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创新案例范文

时间:2023-08-09 09:21: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科研创新案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科研创新案例

篇1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2)07-1620-02

收稿日期:2012-02-02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JXJG-08-9-23)

作者简介:王萍(1981-),男,江西萍乡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对复杂性疾病防治的基础与临床。

通讯作者:杨海燕(1979-),女,江西抚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诊断学的教学与科研。 培养创新型人才日益成为各医学院校追求的目标,尤其是强调对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是其知识、能力与素质的集中体现。然而,医学生在其本科甚至研究生阶段所学习到的有关科研方法和技术的内容,大多分散在不同的学科课程中,且既零散又不全面,难以满足需要。从对一些医学毕业生的追踪调查发现,缺乏医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是其所共有的主要缺陷,以致于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时(如研究生教育)才发现不知如何选择研究方向,以致于毕业后从事临床等工作时竟不知如何从事科研甚或完全没有科研意识。如此现状,无不是医学教育的遗憾。目前,针对本科阶段的实验教学大多还停留在复制一个实验过程,尽管也进行了一些科研实践教学的创新尝试,又大多陷入纯粹的掌握技术操作的层面。

笔者研究团队认为本科阶段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创新能力相比较于掌握某一具体技术而言更为关键,因为这对于学生今后从事科研活动有着终身受益的影响。尤其是中医学,整个理论体系可以说就是由无数个科学命题构成的。如何让本科生在学习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认识到中医理论体系中的这些科学命题,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持续保持一种发掘这些科学内涵的念头,无疑对中医学的发展和创新有积极意义。笔者研究团队主要通过典型科研案例的剖析,让学生于实际科研案例中融汇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并激发其科研创新思维能力。

研究实施两年以来,通过以选修课的形式组织实施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科研课题案例分析形式的教学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能力,弥补现有教学构架的不足。现在就有关实施过程和结果报道如下。

1 课程教学实施前针对学生有关中医科研素质的现状调查

首先对中医药专业学生当前的基本科研素质进行了一次调查,基本科研素质是创新素质的前提,若缺乏最基本的科研素质,就不用谈及科研创新了。

1.1 对中医科研所包含文献研究、(基础)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领域的理解 本次调查收回的有效问卷中130人次认为实验研究属于中医科研范畴,112人次认为临床研究也属于中医科研范畴,但只有39人次认为文献研究也属于中医科研的内容。

1.2 对临床医师是否进行科研的认同度调查 93%的调查对象同意临床医师也从事科研的观点,只有7%的人认为临床医师只是诊治疾病。进一步的调查显示,有效问卷中143人次认为科研意识能有助于医师的水平提升,71人次认为医师要成为医家就必需具备科研意识与能力,只有少数人认为临床医师可以不用考虑科研的事情。

1.3 对教学实验课中的一般实验是否属于科研的认识情况调查 此调查中,表示不认同的仅仅只有25%的人,大部分75%的人认为教学实验课的一般实验应该属于科研。

1.4 对有关“五行汤”材料的认识调查 本调查项目的目的在于分析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思维方式。3次调查的总体结果与单次调查的结果趋势相同,即认同“五行汤”材料叙述的占大部分(91人),另外的42人对材料的叙述表示了质疑。

在表示认同的学生当中,小部分仅表明态度,大部分认同的学生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如感叹简单中竟能孕育神奇,并运用中医五行理论解释了五行汤的合理性;还有一部分认同者,根据五行汤的这一现象进一步思考,提出了一些延伸的想法,比如可以推广到其他的食品药品方面。

在表示质疑的学生当中,大部分对五行汤的疗效以及背后中医五行理论提出了质疑,其他的质疑观点表示五行汤不符合中医的配伍规律和因人制宜的思想、可能夸大效果、组成不够完善需优化组成或有不良作用等。

2 课程后调查与论文情况

2.1 课程教学实践后有关中医科研素质的调查 本调查项主要反映学生在课程学习前后中医科研(实验)基本素质有无改变。从收回的有效调查问卷可知,几乎所有学生均表示对中医科研的理解与学习前比较有改变。

“有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了一些具体的科研知识;对中医科研所包含的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如:中医科研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可以有具体的东西;中医科研并不是高深莫测,也可以离生活很近;理清了中医科研的范畴,即中医科研并不是单纯的验证,不仅仅是临床疗效研究,不仅仅是实验研究,不仅仅是药物研究,也不仅仅是文献研究、钻故纸堆。

篇2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B

《烟草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要按照科学布局、优化配置、完善机制、提升能力的要求,加快建立和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分工协作、运行高效的行业科技创新体系。规划纲要中对烟草行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但对于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具体构成,以及体系中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没有明确阐述。

2011-2012年,安徽省烟草公司科技处成立了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课题组,结合安徽省烟草公司科技创新实践工作进行了研究,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内容、路径、发展阶段、知识产权战略和重点领域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和规章制度。经过三年多的实践,这些成果和规章制度在安徽省烟草公司的科技创新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探索我国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案例研究素材。

一、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内容

科技创新体系是在特定的结构性基础上,为达到技术的创造、扩散与利用,在每个特定科技领域中的组织或经济个体所形成的网络关系[1]。科技创新体系包括观念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和应用系统五个子系统[2]。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包含知识创新、管理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8个要素[3]。

从全国的普遍情况来看,烟草行业工商管理分开后,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工作集中在开展烟草农业科技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的研究上,烟草信息化建设、卷烟流通领域、烟草专卖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科技创新项目偏少。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来看,烟草商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还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的项目开发上,管理创新、科技服务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还明显不足[4]。

安徽省烟草公司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内容包括了知识技术创新、以科技为引领的管理创新、科技服务机制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以科技为引领的管理创新是以科技创新目标管理为引领,以科技项目带动科技创新工作并规范管理,从而使烟草企业的科技创新有目标地开展。科技服务机制创新包括了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制度建设、环境营造、人才培养等等。

从内容上来说,技术创新、以科技为引领的管理创新和科技服务机制创新三个主要方面又包括了不同的领域。技术创新分为烟草农业科技领域、烟草商业科技领域、专卖技术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领域、烟草信息化建设领域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分为烟草营销管理创新,烟草销售供应链管理创新以及管理创新。科技服务机制创新包括科研项目管理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健全和完善,科技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及科技人才库和专家库建设等。

二、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路径

科技创新体系是一定范围内与科技创新相关的组织与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制度、科技创新人才构成的开放网络,通过科技手段促进和进行新的创新、传播与应用。科技创新体系在组成和功能上有部分交叉,通过科技创新的制度设计和科技创新机制的调节,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创新体系内的组织与机构、科研力量、科技人员、资源信息、科研经费等要素的配置是否科学合理、定位是否准确、层次是否清晰、功效是否互补以及整体运作是否高效。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创新体系由多个要素的组合,各要素之间的组合不能是杂乱无章的,而必须要形成有序的整体。体系中的各部分必须协调均衡发展、有效运行,整个科技创新体系的能力才能得以发挥。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内容来说,涉及的相关部门众多,过程复杂,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处理和衔接必须适度。因此体系建设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路径和过程。

安徽省烟草公司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按照“建构立制、争取资源、重落实、强管理、创氛围”的步骤逐步完善。注重虚实结合,重点加强了保障机制的建设和管理流程的优化。在路径选择上,安徽省烟草公司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先易后难,先简单后综合。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对于同一职能部门可以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先解决,对于需要多个部门配合的问题后解决;对于流程清晰的管理先优化,对于涉及对象的管理后优化。结合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主要形成,重点以科研项目管理流程的完善和创新平台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形成有显性效应的创新成果。通过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促进企业的发展,形成创新氛围,推动整体建设的开展。实践表明,通过较为科学的制度构建和路径选择,安徽省烟草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体现,知识产权制度是科技创新和知识成果保护最重要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知识产权的有无、多少以及质量的高低直接表现了科技创新的程度[5]。烟草行业的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知识产权战略,从顶层设计上给烟草商业企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烟草知识产权战略中列举了烟草行业所涉及的知识产权类型,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原产地标志及植物新品种等。安徽烟草商业在经营过程中涉及多种知识产权,如烟叶原产地、烟叶新品种、信息化建设中的计算机程序、客户管理中的商业秘密、营销和品牌建设中的创新方法、销售模式等等。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类科研成果,包括研究报告的著作权。安徽省烟草公司在知识产权管理中还规定,资助的科技项目,要求对发表的论文、研究报告和申请的专利等相关科研成果标注由安徽烟草资助标志等。

知识产权工作包括了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四个环节。知识产权创造是源泉,知识产权的管理是保障,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手段,知识产权的运用是目的。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是知识产权活动的三个核心环节,知识产权管理贯穿于这些环节,保障每个环节良好有序地运行。

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结合项目的立项,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研究创新成果保护形式的选择与具体手段,研究创新成果的市场化运营。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对烟叶新品种的开发与保护,烟草流通领域的服务商标设计、注册与管理方案,商标权保护方案的制定与落实,商业秘密的开发、管理与保护,电子烟务中的计算机程序的开发和保护,客户名单和渠道秘密的保护等等都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要对企业的知识产权开展定期监管活动,检测侵权行为,在系统内部、项目资助方与承担方、系统与消费者等之间建立知识产权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制定和完善烟草商业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

四、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重点领域

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所涉及的面非常广泛,在建设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逐步开展工作[6]。综合创新体系的自身特点,结合安徽省烟草公司的实证研究,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重点领域应包括科研项目管理建设、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

(一)科研项目管理建设

科研项目管理包括了科研课题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程管理。使科研项目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竞争力。

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建设,根据烟草商业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实际,分析研究当前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创新管理的原则和创新管理的体系结构,可为今后制定科研管理规定及具体的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各层次的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从而促进科研项目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在科技创新活动中,通过项目培养、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开展科技成果奖励等形式形成了一定的科技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但要满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行业、提升竞争实力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方面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科技人才配置,构建评价机制,建立培训机制,提高激励机制在人才队伍培养中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人才跟踪管理及后备科技人才管理,不断提高系统内部人才的素质,优化人才的成长及发展环境。

(三)科技创新文化建设

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对于建设良好的科研环境,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激励和培育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做出创新成果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全面提高烟草商业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有效保证,是建设创新型烟草商业企业的重要内容,对建设世界一流烟草商业企业至关重要。应该有步骤,有方法,有目标的扎实推进科技创新文化的创新工作,形成烟草商业企业重科研、重创新、人人争创新的文化氛围。

(四)市场营销创新

作为流通组织的烟草商业企业,市场营销创新就是通过经营思想与营销理念、营销战略与策略、营销方式与营销手段等方面的不断变革与重组以使组织创新得以巩固和完善。烟草商业企业市场营销创新是技术创新成果得以推广和市场实现的根本前提,也是管理创新的前导。没有不断的市场营销创新就没有流通组织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就谈不上在我国对国外烟草企业逐步放开市场限制的情况下充分参与国际竞争,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赢得市场竞争胜利的根本保障和不竭动力,促进科技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提升烟草商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当前我国烟草商业企业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有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为我国烟草商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核心动力,才能保证我国烟草商业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以技术创新和科研项目为主要抓手,开展科技开发与成果的推广应用研究,以管理创新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支撑,促进科技活动的计划管理和规范管理,逐步推进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落实。

参考文献:

[1] B.Carlsson,R .Stankiewicz.On the Nature, Function,and Composition of Technological systems[J].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1991(1):93- 118.

[2] 何树全.试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框架、问题与思路[J].中国科技论坛,2005(3):64- 68.

[3] 李庆东.技术创新能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现代情报,2005(9):8- 13.

篇3

二、我国科技档案管理的发展现状

相关研究显示,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每年各单位都会开发新的科研项目,使科技信息愈来愈多,且信息自身也呈现出复杂化、繁琐化,此时传统的科技档案管理模式是不符合发展需要的。其主要表现在落后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科技档案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作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其次,一些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缺乏经验,不能将科技档案进行科学分类。此外,一些科研人员对科技档案管理收集工作不配合,不愿意将其作为一种资源来共享,而是将其独有等等。这些原因都使得我国科技档案管理出现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进展。

三、科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科技档案管理的功能认识还不够。由于科技档案的内容和概念都比较新,当前各行业中的从事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对科技档案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一些科技文档的归档率还不够高,远远不如文本文档的归档率。比如一些某行业的科技活动、一些与其生产研究相关的档案,对科技档案管理的意识不足,很多时候对档案的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意识中,没有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档案归整和管理。

2.管理与服务脱节。档案的管理主要是为各种工作提供相应的资料和依据的,当前各行业的档案管理中,很多都只注重文书的收集,对各种声音影像、科技等档案的收集比较少,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各单位档案的完整性以及系统性,因此在使用档案为各种工作服务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

3.对科技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比较缺乏。科技档案往往涉及到一些重要研究,比如某项生产技术的研究,涉及到一些重要的科技内容,因此要加强对其管理,但是当前科技档案的法律法规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对于科技档案的立法也没有相应的重点,因此在科技档案的法律法规方面还比较缺乏,对科技档案的管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个客观原因的存在给当前各行业的科技档案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不利于科技档案的保密,也给科技档案的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

1.加强对科技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各行业的科技档案主要是产生于各种与烟草相关的科研以及具体的生产活动,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准确有效的资源。因此,各行业在日常的管理中要加强科技档案管理的意识,将科技档案管理和企业的管理进行结合,促进两者的发展。要在整个企业中都贯穿科技档案管理的意识,让每个人都有一种档案保持的概念。要将科技档案管理纳入到企业发展的议程中,在各个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为科技档案的管理营造良好的大环境。

2.加强科技档案的保管。对于科技档案而言,其安全性完整性是档案管理的重要方面。要加强对档案的保管,在传统的档案保管的基础上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措施来保证其安全性和完整性。以防为主,加强防治结合,做到不使档案分散,不使档案之间发生混乱,不使档案丢失和损坏。对于档案的保密,更是要加强,要建立起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防止科技档案管理中发生泄密,比如一些加密级的文档,可以采取加密的措施,对于纸质文档可以放在保险柜中进行保存,对于电子文档则可以放在一个没有连接网络的电脑中进行保存,以防止档案的泄密。

篇4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由教育部高教司和工信部信息安全协调司指导,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其目的在于宣传信息安全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扩大大学生的科学视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信息安全意识,促进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吸引广大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培养、选拔、推荐优秀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创造条件[1]。

该竞赛侧重考查参赛学生的创新能力,内容应既有理论性,又有工程实用性,从而可以全面检验和促进学生的信息安全理论素养和实际动手能力。目前,该竞赛已经举办了3届,第一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决赛于2008年10月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成功举行,第二届决赛于2009年8月在北京邮电大学举行,第三届决赛于2010年8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从目前3届的参赛情况来看,3所部队院校的表现格外突出[2]。

武汉大学从第一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开始组队参加比赛。为有效提升我校本科生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和参赛成绩,武汉大学自2008年底成立了信息安全竞赛教练组,本文第一作者作为武汉大学信息安全竞赛教练组总教练,全程参与了2009、2010年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的各项组织管理和参赛工作。在2010年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中,我校获得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位指导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以总成绩第一获得优秀组织奖。在2009、2010年竞赛中,由本文第一作者作为指导教师指导的队伍获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

1参赛环节剖析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每年举行一次,该比赛分初赛阶段和决赛阶段。通常每年 4 月份由各高校组织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比赛,6月底提交作品的初赛文档,每个作品由组委会组织多位网评专家评审,最终择优挑选高质量的参赛作品进入决赛,8月初公布决赛队伍名单,8月中旬进行决赛和颁奖。

根据该竞赛的参赛特点,我们将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分为如下7个环节:

1) 选题征集与修订。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偏重于考察作品的创新性与实用性,因此参赛选题是参赛队伍能否获得好成绩的最关键因素。如何策划最好的选题是每一个参赛学校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2) 组队。每个参赛队由1名指导教师及最多4名参赛学生组成,每组设置一名学生为组长。各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择优选拔参赛学生和队伍。

3) 学生选拔及参赛前期工作。人员的选拔过程可能是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在选拔队伍成员时,必须以确保选题能够被最终成功完成为依据。组长的选择至关重要,其应当具备较强的管理与协调组织能力,每个参赛队应当至少有1名编程能力较强的同学,同时还应该考虑学生的总结归纳及文档能力,作品表现能力及演讲水平等。根据最近几届的获奖情况来看,建议以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为主来组建队伍。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且急需专业引导,有效的指导和完整的参赛经历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的科研创新实践能力。

在报名之前,各个竞赛小组还可以不断地调整竞赛选题以使其更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4) 报名。竞赛报名工作通常开始于每年4月初,截止于4月20日左右。各小组必须填写报名表提交到组委会,并需填写500字左右的参赛作品介绍,内容包括作品的背景、意义、研究内容、创新点等。

在报名表提交之前,各参赛小组必须对参赛选题有足够深入的认识,否则最终实现的作品与最初的选题计划不符,影响参赛成绩。

5) 初赛。组委会公布参赛队伍名单的时间通常是5月初。初赛竞赛作品报告文档的提交截止时间为每年6月30日。在初赛阶段,各参赛队积极设计参赛作品,在初赛文档提交之前,应当基本完成作品的设计和测试工作。

初赛文档是衡量一个参赛队伍前期作品完善程度和质量的核心依据。其竞赛作品报告模板包括了摘要、作品介绍、实现方案、性能测试、创新性和总结等几个部分。组委会并没有对竞赛作品报告的篇幅进行限制。从近几年的竞赛作品报告情况来看,篇幅最少的作品竞赛报告不到10页,篇幅最多的作品竞赛报告多达180页。通过参赛实践,我们认为30~40页的篇幅是比较合适的。

近几年,各大高校也普遍出现过一些作品实现进度较好的队伍最终无法进入决赛的情况,究其原因,除了选题本身不被专家充分认可之外,学生文档撰写能力较差、没能有效展现出自身作品优势是一个绝对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6) 决赛准备。在最近两届比赛中,初赛竞赛作品报告文档的提交截止时间是当年6月30日,决赛名单公布时间是当年8月初,决赛时间为当年8月中旬。决赛准备时间有一个半月左右。

在决赛准备阶段,各参赛队应不断完善参赛作品,并针对决赛答辩要求做好各项参赛准备。充足的准备时间是任何一支队伍获得最好成绩必不可少的保障。一支队伍的最终决赛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初赛文档提交之后、决赛正式开始之前的近一个半月的黄金时间。

7) 决赛。每届竞赛的决赛地点和环境都不一样,组委会将安排时间供各竞赛小组提前观看竞赛场地。各小组提前观看竞赛场地时需要确定如下几个问题:

(1) 播放PPT,确保实际投影效果符合预期要求。如果需要用到自带的额外投影设备,需要寻找合适的投影地点。

(2) 确定演示地点的相关设施齐全,确保演示效果。

(3) 检查演示过程可能受到的干扰因素,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另外,在决赛期间,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对学生必须严格要求。

在信息安全竞赛的决赛中,每支队伍抽签进行现场答辩,答辩时间为30分钟,其中包括3个环节:8分钟内容陈述、15分钟作品演示以及7分钟专家提问。

(1) 内容陈述。

“8分钟的内容陈述”(PPT讲解)对学生的总结归纳及作品展现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在PPT讲解中,学生应就作品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实现、实际测试效果、创新性与实用性等方面进行介绍。

在内容陈述上,本竞赛要求参赛者语言表达简洁、流利、准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概念清楚,表述论点正确,论据详实,分析归纳合理,结论严谨。

用8分钟时间展现半年多的工作,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在此环节最关键的因素有3个:最佳的演讲者、美观实用的PPT以及完善的内容陈述方案。三者缺一不可。

(2) 作品演示。

“15分钟的作品演示”应重点突出。对于作品演示环节来说,演示方案是至关重要的。前8分钟内容陈述的主要作用是告诉专家“我们做的工作及其特色、意义”,这15分钟的作品演示则是向专家证实“我们确实做了我们所说的那些工作,且其确实具备很好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在作品演示环节,本竞赛要求参赛者准备充分,实验方法科学,测试结果完成预定的功能指标,作品难易适度,在演示过程中,要求参赛者能简练清楚地阐述作品的核心内容、水平和特色。

此环节最关键的因素有:流畅默契的演示配合、完善的作品演示方案及充足的演示环境准备。

(3) 专家提问。

在“7分钟专家提问”阶段,专家将针对作品的相关问题进行提问,以了解参赛者对该作品的具体实现细节或思路,最重要的是要确认参赛者确实是独立完成了相关工作,对相关知识有了深入了解和掌握。

在该环节,要求参赛者回答问题准确、有深度、有理论根据、基本概念清晰,表现出对作品报告内容掌握透彻,同时要求参赛者技术用语准确。

此环节最关键的因素有:自信谦虚的态度及积极冷静的思考。

2经验教训

武汉大学信息安全竞赛教练组成立于2008年底,教练组设置总教练1名,各个参赛队的指导教师为教练组成员。教练组全权负责信息安全竞赛的所有竞赛准备及参赛工作。

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准备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问题1:部分参赛学生积极性不高,参赛小组的团队协作能力亟待加强。特别是部分同学在报名之后,不再积极参加竞赛小组活动。

问题2:学生的文档写作能力普遍较差。初赛文档提交时间(6月30日)和学生期末考试时间冲突,以至于很多小组最后的初赛文档写得非常仓促,甚至有小组未能提交初赛文档。

问题3:初赛文档提交之后、决赛名单公布之前的近一个月时间里,大部分竞赛小组没有继续完善竞赛作品,而是在等待竞赛结果,从而浪费了最宝贵的一个月竞赛准备时间。另外,学生的参赛作品展现能力普遍不强。

问题4:部分参赛老师的积极性不高,对学生的引导和实际指导有待加强。

在2010年进行竞赛准备时,针对各个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应措施。

针对问题1,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方式:

1) 建立学生个人奖惩评定机制。教练组制定了“信息安全竞赛学生参赛奖惩办法”,竞赛结束后,教练组及指导教师根据竞赛小组各个成员在竞赛期间的表现对每个成员进行综合评定。评定级别包括A、B、C 3个等级。获得A等的同学在进行保研或评优时,可以按照相关政策根据所获竞赛成绩全额享受奖励。B等的同学降级享受奖励。被评为C等的同学不予奖励,同时今后不得参加信息安全竞赛。

2) 建立淘汰机制。每个选题在组建竞赛小组时,进行差额选拔。今年绝大部分竞赛小组在最初组队时,报名人数都多于组委会规定的每小组人数上限4人,甚至部分小组报名人数接近20人。这样,每个参赛的学生都存在竞争压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小组活动之后,表现良好且能够继续坚持的学生可以保留下来。我校今年竞赛队伍的组队时间是2009年11月,而组委会的报名时间是2010年4月,在这将近半年的时间里,愿意参加竞赛的同学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完成竞赛小组的各项工作。甚至部分小组在这段时间内就可以基本完成竞赛作品的主要工作,剩下的时间就可以继续完善作品。在报名开始之前,教练组在3月份进行了一次阶段检查,用以检查各小组进度,及时发现各小组存在的问题,以便于调整小组成员及选题方向。对于进度较差的竞赛小组,直接予以淘汰,取消报名参赛资格。

3) 加强日常考核机制。教练组为竞赛申请安排了日常集训场所,并加强日常训练管理。另外,进行了2次中期考核,1次文档预审,3次决赛预答辩,每次中期考核和预答辩均邀请教练组老师和相关专家参加。竞赛小组每月提交进度报告。

针对问题2,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1) 在“信息安全竞赛学生参赛奖惩办法”中规定,不经教练组许可不提交初赛文档的队伍,所有成员最终评定等级为C。

2) 增加初赛文档预审环节。教练组要求所有小组必须在组委会初赛文档提交截止日之前10天左右提交初赛文档给教练组,教练组则请有网评经验的相关老师对各组初赛文档进行预审,针对性地提出相关修改意见。这样,各小组在获得教练组返回的初赛文档修改意见后,有充足的时间进一步地完善初赛文档。经历了教练组预审的文档在修改后内容组织更合理,测试方案更有效,创新性和实用性更强,同时大量消除了各类格式错误。

针对问题3,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1) 教练组要求所有竞赛小组暑期必须在校参加竞赛集训,每组每周应提交周报。

2) 加强集训期间的考核,在7月底进行一次阶段检查,在该次阶段检查中,要求每组按照最终决赛答辩要求的流程进行决赛预答辩。

3) 决赛名单公布之后,进入决赛的队伍继续参加集训,做最后的决赛准备。在这期间,继续按照正式决赛答辩要求进行了两次决赛预答辩,同时我们邀请相关专家作为答辩评委,进一步为各组提出宝贵建议。

针对问题4,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1) 制定“信息安全竞赛教练组职责及奖励办法(暂行)”,明确了教练组指导教师职责,提高了教师的参赛积极性。

2) 教练组内部加强沟通与交流,在学生阶段考核表中设置“与指导老师交互度”项,给予指导老师适度的压力,促进其参赛积极性。

3) 提高参赛选题与指导教师研究方向的关联度,学生竞赛活动的有效展开也能够对指导教师的科研提供基础,甚至直接带来促进。

目前,我们起草并完善了相关管理办法,并形成了竞赛规范表格:

1) 制定了“信息安全竞赛教练组职责及奖励办法(暂行)”。

2) 制定了“信息安全竞赛学生参赛奖惩办法(暂行)”。

3) 形成了一系列竞赛文件表格,规范了选题策划、学生选拔、阶段检查、暑期集训、决赛预答辩及学生综合评定等环节。

经过2010年的参赛实践,总体上来看,我们建立的这套管理办法是行之有效的。

当然,教练组经过两年的参赛实践,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目前依然需要继续改善的问题(如选题策划、参赛队伍质量管理等),这将是教练组后续应当不断努力完善的。

3信息安全竞赛对我校本科生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促进及启示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对本科生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参赛范围较大,对学生影响广。在组队之初,全院共有15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经过选拔淘汰,最终有69名同学获得了参赛资格。参赛学生主要来自大二、大三,同时也包括少量大一和大四的学生。另外,从全国各高校参赛情况来看,参赛队伍的学生通常分布于多个学院和专业,比较集中的有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等。

2) 信息安全竞赛明显提高了本科生的专业兴趣和科研创新能力。目前,很多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上都处于比较迷茫的状态,而该竞赛能够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起到很大的专业引导作用,促使他们深入理解专业方向的背景、意义和实用价值,提升他们的科研创新意识。

3) 信息安全竞赛能有效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信息安全竞赛对学生编程水平、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文档写作能力、作品展现能力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竞赛的有效组织和实施,能大大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4) 该竞赛为学院的本科生科研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经验。通过参赛实践,我们发现,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的优秀参赛作品的质量要高于学校和学院的各类本科生科研立项项目,即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的这种竞赛激励机制和流程对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都能带来较大的目标压力,有利于作品质量的保障和提升。目前,我们已经将信安竞赛机制融入到信息安全专业的“信息安全综合实验”课程的改革之中。

在今后,我们将以信息安全竞赛为契机,加强学院和学校本科生科研项目立项和考核质量,进一步合理规划和利用学院教学资源,有效提升全院各类本科生科研项目及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章程[EB/OL]. [2010-03-01]. /file/2.doc.

[2] 蔡志平,姚丹霖,徐明,等.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的参赛经验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9(22):27-28.

[3] 2009年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作品集[EB/OL]. [2009-03-01]. /file/2009.pdf.

Information Security Competi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PENG Guo-jun, ZHANG Huan-guo, DU Rui-ying, WANG Li-na, HE Yan-xiang

篇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条件日益提高,医学事业迅猛发展,在医学科研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就,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科研档案管理创新工作,医院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都向科研管理方向倾斜,开展了很多医学科研的课题,科研工作从建国时期的无到今天的有,以及科研档案管理机构的建立,档案工作变得越来越规范和科?W,与此同时,医疗水平也不断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也不断加强,但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

(一)档案意识的缺乏。在一项课题结束之后,经常出现缺乏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等错误,由于归档意识缺乏,一些工作人员不重视原始技术资料的积累,出现了很多材料不符合标准的情况。有的认为科技材料由档案部门管理不安全,所以自己保管而拒绝归档,或者是把资料占为己有等,而由于科研档案管理部门缺乏措施去保障其安全性,这都造成了科研档案的不完整而使档案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此说明档案的归档意识至关重要。

(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保障科研档案的完整性,使科研管理与科研档案脱离,也给科研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并且由于没有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制度,导致文件的残缺,完整率和归档率低,又由于科研档案工作处于被动状态,档案工作人员不够积极主动,指导和协调工作人员缺乏做好文件的形成、整理和归档的意识。

二、进行档案管理机制、模式和技术的创新

(一)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要从管理机制这方面进行创新,以提高医院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效率。对于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就应该转变管理观念,以便于提高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首先,要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要分析和研究档案管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来提高医学科研方面信息材料的收集量,促进科研成果向市场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并且能有效地提高医疗水平,对医院的整体水平都能做到很好的提升,因此,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

(二)根据医院科研工作的情况分析和研究,对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第一,我们应该做到每一项科研课题都要立刻建立档案追踪袋,严格按照要求做好收集、记录和归档工作,并进行定期检查,以保障记录无误。第二,对负责人采取立卷归档责任制,对研究资料进行收集与管理。第三,对档案归档的科研文件进行现场验收,保证相关参与管理和科研的工作人员都参加,并且给予鉴定,医院可适当建立激励机制,确保参与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科研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需要相互沟通,积极合作协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培养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应用技术实现现代化的档案保管和利用手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创造条件来加强培训条件,不仅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管理手段,还要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加强行为规范,以科学为基础,掌握现代化技术的手段,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实现资源共享和科学化,以便于检索与利用,以提高档案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档案部门应该根据电子科研的特点加强不同载体的科研档案的积累、标引、著录、归档等工作的监督与指导,以保障文件的安全与完整。

篇6

一、引言

医院科研档案是开展医学科学研究的基础,科研人员通过查阅档案信息,了解某项科研课题的研究现状,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研究,更好地实现医学研究推陈出新。因而,科研档案提供的真实科学研究与实践的记录和反映,有助于各学科、各领域、同行之间的科学技术交流,实现各个领域之间的能力合作。但目前,医院科研档案的管理存在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技术落后、数据资料归档不详实等问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医院科研档案的创新管理,使科研档案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二、医院科研档案的特点

医学科研档案与其他档案相比,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一方面由于医学科研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这就导致医学科研档案管理也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例如,一种疾病的攻克,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需要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需要经过上百成千例的临床观察验证,这就导致时间跨度大、周期长。另一方面,医学研究涉及的学科多,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例如临床研究的实验法、观察法;形态学研究的显微镜法、解剖法、组织培养等;不同的研究方法导致了记录实验结果的载体也多种多样,如化验单、光盘、标本、检测结果以及录像带等,因此,医学科研档案的管理数据量大、复杂性强。最后,医学研究很难由少数人、某一个学科或者专业来完成,一般重大研究课题都需要几十个科研单位、上百人的科研队伍来参加,这就是医学科研档案的综合性强,因此要求在档案分类时既要保持每个研究专题的资料完整性,又要确保各个学科的相对独立性。

三、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的现状

医学科研档案的特点决定了其档案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科研档案的收集归档不系统完整由上文的分析可知,医学科研档案与其他档案相比,存在形成周期长、学科综合性强、学科专业突出以及记录载体形式多样等特点,因此在数据资料收集归档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档案的分类界线模糊,造成资料管理混乱;

二是档案资料的记录不详细完整,存在资料空白与漏洞。

档案资料的归档不清晰、详实、完整,不能保证专业课题或者医学研究成果在形成过程中的各种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从而直接影响整个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 医院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落后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医院科研档案管理也不同程度实现了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c但从调查来看,仍有相当一部分医院的科研档案管理仍停留在于工收集、检索的阶段,这给科研档案的开发与利用造成一定的阻力c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操作上有困难;另一方面,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人员不熟悉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导致软件系统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差。

3.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的制度不完善很多医院在进行医学科研过程中,不注重对一些实验数据、影像资料、标本的收集与整理,导致了一些重要的原始实验数据资料丢失;也有的医院,由于科研档案形成时间长,部分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的管理和移交过程中,出现科研资料丢失、缺少的现象。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医院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对档案形成过程中,什么资料应收集、整理、归档,如何进行资料补救等制度进行规范统一;同时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导致档案管理人员责任感不强,不能有效地对科研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

四、 医院科研档案创新管理的措施

1.明确科研档案管理的范围,详实档案管理内容医院科研档案虽然周期长、综合性强、载体多,但只要对科研档案的归档内容非常明确,就能很大程度上保证档案的完整、详实。归纳起来,医院科研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科研项目准备的资料,包括科研课题的计划、论证材料、任务书、经费投资和预决算材料等等;

二是科研实施的资料,包括实验、临床观察以及调查研究的数据、影像资料、样品、标本等等;

三是科研总结鉴定的资料,包括科研完成后形成的科研报告、专著,以及专家鉴定的相关材料、证书等等;

四是科研结束后的资料,包括科研成果申报的各类报表资料、获奖材料甚至专利材料,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转让合同、协议书以及生产鉴定材料或者工艺文件等等。

2.强化信息化档案管理,创新档案开发利用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实现科研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c比如科研档案中各类立项批文、成果证书、专利证书较多,可以借助计算机图像扫描,形成电子文档进行分类保存,这样既减小了档案的存放空间,也使档案的检索、查阅变得十分方便、快捷。另外,还可以开发利用先进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科研项目信息的远程录人、更新、检索、下载等功能,在减轻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录入档案信息工作量的同时,也保证了档案信息原始、真实、完整地录人系统。最后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将科研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进行医学教学、成果介绍会、推广新技术、宣传医院科研成果,提高医院的社会形象和医院的竞争力等。

3.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职责首先要建立集中式的管理体制,进行科学管理,成立专门的医院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对科研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其次要明确档案管理的职责,建立有效的检查和监督机制,对资料的收集、归档、借阅、移交和保密等等环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

五、结束语

医院科研档案是科学研究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把握好医院科学档案的特点,创新思维,更好地实现医院科研档案的信息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确保档案的详尽、完整。

参考文献:

篇7

[摘要]在科研活动过程中离不开科研档案的支持,科研档案作为科研活动的重要依据,科研活动中通过吸收和借鉴科研档案中的成果,科研人员在科研计划制定及课题任务编写过程中也需要借鉴科研档案相关材料和信息,科研档案作为科研活动的必要条件,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加强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对科研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更好的推动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

关键词 ]科研档案;管理;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手段;服务方式

在科研工作中离不开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支持,科研档案不仅能够起到有效的原始凭证作用,而且还能够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在科研过程中需要以大量的档案文献信息作为前提,档案工作人员需要提供科研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档案文献资料,确保科研课题的顺利完成。这就需要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档案分类和整理能力,能够对档案资料进行快速检索。所以需要加快科研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使档案能够更好的发挥其自身的价值,使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创新服务理念

近年来,我国各基础科研部门在档案管理工作上加快了改革的力度,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服务观念和服务技能还存在许多不如意的地方。首先,在很多地方科研机构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重藏轻用的观念,档案利用率较低,导致丰富的档案资料无法有效的发挥其重要作用。其次,档案服务存在较强的被动性,缺乏主动服务意识,觉得档案管理工作就是对档案资料进行收藏和保存,意识不到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最后,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并没有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而是按照自己的主观认识来对用户的服务进行支配和限制,这使档案作用的发挥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在当前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快转变档案管理理论,进一步对档案服务工作进行创新。树立服务第一的观念,利用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来提升档案服务的意识,在思想上要具有主动服务的意识,提高服务的质量,从主动服务意识加快向参与式服务意识转变。通过开放式的管理观念来加快推动开发、查询、鉴定科研课题及推广科研成果中来,使科研档案资料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

二、创新服务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及网络技术等各种新技术开始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进行应用,这为档案服务手段的改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科研档案部门需要充分的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来加快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努力提高科研档案服务的质量。

首先,通过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的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效率科研档案在形成过程中会涉及到较多的内容,而且存档案后需要反复被查询,还需要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而且在档案长时间的存储及使用过程中,档案文件的重要程度及质量等者附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些工作都需要在管理工作中进行重点关注。单纯的依靠手工来进行这些细致及复杂的工作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务,而且工作效率低下,也无法满足科研人员对档案的服务性需求。通过信息化建设,有效的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仅能够提高档案管理效率,而且能够使档案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这对于推动档案管理高效化及标准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次,科研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升管理质量在人工模式下进行档案查阅,不仅工作效率较低,而且所查询内容并不一定能够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往往还需要重新进行查阅,这就会导致档案在频繁使用和查阅过程中出现损耗,甚至丢失、破坏的情况。另外,部分科研档案具有较高的保密性,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利用信息化来对科研档案进行管理,不仅档案借阅更具有针对性,而且能够有效的减少档案的损耗及泄密情况的发生,有效的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创新服务方式

首先,提供专题资料服务,提高科研档案利用率。科研档案必须适应新形势,发挥科研档案信息的功能作用,方便科研人员查询利用。

一方面,按照科研档案工作规范,加强科研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将科研活动中成果鉴定材料、课题的原始记录、科研报告和技术文件等收集齐全,将馆藏科研档案信息,借助数字网络平台,及时提供给相关部门和广大科研工作者;同时,积极开展跟踪服务,即长期进行跟踪参与,将有关档案信息资料,定期提供给相应专业科研人员,同时定期收集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为科研人员提供有关档案信息资料。专题资料服务要紧跟科研工作,保证重点项目顺利进行。

其次,发挥网络平台作用,拓宽科研档案服务渠道。网络化的建设和使用,为科研档案的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也是科研档案能够充分发挥其提供信息资源职能的前提保证。通过利用数字网络平台,逐步完善多种检索工具,最大限度地揭示科研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工作,最大限度地拓宽科研档案利用服务渠道。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要抓住契机,彻底摆脱长期沿袭的手工管理的方法,利用网络传输,将有关科研文献、数据、图纸等科研档案信息联机上网,提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

再次,加强档案编研工作,扩展档案利用服务功能。科研档案作为一种客观实体,它的作用需要通过一定的科学工作方法来管理、开发才能发挥出来。科研院所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应以开展科研档案编研为工作的落脚点,进一步拓展科研档案利用服务的功能。档案工作者可根据客观实际需要,利用科研档案实体,在不违背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就某一专题进行系统的较深层次的加工,用新的体例、新的语言汇编成相对集中、系统的信息资料,把静态的档案汇编成动态的活信息,供给全体科研工作者参考。

最后,建立档案反馈机制,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利用的整合功能。科研工作者对开发利用价值的意见或建议,是对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科学性的反馈信息。这些反馈信息内容一般比较具体,且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可以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对开发利用中的具体措施或方法进行调查分析,逐步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机制,以促进档案资源管理利用整合功能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使科研档案的利用价值进一步发挥。

四、结束语

科研院所通过科研档案管理的创新,可以有效的为科研工作提供有效的服务,使科研档案的价值更好的体现出来。通过规范化对科研档案进行管理,强化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努力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可能为科研档案管理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对推动科研档案管理现代化和标准化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在医院的科研档案管理领域,具有十分严谨的程序和模式。它是整个档案管理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收录的内容是医院在科研和医学实践中的成就和具体情形。只有详尽、准确的档案资料才能为科研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保证我国医疗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医务事业领域也不断进行改革,这就要求对医疗科研档案的管理不断进行创新,以体现管理的自身价值。要进行管理模式和手段的开拓,于创新中求发展。

1 医疗科研的具体程序及科研档案管理的特征

1.1 医疗科研的主要程序

鉴于医学科研的重要性,它具有自身的程序和相关规定。通常包括:科研题目的选择、有关选题的设计、具体实验过程、资料的整理以及数据的分析。根据科研的内容,档案主要是针对科研文书、项目和成果的档案。其中针对项目进行的档案收录是主要部分,包括申报项目的详细说明、申报文件、相关合同、成果及相关证书;针对科研文书的档案主要是指科研法规、医疗文件以及相关的管理文件,这是进行科研行为的主要标准;针对科研成果的档案是科研项目的最终成果,主要是项目文章、奖项等。

1.2 医院科研档案的主要特征

科研档案的特征取决于研究的目标和特点,是进行档案管理的主要理论依据。系统性明显,需要主题明确。档案管理涉及的周期比较长,具有加强的衔接性。为了突破时间和周期的限制,对档案必须进行阶段性的归档;在进行分类的时候,要彰显系统与成套的有机统一;对于一些重要的科研项目,需要较多、较专业的协作,综合性比较明显。需要对很多学科进行整个研究。简言之,就是既要体现综合性,又要彰显单独学科的唯一性;具有较强的学科性,专业特点突出。由于医疗研究具体分为众多科室,对档案的管理也要进行专业的划分,按照专业的不同进行档案的归纳。彰显档案管理的专业性的特点。

2 对医学科研档案管理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2.1 档案管理的相关机制不完善

档案管理作为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健全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手段,但是很多医院的档案管理尚未形成完善的内部和外部管理机制。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监督和合作机制不够成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工作的进行。就目前实际状况看,很多在医院从事科研档案管理的人员都存在编制的问题,阻碍了对档案的合理分类。管理人员调动性比较大,缺乏一定的稳定性,阻碍了对外交流的正常进行,使档案管理不能为科研服务。

2.2 思想上没有对档案管理加以重视,归档的观念比较单薄。相关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在对档案的管理工作存在不严谨的情况,缺乏相关的管理思维。首先,科研工作人员没有给予归档管理以足够的重视,档案形成后没有切实落实管理。其次,对于归档的材料,管理上不够严谨,缺乏成熟的管理经验的知道,忽略每个环节的衔接性。最后,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形成对各种材料的统筹,检查和监督力度不够,缺少专业的引导。

2.3 完成归档的材料质量不高

在医院的归档管理工作中,文件材料的医学质量低,管理模式相对落后。主要体现在材料的不完整和精准性差。归档的材料完全没有体现中心,真实性差。一些工作人员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不愿分享成果,影响社会效益。也使得资料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下降。科研档案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直接导致资源的荒废。

3 如何实现对医学科研档案管理的创新

3.1 对管理制度进行创新

管理形式的创新根本是制度的创新。只有实现机制的创新,才能为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科研档案也要引进先进的思想,转变观念,加强档案制度的重视。对机制的创新,要对医院不同的级别进行分别管理的方式。医院作为主体,抓主要部门。部门自身也要进行档案的统筹,与领导的职责相联系。人事部门也要根据成效进行综合考量。将对档案管理的水平和成效作为年度考核的一个标准。为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提供坚实的保证。

3.2 注重管理方式的创新

对于管理方式的创新要求管理人员要具有档案管理的思维,对有关项目的资料、人员等进行系统的总结,派专人组织工作。正确处理档案管理和科研项目组的关系,互相进行监管,相互指导,实现双方的良性发展。档案管理者要对项目进行全程监控,分阶段进行检查,如发现任何有违归档的情形,要立即进行纠正,否则可以拒绝收录。在项目完成后,双方共同进行档案归档。

3.3 对档案管理技术进行不断地创新

3.3.1 对于档案管理技术的创新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根本保证。对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调动他们工作的热情和创造性。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促使新时期的档案管理者成为既具有现代知识,又懂计算机技术,职业道德素质高的全能型人才,顺应档案管理的时展的要求。

3.3.2 为了实现档案管理的保密性,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一个集科技、规范、法制于一体的电子档案系统。运用网络技术实现资料的传递,实现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实现多种方式对资料的储存和归档。有利于空间的剑圣,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为医院科研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体系。

3.4 不断加强开发利用的创新

对开发利用的创新主要是指对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拓展,对共享平台进行创新,以便实现档管理对科研的服务作用,促进医疗事业的进步。医院科研档案代表了医院最新的科研成果、最高的科研水平,体现了与社会的同步发展。

结束语:

综上,医院医学科研档案管理进行不断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对科研项目、科研管理和科研行为的指导作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从而提升整个医疗行业的技术水平,实现医院综合实力的增强。为此,必须重视创新思维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更新观念,运用全新的模式去改善内部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充分应用和开发档案数据和信息,为整个医疗科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郑胜军. 浅谈医院科研活动中的档案管理[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3,03:54-56.

篇9

在21世纪,人类的经济活动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主流。新经济体制的出现,必然会引起各个方面的改革,其中档案管理模式的改革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档案是记载一个机构的主要文件与内容,而档案管理效果会关系着整个机构的发展。如今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这个时代的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要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使之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1科技档案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在一个单位中,档案管理制度是衡量其业绩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单位的发展中,科技档案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不仅可以为研究单位的业绩与发展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还可以为单位制定发展方向与计划提供信息资源。除此之外,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档案管理制度还有利于促进单位的经济发展,提高该单位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形势下,必须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对科技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与改革,要不断地对新的科技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尝试,才能找到适合单位发展的档案管理制度。

2 实现科技档案管理模式创新的对策

2.1把科技档案管理纳入总体发展规划

科技档案不仅是单位进行科研生产活动的结晶,还可以反作用于单位的科研生产活动,为单位的科研活动提供有用的信息资源。科学档案不仅是单位重要的无形资产,其本身的发展潜力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单位领导要对科技档案的管理给予高度的重视,不仅要把其当做是科技管理部门的重要事情,还要把其纳入议事日程当中来。而在科技档案的人力资源与管理经费上,领导也要给大力支持,并且加强对其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从而使各个部门都重视科技档案的管理。

2.2把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纳入质量管理体系

把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有助于保证归档文件的完整性与准确性。除此之外,为了保证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的质量,科技管理部门应该要直接参与到编制与修订科技档案管理制度中来。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科技档案的作用,从而达到转化成科研成果的目的。

2.3提高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

科技档案信息管理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服务工作,为单位提供相对完善的科技信息,保障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今后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发挥其作用。一方面需要加强服务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在科技档案管理中需要树立“用户至上”的管理理念,确保科技档案信息的有效使用。另一方面需要了解用户的需要,不断改善服务手段。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完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不断完善档案信息库的建设,完善网络检索功能,保障用户能够第一时间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保证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真正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

2.4对其进行系统管理与建立完善的归档制度

为了实现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的创新,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在结合单位科技生产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以《档案法》为核心,以科技档案工作法规为依据,制定出更加完善、操作性更强的规章制度。对于科技档案的形成、积累、归档、整理、保管与利用各个环节都制定完整具体的规定。对于那些违法规章制度,没有完整收集资料、没有及时归档资料与整理资料的工作人员要给予惩罚,并且要求及时改正。而对于那些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进行办事的工作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另外,要建立完善的科技档案搜索体系,为科技档案的利用提供更大的方便;要对科技档案给予一定的重视,同样要重视对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的储备。除此之外,还要明确档案归档的范围,什么样的资料才可以进行归档,什么资料不可以进行归档。

2.5改善科技档案管理方式

科技档案作为单位的重要信息,对于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科技档案信息管理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档案的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一方面可以对科技档案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分类工作,科技档案比较复杂,要想提高科技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及时找到想要的信息,合理的分类是必不可少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建立科学的分类方式,对档案信息进行有效地整合。另一方面需要对科技档案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提高工作效率。科技档案信息管理中合理的分工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合理分工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每一个工作人员的作用。

2.7提高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

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承担着档案管理的重要责任,作为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仅仅需要掌握详细的科技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服务意识,保障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科技档案信息十分复杂,工作人员面临的工作压力逐渐增加,工作效率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另外还可以引进一些高素质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通过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促进工作人员工作水平的提高,提高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结束语

科技档案对于一个单位与机构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对档案改革与创新给予一定的重视,也只有符合经济体制的科技档案管理模式才会促进单位或者企业的发展,所以对科技档案进行创新是顺应时展的需求,也是经济发展必然的结果。

参考文献:

篇10

科研档案的规范化建设主要包括管理规范和内容规范。管理规范是指有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建设要有档案形成、积累和归档的规范程序,规划化建设要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科学管理业绩要与岗位职责考核相关联;内容规范是指从项目申报到研究过程中形成各种原始记录、实验数据到鉴定验收的各类总结,到成果的形成、奖励申报材料以及推广应用过程中设计文件、合同、用户反馈、市场调查等,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科研档案的完整性。

科研档案不仅仅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历史记录,还是对科技工作者科研创新活动评价的重要客观依据,是科技评价的重要指标,是对学校科研活动总结规划的重要参考,是高校服务于地方和社会经济活动重要源泉,另外,对科研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也是对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科研管理规划化的重要体现。重视科研档案的管理和应用,加强科研档案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对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和挖掘科研项目价值、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目前高校科研档案建设存在问题

1.收集不全

据了解,对科研档案的建设最大问题就是收集不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项目不全,能收集到的就收集,收集不到的就不管了,特别是一些历史档案,残缺不全;二是科技人员对档案意识不高,不知道科研档案的价值,不知道存留一些科技资料,特别是信息类的东西;三是类别不全,成果材料有,项目材料没有;成功的经验有,失败的教训没有;纸质的有,实验数据却没有;图纸有,实物没有;缺少对科研档案建设的顶层规划,没有建立科研档案收集体系。

2.管理不善

科研档案建设的重点实际不在收集,而在管理。管理的难点不在资金,而在人员。科研档案收集上来,如何管理?没有科研档案的管理体系建设,没有科研档案人员培养计划,没有对科研档案进行分类而仅仅是档案的存放,等于前功尽弃。

3.利用率低

科研档案有价值不在于管理,而是如何利用。高校目前对科研档案建设普遍还停留在收集和整理上,而对于科研档案的后期利用还没有做更多的工作,对科研档案的利用还仅仅是资料的查询,对成果的推广和科研经验有分享方面还是零。所以,加强科研档案利用是科研档案建设的根本所在,也是建设科研档案管理体系的目的所在。

三、规范化建设对管理人员素质的新要求

高校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往往不会提上学校重点建设的任务单上,管理队伍呈现“三低一高”现象。即学历低、管理能力低、工作效率低、平均年龄高。高校档案室不是年轻人愿意去的地方,档案管理人员始终处于被安排的地步。现代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对高校的每个岗位都提出新的要求。

1.管理能力

人事档案、公文档案、建筑档案等其他档案的价值在于查询,重点中在于收集,档案材料要完整、齐全,而科研档案不同于它们,不是的收集、保管和查询,科研档案的价值体现在于使用,在收集、整理有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要从繁多的科研档案中发现有价值的成果进行重点的管理和推介,在后期的科研或成果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有将科研档案收集起来,还要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对科研档案进行鉴别和分类管理,甚至于对科研档案为外部所用。

2.新技术应用能力

目前,科研档案不再只有纸质材料,而是有数字的、影像的、实物的等多种形式,存放条件也不再是简单的橱柜而要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安全化管理,大批的新型的设备或安全装置投入使用,以传统的老弱病残来管理档案已远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档案管理的需要,更不用说,存在的本身就是高科技价值含量的科研档案。

3.沟通能力

科研档案在高校档案工作中应当占据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但很多高校却都存在收集不全、管理不善、利用率低等诸类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管理人员沟通能力不够造成的。一是科技人员对科研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科研档案管理支持不够;二是科研档案工作历史欠账太多,大量基础性工作需要去协调、去沟通;三是科研档案的使用需要管理人员与产学研单位进行沟通联系。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面对的不再是没有生命有一堆资料,而是有价值、有生命,可以指导科技工作者创新,可以产生经济价值和效益的宝贵财富。

4.专业能力

高校科研档案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学校的研究水平和能力,是学校各个专业、团队、研究方向的科研档案信息的总和。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档案管理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识别能力,能够对收集上来的各专业的科研档案进行初步的甄别,对其科技价值、保管需求要有识别能力。否则,会严重影响科研档案的利用价值,而这种影响却又是隐性的。

四、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新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观念也要与时俱进,科研档案要转化为科研信息,档案的查询、利用将转化为信息的交流,交流在场所也不再局限于档案室,而是网络化的、可远程的。所以信息的真实性、内容的完整性,管理方式的多样性对科研档案规范化建设至关重要,是科研档案形成、后期的利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1.加强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将促进科研管理水平的提高,计算机技术应用和网络化管理用为现阶段主要管理手段,也要快速地应用到科研档案的管理中去。新技术的应用拓宽了信息交换的渠道,缩短了信息交换的时间,科研档案的管理要顺应时代的要求,提高科研档案的电子化水平,通过网络为远程查询和利用科研档案提供了有利条件。

加强现代化管理水平需要高校加大资金投入,增加硬件建设,开发或购置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将收集整理的科研档案转化为电子化资料分类存放,并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网上查询服务。

2.不断拓展科研档案服务的方式和途径

首先,科研档案服务要走出档案室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走向社会。科研档案不再是一个单位的档案,要围绕社会需求展开科研服务,无论是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和认识,还是利用方式和服务手段都应社会化,也只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科研档案的价值,才能走出阴暗的档案室,走到阳光下面去。如举办科研成果展、学校科研历程展,召开不定期的科研信息新闻会、信息交流会,举办科研档案建设的讨论会、座谈会、知识讲座等,使科研档案的利用工作和利用方式更贴近科技工作者,更贴近社会,更符合广大师生的要求,甚至走出校园,实现科研档案服务的社会化服务。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023-02

科研档案是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直接记录了每一个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具有客观真实性和完整成套性的特点,它既是科研项目的直接产物,又是继续开展科研项目的基础和阶梯[1]。因此,对于科研档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2],科研项目的复杂化以及科研用户的档案信息需求的转变,促使传统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转变;与此同时,档案信息的来源广泛、载体丰富、内容复杂,导致由传统的档案查阅服务逐渐转向主动式服务,给数字档案馆的档案管理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面向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的档案管理服务的需求

1.大数据时代的挑战。大数据对国家的治理模式,对企业的业务模式、组织和业务流程,对个人生活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整个世界步入了大数据时代,这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传统档案的纸质文件管理,已远远不适应信息发展的需要,同时各类文件的增多,库房资源也成为档案管理存储的瓶颈;另一方面,传统的档案系统已无法满足大数据档案的管理,必须采用新技术对大数据档案进行分布式存储和快速化检索。因此,全方位的平衡科研用户的研究资源及其档案处理工作,支持科研项目的顺利推进,对档案管理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2.科研项目的挑战。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类学科的逐步交融,提升了科研项目的规模性[4],必然促使着科研项目朝着复杂化的方向发展。科研项目覆盖学科多,涉及人员多,更加注重全球性、跨领域的协同研究,使得研究过程中档案的编研与分类工作具有极强的多变性和综合性特征;另外,科研项目的复杂性要求科研用户必须自己从得到的档案信息中进行二次加工,增加了档案用户对信息理解和分析的工作量,同时也拉大了数字档案管理主体与档案服务对象的距离。因此,这种综合性与交叉性的科研项目不断促使着档案管理的理论含义不断扩展,档案管理的技术手段不断创新,档案管理的业务环节不断灵活,档案管理的内容载体不断丰富。

二、面向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的档案管理服务的影响因素

科研用户、档案资源与档案管理服务团队是服务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或缺的主体,只有把握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其相应的优势,其中重要环节包括:(1)档案管理服务团队。面向科研全生命周期开展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具有专业背景强、支撑材料复杂的特点,传统被动的档案查阅服务已阻碍了档案管理服务的发展,因此,必须对档案采取进一步的加工、转换,因此,依靠专业化的档案管理员和档案信息分析师是档案管理创新服务的重要条件。(2)科研用户沟通机制。建立稳定的科研用户沟通反馈机制是开展档案管理服务的重要环节。事实上,此环节贯穿于科研项目的整个过程,需要多种服务沟通机制来保证服务模式的开展。因此,档案管理服务团队与科研用户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交流会,及时收集科研用户需求,辅助其完成档案编研工作,保证档案工作持续规范地推进,此外,在借助传统面对面、电话等交流方式的基础上,同时采用讨论组、微博、论坛、微信等即时工具进行反馈交流[5]。(3)档案分析利用模式。传统的基于馆藏档案的手工整理、汇总和归档,已经不能满足大数据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工作,在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将是在云平台上建设云档案系统,实现云存储,并基于此,将支持档案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进行不断地整理、分析、挖掘,形成档案的智慧分析库,为科研项目的实施提供支持。

三、面向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的档案管理服务分析

科研项目生命周期包括项目开题、项目计划、项目执行和项目结题,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服务团队根据不同层次用户的研究进展,以合作的方式,获取项目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实时档案资源需求,同时以档案资源集为基础,建立档案智慧分析库,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档案分析与管理服务。档案管理服务团队围绕科研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科研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与获取。首先,档案管理服务团队通过深入到科研用户的物理场所,了解、分析和解答科研用户的档案编研等相关问题;其次,档案管理服务团队成为科研用户的成员,共同参与到科研项目之中,在了解科研用户档案文献资源需求的同时,能够及时地提供档案资源管理服务;最后,档案管理服务团队通过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档案资源的分析与服务[6]。这样,通过多种方式的综合应用和灵活转化,确定科研用户需求,并结合档案管理服务团队关于项目的具体推进情况,实时提供档案管理的专业化服务。

1.相关档案推荐。在科研项目选定过程中,由于科学项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档案信息对于科研用户对研究问题趋势的了解和思路的梳理是很重要的。档案管理服务团队通过当前现状的调查,向科研人员提供其支持项目研究发展的相关研究历史档案成果,为科研用户提供系统化的档案报告。

2.规划档案咨询。由于科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全局性,档案管理服务团队可以根据项目的总体规划纲要,帮助科研用户能对项目的档案分析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整体性的把控,同时,通过与科研用户的沟通和反馈,提供个性化的档案信息咨询服务。从而,加快了科研用户的技术路线报告、技术方案文件等档案的编研工作进度,促进项目推进。

3.文件档案分析[7]。在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针对支持项目的数据档案公共平台,科研人员必须利用相关项目的档案信息文件,从中发现问题的解决思路和经验,防止重复性工作。而通过对具体相关科学领域档案的组织,档案的分析、支撑科研问题的档案鉴别是档案管理服务团队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可以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能够形成严格标准地面向过程监控的科研档案集,其中包括和资源协调文件等相关文件档案。

4.专题档案总结。在大型科研项目结题过程中,由于档案信息门类繁多,项目持续时间较长,因此,档案管理服务团队可以作为整个科研项目组的一员,依据数据生命周期全面分析整理并记录科研用户的纸质和数字档案处理情况,同时,依据研究生命周期,细致总结各阶段研究成果和档案文件资源,并进行相关性的处理、统一的整理和归档,从而能够进一步促进科研成果的总结与推广。

四、面向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的档案管理服务的挑战

当然,面向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在实际过程中主要有两方面的挑战:

1.档案信息安全性。档案管理服务团队对科研用户的档案信息是实时获取的,并且与其进行深度的反馈,但是,一个完成的科研项目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在这整个时间段,由于人为或突发事件的影响,可能导致科研用户的部分档案信息遭到泄露。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档案安全保密意识。另外,科研用户在与档案服务人员共享档案的同时,应该及时告知档案信息的重要程度以及存储访问方式,这样,通过科研用户与档案服务人员的协同,就可以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2.档案信息的深度整合[8]。档案管理服务是在传统相关档案信息资源有序配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的。因此,围绕一个科研项目,所涉及的档案信息种类繁杂,同时,参与项目的科研用户也在不断地更替和变化,加大了对于庞杂的档案资源的有序整合难度。此外,为了支持项目的执行进度,还需要对相关档案信息进行获取、共享和分析,这又进一步增加了档案信息的多层次整合的难度。

面向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的档案管理服务,能够以综合化的方式参与到科研用户的档案管理和服务过程中,深化了科研用户的互动体验。在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能够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才能,为科研用户提供基于实际问题的档案知识资源方案[9],此外,档案管理服务团队能够与科研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反馈,这样可以对档案管理服务进行跟踪,从而有效增强档案服务价值,提升用户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淑改.企业科研档案管理初探[J].北京档案,2012,(1):28-29.

[2]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R/OL].[2013-01-11].http:///insights/mgi/research/technology_and_innovation/big_data_the_next_frontier_for_innovation.

[3]兰祝刚,惠英,李刚.大数据时代下的档案工作[J].中国档案,2013,(9):74-75.

[4]强伯勤.“大科学”与“小科学”的统一[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3):291-292.

[5]邓菲,李宏.嵌入科研的情报研究服务新模式探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36(7):10-14.

[6]初景利.学科馆员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认知与解析[J].图书情报研究,2012,(3):1-8,33.

篇12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新需要人才,人才要靠教育,高等院校作为重要的育人基地,担负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公安院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必须肩负起培养创新人才这一重任。在公安大学生中,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能,科研活动是培养和发挥这种潜能的有效途径,所以,就培养公安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培养公安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现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培养公安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立足点、突破口和有效载体。科研工作就其实质来说,就是一种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拟定新对策的创造性活动。而发现、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正是一个人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及奉献科学精神的全面展现过程。“创新”是公安院校实现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培养公安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是公安院校积极探索并不断优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

1.2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团队精神,全面提高公安大学生的素质。

科学研究是一种严谨的探索真理的过程, 在科学研究中要实事求是, 切忌弄虚作假, 因而科学研究是培养大学生科学态度、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手段。科研活动大多是以课题组为单位来进行的, 在课题组内, 大学生需要分工协作、互相配合, 因此大学生的科研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体精神。科学研究是一项艰苦的复杂的劳动过程, 在探索过程中, 需要克服许多困难, 所以科学研究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进取精神。总之, 在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过程中,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1.3有利于增强师生间的交流, 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营造浓郁的学术研究氛围, 达到 教学相长的目的。

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是教学活动的持续和深入。通过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可了解到本学科最前沿的科研进展情况,接收到最边缘最新的高精尖科研信息,极大地丰富课外知识,开阔眼界;使教与学达到有机统一,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解决教与学“两张皮”的现象,达到 教学相长的目的。

2.培养公安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2.1培养培养公安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须从教学改革人手

公安院校教师要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倾向转向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和从事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传授学习掌握知识的方法,即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结合学科特点,运用“启发式”,“双向式”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加强师生间、学生间双向交流,打破“一言堂”,形成“群言堂”。培养公安大学生“发散性”、“求异性”思维习惯,促使公安大学生逐步形成自学和研究能力、创新能力。

2.2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必须注重科研实践

2.2.1 建立激励和评价机制,为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

进一步确立学生在科研中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建立学生科研奖励机制。如公安大学设立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成果奖”,对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进行表彰奖励。奖励等级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对获奖成果颁发奖金和证书。学校成立学生奖励评审委员会,具体负责有关评审事宜。 学生所获奖励记入个人档案,并在综合素质测评中予以相应加分奖励。

2.2.2组织科研立项、评审

为确保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公安院校科研工作主管部门应认真做好学生科研课题立项和评审工作。如公安大学制定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生科研创新成果评奖办法》,制定了严格的项目申报程序每年12月由各专业系部教师根据学生专业学习实际情况和教学进程提供申报指南,由学生工作处向学生公布并征集意见。学生工作处根据学生所提意见对指南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后的指南报科研处公布施行。次年三月初由科研处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项目的立项指南,学生工作处按照项目申报通知要求具体组织完成学生申报工作。学生根据立项指南在三月底月前完成申报事项。每个项目应成立课题组,由学生担任课题组负责人,每个项目一般吸收3-6名学生参加结题验收原则上在每年4月份进行。

2.3营造科研氛围,激励科技创新

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广泛宣传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学术报告活动,为大学生科研创新营造浓郁的校园氛围。

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学校应经常向学生介绍科研信息, 传播先进的科研理论, 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 定期不定期请公安领域专家、学校教师开设讲座, 介绍公安业务和公安研究的最新动态, 指导学生科研, 拓宽学生视野。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学生研究成果的宣传和展览、举办优秀学生科研成果报告会, 也可以在各大队学生中成立学生科研小组, 定期在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籍此来营造科研氛围,丰富学生第二课堂,不断增强公安大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创新意识。

2.4加强与公安实践的结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