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在地理教学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08-08 09:23: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情景教学在地理教学的应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情景教学在地理教学的应用

篇1

初中是一个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上必须要有夯实的基础,不能马马虎虎,否则对以后的学习有害无益。然而初中地理知识具有枯燥性,为此我们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既要让学生能打好地理课程的基础,又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即想学习、愿意学习,所以情景教学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情景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作用及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初中地理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通过对“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实现有针对性的情景设计,提高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与挖掘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意识。情景教学中需要有合适的场景进行模拟,而地理是一门学科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能够很好地创设出这样的情景,在地理知识和情景教学的结合中起到发散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在这种情景教学中学生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学习地理的真谛。

(一)创设地理情景

1.教学内容是地理教学的核心。教师要设置一些带有疑问的问题,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去,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该如何对青藏高原加以描述,描述时应如何表达出该地区的高寒气候以及低压环境,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在喜马拉雅山脉上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通过启发式的问题创设情景,将学生带入到老师创设的环境中,使得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激发,愿意并能够积极地去掌握地理知识。

2.人类一直在进步,获得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现在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能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怎样容易获得知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将数字化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起来,即可使得死板僵化的黑板知识变为活灵活现的多媒体画面,增强了对学生思维的刺激,促使其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如,全球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运用多媒体操作可以将整个世界地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加以颜色上的区分使得画面感增强,最终就可以达到让学生快速记忆、高效掌握地理知识的目的。

3.初中地理课程当中有很多的地理景观,比如各种地貌,高原、平原、丘陵、盆地,教师可以通过搜集各种图片,然后展示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配以与各种图片相匹配的地理故事,帮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地理概念。

4.风俗习惯也是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一,创设地理情景可以将某地区的风俗习惯和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如“北方的窑洞”是与北方冬凉夏热的气候密切联系的,让学生从身边环境中找出与所学地理知识情境一致的情景,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认为,地理知识确实是不用远求的,而是隐藏在自己身边的,它需要我们细心地去发现,耐心地去挖掘,只有让学生将地理学科知识与身边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探究地理学科知识的热情就会膨胀,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地理知识,从而对地理学习的目的性有更深的了解,使地理学习不单单是为考试而学习,更是为自己的生活而学习,通过对地理学习目的性的明确,可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情景教学中要注重地理情景的语言

运用情景教学法时也要注重地理情景的语言,对不同的课程内容要注重使用不同的地理语言。教师要让学生听懂自己所讲授的地理知识,一个知识要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学生,同时要和学生建立友好关系,通过语言使得老师与学生的距离缩小,对学生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二、初中地理情景创设教学法的意义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在教育不断更新的背景下,运用情景教学方式可以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在过去的教学方式中,因为初中地理的教学方式存在单一化、简单化的特点,学习氛围相对枯燥乏味,也就不能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通过运用情景教学与其他地理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意识,增进地理学科知识与生活的关联。在教学中只有大胆地进行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只有时刻关注知识接受者即学生的反馈,才能更好地根据其反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开放程度

作为一个教师要具备多种方式教学的能力,要在一种教学方式行不通的情况下及时调整方法,找到适应自己授课、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方式。情景教学的方法与其他模式的教学方法相比,能够很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在情景教学中,学习的氛围不再是以往的那种僵硬的陈述式,而是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更多的思考、讨论机会。如果将情景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糅和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将会把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只有学生想学习,爱学习,对学习充满期待,教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意味着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生如何学习,更是教学生如何才能爱上学习。传统教育法将学生引入学习的环境,情景教学法将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教师也能在和学生欢快融洽的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篇2

    地理教学是一门中学的基础性学科,它包罗万象,综合性强。它是研究地域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科学。地理学从整体反映人类生存的客观世界,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三大科学体系交叉的产物。它来源于生活,又与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密不可分,这就为地理教学的情境教学提供了内在需求和外在可行性。

    那么,如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我认为关键是创设情境。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师可联系实际,应用乡土地理知识,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环境、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入手;也可借助幻灯、录像以及电脑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形象演示,把学生思维迅速带入具体的地理场景中;还可以直接挖掘教材本身的内容,如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动”栏目就已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情境,教师可借助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下面就结合本人地理教学过程中对情境教学法应用的体会,谈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创设导入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突破,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开始,它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因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所以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设计,容易引起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尽快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例如,讲述“气压带和风带”时,我设置了这样的导入:“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本土,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恐慌。你知道这些氢气球炸弹是如何“飘”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的吗?

    再如,讲述“洋流”时,我先给学生讲述“二战”期间,德军潜艇利用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密度的差异,巧妙出入两个水域之间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常言道:“学贵于思,思源于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可见,疑是思维的火花,有疑问者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辨疑解难,有所进取和创新。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设疑导学,从而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思绪,引发他们的想象,并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要善于创设条理明晰,合乎逻辑和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问题情境,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一步步地深入思考和探究,作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最终抓住事物属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我并不是按课本顺序教学,而是设计问题引起思考。“为什么会有四季的更替?”学生往往会想到夏季比冬季太阳辐射强。“为什么夏季比冬季太阳辐射强?”,“为什么夏季太阳高度角比冬季大?”等等。此时学生发现自己不能清楚地解释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为什么?这引起他们强烈地求知欲。然后教师再创设情境,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探究原因。这往往会比教师平铺直叙或一言到底的效果要好。

    三、创设操作情境,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要尽可能多地营造一些面向全体学生的操作情境,如查找资料、动手实验、演示、观察现象、电脑上网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学习,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接受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在地理教学中适当运用实验,可以更形象地呈现地理知识,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地理知识,以此培养学生设计适当的实验模拟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例如,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河流的侵蚀方式”,我设计这样一个演示:先在一塑料盒上铺满沙子,使塑料盒子呈一定角度倾斜,并在盒顶方向上插上一面小旗,然后用将一瓶水缓缓注入沙子中,可以看到沙子被冲刷成沟,沟不断扩大且逐渐露出盒底,同时这道沟也不断地朝盒顶方向延伸,最终使小旗倒下。通过这个演示实验,能直观地将溯源侵蚀、下蚀、侧蚀的过程表现出来,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地理知识。

    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少说多干,在干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从而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创设探究情境,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创设探究的教学情境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的有效保证。通过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发挥他们创造性的想象、提出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提高他们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交通运输中的点”一节的设计中,为了使学生对港口、车站、航空港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可以让学生搜集海口市交通的相关资料,以海口的港口、车站、航空港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自己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再将其成果进行展示。

篇3

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尝试在课堂中采取情境教学,可是部分教师在情境教学的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仅仅把情境教学作为课堂教学氛围的装饰,忽略了情境教学的本质,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鉴于此,笔者认为将问题式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地理情境教学中,是优化情境教学效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问题式教学模式

问题式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创设包含有学科知识的问题情境,通过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性和创造性,以培养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当前新课程倡导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要目标,而创新精神起于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得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地理学科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创设出一些蕴含着地理问题的教学情境。因此,将问题式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相结合,不仅符合地理学科教学实际,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探索,从而优化地理课堂。

二、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问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情境教学中的应用,其实就是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学会探索,提高思维。具体操作流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实践探索问题解决师生评价知识巩固。以“热力环流的形成”这一知识点为例说明具体应用:

1.创设情境

播放视频情境:《火烧上方谷》――主要讲述诸葛亮在葫芦谷用火歼司马懿的军队。然而,眼看火旺人困,即将胜利,一场大雨却不期而至,浇灭了诸葛亮扶汉反魏的壮志豪情,使他发出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的千古悲叹!(激发兴趣,并通过情境,引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

2.提出问题

学生针对情境产生好奇,小组讨论提出疑惑:这场雨是天意?还是人为?怎么形成的?教师提示:降雨的原理是要有气流上升,同时在凝结核的作用下才能成云致雨。最终学生提出问题:气流是如何上升的?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有何影响?(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适时给予指导,使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3.实践探索

先自己尝试通过阅读课本、查资料等途径尽量自主思考、解决,一段时间后,可以小组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不仅解答了上述问题,同时在思想的碰撞中,又产生出新的火花,将问题迁移升华。如:此地气流上升之后,是否会出现低空空气密度持续减小,高空空气密度持续增大这种现象?空气为什么上升或下沉?

4.问题解决

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热力环流的形成:地面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空气密度不均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5.师生评价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在参与过程中的态度给以评价。同时鼓励学生间相互评价,以激发出新的问题意识。

6.知识巩固

篇4

高中地理知识以其系统化和深度化区别于初中地理,无论是大气环流模块的知识,还是气候、区域地理等模块,都以模块化的知识体系串联成高中地理总的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因为某一模块知识的薄弱而感到整体知识建构吃力,当需要调用气候等知识进行区域地理的分析时总会无从下手,这都是模块知识点掌握效果不佳的结果。在情景体验式教学推广之后,各个高中地理教师开始着眼于地理情景化的课程设计,将地理知识融入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情景引导下参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体验,主动思考和分析地理问题,整合地理体系化知识系统,建构高中地理知识库,从而促进地理课程的学习。

1.情景创设,体验引导

在高中地理的情景体验式教学中,合理的情景创设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生动有趣的教学体验活动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其思维,引导其主动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中,促使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具体情景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实际的事件为根据,充分考虑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以及相关的课程内容,从教材入手,增强情景创设的趣味性。如在进行《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航天飞行或卫星发射的模型展示地球的位置,同时用视频动画资料展示太阳系行星的位置和相关卫星的位置,引导学生逐个指认,接着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练习本上默写行星分别所处位置的排序,如此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强化了太阳系行星和相关恒星、卫星、星云的位置和概念知识。

课堂情景创设的素材可以是视频、图片和调查报告等,而其来源则可以通过网络和相关教案分析,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和完善才是情景创设的最终目的。当然,高中地理的情景创设还应注意时代性和生活性,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料和游戏活动,立足于当下生活中常见和广为人知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地理知识的调用。如在进行《中国的地质灾害》一章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西南干旱和泥石流等灾害的相关图片,接着让学生试着分析相关成因,利用实际情况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和分析思路的印象。

2.善用图表,丰富内容

除了图片素材和视频素材之外,地理学习还离不开图表资料的利用,地理图表的合理利用能够推动地理情景体验式教学的展开,从而丰富体验式教学的引用内容。图表信息以直观性和综合性相较于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更具优势,在信息传递效果上,地理图表的信息综合性作为地理知识综合的核心媒介为广大高中地理老师所青睐。在实际地理课堂中,地理图表能够直接以教学工具的作用使用于情景体验式教学无疑更直观有效。如在进行《人口的变化》一章教学时,合理利用人口相关图表,能够引导学生培养图形的分析思维和综合知识运用的能力,教师可以教会学生通过相关数字和树状图、柱状图、折线、点状图的观察分析获得有用的信息,从而为相关问题的分析提供依据和参考。人口数量折线图、城镇人口密度统计图等都是可供参考的图表资料,观察图表的过程本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它能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拓展能力,促使学生通过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地理信息认知,从而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范畴,在无形之中深化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3.关注学生,确保效果

新课标改革之后的课堂教学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出发,通过课堂互动教学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情景体验式教学提供情感基础和组织基础。情景体验式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讨论和辨析,教师需要在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之前加强同学生之间的交流,包括在地理知识基础的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的了解等,从而加深学生的基本理解,这对情景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是有利的。教师要以自身的行为规范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共同打造现代化的高中地理课堂。如在进行《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一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随机提问和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了解的交通方式和相关的信息,并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考查学生对于这些交通运输方式分布的了解,这就涉及课本知识的事先预习情况。这一环节可以从侧面促使学生加大课前预习的强度,接着进行相关知识的展示和分析,整个过程的相关环节可以根据实际进行的顺利程度进行调整,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重新树立学习地理的信心,体会地理知识的生活性。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