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09 09:21: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一语文教学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一语文教学方法

篇1

据调查,高一新生非常想家和有点想家的人数分別占55.38%和21.54%;怀恋初中旧友的心情强烈,面对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感到不知所措,有67.69%的学生认为高中里的同学关系没有初中时融洽,甚至是关系冷淡。 

二、难以很快完成由初中生向高中生学习角色的转变 

高一新生一方面不能很快适应新的知识结构的教学安排。高中的学习量大,开设课程多,自学课少,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老师的作业,没有时间把学过的知识整理成片。另一方面难以适应新的任课老师新的授课方式、方法,主要是各科的学习要求与过去不同。据同学反映,初中时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不用花太多时间就能轻松应付考试;但是高中就不同了,不仅需要上课时认真听讲,课后更需要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复习,需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行。 

当然,刚进入高中,同学们都会有一个适应过程,你也许不再是老师最关注的人物,你也许不再是班级里的最优秀的人物,你开始遇到了不会的题,你感觉好似别人都比你强。其实,你完全没必要和其他人比,做最好的自己,想一想今天我有没有虚度,明天我要做得更好,这样慢慢就会适应高中生活。 

要学好高中语文,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重要的意向性心理因素。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就是培养兴趣。而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在兴趣中理解、领会所学知识,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健全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教学实现良性的互动,学生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 

二、语言要顿挫,情感要投入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的情感感受。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这样的教师尽管知识渊博,也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语文教师。 

三、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当前语文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因为电化教学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能够对知识加以形象化、立体化展示。电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电化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只要依据学生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充分把握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功能,一定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达到低耗、高效、优质的目标。 

四、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教学方法 

篇2

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明确了核心素养是: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框架下形成研究产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基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其中,写作能力是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关键途径,也是当前学生适应社会岗位的重要能力。[1]在高校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教学中,学生可能产生较多的感悟与理解,这些感悟可能对医学的发展和学生自身的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受限于学生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的欠缺,部分学生难以准确表达其感悟与理解,制约了学生的医学研究能力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高校医学院校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医学知识与实践经验,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论文写作能力,要求高校语文教学应对医学生开展针对性教学,为学生论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开展医学生论文写作教学,对于学生、学校和社会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大学时期是人生学习的黄金阶段,在此阶段就注重培养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对医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因为他们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者,其写作能力直接关系到其文献发表数量与质量,从而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产生直接的影响。论文写作能力是医学生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医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论文写作能力,才能顺利完成各种医学文书,例如:实验报告、病例讨论、调查报告、医学会议纪要、毕业论文等[2]。而且就业后也难免需要撰写大量的病历、完成科研论文。如果不具备论文写作能力,医学生从上学到工作,无时不刻都会受到负面影响,从而阻碍个人的发展。正如科学家卢嘉锡说:“一个只会创造,不会表达的人,不能算是一个真正合格的科学工作者。”因此,医学论文的写作是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让医学生敢于动笔、乐于动笔,并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这对医学生来说,将会是一生的财富。当前,文献发表类型与数量也是评价医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是职称评级和晋升的重要依据,通过在高校中开展医学论文写作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写作能力培养和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掌握医学论文写作技巧,提高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从而将临床实践经验转化为可供参考的医学知识,实现学生自身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提升。[3]

(二)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发表文献质量与数量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高校学术氛围的重要体现,优化高校语文医学论文写作能力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医学教学成果向高质量论文的转化,从而提高学校的竞争实力。医学生的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启迪他们的学术思想。这些学术思想是在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并且能通过论文的形式被不断地探索与交流,相互启迪,形成新的学术思想,以加快医学院校的教育事业的新发展。医学生论文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医学院校的教学水平。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高,学校是间接的受益者。因为学校是教育的场所,培养大批能创作出优秀医学论文的人才,这也是判断学校真实实力的一个标准。为适应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形势,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已是当务之急了,所以学术论文仍然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式。

(三)实现研究成果对社会的反馈

高校既是知识传承的阵地,也是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医学科学研究的探索者,通过高校语文医学论文写作教学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成果转化为可传播的知识,能够实现医学研究的积累与传播,进而促进医疗技术的突破,以高质量论文的形式实现对社会的反馈。医学生是将来从事临床及医疗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出较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这都是十分宝贵的,将这些经验和教训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并以论文形式发表交流,才能发挥巨大的指导与借鉴作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和医疗水平,造福于人民。医学科研工作者的写作能力高,社会也是根本的受益者。因为医学的发展必将推动社会的发展。医学论文质量越高,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为写出高质量的医学论文打基础。所以高质量的医学论文对医学的发展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更是不可小觑的。

二、高校语文医学论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一)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实现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发展。在医学论文写作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医学论文的类型、结构、类型等认识不足,可能存在将研究论文与综述论文混淆的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将论文写作教学理论与教学案例有机结合起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论文格式、要素,能够加深学生对医学论文写作的理解。[4]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商学课程,通过选取真实的案例来提高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价值,在解说案例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技能。例如,在医学论文写作中,普遍要求表格采用“三线表”格式,通过案例教学方法,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三线表格式设置技巧,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案例教学应用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案例选择的科学性、代表性,围绕学生写作能力发展和课堂教学要求而选择教学案例,尽量避免选择界限不清、容易混淆的文献资料,提高学生对论文写作技巧的掌握。

(二)对比教学方法,明确不同类型医学论文区别

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医学论文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文献资料来源划分,医学论文分为原著论文和编著论文;按写作目的划分,医学论文分为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按学科和课题性质划分,医学论文可分为基础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预防医学论文和康复医学论文。不同目的、类型的论文,其写作要求和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原著论文是作者开展的实验研究、临床观察、调查报告、病例报告、病例讨论等,是作者的第一手资料(即直接资料)。而编著论文则是根据已发表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合、阐述,从而实现医学某一领域、专题研究成果的梳理,即以间接资料为主,属于第三次文献。为了明确其中的差别,避免学生出现混淆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高校教师可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不同类型医学论文写作之间的差别,从而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论文写作要点,促进高校医学论文规范化。

(三)强化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实践是巩固和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在高校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医学论文要素和格式要求,还应当组织开展论文仿写训练,巩固学生对论文写作知识的掌握。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结合医学生专业方向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数据,由学生自行搜集相关参考文献,并进行仿写训练。为了督促学生尽快完成,教师应与学生约定写作时限,学生完成仿写后以Word文档的形式交给教师。教师应研究、归类学生写作训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集中讲解,实现论文写作教学的良性发展。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加强作文讲评和指导。讲评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以一项内容或一个题目为准进行现场片段仿写训练,之后对优秀和最差的文章进行交流,并自评和互评,明确学习什么,改正什么,使之共同提高。

(四)结合岗位需求,开展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新时代,医学生只有不断适应岗位要求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这其中包括病例分析、调查报告、临床观察等资料写作。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教师可根据学生专业情况,精心设计写作情境,组织学生讨论、研究病例报告、分析等资料包括哪些要素和阐述方式,并以此作为课堂作业,由学生讨论完成论文框架结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启发和点评,从而加强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满足医生岗位要求。

三、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医学论文写作是医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自身、学校和社会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高校语文教师应注重教学观念的探索与发展,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高校语文写作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满足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要求和就业发展要求,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丽华,鞠善宏,王海艳.高校学生科技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从高校学报退稿率看高校学生论文质量[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8,27(1):26-28,117.

[2]陈帅.高校学报助推硕士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改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7(6):123-128.

篇3

语文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一门艺术,在文学创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是我们表达自我、认识自我的基础,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所以,学好语文知识,对我们的自身发展至关重要。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想探究其奥秘,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 激情授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课过程当中,让教师的情感与授课内容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播放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带表情和动作朗读,让学生想象自己来到海底,看到了什么样的珊瑚?什么样的海参?怎样的大龙虾?并把他们的动作表演朗读出来,这样让学生和老师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从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精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让学生通过画面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鼓励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即培养质疑问难能力。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质疑问难,从而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认为这需要教师的一个引导过程。

1、审题激质疑:关键字句是题目的“窗户”,透过“窗户”才能领略内涵,引导学生读题、审题,围绕题目提出问题,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更能迅速地掌握题目的脉络和内容。比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可这样设问:“岛”是什么意思?“群岛”又是什么意思? “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富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对“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分析探究抓住了本文的中心线索或内容。

2、身边小事启质疑:除了课堂教学训练学生质疑能力之外,应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实际,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身边日常事务提高质疑问难的能力。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三、创设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会去思考,思维总是指向解决某项任务的。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和掌握,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去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师引导: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1:“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生2:“富饶”是什么意思?生3:为什么说是“富饶的西沙群岛”?生4:西沙群岛的什么富饶?……学生所提的问题,其实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就能顺利地感悟文中所描写的内容了。

四、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

五、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创新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例如:学习《秋天的雨》一文,分析秋天的雨有哪些颜色,学生先自己读,然后勾画,再体会,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要求学生依同样的方法自学下一段,秋天的雨有哪些气味。学生通过学法指导后练习学法,最后掌握学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有法可依的。

六、优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创新

课堂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要不断地改进评价的方式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理解,增强学生自信,做到更准确,更恰当,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峰回路转,迭起,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篇4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训练包含多个方面、诸多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不可能把涉及到的知识全部学到、能力培养和技能的训练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需要一个不断积累,螺旋提升的过程。而语文教学活动的展开是又以文本为载体,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如果教师面对文本不分主次地展开教学,势必事倍而功半。因此,教师课前要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并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结合课文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同时,还要根据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课文当中的相关重点段落作为教学载体,即确定“文本重点”,师生将主攻的“火力”投放到文本重点上,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教学重点确定了,文本重点选准了,就如射击打靶,找准了靶位,瞄准了靶心,只等“扣动扳机,一击中的”。

2 简洁设计,扎实训练

在确定教学重点和文本重点的基础上,经教师引导,师生在课堂上抓住相关内容,集中精力去品、去读、去悟,教学重点自然容易突破,课堂效率自然会提高。对于不同的课文来说,课堂教学设计虽然没有普遍适用的固定模式,但是我们可以围绕着“高效、受益”这一目的,遵循“简洁、扎实”的原则来设计课堂教学。

2.1 简洁。是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不罗嗦、不花哨,简洁实用,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在课堂教学开始后直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文本重点上。

《最后一头战象》记叙了在中幸存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的百象冢旁边挖了一个坑,将自己庄严掩埋的故事。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课文篇幅较长,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边读边思的习惯已经养成。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学生在充分批注感悟下,体会到了战象的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受到了教育。

上述一段教学活动,师生根据教学重点,围绕着文本重点展开教学活动,没有复杂的教学组织,没有复杂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引领下,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做针对性发言汇报,阐述观点,品味词句,练习朗读等,精彩处掌声迭起,课堂轻松自然,省时高效。

2.2 扎实。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重点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地进行学习技能训练或学习能力培养。

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执教的是第一课时。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读准本课的生字,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主人公谈迁所遭受的厄运,理解为什么书稿被盗对谈迁来说就是厄运。

关于在课文一二小节中找说明书稿被盗就是厄运的句子,其实备课时我的预设还不只是课堂讨论的句子,也就是还有些句子孩子们没有探讨到。而课堂上孩子们讨论的内容又是出乎意料的多。因为时间关系,我就这样匆匆结束了。课后,我一开始很纠结,觉得自己想和孩子探讨的没有探讨完,转念一想,又释然了,课堂40分钟毕竟有限,不肯能面面俱到,但只要孩子学到了方法,即使没有探讨到,孩子们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通过自己反复读自然就会有启发了。

上述教学片段,在教学文本重点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感训练、品读与朗读训练,培养了学生朗读能力、分析感悟能力、从细微处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总结方法,突破重点

篇5

时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不易,考分差距也不是很大,加之其它原因,高中语文学习在学生心理的地位堪忧。如何改变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学这门学科,这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要解决它,需要从多方面努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角度试作一些探索。

一、精心选择教法,激活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所授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学生想学,甚至主动去学,从而收到极佳的课堂教学效益,。

1、巧置悬念,以疑激趣。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味,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其原因,那么课堂教学定会活起来。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群英会蒋干中记》时,预习之后,设置悬念,是蒋干中记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产生争论,不是蒋干,还会是谁呢?进入课文,学生分析后便得出答案,并能理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即情节了,进而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也就水到渠成了。

2、创设情境,以境致趣。现代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来达到激趣的目的。具体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笔者曾执教市级赛课《荷花淀》,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美丽的荷花,美丽的荷花淀。并以之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因美而产生学习兴趣,因美而震撼心灵:荷花的美就是家乡的美,就是祖国的美。丈夫们有如此美丽的祖国,有如此美丽的家乡,而如此美丽的家乡却正在遭受日本侵略鬼子的蹂躏,为了美丽的家乡,为了美丽的祖国,荷花淀的普通人民甚至女人逐渐成长为坚强的抗战游击队员。进而学生便不难理解荷花淀人如荷花一样的美好品质了。他们善良纯朴,他们热爱生活,他们向往和平……也理解了反侵略、保家卫国的小说的重大主题,以及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说的艺术描绘。

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可以利用教师精美的语言,借助美术手段等多种方法达成。

3、利用朗读,以读促趣。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读。课堂上恰当运用读的方式教学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以《荷花淀》课堂教学为例,在品味“夫妻话别”段中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的时候,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男同学读水生的语言,女同学读水生嫂的话,教师旁白。声情并茂的朗读,把人物性格演泽得淋漓尽致:学生沉浸其中,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理解加深了,学生兴趣味浓了……

当然,读的方式很多,还可以有诵读,表演读等等。

二、灵活处理教材,激活课程资源,让学生爱学

高中语文课文历来就吸引学生,高中语文文学作品更是占了很大比重,它们承载着传播文化的重任,其人文性更能引起读者(学生)共鸣,“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必然吸引学生,让学生喜爱语文,喜欢上语文课。

1、用活教材资源,使学生在“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中驰骋。针对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实情,灵活处理教材,发挥教材本身的吸引力,“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既注重语文运用,又重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在理解“胡同建筑”方正,网络,四和院的特点之后,才能体会到北京市民胡同文化“封闭”,“忍”的精义。正是有了“胡同文化”的这一内涵,才能体会作者对于传统的“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品出“再见吧,北京胡同”所蕴涵着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学生习得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当地的建筑,生活习惯等等所包孕的传统文化内涵,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课题:茶馆文化、饮食文化、农家乐文化……让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还可开办学生喜欢的讲座,举办学生喜爱了的语文课堂活动诸如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学生驰骋于开放的语文教学中,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2、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使学生在不断思维中轻松地提高语文素养。教材是《课标》的载体,是课程目标实现的手段。因此,教材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应用活教材这个例子,而不是把它当作死材料。

篇6

文章的作者与我们的学生相比,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时代,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并领悟内涵。

如学习《陈情表》中,李密推辞晋武帝的一次次官位越来越高的征召,为什么不肯出仕做晋朝的官员呢?说自己的祖母年事已高,无人照料当然是事实,可是仅此而已了吗?如何透过这情深意切的语言,领悟作者难以言传的复杂心理和情感呢?只有走进那个时代,激活想象,架设桥梁,才会感受作者丰富的思想内涵。课堂上我问学生:你们了解那个时代的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情感吗?有的说,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有的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有的说,忠臣不事二主。接着问作为亡国臣子的李密非但不敢明目张胆对抗,还得委婉地说明推辞理由,解除新王朝皇帝的猜疑,你能想象一下李密此时的心情吗?侍奉祖母的骨肉之情、对已经灭亡的蜀国的怀旧之情、对新王朝的疑虑之情和对新王朝皇帝征辟的惶惑之情,都搅和在了一起,使他进退维谷,无所适从。这样就理清文章的一条基本的情感线索,这就是以侍奉祖母的“孝”为主线,竭力让新王朝的皇帝既不至于怀疑自己的忠诚之心,答应自己请求,又能够保全自己的名节乃至生命,不必在蜀国刚刚灭亡不久就去为新王朝效忠。如果不走进那个时代,激发学生的想象,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么文章的情感内涵就难以理解。

二、与现实生活链接,调动内因,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链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如学习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品质》一文,分析完鞋匠格斯拉的形象后,我问学生:“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身边有‘格斯拉’样的人,你欣赏他们吗?”有的说格斯拉太固执了,他要亲手制作靴子,不让别人插手,他精心制作,不惜时间,用最好的皮子。有的说格拉斯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如在对待靴子问题上,他比顾客还认真;他只注意靴子的品质,不追求时尚;他认为他是懂得靴子的,可是顾客要的是时髦;他只注意靴子的品质第一是经久耐穿,但是顾客也许喜新厌旧。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继续提问:我们不欣赏,可生活中需要这样的人吗?学生联系生活中牛奶里的三聚氰胺,鸭蛋中的苏丹红,长江堤坝中的豆腐渣工程,得出了面对诱惑时恪守职业道德和商业诚信的可贵。

阅读应把学生已有的生活方面的知识、经验、体验、情感唤醒,让其充分融合到对文章的阅读,对文章的理解中,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存在状况,要能把学生阅读与现实生活链接,使学生的认识能力、联想能力、创新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培养。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激发创新能力

篇7

一、个性化阅读

第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强调阅读的兴趣,主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进行放开,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阅读对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地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迅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日本石井勋博士说:“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因为每一门学问都是从阅读书籍开始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在实际教学中是这样进行的:

1、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从课内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例如学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可以再介绍他其它的一些作品,甚至还可以介绍美国其他著名作家的作品。

2、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以通过每天语文课的5分钟口语训练,内容是个人的阅读心得;可以利用各种节日、班会定期举办诗歌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读书报告会等读书交流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3、努力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平时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二、探究性阅读

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很强的功利性。

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化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化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使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把学生的视线引导到老师指示的范围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培养学生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尽量使学生阅读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向教学的要求。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著名学者靳玉乐在《探究教学论》中指出:“探究性学习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探究性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结合起来。例如在《雅舍》的教学过程中,首先立足文本,引导探究;然后把握方向,适时引导;最后提示方法,授之以渔。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经历阅读探究过程,从而有效地改变纯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创造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性阅读,在阅读活动中,解放学生的童真个性,张扬学生的生命活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目的性阅读

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目的性阅读训练。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要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就目的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其基本流程可分为四个步骤:

1、明确问题,确立阅读目标。要用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阅读定向,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

2、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

篇8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指导思想”一节明确地提出了“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其实,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质是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师教学方法的革命。它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除了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以及自主获取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技巧的运用显得至关重要。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了一些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不同运用。

一、竞争激励式教学的应用

高中生正处于显示自我、追求成功的阶段,针对这一特点,采用竞争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思考问题,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游褒禅山记》时,我采用分组竞赛法。其过程是:

(一)教师提出问题

比如教《游褒禅山记》这一课时,根据初中学过的游记,总结了游记的特点后。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篇游记与我们过去学过的那些游记有什么不同,哪句话才是全文的中心句。这一题5分,回答出一问2分。分析课文时,再给学生细化问题。比如,学习课文时,我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回答出课文中关键字词的意思,答对一个得1分。回答出一个词类活用得2分,回答出一个句式得2分。翻译句子,根据难易程度,有3分、4分、5分不等。

(二)自学、讨论问题

这一过程,给学生规定时间,开始先自己解决问题。时间到时,再根据难易程度,给学生时间按照所分小组讨论。

(三)教师问,学生抢答

由于这些问题有难有易,所以,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有可回答的。

(四)学生向老师提问

其他学生可回答,分值可设置高一点,最后教师总结。下课时,得分最少的一组同学,要向得分多的其他组同学鼓掌。得分多的其他组同学要向得分最少的一组同学加油,说句鼓励的话。

经过这样的一段学习,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又是查资料,又是找注释,小组之间讨论得更是热烈,主动求教、互相帮助的氛围很快形成,有效地刺激和保持了学生的注意力。依赖、害羞、懒惰等心理慢慢消失,不知不觉中既获取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出现,人们的教学观念也在不断转变,多媒体教学走进了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生动、形象。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容量,,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把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趣”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这是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所无法比拟的。

比如,教《鸿门宴》时,我采用了多媒体,关键字词、句式及重点句子,都打在屏幕上,节省了很多时间。特别是讲课文内容时,我放了电影《鸿门宴》片段,但是,在看之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任务:通读课文,看电影时,要注意内容和课文的出入,特别是刘邦的表现和课文的性格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当看完后,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来了,讨论了近乎一节。特别是刘邦在电影中表现的“小瘪三”形象和《史记》中司马迁对刘邦的客观描写,从而同学们得出了看电影和看电视不如看书更贴近史实的道理。这篇课文三节课圆满结束,效果非常好。

教杜甫的《登高》这首诗时,我先打出了杜甫的生平简介,特别是漂泊西南时在夔州的生命中的最后三年情景。同学们看后,心情一下子就悲凉起来。然后,配合录音,屏幕上显示了一幅幅动画:在汹涌澎湃的大江边,黄叶飘落,秃树摇曳,猿声哀鸣,孤鸟盘旋……这时,一位老人手执拐杖,步履蹒跚,几乎是跌跌撞撞地朝山上走来。只见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我补充道:“他已经是满身疾病,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了”。此时此景,我让学生们听着哀婉的背景音乐,开始朗读这首诗。我又让同学们自由站起来读,伴随着是曲调婉转的古曲,看着意境深远的写意画,再加上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朗读,有不少同学忍不住掉下了眼泪。此时,诗、书、画、曲多种美融为一体,既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感染与震撼,也真正体会了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三、情感教育法

情感教育法是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实践形成的一种思想教育方法。它重视语文的文学因素,当教师的思想感情融入课文的情境之中时,他就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课文情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动心、动情中学习语文,并接受老师的教育,在道德感、美感上受到深远的影响。如今,情感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时代性的话题。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积极推行情感教育,发挥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这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研究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目标,一定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上。如文言文愉快教育:可巧妙导入,趣味开讲;可愉悦精神,陶冶情操;可以趣结束,余音绕梁;树立课外趣引文言观,自我发展的“愉快”教育观。

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175-0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各地的顺利推进,广大教师都以此为契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实践。我的教龄只有七年,实践经验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就在这短短的几年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深入了我和身边每一位老师的心里,我们都在认真落实着新课程改革,在新课改的浪潮中认真的寻找着好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观摩过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们的模式让我们眼前一亮,有句话说“教无定法”,虽然我们每个学校都基本形成了自己学校独特的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并非适合所有的学科,所有的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就不能被一个固定的模式套住,所以很多老师都在自己的课堂上摸索着适合自己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我就简单的谈谈我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几点认识。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一堂语文课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率能否提高,学生的兴趣十分重要。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好的时机就是一堂课的导入,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课堂能否引起学生的共鸣。现在有很多专家都在研究课堂导入的相关课题,可见大家对课堂导入越来越重视。有位专家总结过语文课激发学生兴趣可以采用以下八种方法:开门见山,先入为主;巧设悬念,激感;创设疑问,启迪思维;故事吸引,情境感染;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抓住重点,纲举目张;故留空白,意味深长。其中前四种方法在语文课导入的时候采用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而后四种则适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

其次,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在新课中,还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课堂上,教师条分缕析地讲解教材,学生埋头苦记笔记并熟记于心,考试考到则欣喜若狂,若题目灵活或考课外阅读文段则愁眉苦脸,这充分说明了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远未能达到素质教育所期望的目标。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答案已昭然若揭,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目的就是希望即使在离开了教师、离开了语文教学课堂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语文水平。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已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这点我的体会是很深刻的,我们曾经观摩了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在他们的课堂里,我感受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感受到了小组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围。他们的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交流关系。实践证明他们的教学模式适应了学生的发展,他们的课堂改革是成功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也尝试着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如在学习《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课文时,学生对造成祥子悲惨命运的原因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学认为是祥子自己的堕落造成的,有的同学认为是当时混乱的社会造成的,有的同学同情祥子的遭遇,有的同学却对祥子这个人物持否定态度。我让他们尽情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则站在一旁认真的听着,肯定他们的理解,并在最后进行总结,对本文主题作出说明,让学生学会联系社会背景去阅读小说,去分析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深刻原因。这样的做法,使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浓厚起来了,上课发言也非常积极。实践证明,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还要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难问题,很多学生都依赖老师,遇到问题就希望老师能够立马解决,而我则是激励他们先自己思考,想不出来,小组讨论解决,再想不起来,向全班同学求助,最后实在不行我再进行点拨,这就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发现这对促进学生自主思考的主动性有很大的帮助。

篇10

一直以来,许多语文教师并没有充分注重预习环节的作用,小学、初中乃至高中阶段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将教学的环节局限于课堂和课后,没有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活动。这样的语文教学模式最为明显的缺陷是课堂互动性受到制约,因为学生对新授内容不够熟悉,学习过程中懵懵懂懂,一些基础性知识掌握也不够熟练,占用了课堂教学时间,影响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强化学生的预习技巧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笔者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状况,对学生进行预习技巧指点,帮助学生提高预习效果。在每一课的教学之前,都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基础性知识应当在课前进行预习,利用查阅工具书、相互讨论等形式,将这些内容的掌握放在课前环节来完成,将课堂时间用于难点探究,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笔者还注重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技巧,提高预习效率。如向学生推荐“四步预习法”,第一步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文学常识等方面的问题,扫清学习障碍。第二步对照预习要求进行独立思考,尝试去理解问题。第三步是按照习题内容做一做,检查一下自己的预习效果,分析学习重难点。最后一步是将自己在预习活动中的难点内容筛选出来,便于在下一步的学习活动中有的放矢。

另外,笔者还定期组织学生交流预习方面的技巧与心得,将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好的预习方法进行提炼,进一步完善学生的预习方式,提高预习效果。

二、强化课堂互动技巧指导

课堂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战场与主阵地,师生互动能够为教学活动增添活力,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理解效果。过去一段时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学以灌输方式为主,以适应应试模式的教学需要。如今,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人心,教师应当注重课堂互动技巧的指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抓住学习的重点,攻克教学的难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改变“单打独斗”的学习方式,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冥思苦想,要善于和同学进行合作学习。笔者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合作小组,每一小组在人员数量上保持均衡,人员组成方面也体现好中差相结合的原则,在这样的集体之中开展学习研究,更能够体现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提高学习研究的速度与质量。

其次,在自主讨论的学习环节,笔者指导学生畅所欲言、百花齐放,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和小组间讨论交流两种方式,展示自己的思维与智慧成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内交流环节,笔者要求牵头学生发挥好启发引导作用,将小组内每位成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对照教师提出的思考提纲进行阐述,然后全体成员一起进行完善与补充,集中全组成员的智慧完善学习成果。在小组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各个小组进行学习成果交流,在全班层面进行进一步的补充与完善,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深入性和全面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课堂学习活动中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自主地位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同时提升了学生语文学习技巧与能力,对教学效率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强化薄弱环节巩固指导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应当特别强调针对性,因为教学时间紧、进度快,做无谓的重复劳动只会降低语文教学成效。因此要抓重点、抓薄弱环节,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针对性效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通过新授与回顾同步的方式,指导学生及时巩固和深化理解语文知识点,达到扎实有效的目标。

首先,指导学生学会制作“难点分布图”,将新授课教学中尚未完全掌握以及已学内容中不够扎实的知识点分析和筛选出来,将自己在语文学习中学得不够扎实的知识点凸显出来,以便于在下一步的语文学习中突出重点,以最短的时间取得最佳的复习巩固效果。

其次,指导学生学会制作“路线前进图”。每一轮复习的时间间隔对于学习效率方面的影响较大,间隔时间过短,属于浪费,过长则影响记忆效果。人脑在语文学习中的记忆规律是有章可循的,尤其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一成果得到了广泛运用。语文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合理安排语文学习难点和重点的间隔时间,首次复习、二次复习以及再次复习之间要科学安排,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出最大的学习成效。

再次,指导学生学会制作“记忆联动图”。良好的记忆方式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许多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死记硬背,效果不够理想,制约了教学成效的提升。笔者在教学中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记忆方式,如将关联知识点联合进行记忆的“框架结构记忆法”,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记忆和把握语文知识点。通过将枯燥知识点与形象事物联系起来的“联想记忆法”,能够缓解学生记忆的枯燥性与乏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四、强化课后拓展学习指导

课后环节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抓好课前预习、课内探究的基础上,还应当将学习技巧方法指导的触角向课外进行延伸,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具趣味性。

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外学习活动中提炼方法技巧,结合教师推荐的先进学习方法、同学的学习技巧,加上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整理总结出自己最为成功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内进行语文学习技巧交流,让他们拓宽眼界,接触到更多、更实用的语文学习方法,丰富自己的语文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趣味性。

篇11

二、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方法

我对教学工作从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虚心向同事们求教,因为我知道课程是一种实践,只要用心钻研、探索、反思、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语文融入到孩子们当中,变成孩子们的笑脸,变成学生愉快的学习,变成学生更真实的发展。新课程要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变成一种真实的、动态的、发展的现实。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获取了点滴的教学经验:

1.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小学生还是小孩子,“玩”还是他们的天性,让他们既能满足玩的欲望又能在玩中学到语文、学好语文,才能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惊讶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让儿童在课堂上真正活跃起来。

要以“玩”为引子,让学生“兴”起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创设一种模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学习语文,使学生感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语文语言的扩展,在玩中产生求知的欲望。显然,正是由于学生爱玩的天性,又非常熟悉语言情境中的生活,所以学生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兴致盎然。

低年级学生生性好动,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适当地“玩”,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实践,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给学生讲故事,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去学习,不经意激发了他们学习知识的求知欲,学习就主动,自觉地用语文知识去看待生活。

2.在写字方面,把写字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强调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规范、漂亮。

《课标》中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否,不仅仅是个人的“门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及性格特点。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的程序:“读字”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问题,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在范写之时,让学生评议老师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让学生对老师评头论足,运用形体动作学写笔画、作业展览、评选书写闪耀明星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技巧。

3.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朗读、理解和感悟结合。

初读,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在不同层次的读中,教师同样鼓励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

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注意让儿童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这并不与“玩”中学习语文相矛盾,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个性”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中张扬才不会使学生走上发展的歧途。所以,教学决不能从统得过死转向放任自流,一定要严把“度”这一关。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如:个别同学站起回答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有意见可以举手提出;朗读或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有规范,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篇12

注意力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良好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一、综合利用多媒体,吸引注意力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大胆创新,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多媒体就是其中的方法之一。通过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可以将枯燥乏味的内容表达形象生动,另一方面学习资源丰富了,学生可以从网上找到更多的学习资料,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以往只依靠教师讲述和板书的教学模式,将图片、声音、影像等引入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是阅读,在阅读中插入音乐和图片,可以使学生融入阅读中,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学习《曹冲称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将曹冲称象的整个过程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明白曹冲称象的原理。再例如,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时,由于时间和资金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去看真正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师可以采用图片的形式让学生欣赏雅鲁藏布大峡谷,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体会作者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敬畏之情。五彩缤纷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方法多元化,牢固注意力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语文是基础性课程,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语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富有趣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在识字写字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小游戏或者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学习方式富有趣味性,学生的注意力当然要比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更加集中,并且持续时间长。“一个学者应当主动去汲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以,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自学能力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要不断地创新课堂授课模式,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要求,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且持久。同时,教师还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多与学生交往,明白学生需求,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辅导方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多给予学生鼓励,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三、激发学习积极性,发散注意力

要想学生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课堂表现积极活跃。教师要不断摸索,大胆创新教学模式,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课文中,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小游戏、卡片、绕口令等方式,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以提高学习效率。

做游戏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授课方式之一,下面几种方式是学生喜欢而且成效又好的:(1)抽卡片法。这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常用的课堂游戏,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老师可以在卡片上写上新学的汉字或拼音,然后让学生随机抽一张,然后读出来。这样不但可以巩固新学的知识,而且可以考验学生的反应能力。(2)看图讲故事法。我们在学习语文课文时,书上都配有插图,老师可以根据插图讲故事,让学生融入课文中,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或者让学生自己结合新学的知识讲故事,这样不但巩固了新学的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3)拍手法和绕口令法。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这时,老师可以采用拍手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知识结构有限,在接受新知识时感觉较难,不易接受,这时教师可以采用绕口令法,例如:学习“声母和韵母区分”“蓝和难”“是和十”时可以采用绕口令法,让学生先记住知识点,然后再慢慢理解。

语文是基础课程,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效率低下,并且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形式,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