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8 09:24: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汉族的茶文化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藏汉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如果没有翻译,其局限性简直不能想象。正是因为翻译家的伟大创作,藏汉民族的互相交往、互相了解和共同进步才成为现实。然而,藏汉文学中的联想意义在翻译中最难处理,因为它在文学语境中有其特殊的含义,这种含义在词典中是查不到的,但对于文学来说却又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必须了解藏汉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背景,否则给藏汉翻译活动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出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现代很多人认为只要略懂藏汉两种语言就可以进行藏汉翻译活动,于是大胆地进行创作,但结果却往往停留在文字转化的阶段,而达不到再创造的境界。
第二、影响藏汉翻译的文化因素
一、风俗习惯对藏汉翻译的影响
藏汉民族在打招呼、称谓、道谢、恭维、致歉、告别等方面的习俗则具有相应的民族特色,如汉族人见面打招呼时常会说这样的话:“吃饭了吗?”,在汉文化里,这句话并无含义,只不过是礼节性的、见面打招呼的一种方式。然而,藏族人对这类打招呼的方式还不太理解,像这样的见面问候语,在应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的文化转换,改用藏民族的习惯用语,诸如“陪昂”、“秀昂”、“古康桑”(近似于这些音)等之类的语言可能会更好。
在称谓方面,两个民族的语言里对一个概念的指称和适用范围也不尽相同。这是由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决定的。由于汉民族注重家族观念,体统的家庭很大,所以称谓比较发达,以区分不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像姐姐和妹妹、哥哥和弟弟之间的界限区分得很清楚。而在藏民族地区由于注重所谓的核心家庭,称谓词汇也就不够发达,藏语中的“阿佳”和“阿觉”(近似于这些音)可以分别用来表示有血缘关系和无血缘关系的并年长于自己的所有哥哥姐姐。所以很多汉族对这种称谓感到很不理解。在很多情况下,翻译这种文字的时候就需要加以注重,以免引起误解。
二、文化心理对藏汉翻译的影响
“文化交流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文化交流,人类就没有进步,就没有今天世界这样繁荣兴旺的社会。”藏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和历史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两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这对一个民族心理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历史文化的不同主要在一些历史典故以及许多忌讳和好恶的差异上得到体现。以数字“3”为例,这个数字从古到今在藏民族心目中的意义很特别,它代表着圆满、至高无上、吉祥如意等意思,但藏族人的眼里“21”永远是个不吉利的数字,所以在很多人无论做任何事都不会选择这个数字,但在汉文化中,这个数字却没有这种意义,反而有更好的意义表达,比如,两个相爱的人之间用这个数字就可以表达对令一方的爱意。这些非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文化内涵,译者只有在深入了解藏汉民族的历史文化之后才能够准确把握。而“4”这个数字由于和汉语中的“死”读音相近,所以很多汉族同胞现在还是不喜欢这个数字,尤其是电话号码。相当多的人不愿意要以“4”为尾号的号码。至于“8”这个数字由于与发财的“发”谐音而深受一些人的热捧。而在藏族人的意识中,4、8和9只是极普通的自然数符号。由于两个民族相互交融,文化的相互影响,现在一些藏族人也对这些数字有不同的理解,但开始在藏民族的文化中对其并没有这些特殊的意义。
谈到汉文化,人们总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龙”字,因为在封建社会里,古代的帝王总把自己描述成龙的化身,自封为“真龙天子”以达到奴役思想、驯服百姓、巩固政权、安邦治国的目的,而老百姓则把龙当作自己的神灵来加以崇拜,称自己是龙的传人,祈求这个神灵之兽的保佑,因而“龙”就成为了汉民族的图腾,是精神的象征,凝聚力的标志。于是汉语中就有了很多由“龙”字组成的表示美好形象的词语,如望子成龙,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腾虎跃,画龙点睛,龙子龙孙等美好形象。但藏族人看来,“龙”只是跟其他动物一样,不会认为它很神圣。
三、地理环境对藏汉翻译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各地的气候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对当地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以及词语的含义也有着非常显着的影响。例如汉语中的“东风”一词喻指“春天”,象征着“温暖”,但在,“东风”并不一定标志着这样的含义。
四、思维方式对藏汉翻译的影响
藏汉民族不同的地域、生理、心理以及文化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特别是文化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维方式的差异。
翻译工作者在进行藏汉之间的语言转化时,要高超越过两个民族文化之间的障碍,准确地把握两种思维模式之间的差异。
首先,从语句的衔接方式来说,藏语多用形合法,即在句法形式上使用连接词语将句子(或分句)连接起来;而汉语大多用意合法,即靠意义上的衔接而并不一定依赖连接词。
藏语语法相当严密,注重形合,外形严谨,各个句子、语段或段落一般由一些功能词和某些特定的短语、分句进行连接。我们都知道,汉语是重意合的,很多句子或分句之间不分主次关系,只是通过意义来进行衔接,连接词用得很少。试比较下列的句子:
(1)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
(2)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有志者事竞成。
以上三个例子如果翻译成藏文分别可以通过关联词语“醒”、“将”、“拿”(近似于这些音)几个来表示。
其次,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之间的差异。汉文化强调整体思维模式,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和谐与统一,“和为贵”就是这种思想很好的体现。
因此,在汉语中作为行为主体的主语,通常会被省略,也就是常说的无主句。但藏语中却大不一样,它强调的是主体和客体的对立,在语言上的体现就是所谓的主谓两分,除了祈使句以外,每一个藏语句子都要有主语,否则这个句子就是不完整的。因此,在进行藏汉互译时,很多汉语句子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语境为它们添加主语。
五、结语
1.引言
足球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体育运动,它是承载政治、经济、文化、精神的复合体。足球运动是世界第一体育运动,其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足球运动本身所具有的运动品质决定的,场面大,人数多,对抗激烈,变化丰富,充满悬念。二是足球运动衍生出来的产物――球迷,足球球迷(以下简称球迷)可说是体育项目中观看人数最多的,没有哪个单项运动有足球世界杯赛如此巨大的观看规模,可以说是万众瞩目,世界的焦点。球迷是足球运动发展的产物,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其出现及兴起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多年来人文科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研究,对球迷的概念、分类及行为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世界上的球迷林林总总、类型各异、数量巨大[1]。不同地域的球迷所做出的行为表现反映出对足球运动的不同理解。本文选择德国、英国两个有着鲜明特点的地域球迷与中国球迷进行对比,从而解析足球文化内涵,就我国现阶段足球运动发展遇到的问题从国内足球环境的角度提供参考性建议。
2.三地域球迷之间的差异
2.1地域间的民俗文化背景不同
2.1.1德国是一个有着强烈民族精神的国家,日耳曼人以严谨笃实、自强坚韧和出色的理性逻辑思辨能力闻名于世。在德国有近50%的民众参与体育运动,其中,最大的体育单项协会是足球,到2010年4月为止,共有6756562名足球会员,其中女性会员有1050301名,老年会员3748572名,可见德国足球强大的根源在于全民对于足球运动的热情[2]。正如《南方人物周刊》的记者万静波所描述的:足球,仿佛是埋藏在德国人内心深处的秘密引擎,这些严肃理性得似乎人人都长着副哲学家面容的德国人,这些沉默寡言得能在几小时火车旅程中不发一言的德国人,这些二战后习惯了不挂国旗不公开谈论国家和不追求身份认同的德国人,在有足球比赛的日子里,才能真正大大方方地敞开内心,点燃他们被厚重历史和闲适生活所掩盖的激情。在这时,旗帜、啤酒,歌声和人群,快乐或者忧愁,都是最自然和亲切的[3]。
2.1.2英国人的骑士精神塑造了其民族具有竞争与对抗、战争与征服等特性,骑士精神体现在英国足球方面就是勇气、力量与自豪。狮子(lion)和狮心(Lion-heart)是英国报纸描述足球运动员时常用的词。英国人饱含绅士风度又崇尚荣誉,讲究风度、外表举止和礼节,恪守公开竞赛、公平竞争[4]。英国作为现代足球的发源地,其球迷文化和现代足球在英格兰诞生的历史一样久远。英国球迷在英国足球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英国足球球迷的文化内涵与外延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范畴,它已演变为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化。
2.1.3在五千年文明历史尤其是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思想――“中庸为本,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温良恭俭让”,孕育了独特的球迷文化。这种独特的球迷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足球的性质,也影响并制约着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
中国现在的足球环境是:看球、侃球的人多,踢球的人少,这是中国人崇尚的“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足球现在的发展状况:没有长远的计划,没有固定的足球风格,为了追求成绩而不断地走马换帅,不断地试验,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2.2球迷现场的激情表现不同
2.2.1比赛现场的助威频率
德甲联赛、英超联赛是欧洲名气最大的五大联赛中的两大联赛。德甲联赛的平均上座率最高,各俱乐部盈利也是最好的,之所以国内各俱乐部利润提高,与德甲向来奉行量入为出的引援政策有关。从许多电视转播中可以看到,德甲的比赛现场都是万人轰动,人潮澎湃。现场的球迷从始至终都在用激情的歌声和有节奏的助威声为他们所钟爱的球队加油,这成为了比赛的壮丽的背景。英超由于技术风格的不同,球迷在观看比赛时时常会根据比赛的进程配以强弱不同的呐喊和助威,为本方的球队加油。球队的队歌成为球迷为球队呐喊助威的重要形式,他们的呐喊声和助威声显示了强大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不间断地贯穿于比赛全程。中国的赛场也曾有过人声鼎沸,万人潮动,但呐喊声和助威声单从效果来看缺乏持久性和整体性,这和球场上队员的表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缺乏体力的持久性,只有进攻和进球才会提起球迷的激情。
2.2.2对比赛的关注度
球迷对比赛往往是非常关注的,只是关注的焦点不同:有些球迷关注球星的表现;有些球迷关注球队的整体表现;有些球迷则关注比赛的结果。德甲和英超球迷更关注球队的整体表现:战术打法有没有新意,队员安排合不合理,场上队员的精神面貌是否令人满意等方面。中国球迷更关注比赛的结果,同是一场比赛假如结果不同,球迷的反应和评价就会截然不同。需要提到的是媒体在这里的作用不容忽视,欧洲许多知名的足球专刊和体育媒体常常会对一场比赛中所有上场的双方球员进行客观的打分,球迷观看比赛时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球队整体表现上。我国国内大多数相关体育媒体和解说常常在比赛中或比赛后发表一些专家观点,焦点多集中在个别队员、裁判、教练等人身上,形成了国内“高气压”下的足球环境,也影响着球迷对比赛结果的关注。
2.2.3对赛场上突发事件的行为表现
只要有足球比赛的地方就会有球迷骚乱,从现代足球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球迷骚乱由来已久,早在13世纪初,英国就出现了有球场观众暴力现象的记载,在英国的足球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时期不发生球场骚乱的事件[5]。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可以看到欧洲球迷在观看比赛时更多地表现出支持、理解和尊重。在球场上对方球员遭到本方球员恶意伤害时,球迷所表现出的正义感会让伤害他人的球员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反观我国球迷在观看国家队比赛时,只要赢球,不管我国队员在场上做出何种恶劣行为,大多视而不见,使得一些“大牌”球星滋长了动作的粗野,最后落得个“输球又输人”。
2.3球迷对足球比赛结果的理解不同
球迷往往希望自己所支持的球队赢球,这是天经地义的。所不同的是不同国家的球迷对待比赛结果的理解是不同的,这体现了不同地域的球迷对待比赛结果的心态和对足球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同。我国球迷大多缺乏理智成熟的心态,对待一场国家比赛的态度是:赢了是民族英雄,输了是人民败类。这与我国“金牌至上”的举国体制有一定关系。阎世铎曾说:“有人这样评价中国足球和巴西足球的差别,说中国足球是胜负,巴西足球是文化。”[6]这反映了现阶段大多数中国球迷的心态。
2.4对球队的忠诚度不同
在英格兰,球员往往只需要想怎么踢好球即可,只要你努力训练表现出色,教练就会把你派上场,只要你勤勤恳恳不遗余力,哪怕你踢得再臭,球迷也只有叹息而没有嘘声,英格兰球迷易满足,也表现出合理的包容,但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背叛。成长于阿森纳青年队,如今却披上蓝衣的阿什利•科尔之所以被母队球迷唾弃,正是因为秉性直爽的英格兰球迷看不起他为了三五万英镑折腰。德国也是这样,在德国队历史上向来有四大帮派之说,那就是拜仁帮、门兴帮、汉堡帮和科隆帮。尽管近年来拜仁帮“一家独大”,但三十年前四大家族却是分庭抗礼,当时的德国足坛很少出现死对头互相转投的情况。忠诚成了贝肯鲍尔们一生的勋章,甚至在退役后,那些老家伙们依然壮心不已,以“元老明星队”般的阵容集体入主俱乐部管理层,继续为钟爱的俱乐部竭忠尽智[7]。从这些球星和职业球员的行为和思想可以看出球迷对球队的执著追求、刚直不二,有些球队的球迷甚至几代延续。中国球迷对所迷恋、追捧的球队的忠诚也是有目共睹的,只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个性没有那么鲜明,甚至有些球迷受从众心理的影响,盲目追随,没有明确的目标,往往会随着球队成绩的变动而改变目标,还处于看球、起哄的阶段。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不同地域对足球文化的理解
3.1足球文化的内涵
足球文化是足球运动主体创造的不同形态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是世界各地域人群通过从事足球活动,围绕本体特征不断总结、创新、发展形成的各种有形与无形的、物质与精神的、内容与形式方法的总称[8]。足球不仅仅是一种运动项目,它在不同的场合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人们玩耍时,足球是游戏;在体育项目中,足球是竞技;在比赛中,足球是胜负;在社会生活中,足球是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足球是产业;在国际舞台上,足球是政治;在战争时期,足球是和平;在和平时期,足球是战争。足球可以成为百姓常人的娱乐,可以成为民族之间的角力,也可以成为国际关系中政治家们手中的牌[6]。
3.2不同地域对足球文化的理解
英国球迷把足球运动视为生命中的一部分,用心关爱。德国球迷把足球运动当成释放、排解工作压力的方式和精神寄托,他们用哲学家的眼光审视,用音乐指挥家的激情感染。与欧洲球迷相比,中国球迷是感性大于理性,激动多于理智,对现代足球运动内涵的理解和认识还远远不到位,甚至有些偏差。中国球迷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精力,但面对比赛、面对成绩,国人的浮躁心态就表现得淋漓尽致,球迷们对自己所支持的球队往往一厢情愿地要求过高,胜了才爱败了就不爱,球队连胜三场则下场比赛的门票抢手稀缺,连败五场后看台就空荡冷清。中国球迷关注的似乎除了胜负就是比分,衡量教练水平和球队实力的唯一尺码就是成绩,观众若对比赛结果稍不满意,则让教练下课。在球场的各个角落,只要队员的表现和裁判的判罚尺度稍不让球迷满意,假球黑哨之声就充斥看台。我们的媒体似乎总喜欢报道国内足坛的负面新闻,有意无意地人为放大假球与黑哨。(诚然,当前的中国足坛的确存在假球和黑哨。)假球黑哨的放大与渲染给中国球迷造成了严重的心理暗示和思维定势[9]。2011年8月,在我国深圳举行的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女足半决赛中当中国队以点球击败巴西队时,电视解说员激动地说:“这是为中国男足在世界杯决赛期间输给巴西队报了一箭之仇。”真让人哭笑不得,更何况此次女足的参赛队员有毕妍、屈姗姗、庞丰月、王冬妮、李冬娜、汪玲玲和李雯等众多国脚助阵大运会比赛。对于现阶段的中国足球来说,一场比赛的胜负说明不了情况,男女国家队的世界排名的下滑才是客观事实,这是世界公认的,我们不能再自欺欺人了。
4.结语
通过对表现形式的不同的视角观察和思考,我们对足球运动文化有了更新的理解。通过对不同地域的球迷文化的了解,我们能更加客观地审视中国足球的现状。中国的足球环境可以比作一个生态环境,球迷是足球运动开展的土壤,球员是森林,土壤改善了,森林才会茂盛,没有丰富的土壤就不会长出参天大树。领导层是这个生态环境中的阳光和雨水,只需要把握好普照和浇灌的比例,森林就不至于干旱或水涝。新闻媒体就像园丁,管理好森林的病虫害,不要人为地对树木进行接枝和园艺造型。用前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足协专职副主席阎世铎的话来说即“中国足球现在像一个文化沙漠,我们要共同努力,把它建成文化绿洲”。[6]
参考文献:
[1]黄银华等.试论中国足球球迷文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6).
[2]缪佳.德国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的特点研究[J].体育与科技,2010.31,(6).
[3]万静波.足球是埋藏在德国人内心深处的秘密引擎[J].南方人物周刊,2006.6.
[4]崔丽,田慧.英国足球与英国文化[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4).
[5]胡承志.英国足球球迷文化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6.8.
[6]李磊.论我国足球产业化进程中足球精神的缺失[J].南京体育学院报,2008.22,(4).
[7]杨建.忠诚的传统[J].足球俱乐部,2007.4.
[8]李建辉.我国足球文化的发展[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2.
公道杯不可以泡茶,公道杯是古代汉族饮酒用瓷制品。杯中央立一老头或龙头,体内有一空心瓷管,管下通杯底的小孔,如果用来泡茶的话会导致小孔堵塞,损坏公道杯。
泡茶是中国人的发明,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拐点,带动了茶具、茶道、茶艺、茶文化的发展。泡茶讲究茶具、用水、水温、环境、心境、甚至着装(礼服)等等。
(来源:文章屋网 )
凉茶:
是汉族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通称。广东凉茶是汉族传统凉茶文化的代表。凉茶是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
区别:
1、祛湿茶属于凉茶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