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9 14:55: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新兵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肺心病的病因一般源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其他肺血管等慢性疾病,进而病理性改变肺功能及肺结构,导致肺动脉高压,最终引起右心室肥大、右心衰竭。该病通常高发于寒冷干燥的冬春,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较大[1-2]。现将我院诊治的88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叙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8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确诊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观察组包括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分布于44~79岁,平均(65.32±5.01)岁;病程持续4~19年,平均(11.01±2.53)年。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分布于46~77岁,平均(64.89±4.93)岁;病程持续5~18年,平均(10.88±3.00)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二者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定时检测体温、呼吸、血压、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并谨遵医嘱,保持卧床休息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2.1观察病情 针对患者的不同程度病情,护理人员应该指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尤其是对不典型心绞痛患者的方案。通常一旦发现心绞痛的症状,护理人员应首先报告医生,并进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药物。如果患者症状依旧不能得以缓解,护理人员应考虑是否有心肌梗塞的可能,一旦发现有心绞痛的案例,应及时禁止吗啡类药物等抑制呼吸的止痛剂的服用。
1.2.2对于典型症状的护理 对于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来讲,其通常伴有肺水肿症状,且部分患者即使已经控制感染,但还有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可能,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在加强巡视观察的基础上在病房内准备好氧气。一旦发现有呼吸困难的情况,应立即使患者保持半卧位或坐位双腿下垂。
1.2.3使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为了有效控制患者感染,并保持其呼吸道通畅,护理人员应及时鼓励并引导患者排除积痰。通常适当的变换并加以轻拍背部可以有助于患者的排痰,必要时可以采用雾化吸入法湿化痰液,或者进行导管吸痰。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该控制好病房的湿度。
1.2.4对药物副作用的观察 对于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而言,应该谨慎使用强心甙类药物,并加强对患者心率及心率变化的观察。如果发现有恶心、呕吐、厌食等症状的出现,护理人员应考虑是否有消化系统或神经系统中毒的可能。如果该部分患者由于烦躁不安而夜间入睡困难,在没有医生许可的情况下,护理人员不能私自给镇静剂和催眠剂,否则会诱发并加重肺性脑病。
1.2.5注重日常护理 对于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来讲,日常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通常食用易消化高维生素,且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如果患者在使用利尿剂,护理人员应该鼓励其多食用含钾丰富的水果。除此之外,为了预防因二重感染而导致的霉菌性口腔炎,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
1.2.6心理护理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多病程较长,长时间的病情会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部分患者会出现失望、压抑、烦躁等消极情绪。护理人员应该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鼓励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并采用护理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进而促进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
1.3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采集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较为满意+满意)/患者总数×100%。
1.4数据处理 本文研究均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x±s)来进行表示,实施t检验,若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3.18%,对照组患者为75.00%,观察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肺心病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而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高发于老年人群,均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案例逐渐增多,并有持续走高的趋势[4]。虽然临床研究中对于二者并存的机理尚无统一定论,但一般认为,不能使用任何一种或两种病症的诊断标准来确诊,必须在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下结论。二者虽然发病机理有所差异,但在某些临床症状的表现上较为相似,很容易混淆。尤其是二者共存时,误诊率和漏诊率有所增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确诊的准确性,护理人员必须详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以提供较为全面客观的病情。
除了临床上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外,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也至关重要,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过去由于医疗卫生水平和护理意识的限制,患者只能接受常规护理,其效果欠佳。近年来,人们开始加强对患者综合护理的重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常包括观察病情、护理典型症状、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观察药物的副作用、注重日常护理和心理护理等[5]。本文就我院诊治88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来讲,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可以提高其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段幼萍.88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厂矿医学,2007,15(03):131-133.
[2]李梅,李林,薛维成.56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护理体会[J].R床肺科杂志,2006,11(12):240-242.
通过学习心平健康学教材和听王中平老师的录音带讲座之后,我在思想认识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认识到了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全息宇宙的缩影,人的一切都是与自然息息相关的。自己以前由于不知道自然力和平衡论的规律,在喜、怒、哀、乐等情感方面的不自然观点和不平静的心情,给自己的身心都造成了灾难,“百病皆由心生”是言之有理的。找到了得病的根源之后,再用心平健康学理论的第4条,在平静的心态下,用合于自然的观点反作用人体内的存留信息,可将存留信息(病)祛除掉。这就是要重新认识自己,改变旧的观念,转换看问题的角度,多理解他人,反参自己,多思己过,平静地把事情想开,便可将体内存留信息(病)消除。
这是我实践中得到的验证和体悟,今年夏天最热的那几天,我的暑热病又犯了,出现了头晕、恶心、心悸、胸闷、咳嗽、流泪及流鼻涕等不舒服感觉,好像感冒中暑的症状。我就把此病当镜子,反思自己以前在热天有过的不平心理,即导致疾病的根源。经查,想起在1972年的夏天,有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就像下火一样,大地活像个大蒸笼,当时我是上山下乡的知青,正和当地农民一起在锄二遍秋,头上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钻进一人高的玉米地里干活,热得透不过气来,头上的汗水流到了眼里、嘴里,难受得睁不开眼,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中午12点了队长也不说收工,1点了队长还不说收工,我无法接受这残酷的现实,又气又恨认为队长死心眼,非要把活干完,把人热死才安生,就这样我气着、干着,好不容易等到中午1点半,那块地锄完了,队长才叫收工回家。当我走出田埂时,只觉眼前发黑,什么也看不见了,天旋地转,一下跌倒在路边。乡亲们把我放到一个有水、有阴凉的地方,过了一阵我清醒多了,可我心里很难受,想哭,什么要遭这份罪?从此就落下了怕热的毛病,一热就犯病。
今年夏天虽然我的暑病又犯了,但我已学习了心平健康学理论,知道了“百病皆由心生,百病还须由心解”的道理。查到病因后,我反思自己得病的原因,发现是我和大伙的心情不同,所以结果就不一样了。那次事情发生的2天后,我又和社员们一起干活,休息时我问一位70多岁的大婶:“你真行,这么大岁数了,还那么结实,也不怕热,比我这年轻人都强。”大婶说:“习惯了,不热庄稼怎么长呀。”现在,从她的话里我明白一个道理,她能坦然地面对现实,把夏天的热看成是自然现象,是应该的,而且重要的是她知道,这炎热的气候对庄稼生长有好处,是农作物的需要,所以她不得病,心静自然凉呀。而我对于热却怨天尤人,心存又急又气这种不平的亢奋之情能不得病吗?现在想起来觉得很惭愧,我一个有文化的青年人倒不如一个不识字的老农民懂得自然规律。我这么想着、回忆着、体悟着,不知不觉头晕、恶心、心悸、胸闷等不适现象没有了,反倒产生一种凉丝丝的非常舒服和清新的感觉,这便是病须心解的深刻含义吧。我已用此法消除了我体内许多陈旧疾病,给身心带来了幸福和快乐,在我用心平健康学解除身心痛苦之时,我殷切地希望和我同病相连的患者朋友们,也能用心平健康学治病,你知道吗?你消除病根的过程,也是你感悟人生、提高心性的过程,你会从心底产生出一种海阔天空般美好的感觉,健康的心态迎来的将是幸福和快乐。
是心平健康学理论帮我找到了得病的根源,又通过“心解”把疾病祛除了,在治好身病的同时,也治好了心理的创伤,改变了旧的思维观点和治病逻辑,找到了身心并练的途径。我已用心平健康学消除了体内的许多不健康的存留信息,我相信在它的帮助下一定能将体内所有不适之症连根拔掉,一个身心都健康的美好生活在等待着我。
冠心病合并心肌梗死是国内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且患病率有上升趋势。为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医护人员对冠心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3例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42~79岁,平均62岁。其中广泛前壁心梗23例,下壁心梗10例,前间壁心梗7例,后壁心梗3例,均好转出院。
2 护理
2.1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有濒死感,心理压力大,加上在床上大小便,容易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护士应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患者沟通,耐心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做到"待患如亲",使患者能够正确看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休息 急性心肌梗死第1w,嘱咐患者必须卧床休息,多采取平卧的姿势,谢绝探访人员,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所有的日常生活都由护理人员及家属协助完。1w后,根据病情逐渐的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
2.3吸氧 现代心脏康复模式认为:早期适量活动不仅不会使病情恶化,反而有利于心脏康复[1]吸氧是心肌梗死治疗中的重要措施,可增加心肌氧源供应,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心肌缺氧减轻心脏负担,控制心肌梗死范围扩大[2]。急性期给予持续高度流量吸氧3~4L/min,病情稳定改为1~2L/min。
2.4饮食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均应采用饮食调节,可减少复发,应给予低脂肪、低胆固醇、多维生素、清淡容易消化的饮食,少吃勤吃,吃得过饱易加重心脏负担。
2.5疼痛的护理 遵医嘱给吗啡或哌替啶止痛,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看有无呼吸抑制等 不良反应。给硝酸酯类药物时应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根据血压变化随时调节剂量。
2.6排便的护理 评估患者的排便情况,有便秘的患者应多吃新鲜的水果及富含纤维素的蔬菜,适当按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3]。一旦患者出现排便困难,应立即通知医生,使用开塞露或低压盐水灌肠,以防止便秘时用力排便导致病情加重。
2.7做好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戒烟酒,合理的饮食,保持情绪稳定,控制体重,合理休息,适当运动,预防便秘。指导患者出院后遵医嘱服药,不要擅自增减药量,定期复查。
3 体会
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重,变化迅速,病死率高[4]。护理人员在整体护理过程中,应责任心强,业务熟练,技术精湛,观察病情仔细到位。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心理活动、精神要求,收集资料和信息,针对患者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心肌梗死是我国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常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因此,提高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不仅需要及时医疗,而且有效的护理措施也非常重要。改善和调整患者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充分休息,心情舒畅,提高了护理质量,疗效也会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0-161.
心肌梗塞的治疗,用生脉散加复方丹参、川芎唪等静滴,配合辨证施治,改善了心脏的循环机能和内环境,且对结代脉(心律失常)、喘证(心衰)、厥脱证(心源性性休克及低血压状态)等有防治作用,提出生脉散等静滴代替传统西医用利多卡因防治结代脉,避免了利多卡因可能发生的副作用。用四七末等治疼痛,代替西药度冷丁、吗啡、避免度冷丁等引起呕吐及重复使用有成瘾的副作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传统医学没有冠心病的病名,但有类似冠心病的证候记载,如心痛、胸痹、真心痛、厥心痛、久心痛、卒心痛等证则很早便有记载。如在公元前五世纪.我国最早的医学蓍作<黄帝内经>就有较详细的描述。<素问、脏气法时论云>“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病篇>指出:“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素问、厥论>云:“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等这些记载,描述了心绞痛、心肌梗塞的疼痛部位,放谢方向,预后估计,是传统医学对心绞痛、心肌梗塞的最早记载,也有可能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描述。提出心脏性疼痛引起循环衰弱和预后严重性。
东汉张机在<金匮要略>谈到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时,提出病机和脉象以“阳微阴弦”等,其证“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心痛彻背”,并指出胸痹缓急,即心痛有时缓和,有时剧急的发病特点。在治疗上,根据不同证候,制定了瓜萎薤白白酒汤等九张方剂,以取温通散寒,宣痹化湿之效。
隋.巢元方在其<诸病源候论>中对本证的认识又有进一步发展。巢氏认为“心病”可有的痛证候,心痛又有虚实两大类,并指出临床上有“久心病”证侯,伤于正经者病重难治。该书记载“心痛者,风寒邪气乘于心也,其痛发有死者,有不死者,有久成疹者”,<久心痛候>称,“心为诸脏主,其正经不可伤,伤之而痛者,则朝发夕死,夕发朝死,不暇展治。其久心痛者,是心之支别络,为风邪冷热所乘痛也,故成疹,不死,发作有时,经久不瘥。”在病机的阐发上,较仲景又有所提高。
宋朝时,严用和将心痛分为虫心痛、疰心痛、风心痛、悸心痛、食心痛、饮心痛、寒心痛、热心痛、去来心痛九种,包括心脏疾病、胃脘疾病及肺痈、肺痨、悬饮等引起的胸痛,但主要是对心痛,心绞痛的分类,可见早在宋朝时,已对心痛有了详细的分类和全面的认识。
元朝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对心腹痛亦有详细的描述,并提出“诸痛不可补气”。“痛甚者脉必伏,用温药附子之类,不可用参,不可用参、术。”的治法之忌。
明朝时期,对心痛的辨证更为细腻。并对心痛与胃脘痛、厥心痛与真心痛等,有了明确的鉴别,并对心痛、真心痛等的成因和治疗有了进一步论述。
以上是历代先贤对本病的部份论述,通过复习前贤典籍和笔者的临床观察,本病的发病及病机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 六犯心,但主要为风寒。通过临床观察,部份病例有淋雨、感风寒病史,可能是淋雨感寒后,风寒湿之邪客于心络,受内因,外因作用而发心痛(心绞痛)。至于酷暑火邪炎热,耗伤心气,亦可致血液运行失畅而成心绞痛、心梗。另有湿邪,感而客于心络,湿性凝滞、阻遏气机,损伤阳气,久则亦可成心痛(心绞痛),甚则成真心痛,另燥邪常伤阴,若心阴受损,心脉失养而成的心痛。
(二) 七情内伤,七情除喜外,皆令心气郁结而发心痛。长期七情内七情过伤,忧思恼怒,心肝之血郁滞,血脉运行不畅,久则可致心痛。又激,是诱发心痛、真心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 饮食不节,膏粮烟酒刺激,日久损伤脾胃,聚湿生痰,上犯心胸经络,清阳不展,气机不畅,心脉闭阻,遂致心痛、真心痛发作,这与现代医学饮食高胆固醇致动脉硬化的机理似乎相同。
(四) 久病、大手术、失血、厥脱证之后,劳倦内伤,伤及元气、心气;心气虚,鼓动乏力,血行滞阻而成心痛。在抢救重病时,常可见诱发心痛,即心绞痛、心肌梗塞致循环衰竭而成恶性循环。
失血、思虑暗伤心血,可致心脏阴血亏损,心脉失于濡养而成心痛。
(五) 年老体弱,脏器虚损致心阴、心阳不足,心脉瘀滞而成病。如肾阳不足,不能鼓舞、温煦心阳,心肾阳虚,阴寒痰饮乘于阳位,阻滞心脉而成心痛,即是张机“阳徽阴弦”之谓,亦是心痛的重要痛机之一。
总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病因,归纳起来有本虚,可分为阴、阳、气、血虚;实邪为痰、瘀、气滞、寒凝、湿阻。
亦即心脏阴阳气血亏损,痰浊、瘀血、气滞、寒凝、湿阻于心经或心络而发病。部份为七情、寒冷,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血丧失,脏器亏损的影响而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部份在无诱因安静休息时发作心痛,笔者认为是心经、心络的内环境已很差,即气虚、气滞、痰瘀重,不待诱因即可发痛,临床为难治。
一、心绞痛的辨治体会
证候.
一、 症忧:心绞痛的部位常在膻中和胸膺,膻中部位相当于胸骨中下段, 胸膺则包括了心前区,这与现代医学关于冠心病心绞痛“以胸骨的下段或中段之后最常见~和”少数胸骨的下段或上腹部”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
心痛的性质,传统医学有记述及闷痛、刺痛、绞痛、灼痛之别。
疼痛位于不典型部位(如剑突下、下腹部、咽喉部等),这些部位与心无直接关系,但是通过经络与手少阴心经,手厥心包经相连,向背部放射则是手少阴心经与足少阴肾经的流注。足少阴肾经“其支者,以肺出,络心,即肾气从背而上治于心的缘故。
(二)舌脉
脉象:<金匮要略>指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阳微”指正气虚,上焦心阳气不足,指寸口脉微或浮取微弱,“阴弦”指邪气实,为不通,不通则痛,指尺脉弦或沉取见弦脉,指下焦阴盛。临床上脉象多见弦脉(且弦脉部位多在寸尺脉),徽脉、沉细、滑数、结代、涩脉等。
舌象:气滞血瘀者多见淡暗或紫暗舌、或有瘀斑,舌下脉络迂曲紫暗,痰浊湿浊中阻者见淡胖,舌边有齿印,化热者舌红苔薄黄腻。寒邪为犯、胸阳不宣或由气血不足,心脉失养所致者,舌多淡、苔白或白腻。
(三)辨胸痛的性质
闷痛:为临床最常见,闷重于痛,多与气滞,痰浊和心气不足有关,痰浊者可由阴雨雾湿重而诱发。
刺痛:固定不移,多为瘀血引起。
绞痛:疼痛如绞,遇寒则了,得冷则剧,常为阴寒内盛,乘于阳位。
灼痛:由火热所致,有火邪犯心,阴虚内热和湿郁化热之别。
根据病史、疼痛的性质,察色按脉, 分清阴阳、虚实、寒热、表理。是本脏自病或他脏病累及,是自身病变或外邪七情等诱发,经笔者多年临床观察,本病以虚实挟杂者多,且虚多于实。在“扶正祛邪”原则指导下,先切除诱发、加重的因素,根治本身的病患。
祛邪以活血化瘀,温通心阳,豁痰通络,理气宽胸,化湿通络,清除痰热为主。
活血化瘀有血府逐瘀汤,药物有田七、丹参、红花、川芎等。
温通心阳有附子苡米散,药物有石菖、桂枝、附子、苏子、霍香等。
豁痰通络有栝萎薤白半夏汤等。药物有橘络、法夏、川贝、苍术等。
理气宽胸有四逆散等,药物有香附、瓜萎、枳壳等。
化湿通络可用平胃散或二陈汤加霍香、佩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