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程概论范文

时间:2023-08-08 09:23: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消防工程概论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消防工程概论

篇1

1.培养计划“学科知识导向”明显。

查阅地方院校工程类专业培养计划,大多定位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但在如何实现培养目标方面,却呈现出明显的“学科知识导向”,无法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首先,在毕业要求上,多数是“掌握”“了解”某方面知识,对于如何运用知识解决某方面问题缺乏具体描述。对毕业生能力尤其是工程综合实践能力未做明确要求。其次,课程设置上,多数院校工程类专业实践课程比例没超过20%,且实践教学不成体系,实践环节安排脱节,工程训练安排没有系统性。

2.师资队伍普遍欠缺工程经历。

一直以来,高校重学术轻实践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教师队伍中,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绝然分开,且实践教师虽动手能力很强,但普遍学历层次低,理论水平不高;理论教师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高,但不懂也不屑于从事实践教学。教师队伍整体上存在缺乏工程实践经历、工程实践能力弱的先天缺陷。

3.校内实践平台未充分开发利用。

实践平台资源缺乏是大多数地方院校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困境。德、美等发达国家高校工程人才培养都有较为健全的校企联合机制,学生工程能力的训练多在跟学校联合的企业实践基地完成。我国“卓越计划”的实施,就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极力推进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但在目前体制下,地方院校大规模的工程类学生无法全部依靠企业解决工程训练问题,高校的企业实践基地缺乏是不争的事实,高校还必须充分发掘和利用校内实践平台资源。

4.实践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能力培养要求。

实践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为实现教学目标,利用各种教学条件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实践教学活动构成与程序。受重“学”轻“术”理念影响,传统的实践教学目标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没做具体要求,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如工程训练和实习课,多采取“被动接受”模式,学生通过参观工人师傅工艺流程操作获得感性认识,缺乏真实的工程情景体验和动手操作机会,无法从中获得工程经验和感受。实验课主要采取“验证操作”模式,通过教师或个别学生示范操作,验证所学理论知识,虽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但无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这种以传递、验证为主的单一的实践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5.学生能力评价与考核方式单一。

对于学生实践收获的评价,一直因循于传统做法,即实验课看报告;实习、社会实践主要看日记与考勤;实训课看是否遵从老师要求。单一而又流于形式的评价与考核方式,使得教师没有压力,不愿创新,学生只管听话、守规,不愿动脑筋思考和动手操作。

二、地方院校工程教育改革方向

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能力导向”理念。

《华盛顿协议》作为工程教育本科专业学位互认协议,它的互认是建立在培养计划质量达到“协议”标准基础上的。标准提出了毕业生能力必须满足工程实践的7项基本要求,强调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进行工程设计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它将工程人才培养的关注点从“知识教授”迁移到“能力训练”上,显示出工程教育向“能力导向型”转变的倾向。这为我国地方院校工程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2.美国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工程教育界针对工程教育过度学科化、专业化,掀起了“回归工程”运动,各高校积极推行工程教育改革:重新修订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整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特别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的工程设计训练,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强调工程教育的综合性、系统化。这与《华盛顿协议》注重培养毕业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教育理念一致,表明了世界工程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3.现代企业的期盼与要求。

现代企业涉及的一些工程项目庞大而复杂,工程技术人员要圆满完成任务,必须要具备团队协作精神,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以及强烈的市场、安全、质量、法律意识和积极进取、认真负责的品质。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以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的“大工程”素质。企业的现实需要,也为地方院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指明了目标: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为主。为此,在培养计划的修订与实施过程中,必须体现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大工程”教育。

三、保证工程教育“能力导向”实现的措施

地方院校工程教育改革,必须遵从现代企业需求,借鉴美国工程教育改革经验,依据“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倡导并践行以能力培养为主的“大工程”教育观,着力培养学生的“大工程”能力。

1.做好工程综合能力训练的顶层设计。

所谓顶层设计,就是在重修培养计划时,根据“大工程”能力的结构组成,按照以工程学科理论知识为主线,工程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培养过程和课程体系安排与设置:(1)设置体现学生综合素养目标的通识课程模块。含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和大量跨学科的综合性选修课。(2)设置体现学生专业素养目标的学科基础理论课程模块。按照工程综合素质培养要求,进行工程学科基础理论整合,实行工程大类培养。让学生通过这一模块的系统学习,能灵活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工程设计,提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设置体现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目标的工程训练课程模块。工程能力分工程基础能力和工程综合应用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创新的一般认识规律,构建多学科融合的模块化、项目式工程训练的塔形工程训练课程体系。处在“塔”底的是工程认识环节,主要是配合大一新生的工程类公共基础理论课程,而设置的一些基本型和综合性工程实践项目,如机械认识与拆装等,意在培养新生基本的工程背景知识和初步的工程意识。在“塔”的第二层是基础工程训练环节,主要配合大一、大二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模块而开设,如金工实习、数控实习等,意在让学生将所学工程基础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强其工程基本技能的训练;并适当增加一些综合训练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塔”的第三层是实验及现代工程训练环节,主要配合大三学生的主干专业理论课程模块而开设。每门课由实验、实习和训练模块构成,含选修和必修。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或亲自动手操作,或与团队合作完成一些研修性的动手动脑项目。意在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团队合作及创新精神。“塔”尖部分是综合与创新训练环节,主要针对高年级部分思维活跃、创造欲望强、对工程设计制造兴趣浓的学生特意打造。除了个别综合性项目为机、电类专业学生必修课外,其他均为创新性项目,目的是为这些学生提供创新能力施展的空间。

2.构筑校级工程训练平台。

整合校内优质实践教学资源,构建校级工程训练中心,并借助“质量工程”的省级、国家级工程训练中心培育项目建设,加大投资力度,打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集实验教学、工程训练、生产实习、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等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式、开放型的工程训练平台。其中,全方位指的是中心运作兼顾教学、研究需要和市场经济效益,为全校教师教学科研提供实验支持,为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提供系统化服务,为校企科研合作提供全面支持;综合式指的是中心为大学生提供的工程实践训练内容包含设计、制造、控制与管理等方面;开放型则是中心面向学生培养全过程需要,实行全天候开放,为教学、科研、成果孵化、人才培训、终身教育提供全面服务,实行开放型管理运作模式。

3.加强师资队伍工程能力建设。

首先,建设一支结构合理、能力强的专职实践教师队伍。聘请专业造诣深、教学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当实践团队领头人,吸引一些对实践教学感兴趣的优秀师资加入实践教学队伍,建立既热爱实践教学,又懂理论教学,并具备较强科研创新能力的专职实践教师团队。其次,以校级工程训练中心作为青年教师工程能力训练基地。配合青年教师入职培训,要求所有青年教师上教学岗前,根据所授专业不同,必须在中心进行3个月到1年不等的工程实践认识及训练,把培养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作为青年教师“过教学关”的重要内容。再次,对兼职承担部分实践教学任务(毕业实习、设计等)的教师,要分批组织其深入企业、产学研基地参加工程实践。最后,引进实践教师时,注重对其实践能力和教学潜力的考查。最后,吸纳大中型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加盟实验教学队伍(兼职或引进)。

4.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改变过去实践教学完全由教师主导,以演示、验证为主的单一化的“被动接受”与“验证操作”模式,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师生共同探究”模式,以各类实验项目、课题和多种层次的创新实践竞赛为载体,通过师生互动、团队协作,全面实施学生“4C能力”(Confidence自信,Cooperation合作,Communication交流,Creation创新)训练改革,使学生的工程实践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培养和提高。“情景模拟训练”模式,对一些模块化的工程训练项目,模拟企业化训练环境,让学生模拟现实中的角色,按角色要求分成技术设计组、现场技术服务组、生产计划组、物资供应组、现场管理协调组、质量监督检验组等,各人扮演各自角色,和同伴协作完成项目任务。“自由创新活动”模式,配合一些课外创新实践项目,工程训练中心开辟“创新活动教室”,鼓励学生跨年级、跨专业自由组合成项目组,自主组织与管理课外创新活动,自主开发项目,自由安排小组研究、设计、试验、制造产品的时间。实行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组织、自主管理、自主研发、设计并分工合作、动手完成产品的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科研创新过程,享受创造创新的快乐,激发更多的创新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指导教师起指点、引导和监督、考核作用。

篇2

1.基础性强,在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这类课程一般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程,甚至是核心课程,它的实用性也较强,如果掌握不好,将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发展。

2.理论性强,知识点多。这类课程需要的前置基础知识起点高,有些甚至要用到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导数等知识;同时这类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方法)较多,内容点多面广,系统性强,知识点间的衔接紧密,高职生自学课程的难度相对较大。

3.以理论讲授为主。大多数教师的做法是运用PPT课件逐章逐节讲解教材理论知识,而这类课程配套的实践环节则相对较少,甚至完全没有。

二、工科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1.教材处理简单粗糙。一是不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在教学观摩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在讲授《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时,由于忽视课程前置基础知识的铺垫,致使一些学生难于听懂教学内容。二是忽视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表现在教学内容照本宣科,没有主次之分,也没有相关课外知识的延伸,PPT 课件中的内容几乎就是教材基本知识点的逐一呈现,结果学生是雾里看花,一知半解,抓不住重点。三是教学内容偏离高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例如,有些教师过分拘泥于公式或结论的推导过程,却忽视了公式或结论的理解和应用。

2.课堂教学模式欠佳。尽管大部分教师能使用PPT课件来上课,但大都推行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作用无法得到真正的调动和发挥,致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乐趣和激情,甚至对课堂感到厌倦和无奈。与此同时,课程的平时考核自然也就偏重于考核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以及学生课堂纪律的表现,而忽视对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激励和考核。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现象普遍持绝对化的禁止态度,而很少考虑是否可以因势利导、变害为利。

3.学生的实践需要有所忽视。由于工科类专业理论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在总学时数一定的情况下,大多数教师往往忙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讲授任务,以至忽略了本来就偏少的实验或实训内容。调查中发现:验证性实验通常被忽略,甚至连一些探究性实验也不做,课程教学几乎变成纯理论的讲授或PPT 课件的展示,结果学生兴趣被压抑,应有的动手机会被剥夺。同时,教师很少顾及学生的自主性课外实践活动,普遍缺乏利用已有资源开发新实验(实训)设备的意识,能在其中有所作为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

三、工科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做法

为了探求提高工科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笔者组织了一个由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师为主,专兼职督导、学生代表参加的教改研究团队,以所任教的2013 级、2014 级相关专业理论课程为载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模式、实践环节等开展一系列为期一年的教改试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如下:

(一)端正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工科类专业培养的不是研究型理论人才,而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首先,我们针对高职生的知识基础以及专业理论课程的特点,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对配套教材的内容进行有的放矢,即删除一些推理性的、推导性的过渡性内容和介绍性的章节,而对一些确实不能省略的环节,则用PPT 来呈现;与此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一些实用性结论或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说明。这样做不但抓住了重点,精简了课堂,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的工作也变得轻松而富有效率。其次,我们在备课时要恰到好处地补充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知识来充实教学内容。例如,我们在讲授《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中关于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这一节内容时,就以导弹制导系统和GPS 导航系统为案例,配以图片、视频资料进行讲解,结果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气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三,我们在教材的具体应用方面做到与时俱进。由于一些原因,教材内容总是相对滞后于相关技术发展的现状,例如教材《供配电系统》中关于常用照明光源的描述,就没有介绍现在已经成熟并已经普及推广的LED 光源再如其中关于输电方式,只介绍了目前传统的、主流的交流输电方式,而新兴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直流输电方式并未作介绍。为此,我们应及时将最新的相关技术资料整合补充到课堂教学设计当中,使教学内容更具前瞻性和完整性。实践表明,这种变固化的课本为灵活教材的做法,可以扩大学生视野,既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也有利于教师养成一个良好的教学习惯,对教师自身的成长和课程教学目标更高层次的实现都具有现实意义。

(二)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模式

一是变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导法,教师从传授者角色变为课堂活动的导演,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课堂活动的主角。例如,在提示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把教材刻板的知识点细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题型,采用抢答、轮流答题或随机点名答题的方式推进课堂活动。二是尝试师生角色互换。先安排一段时间给学生预习教材内容,然后由学生就其中的知识点提问题,让教师来回答,最后由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的质量进行点评、补充和归纳。三是因势利导,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将课堂玩手机的消极行为变成积极的学习行动。例如,我们针对教材中出现的一些生僻的学术名词或相关的课外知识问题,让学生通过手机互联网去搜索答案,然后对学生提供的答案进行评价和小结。这种手脑并用、兴趣与学习相结合的自觉行动,学生不但喜欢,而且非常有效。四是改进课堂评价模式,将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作为期末总评成绩的重要考量,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参与、主动有为。实践表明,通过以上措施,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教学活动变得富有成效,师生在课堂中都感受到了乐趣和满足。

篇3

1.建筑安全方向课程设置

武汉工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于2001年建立,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专业建设遵循“加强基础、拓宽口径、重视实践、培养能力”的指导方针,近几年就业率一直为100%。同时根据我校办学条件,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校安全工程专业设立非煤矿山安全、建筑安全、化工安全等三个专业方向,其中建筑安全方向就业人数占毕业生的40%以上。

根据“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09),安全工程专业建筑安全方向课程包括: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地质、工程CAD、岩体力学、工业通风、消防工程学、建筑安全、防灾减灾工程学等理论教学课程;消防工程学、防灾减灾工程学2门课程设计及6周的创新能力培养计划,10周的实习环节,建筑安全方向教学过程覆盖7个教学学期[1]。

2.建筑安全方向配套实践教学资源

为了提高建筑安全方向教学质量,专业教学中充分利用结构实验室(和土木工程共建)、专业机房、通风防尘实验室、消防工程实验室,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专业拥有可靠的实习基地,与武汉市政、关山消防、安全评价机构、武汉工程大学大冶校外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等单位签订实习协议,保障实习等建筑安全方向实践教学过程。

二、武汉工程大学大冶校外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概况

1.示范中心建设基本情况

武汉工程大学黄石市大冶校外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地区,由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于2005年开始建设,属于校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中心主任负责制。并于2008年成功申报为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示范中心主要依托黄石市大冶铁矿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为主体,并辅以大冶铁矿周边区域相关单位的实践教学资源,可满足我校采矿工程、选矿工程、安全工程、土木工程等多个专业学科的各类实践教学需要。示范中心每次可同时接纳实践教学的学生为60人,通过合理安排各类实践教学的时间,每年可完成总学时达50000学时。

示范中心现有固定实践教学管理人员16名,其中正高级职称占31.3%,副高级职称占50%;校外兼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26名,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占61.5%。同时根据本学科国内外最新技术的发展状况,每年对中心内的人员开展培训工作,以保证该中心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2.示范中心实践教学活动执行情况

大冶校外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实践教学体系是按新世纪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综合性、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求,以专业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来编制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计划,并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由浅入深、相互交融地合理设置实践教学项目。按此原则并结合中心实际情况,示范中心设置的主要实践教学项目内容具体包括相关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以及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这些实践教学项目均体现在各专业培养方案之中。通过这些实践环节的教学,不仅可达到理论知识学习与工程实践训练的协调统一,而且可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示范中心开展的实践教学项目均以实践教学单位的实际工程为背景,完全结合工程实际情况。

在实践教学过程当中,示范中心充分发挥武汉工程大学的人才与科研优势,大力加强与实践教学单位的科技合作,近几年针对生产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和难点,积极组织师生们进行专题研究,已完成高陡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安全监测技术、矿山规划以及工程管理等科研合作项目10余项,研究经费达200余万元,与实践教学单位建立了良好的科技协作关系,这些研究成果反过来又极大地丰富了实践教学中心的教学内容。[2]

三、建筑安全方向实践教学改革

1.实践教学环节整体性优化

学生在示范中心内完成10周的实习教学,结合建筑安全方向专业课程,对示范中心内的建筑概况有了基本的认识。可以将大冶校外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安全设计为一个大的课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各个课程的子课题的分步设计。对示范中心内的工业民用建筑按照功能分区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完成《安全系统工程》、《安全评价》、《安全管理》设计内容;对厂矿的通风除尘系统、防火系统等专项设计,完成《工业通风与除尘》、《消防工程学》课程设计;对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开采复垦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进行灾害防治专项设计,完成《防灾减灾工程学课程设计》。

结合示范中心建设,聘请示范中心相关方面的技术专家参与实践教学的选题、指导和应用工作,一方面解决专业指导教师偏少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设计结果在示范中心应用的可行性并及时提出反馈意见进行修正和完善。合理设计的结果除了完善学生的课程设计环节外,还能以报告的形式提交给其他单位用于指导基地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

2.实践教学环节时间衔接优化

实践教学环节在时间上也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在前期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有意识的引入课程设计所要的工程资料,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根据个人兴趣进行选题、3~4人自由结合分组,进行设计资料的前期收集工作,并与指导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可行性分析讨论,筛选出适合于本组的课程设计题目。同时后续课程设计中的一些原始数据部分也来自于学生前期课程设计的结果,设计内容也是对前期设计薄弱部分的一种补充和完善(或者整体安全系统设计中某一专项安全设计的展开)。这样也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以教师为指导的前提,充分肯定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主体地位[3,4]。

示范中心实践活动中,学生利用实习环节的参观、跟班检查等,收集的现场资料作为实习的基本环节也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在第5学期《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中,专业学生对示范中心内各个环节的建筑系统安全组织、安全设计等有了初步的分析和认识;第6学期,完成《安全评价》和《安全管理》学年论文,论文结合《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的初步分析结果,对建筑结构、通风、消防、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救援预案、职业卫生防护等提出针对性地安全技术及管理对策措施[5];第7学期进行的《消防工程学》、《防灾减灾工程学课程设计》同样会使用建筑安全评价结果的一些基本参数,这些专项安全设计可以看做建筑安全评价相关章节的一个展开;把前述所有资料进行综合也可以看做第8学期毕业设计的结果。当然所有的设计工作都是依据系统安全的理论指导。

3.实践教学环节团队协作优化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教研室和武汉工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院级)相结合,进行教学、科研和日常的综合管理工作,专任教师专业覆盖矿井通风与安全、岩土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地质工程、消防工程、遥感技术等。实践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集体智慧,在设计、实习、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中群策群力。

篇4

一、引言

自设立“安全工程”专业以来,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都带有一定的行业特性,涉及如能源、化工、建筑、机械等诸多行业[1,2]。国内外高校安全工程本科生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个是强调行业特点而忽略了安全科学的共性,另一个是过分强调安全科学的共性而忽略了各自行业的特殊性[3]。安全科学与工程成功申报一级学科对安全工程的定位和发展以及高校安全专业办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拓宽了思路。青岛理工大学为编制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深入全国10余所代表性高校、工矿企业进行了大量前期调研和探讨,为构建凸显青岛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分析

(一)学校的办学特色及优势学科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建筑、环境市政、能源机械等学科特色鲜明,依托优势学科群,学校大力发展安全相关类学科,其中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安全工程专业依托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蓝色经济区工程建设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城市灾变预防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能源与环境装备重点实验室等良好的实验和工作条件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土木建筑施工安全、工业生产安全等特色培养方向。

(二)安全工程专业目标及定位

胶东半岛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还有以油气安全为主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煤矿安全为主的山东科技大学、以化工安全为主的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依托学校及自身优势形成了土木建筑施工安全为主的特色培养方向,与上述高校形成错位培养。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立足为土木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加工及制造业等行业输送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掌握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安全工程设计、风险评估与咨询、安全监管、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工作的能力和素质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专业人才。1.社会需求及政策要求。(1)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安全生产事故易发多发,总体形势依然严峻。(2)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除矿山、建筑、危险物品等高危险行业外,一般工业企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3)国家《安全生产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为安全生产领域培养一批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2.就业情况分析。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历年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毕业生几乎全部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每年约1/3以上的毕业生考取国家“211工程”等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学生就业单位多以中建、中铁建、中交、华润等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涉及土木建筑、石油化工、机械、船舶、安全生产服务中介机构、政府部门等各类企事业单位。由于历届毕业生在单位的优良表现,就业单位(如中建八局等公司)优先招聘本校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3.毕业生就业前景分析。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一定规模的企事业单位必须配备专门的安全工作人员,这给毕业生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市场,此外,国家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得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愈发乐观,就业率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三、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特色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思路

1.课程设置情况。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知识划分层次,课程分为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课模块。每个模块包含必修和选修两部分。专业课模块是建立在前两个模块基础之上的,培养学生胜任未来职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安全工程专业概论、火灾爆炸预防控制技术、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学原理、安全管理学、机电安全工程、安全评价、工业通风与除尘等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建筑安全、工业安全、公共安全三个方向,其中以建筑安全方向为主。2.第二课堂。本专业设有外聘专家委员会,包括政府安全管理部门人员、企业安全管理者等,专业不定期邀请校外专家为学生做讲座,从不同角度讲述实践中的安全管理知识或经验,丰富学生课堂外的专业知识。本专业有校外实习基地,可以进行实习。自大学一年级实施本科生专业导师制,成立科研小组,协助导师完成科研工作,锻炼学生科研能力。

(二)土木施工安全特色的体现

土木施工领域主要包括房地产及商业地产、地下工程以及道路桥梁、码头等。相关的作业种类包括建筑施工、机械加工、电气作业、爆破等。在学科基础和专业课模块中设置了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概论、工程测量、地下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及安全、机电安全工程、建筑消防工程、建筑安全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等课程,构建土木工程与安全工程基础理论、土木工程(含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建筑消防工程等安全工程技术与管理课程体系。

(三)大安全多学科能力的补充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从跨学科课程、跨门类课程、专业选修课选择相应的课程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补充。

四、土木工程施工安全实践能力培养

(一)开展实践教学情况

安全工程系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定期召开由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政府部门参与的专业建设研讨会和产学研座谈会,并成立了外聘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已与中建八局等十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就业实践和产学研平台。学生可以在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进入这些企业,既有利于学生的实习和就业,也为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平台。

(二)创新创业教育

每年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召开会议,联系企业到校园内举行招聘会。创业方面,为学生讲解最新的政策,提供专业技术支持。鼓励学生申报专利。另外,青岛理工大学有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帮助。

(三)科技竞赛

本学科教风和学风严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挑战杯、科技创新、创业设计等各类大赛。

五、结论及展望

强化建筑安全特色,同时根据需要在建筑安全方向注重建筑施工与建筑消防并进,一旦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建筑施工安全方向的就业机会势必会减少,而另一方面消防人才开始紧缺,我专业近两届也有毕业生开始进入消防部门工作。同时加强发展建筑施工涉及的工业生产安全方向,如建筑施工涉及的机电安全、特种作业安全等。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已经列出了多门消防安全和工业生产安全的选修课,做到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

[1]翟小伟,邓军.突出行业特点的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1):90-94.

篇5

建设项目投资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活动,同时也是一项高投入、高回报和高风险的事业。选择最佳的建设投资方案,不仅能改善人们的使用条件,还能为投资者自身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同时,良好的建设投资方案,还应较好地协调人、建筑和社会的关系,有利于自然与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围绕这一目标,本文深入探讨了价值工程理论在建设投资方案比选的中的应用模型。

1 价值工程理论

价值工程理论是一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技术,它把提高功能和降低成本统一在最佳方案中[1]。价值工程中的“价值”是指物品的效用(功能)与费用(成本)的比值。功能是对象满足某种需求的一种属性。成本指整个寿命周期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费用之和,它由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两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以最低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就是价值工程活动的宗旨。

2 价值工程的工作内容

根据以上的工作程序和步骤,价值工程的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收集资料。在确定了价值工程的研究对象后,首先收集项目基本概况和业主的使用要求,以及相关的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资料。

(2)功能分析。功能分析包括功能定义、功能分类和功能整理。即首先确定分析对象的功能有哪些,其次比较功能的重要程度并确定功能的类型,如必要功能和不必要功能、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使用功能和美观功能等,最后用功能系统图来表示功能间的“目的”和“手段”关系,并去除不必要功能。

(3)功能评价。功能评价是用量化的手段分析对象的功能和成本,求得价值系数,它是功能评价的主要尺度。

(4)方案评价和创新。根据价值系数,对方案进行评价。若价值系数小于1,则原方案需要进行创新。首先是寻找是否有其他方法可能实现相同功能,尽可能多的提出改进方案;然后分别计算各改进方案的价值系数,对各改进方案进行价值分析,最终确定最优方案。

(5)方案实施与后评价。将与新方案有关的所以技术经济资料编写成正式提案付诸实施,并对实施方案的技术、经济、社会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而功能的实现是企业和用户共同追求的目标,故价值工程着眼于产品的功能分析[2]。应用价值工程理论,只有通过功能分析,才能了解现有功能的性质,明确功能的满足程度及各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为研究功能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最终确定满足功能要求所需的最低成本方案。可以看出,良好的功能分析的前提是建立可靠的评价指标体系。

3 确定项目方案比选指标体系

确定项目方案比选指标体系的出发点是研究对象各组成部分功能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整个系统的影响,这就要将研究对象的各影响因素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考虑,建立递阶层次结构。这种这种结构即为评价指标体系。一个指标体系就是一个特殊形式的系统,由功能系统图获得的递阶层次结构就是确定项目方案比选指标体系的依据。

高校建设项目方案比选的指标体系的确定除应考虑功能因素和技术因素外,还应考虑项目所处的环境。环境的优劣不仅取决于物理环境本身,还受其周边建筑质量高低的影响。著名的建筑学家贝聿铭曾经说过:“建筑设计有三点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首先是建筑与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 [2]。高校建设项目方案设计首先应适应周围环境,与校园内的其他建筑融为一体,其次应注重校园文化内涵的设计,做到在该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下,建筑体现该校园的个性与文化。

高校教学实验楼是综合性建筑,其功能指标可涵盖的范围比较大,按项目建设的专业类别可分为:结构工程、给排水及暖通消防工程、电气安装工程、装修工程等。根据学校的实际使用要求,考虑建筑的教学和实验功能、建筑物的安全需求、建筑对校园环境的影响等,摒弃部分需要建设考虑的技术因素,其功能指标可分为[3]:

(1)基本功能

教学楼项目的基本功能就是满足学校教学的需要,即必须能够安全可靠地保证不少于 多少人同时上课和实验的教学条件,体现建筑的适用性。

(2)辅助功能

方案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还应考虑优化建筑造型。美观且独特的建筑造型、宏伟壮观的建筑形象使得教学实验楼不仅仅是一座功能性建筑,而且体现学校的形象,强化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此外,在建筑中应用节能环保材料等,以提高学校的投资效率,体现建筑的经济性。

(3)其他功能

建筑外立面装饰的类型和所选用的材料以及室内装修的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的舒适性。同时,建设周期也影响着项目方案的确定。

教学综合楼项目方案比选的功能指标体系如图2:

4 结论

指标体系的确定对项目方案比选尤为重要,本文试图确定了教学楼项目的方案比选指标体系,以期对价值工程的开展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乃静. 价值工程概论.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200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207-03

工程估价课程是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全国凡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按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均开设了这门课程,而且在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给排水、建筑环境等建工类专业也开设了这门课程。由于各校对这门课程的内容理解不一样,导致了课程名称、开课学时、选用教材的五花八门。就工程估价课程定位、内容扩展及教学方法等问题,笔者结合我校进行的工程估价精品课程建设,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供同行参考。

一、工程估价课程的基本内容

“工程估价”应是一个有特别含义的专有名词,来源于过去常用的“工程概预算”,其目的在于有效的确定和控制建设项目的投资额度,进行人力、物力、财力的准备,以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自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出台后,应当界定一个新的专有名词叫“工程计价”,其含义是工程造价的计算。工程计价过程包括工程估价、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其中工程估价是开工前的预先计算,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是竣工后的实际计算。由于工程估价过程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所以工程计价全过程就包括了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全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于2013年10月制定的《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中规定,工程估价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主干课,归属在“管理学理论和方法”知识领域内,建议开设48学时,课程的知识单元和知识点要求为:工程估价基础知识2学时,内容包括工程估价的含义、工程估价过程、工程估价依据;工程费用结构4学时,内容包括工程项目投资组成、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的构成、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构成、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构成、预备费和建设期利息;工程定额6学时,内容包括工程定额概念与原理、工程定额的编制方法、建安工程人、材、机定额消耗量确定方法、建安工程人、材、机单价的确定方法、计价定额的编制;工程量清单8学时,内容包括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编制原则及指导思想、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投资估算2学时,内容包括投资估算的基本原理、投资估算的特点、投资估算的作用、投资估算的常用编制方法;设计概算4学时,内容包括设计概算的基本原理、设计概算的特点、设计概算的作用、设计概算的内容、设计概算的编制与审查;施工图预算5学时,内容包括施工图预算的基本原理、施工图预算的特点、施工图预算的作用、施工图预算的内容、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与审查;工程招标控制价与工程投标报价5学时,内容包括工程招标控制价的编制方法、工程投标报价的编制方法;工程结算8学时,内容包括工程变更与合同价调整、工程索赔、建设工程价款结算、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和应用、工程结算的方式、工程结算的方法;竣工决算4学时,内容包括竣工决算的内容、竣工决算的编制方法、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确定、保修费用的处理。从上述文字不难看出,《工程管理专业规范》规定的工程估价课程内容已突破其定义的范畴,实际涵盖了工程计价全过程。但其中面向具体工程对象,如房屋建筑和装饰工程、建筑安装工程的计量计价问题没有明确要求,也就是应体现“读图、列项、算量、套价、计费”这样一系列环节在操作上的技术方法问题没有明确要求。

二、工程估价课程的作用定位

《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中明确,工程管理的主干学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综合掌握与工程管理相关的技术、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具备在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进行设计管理、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的基本能力,具备发现、分析、研究、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综合专业能力。从上述文字中不难看出,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是管理类人才,应具备“投资控制”的管理能力。所以工程估价课程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要求仅只是形成一种管理能力,而不是形成能够计量与计价的技术能力。根据2012年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原工程管理专业已分拆为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三个专业。笔者认为:工程造价专业意在重点培养具备工程技术及工程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造价全过程确定与控制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能力:①应用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②应用建设法规的能力;③应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计量计价的能力;④从事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能力;⑤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⑥完成注册造价工程师基本训练,获得相应岗位从业资格证书的能力;⑦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管理的能力。工程造价专业其核心能力是工程计量计价的能力,所以工程造价专业相对于工程管理专业来讲更具有专业性和应用性,因而工程估价课程对于工程造价专业来讲是一门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主干专业课程。

三、工程估价课程的内容扩展

工程造价专业面向的工程领域应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即可以是大土木工程的一切领域,按国家《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对专业工程的划分,可能涉及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仿古建筑工程、通用安装工程、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矿山工程构筑物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爆破工程等九大工程领域。一般在土建院校开设的工程造价专业,至少也应当涉及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通用安装工程、市政工程、公路工程等工程领域。鉴于此,笔者认为工程估价课程对于工程造价专业来讲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而是一组系列课程。工程估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定名一门“工程估价基础”的课程,用32学时来讲授前述《工程管理专业规范》规定的工程估价课程内容,而将面向不同工程领域的计量计价问题分别设置“建筑工程计价”、“建筑安装工程计价”、“市政工程计价”、“公路工程计价”等专业课程,据此构成工程造价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体系。对于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给排水、建筑环境等专业,只须开设“工程估价基础”一门课程。建筑工程计价课程基本内容为土石方工程、桩基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及钢筋工程、木结构工程、金属结构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楼地面装饰工程、墙柱面装饰及幕墙工程、天棚工程、油漆涂料裱糊工程、门窗工程及其他装饰工程的计量计价;建筑安装工程计价课程基本内容为房屋建筑配套的给排水工程、电气照明工程、采暖通风工程、消防工程、管道及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计量计价;市政工程计价课程基本内容为城市范围内的土方工程、道路工程、桥涵护岸工程、隧道工程、市政管网工程、路灯工程、绿化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计量计价;公路工程计价课程基本内容为城市范围外的路基路面工程、桥梁涵洞工程、隧道工程、安全设施及预埋管线工程、绿化及环境保护设施工程的计量计价。

四、工程估价课程的教学方法

工程估价课程是涉及多种工程技术综合应用的复合性课程。前期一般应开设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含建筑构造)、土木工程材料、施工技术、工程结构、建筑设备基础、道路桥梁工程概论、市政工程概论、建设法规等课程,后续一般也应开设造价软件应用课程和相应计价的课程设计。

作为具有工程技术综合应用特点的复合性课程,工程估价的教学应当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计量与计价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要针对具体的工程对象,按照“读图―列项―算量―套价―计费”的“五步法”展开教学,教会学生计量计价的基本技能。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最好具备造价工程师资格,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讲授知识要点和规范条文,应结合适当的工程图纸,从读图到列项,再到算量并套价的全过程,一点一滴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与技能。教学中还要做到“讲”与“练”结合,课后布置适量作业,在学生独立完成后,安排出一定时间专门讲如何解题,将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建平,吴贤国.工程估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篇7

安全科学是研究人类在生产过程和生活活动中技术事故和危害的科学,它是研究事故或危害的产生、发展规律以及预防的现代科学技术。安全工程是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综合学科的重要分支学科,是以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发生的各种事故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总结、分析已经发生的事故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的有关知识,识别和预测生产、生活活动中存在的不安因素,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的科学技术知识体系。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追求安全、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这使得安全工程学科的研究领域由过去以研究生产领域问题为主扩展到生活安全、生存安全领域,大大拓宽了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范畴。

安全工程专业的高等教育是培养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安全科学与技术能够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安全工程专业作为安全学科的本科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复合型高级安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安全工程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将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的安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有必要对本学科的内涵、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我国,安全科学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崛起和90年代初期的徘徊后,在新世纪已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安全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术界和整个社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和提高。这说明科技界已从更深的层次认识到了安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自身安全的渴望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

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是近年来我国高校纷纷设置的新学科和热门学科,2001年只有30所,而2004年就有68所大学招收安全学科本科学生。为了培养安全科学领域急需的各种人才,身处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师,努力组织教学,突出专业,有的侧重于采矿、化工、航空等行业工程技术,有的侧重于消防、空调等公用工程技术,极不统一。这样由高校一厢情愿地培养的特定行业或某一专业的安全工作人员,非但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反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才浪费,同时还使某方面的人才短缺。可见,安全科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更多深层次的问题,特别是面对21世纪的新技术革命,安全科学如何完善和发展自己的学科体系,进行安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已成为安全科学建设中一个亟待研讨的重要课题。

二、河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现状

河北理工大学是河北省内重点发展的骨干大学,其下属资源与环境学院从事矿山安全技术、采矿技术、爆破技术和地质的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采矿工程专业硕士授予权,涉及安全工程的许多课程已开设多年,不论是教材建设,还是教学研究,都有坚实的基础。

河北理工大学于1958年建校就设立采矿工程专业,1993年获得采矿工程专业硕士授予权,2002年获得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硕士授予权,在此基础上,我校在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安全工程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收首届本科生,主要学习矿山与地下建筑、交通、航空航天、工厂、物业、商厦与地面建筑的灾害防治技术及工程和通风、净化与空气调节、安全监测与监控、安全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监察和管理等专业知识和实践。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安全科学、安全工程及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在安全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化工、建筑、交通运输、大型工业企业等部门,培养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环境监测与监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科研单位、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厂矿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矿山与地下建筑、交通、工厂、物业、商厦与地面建筑的灾害防治技术及工程和通风与除尘、安全监测与监控、安全监察与管理等工作。

三、河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指导思想

课程设置要明确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遵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秉承“崇术重用”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精心设计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方案在设计上要实现“五个明确”:明确宽口径的专业教育思想,明确扎实够用、科学先进的教学内容体系,明确稳定与灵活的课程设置结构,明确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明确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并行的教学模式。

2、基本要求

(1)根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以及各专业委员会的相关要求,进行专业教学内容的设计。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大专业知识结构调整力度,以课程模块的形式合理设置专业方向,以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2)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要进一步提高必修课的质量,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上机、实验等实践环节,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结合专业教学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认真研究在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和社会、科技、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内容、途径和方式。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出发,对实验、专业实习、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科技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整体、系统的优化设计,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在总体培养目标中的作用。要把基础教育阶段和专业教育阶段的实践教学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4)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教育、教学、课内课外等各个环节的共同作用,将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验、自主设计和自主实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实践教学活动,要有计划的组织开设如数学模型、电子设计和机械设计等方面的选修课,组织各类科技竞赛,要倡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促进学生在以学习为主的条件下,逐步实现由单纯的学习知识向学习知识与发现、发展知识相结合的转变,逐步形成创新教育机制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

3、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是教学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课程体系设置必须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颁布与实施(2002年)以来,政府、企事业用人单位对复合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长,同时也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提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新思想观念,拓宽专业口径,改革内容方法,加强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思想,采用“一减少、两增加”的方法,即减少专业课学时,增加基础课学时和增加新的专业方向,加强基础,淡化专业,灵活培养为原则,跨学科组织教学,横向设置专业并充分考虑社会需求,进行安全工程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平台+模块”结构进行设计。包括通识教育平台、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分流限选模块、任意选修模块和实践教学环节等部分。

(1)通识教育平台:包括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原理、纲要、概论、基础等课程是全校学生的必修课,占理论教学总学时的30%。

(2)公共基础必修平台:包括各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如数学类、大学物理、化学类、机械类、力学类、计算机类和电学类等课程。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在此平台设置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机械制图、普通化学、物理化学、电工电子学、线性代数、工程力学、概率统计等课程,占理论教学总学时33%。

(3)学科基础平台:主要包括安全学原理、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心理学、安全法律法规等,占理论教学总学时的14%。

(4)专业选修模块:专业选修模块按照专业特色设置矿山安全、消防安全和化工安全三个模块。其中矿山安全模块设置矿山地质学、采矿学、通风工程学、矿山安全工程等课程;消防安全模块设置燃烧学、防火与防暴、消防工程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化工安全模块设置化工原理、化工工艺、工业防毒技术、化工安全等课程。每个模块占理论教学总学时的10%。

(5)任意选修模块:包括专业任选课和校公共选修课。其中:专业任选课是为本专业学生提供的以拓展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为目的的专业课,此类课程为任选课;校公共选修课是为学生提供的以拓宽知识面、提高素质、培养能力、完善知识结构的要求设置人文、艺术、社科类、计算机类、外语类、自然科学类、经济管理类、环境类等多方面课程。公共选修课程每学期由学校教务处统一修订。要求学生至少选修专业任选课6学分,公共选修课15学分。

(6)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40周,主要包括军事训练、单独开设的综合试验、专业实习、金工人士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制图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同时为更好的贯彻《高等教育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较高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专业还开辟了第二课堂,设立了“创新学分”。创新学分主要指对第一课堂以外所实施的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取得学分。凡在各类学科竞赛(如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等)、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技术开发等)、及文学作品、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及其他方面的创新活动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或成果的在校大学生,均可申请获得相应的科技创新学分。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 档案 有效管理 措施

由于建筑工程档案的价值,因而,对工程档案的正确管理和有效利用变得十分重要;但是,在管理建筑工程档案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管理者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员工提交竣工档案材过晚、提交的档案材料不够真实完整、没有先进的制度和方法来管理档案资料,以及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管理者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和提高。本文对在管理建筑工程档案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及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措施。

一、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档案是在建筑建设活动中形成的建设活动的实际反映和真实记录,对于企业来说,它的依据作用、凭证作用和信息储备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反映和记录与建筑物实物相符,是建筑物最原始的反映,保存价值很高。建筑工程档案记载着许多建设活动,例如建筑用料的检验、工序工艺、隐蔽工程质量检验以及其地下管线的敷设等等。建筑工程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物的建设工期、建筑物的总体造价以及建设工程的质量。由于建筑工程的档案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而,其工程档案管理的好坏,与建筑工程本身质量具有直接联系。建筑工程档案管理不当,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由此看来,规范地管理企业建筑工程档案不仅是建筑工程本身的需要,也是档案管理部门应该且必须的工作内容。这就是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在感受的过程中进行评价的结果。它是对建筑工程进行的包括工程性能、安全以及品质的一种比较综合性的表述。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审美观也迅速提升;这种审美观同时体现在建筑质量上,这就要求建筑具有一定的特性。建筑的这些特性从建筑工程质量方面来说,指的是建筑工程本身首先应当满足业主的需要;其次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然后是建筑必须拥有规范标准的技术;最后是建筑应当专注于文件的设计和满足建筑合同中所包含的条款。这些所有的建筑工程的特性,都是通过建筑工程档案呈现出来的,由于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的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和量化分析的采用,才使得在评价建筑工程质量方面有了一套精确的体系。

建筑工程档案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作用总结起来就是:它使我们对于建筑质量的评价从感观化的经验模式上升到以现状图纸和数据为依据的体系化模式。它可以是使我们在评价建筑工程的时候以建筑工程档案为基础,对建筑质量进行量化统计分析,从而对建筑质量进行综合测评。这种方法与以往到工程现场视察相比,其发展可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

由此可见,建筑工程档案的有效管理对于建筑工程的实施意义十分重大。

二、建筑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建筑工程档案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十分有用,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建筑工程档案的管理却存在很多问题:

(一)建设工程档案工作滞后。建设工程具有涉及单位复杂、周期长、阶段多和流程多的特点,使得建设工程具有工程周期复杂性和成套性等特点,由于看重经济效益,人们往往更重视工程实体,而轻视档案管理,因此,建设工程文件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往往不能同步进行、协同发展,再加上施工单位和独立分包单位往往为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赶工期追进度,造成了档案工作的滞后,影响了工程各方面对档案资料的利用,工程项目管理文件和技术文件分散、损毁和遗失的情况下,更是制约了建设工程管理工作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档案材料不完整不真实。建筑工程档案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建筑工程档案不完整、不真实。有的建筑企业单位的工程项目归档率低,通常情况下,他们所负责的很多工程项目在竣工后就找不到工程的档案资料了,有的只能找到工程的主体档案,却没有与其配套的分包工程档案。这些配套的工程档案材料包括建筑的电梯工程、消防工程、燃气工程、园林绿化等等。甚至,有些工程信息出现了较大的偏差或是造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为了使工程尽早竣工验收,早点拿到工程款取得个人效益的最大化,某些人员会相互勾结,一起隐瞒和造假,甚至出现盖”萝卜章”的现象。

(三)档案管理模式和体制不健全。如今,工程文件的形成和档案的管理已经全部或部分实现了电子化,但在档案的安全备份和保存过程中,由于缺乏延续和统一性,使得工程档案的管理和数据库混乱,各参建单位工作标准不统一,各管理部门缺乏相互沟通,导致归档的工程资料质量不一,格式不同问题,使工程文档在价值挖掘方面的能力被削弱。也就是说,工程档案没有得到的充分和有效的利用。

(四)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1)基层单位、监理单位、总包及分包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没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他们在档案管理业务方面缺乏专业的知识,在相关的业务方面的技能也十分欠缺。

(2)有些参建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大,档案管理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一是他们十分轻视档案的价值;、

三、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回应:

(一)增强档案意识,在系统内开展档案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的学习。正确认识工程档案的重要性,让系统内档案相关人员变被动为主动,与各级领导达成共识,齐抓共管,提高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水平。

(二)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相应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要求各参建部门都应设立相应的档案机构,配备具有专业水准的专职档案人员,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建立项目档案管理网络体系,加强联系和业务交流,促进生成文件的规范和归档整理的规范。

(三)加大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档案资料管理技术水平。在建筑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建筑档案的管理也有了新的特点。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随之增大。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使之认清自身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势在必行。此外,必须培养专业的管理人员,从而提高档案资料管理的技术水平。

(四)充分利用现代档案管理手段,强化档案材料规范编制工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学技术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在档案的管理方面,我们必须摒弃那些陈腔滥调,采用新型的管理手段;此外,针对档案资料的规范与编制工作,我们必须加以强化,一个整洁规范的数据管理系统与数据库可以使从业者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四、狠抓关键节点,进行全过程管理,促成管理合力

(一)项目前期,建设单位应该根据档案工作的需要,明确档案工作分管领导和部门,建立档案管理机构,并配备具有专业素质的档案工作人员,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档案相关人员建立管理网络,畅通沟通和学习交流渠道。

(二)施工阶段,项目开工后,进行档案工作交底,制定档案工作规划,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开展档案专业检查和指导。

(三)竣工阶段,在项目竣工验收前3个月内进行档案专项验收,提出审查意见,敦促各参建单位完成整改,在检查确认整改完成后向档案管理机构提请档案移交。

五、结语

我国当前的建筑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建筑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采用建筑工程档案是我国建筑业的一大提高,是一个质的飞跃。但是,我国的工程档案的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在建筑行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绝不是一个好的势头。因而,我国建筑行业管理阶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我国工程档案的管理更加完善。只有这样,我国的建筑行业才能拥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冯慧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