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09 09:21: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47

随着高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得到全面的创新,更加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其自主思维和观察能力的提高,注重学生是否善于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由于教学目标的多维化,以及对学生能力的注重,地理教学方法也要及时有所改变,更加符合培养学生的教学要求。我认为,高中地理教学就要从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本质转变入手,促进学生学习思维以及学习能力的创新与提升,对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产生好的影响。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论述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改进。

首先,启发教学是新课改后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必要组成部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能力的增强,让其自主建构地理知识结构,促进其地理素养的快速提升。地理教学想要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思维能力的发展就需要开展启发教学,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知识接受背景,以学生的学习阶段和学习效率为依据,从某一个知识点为切入口展开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促进他们自主解决地理问题、获得知识的过程。因此也是新课改后比较受教师欢迎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启发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教师启发学生的过程过于生硬,导致学生产生被动思考的感觉,并没有自主思考和探究的需求,实际上还没有走出以往的灌输教学模式。又或者,在启发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形成,学生不能及时准确接受教师提供的有效信息和帮助,导致启发教学难以顺利进行。鉴于以上问题,我认为地理启发教学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启发教学开展之前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启发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对于教学的内容要进行深入了解和分类,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每一章节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每一课里面的知识层次性都需要教师全面把握,只有这样才可能在启发教学的时候找准以哪一个知识点为导入来步步引导学生深入知识内部,最后自主掌握全部要点、把握重点、理解难点。例如,在学习地质灾害一章的时候,包括地震和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这些地质灾害与之前所学的大气环境以及气候灾害等存在密切的联系,教师开展启发教学时就要做好完备的教学设计,找出地震与泥石流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在我国和全世界一些典型的多发地带的范例,这样在启发教学的时候教师对整个教学内容能够做全局的掌控,以气候变化为切入点,继而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条件、影响等,从而确保学生自主掌握这一章的内容。

第二,启发教学中教师必须和学生形成积极的互动教学关系,这是一种教学的氛围营造,却又不仅仅是学习气氛好坏这么简单,还是一直和谐的教与学的关系建构,这是开展启发教学的必要因素,因为师生之间的配合和关系直接影响到启发教学的成效。互动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会积极思考,认真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这是实现启发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来实现与学生的互动,在互动中启发学生,在启发中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地理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想要启发学生思考我国东南沿海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的时候,教师如果直接抛出问题很明显学生不一定会有积极性思考,很可能并不配合教师的启发,而教师和学生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以此带动学生接受启发教学的主动性,教学效率就会得到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在讲亚热带季风气候之前先以梅雨发生季节和原因展开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过程,并且及时给予合适的解答和引导,无形之中对学生展开启发,促进他们自觉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完美实现启发教学。

其次,实践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必要组成部分,实践是把所学理论转化为内在知识储备的唯一途径,也是地理课的最终旨归,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实践型人才。实践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活动中加入和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为学生开展更加丰富完备的地理课堂,促进学生实践意识的增强,提高学生的实践素质。但是新课改后,实践教学由于受到教学资源和教学理念的制约,很多地理教师仍然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成绩上,忽视了其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并不关注学生是否具备实践的地理观察、推理、归纳等实践能力发展,导致实践教学束之高阁。以下我简要谈一下如何推进高中地理的实践教学。

第一,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践,在对自然事物或者对实践活动的观察与体会中感受地理知识的应用方法。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就近选择典型的地形地貌或者山川风物来进行实践教学,在对这些现象和事物的观察中让学生使用地理学思维来进行现象分析,发觉本质,促进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提高。

第二,地理课实际上还需要学生使用科学的实验精神来进行思考,例如一些特殊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以及大峡谷、死海的形成都和一些科学知识相关,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内容来开展实践地理课,以足够的材料来开展小型的模拟实验,让学生理解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对某部分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实践意识的高度发展。

篇2

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所谓教学手段是指“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用来进行教学活动,作用于教学的教育对象的信息的、精神的、物质的形态和力量的总和”。地理直观教学手段主要有:地图的运用、地理略图的描绘、地理图片的运用、地理标本和模型的利用、地理素描和漫画及地理图表的绘制,还有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幻灯、电视片、电影片等。

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开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克服知识和心理障碍(如不重视,耽心学不好、怕困难),理解和掌握教材,对提高学习好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有巨大作用。

三、生动而丰富的教学语言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指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时,使用语言作为工具和学生交往,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师以“舌耕为业”,总是凭借一定的语言去“传道、授业、解惑”。所以,地理教学无论采用什么形式和方法,都要求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去表达。地理教师课堂语言是否生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生动而风趣的教学语言,在取得教学的成功方面,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首先,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其次,有利于突破难点,增强学好的自信心。在运用各种地理教具和直观手段时,都需要伴随教师的生动语言。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的直观描述,也是一种直观的方法。通过教师的生动描述,给学生创设一种意想中的环境,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这样不仅突破了知识上的难点,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探讨

霍瑞华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

二、让学生拥有成就感

篇3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153-01

经过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实践,发现目前高中地理教学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当前学校在初中阶段都会开设一年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必修课程,但是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初升高的升学率,都忽略了地理教学,甚至于用学校认为更加重要的“正”课来替代被认为是“副”课的地理课程,这样直接导致许多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较为浅薄。

其次,地理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很多地区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地区,地理教师严重缺乏,地理课程是一些语文、数学等“主”课老师平衡工作量的“搭头”课。这些兼职教师业务水平低下,教学经验不足,缺乏地理基础知识,根本不能满足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更谈不上高的教学质量了。

另外,教学设备落后。目前,很多城区的教师都在使用地球仪、挂图等教学用具,但是对于农村中学,教学设备只有少量的教学挂图,有的还残缺不全。

根据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存在以上问题,我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构建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因地制宜的教学策略,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全面素质教育。

首先,增强对地理教学的认知。进入高中,学生对地理学科地位的认识已经有所提升,比如高中的地理会考和高考都是促进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但是这些都是外部因素,我们要从根本上将这种外部学习动机转为内在的学习动力,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认识到地理学科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的强烈欲望。通过组织一些活动使学生从“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渴望学习的内部动力。

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来了解一些基础知识,比如讲到高压低压时,就可以用简单的道具针管让学生形象的了解,启发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讲解哪些是高压低压现象,想象一下夏季闷热天气时,水里的鱼儿为什么会浮出水面?夏天的时候为什么我们的自行车轮胎的气不能打太饱?这些日常生活场景的讨论都可以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在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时不仅仅依靠记忆,而是真实的感受,感觉到地理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

其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从感官上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记得在农村我们上地理课时,都是靠“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照本宣科的教学。教师有时候都感觉乏味,让学生自己看课本,连宣读的兴趣都丧失了,学生当然就更不愿意学习了。但是,现在很多农村也配备了多媒体,投影仪或者电视机、放映机等教学设备,因此,我就将很多“死教材”转换为形声俱备的影像,给学生带去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也增强了学生的理解、感知能力。另外,也可以使一些原本传统教学不能或者很难讲解的地理形成、变化过程,用图像、动画的效果给展现出来,比如季风的形成、褶皱和断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等。

另外,针对不同地区的同学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对于初中阶段地理基础素质较差,受到原有知识能力水平的制约,可能会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出现断层现象。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不能将教学目标确定的太高、太快。对于初中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的同学,不能盲目地让他学习新的地理知识,这样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困难、吃力,从而丧失信心和兴趣,造成破罐子破摔的现象。

最后,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教学和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最终目的是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些地理知识很多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例如,在讲解太阳高度角计算时,我们就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带着同学们走进蔬菜大棚去了解在农业生产中,冬天农民都是利用玻璃房子或者塑料大棚来栽种花卉、蔬菜,这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教材上常说的温室效应,只有真正走进去才能了解。

乡土地理是指本地区的地理面貌、气候变化、天文观察、环境保护等。鼓励学生从课堂走向野外,将封闭式的教学转化为开放式教学。根据自己区域的地理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比如了解各个地区的水域情况,开展环境保护,珍惜自然资源等活动。通过将地理教材理论和乡土地理联系起来,无疑会使学生更加了解家乡,更加爱护家乡,并能将地理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多思考、勤提问,达到最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的目的。

诚然,要想改变目前高中地理的教学现状还要追溯到源头,那就是改变初中教学中只注重语文数学教学的观念,增强师资力量,但是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根据不同区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方法不失为一个“亡羊补牢”之举,也能起到完善地理教学的目的。

篇4

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大都是采取教师传授课本知识的方式。目前存在的较大的问题,就是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课程中,大部分的课堂教学内容都是课本上的知识,只有一小部分时间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最后就仅仅剩余十分之一的时间可以留给学生去自主的探究问题寻找答案总结自己的所得。所以,处于现阶段的的高中地理老师就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改进,以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型的重任警醒自己。在实际的教学中,巧妙的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当下的热点问题,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要将地理教学的课堂归还给学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注重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的思维活跃性。

二、开展活泼生动的地理教学方法

(一)开展地理教学实践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心智以及思维能力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所以他们在看待一个问题的时候,往往都会有各自的独特看法,因此,教师就要针对这一情况,结合学生该阶段的身心特点,来开展高中地理教学课程的安排,更多的注重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他们各自的个性化发展的培养。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转变以往的大部分的课本知识的教学,多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来进行高中地理的教学。比如,在高中地理教学课程中有一节《怎样进行野外观察》的内容,教师如果只是照着课本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会很难理解知识要点,而不能真正的掌握所学的内容。那么教师就可以带学生到野外去进行实地的观察学习,学习怎样使用指南针来分辨方向,学习在没有指南针的前提下,怎样根据树干的年轮来辨别方向。在学习地形的时候,让学生实际去观察,如果是平原地区,就结合课本上学到的平原的知识,来进行判断该地段是冲击平原还是侵蚀平原。如果是山丘地段,就可以观察山丘的结构构成,然后根据学到的知识来判断山丘中的岩石的种类等等。通过进行这样的野外观察实践课程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了解课本上的知识,对所学的知识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只会答题考试的层面,很好的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在此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以及在实践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将考试重点放在教学过程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