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09:21: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企业经营会议的内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近年来,电力企业加快了自身改革的步伐,在电力企业管理工作中,经营决策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经济活动分析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通过对电力企业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利用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及时对电力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偏差进行纠正,以便于更好的实现对电力企业合法权益的维护,为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电力企业经济活动体系与指标
在电力日常经营活动中,主要采用对比分析法、盈亏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来进行经济活动分析,通常都是会在每月的月底来对本月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在具体经济活动分析过程中会涉及到安全部门、财务部门和调度部门。而且需要构建电力企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从而确保经济活动分析的顺利开展。
1、电力企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在电力企业进行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通常都会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构建一套全面、复杂的指标体系,另一种是从企业自身条件出发,然后从多种指标中挑选适宜企业发展且具有代表性的几项指标来构建指标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种指标体系结构具有庞大性和冗杂性,操作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但一旦该系统构建成功,则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二种指标体系操作性较强,而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企业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契合性,而且实施起来难度不大,因此在实际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时多会选择第二种方法。
2、电力企业经济活动相关评价指标
生产安全指标,主要包括变电过程中发生的事故、配电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一类责任障碍、电力设备运行健康状况等;营销指标,主要包括电力企业供电量、用电户用电量、线损所支出的资金、售点单价、用电户电费缴纳情况、电费余额等;财务指标,主要包括电力企业内部的利润、企业内的固定资产、企业可变动成本、企业员工福利费用、材料费、企业盈利能力等。生产指标,主要包括电力报装率、电力接电率、电网负荷率等;劳动生产率指标,主要包括企业中所有员工的劳动生产率等;多种经营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缴税金额、企业生产经营总产值、完成工资额等。
二、经济活动分析的组织形式和基本要求
1、经济活动分析的组织
在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过程中,需要构建完善的网络系统,因此需要遵守统一领导及分级重审的原则,针对各部门分管的业务来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提供具体的分析材料。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需要在电力企业公司领导的领导下进行,电力企业经营部门来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分工协作,通过成立经济活动分析小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明确。
2、经济活动分析的形式
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开展过程中,通常以两种形式进行,即书面分析和会议分析,而且需要建立健全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同时要对会议召开时间、参加人员及会议中要分析的内容进行明确,针对于经济活动分析中内容和侧重点的不同,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可能是全方位的分析,也可以是专题分析。
3、经济活动分析的基本要求
(1)领导重视
由于经济活动分析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需要电力企业领导要对经济活动分析给予充分的重视,需要将经济活动分析作为常态化工作来抓,通过定期开展经济活动分析,而且企业领导来亲自对经济活动分析进行主持,抓好各项准备工作,对分析的进程进行控制,而且对分析时所形成的决议的执行情况要进行监督检查。
(2)持之以恒
要把资料的准备、分析报告的编写、会议决议的执行与检查等工作组织好,并落实岗位责任制。
(3)持续改进
任何一次经济活动分析的开展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所分析的问题也在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这样参与经济活动分析的人员才能从中受到启发,从而进一步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改善,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电力企业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的常见内容
1、对宏观层面上的经济环境进行分析,比如说国家政策、宏观调控以及地区生产总值等经济因素可能给电力企业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2、电力企业总的经营状况的分析
3、电力营销方面的分析
在电力企业经济活动中,电力营销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会对电力企业经济带来较大的影响。在电力营销分析中,主要是对企业售电量和用电单价等方面进行分析,负责电力管理的部门,需要根据电力企业的经营目标,全面对电力市场的变化及营销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对一定时间内电力企业营销状况进行掌握,从而更好的对市场的变化进行掌握,并针对企业经营的实际状况来对企业未来发展规划进行制定。
4、电力企业成本和费用分析
在对电力企业成本和费用进行分析时,主要以购电量、购电价格和固定成本等分析为主,通过对这些与成本和费用有关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为电力企业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依据,有效的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5、电力企业生产资源利用率的分析
在电力企业生产资源利用率的分析中,其所包括的内容主要以安全生产情况分析、电网运行与设备情况分析等为主,通过对这些情况的分析,从而更好的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了解,从而有效的提高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6、电力企业财务分析
在对电力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财务也是对企业经济影响较大的部分。财务分析主要以企业成本及相关费用分析、企业财务与资产分析为主。在企业成本与相关费用分析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用电户购电价格分析、用电户购电量分析、企业供电固定成本分析等所显示出来的数据信息,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而在企业财务与资产分析方面,主要包括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资金流动情况分析、企业还债能力分析等。另外,在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过程中,还涉及到企业内部利润的变化情况。
四、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基本方法
在电力企业经营过程中,通过建立一定的经济指标,然后对电力企业一定时间内的经营状况进行全面、彻底的研究和分析,及时找出电力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以便于更好的提高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为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时,通常采用的基本分析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种:1、因素分析法。对经济指标变动组成因素的分析,即单个因素的变化对总量的影响给予定量的描述。2、对比分析法。通过把有关指标进行对比来分析企业经济状况的分析方法。3、比率分析法。是把有关指标进行对比,用比率来反映指标之间的关系。包括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如将资金指标同销售指标、利润指标进行对比,可求出资金周转率、资金利润率,以便更深入地提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4、趋势分析法。是将一个企业连续几年的生产、销售、财务等技术经济指标进行比较,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用以提示这些指标在分析期间增减变化的性质和趋势,判断生产经营成果的好坏和财务状况的优劣。5、敏感性分析方法。是指对分析对象因其相关因素指标变动而发生的变化进行衡量,从而为决策者权衡如何通过控制影响因素的变化而使目标变量处于最有利的状态提供依据。6、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法。据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测算、分析三者之间变量关系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规划、预测和经济活动分析中得到广泛运用。7、盈亏平衡分析法。该分析法实质上是量、本、利分析的特例。即利润为零时,其他各因素间的关系。
五、改善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有效途径
1、改善分析方法
在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时,由于其涉及内容较多,因此在具体分析过程中,需要坚持统一的规律及辩证统一的观点来对经济活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有效的提高整个分经济活动分析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合理解性。具体分析时需要遵循定期分析结合不定期分析,单项与综合分析相统一,事前和事后分析并存,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等原则,只有这样才,才能通过经济活动分析更好的掌握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市场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于针对市场的变化情况来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方案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2、加强分析质量
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质量,则需要充分把握所处的经营环境,通过收集大量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类,从而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同时在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过程中,对于分析中重点和难点问题需要重点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确保重点和难点问题分析的充分性。另外还需要重点分析主要经济指标,确保能够对经济运行规律更准确的进行掌握,从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3、创新分析方法
电力企业需要进一步对经济活动分析方法进行创新,从而有效的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活力,以便于更好的确保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目标。
六、结束语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面临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经济活动的分析,从而找出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切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而且通过分析中得到的数据,能够更好的对企业发展状况进行掌握,更好的推动电力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一个企业的经营计划管理工作,是企业内部管理行为当中的一个自主动态循环流程,也是为了达成企业各项目标而必须使用的一项管理措施。特别是在企业的创业初期,公司的发展速度处于逐步加快的状态,内部业务的范畴也在进一步扩充,为了加快企业经营目标的达成,并进一步将公司的整体营运目标进行细化地分解,监督企业内各个业务机构与相关部门更加紧密地围绕企业的整体目的展开每个环节的工作,进而有效提高内部各个部门协同工作的效率,推动企业整体的运营进程,经营计划管理工作在企业经营过程当中的导入是由企业内的决策部门来决定的。这一环节的运行体系是归属于软性管理的范围,牵涉到公司的决策部门、管理部门以及执行部门等全体组织层面。从企业的业务方面来看,牵涉到了企业内各个业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从公司实际运营角度来看,则牵涉到了公司的整年度运营规划、半年度运营方案、季度运营方案以及每月运营方案等等。所以,可以说一个企业的经营计划管理环节,是综合性较高、涉及知识面较广且实施周期较长的管理环节。
一、经营计划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一)企业经营计划管理环节的特征
通过对企业经营计划管理环节的具体特征进行分析,笔者得出这项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在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具有独创性的特征;在企业内部各部门工作的整体目标方面有着很强的针对性特征;在工作的时间方面具有周期性的特征;在工作的可行性上具有动态滚动性的特征;
所以,企业决定引入计划管理环节的初期,就应当对企业后续的中长期发展策略、发展目标以及本年度的运营目标进行确认,并开始对经营计划工作的周期进行管理,落实好PDCA循环,做好对这项工作的控制与管理[1]。
(二)经营计划管理PDCA循环的内涵
PDCA循环,也称作戴明环,是由美国的质量管理相关专家戴明博士率先提出的,最早的时候是应用于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也是早期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之后,专家发现这一理论在企业的经营计划管理工作当中也是适用的。不断随外部环境产生变化的企业经营计划管理工作,是从当前局势出发,随时动而制定出相应计划方案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依据PDCA循环的原理来看,这种循环往复的运转主要包含计划(Plan)、实施(Do)、核查(Check)与处理(Action)四个部分,而PDCA循环的四个字母,也正是这几个单词首字母组合而成的,也就是说,这一循环是依照计划、实施、查验与处理的顺序来对目标进行管理的,具体细化的解释如下。
P(Plan)计划。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经营方针与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方案的订立,从宏观角度来看,可以大体解读为企业发展策略的定位,从微观来看则主要包含企业的每年、每季及每月经营指标以及经营规划的订立[2]。
D(DO)实施。主要是指企业内员工或各个部门的详细运作流程,也是每年、每季、每月需要达成的计划工作内容。
C(Check)核查。主要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当中需要定期进行核实与总结的工作实施结果,主要是为了监督运营的情况,找出优势,促进其作用的发挥,找出隐藏的问题,避免隐患对运营产生威胁。
A(Action)处理。主要是指企业对于定期核实阶段找出的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在有优势的方面要加以肯定与发扬,而未完成的或存在问题的环节,则要进行详细的总结,并进一步提出改进的措施。在这一轮处理环节中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则可放到下一轮的PDCA循环当中。
二、我国企业经营计划管理现状
经营计划管理工作,是我国企业管理环节当中最为重要、最应当被重视的一项工作,也是引导着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在企业的经营计划管理环节当中,主要包含从年度、季度一直细化到每月的工作规划以及费用预算规划等各个单项工作规划,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当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却很少被企业所重视,其不被重视的体现主要为以下几点:其一,内部工作计划管理的实施方、完成时间、责任人以及整体工作量等信息都并不完善。其二,工作相关计划的实施方法也不够合理,没有进行更加细化的分析,每项工作的实施也都不及时。其三,监督部门对于管理工作的监督与管理都不到位,每项工作完成的具体结果也没有及时进行反馈,导致工作无法达到无缝衔接,也达不到闭环管理模式的具体要求。其四,绩效的考核体制不健全,整体的经营计划并没有完全落实。
三、企业经营计划管理环节中的PDCA循环应用
在企业的经营计划管理工作中,PDCA循环在企业当中的具体实施应用步骤如下:
计划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要根据企业的运营现状,制定出详细、具体的运营措施计划,并进一步确立运营的主要目标、预期目标。实施工作的责任主体、工作完成的时间、完成的指标以及完成的流程与方法等。并订立出企业的年度计划,制定出企业的整体运营方案。
实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要对先期制定出的运营规划进行落实。即是指对企业的具体运营方案进行落实,并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对预算及达成率等指标进行严格的管理,并定期针对运营的计划开展会议,提供书面反馈、经营反馈等,并对经营的成果进行回顾[3]。
核查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计划落实的情况进行多个层面的系统核查。并依照具体的审核指标开展经营规划会议,对相应的书面反馈,财政报表、协调管理环节、财务管理环节以及绩效管理环节等方面的工作成果与潜在问题进行商议,并对内部各部门的工作进行严格的定期审查。
处理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要针对前期核查的结果,对近期的工作进行总结与归纳,通过对经验教训的总结,针对当前能够解决的问题制定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并将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次循环当中[4]。并且,在进行总结之后,要针对工作成效优秀的部门与未改善的部门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以达到改善运营成效的目标。
依据PDCA循环的特点,许多企业都在实际的经营计划管理环节当中加入了“部门每月工作总结与下月工作规划”的流程。主要是指企业在每月针对上月经营成果与下月经营规划所展开的各类会议,在会议上,企业的每个部门,都要对自身当月的工作进行详细总结,找出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而领导层面则可以利用月度会议将下月的工作指标要求下发到各个部门。所以,在月度会议开始之前,企业中的管理层面首先就要编制出下个月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及细化的要求,明确下月的工作重点、工作任务以及工作时间等方面的要求,并将责任细化到每个部门。从整个工作过程来看,企业的领导层面,需要任务订立、工作传达、成果总结、工作核查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管理,以保证在符合各项规定的前提下尽快完成工作。同时,还要实事求是地填写月度经营总结的表格,将已完成的工作、工作完成的效果、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详细地进行总结,之后由相关的负责人进行签字确认。此外,员工还可以依据月会的反馈,向企业领导层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并形成书面文件,经由领导层签字之后,则可上报考核部门进行核查。对与没有及时完成的任务,则需要由领导部门重新在下个月的工作当中列出详细的实施计划,并由执行部门进行落实,监督部门进行全程监管[5]。
四、结语
PDCA循环模式可以说是在当今企业别常用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后续发展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并且有利于企业对于自身工作的总结与规划,所以,中国的企业在落实经营计划管理工作时,应当更加积极地利用PDCA循环模式,提升经营规划工作的效率,以获得更好的经营成果。
参考文献:
[1] 梁翠卿.浅析初创企业经营计划管理的PDCA循环[J].商场现代化,2012(32):64-65.
[2] 孙秀昌,李岩冰,刘江峰等.PDCA循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1):132-135.
RP沙盘模拟训练是我校商学院按照国家ERP沙盘模拟经营技能大赛的模式进行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实训训练课程。该课程完全仿真技能大赛的竞赛要求、规则、过程、评价体系等进行设计和安排,旨在完全贴近技能竞赛的模式,让学生在专项技能技术训练中,亲身体验竞赛环境下“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情境,通过模拟真实企业经营,提高学生企业管理的综合性技能和素质能力。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
本课程以“组建企业进行经营与管理”这个真实的项目为依托,针对和适用于真实企业经营的发展要求和具体工作岗位,教学内容按照实际企业经营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序化,围绕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经营、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等6个方面设置为企业设立、召开经营会议、经营环境分析、制定竞争战略、部门沟通协作、年末财务结算、经营方案设定、总结与完善等8个教学任务,并细化出每个典型工作任务下的子任务,分析出其应具备的知识要点和技能要求。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对课程训练学时进行了优化。由于该训练课程采用物理沙盘和电子沙盘相结合的方式,所以将课程设置为60学时,并将这些学时有侧重地分配到8个典型的工作任务中。在训练中,讲练学时比例为1:3.5,加重学生自主训练学时,教师指导学时弱化集中讲授,侧重于随机指导中针对每个团队和每个个人在模拟训练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讲解。
二、教学实施过程优化
在教学训练中依照领会规则、组建团队、模拟经营、实战管理四个关键要素设计了整个实施过程,包括分析市场环境、讲解培训、分组分角色、模拟经营、对抗演练、阶段分析、教师点评
8个方面。
具体实施步骤包括:(1)准确进行市场预测,明确企业发展前景、客户认可度、产品需求量和价格的变化趋势;(2)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现状,按照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可利用资金制定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战略;(3)按照实际情况,投放广告,获取市场订单;(4)开始每年的企业运营;(5)登录销售订单,明确企业销售产品的实际情况;(6)记录并审核各项综合费用指标,权衡每项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并对不合理指标进行及时调整;(7)通过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计算年度净利和所有者权益。(8)按照技能竞赛的评价方法,通过所有者权益和企业综合实力两个指标对每个团队6年经营进行评价。
在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注重体现出其课程特色,包括以虚拟企业为载体,全面实践了课堂所学的各门理论,全过程实践了企业经营管理的8项任务,真正做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能力培养;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寓教于做、寓教于错、寓教于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技能大赛为载体,“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推动课程改革,有效促进学生企业经营的综合技能的提升,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按照其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其中包括分组训练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竞争排名法、以学生为主法、训赛结合,以赛促教法等,在这里对几种重要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1)任务驱动法:本课程在设置了企业设立、召开经营会议、经营环境分析、制定竞争战略、部门沟通交流、年度财务结算、经营方案、评价和总结8个项目的基础上,根据流程的具体环节又分解出众多的工作任务。(2)角色扮演法。本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企业的运营是由一个团队来完成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完成自己对应的岗位职责,每一年的运营都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完成。角色扮演法既实现了仿真操作,增加了企业经营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又从客观上起到了督促同学们认真完成各自训练任务的作用。每一角色的成员在熟悉和完成自己的任务后,还需要交替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可以全方位熟悉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分角色训练有利于学生在工作中进行换位思考,也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技能的全面训练。(3)以学生为主法:本课程的训练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学生根据各项任务要求、职业兴趣和专业特色选择自己的经营范围、合作伙伴,明确自己在模拟企业中的角色;自主收集资料、分析市场环境、设计和实施企业经营方案;自主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困境中求生存,在困境中求发展。(4)训赛结合,以赛促教法:“训”主要指在校内开展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培训;“赛”主要指ERP软件企业、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技能竞赛。“训赛结合,以赛促学”打破了传统的“为赛而赛”的思想,将教学活动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各项知识在通过课堂上开展训练的同时,又组织参加相对应的竞赛,让学生在专项技能技术训练与比赛中,亲身体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产生学习的心理源动力,使 “以能力为本”的教育特色真正落到实处。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01
在企业内部的分配上,如何“规范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入,确定管理者与职工收入合理比例”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到内容的重要体现。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经营者收入,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保持合理、适度的收入差距,成为企业薪酬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企业经营者年薪制
(一)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概念
近年来,为建立完善薪酬与绩效考核体系,规范企业经营者薪酬管理,不断提高各单位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了经营者年薪制。采用年薪制已经成为很多企业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组成
企业经营者年薪一般由基本薪金和绩效薪金等几部分构成,基本薪金是企业经营者的基本收入,根据企业经营难度、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其它部分均以基本薪金为基数,通过根据企业经营情况好坏评价企业经营者业绩而确定。
(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现状
由于年薪制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利税等挂钩,建立了经营者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挂钩及企业收入分配的自我约束和相互制衡的分配激励机制,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也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
(四)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管理方式
目前,企业经营者年薪制采用的管理方式一般为在企业工资总额基数外单独列支,与一般职工收入相分离管理。
(五)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年薪制本身仅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利税等挂钩,这就容易出现企业经营者与职工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虽然一些地区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定在考核经营业绩决定经营者收入的时候,应将普通职工工资收入作为经营者业绩考核的组成部分,一并加强考核。如上海市规定,“一线职工未增加工资的,经营者工资也不能增加。” 但是由于这些政策规定中仅仅规定了企业经营者与一般职工收入最高的倍数界限,而由于界限裕度设置较大,企业又有各自特点,同时由于目前普遍采用的工效挂钩制度使得企业自主分配权较大,因而在一部分企业内部仍然存在企业经营者与普通职工收入脱节,或是经营者收入增长比较快,普通职工工资增长比较慢的情况。
二、工资集体协商制
(一)工资集体协商制的概念
工资协商,是指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
(二)工资协商制的现状
目前,集体协商制度被很多国家法律所承认,并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协调劳资关系的有效手段和契约形式。我国在1994年也开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推广,2007年,劳动保障部加大推广力度,要求各地积极推动用人单位建立和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各地区劳动保障部门汇同相关部门,加大工资协商的力度,通过平等协商来确定本单位的工资水平、工资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支付办法。工资集体协商势必将成为企业工资分配职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三)工资协商制协商、申报及审核程序
工资协商制申报、审核程序主要由以下程序进行。
由职工或企业方提出工资协商的要求,并提出协商意向书,经过协商后,按照协商的具体情况对工资集体协商草案进行修改定稿并审议,经职代会通过并双方签字后,将协议文本报送劳动保障部门审查,企业按照备案、审核后的实施方案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据实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税务部门在征收企业所得税时按规定在税前扣除。
(四)工资协商制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相较目前企业普遍执行的采取工效挂钩的工资制度而言,还存在一定弊端。
一方面缺乏对企业效益的直观反映,协商时就容易出现企业工资调整与企业效益脱钩,工资增长与经营效益增长不能同步的情况,容易产生被动,也会出现由于企业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撑、工资增长无法到位的状况;另一方面由于薪酬与每位职工利益切身相关,而协商代表又是从职工中产生的,容易使得劳资双方在协商时讨价还价;第三,由于我们正处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国家政策对企业的效益容易产生直接影响,也使得企业对工资的增长缺乏把握。
三、企业经营者薪酬与工资协商制
(一)企业经营者薪酬与工资协商制结合的优点
虽然目前工资集体协商制在企业中仍处于的试点、推广阶段,并在此过程中遇到了一定困难,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又容易出现与一般职工工资水平脱节的情况。但是,如果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与企业负责人年薪制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工资协商制的民主集中制以及职工全过程参与工资决策机制的特点,那么对于增强经营者年薪输入透明度,限制隐性收入,便于职工监督就有着较大意义。
(二)两种薪酬制度结合的探讨
目前工资协商制内容一般仅仅涉及到工资制度,工资增长幅度,工资支付形式,双方的权力和义务,其中的工资增长幅度也仅仅是企业整体职工的工资增长。要想建立工资协商制度与企业负责人年薪制相互制衡的机制,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则必须在协商内容和协商程序上进行改进。
第一步,首先由企业工资专业部门根据企业经营者责任、风险和经营业绩确定企业经营者当年年薪,报请企业决策的执行机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