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8 09:24: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经济发展形势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 第一,从生产角度看,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主要是由工业增长所推动。农业现代化不足,增长有限;第三产业还有待发展。第二,从需求角度来看,出口减少,主要靠内需拉动,随着国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内需还会继续增加。从今年需求变化情况看,投资增幅提高比较明显,一开局就比较高,1~2月份同比增长16.7%,1~3月份增长15.1%,1~4月份增长16.5%,1~5月份增长17.6%,1~6月份增长17.9%。第三,从运行过程看,整体经济呈现较快增长、较低通胀和较高经济效益的良好运行态势,表明国民经济继续沿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就通胀角度而言,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1%,与去年四季度相差不大,去年四季度三个月同比分别上涨1.3%、1.5%、1.2%。价格没有明显的变化。
社会总需求适度增长。 今年以来,社会总需求在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作用下,保持了适度增长,满足了国民经济稳定较快增长的需要,但从构成上看,社会总需求呈现出内需增长加快、政府主导明显的两个突出特征。内需增长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需的减弱,因而支持了当前经济的增长。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1%,比一季度和去年分别加快2.7个百分点和5.8个百分点。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继续保持着去年以来平稳的增长势头。而外需,由于国际形势不好以及我们出口政策和工作方面的一些问题,出口增幅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需要指出的是,内需增长的加快,无论是从投资还是从消费看,都显示出政府主导的特征。在投资领域,上半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比集体和个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10.4个百分点。在消费领域,上半年城镇居民消费增长比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快3.5个百分点。
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泡沫。 我国经济发展东西不平衡,西贫东富,大企业基本几种在东部沿海,这都是改革开放和外销型经济增长模式造成的,西部没有出海口当然不利于出口型企业生存。人均收入差距拉大,穷人越穷富人越富,大部分老百姓没有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尽管他们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物价一再地涨,而广大农民工的工资却不涨,这就相当于生活水平下降了,房价也是持续飙升,在城市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却找不到一片落脚之地的人数不胜数,这是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经济是粗放型经济,消耗能源太多,科技含量不高。这很大的原因是我国科技水平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只能先发展耗能大的加工型的产业。很多高科技产品都没有本国的知识产权,这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是很难走远的。比方说路上跑得车那么多,可是有几辆是民族品牌呢,顶多也就是中外合资,比如上海大众,大家耳熟能详的宝马奔驰那都是德国货,有钱人基本都买进口车。中国的汽车业严重受制于人,利润的大部分都被老外占了,这不能不另国人感到耻辱啊。
经济结构调整是关键。 存量和增量调整都有新的进展,农业和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但经济结构调整中出现的反复苗头和收入分配问题的日益突出应引起高度关注。1.在存量调整方面。农业结构调整比较理想,出现了几个积极的信号。种植业结构继续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一是品种优化。据农业部门统计,今年优质专用小麦面积比上年扩大2000多万亩。二是布局优化。东部沿海较大幅度调减了粮食面积,集中发展优势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也加大了优质专用粮开发步伐。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煤炭行业在巩固近两年成果基础上,继续实施关井压产,企业产品平均售价上升,煤炭行业整体上扭亏为盈。冶金行业在继续做好“关小、淘汰落后”工作的同时,加快了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步伐,宝钢、首钢、武钢宣布战略结盟,市场销售较好的产品增长较快,产品价格稳中有升,应该说冶金行业今年的效益也是不错的。2.在增量调整方面。从投资角度来说,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西部地区投资也明显加快。其中运输,邮电,文化投资增长较快。西部地区投资增长也是明显加快,1~6月份,西部地区投资增长28.8%,分别比东部和中部快11和10.5个百分点。从收入角度看,对特殊地区特殊岗位实施补贴,提高社会养老保险金等,这是好趋势。
关键词:
新形势;农业经济;有效途径
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大背景下,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摒弃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转型为现代农业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农业转型过程中,既存在诸多的困难与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本文就如何发展我国的农业经济为切入点,浅谈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1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1.1农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阻碍最大的原因之一,便是薄弱的农业经济基础。在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面临的第1个问题便是基础设施的落后。例如,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尚存在很多“木犁牛耕”现象。不要说使用大型的耕种、收割设备,即使小型的收割机、打谷机也没能得到全面普及;很多农村地区的水利设施陈旧、老化,甚至是没有。水利设施的不健全,导致许多农民依旧“靠天吃饭”。如果不改变农村农业的基础设施,形势下的农业经济又如何取得良好的发展?
1.2农业生产方式较为落后
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另一因素是较为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生产方式虽然基本绝迹,但不可否认“牛耕人种”的情况并不少见。沿用了上千年的耕作方式依然存在广大农村地区。这种农业生产模式规模小、效率低、收入少。一言以蔽之,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严重存在技术含量不足的情况。直接导致了农业生产与规模化的生产标准线不合等问题的出现,使得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受到严重的影响。此外,我国经济落后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现代农业的生产、销售、经营、管理意识。
1.3农业资金技术短缺
农业的生产离不开资金技术的投入,但在实际的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经济投入严重不足以及农业资金技术含量低下等原因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而使得农业经济的发展没有有效的保障。就当下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的形势来看,我国对稳定型农业投入的相关机制建立并不是很完善,各级相关部门在对农业经济基础的投入上并没有做到严谨,仍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并且资金投入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新形势下我国发展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2.1加强农业经济基础建设
加强农业经济基础建设,是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手段。如何加强农业经济基础建设,乡镇领导需加强农村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因为只有农业经济取得长足的发展,城镇经济才能取得明显的发展。此外,乡镇领导应重视农业科技的推广使用,加大农业科研创新能力;乡镇农业经济想要发展还可以通过鼓励企业投资的方式,改变乡镇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将良好的技术水平加以推广利用,我国的农业经济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微型农业企业。政府鼓励、引导农村建立微型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众所周知,加工后的农产品,市场价格约在“原产品”的3倍以上,利润高且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实属一举两得。
2.2全面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民经济利益的重要支撑。如何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多元化发展。就目前农业的发展方式而言,存在很大的弊端,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在农业经济改革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不可盲目的跟从,而是要始终将农业发展目标定位为多元化,有效的将农业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态发展做到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机械化生产。机械化生产速度快、时间短、投入少、产量高。政府应对农民加强力度宣传、推广、使用机械化生产方式。以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高效、快捷的生产方式取代传统的生产方式,积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3加大农业发展的投资力度
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全面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投资力度。现阶段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投资力度想要得到落实,需要政府有效的落实强农惠民的相关政策,做好角色定位,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要重视,采取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模式,对农业资金进行全方位的支持。此外,政府在对农业投资过程中,应遵循“密集化”原则。农业资金如果过于分散,必然导致各地区、各工程“捉襟见肘”,难以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应该集中有限的资金,投入建造高质量、高性能的农业基础设施,工程量虽少,但是具有长远的使用性、高效性。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携手努力。需要加强农村地区的农业基础实施;需要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农业的经济投入。如此,我国的农业经济才能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作者:丁冉 张华民 单位:济宁市梁山县小路口镇农经站 济宁市梁山县大路口张农经站
参考文献
一、金融危机以来的成都经济运行特点
(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减慢,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在城乡居民收入方面,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我市企业经营效益出现较大下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减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较下降4和4.9个百分点,虽仍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但已为以来的最低。
在社会保障方面,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耕保基金补贴农民参保机制、实现征地农民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轨;率先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制度,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全域结算、报销比例提高;同时,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城乡居民的“消费安全感”,为我市消费在严峻的宏观形势下仍能保持20%以上的增幅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近期成都经济运行应关注的重大问题
(二)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启动民间投资。民间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内在活力与动力的主要源泉。我国今年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我国将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拓展民间投资的渠道。去年我国经济复苏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拉动,造成各地政府债务急剧增加,通过政府追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难度加大,我国将抓紧出台并落实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相关措施可能在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等领域提出更具体的安排,并在民营企业兼并重组、财税支持、金融服务方面安排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拓宽、扩大民间投资范围,降低准入门槛,将逐步实现经济增长由政府投资推动型向民间投资拉动型转变。
(三)房地产需要保持平稳发展。去年的房地产投资对中国经济复苏的作用不可低估,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艰难复苏的微妙形势下,房地产发展既直接涉及当前的经济复苏,又涉及社会稳定的大局。国家近期密集推出的一系列调控房地产政策,主要是抑制投机性购房,对自住型购房和改善型购房持鼓励态度,政府将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房建设速度。未来房地产的调控将兼顾长期政策和短期政策的结合,处理好投资复苏政策、扩大民间投资政策和房地产市场本身政策这
三者调整关系的搭配衔接。再则,支撑房地产市场未来二三十年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放开中小城市户籍限制政策”,大规模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在即,房地产很难出现大幅度下跌。对成都来说,蓄积的刚性买房需求在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而投机投资性买房需求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控制;2012年下半年以后住房供给面积将较快增加,因此预计房价不会快速上涨,仍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四)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力度。随着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不断下降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消费率持续走低,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下降。我国居民消
费率和政府消费率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投资与消费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为促进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我国将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五)管理好通胀预期,给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环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可以传导到国内,今年货币的供应可能影响到通胀的预期,明年物价有一个“翘尾”的因素,现在还没有出现通货膨胀,但是我们要预见到通胀有可能出现。当前,成都经济处在逐步回升好转的态势,但还需要加快发展,进一步巩固回升的基础,巩固经济持续回升的势头,又要防止物价上涨过快,把物价上涨保持在一个温和可控的范围内,管理好通胀预期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农业对于强化民众生存之根、巩固国家经济之本、增强国际竞争之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只有加快推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不断破解农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难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市场竞争力,提升农业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进而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危机和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目前转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关系到新形势下经济发展全局,是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的迫切要求。因此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工作的重点。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出现了多年难得的好形势,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面临难得的机遇。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是扩大国内需求、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是实现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举措。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是应对国际市场挑战、增强农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二、我国农业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并成为制约国民经济转型的最大障碍。集中表现在:资源呈现紧缺的趋势,环境承受能力越来越弱;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仍很落后,农业投入严重不足,金融支撑十分匮乏。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
三、我国农业转变发展方式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本质上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和农业生产关系调整适应的过程,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我国以建立现代农业发展方式为出发点,使粮食产量得到有效增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和谐,农民收入也呈现出显著成效。尤其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严重自然灾害中,仍然保持了农业发展的良好趋势,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主要表现在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增强农业供给能力;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支撑,提高农业竞争力;以统筹工农业发展为重点,提升对农业的反哺能力;以深化改革创新为保障,增强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和能力。
四、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特点和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一)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特点
一是向农业发展目标的多元化转变。农业经济运行的情况要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资源和环境对农业发展的承载程度等综合目标体系来考察。二是向农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转变。三是向农业发展功能的多元化转变。四是向农业发展的生态产业转变。要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支撑更多人口和更大规模的经济发展,必须建设生态能自我维持、资源能多级循环利用、经济能获得较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农业。
(二)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因为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在短期内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因此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经济驱动和市场力量的强力倒逼,人们是不会去主动转变的。而目前由于一些体制和制度不完善,导致了这种驱动和机制的缺失。这是当前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大问题。我国在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对农业发展中仍然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也不应忽视:一是农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无法达到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农民文化水平低,组织化程度低。三是农产品的进一步加工改造受到限制,发达企业数量规模小,知名度低,竞争力薄弱,无法起带头作用。四是农业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节约的任务更加迫切。五是粮食的产出效益低下,农业对地方财政的直接贡献小。因此转变发展思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至关重要。
五、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
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点,要不断运用现展理念、经营方式、科学技术以及设施装备改造传统农业。应加快调整农业经济结构,重视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进而增强农业农村的发展活力。
(一)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建议
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核心是体制机制创新,重点要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健全科技创新机制,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完善市场体制优化要素配置,探索新型组织、提高规模经营水平和完善保护体系保护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建立城乡协调发展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环境。建立健全科技激励机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不断完善农业市场机制,加快农业宏观调控政策,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二)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思路
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要由以往的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和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夯实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攻方向,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关键环节,以加快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切实把农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取得新进展,在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上争取新突破,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取得新成效。
(三)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
一是促进农产品供给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和质量安全并重转变。近年来,受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产品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二是促进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缓解我国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必须转变粗放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三是促进农业生产条件由主要“靠天吃饭”向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转变。四是促进农业劳动者由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五是促进农业经营方式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提高组织化程度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