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8-09 09:21: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

篇1

[2] 陈江柳.受众研究的新范式――戴维・莫利的电视受众研究[J].新闻世界,2010(8).

[3] [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戴光年,译.新世界出版社,2010.

[4] [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黄维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 隋岩,李燕.论群体传播时代个人情绪的社会化传播[J].现代传播,2012(12).

篇2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2-0131-02

当今世界各国都把互联网作为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扩大国家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载体,采取各种措施谋求优势地位,扩大在网络空间的影响,抢占国际传播的制高点。借力互联网,充分发挥其在国际传播中的优势, 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是顺应世界传媒发展趋势,实现我国媒体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是更好地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向世界说明中国的需要;是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竞争,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是打破西方舆论垄断,促进世界信息传播秩序更加公正合理的需要。

一、国际传播中互联网的作用

互联网时代,由于传播主体的“大众化”以及高速度、大容量和极具开放性的信息传播渠道的开通,国际传播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传播或一部分国家对另一部分国家的传播,而成为全球一体化信息平台上的传播。由于这个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形成,国际传播逐渐淡化了“国际”的色彩,全球传播也就成为国际传播的高级形态。在国际传播或全球传播中,互联网的作用表现为:

(一)互联网将打破西方的话语霸权和新闻垄断

传统媒介时代,西方媒体凭借高度发达的媒介体制和媒介实力,牢牢掌握了国际信息的和话语的垄断,国内媒体在国际舆论界几乎处于“失声”状态。 “全球化传播时代的传播技术进步导致了传播成本的降低,加上媒体关系相对呈现宽松趋势,从而为弱势国家、群体和个人提供了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互联网拥有的不限疆域、不限时间、不限民族的一系列发展特性,都将有利于打破西方的话语霸权和新闻垄断。首先,通过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传播,能够打破西方对他国信息传播的制约和排斥,促进信息流通渠道的畅通,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公平性。其次,利用互联网即时快捷的特点,有利于打破西方新闻传播的封锁性。互联网把整个世界即时地连接在一起,同时为众多的个人和非专业组织、团体进行信息传播提供了极其快捷的方式,网上信息的流动越来越脱离国家和政党的控制。再次,利用互联网自由参与的特点,有利于打破西方新闻传播的垄断性。

(二)强化了社会公众的国际传播意识

传统媒体时期,由于传播技术手段和条件的限制,跨越国界的信息传播大都以国家为主体进行,广大公众只能作为信息传播被动的接收者。而网络传播中每一个网络、每一网计算机都具备网上信息的功能。互联网出现以后,人们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随之发生了改变,由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变为主动的信息者,相应地,人们参与国际传播的意识也大大增强了。网络时代的个人参与不再是以简单的、小范围的人际传播形式出现,而是以大众传播中的“大众”一员的主体身份出现;不再通过人员交流、商品交换的形式间接地传播信息,而是作为传播主体发表言论、参与意见,形成舆论。

二、网络时代国际传播的特点

(一)国际传播和国内传播实现“零时差”

传统媒介,从报纸、广播到电视,对国内公众的传播和对国外公众的传播通常是分别进行的,而且两者之间传播有相当大的时间差,通常是先进行国内传播,经过一系列环节才能进入到国际传播通道。而互联网则使两者的传播同时并进。网站一经设立,它既面向国内公众、也面向国外公众;新闻信息一旦上网,就会传向世界各个角落。同时,对于很多事件的报道,国内的媒体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抢到第一手信息或者有了信息源而没有进行报道,很多个人或者国际媒体把这些信息到互联网。这样,互联网共时性、全球性的传播特点使得网络时代的国际传播摆脱了传统媒介时期先国内而后国际传播的演进模式。

(二)由一元到多元的传播主体

由于传播技术手段的限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国际传播的主导者是国家,是代表国家行使管理职能的各国政府。各国政府不但通过大众传媒向外传播信息,还承担着国际传播控制者与管理者的职责,即大众传播中所谓“把关人”的职责。互联网的出现,使国际传播中的传受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互联网将千家万户连接起来,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连接起来,只要具备上网条件,任何人都可以摆脱相对封闭的区域性的信息环境,进入开放的、无疆界的信息空间。在这个信息空间里,人们不仅可以自主性地寻找和接收信息,作为信息传播客体而存在,同时也可以主动信息,成为信息传播主体中的一员。网络传播带来的传受关系的变化,使国际传播形态发生了相应变化,其结果是,国家不再作为主要的或唯一的传播主体主导传播过程,政府之外的其他机构与个人也摆脱了依附地位,成为传播主体。这就使国际传播主体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一元走向多元。

(三)从平面阅读到多维阅读

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受众被动地接受信息服务商提供的数量有限的信息,在网络传播环境下,由于海量信息的存在,受众越来越倾向于浅阅读,他们更多地采用浏览式、碎片化、跳跃性的阅读方式来获得信息或者进行娱乐;同时,受众也不单单满足于文字、声音、图像等单一媒体传达出的信息而更加青睐于多媒体化阅读,各种各样的社交网站、视频分享网站、主流的门户网站成为网络时代受众喜爱的多媒体阅读“基地”。网络时代的受众同时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博客、微博、维基、社交网站、视频分享网站等Web2.0应用不断涌现,受众的互动意愿持续提升,参与热情不断高涨。同时,得益于网络传播的全球性,受众的关注焦点逐渐跳出国内视线,国际事件、国际热点越来越“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国国内发生的事件,经过互联网的传播和放大,可能会对整个世界造成影响。

(四)传播内容突破单一的信息提供

传统大众媒介国际传播的内容,以信息的传递为主,相对而言较为单一。报刊、通讯社、广播一般以传播新闻、提供信息为基本内容。而网络传播的内容则有空前的变化。除了快速、及时、海量传播新闻和各类信息外,还提供极为广泛多样的服务。诸如影视、体育、娱乐节目和电子游戏,通信、通话、短信服务,文档、图片、数据、声像资料的传递或下载,网上购物、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网上论坛、网上教学、学术交流等等。互联网络把国际间的新闻信息交流和多种服务融会交织在一个平台之上,已成为国际范围内开展交往的重要天地。

三、借力网络进行国际传播的对策

(一)加大投入,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网络平台

国际传播是关系国家形象塑造,国际影响力提高的重要举措,而当前,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与西方国家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美国的ABC、CNN、PBS、MSNBC等大广播公司均已上网播出,仅CNN的网络版每天就有350多万用户访问。全球现有的3.2亿网页中,80%的信息源自于美国。目前我们还缺少像CNN、BBC等这样在国际上能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媒体巨头,因此对互联网的关注和投入必须成为政府施政的重要措施之一。“打造一流媒体,切实提高传播能力”,把提高国际国内传播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积极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传播体系,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内国际传播平台。

(二)增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提高传播的影响力

1999年,黄晓芳在《公信力与媒介的权威性》中将“公信力”定义为“媒介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在社会中有广泛的权威性和信誉度,在受众中有深远影响的媒介自身魅力”,这是新闻传播学界较早地提出公信力概念的文章。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决定其影响力。但是,现阶段,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尚不能达到和传统媒体相匹敌的程度。概括起来,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网络这一媒体自身的匿名性这一传播特性决定。另一方面,互联网以及网络新闻的法规还不完备, “把关人”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网络上的信息不能得到有效地监管和控制,严重影响着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中国首届域名大会上的《中国域名产业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的域名总量达到1682万个,其中CN域名注册量达到1357万,位居世界第一。面对庞大的互联网群,政府、网站等应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引导网民提高媒体素质,增强自律意识;另一方面,各级政府机构应进一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加大立法力度和监督力度,建立健全一整套系统规范的管理体制,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增强网络媒体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着力培养善于利用互联网的国际传播人才

高素质的人才是媒介竞争的核心资源之一。当前,我国亟需一大批具有一流的外语能力,具备较高传媒素养,掌握现代传播技术,通晓国际各项规则的国际传播人才。为此,我国必须根据网络时代国际传播的特点和要求,着手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扶持国内高校相关学科的发展,构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对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除了政治意识、中国立场、外语水平、文化修养外,还亟待加强新媒体应用能力,以及基于互联网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教授学生如何利用博客、微博、社交网站、视频分享网站和Skype等当前最新最热网络传播方式获得新闻线索、采访新闻人物、研究新闻主题、和推广新闻等。

在国际传播中互联网将不再是第四媒体,它将成为主旋律。全世界的媒体都将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这给我国进行国际传播提供了巨大机遇。我国要把互联网作为提高对外传播能力、扩大国家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载体,采取各种措施谋求优势地位,扩大在网络空间的影响,抢占文化传播的制高点。

参考文献:

[1] 李希光,周庆安.软力量与全球传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篇3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121-01

随着互联网不断深入到各个领域中,互联网新媒体也迅猛发展起来。互联网的特点使得媒体信息传播的公共性相对来说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大,又因为互联网的新媒体是依托互联网的开放性平台发展而来,所以互联网新媒体的公共性的发展深度是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公共性的特点对互联网新媒体来说是极为关键的,尤其对公共的信息传播产生重要影响。然而,互联网新媒体的公共性并不足够自觉,这就凸显出从三个维度的角度研究互联网新媒体公共性的必要性。

一、从技术维度的角度探讨互联网新媒体的公共性

互联网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属于开放性信息传播的领域,其本身就具备了公共性的特点。从互联网的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中可以看出,根据其自身公共性的特点,决定了互联网新媒体在公共信息传播领域的重要地位,下面就从互联网技术的三个方面来探讨互联网新媒体的公共性。

(一)互联网的本质

在1969年,美国的国防部授权ARPANET进行互联网的相关试验,互联网由此诞生。至2015年,互联网已有近46年的发展史。互联网一路发展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各领域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当今社会传播等公共性领域获得了不可替代的关键性地位。社会大都认可,互联网的本质是自由与开放。就互联网的本质而言,互联网的开放与自由性特点促进了其技术传播与创新发展,并且为信息化的网络传播平台的建立奠定了技术基础。

(二)互联网的开放性架构

互联网的开放性架构是由IP或者TCP的互联网协议所开始确立,即网络的互联与通信量的路由及在计算机中符合网络标准的通信相关细节的协定。一般情况下,在信息传播时,互联网最基础的原则是TCP/IP的协议。时至今日,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尽管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这更显示出其发展的巨大潜力。互联网的开放性架构是互联网新媒体发展的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对互联网新媒体公共性领域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三)互联网发展的开放性历程

互联网技术从端计算至云计算的发展,即互联网从大量信息至信息的聚合的发展,是其开放性发展的历程。当今社会,互联网接入端主要有网络数字电视、4G手机、笔记本、掌上电脑以及台式电脑等,在这些终端互上进行互联网信息传播尤为重要且不可替代,值得指出的是,计算机在互联网的信息化传播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互联网公共信息的传播主要通过网络信息的相关平台进行,如一些网络信息搜索引擎:百度、谷歌等。总的来说,互联网发展的历程具有开放性特点,也正是这个贯彻整个互联网发展历程的特点决定了互联网新媒体发展信息传播的公共性。

二、从媒介维度的角度探讨互联网新媒体的公共性

互联网新媒体的公共性发展是否自觉是决定其发展是否成熟的关键,因此,从媒介维度的角度来具体探讨互联网新媒体的公共性发展。

(一)互联网新媒体公共性的自觉意识

研究者一般认为,互联网新媒体是指通过将互联网络作为信息的传播媒介达到传播信息目的的相关机构。这里的互联网新媒体主要有两种:一是组织性,如官网等;另一种是私人性,如个人微博。互联网新媒体的公共性是在信息传播公共领域内人们对相关事件的自觉批判性与自觉思考的基础,根据互联网的自由与开放性的本质特点,互联网新媒体才有了对公共信息进行公开讨论与批判思考的可能。一般而言,大型官方网站,如百度,其公共性自觉意识就较为强烈。由此看出,培养互联网新媒体公共性的自觉意识对互联网新媒体走向成熟具有关键性意义。

(二)互联网新媒体发展成熟的标志

从1969年至2015年的46年间,互联网新媒体公共性的发展经历了无觉到自觉的过程,这是互联网新媒体发展日益成熟的标志。互联网新媒体公共性的发展经历了无觉到自觉,既是互联网自由与开放性本质的体现,也是互联网新媒体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还是互联网大众即网民的自觉意识成长的必然结果。因此,互联网新媒体发展的自觉程度是其自身发展的客观性要求。

(三)互联网新媒体公共性的缺失

伴随着互联网新媒体公共性的不断深入发展,互联网公共领域也越来越受大众所关注。但是,互联网新媒体的商业化与市场化不断深入,致使其公共性缺失。互联网新媒体公共性的缺失一般是由于信息传播的监管不力所导致,如:在互联网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手机移动网络运营商对其所提供的互联网络内容监管不到位,就会导致手机联网用户收到诈骗短信、骚扰短信、垃圾推送短信,更甚至导致个人信息流失泄露,这种公共性缺失的现状,会强烈的引起公众对互联网信息安全的担忧,引起公众强烈不满与抨击。

三、从制度维度的角度探讨互联网新媒体的公共性

互联网新媒体公共性缺失的现状,使得我们不得不正视互联网信息安全性保障力度不足的问题。要建立强大的制度保障以及互联网平衡机制,以保障互联网新媒体的公共性,我们需要从制度的维度,对互联网新媒体公共性进行探讨。

(一)互联网新媒体公共性的理性发展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公共性的成长发展不断成熟,其信息传播的监管机制也必然逐步改革创新,跟上互联网的发展。随着互联网进程的深入,互联网信息的融合监管既是信息传播的各监管机制的互相协调,也是互联网服务与监管的结合,更是监管理念与模式的变更与革新。如:互联网产生之后,计算机、电视广播、电视等都不断结合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形成新的形态。因此,互联网新媒体公共性的保障则是利用信息传播的融合监管方式,这也是互联网新媒体公共性的、理性的必然发展。

(二)互联网新媒体公共性的均衡发展

对互联网新媒体来说,其信息传播领域的公共性已在不断发展成熟,其在信息传播的公共领域的核心是自身的公共性。互联网新媒体公共性的缺失,就意味着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公共领域存在本质的缺失。因而对互联网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公共领域来说,应从技术、媒介以及制度的三个维度来保障其公共性的均衡发展,进而促进互联网信息的安全,使互联网信息的公共领域得到健康发展。

总结

随着互联网进程的不断加快,互联网新媒体的公共性也在不断的成熟,但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公共领域,其监管若不到位,信息安全性在受到挑战的现状下,也揭示了互联网新媒体公共性缺失的发展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需要从技术、媒介以及制度的维度方面来分析互联网新媒体的公共性,创新互联网公共领域的监管机制与保障机制,保障互联网新媒体的公共性,使互联网新媒体的公共性能够得到理性与均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付玉辉,刘. 论确立互联网新媒体公共性的三个维度[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061-7.

[2]马妍妍. 社会性媒体的私人性与公共性从Usenet到Twitter[J]. 新闻界,2012,0113-16+46.

篇4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01

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已经成为当前时展的大背景,作为地级市一级的广电媒体要取得飞速的发展,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大力推进基于融合创新的企业经营转型,实现传统广电媒体和新媒体的高度融合,才能在信息大爆炸和网络进步的新时挥出更大的竞争优势。虽然,新媒体的不断出现,消费者在互联网时代的可选择性更大,仍不可否认人们对广电媒体依然有着较强的依赖程度,据统计,广电数字电视的普及率仍在市场占有率上处于优势地位。但在互联网的传播力度和影响力上,与其他基于互联网的衍生新媒体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只有积极拓展新的媒体空间,加快广电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从而促成整个广电媒体的转型升级是一条“必走不可”的道路。

一、当前地市级广电媒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节目质量不高,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节目质量一直都是吸引观众的最主要因素,随着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的不断出现,新的节目层出不穷,观众的“胃口”也被越吊越高,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被动接受媒体信息的地位,对于节目的丰富性和可参与性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吸引观众,打造更具互动性和欣赏性的节目,是当前广电媒体面临的主要问题,必须打造出一套完整的从节目生产到节目市场供给完整的生态链,从根源上解决传统广电媒体的节目生产与节目需求完全脱节的市场状态,努力提高节目质量。

2.参与程度不高,地级市广电媒体依托于本地媒体市场,媒体的创新能力不足,长期以来主要扮演着传递中央和省级媒体信息传递、宣传和推动的被动角色,媒体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市场参与程度不高,而且在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观众能获取媒体信息的渠道更叫多样,没有特色等于没有竞争力,信息传递的角色更多地被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所代替,观众通过广电媒体获取信息的时间和频率不断减少,使得广电媒体的信息服务功能进一步弱化,地级市广电媒体的观众覆盖面和传播范围相对局限于城市范围内,忽视了对于地级市下的广电农村市场的开展和建设。

3.互联网新媒体的挑战,数字化时代的各种新媒体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给广电媒体业务的拓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网络新媒体不像传统媒体,它们能更主动的进入需求市场,从市场中寻找需求群体和开发新的需求市场。人们对于这种更加自主的互联网新平台使用的时间和次数更加频繁,自然而然的缩减了传统的广播和电视平台使用时间。

4.收支不平衡的问题,随着广播电视传播业务的不断转型和升级,作为一个参与市场的企业,盈利必然是任何一个企业必须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地级市广电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赢利点增长较为缓慢,主要来自于广告收入,而新媒体的不断出现,观众注意被分流,广告商开始更加关注互联网市场的广告效应,地级市广电媒体的广告业务能开展的领域被不断压榨和缩减,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广电媒体广告收入日益减少,收支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也给地级市广电媒体的转型升级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二、新媒体时代基于融合创新的广电媒体经营转型分析

1.努力提高节目质量

不论是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时代还是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时代,节目质量仍然是广电媒体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问题,节目的改造和升级是广电媒体发展的首要突破点,一方面,要立足于本地化,构建围绕着本地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和地理政治等特点,创造有着本地化特色的节目,为当地政府和民众搭建一个双向交流的桥梁,努力做到节目本地化和服务本地化才是地级市广电媒体的生存之本和立足之本。另一方面要跟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步伐,抓住不同时代互联网的特点和焦点问题,充分利用广电媒体长期以来所构建的媒体公信力,充分开展广电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提高民众对于广电媒体的信服力;最后要与当地的文化、旅游已经当地政府的发展规划相结合,最好本土化服务和对外宣传的窗口作用,把握好立足于本地,服务于全国的节目创新思想。

2.扩大媒体业务的传播范围,互联网的出现打通了传统的通信业、广电业、互联网等相关领域的边界,在信息传播领域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媒介融合和产业融合。而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互联网的出现模糊了原来的信息传播产业边界,改变了以前通信业和传媒业“井水不犯河水”的产业分立格局。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通信业和广电业之间出现了业务趋同的趋势,比如说三网融合使得广电网络也可以做电信网络所能做的各种业务,电信网络从理论上来讲也可以做广电方面的业务,这样,原先泾渭分明的产业界限就被打破了。因此,地级市广电媒体首先要找准市场定位,重于对于信息深度的把握而不是传统的信息数量上的追求,在媒体业务的传播范围上,除了保持住在本地化媒体上的优势之外,积极拓展视野,利用各种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和app等新渠道,开拓新的市场,结合广电网络、IPTV等通讯网络,挖掘本地为开发的新市场。

3.媒介形态从“内容为王”走向“关系为王”,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更大程度上是单向的,而新媒体是互动的,在信息传播方面还是有优势的,它能够不断发掘人的信息传播需求,它能够不断拓展信息传播的边界。现在,人们浏览信息、转发信息,更大程度上是看这个信息是从谁那里传递来的,如果是他熟悉的人,他可能就更认可这个信息。为什么在微博客传播过程中,不同的人所发出的相同信息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其原因就是信息者背后的社会关系在起作用。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现在的互联网传播也可以认为是“关系为王”的时代。广电媒体应该抓住这一机遇,结合传统广电媒体的传播公信力,为观众打造一个更有说服力和公信力的新广电媒体。

三、Y语

综上所述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大爆炸时代,对传播媒体而言它又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大发展时代,地级市广电媒体的经营业务必须基于互联网时代融合和创新才能在这个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不断地开展本地化、特色化和互联网化的转型升级才能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才能抓住互联网时代信息用户的多元化需求,才能促进地级市广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