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健康教育范文

时间:2023-08-09 09:21: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生健康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生健康教育

篇1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篇2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它主要包括认知与学习心理、心理品质、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内容。

(一)认知与学习心理

一般而言认知与学习心理主要包括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学习环节和方法、思维方法、社会认知。研究表明,加强这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可以使小学生按学习规律去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和用脑卫生,注意劳逸结合,消除学习中的被动状态,从而更好地掌握注意记忆、观察、思维规律,学会学习。

(二)心理品质

一般而言心理品质主要包括认识自我、自信、兴趣、动机、能力、性格、气质、情绪、意志、战胜挫折等。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从而学会做人。因为任何教育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情意结构,而内化的程度将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因此,心理品质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重头戏。

(三)人际关系

一般而言人际关系主要包括社会交往,善待他人,正确处理与同学、家长、教师与集体的关系。通过这方面的教育,可使小学生提高交往能力,学会调整人际关系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能在和谐、安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

    (一)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

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来说是好的,但确有少数同学存在心理障碍。从类别上讲,心理障碍有认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个性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厌学。小学生有的由于某些原因对当时所学知识内容不能及时理解进而失去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班级集体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接受老师的教育,甚至与任课老师顶撞。

第二,逆反易怒。由于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生理有缺陷等方面的影响,而使少数学生心理畸形发展,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同学之间因常发生矛盾导致关系紧张。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情绪易产生较大的波动,如,生气、急躁、发怒等。

第三,抑郁恐慌。有些小学生不爱与人交往,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消极颓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的同学,对学习缺乏信心,小小年龄就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极态度,他们喜欢用不信任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陷人痛苦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不安、尴尬、笨拙等异常反映。

第四,是不良品行。一些小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或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如别人就心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甚至对其他同学怀有敌意。少数学生私欲强烈,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常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发生。早退甚至旷课,打架斗狠现象在小学校园中时有发生。

(二)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诱因

现代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小学生周遭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他们在社会中不断成长,周围世界发生的变化都对他们产生了重要影响,总体而言造成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自己心理等四个方面。

第一,家庭因素。家长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思想倾向、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氛围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对生活压力,孩子父母往往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受压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第二,社会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独生子女往往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孩子们中也开始流行起来,孩子生日讲排场,对孩子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孩子们之间相互攀比,将艰苦朴素等优良作风抛之脑后。

第三,学生心理因素。新时期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受新思想影响较大,这些学生能力普遍较强,自我表现欲过强,希望得到周围人群的肯定,往往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形式表现自己。如有些学生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故意在课堂上讲话、吵闹。

第四,教育因素。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时期,他们在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将影响他们一辈子。小学教育中过分强调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教育。有些老师教育思想不端正、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给小学生造成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的保健医生,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

(一)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学中布置《写给老师的话》等题目,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老师则应该对此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区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另外,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 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三)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主要有赖于学生所处班级心理环境的状况。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积极开展班级文体活动,使学生们的过激情绪在文体活动中得到释放,帮助一些学生克服自卑、焦虑情绪。对于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取得成绩,那怕是一点点进步,老师都要大力鼓励,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小学生以鼓励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营造一个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 长处,继续努力,更加勤奋,力争全面发展的上进心。经常开展集体主义的教育, 让学生树立爱学校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良好的班级集体融洽师生、同学关系,对学生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离群独处的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帮助其矫正不健康的异常心理。开展立大志创大业主题班会,消除一些人的虚荣骄傲狂妄心理等情绪,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 增进人际交往,提高心理素质, 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年8月颁布。

[2]肖汉仕著:《学校心理教育研究》,论文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3]林建华主编:《小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4]田学岭:《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5]李慧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新探》,《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7期

[6]曹建平:《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之审视》,《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7]覃奇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初探》,《广西教育》2005年第1期

篇3

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模仿性很强,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我们教师首先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求教师不但要拥有较高的业务知识,还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教师应该要做到以理服人,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理论教育和引导自然是不可少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掌握一个度,教师要做到以理服人,给学生讲解一些道理,从而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生活中渐渐对这些理论性的知识进行理解,将其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并且能够按照这些理论规范控制自己的行为,对自己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当然,教师也不能过于威严,应该要加强情与理的结合,多给学生一些关怀和关注,使得小学生能够感觉自己是被关怀的,从而能够减少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

二、按要求不折不扣地上好心理健康课,保证课时

同时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去,各科教学都须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要保质保量上好心理健康课,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典型事例分析、心理测试、观察实验、心理暗示、表扬鼓励、个别谈心等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小学生能够接受足够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是小学各科教师们的共同责任。各个学科的教师应该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动态的掌握,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应该要关注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从而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得懂、学得好,成绩好时不自满,成绩不佳时不灰心,不失信心。另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候,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逐渐意识到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力点,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之所以会形成心理问题,除了外界的影响之外,学生自身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使得学生可以自己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比如当前很多小学生都对各种网络媒体的兴趣度较高,教师一再限制学生,反而会使得学生更加叛逆,出现一些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因此教师就可以从这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学改革,顺应学生的喜好,给学生安排一些计算机课程,并且在计算机课程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意识到网络上不仅有游戏,还有知识,还有学习的空间,从而可以渐渐缓解学生常见的各种问题。

三、加强实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要解决小学生的问题,就应该要了解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小学生是好动的,因此加强实践教育,从而可以很好地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实践教育是对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课外的引导才是教育的主要环节。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实践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各种新的媒体工具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可以协同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使得两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课外活动的设计上尽量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平台,可以帮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自己身上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的解决。比如可以借助网络媒体平台组织一些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等,通过学校的微博公众账号、微信公众号、论坛、网络平台等等对小学生进行召集,让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使得小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多,可以拓展小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放宽心态,从而防止心理出现扭曲。还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平台发起话题讨论,让小学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畅所欲言,将小学生凝聚在一起,对当前社会上热度较高的事件进行分析和探讨,使得不同专业,甚至是不同学校的小学生可以增加交流的机会,从而不断开拓视野,可以有效地防止小学生出现狭隘的视角和心理,从而将各种心理问题出现的频率降到最低。

篇4

早期健康教育是小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重要并没有十分重视,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有的学校几乎到了忘却的地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7―12岁的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在上升而小学生体质却在下降,机能水平较差。另外,有不少小学生存在一定心理困惑或轻度心理障碍。

小学教师应是小学生的健康导航,更应是小学生的心理医生,教书更要育人,请帮小学生早期健康教育“买单”吧,这是小学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我们不要光做纪律监督员,政治说教员,安全保姆员,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用爱去感化小学生,用人格力量去影响小学生,用真挚的话语激励小学生平等、宽容、友善。

其次,教师要加强学习现代化教育,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特点,把握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辅导学技巧。

第三,教师应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加强学生的日常观察和记录,深入调查研究,做好个案研究工作,采取多种方法,并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第四,健康教育要和其他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的统一。

咨询心理学的原则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对自我健康发展的需要,都有实现心理健康的内驱力。小学生正处于发展阶段,自我意识开始加强,对于自己的未来开始变得关注,但对许多事情还处于懵懂状态。

小学生本应是一个“活”字,活跃、爱活动――甚至是活闹腾。喜看枝头春意“闹”,“闹”的是活力,“闹”的是可爱,“闹”的是懵懂。“闹”得好,“万紫千红总是春”;“闹”不好,就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学生:有的胆怯,没有信心,怀疑学生看不起他,别人一起说笑,他都怀疑在取笑他,指责他。有的偏心,专门找别人的缺点,说别人的错,嘲笑别人,从不考虑自己的弱点。有些学生孤立离群,沉默寡言,自我封闭。有些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放弃自己,但其他人过于追求成功,他心理不平衡,心烦失眠,甚至在考试时因为过度紧张而怯场。

针对这些情况,小学教育在以文化人的同时,还须以人育人,把健康教学视为一项创新性育人的事业,一个与学生精神共享、互动共生的场域,不断提升生命自觉的人生道路,低年级可以多搞些角色游戏,培养对他人的关心、友爱之情,也可以是对祖国、家乡的热爱、崇敬之情。当孩子手握“针筒”给病人“打针”,他体会到的是对病人的怜爱;当孩子们在娃娃家里“洗衣、做饭、照顾生病的孩子时”,他体会到的是妈妈无时无刻真切地爱;当孩子们执起“教鞭”给“学生”们上课,他们体会到的是对“学生”的关怀。最近,我们又创造地开设了新的角色游戏叫――“天宫接神八”,孩子玩的是不亦乐乎,这个游戏激发了幼儿心目中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为祖国的日益强大和繁荣昌盛感到欢欣愉悦。

高年级除了上述的一些游戏活动外,更重要的提高阅读水平,加强心理咨询,对话交流。在分析调适的基础上,多读好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心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组织讨论、交流。例如,在受访学生中发现焦虑心理,为了使学生掌握调控、减轻焦虑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一些好的方法,如“意识调整方法”,也可以组织学生向学生介绍经验;除了组织学生介绍经验,也可以学习古今中外名人的学习方法、技能和学习习惯,通过阅读分析,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减轻学生考试焦虑,可以设计正面和负面的例子,学生自己比较,分析,进而让学生介绍经验,最后老师总结了一些基本的测试策略;为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经验,可以设计“接受建议”“自查问卷。”通过自查和教师引导,培养学生善于接受建议的能力。也可以设计一些正面和负面的例子,让学生学习一些“拒绝”的合理方法。

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更要赢在人生的转折点上。

二、加强身理健康教育

现在的小学生是什么样的网络游戏好玩就玩,什么移动电话好看就看,而对健康教育和锻炼他们很难提起兴趣。

怎么办?如:广泛地丰富课外体育活动,这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运动能力和终身体育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对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非常有利。

学校每年举行以 “阳光体育”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学生校园运动会,让学生们纷纷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每年均能有序、规范、成功、圆满地举办学乒乓球比赛、田径运动会、足球赛、健美操比赛、篮球赛等让学生从阳光体育的成功中找到,找到自信。

为给学生营造健康成长氛围,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态,学校要坚持阳光体育锻炼,让小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阳光体育”的“阳光”。

篇5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基本特征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对于身体健康之外的心理健康也越趋重视,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和谐发展,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以人文精神取向,以助人成长为宗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小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社会因素给孩子带来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呼唤合理有效的教育促进措施。

一、气氛和谐,方法灵活

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要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貌、用平等、和谐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一切。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

二、巧妙暗示,树立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识和充分估价,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一个没有自信心理的人不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小学生以鼓励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营造一个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长处,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人格,增强学生自信心,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闪光之处。淡化学困生观念,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例如,在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中,根据活动内容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体验成功,使学生了解班集体的荣誉得来不易,是每个同学努力的结果,增强自信心。当然,提高学生自信心的方法还有很多,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句鼓励的话语,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表扬、让学生自己组织班队活动、实行轮流班委制等,教师的表扬、肯定、奖励等外部手段往往有更大的作用。

三、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1.用良好的校园环境熏陶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通过优美洁净的校园环境,达到有德的氛围、智的启迪、体的设施、美的情趣等基本要求。

2.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

全校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阅读经典名著、写读书笔记、制作精美书签、办读书海报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

篇6

在人的一生中,小学是人生成长的起始阶段,也是心理健康发展不可忽视的时期。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新鲜的事物,新的知识不断涌现,而小学生的好奇心又强,特别喜欢刺激,新颖的东西,往往有些东西是误导学生的,给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了影响。如果我们用心观察,会发现我们周围有许多这样的同学:他们有的自闭自卑、有的厌学逃学、有的多疑抑郁、有的自私孤僻等等,这些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也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小学生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昌盛和民族的振兴。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层面,而是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尝试。

一、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氛围

良好的校园环境能促进互助,提升师生信任关系,帮助构建和谐氛围。心理氛围的创设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起点,是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起搏器”,也是诱发学生积极行动的外在因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育人氛围,能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1)建立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在班里开展互帮互学、互助互爱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深入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对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要倡导同学们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助,使他们在学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使其能勇敢面对困难挫折,让每位学生都能融入到班集体。

(2)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那么,应如何减轻或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营造最佳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3)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实践活动。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不能认识自身的心理现象,有了问题更怕别人知道。因此,对学生积极地开展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例如,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通过心理咨询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二、倾注满腔的师爱,为学生奠定心理健康的基石

用心体会我们就会发现,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非常耐读,而且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需要教师用理解和宽容去解读,用真诚的爱去感化,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篇7

学生都有个别差异,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时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切忌一刀切,否则教育过程本身就变得枯燥乏味。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家长和教师往往给学生设计了他们想象中的发展方向,如果学生的发展稍有偏差,就会受到责难,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关注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不但有利于因材施教,而且有利于根据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经过长期的观察,我发现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是下列这几方面:

1.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等现象。

2.意志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破罐子破摔。

3.性格表现在三个方面: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解脱,甚至耿耿于怀;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优柔寡断。

二、有规律的正常的生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

学习生活要有节奏,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如按时上学上课,按时就餐,按时参加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按时放学及时回家。小学生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助人为乐,热爱学习和劳动,遵守校纪校规,合理安排好学习和休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现代生理学家提倡的“积极的休息”指的就是教育“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就会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就会对其所进行的学习产生兴趣,形成一种自觉性,并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享受,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反之,会产生“人长大了为什么要读书,做作业多累呀”的厌学情绪,出现逆向心理现象。

三、对症下药、开展积极的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工作实践中,我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采用以下的几个方法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保护、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开设“知心热线”。学生有了心理障碍,或受了委屈、遇到了挫折,不愿意当众提问或书面提出,特别是一些敏感问题,如对异性产生了好感怎么办,或偶犯错误,受到批评,丢了面子,自尊心受到伤害等。这时,学生急需与老师进行个别交流。于是,我就利用电话,在班上设了一条“知心热线”。在“知心热线”中,学生可以与老师敞开心扉,得到老师真诚的帮助,从而解脱苦恼和压力,使思想得到解放。如有个课代表,二年级时偶犯错误,被撤销了课代表职务,她感到丢了面子,思想上有了包袱,很长时间振作不起来,甚至产生了转校的念头。在“知心热线”中,她把自己的遭遇和想法说了出来,我耐心开导她,让她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过失,相信同学也会正确地对待她,使她又重新振作起来,再次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

2.再现法。在平时的学习中,有学生因对自己的成绩过于紧张,反而影响了成绩。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编了一个小品,题目叫“可贵平常心――谈从容应考”。由两个同学分别扮演考前紧张和考前放松的同学,另两个同学分别扮演他们的母亲。同学们通过看小品表演,懂得了考前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懂得了考试就是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和自己比,没有过重的负担和压力,反而发挥得更好。

篇8

当前,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相当多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上课不集中、撒谎不诚实、做事不耐心、不持久、任性固执、耐挫力差、焦虑抑郁等。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在实施过程中,应以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为突破点,充分认识小学生各学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并确定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一、小学生各学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以开放性、愉悦性为主要特征;学习意识模糊,局限于听从老师、家长的明确安排,到二年级下学期,学习开始成为主导活动;学生的智力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纯真、直率,内心活动容易表露出来。这个阶段学生心理的“闭锁性”不明显,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富有表情化,喜、怒、哀、乐明显地表现在面部,而且容易变化,不善于修饰和控制,老师和家长易于察觉。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合作意识差、任性。

(2)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小学三、四年级学生以活动性、可塑性为主要特征;学习意识初步清晰化;学习开始成为主体活动;学生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心理开始从量变到质变发展;小学三、四年级是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这时候,我们的教育要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引起他们新的需求,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节奏、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

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学生的生理保健意识差、独立意识差、逆反心理严重。

(3)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以自主性、半闭锁性为主要特征;学习意识清晰化;儿童生长发育比较平稳均匀,特别是脑的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稳的发育构成了小学生心理的协调发展;他们的心理活动逐渐呈现闭锁性;学生的性格开始形成,但良好的或不良好的习惯都能通过教育措施加以改变;学生的思维开始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学生撒谎不讲诚信、自我保护能力差、心理耐挫能力差、嫉妒心理严重。

二、解决影响学生健康成长问题的方法

(1)解决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方法

首先,我们进行小班化教育,学生的一举一动,全在教师的眼里。

再者,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大致有三种可能性:A、自控力差。对于这种情况的学生,教师要用浅显易懂的话语进行分析,上课不认真听讲有什么不好;如果别的同学也如此,自己会有怎样的感觉。B、因为听懂了老师所讲的内容或学会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不愿听讲或做作业。这时,教师要告诉他:上课认真听讲,不仅是个人的事,还关系到别的同学。既然是生活在一个集体当中,遵守课堂纪律,不仅仅是一种要求,还是一种尊重,是对老师、对同学的尊重。C、因为听不懂老师所讲的内容或不会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不愿听讲或做作业,那就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2)解决学生合作意识差的方法

我们开设了各类的活动,户内有看动画片、下棋、看书;户外有小器械、皮球、跳绳、呼啦圈等,如此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供孩子们自由选择,扩大了孩子自由的空间,这对于培养幼儿浓厚的好奇心与广泛的兴趣无疑是一项重大突破;然而正是这些丰富的自由活动,深深吸引着孩子,但短短的课间时间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玩不够的,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玩,孩子们也顾不上你争我抢了,能够与同伴们友好、合作地玩了,活动如此,反映在学习上,合作意识也便有了。当然,有了学生自己的清醒认识,还要有教师的不失时机的恰当的点拨和引导。

(3)解决学生任性的方法

遇到这样的学生,教师不能羞恼成怒地强迫他立刻服从。一种方式是教师要用客气的温和的语调征求学生的意愿,当学生觉得老师已经重视了他的意见后,他们便很乐意地去按教师的要求做了。另一种方式是教师要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平静下来,好好想一想,等他冷静后,就能听从你的劝告。日后,教师再对其进行教育,只要教师的言行是对的,不管学生怎样任性,即使吵闹,也无济于事。

(4)解决学生生理保健意识差的方法

有调查资料表明,青少年的身体机能发育水平落后于身体形态的增长水平。这为他们青春期发育结束后进入成年期留下了健康隐患,同时也会造成学生毅力、吃苦耐劳、承受挫败心理能力的降低。

与身体素质下降相对应的是近视的居高不下和肥胖,现在小学生的近视率为20%,初中生接近50%,高中生达71.29%,大学生达到了73.01%。

篇9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以受教育者为主体,尽可能开发每个人的潜能,养成其优良心理品质,预防和消除各种适应性问题的教育,也就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教育。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即是综合素质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又是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保障。

那么,针对目前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教学生学会感恩

为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我曾经搞 了这样一次调查,询问学生们有没有被身边的人和事感动过。其中多数学生认为生活中没有令他们感动的东西,有的只是埋怨:例如,父母对他们的期望过高,让他们觉得压力很大;老师对他们要求太严格,使他们觉得不舒服等。这些学生多数家里都比较富有。而另一些来自农村,家境贫穷的学生普遍认为:在生活中,使他们感动的东西太多了,最大的感动就是来自父母的恩情――在家里特别贫困的情况下还把他们送进重点中学,父母已经尽力了。这个调查的结果,类似一个寓言。一个一无所有的人认为自己太不幸了,到上帝哪儿去诉说自己的不幸,上帝告诉他:其实你是个很幸福的人,与盲人相比,你有明亮的眼睛,与下肢残疾的人相比,你有健康的双腿,你有手有脚,应感谢我对你的造化,努力用你的双手去创造幸福吧!这个人听了后,觉得上帝说的话有道理,有了对生命健康的感动,再也不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了。

我曾经带过这样一个学生,她是个孤儿,靠村里的救济生活,上学也是学校给免费的,她一个人回家要写作业,还得自己做饭,洗衣服,但是她从未迟到过,学习非常努力,而且经常帮助他人,为集体做好事,我被她的精神感动了,课余时间常常为她辅导功课。记得有一次学校要开家长会,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给父母写一封信,布置完任务,正当我准备离开教室时,一个怯生生的声音问道:“老师,我写不写?”我愣了一下,原来是那个孤儿,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写!给我写!”只见她眼睛猛的一亮,激动地眼泪快要下来了。那封信,她写得非常感人,在信里,她表达了对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的感激,而且说,她很想叫我一声“妈妈”。后来,她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但是学费很高,她交不起,我帮她找了政府的有关部门,学费的问题终于解决了,临走时,她来看我,流着眼泪不停地说:“谢谢老师”。

现在,每当我新接一个班的时候,我教给学生的第一课就是――学会感激。当父母在自己面前“唠叨”的时候,我们应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当老师批评的时候,我们应感谢老师的认真负责及对自己的重视;当同学指出自己的不足时,我们应感谢他们对自己的帮助。如果以这种心态去思考问题的话,我们就会少一些怨恨,多几分感激,也会增添许多快乐。

二、多给学生一些“阳光雨露”。

篇10

一位教育界的资深专家曾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里所说的惩罚自然不是一般意义上体罚虐待之类有失师德的单纯肢体行为或语言暴力。更多时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被期待已久的微笑反而更易为学生乐于接受。赞美的作用胜似美妙的音乐,具有神奇的力量。适当而满含爱意的赞美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价值感和自信心,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正面影响对他人的评价及自己的人际关系,使他们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来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学习、对待生活。

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随时爱学生,学生随时就能得到爱。只要我们运用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将自己的“爱”倾注于孩子身上,就一定能看到花的吐艳,嗅到果的芳香。有爱的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有了爱的教育,孩子的人生才是快乐的、幸福的、完整的。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同时,“新课标”还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些都揭示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除了老师的言传身教及正确科学的引导外,更离不开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特点,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非常有限,故而在教育教学中除了适时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还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地选择既合本意,又易为学生接受的方式,力争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能力不断得到增强,让课堂内外成为童话般温馨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基地。

无数事例证明,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它素质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为了确保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健康稳定发展,不断提高老师自身的素质就成了重中之重。老师的外在形象、内在气质都是学生时时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言行举止也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应特别注意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老师渊博的学识、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严谨笃厚的治学理念,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但是首先,老师最应该拥有高尚的人格和道德,这样才能奉献出博大而且无私的师爱。作为跨世纪的老师必须具有全面的良好的素质,才能不断创新,使学生得到既全面且生动活泼的教育,从而促使其心理得到持续健康有利的发展。

篇11

近年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方面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数量增多,孩子受到父母过分的溺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小学生处于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下,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小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小学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不断推进素质教育,逐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分析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专业人员,部分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许多小学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都是由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德育副校长、班主任等监管,谁有时间谁抓,但是他们基本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教育培训,在工作中难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引导小学生健康成长,难以帮助小学生改变性格上的缺陷,造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是齐抓共管,统筹兼顾,实际上都是表面文章,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一些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个人素质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往往都是带领小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或者电子课件等,不能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二)在辅导上偏重学校,忽视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偏重于学校教育,认为小学生只有在学校里才能够身心健康发展,完全忽视了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实际上,家庭和社会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不和谐的家庭或者一个不安逸的社会都会造成小学生个性偏激,性格孤僻。一些小学还依旧施行“关门教育”的策略,以为通过上辅导课,搞心理辅导活动,或者聘请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就可以促进小学生成长。其实,这样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脱离了家庭支持、社会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片面的。心理健康的真正目标是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和能力,提高他们对于学习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存在错误的认识,把心理健康教育当做摆设。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然存在错误的认识,经常会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处于从属地位,把心理健康当成摆设,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而且小学里常常将一些不能胜任一线教育工作的教师安排为心理辅导员,这些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使心理健康教育名存实亡,似有实无。有些学校用闲置的教师作为心理咨询室,条件简陋,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学设施,也没有固定的资金投入,渐渐的小学生就对心理健康失去了兴趣。而且目前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开设不完善,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教学体系中,只重视数学语文等学科的教育工作。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建立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近年来,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因此小学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积极开展师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既有扎实基础又有丰富经验的心理专业教师队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学校必须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因为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如果不能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很容易走上歧途。要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放到与其他学科教育同等的地位,并且纳入学校的重点工作,使小学生获得更加全面和科学的心理健康辅导。要协调好心理健康与学科教学的关系,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还可以给小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网。

学校要注意到家庭和社会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让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启迪。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家长要给予小学生正确的教育,给他们营造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鼓励孩子尊老爱幼和乐于助人。同时,学校要积极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的帮助,比如医疗、环保、公益等,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社会资源,让小学生享受开心快乐的童年。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只有将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统一起来,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重视程度。

要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作用,就必须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教育活动,比如可以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等情况合理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基本的教育设施,选拔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改善小学缺乏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健康场所的现状。要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调节能力等,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规范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兴趣,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为了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并且定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

三、结语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小学生成长的需要,而且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提高重视程度,秉承生本教育理念,遵循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师资配备,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加强与家庭、社会的结合,从而实现高效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篇12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小学课堂教学指导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它的实施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指课堂教学,第二是指班级活动,但主要还是课堂教学。可以说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师应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意义,树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意识,积极创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这也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包括:

1.智能训练与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2.情感教育与人际关系指导,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发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和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等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3.人格培养与性心理教育,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首先,教师要消除“差生”的概念,没有问题学生,只有学生的问题,教师是来帮助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即“传道授业解惑”;其次,教师要消除对学生智商问题的错误认识,即便是智商临界的学生从理论上讲对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他们是可以完成的;最后,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和评价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努力和他自己所取得的进步。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学校、家庭和学校,以及自我教育的途径进行。

(一)在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学生。

1.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营造班级良好的氛围和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2.教师兼职做心理辅导教师。可以小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

3.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入。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可以接触许多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做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二)教师指导家长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在学校进行是不够的,其实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和家长都应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创造机会让教师和家长沟通,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议如下。

1.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家长要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知晓孩子幼稚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

2.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要孩子听话。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也就是教师说,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里话的机会更少。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

(三)自我教育。

培养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让学生学会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知道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知道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知道心理若有疑问怎样获得帮助。

总之,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相信今天的素质教育离不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定将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