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口诀范文

时间:2023-08-08 09:23: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物理口诀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物理口诀

篇1

1.力学部分

1.1让学生对长度有一大体上的印象。其口诀是:一臂长一米,拳宽一分米,甲宽一厘米,毫米一粒米。

1.2天平的使用方法。其口诀是:天平放水平,游码回到零;调节右螺母,指针中线处,横梁就平衡;物左砝夹右,再调小游码,直到横梁平;读数两项加。

1.3二力平衡的条件口诀:同一直线方向反,两力相等同一物。

1.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口诀:同一直线方向反,两力相等在两物。

1.5求平均速度口诀:平均速度看似难,先抓 "总"字是关键。先求总路程,再求总时间。

1.6回声测距口诀:若要回声测距离,别忘时间取一半。

2.热学部分

2.1物态变化记忆口诀:物态变化有六个,固液气态往上排,向上变化为吸热,向下放热不会错。

2.2四冲程内燃机"421" 口诀:吸(气 )压(缩)做(功)排(气)四冲程,曲轴(转)两周一(个工作)循环。

2.3列热平衡方程口诀:热平衡,吸放(热量相)等 ;高温降,低温升;由公式,列方程;末温t,初加零(下标)。

3.光学部分

3.1光的反射定律口诀:三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共(在一平)面,法线居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两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2平面镜成像特点口诀:平面镜,成虚像,像物(关于镜面)对称记心上。

3.3光的折射规律口诀:三线同(在一平)面,两线分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空(气)中角大(光斜射界面时,无论是入射角,还是折射角,都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不变(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和入射角都为O0)。

3.4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凸(凹)透镜的光路图口诀:两次折射,往"厚"方偏,通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第一次从空气进入透镜,第二次从透镜进入空气,光的传播方向都向透镜厚度大的方向偏折。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算作特殊)。

3.5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一焦分虚实(物体在一倍焦距处不成像,但它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即物体在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在一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的实像。)两焦分大小(物体在二倍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二倍焦距之内、一倍焦距之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6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可简记为"凸实凹虚"。

4.电学部分

4.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以简记为:同电相斥,异电相吸(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2摩擦起电后物体带电情况口诀: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不得不失不带电。

4.3串并联电路的区分口诀:独路一条为串联,还有路径为并联。

4.4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口诀:串联接入电流表,"+"进"-"出要记好,不超量程先试触,(未经用电器而)直接电源损坏(电流)表。

4.5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口诀:并联接入电压表,"+"进"-"出要记好,超出量程损坏(电压)表,(未经用电器)直接(测)电源(电压)也无妨。

4.6滑动变阻器使用要点口诀:一上一下接电路,电阻大小看"长度"(有电流流过的电阻线长度)。

4.7插座的极性判断口诀:左零右火上接地(两孔插座的左孔为零线,右孔为火线;三孔插座多的那个上孔接地线,其余两孔极性相同)。

4.8测电笔的使用要领口诀:测电笔,按笔尾(金属体),触火亮,触零灭。

4.9安全用电口诀:低压电,摸不得;高压线,要远离;超低压(36V及36V以下),才安全;守电规,别冒险。

4.10安培定则可简记为:"右手握(螺线)管,四(手)指顺(着电)流(方向),姆指(指向是螺线管的)北极。

篇2

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应学生爱动爱玩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初中学生难理解记忆的问题,不是板起面孔讲物理而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

笔者2005年在我县五中有幸聆听本校的优秀教师王老师的课。他在讲授物理“互成角度的二力合成”,举起两臂代表两个力;两臂的夹角代表两个力的夹角;挥动手臂表示夹角改变。学生看后,都兴致勃勃的反映,学会了平行四边形法则。由此我受到很大的启发。

初中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较高中生更差,在初中阶段如果能够采用让学生身心愉悦的方式化解教学的难点应该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物理中二力平衡问题

初中的力学问题较高中简单。过去教材中有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问题,可视为二力夹角为180°或0°的情况用“肢体语言”形象的表现。现在教材中已无这一内容,仅有二力平衡的问题,水平伸出双臂代表两个平衡的力(如排队列时的侧平举动作),平衡力的大小方向特点学生一目了然。尤其是辨别两个三要素相同的力是否平衡的问题,双臂前伸(如排队列时的前平举动作)与平衡力的区别学生都能很容易的分辨。这样抽象的问题用生动形象表现出来,学生学得愉悦,记得深刻。

一个优秀物理教师的教学,不但课堂设计科学严谨,语言准确精炼,而且非常注重师生感情、课堂气氛、教态、等的身体语言的沟通。因为他们认识到知识的传授是以师生心理间的积极沟通为基础的,是在情感交流的氛围中进行的。从课堂教学上讲,学生要集中精力听教师对知识的讲解,还要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这就是说,学生不仅是从教师的语言中理解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语气、音调、面部表情、眼神、动作等非理性的情感信号中来感受知识。

二、物理中光的反射问题

光的传播规律是初中光学讨论的重点问题之一。光学问题中光的表示与力的表示有相似之处都是用直线或线段表示,肢体手臂真好用的上。归纳光的反射定律时身体竖立说明身体代表法线,手臂上伸代表入射和反射光线。反射的共面、对称规律一目了然。而对于容易弄错的入射角或反射角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做个简单的动作手臂向头顶弯曲学生哈哈一笑马上就明白了。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眼睛是身体语言输入的主要渠道,教师要尽量使用面部表情、眼神、动作等向学生发射信息。例如讲话的同时用眼神、表情等与之相配合,眼要始终对着学生,并适时地变换角度,使大多数学生能直接从教师的表情与眼神中获得言语中不能携带的信息。

三、物理中透镜成像规律问题

光学成像问题是初中物理讨论的另一重点。这其中最复杂的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而物距改变后像的变化情况更是难点中的难点。破解的方法一般可以有这样一些办法:实验演示,用多媒体动画动态模拟,归纳口诀等。其实简单的肢体动作就能把问题说清楚。教学时我对学生说脑袋代表凸透镜,两臂在身体两侧小臂竖立大臂平举分别表示物与像,然后左右同向移动表示物距和像距的变化。此时及时强调成像特点。让学生在玩乐中学到真知。

人的身体各个部位都可以说话,并且这种肢体语言的特点是常常在不知觉中反映出人们最真实的感受和最内在的需要与渴求。科学实验和实践都告诉我们,身体语言的传递量及其作用是很大的,不可忽视的。 它传输的是非理性的情感信息 而这类信息是言语载体不易携带的。

四、物理中滑轮组的“绕法”问题

“组”字是滑轮组问题关键所在,怎样组合后才能改变力或距离。要组首先要弄清楚滑轮组的绕法。它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当然滑轮组绕法是有规律可循的,即:绳子固定在动滑轮上,绳子的根数就是奇数根;绳子固定在定滑轮上,绳子的根数就是偶数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也不难得出规律,对于这一规律,一些老师归纳了口诀诸如奇动偶定。个人认为这一口诀一出,滑轮组的绕法就又变抽象,口诀本身不好记,如果学生连动滑轮定滑轮都分不清,口诀的意义不大。教学中我对学生说我的脑袋代表动滑轮竖直向上举起双臂代表两根绳,表示两根绳的绕法,然后用手拽头顶的头发,告诉学生表示绳子固定在动滑轮上。奇数偶数根绳的区别源自一边一根绳是偶数,中间再加一根则是奇数。学生看后都哄堂大笑并且在笑声中形象的记忆了规律更理解了问题的本质。

一次外出听市二中张老师的公开课,讲授开关的串、并联即电路的“与”、“或”逻辑关系。张老师找了两名学生示范,手臂的抬起放下表示开关的断开和闭合。抽象的电路连接关系也变得形象生动了。我深感我的教学探索并不是孤独的前行。

平时的教学中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生服务,不断的革新、变革。教学是个艺术创造的活动过程,教师如果认识了肢体语言的作用后,对自己教学中的身体语言加以充分利用,就能使自己的教学活动跃入一种新的高层次高效能的境界。

参考文献:

篇3

很多学生都认为物理难学,表现在需要记忆的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等太多,而其中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物理规律、解题方法等又是物理学习中的重中之重,不啻于学习物理的金钥匙。要想学好物理,必须用科学的方法理解并记牢这些物理知识,因此如何提高记忆力,对于这一点无论是物理教师还是那些想有所作为的学生都是用尽一切办法,其中一些常见的提高记忆的方法如:“单元网络法”、对比记忆法、图像记忆法、纠错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这里本人就不再赘述,下面本人介绍几种常用且行之有效的特殊记忆法供大家参考。

一、口诀记忆法

口诀记忆,是把记忆的内容编成口诀、顺口溜等来记忆。口诀、顺口溜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学生易记易背,用起来熟能生巧,且记忆持久。如,教学如何作力臂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编成口诀:“找支点,画力线,过点向线引垂线,力臂就是此线段”。教学中经常使用一些口诀、顺口溜能积极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

二、关键字、词记忆法

关键字、词记忆法就是抓住定义、规律中关键的字、词进行记忆,如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②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所成的像是虚像。我在教授本课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只记忆“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八个字即可;再如,教授二力平衡条件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只记忆“同物、同大、同线、反向”即“三同一反”。

仪器的使用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但需要记忆的内容却很多。如,在教授托盘天平的使用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只要求学生记忆几个关键字:“一放(天平放置要水平、游码要归零、左物右码、镊子夹取、从大到小),二调(称量前调称量平衡螺母、称量时加减砝码并移动标游码),三记(物体的质量=砝码+游码,单位)”。再如学习刻度尺的使用时我也采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选(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贴近并平行),读(视线垂直于刻度线,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数字和单位)”。

三、作图记忆法

篇4

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往往“一听就懂”;但在解题时,却不知如何下手,思维混乱,“一做就错”。“一听就懂”,是因为物理学跟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一做就错”,是因为思维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尚未上升到物理思维。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并把它作为一种思想方法,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初步形成物理思维的意识和习惯,成效较为显著。

一、从公式入手,深刻理解

物理学中,基本概念较多,如密度、压强、机械功、比热、功率等等。每个物理量的引出都伴随着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我要求学生不要孤立地记概念,背公式,而是在记住公式的基础上来理解概念,从公式出发迁移出概念、单位、解题思路、知识的应用与拓展等。如写出压强公式p=F/S,马上就可以从公式得出概念,只要先解释分母上的“S”,再解释分子上的“F”即可,即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还可以从公式得出压强的单位“牛/米2”,也叫“帕斯卡”;可以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也可以解释帕斯卡的物理意义。知识点是相关联的,学生知其一就很容易知其二。再如,掌握了一个热学公式Q=cmt及其变形公式,所有与之相关联的问题就都可迎刃而解:可以说出比热的概念及其单位,还可以知道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谁吸收的热量多,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谁温度升高得快。再如,机械功W=Fs,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一段距离s,两个因素中任何一个为零,则不做功。又如功率的公式P=W/t,从中可以看出,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知道P是由W和t共同决定的,纠正学生套用数学思想,认为W越大P越大,或t越小P越大的错误观点。与此类似,还可以引导学生解决许多比值问题。

初中物理一共二十多个公式,很容易记住。随之而知的就是二十多个物理概念及相关的许多知识点。学会从公式入手,以公式推概念,可以清晰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和概念所反映的物理本质,避免在没搞清楚各物理量含义的情况下乱套公式,背离公式的真正内涵。还可以使各知识点融会贯通,应用起来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从图形出发,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无法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形象,不善于利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

物理图形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是学习物理的重要的方法。用形象的图示来代替抽象的思维,是帮助学生解题的一条捷径。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题到图形到,把文字变成图形,把物理量、物理条件从图形上反映出来,从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如质量相等的铜球和铝球浸没在水中(未触底),哪个受到的浮力大?拿到题目,同学们很快就画出了如图1所示的正确图示。从图中一目了然,铝球受到的浮力大。如果只凭着抽象的思维,头脑中要转几个弯,很容易出错。

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对于指针的左右偏转,平衡螺母该怎样调节,学生也能很快从图示中得到答案。光学、力学、电学等,每个知识领域中的许多具体问题都可以反映到图形思维上来。这就是我在教学中一贯要求学生“遇到难题,画图写公式”的原因。所以我在备课时,很多精力都花在怎样创作物理图形,力求用最简单形象的图形进行直观教学,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及知识点的理解。

三、歌诀教学,行之有效

有些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注意事项,可以采用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口诀或歌谣的形式教给学生,以最简便的方法引导他们,使学生很快切入主题,少走弯路。

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学生们马上会想起:“天平放平,游码对零,再把螺母拧,直到横梁平。左物右码记得清,游码数值看分明。”考虑杠杆问题时,我教学生“找出支点找两力,分别画出两力臂。再列平衡方程式,解决问题就容易。”在解决滑轮组问题时,不能让学生死背公式F=G/n和S=nh,因为这组公式只在特定情况下适用,不具有普遍性。在让学生数绳子段数时,我总结为:“手抓的一段绕过动滑轮就算,绕过定滑轮就不算”,简记作“动算定不算”,并联系地方名小吃“手抓羊肉”,展开联想:“手抓动就算,手抓不动就不算”,再给出一句“自由端省力费距离”,学生一下子就记得很牢。运用此话解题,正确率极高,特别是对横放的滑轮组,解题思路清晰。

电学中,伏安法测电阻和测小灯泡电功率是重点实验,但学生连线常常出错。于是我结合实际,编了“电压表,先别管,其余统统来串联。变阻器,取最大,一上一下有条件。电流表,防短路,正柱流进负柱出。最后再连电压表,并在被测者两端”的口诀。对于伏安法测电阻,如果没有电流表、电压表该怎么办,我让学生记住:“没什么表,就在什么表的位置用定值电阻代替。”

篇5

一、直观的情境创设是引导学生学好物理的开始。

很多人学不好物理,并不是因为他们脑子笨,而是他们把所有的物理知识都纯粹的当做知识点、当做口诀去记,然后企图用这样的口诀去解题,从没有把这些知识点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联系起来,设身处地的去理解这些知识的由来和应用,纯粹的为了做题而学习物理,而不是为了增长生活经验。其实产生这样的现象与物理老师的引导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有些同学特别爱学物理,除了他的先天优势之外,很多时候是因为他遇到了对的老师。物理来源于生活,书上讲到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只要我们老师用心,我们都可以找到直观的、贴近主题的生活现象,在课堂的开始,用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等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初中生是好奇的,几乎任何一种情境创设都会激发他们无数的问号。只有带着问题去听课,学生的听课才有目的性,才能够成功的解决课前产生的那些问号。看似很不起眼的几分钟,它却有着无穷的魔力,能够将学生带入充满生机的物理世界。

二、形象生动的语言是降低物理知识抽象性的法宝。

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老师的课堂语言是让学生走进物理世界的钥匙。首先老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生活经验、较强的观察能力、较为饱满的教学情绪和良好的心态,在课堂上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成具体的生活现象、轻松的生活体验。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将抽象的物理课堂变成轻松的快乐大本营。

三、让学生说,让学生问。

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为了整堂课的顺利进行,通常是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更不让学生去怀疑某个观点,只要孩子一张嘴,老师就会说:“老老实实听你的课吧!怎么老是那么多废话!”于是这个同学就在大家的哄笑中闭上了嘴。久而久之,同学们不再怀疑老师讲的任何知识,只要是老师说的话,记下来就是了。课堂越来越安静,老师讲课也越来越顺利,但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却越来越退化,最终出现了一种学生背死题的现象,只要题型稍有变化,丢分是必然趋势,于是这些学生又成了老师眼中死脑筋的笨学生。俗话说:疑问是一切学习的开始。带着问题听课,就能使听课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带着问题听课,还能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这个活动中来,及时理解和消化老师所教的内容。在主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卷面语言的准确性。

四、像文科老师那样,抓住基础不放松。

初中生自制能力差,能够自觉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复习和记忆的学生是少之又少,有些孩子看起来聪明,可是一实践就会发现他们什么也不会,就是因为他们基础不牢,总耍小聪明,对学过的知识一知半解,这对他们的学习十分不利。所以我们理科老师也要像文科老师那样抓基础,这几年我坚持每天进行课堂小考,小考内容并不拘泥于书上的概念,可以是课堂笔记上的成形规律或知识点,可以是一些生活实例,可以是一些典型的实验题,也可以是一道简答题,总之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最开始我给同学们批改小考,慢慢的,他们熟悉了小考的程序,我就开始让学生自批,先用黑笔回答老师的考题,然后再到笔记上、书上去寻找根据,用红笔批改自己的答案,为了避免有些同学偷懒,学生批改完的小考我要收上来一一过目,凡是批改错了的、不批改的都要受到相对严厉的惩罚。学生渐渐的习惯了这种自主的学习方法,做事也越来越认真,学生的基础得到了很好的巩固。我每天都根据学生对不同阶段所学知识的遗忘情况来决定考什么内容,长期考下来,既有效地避免了遗忘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让学生养成了定期复习的好习惯,培养了学生查缺补漏的主动性。通过实践,我觉得这一方法效果甚佳,尤其是对于那些懒散的中等生。

篇6

物理学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生活经验的积累都有较高的要求,这使得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而是让学生长期处在一种胆怯、恐惧和过度焦虑之中,无疑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情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意志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也就是说,我们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而是希望利用物理学科的这些特点,以高中物理课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成为有用之才。

二、转变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以学生为本,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转换教学主体,教师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实践证明,过去在以“教师为本”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充当被动的接受者,无法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在学习物理这门相对较难的课程时就会自然而然产生厌学、怕学的情绪。

教师的教学理念应发生根本变化,由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注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性规格教育向差异性分层教育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三、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高中物理在高中课程中属于相对内容多、难度大的学科,许多学生缺乏学好物理的信心。因此,要想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因为只有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教师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才能有奏效的可能。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由易渐难,通过实际学习的成果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值得强调的是,当课程难度加大到一定程度时,学生的学习信心往往容易出现动摇。此时,教师应该放缓教学进度,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某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的阶段。

四、方法革新,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以下方法的合理有效结合使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口诀法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顽固的思维定式或反复多次出现的错误,运用口诀法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学生开始学习“加速度”时,为避免初中所学习的“平衡力”思维定式的干扰,可以采用口诀:“加速度真神秘,有它没有平衡力;加速减速有正负,牢记这点不会错。”学习电学实验时,可以采用:“大内大、小外小” 和“两偏小、半偏偏小”等口诀。口诀法可以帮助透析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物理模型,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以实现知识的迁移。

2.问题情景法

在课堂教学时,使用“问题情景”法导入新课程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进入到课堂学习状态当中,其次让学生觉得物理的生活性和兴趣性,从而在心理上降低了学习物理的恐惧感。再次,情景问题法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定律时,可以通过设置以下问题情景:“有人在海边游泳时突然发生意外,向海岸上的救生员呼救,请同学们为救生员设计一条用时最短的路径。”将学生迅速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来。

3.情感激励法

从开发学生潜能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应综合考虑学生“知识场”和“情感场”的碰撞,方能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佳状态。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是教师在课堂中应该考虑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喜悦、快乐的心情,积极、热情的情绪,对学生采用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始终觉得每日的物理学习都是在不断进步当中。例如教师在讲述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讲解时自身声调抑扬顿挫的变化和肢体语言的变化来吸引学生学习知识的注意力,可以有效避免学生上课走神的现象出现。

篇7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液体压强是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也是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历届中考中,液体压强都在物理考题中占有一定比重,也是学生较难解决的主要题型之一。液体压强主要涉及物理中的密度、压力、质量、体积等知识点,该部分内容学习对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极高的要求。而且,初中物理液体压强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难题有待解决,只有物理教师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液体压强知识。

在研究物体压强的问题中,常用到公式p=F/s和p=ρgh,但是每个物理公式都有其适用范围,只有合理、灵活地运用公式才能顺利解决问题。

对于形状规则的容器中液体压强而言,这两个公式都适用。由p=ρgh可知,液体压强P和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当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成正比;当液体的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成正比。

当液体的密度和深度都不能确定时,常用p=F/s判定液体压强的大小。利用此法关键是判定液体对容器的压力F与液体重力G的关系(一般情况下,G=F)。

但是,当容器形状不规则(上下粗细不均匀)时,情况就复杂了。并非所有公式都适用而且使用顺序颇有玄机。

例1:如图所示为形状不同的甲、乙、丙三个薄壁容器,它们的底面积都是S,容器内盛有密度为ρ的同种液体,深度都是h,则三个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关系大小如何?

例2:三个质量相同的容器底面积相同,容器内装有等质量的水。关于三个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压力,以及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压力大小关系如何?

所以,综上所述,在研究这一类问题时首先要分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压力(内部问题)和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压力(外部问题)。对于内部问题(液体问题),要先算压强后算压力;对于外部问题(固体问题),要先算压力后算压强。

综上所述,我们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口诀是:内强外力。公式运用的顺序也是固定的。

以上只是笔者不成熟的几点思考,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教育界同仁集思广益,对固体、液体压强计算这个中学物理的重要知识点同时也是难点,做出更多简练精辟的归纳与总结,争取早日让我们的学生能够人人掌握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1]严超.浅析初中物理液体压强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08:29.

[2]惠恩玲,张锦国,拾景忠.谈谈对液体压强的深层理解[J].物理教学,2015,08:34-36.

[3]王少芳.初中物理液体压强难点突破[J].物理通报,2010,08:18-20.

篇8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我们可以这样记忆: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这样叫做简化记忆。

G=mg公式。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式G=mg,可用谐音记忆:大鸡(G)等鱼(等于)摸(m)小鸡(g)。

m=■,可用谐音记忆:莫(m)要大鸡(G)压小鸡(g)。

g=■,可用谐音记忆:小鸡(g)在等(=)大鸡(G)吗(m)?

g=9.8牛顿每千克:可用谐音记忆为,记(g)得九点把(9.8)牛(牛顿)牵克(千克)吃水。也可以这样记,小鸡(g)进酒吧(9.8)。

重力公式G=ρvg。计算重力的公式G=ρvg,其中大写的G可记作“大鸡”,ρ像P字母,V谐音“喂”,g可记作“小鸡”。因此,公式谐音记忆为:大鸡(G)等着(=)放屁(ρ)喂(v)小鸡(g)。

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应满足“一物二力同直线,大小方向等相同。”其中指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这是最容易忽视的,因此二力平衡的条件也可记为:要想吃两个等大的梨(力),可在同屋(物)内同一直线的相反方向去找。这里包含了“同物”“等大”“同线”“反向”四个方面的含义。

二、巧妙理解“蒸发、吸热和致冷”

在物理中,蒸发、吸热和致冷等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但是其形成原因却有点难于理解,对于这样抽象的问题,学生往往理解不了。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而蒸发是吸热却有致冷作用,两种气化方式的不同怎样理解?而且蒸发时吸收热量,为何温度又降低?这些内容往往困惑着学生,是学生学习时的一大难点。

液体蒸发时吸热,即使在常温下也可以进行,但又不像沸腾、熔解有明显的供热源。蒸发只能从周围物体和未蒸发的液体中吸收热量,这样,未蒸发的液体因放热而温度降低。确切地说,吸热的液体是液体中已蒸发的那部分,而放热降温的却是未蒸发的液体和周围其他物体。

三、巧记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物理应用较多的一个定律,准确把握好欧姆定律有利于学生对电学的理解和把握。首先来看一下欧姆定律的因果关系。有人根据欧姆定律I=■的两个变形公式U=IR和R=■,得出“电压与电流强度成正比”“电阻与电流强度成反比”的结论,这是混淆了自变量和函数的因果关系。

电压是电源提供的,其大小由电源及电路结构决定。电阻是由导体的材料、几何形状(长度、横截面积)决定。它们都不随电流强度的变化而变化。恰恰相反,电流的大小是由电压和电阻决定的。这里,电压、电阻的变化关系是“原因”,电流的变化是“结(下转59页)(上接57页)果”,因果关系不可倒置。

假设有人说:“这人长得真像他的儿子,一模一样。”听众一定感到非常可笑。虽然这话反映了两个人相像的事实,但却颠倒了因故关系。只能说儿子像爸爸,不能说爸爸像儿子。用我们方言说就是儿子随爸爸而不是爸爸随儿子。同理,是函数随自变量变化,而不是自变量随函数变化。

巧记欧姆定律:欧姆定律I=■可记作,我(I)有(U)儿(R)子。I是英语的我,U谐音有,R谐音儿。

U=IR可记作,有(U)爱(I)就有儿(R)。

R=■可记作,儿(R)有(U)爱(I)。

四、巧记凸透镜呈像规律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可记作:平行必过焦,过焦必平行。

篇9

一、学生学习行为的习惯培养及“五他法”概述

提高职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面临着诸多挑战,对于学生来说,首先是端正学习态度,随后才是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积极的学习行为。态度决定一切,培养学生学习态度任重道远,过程艰难,并不是在办公室促膝长谈就能解决的。任何成就都是长期坚持的结果,学习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学生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所以,职高学生态度转变的重点在于积极学习行为的坚持。从行为心理学上说,习惯是在一种强化结果上的坚持,且在获得利益满足的情况下,习惯将会长期保持。我在组织学生假期实习时与一名企业管理者交谈,发现他们较早的使用了“五他工作教导法”,取得不错效果。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我进行了方法引进,用以提高学生成绩,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

“五他法”即我讲他听、我做他看、由他试做、我来确认、给予表扬。“五他法”各个步骤环环相扣,是教学的动态提高过程,如果长期坚持,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五他法”实践

1.我讲他听

物理是实践性科目,但少不了理论知识的储备,学习物理首要的就是要掌握概念性知识,进而形成物理知识框架结构,把书“由厚变薄,由薄变厚”。此处的“讲”应该把握讲的内容精准,深度适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认真把握“度”。学生听得懂,才可能坚持往下听。

在“讲”的过程中,也可总结记忆口诀。像寻弹力口诀“接触不接触,拉不拉,压不压”;受力的顺序分析“重、弹、摩擦”;“BIL安培力,互相垂直应注意”;“右行右面向,左行左面向,峰谷两点无方向”等。这种概念的总结,减轻了学生记忆负担。

2.我做他看

“我做他看”是理解物理概念,深化物理理论认识的关键一步,教师应该进行教学案例演示,以形象的事物向学生展示空洞理论。如,我在讲述加速度时,拿来实验器材:小车、滑板,分析得出物体加速度、质量、位移间的相互关系:。再如,分析物体受力,以课本、自行车为例,分析他们受哪些力的作用。并在黑板上画出力的受力方向与数量,标明位置,以口诀“重、弹、摩”为依据先后寻找受力。因物体受力较为复杂,教师应该反复演练,直到学生理解透彻,一步一个脚印,为学生后来学习实践打下牢固根基。

3.由他试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物理理论是通过现实实验得来的,学生要想真正掌握理论,应该亲自动手实践观察。试想,牛顿发现引力之前也没有重力的相关理论,而是在千百次的实验中得出的真理。理科教学常常出现学生能听懂,但到自己动手做时却犯愁了。其实,看似困难的事,多做几次就好了。我在教学中,特意选择了几个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做,第一是书本受力,书本学生手到擒来,无需担心器材。我叫学生轻推书本,书本不动,我让学生分析书本静止时受力的情况,得出:0

4.我来确认

“我来确认”是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学进行批改讲解的过程,是帮助学生改正的过程。如,在修改平抛物体时,大家对合速度难以掌握,受力分析也不全面,对于时间t的把握也不准。这时仔细纠正学生错误,认识物体加速度与合力关系,合速度、位移方向、水平夹角之间的关系,学生在错误的思维中得到解答,豁然开朗,在复杂的平抛曲线运动中得到了全方位的解释,树立了攻克物理难题的决心。

5.给予表扬

表扬是进步的催化剂,自我努力得到肯定,成就感十足。当学生完成了难题,正确应用了知识时,教师应给予表扬。学生在表扬中树立了自信,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每一次的进步,每一次的鼓励,使学生不再感到学习的孤单,而是背后有殷切的期盼,推动了积极学习行为,利于保持爱学习的习惯。在中考中失败的职高学生,一点真情的鼓励,一点小小进步的肯定,都会为他们弱小的心灵带来强烈的进步欲望。

篇10

现代心理学表明:人的记忆分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四个过程。其中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重现的前提和保证,再认和重现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证明。识记是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认识阶段,保持是复习巩固阶段,它们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多物理教师比较重视识记过程――新课的教法研究和改革,忽视了保持过程――复习课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忽视记忆方法指导。这也是物理科教学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生的学习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了记忆才能不断巩固知识,培养兴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知识。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概念、定律和理论,就学生的认识来说,只完成了部分任务: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跃。虽然把学生的认识提高到理性阶段,但它还是抽象的,也就是说,这时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还是不深入、不全面的,甚至还会产生模糊的或错误的理解。在教学中有必要使他们的抽象思维继续发展到具体思维,帮助他们完成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要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实验等复习活动来澄清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混淆,消除疑团或错误的理解,去探索或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物理现象,使他们的认识发展得更全面、更深刻,这就是复习的重要意义。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记”是外界信息在大脑中贮存、编码的过程,“忆”是头脑中提取信息的过程。记忆的大敌是遗忘,而遗忘又是人们的正常心理现象,可以说每个人都有遗忘。与遗忘做斗争便成为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措施。著名的艾宾杰斯遗忘曲线告诉人们:遗忘具有“先多后少,先快后慢”的规律,掌握了这个不均衡发展的规律,就能摆脱学习上迷迷惘惘的初级阶段。将知识有效地储存在脑海里,经久不忘。为此,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当天和第二天及时复习两次,三天后复习第三次,一周后复习第四次,这就是复习的即时性。

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要强化知识在大脑中的印迹,必须采取多次复习,这是复习的反复性。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应遵循先密后疏的规律,当复习到十次以上,记忆的对象就很难忘却了。为此,首先必须充分利用多种复习机会,特别是课前、课后、单元、全章、期中、期末、毕业会考、升学考试等抓住学生积极迎考的心理,反复进行强化,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和分析器官协调活动,使大脑皮层增加重现的可能性,这就是“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的道理。

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用心理学的观点分析,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暂时联系的原理,使识记的对象与主体已形成的经验结构间建立最充分的联系,借以强化识记的效果。针对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以及中学生学习的心理,我认为具体来说,可提倡下列几种记忆的方法:

1.因果法。要弄清物理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内涵与外延才能实现有意记忆,如压强这个概念,从滑雪和步行陷与不陷的不同遭遇入手。经过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分析研究,得出概念和定义式、单位,再进一步扩展到大气压、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应用。这样,因果关系明确,条理清楚,记忆就不会混乱。

2.表象法。利用人们极为熟悉的事例在头脑中的形象性和概括性而引起记忆的方法。比如利用比较“一斤棉花、一斤铁”“大小、形状相同的铜勺和铝勺”来说明密度的两个要索,又将抽象的概念转为具体,使记忆有所依托。往往可达到“一拍即印,一印即牢”的效果。

3.图象法。利用图表述物理的规律直观、一目了然,能有机地将“形”与“理”结合起来,减少记忆的复杂性。例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归纳如右图。

见图想规律,讲规律出现图,就能深刻记忆在头脑中。

4.公式法。利用公式的含义进行逻辑记忆的方法,如定义式的三角形。

即所谓“看公式,记概念,易记又方便”。

5.口诀法。把物理知识编成口诀,顺口溜,简单易记,饶有兴趣,记忆效果好。如托盘天平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可编成口诀:“一放平,二调零,三调横梁成水平。”“指针偏哪,哪边重,螺母反向高处动。”“称物体先估量,左物右码(方)便自己,镊夹砝码需心细,加减对应盘高低”,等等。

6.比较类比法。通过比较两个或两类物理量的某些相同的物理意义,把它们综合起来记忆,会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果,如惯性和惯性定律进行比较记忆,弄清性质和规律的区别,就能从思维的深层次去排除错误的观念。

7.思路法。即拓宽加深课本的应用领域,形成一定的解题策略,规范思维过程,加强记忆。如初中光学作图分类:根据光的传播规律画光路图:(1)直线传播、小孔成像。(2)反射定律:入射线、反射线、镜面三者知二求一,关键是确定法线。(3)折射定律:特点是空气中的“角”大。

篇11

“情景教学”是指运用具体形象的情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能够引起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使他们乐于学习。近年来,我对“物理情景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口诀情景法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中较为顽固的思维定势或反复多次出现的错误,运用口诀情景法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口诀1:学生开始学习“加速度”时,在解答和分析问题中往往受到初中“平衡力”思维定势的干扰,为此,我在教学中编了八句口诀:“加速度真神秘,有它没有平衡力;水平方向有了它,左右两力不等了;竖直方向有了它,上下两力不等了;加速减速有正负,牢记这点不会错。”较好地排除了学生的思维定势。

口诀2:学生在用作图法画“透镜成像”的光路图时,特别是对“逆问题”(已知物像和主轴,用作图法确定透镜凸凹、光心和焦点)重复出现错误的几率较大,对此,我在教学中编了如下口诀:“过光心不弯折,连接物像就可得;过焦点平行射,先作平行光线就明确;平行入射过焦点,要找焦点连像点。”——“凸透镜有虚有实且为大虚;凹透镜只虚不实且为小虚。”(对主轴来讲:物像同侧为虚像,物像异侧为实像。)

二、问题情景法

1.用“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在学习光的折射定律时,我设置了问题情景:“有人在海边游泳时突然发生意外,向海岸上的救生员呼救,请同学们为救生员设计一条最短时间的路径。”这一问题的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的热烈的讨论,有的提出:“最短的路径应是直线。”有的反驳说:“沿直线救人,在岸上跑的时间虽短但在海上游泳的时间将增加,因此沿直线救人所用的时间不一定最短。”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用数学所学过的求“函数极值”的方法,得出了“沿折射定律光线所传播的路径救人,所用的时间最短”的结论,这一结论使学生惊讶不止!有的同学情不自禁地说:“光真聪明!”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几何光学”部分记忆最深,其原因是对“沿光路所用的时间最短”的印象深刻所激发的学习兴趣。

2.用“问题情景”编制试题

在学完“磁场”部分后,我们在期中考试试卷中设计了这样一道“新情景”的物理试题:有一种新的“热电材料”问世,当这种材料的上下两面存在温度差时,在它的两侧将产生电势差。我校物理兴趣小组利用这种新型材料开发了一种新式“磁疗保健眼镜”产品。该产品的构造和原理如下:将“热电材料”做成眼镜的鼻梁托架,材料的两侧与眼镜的圆形金属框连接成闭合回路,当“托架”的一面与人皮肤接触另一面与空气接触时,就会在这两面产生温度差,“托架”的两侧面就会产生电压,从而在眼镜的金属框回路中形成电流,该电流在眼睛周围产生磁场,在一定的磁通量的范围内对眼睛起到磁疗保健作用。由于受季节和地区的影响,为保证磁通量不超过人眼承受的安全范围,必须生产系列产品。当温度差增加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A.眼镜的金属框可采用电阻率小的金属材料;B.眼镜的金属框可采用电阻率大的金属材料;C.增大眼镜金属框的面积;D.增大“热电材料”的厚度

通过对试卷分析,我们发现凡是“背公式、记题型”的学生得分率较低,而平时思想活跃、善于发现问题的学生得分率较高。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并要有“问题”的哲学观: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一方面问题越多问题就会越来越少,另一方面问题越少问题就会越积越多。

三、视觉情景法

1.多媒体视觉情景

利用多媒体(如PPT软件)制作动画片,通过“视觉情景”对物理学中比较抽象和无法“视觉”的知识提供“可视”画面,从而使学生易于接受。如在讲授“光的波粒二像性”,“氢原子的轨道量子化、能量量子化”等抽象和不可见的内容时,我采用“势觉情景”方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实物视觉情景

通过物理实验、图片演示、实物模拟等手段,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情景渲染,通过“真实的情景”强化视觉效果,从而提高记忆效率。如光的干涉(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和衍射(圆孔衍射、圆板衍射、单缝衍射);特别是在讲授“光的色散”时,通过“图像情景”教学提供的视觉信息,使学生平时难以接受的“频率、折射率和光速之间的关系”,在一次教学中就得到较好的解决。通过多次的测试,发现学生对这一问题的遗忘率较其他内容低得多。

四、情感情景法

从开发学生的潜能来看,教学过程应存在两种“场”,一是“知识场”,二是“情感场”,只有当这两种“场”产生“共振”时,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1.动态调节“情感场”

教师在教学中始终保持喜悦、快乐的心情,积极、热情的情绪,对学生采用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对思想开小差的学生采用“情景吸引法”(无声或有声,无形或有形)。通过动态调节“情感场”,使“两场”产生“干涉和衍射”,达到“波动场”的能量合理分配,而不是均匀分配。

2.周期性营造“情感场”

自然规律都是周期性变化的,周期性才表现出丰富多彩性,音乐讲究旋律的变化,书画讲究虚实结合,曲直和谐,没有变化(定数)就没有审美体验,更谈不上审美冲动。因此,在教学中的“情感场”一定要有“变数”,如“有声语言”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的“动与静”,“情绪语言”的“高与低”,“表情语言”的“爱与恨”等。

篇12

初中物理教学涉及许多概念、规律、公式,它们彼此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如何才能很好地记住它们,这对我们学习物理非常重要。为此,笔者把常用的一些记忆方法加以归纳与分析,希望能对物理学习爱好者有所帮助。

一 现象记忆法

如我们跑步时,不小心被石头绊倒、身体总是往前倒。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可记住惯性的概念。

二 比较记忆法

如影与像、惯性与惯性定律、压力与压强、蒸发与沸腾、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找出它们的异同,就能很好地记住它们。

三 浓缩记忆法

就是把定律、概念等进行浓缩,以便于记忆。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为:“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可浓缩为:“物像对称,左右相反”。

四 口诀记忆法

就是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编成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的方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管动与静”。

五 公式记忆法

就是通过记忆公式,来帮助我们记住相关的概念、规律、定律等的方法。如通过公式:P=W/t,可帮助我们记住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

六 单位记忆法

通过记住单位而记住与单位有关的概念。如密度的单位是kg/m3,可使我们很容易记住密度的概念是单位体积的每种物质的质量。

七 推导记忆法

就是通过公式推导,帮助我们记忆相关知识。如由公式:I=U/R和P=UI可推出P=U2/R=I2;由P=F/S=G/S=mg/S=ρgv/S=ρshg/S=ρgh。

八 归类记忆法

就是把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类,以便于记忆的方法。如我们把物理学中的力、电、热、光等部分的单位分别进行归类,记忆起来就比较容易,也不容易出错;我们也可以把这几部分所涉及的公式分别归类,使用起来就不会张冠李戴。

九 顾名思义记忆法

根据物理名称,记住相关知识。如根据“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称,可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十 反忆记忆法

就是根据它们相反或相对的意思进行记忆相关物理知识。如正、负电荷可单独存在,而南北磁极不可独立存在等。

十一 因果条件记忆法

就是因为某个条件而使某个定律、公式可用或不可用。如使用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时,我们很容易混淆,但我们可以用因果条件轻松地记住什么时候用左手定则,什么时候用右手定则。如有力而用左手定则,无力而用右手定则。

十二 图表记忆法

可采用小卡片、转动纸板、列表格等,将知识分类归纳小结,编成图表来进行记忆的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