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09:21: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仓储物流行业市场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物流经济批量是近年来形成的,针对物流发展研究的一种经济学研究概念,这种概念是研究物流发展总体趋势以及在经济学上意义的重要手段。
1.1经济批量
“经济批量”economiclotsize,又称“经济订货批量”,指在保证生产或销售需要的前提下,从耗费成本最小这一目标出发所确定的每批材料采购数量或产品投产数量。在确定材料采购或产品投产批量时,既要考虑材料采购费用或产品投产生产准备费用,又要考虑材料、产品保管费用。在实际生产和制造过程中,利用经济批量进行生产和销售以及仓储计划的规划,进而实现材料消耗最小化,即在成本最小化的条件下实现生产量的最优化,达到实现最大化效益的目的。在进行经济批量的核算和使用的过程中,经济数学的应用相当广泛,它不仅被用于经济批量的合理计算以及后期的整理核算,还被应用于经济批量的整体规划以及生产、销售等计划的制定和规划中。
1.2经济批量的优劣
经济批量是指假定技术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实现产出最优化的一种经济概念。它强调在保证销售量前提下的生产最优化,忽视了产品的自身特性,比如稀缺性的特点,同时也没有考虑生产以及销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费用。经济批量的一大优势在于其在制定计划时要考虑到销售以及供给情况,从而使得其在进行生产成本最低化考量时必然要优先保证销售的存续,从而避免因过分降低成本而导致的生产短期性提升造成的短视现象。
1.3物流经济批量
将经济批量的概念应用于物流管理,形成最优化状态下的物流体系,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一大趋势,这一趋势有利于物流行业整体成本的降低以及物流业总体的发展。物流经济批量要求在最小化的运行成本条件下,合理设置仓库存量,以及进出货物的总量,实现最优化的环节设置。物流批量包含仓库存量、在途货物、进货进化以及出货计划等方面。通过合理配置各环节的货物量,实现运行成本最低化以及运行收益最大化。
2经济数学与物流经济批量
物流经济批量在进行其规划和各环节配置的过程中,需要科学计算和统计相关信息,进而实现数据化的分析,通过分析预测相关环节的最优化存量,实现成本最低化和收益最大化。
2.1统计
在物流发展和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相当多的数据,这些数据是分析物流企业发展规律以及物流运行规律的最要资料。通过分析物流数据进而预测物流发展的趋势是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经济数学通过统计分析实现了这一功能。统计即通过对散乱数据进行整理和一定形式的处理,进而使其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序排列,进而方便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提炼。经济数学通过利用数学相关理论实现数据分析以及数据信息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升物流企业发展预测的准确性,进而降低成本,实现最大化的配置。物流行业的货物吞吐量以及进出货物的季节性、空间性因素往往可以通过对物流企业历年数据以及物流行业的历年数据来体现出来。实现物流经济批量的一项重要因素在于实现物流配置的最优化,而这个最优化的实现需要物流分析数据为支撑和依据,也可以说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物流经济批量实现的可能性。经济数学中的统计知识和工具在对物流数据进行统计的同时,实现了数据层面的分析,利用数据的对比分析以及同一数据的差异化分析,实现对于物流数据的整体把控和对于未来数据的正确预测。统计往往与概率以及函数分析综合应用,通过概率以及函数的知识和工具进行必要的规律摸索和研究,进而提炼出物流行业发展的规律,实现物流各环节配置的最优化,节省运营成本,实现物流经济批量。经济批量是一个全局性的概念,这一概念需要统计数据的支撑以及分析数据的提炼。因此,可以说统计是经济批量运行的基础,也是物流经济批量存在的基础,没有准确而翔实的统计数据,经济批量无法实现和运行,统计是物流经济批量实现的首要工作。
2.2分析
分析指的是利用经济数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统计数据的分析整理,形成规律性的总结和汇总。物流行业存在的大量数据经过统计后,形成大量的数据源,这些数据源中蕴含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实现物流合理配置,进而实现最优化的经济批量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提炼这些信息需要利用经济数学工具进行必要的分析。利用经济数学工具分析物流数据主要通过函数以及微积分等工具实现。函数分析主要是通过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在一定的数据基础上进行函数总结,进而实现函数形成,总结出相关规律,进行必要预测。函数分析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完整性和客观性,其数据来源于物流数据,分析过程来自于标准的经济数学工具,这些信息保证了整个分析的完整性和客观性,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数学的发展,利用经济学相关函数对于物流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函数,应用于物流配置的最优化对于物流批量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分析中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推倒,可以使对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的表达更简洁、清晰,经济数学分析确实比单纯的文字表达更富逻辑的严密性、精确性,比形象的图形表达更多的变量,可分析更多复杂的问题。因此,运用经济数学的手段进行物流经济数据分析,对于物流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合理配置自身运行各节点最大化收益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分析手段主要有数理分析、统计分析以及计量分析等,而统计分析则是进行物流经济数据分析的主要手段。统计经济分析是运用统计方法,以统计资料作为论述现实经济变动过程的手段,对经济的变量数值求解,并验证经济理论的真伪,通过对统计资料的搜集、分析、图示,来验证统计结果。
2.3预测
经济预测指的是与未来有关的旨在减少不确定性对经济活动影响的一种经济分析。它是对将来经济发展的科学认识活动。经济预测不是靠经验、凭直觉的预言或猜测,而是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可靠的资料、精密的计算及对客观规律性的认识所作出的分析和判断。这样的预测是一种分析的程序,它可以重复地连续进行下去,目的是为未来问题的经济决策服务。为了提高决策的正确性,需要由预测提供有关未来的情报,使决策者增加对未来的了解,把不确定性或无知程度降到最低限度,并有可能从各种备选方案中作出最优决策。物流经济批量中利用经济数学手段进行必要的预测,实现有计划的规划各环节配置,进而实现最优化运营,减少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收益率。经济数学条件下的预测不是主观的臆测,而是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利用经济数学中的函数以及一些其他手段进行的有针对性的预测。这个预测的整体水平是建立在客观数据基础上的。一般而言,经济数学的预测是基于计量经济以及函数基础之上的。利用经济数学的函数统计分析手段得出相应的函数之后,就可以按照目前的实际情况模拟数据进行函数演算,进而推导出相应的未来发展趋势。根据这种趋势推算出各环节的合理配置,进而完成物流的经济批量计划,实现物流最大化收益与最小化投资。在现有的物流企业数据基础上得出的规律性的函数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建立在这个函数基础上的,利用固定数据推导的模拟规划其客观性将得到大大提升。预测应注意两点,一是现有数据要尽量翔实和准确,这样得到的函数才能符合实际情况;其次,函数推导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依据客观事实进行推理,不能夸大或者缩小,避免出现预测失真,进而影响物流企业批量经济的实现。
2.4仓储存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G811.6 文献标识码:A
体育服装生产是大批量、订单式生产的典型,物流管理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的季节性和多样性(款式、颜色、尺码)等,更需要有高效顺畅的物流管理。因此,许多体育服装企业希望通过加强物流管理,来解决目前面临的如库存过大、物流成本过高、反应速度过慢、管理难度较大以及退货繁琐等一系列问题。
一、体育服装企业物流管理的具体意义
服装企业物流管理的对象也就是整个供应、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物”,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面料辅料的采购――面辅料采购人员除了应具备专业常识以外,还应具备采购活动的能力,了解供应商的情况和市场情况,做好供应商的协调问题。
(2)面料辅料供应商的管理――对供应商的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供应商的选择、评估、价格谈判、绩效考核等都是很重要的内容。
(3)面料辅料的仓储管理――作为面料辅料的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的一项重点内容。主要有面辅料的入库检验、仓库作业和库存控制。
(4)原料和产品的库存控制――应用物流学的库存控制理论来对原料的采购量和成品的库存量进行控制。以节省企业的流动资金,降低经营风险。
(5)物料管理――主要是供应计划的原理与制定、在制品的管理、呆料和废料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6)成品管理――服装成品具有颜色、尺码、款式等多重属性,这给商品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7)销售管理――服装成品的包装、运输.配送.退货等是企业销售的关键环节。
二、服装市场特殊性决定体育服装物流的特点
服装业的成功靠的是对路的产品和商店的形象,品牌服装商把大量的资金用于设计和市场开发。服装业具有多面性,并且对潮流极为敏感,体育服装更要求注重服装的功能性,在面料和结构上科技含量要求较高,因此从设计到成品上市周期比较长。在体育服装市场中,品牌服装都会有许多专卖店,很多大品牌是由若干大型连锁店组成的,其他一般或小品牌也有许多小规模商店和零售连锁店。为了满足销售网络的要求,每个销售环节基本都有一定数量的库存储备,所以体育服装从业者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足够长的资金链。服装季节性非常强,所以服装物流变化很大。目前,我国体育服装企业的配送、仓库大都是由企业自己来做。一般的品牌每年召开春夏、秋冬两次订货会,之后会根据专卖店和经销商的预订量组织生产,在上市之前会再根据各个店所处的位置供应相应的货品。无论对市场多么熟悉,销售一段时间后经常需要进行调货,调货在服装行业很多,调货时一般都先运回仓库,然后再进行调配,在物流上属于回收物流。服装行业回收之后还会再进行调配,由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配,由一线店铺向二线店铺配。服装物流管理的工作量很大。配送网络一般在一些中心城市都有自己的仓库或是小型的店铺储存库。
三、体育服装企业库存普遍过高
体育服装的订货周期和其他产品的不同。从设计到推向市场的平均时间为一年到一年半,但一个系列的产品通常在商店里的出售周期为2~3个月。我国几乎所有体育服装的企业都在受到库存的困扰。一般来说在服装设计前都要进行市场分析,上市前要召开订货会,参考批发商的预定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库存应该能够控制在一定数量内。但在实际中,市场变化很难把握,受很多因素影响,体育服装仿造数量巨大,所以库存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制约着体育服装业的发展。
四、消化渠道库存,需要寻求最佳物流模式
为了消化服装的渠道库存,通常的方法是将库存一级一级地转移下去,然后通过终端的大规模促销,促使库存品多销售、多出货。在市场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体育服装的特价促销,有些新品一上市就开始特价销售。每到换季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体育服装专卖店都在打折、特价销售,就是由于库存积压过大,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一般体育品牌服装企业对自己的销售情况是保密的,而且有些高档的体育服装价值很高,许多企业也不敢将产品交给第三方负责管理。而且很多大体育品牌服装企业,都有了一套成熟的运输配送和仓储管理方法,也不会轻易交给不十分合适的第三者去做。然而物流运输配送仓库等这些占了销售利润的很大比例,因此,寻求最佳的物流模式已经成为我国体育服装业面临的新挑战。
五、关于发展我国体育服装行业物流的对策
1.加强体育服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服装产品具有流行周期短、季节性强、时效性强等特点,这也增加了生产企业对市场需求预测的难度。要想配合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企业一方面应当根据销售订单,对销售产品、地区、客户等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同时对销售数量、金额、利润、绩效等做出全面的统计与分析,依据订单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计划;另一方面通过先进的电子技术和传播技术,抢先获得最新体育服装的流行信息,企业的最新产品,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手段直接与国内外采购商、供应商对接,实现生产、供货全流程的信息化。
2.建立体育服装配送中心
(1)服装配送中心需要实现快速响应
服装本身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短暂的流行周期,新品上市时供不应求,几个月后,人们又将目光投向了更新的款式,所以,在商品热销的同时要保证新货的及时供应,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2)服装配送中心以单品管理为主
单品管理的思想尤为重要,单品管理是对服装企业供应链中货品管理的细化。在整个生产、营销、物流环节中,将每件货品细分到品种、款、色、码、价、面料质地等。
(3)大型服装企业宜自建配送中心
货物流量大,作业订单多的大型服装企业,考虑到配送收入与配送成本因素,配送中心应具有相应的配送经济规模。
(4)中小服装企业应以外包第三方物流中心
由于一些体育服装企业规模较小,自建配送中心不经济,而运用第三方物流不仅可以有效地回避本企业投资能力不足的问题,还可以降低控制成本,同时,服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担风险,更容易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
作者单位:河北石家庄学院体育系
参考文献:
物联网同物流产业发展的关系
(一)物联网的内涵
所谓的物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核心和基础促使物品流通的一种网络。这种系统促使了商品的流通,并能够实现异地双方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物联网伴随着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对物流进行智能化的管理、识别、跟踪和定位,促使信息沟通达到连贯性和一致性。
(二)物联网发展对物流产业的影响
首先,物联网在物流产业的生产环节和运用节约了时间,更好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物联网信息系统,减少了生产物流的环节。基于物联网,物流体系中的生产线可以更好的对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产成品进行跟踪和识别,从而提高了检测和跟踪的效率,节约了劳动力。
其次,物联网运用到物流产业的运输过程可以便于企业对货物进行远程监管,了解货物的状态并进行准确的定位,这项技术主要是运用了RFID 接收转发装置,可视化的跟踪管理,便于在配送的过程中优化调度,提高运输的效率,缩短路程,也体现出了持续发展的理念。
再次,物流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仓储环节是十分关键的。将物联网的EPC技术运用到物流产业的仓储管理中,大大的改变了传统物流产业依靠大量人力管理的现状,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并且实现了仓库在存货、货物盘点、货物调度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便于实现自动化。
最后,物流产业中货物的配送和销售环节都需要强大的物联网系统作为支撑。引用物联网的EPC技术实现了查找货物的便捷性,缩短了挑选时间,提高了配送正确率,并压缩配送和销售的时间,体现出快捷性,满足了当代人们的需求。
物流产业融合的动因分析
(一)物联网信息为物流业的融合提供了保障
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传统的物流产业的融合和管理创新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提升,与物流业相关的条码技术、传感技术以及射频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运用。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物流业相关的各个环节可以节约成本,提高物流的工作效率,无论是在生产、仓储、运输还是销售过程中,便于物流企业的跟踪管理,真正体现出物流行业的服务性。使物流技术的通用性得到了改变,消除了传统物流业的技术性壁垒。
(二)政策支持为物流业的融合营造开放环境
物流产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复杂性产业,在物联网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有效的改变了传统信息技术同物流产业相分离的现状,促使物流业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个系统性的管理和监督过程,密切了各个环节的沟通和交流,加快了物流产业发展的进度。我国政府也开始重视物流产业改革的必要性,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铁路、航空、公路、海运等的交通运输改革政策,并鼓励企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整合现代化的物流业资源,从而促进产业融合的目标多层次性。
(三)人们需求的日益变化
物联网背景下的物流产业属于服务业,主要用于满足顾客需要。因此,物流业的产生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顾客需求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动力,同时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的出现也加剧了物流行业之间的竞争,导致了物流融合的必然趋势。
(四)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与此同时,物流企业也意识到了信息技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注重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从而依靠自身软件获得竞争优势。物流企业在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以物流客户为中心,重视提高产品质量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在管理上树立战略性的思想。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主要提供两类服务,即传统物流服务和新型物流服务,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传统的物流服务所包括的内容为生产、运输、中转、仓储保管、物流配送和物流装卸等,而新型服务物流产业则主要以信息管理为核心,重视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等。
(五)物联网背景下管理思想的不断创新
通过物联网技术的逐渐渗入,在物流产业通过供应链管理提高了信息的共享作用。物流产业成为由生产、采购、运输、调度、销售等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追求的利润价值更高。这种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实现了目标与管理的一体化,增加了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更好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无论是在原材料的采购还是生产、销售、运输等过程中,都更加的专业化和一体化。
物流产业融合机制
(一)注重市场重构并逐步推动物流产业化
众所周知,物流业是以服务为主的行业,所设计的范围广泛,涵盖了运输、仓储、信息、交通、金融、保险等综合行业。各部门各有所属,都有自己的管理部门,因此,物流产业在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受到了相关行业的制约,产业化的道路很难形成合力。而物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能够将各部门的信息管理逐渐趋于一个管理平台中,能够有效的促进各部门和地区的交流,推动物流产业一体化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一方面给予了物流产业相关的宽松政策,放松了对物流产业的直接干预,进行了统一的市场管理和规划。并在价格机制上采用统一定价的方式,减少了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摩擦。
(二)物联网背景下物流产业由低端向高端逐步转化
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促使企业不同业务在同一个平台上的运作发挥出更大协同效应。目前,我国物流产业还处于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企业的效率较低,其服务的层次也处于低端水平。但是,随着物流网技术的不断渗透,物流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终将演变为资本形态,未来物流产业的发展完全依靠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物流企业的效益和信息资本的流通,直接进入到物流产业的生产领域,产生协同效益。信息技术与运输、仓储、配送、金融结算等物流生产活动的有机融合,将大大提高服务的货物空间位移,产生新的服务种类。物联网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物流产业相关部门的合作,更能够提高物流企业与上下游网络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垂直融合,产生新的商务模式,提高信息技术的含金量,并逐渐形成一支科技型的物流服务行业。
(三)物流产业主导方式的变革化
在传统的物流管理中,受到金融资本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弊端,在融合过程中,要使主导物流产业发展的因素变为技术上的管理和创新能力。将资本渗透和产权结构调整,可以使得物流产业价值链中各环节企业以最短的时间进入相关或非相关的物流业务市场,拥有横跨行业专业经营的能力,而不同行业企业间融合往往通过企业组织之间产权结构的重大调整来完成,逐步由传统的行业内纵向并购向行业间横向并购或混合并购演变。所以推动金融资本向技术资本转变的物流产业融合,更能够体现出创新型服务的模式。
物流企业融合的途径
(一)技术融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物流产业融合的助推器和保障,在发展过程中物流企业要重视同物联网技术的融合。现代企业管理都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物流企业的管理中,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二)业务融合
物联网背景下的物流企业在探索融合的过程中要调整原有的发展结构,注重企业同业务之间的融合。物流企业应该具有前瞻性,善用发展的眼光去开拓和发展新业务。物流业的发展会激活交通、航运、铁路等运输企业的新业务。同时,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仓储企业的形式和功能也应该更加多元化。
(三)产业融合
物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依托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之外,还要加强产业融合,调整产业结构,更好的实现资源共享,利用物流信心的连贯性提高同其它产业的再次重构。这样促使物流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从而使物流企业更加专业化,竞争力得到提升。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同产业的融合,促使农业物流、工业物流和服务物流产业的发展,必定会得到更多的政策倾斜。
(四)市场融合
物联网技术指导下的物流业发展促使了物流企业同产业、业务的密切联系,而物流企业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因此在融合的过程中物流企业要进行市场分析,创造需求,寻找新产品和新业务。
物流企业融合的价值评估
首先,物流企业重新融合体现出了一种科学的发展观,更是物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物流企业的一种创新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物流企业同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业务、产业、市场都会进行认真的分析比对。融合的过程会形成新的产业,引起国家政策的不断创新,甚至出现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外包的意识也会逐渐增强,所以企业管理会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无论是物流企业自身,还是与物流业相关的行业都会迎来新的需求。
其次,物流企业同产业等的融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物流企业同产业的有机融合促使了物流企业价值链的融合,从而促进了各行业之间、产品与技术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同产业等的融合促使了物流企业服务水平的不断创新,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也带动了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的发展。
最后,物流企业同产业等的融合促使了绩效提升的效应。物流企业是服务行业,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实施融合的前提是对市场的需求和供给进行认证。其一,对市场供给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物流企业实施产业融合能够改变传统物流企业的经营理念,促使物流企业不断的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挖掘出新的市场,寻求更多的业务合作,带动与物流相关的运输行业、仓储行业、快递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都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在物联网技术的指导下,这些企业能够更好的分享和利用基础设施和研发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有助于提高物流服务的生产流程,提高企业效率,以便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从而提高了物流产业绩效。其二,从市场需求方面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物流企业同市场的融合有助于企业更好的挖掘市场需求,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更多的消费者需求,并由于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促使融合后的产品和服务的作用更为全面,为物流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空间。
结论
物联网背景下的物流产业融合是时展的需要,其产生的原因既包括内部原因又包括外部原因。内外性的激励因素促使物流产业要重视自身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重视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分析,通过技术融合、产业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提高自身竞争力。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依靠物联网技术进行革新。而物流企业的融合也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首先体现在管理思想的创新上,其次体现在物流企业价值链的形成,从供需关系还能够产生较高的绩效作用。但是物流企业的融合过程仍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调整的过程,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和调整。
参考文献:
1.张磊.产业融合与互联网管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杜,2001
2.周振华.信息化与产业融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竞争合作与产业成长[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物流业发展始终保持较好势头。特别是近几年,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持续增加,物流设施不断改善,行业活力进一步增强,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物流业也存在着集中度不够,规模小、实力弱、服务差的问题,能够提供一体化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够多。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发达国家1倍左右,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于是,物流地产应需而生。我国物流地产2002年开始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2003年美国普洛斯公司进驻中国市场,物流地产市场开始备受关注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蔓延。本文根据我国物流地产的建设与发展呈现出新情况新特点,从其概念入手,就其市场特点、经营模式、发展态势等进行分析研究。
2.物流地产概述
房地产一般也被称为不动产,是房产和地产的总称,指包括覆盖土地和土地上的所有自然资源和永久性建筑。根据不同性质和用途。可以把房地产市场细分为:工业地产、商业地产、写字楼、住宅地产等。
而所谓的“物流地产”,就是工业地产商根据顾客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地点,建成相关物流设施后,再转租给客户,并由一个资产管理队伍进行相应的服务管理。“物流地产”的典型顾客包括制造商、零售商、第三方物流企业(3pl)、货代等。由于日常物流业务仍由客户操作,而开发商只提供物业相关服务,故物流地产的本质是地产而非物流。典型物流地产项目包括种类仓库、货柜码头、物流园区、配送中心。
近年来,由于广州、成都、上海、北京等地先后出现了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大的建设项目,同时也引来了许多外地资金和外国资金大手笔的介入,使得物流基地(园区)和物流地产的建设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尤其是2003年有物流地产老大之称的美国普洛斯公司登陆中国,在成都、武汉、天津等地都有几亿、几十亿的投入,这样的大动作,好像一夜之间就将我国的物流产业吹热。2005年12月开始中国正式开放外资投资物流,更是引发了新一轮的物流地产投资热潮。大批外资企业开始投资中国物流地产市场;国内部分商业地产商也开始涉足物流地产。中国物流地产市场开始蓬勃发展。
3.我国物流地产现状分析
3.1 物流地产市场分析
物流地产具有风险低、回报高、收入稳定等特点。近年来,国家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力度不断加大,住宅等物业类型的利润空间日趋下降,而风险不断增高,房地产市场投资者都在积极寻找各种新的投资机会甚至转型。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具有持续性及长期性的特点,同时物流地产以其相对稳定、空置率较低、回报合理等优点吸引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眼光。据有关调查显示,2005年一年上海工业地产的租赁价格增长达到15%之多,其回报率也保持在10%甚至更高的水平。但由于回报周期相对较长(一般要10到20年),地产规模大,也意味着进入门槛高,只有具备雄厚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的企业才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
开发商能够比较容易地以低价格得到土地。物流地产项目大多位于中心城市的郊区和边缘地带,土地价格较中心区便宜。据统计,工业地产成本远远少于商业地产,工业用地的基准地价只有商业用地的1/4,甚至更低。同时物流业是当前政府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即使在土地资源的出让收紧的大背景下,物流地产商也比较容易拿到土地。可见物流地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大环境的支持。
3.2 物流地产需求分析
我国二十几年来的改革开放及加入WTO的进程中,世界制造重心开始向中国转移,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中国成为世界产业分工链上的重要一环,也是世界市场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在这个大背景下,区域经济的产业集群为物流的产业化和专业化带来了契机。物流需求的增加,必然导致交通运输业、仓储业、批发业、配送(流通加工、包装业)等相关产业快速增长。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流通行和物流业的良好环境下,制造企业普遍采用物流外包的方式,3pl快速发展,这都为物流地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多数物流公司,其地产和物流设施占企业固定成本比例高,而物流地产通过出租和提供专业管理服务为3pl削减了固定资产,使3pl其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提高了资产回报率,降低企业负债率。
第五次中国物流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指出(2004年),71%的企业认为现有的仓储设施存在数量不足、不符合客户的特定要求、技术装置落后、运行成本过高等问题;调查显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高端仓库的利用率平均达80%以上,而低端仓库的利用率则平均低于40%,呈现两极分化现象。总体来看,我国物流市场的需求和现代物流业均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未来几年我国物流市场将保持年均20%的速度增长,可见稳步增长的、规模巨大、设施设备齐全的物流仓储设施市场必将出现大量需求,而物流地产恰好能够弥补这一空白。
3.3 物流地产经营模式分析
目前,有关专家学者按照投资和管理的主体不同可分为四种。
3.3.1 地产商作主导,租售给物流商并代其管理
即房地产开发商是开发投资的主体,开发商选地建成相关物流设施后,再转租给物流企业。日常物流业务由物流公司操作,房地产开发商只是负责投资开发和物业管理。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更有效地帮助物流企业客户管理资金、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缺点是对于小规模的物流企业而言,租金成本可能过高。
目前这种模式以国外工业地产巨头普洛斯为代表,其经营模式是: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建设优质高效的物流仓储设施,出租给客户并为其提供物业管理服务,但决不参与客户的日常物流业务经营。其本质是一家地产开发商而非物流公司,收益来源于物流设施租金与管理费。“普洛斯运营系统”提供的强大物流配送服务网络涵盖了仓储设施的整个流程,普洛斯模式主要通过包括策划、构建与设施管理来实现。它的客户可以分为三大类:物流业、制造业及零售业。UPS、DHL、联邦快递、马士基、通用汽车、大众、卡特彼勒、雀巢、惠而浦、柯达、施乐、沃尔玛和欧尚等跨国企业,都是普洛斯的忠实客户。许多客户都租用了普洛斯遍布全球的多项仓储设施。
3.3.2 物流商自有地产,自己经营管理
即物流企业是相关物流设施投资建设的主体,建成后也是自己经营,自己管理。优点是可以节省一部分租金,而且物业的折旧费用可以享受到税收减免的好处。缺点就是管理水平可能比较低、非专业化,同时需要占用大量的资金,运营成本比较高,而且由于建设上的非专业性,建设成本可能较高。
目前国内大多数物流企业都是这种模式。比较典型的是上海百联集团、大商集团等。百联集团以商业地产、物流作为集团的支撑业务,在管控模式方面,实行“集团总部一事业部一经营公司”三级架构,并依据该模式设立事业部和四大中心,而事业部则包括了房产置业、物流等。这样可能是加强了管理的有效性,但同时也可能带来管理成本的提高。
3.3.3 地产、物流商直接合作经营
即物流商、地产商通过成立项目公司或协议、合同等其他契约方式共同出资、合作经营,各自发挥自己相关领域的优势,对于项目建成后的收益按照协议分享同时共担风险。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发挥地产商在拿地、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发挥物流商在物流效率设计、物流运营方面的优势,实现物流商和地产商的共赢。但是缺点在于双方前期面临信用风险,同时在后期利益分配问题、风险分担上可能出现矛盾。
3.3.4 由第三方牵头,联系物流商和地产商
即通过第三方将物流商和地产商各自的资源进行整合,同时对物流商和地产商的资格、实力进行审查,确保强强联合。物业建成后由第三方中介组织负责对管理企业进行招标,而企业收益也由第三方代为审查并根据协议分配。这种模式优点是充分利用了独立第三方的审查,从而避免了物流商和地产商的信用风险,同时避免了后期产生的矛盾。但是这种模式对于第三方的要求很高,而且要求中介市场有较高的行业自律,同时需要社会信用档案的支持。
这里的第三方包括两类:第一类是以政府为主,政府发挥自身的在资源优势,对物流商、地产商的实力、资信等级进行审查,并对项目完成后的运营等进行监管,确保物流地产的发展良性运行。但是在这种模式中政府的管理功能可能过强,不利于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而且政府承担的风险和责任也比较大。第二类指第三方中介组织,它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对于物流商、地产商的技术实力和资信、资金实力进行评价,并利用独立审计等方式来保证对项目完成后的监督。但是这种模式对于组织结构、组织中人员的技术水平等要求比较高,而且对于中介组织也需要加强自律。
4.对我国物流地产的发展进行探讨
4.1 地产商将成为物流地产行业开发的主要力量
就国外地产商来说,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公司普洛斯,在全球开发及管理超过120亿美元的资产,出租总面积已超过2300万平方米。2003年以来,普洛斯已经在上海合作开发了上海西北物流园区。在苏州物流园区内进行第二次开发,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为该物流园区提供普通仓储、保税仓储与出口监管仓储等。2005年8月,普洛斯与深圳盐田港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未来5年内,共同投资逾10亿元,合力打造位于盐田港区后方陆域的国际物流园。而国内地产商包括和记黄埔、珠江投资、富力地产等也将物流资产作为在近期发展的主要方向。其中位于广州市黄埔国际物流园区的广州国际玩具礼品城,由长江实业、和黄与广州国际玩具中心有限公司联合投资运营,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15亿。物流地产领域一直是富力力图开拓的战略要地:2004年10月,富力在广州花都圈下130多公顷地开发物流园区,规划有住宅和酒店。园区位于机场高速路出口,将利用航空渠道,打造仓储物流模式。究其原因,除了最诱人的廉价土地外,还在于物流地产具有投资多、租金高、回报稳定的特点。
4.2 政府要加强对物流地产的宏观规划和政策指导
一方面,政府需对物流园区的做好规划布局,政府应把物流园区的开发纳入到经济发展政策规划中,把当地的物流环境、物流体系、产业优势、企业分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用最节约的资源开发方式为当地生产企业服务。
另一方面,政府改变传统的招商引资的政策和思路,做到招商与当地物流地产相匹配。物流地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土地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物流园区,通常占地面积在200亩到28平方公里之间。相对城区住宅及商业用地而言,开发商投资回报额更大,周期更长,风险更大,利润率更低。
物流地产能将地产资源与其他资源整合,通过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汇集,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更能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持续增加地方税收和安排更多的人员就业。政府如能很好规划好物流园区,物流地产不但能成为城市物流体系的强力辅助,而且还能带动辐射区域内的经济运行
4.3 物流商与地产商必须建立战略合作伙伴
物流地产项目开发运营期和回报期长,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而且要求物流地产商要建好市场,经营好市场,管理好市场,具有保持物业持续增值的能力。因此开发商在介入物流地产项目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研究物流行业的运营规律和运营商的需求,以及了解项目潜在的各种风险。这就要求物流地产商与相关机构的密切合作,互惠互利。对物流领域不熟悉的地产商,很容易造成像当前商业地产一样大量过剩的现象,这就要求地产商和物流商之间建立重要的战略伙伴关系。
4.4 我国物流地产市场必须加强专业化建设
目前国内的物流地产企业整体实力较弱,企业规模过小专业化程度不高。由于专业分工的落后,现在的物流地产很多都是由物流企业自己来做,大部分企业服务能力和品质都不高,甚至很多郊区的农民可以来做物流地产,自己建起仓库,再出租给企业。另外,我国物流地产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盲目投资的出现,专业化缺乏,无相关配套政策等问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解决。随着我国物流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大量国际工业地产巨头和投资基金进入;国内也有大量商业地产商涉足物流地产。外资企业带来了专业化的经营模式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强大的竞争压力。因此我国物流地产企业应抓住时机,加快专业化的经营模式的建立及提供优质的各种增值服务。
4.5 加快物流地产人才培养与理论研究
目前各城市乃至全国对物流地产的探索汉族要是在实践阶段,而理论阶段的研究很少,通晓物流和地产的人才更少。为了更好地发展物流地产,提高物流运营效率,必须培养高级物流人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相关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国庆.我国物流地产理论研究现状及趋势[J].商业时代,2007,36:21-22.
[2]张晓姣.我国物流地产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特区经济,2008,9:282-283.
[3]钱伟荣等.物流房地产理性投资之管见[J].现代财经,2008,8:37-40.
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的物流配送业是高技术行业,是国际物流业公认的最复杂、最具专业性的领域,要求整个物流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必须十分顺畅、平滑。其中汽车整车物流是汽车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汽车整车物流受市场的影响较大,变化性强,不可控整车物流与汽车零配件、原材料物流不同。一般来说,零配件和原材料是根据汽车制造厂的生产计划安排物流,计划性相对较强,可以通过JIT方式或批量方式实现零库存或低库存。国内许多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已成功地解决了此问题。而汽车整车物流是根据各地销售商的订货要求安排的,市场需求的波动很大。由于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存在,使销售商的订单波动的幅度更大。因此,汽车制造厂为了保证市场供应必须保有大量库存。
2.汽车整车物流更强调“以顾客为中心”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给汽车消费带来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世界各大汽车公司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纷纷推出了“以顾客为中心”的项目计划,如通用汽车公司提出了“一切为订单而构筑”的项目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在顾客个性化的需求时间内将汽车造好,并交运到顾客手中。
3.汽车整车库存的管理难度较大汽车整车的体积、重量较大,储存空间占用大。每种车型的每一辆车都有自己的底盘号、发动机号,VIN码,并需要一一对应;整车按系列的不同在发车库中分区域停放;整车在同一库位只能放同一种车型,并且颜色要相同;整车管理流程繁多、复杂,包括调整、检验、倒车、新车准备、销售、借车、返修、退库、拆装箱等;整车出库按入库先后顺序实行先进先出的原则,汽车整车仓储管理的上述特点,使得汽车整车的仓储管理难度较大。
我国汽车物流的现状
从中国汽车物流目前的业务总量来说,物流规模已经相当可观,汽车物流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但如果从整个汽车物流行业运作的成熟程度来衡量的话,我们却认为,汽车物流服务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虽然,近年来汽车物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但大部分只是一些传统的运输服务,还远远达不到现代化汽车物流服务标准。我国汽车整车物流起步较晚,整体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1.对物流理念认识的整体水平不高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存在“重生产、轻物流”的思想观念,对生产领域以外的采购、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环节顾及甚少,因此在很长时期内,对物流的基本建设投资一直偏低,使企业物流发展速度和运行质量一直落后。真正对物流重视和研究是近几年开始的,而国际上对物流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早在1970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物流成本学的权威学者西泽修先生就提出了“第三利润源”之说,日本企业纷纷重视物流,增加对物流的投资和创新。200年,我国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流动资本年平均周转速度为1.2次,而日本制造业的年平均周转速度为15-18次,一些知名的跨国连锁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资金平均周转速度为20-30次。我国的货运空载率高达60%,而仓储却是美国的5倍。工商企业为产品储存、运输支付的费用约占生产成本的30%-40%,而工商企业自有运输工具的空驶率为40%。受其客观环境的影响,汽车整车物流理念还未完全被企业真正接受。
2.整车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出现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等现象我国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发展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而与之相配套的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还没有跟上汽车的发展速度,造成了为汽车服务的各项物流设施尤其是整车物流设施严重缺乏,极大地影响了整车物流的运作效率。各汽车制造企业为了对顾客实现“零公里交货”的承诺,自建汽车运输网络和投资建设仓库、船舶、铁路专线、运输队伍,出现重复建设、运力资源浪费等现象。近两年汽车销售出现井喷式增长,刺激了汽车物流企业迅速崛起,但总体而言,规模有大有小,运力资源分散。部分地区还存在着汽车需求与汽车产销以及轿车运输能力不匹配的现象。有些地方汽车产销量大,但运力不足,有些地方汽车产销量小,但运力过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和世界运输业的自由化,物流业的发展十分迅速,该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新兴产业部门。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15-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2014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3.5万亿元,可比增长9.5%,保持较快增长,其中,交通运输业增加值2.4万亿元,可比增长8.3%,贸易物流业增加值6781亿元,可比增长79%,仓储业和邮政物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8%和35.6%。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物流业被国家视为基础性、战略性的一个行业,被国家列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物流业被誉为“市场上的朝阳”。大量资本融入物流的资本市场,物流行业被过快的“拔高”了,物流存在大量的问题:
物流过快发展造成了物流企业规模小、功能单一、资源分散。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要逐步放开市场管制,简化行政管理,要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环境和创业机会,很多人开始所谓的“创业”只是简单的一辆车就可以注册一个物流公司,这样的现象层出不穷。以济南市为例,在济南注册的物流公司有20000多家,而真正能够具有中等规模的物流企业不超过200家。物流公司很多只是从事简单的运输,而不能进行专业化的物流活动。各种各样的小物流公司各自为政,拆分了社会上的资源,经营运作效率低,提供不了良好的社会服务,带不来社会效益。
物流发展过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物流市场低端化。目前来讲,我国的物流市场是一个低端的物流市场,我国的物流行业虽然以15%的高速度增长,但是我国的物流竞争还是以“价格”竞争的,物流的标准化服务和专业化服务远远达不到高端市场的需求,我国的高端市场的物流市场长期被国外的国际物流巨头UPS、丹麦马士基、荷兰TNT、日本邮政等占据,这些物流巨头相互联合、彼此协同占据了我国80%的高端物流市场。而我国的物流服务公司因为数量太多,资本长期分散,资源拆分,并没有足够的实力与国际上的巨头进行抗衡。太多太多的小企业为了各自生存,相互博弈、竞相压价、抢占我国的低端市场,不能有效的形成合力、相互协同,无法进军高端物流市场,这样的发展就和我国的低端物流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物流发展过快使逆向物流和绿色物流结合不起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物流的发展,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各个行业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经济疲软缺乏消费热点。然而电商的发展使网购成为一个新的消费增长点,仅仅15年的“双十一”一天,阿里巴巴的交易额达到912亿元,一天产生了6亿多个订单,为了配送的及时,各个公司采用各种手段、暴力分拣、包装过度,增加车辆运输、产生了大量的垃圾、车辆尾气,严重损害了货物质量、污染了空气环保。这些包装材料和损害的货物一般不能进行有效的回收而是当做垃圾进行处理,进行深埋,危害土壤和水源,为人类的身体健康埋下隐患。
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的过快发展也使商业失去了部分社会功能。对与社会而言,个人的购物消费,不仅仅是一个鼠标点击的功能,它赋予了更多的社会附加价值。我们在购物过程中,是一个用户体验的过程,我们传统的购物,不是电子商务那种仅仅的面对电脑,而是在自己空闲的时候去实体店感受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售货员聊聊天,购物的最终目的是沟通和交流。我们满足自身生活物质需要的同时,注重对社会联系的一种社会归属感。人是一个社会人,在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需求层次。而电子商务的过快发展,使人们更加倾向于足不出户的获取购物的满足感。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点击鼠标完成了一单商业交易。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这不能不说是商业社会功能的一种倒退。
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应该做到:
“减速整合”,提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现在的物流企业大多为了追求发展速度,盲目扩张,大多都是处于“脏、乱、差、规模小”的状态,设施设备陈旧,物流管理观念落后,不能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提供不了一体化的服务,市场竞争力不强。整合物流市场各种小型公司,形成战略联盟,大力发展信息化、专业化的平台搭建,努力实现为顾客提供供应链一体化、专业化、个性化综合性的服务。充分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进行市场分析,提供增值服务。
统一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放下发展速度,慢下来发展标准化体系。在这里不仅仅指的是物流车辆的标准化,还有流程的标准化。我们了解现在的物流车辆种类很多,参差不齐。物流车辆之间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物流活动中多式联运的有效应用,很多标准化的工具得不到有效推广无形中增加了物流成本,影响物流效益。物流过程中流程的标准化也是十分重要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各个环节之间要有一个高效、标准的流程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树立品牌战略,创新思维。在企业运营中,追逐利益是永恒不变的法则,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要把眼光放的长远,树立自己的品牌战略,分析市场环境,重点营销,提供质量过硬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改变自己传统的经营理念,开拓思维,创新经营模式,放弃原来“大而全、小而全”的思维,加强和其它供应链企业的协同,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达到“双赢”。(作者单位:济南大学)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物流信息化的程度是作为衡量物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中.先进的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物流业。这些国家建立起了基于Internet的物流信息平台,形成了标准化、模块化的成熟的物流软件。物流信息化己发展到借助于信息技术来整合物流信息,拟定物流方案且优化物流过程的阶段。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渗透,这些国家的物流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物流业实现了连续、快速且准确的运作,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效益。
据中国仓储协会主持的第六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2005)显示,我国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意识比起以前有所增强,主要表现为物流企业的网站已广泛应用,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手段和企业形象的宣传工具。企业拥有信息系统的比例已经接近80%。说明物流企业近年来信息化管理发展很快。此外没有建设物流信息系统的大部分企业也都有开发、外包或购买物流信息系统的打算。在物流企业信息的功能模块中,业务管理模块及查询功能模块拥有比例最大,都在在90%以上,这也是物流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但物流管理信息优化分析模块及市场分析模块占有比例不高,说明智能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拥有比例还较低,尚不具备将海量信息整合并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各系统之间往往也是相互孤立的.“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
二、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物流标准化程度低
物流活动包括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流通加工等多个环节,涉及多种运输方式和若干行业,需要物流信息系统把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联结成一个整体,这就需要在编码、文件格式、数据接口、EDI、GPS等相关代码方面实现标准化,以消除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而我国由于缺乏信息的基础标准,不同信息系统的接口成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瓶颈,物流企业在处理订单时,有时数据交换要面向七八种不同的模式。
2.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
目前,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服务在大型企业的应用比例不足三成,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应用不到二成,在中小企业基本是空白。基础技术服务应用比例过少,整个行业的整合就无从谈起。
3.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系统
目前国内的研发能力无法和国际同行竞争,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较为混乱,不成体系,难以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信息交换、确定交易、生产、仓储、运输、支付等六大核心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完整过程,但是,纵观当今中国相对成功的B2B(电子商务)网站也仅仅只是完成了信息和网上议价两个过程,而针对生产、仓储、运输、支付等相关物流范畴的网络信息建设,却突显滞后。网上物流、传统物流和网上交易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是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
4.管理理念落后
从物流需求方来看,我国工商企业流程再造(BPR)、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等先进理念运用很少;从供给方来看,我国物流企业及时化(JIT)、全面质量管理(TQM)、项目管理(PM)、技术作业的成本分析这些先进的管理理念的应用也是相当薄弱的,这种情况,表面上是物流服务的需求方的要求不高造成的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低下,因而信息化水平不高,其实本质上由于物流行业整体素质不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造成的;其实物流服务的需求方的要求不是不高,而是在现阶段,即使需求方提出要求,缺乏有效管理技术和信息化的物流企业也难以提供高效、及时、可靠、全面的物流服务。
5.缺乏物流信息化人才
现代物流作业过程环节多而复杂,物流信息量大,物流生产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既熟悉物流信息化运作规律,又懂得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此外,人才流失过高,也是物流企业面临的管理难题,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很多物流企业的人员流动率大大高于10%。
三、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策略
1.由有关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物流行业标准
建立与物流业相关的国家标准,对已进入物流市场和即将进入物流市场的企业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是确保物流业稳步发展的需要。可以以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个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美国行业协会在物流标准的制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条形码、信息交换接口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实用的标准,使物流企业与客户、分包方、供应商更便于沟通和服务,物流软件也融入了格式、流程等方面的行业标准,为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创造物流信息化良好的应用环境,提高物流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是推进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关键所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有效整合行业资源,实现行业资源交互和共享,发挥物流行业的整体优势。它的作用将体现在以下方面:保证货物运送的准时性;提高交货的可靠性;提高对用户需求的响应性;提高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工作的协同性;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它的功能主要包括综合信息服务、数据交换支持、物流业务交易支持、货物跟踪、行业应用服务托管等。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交换,是当前物流信息化的核心与关键,也是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3.加强物流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物流企业的特点和信息化的必然趋势,要求制定一个合理的可扩展的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模型的制定一方面有利于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另一方面有利于物流配送算法的实现。以GIS、GPS、通信技术、WEB技术集成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有效集成是现代物流管理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研究制定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具体标准、协议的基础,有利于标准制定的统一性、系统性,它将全面提高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加快物流产业的发展。
在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①重视人在整个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和态度。目前,货主对物流的 “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作为客户的企业大力引人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系统,这要求物流业者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也要不断提高,与不断进步的客户同步成长。②第六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2005)显示,我国物流企业对智能化物流信息系统需求不旺,而智能化信息系统开发费用昂贵,因此,可以考虑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或企业联盟等办法破解这一难题。
4.信息化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
工商企业信息化最重要的是将业务流程与信息系统进行紧密结合,从企业战略、管理机制、业务流程、绩效考核以及员工素质和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切实地转变和整合。而物流的信息化首先是一个流程再造的过程。工商企业、物流企业物流成本的大幅降低必然伴随着业务和管理流程的再造,不能局限在纯信息技术范围来研究。要解决整个系统优化、流程改造、经营管理理念等问题,信息化的实施才能顺利推进。
5.要产、学、研相结合,共同培养既懂物流管理,又懂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综合型人才
人力资源是物流企业最宝贵的资源。高等院校要与物流企业相结合,培养跨物流管理与信息管理的专业人员。物流企业要根据需要,向高校提出 “订单培养“的教育需求,与高校共同培养既懂物流管理、又懂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综合型人才,同时要开展内部培训,制定留才措施,使得人才获得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此外,还可以高薪引进从海外学有所成的物流信息方面人才。
作者单位: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贸易分院
(一)项目背景情况及投资买车的必要性
自2004年我国《道路法》的实施及《道路安全条例》的出台,国家相关部门整治“双超”的活动在逐步的有序的展开,在这种新的政策环境下,运输物流企业如何调整盈利模式,如何在激烈的运输市场中赢得竞争脱颖而出,如何最大限度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获取最大利润,已经是国内众多物流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了,这给传统的运输营运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传统的运输业务过程中,大部份分成了两级具有中国特色的运输行业,其一是运输信息行业,其二是运输实体行业,前者以收集货物运输信息为主,一般不具备货物实际的运输能力。后者以货物实际运输为主,一般也不具备掌握货物运输信息的来源,而这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互相合作,相得宜彰,各自谋取各自的利润,这种违背物流本身规律的情况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
厂商原本可将产品直接交由运输实体承运的货物,却被专门收集货运信息的行业人士掌握,货物运输运费由信息行业人士与厂商协定。信息行业人员再将与厂商协定的运输费用压价后转交运输实体承接。这种多头的衔接其实直接的增加了厂商的物流成本。
而现实情况又是,绝大多数的运输实体不具备掌握货运信息的来源,同时也不具备厂商货运网点的需求及货运综合风险的承担能力,同时这种违背物流本身规律的情况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但是,这种情况随着国家整治“双超”活动的开展,逐步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整治“双超”直接导致了运输价格的上涨,同时也直接导致了大量货物的滞留,厂家的货物要尽快的流通,尽快的到达客户、消费者的手中。货运成本也必须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种矛盾必须要得到尽快的解决。
如何提高厂商货物的流通速度,如何降低厂商货物的物流成本,如何提高车辆的承载能力,在无需超载、超限的情况下又能充分的获取利润。如何在这动荡的市场环境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体现竞争优势,这给众多的物流运输企业提出了一个艰难的课题。
让货运信息与货运实体相结合,购买具有高承载能力,高完好率、低耗损的大型运输车辆无疑是现在物流运输行业潜在而强烈的市场需求。我们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市场景况中已清晰的预测到它将“横空出世”的必然结果,这是市场赋予我们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我们不能坐失良机,尽快购买大型、重型运输车辆就显出了它急需的必要性。
(二)该项目的总体运作思路
建议在购买了大型、重型汽车后,应尽快发展以长途快运为主。仓储、零担、快递配送为辅的综合物流服务体系。在有了重型大卡这一平台后,可对现在运输市场的三大服务体系与国内目前的几条运输热线相整合,实行专线部点运作。
在成都、昆明、广州建立办事处或分公司,在这三个城市中建立自己的仓储基地,设立零担、快递配送中心,同时在这几个城市中对各生产企业发动公关战,开发其运输业务,因为在有了重型大卡车后,对各生产企业的运输业务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该企业现有的运输公司也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在3—5个月以后,争取能开发出4—6家有一定运输量的大客户。这样有了相对稳定的货源后,汽车物流公司的前期运作就可以基本达到盈亏平衡。
物流公司在市场上立住脚后,可以立即投入对各地仓储、零担,快递配送的建设计划。仓储、零担、快递配送的客户主要针对全国各地企业驻该市的办事处或分公司,根据调查和了解,各企业在非本部的其它城市的仓储基本是租用当地的仓库,而物流这一环节也逐渐转由该仓库直接管理。
这样,在利用一年的时间,可以将以长途快运为主,仓储、零担快递配送为辅的业务形成稳定的发展模式。以规模效益不断的降低综合服务成本,使竞争优势得以不断的聚集。最终达到以主要的市场拥有份额来领导和影响这一行业在该城市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项目实施的条件
(一)资金来源
自愿出资,渗资入股。
(二)选配车型的条件
所选车型要能承载高吨位、高容积,能长时间的运作且故障率低、出勤率高,并能体现公司的实力,展示公司的形象,运作成本和费用相对较低。
(三)专线点建立的条件和必要性
俗话说: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专、人专我恒。
在这里“有”与“精”不必论述,而“专”的意思就是专业专一;“恒”的意思就是恒心,持之以恒,能长足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也从实践的经验上分析,我们开发物流业务的前期暂时不能做到全面开展。只能从专业、专一的角度去考虑和发展,再以持之以恒的精神努力追求更大发展。
从目前市场的情况分析:
这几个点,不仅是目前运输市场的热点线路,而且这一线路已基本覆盖了长江以南的各主要城市,下一步的部点线路以沿海城市连线发展,这样部局的优势在于以最小的投入而覆盖全国大部分城市。
只有设立了专线才能真正的使货物流通的速度提高。也只有设立了专线才能扩大业务范围,降低运作成本,专线的发展是物流公司的必经之路。
再则就是各股东在这几个城市也有着极好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优势,只要充分发挥各股东的优势,物流业务的起步发展问题就能很快的得到解决。
(四)业务网络及发展
由于公司业务发展的切入点是先购买大型车辆,再利用大型车辆这一优势平台去发展物流业务,因此,公司前期的业务工作重点应放在发展零担、快递业务的收集与整理上。首先要盘活汽车,不能让汽车闲置没有货拉。根据目前市场的特点及项目策划公司在运输行业多年的经验及网络优势,可以收集、整理各确定的专线点上的所有零担公司的发货信息,再将零担集中整合发往各专线点。
利用三个月时间将公司自有车辆的运输发展饱和后,逐渐将剩余的业务转交由返空车运送,从收集零担公司货物到逐渐的收集厂商货物,从一级城市收集货物到逐渐向二级城市发展。在这同时,向大型的生产厂商发动公关,开发整车货物运输,整车货物运输是稳定物流公司业务的重要因素。
(五)配套设施的基础建设
在物流业务中,仓储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这就必须要再购买用于收集、中转零担货物的小型货车,同时也必须要有自己的仓库。在公司发展之初,为了尽量降低投资风险,应采取租用仓库的办法,这样投入成本小,运作灵活、方便,但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大,建立自己的仓储系统,树立公司的品牌形象就显得尤为必要。
只要将这些基础设施逐渐完成后,公司就可以进入长足稳定的发展阶段。
(六)人力资源的设置及储备
总经理:1名
副总经理:1名
财务部:3—6名
管理部主任:1名
分公司经理:2名
业务人员:15—20名
驾驶员:15名
(七)CI形象
无论从视觉或非视觉的识别上都须以“快捷、安全、低价位、高品质”的服务理念及视觉形象,反复刺激广大的客户群体,以建立公司服务的品牌形象。
公司成立后,需在专业人士的协助下制作CI形象、策划方案,应做到统一,协调无法抄袭。
第三章:市场分析及服务的定位
(一)市场服务体系各自的特点及分析
根据公路汽车运输市场的需求,目前以整车、零担、快递三大服务体系为主,这三大体系有着相关的运输方式,也都有着截然不同的经营模式。
相关的运输方式是,由快递业务组合成零担业务,而零担业务再组合成整车业务。不同的经营模式是整车业务主要针对各生产厂家,工矿企业,这些厂家企业的出货皆是整车成批的发往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城市,运输企业也基本上是先对该厂家、企业缴一定的货物运输保证金,并垫付汽车的运输费用,厂家再以月结的方式跟运输公司结算运费。这种整车业务的特点是运输费较低,赔款率较高,但是货运量大,运输企业在管理方面的要求相对简单。
零担业务主要针对各类批发市场,各厂、企业的分公司或办事处的运输业务,这种零担业务的特点是运价较高、发货量较小、运费也基本上是付现。零担的发货量虽小,但是这类客户的数量却是相当的庞大,对运输时间上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同时零担业务有着庞大的运输覆盖范围及网络,基本能够做到上门服务。
快递业务主要针对货物价值高、发货量很小的业务,他对运输时间要求很严格,对货物完整、完好率要求高,但这些严格的要求的前提条件就是其运费非常的昂贵,同时它必须做到门对门的服务。
这三种服务体系还很少有一家运输企业同时经营的。因为要同时经营,运输公司不仅要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而且要有庞大的运输覆盖范围。同时,严格、有序的管理,良好的服务等这些硬件、软件条件都必须要完善,这对一般的企业而言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有实力的大公司、大企业没有进入运输物流这一领域,同时要建立庞大的运输覆盖范围,也不是单单依靠资金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时间一个点一个点的去建立,逐渐形成网络规模。
正因为这三大服务体系同时经营的难度较大,因此,目前运输市场基本上是这三大体系各行其道的,即专业做整车运输业务的一般就不去做零担或者快递。因为零担、快递业务的工作量大,运输覆盖范围大,管理相当繁琐。反之做零担、快递业务的运输公司也不愿意去做整车业务。因为整车业务的资金垫付率很大,赔付率高,单车利润相对又较低,同时整车业务一般都是大型企业的运输业务,对这些大型企业的公关难度较大,公关及维护费用较高,生产企业与运输公司基本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合作关系,容易受制于人。而零担、快递业务的公关相对容易,公关与维护费用较低,属于相对平等的合作关系。但是,整车业务的合作相对稳定,运输量大。这是零担、快递业务不能比拟的。
(二)市场竞争趋势的分析及定位
随着国家整治“双超”力度的加大,运输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和明显。这种竞争分为两块,一块是运输车辆之间的竞争,另一块是运输企业之间的竞争。
运输车辆之间的竞争相对简单,对于长途运输车辆而言,大吨位、高容量、低价位、好信誉就一定会稳稳的站在市场的前列,对于短途运输车辆而言,只要价位低、速度快、安全性高、服务态度好就一定能赢得客户的欢心。
运输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激烈和复杂了。在整治“双超”前,运输企业的竞争主要还是体现在对企业公关上的竞争,谁的人际关系网络宽,公关能力强,谁就可以赢得先机。这种竞争是一种虚伪的形态,维护业务的方式也不是靠运输本身的实力,而是靠各种手段来维护,这样的竞争方式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其基础并不牢固。
从整治“双超”开始,由于运输价格的不断上涨,各生产厂家、企业为了将运输成本降低,逐渐采取招标的方式选择运输公司。业务采用招标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公平、公正、公开。这样一来,对运输企业实力、服务的要求就不断的提高。运输企业必须具备真正的实力,严格的管理,才能将运输成本降低,必须要有完善、完好的服务才能赢得厂家的信赖与合作。
因此说,现在运输企业的竞争就是实实在在的实力竞争、服务竞争。当然这其中对企业的公关也同样的重要。
基于以上对市场竞争趋势的分析以及上节对市场业务体系的分析。那么对运输企业的市场定位就应有如下的考虑——虽然整车、零担、快递这三种业务目前还少有运输公司同时经营,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三种服务体系就不能同时经营,公司有资金实力,只要在管理上严格完善那就基本上具备了全面经营的基础,因为只有不断的完善自身的服务体系,才可能真正的为客户服好务,也只有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章:投资概算
(一)投资成本的预算
购买汽车,从公司前期客户情况分析,应购买至少6台牵引车,汽车的配置应为进口车与国产车1:1的配置,进口汽车以沃尔沃为首选,国产车以欧曼为首选,汽车购买费用明细如下:
车型
内容沃尔沃欧曼
拖头65.3万(特价)27.5万
拖板11万11万
集装厢7万7万
购置税10%10%
保险费2.5万1.75元
养路费210元/吨210元/吨
牌照费1万1万
登记费约25元/吨约25元/吨
合计约95.5万合计约53万
以按揭投入计算:
沃尔沃:65.3×(30%+10%保证金)+28.6=54.72×3台=164.16万元
欧曼:27.5×(30%+10%保证金)+24.23=35.23×3台=105.69万元
合计:约为270万元
建立办事处的费用:根据地点不同,投入的费用应有区别
大致预估:房屋租金及固定资产投入为:5万元
每个办事处铺底备用金为:10万元
(二)公司运作成本的预算
1.汽车队的成本——
养路费:210元/吨(以30吨计算)6300元
过路费:1.25元/公里(以10000公里/月计算)12500元
燃油费:3.45元/升(45升/百公里计算)15525元
保险费:2075(沃尔沃)1450(欧曼)折合:1740
保养费:1000元
轮胎:每车18只轮胎,每只胎1600元
每4个月换一次计算:1600元×18只×3次÷12个月=7200元/月
折旧:沃尔沃以150万公里20%残值计算、欧曼以75万公里20%残值计算约为0.47元/公里
合计:约4.23万元/车/月
2.人工及管理——
人工费:53000元/月
管理费:39000元/月
第五章:业务流程及管理的控制
(一)员工素质及驾驶技能及汽车养护的技术培训
(二)服务管理系统
(三)业务工作流程
(四)管理体制的制订
第六章:效益分析
(一)成本测算
1.固定资产:汽车(按揭)270万元,办事处投入15万元
2.公司管理费用明细:
员工工资:53000元/月
业务公关费:10000元/月
财务费:5000元
员工住宿补贴:5000元
误餐补贴:5000元
通信费:4000元
交通补贴:5000元
不可预见费用:5000元
3.汽车队费用:4.23万元/月/车×6台=25.38万元
(二)效益分析
1.车队产生的营业额——
成都——昆明10000元/车
昆明——广州12000元/车
广州——成都15000元/车
每月以跑2趟计算:3.7万元×2=7.4万元
2.物流公司营业额——
由于这是不可预估的业务费,所以本着少进多出的预算原则,第一年,三个办事处共计发3000台次车,每车毛利600元计算,3000台次×600元=180万元,第二年以100%的增涨幅度计算。
3.盈亏平衡点——
公司管理费+车队费用=9.2万元+25.38万元=34.58万元
4.效益分析——
净盈利润=车队营业额+物流公司营业额-各项费用-税收=(44.4万元-34.58万元)X12+180万元=297.84万元-税收
由此可以推算,在物流公司盈利只作最保守的预算情况下,回收投资成本的时间即只需1年,这里的效益分析中,每月支付银行的汽车按揭款,没有算入费用中。
第七章:项目的不定性分析
鉴于目前本行业同仁们不同程度上的感觉到了市场的脉搏,在加上国外物流公司运作观念的影响,市场上的运输公司本着他们自己对物流行业不同层次的感性理解,本能地开展着自己的业务,这可能会误导客户群对本行业的深度及宽度的理解。
1 河北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1)物流企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河北省现有物流企业规模小,第三方物流服务主体少,据统计,在生产企业原材料和产成品销售物流中,全由第三方的仅占16.1%至18%;物流设施、设备利用率低,如货运汽车空驶率达37%左右,返空现象严重,仓库周转次数少,利用率约为50%,有的搬运设备和仓库装备落后,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目前很多物流公司和车辆之间只是挂靠关系,资产和经营关系比较松散,缺乏必要的联合,很难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企业经济实力普遍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企业组织化程度低,对物流信息网络的开发和利用较差。
(2)经营管理粗放和服务质量较低。尽管河北省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服务质量较低。
(3)物流供给层次偏低,增值服务少。由于河北省大部分物流企业是以传统仓储、运输和货运企业发展起来的,物流企业服务功能还比较单一,信息化程度低,增值服务意识比较薄弱,物流服务商的收益大部分来自基础,如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现有物流企业还普遍缺少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
(4)物流供给市场的信息化程度较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系统日益成为河北省物流发展的“瓶颈”。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是物流需求企业考察物流供应商的主要因素。从调研结果看,河北省物流供给市场的信息化程度较低,物流信息平台尚未建立,造成物流信息不能共享,物流资源难以整合,物流服务效率低下,服务水平不高。
(5)物流产业的管理模式不合理。物流产业政企不分的现象仍存在,严重影响物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在物流管理体制设置上,管理部门和管理层次多,造成部门之间权力和责任交叉重复。物流行业协会和有关管理部门没有制定物流行业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造成物流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包装标准与运输实施标准不配套,严重影响物流效率的提高。
目前的情形是,由于河北省缺乏对大量分散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得各种分散的物流功能资源不能提供令客户满意的服务;另外,庞大的存量资源分散形成一种低水平的过度竞争,严重影响了物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2 影响河北省物流业发展的相关因素
(1)思想认识因素。现代物流在河北省尚处于起步阶断,在当前物流热中,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意义已被普遍认同,但对现代物流真正科学内涵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以至于一讲物流,就认为是圈几块地、搞几个物流中心。事实上,信息网络技术是现代物流的第一要素,系统整合是现代物流的核心和灵魂。推进现代物流固然需要载体,但主要的还是通过要素整合来实现规模化和集团化经营。
(2)物流产业的成长速度与成熟程度因素。物流产业是一个总体概念,物流产业的成熟度对物流产业的发展关系极大。河北省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物流产业,主要表现在:一是物流市场主体不成熟,特别是物流的主体即供需双方不成熟。二是物流资源没有完全市场化,没有做到可以自由流动。三是物流市场运作不规范,缺少必要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物流的管理体制不顺,政出多门,形不成合力。物流的中介组织也不发达,行业协会参差不齐。
(3)专业人才因素。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河北省缺乏高素质的物流人才,特别是具备国际意识、扎实的电脑技能基础、能跨越中国地域狭窄的局限从事经营活动的物流管理人员,河北省物流企业现有技术装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均难以适应当前物流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难以适应大型跨国物流企业的竞争,再由于在配送中心运营方面的实践经验不足,因此,人才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
(4)物流企业成本压力的因素。由于2010年全球经济将从负增长缓慢恢复到正增长,国际油价将上升,国内通胀预期增强,CPI将从负数到达3%~5%的通胀率。人力成本、土地成本、水电成本等继续升高。由于市场竞争加剧,物流企业营运价格提高空间有限,特别是运输与仓储价格一直处于低位,所以2010年河北省物流企业将经受成本与价格的双重压力,这种压力在2010年不同季度会有所变化。
(5)低碳经济因素。中国政府已向全世界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减少40%~45%,减排目标将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指标。而节能减排与物流业关系极大。据有关数据,全球15%的能源消耗在冷冻设备与空调上,冷链物流如何节能减排就提到日程上来。总之,低碳经济要求物流加速绿色化。
眼下对河北省的物流企业老板来说,最焦急的莫过于国际上大的物流企业纷纷登陆中国的物流市场了。河北省要运用市场机制,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多种形式,尽快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物流公司。在此基础上,以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或企业集团。
3 实施集团化运作模式主要做法
(1)构建统一的集团公司战略框架体系,整合物流功能,制定相应的物流规划。河北省大多数物流企业将分散的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对不同职能部门中的各种物流活动整合,建立一种合适的物流组织,以便整合企业各项物流功能,并制定相应的物流规划。物流组织的建立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结构模式。因此中小企业物流组织应该采取一种集中化组织结构。
(2)重要资源统一配置。针对人力、物流、采购、教育等资源分散,特别是人财物等重要资源管理粗放、利用效率不高、历史问题多等情况,公司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对重要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和管理。资源配置的优化,缩短了管理半径,使物资流动更加便捷、高效和合理。另外,统一整合物流资源。整合为集团公司,使人才资源得以集中,提高了谈判地位,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和采购价格。将计划、采购、搬运、装卸、流通加工同步,延长了供应链,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
(3)整合供应链体系。传统的供应链体系是一种“推动式”的经营方式,各组织机构之间“争吃一块蛋糕”,缺乏灵活性,运转时间长,经营成本高。新的供应链模式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以“拉动式”的经营方式,各机构之间协同工作“将蛋糕作大”,灵活性强,运转周期短,经营成本低,企业追求全面的系统综合效果,而不是单一的、孤立的片面观点,作为一种战略概念,供应链也是一种产品,而且是可增值的产品;其目的不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供用户期望以外的增值服务,以产生和保持竞争优势。
(4)物流信息系统统一建设,重视物流技术的开发与利用。集团公司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推广的原则,加快建设统一的信息化工程,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公司对所属各级子企业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增加透明度,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一是建成涵盖财务(资金)、营销、人力资源、物资、项目等业务应用领域的信息化工程,建成了总部和分公司两级数据中心,初步形成了覆盖总部、分公司二级贯通和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了基础数据的全面覆盖和集成共享,为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提供了重要支撑。实现对重要资源的集约化管理,进一步提升集团管控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5)兼并重组,结成战略联盟。2010年物流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加大,兼并重组将加速。受成本和价格的双重挤压,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缩小。与此同时,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更多地向物流企业注资,推动物流企业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尤其是中小型物流企业出于“抱团取暖”的需要,也将进行新一轮的整合与重组。对中小型物流企业来说,探索新型联盟模式,实行组合式营销是最好的出路。
(6)与制造企业合作,合资组建综合物流集团。即与制造企业通过合资的形式组建综合物流集团来制造企业的物流业务。其具体业务包括:为制造企业提供原材料的及时运输(JIT)、产品和物流设计等;为经销商和客户全权配货配送业务等。对于综合物流集团来说,它可以同时完成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传递。
总之,没有一个坚强的指挥中心和内部有机连接的运行网络,是搞不出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的。真正的现代物流必须是一个指挥中心、一个利润中心,企业的组织、框架、体制等形式都要与一个中心相符。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对市场的迅速反应能力,必须以实现信息化、网络化作保证。在现代物流的管理与运作中,信息技术与信息网络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甚至就是公司形象和核心竞争力的标志。大型的专业物流企业通常都设有运作管理系统、质量保证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客户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F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5-0053-02
1 河北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1)物流企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河北省现有物流企业规模小,第三方物流服务主体少,据统计,在生产企业原材料和产成品销售物流中,全由第三方的仅占16.1%至18%;物流设施、设备利用率低,如货运汽车空驶率达37%左右,返空现象严重,仓库周转次数少,利用率约为50%,有的搬运设备和仓库装备落后,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目前很多物流公司和车辆之间只是挂靠关系,资产和经营关系比较松散,缺乏必要的联合,很难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企业经济实力普遍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企业组织化程度低,对物流信息网络的开发和利用较差。
(2)经营管理粗放和服务质量较低。尽管河北省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服务质量较低。
(3)物流供给层次偏低,增值服务少。由于河北省大部分物流企业是以传统仓储、运输和货运企业发展起来的,物流企业服务功能还比较单一,信息化程度低,增值服务意识比较薄弱,物流服务商的收益大部分来自基础,如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现有物流企业还普遍缺少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
(4)物流供给市场的信息化程度较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系统日益成为河北省物流发展的“瓶颈”。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是物流需求企业考察物流供应商的主要因素。从调研结果看,河北省物流供给市场的信息化程度较低,物流信息平台尚未建立,造成物流信息不能共享,物流资源难以整合,物流服务效率低下,服务水平不高。
(5)物流产业的管理模式不合理。物流产业政企不分的现象仍存在,严重影响物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在物流管理体制设置上,管理部门和管理层次多,造成部门之间权力和责任交叉重复。物流行业协会和有关管理部门没有制定物流行业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造成物流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包装标准与运输实施标准不配套,严重影响物流效率的提高。
目前的情形是,由于河北省缺乏对大量分散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得各种分散的物流功能资源不能提供令客户满意的服务;另外,庞大的存量资源分散形成一种低水平的过度竞争,严重影响了物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2 影响河北省物流业发展的相关因素
(1)思想认识因素。现代物流在河北省尚处于起步阶断,在当前物流热中,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意义已被普遍认同,但对现代物流真正科学内涵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以至于一讲物流,就认为是圈几块地、搞几个物流中心。事实上,信息网络技术是现代物流的第一要素,系统整合是现代物流的核心和灵魂。推进现代物流固然需要载体,但主要的还是通过要素整合来实现规模化和集团化经营。
(2)物流产业的成长速度与成熟程度因素。物流产业是一个总体概念,物流产业的成熟度对物流产业的发展关系极大。河北省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物流产业,主要表现在:一是物流市场主体不成熟,特别是物流的主体即供需双方不成熟。二是物流资源没有完全市场化,没有做到可以自由流动。三是物流市场运作不规范,缺少必要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物流的管理体制不顺,政出多门,形不成合力。物流的中介组织也不发达,行业协会参差不齐。
(3)专业人才因素。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河北省缺乏高素质的物流人才,特别是具备国际意识、扎实的电脑技能基础、能跨越中国地域狭窄的局限从事经营活动的物流管理人员,河北省物流企业现有技术装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均难以适应当前物流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难以适应大型跨国物流企业的竞争,再由于在配送中心运营方面的实践经验不足,因此,人才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
(4)物流企业成本压力的因素。由于2010年全球经济将从负增长缓慢恢复到正增长,国际油价将上升,国内通胀预期增强,CPI将从负数到达3%~5%的通胀率。人力成本、土地成本、水电成本等继续升高。由于市场竞争加剧,物流企业营运价格提高空间有限,特别是运输与仓储价格一直处于低位,所以2010年河北省物流企业将经受成本与价格的双重压力,这种压力在2010年不同季度会有所变化。
(5)低碳经济因素。中国政府已向全世界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减少40%~45%,减排目标将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指标。而节能减排与物流业关系极大。据有关数据,全球15%的能源消耗在冷冻设备与空调上,冷链物流如何节能减排就提到日程上来。总之,低碳经济要求物流加速绿色化。
眼下对河北省的物流企业老板来说,最焦急的莫过于国际上大的物流企业纷纷登陆中国的物流市场了。河北省要运用市场机制,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多种形式,尽快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物流公司。在此基础上,以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或企业集团。
3 实施集团化运作模式主要做法
(1)构建统一的集团公司战略框架体系,整合物流功能,制定相应的物流规划。河北省大多数物流企业将分散的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对不同职能部门中的各种物流活动整合,建立一种合适的物流组织,以便整合企业各项物流功能,并制定相应的物流规划。物流组织的建立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结构模式。因此中小企业物流组织应该采取一种集中化组织结构。
(2)重要资源统一配置。针对人力、物流、采购、教育等资源分散,特别是人财物等重要资源管理粗放、利用效率不高、历史问题多等情况,公司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对重要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和管理。资源配置的优化,缩短了管理半径,使物资流动更加便捷、高效和合理。另外,统一整合物流资源。整合为集团公司,使人才资源得以集中,提高了谈判地位,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和采购价格。将计划、采购、搬运、装卸、流通加工同步,延长了供应链,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
(3)整合供应链体系。传统的供应链体系是一种“推动式”的经营方式,各组织机构之间“争吃一块蛋糕”,缺乏灵活性,运转时间长,经营成本高。新的供应链模式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以“拉动式”的经营方式,各机构之间协同工作“将蛋糕作大”,灵活性强,运转周期短,经营成本低,企业追求全面的系统综合效果,而不是单一的、孤立的片面观点,作为一种战略概念,供应链也是一种产品,而且是可增值的产品;其目的不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供用户期望以外的增值服务,以产生和保持竞争优势。
(4)物流信息系统统一建设,重视物流技术的开发与利用。集团公司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推广的原则,加快建设统一的信息化工程,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公司对所属各级子企业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增加透明度,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一是建成涵盖财务(资金)、营销、人力资源、物资、项目等业务应用领域的信息化工程,建成了总部和分公司两级数据中心,初步形成了覆盖总部、分公司二级贯通和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了基础数据的全面覆盖和集成共享,为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提供了重要支撑。实现对重要资源的集约化管理,进一步提升集团管控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5)兼并重组,结成战略联盟。2010年物流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加大,兼并重组将加速。受成本和价格的双重挤压,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缩小。与此同时,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更多地向物流企业注资,推动物流企业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尤其是中小型物流企业出于“抱团取暖”的需要,也将进行新一轮的整合与重组。对中小型物流企业来说,探索新型联盟模式,实行组合式营销是最好的出路。
(6)与制造企业合作,合资组建综合物流集团。即与制造企业通过合资的形式组建综合物流集团来制造企业的物流业务。其具体业务包括:为制造企业提供原材料的及时运输(JIT)、产品和物流设计等;为经销商和客户全权配货配送业务等。对于综合物流集团来说,它可以同时完成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传递。
总之,没有一个坚强的指挥中心和内部有机连接的运行网络,是搞不出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的。真正的现代物流必须是一个指挥中心、一个利润中心,企业的组织、框架、体制等形式都要与一个中心相符。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对市场的迅速反应能力,必须以实现信息化、网络化作保证。在现代物流的管理与运作中,信息技术与信息网络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甚至就是公司形象和核心竞争力的标志。大型的专业物流企业通常都设有运作管理系统、质量保证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客户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区域产品推介会在穗成功举行
3月16日上午10:30,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区域“聚?变?共赢”产品推介会在广州隆重举行。本次产品推介会向与会客户及嘉宾重点展示了华南区域资源优势、中国外运?运易通旗下的线上智能物流产品和电商产品,积极打造B2B综合物流大通道和电商平台。其中华南区域的网络、资源、通道和Smartrans、Easytrans两大产品系列,将使华南区域端到端的全程供应链物流更加“简单”“便捷”“节省”“可靠”。
来自华南区域七省和港澳台、日韩的货代同行、内外贸船公司、生产厂商和国内外企业,省物流行业协会和货代协会、合作伙伴420余人出席了活动。(本刊讯)
JDA WMS 新功能
为帮助用户更为敏捷地应对当前全渠道仓储运营中的挑战,近日,JDA软件集团公司在此前宣布的全新用户体验之上,正式对外公布了增强版JDA? Warehouse Management(仓储管理)。
JDA增强版仓储管理解决方案,所用框架完全支持移动技术,并通过JDA Configuration Manager(配置管理器)拓展了基于角色的用户体验。与此前仅针对经理和主管岗位不同,增强版方案的用户角色现已扩大到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员工。这些新增功能将为制造商、零售商、分销商及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提供所需信息,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变化,优化库存操作,并从战略角度迅速实现任务和资源的最大化。(本刊讯)
埃森哲:到2020年中国消费品行业增长2000亿美元
近日,埃森哲最新研究指出,消费品企业必须采取积极的数字商务战略,否则将无法在与行业新晋参与者的竞争中取得成功。
在这份题为《立即行动,赢得全新的亚洲消费者》的报告中,埃森哲预计,到2020年,全球消费品行业的市场规模将增长高达7000亿美元,其中近五成(即3400亿美元)将来自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新加坡和泰国市场。仅就中国市场而言,其消费品行业的市场规模预计将增长约2000亿美元,占整个亚太市场增长的60%。(本刊讯)
罗兰贝格:中国专车市场规模2020年将约达5000亿元
3月18日,罗兰贝格《中国专车市场分析报告》指出,2015年专车占中国整体交通出行比例较小,实际市场规模为77亿元,但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市场需求潜力较大。专车弥补了现有出行方式无法满足的出行需求、满足了对乘车环境和服务的升级需求,出租车、私家车、租赁车、黑车等都对其存在刚性替换和升级需求。罗兰贝格预计,到2020年,专车市场规模将约达5000亿元,2015―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29.3%;从潜在市场角度来看,2020年专车出行需求将达2210万次/天,专车潜在市场需求容量约达1.1万亿元。(本刊讯)
UPS《工业采购趋势洞察》报告
3月15日,UPS最新《工业采购趋势洞察》(Industrial Buying Dynamics)报告。报告显示,工业分销商必须完善官方网站的页面设计,从而保持市场竞争力。大多数亚洲(86%)、欧洲(75%)和美国(72%)的工业用品采购者倾向于选择拥有更加人性化网站设计的分销商进行采购。这是UPS针对来自亚洲、欧洲和美国的2821名工业用品采购者进行调研并获得的关键洞察之一。
UPS《工业采购趋势洞察》报告还发现,越来越多的工业用品采购者选择从制造商处直接采购;线上采购行为呈现增长趋势,同时,对货物及时递送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对于传统分销商而言,这些趋势对他们的业务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本刊讯)
空客A330天津完成及交付中心项目进展顺利
2015年7月2日,总理访法期间,空中客车公司与天津保税区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签署了《关于在天津建立空客A330飞机完成及交付中心的框架协议》。A330完成及交付中心项目是继空客A320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和空客天津交付中心之后,空客在天津的又一重要合作项目,是空客与中国合作伙伴关系的又一重大进展。
项目的土木工程建设于2016年第一季度开始,包括新建三个大飞机库,用于接收从图卢兹飞来的A330绿皮飞机和客舱内饰安装。另外还需新建一个喷漆车间。目前的空客天津交付中心将得到扩建,同时承担A320和A330飞机的交付。首架交付计划于2017年完成。(本刊讯)
德国曼恩雄狮城际客运车荣获2016 年度iF设计金质奖
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的改革及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中央及地方政府也扩大了招商引资规模。外资的引入,加剧了零售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在加速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同时,对我国目前的零售业态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增加了零售业未来发展局面的不确定性。当前,在外资零售业的影响下,超市(含便利店)、专业(卖)店、购物中心等新业态相互角逐,并不断蚕食着传统百货业的原有领地,其中超市(含便利店)发展最为迅猛;整体而言,我国零售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商业战略重组和整合虽如火如荼,一些大型商业企业集团相继出现,原有市场格局亦渐趋紧凑,但从规模角度看与国外零售巨头仍不可同日而语,而且集中度仍然较低。
我国零售市场业态格局与规模格局
零售业态的竞争格局现状
本文就百货商店、连锁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便利店和购物中心这六类主要零售业态的竞争格局的现状作出分析。
百货商店 指在一个大建筑物内,根据不同商品部门设销售区,开展各自的进货、管理、运营的零售业态。目前,中国百货商场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大型化、组织集团化、经营多元化和向新业态延伸的特点。从市场形式看,百货商场表现为如下现状:
经济效益日益下滑。虽然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百货零售企业的毛利率确呈下降态势,企业的效益增长远低于销售额的增长。同业过度扩张竞争。从2005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多数城市的百货零售企业建设速度远远超过了居民实际购买力增长水平。市场缺乏特点,消费需求明显断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普及型、温饱型需求已基本饱和,而新的高水平的购买能力尚未形成,加之居民购买力多渠道大量分流,商品消费需求在近几年内将会逐渐减弱。因此,消费品市场难以出现热点商品。
连锁超级市场 超市是指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生鲜商品、食品等大众化实用品、向顾客提供日常必需品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在百货商场扩张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连锁超市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具备竞争力的大型连锁超市将成为下一轮发展热点:
中国连锁超市已成为商业领域最具活力的业态。尤其是近几年来,大中型连锁超市销售规模逐年递增,销售增长明显高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和传统百货商店的增长。
竞争激烈,连锁超市进入整合时期。同国外的连锁超市公司相比,中国的连锁超市规模明显偏小。目前连锁超市公司扩大规模的主要方式是对国有网点进行连锁化改造和通过租赁、购买、新建网点等方式扩张,这些都属于单一资本的扩张,要想扩大企业规模,建造内资连锁超市的“航空母舰”,只有进一步转变观念,通过联合、兼并、收购和加盟等多种形式,突破行业界限、地区界限,才能真正形成经营规模大、竞争实力强的大型连锁超市公司。
外资进入速度加快。国外著名的超市集团公司看好了中国商业领域的发展潜力,纷纷抢滩中国,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已经逐步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规模,而且拟定了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的计划。
仓储式商场 指在大型综合超市经营的商品基础上,筛选大众化实用品销售,并实行储销一体,以提供有限服务和低价商品为主要特征的,采取自选方式销售的零售业态。
由于国外大型著名仓储式商场纷纷进驻我国市场,不仅对国内仓储式商场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加剧了仓储商场之间的竞争,我国仓储式商场逐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内部经营管理的规范运作使之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新经营理念的引入,使我国仓储式商场的优势较为明显:仓储式商场一般都实行私人商场,即PB(PRIVATE BRAND)战略。零售企业自己筹划开发并贴有本公司特定商标的商品。仓储式商场定位于中低档次。中国目前仍有60%―70%消费者消费水平较低,因而仓储式商场的定位仍适应当前消费状况,再加上商场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务,因而颇受欢迎。自主的购物形式。消费者购买的自主心理日益增强,对营业员的依赖性减弱,而仓储式商场已适应了这种心理。仓储式商场实行会员制,把一些收入较高、消费量较大但同时对让利销售比较敏感的消费者吸收为自己的会员,并对其大量消费进行奖励,从而成为自己固定的消费群体。实行会员制也便于商家进行市场分析,确定消费趋向,以便制定出各种营销策略。经营管理机构精简、高效。
专业店 指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并且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销售人员和提供适当售后服务的零售业态。专业店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发展迅速,总量大幅度增加;专业细分化;经营形式多样化。专业店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一些大城市发展异常迅猛,逐渐成为与综合百货商场、超市并驾齐驱的一种商业业态。这些专业店以相对价格较低、专业服务、连锁经营等优势,迅速分割了原有大型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但其发展同样面临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经营规模限制等问题。
便利店 指满足顾客便利性需求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便利店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需要,是我国零售业态中较有发展潜力的一种,估计今后的发展速度将会更快。
购物中心 近几年,购物中心在全国大城市处于兴建中,建筑面积5―20万平方米不等,全国正在兴建的约有200处左右,基本上是以娱乐、餐饮、服务、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购物场所。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业态,电视购物、邮购等作为新兴的商贸形式,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零售企业规模格局
我国目前零售企业规模竞争格局表现为:首先,企业规模化趋势逐渐明显,产业集中程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零售企业间并购进程加快,集团规模增大,出现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大型企业集团。并且零售业向超大型零售企业的发展开始加速。其次,外商企业占有相当优势,增长也十分迅速。2004年我国零售业外商投资法人企业数264家,分店2200多个,比上一年增长了89%;2004年零售企业前30名中国内企业销售额增幅为17.8%,而外商企业为21.6%,销售额占零售企业30强销售总额比例为20.8%,优势较为明显。通过对上述零售企业规模竞争格局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基于物流、营销以及客服等方面的规模经济对处于流通末端的零售业来说至关重要。作为零售市场自身结构优化的趋势,零售企业必然走向大规模与集团化,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再者连锁经营方式的大规模引入及广泛流行,也是零售企业规模化发展的一个诱因。
长期以来小、散、乱、差的竞争格局导致零售市场中的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严重影响了零售企业的平均利润水平,无益于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也无益于整个零售行业的发展,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而我国零售业目前无论是规模还是集中程度与合理的市场结构都相差悬殊,因此作为一种趋势,零售企业的规模仍将继续增大,零售市场的集中度必将进一步提高。
外资的大量涌入,高投入、掠夺性布局及其迅速壮大,显示出了对零售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威胁,也在客观上刺激和加速了我国零售企业的规模化整合及行业集中程度的提高,唯有自我发展壮大,方可应对外资在各方面的大冲击,保护本国零售企业的市场地位。
从现状来看,外资掠夺性战略布局阶段初步完成,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增店扩容时期,尤其是零售业全面对外资开放,限制进一步放宽后,外商投资将会更加自由,领域也将更加深入,这些因素决定着外商规模必将随之增大,市场份额也将进一步提高。在近5―10年内,外商投资的商业企业在规模上将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增长水平上。
我国零售市场业态与规模格局的政策选择
业态政策选择
通过对我国零售业主要业态现状的研究,我国零售市场要想成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改革以百货为主的原有传统业态,对不适合当前消费需求的业态形式进行现代化改造。当前百货店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上已明显落后于其它业态,因此应对百货店在数量上加以控制,在其功能上加以改革。
大力发展适合当前市场环境及消费需求的业态形式,如超市、专业店和购物中心等,制定相关政策,降低区域性政策壁垒,加速连锁经营的拓展,使其合理、健康、有序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状况进行创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业态,例如在大中城市的居民区附近,发展小规模超市与杂货店相结合并带有一定便民服务项目的类似便利店性质的业态;在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小型折扣商店等。
规模政策选择
鼓励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重组 政府应在适度规模的原则下,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税收、金融等支持手段,积极推进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促进零售企业间的资产重组,打破体制的限制,通过政府制定和实施零售企业联合政策,通过组建跨地区、跨部门的零售企业大集团,以实现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制定有关政策,打破地区封锁,大力推进连锁经营组织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和延伸,促进企业间的跨地区重组,例如建立统一法规,解决企业跨地区跨省市开店在工商登记、税务交纳等营业正常开放环节等方面的问题。
先本土化再国际化 本土化和国际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本土化,国际化就无从谈起,成功的本土化是国际化的前提,本土化竞争程度和竞争优势决定着国际化进程和竞争实力;反之,如果没有国际化理念和标准管理下的产品或服务作支撑,本土化也就失去了根本。对于我国零售业跨地区的重组和整合应首先侧重于本国范围内进一步拓展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企业规模,提升自身竞争力,培养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为进军国际市场积蓄力量。
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合理的市场竞争格局必然是以大企业集团为主导、中小商业企业为主体的相互竞争、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塔形结构。中小企业通过细分市场及合理定位,在维持自身生存的基础上有利于填补相对于大企业存在的需求空白,对于满足多样化需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的存在,中小商业企业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可以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福利的增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政府要对中小企业采取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扶持发展零售市场中由于规模原因和地位原因而处于劣势的、对维持行业竞争又十分必要的中小企业。在大力推进中小连锁企业整合、提升竞争力的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法规,维护公平竞争的正常秩序,使中小企业免受大企业集团的恶意侵害,为其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04[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2.中国社会科学院“流通创新理论与对策研究”课题组.业态变迁学说及其促进我国流通创新的政策建议[J].财贸经济,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