间。

例如,在讲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这一节的时候,由于本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现状和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逐渐了解在我国农业发展中推行因地制宜政策的重要性。在进行本节的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即“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他们各自对农业的影响是什么?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界限是什么?我国有哪几大牧场?我国东部、西部的农业种植都集中在哪些地方?”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本上的知识,寻找问题的具体答案。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即“我国到底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具体的例子有哪些可以提供参考的呢?”同学们自己提出问题后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案。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主导着课堂的走向,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三、组织合作学习,促进综合性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一直被教师所倡导,但是并没有取得实际性的效果。在新课改背景下所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即发挥学生的创新性和积极主动性,使其可以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并在此过程中感受地理学习的魅力。

例如,在讲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这一节的时候,由于本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且分析其划分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进行本课的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发一张大的中国地图,组织小组内部合作、探究、讨论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地图的秦岭―淮河线在什么地方?它有什么意义?我国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进程中,提升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学生不仅可以合作讨论出问题的答案,并且在讨论过程中又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内部的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总之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模式,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创新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合作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实践综合性教学策略,需要国家的支持、社会的宣传、学校的推广,教师的实施和学生的配合,才能顺利进行开来。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发挥初中地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地理课堂魅力;引进“翻转课堂”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整体全面健康发展。总之,不断创新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完美的选择!

参考文献:

篇6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创设情境首先要设置问题。要设置问题就得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和质疑的精神。一旦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更加有助于课堂问题的解决,学生也更加容易理解课堂中的重难点。创设情境不仅突出课堂重难点,还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和梳理,方便学生把握整本教材内容,有利于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应用

1.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能够发现问题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动力。创设一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能够促使学生产生要解决问题的动力,有利于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潜在的创造力。在讲解新的内容时,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多变的天气》之前,教师先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春天猴儿面,阴晴随时变。’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谚语呢?”新课开始,对于这句谚语的提出,学生的大脑思维受到了刺激,他们会兴致勃勃地想:这句谚语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说阴晴随时变呢?难道说一天当中还会早上阳光明媚,下午就下起大雨吗?接着,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心中所想的问题,等学生发言过后,教师就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多变的天气》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学习完这一节内容,学生自然就会明白天气为什么是多变的,上面的谚语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实践证明,在新课伊始巧设问题,可以极大地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好奇心,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2.创设实例情境,提高实践能力

初中地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地理。如地震、气候、风土人情,都与地理有着很大的关系。教师可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为教学的切入点,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情境,让学生从生活经历中学习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在学习完《地图》这一内容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勘察校园操场,然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画出校园操场的平面图并标出比例尺、方向和图例,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真正地理解如何绘制地图。

3.创设实验情境,提高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达・芬奇有句名言:“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智慧是实验的女儿。”从这句名言中我们可以知道,通过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很多知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加入一些小实验,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化》中的“板块运动”时,对教材阅读材料中的“读一读,讲一讲”,学生感到很茫然。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创设实验情境,做一个模拟“板块运动”的实验,不用太准确,只需形象地表现出板块的运动即可。教师拿两块木板表示不同的板块,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木板在不断地移动,最终两块本来分离的木板结合在了一起。通过这个实验,在学生面前形象地表示出板块的运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大陆是如何形成的,然后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初中地理是一门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舒适的学习氛围。另外,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循序渐进,突出层次,做好问题的过渡。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激活学生积累的经历、理智和情感体会,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获取新知识,学习新方法,培养新技能,发展新情感。

参考文献

[1]陆惠.以境入情 境中求知――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成功(教育版),2013(1):78.

[2]顾善勇.巧设情境 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3(7):61-62.

篇7

问题探究情境的创设是指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中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也是构建高效、自主地理课堂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而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让学生真正成为高中地理课堂的主人。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以确保地理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一、生活问题的创设

生活问题的创设是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知识应用意识的重要方面。但是,在高考的压力下,地理课堂一直与生活实际相脱离,导致学生只看到了地理课程枯燥的一面,再加上初中地理是作为副科存在的,所以,大部分学生还保留着这种思想,导致学生对地理学习缺少热情。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也为了展现地理课程的魅力,在授课时,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来创设有效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进而大幅度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从生活实际出发,思考:温室效应是怎样产生的?(2)汽车尾气的排放对大气会造成什么影响?(3)酸雨是怎样形成的?(4)为什么一些地区都在限制污染严重的工厂开工?(5)面对全球变暖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做?……鼓励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熟悉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听到或看到的一些现象,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这些熟悉的问题进行思考,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同时也能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与我们的生活之间的关系,进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地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开放问题的应用

开放问题是相对于封闭式问题而言的,它是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为了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模式,也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更为了确保高效地理课堂的顺利实现,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一来是为了提高学生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二来能够保障课程效率最大化实现,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时,在分析了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可行性措施之后,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原因、防治策略进行分析、交流,最后形成一份可行性报告。具体地说就是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网络资料等对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相关资料进行搜集,然后自行分析,并为改善荒漠化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进而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做出相应的贡献。

三、视频问题的创设

视频问题的创设是指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片段或者是展示一些图片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而且对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提高地理学习效率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视频的功能,要鼓励学生在视频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确保地理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例如,在教学“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在授课时,我向学生展示了“楼兰”这个国家的一些图片,同时还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电影《后来》的片段,一个讲述“温室效应正在引发地球的大灾难,北极冰川的融化,会让地球回到冰河世纪”的故事,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楼兰会消失?与全球气候的变化有什么关系?从目前来看,温室效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灾难?直观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同时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使学生在视频问题的思考中减少对地理学习的畏惧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篇8

20世纪80年代,皮亚杰等西方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儿童认识世界的心理过程,创立了“日内瓦学派”,在认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理论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依托这种理论所形成的新型教学模式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而情景模拟教学法就是这种教学模式中的方法之一。

一、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进行情景模拟教学的必要性

情景,指情形、情况、环境。模拟,又称模仿,是对真实事物或者过程的虚拟。情景模拟教学,是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有着很强的应用性,需要借助图片、影像资料让学生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类型、特征以及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方法,因此必须实行多媒体教学。但由于图片资料太多,如果课程内容挖掘不够,就会变成简单的风景欣赏;与学生的互动处理不当,就会使课堂纪律失控。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重点从旅游欣赏角度,通过光影等多媒体手段,再现现实美景,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欣赏美景、讲解美景并探讨美景形成的原因,剖析开发此美景的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情景模拟教学方案设计

为了灵活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师就必须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流程。由于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因此要从师生两个层次设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实施方案。

第一步为准备阶段。教师在创设情景前,先讲解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做好情景模拟的知识储备。第二步为创设情景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模拟方案,下达任务;学生接受任务,为完成任务收集信息。第三步为任务实施阶段。教师在课堂上构建情景,学生自主模拟,师生共同完成任务。第四步为总结、构建知识阶段。模拟情景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学生则通过情景模拟,完成对知识的构建。第五步为评价反馈阶段。教师对学生在情景模拟中发挥出来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充分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反馈意见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实现教学相长。

(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情景模拟教学组织与实施的应用实例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中“华东旅游资源区”一章需要学生掌握该区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资源特色及开发策略。因此,为学生设定一个情景:将班级分成8个小组,每组5人,小组成员收集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幻灯片,展现华东旅游资源区的美景。课堂上每组推荐一名学生结合幻灯片讲解华东旅游资源区特色,并分析开发策略。

1.情景模拟的准备

实施教学前的精心准备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条件。由于该课程是一门结合地理和旅游的综合性课程,需要教师具备旅游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以及地理知识。为此,教师必须做好前期的知识讲授工作,让学生了解区域旅游开发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学生具备一定知识后创设情景,准备好情景模拟的各种硬件条件,如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和器材等。同时,学生要通过教师的讲解积累初步知识,明确情景模拟的目的和意义,做好情景模拟的准备工作。

2.情景模拟的实施和引导

教师按照前文介绍的5个步骤实施情景模拟教学,通过幻灯片模拟现实美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学生根据情景讲解华东旅游资源区资源形成条件,分析资源特色,阐述开发策略。教师引导学生讲解、处理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总结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最后,教师打开自己的教学幻灯片,分析师生考虑问题的异同之处,归纳华东旅游资源区的资源形成条件及开发策略,结束本章的学习。

教师在情景模拟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直接参与情景的演练。同时,教师要对模拟过程加以引导,使之达到情景模拟需要完成的理论和技能要求。由于情景模拟是一种开放性教学方式,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参与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不尽相同,角色模拟的投入程度也不尽相同,有时会出现笑场、冷场的情况,也有可能学生的讲解比较肤浅,达不到模拟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宏观掌握整个模拟过程,及时解决各种问题,保证情景模拟教学的顺利实行。

3.教学效果的反馈和评价

为了判断情景模拟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就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价。首先依据《许昌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参照标准》由学生对教师上课情况打分。然后,教师发放空白纸张,由学生匿名填写对教师授课的意见。教师收集这些评价意见并进行汇总,了解学生的需求,找出授课过程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三、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实施情景模拟教学的辅助手段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程吸引力

情景模拟教学需要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图片、网络视频等来创设情景,因此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必须配备多媒体教室,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生动的图片、身临其境的光影资料来构建场景,展示资源的魅力,进而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构建网上学习平台,加强师生互动

师生共建网上学习平台可以突破课堂地点和时间的限制,更好地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依托校园网络中心构建网上平台,这样教师可以将课件、讲义、最新研究成果、教学心得等在网站上,学生可以直接下载使用,也可以通过网络上传作业、与教师就某个问题交流意见。现代信息技术在帮助教师创设参与型教学环境中,有着传统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实施情景模拟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情景模拟教学法开辟了一条从课堂走向现实社会的途径,为知识向能力的转换铺设了道路,但要有效地使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转变理念,改“教”为“学”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是课堂的绝对主角,强调的是“教”。情景模拟教学法中,学生是行为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核心是“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引导者。教师必须明确角色的转变,这是实施情景模拟教学的基础。

(二)循序渐进,逐步过渡

情景模拟教学的第一步是教师和学生知识的积累。学生是利用原有知识解决现有问题,而知识是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因此,教师必须循序渐进,先做好课堂教授,“教”学生掌握一般的理论和方法,等学生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构建情景,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把知识内化成实际能力,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完成“学”的转变。

(三)各种教学法搭配使用,优化教学体系

情景模拟教学法不是万能的,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经常模拟情景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情景模拟教学必须与课堂教授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相结合,结合内容性质、教学目标等酌情使用,这样才能优化整个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篇9

前言

地理这门课程不仅内容丰富且包罗万象,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地理的特点,反而是其落后的教学观念有可能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在这种大环境趋势下,高校地理教师应逐步淘汰落后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寻求新的、高效的教学模式。

一.什么是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通过具体的案例、所设置的特定情景为基础向学生传授相应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1]。在情景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一定要具有相当程度的真实性,因为这种真实性会使学生分析和理解能力得到增强。情景式教学法和以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同,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以改变学生学习地理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根本目的,它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地理学习推动到一个新的阶段。情景教学法和心理学也有着不小的关系,它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发,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教育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地理学习效果。情景教学法在我国如今的地位完全来自于其先进的教育理念。

二.高校地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教师进行板书和口述是传统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教学效率低、教学过程乏味等特点,已不适应如今大学的地理教学。

(二)地理教材版本过于老旧。

有的高校不注重地理教材的更新换代,甚至使用几十年前的老教材。这些教材不仅内容过时,所体现的价值观也与现代社会有所不同,当今的学生很难对其提起兴趣。老教材还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其所提供的都是几十年前的老数据,对学生没有帮助不说,还需要教师自身查资料进行更新,既耽误了学生的自学又占用了教师的时间,所以说地理教材必须实时更新[2]。

(三)地理教学中实践环节的缺乏。

地理这门学科包罗万象,不是靠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就能学的好的,它极其重视实践,但现如今各高校往往都犯了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地理学习中如果只是学习理论课程,不进行实践或实践成为理论课的小点缀,学生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自己所学的知识。只有学好理论课程,又能走得出去进行野外实践,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真理[3]。

三.情景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情景教学中教师需要处于主导位置。

情景教学需要教师一手设计,教师必须处于主导位置。教师要通过充分掌握所学知识的要点、课程进度等方面入手,搭建最合适的情景进行教学。不仅要生动有趣更要紧扣教材[4]。

(二)情景教学中师生间要开展互动。

教师在情景教学中不能忽视与学生间的互动,地理在讲解时往往包罗万象,这是学生在地理的学习中较为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入手,收集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情景教学,并在课上与学生互相探讨,创建和谐高效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情景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入手。

兴趣是一个人愿不愿意花费时间学习一种新知识的决定性前提,情景教学虽然是较为流行的教学方式,但如果教师搭建的教学情景不受学生喜欢,学生也不会积极地投入到情景教学中来。创建的情景符不符合学生的兴趣,这一点至关重要,决定着情景教学的成功与否。

四.情景教学应用中的几点建议

(一)影视作品情景教学。

在诸多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世界各地的场景,将其融入到地理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欣赏电影的同时进行学习,更能令其以一种放松的心态面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相关、有趣的各类影视资料,在课上通过投影仪进行播放,创建一个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将学生们所要学习的知识形象化处理,提高学生们学习地地理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地理的热情。

(二)时下热点情景教学。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推动力,在网络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最新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强,最新的信息本身就是一种谈资,教师通过时下热点情景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例如,如果昨天网络上流传有碰瓷等相关新闻,教师就可以收集碰瓷相关图片向学生们展示,并提出“根据图片中的信息确定其经纬度”等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三)生活情景教学。

地理这门课程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可以通过身边的真实场景出发进行情景教学,让学生们真切感觉到“地理就在我身边”,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其领略地理所富含的魅力。例如,在讲解地理位置相关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探讨我国南北农作物的生长情况,鼓励学生们踊跃发言、畅所欲言,而教师在最后对学生们的发言进行总结,借此激发学生们的主动学习意识。

结论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极强又包罗万象的学科,通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无法充分体现出地理所蕴含的美感,只会带给学生们枯燥无味的学习体验,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对日渐兴起的情景教学法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它通过多种符合学生兴趣的情景进行教学,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提高了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解决了传统填鸭式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但我们也要清楚,情景教学法的使用必须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大学地理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慧.解析高校地理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6:366.

[2]姜惠玲.高校地理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04:48.

篇10

关键词:

高校地理;情景教学法;应用

前言

地理这门课程不仅内容丰富且包罗万象,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地理的特点,反而是其落后的教学观念有可能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在这种大环境趋势下,高校地理教师应逐步淘汰落后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寻求新的、高效的教学模式。

一.什么是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通过具体的案例、所设置的特定情景为基础向学生传授相应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1]。在情景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一定要具有相当程度的真实性,因为这种真实性会使学生分析和理解能力得到增强。情景式教学法和以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同,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以改变学生学习地理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根本目的,它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地理学习推动到一个新的阶段。情景教学法和心理学也有着不小的关系,它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发,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教育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地理学习效果。情景教学法在我国如今的地位完全来自于其先进的教育理念。

二.高校地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教师进行板书和口述是传统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教学效率低、教学过程乏味等特点,已不适应如今大学的地理教学。

(二)地理教材版本过于老旧。

有的高校不注重地理教材的更新换代,甚至使用几十年前的老教材。这些教材不仅内容过时,所体现的价值观也与现代社会有所不同,当今的学生很难对其提起兴趣。老教材还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其所提供的都是几十年前的老数据,对学生没有帮助不说,还需要教师自身查资料进行更新,既耽误了学生的自学又占用了教师的时间,所以说地理教材必须实时更新[2]。

(三)地理教学中实践环节的缺乏。

地理这门学科包罗万象,不是靠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就能学的好的,它极其重视实践,但现如今各高校往往都犯了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地理学习中如果只是学习理论课程,不进行实践或实践成为理论课的小点缀,学生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自己所学的知识。只有学好理论课程,又能走得出去进行野外实践,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真理[3]。

三.情景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情景教学中教师需要处于主导位置。

情景教学需要教师一手设计,教师必须处于主导位置。教师要通过充分掌握所学知识的要点、课程进度等方面入手,搭建最合适的情景进行教学。不仅要生动有趣更要紧扣教材[4]。

(二)情景教学中师生间要开展互动。

教师在情景教学中不能忽视与学生间的互动,地理在讲解时往往包罗万象,这是学生在地理的学习中较为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入手,收集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情景教学,并在课上与学生互相探讨,创建和谐高效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情景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入手。

兴趣是一个人愿不愿意花费时间学习一种新知识的决定性前提,情景教学虽然是较为流行的教学方式,但如果教师搭建的教学情景不受学生喜欢,学生也不会积极地投入到情景教学中来。创建的情景符不符合学生的兴趣,这一点至关重要,决定着情景教学的成功与否。

四.情景教学应用中的几点建议

(一)影视作品情景教学。

在诸多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世界各地的场景,将其融入到地理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欣赏电影的同时进行学习,更能令其以一种放松的心态面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相关、有趣的各类影视资料,在课上通过投影仪进行播放,创建一个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将学生们所要学习的知识形象化处理,提高学生们学习地地理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地理的热情。

(二)时下热点情景教学。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推动力,在网络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最新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强,最新的信息本身就是一种谈资,教师通过时下热点情景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例如,如果昨天网络上流传有碰瓷等相关新闻,教师就可以收集碰瓷相关图片向学生们展示,并提出“根据图片中的信息确定其经纬度”等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三)生活情景教学。

地理这门课程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可以通过身边的真实场景出发进行情景教学,让学生们真切感觉到“地理就在我身边”,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其领略地理所富含的魅力。例如,在讲解地理位置相关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探讨我国南北农作物的生长情况,鼓励学生们踊跃发言、畅所欲言,而教师在最后对学生们的发言进行总结,借此激发学生们的主动学习意识。

结论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极强又包罗万象的学科,通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无法充分体现出地理所蕴含的美感,只会带给学生们枯燥无味的学习体验,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对日渐兴起的情景教学法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它通过多种符合学生兴趣的情景进行教学,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提高了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解决了传统填鸭式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但我们也要清楚,情景教学法的使用必须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大学地理教学水平。

作者:陈有博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朱慧.解析高校地理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6:366.

篇11

作者简介:陈亮(1982—),男,江西瑞昌人,本科学历,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地理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

地理空间思维观念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学地理教师必须拥有的基本教学理念。现代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对传统的地理教学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了空间思维的能力。教师教学并不仅仅是教授书本的知识,更应该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加入空间思维的观念可以使学生更加具体形象的理解文字性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

一、地理教学状况

地理课程,相对于初入中学的同学们来说是一门新增设的学习科目,不像是语文、数学课程从小开始就已经在头脑中有了学习的思维模式。而且中学地理课程中又包含了打量了地理空间知识,例如地球的运动知识板块,如果只是用语言和简单的板书,学生很难接受这一未知的知识。教师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模式才能有效的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结构,为今后的学校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地理空间思维观念

地理空间思维观念是以地理知识为媒介,不仅包含了地图的空间运用,还包含了逻辑运用和感知运用,通过这一整体的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活动。这一思维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反复熟悉图像资料,将文字资料和图像信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产生自己的思维模式。地理空间观念就是对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的基础认知。

三、地理空间思维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一)加大地图绘制的训练和多媒体应用

建立基本的地理空间观念、掌握空间结构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认识地图、绘制地图是最基础的教学目标。地图不仅仅是反应地理位置,还包含着许多丰富的内容,例如,反应地理事务的空间结构、地理现象出现的原因、相对位置、空间分布等,通过对地图的精细化学习,能够使学生将复杂的文字知识(地球的运动、山川河流的分布、农业城市大洲大洋的分布等)转化为真实的图像资料深刻的在头脑中留下印象,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的情况,有利于促进学生空间思维模式的培养。首先教师可以从临摹教学入手。通过运用教透明的纸张对地理区域轮廓进行描摹,使学生找到绘图的感觉,一边绘图一边回忆文字知识,在深入到对地理区域中主要事务的临摹,使学生对各个地理区域的空间布局及地理特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自己能够接受的固定模式,形成一种空间的思维观念。以“世界的洋流和渔场分布图”为例子,学生通过对分布图的描绘,能够直观的理解渔场分布和洋流之间的联系,对地理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架构,对整个地理空间运作产生深刻的认识;其次是学会利用现代多媒体应用程序。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现代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甚是多媒体软件应用程序,将各种地理结构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增加学生的学校积极性,还能锻炼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学生在通过多媒体应用观察学习中,能在头脑中产生立体效应,积极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动态的观察。

(二)创立情景教学,开发学生思路,引导空间想象

情景教学分类也是较多的,有问题探究型、角色扮演型、生活体验型和多媒体型。首先是问题探究型情景教学,主要是教师如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入空间想象中去思考问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学生才能积极参与思考当中,无论对错,鼓励学生锻炼自己的逻辑创造能力;其次是角色扮演情景,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时产生体验的效果,让学生更为直接的认识到地理空间的联系性、整体性及差异性;然后是生活体验型,主要就是依靠生活经验对地理知识的感知;最后就是多媒体情景,这个又在上文提到不做过多讲解,就是依靠媒体打造学习的氛围,调动学习的求知欲。

(三)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在课本中常常是文字多余图像,通常都是图片配合文字理解,但是在地理学科中,图像资料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才能使其真正领悟地理的知识。在读图中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和多角度的分析,才能从中总结出地理特征、规律及地理要素的关系,这样才能精准的理解地图的含义。以“中国降水分布”课程为例子,课文中有“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首先找出800mm、400mm等降水量线,再通过观察每条线所在的地理位置等对其区域进行分析得出年降水量的分布状况和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依次递减),这样的总结分析比直接告诉学生降水分布情况更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空间思维观念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同时要让学生有读图的意识,将所学的地理知识现象等落实到地图上去,能够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并灵活的运用。

四、结语

地理空间思维观念的合理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地理环境中的空间关系(空间位置、构成、格局、排列等相互制约的关系),地理教学的目的就是在给学生传授地理相关概念、原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地理科学思维能力,形成地理空间观念。

参考文献:

[1]徐波等.地理空间思维观念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7,06:78-80.

篇12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2―0065―01

体验式学习,主要是指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认识,属于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体验式学习的中心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利用实践以及反思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体验式学习,不仅符合初中地理学科知识的基本特点,而且也符合初中生的学习习惯,能够实现地理教学的基本目标。作为一项新型的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有着自己独特的课堂模式,即在强调创设教学环境的同时,通过实践活动等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体验式学习方法的内容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根据笔者分析,体验式学习方法主要包括情景体验法、社会实践体验法以及动手操作体验法等。

1. 情景体验法作为体验式学习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之中,需要教师设计情景教学,让学生在充分参与的基础上获得个体生命的体验,让学生能够在体验的基本上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其中,情景体验法的操作方法包括:(1)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并对地理问题进行思考。一般而言,学生在学习中会在短时间内进入到学习的角色之中,并且会产生非常深刻的体会;(2)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选择比较合适的视频、图画、动画等,让学生在虚拟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兴趣。

2. 社会实践体验法。所谓的社会实践体验法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累,并且能够让学生对地理现象、地理问题进行观察与思考,从而提高积极性。具体的操作方法为: (1)实地考察法。让学生对某个地区的自然风光、生活方式进行观察,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2)社会调查法。利用社会调查访问,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关键,也是体验式学习的有效途径。

3. 动手操作体验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做”中学习。其中,动手操作作为体验学习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动手参与中,能够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多了解。

二、在地理教学中实施体验式学习的要点

1. 积极营造体验学习环境。在对地理的学习中,学生的兴趣决定了自我探究问题的程序,只有在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问题的欲望。一般而言,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及民主的学习气氛,是实现教育角色转变的主要条件,学生可将最有用的地理知识进行了解与掌握,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另外,还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突出,让学生能够在地理学习中获得快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