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10 09:21: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语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语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篇1

1 “读、思、议、导”结合法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例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主动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大灰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童话故事和故事集纷纷在同学们中传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2 “读、写”结合法

篇2

1.1 让学生通过审美教学,最终学会独立审美

独立审美是美育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所以,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激励就显得弥足珍贵,教师的讲授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自学更是对教学效果影响最为重要的因素。教学相长说的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得到提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为所有能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学习,基本都是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方法。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都适合合作学习这样的模式,对于学习新知识是如此,对于领悟“美”的真谛也是如此,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传统的教学都是简单的“授--受”的转换,教师只管宣扬自己的观念和主张,学生只管被动的接受,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教学效果差。

1.2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审美情操

新形势下的教学工作带有很多的科技因素,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教学手段和工具层出不穷,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机,认真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在课件制作中,都要充分运用录像机、投影仪、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将声、图、信息以多样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学生的视觉、听觉调动起来,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增强审美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从而真正的走入文章深入,去体会作者情感的波澜,愉快的学习,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注意的问题

篇3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时所运用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讲授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过程,教学方法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方式,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接受和反馈信息的主要方法,没有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的能力培养更会成为一句空话。

一、教学方法的特点

一是相对性。不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都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例外,其中不存在绝对好的方法。就唯物主义的观点而言,不管是何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只是教师在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用这种方法解决什么问题,要做好利与弊之间的平衡。

二是针对性。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为了使教学过程更为顺畅自然,教师一般会采用自己比较熟悉和擅长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并将这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针对各种综合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三是综合性。教学方法应该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来综合选择,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所以,教师既要重视示范、引导和点拨,又要培养学生观察、运用和创造的能力。只有有助于发挥两方面作用的教学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是多样性。语文教材当中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学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比如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观察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二、使用教学方法的原则

一是坚持启发性。新课程改革理念中明确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要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激发学生探索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本质上都应该对学生具有启发性。教师既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又不能放任学生自流,需通过正确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二是坚持培养三维目标。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学工作应该实现对学生三个方面的培养目标:学习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对于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语文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具体的教学目标,合理优化教学方法,使它们更具启发性和针对性,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坚持因材施教。学生和学生之间是存在着差异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从不同学生的特点出发,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因材施教就是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快乐、主动地获得知识。

三、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语文教师们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创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把这些教学方法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话,可以从以教为主、以学为主、教学结合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以教师的语言讲解为主,传递语文知识信息,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向学生讲授本堂课的语文知识,包括课堂导入、课程引导、介绍背景分析课文、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各个环节。这种教学方法使语文知识更加系统化,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目前讲授法还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一堂语文课,教师适当的讲解和示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不能为了避免“满堂灌”的嫌疑而不敢开口讲,该讲则讲,而且还要讲透彻讲到位。

2.串讲法。串讲法一般是指教师把文章中的内容从字、词、句、段、篇章全部连贯起来进行系统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文章进行概括,巩固和深化知识的理解。串讲法的运用更加突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课堂教学由教师单一的讲解转变为师生的双边互动,帮助学生抓住学习重点,使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二)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讨论法。讨论法主要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集体讨论交流的方式来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思想的碰撞,提高语文教学效益。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学习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的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2.研究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形式,根据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探索新知识、提高语文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教法中重视教师的教、轻视学生的学的局限性,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

(三)常见教学结合的教学方法

1.问答法。这是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回答问题,或者学生提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或者疑问,在小组内或者班内互动交流、共同解决。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来讲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美感染人、以情感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不管是哪种教学方法,只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具体情况等因素,合理选择并妥善实施,都会对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努力探索,创新更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毛森梅.初中语文教学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21):125-126.

[2]苏敏.探索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6):76.

篇4

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内容,以学生为本的进行创新教学。这里所说的创新教学不但包括从理论上掌握教学方法,还包括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同时还善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就素质教育前提下探讨语文教学方法问题进行以下说明。

一、素质教育下的创新教学方法使用的原则

1、启发式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激发其思维活动,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启发式不是具体的教学方式或方法,而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原则。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探索的精神。

2、最佳组合的原则。语文教学方法的特征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和内容所决定的,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起作用的是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充分顾及到具体教学目标的规定。对教学方法的优选和组合应注意它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实践性和迁移性。

3、因材施教原则。素质教育下的教学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的教学,提倡因材施教的方法。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进行教学时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便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

二、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种类探析

1、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靠教师的讲述和讲解,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一是讲授法。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该讲则讲,而且要讲到位。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并让学生了解方法,不要因为担心背上“满堂灌”的嫌疑而忽视对知识的系统传授。二是串讲法。串讲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翻译式串讲,一种是概括式串讲。翻译式串讲,就是以今语释古语,从现在注释的角度说,就是把古文译成白话。概括式串讲,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其意义加以概括,用自己的话解释出来,而不用语词对译的方式。串讲法的应用有利于发挥教师“讲”的主导作用,保持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变单方面的教师讲为师生双边活动,避免繁锁,兴之所至,信口开河,而有利于提高讲的艺术性,抓住重点,以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防止教师唱独角戏,主观注入,平铺直叙。

2、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努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一是它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二是研究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教法。它突破了传统教法重教轻学的局限,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转变。

3、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一是是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法---问答法。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辩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强调要进行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充分发掘语文课的教育功能。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要以美去激发爱,以美感染人,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优化了语文教学效果。

三、素质教育下的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我们就应该研究新形势下切实可行的新方法,以便逐渐形成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体系。

篇5

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研究和分析各种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每一种语文课堂教学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功效,方法本身没有什么优劣高下之分。我们常看到很多文章对一些教学方法予以褒贬,似乎总要把一些教学方法分出个三六九等,这种单纯就方法而论方法的优劣,是一种认识的误区。方法只是我们为实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工具和手段而已,它们的优劣不是取决于它们本身,而是取决于使用者如何去使用?使用者有怎样的教学思维?又会在什么情境中去运用?

语文教学思维不同、情境不同,就会选用不同的方法,事实上即使选用同一种方法,因为教学思维不同在具体运用时也会有很大差异。

一、教语文教学思维支配下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1.教语文教学思维下较多运用“讲授法”和“串讲法”

教语文教学为“教”而教,以传递固有的知识体系为教学的基本任务。教语文教学思维下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出发点是便于“教”。正是基于此,教语文教学思维下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和“串讲法”。

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讲授法能使知识系统化,在较短的时间内教给学生以全面而准确的知识。而串讲法是在课堂教学中有“讲”有“串”的一种方法。“讲”即讲解,“串”即串连,就是把上下文串通起来,实质也是“讲”,但讲的特征是“串”,即把词、句、语段、段落、全篇连贯起来系统讲解。讲授法和串讲法本身各有其优点,但同时也有缺陷,如果在教语文教学思维的指导下,教师整节课都滔滔不绝的“讲”,单一去运用这两者中的某一种教学方法去组织教学,就很容易使课堂教学走向了“满堂灌”的泥淖之中。

2.教语文教学思维下讨论法的运用分析

随着课改推进,教语文教学思维下课堂教学方法也有很多变式。譬如,时下很多教师采用的讨论法。讨论法本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教法。但在教语文教学思维下,教师对讨论法的运用却常常走样。笔者观察很多语文讨论课,一节课先由老师给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少则几次讨论,多则十几次,小组讨论后教师依次让学生代表发言,发言结束后,教师给出“权威”答案,然后宣布整个讨论结束。

这种模式的讨论有两个特点,其一所讨论问题的结果几乎是不用讨论的,因为不论学生怎么讨论交流,教师最终所给的结论才是问题唯一正确的答案。其二讨论过程机械,教师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学生就开始了,而不论学生是否思考好,交流好,教师设置的时间一到,学生就被叫起来回答问题。

这种讨论法只是为了把教师要讲给学生的问题,换了个形式去“灌”给学生。与讨论法的宗旨不相符合,学生讨论不是为了能动的去探究和钻研他们觉得有疑难和有碰撞的问题,不是为了让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意见,只是一个形式,一个新的程序。这种教学方法看似比满堂灌的讲授法有了进步,实际可能还不如讲授法,因为讨论本身是无效的,只是浪费了教学时间。

3.教语文教学思维下问答法的运用与分析

问答法本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法。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辩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教语文教学思维下,很多教师把问答法当作辅助自己“讲”的一个手段,如:提问本身并不是为了辩难,解决问题。这样的问答往往造成了表面热闹的课堂气氛,问题本身却被忽略和掩盖。

4.教语文教学思维下课堂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的总体特征

纵观教语文教学思维下,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呈现两个比较鲜明的特点,

其一,方法的选择有明显的倾向性,侧重于教师的“教”;

其二,因“教”定法,任何方法都是为了便于教师的“教”与“讲”,重方法的形式,而忽视方法的内在功用。

二、学语文教学思维下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1.学语文教学思维下教学方法选择灵活

学语文教学着力于学生的学,因学而教,以学定教,由学知教,依学执教,所以,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选择的出发点是便于“学”。学语文教学因学情而定课堂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自学辅导法、练习法、情境教学法、范例法等等教学方法,在学语文教学思维下可以灵活地选择运用。

学语文教学思维下,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学生的学情而定,这种教学思维下组织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在研究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的前提下来研究“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所以课堂教学方法选择的根本趋向是: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有利于老师明确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语文教学思维下的课堂教学方法侧重于“自学式和自悟式”的学习方法,侧重于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2.预习法在学语文教学思维中的运用与分析

预习法是语文学习中自学式学习方法,学生从朴素的阅读文本开始,教师从研究学生学情,诱发学生持续学习动力着手。预习的首要问题,不是简单地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而是引导学生接触文本,让学生自觉的去阅读感知,自主的去学习,并力求使自主阅读和自觉感知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就语文学科而言,“教书千法,以读为本”,学生不阅读,没有自觉自主的学习,仅靠教师“讲”,是不可能在语文学习上有很大作为的。基于此,学语文教学思维下的预习,首先要激发学生主动地去阅读,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后,依据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感知进行进一步的学法指导,从学生的质疑中感知学生学情,从学生的问题中把握学生的求知动机和求知方向,从而顺向引导,引导的目的是使他们有更强的求知欲望和更理性的求知动机。

3.讨论法在学语文教学思维下的运用与分析

讨论法在学语文教学思维下的运用与在教语文教学思维下的运用有很大不同。学语文教学思维下的课堂教学中讨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适应性等特点。学语文教学思维下的课堂讨论中教师是讨论的参与者和调控者,而绝不仅仅是问题答案的终结者。学语文教学思维下的课堂讨论是教学方法而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课堂教学的目的在“学”,所以,讨论应该建立在沉心静气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是简单地就出问题进行讨论,而是每一个学习个体都有独立的阅读思考,然后带着自己的思考结果进行交流,通过讨论交流不仅丰富了对问题的认识,而且审视自己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修正个体对相应知识的认知,锻炼了个体的思维品质。

篇6

人们普遍认为语文就是阅读、写作和字词的组合体,新课程的语文教学目标更注重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综合素养的培养、立足于人的长远发展[1]。为了落实新课改要求,需要对高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采用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单一的灌输式教学。

灌输式的语文教学虽然被人们口头上拍拆在合理的教学法的行列,可是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这种被拍拆在外的教学法反而是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即便是在新课改要求下应用的教学方法,只是停留在让学生能够表达感情和思维的充当工具的状态,也就是语文的工具性上。语文课堂气氛显得压抑,机械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原本应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语文课堂变成了书本知识的复读机。

2.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形式主义严重。

语文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语文脱离了实际,就失去了滋养的源泉。可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语文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比如,在写作上,由于时间限制,学生写的作文往往不切实际,开头结尾很美好,中间乱写一团,或者是借鉴一些古语,显示豪迈的气势,实则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

3.知识的系统性不强。

这是与高考的关系分不开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对于高考中冷点的知识可以忽略不学,比如,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几乎不对高三语文课进行讲解,要讲也是走马观花式的。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根据高考的题型分类强化记忆琐碎的字词音、错别字、文言文或诗歌中著名的语句等,高中语文课堂是为了高考而服务的[2],导致学生高分低能,语文素养低。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

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高中语文课堂应上升到具有人文性的高度,这顺应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3]。要提高语文素养,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就要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创设情境,具体的有表演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或几种情境综合等方式开拓学生的思维,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可以采用几种情境综合的教学方法。

2.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艺术来源于对生活的积累,语文亦是如此。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文中出现的与实际生活有关的章节进行分析说明,并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留下深刻的影响[4]。比如,写作时,不要写得大和空,而是要有真情实感,一件小小的事情也会有感触;养成记录自己点滴生活的好习惯,这样不仅能锻炼写作能力,还能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来源于生活就是从此处开始。阅读课文时,要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从为什么要这样写的问题中设身处地地感受作者的意图,以便建立读者与作者之间情感的桥梁。

3.建立系统性的知识。

知识没有多余的,即便有些章节是教师不讲的,学生也不能放弃对学习的严格要求,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对琐碎的知识进行整合。其实,对知识的整合过程也是对知识的二次认识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假如不顾知识的系统性,而机械式地灌输,学生就失去了对问题考量的权利,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成了学习的奴隶。这无疑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会产生消极影响。

三、结语

由于受高考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在一定时间内是很难改变的,但是学生不能放弃自主学习。因为自主学习是高中生必备的学习方法,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还能查缺补漏,及时完善知识体系。总之,不管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如何,高中生都应该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大的环境改变不了,就先从自身做起,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王随仁.世纪之交语文教育大讨论的发展历程评述(四)[J].科技信息,2012(05).

篇7

朗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所用时间最长。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语言,发展学生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深刻了解朗读教学作用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朗读教学策略,以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的。

一、朗读教学法的内涵及作用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法即通过朗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语文课文、经典的兴趣的阅读教学法。朗读,并非单纯意义上的字词朗诵、诵读,相反,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理变化的语言活动。从学科的角度来讲,朗读教学不但包括表演、发声方面的知识,还涉及文字、思维、情感、视觉等方面的内容。早在很久之前,朗读教学就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许多人都将之视为培养学生交流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教育家曾译就明确指出:朗读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备受重视,因为它不仅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还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渠道。因此,在语文早读、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变背诵、阅读为朗读,并指导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记读书心得的好习惯,也可以朗读、朗诵为起点展示文章内在韵味,培养学生思想感情,发展学生智力。如在杜甫诗作《登高》的教学中,教师可运用抑扬顿挫的情调和饱含情感的语言朗读诗歌,让学生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萧瑟意境,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和孤苦无依的困窘,进而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就目前来说,绝大多数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了朗读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重视朗读教学法的运用。如今,朗读教学法在小学、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广泛,但是,受应试教育思想和课程设置的限制,朗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却被严重忽略。江苏省常熟市教育部门曾针对朗读教学法做过一项调查,调查发现:许多高中语文教师都对朗读教学法有所了解,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是偶尔会使用到朗读教学法;教师对朗读教学法的态度存在一定分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初中和小学都已经培养和锻炼过了,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就无需再开展专门训练。

以上调查虽然带有地域性,但是却鲜明地反映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在此,笔者就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1.朗读教学定位失准。高中语文教学全靠教师讲解,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会运用集体朗读、范读、接力读、角色分配朗读等形式进行朗读教学,但是绝大多数教师都将朗读教学当作教学的手段,而不明白朗读教学的目的,不知道如何通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丰富学生情感。2.教师教学能力存在一定缺陷。许多语文教师不但缺乏正确的朗读教学意识,还缺乏完善的朗读教学能力。如个别教师普通话不熟练,教学方法老套,在朗读教学中难以将学生实际情况与教材、学校实际结合起来,不知道如何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设置朗读教学目标、设置提问,导致朗读教学效果低下。3.学生朗读兴趣低。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较大,许多学生在早读时间内要背诵许多知识,语文朗读常会被其他学科的学习所替代。加上高中语文中要求背诵的内容多是文言文、古诗词等枯燥的内容,这就难免会加重学生对语文朗读的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师朗读教学的功效。

三、朗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要想促进朗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朗读教学意识。所谓正确的朗读教学意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朗读教学意识的革新,一是朗读教学方法的改进。具体来说,教师要能将朗读与学生发展、教材及学校实际结合起来,在深入了解教学难点、重点的基础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适量的、适度的、目的明确的朗读教学。

其次,要发挥学生的乐读主体性。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回归学生,朗读教学也不例外。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效率,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努力通过朗读教学启发学生质疑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阅读中通过任务布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比着读、试着读让学生感受朗读的乐趣,让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悟;在朗读教学检查和评价中经常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做出评价,并适当为学生介绍与其接受水平相应的读物,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参考文献

篇8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的教学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需要发生变化,其中最为主要的是要实现师生地位的转化,让学生从被动的听课变为主动的学习。具体来讲,要想转变这一地位,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首先,老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感悟。新课改背景下,老师的教学任务并不局限在简单教学上,更重要的是发挥其引导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所以说小学语文老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和感悟,培养他们语文学习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不仅要通过记忆方式强化,还需要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加深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丰富学生的语文情感,更有利于今后语文的学习。

其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更需要强化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兴趣的提升。从新课标的要求来看,现代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这就要求老师要掌握好学生性格的差异性,找到最好的协调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这样能够更好的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也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更好的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解汉字声调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较短,并且专注的意志力较为薄弱,因此老师可以采用编写歌曲的方式,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汉字的声调,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更好的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2]

二、巧用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提升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是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老师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从探究法应用的角度进行分析。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探究法成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从小学课本中来看,课改之后的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小学生的实践和观察实验活动,这对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老师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的时候,首先需要提出相应的问题,之后再根据问题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方案,逐步引导小学生走进方案教学中,并不断的进行自主的探究,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找到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以《草船借箭》为例进行分析。在讲解这一课内容时,老师可以结合文章背景设置探究的问题,之后组织学生分组学习,然后提出具体的探究问题,让学生通过文章阅读和自己的理解描述答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刻的明白草船借箭中的原因,结果和其中的细节,更好的理解课文的知识,也能够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从小组合作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分组合作教学也是新课改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对于校学生来讲,每个人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学就会使学生之间产生差异,时间长了将会打消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将不同能力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布置教学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且学习和理解能力较强的同学也能够帮助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实现共同进步。例如在讲《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中,老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小组中学生的能力水平基本相同,让学生进行讨论,之后讲述什么情况才是弱小的,并鼓励学生要克服这一思想,让自身变得强大。

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小学是整个学生阶段的基础,而语文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把握住基础这一因素,将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具体来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要进行开放式教学。开放是目前新课改背景下最为强调的一点,尤其是对于语文学科来讲,开放教学才能够更好的丰富学生的知识水平。作为老师,需要树立起大语文的理念,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制定开放性的教学目标,并选择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质疑,这样才能够达到开放教学的目的。

其次,要全方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门技能,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并主动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连接,这样能够在学习中更好的提升语文能力,并且能够将这些语文能力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做到学以致用。[3]

篇9

首先,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语育为媒体。传递知识信息,靠教师的讲述和讲解,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l、讲授法。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主要用导语、指示语、结束语、介绍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叙述教材基本事实,分析课,提示重点,阐明事物和事理,评述写作范文和习作例文等。

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目前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运用讲授法能使知识系统化,在较短的时间内交给学生以全面而准确的知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该讲则讲,而且要讲到位。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并让学生了解方法,不要因为担心背上”满堂灌”的嫌疑而忽视对知识的系统传授。

2、串讲法。这是文言文教学中有“讲”有“串”的传统教学方法。“讲”即讲解,“串”即串连。就是把上下文串通起来,实质是“讲”,讲的特征是“串”,即把词、句、段、篇连贯起来的系统讲解。

串讲法应用有利于发挥教师“讲”的主导作用,保持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变单方面的教师讲为师生双边活动,避免繁琐,兴之所至,信口开河,而有利于提高讲的艺术性,抓住重点,以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防止教师唱独角戏,主观注入,平铺直叙。

其次,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努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

1、讨论法。这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

2、研究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教法。它突破了传统教法重教轻学的局限,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转变。

再次,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系统。

1、问答法。这是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教法。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颖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释疑辩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0

一、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然而他们对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的误解,普遍认为中职语文教育对于培养技能型人才无太大的作用,对其重视程度不高,这使得中职院校的语文教育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发展。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是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比较低,很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只是迫于父母的压力,才选择中职院校就读,在学习上,他们是被动地去学习,自然学习的兴趣不高。很多中职院校的学生抱着浑水摸鱼的心态去学习,天天处于得过且过的状态,对于中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根本不重视,进而导致学习成绩低下,无法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目前,在中职院校中,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很多逻辑知识掌握得不牢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差,这些问题都制约着他们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如若职业院校多数学生的书写能力差,错别字多,阅读写作能力也低下的话,那么会制约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专业课的学习。职业院校中,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不仅仅与职业院校的学生有关,还与职业院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必然的联系。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然而长期受普通教学模式的影响,中职院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一直停留在传统模式上,进而导致其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一些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习惯将语文知识嚼碎后详尽地传授给学生,然而却无法准确地掌握好教学方法,往往导致教师教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得粗枝大叶。此种教学模式下,也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会大大降低,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会不断降低。

二、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1.不断转变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

我国职业院校中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与教师理念的落后、教学技能低有着必然的联系。因而要想提高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水平,就必须转变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加强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语文课程对于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强化自身的职业素养与专业素养,进而为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院校的教学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进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课件等,以此来提高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效率。

2.不断优化语文教学内容

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与普通院校的培养目标有所不同,它更注重培养技能型的实用人才,因而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应将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放在突出的位置,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用性。很多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就面临着就业,因而口语交际能力是他们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在口语训练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做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有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生学习起来会信心十足,会变得勤于思考,敢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有关问题。语文老师应训练学生说一口正确、流利的普通话,从朗读课文开始,要求学生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方便与学生交流。

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内容的优化不仅包括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还应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应坚持实用性原则,将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与学生之后的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之后走上就业岗位必须学习的一项技能,包括会写请假条、计划书、合同、广告以及求职信等,掌握了这些,就能够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便利。新课程理念下,倡导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启发式以及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效率也会得到提升。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进行授课,因为很多知识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因而学生学习起来也不会感到特别费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也会无形中得到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还应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中职语文知识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多选取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授课过程中所用的案例与素材也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关,尽可能用形象、生动的实际案例进行课堂演示,活跃课堂的氛围。此外,中职语文教师还应多多鼓励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通过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综合能力。中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文化功底差,对很多知识提不起学习兴趣,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此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进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推进,社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职业素养,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教育观,进而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现代技术人才提供有益的借鉴。

篇11

二、科学的落实教学流程

教学是学校、学科落实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是我们的中心工作。因此,教学过程必须要重视。那么,应该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设计和安排才能使语文教学更科学、更高效呢?教育学理论在这方面也给了我们语文教师明确的指导。

(一)首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

教学共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向过程,而不仅仅是教师教,所以我们教师必须要把教和学统一起来,辩证地来看待。教学的目的除了要使学生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掌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技巧之外,还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心理品质。即要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提升。这样,我们语文教学才会真正突破应试教育思想的牢笼,切实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坚持科学的教学原则

所谓教学的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事实证明教学原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它对于我们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实施教学手段起着决定性作用。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坚持这几个方面的原则:首先是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这样才能符合教育规律;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样学生才能消化知识;要坚持直观性原则,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坚持循序渐进和巩固性原则,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吸收;要坚持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原则,这样才能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选择恰当取得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师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总称。所以,它应该既包括教师的讲授方法,又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这些教学方法。

1.问答法。

这是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法。教学中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辨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提问时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能力差异而相应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深度可以函盖整体学生,因此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所以问答法也为大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新课程理念要求,在教学中强调要进行情境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充分发挥语文课的教育功能。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渗于作品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之中,形成主观情思和客观景物相统一的审美情操,进而使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3.讨论法

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

篇12

中职学校学生中多数为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在课堂上一问三不知,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喜好,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摘要:“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功能。”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根据职专学生目前状况,体现职业特征,突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做好文章。

一、教学目标准确定位,正视目前状况,和专业结合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根本属性的核心内涵是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而非基础教育内涵。学生能力上的差异也决定了这一点摘要:他们不可能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深入兼顾,因此扎扎实实把握职业技能是他们面向未来的合理选择。这也是职校区别于普通高中而赖以生存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学也应定位于此,语文作为其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应和专业相结合,和学生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在职校的真正功能。和专业结合,教材先行。教材编排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内容力求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在充分调查探究的基础上,考虑中职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以及认知特征和情感心理,实现课本学本化。让课文内容和专业贴近,课文思想和专业互融,口语、写作为就业铺垫。和学生结合,教法辅助。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正视目前状况,承认学生的差异,扬长避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喜好,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优点。

二、教学内容和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

我们应把中职语文课程定位于一门为专业技术理论课服务的基础课。有了为专业课服务的定位,中职语文教学就应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尽量和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对现行教材中某些名家杂文或议论文,由于学生远离写作的时代背景,其吸引力已大打折扣,在教学中不妨大胆地“忍痛割爱”。中职学生毕业后就将进入就业岗位,竞争也就随即而来。试想假如作为维修工人看不懂设备说明书,将如何“对症下药”?假如在工作中不擅于和同事沟通,将如何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假如求职者捧着字迹潦草、错字连篇的自荐信,将如何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中职语文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两种语文能力的提高摘要:首先,口语交际练习放在首位。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练习。口语练习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索、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自然流畅。再就是让学生复述课文,在课堂上提问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准确。其次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练习。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新问题提供直接服务。

三、教学方法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和意识

友情链接