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08-09 09:21: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篇1

高中政治生活哲学知识1唯物论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理由:(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反面是从主观出发的主观主义;包括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包括夸大意识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三、物质世界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永恒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熟读P31,四个唯心主义的运动观点。】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①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熟悉P32,几个素材。】

四、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①规律是客观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被改变,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③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3.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主观能动性即人的主观努力。

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2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有三种基本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熟读P12:“五行说”、荀子、王夫之的哲学观点。】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即哲学。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具有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作世界的本原。

【典型代表:王守仁的“心外无物”;慧能的“仁者心动”;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典型代表:朱熹的“理生万物”;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一切宗教鬼神观念;儒家的天命观。】

3.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3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亦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不是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即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因为:①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一切哲学的始终。③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4哲学的作用

1.哲学与生活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生活处处有哲学】

②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哲学与时代精神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体现在它 A.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B.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C.它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5哲学是什么?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所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①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篇2

二、通过审题,首先要断定考的“知识点”是什么?答上知识点,就可以得一半的分

一般来说,命题人的问题设计,都有一定的目的,都考一定的知识点。

1.要分清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还是用《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知识来答题,大方向不能错

一般,高考38题第一问是两小问,要用经济生活知识来答;高考38题第二问是用《政治生活》知识来答题。39题(1)是用《文化生活》知识来答;39题(2)(3)是用《生活与哲学》知识来答题。

例如:2012新课标卷38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性建议。通过审题可知,此题考的是“分配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的“政策性建议”,考的就是“怎样实现社会公平?”的知识。

再如:2012新课标卷38题(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政府为什么要加大民生支出的比例?通过审设问可知,要用《政治生活》知识答题,准确地说,要用“政府”的知识来答题。还如,2012高考39题第一问,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科技对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作用。通过审题可知,必须用《文化生活》知识答题,准确地说,必须用“科技作用”的知识来答题,而不能答“文化的作用”的知识。

2.对“知识点”判断正确,要背课本的“单元题目”“课题”“目题”“黑体字”

例如:09海南高考,请运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知识,说明你对“给志愿者物质和精神奖励”的观点赞成或反对的理由。“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就是一个目题。

三、要看问什么?

一般有三问,是什么?为什么?(原因、依据、必要性都是原因类主观性试题)怎么办?(建议、措施、如何、要求都是措施类主观性试题)

例如: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上,我国人民的伟大创举是什么?通过审题,问的是“是什么?”“新时期”是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理论上的伟大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上的伟大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再如: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政府和公民在治理雾霾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此题问的是“怎样”,政府怎样治理雾霾?公民怎样治理雾霾?

四、要看“主体”和客体

“主体”是设问中的“主语”“关键词”“名词”,这样才不可能偏离“主题”,从而很好地贯彻命题人的意图。

例如:2012高考39题第一问,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科技对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作用。通过审题可知,主体是“科技”,关键是“作用”,要答“科技的作用”,而不能答“文化的作用”。再如:把对外开放推向新阶段国家的重要举措是什么?“主体”是国家,国家包括“政府、企业、公民”。关键词是“对外开放”。要答怎样对外开放?

例如:结合材料,说明政府是如何履行其职能的?如果审不清题,只答政府履行的职能,只能得一半的分;应看关键词“如何履行”?政府打击“不法商贩囤积居奇”,说明政府履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职能。政府实施的“扩大生产,增加供应”举措,说明政府通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履行经济职能。如: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诚信道德典范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此问是让答“为什么要发挥道德典范的作用”,而“道德典范”这个词在文化生活第九课“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个问题。

篇3

2. 政治学科知识本身枯燥、乏味,高三政治复习更是如此 不要一味只注重知识的讲授复习,忽视教学艺术的运用。相反,恰当的教学艺术运用会使政治课充满生机与活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这里结合课堂实践仅举一例:运用“注意”添亮点。心理学中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在政治教学中可结合课堂情况巧妙运用。例如:我在讲授哲学“意识的本质”中关于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语言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时,一位同学走了神,我便叫了这位同学的名字,这位同学立马站了起来,所有学生也都看着这位同学。然后我说这就是由语言刺激引起的反射形成的意识……同学们都会心的笑了。注意力也都集中到了我的课堂中来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 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模块,以知识体系和模块的构建来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 政治学科的知识表面上看是零散的,实际上仔细研究它们都是有联系成体系的。我们复习时只有按照一定的标准把每个知识点放在一定的知识体系中去理解掌握时,才能形成一个清晰、明了、完整的知识网,从而形成对这个知识点和知识体系完整准确的理解。从而才能把“厚书”变“薄”把“薄书”再变“厚”。做到对知识的收放自如,灵活运用。例如,政治生活我们可以根据国体与政体的辩证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这一原理,可建立起整个政治生活的知识网络:

篇4

高中政治课堂回归生活化,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能够更早更快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中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对学生的终身将产生极大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增强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通过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的教学研究,以期能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促进学生的发展,增加政治课的魅力。

一、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从教育和生活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即教育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学要以学生的日常生活琐事为切入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去学习、深化教材,将在教材中学习到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要立足于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在政治中讲日常生活的事例,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用学到的政治知识来解决。

二、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特点

教育改革之后,所提倡的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包括几个基本特点:

1.教学目标生活化

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基点,教育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政治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体验生活,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使政治教学为学生的生活服务。

2.教学内容生活化

高中政治教材的知识点是经过前人长期生活实践的总结,提取了人类社会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思想观念的精华。学生学起来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将这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点与当前社会生活出现的问题相结合起来讲授,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让学生感受到政治来源于生活。

3.教学方式生活化

在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中,要采取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可以采取短剧、小品、辩论等方式,以缓解高中学生学习紧张的压力感,要使学生在轻松娱乐环境的基础上掌握政治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创建一个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体会政治课堂的魅力。

三、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意义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政治课教学中提倡生活化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新课标改革之前,高中政治教材较多的偏重于对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的介绍。其中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不易接受,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正确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而新课改后的高中政治学习提倡生活化,教师过多的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政治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2.顺应了新课革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要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重点关注学生发展的要求,把理论知识正确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将政治服务于生活,正确运用所学到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哲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为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同时也体现出了“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学理念,这也合乎顺应了新课改的需要。

3.实现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高中政治生活化的课堂方式新颖独特,多种多样。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层次不一样,对知识的需求状况也不一样,生活化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将会有不同的培养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生活化教学方式既能考虑到部分学生毕业后找工作的需求,也能考虑到其他学生想继续学习深造的需求。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以及要想在社会中立足所必须知道的经济常识和法律道德等,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别指导,从而实现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总结

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有助于将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顺应了新课改发展的需要,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培养,能够培养出更适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使学生更轻松的学习政治,使教师更轻松的教学,达到双方互益的效果。因此,将高中政治课教学回归生活化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做到在生活中学政治,将政治运用于生活中。

【参考文献】

[1] 郑在深. 生活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农村教育,2006(3).

[2] 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第8卷[C].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

[3] 刘世兵. 高中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 现代企业教育,2006(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